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04:43:20
序論:在您撰寫科技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通過上文論述,不難發現現代科技融入聲樂教學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這不意味著現代科技融入聲樂教學可以盲目亂撞,毫無章法可循,而是同樣需要合理地規劃來確定現代科技可融入的聲樂教學的領域,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聲樂教學領域的現代科技融入。首先,現代科技可以靈活運用到聲樂教學的教材編訂工作中,傳統的平面紙質教材對于聲樂這一科目來說稍顯薄弱,無法全方位起到教材的專業培養效果,因此,可以借助3D等多媒體功能,將電子教材取代紙質教材,讓學生從這種全方位教材中真正獲取其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次,現代科技可以靈活運用到聲樂教學的教學實踐中去,一些需要尋找共鳴點和感覺方位的聲樂教學和聲樂啟發,往往速度較為緩慢,可以借助科技發展生產發明相關產品,自動尋找共鳴點和腔體,幫助學生快速完成肌肉記憶和肌肉感覺尋找,從而使聲樂教學過程更為高效、快捷。第三,現代科技可以靈活運用到聲樂教學的考核考察上,學生可以借助機器完成自我考核,機器根據學生的演唱自動辨別學生的歌唱功底和感情融入度,從而打出最為科學合理的分數,結合教師人評,做到所有分數都最為公正,既有科技輔助,又有人工檢閱。
二、現代科技介入聲樂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現代科技的融入,對于聲樂教學來講,無疑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不僅使得聲樂教學工作變得簡單、高效,也使聲樂教學更為科學合理,效果更為明顯。但現代科技畢竟仍不完善,對于現代科技介入聲樂教學,仍有許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注意。首先,要杜絕濫用現代科技所導致的機械化弊病,現代科技的介入,是輔助功能,并不能喧賓奪主,濫用現代科技。在聲樂教學中,如現代科技依賴過重,則會導致學生臉譜化、機械化,所培養出的聲樂人才無個性可言,這是現代科技介入聲樂教學的最為危險的誤區。其次,要合理搭配人力與科技力,現代科技的介入,并不意味著對人力的否定,相反,我們更需要專業人事的相關技能來糾正和審核現代科技的正確與否,這對于人力的運用,非但不是破壞,反而是個考驗。合理搭配人力與科技力,才能真正發揮出現代科技介入后的聲樂教學的新成果,才能更好地運用科技力。第三,要關注科技與聲樂的雙重創新。科技介入聲樂教學,使得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滯后的問題,都會導致整個聲樂教學出現滯后的現象,因此,對于科技與聲樂來說,我們需要追求雙重創新,這相對于之前來說,對于創新精神的敏感度要求更高,對于創新的任務也變得更加艱巨。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自考機械過程控制基礎,教學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機電一體化工程專業(獨立本科)必考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并且是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工程控制論實質上是研究工程技術中廣義系統的動力學問題[1]。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就是根據控制論的理論基礎,研究機械工程技術中廣義系統的動力學問題。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以動態、整體、聯系的觀點研究分析一個機械工程系統,運用控制論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決機械工程領域中有關自動控制及系統動力學方面的問題。其特點是從信息的傳遞、轉換和反饋角度來分析系統的動態行為;為采用控制的觀點和思想方法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了使系統按預定的規律運動,達到預定的技術指標,實現最佳控制打下基礎;并且也可以為后續的機械類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2]。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研究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對工程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課程的開設對培養學生運用控制原理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學論文,提高分析和解決各種工程問題的能力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和今后從事控制工程實踐奠定基礎。
本課程要求考生掌握經典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牢固掌握控制理論基本概念和典型自動控制系統的特點的基礎上,具備對簡單機電系統進行分析的能力,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典型系統(特別是一階系統)的時域和頻域特性;能判別系統的穩定性;了解系統辨識的基本原理及相應的方法怎么寫論文。
但是,由于該課程比較抽象,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也不理想,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本文針對自考生的這種現象,提出了與普通本科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針對非自學型自考學生,從教師的講解思路和方法出發,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淺談筆者的教學體會,以供同行商榷。
1、了解學生學習現狀
自考學生普遍是,在高中時期學習相對較差,但是,又具有想學會心態。因此,這是最大的一個矛盾,本身的基礎薄弱,又想學會教育教學論文,通過考試。這就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去幫助學生解決這一矛盾。
本門課程要求以物理,電工學,高等數學為基礎,這些前期課程,學生本身可能就沒有學精通,所以,學習氣機械工程控制基礎就會更難。作為授課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學不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了解的現狀后,就應該吧學生不會的內容再給補充上。當然這里也存在一個課時的問題,不可能把前期的課程全部都再教一遍,能做到的只是,當本門課程用到哪部分內容后,就把那一部分內容補充上,絕不可能通篇全講。
例如:在第二章講授拉普拉斯變換時,就必須把高等數學中積分和求導的基本公式補充上,不然學生就會因為積分求導不會,而導致拉普拉斯變換學不會。
例如:在講第三章系統的數學模型時,就必須把物理的受力分析教育教學論文,牛頓定律等補充上。這樣學生才可以分析一個機械系統的受力,才可以建立微分方程。在這一章的內容中還要補充上基爾霍夫電壓定律,電流定律,不然學生就很難建立電網絡系統的微分方程。
在補充上述的內容時,主要是要注重對這些基礎理論如何應用??梢酝ㄟ^多講例題,講簡單的例題,來使得學生能會用這些基礎理論。
2、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改變學生對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的厭學心理,解除對這門課產生恐懼的精神壓力,營造出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還應該排除心理障礙,盡快的熟悉本門課程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轉變學習觀念。
