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07:30:41
序論:在您撰寫雙語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文認為,地方獨立學院法學本科雙語教學的目標應根據社會及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制定,教學上應該充分按照獨立學院自身實際情況,設定符合獨立學院特色和學生特點的法學人才培養方式,即堅持為地方服務的理念,兼顧學院發展及學生特點。
二、廣立學院法學專業雙語教育的價值定位
綜上,獨立學院的法學雙語教學欲取得顯著效果,就要根據地域、功能、任務等重新定位。本文認為,作為區內獨立學院,法學專業雙語教學活動要考慮以下方面:
(一)社會價值:堅持為地方服務的理念
法學專業雙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更多為地方服務的涉外法律人才。隨著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流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等區域經濟合作的提出和推進,廣西經濟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國家南海戰略中作用也日益重要?!稄V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確立了廣西十二五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的目標。據2010年的經濟數據,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達2927.8億美元,僅次于歐盟、美國和日本,居第四位。在這些經濟活動中,蘊藏著巨大的法律服務機會,但是,現階段廣西律師介入這些經濟合作、提供法律服務的機會并不多。根據2011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公告,全區通過2010年度檢查考核和備案的律師事務所389家,律師4098人,公職、公司律師156人、法律援助公職律師205人。與全國20萬人的律師隊伍相比,廣西的律師隊伍即使從人數上看也是較弱的。這4000多律師,大部分集中在南寧、柳州、桂林、北海等本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城市,而邊遠地區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則非常少,個別縣只有不到3名的律師(白色市西林縣只有2名律師)。其中,從事涉外案件的律師就更是少之又少,即使首府南寧,百所大所涉外律師也是鳳毛麟角。因此,借西南重地的區位優勢和中國—東盟貿易區的建立,在法學教育中開展雙語教學,為地方培養急需的懂外語、專業精、實踐性強的復合型涉外法律人才是區內高校的重要任務。
(二)工具價值:重視外語與法學技能
外語和法學都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因此,在法學雙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外語及法學理論的工具價值?!稄V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我區教育發展也面臨多重挑戰。隨著我區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對各級各類的人才需求空前旺盛,我區教育必須肩負起建設西部人力資源強?。▍^)和實現“富民強桂”的人才培養重任?!睂嶋H上,一方面,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偏低,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觀念相對落后,人才培養模式相對陳舊,素質教育推進困難等問題亟待解決;另一方面,廣西對于涉外法律人才又是十分急需的。“截止2009年12月31日,廣西具有相當外語水平(大學英語四級)的律師僅489人,僅占當時廣西律師3755名的13%?!薄霸谶@些懂外語的律師中,絕大多數的外語是英語。但實際上,即使取得英語四六級證書,能熟練使用英語作為法律服務工作語言的律師也是少之又少。其他語種,初步了解,極個別律師懂法語、德語、韓語、日語等,而對東盟法律服務中急需的越南語、緬甸語、老撾語、泰語等小語種人才,更是鳳毛麟角,甚至難覓蹤影”因此,在法學雙語教學中,必須注重法科學生的實踐性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外語的語言工具的重要作用,法學務實的學科本質。
(三)工程價值:注重學生能力的均衡培養
法科專業開設的課程對建立法科學生的知識體系十分重要。根據法社會學工程價值學說,如果將法學專業比作一個機器的話,每門課程猶如該專業中的齒輪,如果某個齒輪松動的話,那么學生的素質必受到影響。所以,“法學教育的雙語教學是通過外語這一語言介質進行法學專業內容的教學。它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法學專業學科的知識,其傳播途徑是外語?!睂Ψ▽W雙語教學來說,法學與外語的知識及技能同等重要。但適宜開展雙語教學的法學課程確實需要一定條件,我們“應優先選擇世界范圍內趨同性較強以及中外理論相近且聯系越來越密切或者說與國際密切聯系的課程”。此外,還要考慮授課對象的外語基礎。一般而言,大一、大二的學生經過高中階段的外語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外語能力,但是要達到能夠通過外語學會法學知識的程度,其外語聽、說、讀、寫、譯等能力還是要經過大學階段的磨練才能適應外語授課和外語思維模式。所以,在本科一、二年級進行外語教學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
三、廣立學院法學專業雙語教學活動的改進措施
