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8 11:17:17
序論:在您撰寫鑄造工藝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鑄造收縮率??紤]到客戶明確要求材質上添加Cu合金,寬、高方向選用1%的縮尺,長度方向選用1.2%的縮尺。2)機械加工余量。參照客戶要求所有加工面的加工余量在4mm~10mm范圍內,導軌面、軸孔在發運前要進行粗加工,確定鑄件導軌和軸孔的加工余量12mm,其余加工面的加工余量按照10mm制作。3)尺寸精度。在無特別指定情況下,拔模斜度、長度尺寸公差及壁厚尺寸公差參照顧客規范和公司內部規范制作。結構牢固、合理,尺寸、形狀穩定精確,表面光潔,不變形[1]。對于影響鑄件起型(芯)處均要求做成活塊,且要求不允許出現尖角料,所有活塊必須做標識,安裝起型裝置。
2造型材料
砂型、砂芯無特殊要求全部使用呋喃樹脂砂。涂料下型外觀芯采用噴涂方式,內腔芯采用流涂方式,易粘砂內腔部位采用先刷一遍涂料,后流兩遍涂料的方式,其涂層厚度為0.5mm~1mm,且要求刷涂后的表面光滑均勻。涂料在每刷一遍后用明火點燃(醇基),使其自然干燥,每流涂一遍用煤氣烘烤(水基),使其自然干燥,組芯合箱后再使用烘箱烘烤型腔。制芯時,軸孔芯、易粘砂部位采用鉻礦砂。
3澆冒口系統
3.1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選擇開放式:遵循快速充型原則(澆注時間短)和內澆口處低流速原則,多采用全開放、多點分散澆注方式,使鑄型溫度均勻,從而降低了鑄件局部出現過熱,降低了鑄件出現沖砂、粘砂等缺陷。樹脂砂鑄鐵件澆注時間可由下式確定:t=22.6×W(/ρ×S×fv×h12)(1)式中:t—澆注時間,s;W—澆注重量,3490kg;ρ—鑄鐵密度,灰鐵件~7.0,kg/cm3;fv—速度因子(根據澆注系統類型確定);底注:fv=0.5;h—靜壓頭:100cm;S—阻流斷面面積,43.5cm2;計算得:t=51.8s.直澆道:80mm,直澆道面積50.24cm2;橫澆道:(65+80),85×2mm,橫澆道面積127.5cm2;內澆道:12×35(mm);4×25(mm),內澆道面積135.02cm2;直∶橫∶內=1∶2.5∶2.7內澆口理論平均流速:V內=0.85m/s,可以實現在內澆口流速低的情況下快速充型。為驗證上述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通過MAGMA軟件做充型和溫度場分析,結果見圖4、圖5,充型速度與理論計算基本一致,模擬充型時間為45s,理論計算為51.8s.從MAGMA模擬出的溫度場結果來看,內澆道的開設比較理想,溫度場分布均勻,基本上可以實現同時凝固,如圖6、圖7所示。
3.2冒口設計
此產品屬于灰鐵、薄壁機床鑄件,厚大斷面處于澆鑄時的下型,不存在特殊的補縮要求。因此,鑄造工藝上設計的冒口,主要是以排氣暢通為主。按1.5S阻流截面積≤S排氣截面積≤4S阻流截面積原則,設計冒口排氣面積。
4澆注熔煉要求
1)化學成分控制目標。在滿足顧客材質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公司內部配料規范,嚴格控制化學成分。2)熔化、澆注過程溫度及時間控制。熔煉出鐵溫度控制到1460℃~1500℃;澆注溫度控制到1380℃~1400℃;澆注時間控制到50s~60s;3)熔煉材質變質處理。采用包內孕育、孕育槽孕育和澆口盆孕育相結合的方式對鐵液進行變質處理。
5結論
關鍵詞:動梁;鑄造方法;澆注系統;鑄后處理;鑄件產品
沈陽鑄鍛工業有限公司為大連某公司生產壓機配套產品,動梁是其中最主要的鑄件產品。接到生產計劃后,技術部聯合車間不斷研究,最終生產出了完全符合廠家技術標準的要求,為以后生產此類鑄件產品積累了寶貴的生產經驗。
1生產支臂技術條件
1.1產品概況
動梁本體:13450kg,化學成分為ZG20MnMo,鋼號ZG20MnMo,含C量0.17%~0.23%,含Mn量1.10%~1.40%,含Si量0.20%~0.40%,含P量0.030%以下,含S量0.030%以下。機械性能:抗拉強度≥490MPa;屈服強度≥295MPa;延伸率≥16%以上;沖擊值39。
1.2要求的生產條件和方法
(1)動梁需要進行正回火熱處理,以消除應力,同時提供熱處理曲線,包括升溫曲線、冷卻溫度、時間進度等;(2)鑄造過程中,強烈要求嚴格進行質量控制;(3)內表面要打磨成更加光滑的表面。
1.3鑄件表面質量要求
(1)鑄件表面經過熱處理后應平整光潔,不準有裂紋、縮孔、粘砂等缺陷;(2)鑄件不得有影響強度之缺陷;(3)鑄件表面質量要符合提出要求的標準范圍之內。
1.4試料
動梁要帶試料,試料要附在本體上,要與本體同爐進行熱處理,試料的機械性能符合JB/T5000.6-2007提出的標準。
2工藝方案的擬定
2.1鑄造方法的選擇
鑄造方法的選擇在此不再詳述。
2.2工藝方案的選擇
(1)澆注位置:為了得到高質量的鑄件和方便操作,采用正常的澆注位置。此澆注位置便于下芯、排氣、利于補縮,便于操作。(2)分型面:分型面的選擇是與澆注位置的選擇密切相關。確定了澆注位置之后,即可按澆注位置的選擇原則來選定分型面,此件選大平面作為分型面,便于操作、檢驗,易保證各部尺寸的準確,木型采用實樣木型,便于起模。
2.3造型材料
為了達到尺寸準確、表面光潔的技術要求,為了確保檢測的技術要求,選用堿酚醛自硬砂造型。
3工藝參數
3.1縮尺
縮尺是為了保證鑄件冷卻由液態到固態后尺寸符合圖紙要求,而在制作木型時應進行適當的放尺??s尺是根據鑄件的線收縮率來確定的,而鑄件的線收縮率又直接與鑄件的材質、結構、收縮時的受阻情況、造型方案、造型用砂等有關。根據支臂的具體情況,縮尺定為1.8%。
3.2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是鑄件在機械加工時去掉的一層金屬的厚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取決于鑄件的最大尺寸、加工面間的距離、加工面與加工基準面的距離、鑄件的尺寸精度、澆注時加工面的位置。此件上面取加工量25mm,下側面取20mm。
3.3工藝補正量
由于動梁造型時,中間芯子不準用鑄工頂固定泥芯,故只能通過吊梁掛芯,所以大芯子內芯鐵必須牢固、可靠,這就要使芯子的收縮應力增大,考慮到這種情況在相應部位設置了工藝補正量。
