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08:20:39
序論:在您撰寫微課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為醫藥化工領域比較重要的一門核心課程,藥物分析對于藥物的研發以及藥品質量的全面控制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藥物分析的雙語教學改革對于該類雙語人才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可利用的大塊時間越來越少,而零碎的時間片段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社交媒體以及以開放、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運動的蓬勃發展,人們對在零碎時間內的學習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對移動學習的要求日益凸顯。近幾年出現的“微潮流”證明了這種趨勢的合理性,如“微信”、“微博”、“微電影”、“微視頻”等。正因如此,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微課程(Micro-lecture)”教學模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它強調教學知識點的“微化”、“碎片化”、“視頻化”,一般時長5分鐘左右,以便人們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這些微視頻可與現代移動技術融合,在移動終端上顯現,也可稱為移動學習或在線學習。微課程教學模式在國外得到了大力發展,出現了許多微課程網站共學習者隨時學習。國內微課教學的發展相對緩慢,只在各網絡平臺上陸續出現了少量微課程。在醫藥化工領域,關于藥物分析雙語教學的微課設計研究目前尚無報道,因此,本文將對此進行探索。
二、藥物分析雙語教學的微課設計模式
視頻教學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早已普及,微課教學實際上是將視頻教學“碎片化”,但又不是簡單地進行切片分割,因為微課教學同樣要遵循人們的認知規律和認知心理學。通常來說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時間越久,越容易疲勞,從而喪失學習興趣。就學習而言,5分鐘左右的視頻學習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容易集中精力,學習效率也高。視頻教學一般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對象分析”、“學習需求分析”、“學習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實施”以及“學習效果測評”等。其中,“學習需求分析”、“學習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設計”是整個教學設計的基礎和核心。藥物分析課程對于醫藥化工領域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實踐性課程,其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因此開展微課設計時除了考慮上述視頻教學的基本內容之外,還要注重實踐內容的設計。其設計模式需要考慮的因素可具體闡釋如下。
1.學情分析。由于微課視頻是放在網絡教學平臺上供所有人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而網絡學習環境幾乎都是開放的,學習者只需要一個郵件地址或者是一個賬號就可以登錄到平臺。而學習者只需要根據自身需要,找到自己希望學習的微課單擊一下,就可以學習這門課。正是因為這種開放性,微課設計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并不知道會有哪些學習者來學習這門課程。因此,在設計階段,設計者需要先分析所設計的課程是面向哪些學習者以及他們可能會有的知識水平,再進一步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設想他們希望學到什么,掌握到什么樣的程度,最后需要分析學習者會處于什么樣的情境下進行學習,進而全面了解學習者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前期設計。
2.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目標是整個微課設計的重要部分,是整個微課教學設計的起點和終點。教學目標的設定具有整體性、靈活性、層次性和可操作性。開放平臺上微課程教學目標需要在對學習對象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這樣才能真正以學習對象為主體,使教學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通常微課程一般是以一個知識點為單位安排教學的,如進行藥物分析雙語教學時需要學習中國藥典(ChinesePharmacopoeia)的基本情況,掌握藥典基本框架和使用方法。微課程設計者需要據此設計好學習對象的學習目標,這種目標設定不是一成不變的。
3.教學內容設計。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精心設計,藥物分析雙語教學的微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要考慮到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聯性,更要考慮到能否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微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才能逐步展開,對于微課設計來講一般兼顧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在切分教學內容的同時,要兼顧每個微課的教學內容與整門課程的統一性。對于藥物分析課程而言,其本身有很多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設計成一個微課。所以分割教學內容以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需要解決的基礎問題為單位,將教學內容分解成“整課—各章—各節—知識點”的結構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結構分級。
4.微課視頻設計。微課教學視頻在教學內容設計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學視頻的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習者對該課程的學習的興趣能否持久深入。首先要根據前述的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以及教學內容分析來確定教學內容所適合的制作方式與制作工具。然后以一個知識點為單位進行視頻內容設計。一般來說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①學習內容和教學策略設計。即在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以一個知識點為單位,使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出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同時應用多種豐富的教學策略,使每一個微課視頻可以生動表達每一個知識點。②編輯詳細教學內容。即采用文本、圖片、音頻等手段表達知識點。其中包括微課程標題名稱、章節名稱、知識點名稱、內容、解說等,使微課教學視頻制作變得具象化,方便教師的具體制作。
5.微課教學效果反饋。藥物分析課程的微課設計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者大部分情況下是在進行自主學習,而且雙語教學過程更加需要設計者對自己的微課視頻是否能有效地被學生接受有所知曉。這就需要教學評價系統來反饋教學效果。由于微課教學大多情況下是學習者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其時效性非常明顯,因此教學反饋環節設計的好,就可以即時獲得學習者的學習反饋,更快地修正微課視頻。綜上所述,藥物分析雙語教學的微課設計模式至少需要以上五個方面來組成,每個方面還包含一些小的細節,可具體如圖1所示.
