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0 21:14:31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心理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伴隨著學科評估、學科排名、大學排名、高校分類、名校工程建設等政策及文件的出臺和實施,地方高校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困境與挑戰。雖然各級財政及主管部門加大了對高校的辦學經費投入,各高校也陸續建設并運行了一批實驗教學中心、重點學科(實驗室);此外,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名校工程建設、服務國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及其它各專項建設項目投入了大量的經費,加之縱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各高校均購買了大批高精先儀器、設備,整體實力及硬軟件環境得到改善。但這些條件多用于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師科研、研究生教育等方面,主動服務于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部分尚待改進與提高,如何處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特別是如何利用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面臨的重要難題。
2對策與措施
我們結合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通過積極探索其交匯點及結合點、不斷強化內涵建設,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與提高。近年來主要采取與探索了如下幾方面的對策與措施。
2.1依托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平臺,提升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現擁有山東省省級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分離技術與工程實驗中心”和“分子功能與工程實驗中心”高校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等實驗教學平臺。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及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的建設與運行,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實驗中心從現有本科生培養的實際辦學條件出發,充分考慮了學科建設的長遠規劃和時代對本科生質量的需求,專業結構合理、科學定位,對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培養與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該實驗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結構合理、教學理念先進、教學能力較強、勇于改革創新、教學成績突出的實驗教學與實驗管理隊伍,建立了系統、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具有配套完善、先進的實驗教學設備;各項規章制度健全,運行機制科學,發揮了較好的輻射及示范作用;在實驗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遵循“加強基礎、注重素質、培養能力、激勵創新”的原則,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和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注重實驗項目的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和創新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創新思維,開拓學生學科視野。實驗中心還重點選擇了各學科優秀科研團隊以自身專業方向為基礎,設計專業綜合實驗項目及開放實驗項目內容,并具體負責實施實驗教學,這樣建立的實驗課不僅能充分體現各研究方向實驗技術特點及其綜合應用,而且將教師的科研技能與經驗直接融入實驗教學,這種教學與科研的密切結合既可保證實驗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又可使學生獲得更具技術綜合性和實戰性的科研技能訓練,這種以優勢專業方向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改變了以往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儀器設備,尤其是大型設備難于共用的弊病,實現了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獲得了符合學科發展趨勢、先進、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效果,極大地減小了地方高校與名牌大學在本科生實驗技術技能訓練方面的差距。這種實驗教學模式所產生的效果已在畢業生就業、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并受到用人單位和接收單位的高度贊賞。
2.2依托學科建設平臺,提升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地方綜合性大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煙臺大學建設伊始,就把實現理工結合與學科交叉作為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主要特色。經過多年的發展,學院已擁有十二五山東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重點學科”、“海產品質量與安全檢測”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山東省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較好的學科群及研究實驗室,具有了充分發揮理工科多年來交叉的資源優勢,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學院現有生物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點一個,二級碩士學位授予點三個,可在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動物學、發育生物學、海洋生物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生物化工等專業招生,設有工程碩士(生物工程)和農業推廣碩士(設食品加工與安全、作物、園藝、植物保護、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五個領域)兩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還建設有校級“水產養殖與加工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產學研結合”食品