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1 02:21:45
序論:在您撰寫網絡課堂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英美文學雖然是一門十分具備文學修養的學科,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卻非常不容易學習,尤其是對英美文化歷史了解得不夠深入的同學,在進行英美文學的學習過程中,更會造成趣味缺失,從而出現厭學的現象。那么,如何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在改革的前提下進行網絡課堂的建立,進而實現英美文學的高效教學。首先,英美文學網絡課堂建立的必要性分析。對于英美文學而言,由于都是采用翻譯版本的,對于原來版本的理解和闡述,會因為翻譯者的個人理解而產生不一定的結果。因此,為了能夠保證英美文學的原汁原味,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恰當的原文引入。通過自我翻譯進行英美文學的學習,才能夠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傳統教學的諸多限制,造成了無法進行原文教學,或者是原文教學的資源不夠充分。因此,采用網絡課堂,就可以非常輕松的解決這樣的問題,利用網絡強大的資源進行原文的收集,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實現網絡化自學。其次,英美文學的理解可以通過網絡課堂來進行深入與加深。實際上對于文學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和方法的講解,更多層面上是針對個人文學素養的一種養成,了解英美文學以及學習英美文學,都是通過合理的網絡課堂資源作為基礎,從而培養學生們在網絡化的平臺上,進行文學修養的養成。實際上,文學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因此注重網絡課堂的建設,是為了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們的文學素養。最后,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過網絡的資源和共享能力,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英美文化,才能更進一步去了解英美文學。實際上,文學學習是一個比較苦澀的過程,無法通過非常有效的講解方式來進行培養,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們通過自我理解的方式來進行培養。那么,在理解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對英美文化和歷史的理解,才能夠真正的去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學背景,也更能夠通過了解文化的方式來理解文學的魅力。
2.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應用
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應用,一般情況下,需要針對其應用的特點和應用的效果等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保證對英美文學網絡課堂應用的深入認識。第一,關于英美文學網絡課堂應用的特點。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應用主要是針對學生們的興趣進行培養,因此其主要在于如何培養學生們的文學興趣。網絡課堂具有非常大的資源優勢和靈活性。因此,學生們學習的時間和視野都得到了最大化的開發,從而避免了傳統課堂厭學現象的出現。此外,對于英美文學網絡課堂而言,其更加注重學生們的素質培養,文學素養的養成,可以通過英美文學網絡課堂來實現。第二,關于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應用效果分析。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應用效果一般是需要長期來形成的,通過資源豐富的網絡資源作為教學的基礎,然后再利用網絡的興趣培養優勢進行趣味化授課,在一定程度上會獲得學生們的支持,進而加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教學課堂的效果有所提升,就需要實現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基本模式,英美文學網絡課堂的模式完善了教學的不足,并且充分實現了趣味化教學的模式,實現了真正的進行素養針對性培養的模式。
3.結語
1.學情的變化要求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成長于社會轉型期,很多是獨生子女的90后大學生思維獨立、自我意識強,他們大都喜歡自主展示思想,不喜歡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他們渴望成熟獨立、崇尚自由,積極務實,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和觀念的傳遞,而希望能與老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學校的好壞不在于它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在學生獲取了多少信息量,而在于能否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教師需要及時掌握各類信息,并進行甄別和深入思考,以應對學生不斷提高的求知欲望,并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范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而網絡教學平臺則成為教學范式改革的重要載體。
2.網絡時代的發展要求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必須由傳授知識向能力培養轉變。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和手機上網為平臺的新媒體蓬勃發展,青年學生成為新媒體使用者中最活躍的群體。大學生上網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和學習方式。網絡時代的海量信息及新鮮的資訊使大學生眼界開闊,與此同時網上信息非常龐雜。作為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時期的年輕學生容易受各種思潮的影響,迫切需要引導。同時學生信息量的增大對傳統課堂教學,尤其是包括公共管理類課程在內的人文社科類課程教學構成重大壓力。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以往需要記憶的大量知識,以及通過檢索書報刊才能獲取的信息,如今通過網絡唾手可得。此外,世界名校網絡公開課在國內走紅也對國內高等教育網絡化水平的提高構成巨大壓力和動力。教學環境的變化促使高校教學必須由單純傳授知識向如何學習,如何獲取有用信息、篩選信息、使用信息等方式轉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即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