3.4拔模斜度
為了在造型時易于起模,而在模樣的立面上給出一定的斜度。此件下面組一層芯,實樣按木型操作規程守則留出拔模斜度。
3.5分型負數
由于鑄型上、下型之間合箱后不嚴密,為防止跑火,合箱時要在分性面上放石棉繩。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型腔的高度。為了保證鑄件尺寸符合要求,在模樣上必須減去相當的高度,此高度尺寸即為分型負數。分型負數的大小,與鑄件的尺寸有關,即與分型面的大小有關,與使用的型砂性質有關。分型負數定為3mm。
3.6漲箱系數
鑄件在澆注時,由于鋼水壓力大,而型砂在受熱后變軟、分解,被高壓鋼水向后推,使鑄件漲箱,在考慮毛重時,應將此數值加入。漲箱系數與鑄件高度,壁厚和所用的造型材料有關,此件砂箱結合地坑實樣造型,四周廢砂撞平,漲箱系數定為5%。
3.7芯子
芯子是用來形成鑄件的內腔,有時也用來形成較為復雜的不易起型的外皮。此件實樣造型,中間出芯。
4澆注系統的設計及計算
4.1澆注系統的設計
澆注系統直接影響著鑄件的質量,很多鑄造缺陷,如包砂、夾雜物、澆不足、裂紋等缺陷,多與澆注系統不合理有關,所以鑄鋼件的澆注系統應設計合理,要保證鋼水平穩地進入鑄件型腔有合理的注入位置,保證鋼水的順序凝固。此件高500mm,為使鋼水平穩的進入鑄型,采用側面一層水口,澆注時鋼水由內澆口進入型腔,內澆口六道,此澆注系統達到了注入位置合理,鋼水能平穩地進入鑄型且造成了趨向于冒口的溫度梯度,有利于鋼水的順序凝固,有利于鑄件的內部質量的提高。
4.2澆注系統的計算
澆口各部分截面尺寸恰當,減少鋼水的消耗,并有恰當的上升速度。此件毛重15.2噸,鋼水總重25.4噸,需要一包澆注。(1)包孔直徑¢70mm×2,總截面積為7693mm2;(2)直澆口2個¢120mm,總截面積為22608mm2;(3)橫澆口一道¢100mm,總截面積也應為7850mm2。因為直澆口均勻進入橫澆口同時向兩個方向流去,只能擴大其面積;(4)內澆口6個¢80mm,總截面積為30144mm2;(5)澆注系統的截面積之比為:包孔∶直澆口∶橫澆口∶內澆口=1∶2.94∶1.02∶3.92;(6)鋼水在型腔中的上升速度計算如下:t=Q/nq(s)=15200/(120×2)=63.3s。式中:t為澆注時間(s);Q為鑄件重量(kg);n為注孔數量(個);q為鋼水的流量(kg/s)。包孔直徑(mm)60時,q(kg/s)取90;包孔直徑(mm)70時,q取120,包孔直徑(mm)80時,取150,包孔直徑(mm)100時,取150。V=H/t=500/63.3=7.9(mm/s)式中:V為鋼水在型腔中的上升速度(mm/s);H為鑄件的高度(mm)。
4.3分析
此上升速度可滿足應用堿酚醛自硬砂生產大型厚壁鑄鋼件時鋼水在型腔內上升速度的工藝要求。澆注時,待鋼水上升至冒口內1/3高度時,在冒口內加足夠量的高效覆蓋劑。此澆注系統對堿酚醛自硬砂造型的動梁是比較適合的,它能使鋼水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充滿型腔,減少鋼水對型腔的烘烤時間,避免由于掉砂、起皮等因素而使鑄件產生砂眼、粘砂、夾渣等鑄造缺陷,另外由于內水口面積大、分散,有利于鋼水熱量的分散,避免局部過熱,引起局部縮松等鑄造缺陷。
4.4冒口
鋼水澆注時從液態狀態下經過降溫直到凝固完了的全過程中,要發生體收縮。在收縮過程中,需要適當的鋼水補縮,否則鑄件將產生縮孔和縮松,冒口就是用來盛裝鋼水補縮鑄件而設置的。為了形成鑄件向著冒口的順序凝固,有時采用內冷鐵和外冷鐵來控制,冒口高度設計以冒口內的金屬液能保持較高的熱量和壓力為原則。動梁的冒口設置遵循了下列原則:(1)冒口設在鑄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即鑄件的最高部位,以造成順序凝固的條件;(2)冒口設在鑄件澆注位置的上部,便于設置并提高了補縮效果;(3)冒口采用圓形和集中的大冒口,以提高其補縮效果。
5鑄后處理
5.1氣割與補焊
ZG20MnMo材質屬合金鋼,為了防止產生裂紋,切割冒口以后馬上進到熱處理爐中進行熱處理。小的局部缺陷可局部加熱補焊,補焊后要進行回火處理(溫度為580oC),以消除應力。所用焊條為結J506或J507。
5.2熱處理
根據技術要求,鑄件要進行正、回火處理:圖1此件在熱處理時,第一個階段時消除鑄造應力和改善鑄態組織性能的退火處理,在切割冒口之前進行,它的作用是在切割冒口時避免出現裂紋。消除缸體在缺陷處理過程中組織應力,保證缸體在正、回火后得到滿足技術要求的綜合機械性能。曲線的第二、三階段是正、回火處理,在氣割掉冒口后進行。風冷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冷卻速度,此階段是得到合格的各項性能指標的根本保證。
5.3對操作及夾具的要求
(1)檢查來件的標識和表面質量;(2)放平、墊實、加熱要均勻。火焰不能直射鑄件表面,均勻加熱;(3)控制升溫、冷卻速度,做好操作記錄。
5.4對缺陷處置
動梁作為大型鑄鋼件,由于鑄造過程復雜,出現質量問題后的缺陷處理十分重要,同時也是保證缸體質量的重要手段。具體處理方法規定如下:(1)表面缺陷用砂輪磨光,經磁粉探傷檢查無裂紋等鑄造缺陷后進行補焊,內部缺陷在預熱溫度大于200℃的條件下用氣割方法清理缺陷,并用砂輪磨光,經磁粉檢查合格后施焊;(2)補焊時整體預熱,并在施焊部位加熱保溫大于200℃;(3)焊修后缺陷部位及時保溫處理,蓋石棉板等,整體施焊后,入爐中進行補焊后的去應力處理;(4)去應力處理后的鑄件,重新用砂輪打磨精整達到同整體表面一致,并重新進行磁粉及超聲波探傷檢查。
6結語
生產動梁時,主要是通過借鑒相似材質的工藝參數及以前生產過類似的鑄鋼件經驗,在生產過程中,對木型質量要求特別高,表面必須光滑,做出圓角,不涂漆,刷脫模劑;要有良好的起模吊具;檢測過程中,探傷合格、機械性能、NDT和力學性能達到了的要求;在鑄造產品后,沒有不良的質量后果。總之,通過設計選擇動梁的工藝方案,通過生產實踐驗證了工藝,證明了這次工藝是切實可行的。這一實踐不僅提高了沈陽鑄鍛工業有限公司鑄件工藝方案的設計水平,還成功地完成了客戶的配套生產任務。
作者:王重鑫 單位:沈陽鑄鍛工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慶春.鑄件成型理論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2.