學生在學習時,剛剛開始學,就會覺得不會,因為,開始部分就是拉普拉斯變換。但是,這一章必須要讓學生學會!這是磨刀不費砍材功。這里當然要用到較多的高數知識,用什么就補什么,這里即使用的課時較多,也必須學會怎么寫論文。一方面這是整個課程的數學基礎教育教學論文,另一方面如果開始學生就沒學會,那么就會導致學生放棄這門課。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讓學生感覺自己會做題,在心理上,學生就會慢慢的建立起信心來。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學生才可以不恐懼,也就不放棄了。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常常通過一些暗示給學生,這門課簡單,易學會,易通過。這對于學生樹立學會的信心和通過的信心,是很有幫助的。
每年都會有一部分考生在聽課過程中或聽完全課程后,進入復習階段時感到心中沒底,加之時間緊,就放棄了,很可惜。所以,進入復習階段,教師更應多給學生鼓鼓勁,讓學生樹立“我能行” 的信心。樹立考試成功的信心,不打 “退堂鼓”。
3、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一般這個階段要放在全課程學完之后教育教學論文,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提分最快的方法。
首先,要掌握考試重點,不能通篇用勁。在全面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掌握重點章節內容,著重掌握系統傳遞函數、方塊圖、誤差分析、時域分析、頻域分析、穩定性判別。從知識點分布來看,本課程試題覆蓋了教材七章的全部內容。單選題覆蓋面最廣,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填空題覆蓋面廣,覆蓋了教材的七章內容,主要是考查學生掌握基本概念的能力,也有少部分是計算的。簡答題考查學生掌握基本概念,最近幾年的簡答題多數都是概述、識記基本概念。計算題分布很廣,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從整體來看,教材七章內容知識點分布不均勻,重點章節主要是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而第1章、第2章和第7章是知識點考查較少的章節。
其次,全面分析歷年考題教育教學論文,了解考試中的題型規范,試題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熟練掌握各種典型的例題。熟練掌握出現在歷年考題中典型題型的解題思路,并多次練習,歷年考題可以反復練習多次怎么寫論文。
例如:勞斯穩定判據的題目,一部分題目為直接運用勞斯判據來判斷穩定性,還有一部分題目為,求取系統中某參數的穩定范圍。但是這類題目,只要多做練習,學生基本都可以掌握。
最后,學生在應試中總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求學生要做到:1.排除一切思想雜念,一心一意答題。2.拿到試卷后,迅速瀏覽試卷。同時要快速瀏覽考題和相應的分值,按難易程度確定做題的順序,首先做最熟悉的題目和內容;主觀題中如有得心應手題,應先做,然后再按順序答題,遇到一時難答的題果斷跳過教育教學論文,答后面的題,以防在某道題上耽擱時間,影響后面的答題。3.答完卷后別忘記重新考慮最初沒確定答案的那些題,另外要至少全部檢查一遍看有沒有因疏忽而出錯的地方。4.不要盲目提前交卷,在確保沒有漏題的情況下經過兩遍檢查方可交卷。
4、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學完本課程后,進入復習階段,一般說來至少要留出一個月的總復習時間。在總復習期間,教師給學生鼓勁,教給學生復習方法,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要提醒學生注意:1.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按部就班地復習,提高效率。在復習時更應注意經常翻閱和回憶教材摘要認真領會,揣摩并加以熟練掌握。
參考文獻
[1]楊叔子,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第五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2。
[2]陳康寧,機械工程控制基礎(1999年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218。
設計主要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三個模塊。各模塊具體內容如下:學科教育理論模塊包括學科教學理論、學科課程理論、學科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包括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典型課例分析———兼談新課程學科教學設計、新課程專題研究;學科教育研究模塊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科教育研究簡介、優秀學科教育研究介紹、教育論文寫作。這三個模塊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課程功能。
其中,學科教育理論實現在職教師理論素養的提高,學習本學科領域的教學理論、課程理論和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而設計,旨在使教師領會新課程標準中蘊涵的課改理念,提升相應的學科教學設計能力,“新課程專題研究”環節依據新課程中增設的學科專題開設,幫助教師解決在新增學科內容方面帶來的困難;學科教育研究是在職教師普遍感到困難的薄弱環節,也是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經過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以及多年教學實踐的磨練后,這一環節的具體內容設計對有效教學將起到極大的專業提升和引領作用。
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貼近時代脈搏,體現新課程要求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必須敏感于時代對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要“與時俱進”。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關注新課程、反映新課程、體現新課程。關注學習者,突出職后特點任何課程設計如果脫離學習者的具體特點,都很難較好地實現課程內容的適切性。教師學習是成人學習的一種,既有成人學習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師學習的專業特性。因此,在課程內容選擇、呈現方式、評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應對此特點做出回應。重難攻堅,把握教師專業化發展薄弱環節職后學習作為教師繼續教育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必須依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針對薄弱環節,設計、選擇、實施學科教學論課程,把握教師職業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要素,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設計上,為教師的職后學習搭建適宜平臺,很好地起到專業提升與引領作用。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針對職后社會需求的變化和教育對象的發展特征分析,設計了主要針對新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共三個模塊。在數學學科中,結合學科具體特點,設計各模塊的具體內容如下:
