時間:2022-11-28 03:59:24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培訓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企業發展培訓的實施
(一)管理人員的類型和培訓對策
企業管理人員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老黃牛型的管理人員,他們工作兢兢業業,但是胸無大志。大多數管理人員(75%)都屬于這一類。第二類是明星型管理者。他們工作成就顯著,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第三類是問題型管理者,雖然暫時工作成績不佳,但有很大潛力。最后一類是老化型管理者,他們目前的工作成績不佳,而且沒有發展潛力。
我們可根據每類管理人員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對策。對于老黃牛型的管理人員,應引導他們改善目前績效,但對他們的升遷愿望不予鼓勵。但是,有些老黃牛后來居上,應考慮這種可能性,制定相應和有效的培訓和發展計劃。對明星型管理人員,應給他們時間,以積累經驗,開發他們的潛能。對于問題型管理人員,培訓應集中在糾正行為問題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員業績不佳又無潛力可挖,因此無須在他們身上浪費任何時間和金錢。
(二)發展培訓的內容
1.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
基層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主要在第一線從事具體的管理工作,執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指示和決策。因此,為他們設計培訓內容應著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樣組織他人工作,如何為班組成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等。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好比是企業的管理職位,而“漁”則是管理人員的組織能力。在觀念技能方面,首先應該培養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如何改變思維方法,由被管理者轉變為管理者,即由被動地執行具體指示轉為主動地指示。其次,要重視培訓他們掌握組織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須盡力使班組內每個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都能融洽,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每一個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暢地工作。
2.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
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應注重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協調能力、經營決策能力,以及組織設計技巧的培養。
中層管理人員對于本部門的經營管理必須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門工作的每個環節和具體工作安排以外,還必須了解與本部門業務有關的其他部門的工作情況。
高層管理者的工作重點在于決策。因此,他們所要掌握的知識更趨向于觀念技能。例如,經營預測、經營決策、管理會計、市場營銷和公共關系等。
3.發展培訓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全面培訓階段。受訓者通過接受企業各主要營業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運轉培訓,對企業整體的經營、運轉情況及其內在聯系有一個較完整和明確的概念。
第二階段是定向培訓階段。根據他們今后的具體職務方向,進行定向培訓,加強他們所任職務的針對性專業培訓。
第三階段是實習培訓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受訓者跟著現任管理人員一邊觀察學習,一邊參加實際管理工作。
(三)發展培訓的方式
發展培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課堂式
(1)講授法。主要是聘請一些專業人員給學員講課,著重講解有關管理的概念、原則、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應用,并通過書面答卷或口頭答辯的形式來檢測受訓者的學習成績。
(2)討論法。討論或稱為研討,適用于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由培訓者提出一些問題(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或相關企業曾經發生過的事件),組織受訓者運用概念、原則和原理講座這些案例,并鼓勵每個受訓者積極投入討論。討論的指導者在主持講座時應注意:清楚地指出問題的核心;讓每位受訓者參與討論;對細小問題不要過于糾纏;阻止個別人夸夸其談,獨占討論局面的現象;最后,對講座的問題應該提供清晰而明確的結論。此外,還應摸索、收集一些“怎么辦?”,供大家討論。比如在銷售公司產品時,客戶說:“你們的產品太貴了”,如你回答不貴,客戶就會覺得沒面子,如回答貴,客戶就要你降價。學員們通過討論,認識到產品的價格與質量和服務的關系后,回答這類看似兩難的頭號題時就能應付自如了。
2.模擬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導者提出案例或實例,由受訓者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個人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經營管理“游戲”。這種培訓方式的做法是將受訓者分成若干個組,每個組代表一個“企業”。指導者給每個“企業”一定的人力、財力、物力和信息等資源,并提出經營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要求各“企業”去完成經營目標解決管理上的問題。例如,指導者提出的企業經營目標為“增加利潤”若干萬元,要求各“企業”提出達標的方案,其內容應包括:促銷的預算、策略和手段(廣告、派推銷人員……);開發新產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費用的具體措施等。
然后,由各“企業”把自己的方案及決策過程講述一遍,進行交流,促進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實際經營中的決策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企業培訓應注意的問題
1.合理選定受訓對象
正確選擇受訓者首先要考慮受訓者是否有學習的動機。其次,要考慮受訓者能否接受培訓課程內容(指受訓者的水平與培訓目標和培訓課程內容的差距)。第三,要考慮受訓者的健康狀況、身體特征、工作態度、崗位技能、興趣愛好等。
此外,企業的培訓內容必須按照職工所擔任職務的層次來確定,循序漸進地進行,不可跳躍。因為過于超前的培訓(低層次職工接受高層次的培訓)容易助長一部分職工產生自滿情緒而不安心本職工作。
2.采用合適的培訓方式
企業培訓的對象是成年人,培訓方式必須與成年人的學習規律相適應。成年人的特點是記憶力相對較差,但理解能力強,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會經驗。因此,采用參與式的培訓方式是比較合適的,即在培訓過程中,培訓者應多用實例并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受訓者將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表現出來,以供其他受訓者參考。適當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訓者的學習興趣,多表揚少批評能增強學員的學習信心。還應該重視受訓者提出的意見和問題,集思廣益,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
此外,在培訓材料的編排上,盡可能考慮到趣味性,深入淺出,易記易懂。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培訓工具,采用視聽材料,以增加感性認識。書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樣化,多用圖表,簡明扼要。
3.建立培訓評價機制
為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須通過培訓的評價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
(1)監督指導。培訓組織者對培訓的組織實施應進行監督與指導,重點做好課程內容先后次序的安排與協調。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企業培訓
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末,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趨勢日益顯現;三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經濟方興未艾。因此,企業要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就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制度與管理的變革與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企業運作與管理的重要資源,知識管理的能力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在市場競爭環境快速變化的情況下,如何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擴大企業知識共享范圍,拓展企業知識庫的廣度和深度,將知識管理融入到企業管理特別是培訓環節的管理成為企業界的一個熱點話題。本文筆者將探討知識管理與企業培訓二者的關系,并分析如何基于知識管理理念建立企業培訓體系。
一、知識管理簡述
1.1知識管理定義。由于知識管理本身具有極大的復雜性,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物,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定義了知識管理。如,烏家培教授認為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發展的新階段,是信息轉換為知識,并用知識提高特定組織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邱均平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對知識管理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廣義的知識管理不僅包括對知識進行管理,還包括對與知識有關的各種資源和無形資產的管理,涉及知識組織、知識設施、知識資產、知識活動、知識人員的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管理。目前國內媒體普遍比較愿意接受知識管理的定義是:知識管理就是對一個企業集體的知識與技能的捕獲,然后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分布到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最大產出的任何地方的過程。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力圖能夠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使他們能夠做出最好的決策。