差壓鑄造工藝的過程依次為:升液、充型、結殼、增壓、結晶保壓和卸壓。(1)同步壓力該壓力是指在差壓鑄造工藝過程中上密封罐與下密封罐壓力相同時的壓力,取為0.65MPa。(2)升液速度與充型速度升液速度為金屬液在升液管中上升的平均速度,其大小的選取需保證金屬液上升平緩。充型速度為金屬液在模具型腔中充型的平均速度,其大小的選取需防止金屬液紊流的產生。取充型速度和升液速度分別為45mm/s、35mm/s。(3)升液壓力與充型壓力升液壓力為可以使金屬液上升至升液管管口處的壓力,主要由升液管高度決定。充型壓力為可以使金屬液從升液管管口提升至型腔頂部的壓力。由于金屬液的流動阻力和粘度將在充型過程中快速增加,所以實際壓差應比克服金屬液重力所需壓差適當大些。綜合以上信息,為了使得鑄造過程中具有合適的充型壓力和升液壓力,鑄造的加壓速度選為0.05MPa/s。(4)結殼增壓壓力與結殼時間為了不破壞結殼,同時保證增壓補縮效果,可在結殼開始5s后進一步增加適當的壓力,使得鑄件殼層在較高的壓力環境下進一步增厚,直至鑄件凝固。這樣便可保證鑄件擁有完整的輪廓和良好的表面質量。(5)結晶增壓壓力在鑄件結殼結束后,為了保證鋁液能夠繼續對鑄件補縮,在原有的結殼增壓壓力上,再增加適當的壓力,使得鋁液在該壓力下完成結晶,該壓力便是結晶增壓壓力。隨著鑄造的推進,鋁液不斷凝固,鑄件補縮通道不斷變小,鋁液對鑄件的補縮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保證鋁液能夠繼續經升液管流入鑄型,對鑄件補縮,必須在原有的結殼增壓壓力上繼續增加適當的壓力。這樣不僅可以消除鑄件可能存在的疏松和縮孔缺陷,還可提高其組織致密度,提高其力學性能。試驗表明結晶增壓壓力越高,鑄件的力學性能越好,但結晶增壓壓力增加得太大,將大幅提高鑄造成本,綜合考慮兩方面因素,取結晶增壓壓力為0.01MPa。(6)結殼和結晶增壓速度結殼和結晶增壓速度分別指在鑄件結殼和結晶過程中,增壓壓力建立的速度。為了保證結殼和結晶過程中壓力快速建立,結殼增壓速度取為0.015MPa/s,結晶增壓速度取為0.035MPa/s。(7)結晶時間結晶時間為在結晶增壓壓力下,鑄件凝固補縮需要的時間。該時間主要由連接升液管的橫澆道的冷卻凝固時間決定。在鑄造試驗中,通過確定澆道殘留長度來確定鑄件結晶時間。取澆道殘留長度為50mm。(8)充型壓差鑄造過程中的充型壓差ΔP由式(1)計算得出。式中:H為金屬液充型過程中最低點到最高點之間的高度,mm;ρ為金屬液的密度,g/cm3;K為阻力系數,K∈(1.0,1.5),阻力越小K越小,阻力越大K越大。本鑄造工藝充型壓差為0.035MPa。(9)鑄型預熱溫度為了保證涂料粘結牢固,鑄型需預先加熱至150℃左右。在噴完涂料后,鑄型需進一步預熱至200~250℃后,才可以進行澆注。(10)鋁液澆注溫度澆注溫度過高將導致鋁液結晶粗大,鑄件內部組織疏松。澆注溫度過低則會減小鋁液充型能力,導致鑄件產生冷隔和欠鑄等缺陷,甚至產生澆注不足的問題。本鑄造試驗澆注溫度取為700~720℃。
2鑄造缺陷的預防
為了防止鑄件出現鑄造過程中較易發生的疏松和縮孔缺陷,將補縮暗冒口分別設置于鑄件各個大熱節處,使鋁液可對其補縮。同時在模具不同位置噴涂冷卻速度不同的涂料,從而保證鑄件不同位置的凝固速度有利于鋁液補縮。
3仿真與試驗結果分析
3.1仿真結果分析充型仿真結果如圖4所示。圖5為鋁合金艙門蓋的凝固仿真結果。圖6為仿真所得鑄件橫斷面縮孔分布。鋁液充型時間為2s,凝固時間為460s。鑄件上部厚大部位無縮孔缺陷,縮孔缺陷均被引至冒口內。
3.2鑄件試制及檢測鑄件剖面如圖8所示??梢钥闯?,鑄件外殼完整,內部無缺陷。經力學性能測試可知,鑄件抗拉強度320~330MPa,伸長率5%~6%。而采用低壓鑄造工藝所得鑄件抗拉強度為290~300MPa,伸長率為4%~5%。由此可見,差壓鑄造工藝可獲得力學性能更好的鑄件。
4結論
1.1缸體鑄件技術要求
S10缸體鑄件材質為HT250,毛坯重約42kg,重量偏差按照GB/T11351—1989的MT8執行。缸體一般壁厚4+0.8-0.5mm,鑄件尺寸公差按GB/T6414—1999的CT8,毛坯缸孔壁厚差要求加工余量要求:2.5mm±0.5mm??梢?,缸體基本屬于薄壁輕量化設計,且尺寸精度要求較高。鑄造工藝設計時應主要考慮立澆工藝,并考慮冷芯為主,以保證其要求的精度。
1.2水套結構分析與措施
水套芯結構特點:①水套芯總高97.5mm,一般厚度5~8mm;②水套芯左端下部有特殊的異形結構。水套芯可能出現異形處變形、斷芯,從而影響該處壁厚和尺寸;另外,該異形處存在清砂難度。因此,水套芯應采用強度較高的熱芯;水套芯異形處應采用特殊涂料和工藝,以保證該處不發生粘砂和易于出砂。同時,選擇底注立澆工藝方案,鐵液平穩上升、平穩充型,對整個水套芯的沖擊相對于臥澆工藝方案要小很多。
1.3油道結構分析與措施
S10缸體外形單側有2根油道芯,兩側基本對稱,共有4根油道芯。特點是:①油道芯細長,長度266mm,貫穿缸體上下面;②截面單薄,彎曲程度大,在澆注過程中易變形或斷裂。因此,油道芯應采用較高強度的熱芯;同時為防止和減少熱變形,應選用高強度低膨脹的芳東覆膜砂。此外,選擇底注立澆工藝方案對細長油道芯受鐵液沖擊相對于臥澆工藝方案要好很多。
2S10缸體鑄造工藝設計
2.1立澆工藝方案選擇
依據對S10缸體水套芯和油道芯結構分析,依據對立澆工藝和臥澆工藝在充型時水套芯與油道芯的受力分析,決定選用:缸孔朝上,底注立澆工藝方案。S10缸體鑄件工藝如圖9;砂芯構成如表4;水套芯和油道芯用芳東覆膜砂,見表5。水套芯異形處實施3層涂料:先刷一層鋯英涂料,表干后水套芯整體浸涂水基石墨涂料,最后在異形處再刷鋯英涂料。
3試制結果
采用前述工藝措施,按調整后的澆注系統,對熱節的3個工藝方案均進行了調試。此外,經鑄件解剖表明:水腔清潔,水套異形處光滑無粘砂;水套芯和缸筒芯形成的缸孔壁厚均勻,經檢測缸孔壁厚差Δδ≤1.0mm;油道芯未發生斷裂和漂浮,油道壁厚正常。對于熱節處采用的3個方案,經外觀檢查和解剖,均未見縮孔和縮松缺陷。鑄件經多次加工和加工后解剖表明:尺寸合格,壁厚正常。對熱節處的3個工藝方案,為穩定和確保熱節處無收縮缺陷,今后可優先選用無冒口的方案1,其次是另2個方案。
4結論
(1)S10缸體水套芯單薄,有異形結構;油道芯貫穿缸體上下平面,細長而彎曲。采用底注立澆工藝,鐵液平穩上升,對水套芯和油道芯的沖擊小。有利于防止水套芯受沖擊變形,保證缸孔壁厚均勻;也有利于防止油道芯漂芯和斷芯,保證油道壁厚正常。
(2)水套芯和油道芯設計為熱芯,并選用含較大比例寶珠砂的高強度低膨脹的芳東覆膜砂,有利于防止在高溫鐵液作用下因膨脹而發生的變形,有益于保證缸孔壁厚均勻和油道壁厚正常。水套芯異形結構處實施3層涂料,使不易清理的該處光滑潔凈無粘砂。
(3)鑄件熱節分析計算表明,需要強補縮。按冷鐵覆蓋面積≥熱節散熱面積的16.7%的原則,設計的3個工藝方案,試制結果均無收縮缺陷。
本文擬生產的馬氏體不銹鋼葉輪材質為ZG1Cr13Ni。該材質澆注溫度高,砂型鑄造易產生表面粘砂;由于縮性大,極易產生縮松、裂紋和晶粒粗大等鑄造缺陷;此外,其冷裂傾向也較嚴重。圖1和圖2分別是馬氏體不銹鋼葉輪毛坯尺寸和三維實體。由圖可見,該鑄件屬于結構復雜件,一方面是壁厚不均勻,厚壁和薄壁之間尺寸相差較大,補縮、收縮應力等問題需在工藝設計時特別關注;另一方面是存在各種曲面,而且曲面處壁厚極不均勻且相對較薄,因此,工藝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保證充型的完整性。根據葉輪鑄件的結構特點,本文選擇了兩箱造型法,并將鑄造分型面設置在葉輪中間部位,分型面位置見圖3。鑄件頂端壁厚較厚,應考慮在該位置添加冒口。鑄件的凝固時間取決于它的體積V和傳熱表面積A的比值,其比值稱為凝固模數。
2葉輪鑄造工藝設計與優化
2.1馬氏體不銹鋼葉輪鑄造工藝模擬分析
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對鑄造工藝進行模擬,鑄件模型選擇的材料為馬氏體不銹鋼,砂箱模型選擇的材料為樹脂砂,鑄件與砂箱之間的換熱系數為500W/(m2•K),澆注溫度為1560℃,充型速度為42kg/s,澆注時間為27s,熱傳遞方式為空氣冷卻,設置重力加速度為9.8kg/s2,初始條件為金屬液溫度1560℃、砂箱溫度25℃,運行參數采用默認設置。葉輪充型過程模擬結果見圖5。可以看出,金屬液充滿澆道,整體充型平穩,見圖5a。當澆注完成后,鑄型內腔全部被充滿,不存在澆不足現象,見圖5b。模擬結果表明,該鑄件的鑄造工藝設計方案保證了澆注過程的平穩性,也保證了鑄件形狀的完整性,說明澆注系統設計合理。圖6為鑄件澆注265s后透視狀態圖,可以發現,葉輪下端圓環、分型面中心部位交界處存在縮孔,且個別葉輪側冒口底端存在封閉的高溫區間,該位置也可能出現縮孔。由此可見,該工藝設計方案在保證鑄件補縮方面還存在設計不足。因此,原設計方案必須改善冒口設計,或者采取必要的工藝補救方案。