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生殖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線粒體與健康衰老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平臺及資源,上述學科建設平臺也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1)通過開設科研訓練課,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根據高校要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讓大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或自主確定選題開展研究的精神要求,我們結合學科及學院實際,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科研訓練及開拓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以重點培養理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能力作為重要的教改目標。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把《科研訓練課》列為培養方案的組分之一,并輔以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開放實驗室及自選課題進入實驗室實施等諸多措施搭建科研訓練平臺,強化了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大學生開放實驗室項目等計劃。
為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水平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學校及學院每年都設立多項大學生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大學生開放實驗室項目等,使更多的大學生積極投身于科技創新及創新創業實踐中,通過直接參與實踐鍛煉提升其創新能力。
(3)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營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
創造性成果培育需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環境。我們利用自身的學科特色和優勢,通過開展學術活動、擴大學術科技交流與互訪,使學生擴展了專業視野,增長了見識,啟迪了思維,實踐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我們不僅定期邀請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韓國木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單位的知名教授來校為學生作學術報告及進行座談、交流,而且已與許多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長期的研究合作,實施與國外高?;ヅ闪魧W生的措施,鼓勵及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學術會議。
(4)通過學生直接參與企業橫向科研項目提升其實踐創新能力。
探索與實踐充分利用校外優勢資源的產學研結合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構建產學研一體的人才培養平臺提高學生團隊意識與艱苦創業精神,培養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學生通過直接參與企業橫向科研項目得到科技創新鍛煉,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為其就業創造了技能培訓及實用性研發人才的培養條件。
(5)此外,我們還采取了選派學生參加實驗教學技能競賽及各類學科競賽等措施
整合并充分利用了學院具有的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精品課程、校級品牌專業、校級優秀教學團隊等資源,發揮其在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此處不再一一贅述。為保證上述措施及做法落到實處,學校及學院針對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在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制訂了一些列管理辦法和措施,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通過扎實有效的師德建設活動開展,引導廣大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時間用到本科教學特別是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指導中;注重發揮輔導員、班級導師及專業教師的作用。
3教改實踐效果
經過近年來的教改實踐,我們已在依托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實踐創新氣氛濃厚,學生參加開放實驗室、大學生科技創新立項、科研訓練課、創新創業競賽、科技文化節、學術講座及學科競賽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加。二是學生創新成果豐碩,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論文、獲得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習科技作品競賽及創新創業成果獎勵多項。此外,本科生考研率和一次就業率得到顯著提高,社會反響及聲譽良好。從相關院所反饋的信息顯示,我院考取研究生的學生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均得到了普遍認可,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主動聯系、鼓勵煙臺大學本科學生報考其單位的碩士研究生;同時,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與一致好評。
4結語
1.1形式上多為大班教學,未能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傳統學科教學的特色
心理健康的標準不是個體掌握了多少“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而是是否擁有積極的情感體驗、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完整與和諧的人格、恰當和清晰的自我認識、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因此,與重視學科邏輯結構和知識體系的傳統學科教學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是集心理知識的傳授、心理活動的體驗、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尤其重視學生的自我體驗、分享以及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采取的是大班教學的形式,每個教學班包括2~3個行政班級約100余名學生。伴隨大班教學的一大問題是課堂互動受限,課堂上教師多以單向的知識講授為主,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定位為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課,難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活動以及組織有效的分享討論,使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1.2內容上豐富全面但針對性不足,未能就學生發展現狀