1.2知識管理內容及流程
1.2.1知識管理內容。知識管理的對象就是知識,而知識又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類,因此知識管理的內容包括對顯性知識的管理、對隱性知識的管理以及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變化過程的管理三方面。對顯性知識的管理體現為對知識本身的管理;對隱性知識的管理體現為對人的管理;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變化過程的管理體現為知識變換模式的建立。
1.2.2企業知識管理流程。本文筆者認為完整的企業知識管理是一個閉環化的流程,即由對知識由生成、收集獲取、組織整理到對知識的交流共享、應用與創新的管理。而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交流共享、應用與創新,最終實現知識增值,拓展企業原有知識庫的廣度和深度,擴大知識庫外延。圖1顯示了企業知識管理的具體流程。
1.3構建學習型組織的必要性。營銷學認為企業產品有生命周期,即從未來和目前市場占有率的角度分析產品所處的具體階段,制定相應的營銷決策。本文筆者認為知識也具有生命周期,即從目前和未來的影響角度分析知識的效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掌握不同類型的知識,為未來競爭提前作好準備。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種知識都會不同程度的對目前和未來競爭格局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要提高企業在未來市場的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學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業內部構建學習型組織,強調基礎知識和關鍵知識的掌握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把握關鍵知識,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保持并提升企業未來競爭力。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為了保持競爭優勢,企業必須順應時代變化,不斷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術,構建學習型組織。國際許多知識企業,如微軟、IBM、施樂公司早已將知識管理理念融入到企業日常工作中,并已建立學習型組織,將員工學習能力作為招聘員工考核指標之一,這些企業重視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因為組織學習已成為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當今世界最成功的企業必定是學習型組織,因為未來持久的競爭能力優化是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先于競爭對手掌握關鍵技術和知識。
二、企業培訓簡述
2.1企業培訓模式概述
企業培訓模式多種多樣,本文筆者對培訓模式進行總結歸類,下表1是對主要培訓模式的介紹。
2.2企業培訓的必要性。在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將學習理念融入到企業管理中,建立學習型組織企業學習型組織的構建是通過不斷的培訓強化形成的。同時,由于知識的轉化過程包括了對顯性知識的管理、對隱性知識的管理和對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變換過程之間的管理,企業培訓實際上是對全體組織成員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管理,通過培訓提供員工知識分享與交流的機會,使員工掌握工作的最優方法,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個人素質,增強個人和組織的應變力和適應力。其次,培訓可以增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員工更好的認同企業文化。許多五百強企業對新進員工都會有較長時間的培訓,一方面是為了使新員工盡快融入到組織中,另一方面通過培訓也使新員工對企業文化領悟和認同,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將自己置于主人翁地位,與企業生存和發展共進退。第三,知識經濟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使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改變,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要始終保持優勢,就必須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如上圖2所示的知識生命周期,企業必須盡早把握關鍵知識,學習有前途的知識,才能使企業可持續的健康發展,而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學習往往是通過培訓完成的。
三、知識管理與企業培訓的有效整合
3.1我國企業培訓目前存在的問題
培訓管理工作是一個閉環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計劃制定、培訓實施、效果評估4個環節,本文筆者認為目前國內企業培訓在以上4個環節中都均在一定問題。
3.1.1需求分析環節
需求分析是指對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進行分析,為后續培訓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該環節是培訓管理工作的起點和重點。目前國內企業在需求分析環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
(1)培訓需求分析不完善,未將培訓目標與組織中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忽略了組織戰略目標,培訓工作指導性不強。
(2)培訓需求往往只結合組織管理層的意志,未將員工個人能力和發展方向與培訓工作結合,需求分析往往體現的是組織自上而下的發展和管理需求,未能自下而上的體現組織中員工個人的發展需求。
(3)培訓調研不足,國內許多企業在開展培訓工作時,往往憑領導層的意志進行,沒有對組織進行培訓需求調研,這也導致培訓工作缺乏針對性。
(4)培訓需求分析重視程度不夠。許多企業的培訓工作是根據近期將要開展的大型項目或過去幾個月的經營業績進行的,培訓工作只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項目進行,未對公司目前存在問題和長遠發展進行深入考慮和分析,造成培訓的系統性和規劃性不強。
3.1.2計劃制定環節。計劃制定是指就中長期的培訓工作而言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對培訓實施的具體步驟進行分解,分階段的實現培訓目標,該環節是培訓工作承上啟下的節點,既承接需求分析環節,也為培訓實施環節提供參考依據。筆者認為該環節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培訓計劃的實時性不強。許多企業未制定培訓計劃,培訓工作根據項目進行或領導層的意志進行,即使制定了培訓計劃的企業,計劃更新也存在一定問題,如未對培訓計劃進行年度更新,未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更新培訓計劃,未將培訓計劃與公司或部門年度發展目標相結合。
3.1.3培訓實施環節。培訓實施是指聯系培訓機構、組織培訓人員參加培訓等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它是培訓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該環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培訓手段單一,缺乏完整有效的培訓系統。據一份權威機構對中國企業的培訓調查報告顯示,92%的企業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在企業的培訓機構管理方面,僅有42%的企業有自己的培訓部門。同時,培訓過于依賴外部培訓機構,培訓方式主要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而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特別是采用E—leanring培訓方式的企業仍然很少。
(2)培訓經費投入不足。據對282家國有企業的調查,員工培訓投資經費只有工資總額的2.2%(職工人均教育經費僅49.5元),遠低于發達國家10%一15%的水平。
(3)培訓實施前未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導致培訓人員不了解員工培訓期望,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如果員工差異性較大將直接影響培訓效果。
3.1.4效果評估環節
效果評估是指在進行人員培訓過程中,依據培訓的目的和要求,運用一定的評估指標和方法,檢查和評定培訓效果的環節。該環節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評估未能及時跟進、單向評估。
(1)國內許多企業在培訓工作結束后,未有效的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培訓實踐效果差。缺乏培訓效果評估體系,企業領導層未能及時了解培訓存在問題以及需改進之處,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毫無促進效果。
(2)單向評估,未對學員學習效果進行評估。一些企業在對培訓工作進行評估時,往往只是了解學員對培訓機構的認可度和滿意度,而未對員工的培訓效果進行評估,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員工培訓效果。
(3)未能及時跟進員工培訓效果。一些企業對員工培訓效果的評估往往只是在培訓結束后要求員工就培訓心得體會形成書面報告,而未對培訓工作結束后的一段時期考察員工態度、行業以及工作效果的變化??率纤募壴u估體系建議在培訓工作結束后,應從反應、學習、行為、成果4個層面對員工的工作態度、技能、效率等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員工培訓效果在工作中的轉化情況。
3.2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培訓體系構建
3.2.1知識管理體系結構。知識管理的體系結構主要包括知識管理主體、知識管理工具和知識管理客體三要素,如圖4所示。人是知識的載體,在知識管理三要素中,知識管理主體既要設計和使用知識管理工具,更要對知識攜帶者進行管理,從而有效地開發、傳播、共享、創新和應用知識。知識管理主體主要是指知識主管、知識項目管理者、知識工人以及非專門從事知識管理的人員,這些人員的主要工作職責。.