模塊一。數學教育理論,含三個分支,分支一數學教育基本理論:一般教育理論對數學教育的影響;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波利亞的解題理論;建構主義的數學教育理論;“目標教學”理論與中國高考;中國的“雙基”數學教育。分支二數學課程理論:課程的基本概念;數學課程理論研究概說;古代外國數學課程概況;中國古代數學課程概況與突出成就;歐洲數學課程的發展;中國近現代中學數學課程的演變。分支三數學學習理論:“學習”與“數學學習”概說;基于行為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認知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人本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建構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明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是一堂課能否上好的關鍵所在。明確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依據教學目標,把握教材內容。眾所周知,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材文本在進行編排時,就已經明確反映了教材的編排意圖、知識點的分布等。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對教材進行處理。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立足教學目標,從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分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針對小學數學的具體特點,教師應該把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放在對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上。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較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興趣培養放在一個顯著的位置,同時還要兼顧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通過檢測來檢驗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這樣既符合教育精神,也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目標要具有指向性和針對性,要能在課堂教學中切實有效地予以貫徹。
二、有效把握小學數學的重難點
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有效把握一節課的重難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到位,首先是不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其次會導致課堂教學過于分散,使學生聽課后無法把握教材知識,不能做到學有所獲。教學重點是一堂課中教師依據課程目標確定的,一般而言,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只集中在一兩個知識點上,教師要通過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有效把握,并在課堂上充分落實。教學難點一般而言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需要教師運用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解明白,讓學生真正理解。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找規律”這一內容時,依據教材給出的場景,給學生規律性地擺放了三種物體:盆花的顏色依次是藍、紅、藍、紅彩燈的顏色依次是紅、紫、綠、紅、紫、綠彩旗的顏色依次是紅、紅、黃、黃、紅、紅、黃、黃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能觀察到盆花、彩燈、彩旗這幾種物體的擺放規律嗎?按照這種規律,右起第12個是一盆什么顏色的花?”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有些教師認為讓學生通過計算的方法找出簡單的周期規律是重點。但筆者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多樣的方法找出規律,運算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重點是讓學生理解計算的具體方法,這樣才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三、課堂小學數學設計與教學生成
教學設計是理想化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最重要的其實是教學生成的具體效果。教學設計最終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去檢驗其設計得科學與否。因此,教師要把教學設計落實到課堂中,并不斷完善教學設計。例如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會設計一些師生間的互動或者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在設計之前一般只是設想,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狀況,比如由于學生知識的不足,導致教學環節不能充分有效地開展;或者由于預留時間不足,導致在活動后,教師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去發現和改進。有的時候,課堂教學的生成效果和不同班次間學生的差異性也具有密切聯系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針對不同班次學生的具體情況要進行適當地調整,這樣才能收到預想的效果。教學設計是理論,課堂教學是實踐,教師必須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設計。
四、結語
隨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科學文化迅速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而翻譯新的科技資料、參加國際會議、與各國交流文化藝術以及從事外事、外貿、旅游工作等都需要大量懂得英語的企業管理人員,新世紀對人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21世紀公民必須具備的素質,搞好外語教學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必備條件,傳統的英語教學側重于語法的講解和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中學英語教學將從偏重單句理解和偏重語法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上來,使學生得到充分的聽、說、讀寫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新教材把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在強調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健全的人格、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英語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愿望。
心理學告訴我們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表現為一個人渴望深入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說明興趣在推動人出色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操作方式來發揮學生的智力和潛力,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眾所周知,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起來也就輕松、無負擔。因此,教師應設計一些幽默、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及時給予鼓勵或表揚,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的英語墻報、黑板報,開闊學生的視野,結合各類學生的特點進行聽力、口語、閱讀等方面的訓練,通過開展單詞拼寫比賽、課文復述比賽、自編短劇表演賽、課文朗讀比賽等活動來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促進其心智機能的發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組織、交際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呢?