三、結語
1.1微課
微課稱為短期課程或者單元課程,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其核心是列出課堂教學過程中傳遞的核心概念,以教學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環節,強調視頻的類型是在線網絡課程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的學習微資源。微課的特點:視頻教學的時間較短,教學內容相比與傳統的課堂來說較少,微課的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微課的制作方法非常的簡單,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微課的問題精確,主題突出,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及認知規律,更加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的時長一般是5-8分鐘。一個微課就是一個小小的主題,只需要會制作簡單的PPT以及錄制軟件,里面包含著所有的教學環節,卻能以此制作出有自己教學特色。
1.2翻轉課堂與微課的關系
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19世紀初期,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的以課前、課中為分解,把過去教師上課知識傳遞的部分遷移到課前,即課前學生觀看教師講解視頻,讓學生在課外預習,預習完回到課堂研討,課中包括快速少量的測評、解決問題,不懂的問題首先由小組內學生幫助,促進學習、情況簡述和反饋,對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講解。翻轉課堂的重構了學習的流程。實際教學中,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核心,課堂上要求學生完成作業和協作探究,直接決定了課前知識傳遞效果,影響教學活動的設計,通過互動交流來解決學習的困難。從而影響最后的教學效果。
1.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而微課所選擇的內容,強調學習者主動發現知識,是在現實生活和真實的情景中產生,是學生在網上主動的收集學習資源,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通過個體與之交互作用而內化認知結構。通過微課的學習,自主進行學習,小學生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小學數學微課的教學設計
在微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正確選擇微課教學的內容,在內容上我們需要將其進行分割;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相互溝通,以一個問題為主線,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問題的設置一定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互動性問題應該從實際生活中出發,微課的時間應較短,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設計互動性問題的時候一定難度事宜,問題的設計要注重層次性以及遞進性,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還可以在設計微課過程中添加些互動性的措施,如微課帶有教師頭像的視頻,添加背景音樂,以及把握語言和字幕的節奏。設計網絡交流平臺,可以內嵌在前測、后測、測試反饋中,學生也可以互相監督和交流;微課的教學設計遵循精細化原則,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是什么,然后分成概要過程和細化等級過程,在微課程的設計過程中,使教學的過程能夠層層遞進,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需要,選取出來基本的概念和法則,適當加入與知識有關的圖片和動畫等,不斷的一步步加深對知識的提升,以此來增加課程的吸引力。微課的教學設計步驟:必須弄清楚課本中有價值的內容,要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要從生活中常常碰到的問題入手;要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學生作業中的易錯點制作成微課;確定需要圍繞數學的核心概念,采取以學生學習為主的自學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相應的素材選擇。
3小學數學微課的個案設計
小學數學圓的學習屬于重點。本課采取的是基于情境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習圓、圓心、半徑和直徑等概念,引導學生思考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錄制課件:錄屏軟件+PPT式。微課制作:步驟一:情境導入(3分鐘)。步驟二:分發前測任務單,明確教學任務,正確使用圓規畫圓的步驟問題。步驟三:觀看《圓的認識》微課視頻。讓學生將疑問及時的記錄下來。步驟四:課堂答疑(7分鐘)。讓小組成員進行相互討論。步驟五:教師講解與總結(3分鐘)。教師將各組都不會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并詢問學生是否都已經理解。最后是教學效果評價。學生們興致活躍,課堂氛圍很好。需要強調的是,在設計中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能力,應當關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制定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全面的表現出一個學生的現有水平。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技能的培養,讓學生自己動腦。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大硬件設施的投資力度,提供更有效的微課制作工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滿足教師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的條件。
作者:尹麗峰 單位:長春市寬城區浙江路小學
參考文獻:
[1]Shieh,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
[2]吳秉健.國外微課資源開發和應用案例剖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3]Tan,S.C.,&Wong,A.F.L.Teachingandlearningwithtechnology-AnAsia-Pacificperspective[M].Singapore:PearsPrentice-Hall,2001.
“微課”最初是“微型教學視頻課例”的簡稱,以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包含與教學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等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半結構化、網頁化、開放性、情景化的資源動態生成與交互教學應用環境[1]。微課程以其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精悍,集中說明并解決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具有快餐化、簡單化、實用化、多樣化、聚焦化、智能化、娛樂化等鮮明特點,更加適合網絡平臺的共享與傳播,隨著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微課程實現了對教師“教”的資源和學生“學”的資源的有效補充。因此,高?!拔⒄n”網站的建設一方面能夠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促進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另一方面能夠輔助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拔⒄n”建設作為筆者所在高校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錨點,是校內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網站的建設不同于其他商業類網站,要把師生的教學需求放在第一位,避免形式主義,同時要區別于社會微課資源網站建設,體現財經類高校課程特色,立足本校教學,兼顧社會效益。因此,“微課”資源網站的設計,首先從師生需求出發,前期設計著重考慮教師的教學需求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另一封面也要能夠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輔助平臺。在強調資源建設的同時,豐富網站各項教學功能,力圖實現資源與教學平臺的同步發展,打造成為校內教學資源中心與網絡平臺,進一步豐富教師教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MOOC理念對微課資源網站設計的啟示
