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2 12:37:29
序論:在您撰寫科學藝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有些樹樹干里面大部分都空了,可是整個樹木仍舊枝葉繁茂。但是有一農民因為金錢松的樹葉遮擋了陽光以致無法讓自家的毛竹順利生長,一氣之下,無情地將十幾棵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金錢松砍傷。因為害怕東窗事發,頗有心計地偷偷將金錢松根部樹皮砍了一圈從而導致金錢松死亡。此后,該農民因犯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而被判刑并處罰金。那么,你明白樹為什么怕傷皮呢?上例教學,教師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將抽象的書本知識還原為現實生活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領悟知識、體驗愉悅,以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二、巧設懸疑———注重問題設計的探究性
科學的本質是探究。因此“,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通過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可以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有位科學老師在講述“光的折射”時,進行如下問題設計:(1)如上圖所示,當光從空氣中傾斜射入半圓形玻璃球平面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空間位置的關系怎樣?(2)當光從空氣中垂直射入半圓形玻璃球的平面(也就是入射光線與法線重合,i=0°)時,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怎么樣?(3)當光從空氣中傾斜射入半圓形玻璃球的平面時,填寫下面的表格:總結:①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介質時,折射角(填“>“”<”或“=”)入射角。②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4)當光從半圓形玻璃球傾斜射入空氣中時,填寫如下表格:學生歸納總結:①當光從玻璃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5)從上面兩個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光的折射路線是(“可逆”或“不可逆”)的。上述問題的教學中,該教師始終讓學生親自參與問題的體驗探究并因勢利導,層層設問,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讓學生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三、循序漸進———體現問題設計的梯次性
一個有經驗的科學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會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的差異,做到循序漸進,有梯度、分層次地推進課堂教學,讓不同學生都能學有所想、學有所答、學有所獲,讓其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分享成功的喜悅。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質量守恒定律”時,設計了如下問題:(1)如右圖,燒杯中所有物質的質量m1,然后將燒杯中的碳酸鈉與鹽酸充分混合,反應發生一段時間后,再稱量小燒杯及燒瓶內物質的總質量為m2,則m1m2(“>、=、<”),其原因為。(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直接用作氣體燃料。燃燒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①1個B分子中含有個原子。②四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填圖中字母)。(3)A和B可發生如下反應:3A+2B=A3B2,某學生做了3次該實驗(每次均充分反應),反應前A和B的質量和都是l0g。有關實驗數據見下表:x∶y的比值可能為或。(4)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學習小組的探究過程如下:【實驗方案】方案一:甲組同學:稱取24.00g樣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洗滌、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20.00g。方案二:乙組同學:稱取24.00g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直到反應停止,共收集到8.80g二氧化碳。請你任選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幫助他們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上述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適宜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學有所得,又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脫穎而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循線追蹤———關注問題設計的生成性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該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边@就告訴我們:一個智慧型的教師,既要精于預設,更要注意課堂教學中的“節外生枝”,關注教學中的生成性。例如,有位教師在上“燃燒與滅火”這節課時,在學生已經掌握滅火的諸多方法后,為了進一步引導大家分析滅火的原理,進行如下教學: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熄滅蠟燭火焰的方法,但你們知道其中的原理嗎?”學生A“:是因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是真正原因)師:你們認為他的解釋合理嗎?學生B:“燒水時燃燒的煤火為什么吹不滅”?學生C“:吹滅和用書煽滅原理一樣?!蓖瑢WD:“如果一樣,為什么蠟燭一吹就滅,而森林著火時,風越大燃燒越旺?”師(故作驚訝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學生E“:人吹出來的氣流把火的熱量帶走了。”。師(很欣喜地)“:帶走了熱量,為什么就會熄滅?”同學F:“老師,我找到了答案———蠟燭燃燒時溫度低,風一吹,溫度就降到著火點以下,蠟燭就滅;森林著火時溫度高,風雖能帶走熱量,但不能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卻還補充了大量的氧氣,反而使燃燒更旺。”上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錯誤回答并不是簡單地將其撇在一邊,而是以他的錯誤解釋作為新的問題,展開了新的教學探究活動,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使學生對“燃燒必須達到可燃物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中的“溫度”有了清晰認識。