3.網絡課堂建設是優化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體系的需要。
目前,在專業教育方面,教材編寫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因此會出現課程之間存在著內容重疊或內容之間銜接較差的現象。通過網絡課堂建設,教師們可以掌握學生前置課程與后置課程開設和講授情況,從而避免出現同一知識、理論反復講授和有的內容哪位老師都不講的尷尬局面,從而形成完整、鮮活、新鮮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網絡課堂建設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高校改革的推進,有的高校把學生入學后轉專業的比率提高到50%以上,還規定流轉后班級人數不低于20人。對連續3年無法組班的專業,學校將予以停辦或撤銷。學生當然會傾向于選擇較好就業、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公共管理類專業在未來也會受到較大沖擊。專業的生死存亡將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進行教學范式改革,深入參與、追蹤教學的整個過程,為專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為學生的未來和職業進行規劃。網絡課堂為課程教學范式改革提供了平臺。
二、網絡課堂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改革中的難點
1.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中師生主動性、自主性不足。
各高等學校通過購買軟件建立網絡教學平臺作為傳統教學的輔助教學方式。作為新的事物,在倡導應用方面乏力。根據筆者觀察和調研,公共管理類課程專業教師中年輕教師的積極性要高于老教師的積極性。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在于從國家到各省每年都設有網絡課堂大賽,獲獎在評職稱時教學方面可以加分。與此同時,學生在網絡課堂參與中呈現了被動的特征。
2.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隨著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推進,高等學校教師在教學方面主要有課時、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約束,科研在績效考核中成為重要的指標,科研成果、課題、獲獎都有要求。因此,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會努力完成科研任務。學校一般沒有開設網絡教學平臺的硬性要求。尤其是公共管理類課程,國家的政策變化快,教學素材每天更新,因此網絡課堂的內容要不斷更新。打理網絡教學平臺不僅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對學生來說也會成為一種負擔。因此在沒有政策激勵的現實情況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少動力。
3.高校網絡設備及運行環境制約著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高校教研室,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教研室辦公條件非常簡陋。很多學校的教研室只有一間房子。有的教研室甚至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而必須和行政人員,如輔導員等合用辦公室,因此實際上等于沒有辦公室??赡苡幸慌_電腦,多數是老得掉牙,吱吱扭扭上網很慢,沒法用。學生角度也普遍存在缺乏網絡設備,花費時間、金錢等客觀因素。所有這些制約著教師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和學生參與。
4.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上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師各自為戰的局面不可持續,而必須增強凝聚力,并形成合力,以應對更強勢、更具有實用性的專業的沖擊。當前各類教學改革舉措,僅僅依靠一位老師自己的努力遠遠不夠,而是需要一個團隊的支持和配合。因此,無論是進行國家或省級本科質量工程的建設、教學范式的改革,還是網絡課堂、網絡公開課的建設,都需要群體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實現。但現實是教研室的作用發揮不足,缺少人力、物力、財力,不能在教學改革中發揮應有的統籌、資源整合、社會動員作用,因此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缺乏有效的載體支撐和制度推進。
三、推進網絡課堂教學平臺建設的對策
1.要樹立教學為本的管理理念。
教學出題,科研求解。在教師教學考核和科研考核方面,學校需要樹立教學為本的理念,平衡好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高等學校要樹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理念,應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放在首位。要明確教師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清華大學流傳著一句話“:學生是老虎,教授是神仙,校長是條狗。”這句話明確定位了學生、教師、行政領導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高等學校管理中應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程度,增加透明性,增強回應性。要通過制度建設切實去行政化,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以及課程教學范式改革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2.為專職教師配備助教,幫助打理網絡教學平臺。