一、遷移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雙差生”學英語是讓很多老師頭痛的事。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雙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這些學生在其它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英語中來,則可事半功倍。可見,巧妙地遷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大有裨益。很多“雙差生”對電腦比較感興趣,而電腦里的英語單詞有很多不認識。筆者告訴他們:學好電腦將來也能找一份好工作,而學好電腦的前提是學好英語。英語學不好,電腦里常用的單詞都不認識,想學好電腦是天方夜談。因此,“雙差生”上課也比以前認真多了。
二、用各種有趣口訣幫助記憶,提高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英語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則等,常讓學生迷惑。有鑒于此,教師可編些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英語的熱情升溫。對初一學生講“be”的用法,記口訣:I用am, you用are; Is跟著他,她,它。要問復數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 O的長短音,編“三字經”如下:煮毛木,看了書,腳送[u],立后屋。除之外,讀長u:。
前面7個單詞是:cook, wool, word, look, good, book, foot;接著是2個動詞過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帶出另兩個過去式mistook, 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 bedroom, meeting room等等。教師只要常收納,多積累,勤總結,有趣口訣就會源源不斷,教學也定會趣味橫生。
三、創設情境,Group task等手段激勵學生說英語,體會成就感。
情境的創設努力再現了現實生活,實踐證明學生樂于在情境中學習、交流。在上JEFCBook1BLesson74我在講臺上開了一個food shop,有bread, coffee, tea, orange juice, apple juice, coke, Sprite, water, milk, cake, hamburger, apple等事物或卡片。這個場景,刺激了學生的感官,符合了他們的心理,學生躍躍欲試想上來露一手,當售貨員的文明禮貌,扮演顧客的精心挑選喜愛的食品。這樣的英語交流真實有意義。
Group task是我使用的最多的一種教學形式,因為它符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心理,而且能給每個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Group task鼓勵學生互相合作,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做Group task時能獲得獨立運用語言的機會,此時他們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參與意思,他們能積極、認真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內在的語言潛力得以挖掘與發展。每當學生進行Group task時,我穿梭于他們之間,回答學生的提問,不時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促使Group task得以順利進行。主要以表演對話;編寫類似的對話或討論問題為主。為了及時、準確地得到反饋信息,在Group task的基礎上,我還邀請一些小組上講臺來表演,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學生在表演的同時使用了英語,一種自豪感,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關鍵詞:關于計算機教學論文
闡述了計算學科中數學方法和系統科學方法的基本概念、特點和方法;揭示了教學方法,系統科學方法與計算機教學研究的內在聯系;給出了數學方法、系統科學方法在計算機教學研究中的應用;旨在更好地借鑒其他學科現有的科學方法,自然運用到計算機教學研究中。
進入21世紀以來,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運用快速浸透于社會的各行各業戰爭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日千里的變化使人們蘇醒認識到:計算機技術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不控制計算機學問和根本技藝,將難以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半娔X要從娃娃抓起”,信息科技課程曾經成為學校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
現代教育強調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員的作用要表現在引導上。面對豐厚多彩的計算機世界,每一個學生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惡。而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員又必需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較繁重的教學任務。那么如何統籌二者停止高職計算機的教學呢?我在幾年來從事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停止了一些嘗試,總結了一些較適用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辦法。
一、教學形式
1.邊講邊練,精講多練
計算機學科的理論性很強,強調學生操作才能的培育。假如采用傳統的教學辦法,“紙上談兵”,學生容易感到單調乏味。而自覺的上機練習也難以保證學習效率。所以每當學習新的操作內容時,一堂課中我普通只布置15分鐘左右停止解說、示范。講一個問題時就讓學生同步操作,然后關鍵的一步就是布置相似的練習讓學生入手理論。等他們控制以后再講一個學問點。這樣每堂課講授的學問學生們都能應用于理論并得到穩固,最終到達純熟控制。有時能夠依據學生的實踐程度恰當調整講課內容,精講重點、難點、疑點,把時間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去操作實習。關于一些重要的、較為煩瑣復雜的操作,盡可能天時用多媒體教學網絡,一邊演示一邊解說。這種直觀、共同的教學方式常常能惹起學生的留意力,激起起他們本人嘗試的興味,這樣,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進步了教學效率。幾年來的理論證明,學生在本人操作時提出的問題遠比被動承受教學時要多得多,而且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控制更為結實。這樣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操作主動的考慮。
2.耐煩輔導、培育興味