論文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學質量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苯虒W有法,是指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要掌握和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確定和選擇要有科學依據,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無定法,是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能總用一些固定不變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公式化、模式化。要善于藝術、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既要重視方法的科學性,又要講究方法的靈活性、藝術性。提高教學質量,不能簡單地依靠增大教師勞動強度和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而應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才能少走彎路,用較少的時間、精力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對于把學生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具有重要作用。教師的教學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并對學生智力的發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人格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教師不講教學藝術,注入式地教,必將導致學生死搬硬套地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是高分低能。由此可見,能否講究教學藝術,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是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學生能否成為具有聰明才智的復合型人才的大問題。所以,無論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應當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本文將對專業課的的教學談談筆者的見解。
1語言藝術
語言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起著直接作用。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就可以相差20倍?!笨梢娬Z言在教學中的作用。因為在課堂上,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有兩種—聽覺和視覺。
1.1有聲語言—聽覺藝術
專業課的抽象性很強,面對從未接觸過工作實際的學生來講,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確切地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講課時做到明.白易懂,深入淺出。
專業課的敘述性也很強,教師應當用精煉的、具有內在的邏輯力量,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的語言講授,切不可照本宣科。專業課的知一識性強,信息量大,講課的語言應有抑揚頓挫,速度快慢要適中。聲音太大,會給學生造成強刺激;平淡而低沉的語調,又易使教室里空氣沉悶,使學生大腦皮層抑制,精神不振,引起磕睡或注意力的轉移。
講究口頭表達藝術,就是在講授具體易懂的知識時,速度稍快些,聲音放低些。對于重點、難點問題或間題的.承轉處、以及解釋概念、總結規律時,速度要慢些,音量.要大些。每講完一方面知識,就要啟發學生去思考、回味。
1.2.無聲語言—視覺藝術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視覺獲得信息的記憶時間比從聽覺獲得信息的記憶時間要長幾倍。板書對鞏固學生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板書的語言要精確?!熬笔巧俣蟹萘?,“確”是恰當地表達內容。那些只需用語言解釋的內容不必寫在黑板。對于敘述性的內容,教師應在講解的荃礎上,分析做出歸納,將重點寫在黑板上。
板書字跡要工整清晰,板面設計要科學合理,這也是無聲語言藝術的要求。板書切忌字跡潦草,可適當運用彩色粉筆寫出重點字句,或劃上注意線,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在專業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板書時常畫一些物件的結構圖、工藝流程示意圖輔助教學。畫圖時,教師應選擇合理的位置,有效地利用版面,不能隨意地寫、隨意地畫,寫了擦,擦了又寫或亂寫亂畫。
2講究語言藝術是專業課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
“隨機應變”是專業課教學藝術的又一內咨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幾乎一切非語言的聲音和動作都可以用作溝通的手段?!毖劬κ欠钦Z言行為的主要工具。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在課堂上,教師以目光巡視,收集來自學生中各方面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變更教學方法。教師應留心觀察那些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以及學習興致不高的學生,采用設問、提問、必要重復等方式,使那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專業課教學中,應用“隨機應變”的藝術,增強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在專業課教學中,教材處理也要講究藝術。教師備課的過程是對教材再處理再加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的目的。一般說,教材的重點就是教學的重點。但實際并非如此,有的教材重點不一定是教學重點,因為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教材重點完全可以理解,不需要重點講解。而有的知識并不是教材的重點,但學生不易理解,這些知識又是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也可定為教學重點。
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在專業課教學中,還要講究知識“搭橋”藝術。專業課的知識綜合性較強,既需要基礎知識,又需要專業知識。教學中要求教師找準坡度搭好橋。這個“橋”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與未知知識之間,適時架起利于學生學習的“認識橋梁”。這“橋”可以是一個例子、一個公式、一個結論或一種現象?!按顦颉钡哪康木褪鞘箤W生在學習中起到平坡導向的作用,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點處,順利、自然地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結起來,使其所學知識系統化。
3適時運用直觀教學藝術
專業課中很多內容是生產實踐的結論,文字敘述十分抽象,單憑教師的生硬說教、學生的憑空想象,效果會很差。如果教師在教學卜,輔以模擬實驗、實物教學、模型、掛圖,在適當的時候運用聲像并俱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即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減少教學難度,簡化理論教學。這樣做,學生能獲得牢固的知識。
