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8 12:07:48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建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2-0200-01
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睆慕ㄖO計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建筑設計的復雜性和嚴謹性,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還沒有應用到具體的項目中去,只是紙上談兵,與實際接手的項目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從學生的身份慢慢過渡到設計者的身份上去。
實習是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增強學生直接認識工程項目的過程。通過實習我們可以學以致用,把課堂的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中去,當然在實踐中的鍛煉也能讓我們更好的復習課堂知識。通過參觀實習,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到從書本中學不到的專業知識,并獲得本專業最新的項目信息,激發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穩固學生的專業基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將從事的建筑設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習過程中,周圍環境是真正的工作環境,工作氛圍濃厚,更能使人投身其中,可以發現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或者知識不足,及時的查漏補缺;發現自己工作的時候有些能力比較強,那么這方面能力就是以后我們求職時候的優勢;在實習單位,還可以通過參觀在建工程及閱讀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我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資深設計者的建筑平面布局、空間造型和立面處理方法,讓自己對設計有更通透的認識。
總之,實習能夠讓我們提前客觀的看清楚自己,為以后最終進入設計單位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建筑學專業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每個設有建筑專業的學校,對建筑專業學生的實習分別安排不同的方式。一般來說,建筑學專業學生,除考研的學生外,全部被學校統一集中安排到各個設計單位進行實習。雖然被安排的實習單位不同,但是所從事的工作任務都是大同小異,設計單位每天都會給學生安排一個設計任務,并給予指導,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設計任務,并發現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及時發現問題,向上反映,通過不斷的修改完善方案,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盡管各實習單位通過各種努力,以做到萬無一失。但在實習過程中,仍然暴露出眾多問題,從學生角度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實習積極性不高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實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以端正學生的實習態度,更可以增加學生實習的工作熱情,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實習當中去。一些學生在學校的時候懶散慣了,到了實習單位便無所事事,幻想自己可以不努力就能很輕松的成為所謂的大師,即使在設計氛圍濃厚的實習單位,對單位領導布置的設計任務應付了事,不能嚴格律己,把實習當成另一種娛樂活動,目的只是為了學校規定的學分,這完全背離了學校最初安排實習的初衷。
2.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充足
建筑學專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是建筑實習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熟練掌握基礎專業知識,可以為建筑設計提供一定的知識儲備,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是枯燥乏味的,通過實習可以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在學校學習文化課的過程中,沒有深厚的專業基礎作為依靠,做出的設計方案也是漏洞百出,對一些專業性術語概念很模糊,不能熟練掌握,導致繪圖或創作過程中,無法大膽的設計。
3.個別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認識不到位
在校生實習是學校出于教學需要在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的行為,是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擴展。其目的在于接觸社會,實踐學生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實習單位在保證實習生的安全的前提下,應該盡量多的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應該把實習生當做設計單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潛在員工,毫無保留的進行指導與教學。而有些實習單位,把實習學生當做臨時工來看待,只把臟活、累活等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交予實習生,學生根本接觸不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學習不到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知識,這就促使本來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更加消極,甚至產生不去實習的念頭。
4.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不強
團結合作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個人和集體只有依靠團結的力量,才能把個人的愿望和團隊的目標結合起來,超越個體的局限,發揮集體的協作作用。在實習過程中,只有通過團結合作,才能把靈感進行匯聚,做到“力往一處使”,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實際上,好多學生在實習的時候,表現出盲目的自我封閉式學習,這樣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被禁錮起來,應該多交流、多探討。設計不是幾個獨立個體的簡單集合,應該把團隊中的個去,增強團隊凝聚力,這樣的團隊才是一個成熟的團隊。
二、提升建筑學專業實習質量的途徑
實習是對四年所學知識的和技能進行系統化總結和深化的一個過程,實習更是高校學生步入社會,踏入工作崗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對學生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是對工作的一個指引,并且將兩者緊密的銜接在一起,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促使高校建筑學專業學生實習的能夠順利、有序進行和學生實習的每個環節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特提出以下建議:
1.重視基礎知識、理論及素養的培養