3.2.2構建企業培訓體系。對構建企業培訓體系有所啟示,本文筆者認為企業培訓體系應從培訓方式、培訓人員、培訓環節三方面進行構建。
(1)培訓方式的多樣化。隨著網絡的迅速普及,通過網絡進行培訓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同。首先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可以節約成本和時間;其次員工學習自主性更強,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員工個人可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不會影響日常工作的開展;再次利用網絡學習可以保留學習課件,便于隨時查閱。現階段國內企業的培訓方式和途徑主要有:傳統的課堂教學、E—learning、定期舉辦的部門知識分享會議、專業學術期刊或培訓機構提供的培訓、學徒制模式、崗位技能培訓、離崗培訓。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方式,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2)培訓人員的層次化。企業的財力和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每一個員工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因此在選擇員工參加培訓時,需將公司資源與員工職位級別相結合,對不同層次的員工實施不同級別的培訓,對于高層員工需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養,因此可以投入較多資源對其進行系統培訓;對于基層員工主要注重的是其專業技能的提高,因此基層員工的培訓需重點關注與崗位職責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
(3)培訓環節的流程化。培訓管理由需求分析、計劃制定、培訓實施和效果評估4個環節組成,是一個閉環化的流程,構建企業培訓體系需重點關注需求分析和效果評估2個環節。需求分析是培訓工作的起點和基礎,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將管理層意志即公司發展戰略目標與員工個人發展相結合,對崗位職責和所需技能以及員工自身素質不足之處進行詳細分析,才能制定正確的培訓需求效果評估是培訓工作的終點和對培訓工作實施成敗與否的檢驗,做好了效果評估工作,培訓工作才算是圓滿完成。培訓結束后,通過對受訓人員反應、學習、行為、成果的評估,即受訓人員的意見、通過培訓所獲知識和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實務性、培訓后的行為表現和工作績效及培訓對企業產生的影響4個方面制定和完善培訓評估機制。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企業受傳統工商管理模式的影響,在企業工商管理培訓中,由于企業管理者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意識不足,企業管理層習慣性忽略工商管理培訓,企業管理層領導對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不重視,常常導致工行管理培訓工作很難順利的開展。加之企業對工商管理培訓重視程度不夠、培訓師資相對落后、工商管理培訓方式單一、培訓考核方式滯后等問題。企業在實際的發展中,如果沒有高素質的培訓隊伍,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就不能向企業及員工傳授先進性的教學內容,也無法向企業提供可靠的參考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難確保工商管理培訓取得實效。長此以往的發展下去,企業就很難扭轉工商管理培訓的發展趨勢,為企業未來的發展留下潛在的威脅。其次,工商管理培訓考核的方式相對滯后,相關管理人員不能針對企業工商管理培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的研究如何開展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在簡單的考核標準下,很難提高工商管理培訓的整體水平,對企業的發展也不會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完善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發展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重視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工商管理培訓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幫助企業管理者及時的掌握相對先進、科學的管理理論及管理手段,并促使企業可以切實的應用到具體的工作中,從而使企業管理水平從整體上得到提升。我國大多數的企業,在管理工作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企業的管理者雖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卻缺少一定的專業化理論與技能,再不提高其自身管理理論技能的基礎上,難以確保企業可以持續、健康得發展下去。在企業具體的實踐工作中,進一步加強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強化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建立優秀的工商管理師資隊伍都是企業發展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重要策略。
1.進一步加強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
不斷的社會實踐工作表明,傳統的工商管理培訓課程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企業發展提出的要求與標準。進一步加強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成為企業發展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當前社會科技迅速發展的前提下,信息技術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滲透到工商管理培訓課程中,工商管理培訓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的發展,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業工商管理配培訓中,應積極的應用信息化進行實踐探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信息資源,通過多媒體專業設備進行工商管理培訓。此外,為了改善傳統工商管理課程的單調與乏味,可以創新工商管理培訓的方式,通過分組討論或者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培訓,激發參與者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可以更好的接受工商管理培訓的相關課程。最后,在進行工商管理培訓中,還應重視工商管理理論內容的培訓與指導,強化工商管理理論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性,使參與者都能夠重視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進行的目的。因此,進一步加強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對于提高企業工商管理培訓的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強化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工作,對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企業工商管理培訓能否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實,是進行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關鍵問題。強化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必須讓企業的管理者意識到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端正其對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態度。強化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需要落實到企業具體的細節工作中。在進行工商管理培訓工作之前,企業應針對管理層進行工商管理培訓態度進行實際調查,使管理層人員能夠在明確了解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對企業長期發展會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再進行企業工商管理培訓活動,使工商管理培訓中有效的措施,能夠切實的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其次,工商管理培訓活動也要注意企業員工的接受態度,加強在企業內部的宣傳活動,提高企業員工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意識,促進企業員工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建立優秀的工商管理師資隊伍
建立優秀的工商管理師資隊伍,保證培訓教師的專業素質。在企業內部建立教師審核制度,考察教師在工商管理培訓中理論知識、思想政治、授課經驗方面是否符合工商管理培訓的要求。在錄用審核通過的培訓教師的過程中,鼓勵教師積極的組織培訓活動,并鼓勵其繼續進行專業深造,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及時了解企業管理方面的全新動態與發展成果,為企業工商管理工作積累豐富的經驗。并在長期的工作中,幫助企業引進更多的專業優秀人才,促使企業可以建立優秀的工商管理師資隊伍,為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奠定堅實的基礎。建立優秀的工商管理師資隊伍,是對企業工商管理培訓效果的一種切實保障。因此,建立優秀的工商管理師資隊伍,是企業發展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重要策略。
4.調整工商管理培訓模式,加強培訓的考核力度
