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9:45:46
序論:在您撰寫物流服務營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現代物流的定義解析
在百度上輸入“什么是現代物流”,就可以得到如下定義:現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相對于傳統物流而言的。它是在傳統物流的基礎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聯網,并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使物流速度加快,準確率提高,庫存減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傳統物流的功能。在中國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現代物流是根據客戶的需要,以最經濟的費用,將物資從供給地向需求地轉移的過程。它主要包括運輸、儲存、加工、包裝、裝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動?!敝袊课▏医涃Q委、鐵道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外經貿部、民航總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對現代物流的定義是這樣表述的:“原材料、產成品從起點至終點及相關信息有效流動的全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物流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統”,兩者之間有巨大的區別。
二、服務營銷的理念
服務營銷與市場營銷有著本質的區別,或者說服務營銷是市場營銷的延伸和擴展。市場營銷觀念是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的營銷活動是圍繞市場需求來做的。而服務營銷觀念則是以服務為導向,企業提供的是服務,服務是企業從產品設計、生產、廣告宣傳、銷售安裝、售后服務等各個部門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員工的事。也就是說服務營銷比市場營銷更加關注服務本身,例如服務的標準、服務的質量、顧客對服務的滿意度等等。不少學者和企業家都認識到服務對企業長期發展和形成競爭優勢至關重要。服務營銷與有形產品的營銷也是不同的,因為有形產品本身就可以向顧客展現自己的競爭優勢,而服務就無法做到,任何服務都是無形的,它們的營銷更加復雜,如工作人員的表情、態度、舉止、談吐等都是服務營銷的一部分。
三、現代物流與服務營銷的關系
1.現代物流與服務營銷的關系
現代物流與服務營銷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物流業屬于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因此現代物流企業提供的是服務,而且通常是無形服務。服務營銷貫穿了現代物流的整個活動過程。例如在運輸過程中,現代物流企業對運輸工具、運輸路線、運輸時間及地點等方面的選擇都要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基礎。同樣,在儲存、加工、包裝、裝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動過程中,物流企業所要考慮的都是如何讓顧客滿意,如何為顧客提供量身定做的、個性化的服務??梢哉f,現代物流離開了服務營銷的理念就失去了與競爭對手競爭的能力。對于物流企業的客戶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標準化的服務,而是符合他們需要的、可以為他們帶來便利的服務。因此,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取決于其所提供的服務是否達到或超過客戶所期望的程度。而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顧客是否對該企業具有忠誠度和是否愿意與該物流企業建立持久的聯系。2.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建議
隨著我國加入WTO的時間越來越長,外資企業的進入越來越多。我國的物流企業面臨的競爭和挑戰日益增多,如何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是物流企業當前應當重視的問題。我國目前物流業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每年約有2.6萬億元左右的物流支出,要想從中獲得較大的份額,關鍵是物流企業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F代物流服務的定制化程度較高,不管是對物料供應的服務,還是商品配送的服務,都需要根據客戶的要求去進行服務的設計與提供,這種高定制化的服務只有通過采用服務營銷的策略才能夠實現。
本文認為我國的現代物流企業應當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設計出獨具特色的業務模式,為不同的顧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首先要制定顧客服務的標準;顧客服務的標準要因顧客而異,不同的顧客有不同的需求,從而對服務標準的定義也不同。其次,要培養員工的服務意識;不少物流企業的員工都存在服務意識淡薄、服務理念落后等問題,導致無法很好地為顧客解決問題。服務營銷觀念有利于物流企業實現和強化近幾年來在市場競爭中日益受到重視的服務個性化和差異化。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已成普遍趨勢的開放式競爭態勢下,如何將服務營銷觀念進行歸納并形成對現代物流企業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服務營銷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現代物流企業在為顧客提供物流服務的過程中,應當在物流活動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注入服務營銷的理念,把滿足顧客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放在首位,這樣才能提高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戚安邦:中國現代物流服務營銷策略組合的研究.商品儲運與養護,2003年6月:30~32
[2]田宇汪宇波:物流服務營銷論.物流科技,2001年11月:3~7
[3]馬驪:論物流企業的服務營銷.特區經濟,2006年11月:371~372
關鍵詞:現代物流;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流通渠道
一、問題的提出