進行深入指導從內容上看,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涉及的范圍是很全面的,包括了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如心理困擾與異常心理的識別、心理咨詢介紹等)、自我認識與發展(如自我意識培養、人格發展等)以及各類心理調適能力(如學習、戀愛、就業、壓力應對、生命教育等)。這些內容基本涵蓋了大學發展階段個體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從預防、指導到矯正、治療的多方面知識與技能。然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一般只有32~36個學時,平均到每個主題就2~3個學時,如果每個主題都從基礎知識點到活動體驗與討論再到實踐應用,各環節都只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很難真正給學生帶來觸動,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學生心理發展的短板和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有的學生可能在人際關系方面有更多困擾和需求,而有的學生則在學業或生涯發展方面需要更多的指導,這也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課不能僅僅“全而泛”,應做到面與點相結合,在對重要主題領域進行概述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發展現狀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指導。
1.3設置上課堂教學集中在大一完成,不符合大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個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心理也是隨情境動態變化的,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學生遇到的典型問題可能存在不同。例如,一般大一新生的問題突出表現為新環境適應困難,難以應對各類變化;大二階段開始涌現各類人際關系問題、戀愛困擾;大三階段最突出的問題表現為學業倦怠、迷茫、生涯規劃困擾;大四學生則最需要壓力與挫折應對、就業困擾方面的指導??梢?,心理健康課不是一勞永逸的課程,應伴隨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但就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展來看,課程往往被安排在大一進行,只有極少學校還開設了全校范圍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選修課,大一之后學生便很難再接觸到心理健康相關的學習。這樣一方面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學習內容與大一學生的發展特點不匹配,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主體缺乏共鳴,難以激發學生的體悟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當學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有相應的心理困擾和指導需求時,缺乏獲得預防和發展性指導的途徑,導致大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或疾病癥狀。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模式探索
基于上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獨特作用和既有問題,本文提出發展“面與點相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一方面,壓縮既有“面”的普及教育內容,即心理健康基本知識、自我認識與發展以及各類心理調適能力等重要領域的一般知識與技能學習;另一方面,增加“點”的針對性指導,即針對學生心理適應發展相對較弱的領域以及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在不同領域進行更深入、有針對性的學習。在現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改進。
2.1基于學生的心理發展現狀分班教學,對不同學生群體
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大一階段除進行傳統心理健康重要領域的普及教育外,還應增加基于學生發展現狀的針對性指導。實踐操作上可基于新生心理健康測評結果為分班教學提供依據。例如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制的《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從人際關系適應、學業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七個維度評估大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心理適應現狀?;跍y評結果可以將大一新生按照適應困擾最突出的領域進行分班,進而對具有相同適應問題和需求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2根據學生不同發展階段需求,在其他年級開設心理健
康延伸教育選修課程課堂教學途徑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伴隨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除大一以外,有必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需求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延伸教育課程,供有指導需求的學生選修。延伸課程亦屬于“點”的指導,是圍繞某一具體領域展開的深入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體驗活動和討論小組為主,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通過培訓有條件的輔導員、聘請專家講座等多元途徑
1.1一般資料
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共收集72例心臟大血管外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6例,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57.31±12.32)歲。兩組排除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其他干擾因素的干擾。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而實驗組則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根據不同級別的護士,負責和管理不同的患者或事情,具體如下。