建議學?;驅W院層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或資金支持,為教師配備優秀本科生或研究生擔任助教,協助教師做好課程輔導、網絡課堂建設、學生論文寫作督導等工作。課堂教學從來就是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內容。單純的授課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專職教師與學生聯系很少,往往上課來,下課走,和學生感情也比較疏離。鑒于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不僅承擔著傳授學生知識的任務,而且對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通過建立學生助教制度,可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所思所想,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引導學生情緒,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給學生以支持和幫助,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激發專業教研室的活力。
公共管理類專業教研室目前仍然在延續傳統教研室的功能,教研室承擔著制定教學計劃、教學任務、專業教育等基礎性的功能。但是隨著國外名校以及國內名校的大規模招生,很多地方性院校的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慕課時代的到來,也使得傳統教學面臨嚴峻危機。在這種情形下,原來以教學正常運行為主要功能定位的教研室,從專業發展、實踐教學、學生職業規劃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等層面來看,已不能適應現代大學的辦學要求。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發展也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公共管理類專業教研室需要充分發揮和整合教研室全體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網絡課堂這一教學平臺的作用,同時需要以網絡為載體加強對本專業的宣傳,增強影響力,以應對網絡時代、網絡公開課以及慕課時代的沖擊與挑戰。良好的辦公環境是教研室活動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從學校和學院兩個層次,應加大對教研室的資金投入和設備更新。同時應該為教研室及教師提供單獨的辦公經費,為教師探索網絡課堂在教學、科研活動的運用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
4.整合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網絡課堂功能的拓展。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體,課堂是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新媒體時代,課堂空間無限延展,信息量大、視野范圍寬,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多樣,而且課堂時間也不再局限于上課時間,學生課后仍可以通過新媒體圍繞教學內容拓展學習。因此許多高校紛紛建立網絡課堂,教師可以將相關資料上傳網絡課堂,同時學生也可利用互動版塊進行交流并與教師互動。
二、基于網絡課堂視角的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創新的意義
1.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報告指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币虼藦木W絡課堂的視角對公共管理類課程范式創新問題展開研究,是落實黨的十精神,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具有鮮明的理論意義。
2.公共管理類專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集理論、實務、技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實用型人才,這就決定了傳統的教學范式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從網絡課堂的視角對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進行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教學理念上,必須由教師一個教學主體向師生兩個教學主體轉變;在教學方法上,由填鴨式教學向參與式教學轉變,并通過構建學生學習組織,充分發揮學生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在能力培養上,充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小組溝通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彌補了傳統課堂時間、空間的局限;在考核方式上,把學生對網絡課堂的參與計入平時成績,豐富了平時成績的考核維度和內涵。
3.網絡課堂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展示提供了平臺
我國波瀾壯闊的公共管理實踐對公共管理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課堂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展示提供了平臺。隨著我國行政改革的推進,政府把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讓渡給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蓬勃發展使得其對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要求也不斷提高。要求公共管理人才是具有管理知識、實踐經驗、協調能力、合作精神的復合型人才。4.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迫使公共管理類課程必須占據網絡平臺,應對網絡社會的沖擊與挑戰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海量信息及新鮮的資訊開闊了大學生的眼界。學生信息量的增大對傳統課堂教學,尤其是包括公共管理類在內的人文社科類課程教學構成重大挑戰,網絡課堂的建設成為高校回應網絡沖擊的重要手段。網絡課堂可以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起到過濾的作用,從而把新鮮、營養、有價值的信息呈現給學生。當然,教師在網絡課堂交互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調控和引導作用,并通過傳統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基于網絡課堂視角的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創新的路徑選擇