在大學學習的前期,學生應努力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初步了解了房屋的構造組成、構造原理及構造方法。進一步提高對建筑文化、建筑知識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和社會上要求的素質、知識技能。比如外語能力,計算機水平還有學習新知識的潛能等,提高學習積極性。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擁有深厚的功底才能讓實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才能有激情用圖紙去詮釋自己的想法。平時,也要注意CAD、PS、3D等繪圖軟件和word、Excel等辦公軟件的學習與使用,這是最基礎的東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熟練掌握這些軟件,設計方案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2.慎重選擇實習單位
相對于自己尋找實習單位,更多的在校生選擇了學校的統一安排。除了部分“關系戶”外,相信大多數的實習生都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以后的工作鋪路。或是留在實習單位,或是增加實踐經驗,無論怎樣實習期單位的選擇都是需要慎重的一件大事。高校在安排實習時,一定要找具有資格機制的設計單位,同時加強與實習單位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在單位真正能學到東西,對未來的設計之路充滿希望,讓其成為學生成為一名真正設計人員的敲門磚。學生在自己選擇實習單位的時候不能只看設計單位的規模,設計單位并不是越出名越好,而是能學到知識更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加強學生的專業實習教育
在實習前,要對實習人員進行一段時間的動員和宣傳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實習人員充分了解將要去的實習單位的一些基本情況和在實習單位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讓學生對實習的工作充滿期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暢想美好未來。
4.認真落實管理監督和實習考核
落實管理監督和實習考核的是實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環。只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才能對學生在實習單位的整體表現進行評估,才能很好的約束設計單位和實習人員的行為。設計單位一定要將學生在單位的具體表現反饋給學校,讓學校有據可考,對不能積極實習的學生“回爐”進行再教育。派出單位要狠抓學生實習的考核和規范化,不能讓實習成為一種形式。采取適當的獎懲措施,對在實習單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讓學生更有信心、更有激情的工作。
“設計是為了使生活更美好”。 建筑設計并非是單一的事情,它包含著以設計為中心的方方面面。我們只有激發每一個項目獨特創新的理念,使得我們的設計充分適應并融合到當代多樣與復雜的社會中去。空間、功能以及二者之間潛在的內在關聯將建筑發展成為一種多視野的表達,尤其是為建筑的使用者帶來新的體驗,建筑會持續的影響、拓寬并激發我們生活的靈感。這些都是建筑學子在實習過程中應該領悟到的,更應該將這些理念融入到我們的設計作品當中去,這就要求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多積累、多聽多看,讓實習成為自己成功步入設計師之路的新的起點。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育;建筑系;建筑系館;相遇交談
先講個故事吧:“有記者問扎哈“您現在很有成就,那么當初在英國得到了很好教育?”。扎哈答道“英國的老師沒有教我什么,不過學校里有很多能人,我從他們那里學了很多”。其實扎哈哈地說了句大實話,的確在大學里老師不會教會你什么??煲x完大學時,突然發現好像是自學成才,估計很多學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點這種感覺。有這種感覺者大可不必感到對老師的不尊,也不必感到不安。大學的教育更多的是熏陶、是氛圍,包括了同學之間的討論,各類的講座,課余的活動等等?!?/p>
一 教與學的境界
教與學的境界,大致有三種。一是記憶,二是理解,三是創造。1)記憶,可以知其然,但不一定知其所以然。即看到事物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并將這些結果記憶在腦海里?;蛘咴賹⑦@些結果分門別類,通過總結比較歸納出這些不同結果所共同的或不同的特點,并稱之為原則,把這些原則記憶在腦海里。最后再將這些記憶直接加以應用。2)理解,則是不僅知道事物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并且能夠理解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理解事物從一開始的起點到最后的結果之間的整個生發過程。3)創造,站在事物的起點,通過自己的思考過程,求得事物的結果。
而建筑系的教學則是以培養創造能力為主。現今國內建筑系的教學多數停留在記憶的層面,即看到建筑所呈現出來的結果,這種結果可以是建筑的形式,可以是空間,可以是功能的分區與規劃等等,再將這些結果總結歸納出其原則,記憶于腦海,堆積于設計。實談不上創造。
二 教與學的模式
教與學的模式,大概也有三種,一是以老師為主體,二是以學生為主體,第三種則是老師與學生不分。1)以老師為主體,即填鴨式的教學,以老師的講述為主,學生將老師的講述內容記憶于自己的腦海中或者僅限于筆記本上,缺少自主地思考,缺少理解和創造的時間。2)以學生為主體,即以學生自主地進行創造的活動為主,老師在學生創造活動的過程中會時不時地講述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知識,以刺激和影響學生的創造活動。3)老師和學生不分,即老師和學生都在進行創造的活動,都有其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可以互相交談,刺激和影響各自的創造活動。我想在這里引用路易斯·康的話是最為貼切不過的,“學校起源于一個人坐在樹下,討論他的理解,他并不明白他是個教師,他們也不明白自己是學生。學生們在思想交流中做出反應,明白這個人的出現有多好?!?/p>
建筑系的教學模式應以第三種為主,輔以前兩種。老師會進行課題研究和設計,學生同樣也會。不同的是老師的課題較深,設計多為實際項目;而學生的課題較淺,設計多為假想的作業。并且,由于建筑這門學科的特殊性,使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建筑和思想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都不一定正確或者完善,都需要給予別人刺激以及得到別人刺激。
而國內建筑系的教學模式,多數為以第一種為主,輔以第二種。
三 教學建筑的設計
教學建筑的功能區域通常有辦公室(主要供老師活動),教室(主要是學生在其中活動),以及公共空間(包括交通空間,服務空間,及其它形式共享空間)。其中,辦公室與教室占據了建筑的大部分空間,而且多數為相同面積,相同形態,相同功能單元的不斷重復。因此,我想在設計中主要應該解決三個問題:1)辦公室與教室其各自多個重復單元的排列組合的方式。對于排列組合的方式,我想可以把它看作函數式與其在坐標系中圖像的關系。那么每一個呈現在你面前的排列組合的方式,其實都可能由某種潛在的函數式所控制。最簡單的中間直線過道,兩邊對齊地排房子的方式,可看作就是一個一次線形函數所呈現出來的圖像;再加以變換,也許有道弧線,也許房子錯開地排列,那么這可能就是個二次函數或者其他函數所控制的圖像。無論怎么排,它都一定受到某種潛在的規律的制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在此把設計的過程當作是在某些給定的條件里來求解一道函數題呢?只是這道題應該有多解。2辦公室與教室兩組排列組合以后,其間的關系可分為:
(1)辦公室與教室分別自成一區,無連廊聯系。
(2)辦公室與教室分別自成一區,有連廊聯系。
(3)辦公室與教室分別自成一區,但相互有交叉部分。
(4)辦公室與教室無明確分區,單間的教室和辦公室相互融在一起,交錯間隔布置。
可以看出,由(1)到(4),辦公室與教室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3)交通空間的組織:這是將不同排列組合的單元聯系起來的紐帶和關鍵。設計方法后面探討。
四 建筑系館的設計
按照前面的論述,建筑系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其教學模式應以人們之間的相互“刺激”為主。那么,在此種要求下,建筑系館又應該是怎樣設計呢?面對以上的三個問題,建筑系館又應該如何去解決呢?我想,作為一個建筑系館,其最關鍵的是,要盡量地增加發生“刺激”的可能?!按碳ぁ钡闹黧w對象是人(老師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筑系與外界之間),而“刺激”這一事件的整個過程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即“相遇”-“交談”。因此,我們的任務便是——將建筑系館設計為一個人與人之間“相遇-交談”的事件發生器!