調整工商管理培訓模式,加強培訓的考核力度,可以進一步完善企業工商管理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工商管理培訓的模式如果只采用單一的培訓師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企業人才聆聽的模式,單調、乏味的培訓模式,可能會使企業人員失去參與工商管理培訓的積極性,被動的接受工商管理培訓的課程,造成工商管理培訓效率低的嚴重問題。調整工商管理培訓模式,加強培訓的考核力度,還應嘗試采用筆試的形式,適當加入專業技術的考核內容,通過考核參與者接受培訓后的成績,通過考核成績合理的將參與者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針對劃分的考核層次,制定不同的工商管理培訓方案。其次,企業還應定期對職工進行主題為“如何看待企業進行工商管理培訓”的問卷調查,時刻掌握職工的最新思想動態,結合員工提出的具體問題,對工商管理培訓方案與課程進行完善,力求工商管理培訓活動能夠符合企業職業的心理特征、個性特點。從而激發企業職業積極的參與到工商管理培訓活動,久而久之,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職工的專業能力及職業道德,促使職工綜合工作能力獲得一定的提高。5.企業領導以身作則,進一步加強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為了更加有效的開展工商管理培訓活動,企業領導以身作則,進一步加強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業職工重新審視工商管理培訓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實際的工商管理培訓活動中,企業領導應積極的發揮帶頭作用,積極的參與工商管理培訓的相關活動,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加入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意義。使職工可以通過良好的企業文化熏陶,切實感受到企業對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進行的重視程度。其次,在定期進行的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后,領導還應積極的組織每個參與者進行培訓總結,形成一定規模的學習交流活動,鼓勵大家積極針對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優點、缺點進行發言,不斷的提高工商管理培訓的效率。因此,業領導以身作則,進一步加強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對于工商管理培訓的效果,會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一、企業發展培訓的實施
(一)管理人員的類型和培訓對策
企業管理人員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老黃牛型的管理人員,他們工作兢兢業業,但是胸無大志。大多數管理人員(75%)都屬于這一類。第二類是明星型管理者。他們工作成就顯著,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第三類是問題型管理者,雖然暫時工作成績不佳,但有很大潛力。最后一類是老化型管理者,他們目前的工作成績不佳,而且沒有發展潛力。
我們可根據每類管理人員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對策。對于老黃牛型的管理人員,應引導他們改善目前績效,但對他們的升遷愿望不予鼓勵。但是,有些老黃牛后來居上,應考慮這種可能性,制定相應和有效的培訓和發展計劃。對明星型管理人員,應給他們時間,以積累經驗,開發他們的潛能。對于問題型管理人員,培訓應集中在糾正行為問題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員業績不佳又無潛力可挖,因此無須在他們身上浪費任何時間和金錢。
(二)發展培訓的內容
1.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
基層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主要在第一線從事具體的管理工作,執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指示和決策。因此,為他們設計培訓內容應著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樣組織他人工作,如何為班組成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等。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好比是企業的管理職位,而“漁”則是管理人員的組織能力。在觀念技能方面,首先應該培養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如何改變思維方法,由被管理者轉變為管理者,即由被動地執行具體指示轉為主動地指示。其次,要重視培訓他們掌握組織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須盡力使班組內每個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都能融洽,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每一個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暢地工作。
2.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
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應注重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協調能力、經營決策能力,以及組織設計技巧的培養。
中層管理人員對于本部門的經營管理必須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門工作的每個環節和具體工作安排以外,還必須了解與本部門業務有關的其他部門的工作情況。
高層管理者的工作重點在于決策。因此,他們所要掌握的知識更趨向于觀念技能。例如,經營預測、經營決策、管理會計、市場營銷和公共關系等。
3.發展培訓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全面培訓階段。受訓者通過接受企業各主要營業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運轉培訓,對企業整體的經營、運轉情況及其內在聯系有一個較完整和明確的概念。
第二階段是定向培訓階段。根據他們今后的具體職務方向,進行定向培訓,加強他們所任職務的針對性專業培訓。
第三階段是實習培訓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受訓者跟著現任管理人員一邊觀察學習,一邊參加實際管理工作。
(三)發展培訓的方式
發展培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課堂式
(1)講授法。主要是聘請一些專業人員給學員講課,著重講解有關管理的概念、原則、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應用,并通過書面答卷或口頭答辯的形式來檢測受訓者的學習成績。
(2)討論法。討論或稱為研討,適用于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由培訓者提出一些問題(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或相關企業曾經發生過的事件),組織受訓者運用概念、原則和原理講座這些案例,并鼓勵每個受訓者積極投入討論。討論的指導者在主持講座時應注意:清楚地指出問題的核心;讓每位受訓者參與討論;對細小問題不要過于糾纏;阻止個別人夸夸其談,獨占討論局面的現象;最后,對講座的問題應該提供清晰而明確的結論。此外,還應摸索、收集一些“怎么辦?”,供大家討論。比如在銷售公司產品時,客戶說:“你們的產品太貴了”,如你回答不貴,客戶就會覺得沒面子,如回答貴,客戶就要你降價。學員們通過討論,認識到產品的價格與質量和服務的關系后,回答這類看似兩難的頭號題時就能應付自如了。
2.模擬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導者提出案例或實例,由受訓者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個人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經營管理“游戲”。這種培訓方式的做法是將受訓者分成若干個組,每個組代表一個“企業”。指導者給每個“企業”一定的人力、財力、物力和信息等資源,并提出經營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要求各“企業”去完成經營目標解決管理上的問題。例如,指導者提出的企業經營目標為“增加利潤”若干萬元,要求各“企業”提出達標的方案,其內容應包括:促銷的預算、策略和手段(廣告、派推銷人員……);開發新產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費用的具體措施等。
然后,由各“企業”把自己的方案及決策過程講述一遍,進行交流,促進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實際經營中的決策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企業培訓應注意的問題
1.合理選定受訓對象
正確選擇受訓者首先要考慮受訓者是否有學習的動機。其次,要考慮受訓者能否接受培訓課程內容(指受訓者的水平與培訓目標和培訓課程內容的差距)。第三,要考慮受訓者的健康狀況、身體特征、工作態度、崗位技能、興趣愛好等。
此外,企業的培訓內容必須按照職工所擔任職務的層次來確定,循序漸進地進行,不可跳躍。因為過于超前的培訓(低層次職工接受高層次的培訓)容易助長一部分職工產生自滿情緒而不安心本職工作。
2.采用合適的培訓方式
企業培訓的對象是成年人,培訓方式必須與成年人的學習規律相適應。成年人的特點是記憶力相對較差,但理解能力強,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會經驗。因此,采用參與式的培訓方式是比較合適的,即在培訓過程中,培訓者應多用實例并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受訓者將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表現出來,以供其他受訓者參考。適當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訓者的學習興趣,多表揚少批評能增強學員的學習信心。還應該重視受訓者提出的意見和問題,集思廣益,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