筆者所講授的“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等公共管理類課程均開設了網絡課堂,并在學校及省信息化大賽中獲獎。在近四年的使用、開發和探索過程中,不斷探索如何利用網絡課堂進行公共管理類課程范式的創新。
1.教學理念創新
觀念的改變本身就是一場革命,新一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知識面寬,是網絡中最活躍的群體。時代變遷使得大學生不再甘于做單純的教學活動的客體。教師需要及時轉換思維,使教學主體由教師一個主體,變為教師、學生兩個主體,實現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充分參與,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網絡課堂為此提供了技術條件。
2.教學方法創新
在具體實踐中,可以探索嘗試在每個班設置一個網絡課堂助理,協助教師打理網絡課堂,為學生參與網絡課堂提供幫助。把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分成學習小組,設置一名組長,讓其擔任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學習小組的負責人,負責監督和管理學生平時作業完成情況,是否及時傳到了網絡課堂。公共管理類課程與現實聯系非常緊密,針對熱點問題學生利用網絡課堂可充分進行討論,從而實現教師課程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相結合,強調了參與式教學的應用。
3.教學過程創新
在教學改革探索中,在網絡課堂上,每一章都相應上傳教學課件、相關參考書目、視頻資料、案例、精品期刊文章和報紙文章,方便學生課前預習、課下拓展學習和課后作業的完成。與此同時,鼓勵學生查找資料、編寫案例資料,并上傳至網絡課堂,以及時更新和補充網絡課堂資料。
4.考核方式創新
變革考核方式是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前提和保障。利用網絡課堂平臺,把平時成績設置為20分,其中10分來自于課堂的出勤和討論,另外10分來自于網絡課堂作業的完成。在教學中通過分組,布置小組作業,要求每一小組一個學期完成一項專題研究或一個公共管理方面的個案研究。為了避免搭便車的現象,要求學生個人撰寫心得體會,并把研究成果傳至網絡課堂。同時要求學生撰寫博客文章,進行小組討論,以此評定平時成績。
5.對學生社會實習監督管理創新
對學生專業實習、崗位實習的監管一直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軟肋,學生實習往往流于形式??梢蕴剿鲊L試利用網絡課堂平臺,強化對學生實習過程和效果的監督與檢查。要求學生在網絡課堂相應版塊撰寫實習日志,并通過錄音和視頻的形式記錄實習、訪談過程,要求隨時上傳至網絡課堂,教師可以了解和監督實習過程與效果。
四、結語
一是成立網絡宣教小組,網上答疑解惑。我們作業區的7個基層黨支部分布在百里油區,基層班組相對分散,加之夜班和倒班的工作性質,油田形勢任務教育很難第一時間傳給基層員工,作業區黨總支成立網絡宣教小組(由黨群工作組成員、基層黨支部書記組成),網絡宣教小組的每名成員(黨支部書記)負責自己所轄的黨支部,向支部員工公布成員的QQ號,歡迎員工網上聊天、留言、提出問題、添加為好友,通過網絡隨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解決思想問題。同時,黨支部書記安排專人定期搜集網絡上員工反響強烈、急需了解和關心的話題,及時分類整理,納入形勢任務教育的課題范圍,有針對性地增加日常教育內容。二是開設網絡心理咨詢課堂,增進情感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而人又是有感情的,完全拋開感情開展工作是不現實的,也很難達到和諧穩定的效果。有些問題出現在工作上,可根源卻在生活中。拋開生活談工作,員工很難接受,也缺少人性化的親和感。作業區黨總支進一步擴展網上教育的效力,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囊括了工作,事業,情感,生活等方方面面。三是搭建網絡“陽光團隊”微陣地,激發青年員工向上熱情。緊密圍繞服務企業中心工作和青年成長成才兩大主題,根據青工喜歡上網的特點,建立了“陽光團隊”微博空間。員工們可以在這個平臺里討論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作業區的發展建言獻策,也可以自由地抒發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心情和感受。作業區黨總支也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發起專題微博論,如在今年年初集團公司開展的向孫波同志學習活動中,陽光團隊就掀起了新一輪的“微”熱潮,廣大青年員工積極參與活動中,在陣地共發表積極向上微博108條,“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為了生產隨叫隨到!”是青年員工王洋立下的承諾?!瓣柟鈭F隊”微陣地已成為青年員工提升自身素質、發表心靈感悟的快樂之家,大家還在微陣地共享學習資料、交流學習心得?,F在,每個班組都先后形成了以安全、和諧、真情等為主題的班組文化,都在積極爭創“五彩”文化品牌示范班站。
二、實施“網絡講堂”取得的效果
1、“我在明處,員工在暗處”
便于員工表達真實的想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2012年年初,在對員工幸福指數調查問卷過程中,發現部分員工價值觀發生偏離,單一從個人工資收入考慮幸福指數,同時對企業“雙千”目標缺乏信心,在網上不同程度的表示擔憂,流言也在網上蔓延開來,黨總支書記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后,進行了積極而充分的準備,馬上安排了4個課時,把油情、區情等形勢任務教育內容做成精品黨課課件,發送到QQ群共享,并結合課件內容在群里與大家一同溝通探討,變成員工的家常話,并進行跟班的講解,做到簡介生動明了,員工上完課,疑惑和懷疑的員工臉上笑了。似懂非懂,造謠聲勢的人,臉也微微泛紅,網絡又恢復了平靜。形勢任務教育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與時偕行,員工在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知識,思想政治工作也在第一時間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2、“隨叫隨到,有問必答”