1.2.1專家級護士
除了負責普通的護理工作,還要指導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同時還要監督各級護士的工作情況。另外還要定期檢查儀器和急救藥品,使急救患者時所需的物品得到保證。另外,還要參與臨床醫師的查房工作,還要及時匯報患者的病情,并定期召開討論會,討論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1.2.2高級護士
需要負責一定數量的病情較重的患者,同時還要負責安排、指導和監督下級護士的具體工作,以及做好交班工作的匯報。對緊急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
1.2.3中級護士
觀察患者情況,并做好護理記錄,同時負責夜班工作的安排和開展。保證病房和值班室的環境安靜和干凈,及時準備醫療藥品和設備,并做好交班工作。
1.2.4初級護士
做好患者的基本護理工作的同時,還要配合上級護士的工作,出現問題時要及時匯報。
1.3觀察指標
1.3.1生活質量
即對患者生理和心理領域進行評估,生理領域主要包括疼痛、胸悶等身體感覺、行動工作能力等,而心理領域積極心態、思想的活躍程度等。
1.3.2積極性
對患者在合理膳食、堅持用藥、適當運動以及認識危險因素等的積極性進行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采取針對性的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措施前,兩組的生活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針對性的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措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3、9.7,P<0.05)。見表1。
2.2兩組積極性比較
兩組在措施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措施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小結
1.2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
《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卷中將課程設計定義為:“課程設計是課程的組織形式或組織結構。它取決于在兩種不同的編制水平上的決策:一種是概括水平,在這一水平上要做出價值選擇;另一種水平是具體水平,在這一水平上涉及有關課程因素的技術設計和實施問題”。施良方在《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一書中提出課程設計包括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課程目標有行為目標、展開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三種取向,課程內容包含教材、學習活動和學習經驗。廖哲勛教授認為:“課程內容是一系列比較系統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總和。課程內容是根據課程目標從人類的經驗體系中選擇出來,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序列組織編排而成的知識和經驗體系?!?/p>
1.3心理素質拓展課程設計的相關研究
心理拓展訓練的理論基礎是體驗式教育。杜威所倡導的“從做中學”的思想對后期的體驗式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體驗式教育的理論代表還有皮亞杰、庫伯等。皮亞杰的學習和認知發展模式把學習看作是同化和順應之間的辯證過程,即經驗被同化于概念之中,同時概念也要對經驗做出順應。庫伯通過對杜威、勒溫、皮亞杰的學習模式的回顧,把學習描述為一個起源于體驗并在體驗下不斷修正并獲得觀念的連續過程。但學校的“素質拓展訓練”在形式和內涵上又有了新的豐富和延生。學校心理拓展訓練從最初的“團康模式”向“綜合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已經不斷的完善并豐富?!皥F康模式”最初是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所產生的一種培訓模式,是一種旨在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快樂開心的培訓方式?!皥F康模式”的最大特點是開心、刺激、好玩、新奇和驚險。它通過簡單的活動,營造快樂、活躍的現場氣氛,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訓練模式”是指通過有挑戰性、趣味性、震撼性的訓練項目來達到學員體能上的鍛煉、精神上的震撼,同時考驗學生的應變及團隊的協作、組織領導、危機處理等能力。目前很多社會上的拓展訓練學校多半是采用“訓練模式”?!罢J知模式”實質上是指通過項目的體驗實現有意義的教育,教育模式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有用的知識或者啟發學生的情感。“綜合模式”是學校心理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在經歷了一要素論、二要素論、三要素論之后所出現的多元要素構成的教學模式。
2.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課程設計的思路構建
2.1課程目標設計
20世紀初課程開發科學化運動的開展強調了對課程目標的重視。有學者認為目標是課程開發的基礎和核心。以圍繞課程目標的確立、實現及評價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模式被定義為目標模式,其經典形式為“泰勒原理”,即通過目標的確定、經驗的選擇、經驗的組織及結果的評價的回答,構建課程設計的模式。美國課程理論專家蔡斯(RobertS.Zais)將課程目標劃分為課程的總體目標,學科的課程目標和課程目標三個層次。其中第三層次上的課程目標是指課堂教學的最近成果。本文采用第三層次的課程目標,并將課程目標理解為“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預期學習結果”。
2.2課程內容與結構設計
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四類:基礎類項目、破冰類項目、激發類項目和升華類項目。課程的結構設計主要是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以及每次課程的具體目標選擇適當的項目進行組合,以實現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的有效性和系統性。
3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課程實例分析
大一新生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群體。他們帶著期望來到一個新的陌生環境中,彼此渴望交流,但是常常不知如何邁出第一步。相對與中學的課程,大學的課堂相對松散,沒有固定的教室和時間讓同學之間有更多頻繁的交流,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就顯得十分重要。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有助于讓班級同學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有更好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本文以針對大一新生開設的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為例,就課程目標、班級規模、課程內容與結構設計、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分析。