2.2工藝優化
針對初始設計工藝所出現的缺陷問題,對葉輪鑄造工藝進行優化??紤]在葉輪底端圓環和葉輪中心位置出現的縮孔,我們分別在葉輪底端加入圓環形冷鐵,在葉輪中間部位六個側冒口之間加設楔形冷鐵。改進后葉輪鑄造工藝圖如圖7所示。對改進后的工藝方案進行模擬,工藝改進后的葉輪充型模擬結果。當充型開始14s時,充填部位型腔內金屬液完全充滿澆道,充型平穩,沒有明顯飛濺,見圖8a,說明澆注系統設計仍能保證充型的平穩性;圖8b是充型至27s時(充型完畢)的狀態圖,可以看出,金屬液已完全充滿型腔,型腔內不存在澆不足等缺陷。
3結論
(1)不銹鋼葉輪鑄件選取階梯式澆注方式和開放式澆注系統,可以保證鑄件充型過程中金屬液的平穩性及充型后的鑄件形狀完整性。
(2)不銹鋼葉輪鑄件直接采用明冒口和暗冒口不能完全防止鑄件內產生縮孔與縮松,當冒口與冷鐵配合使用時可以消除縮孔與縮松。
過去20年,互聯網是改變社會、改變商業最重要的技術;如今,物聯網的出現,讓許多物理實體具備了感知能力和數據傳輸的表達能力;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生產制造領域將具備收集、傳輸及處理大數據的高級能力,使制造業形成工業互聯網,帶動傳統制造業的顛覆與重構。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于2012年提出的,隨后聯合另外四家IT巨頭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工業互聯網”主要含義是,在現實世界中,機器、設備和網絡能在更深層次與信息世界的大數據和分析連接在一起,帶動工業革命和網絡革命兩大革命性轉變。
工業互聯網聯盟的愿景是使各個制造業廠商的設備之間實現數據共享。這就至少要涉及到互聯網協議、數據存儲等技術。而工業互聯網聯盟的成立目的在于通過制定通用的工業互聯網標準,利用互聯網激活傳統的生產制造過程,促進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
工業互聯網基于互聯網技術,使制造業的數據流、硬件、軟件實現智能交互。未來的制造業中,由智能設備采集大數據之后,利用智能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數據挖掘和可視化展現,形成“智能決策”,為生產管理提供實時判斷參考,反過來指導生產,優化制造工藝(圖1)。
智能設備可以在機器、設施、組織和網絡之間實現共享促進智能協作,并將產生的數據發送到智能系統。
智能系統包括部署在組織內的機器設備,也包括互聯網中廣泛互聯的軟件。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設備加入工業互聯網,實現貫通整個組主和網絡的智能設備協同效應成為可能。深度學習是智能系統內機器聯網的一個升級。每臺機器的操作經驗可以聚合為一個信息系統,以使得整套機器設備能夠不斷地自行學習,掌握數據分析和判斷能力。以往,在單個的機器設備上,這種深度學習的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的。例如,從飛機上收集的數據加上航空地理位置與飛行歷史記錄數據,便可以挖掘出大量有關各種環境下的飛機性能的信息。通過這些大數據的挖掘與應用,可以使整個系統更聰明,從而推動一個持續的知識積累過程。當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連接到一個智能系統之中,結果將是系統不斷增強并能自主深度學習,而且變得越來越智能化。
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是通過大數據實現智能決策。當從智能設備和智能系統采集到了足夠的大數據時,智能決策其實就已經發生了。在工業互聯網中,智能決策對于應對系統越來越復雜的機器的互聯、設備的互聯、組織的互聯和龐大的網絡來說,十分必要。智能決策就是為了解決系統的復雜性。
當工業互聯網的三大要素——智能設備、智能系統、智能決策,與機器、設施、組織和網絡融合到一起的時候,其全部潛能就會體現出來。生產率提高、成本降低和節能減排所帶來的效益將帶動整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所以說,“工業互聯網”代表了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升級,增強了制造業的軟實力,使未來制造業向效率更高、更精細化發展。
“工業4.0”中的智能制造
2009到2012年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德國經濟卻一枝獨秀,依然堅挺。德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其基礎產業——制造業所維持的國際競爭力。對于德國而言,制造業是傳統的經濟增長動力,制造業的發展是德國工業增長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這一共識,德國政府傾力推動進一步的技術創新,其關鍵詞是“工業4.0”。
“工業4.0”中,互聯網技術發展正在對傳統制造業造成顛覆性、革命性的沖擊。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實時感知、監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實現生產系統的智能分析和決策,使智能生產、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制造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肮I4.0”所描繪的未來的制造業將建立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平臺之上,將更多的生產要素更為科學地整合,變得更加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而生產制造個性化、定制化將成為新常態。
自動化只是單純的控制,智能化則是在控制的基礎上,通過物聯網傳感器采集海量生產數據,通過互聯網匯集到云計算數據中心,然后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這些決策附加給自動化設備的是“智能”,從而提高生產靈活性和資源利用率,增強顧客與商業合作伙伴之間的緊密關聯度,并提升工業生產的商業價值(圖2)。
生產智能化。全球化分工使得各項生產要素加速流動,市場趨勢變化和產品個性化需求對工廠的生產響應時間和柔性化生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肮I4.0”時代,生產智能化通過基于信息化的機械、知識、管理和技能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從著手生產制造之前,就按照交貨期、生產數量、優先級、工廠現有資源(人員、設備、物料)的有限生產能力,自動制訂出科學的生產計劃。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同時實現產品多樣性、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最終實現工廠運營的全面優化變革。