關鍵詞:網絡課堂;大學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隨著因特網在全球的發展,大學英語網絡課堂已成為了受師生歡迎的教學平臺,它給大學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處于一種新的教學空間里,教師的課堂教學決策和教學策略的運用必然會產生變化,使大學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決策和策略賦予了新的內含和特征。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高等學校的校園網工程已遍布全國,英語網絡化教學及其研究已成為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的熱點。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明確指出:“高校應充分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教師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薄靶碌慕虒W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的教學方向發展,技術上應體現交互性、可實現性和易操作性,并建議學生在計算機上學習所獲學分比例應占英語學分的30%—50%”,因此,探討大學英語網絡課堂的教學策略,對于達到這一要求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大學英語網絡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一種新概念,現在學生到機房、、宿舍、網吧上網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我們看到網絡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學生對網絡非常有興趣。于是,要實施網絡課堂教學,我們首先要研究的是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應該如何設計?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它區別于傳統課堂的是什么?如何上課?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這里,我們以《新視野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一冊第三單元“AGoodHearttoLeanon(好心可依)”一課的課堂教學作實驗,用行動研究法探索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策略運用情況。
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提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精讀課文內容,對全文的語篇結構進行分析,概括主要內容,找出那些是事實?那些是觀點?對文章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達到掌握全篇內容的目的。文化目標是:通過本篇閱讀,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觀念。情感目標是:通過學習本單元內容,培養學生對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的情懷和意識。學習策略目標:通過英語網絡課堂的學習,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查詢信息資料,分析處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為了有效實施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實現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文化目標、情感目標,學習策略目標,我們對學生的計算機使用技能,網絡技術諸因素和教師對網絡課堂操作的技能進行了調研和討論。
我們根據自行研制的網絡課堂進行教學。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固然能夠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但在網絡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會發生變化。另外,網絡課堂的設計和制造包含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學習策略、教學評估、教師教學風格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是上好每一單元內容的關鍵。此外,大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的指導,因此有效利用網絡課堂完成“AGoodHearttoLeanon”這一單元是教學工作的重點。
三、首先研究的問題
在網絡課堂里,我們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增加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動手操作和實際體驗。學習能進行自主學習、個性化的學習。網絡課堂的環境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能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學習課文內容和相關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鍛煉查詢信息、處理信息、交換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AGoodHearttoLeanon的課堂設計。
四、該網絡課堂的設計
根據學生的需要,對教材的研究和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寫了一份教案。在分析對比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的異同后,我們對網絡課堂進行了設計和布局,其結構為:首先利用教師所做的網絡課件進行學習,其次是使用外研社所提供的光盤進行學習,要求學生對課文的結構進行分析,要學生在屏幕上畫出樹狀圖,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句畫出全文的寫作框架。然后,再要求學生最后通過BBS發表自己對該單元內容的見解和評論,與全班同學和老師進行成果分享。在此安排中,老師使用任務教學法,讓學生根據老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行研究和學習,若學生有問題,可通過在線答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五、網絡課堂教學