(1)如何制造相遇的可能
相遇,即人與人之間互相看到對方。要實現這一行為,應該做到兩點。一是保持視線通透,中間無視覺障礙;二是盡量縮短兩視點間的距離,使目標在視野可及之內。對于第一點,則應該做到交通流線簡單,清晰且透明,少拐彎抹角,少阻礙。對于第二點,則應當使各功能區域的關系盡量緊密,盡量拉近距離,且可以使不同人流使用相同流線,使不同流線相互交叉。
新建建筑圍護結構的變化是建筑節能的核心內容,其節能效果主要依靠改善并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來實現.建筑圍護結構節能主要包括墻體、門窗、屋面、樓地面等部位采取保溫隔熱措施,這些保溫隔熱措施的采用有利于建筑主體結構保護、新型綠色建材的推廣以及工程質量的提高.
1.1墻體節能
墻體是建筑護結構的主體,其所采用材料和砌筑型式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耗熱量.由于單一材料的墻體往往難以同時滿足較高的保溫隔熱功能,尤其是寒冷和嚴寒地區,因而可以在單一材料墻體的基礎上增設一層有保溫功能的材料組成復合墻體,通常墻體保溫材料有聚苯乙烯硬質泡沫塑料、?;⒅?、聚苯乙烯保溫顆粒等等.另外,可以通過墻面的垂直綠化以及色彩的不同,降低墻面太陽輻射和較高的吸收太陽輻射,而且還美化環境.
1.2門窗節能
由于高校建筑的使用學生數眾多,為滿足自然的日照、采光、通風等要求的前提下,設計的門窗洞口尺寸均較大,以致于門窗是能耗散失的最薄弱的部位.戶門和陽臺門應結合防火以及防盜的要求,在門的空腹內填放15~18mm厚玻璃棉板或巖棉板.窗戶節能技術主要從減少滲透、傳熱和太陽輻射三個方面采取措施.如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良好的塑性窗框加上雙層中空玻璃;門窗框與墻間的縫隙可用彈性密閉型材料和邊框設灰口等密封;窗扇與窗扇之間可用密封條、壓條以及高低縫等形式.
1.3屋面節能
屋面節能主要通過改善屋面的熱工性能阻止熱量的傳遞,主要節能技術有:選用密度較小、熱導率較低、吸水率較小的保溫材料做屋面保溫層,如采用膨脹珍珠巖保溫芯板代替常規的水泥珍珠巖或瀝青珍珠巖;采用架空、蓄水、種植或鋪貼絕熱反射膜等方式做屋面的隔熱層;在屋面構造形式上采用目前發達國家流行的倒置保溫做法,即將保溫層置于屋面防水層之上,改變傳統的把無機多孔材料(如膨脹珍珠巖、爐焦渣)置于防水層與結構層之間的不利做法.
1.4樓地面節能
高校建筑主要是公共建筑,使用人數眾多,顯然做成木地板或類木地板是不合適的.因此,可以將樓地面保溫節能做成層間樓板(底面不接觸室外冷空氣)和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懸挑,保溫層可直接設置在樓板底面;采用不采暖的地下室頂板作為首層的保溫隔熱,加強房間與房間的保溫隔熱.另外,用于樓地面節能工程的保溫隔熱材料,其厚度、密度、壓縮強度、導熱系數和阻燃性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各種保溫板或保溫層的厚度不得有負偏差.
1.5利用太陽能
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陸地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相當于2.4×1012t,大約2/3國土面積的總輻射量超過0.6MJ/m2.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不僅資源豐富,免費使用,而且對環境無任何污染,有著礦物能源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高校作為引領社會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應加大對太陽能源充分利用技術的相關研究,在高校這個耗能大戶里優先、全面的使用太陽能技術并積極推廣,以降低整個社會對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太陽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技術主要有被動式太陽能取暖、太陽能集熱供熱水、太陽能發電、主動式太陽能取暖和空調等.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太陽能空調,由于在我國的建筑終端能耗中,空調能耗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利用太陽能制冷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利用光電轉換器實現以電制冷;二是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實現光熱轉換,以熱制冷.具體實現太陽能制冷的系統主要有:太陽能吸附式制冷系統、太陽能吸收式制冷系統、太陽能蒸汽噴射式制冷系統、太陽能除濕式制冷系統以及太陽能蒸汽壓縮式制冷系統.安徽省政府、教育廳決定在全省106所高校的教學科研場所、學生宿舍和食堂安裝空調,實施“空調進高?!惫こ?,這對于高校利用太陽能空調技術來建筑節能,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平臺和良好的基礎條件.