此外,在培訓材料的編排上,盡可能考慮到趣味性,深入淺出,易記易懂。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培訓工具,采用視聽材料,以增加感性認識。書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樣化,多用圖表,簡明扼要。
3.建立培訓評價機制
為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須通過培訓的評價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
(1)監督指導。培訓組織者對培訓的組織實施應進行監督與指導,重點做好課程內容先后次序的安排與協調。
美國、日本的企業管理模式一直是各國研究、效仿的對象,也被公認為較為先進的模式。而其先進性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其企業培訓系統的完善及有效性。培訓在企業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豐田汽車工業公司一直位居日本汽車制造業的榜首,而它以自己獨特的生產管理技術、推銷制度、建議制度和職工教育制度等一系列管理策略,創造了幾十年輝煌的業績。其中,“豐田式的教育體系”在豐田深入人心,為豐田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豐田以及其他一些知名企業的實踐都已證明,企業教育對公司的健康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香港刊物《亞洲商業》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組織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調查,調查的樣本包括中國在內的八個亞洲國家中隨機抽取的715位大型企業的高級經理。調查內容涉及對將成為企業管理骨干與核心的MBA在品質和技能方面的期望與要求等內容。一項主要的結果列舉了MBA應具備的10項品質與技能是:創造與革新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創業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群體協作能力、對人的管理能力、道德品質、技術性能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1]。這實際上是對未來亞洲企業家的期望和要求。但就國內目前情況,我們不可能指望在今后幾年內,會有一批批已被培養好的、具備上述品質的企業管理人才(比如,MBA)加盟企業管理,使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實際上,依靠企業現行的條件以及國內教育體系的能力,建立和強化管理再教育系統,可能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現實可行的辦法。國內的學術界與企業界對建立、健全中國管理再教育體系應有所作為。
2國內外企業中人員培訓研究的發展
國外對企業中人員培訓的研究發展于三四十年代,成熟于七八十年代。80年代以后,評價中心(assessmentcenter)在英、美、德等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研究與應用[2]。實際上,評價中心是采用模擬情景對人員進行評價的方法。以模擬情景的不同可分為若干具體的測評方法系列,如公文包測量、無領導小組、管理游戲等,還有其他一些相當有影響的訓練方法,如美國的敏感性訓練、方格訓練。日本的魔鬼訓練、PM訓練等。哈佛大學則著重推行案例教學法。這些訓練法都有內在的理論根據,同時又十分注重實際的應用價值,可直接為企業實踐服務。國外專家始終致力于培訓方法的探討,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但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兩部分工作是關于管理工作要素系列的認定以及關于若干訓練方法效度指標的探討。比如,從40年代開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批學者就致力于領導行為要素的研究,他們收集了1800多關于領導工作行為的條目,并最后用兩個維度即工作管理和關心員工高度概括了管理者的工作性質。50年代以后,Flanagan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學者工作的基礎上,采用他首先提出的“關鍵事件”的方法,對將近3000名各級軍官的事件樣本、20個實驗室以及大量公司的事件樣本進行了領導者行為要素的深入研究,得到了相當豐富和有意義的結果。例如,從對公司管理者工作的職位分析,Flanagan認定7個管理者工作要素,即生產監督、生產領導、雇員監督、人力協調、與雇員的接觸和交往、工作的組織計劃與準備以及勞資關系。60~80年代期間有大量的相關研究出現,可以說多得不勝枚舉。另一種思路是直接考慮領導者的素質要素,比如,Chiselli的一項研究對管理者的13項品質的重要性進行了比較,發現其中監督能力、職位要求、智力、自我實現、自信心和決斷力6項品質對管理行為影響最大;安定的需要、接近員工和首創精神對管理工作有次要的作用;而其他4項,即要求高收入、支配他人的愿望、成熟感以及男子或女子氣對管理工作不產生影響[3]。這些研究結果本身對我們今天企業的管理實踐并不具備指導性的意義,但該領域大量研究的存在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啟示:一是表明研究本身的重要性;二是其研究方法的可借鑒性。當然,國外更有意義的工作是針對管理者的工作要素所進行的訓練方法的研討,如評價中心對管理者交際能力以及敏感性所設計的訓練方法等。而且,這類研究持續至今仍然是組織行為研究的熱點課題之一[4,5]。下圖是根據評價中心最常提供的培訓方法中所涉及的管理者工作要素的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低級管理者所需的技術技能最多,而高層管理者對概念技能要求最高,因此,管理層次也是影響管理者工作要素的變量之一。
附圖
圖1不同層次管理者三種技能差異的示意圖
90年代以后,國內出現了一些針對具體企業的,涉及具體方法的相關研究[6,7]。相對而言,國內企業管理教育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其主要表現為,缺乏相應的適合我國實際需要的培訓方法。在一項企業培訓情況調查中發現,企業已普遍認識到管理教育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大、中型企業一般都設有培訓的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培訓的有效性。目前有關管理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大都局限在經驗和描述性的層次。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從理論的層面解決企業管理再教育的問題。企業教育包括道德、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其中又以管理人員的心理品質、工作技能的培養更為重要和困難,其主要的難點在于培訓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即便是國外已證明為先進和有效的方法,運用于我國也有一個艱巨的移植過程。針對我國的具體實際,逐步完善我們自己獨特的訓練體系和方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十分必要的。
3培訓理論研究的可行性
現代心理學將學習解釋為因經驗而使行為或潛在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過程。培訓則是受訓者通過學習而習得某種新的或修正某種舊有的認知和行為的過程[8]。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培訓中各個階段所產生的問題與心理學意義上的學習過程中各重要階段所固有的問題必然有其相似性。因此,心理學有關學習問題的討論所形成的學科,如聯想心理學、完形心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中的有關理論,對培訓應該具有理論性的指導作用。筆者認為培訓從理論上應該有三個主要的過程:角色的鑒定、角色的比較以及角色的改進。
3.1角色鑒定
角色鑒定是指對所培訓的心理特質的理論界定(心理特質指在管理活動中所需的特定心理品質,有時它指的是行為模式,而有時它指的是技能形成中相應形成的心理特性)。這一過程在理論上有重要的意義。心理特質的界定是否正確、合理,是方法研究有效性的關鍵。通過研究可界定出管理人員的能力要素系列。3.2角色比較
心理特質的模式形成之后,就相當于建立了一個比較的參照系統,也就是說為培訓的心理特質提供了一個標準或樣板。這是對實際的心理特質進行評價的基礎。因此,角色比較就是實際管理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現實心理特質與在該項管理活動中所要求的特質之間進行的比較。這種比較在技術方法上要求設計、修訂和完善相應的測驗工具,同時,它又是工具操作化的過程。
3.3角色改進
角色比較完成之后,角色改進便成為可能,這也正是訓練的基本任務。在研究中,角色改進所涉及的問題是確定訓練的基本形式,如一般形式或心理形式(一般形式是指常規訓練中使用的方法,心理形式是指利用心理的方法,如心理測量、小組互動等),以及確定訓練的基本程式,包括確定具體的測量工具,規定訓練的步驟等。
上述三個方面的內容構成培訓方法研究的完整過程。
4情景模擬方法
情景模擬方法實際上是設計訓練方法的一種思路,理論上講是最可能具有訓練效度的方法,也是國外近幾年方興未艾的研究熱點。任何一種訓練方法的有效性都與它所能反映的實際情景中的品質、技能和行為等特質有關。如果訓練方法所強化的特質正是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那么這一訓練方法就是有效的。情景模擬法的中心含義就是以實際工作情景要求的特質(包括心理品質、技能和行為等)為依據,設計模擬情景,訓練人員,以達到強化該特質的目的。情景模擬訓練法有三個技術關鍵:(1)特質界定的準確性;(2)測量工具在情景模擬中的可操作性;(3)情景模擬的效度,即情景模擬反映真實特質的有效程度。情景模擬法的研究應該成為培訓方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情景模擬訓練方法的關鍵是解決效度問題。