網絡課堂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決策,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策略。經過我們的研究論證,我們認為網絡課堂教學可采用以下策略:任務教學方法、研究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以學生為中心,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讓學生完成任務,完成練習,完成操作,讓學生能夠跨越時空,與老師和同學能夠進行同步和異步交流學習。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獲取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網絡課堂教學情況記錄
我們希望能從我們的教學中得到一些實際的驗證和反饋,我們通過網絡技術,對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進行跟蹤記錄。另外,就是課后,對學生進行訪談或問卷調查,要求他們發表對這堂課的看法。
通過查看分析跟蹤記錄、訪談和問卷調查,教師可得知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學生的學習成效。老師可根據這些反饋信息進行反思和探討,以利于對下一單元的學習進行修改和調整,以便充分表現網絡課堂的優越性,增加有效的教學環節,從而把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利益緊密相聯,學生會在評價教學中增強了對內容的掌握,提高他們的技能,老師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成功感到振奮,會更加關注教學過程,更加努力地提高教學技能,達到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的目的。
七、網絡課堂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對學生的學習策略的影響
采用網絡課堂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的學習增添了新的學習工具,網絡課堂以學習者為中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策略和形成研究習慣,促使學生成為獨立的成功學習者。網絡課堂以教師為指導,學生可能通過合作學習、合作研究、提交學習研究成果及時得到老師的反饋,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對學生技能的影響
網絡課堂的學習能夠為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訓練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學生可不受時間的限制,隨時進行學習和訓練,彌補自己學習的不足,有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和語言能力的提高。
八、對教師教學策略的影響
(一)對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心理的影響
網絡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平臺,對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心理都是一種挑戰,教師得具備熟練操作電腦的能力及網絡技術的運用的能力。這使得老師在課前準備和實施教學中都增加了難度,尤其對電腦操作不太熟練的教師,自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心理狀態,但這種心理會隨著對電腦和信息技術的熟練,自信的增強而消失。
(二)對教師教學設計策略的影響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在應對網絡課堂的教學時,老師會針對教學的特征來設計和考慮教學內容的傳授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來進行教學。
(三)對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觀念的影響
網絡擴寬了學生的視野,開辟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和傳播者,在學生不知有關知識和信息的情況下,學生可借助網絡進行查詢和學習。面對學生獲得的如此多的信息,老師有時就不能很好的把握,這就客觀上要求老師要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擴寬自己的學科領域,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九、結論
通過網絡課堂實施的《新視野大學英語》AGoodHearttoLeanon的實驗,我們親身體驗了網絡課堂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革命,我們操作電腦和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對大學英語的網絡教學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網絡課堂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使學生成為具有更加獨立性的成功學習者。使我們更加明確了大學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必要性,對今后如何開展網絡課堂的教學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網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還待于我們今后研究解決。
參考文獻:
[1]祖晶.有效教學策略的理論和實驗研究[J].教育評論,1998,(05).
[2]蔣建洲,發展性教育評價制度的理論和實踐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崔曉霞.大學英語基礎階段口語測試探索[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04).