傳統制造業時代,材料、能源和信息是工廠生產的三個要素(圖3)。傳統制造業發展的歷史,就是工廠利用材料、能源和信息進行物質生產的歷史。材料、能源和信息領域的任何技術革命,必然導致生產方式的革命和生產力的飛躍發展。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到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演進,越來越多功能強大的智能設備以無線方式實現了與互聯網或設備之間的互聯。由此衍生出物聯網、服務互聯網和數據網,推動著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信息物理系統(CPS)的方式相融合。也可以說,是這種技術進步使得制造業領域實現了資源、信息、物品、設備和人的互通互聯。
通過互通互聯,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新的互聯網技術,和以前的自動化的技術結合在一起,生產工序實現縱向系統上的融合,生產設備和設備之間,工人與設備之間的合作,把整個工廠內部的要素聯結起來,形成信息物理系統,互相之間可以合作、可以響應,能夠開展個性化的生產制造,可以調整產品的生產率,還可以調整利用資源的多少、大小,采用最節約資源的方式。
“工業4.0”時代,在智能工廠中,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產品數據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等軟件管理系統可能都將互聯。屆時,接到顧客訂單后的一瞬間,工廠就會立即自動地向原材料供應商采購。原材料到貨后,將被賦予數據,“這是給某某客戶生產的某某產品的某某工藝中的原材料”,使“原材料”帶有信息。帶有信息的原材料也就意味著擁有自己的用途或目的地。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一旦被錯誤配送到其他生產線,它就會通過與生產設備開展“對話”,返回屬于自己的正確的生產線;如果生產機器之間的原材料不夠用,生產機器也可以向訂單系統進行“交涉”,來增加原材料數量;最終,即便是原材料嵌入到產品內之后,由于它還保存著路徑流程信息,將會很容易實現追蹤溯源(圖4)。
設備智能化。在未來的智能工廠,每個生產環節清晰可見、高度透明,整個車間有序且高效地運轉?!肮I4.0”中,自動化設備在原有的控制功能基礎上,附加一定的新功能,就可以實現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性、可追蹤性與節能性等智能化要求。這些為生產設備添加的新功能是指通過為生產線配置眾多傳感器,讓設備具有感知能力,將所感知的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傳送到云計算數據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決策進一步使得自動化設備具有自律管理的智能功能,從而實現設備智能化。
“工業4.0”中,在生產線、生產設備中配備的傳感器,能夠實時抓取數據,然后經過無線通信連接互聯網傳輸數據,對生產本身進行實時的監控。設備傳感和控制層的數據與企業信息系統融合形成了信息物理系統(CPS),使得生產大數據傳到云計算數據中心進行存儲、分析,形成決策并反過來指導設備運轉。設備的智能化直接決定了“工業4.0”所要求的智能生產水平。
能源管理智能化。近年來,環境和節能減排已成為制造業最重視的課題之一。許多制造業企業都已經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對生產能耗進行管理,以最具經濟效益的方式,部署工業節能減排與綜合利用的智能化系統架構,從資源、原材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處理,形成綠色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循環。
供應鏈管理智能化。在傳統的制造業生產模式中,無論是工廠還是供應商,都需要為制造業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庫存付出一定的成本支出,由于供應商和工廠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非自動的信息交換,生產的模式只能采用按計劃或按庫存生產的模式,靈活性和效率受到了約束。
“工業4.0”時代,復雜的制造系統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產業組織結構的轉型。傳統的大型企業集團掌控的供應鏈主導型將向產業生態型演變,平臺技術以及平臺型企業將在產業生態中的展現出更多的作用。因此,企業競爭戰略的重點將不再是做大規模,而將是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在不斷變化的動態環境中獲得和保持動態的供需協調能力。
供應鏈管理智能化將統一工廠的零部件庫存和供應商的生產流程,從而保證工廠的零部件庫存的最小化,降低庫存帶來的風險,降低生產成本。供應鏈管理智能化要求企業間的信息采用基于事件驅動的方式交換信息,信息的交換是實時的,并且對方同樣可以做出實時的反應,供應鏈上不同企業的運作效率與在同一個企業中不同部門的運作一樣敏捷,具有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的適應性。供應鏈管理智能化將為供應鏈上的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協同制造將為降低制造成本、物流成本,縮短制造周期,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有力的保障。
實現上述四個智能化體現了“工業4.0”的宏大愿景。“工業4.0”認為實現上述四個智能化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將大量的有關人、信息管理系統、自動化生產設備等物體融入到信息物理系統(CPS)中,在制造系統中,利用產生的數據為企業服務,協同企業的生產和運營。
智能制造的內涵
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其實質與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廣的“兩化融合”戰略大同小異。某種程度上說,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或許對于我國制造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可能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機遇。
工廠內實現“信息物理系統”。德國“工業4.0”其實就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統(CPS)實現智能工廠,最終實現的是制造模式的變革。CPS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國家基金委員會在2006年提出,被認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技術的第三次浪潮。
CSP是融合技術,包括計算、通信以及控制(傳感器、執行器等)。中國科學院何積豐院士指出:“CPS,從廣義上理解,就是一個在環境感知的基礎上,深度融合了計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擴展的網絡化物理設備系統,它通過計算進程和物理進程相互影響的反饋循環實現深度融合和實時交互來增加或擴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實時的方式監測或者控制一個物理實體。CPS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全融合,構建一個可控、可信、可擴展并且安全高效的CPS網絡,并最終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構建工程物理系統的方式。”