1MOOC概述
MOOC,是英文A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首字母縮寫,中文譯為“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維基百科的解釋為:MOOC是由大量參與者經互聯網并免費開放的網絡課程。除了提供傳統課程材料,如視頻,閱讀,和問題集外,MOOC還幫助學生、教授和助教們搭建一個網絡互動社區[2]。MOOC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其完全開放性、超大規模、用戶自組織和社會建設性的特點造就了其在互聯網迅速普及的神話。所有的MOOC課程都是完全免費開放的,這些課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種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課者和學習者通過某一個共同的話題或主題聯系起來的方式方法。MOOC課程提倡共享資源,匯集大量用戶思想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理念來自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與聯通主義的基本觀點相對應,Downes等人總結出MOOC課程的若干基本原則。(1)聚集。在傳統課程中,學習內容是由教師提前準備好的。而在MOOC課程中,大部分內容是動態匯集的。課程為分布在互聯網各處的海量內容提供了一個集合點,這些內容會通過網頁或課程通訊(Newsletter)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給課程的使用者。這些內容是無止境的,學習者很可能不能讀完所有的內容,他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要學習的內容。(2)混合。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將課程中的內容和課程外的內容相互混合,將學習者自己的資源和課程資源混合。通常的做法是撰寫博客,通過社會性書簽記錄和分享新資源,參與論壇討論,使用Twitter發表簡短的意見等。(3)轉用。根據學習者自己的目標轉用聚合的課程資源以及混合后的資源。課程的目標不是讓學習者重復課程的已有的內容,而是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學習者可以基于課程已有知識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編撰新的內容。(4)推動分享。學習者應該積極與課程的其他學習者以及課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創作、混合或轉用的創意和內容,引起更多的回應和評論。分享的內容可以是新資源、新觀點、新見解等。這些內容中有價值的部分也會被課程協調人聚合到課程通訊中[3]。
2MOOC課程的運行模式
根據李青等[4]對國際上流行的MOOC課程分析,MOOC的一般運行模式如圖1。每門MOOC課程都會有一個中心平臺(一般會采用Wiki或Blog等簡單易用的社會化工具),由課程協調人管理和維護。通過該平臺的課程信息包括課程概要、內容資源、每周話題、活動通知、組織教師介紹等等,以此組織整門課程的學習活動。學習者可自由選擇論壇、微博、社交網站等個性化學習工具。在MOOC課程中,教師話題和活動,協調學習者的討論,推動學習進程;學習者則通過各種平臺和工具,瀏覽、討論、完成作業,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這一流程對于微課資源網站設計的啟發是,微課資源網站不應該只是一個資源的、下載站點,應該更加注重教學互動,為師生提供專屬討論區、自由的資源共享權限、靈活的資源分享方式,成為一個集資源分享、社區討論為一體的教學平臺。
三基于MOOC理念的“微課”網站設計分析
1“微課”網站總體規劃
(1)頁面風格設計?!拔⒄n”網站界面的設計應當以簡潔、美觀為主,色彩、文字、圖片、視頻的使用風格要同意,排列清晰有序。網站頁面以淺色為主,營造輕松、舒適的頁面感受。
(2)系統功能結構設計。網站功能模塊主要包括:網站幫助系統、資源中心、論壇、檢索系統、后臺管理五大模塊,具體功能結構如圖2。網站的幫助系統主要包括網站使用說明、資源上傳規范說明、留言板和論壇版塊使用說明,同時提供系統留言板,支持匿名留言,解答用戶使用中的疑難問題。幫助系統幫助用戶有效操作“微課”資源網站。“微課”資源中心是“微課”資源網站建設的核心。對資源中心的資源分類依據校內學院系部課程進行劃分,這樣有助于校內用戶迅速查找相關課程資源,同時,在論壇模塊以同樣的方式劃分論壇版塊,與資源中心相呼應,并將注冊用戶的操作信息同步,例如,在資源中心上傳資源后,會在論壇相應版塊自動一條帶有超級鏈接的至該用戶上傳資源的帖子。資源中心支持所有用戶的資源查詢、瀏覽、下載,支持注冊用戶的資源上傳、訂閱、收藏、推薦與評價功能,同時通過設置注冊用戶的角色信息,實現對注冊用戶的個性化資源推送功能。資源訂閱功能,通過XML語言實現資源庫對不同注冊用戶需求的個性化推送。一旦網絡上傳了用戶訂閱的偏好資源,系統即可以向用戶以短信、郵件的形式直接向用戶推送該資源。資源收藏功能為注冊用戶提供網絡在線資源收藏功能。用戶對自己上傳、下載或喜愛的資源,可以直接分類保存在用戶網絡收藏夾中,以便于用戶管理自己的學習資源。資源的檢索功能分為分類檢索和綜合檢索。分類檢索是用戶可以依據資源的專業、年級、學院屬性直接進行檢索;綜合檢索中,可以實現以標題、關鍵字、專業和作者等數據的核心資源屬性進行檢索。資源評價功能可以實現用戶對“微課”資源的評分、評論,評分結果計入系統推薦功能模塊,在首頁實現對資源的評分排序推薦。論壇功能為用戶提供交流的平臺,論壇版塊分類與資源中心的資源分類同步,當資源中心注冊用戶上傳相關資源后,在論壇相應版塊也會直接新建帖子,提供該上傳資源的鏈接地址。同時,論壇可以實現與QQ賬號綁定,個人發言信息可以在騰訊微博同步廣播。注冊教師用戶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向管理員申請新建課程討論版塊,對版塊內討論內容,教師有權進行審查、刪除。后臺管理模塊可以對網站的所有上傳資源、論壇、網站注冊用戶進行管理,并且可以實現對注冊用戶網絡學習行為的統計,包括注冊用戶在線時長,發帖頻率,資源上傳與下載頻率等,并以報表的形式呈現給后臺管理員。在網站管理模塊中,管理人員的角色劃分為網站管理員、教師、學生三個不同權限的組,每組的具體權限劃分詳見下文“用戶角色權限”內容。
(3)用戶角色權限根據“微課”網站的使用對象,將網站用戶分為四類:教師、學生、匿名用戶、網站管理員。各類用戶的角色權限如圖3所示。匿名用戶權限包括檢索、查詢、獲取資源,可以對訪問的資源進行留言評價,還可以通過網站留言板獲得支持。學生注冊用戶除了擁有匿名用戶的權限外,還擁有以下權限:資源管理權限:資源的上傳與下載、對自己上傳的資源進行再編輯,包括查看、刪除、修改;對喜愛資源進行收藏,訂閱。論壇權限:用戶基本信息維護,參與論壇討論,申請加入特定教師課程討論組,向論壇注冊用戶發送站內短消息,留言版塊留言。教師注冊用戶除了擁有上述學生用戶的所有權限之外,再資源與論壇權限方面還擁有以下特權:資源管理權限:教師可以對所屬學院類目下的“微課”資源管理,包括該學院類目下所有資源進行查看、刪除、修改、上傳與評價。論壇權限:教師有權申請設立獨立的課程討論版塊,并有權新建用戶組,對該用戶組學生用戶進行管理。例如,教師能夠為新建用戶組的學生發放學習資料、發送群組消息、推薦資源、管理組內學生上傳內容、查看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統計信息,包括學生上網時長、逗留版塊、發言頻次等。網站管理員對用戶的管理包括添加、刪除、修改學生和教師用戶的信息與權限。對網站的資源的管理,包括對于資源入庫的審核,資源的編輯、刪除;對論壇的全面管理,包括帖子審核、屏蔽、刪除、修改;同時也可以查看整個網站注冊用戶的網絡行為統計信息(包括登錄次數、在線時長、發言頻次、登錄板塊分布等)。
(4)微課網站運行流程通過上述功能設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MOOC課程建設理念使用微課網站輔助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首先通過微課資源網站課程相關信息,包括使用論壇專屬版塊、教師個人微博、郵件推送等方式,向班級學生提供課程資料(包括微課視頻、教學課件、講稿等)、布置課程任務、提出討論主題,學生及時參與互動,自由上傳搜集來的各種課程相關資源,由教師審核后至網站,為課堂教學的展開打好基礎。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依據自學的網絡課程資源與討論主題,在課堂與教師展開互動,依據網站平臺的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統計信息,對已經參與網絡學習討論的學生,直接回答其學習疑惑;對未進行網絡學習的學生,引入新課,講解要點,布置任務,督促學習,有針對性地區別輔導。課后,再次通過微課資源網站,匯總討論問題,上傳新課任務(如圖4)。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資源網站與教師騰訊微博郵件等方式,自主學習教師布置的新課任務,收集學習各類課程相關資源,并將自己認為較好的資源上傳至微課網站,提交教師審核,同時整理學習疑問,在課堂上集中與教師和同學討論,課后再通過微課資源網站發帖或向教師發郵件解決遺留問題,接收教師新課內容,開始下一單元學習(如圖5)。
四結語
關鍵詞:微課;高中數學;設計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我國的研究者認為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能夠在線播放和下載的小課程。微課不僅包含教學視頻,也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專家點評等輔教學資源。微課教學在當前實施翻轉課堂、高效課堂的背景下,顯得非常重要,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有力手段。