[4]BrownJ.D.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Resear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5]HowcanTeachersBecomeMoreEffectiveandEfficientofClassroom-BasedAssessment[DB/DC].Ritrived
.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網絡教學
論文摘要:網絡教學是建立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和以廣播電視為媒體的遠程教育基礎之上,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不論從學習的適用對象、教育內容的表現形式、課程的組織安排和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來看,網絡教學都具有其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將網絡教學引進學校是提高其課程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其中,網絡課程的設計是關鍵。本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就學校網絡課程的設計提出了自己的認識。
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教學逐漸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它不僅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不足,同時又為學生提供了完全個性化的學習環境,逐步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還應該注重網絡課程的設計,網絡課程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受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情境設計、學習資資源設計和課程評價體系設計的影響。做好網絡課程的設計工作,使網絡課程的學習內容與課程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合,設置科學有效的學習評價機制,對學習進程進行有效地控制,這對于整個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學習內容的設計
學習內容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系統學習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教學內容的范圍規定了學生必須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的廣度,教學內容的深度規定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深淺程度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首先要對學習者進行分析,只有確定學習者原有的學習水平和通過學習要達到的學習水平,才能更好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其次,在學習內容的組織上要有一定的系統性。一門課程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堆砌,而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在設計時應能夠把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煉出來,并形成一個具有邏輯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再次,要注意學習內容的先進性。在網絡課程中,往往存在內容陳舊或過時的現象,這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在選擇課程內容時,一定要選擇較新版本(同時要注意知識的不斷更新),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學習新方法。
2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者產生學習的需求,驅動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目的。建構主義強烈推薦學生要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學習,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培養。因此,基于建構主義教學設計需要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還原知識的背景,恢復其原來的生動性、豐富性。這就要求網絡課程利用多種手段創設這種虛擬情境,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意義構建。在對網絡課程的學習情境進行設計時應考慮以下方面:
(1)運用多媒體、超媒體功能和虛擬技術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這些技術具有多種信息通道的傳播功能,它們把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增加教學內容的真實性、科學性、趣味性。提供相關知識和網站鏈接,為學生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以便其主動探索、發現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同時,有助于學習者用“真實”的方式應用知識,整合多種知識和技能。
(2)創設靈活的交互活動環境?!皡f作”、“會話”是學習者學習環境中的兩大因素,學習者常需與人協商、合作,以更進一步培養高級認知能力。同時,開放性、協同性、共享性是網絡的特性,建立交流反饋機制,如電子郵件、BBS、ICQ等。網絡的開放性為個別化的學習提供了協商交流的機會,學習者之間可進行問題的探討與協商,教師也可以將網絡作為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指導學生的工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在設計網絡課程時要注重創設協同學習環境,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
(3)教學課程的控制要采用學習者控制與程序控制相結合原則。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所以,有些建構主義者特別強調學習者主動發現或探索式學習。但有關學習者控制策略的教學效果研究表明,學習者控制并非適合所有的學生,完全的學習者控制會給一些學生帶來學習任務管理上的困難以及學習效率低的問題。因此,在網上課程設計時,要適當給與學生主控權,堅持學習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結合的原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前因內許多學校的校園網建設已基本完成,并且具備定的能力丌發網絡課程。所以我們在進行網絡課程的開發工具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跨平臺性;功能強大和易于學科教師操作。由于網絡課程是一個分布式的、交互的、跨平臺的教學系統,故Web教學系統具有強大的功能,須綜合采用多種先進技術,實現快速、高質量開發。
3學習資源的設計
學習資源是指與問題解決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源。為了更好的理解問題和建構自己的智力模式,學習者需要知道有關問題的詳細信息。學生只有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形成意義建構。豐富的學習資源足建構主義學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網絡課程對學習資源進行設計時,必須詳細考慮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查閉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從而建立系統的信息資源庫,或者推薦給學生一些相關網站,便于學生獲得學習信息。同時,在沒計網絡課程時,要注意學習資源應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1)針對性
所建立的資源庫或推薦的網站要與學習者學習的內容緊密聯系,能收集或提供相關題庫、相關文章的資源庫或網站,可以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如果對學習資料不加選擇,全盤地搬到資源庫中,不僅浪費學生查閱資料的時間,而且使學生不容易把握學習重點,導致學生低效率學習。
(2)啟發性
一味枯燥的學習容易引起學習者疲勞厭煩情緒,所以網絡課程在設計時,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時兼備啟發性的學習資源,在娛樂中引導學習者主動思考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評價設計