(一)專業課程的設置
如上所述,將廣西區內獨立學院法科教育的目標定位為為地方培養懂外語、專業精、技能強的實踐性復合型法律人才是比較恰當的。所以,在課程的設置上,法學教育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本科教育的始終,外語課程設置與法學課程同步。具體而言:1.課程設置上,將開設雙語課程的范圍限定在具有一定國際性的法學課程上??梢詢炏瓤紤]以下課程:(1)專業核心課程中的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等;(2)非專業基礎的國際法類課程,如國際商法、WTO案例分析等;(3)外國法律知識介紹課程,外國憲法、外國民商法,英美合同法等;(4)應用文寫作類及實務操作型課程,如涉外文書寫作等。2.教學時間上,課程開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外語水平、學習興趣及發展方向、師資隊伍等因素。所以,大一時,開設外語課程,強化外語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大二時,以外語課程形式開設介紹東盟各國法律概況的相關課程;大三時,根據學生興趣,開設外國部門法的專業選修課。具體到廣西,可以考慮開設東盟國家的外語及相關法律課程。3.某些課程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的特點,可以在國際經貿、外語、法學專業中開設通行的基礎課,打破專業限制。教學形式方面,可以增加課外與課內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加跨專業實習機會,增強法科學生綜合運用法學知識及外語工具的能力,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對廣西而言,與東盟國家相關的外貿、金融、經濟等行業及為其服務的涉外律師事務所均可以為法學學生提供較多實踐機會。
(二)教學活動的條件保障
1.課前預習。實驗課前一周告知學生將要講授的實驗課內容并發放講授提綱,建議學生閱讀英文版實驗教材的授課內容,記憶專業詞匯及慣用語,明確實驗目的,熟悉實驗原理、實驗方法等內容。
2.課上講解。(1)教學手段。課上講解時,采用黑板板書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式教學。教師課前用英文將實驗目的、原理、實驗方法寫在黑板上,講解到實驗儀器及操作步驟時,放映PPT,顯示相關儀器設備的圖片及操作的影像,便于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實驗。(2)教學形式。受學生的英語水平及教師資源的限制,藥劑學實驗不宜采取全英文授課形式,英文講授一定要結合漢語講解。如課前導入(上一個實驗的總結或簡單的話題引出實驗)涉及面較廣,內容不固定,有一定難度,用中文講解;實驗目的一般比較簡單,用全英語講授;實驗原理、步驟比較難理解,是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講授時采用半英語、半中文的形式,同時以英文提問,并鼓勵學生用英文回答;最后用全英語進行重復,歸納總結重點內容,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實驗的掌握。(3)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破傳統的“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觀念,而構建一種“以學為主”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嘗試采用TBL(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學生在團隊基礎上,圍繞各教學單元中包含的核心概念及其應用展開主動學習,經過“個人獨立預習概念預習確認測驗掌握概念團隊練習運用概念”的過程獲取知識,并掌握知識的運用。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各敘己見,同時學生們之間可以互相學習,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集思廣益,也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得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3.實驗考核。首先,我們對實驗成績考核方法進行改革,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加大平時成績比例,降低期末成績比例。其次,為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嚴格執行儀器設備的SOP,將實驗室教師的打分計入總成績。最后,我們改革了期末考試,從原來單一的理論試卷形式改變成為理論內容提問及實驗技能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最終實事求是地給每個學生一個公正的成績。
二、教學效果分析及體會
在藥劑學實驗課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在實驗課上的表現,結合實驗成績及調查問卷結果,對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雙語教學中,學生逐漸能夠正確讀、寫相關專業詞匯,獨立閱讀實驗原理,聽懂實驗制備工藝流程。在實驗報告書寫及期末考試題目全部用英文表達的情況下,班級的實驗考核通過率為100%。藥劑學實驗雙語教學結束后,對班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49份,收回49份,全部有效,調查結果見表2。由此可見,雙語教學法基本上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在使學生掌握藥劑學實驗的相關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也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提高了專業英語水平。雖然《藥劑學》實驗課雙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的具體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