4激發鼓勵、“點化”誘導的藝術
“點化”作為創造性的教學藝術,即是在教師點撥之下,引導學生把知識技能加以消化?!包c化”就是扶(教師指導)和放(學生獨立思考)相結合,避免“抱著走”。要求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有效地引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在間題的關鍵處及時指點和誘導,使其少走或不走彎路,以提高教學效果。
以上是專業課教學中常用的幾種課堂教學藝術。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藝術,就必須做到:
首先,青年教師必須樂意從教,熱愛自己的專業。試想一個不喜歡教師職業、厭惡自己所教專業的教師,只能把教學當成包袱”,根本不可能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運用藝術的美以及自然的美,并創造美的能力。發展美育,不僅是美育自身的要求,而且也能使學生受到道德熏陶,提升思想境界,有利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開展健身健美活動。也就是說,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德、智、體、勞全面發展。在獨自或合作完成美術活動、創作時,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學生總會產生審美體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美術創新能力,學會評價美、欣賞美,培養了學生現實觀察能力,形成自己的美術素養。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美術技能的形成和創新意識的啟蒙,對于學生良好的個性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美術教師要想實現教學目標,產生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深入研究現行美術教材,并根據自己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特征,找出教材與學生的最佳結合點,使學生對美術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美術課由于以學生活動為主,且學生學習活動多種多樣,跟其他學科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不認真組織教學,不管控好課堂,易造成課堂混亂局面,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美術教師在課堂秩序混亂的情形下,有時對學生大聲批評、指責,甚至懲罰,但學生的逆反心理非常強,你越壓制,反而鬧得越歡。教師只有冷靜下來,用耐心和平靜對待,就能使學生慢慢安靜下來。另外,教師要潛心研究美術教材內容,發掘教材中易產生學生濃厚興趣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的對象產生一種情感。如教師可以對美術課文的題目進行引發懸念的修改,可以通過欣賞學生優秀習作,使學生產生新奇感,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課堂秩序就會井井有條,學習習慣也就自然養成了。
三、重視對優秀美術作品的賞析賞評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美術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直觀認知感受能力以及抽象綜合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全面、準確的觀察能力,創新、設計、實踐能力,以及在美術活動中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美術欣賞教學不能讓教師一直在講解、灌輸,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品味、感受。而學生出現疑惑時,也正是教師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最佳時機。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渠道進行感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直覺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師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層面,要積極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在欣賞的基礎上,展開評價和評論。教師可以讓學生評論作者所處的年代、作品的內容、表現手法,以及作者、作品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而且,評論的重點還是要放在作品本身的內容、形式上。至于評論的深度跟學生的審美體驗、文化素養、知識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不要求全責備,可以學生評論,教師評論,也可以學生評論,教師總結。例如,對于齊白石老人的作品,在總結其特點的同時,教師可以拿出齊白石的幾幅畫作讓學生欣賞、評價,讓學生得出齊白石的畫上的動物跟真的一樣,充滿活力,特別是畫的蝦在水里,透明、活潑,最后讓學生得出結論:畫家筆下的動物妙就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對美術創作活動的渴望,培養了學生的社會意識。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生整天上課、考試,學習、生活緊張,校園生活枯燥乏味,環境沉悶,嚴肅緊張,長此下去,對學生身心健康會帶來一定影響。美術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常見的生活用品當材料,進行手工制作,如用黑豆、黃豆、紅豆、綠豆以及各種顏色的樹葉等,拼貼自己喜歡的或者教師要求的圖案。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進行美術制作,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在美術學習、制作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為了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競爭的方法,進行集體表彰,還可以獎勵學生看一些與美術相關聯、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給學生一些不一樣的視覺印象,可使學生從中學習畫面的美感、形象的刻畫,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提問的思考性。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如,教“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里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么?為了適時提出這兩個問題,教師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將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教師提出:
①若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怎么樣?