“興味是最好的教師”一個人只要對某個問題產生興味,對會啟動思想,才會主要去尋覓處理它的方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學問,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興味是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起發明力的必要條件。因而,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味無疑是教員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我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局部學生從未運用或極少運用過計算機,基本不具備根本的計算機學問和操作才能,完完整全是個“電腦盲”。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呈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十分簡單,以至令人發笑。但是我深知:作為教員,不能因而而訕笑、怒斥學生。一定要留意傾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能夠開門見山的答復,有的演示一遍操作過程,有的和他們做簡短的討論,有的則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考慮引向深化。在輔導過程中,我留意與他們站在對等的角度,當心維護他們心中萌生的興味之芽,并用恰當的鼓舞和褒揚樹立他們勝利的自信心、決計。
3.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現代教育供認個體的差別,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施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我在接手班級時,首先做好了這方面調查,在此根底上對學生的上機座位停止布置。在講授一些常見的學問點時,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并支持他們停止感興味的一些操作,如:電腦繪圖、打字游戲。此外我還鼓舞他們自學課本上的選學模塊,并作一定的輔導。這樣就有了較多時間對根底差的同窗多指導,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我布置的根本教學任務或操作鍛煉。
高職計算機教學主要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和運用計算機的興味,穩固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控制計算機的根本操作技藝并應用于理論,注重培育學生的信息素質和創新思想以及自學才能。在有限的條件下,依據學生目前的實踐狀況應用這樣的辦法停止多樣化的教學還是有其可行性的。
二、教學辦法
“教無定法”。只需能促進學生了解、控制順應就是一個好的教學辦法。
1.比喻闡明法
計算機課程中有相當一局部是根底理論學問,關于學生來說有時較單調。假如在講課時恰當地運用比喻,就會有助于學生對學問的了解和控制。比方:在講網絡中的域名和IP地址時,能夠這樣講:世界上的人很多,我們怎樣來辨別彼此呢?我們能夠經過用本人的名字和用身份證號兩種途徑,我們能夠運用身份證號來獨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證號太難記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名字來指定某人。網絡中的計算機也一樣,為了辨別彼此,他們也有“名字”~我們稱之為域名,同樣他們也有本人的“身份證號”~IP地址,IP地址能夠獨一的指定一臺計算機,但是,記住它不太容易,平常,我們只用域名來指定網絡中的計算機。這樣,學生們很輕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紗。
2.高興教學法
眾所周知,漢字輸入鍛煉是一項機械、單調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常常在學會了輸入辦法之后不愿花時間重復練習,這樣就不能到達請求的輸入速度。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味呢?創設一種高興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首先停止指法鍛煉。對照實物讓學生認識鍵盤,并解說鍵位及指法請求,接下來我為每一臺學生裝置打字游戲軟件。形形的打字游戲馬上惹起學生的濃重興味。經過幾次游戲,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指法與鍵位。然后就能夠教會學生漢字輸入辦法,進入實踐鍛煉。以后能夠再裝置上漢字輸入的測速軟件,搞幾次分組或全班學生的輸入競賽,調動起學習的熱情。
隨著計算機的誕生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技術作為現代技術的標志,已成為世界各國許多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計算領域也已成為一個極其活躍的領域。計算學科正以令人驚異的速度發展,并大大延伸到傳統的計算機科學的邊界之外,成為一門范圍極為寬廣的學科,人們對計算學科的認識,已從知識層面上升到了方法論的高度[1]。
1989年1月,美國計算機學會(簡稱ACM)和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計算機分會(簡稱IEEE-CS)聯合攻關組在《ACM通訊》雜志上刊登了他們歷經4年的研究成果——“作為學科的計算科學”的報告[2]。該報告圍繞計算機的主要現象,從學科的三個基本形態,即理論、抽象和設計入手,結合科學與工程科學兩大學科門類的基本特征,完成了計算學科的“存在性”證明,首次給出了計算學科的定義,為“計算”作為學科及其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如今,計算已不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概念,它已成為“各門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視角、觀念和方法,并上升為一種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特征的哲學范疇”[3]。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中,計算科學的內涵與外延從學科的角度得到進一步詮釋,ACM和IEEE-CS以及計算機界關于計算學科認知問題的研究不斷取得重要成果,其中,CC1991(“計算學科教程1991計劃”的簡稱)和CC2001(“計算學科教程2001計劃”的簡稱)報告為計算學科建立了現代課程體系。隨著計算科學的不斷發展,其課程體系也在不斷完善,2004年11月,ACM、AIS和IEEE-CS又聯合公布了新的計算學科教程CC2004,文[4]對該課程體系做了分析與思考。
隨著信息技術行業人才需求的與日俱增,世界上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均設立了計算科學或與之相關的專業,國內的高等院校也不例外。為了有效地推行國內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同時又能與國際接軌,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研究組于2002年提出了“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ChinaComputingCurricula2002,簡稱CCC2002)[5],該教程從計算機學科教學計劃的發展、計算機學科的定義、計算機學科本科生能力培養、計算機學科知識體系演變、計算機學科課程體系結構、計算機學科課程的教學計劃與組織方法等方面全面闡述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知識與課程體系的外延與內涵,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本科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基本要求,為國內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制定培養方案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提供了指南,對中國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積極的推動作用。CCC2002給出了中國計算學科課程體系的描述,但如何圍繞這一課程體系概括的知識領域和知識點來組織知識內容仍然具有隨機性,特別是在幅員遼闊、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存在地區差異的中國,這種隨機性尤為突出。因此,我們必須深入分析CCC2002的特點,理解其精神實質,根據地區的特點和各高校自身發展的水平與特色合理選擇或組織各類課程的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教學改革,不斷強化課程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為課程目標的實現建立良好基礎。