一、微課常見的制作方法
(一)便攜視頻工具簡單拍攝(手機或攝像機+固定架+白紙)
方法步驟:1.選擇微課主題,設計好教案。2.教師一邊講,一邊用筆在白紙上標記、書寫、畫圖等,用手機或攝像機將聲音動作拍攝下來。該方法使用方便,但要保證語音清晰、畫面穩定、演算過程邏輯性強,解答或教授過程明了易懂。
(二)屏幕錄制(屏幕錄制軟件+PPT+耳麥(附加話筒))
方法步驟:1.選擇微課主題,設計好教案,制作PPT。2.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屏幕錄制軟件CamtasiaStudio,PPT,帶好耳麥,調整好話筒位置和音量,并調整好PPT界面和錄屏界面的位置后,單擊“錄制桌面”按鈕開始錄制。此方法操作簡單,但要會使用錄屏軟件。
(三)利用專業微課程制作軟件錄制(“微講臺”微課程制作軟件+數碼手寫筆或手寫板)
方法步驟:1.選擇微課主題,設計好教案。2.在微講臺軟件里做好各類教學對象的布局。3.通過“微講臺”微課程制作系統同步錄制教學過程。此方法操作簡單,能靈活調用各種教學資源,輕松生成各種格式的視頻文件。錄制微課還有其他方法。一是利用攝像機在教室里拍攝,教師和黑板、課件同時出鏡。這種方法費時費力,不實用;方法二:可以網購一臺專業微課制作工具———汗微微課寶,制作效果更好、更方便。到底采用何種方法來錄制,要根據設備條件和教學目標來確定。
二、選擇微課主題的基本原則
(一)補充性原則
如果課本上沒有相關內容,而此內容又是高考考察的重點或后繼學習的重要基礎,那么就有必要制作成微課供學生自學和保存。比如,在學習完高一數學《集合》這一章后,有必要對本章習題的解題思想做一個系統的歸納,一方面能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熟悉規律,掌握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作用。再比如,在學習球的表面積和體積時,教材只提供了公式,沒有給出具體的推導方法,而推導方法卻是師生最想了解的內容,此方法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教師可制成微課供學生課上或課后學習,對啟迪學生的類比、轉化及極限思想很有幫助。
(二)重難疑原則
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難度較強,學生自學起來吃力,疑點較多,這類問題就有必要制作成微課,系統講解,詳細辨析,消除疑點。比如,函數的概念這一節課,學生要從變量觀點的定義轉化為集合觀點的定義,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可將函數的概念教學制作成微課。讓學生體會新定義的合理性,并正確指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對應關系等。有些習題較難,但具有探索性、思維性,適合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比如課本習題或復習題中的B組題,如果利用課時講授效果不是很好,但可制成微課,便于學生課后研學。
(三)目標性原則
微課的制作一定要以導學案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出發點,通過微課學習解決導學案中的重難點部分,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微課設計與導學案設計要相配合,使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出現看了微課也不會做題的情形,導學案與微課脫節的情形。如果覺得問題太多,可以制作多個微課供學生學習,徹底解決學生的認識誤區、能力低地,形成穩定的認知結構。
三、微課制作要點
(一)PPT的制作要點
1.PPT要簡潔大方,有明確的微課名稱、有有序的正文內容,重點要突出,主次要分明,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錯誤。2.字體、字號、顏色要搭配合理:微軟雅黑(標題)+宋體(正文),黑體(標題)+楷體(正文)。標題字號是44號,一級文本32號,二級文本28號,一般不出現三級文本。行距1.3倍-1.5倍,頁面字數要少,一頁不超過五個要點,上下左右要留1CM的空白。3.顏色要少用,除了黑白兩色外,最多搭配3種顏色。
(二)上課要點
1.切入課題要迅速。可以設置一個題目或問題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2.講解思路要清晰。講授盡可能地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著重進行主干知識的講解與剖析,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3.教師語言要得體。教師語言在要求響亮清晰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準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講解時用“你”而不用“你們”,體現微課教學是一對一的教學理念。4.課后小結要快捷。用一二分鐘時間對所講內容或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于完整。
(三)錄制要點
1.錄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淺色,不要出現其它雜物。2.要調節好錄制音量,保持攝像頭清潔,遠離強光刺激,不背光,適當打光,確保光線充足,攝像角度最好從正面。3.錄制時調整電腦分辯率為1024*768,顏色位數為16位。
(四)剪修要點
1.時間不超過10分鐘。2.如果聲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適當調整。3.視頻尺寸為:640*480或320*240,視頻格式為FLV、MP4,音頻最好采用MP3格式。
四、微課的應用方式
(一)高效教學的有力手段
教師在備好導學案的同時,要設計制作好微課視頻,在上課前一天或前兩天發到學生手上,供學生學習。對于重難點部分,根據學情,也可以在課上重復學習,教師做現場的指導。對一些典型習題或探索性問題設計成微課課后學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二)教師教研教改的新方向
微課制作涉及到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視頻錄制、網絡等多個環節,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個挑戰,是教師適應信息時代,提高專業素質的一個有力舉措。微課不僅可以面對學生學習而制作,也可以面對教師教研而制作,如教研成果、會議內容、活動新聞等。
【關 鍵 詞】 人生語文;微課設計
【作者簡介】 周志鋒,現代文學碩士,全國 “十一?五” 教育規劃重點課題現場教學比賽一等獎及全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現場教學一等獎獲得者。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 (2014) 34-0089-03
當下我國的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它是一個簡化、細分的教學,是圍繞某一問題或某一情景而確立教學目標,內容短小精悍的教學課型。
微課的設計和所有常規課程一樣有其知識表征的規律,但更要符合不同學習對象多樣化的需求,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立場、生命立場,而作為母語學科的語文微課設計,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和不可推卻的職責,尤其應該著力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去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成長,要為營造學生精神世界的大宇宙奠基。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陳繼英先生倡導“人生語文”理念,其核心就是強調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人生發展角度實施教育教學方略,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五種能力的同時,發掘人的潛能,培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啟迪和豐富學生的人生智慧,構建學生人生發展的精神家園,奠定學生人生發展的語文根基。微課理所當然地也應該秉持這個使命與理念。
語文“微課”的設計和教學實踐既要注意微課的特殊性,更要保持“人生語文”的學科理念,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助力青春的美好航行。
一是要強調語言文字的浸染性。語文學科的關注點不僅僅包括語文知識傳授和語文能力訓練,更負有文化傳承和精神塑造的人文責任。因為它既具有文化的內涵,更具有對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性。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我們更要特別強調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程的文化探究,知識層面的文化傳遞,經典層面的文化積淀,精神層面的文化浸染和教學過程中的文化追求。語文教育就是要培養“文化中國人”,即深受中國文化濡養的中國人。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作為母語的學習,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獲得的情景性和場景性有不言而喻的優勢。