②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圓的什么?
③那么怎樣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很快推導出:長方形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半周長×半徑=(2πr/2)×r=πr[2]在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3.提問的靈活性。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要靈活應變。如,一位教師教了整數減帶分數后,要求學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個學生只把整數部分相減,得出3+1/4;另一個學生從被減數中拿出1化成4/4,相減時5又忘了減少1,得3+3/4。在分析這兩個學生做錯的原因并訂正后,教師沒有到此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這個題目應如何改動?這一問,立即引起全班學生的興趣,大家紛紛討論。這一問題恰恰把整數減帶分數中容易混淆或產生錯誤的地方暴露出來,這種問題來自學生,又由學生自己來解決的方式,不僅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提問的多向性。首先要讓學生的思維多向。教師所提的問題的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學生回答這類問題時,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學生的思維要躍出線性思維的軌道,向平面型、立體型思維拓展。因此,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傳遞的多向性。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改變信息單向傳遞的被動局面,使課堂呈現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學生問學生答的生動活潑局面。
5.提問的邏輯性。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小學生思維的形式與規律。設計出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問題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性,然后一環緊扣一環地設問,從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這樣設問: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已學過的什么圖形?
②拼成的圖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哪一條邊?
③拼成的圖形的高是原來三角形的什么?
④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圖形面積的多少?
⑤怎樣來表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⑥為什么求三角形面積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這樣的提問既有邏輯性又有啟發性,不僅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只有準確性還不夠,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還應具有嚴密性。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科學,數學課本中的每一個公式、定理都是前人不斷推理、證明得到的,容不得后人輕易更改。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必須注意自己語言表達的嚴密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縝密、嚴謹。如在講“角的平分線”一節時,有的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角的平分線”說成“角的角平分線”,聽起來似乎無妨大礙,但“角的角平分線”是一個語法錯誤,是數學中不存在的一個概念。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能過于隨意,必須講究課堂語言的嚴密性,特別是在解釋相關數學概念和講解題目的過程中,更應注重語言的嚴密性,保證學生獲得的是準確無誤的知識。
二、數學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規范性就是要求數學教學語言必須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的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學用語的規范化,即口齒清楚,語言流暢,邏輯嚴密,杜絕口頭禪。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使用專業術語,不能受生活習慣、環境等的影響。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以概括性的語言、精練的詞匯引導學生,在語言運用上要多使用經過提煉的規范化的教學語言。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細致地鉆研教材,在課前就做好精心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備課時就要有組織課堂語言的準備。如在講解“對稱軸”一節時,有的教師將“對稱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表述為“一組對稱點的垂直平分線”,還有的教師把“圖像經過點”說成“點經過圖像”。導致這些表述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對課堂語言使用不重視,課堂語言缺乏專業性,從而造成課堂語言不標準、不規范,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不良習慣,很容易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三、數學教學語言的激勵性
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跀祵W課堂上,經常遇到部分學生不愿聽課,上課無精打采,提不起學習興趣,教師都希望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其實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依靠課堂語言發揮作用,通過激勵性語言的使用來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讓學生喜歡聽,從而喜歡上數學課,喜歡學數學。