2新建建筑節能檢測技術
2.1節能檢測技術發展現狀
結合我國現時國情并達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國家于2007年頒布并實施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這是我國第一本關于建筑節能方面的規范和標準,全面規定了在建筑節能工程方面需要驗收的項目以及建筑設計、施工中部分強制性執行的標準檢測項目,為建筑節能施工提供了基礎和必要的施工要求和驗收標準.以后我國又陸續頒布并實施了《公共建筑節能檢測標準》(JGJ/T177-2009)、《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95)和《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JGJ/T132-2009)等建筑工程行業標準,為新建建筑的各類節能現場檢測方法標準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較為科學的測試依據.目前新建建筑節能檢測技術主要在建筑圍護結構方面有所研究,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也做過一些探討和研究[3].如山東建筑大學潘雷等人對建筑圍護結構的現場檢測技術進行了研究,并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計算出適用于不同保溫形式圍護結構的修正系數.北京中建建筑科學技術研究院費慧慧等人對新建建筑節能現場檢測技術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影響現場檢測技術的主要因素及解決方法.山東省建設發展研究院的朱傳晟總工對建筑節能現場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進行了研究,如熱流計法、熱箱法和紅外線攝像儀法,重點對熱流計法的檢測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揚州大學楊鼎宜教授等用冷熱箱法測定了穩定傳熱狀態下混凝土空心砌塊砌體的保溫隔熱性能等.國外對于建筑物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現場檢測技術研究及報道也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大多在實驗室里完成對建筑材料的熱工性能檢測,相關的檢測性能參數也是在穩定的狀態下完成的,如日本對建筑圍護結構的對流換熱系數進行了測試,提出了建筑物圍護結構對流換熱系數和風速的關系式.
2.2新建建筑節能檢測技術
2.2.1熱箱法
熱箱法檢測技術是需要人工制造一個傳熱的模擬環境.具體做法可以參考如下:分別在試驗試件兩側各布置一個所需溫度、風速和輻射條件的熱箱和一個冷箱,待試驗環境條件達到穩定后,采用相應的儀器設備,分別量測冷、熱箱體內壁的溫度、模擬環境的空氣溫度、試件的表面溫度以及計量箱中的輸入功率,再根據物理計算相關原理和公式,計算出被測試試件的傳熱的性能指標,如熱阻、表面換熱系數等相關指標.熱箱法檢測測試技術適用于室外相對濕度不高于60%,室外空氣平均溫度不高于25℃的自然環境,且試驗所用熱箱的內部溫度不低于室外自然最高溫度8℃的情況[4].在建筑構造方面,熱箱法檢測技術對于門窗、樓板、外墻的傳熱性能指標的室內實驗室檢測非常有利,測試的結果一般較精確.由于需要模擬試驗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此種方法不適宜用于現場施工的檢測,但自然氣溫對實驗室試驗的結果影響微乎甚微,可以用實驗數據作為現場施工的參考.
2.2.2熱流計法
建筑耗熱測定中最為常用的儀表就是熱流計,也是傳統的建筑能耗量測儀表,主要適用于對各種材料組成的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進行分析.使用時將其傳感器埋設在絕熱結構內或貼敷在絕熱結構的外表面,可直接測量得到熱(冷)損失值.檢測時間宜選擇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月份,要求室內外自然氣溫差必須大于20℃的條件下才能測試,而且要求室外氣溫的變化起伏不是很大,測試的條件應放在至少穩定7d的人為制造室內外溫差或連續采暖條件下的房間里進行,以此來保證測試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根據大量的試驗數據結果顯示,室內外空氣溫差愈大,熱流計讀數的誤差相對愈小,計算所得之結果亦較為精確,因此此法受季節影響較大,一般需要在冬季才采用此法.
2.2.3紅外熱攝像儀法
紅外熱像技術是目前新研發的一種建筑節能檢測手段,也是基于紅外線技術理論以及先進的紅外圖像處理技術、光電子技術和紅外線探測器技術的一種非接觸性的、綜合性的測量技術高科技產品.紅外熱像技術的原理是利用攝像儀對新建建筑物的圍護結構的熱工缺陷進行檢測,分析檢測得到的各種熱像圖來顯示各種建筑構造有無熱工缺陷,并對分析檢測結果做比較參考,以此作為驗收、修復、增強建筑節能施工措施的理論數據依據.紅外熱像技術既不破壞被測物體或試件的溫度場,又能測量細微目標和運動中的目標[5].此法具有可利用計算機存儲測量數據和處理分析,方便長期保存和幾何運算;采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并顯示被測物體溫度的熱圖像;對于溫度的分辨率較高,精度可達到0.01℃;現場節能檢測的紅外熱像儀器具有攜帶方便、操作簡單、還可以形象、直觀地顯示物體表面的溫度場,為簡化檢測程序和優化檢測數據等都有很大益處.此法具有較多優點且不受季節的限制,還可以遠距離測定建筑構造的熱工缺陷,這必將會極大地完善和提高新建建筑節能現場檢測技術,所以具有廣闊的應用和開發前景.
3存在的問
題(1)檢測技術和設備的不完善性.新建建筑的幾種檢測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給檢測數據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產生影響,因此如何針對地區氣候特點和建筑能耗特征研究制定出檢測精度高、快速準確的節能檢測系統是一個迫切現實問題[6].(2)現場與實驗室的對比檢測結果差異較大.由于現場檢測條件受自然氣候條件、新建建筑構造自身狀態、安裝設備系統運行條件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一般地,造成檢測結果與標準理想狀態偏離較大,測試結果不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但在標準的實驗室條件下,易將被檢測試件的周邊模擬或制造成近似熱絕緣狀態,對于檢測試件的熱工傳導系數的測試結果較為準確.由此造成雖然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和方法進行檢測,但是得到的檢測結果卻大相徑庭,對成果的取用造成混亂.(3)檢測方法有待統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建筑節能檢測方法由傳統的、粗略的檢測技術向新型的、精確的測試方法邁進,還有一些衍生發展出來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形成了很多對有關熱工傳導系數的檢測技術和方法標準.該如何統一規范測試條件和檢測方法,建立一個比較同種項目的檢測技術使用和結果的平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相關高校還須對檢測技術進行大力研究和發展,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節能檢測的標準和規范,以保證行業的發展需要.(4)專業型建筑節能檢測人才隊伍匱乏.目前高校開辦建筑節能檢測的本科專業較少,一般都是研究生以上才有相關的研究方向,這就造成社會上的建筑節能檢測行業的從業人員學歷水平不高,對于專業型的人才更是缺乏.以致目前大多建筑節能檢測人員由原實驗室的土木工程材料實驗人員轉型而來,專業知識水平不高,對新型檢測技術和方法知之甚少.因此,為加快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降低新建建筑能耗量,建筑節能檢測專業人才的培養將是我國未來“十三五”規劃中必不可少的建設內容,也是高校培養人才類型的一個重要方面.