目前所說的制造業信息化,首先強調的是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計算機輔助制造)等工業軟件和PPS(生產計劃控制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應用于由上而下的集中式中央控制系統。
而信息物理系統(CPS)則通過物體、數據以及服務等的無縫連接,實現了生產工藝與信息系統融合,形成了智能工廠。物聯網和服務互聯網分別位于智能工廠的三層信息技術基礎架構的底層和頂層。最頂層中,與生產計劃、物流、能耗和經營管理相關的ERP、SCM、CRM等,和產品設計、技術相關的PLM處在最上層,與服務互聯網緊緊相連。中間一層,通過CPS物理信息系統實現生產設備和生產線控制、調度等相關功能,從智能物料供應,到智能產品的產出,貫通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最底層則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控制、執行、傳感,實現智能生產(圖5)。
智能工廠的產品、資源及處理過程因CPS的存在,將具有非常高水平的實時性,同時在資源、成本節約中也頗具優勢。智能工廠將按照重視可持續性的服務中心的業務來設計。因此,靈活性、自適應以及機械學習能力等特征,甚至風險管理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智能工廠的設備將實現高級自動化,主要是由基于自動觀察生產過程的CPS的生產系統的靈活網絡來實現的。通過可實時應對的靈活的生產系統,能夠實現生產工程的徹底優化。同時,生產優勢不僅僅是在特定生產條件下一次性體現,也可以實現多家工廠、多個生產單元所形成的世界級網絡的最優化。
工廠間實現“互聯制造”。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普及,制造業市場競爭的新要求出現了變化。一方面,要求制造業企業能夠不斷地基于網絡獲取信息,及時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另一方面,要求制造業企業能夠將各種資源集成與共享,合理利用各種資源。
互聯制造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通過制造企業快速重組、動態協同來快速配置制造資源,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減少產品投放市場所需的時間,增加市場份額;能夠分擔基礎設施建設費用、設備投資費用等,減少經營風險。通過互聯網實現企業內部、外部的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和協同管理,實現商業的顛覆和重構。通過網絡協同制造,消費者、經銷商、工廠、供應鏈等各個環節可利用互聯網技術全流程參與。傳統制造業的模式是以產品為中心,而未來制造業通過與用戶互動,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然后開始部署產品的設計與生產制造。
另外,作為一個未來的潮流,工廠將通過互聯網,實現內、外服務的網絡化,向著互聯工廠的趨勢發展。隨之而來,采集并分析生產車間的各種信息向消費者反饋,從工廠采集的信息作為大數據經過解析,能夠開拓更多的、新的商業機會。經由硬件從車間采集的海量數據如何處理,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服務、解決方案的價值。
過去的制造業只是一個環節,但隨著互聯網進一步向制造業環節滲透,網絡協同制造已經開始出現。制造業的模式將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它會打破傳統工業生產的生命周期,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到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構成了閉環,徹底改變制造業以往僅是一個環節的生產模式。在網絡協同制造的閉環中,用戶、設計師、供應商、分銷商等角色都會發生改變。與之相伴而生,傳統價值鏈也將不可避免的出現破碎與重構。
工廠外實現“數據制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一方面需要制造業企業能夠生產或提供符合消費者個性偏好的產品或服務,一方面需要互聯網提供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由于消費者人數眾多,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導致需求的具體信息也不同,加上需求的不斷變化,就構成了產品需求的大數據。消費者與制造業企業之間的交互和交易行為也將產生大量數據,挖掘和分析這些消費者動態數據,能夠幫助消費者參與到產品的需求分析和產品設計等創新活動中,為產品創新作出貢獻。
因此,大數據將構成制造業智能化的一個基礎。大數據在制造業大規模定制中的應用除了圍繞定制平臺這一核心之外,還包括數據采集、數據管理、訂單管理、智能化制造等。定制數據達到一定的數量級,就可以實現大數據應用,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實現流行預測、精準匹配、時尚管理、社交應用、營銷推送等更多的應用(圖6)。同時,大數據能夠幫助制造業企業提升營銷的針對性,降低物流和庫存的成本,減少生產資源投入的風險。
“數據制造”時代,互聯網技術將全面嵌入到工業體系之中,將打破傳統的生產流程、生產模式和管理方式。生產制造過程與業務管理系統的深度集成,將實現對生產要素的高度靈活配置,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從而,將有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毫無疑問,“數據制造”將會改變制造業思維,給制造業帶來更多的靈活性和想象空間,也或將顛覆制造業的游戲規則。
對我國的啟示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一個國家將無法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勞動就業問題將日趨突顯,人民生活難以普遍提高,國家穩定和安全將受到威脅,信息化、現代化將失去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中國經濟經歷了接近10%的高速增長階段,而制造業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引擎。目前,我國尚處于工業化進程的中后期,制造業創造了GDP總量的三分之一,貢獻了出口總額的90%,未來幾十年制造業仍將是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重新定義“智能制造”的關鍵詞。進入21世紀以來,制造業面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為了尋找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出路,開始重新重視制造業,歐盟整體上開始加大制造業科技創新扶持力度;美國于2011年提出“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旨在增加就業機會,實現美國經濟的持續強勁增長。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2012年2月正式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于2013年4月推出《工業4.0戰略》。我們應該通過比較研究《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戰略》等資料中的先進制造業關鍵詞,進而來定義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圖7)。