:1.專業教師資源限制。采用雙語教學的教師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求有較強的英文駕馭能力,才能保證雙語教學的順利進行。目前,教師資源中能滿足上述要求的教師隊伍還很薄弱。因此,要保證教學效果,加強雙語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一是與國外大學合作,積極引入外籍教師或有國外教育和工作經歷的專業人才;二是對現有專業課教師進行英語培訓,盡可能提供出國學習英語的機會。
目前常見的雙語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滲透型與穿插型的教學方法。
1.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
主要是指教師仍以中文授課為主,常規的課堂用語使用中文,僅在遇有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規定以及重點詞匯時使用英文輔助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以及學生的英文水平要求相對較低,雙語課程容易開展,但是教學效果因為英文比例太低而受限。
2.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
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例行課堂講授主要使用英文,僅在難點、重點、疑點處使用中文輔助講解與說明。教學活動中,師生均使用英文教材,教師講授及板書均使用英文,幾乎為全英文授課。此種模式對師生的英語水平要求相對較高,優點在于雙語教學效果明顯,最能夠實現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目的。劣勢在于因對師生英文基礎要求較高而難以開展雙語教學。
3.簡評從國家教高文件規定來看
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更符合國家對高校雙語教學的要求,但是對于獨立院校來說,應當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雙語教學方法,既保證國際經濟法課程實現國際化的目標,同時又切實可行與落實。然后循序漸進,逐步發展。根據對獨立學院師生特點的分析,包括硬件以及軟件原因,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稍加改變較為適合獨立學院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
二、國際經濟法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價值有關
雙語教學的性質,“主要有三種典型的觀點,而且各抒己見:
(1)雙語教學是外語教學的延伸,屬于外語教學范疇;
(2)雙語教學不屬于外語教學范疇,只是在學科教學中使原來的單語講授變為雙語講授,教學語言由單變雙而已,而整個學科教學內容并沒有變化……;
(3)雙語教學雖然不屬于外語教學范疇,但與外語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即外語課教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成果,得以在雙語課堂上進行了實際運用而身臨外語語境之中,使外語課堂上的語言教育轉化成了雙語課堂上教育語言的‘learningbydo⁃ing’等”。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課程性質定位決定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首先,國際經濟法雙語課程是設置在法學院內的法學課程,而非外語課程,不是外語教學范疇。因此,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應當強調其法學教學目的的優先性;其次,方能強調英文法律專業術語的訓練目的。英文法律專業術語教學是了更好地實現該門課程的法學課程教學目的,使該門課程達到最優化地與世界接軌的目標。切不可片面為了實現英語教學要求,而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夸大英語作用,過分將課時停留在英語環節,壓縮法學實質內容深化的寶貴課時,弱化法律思維訓練以及法學教學目的。所以核心價值必須堅守,這將為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準確定位。獨立學院的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方法改革應當結合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學生特點。在堅持法學教育目的為首的基礎之上,英文比重過高,教師和學生的負擔過重,學生忙于英文學習而忽于法律思考;英文比重過低,雙語教學留于言表,不能真正培養國際化的學生。
三、獨立學院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特點以及解決路徑