語文“微課”設計中,不管是教師講授的語言,音畫穿插里的字幕或旁白,使用的輔手段,甚至無關緊要的指示性文字,也要在規范的基本要求上,求得一定的語感層次和文化韻味,以呈現給學生完美的視聽,獲得獨特的感受,從而使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浸染,促進精神領域的凈化和升華。如在講授粵教版選修《唐宋詩詞》時,筆者試做了《唐詩韻》系列微課,以期破除教材單人單篇不成體系和文字性過多容易視覺疲勞的弊端。筆者以時代背景、文流、代表作家作品、經典賞析、后代影響為單篇微課的串聯形式,補充充分的敘事,注重細節的生動,甚至足夠的趣味,使得課堂完全脫離了“文學史”和語文課的常規模式,文字的沖擊力、畫面的時代感、作品的感染力都極其強烈。
語文微課的語言除了通用的嚴謹、規范的要求,更多的應著眼于形象的美感、豐富的意蘊等。例如,上述微課筆者引用了下面的導入語言:“紅塵無涯,萬象朦朧,蒙蒙迷霧中偶現得一線天光,自然更見嬌妍。而嬌妍無比的唐詩,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紅塵的朦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間的一個浣紗女,它是胡天飛雪中的兩行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葉獨舟?!贬溽嗳绱说奈淖趾Q笾?,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被召喚和融入,情感世界會逐漸變得豐盈飽滿,人格會逐漸實現自我矯正和完善,可以這么說,真正熱愛語文、熱愛文字的人,必然會是一個珍愛于己、憐惜他者、感恩社會、踐行奉獻的人。
二是微課的選題求“小、新、實”。語文微課選材空間巨大,自由度極高,這就很考驗老師的智慧、眼光和視野。一旦選題不當,沒有聚焦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再好的呈現形式都成了無本之木。設計微課一定要指向教學的關鍵處、學生的薄弱點、考試的熱點處或者學生的感興趣處,可以是某詩歌主題歸類、一種詞類活用歸納、一種特殊句式講解、一種語用類型講授,還可以是細節描寫的作用、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主題段的寫作等,“點”的選擇妥當和巧妙與否關系著整個微課的成敗。有的教師作微課時還是戀戰于教學活動的組織,例如小組討論、小組匯報、教師點評的形式,這些東西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學生卻學不到什么實質性的內容。我們要充分地考慮學生在微課上的期待,有沒有常規課堂以外的知識精髓,給學生的長遠發展能否有一定的助力。我們不能只注重高密度的知識呈現,使學習者始終停留在瀏覽、知曉的膚淺層面。以筆者的微課《怎樣寫議論文提綱》為例,議論文的寫作體系健全、論者眾多、環節操作成熟。相對來講,我們在平時強調的是寫之前要想清楚、要寫大略的提綱,但具體到提綱究竟應該怎么寫,它和具體的成文有什么關系,哪些東西在提綱中應該成為重難點,我們要么根本沒引起重視,訓練的比較少,或者訓練出來的是無效的提綱,并不能有效地指導具體的寫作過程。在本節微課里,筆者明確提出擬提綱的“四步法 ”――定主題、定模式、定主句、定亮點。條理清晰,可操作性強,學完后立即可以上手應用,對于改善學生作文中常見的信筆隨意等狀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
三是體現“語文即人生”的思想。面對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的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容交會給學生,而是要在教的過程中充分落實“語文為人生,語文即人生”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和人生、生活的魚水相依,激發學生學習語文乃至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現行語文教材不足以完全成為德育的依憑,教材選文雖然絕大多數都可算是文質兼美,但整冊整套由于其特殊性,很難有一以貫之的思想和體系。語文微課要落到實處,為現實而著作,為生活而發聲,關愛和引領人的精神世界,就必須把廣闊而生動的生活充分地引入課堂。微課程作為常規課程的有效補充,就是為學生打開另一扇窗,貼近學生的實際基礎和需求,在應試和實際功用中相對容易地獲得巧妙的平衡,彌補相對滯后、片面的課程內容的缺陷,增進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比如現在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語文課,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主體參與性不強,于是筆者探索了《口語表達》的微課系列,一定程度上替代繁重而低效的作文教學的功用。試想,如果擁有觀點深刻、知識面斐然、邏輯富有條理、敘議到位的演講能力,這個學生的作文乃至語文水平必然差不到哪兒去,而口語練習形式多樣、選材廣泛,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廣度操作靈活,很容易喚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語文水平的提高和人生境界的發展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四是微課元素多樣性。微課是為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等多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而設計的,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特點。因此微課選題要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我們的教學設計要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這樣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使想學和樂學落到實處?;诖?,在微課的設計中,一定要有自己獨特和豐富的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誦,可以是風云涌動的課堂辯論,也可以是詩配畫的解讀,或者是想象力的接龍以及微博的寫作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荒置大量鮮活的影視媒體資源。語文微課要培養的所有能力和想達到的影響學生人生發展的攸歸,在當下的媒體節目中,其實都有對應的呈現和暗合。以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為例,這樣的課程資源形式和內容完全可以全面導入微課內容,不僅方便快捷,對學生的如知識面、邏輯思維、語言斟酌等能力的培養只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是要重視語文微課的“思維力”培養。微課的價值和貢獻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傳遞出精華內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發學習者的深度思考。而微課的思維力目標也就體現在它能否引起學生對內容進行螺旋式上升的提問和思考,即一個問題或一種回答能否使學生延伸到另一個問題或另一種回答。因此,優秀的微課應是“智慧”、“美貌”與“技術”的兼容體。微課要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具象抽象結合,使學習者在恰當的情境、情緒和節奏當中,集中精力觀看、體會和思考所呈現的內容,進而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思維能力。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過多形象和感性的東西,在強調浸染的同時,思維的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微課導向。當前高中生最為欠缺的就是理性思維,表現在作文上,就是可能有華麗的文字和繁多的材料,但最可貴的思想卻乏善可陳。這既和學生所處的年齡、閱讀經歷和習慣有關,最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自己對語文思維的訓練沒有引起重視,也鮮見這方面的系統訓練資料,而且這種訓練的本身是相對枯燥和短期內難見成效的。所以我們除了課文文本的基本思維訓練,更應該努力地拓展思維訓練的選材空間。如類似于專題談話的微課類型《我們今天應該怎么做慈善》,首先讓學生談論并概述慈善文化的當前現狀,然后從歷史、社會等角度分析慈善文化不盡人意的原因,緊接著闡述不良慈善文化的危害,最后提出關于建設良性慈善文化的建議,這不僅是一個典型的議論文思維流程,更可以充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得到形象的感染的同時,更能體會語言思維的。而思維力的提升,亦足以見證學生精神境界的成長。微課程探索的洪流浩浩蕩蕩,語文微課在努力汲取微課研究的公共成果的同時,也應當充分地葆有自己的學科方向,在引領學生的人生發展上,持續而有效地發揮更為深刻和長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繼英.人生語文的教學向度與實踐探索[J].中學語文教學,2013,(7).