有關今后的研究方向,大致分為一下的幾個方面,主要包括企業物流業務委托給物流服務企業,整合專業流媒體服務的第三方物流(3PL)的合同出現,同時也提高水平的物流公司,這是物流的現狀調查。這些新的物流服務,在1990年,美國第一個在交通運輸部門放松管制在交通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隨著物流外包服務市場的不斷擴大,上世紀的九十年代,貨主和物流公司在日本也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除此以外,全球戰略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日益的加快。所有的企業都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效率,通過海陸空運輸方式。實際上是現代物流,主要包括效率合理化,再加上國際經濟全球化,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系統,并促進國際一體化的過程中,本集團的整合物流業,加快全球物流業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出生于美國聯邦快遞(FedEx),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敦豪航空貨運公司與國際化接軌提供了一系列的大型綜合性物流服務企業。此外,與普洛斯的到來,世界上最大的物流配送設施和服務的投資開發商,以擴大物流市場。以實現生產物流的合理化,為客戶提供集成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SCM)的概念。在日本的供應鏈管理(SCM),也被稱為“供應鏈”的供應商,批發和零售企業供應鏈中的信息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共享。分解成本控制庫存減少整個工作時間的縮短,獲得相應的供應鏈成員的利益,特別是要實現高效的制造,零售物流。物流“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一個新的概念,現代物流,市場營銷,并建立一個理論體系的概念,為研究目的。
二、克里斯托弗和派克,科特勒和阿姆斯特朗的研究
概念是外國文學出版英國2003年給與界定的,作者就是克里斯托弗和派克。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到本研究的背景,并引進日本,克里斯托弗·派克的研究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的概念。
三、營銷的全面變革根據
上述可以發現,早在20世紀70年代,營銷和現代物流業已經開始使用,“營銷”在很多地方使用。事實上,這意味著在本質上是“現代物流”是非常密切的,或幾乎相同的。然而在過去“市場營銷”,簡稱為“物流”,還有的重要性和復雜性的不斷提高,物流,營銷和現代物流,供應鏈的概念,整合營銷的變化和市場的論述。市場營銷和現代物流理念,自1970年以來,雖然定義營銷領域,但實際上非常接近的市場營銷和物流的意思,基本上可以理解的。顧名思義,提出市場營銷和現代物流,先進行市場營銷的活動,在進行現代物流的活動,所以應該把重點放在后者。主要強調的是,“市場營銷向現代物流業和現代物流業”的地方,這是一個通俗易懂的詮釋。都是從營銷和現代物流功能的考慮。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網上購物或郵購活動,通過互聯網,電視和其他媒體。也就是說,在商店里面消費者買的東西是不可以自己當時拿回家,然后在網上或者電視購物買商品就是為了客戶的方便,消費者購買大型商品都會直接配送到消費手中的。
四、分銷渠道和現代物流業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如今的社會人也開始慢慢對消費的價值越來越重視,但重視與消費者是沒有關系的,我們可以從買的角度來看,形成了“整合營銷”,“4C”的觀點。往前的4P竹理論從視圖的制造商生產的點建立的基礎上,產品導向。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逐漸向以市場為導向的變化。因此,“4P本身也發生了變化。
五,結論
2l世紀初,世界經濟和市場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方面,過去使用相同的想法和認知的營銷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相反,一體化的現代物流和市場營銷的概念,研究的基礎上,現代物流業,現代物流和市場營銷的新概念的重要性。(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賈志芳.王靜企業信用在企業市場營銷中的重要性分析[期刊論文]-中國商貿2012(1)
關鍵詞:物流,核心競爭力,創新
一、現代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內涵
物流,即貨物流通,是指企業依照不同客戶的不同特點和不同需要而展開的一系列以顧客為主的物流活動。博士論文,創新。從這個定義來看,物流服務是典型的服務環節,具有“非物質形態增值”的屬性,即不以創造商品的形狀、質量、效果、用途為主,而是為了將服務體現在空間效用和時間效用上以發揮它的最大效用。因此,物流作為現代企業當中的一個必備的服務環節,成長為一個獨立的行使經營權利、遵循管理規律的組織功能,其本身的特殊性也奠定了其核心競爭力塑造的特殊性。博士論文,創新。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語境下,物流服務已經獨立成為一個企業模式,因而現代物流系統不僅僅只是由運輸、倉儲、配送等幾項常規的工作組成,而是立足于貨物資源的采購、生產、營銷、宣傳、聯盟以及物流數字管理一體化的綜合管理系統,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博士論文,創新。因此,謀求現代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要考慮到現代物流服務的巨大進步和發展方向。
二、我國現代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理念與模式滯后
我國大多數的物流企業一直都是只以“重管理,輕經營”的簡單生產模式來作為物流企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經營原則。大多數企業對涉及貨品的各個運輸細節步驟和內部產品、資金、人事管理的細節比較了解和重視,資金投入也相對較大,秉承“管理至上”,而缺乏經營意識,并且對物流服務工作的控制能力也有限。根本上是由于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觀念較為陳舊傳統。
(二)缺乏用戶服務意識
大多數物流企業,秉承的就是以“物”為本的流通管理模式,而恰恰忽略了貨物最終要實現對不同客戶的滿足。從我國物流企業的運營現狀來看,我國的物流企業對顧客管理還缺乏基本的認識。絕大多數物流企業依靠完成貨主委托的基本業務實現效益,他們把物流企業簡單地理解為純粹對貨物的運輸或倉儲。卻忽視了通過加強顧客管理、提高物流服務的附加值使顧客滿意。同時,對客戶需求及相關信息還沒有意識或能力進行詳細研究預測,對客戶需求還處于被動反應階段。如果缺乏用戶品牌意識,那物流服務就只能停留在傳統的運輸加倉儲的低層次水平。
(三)缺乏相對應的技術和設備