課程目標:從個人層面上,提高新生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從團隊層面上,增強班級同學熟悉度、集體凝聚力、提升團隊意識。課程班級規模:30—60人。
課程內容與結構設計: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主要選擇破冰類和基礎類的項目,項目的選擇遵循有的放矢、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體驗學習”的方式,動靜結合,訓練體會與思考領悟相結合,從身體到心理,從感受到認知,由外而內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達到課程目標。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取得實效
1.加強對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高校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由相關校領導任組長,成員包括教務處、財務處、人事處、科技處、學生處、團委、研究生院、工程訓練中心的主要負責人,辦公室設在教務處。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高??萍紕撔聦嵺`活動方案,制定、修訂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實施辦法,統一協調各院系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工作組的工作,為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提供場地、資金及設備支持。
2.組建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項目評審指導專家組。專家組成員由各院系、教務處、學生處、科技處、團委共同推薦組成。專家組具體負責對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評審、立項、檢查和驗收,對創新實踐活動的有關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抓好創新實踐基地建設,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1.創新實踐基地是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要注重依靠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通過校友會等組織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積極爭取與企業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在企業設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實驗室特別是重點實驗室都要結合專業優勢,突出專業特色,為學生創新實踐活動提供場所、設備和技術支持。各實驗室每年都要制訂接納本科生參與創新實踐的計劃,要通過實驗室開放、創新性實驗等方式,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學生到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2.創新實踐基地要按照專家推薦和自由申報相結合的方式,每年都要確立一批具有基地學科特色、代表學術前沿且適合學生參研的創新實踐課題,擇優參加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活動。本著雙向選擇的原則,創新實踐基地負責為每個立項項目聯系一位或幾位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應熱心從事學生創新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
3.創新實踐基地要充分利用報紙、展板、網站等媒體進行創新實踐活動的宣傳,擴大創新實踐基地在教師和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時,要定期組織并舉辦各種科技講座、學術沙龍以及學生間的學術交流活動等,為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對于條件成熟的創新實踐基地,學校要積極鼓勵、支持其開設一批實踐性強、特色突出的全校性實踐選修課供學生選修。
(三)以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組織為載體,以項目經費為保障,深入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1.加強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學生組織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百家爭鳴”的原則,建立形式多樣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組織,包括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社團、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俱樂部、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組(工作組)等。課外科技創新組織開展的活動要有學術性、實踐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
2.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組織以課外科技創新實踐項目為日?;顒虞d體,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參加相應的科技創新競賽。學校有關部門和院系要對創新俱樂部活動的開展給予經費支持。
3.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設立校級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驗項目,按照“公開立項、擇優資助、規范管理”的原則進行立項,對項目給予經費支持。創新實踐項目可以來源于教師科研,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的推薦等,也可以由學生自行擬定,定期報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嚴格規范指導教師的聘請制度,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1.發動學校各方力量,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為各級各類學生科技創新組織組建指導教師團隊,為科技創新項目聘請指導教師,全方位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2.指導教師要根據專業領域內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選擇前沿問題、熱點課題,進而確定主題新穎、有一定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項目供學生參與研究實踐,并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指導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指導經驗,在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科研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更要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一、通過與2001、2002、2003年《考試說明》的比照,可以看出:
