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15:48:14
序論:在您撰寫專技高級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根據各生產步驟是否需要計算半成品成本將分步法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其中,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為計算半成品成本法,它的計算對象是各種產成品及其所經過的各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在這類企業中,各步驟所生產完工的半成品既可以作為本企業下一個步驟繼續加工的對象,也可以對外銷售。如果對外銷售,企業管理人員就需要了解該半成品的加工成本,以便給于合理定價。而平行結轉分步法主要運用于多步驟裝配式生產的企業,這類企業各步驟生產半成品的種類很多,一般只供本企業生產產品所用,很少對外銷售,管理上也不要求提供各步驟半成品資料,所以不計算半成品成本。
二、平行結轉分步法出現教學難點的原因
當教師講到平行結轉分步法時,學生看書、看圖表往往一頭霧水,即便書中給出了大篇幅的解釋,學生仍然覺得圖表中的數字無法理解,因為,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成本計算程序是各步驟只計算本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將各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進行平行加總,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它出現教學難點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種計算方法與我們的常規思維發生了沖撞,我們通常喜歡按照生產產品的加工順序計算產品的成本,這也是逐步結轉分步法往往得到大家思想認同的原因,不需多言每個人也都能了解其計算方法。而平行結轉分步法并非按產品加工順序計算成本。其次,就拿例6-2來說,生產產品是分步驟進行的,而且是連續不斷的,第一步完工后進入第二步驟,然后再進入第三步驟,而圖表中的數字僅僅是某個時刻產品在生產線上的一個狀態,圖表是靜態的,無法表示整個流轉的過程,所以書中僅僅給了生產線的一個初始和結束時刻的數字,而結束時的狀態是產品不斷流轉后的結果。讓學生看靜態的數字,故而更加難以理解。再次,平行結轉分步法只計算本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將各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進行平行加總,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份額”說白了就是每個生產步驟對該產品的貢獻程度,到底貢獻了多少就需要我們來計算了。而此時就需要我們對“約當產量法”活學活用,特別是要會計算“廣義在產品”的約當產量,還要弄清哪一個步驟是真正需要計算“約當產量”的。最后“,廣義在產品”都包括產品的哪些狀態呢?又需要學生從思想上劃出范圍界限,這樣我們的計算才不會錯誤。
三、解決平行結轉分步法教學難點的建議
首先,讓我們來區分“廣義在產品”,書中給了長長的定義。而用我們自己的話,就是除了徹底完工的產品,其余生產狀態的產品都是廣義在產品。
其次,讓學生明白生產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流水線。才能幫助學生理解表格內容,理解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的計算方法。書中表格里的數字僅僅是某個時刻生產線的一個狀態。此時,教師如果能夠靈活運用PPT,將產品流轉的整個過程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那么學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可以在PPT上畫出四個矩形框,前三個框代表每個生產步驟,第四個框代表徹底完工的產品。分別在每個步驟上寫上生產產品的狀態,即在產品多少?完工產品多少?投入多少?然后再利用PPT特有的功能,將每一步驟的完工產品數字慢慢的移動到下一個步驟中去,代表前面步驟的完工半產品連續不斷的投入到下一個步驟中繼續加工。隨著生產的開始,每一步的生產也都開始了。新的投產A陸續進入第一步,與原有的在產品300一起接受加工,同時陸續的有新的半成品完工進入第二步,第一步新完工的半成品B與第二步原有的在產品200一起接受加工,同時陸續的有新的半成品完工進入第三步,第二步新完工的半成品C與第三步原有的在產品100一起接受加工,同時陸續的有徹底完工的產品D進入產品倉庫。而這個A、B、C、D的最終數量為600、500、400、300.