物流雖然是一種不創造商品物質形態的服務手段,但是它本身必須要依靠一套有形的物質基礎,即現代物流必須要依靠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和專業裝備。因為物流服務必須涉及到運輸和倉儲,而現代化的物流要謀求高水平的服務,就必須要有高質量的服務策略和技術手段。而在這方面,大多數物流企業是不具備的,在涉及到運輸車、大型倉庫、搬運車和集裝箱等方面,都存在數量不足和效率不高的問題
三、現代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培養對策
(一)制定戰略目標,強化戰略管理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是一項龐大的企業管理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物流企業應在現有的基礎上,全面審視企業在核心技術、應變能力、管理組織和企業文化形象塑造的能力狀況,分析這些能力是否有其獨特性、創新性和競爭性;建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具備哪些基礎,還需哪些條件;然后制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目標及其選擇核心競爭力獲取的方式。因此就要在市場調研、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并不斷調整企業的發展領域和方向,確定科學的物流發展戰略。首先,要明確戰略發展思路。博士論文,創新。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支持優勢和自身比較優勢,迅速抓準并切入未來在物流市場處于核心地位的資源建設,逐步完善基于先進信息網絡技術、擁有強大服務能力的綜合物流體系,形成支持綜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的強有力支撐;建立具有一流水準的高質量服務體系,最大限度進行企業資源整合、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優化物流流程,從而有效提升客戶價值。其次,健全機構,強化物流服務多層次建設:①強化協調能力建設。通過綜合物流服務信息系統建立項目的科學管理制度、物流資源管理體系、客戶關系管理和客戶服務中心。博士論文,創新。②強化物流節點建設。投資或參股具有獨特經營優勢或物流基礎資源建設或項目。③強化綜合物流服務能力建設。充分發揮綜合物流信息網絡技術優勢,優化物流操作、規范服務標準,逐步形成滿足客戶需求、響應及時、運作靈活、規范統一、質量穩定的綜合服務體系。
(二)完善現代物流一體化管理
首先是信息化。信息化滯后,也是困擾現代物流核心競爭力塑造的瓶頸。博士論文,創新。因此物流企業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企業內部流程改造,積極探索物流立體式、一體化管理,大力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因此,通過基于國際網絡的物流信息系統,可以對整個物流過程進行實時跟蹤控制,既使公司的服務質量得到充分保證,又降低了物流成本,從而進一步提升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是強化用戶服務品牌意識。物流企業要根據不同物流消費者在企業形象、業務流程、產品特征、顧客需求特征、競爭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和增值服務。
(三)大力推進物流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軟實力體現。健康的物流企業文化有利于物流供應鏈的管理和物流方案的最優化,能夠使物流鏈的每個環節從整體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就要構建以顧客為中心(顧客友好型、靈活性)、永遠不對客戶就“不”是物流服務的基本價值觀念,而且這一服務觀還體現速度性、責任感、供應鏈的整合性等,更要體現降低物流成本的意識,提高客戶產品的競爭力,倡導與客戶共同創造價值和最終共同成長的經營主題。
參考文獻:
【1】潘東達王桂平吳向南,物流服務與企業競爭力的研究分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4)
【2】靜濤,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J].科技信息,2010(11)
【3】李岫嵋,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6)
【4】李建華顧穗珊,物流成本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學報,2004(1)
流企業如何運用營銷組合,提高營銷能力,對其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和長遠發展具有較高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第三方物流服務特點
服務營銷理論認為,服務具有無形性、不可儲存性、生產和消費的不可分離性以及可變性等特點。除此以外,第三方物流服務還有以下特點:
(一)以合同為導向的系列服務。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務有別于運輸公司或倉儲公司提供的單項運輸或倉儲服務,它雖然也包括單項服務,但更多的是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務,關注客戶物流體系的整體運作效率與效益。同時,第三方物流一般是根據合同條款提供約定的物流服務,而不是客戶的臨時需求。
(二)個性化、專業化的定制服務。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定制化程度較高,不論是物料供應服務,還是商品配送服務,都需要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服務設計。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想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還需要依賴信息技術和專業的物流技術,因此,更具專業優勢和管理經驗。
(三)與供應方是長期的戰略聯盟關系。第三方物流與用戶不是一兩次的市場交易關系,而是戰略同盟關系,是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第三方物流企業通常要對客戶的長期物流活動負責,業務深入觸及客戶企業的生產、銷售、庫存、訂貨等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遠遠超越了與客戶一般意義上的買賣關系,而是與企業緊密地結合成一體,形成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營銷組合策略
屬于服務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營銷策略首先要考慮服務營銷組合策略。目前,我國的現代物流業市場尚不成熟,許多客戶還不熟悉和不習慣于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這種情況下也只有采用服務營銷的策略才能開拓市場和開展營銷活動。