2CCC2002的基本特點
CCC2002的特點在于,它既有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借鑒,又融合了國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育研究成果;由體系到課程,自頂向下進行課程體系設置,按基礎課程(包含部分核心知識單元)、主干課程(包含大部分核心知識單元)、特色課程(發揮各校特長,培養學生個性,體現地區特色),提出了課程分級實施策略;指出在知識領域、知識單元、知識點的描述及核心課程的設計方面,應充分體現“課程體系設計組織與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密切相關”的理念。CCC2002強調教學過程中實踐的重要性,同時又要注重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該教程提倡研究型教學,進一步明確了教學向教育轉變的重要思想。
在CC2002教程的引導下,國內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育的廣大學者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育的諸多問題,如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教學類型、教學計劃、教學實施、實踐設計、教學評價等進行了廣泛而有益的探討[6,7,8,9],并根據學科體系要求,編寫出版了一大批教材,豐富了計算學科課程體系教材建設的內容,推動了計算學科課程教學改革的進程。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課程與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究竟什么是當代學生經過學科課程教育應當具有的綜合素質,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就目前國內較為普遍存在的教育理念而言,近代課程與教學理論凱洛夫(N.A.Kaiipob)的“捷徑主義”思想仍舊占據著主導地位,受這一思想的影響,教材內容通常比較“經典”,教學過程各個環節圍繞這些經過驗證的、可靠的和基本成型的知識而進行,至于這些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卻少有問津。所謂“捷徑主義”認為“學生學習的是科學上可靠的知識而不負有發現真理的任務,走的是教師引導的捷徑而避免前人在歷史上曾走過的彎路”[10]。雖然這一思想“發揚了傳統教學論的優點,糾正了適用主義教育忽視系統知識偏向”,在目前高校教育的某些方面仍然具有積極作用,但就總體而言,它與CCC2002倡導的研究型教學、教學向教育轉變理念有不相協調的方面。因此,高校計算學科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理當受到人們的關注。
3基于知識與知識背景的課程教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教改研究與實踐的不斷發展,人們已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注重學生在知識點掌握基礎上知識結構的形成,越來越感受到學生關于學科綜合素養的內涵,在理工學科課程體系中引入越來越多的與學科有關的人文科學的內容,可以說是適應時代要求和發展的一種進步,是教學向教育轉變的一種必然。然而,要真正做到教學向教育轉變,仍然有許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工作要去完成。其中,如何根據計算學科教程描述的學科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在教材或教學過程的知識內容安排與講授過程中,打破傳統方式,在現有基礎上推陳出新,就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們是否可以做這樣一種嘗試,在課程知識的組織與傳授過程中,把知識的來源即知識產生的背景有機地融入其中,使之成為教材內容的一部分或補充,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了解知識的背景和來源,更多地知曉與學科知識有關的人和事,更深地理解知識的內涵,更好地把握知識的運用與發展趨勢,使學生在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學科意識和學科素養得到培養與發展。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有益的但卻并非易事,有大量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和實踐活動,其中以教學內容改革為先導的課程教學改革將成為學科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它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運用,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等等,同時對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也將產生新的要求。它不僅要求人們具備學科知識,而且還要有學科思想史和學科方法論的知識。因此在學科教育中應該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科學和學科思想史研究。就計算學科而言,計算學科思想史研究是基于背景知識計算學科課程教學改革的基礎。
3.1計算科學思想史研究
現代計算科學在理論和應用方面取得的偉大成績,是人類長期從事社會生產實踐的結果,是無數致力于計算科學研究與實踐的工作者們共同智慧的結晶。計算科學是整個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計算知識、計算理論及其應用的科學,是關于計算學科知識體系和與之相關領域知識及其相互間關系的總和。而計算科學思想史則是研究計算科學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的科學,其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對計算科學發展過程中各個事實、各種現象和思想的分析,總結計算科學的歷史經驗,揭示計算科學的發展規律,促進計算科學的發展。計算科學思想史的研究對象并非計算科學本身,它是以哲學、歷史學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計算科學的發展歷史。
作為一門科學,計算科學思想史研究有其自身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涉及計算科學、工程學、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等諸多學科領域的知識。計算科學思想史是以計算科學理論與實踐的形成與發展為基礎,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科學思想史研究的基本原理為依據,分析人類歷史上計算科學重要成果和重要學術理論的誕生過程,其思想與方法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們的科學與哲學意義。計算科學思想史研究將隨著計算科學的發展和人類進一步的發明與發現而不斷變化并日趨完善,是一門極富發展性的科學。文[11]中,作者對計算科學思想史研究的特點、內容、方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3.2基于知識背景的課程教學