關于一些具體的情景模擬的培訓方法的研究在國外已趨成熟,并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的管理實踐中。而且,在每一種有影響力的方法面世之前,都會有一系列的相應的研究直接圍繞該方法的有效性進行全面、充分的研討,這保證了該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比如,Gaugler等人用元分析對評價中心的效度進行了方法學意義上的探討。元分析是對以往研究的再分析過程,Gaugler等人的研究對有關評價中心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效度指標作了系統的統計分析,對評價中心的效度指標的獲取途徑和衡量標準有很好的借鑒意義[9]。Brannixk(1989)等人則對某一具體的公文包測驗進行了研究,但其側重點仍然是對評價分數有效性的討論,研究中對公文包測驗的效度評價構成體系所作的深入分析,對國內相關研究具有很好的參照價值[10]。Goffin將心理學中傳統的人格測評方法與評價中心的情景模擬方法在效度指標上加以比較,以增進測量的有效性,從而改進培訓方法的使用效率[11]。這些研究對將評價中心中的具體方法(如無領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管理游戲、公文包測驗和行為示范等)廣泛地應用于企業的招聘、選拔和人事培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個例子,下表是采用傳統方法與評價中心方法選拔英國軍隊軍官候補人員的成功率比較,數據表明心理學的測評方法顯著提高了選拔的有效性[3]?;顒友芯?actionresearch)是近期出現的一種變革過程,它通過系統地收集信息,在信息分析的基礎上選擇變革行為,并最終干預企業的人事活動。活動研究的過程包括5個階段:診斷、分析、反饋、行動和評價?;顒友芯坑袃蓚€主要的優點:第一,以問題為中心;第二,強調人員參與[12]?;顒友芯糠浅娬{方法的科學性,從本質上說它也是以情景模擬方法為核心。
表1傳統方法與心理學方法選拔軍官候補人員的訓練成績百分比(%)
方法數量優于一般一般低于一般和未及格
面試49122.141.336.6
評價中心72143.540.326.2
上述情況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國際上大量有關培訓方法的研究,對我國企業培訓方法的理論研究以及實現培訓方法的規范化操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學術和實踐依據。
5培訓中的難點
培訓對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著重強調的是培訓方法的科學性問題??梢哉f企業正處在兩難境地中,一方面大批的管理人員需要品質、技能的再訓練;另一方面訓練方法缺乏科學研究與改進,訓練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因為目前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見,所以該方面的研究具有極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大力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于盡快使我國企業培訓跨上一個新的臺階極其重要。唯有如此,才能適應經濟快速增長時期企業發展的要求,尤其是適應加入WTO后我國企業加入世界競爭大格局的要求。然而,提高企業培訓質量的途徑是強化培訓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要做到這一點應該倡導進行針對我國企業具體實際的實驗研究,而且應遵循培訓方法的基本規律,力求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創造新的企業培訓方法。
【參考文獻】
[1]余凱成.亞洲企業界對未來創業家抱有怎樣的期望.管理案例研究,1995,9(1):10~11
[2]WexleyKN.美國對工作人員訓練的研究概況.心理學動態,1986,4(1):36~40
[3]魯龔,高欣,馬永生.評價中心——人才測評的組織與方法.北京:百家出版社,1991:10~17
[4]WarrP,Peter,Bunce,etal.Traineecharacteristicsandtheoutcomesofopenlearning.
PersonnelPsychology,1995,48(2):347~375
[5]ManiBG.Progressonthejourneytototalqualitymanagement:Usingthemyers-briggstypeindicatorandtheadjectivechecklistinmanagementdevelopment.Public
PersonalManagement,1995,24(3):365~398
[6]宗月琴.運用評價中心的方式選拔管理人員.應用心理學,1992,7(2):12~17
[7]梁開廣,鄧婷,許玉林等.評價中心法在評價中心管理潛能中的應用及其結構效度檢驗.應用心理學,1992,7(4):50~57
[8]張春興.現代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16~242
[9]GauglerBB,RosenthalDB,ThornthonGC,etal.Meta-analysisofassessmentcentervalidity.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87,72(3):493~511
[10]BrannixkMT,MichaelsCE,BakerDP.Constructvalidityofin-basketscores.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89,74(6):957~967
[11]GoffinRD,RothsteinMG,JohnstonNG.Personalitytestingandtheassessment
center:incrementalvalidityformanagerialselection.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
關鍵詞:組織職業生涯管理;自我職業生涯管理;企業員工培訓
一、引言
隨著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進程的加快。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一個企業要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先機,必須以知識為基礎。培訓作為企業生存發展所必須開展的人才培養、儲備工作,可以幫助員工補充和更新知識,提高技能。它以其內部對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技能的更新能力的提升,保證了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成為21世紀企業從內部尋求競爭優勢的最優方式。同時,知識的獲得、技能的提高依賴于“人”,人的因素越來越受到企業界和管理者的重視。因此,如何以企業培訓為依托,以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使企業發展目標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聯系起來并協調一致,達到員工個人事業成功和企業繁榮的雙贏局面,是企業留住人才、形成核心競爭力、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企業培訓。員工培訓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是現代企業必不可少的投資活動。它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持續發展,也有利于員工提高職業能力、促進潛能的開發。在企業培訓的實踐中,一些員工在培訓中成長成熟后,或跳槽另覓高就,或要求加薪提職。企業因此認為,與其這樣,不如湊合不搞培訓。然而,因噎廢食顯然是不可取的。根據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舒斯特對1284家公司的專門調查:接受企業內訓、強化人力資源開發的企業,其投資收益率平均比沒有做這些事的企業高11%左右。
培訓不僅僅可以提高員工的技能,提高組織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強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因為大部分人力資源調查顯示,大多數員工在選擇是否進入一個企業時,都會注重未來的發展機會,因而培訓也是大多數人重點考慮的籌碼。如果一個企業始終只想著如何利用員工的知識、技能和熱情,是很難取得長足發展的。
良好的企業培訓體系可以為改進員工的態度、提高知識與技能管理提供服務、滿足員工的職業發展需要,提升企業的人力資源質量,最終可以提高企業適應市場的競爭能力。培訓后即使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只要不是群體行為,員工所帶走的只是個人學到的技能,整個組織的文化和結構是帶不走的。
2.職業生涯管理。職業生涯管理指企業幫助員工確定個人在本企業的職業發展目標,并為員工提供在工作中增長職業素質的培訓機會,從而使企業發展目標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聯系起來并協調一致.建立企業與員工間的雙贏關系,進而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它包含如下兩重含義:一是組織針對個人和組織發展需要所實施的職業生涯管理,稱為組織職業生涯管理:二是個人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而實施的管理,稱為自我職業生涯管理。
知識經濟背景下的職業生涯管理,應是一個滿足員工、管理者和企業三者需要的動態過程,它是企業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和幫助其職業生涯發展的一系列活動。企業要認真了解員工尤其是核心員工希望從職業中得到什么,他們的優勢和局限、價值觀以及他們與組織正在考慮的備選職業是否匹配。同時,企業還必須提供自身發展的目標、政策、計劃和制度等,幫助員工做好自我評價,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和良好的競爭機制。管理者則要鼓勵員工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讓員工對某些問題進行認真思考,以便在進行個人工作反饋時提供更好的幫助,并提供員工感興趣的職業發展機會等信息。
企業的培訓需要和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保持一致,重要的在于使員工的發展和培訓同步,或培訓略超前于職業發展。通過分析、評價員工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等,確定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職業生涯目標,并通過培訓、工作輪換和豐富工作經驗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實現員工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因此,許多公司把培訓與員工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科學有效的職業生涯管理是使企業和員工在培訓上獲得雙贏的“金鑰匙”。