關于服務營銷組合,營銷學者達成了較為一致的意見,即在傳統的4Ps基礎上,加入“人員”、“有形展示”、“服務過程”三個變量,即服務營銷的7P組合。近年國內的一些研究論文重新定義了服務營銷組合,提出了4Ps+3Rs的營銷組合戰略。3Rs即顧客保留、相關產品銷售和顧客推薦。在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以消費者為導向的4C理論漸漸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因此,筆者認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應采用4Cs+3Rs的營銷組合策略。
(一)消費者需求。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定制化程度和個性化程度都較高,因此對客戶的服務要求和標準的透徹了解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前提??蛻舫3OM锪髌髽I能夠提供包括原材料采購、制造、分銷、配送、信息等各個環節全方位的物流解決方案。物流企業要先了解、研究、分析客戶物流需求,有的放矢,甚至要比客戶更清楚他們需要什么。此外,物流企業要想在競爭中求勝,還要善于發現客戶的潛在需求,引導和創造物流服務的新需求,把潛在需求轉化為市場的實際需求。
(二)消費者愿意付出的成本。物流服務的價格要跟客戶的支付意愿相聯系。如果客戶對物流服務只能給低價,那么物流企業就不能從中獲利;物流企業如果要價太高,超過客戶愿意付出的成本,交易也無法實現。因此,物流企業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不是先要價,而是要先了解客戶的物流需求,然后為客戶量體裁衣,根據提供的個性化物流方案制定合理的要價。第三方物流企業常在價格上遇到問題,影響交易,一個辦法就是幫客戶算“服務/成本”的效益賬,幫助客戶分析物流外包的財務收益,讓客戶得到看得見的好處,激發其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三)便利性。便利性是指第三方物流企業始終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考慮能給客戶帶來的利益和便利,如節約時間、減少庫存、提高效率、增強競爭能力等。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客戶獲得物流服務的過程或者渠道是否方便,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客戶也才會接受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
(四)溝通。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給客戶的是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現在制造商對物流外包認識不足的情況下,物流企業的宣傳和與制造商之間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第三方物流企業要與客戶經常互動溝通,加強雙方的對話與交流,及時、深入地了解客戶的物流需求,并與自己提供給客戶的物流服務整合,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系統化的物流解決方案,把客戶和物流企業的利益聯系在一起,謀求共同發展。
(五)顧客保留。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客戶不是一兩次的交易關系,而是戰略同盟關系,所以顧客保留對于物流企業有著特殊的意義。對于客戶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長期使用而且能適應自己的生產、經營情況變化的物流方案。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客戶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長期的合作。顧客保留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就是要做好跟蹤服務,同時還要與客戶結成動態利益聯盟,使客戶的內部優勢資源與自己的物流服務進行迅速有效的整合,有助于客戶優勢資源的形成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實現利益共享。
(六)相關產品銷售。相關產品銷售就是要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從長遠來看,增值服務做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成敗。增值服務是指根據客戶的需要為客戶提供超出常規的服務,或者是采用超出常規的服務方法所提供的服務。要做好增值服務,首先,要引導客戶需求,不僅要對客戶進行充分詳盡的需求調研,還要把提供增值服務與實現客戶增值體驗結合起來,要讓客戶知道自己得到的服務價值超過自己所支付的服務費用,提高顧客感知價值;其次,要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物流增值服務,開發針對常見物流需求和物流問題的配套方案模型,如物流信息系統解決方案、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等;最后,還要借助信息技術,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為客戶提供配套的物流信息服務,實現增值服務承諾。
(七)顧客推薦。忠誠顧客對于服務行業有著重要意義。他們用其口碑為企業免費宣傳,這種企業非計劃性的溝通具有更高的信賴度,降低了企業吸引新客戶的成本。物流服務企業可以通過顧客的口碑,樹立自己良好的企業形象,并通過顧客推薦為其吸引新客戶。
每篇論文的寫作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這樣就難免要引用他人的勞動成果來論證自己的學術觀點,這樣的科學論文是有繼承性的,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希望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帶來幫助。
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曾永長.多式聯運流程設計與路徑優化[D].重慶:重慶大學,2009.p6.
[2]楊雪.考慮換裝時間的集裝箱多式聯運路徑優化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3.
[3]榮朝和,魏際剛,胡斌.集裝箱多式聯運與綜合物流:形成機理與組織協調[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
[4]魏際剛,榮朝和.我國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的協調(上)[J].集裝箱化,2000,(2):p21-24.