1、今年的《考試大綱》仍然堅持
(1)突出考查學科基礎主干、核心的知識內容,堅決淡化或刪除過于繁、難、偏、舊的知識;(2)突出考查學科雙基及綜合應用雙基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強調對實驗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查;(4)關注理論聯系實際;(5)立足學科內綜合。
2、《考試大綱》是到達勝利目標的指路牌
要搞清以下四個方面:
(1)化學科考試知識內容范圍---各部分的要求層次,是了解、理解,還是綜合應用。(2)化學科考試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在化學學科的體現。(3)化學科考試題型示例的各種題型功能的展示及難度層次的認定。(4)樣卷的編排組成形式與結構、化學科本身的整體難度。
二、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考試專家曾對高考中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有精辟的說明:
(1)高考不可能脫離知識去考能力;
(2)高考考查的知識是對高中所學知識的抽樣;
(3)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層次是高中學生所能達到的能力水平;
(4)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筆試環境下能體現的能力,并不是不顧知識基礎的超越能力。
考試的難度是由總體形勢決定的。不要把考試說明當成濃縮的復習資料,試圖從中挖掘命題源頭或考題的相似形是徒勞的。
1、注意考查范圍,避免因超綱復習而枉費時間和精力。堅決、果斷、徹底地拋掉教材里沒有的、《考試大綱》不要求的、老師不講就不可能知道、必須靠記憶才能掌握的、無再生性的內容。比如:
甲烷的實驗室制法化學方程式、電石的生成、二烯烴的1,4---加成和1,2---加成、乙炔與水的加成、乙炔三聚成苯、六六六的生成、苯與溴的反應實驗裝置與現象、加成規則、消去規則、果糖的結構式、烷烴異構體的熔沸點變化規律、硝酸鹽的分解規律、硫化氫的可燃性及其與二氧化硫反應、硫化氫的強還原性及與重金屬離子的沉淀性、硫酸氫鈉固體與食鹽晶體加強熱制氯化氫、五氧化二磷與冷水、熱水的不同反應、偏磷酸及酸式磷酸鹽、雙指示劑的使用、配位鍵、分子極性的判斷規律、復雜的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硅和強堿溶液的反應、鐵鹽溶液與碳酸鹽溶液等雙水解反應、二氧化硅與氫氟酸的反應、重晶石、螢石、冰晶石的成分……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長期穩定不變的內容,往往是必須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點、基礎知識,基本的解題規律、思路和技能。
2、注意各部分內容的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深度廣度,務求落實,萬萬不可含混不清。
例一:已知NH4NO3N2+NO2+H2O
指出何種元素被氧化、指出何種元素被還原、指出何種物質是氧化劑
指出何種物質是還原劑、指出何種物質有氧化性、指出何種物質有還原性
指出何種物質是氧化產物、指出何種物質是還原產物、指出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比。如果只能從配平入手就是低水平,若能以電子得失守恒去解題才是真正掌握氧化還原的知識和能力
例二:指出下列符號里各數字的意義
明白其中各個數字的含義是對化學用語的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必然。
例三:(1)以鎂鋁作電極構成原電池,指出電解質溶液是稀硫酸時的負極和正極?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式。
(2)以鎂鋁作電極構成原電池,指出電解質溶液是氫氧化鈉時的負極和正極?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式。
(3)以銅鋁作電極構成原電池,指出電解質溶液是稀硫酸時的負極和正極?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式。
(4)以銅鋁作電極構成原電池,指出電解質溶液是濃硫酸時的負極和正極?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式。
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電極命名、電極反應、電池反應的認識,是在解此題時得到檢驗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在解此題時得到鞏固和升華,更加深刻理解電解質溶液在原電池的形成條件中的作用、書寫電極反應時的作用(維持電荷守恒、維持物料守恒)。
3、重在提高能力。
考試大綱中的能力要求都比較原則,不夠細致具體,要善于把這些原則的東西具體細化。比如理解能力就要從對概念原理的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更要能表述;推理能力必須跳出只記結論的誤區,關注過程和方法。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只有在復習中對每一個實驗的全程"悟"理的思考來獲得;獲取知識的能力也只能在回歸課本加強閱讀的實踐里提升;解題能力需要在"建模"上下功夫,如:
熱化學方程式:查狀態(g、l、s)---查H正負---查單位(kj/mol)---查熱量與化學計量數對應。
有機物的推斷:抓官能團---抓典型反應---抓特殊條件---抓特殊產物--抓特殊現象
阿伏伽德羅定律及其推論:PV=nRT、PV=mRT/M
關鍵詞: 工科大學生 學生社區 心理問題
在新時期,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在大學象牙塔里學習、交往、交流思想、傳達情感等。大學生社區是他們從事這些活動的重要載體。從社區這個視角研究工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良好的嘗試。而現階段學生社區“它不僅是學生休息活動的場所,更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成長、成才、成功的園地和獲取信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窗口。同時,學生社區又是社會的縮影”[1]。因而從社區的維度可以發現大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另外,工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學生。下面筆者針對工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結合現實社區工作的實踐就這些問題展開探討。