一是軟性制造。大規模制造時代,傳統的制造環節利潤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所以,從發達國家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戰略規劃中均可以看到,制造業的概念和附加值正在不斷從硬件向軟件、服務、解決方案等無形資產轉移。相對于傳統制造業,如今的制造業是軟件帶給硬件功能、控制硬件、對硬件造成極大影響。同時,與以往的硬件商品所不同,目前的制造業中,對商品附屬的服務或者基于商品上面的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所謂軟性制造,就是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拓展更多、更豐富的服務與解決方案。因為相對于硬件,產品內置的軟件、附帶的服務或者解決方案通常是軟性和無形的,都是“看不見”的事物,所以稱之為軟性制造。
軟性制造不再將“硬件”生產視為制造業,而認為“軟件”在制造業中不斷發揮主導作用,商品產生的服務或解決方案將對制造業的價值產生巨大影響。所以,未來的制造業需要放棄傳統的“硬件式”的思維模式,而要從軟件、服務產生附加值的角度去發展制造業。軟件、服務在整個制造業價值鏈中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呈現顯著的增長趨勢。未來制造業企業向顧客提供的不再是單純的產品,而是各種應用軟件與服務形態集成于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
二是從“物理”到“信息”的趨勢。以往,每當提及制造業,恐怕都認為是各種零部件構成硬件產品的核心。隨著封裝化、數字化的發展,零部件生產加工技術加速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這樣,零部件本身的利潤就難以維系。因此,發達國家制造業開始更加注重通過組裝零部件進行封裝化,將部分功能模塊化,將系列功能系統化,來提升附加價值。
模塊化是將標準化的零部件進行組裝,以此來設計產品。從而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滿足消費者的各項差異化需求。以往,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成本,如果將復雜化的產品通過幾個模塊進行組裝,就能夠同時解決多樣化和效率化的問題。
但是,模塊化本身不過是產品的一項功能,未來制造業將更加重視在通過模塊化和封裝化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化,拓展新的應用與服務。如果以系統化為主導,就能相對于“物理”意義上的零部件,獲取更多的帶有“信息”功能的附加價值。相反,如果不掌控系統的主導權,無論研發出的零部件的質量和功能多么好,也難以成為市場價格的主導者。
三是從“群體”到“個體”的趨勢。在發達國家,以規模化為對象的量產制造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新興市場國家,以定制化為重點的多種類小批量制造業漸漸成為主流。同時,消費者本身也將有能力將自己的需求付諸生產制造。也就是說,“大規模定制”隨著以3D打印為代表的數字化和信息技術的普及帶來的技術革新,將制造業的進入門檻降至最低,不具備工廠與生產設備的個人也能很容易地參與到制造業之中。制造業進入門檻的降低,也意味著一些意想不到的企業或個人將參與到制造業,從而有可能帶來商業模式的巨大變化。
“個性化”首先是美國大力推進的。在美國的文化背景下,個性要比組織色彩強烈。制造業的“個性化”趨勢不僅僅是美國制造業回歸,還將帶動舊金山等大城市制造業的興盛,一些專注于通過信息技術使得生產工程高效化、專業性的小規模手工制作的制造業將在市區內盛行,它們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柔性的定制化服務,憑借獨特的設計,與大量生產形成差異化競爭。
四是互聯制造。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普及,制造業市場競爭的新要求出現了變化。一方面,要求制造業企業能夠不斷地基于網絡獲取信息,及時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另一方面,要求制造業企業能夠將各種資源集成與共享,合理利用各種資源。
互聯制造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通過制造企業快速重組、動態協同來快速配置制造資源,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產品投放市場所需的時間,增加市場份額。另外,作為一個未來的潮流,工廠將通過互聯網,實現內、外服務的網絡化,向著互聯工廠的趨勢發展。
美國因為有Google、Apple、IBM等IT巨頭和無數的IT企業,所以在大數據應用上較為積極,非常重視對社會帶來新的價值。Google不斷將制造業企業收購至麾下,就是希望掌握主導權。同時,作為美國大型制造業企業的一個代表,GE公司也開始加強數據分析和軟件開發,從車間采集數據,進行解析,提供解決方案,開拓新的商業機會。德國將“工業4.0”視為國家戰略,將工廠智能化視為國家方針。通過信息技術,最大限度的發揮工廠本身的能力(表1)。
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要著力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進“兩化融合”工作,通過信息化的融合與滲透,對傳統制造業產生革命性影響?!肮I4.0”本質上是由信息技術引發的,與我國的“兩化融合”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未來制造業中,我們應該將“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要著力點,進一步繼續加快推進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首先,研究部署信息物理系統(CPS)平臺,實現“智能工廠”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智能設備和生產手段在未來必將廣泛替代傳統的生產方式。而信息物理系統(CPS)將改變人類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使得未來制造業中的物質生產力與能源、材料和信息三種資源高度融合,為實現“智能工廠”和“智能制造”提供有效的保障。美國、德國等世界工業強國都高度重視信息物理系統的構建,加強戰略性、前瞻性的部署,并已然取得了積極的研究進展。而我國目前的制造業發展仍然以簡單地擴大再生產為主要途徑,迫切需要通過智能生產、智能設備和“工業4.0”理念來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
其次,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轉型的同時,同步推動制造業的模式和業態的革新。主要體現在,從大規模批量生產向大規模定制生產的革新、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革新、從集團式全能型生產向網絡式協同制造的革新、從兩化融合向工業互聯網的革新。