再次,明確了生產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之后,我們就會明白一件完工了的產品,肯定享用了前面各步驟的原材料、加工費用。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再幫助學生解決平行結轉法的關鍵問題———各步驟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的“份額”。為此,我們只需要明確兩個問題:第一,各步驟投入了多少的原材料、多少的加工費用,這個很好計算,用期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發生費用即可得到。第二,各個步驟有多少的產品享用了這些原材料和加工費用。即計算出產品的約當總產量。關鍵是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的計算。一個關鍵問題要明白對于前面步驟來講,它以后的各步驟的在產品都是該步驟的完工產品,即享用了該步驟100%的服務,因為只有經過該步驟才能到達下一步進行繼續加工。以加工費用的處理為例,對于第一步來講,以后的第二步、第三步以及最終完工產品都是它的完工產品(300+200+300),而它自身的在產品才是真正需要計算約當產量的(400*50%)。即約當總產量為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400*50%+300+200)+最終完工產品300。同樣的對第二步來講,第三步以及最終完工產品都是它的完工產品(200+300),即約當總產量為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300*50%+200)+最終完工產品300。而第一步卻享受不到它的服務,所以不用承擔該步驟發生的費用。對第三步來講,只有最終完工產品是它的完工產品。同樣的,由于第一步、第二步沒有享受它的服務,所以也不用承擔該步驟發生的費用。即約當總產量為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200*50%)+最終完工產品300。
(一)CSCL的優點
與傳統的教室環境下的協作學習相比,在CSCL平臺下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具有以下的優點:1.突破了范圍的限制,打破了學校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能實現不同時間,不同觀點的參與者之間的合作。2.交互具有可控性,在CSCL環境中,協作學習是在搭建的平臺中進行的,教師和學生都在搭建的協作平臺里實現教育教學過程,保證了協作學習過程的穩定。在協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或者無意的參與學生的協作學習過程,給予學生意見、指導等,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3.所有資源與資料,包括協作學習的過程都能在協作學習平臺上記錄下來,并能靈活的應用在學生的協作學習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供理論指導。4.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支持,資料分類、數據計算等繁瑣繁重的工作得以簡化,學生集中精力在分析、決策、探索、評價等高級認知活動中。5.能夠全面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主動建構,能更清晰明確的向協作小組展示問題的全貌。6.使用數據庫、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使協作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共享資源,這是傳統的協作學習所無法比擬的。7.教師在協作學習過程中轉變了傳統的角色,是指導者、設計者、咨詢者,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協作學習情況,協作學習的進程,以及協作過程的規劃,是學生協作學習的得力助手。
(二)CSCL的特點
1.交互互過程中傳輸的信息是豐富的;交互人數可以變化,可以采用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或者多對多的方式;交互的控制權經過設計可以均衡分配;在交互過程中,同步交互或異步交互均可;并且交互過程的信息都是可以記錄保存下來。2.協作性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通過集體討論、發言實現活動的共享;學習者可以作為組織者,指導者等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協作學習;支持學習者的創造行為;能夠實現對學習過程的控制管理。
(三)CSCL的模式
在CSCL平臺下,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協作學習過程,通過使用多媒體等工具,將多種信息及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學習者是主體,通過各組員之間的交互方式和協作關系不同,將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模式分成了三類,這些模式體現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協作學習的各個環節。1.競爭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巧妙的利用學生不服輸的心理,通過刺激強化,促進組內其他成員產生相互促進的競爭模式,從而形成小組內成功的正反饋。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對不同學生的作品打分,學生通過成績的競爭,產生正強化,促進積極的競爭,并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力爭得到優秀。2.合作關系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學習者采用相互合作的方法共同完成任務。計算機課程中,通過平臺的小組活動,小組成員協作完成任務,增加小組成員的交流。3.角色扮演在合作和競爭的模式下,小組的成員都是扮演著學習者的身份在學習活動中進行學習,并在小組活動中,轉變角色,從學習者的角色變為教者的角色,換種角度來履行學習活動,每個成員在學習活動中都有一個合理的角色定位。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協作學習中,小組組長擔任著分配任務,綜合資源等角色,承擔著部分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在分組活動中起領導作用。教師在協作學習過程中承擔監督和指導的角色,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二、設計原則
根據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并將黃榮懷教授的CSCL的系統過程作為理論指導,包括學習者特征分析,分組,學習過程和總結評價,明確教學目的,設計CSCL平臺的基本結構。
(一)從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
CSCL平臺的設計要以滿足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設計平臺的各個模塊,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用和適用,在平臺開發前,根據調查學校師生的實際需求情況,開發平臺,并根據調查平臺的使用情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二)明確學習目標,創設情境