四、數學課堂語言的趣味性
我認為組織教學能力的關鍵還是“問題”二字。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其中教師的課堂提問尤顯重要,它能打開學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過早地關閉?,F在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
一、提問的基本要求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路,學非問不明?!庇軐W家培根也說過:“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這都說明“問”是何等重要。教學中的“問”。包括學生問與教師問兩個方面。學生“疑而能問”,教師只需“解惑”。但對于“讀書無疑者”,則“須教有疑”,正是“學非問不明”,但是在數學課堂上問什么?如何問?這里又頗有一些學問。
經常在課堂上聽到這樣的問題:對不對呀?是不是?等等這樣過于簡單的問題。不該設問處卻設了問,且提問又不具有思考性,啟發性,學生無須思考,也無法思考,只能機械地做出應答。那么怎樣講求提問的藝術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點內容。
1、問什么?大致有四問四忌:(1)問有關知識,忌離題太遠。(2)關鍵處發問點撥,忌不痛不癢。(3)難點處反復設疑,深入淺出,忌避重就輕。(4)鞏固性提出問,歸類記憶,忌膚淺零雜。
2、問誰。也有四問四忌:(1)高深或靈活性大的問題問優生,其他人復述,各有所得,忌“槍槍卡殼。”(2)基礎題,綜合題,最好依次問,忌“留死角”。(3)少數人舉手時,提問要選擇代表多數人水平的學生,忌“以情緒定人?!?/p>
3、問法。(1)提出問題,要給學生留一定的思考時間。(2)問題的提出要簡明、準確、循序漸進。(3)問題要有啟發性。(4)教師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思考。(5)提問要因課堂內容而異,靈活運用。
在把握了問什么,問誰,問法三者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師要注意結合所教學科和學生進行具體實踐,使教師的“問”有助于學生的“學”,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二、提問的方式方法
1、開門見山的問
所謂開門見山的問,是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這種提問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積極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許多教學環節如引入新課、復習鞏固及講解分析之中,常用這種問法,。如在數學課中,教師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屬于開門見山的問。
2、創設情景的問
創設情景的問是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整堂課的眼睛。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懸念法就是用疑團、困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選用懸念式提問創設問題情境,容易捕抓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急于求知的心理,為整堂課的主動學習埋下伏筆。
例如,在講授有理數的乘方前,教師把厚度為0.01毫米的薄紙演示對折,然后問:“請同學們估計,若對折32次后,將有多厚?”學生有的說:“電線桿那么高”,“五層樓那么高”,……。最后教師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瑪峰還高得多!”,學生不信,教師及時提出:“如果利用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知識----有理數的乘方,你會很快算出結果的”。這時學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問題產生了一種余味無窮的吸引,學生愿學,自然的引入本堂課的學習。
3、窮追不舍的問
窮追不舍的問是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方法,是整堂課的核心部分。此時采用遞進式提問,通過一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步步推進,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寬思路,抓住本質。這樣不但能挖掘知識信息間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師思維的全過程,給學生一頓思維的套餐,師生之間產生共鳴。而采用逆向思維發散式提問,又能促使學生多重角度思考問題,在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思維深廣度的訓練,培養創造性精神。例如九年級數學上冊《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一節中,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
(1)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設想一下,車輪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長方形,結果會怎樣呢?
(2)想一想,車輪的軸心和車輪邊緣上的任意點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
(3)如果是方形的話,車輪的軸心和車輪邊緣上的任意點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
(4)根據上面的問題,想一想,要使車輪能平穩地滾動,車輪的軸心和車輪邊緣的任意點之間的距離,應當滿足什么關系?
這些設問不僅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暗示,而且也給學生流露出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這樣處理,重新把問題拋給學生,促使他們多重考慮問題,增加思維的深廣度。
4、層次分明的問
層次分明的問是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把知識方法系統條理化。教師可以把所要復習的內容設計成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去討論。例如在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章的復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本章中你學過的三角函數有哪些?