4結論與建議
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綠色建筑被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的概念特別關注建筑的“環境”屬性,它強調利用一切可行措施來解決生態與環境問題,不局限于生態學的原理與方法,是一種更易為普通大眾所理解與接受的概念。高校建筑學專業是培養具備建筑設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搖籃,在推動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這一需求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與任務。綠色建筑的興起是綠色設計觀念在建筑學領域的體現,與傳統建筑設計相比,綠色建筑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在保證建筑物的性能、質量、壽命、成本要求的同時,優先考慮建筑物的環境屬性,從根本上防止污染,節約資源和能源;二是設計時所考慮的時間跨度大,涉及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即從建筑的前期策劃、設計概念形成、建造施工、建筑物使用直至建筑物報廢后對廢棄物的處置的全壽命周期環節。
2高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分析
綠色建筑設計設計的相關學科包括:綠色建筑文化與歷史、綠色建筑基礎理論、綠色建筑技術基本知識、綠色建筑分析、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評價、綠色建筑運營與管理等。它貫穿于建筑物的全壽命周期,只有通過對建筑學專業課程結構的調整與修訂,才能將綠色建筑的知識體系融入到建筑學專業長達五年的教學過程之中。本文旨在從建筑設計實踐課的課程結構調整方面著手去探索高校建筑學專業基于綠色建筑思潮下的教學調整和應對策略。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畢業設計是高校建筑學專業最重要的核心主干實踐類課程。作為生產實踐類課程,它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課程設計的實踐,了解不同類型建筑自身的特點和使用要求,初步掌握各類建筑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學會處理各種流線的關系,學習建筑體型處理技巧和方案設計的表現方法。指導教師在進行設計指導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調,幫助學生在設計過程之中融入綠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考慮綠色設計的要求并逐步掌握綠色設計的技術與手段。
2.1建筑的選址與布局
建筑應選址在遠離自然災害與環境污染的地方,并應考慮使城市在現有的區域以內沿著已有的運輸線路集中發展,以此增加公共交通的利用率。通過多功能建筑的開發和保持開發密度來減少土地使用中的分隔狀態。為了達到節地的目的,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地下空間、舊建筑改造、城鎮廢棄地的利用等手段。在城鎮中修建綠地以改善城市的微氣候,提高城市空氣質量;在開闊地帶栽種密集的防護林以保護城市邊緣不受不利氣候條件的侵蝕。因此,在制定設計任務書的時候,指導教師就應充分考慮綠色設計的要求,根據不同課程設計題目的訓練目標,合理地選擇基地的地理位置,綜合考慮基地周圍的環境條件,包括所有場地、場所、場景的特征。規劃布局是建筑節能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老師應指導學生從分析氣候條件出發,將規劃設計與節能技術、能源利用有效地結合起來,使采暖地區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等自然能采暖,減少熱損失;使炎熱地區建筑夏季最大限度減少得熱和利用自然條件防熱。在平面布局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片面追求構圖與形式,指導教師應提醒他們綜合考慮建筑布局、建筑朝向與間距、建筑采光與通風等因素。
2.2平面設計與形體組合
建筑平面形式對建筑能耗的影響很大。通過墻壁、屋頂和地板最大限度的共享,減少建筑結構的熱量損失。在保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平面組合應充分體現當地氣候特點,炎熱地區建筑平面宜舒展開敞以利于加大通風量;采暖地區平面應集中布置,以減少外墻面積有利于節約采暖能耗。許多學生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追求形式的豐富感,可能會處理很多凹凸進退轉折分割的體形,造成建筑外墻表面積增加,建筑傳熱耗熱量增大。這一過程中,老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處理好造型與節能之間的關系,既要兼顧造型的美觀與創意,又要考慮建筑的節能需求。設計中建筑的進深不要太大,必要時增設天井,并利用天井來促進以煙囪效應為基礎的自然通風。栽種植物來改善建筑四周的微氣候。指導教師應幫助學生去理解,天井、空中花園、綠化帶等元素的出現,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形式上的需求,而更是承載了一定的技術功能。
2.3立面設計與材料的選用
在立面與造型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常因缺乏對窗地比、建筑遮陽、外門窗節能等概念的理解,為了追求建筑的純凈感、輕盈感、通透感,過度地選擇玻璃幕墻作為外墻材料。指導教師應給他們補充這些相關方面的材料與構造知識,有助于他們利用開窗形式、幕墻形式、遮陽構件等技術手段,找到進行立面和造型設計的有效方法。設計過程中,還應考慮到外墻保溫層、外墻材料構造方式等因素可能會對立面造型帶來的影響。
2.4材料與能源
雖然建筑學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最后圖紙深度通常只要求達到方案深度,但老師亦可在設計過程之中,指導學生綜合考慮材料與能源的選擇。因為材料與能源選擇一定程度要也會影響到建筑的形式與造型。設計過程中應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清潔的太陽能和風能。不論結構材料或表皮裝飾材料,應選用具有滿意的使用性能和優良的環境協調性的材料,或選用能夠改善環境的生態環境材料,即在原料采取、產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環以及廢料處理環節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和有利于人類健康的綠色材料。因地理位置因素,我校建筑學專業指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就地取材采用地方材料,如重慶地區常見的礫石、條石、鵝卵石等進行立面設計的創作與探索。
3結語
關鍵詞: 非重點,建筑學,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sperity, and building talent demand is bigger, so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to expand the scale is also increasing, a lot of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th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But most of this ki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chool time is short,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less, the lack of an explicit direction, occupation, reg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rchitectur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not fully integrat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How to improve this kind of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chool quality, reform education mode,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is currently 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to star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on - key architecture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further analyzed combined with specific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mode, trying to focu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reference architecture provides non - china.