所謂基于知識的課程教學就是把學科知識與知識背景有機結合,使之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統一體進行施教與學習的過程。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了解知識產生的背景,感知知識背后隱藏的思想與方法,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想象與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學科意識,提高學生學科文化水平。
知識背景的內容可以是對知識產生過程的敘述,也可以是對學科知識未來發展前景的展望;可以是直接的背景知識,如與學科知識有關的知識進程、事件、理論、思想方法和人物等,也可以是與學科密切關聯的相關學科的知識;可以是正史中真實的故事,也可以是傳說和軼事;可以是知識成功應用的經典,也可以是正在實踐中的探索。
知識背景組織形式可以采用課程設置的方法整體闡述學科的形成與發展以及思想與方法,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等;也可以是針對具體課程的知識背景敘述,如關于課程的導論、緒論、前言等;還可以是關于課程單元知識背景的描述,如每個章節的前序、引導等;甚至可以是涉及知識點的知識背景,如有關概念的形成,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等等。
把知識背景作為課程教材的內容,或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介紹與課程知識相關的知識背景,在目前高校的計算學科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并加以應用,但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基于背景知識的課程教學。從基于課程知識的教學到基于知識與知識背景有機統一的課程教學,并非一門計算學科導論所能解決的問題,它涉及整個計算學科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教學計劃安排,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課程教學方法運用,課程教學評價機制建立等一系列與課程建設和課程改革有關問題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是一項需要廣大的計算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參與和共同努力才能夠有效實施并不斷取得進展的系統工程項目。
如果說基于知識的計算學科課程教學是圍繞計算科學的知識體系及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取得的最新成果而進行的知識與技能傳授,那么基于背景知識的課程教學則是在此基礎上的學科意識培養和學科素養教育,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將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知識學習興趣的提高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指人們探究事物的心理傾向和獲得知識的原動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們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極為重視。中國古代教育大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钡聡逃业谒苟嗷?F.A.W.Diesterweg)在其倡導的“全人教育”理念中就闡述了教育的任務主要是發展學習者自身的能動性思想,認為:“我們的教育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比鹗楷F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更加強調個體在認知生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并明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庇纱丝梢姡瑢W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情感意向和動力,是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核心,在全面推行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很多,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風格、教學態度、教學評價等等,其中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也不失為一重要因素。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對“知識背景”感興趣的程度要比對“知識”本身更高。因此,如果能夠在課程教學內容編排中將與課程知識有關的人物、事件以及相關的理論與方法實例有機的融入其中,就能夠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激勵”和“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興趣的延伸,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并掌握知識。
(2)將有利于學生對課程學習知識內容的理解
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掌握過程,應遵循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般規律,即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感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感官與認知事物接觸而形成的關于事物生動和直接的映像,包括事物的具體特性、表面現象、各個片面及其外部的聯系等;理性認識是人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對認知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的認識,通常有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基本形式。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強調對概念的理解,對知識點的掌握等,這樣的認知應屬理性認識范疇。基于知識的課程教學內容組織通常是按照概念的引入、概念到概念、例題分析、實際應用舉例,習題練習等步驟順序進行,而課程內容的選擇通常是經過實踐檢驗或嚴格論證的知識的精華部分,是已經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產物。讓學生在對認識的事物尚不具備“自然經驗”和“社會經驗”的基礎上,去“理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只能是“填壓式”的知識灌輸,于是在我們的課程教學中就有了許多“先記憶再慢慢理解”的東西?;诒尘爸R的課程教學將經過提煉的前人對事物認識的自然經驗和社會經驗呈現在學生面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學生在對事物感性認識方面的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學習內容。
(3)將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知識體系的把握