根據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符合大學生心理年齡與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新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習欲望,在平臺中積極主動的思考,與他人互助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完成學習任務。
(三)簡單易用,能夠修改
使用者是大學生,他們對使用計算機都有一定的基礎,每節課程,每學科課程的實際需求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平臺是可以修改的,以便適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并能推廣到其他學科。根據廣大師生的需求和遵循設計原則的情況下,設計CSCL平臺,主要實現的功能有:1.自定義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平臺的模塊內容隨機的進行調整,更靈活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并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方法。2.分組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分析,通過后臺軟件處理,將學生的參數作為分組的依據,根據參數的數據采用個性化的分組方式。3.在線討論平臺能對學習的過程內容進行記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都能給學生帶來反思,并可以根據討論內容進行總結與改正,給學生帶來啟發,產生創新的靈感。學生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相互討論,分工,明確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學習目標。4.資源共享與挖掘根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提供給學生學習的資源,或提供一些尋找學習資源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掘可用的學習資源,并且在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分享資源。5.作品展示與評價作品完成后,要對每個小組,每個成員所做的努力做出評價,通過全面、多人的評價與建議,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協作學習活動中來。
三、系統結構
采用基于瀏覽器/服務器(B/S)的三層體系結構,用戶可以使用瀏覽器訪問協作學習平臺,包括客戶瀏覽器、數據庫系統和應用服務器。無需安裝專用的客戶端,維護及擴展容易,數據保存在MYSQLServer數據庫中,大大提高了數據的訪問速度,如圖1。
四、功能模塊
根據教學、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分析,設計的CSCL平臺大致分為以下幾個功能模塊:用戶登錄:教師與學生使用不同的登錄方式,學生是使用者,教師是管理者,教師登錄的模塊可以進入后臺進行管理,學生需要有注冊信息才能使用網絡平臺。資源管理及共享模塊: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程所用到的資料放置到共享模塊,也可以提供其他尋找資料的方法,使學生自己尋找需要的資料并上傳至平臺中與他人共享資源。學生根據需要瀏覽下載資源,或自己發掘資源上傳,教師可以管理平臺中的各類資料、留言、討論等資源,對各種資源進行增添,刪除,修改,提交或瀏覽等操作。分組模塊:在協作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需要分組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提供小組劃分,為協作學習提供支持,并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個性化分組、自由結組或隨機分組等方式。小組討論模塊: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通過討論板塊或者網頁版的社會性軟件與其他成員進行在線交流,教師可以管理該板塊,進行回復,添加,刪除,修改等操作,講解新知識,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對其他小組的討論進行觀摩并提出建議。作品展示及評價模塊:每個小組將自己的作品通過網絡平臺展示給大家,可以是常見的doc、xls、jpg、bmp、ppt、flv、exe等格式。其他小組可以對該作品進行評價,留言及打分,按照評價量表通過教師評分,小組互評,個人評分進行計分,并且根據打分情況,將優秀作品展示在協作學習平臺的主頁上。系統管理:(1)用戶管理:只有班級成員之間才能進入協作學習的平臺,每個小組成員在登錄前,先要進行實名注冊,并使用昵稱進入到協作學習平臺中,防止學生在使用自由結組的方式分組時,偏向于與自己熟悉的伙伴結組,并在作品評價時,對友好熟悉的小組成員評價過高。教師審核注冊信息,并根據實名制的信息,分析小組成員數據,可以作為個性分組的依據。(2)資源管理:教師可以修改學生提供的各種資源,并且可以根據審查學生提供的各種資源,給學生的注冊賬戶加不同的貢獻分,學生注冊賬戶的等級可以變化,可以在學生自身頁面查詢。通過對學生討論的過程,教師可以在學生陷入困境時提供一定的幫助,并根據留言的內容引導學生的討論,積極主動的學習。(3)分組管理:通過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特征、學習動機等方式,個性化進行量化打分,并根據打分成績進行分組,或者根據教學活動內容的不同,采用隨機分組或自由結組的方式進行分組。(4)系統備份與還原:根據教學情況,定期對平臺的數據進行備份,一旦平臺數據出現問題,還可根據需求還原平臺數據。
五、系統特色
(一)簡單易用
平臺是在調查了教師和學生的需求情況下設計的,所以在計算機課程中,教師只要將一些重要的操作通過演示展示給學生,學生就能掌握使用過程,操作簡單,實用,對于計算機教師,也不用特別的培訓,就能掌握平臺的使用方法。
(二)知識建構
教師可通過對課程文檔的上傳,建構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專題知識頁面的編輯,實現對知識的建構。學生通過學習,篩選、整理資源,進行自己本節課的知識建構。
(三)可開發
平臺的各個模塊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具體要求,可以修改每個板塊或變量,并且根據需求添加或刪除相應的板塊,有利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的開展。
六、結束語
論文摘要摘要:根據計算機學科教學特征,采用教學實驗探究方法開展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探究,旨在探索一種符合計算機學科教學特征,有利于培養高職人才的新的教學模式。
1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案例教學在法律、商業、醫學學生和師范生的教育練習中取得了成功,但在高職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會因為教學對象、內容、條件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國內外的相關探究給本探究許多啟示,但在高職環境下的案例教學仍然缺乏具體的行動方法,本探究旨在就此進行深入的探索,探索一種符合計算機學科教學特征,有利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實現、適合高職學生認知規律的新的教學模式,為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職計算機教學質量,促進高職計算機教育穩定、健康的發展做一些基礎性的探索工作。