[5]趙穎.多式聯運流程設計與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6.
[6]佟璐,聶磊,付慧伶.多式聯運路徑優化模型與方法研究[J].技術與方法,2010,(212):p57-60.
[7]賀國先.集裝箱公鐵聯運的費用加權最短路計算機算法[J].鐵道學報,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軍,劉贏子.一種求解時變網絡下多式聯運最短路的算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4,14⑷:p56-63.
[9]鄒雪丁,趙寧.王轉.混合運輸方式問題的建模與仿真[J].系統仿真技術,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偉,張英貴,皮志東.長人貨物多式聯運路徑優化模型與算法[J].交通工程運輸學報,2014,14(1):p76-83.
[11]朱曉寧.集裝箱多式聯運通道規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裝箱多式聯運標準化及其經濟動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13]張戎,閆攀宇.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海鐵聯運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華.基于運輸合理化的多式聯運路徑優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pl.
[15]李愈.趙軍.吳剛.陳佳琪.帶有固定運費的多式聯運方式選擇[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2,47(5):p881-887.
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克里斯托夫·H洛夫洛克。服務營銷(第3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著。服務管理:運營、戰略和信息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余平.繼往開來[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01)[7]中國物流航母織就信息大網[J].互聯網周刊,2002,(35)
[4]何明珂.中國物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財貿經濟,2001,(05).
[5]沈玉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J].國際商務研究,2001,(04).
[6]牟歌。隨機需求下存在單項替代的服務能力決策模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
[7]馬簡。服務預訂下的定價與能力決策[D].西南財經大學,2011
[8]申文,馬士華,陳瀟。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國物流與釆購,2006(22):72-73
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高志軍,劉偉,王岳峰?;谖锪髂芰Φ奈锪鞣展溠芯縖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23(6):17~20
[2]朱衛平,劉偉,高志軍。三級物流服務供應鏈能力協調[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12(6):27-32
[3]馬士華,陳鐵巍?;诠湹奈锪鞣漳芰嫵梢丶霸u價方法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7(13):744-750
論文關鍵詞: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營銷策略
一、以市場營銷為中心的物流概念的拓展
所謂營銷物流,是指在營銷活動過程中,產品經過計劃、預測、儲存、訂購、運輸和簽收等流轉服務活動最終到達顧客手中,同時又將顧客的需求和相關產品信息反向傳遞給企業的循環過程。營銷物流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也是市場需求鏈和企業供應鏈的交集中最具活力的環節。它的使命是圍繞市場需求,計劃最可能的供應,在最有效和最優經濟的成本前提下,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1]。
二、物流管理對企業市場營銷策略的影響
1、產品策略與物流活動一體化
從產品策略的角度看,物流活動中的采購、推銷、顧客服務與之關系最為密切。物流系統的銷售人員對產品成熟期的到來最為敏感,能及時將這一信息反饋給營銷策劃部門。在策劃開發研制新產品時,由于銷售人員經常與顧客接觸,最了解顧客的需求是什么,對開發何種新產品,系列產品應達到怎樣的廣度及深度最有市場潛力,新產品應具備什么功能,銷售人員能為開發人員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企業應該將這些工作作為制度,將物流與營銷的觀點結合為一體,以便為制定產品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物流系統自身要不斷地調整,以適應新產品或產品系列的變化[2]。
2、價格策略與物流活動的一體化