二、企業培訓與職業生涯管理的實施方略
1.以組織戰略目標為導向,提高培訓有效性,改善職業生涯規劃。組織戰略目標為企業培訓提供了方向,為員工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是許多企業缺乏將“個人奮斗”整合為“共同愿景”的過程,而一個缺少戰略目標的組織必定人心渙散,互相制約,難以發展。同時,企業發展是建立在“個人奮斗”之上的,是在“個人奮斗”基礎上的整合。以組織戰略目標為導向,通過組織的系統設計,將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企業培訓體系同組織的發展目標整合起來,才能實現組織與個人的互動和共同發展。在個人階段目標不斷實現的同時,也不斷地向組織的戰略目標靠攏,既激勵了員工們持續的努力和奉獻,又使得組織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指導思想,實現了組織和個人“雙贏”的管理模式。
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重視個人學習和個人技能的提高,而企業培訓則更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和群體知識、技能的開發。在企業組織的發展中,強調員工培訓、植入職業生涯規劃,由個人職業規劃、個人知識積累、個人技能提高推動組織整體績效的改善,進而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同樣,組織的整體發展也可以帶動個人發展,兩者互相促進。比如我們可以一改過去員工個人獨自的職業生涯設計方式,由組織引入科學的評價體系,如個人性格測試、素質測試、技能評估等,幫助員工理性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并結合組織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現狀、人力需求態勢等,向員工科學地提供員工職業發展和職業規劃的參考,與員工共同制定符合組織需要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在組織內部設立職業發展通道,調動組織內部的崗位資源,促進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受到組織發展目標的影響,規避企業培訓后人才流失對組織的戰略發展產生的分險。
2.充分了解和把握不同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員工的特點和培訓需求。職業生涯管理作為組織的一種長期、動態的管理過程,貫穿于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全過程和組織發展的全過程。而具體到每一個組織成員,由于其處于個人發展及組織發展的不同階段,每一階段又有各自的發展特征、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因此,企業必須抓住每一個發展階段的不同關鍵點,實施不同的職業生涯管理,比如在職業選擇階段,職業生涯管理的重點是幫助員工選擇一個滿意的職業。因此,必須充分了解新員工的學識、態度、興趣和愛好、職業價值觀等特征,并指導其正確選擇所提供的職業,做到職業與人的能力、特長相配,也與求職者的從業愿望相符。而在職業穩定階段,員工的職業愿望已基本停
留在某一固定的職業上,個人職業生涯管理也有一個固定的目標。此時,企業職業生涯管理的重點趨向于以員工的職業錨特征為依據,根據每個員工特定的需求,引導員工自我發展并吸引員工穩定地“拋錨”。如果對有管理能力型職業錨、想走管理型職業發展通道的員工,應根據其發展,不斷考評其在諸如計劃能力、組織能力、指揮協調能力、控制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商務能力、金融財會能力、交際能力方面等的進步和潛質。3.制定以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的企業培訓計劃。
建立以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的企業培訓體系旨在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和不同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員工的特點、培訓需求相結合,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員工的培訓與開發方案,通過培訓進一步發現員工的潛在能力與特長,為其職業生涯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他們盡快成長,以適應本職工作和今后職業發展的需要。
要讓員工充分了解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管理制度、企業內各個職務的工作內容、任職資格職務升遷路線及職位空缺、工作輪換和培訓等信息;通過基本素質測評,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個性特點;通過對話及公開的職業生涯研討會等形式,幫助員工了解自己實際的工作經驗與體會,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如果加以培訓和實際工作的鍛煉,將來能做好哪些工作,并將這些工作按一定次序排列出來。在此基礎上,幫助員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職業生涯目標。企業在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生涯目標時,既要尊重員工個人的意愿。也要從企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既要使員工的職業目標選擇和職業生涯目標確定對其具有長期、有效的激勵作用,又要適合企業發展的需要,真正實現員工個人與企業雙贏的目的。
4.選擇合適的培訓方法,完善培訓管理工作。培訓方法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培訓目標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培訓方法的選擇必須與培訓需求、培訓目標相適應。培訓方法的選擇、培訓管理工作的完善要注意受訓者所處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知識層次和崗位類型等。在大量的可供選擇的培訓方法面前,可視需要選擇一系列培訓方法,可采取其中一種或兩種方法為重點,多種方法變換組合的方式,使培訓效果達到最理想的狀態。比如在職業維持階段,職業培訓一般在業績、能力考評的基礎上進行,以幫助員工達到職業發展目標為目的。培訓方法可選擇:(1)知識補充培訓,及時給員工補充新產品、新設備的知識和其它一些必備知識的更新等;(2)提高業務能力的培訓,對基層員工來說,主要是技能培訓;對管理人員來說,還必須有思維、觀念方面的培訓;(3)專業人才的培訓,即根據企業需要,開展有關專業技術或管理技能的素質培訓;(4)人員晉升的培訓,即在員工晉升之前對其進行相關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培訓,以滿足其即將就任的更高職位的要求。
在探索、立業階段,員工相對比較缺乏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也缺乏對企業的習俗、價值觀和相關理念等文化方面的認同,還沒有形成在特定集體中進行協作的工作態度和行為習慣,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基礎的職業培訓。在這方面,海爾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名牌企業,較好地運用培訓方式引導、幫助大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企業,進而留住他們的心。其新員工培訓“四步曲”:第一步。使員工把心態端平放穩;第二步,使員工把心里話說出來;第三步,使員工把歸屬感“養”起來;第四步,使員工把職業心樹起來。海爾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和培訓管理值得企業鑒借。
關鍵詞:組織職業生涯管理;自我職業生涯管理;企業員工培訓
一、引言
隨著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進程的加快。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一個企業要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先機,必須以知識為基礎。培訓作為企業生存發展所必須開展的人才培養、儲備工作,可以幫助員工補充和更新知識,提高技能。它以其內部對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技能的更新能力的提升,保證了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成為21世紀企業從內部尋求競爭優勢的最優方式。同時,知識的獲得、技能的提高依賴于“人”,人的因素越來越受到企業界和管理者的重視。因此,如何以企業培訓為依托,以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使企業發展目標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聯系起來并協調一致,達到員工個人事業成功和企業繁榮的雙贏局面,是企業留住人才、形成核心競爭力、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企業培訓。員工培訓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是現代企業必不可少的投資活動。它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持續發展,也有利于員工提高職業能力、促進潛能的開發。在企業培訓的實踐中,一些員工在培訓中成長成熟后,或跳槽另覓高就,或要求加薪提職。企業因此認為,與其這樣,不如湊合不搞培訓。然而,因噎廢食顯然是不可取的。根據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舒斯特對1284家公司的專門調查:接受企業內訓、強化人力資源開發的企業,其投資收益率平均比沒有做這些事的企業高11%左右。
培訓不僅僅可以提高員工的技能,提高組織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強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因為大部分人力資源調查顯示,大多數員工在選擇是否進入一個企業時,都會注重未來的發展機會,因而培訓也是大多數人重點考慮的籌碼。如果一個企業始終只想著如何利用員工的知識、技能和熱情,是很難取得長足發展的。