2高職高專計算機案例教學的操作過程
2.1預備階段
(1)選擇或撰寫案例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如下幾方面收集整理相關的案例資源摘要:①從生活實踐中收集。從日常生活中收集最直接、最生動、最真實的事件。學生身邊的計算機應用需求,如一封家書、入學申請書、海報、個人簡歷、生日邀請函、個人生活費用開支明細、學生干部競選等。②從企事單位中收集。如工作情況匯報、開會通知、招聘啟示、職工檔案管理、產品銷售管理、產品展示宣傳、工作崗位競聘演講。③從相關書籍和網絡資源中收集。通過這些資料,對現實生活中選擇的案例,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
(2)教師對教學對象及教學內容的深入了解摘要:在開展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時我盡量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摘要:①了解案例中的新問題。把握好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對案例涉及的新問題有相應的解決處理經驗(包括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②熟悉有關的背景知識。對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識有所了解,在教學中適當地介紹和教學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喜好,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③明確教學目標。明確學生通過案例學習所應達到的能力水平及對學生進行測驗的手段和標準。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其他的條件和狀況。④確定案例教學的具體操作程序。不僅要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更要按照科學的程序組織實施。⑤設計預習提綱。向學生指出案例中必須注重的地方,操作的難度、要達到的目標。讓他們有目的開始預習工作,避免學生盲目的預習,而喪失學習的喜好。
(3)學生對案例及相關知識點的預習摘要:在具體的預習環節中,我首先將編制好的教學案例以及指定的相關材料發給學生,使學生對將要講解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喜好,調動學生的主動求知欲,讓他們思索自己如何才能做出案例作品展示的內容。有了學習探究的動力以后,再根據教師提供的預習提綱,有針對性的預習案例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嘗試重現案例作品。預習過程中學生要將自己的已有經驗整合到教學案例當中,歸納出自己對新問題解決的初步假設,提出多種合理的、能經得起質疑和反駁的解決策略及方案,并認真做好筆記。
2.2課堂實施階段
(1)案例的展示摘要:展示案例作為案例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案例課堂教學的開始,選擇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課伊始吸引學生主動參和到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留意學生身邊發生的事,通過恰當的提問,引出案例,吸引學生的注重,然后對案例開展討論實踐工作。
(2)討論、操作重現案例摘要:案例討論旨在分析新問題,提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和重現案例的操作步驟。對于同一個案例,不同的學生答應提出不同的分析結果和實現方法。有的學生找到的方法比較繁雜但輕易理解,有的學生則能發現較為簡易的實現途徑但難以理解等。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濾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細節,發現案例中主要的結構和案例和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討論中,注重學生的引導,當好學生的配角,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地獨立思索,大膽地交流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在給學生展示了案例之后,先讓學生自己根據預習時,尋找到新問題解決方法和操作步驟進行實踐,嘗試重現案例所展示的內容,當他們在操作實踐過程,碰到新問題時再尋求小組幫助,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操作實踐,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和實踐操作步驟,并將小組完成任務的操作步驟、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以及未解決的疑難新問題做好記錄工作,為全班討論做好預備工作。
(3)全班討論,歸納總結摘要:分組討論操作結束后,開展全班討論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選一個案例重現操作完成得較好的小組來展示,說出該組的案例作品的重現操作,可以對其他組起到拋磚引玉的功能,其他組發言人針對他們闡述的操作步驟有目的的補充新的看法,一致的則不必重復。鼓勵各組有創造性地發表看法,提出有關這個教學案例重現操作的其他不同方法。在在全班討論結束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對案例中的疑難新問題、重要知識點和操作步驟進行歸納總結。
2.3總結評價階段
總結評價是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對學生來說,課后的總結評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此時,學生要把交流討論中的心得、收獲及案例重現操作步驟撰寫成案例分析報告的形式,并通過自我反思,進一步梳理新問題的解決策略,提升理論的理解水平,歸納尚待釋疑的新問題或提出新的新問題,以便日后繼續思索解決。經過這次梳理和反思,學生將更輕易接受不同人面對同一新問題情境產生不同做法的個性差異,也同樣樂于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自己
獨具特色的一種。
3高職高專計算機案例教學的優化策略
3.1案例選編策略