價格策略對物流系統及其所提供的服務也具有重要作用。價格策略的正確與否將影響著物流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其順暢性。價格策略中對顧客的數量折扣結構將影響顧客的訂貨規模,適宜的折扣優惠,將吸引顧客加大訂貨量營銷策略,倉庫的作業將趨向于處理大宗貨物,搬運和運輸作業都將變得簡單而高效,在實行配送制時尤為突出。因此,只有從營銷和物流兩個角度綜合考慮,才能制定出一個能夠滿足營銷和物流綜合需求的定價策略[3]。
3、銷售渠道策略與物流活動的一體化
不同的產品策略,配合有相應的價格策略及促銷策略,要實現最終將產品交到顧客手中,離不開一定的銷售渠道即產品分銷。某種產品能否成功還取決于顧客對其需求時能否及時得到滿足,所以銷售渠道是否合理、暢通,對產品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不論企業是否利用商、批發商及零售商,必須按產品的特征、價格、顧客需求的大小及地點來綜合考慮決定自己的分銷渠道,保持從生產到顧客這一物流活動的暢通快捷。物流活動中有關需求量預測、訂單處理、包裝、運輸等環節都與銷售渠道策略密切相關。只有將這些環節與營銷實行一體化的策略,并嚴格在各個層次中執行,特別是在那些直接與顧客打交道的環節,努力提高服務質量,使營銷策略成功地付諸實施。
4、促銷策略與物流活動的一體化
促銷活動也影響物流系統。對廣告、公共宣傳等促銷活動大量投資是對推銷人員提高銷售量的一種支持。但是,如果物流系統不能及時把產品供應到顧客手中,銷售量將得不到如期的擴大。所以,需要在物流部門與營銷部門之間建立便于信息快速傳遞的信息系統,不斷溝通并協調促銷活動的規模與庫存、運輸、顧客服務等物流環節。
三、企業通過物流管理優化營銷活動的發展策略
1.企業應樹立市場后勤觀念
現代市場營銷理論更加強調和倡導物流管理的“市場后勤觀念”。市場后勤觀念不是以企業現有的產品為出發點,而是以市場需求為起點思考問題。首先要考慮市場上消費者的各種需要,然后再按此需要安排工廠的一系列工作,企業的有關物流活動都要為滿足顧客需要和提高市場營銷績效服務。企業應采用先進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共享,“海爾”之所以能準確的進行需求預測、快速的對市場做出反應、保持銷售渠道的暢通以及產生價格優勢等等,都離不開后勤系統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撐。
2.企業應以市場營銷策略為導向規劃物流環節
企業營銷活動中,由于物流管理對市場營銷的各個變量都有重要影響,應從市場營銷的起點即從產品的構想和設計開始強化企業的物流管理,使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高效率低成本地進行運輸和儲存,從而實現企業降低成本、促進銷售的目的。并且物流管理對市場營銷的各個變量都有重要影響。從“海爾”轉變傳統營銷管理理念可以看到,其將物流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經營理念的改變,促使了企業營銷管理的革新,而對于還沒有或者沒有完全認識到物流管理重要性的企業來說,必須突破傳統“4Ps”組合的束縛,將物流管理納入到市場營銷組合當中去。企業還應通過有效的物流管理,減少產品的流通環節,優化市場營銷渠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流模式,完善產品流通網絡,為營銷渠道的優化提供支持[4]。
企業還應通過有效的物流管理,減少產品的流通環節,優化市場營銷渠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流模式,完善產品的流通網絡,為營銷渠道的優化提供支持。
3.企業應提高營銷環節與物流環節的反應度和配合度
企業的經營活動的流程中,在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方面制定營銷戰略時,應由營銷部門與物流部門或物流服務商共同商討。營銷部門就可以了解企業的物流能力和產品的物流成本營銷策略,為營銷決策提供依據。物流部門或物流服務商也可以了解營銷活動的概況,內部管理與外部管理形成系統管理,提高企業系統的配合度,及時采取行動為營銷活動提供支持,企業營銷才能高效高質的運作。從改變傳統組織結構入手,把分散在各個職能部門下的物流活動分離出來,成立一個專門部門——物流推進本部,將物流資源整合重組后,統一實施對集團內物流的運作管理,優化外部資源,使得采購、生產支持、物資配送從戰略上一體化[5] 。
4.企業應實行物流服務差異化戰略
營銷活動中,產品是關鍵的價值核心。一項營銷活動始于一個產品的開發,最終一個成功的產品須具備走向市場的能力。由于生產技術的可復制性和可傳遞性,產品日趨同質化,產品差異化越來越難以實現。企業需以物流服務差異化,在物流環節中,全面關注客戶的需求和利益,培養開放的物流服務想象力,確立主動服務意識;全面考慮客戶的價值取向和消費偏好,強調對于客戶的服務承諾和服務質量的保障,對于客戶的服務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及時調整,拓寬服務面;在保證原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新的服務品種及增值服務,提升產品價值,快速反應市場需求,才能有效滿足顧客需求。
參考文獻:
[1]吳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2]郝皓.啟動營銷物流[J].IT經理世界,2002,(07):100-101.
[3]汪文忠.物流活動與市場營銷的關系[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06):34-36.
[4]孔健.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走進現代物流管理領域[J].華東經濟管理,2001,(02):46-47.
[5]吳健安.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2).