良好的企業培訓體系可以為改進員工的態度、提高知識與技能管理提供服務、滿足員工的職業發展需要,提升企業的人力資源質量,最終可以提高企業適應市場的競爭能力。培訓后即使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只要不是群體行為,員工所帶走的只是個人學到的技能,整個組織的文化和結構是帶不走的。
2.職業生涯管理。職業生涯管理指企業幫助員工確定個人在本企業的職業發展目標,并為員工提供在工作中增長職業素質的培訓機會,從而使企業發展目標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聯系起來并協調一致.建立企業與員工間的雙贏關系,進而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它包含如下兩重含義:一是組織針對個人和組織發展需要所實施的職業生涯管理,稱為組織職業生涯管理:二是個人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而實施的管理,稱為自我職業生涯管理。
知識經濟背景下的職業生涯管理,應是一個滿足員工、管理者和企業三者需要的動態過程,它是企業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和幫助其職業生涯發展的一系列活動。企業要認真了解員工尤其是核心員工希望從職業中得到什么,他們的優勢和局限、價值觀以及他們與組織正在考慮的備選職業是否匹配。同時,企業還必須提供自身發展的目標、政策、計劃和制度等,幫助員工做好自我評價,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和良好的競爭機制。管理者則要鼓勵員工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讓員工對某些問題進行認真思考,以便在進行個人工作反饋時提供更好的幫助,并提供員工感興趣的職業發展機會等信息。
企業的培訓需要和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保持一致,重要的在于使員工的發展和培訓同步,或培訓略超前于職業發展。通過分析、評價員工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等,確定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職業生涯目標,并通過培訓、工作輪換和豐富工作經驗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實現員工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因此,許多公司把培訓與員工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茖W有效的職業生涯管理是使企業和員工在培訓上獲得雙贏的“金鑰匙”。
1.以組織戰略目標為導向,提高培訓有效性,改善職業生涯規劃。組織戰略目標為企業培訓提供了方向,為員工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是許多企業缺乏將“個人奮斗”整合為“共同愿景”的過程,而一個缺少戰略目標的組織必定人心渙散,互相制約,難以發展。同時,企業發展是建立在“個人奮斗”之上的,是在“個人奮斗”基礎上的整合。以組織戰略目標為導向,通過組織的系統設計,將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企業培訓體系同組織的發展目標整合起來,才能實現組織與個人的互動和共同發展。在個人階段目標不斷實現的同時,也不斷地向組織的戰略目標靠攏,既激勵了員工們持續的努力和奉獻,又使得組織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指導思想,實現了組織和個人“雙贏”的管理模式。
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重視個人學習和個人技能的提高,而企業培訓則更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和群體知識、技能的開發。在企業組織的發展中,強調員工培訓、植入職業生涯規劃,由個人職業規劃、個人知識積累、個人技能提高推動組織整體績效的改善,進而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同樣,組織的整體發展也可以帶動個人發展,兩者互相促進。比如我們可以一改過去員工個人獨自的職業生涯設計方式,由組織引入科學的評價體系,如個人性格測試、素質測試、技能評估等,幫助員工理性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并結合組織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現狀、人力需求態勢等,向員工科學地提供員工職業發展和職業規劃的參考,與員工共同制定符合組織需要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在組織內部設立職業發展通道,調動組織內部的崗位資源,促進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受到組織發展目標的影響,規避企業培訓后人才流失對組織的戰略發展產生的分險。
2.充分了解和把握不同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員工的特點和培訓需求。職業生涯管理作為組織的一種長期、動態的管理過程,貫穿于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全過程和組織發展的全過程。而具體到每一個組織成員,由于其處于個人發展及組織發展的不同階段,每一階段又有各自的發展特征、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因此,企業必須抓住每一個發展階段的不同關鍵點,實施不同的職業生涯管理,比如在職業選擇階段,職業生涯管理的重點是幫助員工選擇一個滿意的職業。因此,必須充分了解新員工的學識、態度、興趣和愛好、職業價值觀等特征,并指導其正確選擇所提供的職業,做到職業與人的能力、特長相配,也與求職者的從業愿望相符。而在職業穩定階段,員工的職業愿望已基本停
留在某一固定的職業上,個人職業生涯管理也有一個固定的目標。此時,企業職業生涯管理的重點趨向于以員工的職業錨特征為依據,根據每個員工特定的需求,引導員工自我發展并吸引員工穩定地“拋錨”。如果對有管理能力型職業錨、想走管理型職業發展通道的員工,應根據其發展,不斷考評其在諸如計劃能力、組織能力、指揮協調能力、控制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商務能力、金融財會能力、交際能力方面等的進步和潛質。3.制定以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的企業培訓計劃。
建立以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的企業培訓體系旨在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和不同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員工的特點、培訓需求相結合,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員工的培訓與開發方案,通過培訓進一步發現員工的潛在能力與特長,為其職業生涯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他們盡快成長,以適應本職工作和今后職業發展的需要。
要讓員工充分了解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管理制度、企業內各個職務的工作內容、任職資格職務升遷路線及職位空缺、工作輪換和培訓等信息;通過基本素質測評,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個性特點;通過對話及公開的職業生涯研討會等形式,幫助員工了解自己實際的工作經驗與體會,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如果加以培訓和實際工作的鍛煉,將來能做好哪些工作,并將這些工作按一定次序排列出來。在此基礎上,幫助員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職業生涯目標。企業在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生涯目標時,既要尊重員工個人的意愿。也要從企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既要使員工的職業目標選擇和職業生涯目標確定對其具有長期、有效的激勵作用,又要適合企業發展的需要,真正實現員工個人與企業雙贏的目的。
4.選擇合適的培訓方法,完善培訓管理工作。培訓方法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培訓目標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培訓方法的選擇必須與培訓需求、培訓目標相適應。培訓方法的選擇、培訓管理工作的完善要注意受訓者所處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知識層次和崗位類型等。在大量的可供選擇的培訓方法面前,可視需要選擇一系列培訓方法,可采取其中一種或兩種方法為重點,多種方法變換組合的方式,使培訓效果達到最理想的狀態。比如在職業維持階段,職業培訓一般在業績、能力考評的基礎上進行,以幫助員工達到職業發展目標為目的。培訓方法可選擇:(1)知識補充培訓,及時給員工補充新產品、新設備的知識和其它一些必備知識的更新等;(2)提高業務能力的培訓,對基層員工來說,主要是技能培訓;對管理人員來說,還必須有思維、觀念方面的培訓;(3)專業人才的培訓,即根據企業需要,開展有關專業技術或管理技能的素質培訓;(4)人員晉升的培訓,即在員工晉升之前對其進行相關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培訓,以滿足其即將就任的更高職位的要求。
在探索、立業階段,員工相對比較缺乏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也缺乏對企業的習俗、價值觀和相關理念等文化方面的認同,還沒有形成在特定集體中進行協作的工作態度和行為習慣,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基礎的職業培訓。在這方面,海爾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名牌企業,較好地運用培訓方式引導、幫助大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企業,進而留住他們的心。其新員工培訓“四步曲”:第一步。使員工把心態端平放穩;第二步,使員工把心里話說出來;第三步,使員工把歸屬感“養”起來;第四步,使員工把職業心樹起來。海爾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和培訓管理值得企業鑒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