筆者認為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1)目標性摘要:案例必須在教師對教學目標深刻理解和探究后,才動手選取或編寫的。教師在案例的資料檢索過程中,需考察案例是否具有幫助學生獲得教學目標所規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思想情感的功能。(2)典型性摘要:案例所提供的素材、信息雖為個例,但不能是特例,能折射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共同特性。選擇典型事件來作為教學案例,使之能反映同類事物的一般特性,對學生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能。(3)實用性摘要: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學生對身邊的事物是熟悉的,也是最具感性熟悉的。選擇或編寫案例時注重案例的實用性,盡可能地選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喜好,更能實現學生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的飛躍。(4)專業性摘要:案例的選取應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案例內容要體現一定的專業方向性,同一門課程,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在案例選擇上要有針對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在案例的難易度、復雜程度要求上是有差別的,在案例教學中依然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5)趣味性摘要:趣味性可以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主動參和意識,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案例的分析討論中,進而“悟”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要領,并逐步養成樂于探究、勤于學習的習慣和態度。
3.2分組策略
(1)分組形式摘要:正確合理地選擇和運用分組,可以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能夠增多學生的練習次數和作業時間,有利于動作技術和技能的把握;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鍛煉的能力。
(2)小組分工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組員有分工有合作,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最終合作達到目標??梢愿鶕煌M員的自身特長或者組員的自我意愿將組員進行具體具體的分工,比如讓知識面廣的學生擔任信息收集員;讓思維嚴密的學生擔任數據和材料的分析員;讓文筆美麗的學生擔任小組的記錄員;讓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的“外交官”,負責向其他的小組或者教師公布他們小組的最新成果或者計劃。
(3)組長的職責摘要:組長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樞紐,組長可以在組員中收集意見和想法然后向教師反應;同時教師可以定期的召開組長會議,向組長收集學生的意見,另外可以對前階段的成績和新問題作一個評價于總結,同時部署下一階段的教學探究任務。讓小組長可以預知下階段的內容,協助教師的工作。
3.3教學實施策略
(1)理論預備階段摘要:針對有關計算機概念和原理較為抽象難懂的事實,在理論預備階段應強調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功能,采取以教師講授、解釋為主的教學策略。為提高講授的效果,講授要潛心探究每章每節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把握知識系統的整體和部分的相互聯系。并在教學中經常用圖示、表格、圖片等形式直觀顯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貯存、提取、遷移和應用。
(2)案例研討階段摘要:①以疑促思,全面研討摘要:第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解疑的機會和思索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研討活動的主體。教師提出新問題后,先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相反,教師要留出—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地、充分地思索。在學生進行獨立思索的基礎上,教師應進一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全班集中討論和師生相互磋商等形式促使學生對計算機案例進行更全面更深人的探索。第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概括,形成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各種類型的觀點和主張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評價,既肯定正確合理的主張,又補充完善片面的觀點,也要指正錯誤的看法。在綜合評價各種觀點和主張的基礎上,教師要啟發學生進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決某類教育新問題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原則性、工具性、方法性和策略性的結論,從而為學生將來創造性地解決某類新新問題打下方法論的基礎。②創造遷移階段摘要:在案例研討結束后,教師要繼續給學生提供創造遷移的實踐機會,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創造性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給學生布置設計型作業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所謂設計型作業,是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借鑒案例作品成功操作經驗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和案例作品類似的實驗任務。通過完成各種設計型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使用精神,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理論創造性地解決實際新問題。
參考文獻
[1]孫萬東.案例教學模式的課堂管理策略[M].哈爾濱摘要:黑龍江高教出版社,2007.
[2]劉亞彬,章萬煒.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模式的探究[J].教育信息化,2006,(9).
[3]周擇平.開放教學條件下討論式案例教學模式的探索[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
(一)課程的設置
根據《教學要求》,通過實際情況,通過學生的目標計劃安排就業的指導課程,限制最低的課程時間。通過開始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就業,每個課程院校要結合具體情況,課程要有則重點,通過課程的開設,再制定出具體的就業指導課程。
(二)完善教學模式
在課程中,要盡可能的凸顯出教師和學生兩方在課堂中的積極互動,創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的去引導學生去認識到有計劃的去規劃職業的最大意義,全面的認識職業的規劃意見發展的過程。課程的開展要注意與實際結合。
(三)從各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學情況看
課程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教學。就業指導的課程因其本身具有社會性、廣泛性、多變性等特點,就不能讓這門課程像普通的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等幫助學生學習。