Keywords: non - key, architecture, reform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面對建筑行業中出現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以及新的管理體制,高校建筑教育也同樣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建筑學專業的職業教育區域教育、跨學科教育、應成為不同高校追求的目標,以往單純以教學為主的辦學方針已經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國內部分重點院校逐漸順應了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重點加強了包括建筑教育在內的科學研究工作,“產”“學”“研”相結合以及“教學和科研并重”的辦學思路成為中國建筑教育新的走向。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建筑學專業教育在我國高校隨著與國際不斷接軌以及專業評估的全面展開,其教育教學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世紀以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的出現也在不同程度上沖擊著目前的建筑專業教育。對于非重點建筑院校來說,由于老八校生源的擴大與碩士生的擴張,畢業生就業壓力逐步提升。再加之院校沒有配合相應的解決策略,而一貫沿襲老的教學模式,非重點院校面臨的挑戰極其嚴峻,而教學改革也是勢在必行。面對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我們只有認真思考,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深化教學改革,才能探索出適應新形勢的建筑學專業教育模式。首先,我們研究分析一下目前建筑學專業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非重點建筑學專業學科普遍存在的問題
1、傳統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及設計課程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從國內大多數院校所沿用的建筑學專業教學模式來看,基本上是歐美學院派建筑教育模式與前蘇聯建筑教育模式相互結合的產物。不容否認,這種模式是老八校經過多年來教學實踐提煉出來的,從總體來看也基本上滿足了我國較長一段時間的實際需要。但是,隨著外部各種條件的改變,這一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而且未能得到平衡發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非重點院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革。原有模式特別注重基本訓練,但工程技術問題有所忽略。在教學安排上,側重訓練繪圖技巧的時數較多,其后果是促使學生將精力過多地放在圖面表現上,而對于一般常用的相關知識卻不求甚解。這種偏頗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將教學重點放在傳授知識上,教學方法基本上以“填鴨式”為主,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方面則相對較弱。筆者認為,對于建筑設計基礎及建筑設計的教學,應將重點轉移到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是建筑設計教學應該追求的目標,是設計教學之靈魂。另外,目前大多數院校建筑學的建筑設計課程一般是按建筑類型來安排設計課程及作業。從二年級到五年級進行若干個不同類型的建筑設計(如幼兒園、中小學、影劇院等),以期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建筑設計方法。但是,只通過幾種有限的建筑類型設計,很難全面地了解建筑設計的方方面面,也影響了學生對于學習的廣泛興趣。因此,建筑設計課程不應該只局限在與“老八校”一致的基礎上,更應該加強非重點院校建筑學專業的自身特點。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除了基本能力之外,更有自身特點。
舉辦精品賽事
搭建網球文化平臺
2011年7月,西安建筑科大成功舉辦了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暨校長杯網球錦標賽,此次比賽共1200多人參加,賽事參賽人數和規模創歷年之最。
大網賽期間還成功的舉辦了“全國高校體育(網球)科研論文報告會暨大學校長論體育教育及網球文化”論壇,有來自全國26個省市136所高校的代表出席。賽會組織并出版了《中國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研究》一書,此書由全國37位大學校長撰文編撰而成,成為我國大學校長參與人數最多,研究體育教育及網球文化的首部專著。
完善網球設施
營造網球文化氛圍
西安建筑科大目前有9片室外球場,4片膜結構的半封閉網球場、4片室內網球場,場地總數達到了17片。
2005年西安建筑科大被國家教育部評為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院校,在陜西省高校網球比賽中,西安建筑科大網球代表隊連續七年獲得團體冠軍及41個單項冠軍。隊員們在參加網球比賽的同時,本身也是一種競爭與超越。超越實質是
種創新文化,富于創造,開拓進取,不畏艱難,敢于拼搏。正是這種競爭與超越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營造高校網球文化氛圍。
重視網球科研工作
提高網球師資力量
高校是科研的前沿陣地,西安建筑科大體育系為了調動教職工參與網球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于2009、2010年組織大家公派外出交流學習網球理論基礎,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網球師資隊伍方面,西安建筑科大也走在了高校的前列,學校于2001—2011年分別引進了4名網球專業教師。為了不斷提升教師的技術水平與教學水平,學校派他們進行外出業務學習,其中1名教師已經通過美國USPTA教練員認證考試,2名教師通過快易網球教練認證考試。
Q&A
Q=《網球大師俱樂部》雜志
A=郝際平
Q:陜西省大學生網球賽迄今舉辦了8屆,貴校拿下了其中7次的團體冠軍。請問是如何做到的?
A:我總結了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來是我校十分重視教育部所提倡的“陽光體育”號召,我們對所有的體育項目都很重視,網球是其中方面;二來,我校本身是網球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學校,學校配備有較好的網球師資;三來,學校的領導非常重視網球隊伍的建設,學校有一批熱愛網球的老師,網球氛圍非常好;第四是工會非常重視體育,我們學校有16個文體工會,網球就是其中之,而且在5.31號的優秀工會評選中,網球協會當選為優秀協會;最后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校友愿意出資贊助學校的網球發展,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Q:您也經常參加“校長杯”等比賽,網球帶給了您什么變化呢?