一、學業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
工科大學生的學業壓力一般都比較大,他們面臨著課程難度大、課程安排時間緊、實驗實踐課程多、課后作業繁重、考試通過難度大等壓力。因而很多工科學生特別是那些平時學習不是很努力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心理壓力,而這時的他們大多數“正面臨著從青少年向成人轉化……心理處在第二反抗期,心理充滿矛盾和危機,具有可塑性和變化性的特點”。[2]這些學業的壓力很有可能轉化為“矛盾和危機”,表現在學生社區里就是一些具體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在學生社區里,課下學習產生學習倦怠情緒;不積極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情緒消極怠慢;面對繁重的學習時產生逃避的心理,在宿舍區內玩游戲尋求刺激;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躲在學生宿舍區內,不愿上課,更有甚者產生心理抑郁乃至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在宿舍區內得以呈現卻因為隱藏在學生社區里被學生工作者和管理者忽略。而一旦工科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爆發,則會產生難以想象的后果。
二、情感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
在當前的情況下,工科大學生的男女比例是失衡的,男生較多,女生較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工科生的男女生的比例基本上在10:1。具體到班級上則是每個班級女生寥寥無幾,有的班級只有一兩個女生,有的班級則是“和尚班”,沒有一個女生,班級組織生活明顯因為男女生的比例失調而產生不利影響。在學生社區里,由男女生比例失調所帶來的心理問題集中在社區里,表現為:一是工科男生的情感訴求壓力陡然增加,因在本專業本班級找不到合適的戀愛對象,工科男生往往尋求其他的方式來填補情感的空白。如有的學生在宿舍區更沉迷網絡上虛擬戀愛,有的學生在宿舍區轉向觀看一些不健康的圖片視頻來彌補一些心理上的需求,更有甚者有極個別學生因此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即使個別男生順利找到戀愛對象,也會有心理壓力。一方面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自己的學業壓力很大,而處理戀愛關系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需要學生花費很大精力來處理這些事情,有時兩方面很難兼顧,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另外,假若出現感情不是很順利的情況,工科男生面對情感挫折往往一蹶不振,心理上產生更大的問題,學業也因此產生問題。三是工科女生的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大。因周圍大多是男生,一個班級往往只有一兩個女生,這就造成這些女生獨來獨往,很少和班級其他人溝通。即使個別女生因性格好與大多數男生關系好,也是面臨空前的心理壓力。這些都是情感方面工科大學生所面對的壓力所帶來的一些問題。
三、人際交往方面帶來的心理問題
調查顯示,25.4%的學生經常感到寂寞和孤獨,13.6%的學生與同宿舍的人處理不好關系,40.5%的學生認為最好與同學保持一定的距離[3]。這是由一定的家庭社會原因造成的,當代大學生的交往能力有待提高,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待提高,這是毋庸置疑的。具體到工科大學生,他們學業壓力空前,有很多學生為了學習,放棄主動和別人交往的機會,更有不少學生終日泡在實驗室里,還有不少學生為了參加科技競賽項目而放棄與大多數同學之間交流交往的機會。當然工科大學生交往能力偏弱也有其他一些原因,有些工科貧困生因為自卑造成不敢與同學交往;有些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也不愿與同學交往;有些學生因為現代科技工具如微博微信的運用而沉溺在虛擬世界里。這些都削弱了工科學生的交往能力和為人處世能力,將直接在社區里產生一些具體的心理問題:一為工科學生在宿舍區滯留的時間更長,有很多學生心理上不愿與陌生人來往,心理承受能力偏弱。二為工科學生由于自己學習的方向如電子、電氣、機械制造等專業,他們更偏愛技術科技方面的東西,這也會造成他們對于現在科技工具的熟稔運用,因而他們很多人沉迷在網絡游戲或者網絡虛擬平臺上,心理上更偏向虛擬空間。
四、就業方面帶來的心理問題
盡管工科大學生從整體上來看,就業形勢相對較好,且就業質量和水平相對于其他學科也有優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工科學生面對就業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一為盲從心理。筆者在平時講授《就業指導與素養提升》的課程中,發現很多工科學生缺乏就業知識和職業規劃,對自己并沒有明確的認識。這樣就會在就業過程中有一種盲從的心理,就是依據別人就業的方向來選擇自己的方向;二為自卑心理。工科如就業方面較好專業電氣、電子等專業的學生往往自信心較強,而相對來說那些不是很理想的如農業機械化、機制的學生往往自信心不是很強,就業面也相對狹窄,從而產生一個問題:工科學生在就業方面的比較也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三為挑剔心理。由于工科學生的就業較好,造成部分學生面對就業單位和就業方向產生挑剔的心理,工科學生往往不會見到單位就急著簽約,而是遷延等待,這山望著那山高,到最后匆匆忙忙簽一家單位,實際上不一定盡如人意。還有學生毀約不斷,給用人單位、學校、個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四為焦慮心理。工科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往往會產生焦慮心理,他們往往不知道怎樣處理,這有可能成為他們心理上的障礙,從而導致一些問題。
以上就是工科學生在學生社區的心理問題,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加以研討。這些心理問題可以通過以下路徑解決:一是現階段思想政治工作進社區一定要對工科學生的心理問題加以重視,找出重點關注對象,研究解決他們心理問題的辦法;二是加強學生社區的文化建設,用高雅高尚的文化引導學生關注身心健康,引導學生走出宿舍,積極參與學生社區的文化建設;三是針對工科學生的特點,學生工作者和管理者要經常深入學生宿舍,傾聽學生的聲音,切實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爭取把工科學生的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四是學校要營造良好的氛圍,抓住學生的學業壓力、情感壓力、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等重點壓力源,從源頭抓起,防微杜漸,積極引導學生關注身心健康,以健康自然的心態投入大學學習和生活中去;五是針對工科學生的特點,我們要多開一些人文、歷史、心理、文化等方面的課程、講座、選修課,讓工科學生從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我療治”。
參考文獻:
[1]時長江.學生社區——高等德育的重要陣地[J].高教論壇,2004(4)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