二、各高職高專院校目前在就業指導課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不夠。
根據相關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都設置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其課程的內容包含的不全面,不能全方位的為學生提供就業的方向及規劃,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必要的就業技能和技巧。
(二)課程能讓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
部分學校的課程設置只對畢業生,課程的體系不完整,能讓比較單一,指導的重復性,而在教育引導上較少,忽視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職業道德的培養,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心里素質。
(三)相對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很多高職高專的教師都是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或者向外校應聘一些教師,他們即使在教學中有一定的方法,但在就業指導上還是缺乏經驗,這樣會導致對學生的舞蹈的課程設置的不全面,課程的覆蓋面狹窄,內容不夠新穎。
三、對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思路
(一)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的本身就是面對以后的職業教育,也可以說是就業教育。其獨有的性質就決定它不能像普通的學校那樣一學科本位的教育,在人才的培養中國要重視就業的指導。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種: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學校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一起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法,充分的利用學習和企業的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半學半工模式。
按照社會的需求,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育方式進行開展,最大的優勢是半工半學,讓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應用能力不斷的提升,能更好的與實際結合。
(3)結合地域經濟特點重點培養的模式。
將地方的經濟和模式相結合,在專業的培養中更加重視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重心放在培養地方人才。
(二)以社會需求和崗位需要為根據調整或設置專業。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內容單一,進行文理分科,高等學校也通過分科的方法,將各學科分成不同的專業。這種分科的教育,影響到高職高專的專業設置,對社會的發展也起到阻礙。所以,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制定出適合產業發展的模式,及時的調整專業的結構,高校要在人才培養中制定新的方針,更好的適應產業的需要。
(三)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要重視強調基礎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讓課程更好的適應當今的社會,具有現代化、理論化、多樣化、綜合化等特征。主要是分不同的層面,包括課程開發設計的層面、課程結構的設計層面、課程內容的設計層面和課程教學目的的設計層面等四大層面,更好的融入課堂。
(四)改革教學方式。
教學的內容要和教學的方式保持一致,教學的方式應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要從事的崗位、社會的發展、所學到的技能,將教學中的實驗、實訓、實習相連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除了讓課程更加豐富,還可以讓學生采取邊上班邊學習。為上崗提前做好準備。
(五)改革教學評估標準。
高等學校的教育其本身就是為就業做準備,所以,重點要放在社會或企業需要的人才,學生要必備的條件是教學評估的基本要求,根據職業的適應能力為基礎,整合其他的素質,具體的考核標準應該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心里素質、人文底蘊。除了這些標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
四、結束語
(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落后的教學手段阻礙著人才培養的轉型
高職會計專業成本會計課程的內容復雜、理論實踐和操作性強,要求學生在學習時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維。而目前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卻依然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納,反而使得學生缺乏對成本會計學習的興趣和樂趣,更談不上將所學理論聯系到實際,因此遠背于現代職業教育提出的“三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成本會計本身就是一門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課程,而現行教育模式下,成本會計的教學依然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觀念還依然根深蒂固地駐扎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久而久之,必將影響學生畢業后適應崗位的能力。這也是目前許多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很難走馬上任會計崗位的重要原因。
(三)課堂教學內容的設定缺乏創新,且內容分散,缺少連貫性
俗話說:沒有創新何談發展?成本會計的教學更是如此,目前成本會計的課堂教學都是以課本案例為主,而課本上的案例只是僅僅為滿足某個知識點的需求來設定的,缺乏前后環節應有的連貫性,如若在講課中不能和實際相聯系,就更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時間長了,學生只會失去學習中思考的興趣,更談不上對知識的創新和發展。
(四)教師本身缺乏實戰經驗,不注重新知識的更新
教書實際是一個師范的過程,“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教師標準的尺度。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是知識的傳授者。而現行的狀況是,高職教師大多都是高校畢業生直接應聘從教,即便是多年經驗的教師也因扎身教育事業而與實際崗位脫離。而成本會計的實踐性很強,若教師本身就缺乏應有的實戰經歷,那么何以將最前沿的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再有者,有的教師本身就不注重新知識的更新,其何以能帶動和引導學生去追求創新?