[2] 董希旺.重拾文化自信,建設全新語文[J].新課程研究.2014,(10).
[3] 迪種寶.二十集唐詩電視系列片《唐之韻》[M].北京:中國科學文化印象出版社.2007.
教育快評:“救救數學!”救救教材改革!
教材改革走過10多年,來自一線的呼聲不絕于耳。語文自不必說,如今數學又陷入了教師難教、學生怕學的困局。更令人擔憂的是,作為一線教師,他們自己也“已經很難搞清楚什么是數學”,越來越不知道“數學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幾乎是每3年一個周期的教材改革”,明擺著告訴我們,即便是教材研制者對教材也并不滿意。既如此,又何不放下身段、接接地氣?
ARCS動機激勵模型是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約翰•凱勒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當時,凱勒教授為了培訓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來激勵學生的學習愿意,分析了很多有關激勵學生的論文、研究報告,最后總結出四個基本要素:興趣(Interest)、相關性(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以及滿意(Satisfaction)。后來,他在與索臘裘斯大學(Syra-cuseUniversity)研究生的討論中提出將興趣改成“注意”(Attention),期望改成“信心”(Confidence),形成了現在模型中的四要素ARCS:分別為注意(Attention)、相關(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滿意(Satisfaction)。
(一)注意
注意為四要素之首,就意味著教師要把引起學生的注意放在第一位。這個問題不止于一開始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在于保持學生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為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凱勒教授認為可以采用三種策略:喚醒知覺、激發探究和多種(授課)策略。喚醒知覺是激發好奇心的一種,采用不確定和新奇的事物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聲調的改變、一則笑話或與常理相悖的事情等。然而這種策略的作用是短暫的,為了維持學生的關注可采取第二種策略就是激發探究,即通過提問和讓學生解決問題使他們的興趣得以持續。在此過程中,不可忽略第三種策略就是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去延續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感到課堂的豐富多彩。
(二)相關
相關在凱勒教授看來是有助于滿足個人的需要、欲望包括成就感的事物,也就是說我們所傳授的知識應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一致。相關性也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要以目標為中心,為學生提供能夠體現目標的例子和指引,而目標又應定為能夠幫助學生滿足將來考試或工作需求的知識和技能。二是動機匹配,這里所指的不完全是教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教學的方法策略,即可采取個人展示、團隊活動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滿足不同學生自我體現的需要。三是熟悉,教師所使用的例子和概念需與學生的經驗相關,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
(三)自信
學習者的信心對學習動機有重大的影響,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沒能力達到學習目標,學習動機會大大地降低。為了保證學生的自信,凱勒教授提出了三個建議:一是明確學習要求。就是讓學生確定學習要求和評價標準,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評價標準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因為他們知道在什么地方付出,付出多少和獲取什么。二是擁有成功的機會。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成功的機會是不同的,而學生水平的提升,難度應隨之而提高,這樣使他們既能預期實現成功,又不至于感到乏味。三是實現自我掌控。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學習的,并且讓他們覺得學習的成果是來自于自身的付出。
(四)滿意
凱勒教授認為,滿意是學習動機中的關鍵因素,如果學生對學習結果感覺良好的話,他們將更有動力去學習。為提高學生的滿意度,也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自然成果。就是向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景,讓他們能夠即時運用新學到的知識技能,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擬、游戲和實驗等。二是積極成果。向學生進行口頭表揚,或并提供真實或象征性的獎勵和激勵,或讓學生通過演講展示他們的努力成果從而獲得成就感。三是公正。為所有學生提出一致并且是前后一致的要求和測試標準,以鞏固他們的成就感,否則影響他們的滿意度。具體來說,ARCS模型就是為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首先要引起他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和興趣;再使他理解完成此項學習任務與自己今后的工作與實踐密切相關;接著要使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從而產生信心;最后讓他體驗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感到滿意。見附表1。
二、網絡微課程的發展和現狀
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首次提出“微課程”(Microlecture)一詞,其核心理論闡釋是指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形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廣東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國內微課創始人胡鐵生教師認為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教育部2013年2月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之后,國內外教育界對微課程的研究與開發越來越重視。各地的微課研究、微課開發、微課培訓和微課大賽如雨后春筍。但是由于各人對微課程的核心組成資源看法不一,課程建設缺乏規范化和系統化,各科的微課程設計應具備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設計,包含課程設計、資源開發、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環節。
三、ARCS模型下的高職公共英語網絡微課程設計
(一)微課設計
1.課程分析
從學習者的需求和特征來看,高職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較薄弱,對公共英語教學內容滿意度普遍較低,但他們已經能夠意識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技術對于未來工作和學習的重要性。從知識目標來看,高職公共英語的學習目標就是使英語的語言運用滿足職場的需求。
2.課程設計
A-關注。巧用喚醒知覺、激發探究和多種(授課)形式這三種策略。在英語學習中,這一點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多模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加強學生英語聽說交際能力的培養。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為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創造了便利。借助多媒體技術,語言輸入在聽覺、視覺和感知等各種模態中得以強化。各種感官配合協調下,一方面能引起注意力,并且有助于語言學習。例如,視聽結合下的寫,讓學生看英語歌曲的視頻,然后聽寫歌詞,這使枯燥的聽寫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聽寫完還自然地模仿哼唱,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有視聽結合下的說,讓學生看一段電影,然后布置表演或配音任務,學生都會很感興趣,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此外,在布置課前任務的時候,可以考慮讓學生自己先就某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探究。R-相關。相關要求我們以目標為中心,滿足學生自我體現的需要,和使用與學生的經驗相關的例子和概念。