關鍵詞:共生理論;港口物流;發展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0 文獻標識碼:A
港口物流是現代經濟流通中重要的環節,是整合了各種功能要素的節點之一,也經常是多式聯運最重要的起始點和中轉點。港口物流活動中涉及范圍比較廣,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各方參與者眾多,形成了流通過程的一條競爭鏈,以港口物流為核心形成了整合一體化的綜合服務流程,因此,圍繞港口物流形成了獨特的資源供需和業務關聯,構成了港口產業集聚。各種業務活動及節點的關聯性在資源配置、流程互補帶動了整個系統成員和整體系統效益的增加,從而形成了典型的共生關系。
1 文獻回顧
對于企業共生關系研究,吳飛馳(2000)[1]將共生理論用來闡述企業之間關系,他對企業內外部共生力和基于共生力的企業成長理論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將企業的共生關系分為內部和外部兩種。孫天琦(2001)[2]對大、中、小企業的共生進行了研究,認為大、小企業各有優劣,雙方可以在價值鏈的關鍵環節上展開合作。丁永波、周柏翔、凌丹(2006)[3]對企業共生界面進行了分析。王兆華(2002)[4]對企業的共生模式進行了分析。
對于集聚下的共生研究,羅哲(2005)[5]分析了集聚環境中,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共同發展的共生現象。龍昀光(2009)[6]將共生理論應用于技術聯盟方面,對促進企業聯盟的技術進步進行了建議。雷延辰(2007)[7]將共生理論應用于高技術的集聚方面,分析了共生理論支撐下的技術創新,將“共生”作為創新的一個內容融入技術進步之中。
對于共生理論應用,1996年,Adler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文章symbiotic marketing中提出了共生營銷的概念,并將共生的思想應用于市場營銷之中。袁純清(2002)[8]對共生理論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將其運用于社會學領域,用于分析我國小型經濟和城市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另外,還有學者也將共生理論進行了現實應用,如寧鐘、郭熙保(2001)[9]將共生理論應用于光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的規律之中。張旭(2004)[10]應用于城市規劃方面;陳欣欣(2006)[11]利用共生關系來分析港口的可持續發展;肖琳(2009)[12]利用共生模式分析航運集群的發展;陳蜀威(2007)、張珊紅(2008)[13-14]等將共生理論用于供應鏈方面;史安娜,南嵐(2010)[15]分析了產業集聚下的港口物流共生問題,南嵐(2010)[16]也構建了港口物流系統模型。
本文在分析港口物流業務流程基礎上,擬構建共生視角下的港口物流系統,從而分析基于共生理論的港口物流利益共享、風險分擔體系,能夠進一步優化港口業務布局和資源合理配置,提升港口物流的競爭力。
2 港口物流共生內容
2.1 港口物流共生節點分析
港口物流共生節點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港口物流服務商。主要有拖輪公司,理貨公司,配送服務提供商,運輸服務提供商,裝卸服務提供商,倉儲服務提供商如保稅、非保稅倉儲公司,關檢服務機構即常說的“一關三檢”。(2)物流配套供應商。主要有港務工程公司,修造船,燃料公司和水電服務等。(3)各種配套服務提供商。主要有設計研究所,銀行保險,勞務公司和相關培訓服務機構等。港口整體效率的提高主要來自以上三大套的協調配合,形成了一種圍繞港口運輸為主的產業集聚下的共生關系,并且這種共生關系是以供應鏈的服務為主,核心是港口物流服務的供應商。即由港口物流服務商、物流配套供應商、各種配套服務提供商為共生單元的共生系統。
2.2 共生理論在港口物流中應用分析
(1)港口物流共生邊界
系統之間、系統與環境、子系統與總系統之間都存在著邊界,邊界在系統活動中有兩個主要作用,一個是將子系統區分開,另一個就是聯系子系統。港口物流共生系統也存在著系統邊界,港口物流共生邊界以系統的共生能量為邊界,也就是系統作用范圍。由于港口物流共生系統中各節點都是通過資源配置,服務延伸聚集在一起,因此共生能量的范圍也就是服務延伸的范圍可以認為是系統的邊界,上下游企業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交換過程中將本身與服務對象連接在一起的最小程度就是港口物流共生系統邊界。服務在上下流之間的傳遞、能量的流轉是共生系統存在的一種形態,而新能量的加入就構成了共生系統中一個新的推動力,也是共生系統成長、共生節點成長的一個要素,具體從業務角度而言,則表現為各共生企業利益的增加,還可表現為服務層次的提高,系統邊界的擴大。
(2)港口物流共生單元的表達
共生單元是共生系統中能量交換的基本單位,也是各共生節點的存在形式,在上面的分析中,有三個共生子系統構成了大的共生單元:港口物流服務商、物流配套供應商、各種配套服務提供商。每個共生子系統中又有多個共生單元,如港口物流服務商。主要有拖輪公司,理貨公司,配送服務提供商,運輸服務提供商,裝卸服務提供商,倉儲服務提供商如保稅、非保稅倉儲公司,關檢服務機構等單元。各種共生單元根據服務對象,服務作用及自身功能進行分類形成了一個基于功能的共生集聚網絡。根據共生單元的特性,一個企業可能存在于多個共生單元中。一般由質參量和象參量來描述共生單元,質參量描述共生單元的內在性質,象參量描述共生單元的外部特征。在港口物流中,各個共生單元的質參量都不相同,如運輸企業的質參量主要包括貨運周轉能力、貨物送達能力和送貨服務水平等;運輸企業的象參量主要包括了貨運量、貨運密度、貨運周轉量等。
(3)港口物流共生關系層次
共生關系反映了共生單元之間的物質信息交換和能量流轉,共生關系層次是描述共生單元在共生關系中相互之間合作、競爭和互補的關系。現實表現為港口物流共生單元在以物流服務為核心的前提下的主次關系,一般以某個大企業為主體,聯系多個中小型企業為其提供配套服務,大企業則專注于核心業務,如將保險、金融、勞務、能源進行外包,這些主從關系是以異質為前提,而港口物流共生中的競爭表現為同質服務提供的共生單元。從分層的角度來看,港口物流的共生關系可以分為核心層、中間層和支撐層。核心層是以港口物流服務為主,由港口物流提供商引導;中間層是各種產業配套,如服務培訓、設備維護等;支撐層則是基礎服務提供者,如生產作業、辦公等各種最基本日常運轉流程。