二、高職教育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重視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
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的教育需求了,為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效地掌握并運用專業理論知識,教師必須重視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比如,在講授理論知識時,能夠通過設疑導趣、情景導入等方法,用和學生最貼近的案例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使得學生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更進一步地引領學生去創新、去發展。
(二)積極探索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做到實踐教學從“單訓練”到“雙訓練”的升級
項目教學法是以實踐為導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按照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結果等步驟,實現“教、學、做”三者融合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我們在開展實踐教學的同時,不僅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而且要強化他們的專業技術訓練。且我們的實踐教學不僅要再現生產過程或工作過程中應知應會的職業崗位要求,更要體現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中“高”的屬性。處理好“基于工作的學習”和“基于學習的工作”的關系,防止實踐教學簡單膚淺和低水平重復的弊病。
(三)創新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將分散的知識點集中化
知識點分散是成本會計課程的一大特點,這也是最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目的的絆腳石。因此,教師應該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有所創新,使得分散的知識點集中化。比如,我們在課前設置案例導入時,能引用企業的完整實例,引導學生按照生產過程一步步分析,使得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將前后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既實現了知識點的連貫性,又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新知的習慣,為后期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四)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加強教師實戰經驗的培養
眾所周知,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職院校用以實現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為使得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求,學校通常會通過從合作單位中聘請一些企業的專家作為教學顧問給學生講授所謂的高層次專業技術知識,從而忽視對本校專職教師實戰經驗的培養。孰不知,企業的教學顧問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會因缺乏教學經驗而達不到我們期望的效果。因此,我們應該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將我們的教師送去企業,通過開展“下企業實踐”的活動,達到提高教師實踐經驗的目的,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真正起到引領學生學習前沿技術知識的橋梁。只有如此,我們的“三型”人才的培養才更能付諸行動。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廣告行業進入了新的階段,各類的設計公司、廣告公司和企業都急需優秀的設計人才,但現今廣告行業的用人現狀卻是難以聘用到理想的員工。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行業標準不符,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偏低。高職院校的教育不同于大學本科教育,應更注重實踐教學的效果。針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社會的實際崗位能力要求,以職業崗位為導向,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避免紙上談兵,以學生的能力為本位,以實踐應用為重點,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踐產物。
二、高職院校廣告專業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
高職院校教育模式主流為“2+1”模式,兩年在校學習,一年校外畢業實習,校內學習時間短任務重,而校外實習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內容又難以控制,很多同學在實習期間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實踐活動,畢業實習效果較差。同時,廣告行業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這也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市場動態,根據市場需求對課程設計進行調整。廣告專業的學習,不是理論灌輸就能解決問題的,要讓學生學以致用,必然需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加強學生實戰操作能力。但目前高職教師輸入渠道傳統,教師大多從“院校”到“院校”,教師自身脫離社會實踐,也不了解廣告行業的社會人才需求,實踐教學內容空洞,實踐課最終流于形式。此外,不少高職院校一方面由于受到實訓場地、教學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真正及時了解市場實際人才需求,信息資源滯后,雖客觀上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量,仍紙上談兵,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實戰設計經驗,實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教學方法滯后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多以課堂講授為主,雖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但大多學生仍只是機械式的學習,缺乏思考。同時,學生自身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夠明確,教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授課時,大多數學生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習較為被動,缺乏主動性,這也使教學效果得不到及時反饋,教師無法及時意識到問題并調整。
(三)課程結構的不合理
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基本沿用了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對高職院校的特點有所忽略,并沒有突出高職院校的自身的優勢,專業課程多,教學時間短,課程設計參考本科院校,成為本科教育的“壓縮餅干”。對課程的安排有一定誤區,認為技能型人才培養是對學科理論進行精簡,理論和實踐課的課時安排不合理,使學生不能掌握整個廣告行業的運作流程。課程安排只強調了課程安排的整體統一性,沒有考慮的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高職院校同樣也要因材施教,爭取培養更多的應用性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對廣告專業課程設置的新探索
(一)與賽事結合的課程設計
將課程設計與相關專業賽事結合,有針對性的開展專業知識理論教學和軟件實訓活動,提升專業技能。學生在完成專業競賽任務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完成實踐教學任務,更培養了學生創意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改革課程設計的探索中,嘗試選擇國內有代表性的、賽事周期性穩定的專業大賽為實踐對象,以爭奪賽事獎項為目標開展突破性教學實踐,強化對學生的指導工作。例如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平面類項目可結合《招貼設計》課程,重點培養學生掌握廣告設計流程以及創意思維能力的拓展。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要求專業教師結合廣告行業現狀和賽事主題,前期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詳細解讀賽事主題。在學生實踐過程中,要進行同步的強化指導,該階段通常要進行大量的反復修改,以最大限度將作品做到極致。這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專業習慣。
(二)教學過程的探索