在高等教育中,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通常是以課程體系來描述的,而課程的知識體系是由課程涵蓋的知識主題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來刻畫的?;谥R的課程教學往往只注重課程知識主題或知識點的教學而忽略課程之間、主題之間、知識點之間內在聯系的闡述,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產生難以知識聯想,對知識的認識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例如,很少有學生能夠將平面中的“點”、集合論中的“集合”、命題邏輯中的“命題”等概念統一進行思考的,也很少有學生能夠準確地回答在線性代數課程中學習向量空間和向量運算真正目的等等。基于知識背景課程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知識背景的闡述,將課程知識的初始本質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呈現出來,為學生營造知識聯想與知識探究的學習情境,更加全面地把握課程的知識體系。
(4)將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提高
******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倍敖逃侵R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币虼?,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應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當務之急。CCC2002竭力倡導的研究型教學以及教學向教育轉變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學科課程教育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創新的過程是知識綜合運用與發展的過程,對知識體系的全面掌握是創新的基礎。創新能力培養受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影響?;谡n程知識的教學通常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也以課堂講授為主,這種教學往往使學生思維固化,知識活力得不到發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而基于知識背景的課程教學不僅能夠大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直覺思維,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運用案例教學、活動教學、討論教學、探索性學習等各種方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嚴密分析、從不同視角看問題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5)將有利于學生學科文化素養的提高
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學科和專業的發展,使得分科教育成為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體制的主流。分科教育很顯然是為了造就專門人才,但狹窄的專門訓練往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在經歷了長期的教育實踐之后,人們已認識到分科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嚴重不足,提出了新形勢下“通才教育”觀念,并以某些高校作為試點開展“大類培養”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如今的社會是信息社會,對IT本科生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他們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求他們具有數學、物理及相關領域知識,更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要求,既能夠適應專業的變化和拓展,又要有敏銳的專業拓展意識??偠灾?,現代人才培養過程更加強調的是學科素養,它涵蓋了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對學科過程與方法論的認識和對學科的理解與情感。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在人才教育與培養過程中,“大多數人真正需要的是領會科學的精神、掌握學科的方法、樹立恰如其分的科學形象,以便在這個科學時智地對待科學、對待社會、對待生活?!盵12]如果我們將這樣的理念帶入學科教育過程就不難發現,僅僅靠基于知識的課程教學是無法實現這一要求的,而基于知識背景的課程教學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彌補其不足:首先,基于知識背景的課程教學以發展和進化的觀點反映學科知識進程,能夠有效地避免課本知識的“神圣化”與“教條化”,將批判與繼承的有機統一貫穿學生知識獲取過程;其次,基于知識背景的課程教學以學科與相關學科分支領域知識相互聯系的思想展現學科知識內容,能夠有效地克服對學科知識掌握的“孤立性”和“片面性”,是學生的學科意識與學科素養得到進一步培養與提高。
4結束語
計算學科不只是簡單的一些課程匯總,而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目前,全國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有些計算的概念和知識還下放到了中小學課程之中。在此情形之下,如何構建我國計算科學的教育體系,培養什么樣的信息技術人才,如何讓全社會更深刻地認識計算科學的內涵,更全面了解計算科學的發展規律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基于背景知識的課程教學是一種理念、思想和方法,也是一種實踐,雖然它不是一個什么新的提法,已或多或少地被人們認識并加以應用,但總體上仍然未形成一種趨勢。基于知識背景的課程教學應有它的理論體系、方法體系和實施體系,這些都是需要研究、探討和實踐的,可能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然而,當我們面對計算學科教育改革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在計算學科人才培養中面臨的種種困惑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作為計算科學的教育工作者應當作些什么。
參考文獻:
[1]董榮勝,古天龍.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方法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2]DenningPJ,municationsoftheACM[J].1989,Vol.32(1).
[3]郝寧湘.計算:一個新的哲學范疇[J].哲學動態,2000,(11).
[4]蔡啟先.CC2004計算學科教程體系分析與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77-81.
[5]黃國興等.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6]周世平.CCC2002教學計劃實施環節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4,(8):56-58.
[7]索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教學與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5,(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