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側重于學習者掌握知識的數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通過搜集學習者練習、測驗、考試、作業及課堂口頭回答問題的成績,然后運用統計、分析等數學方法進行處理,提取出規律性的結論。對于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則多用語言加以描述的,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的結果缺少量化的描述性的資料。網絡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因評價的標準從知識轉向了學習能力,還包括了學習動機、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協作精沖等非鈣力閃索,因此,多用自然語言加以描述,具有模糊性。只要對評價標準的語言描述加以數量化,就能利用傳統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模糊集合理論為把具有模糊性的語言描述進行量化提供了堅實的理淪基礎和操作性很強的科學辦法,模糊多級多因素綜合評判方法,能很好地適用于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網絡課程同測試內容及測試系統能幫助學習者完成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可使網絡課程具備建構主義學習的診斷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在網絡課程評價的設計中,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1)多采用形成性評價,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形成性評價足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數學目標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它與總結性評價(又稱“事后評價”)有很大不同。它能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因而可及時地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所以網絡課程應安排一系列的問題對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檢測或考核,使學生更地的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課堂,教學模式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2007年山東省開始考“基本能力”,其中信息技術首次納入高考科目。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為:“創設情境----展示目標----教師講解----學生練習-----反饋糾正-----教師總結”六個環節,這一教學模式與赫爾巴特的理論相一致的,但仍然無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只能體現“以教師為主導”。
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相當于齊步走,教學任務落實得比較好,但學生只是模仿,動腦的地方少,不能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難實現分層教學,這樣導致基礎差的有點累,基礎好的吃不飽,而且學的東西有點死。
由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網站的網絡課堂教學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術(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一切與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和評價等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信息技術。[1]
網絡課堂,從教學實踐的視角來看,定義網絡課堂要從學習方式入手,將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環境的有機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
三、理論依據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論文服務,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者指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一定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在內部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徒式學習者”。因此,教學不應“由外而內”的注入,而應是“由內而外”的主動吸收。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視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的心理論、新成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學信息技術網站的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可概括為:“確定任務----網上學習(自主探究、組內合作交流)----展示與點撥----鞏固練習”四個環節。
四、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
1.確定任務
任務導引是該方法的關鍵所在。在此階段,教師要進行任務設計。一個好的任務設計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則:任務大小要適當。一個問題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子任務,這些任務可能是在同一時間內由不同的角色去分別完成,因此,各個任務的大小要適當,不宜出現任務過大或者任務過小的情況。任務覆蓋的知識點要適當。在設計任務時,不能孤立地去設計某一任務,而要考慮各個任務之間的有機聯系,任務和任務之間應該呈現“正互賴性”的特點。任務表述要明確。任務的完成最終要落實到具體、可操作的層面上,任務完成要達到什么目標,符合什么標準,采用什么表現形式等等,都要作出詳細說明。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與任務直接聯系的。從合作小組的形成到組內各成員擔任角色,都需要從任務出發,作出全面考慮。這種角色分配既可以學生自由組合,自由選擇,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特征而替代學生去組合和選擇。任務導引的目的在于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 網上學習
已建成的信息技術學科網站,包括學習專題、網絡課程、相關資源、在線測試、在線聊天室、作品展示、互動評價等。根據學習任務和老師的點撥,選擇合適的課程,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由簡到難,逐步提高,從而實現了分層教學的目標。網上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環節:
(1)自主探究
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最初教師的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漸減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考慮到學生的基礎的差異性,我們注重分層教學。在網站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學生基礎的層次選擇自主學習,以突破信息技術的難關。我們按照學生分層、目標分層、教學內容分層、教學方法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的思路進行信息技術網站的設計開發和施教。[2]
(2)組內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利用任務驅動學習,同一小組內各成員或者各小組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方面進行探索,擔任不同角色,合作交流,最終完成任務,共同解決問題。教師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為各個任務,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一起進行學習,各自擔當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務或解決某一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為了實現學習目標,個體之間可以采用直接對話或通過論壇、聊天室等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論文服務,從而達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效果,以期獲得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
3.展示與點撥
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根據學習的具體摘要善于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
4.鞏固練習
要鍛煉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必須進行一定量的練習。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一節課的最后至少留出1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做練習(即平時所說的課后作業),題目不能偏、怪,要適度,同時題目分層次,即有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同時要求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絕對不能抄襲。
五、反思
教學模式即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術方法與范式,是長期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實驗研究的總結和概念化,也是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的技術保障。靈活運用和善于總結教學模式特別是課堂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工作,既是一個教師的成功保障,也是一個教師成熟的體現。在今后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完善優化我校提出的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模式,希望它能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李藝.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6.
[2]唐志根.專題學習網站在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的實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