A:網球帶給我的變化是全方位的。喜歡打網球源于我本身對體育事業的熱愛,我乒乓球和游泳都不錯,然后我又出任了學校網球協會的主席,必須要起到帶動作用。網球讓我有機會走出辦公室,強身健體,打網球后,我的步履更加輕盈了,動作也更敏捷了;學校專業的網球老師制定了規范而健全的訓練計劃,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由淺及深地掌握網球,體會到網球迷人的魅力;打網球的時候,我還可以深入了解到學校方方面面的情況。這些改變都是以前沒有的,可以說是網球給予轉的。
Q:您10年曾率團到自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參加其90周年校慶,并參與學術交流,有沒有想過和國外的高水平學校交流一下網球方面的教學經驗?
A:這個我是非常感興趣的,當然也非常想這么做,但是目前來講還沒機會可以這么做,希望將來可以做到吧!我的工作時間是1977年12月,而不是1981年,那是我大學畢業的時間。
關鍵詞:建筑;節能;途徑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ANG Feng
( Department of plan and Construc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e,Sichuan Dazhou,635000 )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power-consumption in public rooms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this paper sets forth a system of practical solutions to save energ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 a type-saving universi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versation, solution
0 引言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發展必備的物質基礎,化石能源的不斷枯竭已是全人類的憂患,節約能源及開發新型可再生能源是當今人類的共同使命。我國人口眾多、能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基本國情。改革開放30年間,社會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能源和環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一方面,能源供應不足,一方面能源浪費驚人,這種資源短缺和低效利用并存,使得本就突出的矛盾更加尖銳。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節能減排是當前國家重大的戰略部署[1]。中國政府把節約能源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規定了發展經濟的具體節能指標(“十一.五”期間單位國民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因此建設節能型高校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教書育人的高校,人口密集,人員屬性復雜,是能源消耗集中、管理難度較大
的地方。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暖設備普及應用于高校建
筑室內,這給高校建筑節能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因此高校建筑節能及其優化的后勤節能管理也日顯必要和緊迫。
筆者對四川文理學院能源使用狀況與節能工作進行了長期的調研分析,淺析了學院建筑節能的潛力、節能的途徑,總結了高校建筑使用運行中節能管理的一些實踐經驗。
1 四川文理學院能源狀況概述
1.1電能消耗現狀
我校能源消耗種類有電、煤、油及天然氣,下面著重分析建筑室內消耗量及節約空間較大的電能。
學院地處秦嶺以南的四川東北重鎮達州市,冬天平均氣溫10℃,夏天平均氣溫34℃,全校師生共計1萬余人,有公共建筑面積(不含職工住宅)約10萬平方米,建筑室內除采暖、制冷用空調、電風扇等耗電設備外(未配置鍋爐采暖系統),還包括照明、飲用開水、電教設備等耗電設備,平均建筑室內耗電量為28kWh/?年,總耗電量280萬kWh/年。其中教學科研樓用電設備較多,耗電量最大,達到了35%,其次是行政及生活樓,耗電分別為24%和20%,其余為室外公共用電及線路損耗。全校電能消耗量大,浪費較為嚴重,給我校帶來了沉重經濟負擔。
1.2 存在的問題
(1)由于歷史原因,傳統舊建筑外墻圍護基本采用實心粘土磚,其傳熱系數大,保溫效果差,在安裝空調后電能消耗大。
(2)建筑實用節能技術缺乏普及應用。由于學校辦學經費和建設發展資金緊缺,一些實用的建筑節能技術應用太少,缺乏普及。
(3)師生員工節能意識淡薄。長時間無人的辦公室空調、電腦等照常運轉;教室、學生宿舍樓“人走燈不滅”現象時常發生;“無論白天黑夜、人多人少燈火通明”情況也較常見。
(4)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節能獎懲制度不健全及監管不嚴,辦公樓、教室及實驗室等公共場所沒有實行單獨計量控制等原因,師生對用電多少無感知,抱無所謂態度。近年來高耗電設備逐漸進入校園,因此應嚴格使用規章制度,如空調應嚴格限制使用時段及調節溫度,高耗電實驗儀器設備應嚴格使用操作規程,杜絕浪費現象。
(5)部分配送電設備及線路老化,設施陳舊,且時常超負荷運轉,加大了線損和變損。
1.3 節能潛力分析
我國的建筑節能水平與發達國家比較存在很大的差距,國家經貿委資源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在《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指出,“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執行節能50%的標準是現實可行的,與發達國家相比即使達到了節能50%目標以后仍有節能潛力”??梢姡覈ㄖ澞芡跐摻档拖拇嬖谥艽蟮目臻g[2]。
從我校的實際情況看,建筑節能同樣存在巨大的潛力,通過對2008年我校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宿舍、食堂、教工宿舍、后勤服務、行政等各類建筑用電及路燈、線路損耗、供水加壓等用電分類剖析,其建筑室內實際耗電指標和節能先進指標逐一比較,全校建筑控制在合理用電指標后,我校全年有72萬 KWh節電空間,節電率可達12.8%。
2 節能途徑
2.1規范節能設計,建造節能建筑