1建筑造價管理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是現代社會建筑建設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建筑工程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對建筑工程的造價進行控制能夠促使工程投資項目造價管理人員在正式開始之前對其進行全面的方案制定、方案設計審核,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了解建筑工程項目詳情,對項目工程進行動態監控,從而有效掌握建筑工程項目的利潤情況,將其經濟收益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建筑造價管理原則
2.1設計為重點原則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在開展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時,要注意嚴格遵循“設計為重點原則”,在將工程造價管理貫穿整個項目進程的同時,引入工程設計,并在工程設計階段對建筑工程進行造價成本控制。工程設計是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全過程的第一關,若在設計階段強化工程造價控制,就能結合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優化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施工材料、設備,提高建筑工程性價比,充分體現建筑造價管理的經濟效益控制優勢。造價管理人員要重視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通過此階段的造價控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2.2主動控制原則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在開展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時,要注意遵循“主動控制原則”。主動控制原則,就是指需要造價管理人員對工程造價進行預算管理,將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及情況均納入預案計劃中,并根據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保證建筑工程進展順利,避免偏離原有目標。
3建筑造價管理提升工程經濟效益措施
3.1招標環節造價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建設單位,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就要做好建筑工程招標環節的造價管理。建設單位造價管理人員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標階段要對工程設計招標、工程施工招標等文件進行嚴格管理,并對項目中重要物資的招投標行為進行審查。造價管理人員要嚴格審核施工單位的施工資質及其相關經驗,并采取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審核,從而避免出現招錄到信用較差施工單位的情況。造價管理人員還要全面掌握建筑工程項目的造價成本,防止投標單位惡意競標。另外,造價管理人員還可以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就是通過統一的計量計算規則提供工程量清單,并由投標人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市場情況進行報價競標,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2]。
3.2做好預算和決算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造價管理人員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就要做好預算和決算工作。首先,造價管理人員要對建筑工程所需的主材、輔材及其他耗材進行統計,保證材料采購數量符合施工需求,避免出現采購數量過多或不足的情況,減少材料采購資金的浪費。然后要提前統計、預估建筑工程施工人員的勞務費用,控制施工人工費;造價管理人員要結合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情況、施工難度,依據現階段市場平均價格和單位內部人員的標準工作進行計算。最后,造價管理人員要在預算與決算階段對建筑工程施工可能產生的設備使用與維護費用進行計算;造價管理人員要根據單位本身的施工機械設備情況,計算施工機械費用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攤銷費用及租賃費用,并綜合施工情況核定需要租賃的機械設備數量,優化機械設備管理方案,從而實現控制造價成本的目的[1]。
3.3施工環節造價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造價管理人員要通過增強建筑造價管理工作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還要做好施工環節的造價管理工作。造價管理人員要結合現階段的市場發展形勢,對施工單位的施工費用進行預估,從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在合理范圍內降低施工費用,并加強對施工環節的管理,對建筑工程施工勞務成本、施工現場資源成本進行管理,讓施工單位定期上報每天施工費用消耗明細,推動建筑工程施工造價管理規范化發展。此外,造價管理人員要認真審核變更明細,并嚴格規定變更條件,避免出現隨意修改施工方案的情況出現,確保施工預算與原方案的順利推進。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費。
3.4竣工環節造價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造價管理人員要從竣工環節入手,提高竣工環節的造價控制程度,認真、嚴謹的開展工程審核工作,保證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根據承包合同、施工圖紙、變更計劃及現場簽證等資料對已完成的工作量進行計算,并進行核算,杜絕出現施工單位謊報施工量的情況出現。造價管理人員還要做好套價工作,熟悉工程定額書中的詳細單價和具體施工內容,并結合工程預算對其進行定額套價。
4結語
總而言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程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專業的、系統的工程管理工作,要想加強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也不是針對某一環節工作就能夠達到的。造價管理人員要想通過強化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就要明確建筑工程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不斷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引進科學管理體系,全面開展造價管理工作,從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各個環節成本,有計劃的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
【管理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1]李康.增強建筑造價管理提升工程經濟效益[J].華東科技(綜合),2018(0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