港口物流共生關系在這種協作和競爭中不斷發展,而共生關系的穩定也主要取決于各共生單元之間的協作關系,共生單元能量相加要遠遠大于單獨企業的能量,其差值可以看作是共生關系的優化值??梢钥闯觯己玫膮f作關系能夠建立長久的共生關系,也能有效降低各共生單元之間的交易費用,擴大了共生能量,提升系統整體共生的品質。
(4)港口物流共生環境
共生系統模擬生命體的成長,必須與生存環境適應,并且在成長發展過程中與環境進行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汲取養分不斷壯大自身。港口物流與外部環境的共生主要有:港口與社會、經濟、環境因素的交換。自然環境為港口空間結構、地理位置、水文地質等因素;經濟環境包括區域經濟發展、區域政策、市場需求、行業互動、產業鏈、經濟集聚等因素;社會環境包括人文環境、政治環境等。由于港口的天然特征,現代港口物流共生環境必須考慮當地政策和地理環境,合理規劃港口及港口物流發展,用足區域政策,不斷優化、規劃好地理環境,營造適合生存成長的港口物流共生環境。
3 港口物流共生體系推動策略
(1)理清共生單元,推動協作與競爭同步發展。在港口物流活動中有很多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形成了港口物流系統的共生單元,要通過各種形式規范約束這些共生單元,促使良性競爭和協作,并對共生單元進行篩選,不斷增強各單元的服務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強化共生關系,定位各自角色。以市場引導為主,大力發展產業集聚,實施“區港聯動”,開拓港口腹地物流市場,延伸各種到門通關、落地檢放等綜合服務。在港口物流共生系統中定位企業共生角色,圍繞自身核心能力建設,降低交易成本,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務,形成從共生單元到共生系統效率提高,打造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共生單元在相互協作中延伸服務、提高效率的核心競爭鏈。
(3)規劃共生環境,營造港口物流共生氛圍。共生環境的建設要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引導的作用,合理規劃產業發展,協調物流產業與臨港工業、區域流通業之間的關系,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完善各種港口配套設施,從資金、技術、土地等各方加強對港口物流系統支持,發揮港口物流的服務功能,同時以低成本高質量服務推動流通,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
4 結 論
港口物流系統是一個綜合各種要素單元,目的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提升物流服務質量。通過共生理論能有效分析上、下游企業以及核心企業在港口物流鏈中所處的角色和各自服務定位,并能揭示各共生單元之間的層次關系,在共生環境的支撐下能不斷增加共生系統能量,降低共生系統交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共生理論對于港口物流系統的分析有助于理清復雜的物流活動,規范合理化競爭形成不斷優化反饋的能量遞增循環,提升港口物流系統優化服務能力,強化了港口物流的區域輻射功能,從而有效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飛馳. 關于共生理論的思考[J]. 哲學動態,2000(6):21-24.
[2] 孫天琦. 準市場組織的發展與“寡頭主導,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組織結構研究[J]. 金融研究,2001(10):1-12.
[3] 丁永波,凌丹,等. 基于共生理論的供應鏈聯盟企業共生條件分析[J]. 商場現代化,2006(10):129-130.
[4] 王兆華,武春友,王國紅. 生態工業園中兩種工業共生比較研究[J]. 軟科學,2002(2):15.
[5] 羅哲. 集群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共生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2):29-34.
[6] 龍昀光. 基于共生理論的企業技術聯盟發展研究[D]. 蘭州:蘭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7] 雷延辰. 技術共生創新[D]. 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8] 袁純清. 共生理論及其對小型經濟的應用研究[J]. 改革,1998(2):101-105.
[9] 寧鐘,郭熙保. 大學科技園區發展戰略研究[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2):68-71.
[10] 張旭. 基于共生理論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D]. 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11] 陳欣欣. 港口可持續發展中的共生關系研究[D]. 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2] 肖琳. 航運集群共生發展模式研究[D]. 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3] 陳蜀威. 共生現象的合作博弈方法分析[D]. 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4] 張珊紅. 基于共生理論的供應鏈合作利益分配機制研究[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