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深化“任務驅動”教學法,將社會競賽活動直接引入教學內容中。教師的授課模式要與實踐相結合,以案例分析代替理論的機械式灌輸,使學生對廣告行業的行業發展現狀有及時的了解,避免所教知識與行業的社會發展脫節。在課程的培養計劃中,將產學研一體化,使學生能夠及時通過實踐活動消化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在考核評價體系中,以行業標準為準則,課程考核通過大作業集體評分等模式,建立新的考核制度。改變現代教育中缺乏團隊協作意識的“個體學習”狀態,可嘗試引入企業管理模式教學,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設計工作室,教師負責為學生提供與社會接軌的實踐平臺,發揮教學相長,以點帶面教學輻射作用。學生能夠通過在工作室的實踐鍛煉,掌握廣告公司的運作流程,提升專業技能水平。針對一些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入職,沒有真正意義上從事設計實踐工作的經歷,對于廣告行業的流程以及行業標準僅參考資料與書本知識,對于學生的實踐教學目標無法達到職業崗位的需求標準,專業師資力量培養上,可利用假期對專職教師的業務能力進行提高。例如:與廣告公司或相關企業建立業務聯系,為在職教師安排暑期掛職鍛煉等,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更新教學內容。
(三)課程設計的創新
高職院校的培養時間比本科短,課堂中的課時也非常有限,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有所不同。在課程設計中為避免成為本科院校的“壓縮餅干”,根據廣告市場人才需求以及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廣告專業的課程設計進行創新。一方面將課程設計的與行業崗位結合,調整課程的應用性,削減基礎理論課增加專業技術課程;另一方面提高實踐課在整個教學中的比重,規范實踐教學環節,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控制實踐教學過程,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課程設計中對實踐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將競賽活動作為一項常規教學內容結合在相對應的專業課程設計中。如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項目中的廣告策劃案、平面類可與《企業形象設計》、《招貼設計》、《文案與策劃》等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相結合,并編寫進實踐教學大綱中。
四、成果與意義
項目教學法已經成為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中的必要方法,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能力培養起著積極作用。
1.1什么是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在這里,項目指以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它應該滿足以下條件:該工作過程用于學習一定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或現實商業經營活動有直接的關系;學生有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學生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項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1.2項目教學法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
項目教學法對關鍵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工作方式,由學生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它是一種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采用類似科學研究及實踐的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2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運用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國際貿易專業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高職學生畢業時須能夠掌握國際貿易專業必備的基本技能,能夠起草和簽訂國際貿易合同,熟練掌握和運用國際貿易慣例、具備運用國際貿易法律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的能力。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方向具體地表現為以應用為目的,以提升貿易人才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重技能操作,重實踐教學。
2.1項目教學法使學生更易掌握國際貿易流程。
項目教學法強調知識的獲取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教學中應該遵循這一過程;強調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練習、歸納和發現知識,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和學習的方法。采用項目教學法,學生可以在國際貿易實務的學習中從感性認識入手,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具體問題,達成對本門課程的理性認識。使得學生對國際實務更易掌握、接受。
2.2項目教學法可激發學生學習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興趣。
項目教學的出發點就是激發學生興趣。在解決貿易實務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由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并且能夠主動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真正做到了手腦并用。
2.3項目教學法使學生在國際貿易實務課中獲得自信心。
國際貿易實務項目的設計最終會落實到項目結果上,并且老師會對不同的結果給出不同成績的打分。這不僅可以激勵學生,而且可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對自身能力的認可度,這一點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是至關重要的。
3項目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應用。
3.1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設計的原則。
(1)國際貿易實務項目的選取要合理、典型。也就是教師在設計項目時,要特別注意項目的合理性,避免設計一些脫離實際的項目,要利用那些發生在實際業務中的真實、經典的案例,加以選擇和編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用于課堂教學,設計出學生可以參與的項目。讓學生扮演項目進行中的角色,能夠積極參與項目過程。
(2)國際貿易實務項目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和適應性。即項目的設計必須突出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可以參考恰當、典型的案例。同時,設計項目在參考案例時還應從授課對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出發,對于過于簡單的案例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對于冗長、復雜的案例可根據項目設計要求適當的精簡、縮寫后予以采用。
(3)國際貿易實務項目的評析要恰當、實用,要做到總結性和啟發性相結合。教師的點評總結是“項目教學法”的重要環節。
學生在項目完成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點評中要指出問題的所在及解決的方法,要總結比較各組的特點,引導他們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改進和提高自己的設計,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在點評中得到提高。
點評的過程既是總結以前學過的知識,提出和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也成為學生一個學習的過程,提高的過程。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來講,項目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處理相關業務問題的能力、技能和技巧,從而起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作用。在具體運用上,學生在對項目完成的結果進行評析的時候,一方面要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肯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的過程;另一方面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予以糾正,讓學生明確怎么做才能避免所犯的錯誤,起到總結經驗教訓的目的。
3.2國際貿易實務項目的具體設計。
以國際貿易實務中貿易結算方式的教學為例,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項目讓學生完成一項貨物的跨國買賣,讓學生扮演買方、賣方的不同角色。此時,可給出學生幾種貿易結算方式的選擇,如匯付、信用證、托收等方式,將學生分組,每組可選擇一種或幾種結算方式,完成各種結算方式的業務流程,完成相應單據的制作,并解決貿易中的問題,如信用證的改證、信用證與合同不相符等。最后,老師對各組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可將成績量化,評價每種結算方式的風險和成本,總結經驗教訓,給出最佳答案。最后引入激勵機制,給勝出者(小組)予以分數上的獎勵,激發其積極性;對成績稍低者(小組)可再下一次的項目完成后刷新這次成績,以增強其自主學習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7.
[2]孫瑞華,國際貿易課程案例教學探索[J].石油教育,2001(2)。
本文關鍵詞:高職高專國際貿易實項目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