關于這一點,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引入與其職業崗位相關的情景,設立任務,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例如,一個班的同學在廣交會的實習中擔任不同的崗位,回來后讓學生分享交流,根據實際發生的案例表演對話,總結某一崗位所需要的專業詞匯和用語,這樣能讓學生從回顧總結工作經驗中互相學習。配合網絡課程的設計和建設,可讓學生錄制情景演示,作為課前學習的材料。課堂便有了充分交流總結實操的時間,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C-自信。讓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關于這點,制定適當的、循序漸進的目標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是可以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學習方案,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這在從前是很難做到的,但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只是按按鍵盤和鼠標的事情。大學英語網絡課程可借助學習軟件,把單元知識分解,設置聽說讀寫譯等各種練習,按照難度分為不同的等級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來完成基本要求后挑戰更高的等級。教師在后臺能夠監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給予評價和指導。也可以通過系統的反饋和概率預測等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S-滿足。要讓學生能活學活用,并對自己的學習結果感到滿意,可以通過引入翻轉課堂的模式。網絡資源可以成為課前學習的材料。在課堂上就以實踐活動為主,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所學知識的用處,這樣才能產生滿足感。同時,教師也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真正的問題。
(二)教學資源開發
1.課前任務資源
在這部分學習資源中,微課很重要。由于微視頻知識點單一、內容短小精悍,以文字、視音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展現,并可根據知識點類型選擇不同的媒體及其組合形式,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所要傳遞的知識信息,符合ARCS模型的設計思路,能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可以把零散的英語語言點、有趣的英語文化文學或語言現象以微課的形式展示出來。
2.課堂活動資源
根據單元教學設計(即教案)準備視頻資料,每個視頻有對應的PPT,以及案例資源(文本或者視頻或者音頻都可)。若是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在課堂中是以實踐活動為主,則可把學生課堂活動(如角色扮演、配音、演講等)的錄像以及他們的作品成果放在網絡課程中,以供展示、回顧、互相學習和作為評價依據等。
3.課后實踐資源
根據學生的水平和學習狀況設計不同級別和難度的單元作業或習題,學生可視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并且能讓學生自己和教師都能隨時了解課后資源的使用狀況、學習動態和數據,有及時的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指導,學生也可以根據實際隨時調整學習狀態。
4.拓展資源
拓展資源包括網址鏈接、參考資料、音頻、視頻等多元化的資源,包含各種內容和形式,以滿足不同的學生的興趣需求,旨在為學生繼續探索提供條件和資源,亦可為課后交流提供材料和搭建平臺。實際上,拓展資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啟發學生如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技能,以及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使他們感覺到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在課外和實際工作中。
(三)教學實施
1.布置課前任務
教師可根據ARCS模型設計任務,準備相關資源材料,再課前任務清單,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單純為了完成任務。因此,課前任務大多是觀看相關視頻,領受知識要點,但關鍵還是要找出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或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分析解決。
2.組織課堂活動
教師需檢查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如果存在問題,教師個別或統一解答,或者對于一些共同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協作等方式自行解決。如果學生掌握得比較好,可以讓他們當堂實踐,讓他們把所學的展示出來,滿足他們活學活用的需求。同時可以作過程性評價,還可以借助學生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共建優質的網絡資源。
3.鞏固學習成果
課后設備技術允許的話,還可以進行在線討論交流、提問答疑、作品、練習測試等各種活動來深化鞏固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與課程的交互,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還可跟蹤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從而進一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如學習時間、學習偏好、學習路徑和效果等。最后,應鼓勵學生在課外校外多進行實踐,在真實的環境下運用鞏固所學知識,使之變為成果。
(四)教學評價
首先,過程性評價是高職公共英語網絡課程教學評價的關鍵,并將過程與結果相結合,通過學習活動、交互與評價指標,在跟蹤學生學習過程的基礎上,對學習效果做出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過程性評價可以是多元化的,即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評價的方式,如教師評價、同伴互評和自我評價。評價多元化可促進師生的參與度,并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再者,過程性評價可以做到及時反饋評價結果,讓學生及時了解到自身的學習情況并調整學習狀態和學習策略。最后,過程性評價最好結合個人學習檔案的建立,也就是從總體上規劃好評價的體系,如評價項目及其分值等,并對每個項目都進行考評和測定,并記錄在案,讓教師和學生都有據可依。
四、結語
早期成人教育的課程開發基本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無鮮明的特色。1999年電大開展開放教育試點以來,與開放教育相關的教學改革開始側重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以及教學方法、考核方法上的創新,但并沒有在本源上對成人教育進行專門的課程設計。以至于教學改革的結果并不理想,比如面授課到課率低、網上資源的點擊率低、網上實時教學形同虛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可以說,部分學生的真正學習行為并沒有發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在于應付各種各樣的教學安排、作業及課程考核。當然,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生本身工學矛盾嚴重、學習動機不純(較強的學歷需求)、學習能力較差等,但筆者認為,這與成人教育課程設計的缺失有一定的關系。我國現行的成人遠程教育課程設計很多帶有濃厚的傳統教育課程設置的烙印,有些甚至照搬普通高校課程的內容和框架,并未體現成人遠程教育的特點,不符合遠程教育的要求,無法適應學員自主學習的需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諸如學習時間不夠、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條件不好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學習效果和積極性,從而導致他們對遠程教育產生失望和抱怨,大大降低了成人遠程教育質量。當前,國家開放大學的各項建設正在開展,成人教育也面臨著功能性轉變,學歷教育不再是成人教育的唯一職責,終身教育成為成人教育新的使命,非學歷教育將是成人教育的主體。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環境也在發生著較大的變化,使原有的課程設計表現出較大的不適應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程設計不適應成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情境。成人自主學習情境,主要是成人學習面臨的客觀環境,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條件等。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情境之一是工學矛盾嚴重、學習時間碎片化。