首先,新修建筑應嚴格按照節能規范統籌設計及建造,去年8月,國務院出臺了《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四川省出臺了《四川省建筑節能管理辦法》,要求對不按建筑節能標準審查施工設計圖樣或圖樣審查不合格的,將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對竣工驗收達不到節能設計標準的工程項目,將不得交付使用,不得辦理產權證,2006年四川省建筑節能工作匯報會強調指出:到2010年,全省新型墻體材料占建材生產總量的65%以上,建筑應用比例達70%以上,實現新建建筑節能50%的目標。
因此要求建筑物的外墻圍護材料應具備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據統計普通建筑用于冬季采暖、夏季制冷能量的30%都通過墻體、窗戶及屋面散失到室外。而使用傳熱系數低(熱阻高)的外墻圍護材料是節能的最佳途徑,比如外墻體采用空心保溫磚代替傳統粘土磚、屋面采用聚苯板等隔熱建筑材料。目前最新建材研究成果表明,將燒結后的多孔頁巖空心磚內二次充填發泡聚苯顆粒材料的復合阻橋保溫磚具有最佳的隔熱效果,經四川省建材科學研究院按照《建筑構件穩態熱傳遞性質的測定和防護熱箱法檢測方法》(GB/T13475-1992)檢測,其24墻傳熱系數小于1.07W/m2.K,其價格僅為同體積普通粘土磚的1.5倍左右,該磚適用于非承重的框架結構墻體中,可大大提高室內采暖、制冷系統的熱利用率,從而省下昂貴的采暖和制冷費用,下面通過粗略計算比較,采用復合阻橋保溫磚雖然一次性建筑成本較高,但若室內長期使用空調是十分合算的。
外墻體采用復合阻橋保溫磚建材后增加了建筑成本費用,但由于室內安裝使用空調又能節約電費,計算增加的建材成本與使用空調的節電成本之間的時間平衡點。
參數:普通粘土磚砌成24厚磚墻平均傳熱系數1.65 W/(m2?K),每匹磚(標磚240×120×60)市場售價為0.3元,復合阻橋保溫磚砌成24厚磚墻平均傳熱系數1.07W/m2.K:每匹磚(240×240×200)市場售價2.10元/匹,當地民用電價0.55元/KW.h,一般辦公室面積15 m2(5 m×3 m),層高3m,裝有冷暖空調,每年冬、夏兩季共使用空調60天,每天8小時,空調能效比90%,夏冬室內外平均溫差為t=12℃,墻圍面積(去門、窗面積5m2)43 m2,耗粘土標磚約4730匹,耗復合阻橋保溫磚817匹。
(1)采用粘土磚時墻體散失熱量:1.65W/(m2?K) ×12℃×43 m2=851 W
(2)采用保溫磚時墻體散失熱量:1.07W/(m2?K) ×12℃×43 m2=552 W
(3)每天耗電價差: [(0.851kW-0.552kW)÷90%]×8×0.55=1.46元/天
(4)采用兩種磚墻材料的價格差:817×2.10-4730×0.3=297元,
(5)增加的磚成本回收時間:297元÷1.46元/天=203天
既在安裝使用空調203天后(即3.4年左右)節約的電費就能與增加的建筑成本費用相抵消。
其次,建筑物窗墻比適度并安裝隔熱型玻窗。因為大面積飄窗其保溫效果遠不如磚墻好,窗戶與實體墻的比例對建筑節能影響很大,窗墻比例大,浪費的能量更大,這就要求科學合理地設計窗戶尺寸,即能充分采光,又要考慮節能,比如采用導熱系數低的玻璃材料,中空雙層玻璃。此外,東、西墻和屋頂當曬,應更加注重墻體隔熱處理,降低建筑能耗[3]。
總之,整個建筑設計要利于施工和日后的運行維護,并最大限度地綜合利用各種節能技術及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物能耗,最終達到高校建筑良好綜合的節能效果。
2.2改造舊建筑,利用新型能源
加大對傳統舊建筑墻體隔熱保溫改造力度,運用先進的外墻保溫新技術,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在早年修建的房屋中,墻體材料全采用的實心粘土磚且墻體較薄,隔熱效果很差,安裝進空調后電耗大,必須加以墻體隔熱保溫改造,比如墻體材料采用陶?;炷链u代替粘土磚,專用外墻保溫板,屋面采用聚苯板等。2006年四川省建筑節能工作匯報會強調指出:建筑節能工作十分緊迫而重要;對既有建筑要逐步實施外墻保溫改造,各地相應成立了墻改辦(掛靠于建設廳局)。
同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太陽能、地熱或熱泵原理為建筑采暖及熱水系統提供熱源。
2.3 完善節電管理機制,加大監控力度
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節能管理制度。高校節能管理是一項綜合而復雜的管理工作,技術性、政策性較強,首先應從組織上、管理機制上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生活的有序進行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節能管理制度、節能績效評估體系及有效的節能獎懲制度,并根據學校具體情況查找研究節能挖潛方案和遠景規劃,實現節能的安全、長期、有效管理,將節能優先的方針落到實處。
對高校節能潛力進行科學評估,合理核定用電定額指標,實行指標計量管理,推行二級責任管理和目標定額考核制度。把節能降耗納入學校發展、職工年終考評的考核體系,建立信息定期公布制度。查找耗電大戶及低效薄弱環節,建立群眾監舉制度,嚴格新裝用戶的手續審批。加強電路設施巡查,及時搶修損壞設施,杜絕亂拉亂接的偷電現象。
2.4 借鑒節能經驗,培養管理人才
建筑節能是專業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經常性、繁瑣性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綜合各個部門及環節,齊心協力才能見到好的成效。因此,先進的節能經驗和專業的管理人才是保障節能工作見成效的關鍵所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建筑節能成熟經驗和培養引進節能管理人才是當前高校節能管理的重要措施。
3 結語
本文以四川文理學院為例,對全校的電能消耗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查找該校節電薄弱環節,為節電挖潛提供科學依據,并對高校普遍節能途徑提出一些建議。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高校實施建筑節能是大勢所趨,通過長期摸索總結,在學校基建資金不充裕的條件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建筑節能新技術及實用技術,做到與學校經濟能力相協調,達到建筑節能合理可行的目的,最終整體推進高校建筑節能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文莊.高校建筑節能的思路與對策[J].建筑節能,2009,(1):56~57。
[2] 吳旭,陳江. 高校建筑的節能潛力分析與運動[J].中國水運,2006,4(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