(2)這些三角函數的值隨著角度的變化是如何變化的?
(3)請探索一下,這些三角函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
(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的?
(5)舉例說明三角函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6)如何測量一座樓的高度?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這樣層次分明地提問,歸納出本章的知識點,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三角函數的概念,性質以及不同三角函數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知識。
三、課堂提問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問題不宜過大、太寬泛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于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2、問題要有需要性
有時候在課堂上,由于水平有限,不由自主出現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如此一來,隨時對學生提問,便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比如我們有時就問:“這道題是不是一次函數題呀?”,“這樣做對不對呀”,“這個混合算式該不該先算括號里的呀?”……。過后想想,這些問題實在沒有提問的必要。課堂中的熱鬧、動態都是表面的,學生沒有深層次的思考。我也經常反思:這種問題有價值嗎?這種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斗志”嗎?學生獲取知識還需要“努力”嗎?學生的思維能得到鍛煉嗎?這種泛濫的問題,對學生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會讓學生養成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這種把知識嚼爛了再喂給學生的所謂“問題”,是有違課程改革理念的,對發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利的。
3、問題要有創造性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提的問題,都應具備創造性,無論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方面,還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前者自不用說,后者可謂更難。要提創造性的問題,本身就意味著對教師本人素質的挑戰。
4、問題要有激發性
孔子語:“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庇幸蓱]才能產生認識需要和認知沖突。通過數學課堂教學的設問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習新知的興趣,以教師的“問”激出學生的“問”,在“問”中學,在學中“問”,由“問”引發出的一種內在的、持久的、強大的教學吸引力,不正是教師教學的魅力所在?追求設問的藝術,深化課堂教學的育人功效,使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是每一個教師教學的一種理想的追求。
教無定法,教要有法,同樣,“問”無定法,“問”要有法,數學課堂教學離不開設問,成功的設問可以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把握數學課堂設問的藝術,是教師展現課堂教學藝術的畫龍點睛之筆。數學課堂的設問要和課堂具體環節的目的、時機、作用相結合,講究設問的方式的科學性。
一、提問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課是許多學生的軟肋課程,學生怕學數學,是因為數學本身變通性不大,理論性較強,如果沒有掌握公式、方法很難計算,這使得數學課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若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則學生聽來索然寡味。若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愉悅的情境,則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維。例如:在幾何里講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可提問“為什么射擊運動員瞄準時,用手托住槍桿(此時槍桿、手臂、胸部恰好構成三角形)能保持穩定?”看似閑言碎語三兩句話,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使學生在輕松喜悅的情境中進入探求新知識的階段,這種形式的提問,能把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有趣。
二、提問需要靈活設計引導學生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要適中,若問題設置太容易,學生不用過多動腦思考就能回答出來,若問題設置太難,學生可能會百思不得其解,反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提問的火候最好是大多數學生經過思考能做出來的那種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把果子摘下來”。這一點的把握,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特點和思維水平為基點來設計問題。那些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有一定聯系的,但僅憑已有的知識又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也最有啟發性,容易促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探索。因此,教師要通過合理有效的提問,努力為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學生由“學會”數學轉變為“會學”數學。
三、提問要步步深入實現誘思
誘思式提問注重誘導、注重思維縱向的延伸,目的就是要將學生帶入這種境界,引發學生探索、思考。因此,誘思式提問要加強問題的深度和難度,喚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當然,提問也要控制難度,保護學生探索問題的勇氣和信心。 例如在課堂中設計一個故事,在故事中充滿各種難度的問題,從淺顯的一下就能答出的問題開始,到需要計算并緊扣書本公式的問題,娓娓道來,淺入深出,再最后提問幾個簡單的題目作為放松,這種難度慢慢變換的問題出現在課堂中,就不會引來學生的反感,更加愿意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
四、通過制造懸念的方式提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