相關數據分析顯示,45%的成人學員周工作時間在40個小時以上,26%的學生周工作時間為固定的40小時,另有29%的學生周工作時間低于40小時。除工作之外,上下班、照顧家庭、社會應酬、娛樂等日常生活內容也占用了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時間,這決定了成人在職學習只能利用工作、生活之余的閑暇時間來進行學習,這些時間是零碎的、分散的時間,不適宜進行有深度的思考和系統的知識學習。而現有的約定時間地點的面授教學、網上實時教學很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而且,每節課固定的時長也為學習者帶來了較大的學習障礙。成人學習的第二個情境———新的移動學習方式正悄然興起。網絡和移動終端使得學習隨處、隨時可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全年新增網民5090萬人?;ヂ摼W普及率42.1%,其中18歲以上成人網民占網民總數約80%,2012年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20.5小時。同時,移動互聯網也蓬勃發展,各種移動終端,如手機、Pad、移動終端越來越多,2012年,通過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民為45.9%,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增速較快,從2011年的69.3%上升至74.5%。且2011年3月~2012年9月間我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增加了10倍。教育是信息的傳播,而現有的成人教育資源很難適應移動學習的需求。
2.課程設計不能適應學習者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學習需求個性化、差異化不僅體現在生理方面,如由于性別、年齡、身體、體能和感知等方面引起的差異,也可能體現在心理方面,如由知識結構、智力類型、興趣、愛好、動機、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引起的差異。這些差異必然引起每個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差異,可能表現為學習內容的差異、學習方式的差異,甚至學習興趣的差異。如果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統一,學習方式單一,則會使成人學習者不適應,學習壓力加大,面對學習比較焦慮,自主學習信心不足。遠程教育者必須重視并適應這種個體性差異,并盡可能使得課程設計能夠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3.課程設計不能兼顧非學歷教育或非正式學習的需求。現有的成人教育課程沿襲了傳統高等教育的課程,主要是針對成人學歷的教育設計、學習資源、教學組織、課程考核等設定對人才的培養目標。而在終身學習背景下,學習需求可能是非正式的、隨機的、即時興起的需求,可能只是針對某一個問題的解決。在這方面,現有的課程設計顯然難以適應??梢姡K身教育環境下,要求課程具有形式多樣化、靈活性等特點,要求課程滿足學習者在短時間內掌握某個學習內容或技能的學習需求。
二、微型課程在適應成人終身教育及自主學習等方面的意義
(一)微型課程的特點
微型課程應該是相對于傳統普通課程而言的一種新課程理念。傳統的普通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以學科知識為主,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根據初學者的認知習慣,重視知識學習的先后順序。而且,傳統的普通課程體系僵化,資源開發緩慢,新的知識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能被納入學科體系,難以適應不斷更新、不斷擴大的知識學習需求。因此,微型課程不僅從形式上,而且從內容上都不同于普通課程。從形成上看,微型課程主要適應微型學習,因此微型課程應該是內容短小、精煉,媒體形式多種多樣,能靈活適應各種學習方式。從內容上看,微型課程為了適應更廣泛的、靈活的、即時的需求,它的內容來源應該包括一切可學習的知識,既包括學科的知識也包括能被描述、傳遞、認知的技能等專題性的知識。從學科方面來看,微型課程是學科課程微型化的結果,即把傳統的學科課程模塊化、項目化、知識點化,形成相對獨立、短小的學習單元。而專題型知識則包含了更新的、新增的知識、技術等,或是生活中的熱點。所以,微型課程并不強調系統性和邏輯性,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豐富的微型課程資源。具體說來,相對于傳統的普通課程而言,微型課程有以下特點。
1.微型課程的內容在于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微型課程內容來源于所有被學習者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只要這些知識和技能能被描述、傳遞、認知,都是微型課程的素材和依據。而傳統課程一般僅從屬于學科,而且外在于學習者,并凌駕于學習者需求之上。
2.微型課程是動態的、即時的。微型課程因為容量小、開發時間短,任何新增知識都會很快納入微型課程的學習內容,所以微型課程是動態的、不斷被充實和豐富的。而傳統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相對靜態的。
3.微型課程之間相對獨立。微型課程是相對獨立的知識單元,既可以被包裝整合為較為系統的學科知識,也可以作為獨立學習單元,適應成人的補充性學習,知識關系相對比較松散。而傳統課程重視課程之間嚴密的邏輯關系。
4.微型課程內容簡短、精煉,學習時間短。微型客程容量小,針對性強,需要較少的時間投入。而傳統課程內容多,學習時間較長。
5.微型課程表現為包括各種媒體的全媒體資源。微型課程的表現形式主要不是教材,而是電子文稿、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適應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等靈活的學習方式。而傳統課程最主要的媒體形式就是教材。所以,筆者認為微型課程應該是基于學科的或專題的,內容豐富、時間短、媒體多樣,能廣泛適應各種學習需求的學習對象。
(二)微型課程在適應成人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等方面的意義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就是要構建一個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廣泛的學習狀態。其中,人人可學要解決的是對學習內容的需求滿足問題;時時可學要解決的是學習時間的匹配問題;處處可學是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的適應問題。根據微型課程的特點,微型課程在以下幾個方面均表現出對成人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適應性。
1.微型課程能適應不同個體的差異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由于微型課程來源于一切可以學習的知識,且不斷地進行動態更新,保證了學習資源的足夠豐富,能適應“人人可學”的需求。
2.微型課程能適應微型學習的需求。由于微型課程短小、精煉,學習時間短,成人學習者可以利用工作生活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實現學習時間的匹配,適應“時時可學”的需求。
3.微型課程能適應移動學習的需求。微型課程更多地表現為數字化多媒體學習資源,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學習者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適應“處處可學”的需求。
三、基于知識點的微型課程設計
知識點一般是知識系統中相對獨立的最小的學習單位。按知識點為基礎進行微型課程設計,可以使微型課程的容量盡可能縮小,學習時間縮短,充分適應學習者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微型學習的需求。基于構建成人終身學習體系的需要,微型課程設計必須考慮課程的內容、課程資源媒體以及學習方式。以知識點為基礎的微型課程設計如圖1所示。這種基于知識點的微型課程設計思路如下。
1.以學習者為中心。這對于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切實考慮成人學員的學習情境,才能從方便學習者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把對學習者的服務和支持放在第一位。2.知識的系統性與松散性相互結合。知識的微型化只是為了適應學員對碎片時間的利用,以及方便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個性化選擇學習內容。但作為學習資源,應該保證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單純零散的內容很難保證學習者系統學習的需求。
3.基于遠程網絡學習、移動學習的全媒體資源開發?,F代社會網絡和移動設備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已經不斷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伴隨人們工作生活的主要狀態。終身學習要符合成人學生的學習情境,因此決定了必然要選擇以網絡和移動終端為媒介的學習資源。同時,資源的形式要融合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增強用戶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