近幾年全國獨立學院面臨教學方向定位的改革,這將決定獨立學院發展的方向。云南大學滇池學院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與其他非獨立院校的雙語教學方法不能等同,必須考慮其特殊情況,才能真正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國際經濟法課程講授內容選擇難度較大
1.課程內容的選擇國際經濟法體系、內容龐大
在短短一學期的48學時中將所有內容均講授,具有相當難度。在實踐中,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將國際經濟法的所有主要分支內容做概要介紹,平均分配課時,帶領學生了解國際經濟法的框架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于國際經濟法的所有分支內容平均涉及,較為全面。但其缺點是“泛而不精”,即每一分支內容只能泛泛而談,有種“貌似學了卻又不知所云”的感受;另一種做法則是以國際經濟法實踐中常用的分支內容為主,詳細講解,其他分支則講授粗略線條,完善體系構建即可。這類做法彌補泛泛而談的缺點,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即內容略顯微觀和局部性。這兩種做法各有利弊,側重點不同。從筆者有限地觀察經驗來看,采用第二種做法的教師較為普遍。本人也主張采用第二種做法,與其蜻蜓點水,不如畫龍點睛。首先,帶領學生學習國際經濟法中最常見的國際貿易法律制度,細致講解。國際經濟法較明顯的特點是“自學門檻高”。若缺乏一定經驗教師的引導,國際經濟法的自學難度非常高。第二種辦法有助于學生入門學習國際經濟法,通過對重點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由對國際經濟法較感性的認識階段,上升為理性的國際經濟法固有的思維階段。一旦學生掌握了國際經濟法的國際法律思維方式,日后自學便有較好基礎。其次,簡要介紹其他分支的主要內容,實現體系完整化目的。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法學院考研學生比例較高,每年碩士研究生考取比例在云南省排名前五位,這樣的教學方法選擇一方面有利于考研學生在國際經濟法知識體系方面構建完整的框架體系并完成思維訓練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為相當比例的選擇司法考試的學生打好基礎。因為國際貿易法律制度是司法考試中國際經濟法的“重頭戲”。因此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這些特點,第二種做法更具有現實意義性。
2.課程教材的選擇課程教材選取方面存在難度
目前國內各類英文版國際經濟法教材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教材體系并不完整。本人建議選取國外的教材,但是這將產生額外不可回避的問題:國外教材價格偏高,學生難以承受。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建議教師自行購買國外國際經濟法原版英文教材,提高專業術語準確度,然后將專業術語以及基礎理論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涉及的其他相關英文版法律文件,例如國際條約、國際組織的法律法規、案例等,大多可在國際組織網站上獲取。
(二)教學過程中的英文比重問題
在獨立學院,國際經濟法教學過程中的英文比重不宜過高。這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因素的考量。第一,法學院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較弱,加之云南地區英語使用頻率不如沿海城市高,導致學生本能地對雙語教學產生排斥性抵觸心理。針對這一特點,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應當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第二,學生對國際經濟法的重視程度不高。目前,云南省國際經濟法案件數量有限,導致學生功利性地看重其他部門法,國際經濟法被視為邊緣化的部門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程度;第三,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有限。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教師必須接受過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的訓練,并追蹤最新的法律法規變化發展情況,并能夠流利、清晰、準確地用英文表達。這對教師是極大的挑戰。根據目前的客觀現實情況,如果獨立學院英文比重過高,導致能夠進行雙語教學教師更加缺乏,無法落實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第四,對于英語基礎較好、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因其具備一定的英文運用基礎,稍加英文法律專業術語的訓練,即能達到初級的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目的。因此,根據上述獨立學院的特殊情況,結合學生英文基礎不同的情形,英文占整個課時的30%左右較為適宜(中文內容占比70%左右)。30%比例內容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體現,分別為課堂上采用英文PPT、英文表述關鍵術語以及必要的基礎表述,英文專業術語納入考試考核方式當中,英文案例以及英文視頻的采用等。
1.課堂上采用全英文PPT
課堂講授采用中文為主、英文為輔的方法教師可用英文制作國際經濟法的教學PPT,給學生營造英文用語環境,PPT的內容應精簡并重點突出。講授方法可采用滲透型的雙語教學方法,即以中文為主、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學生一邊對照英文PPT做筆記,一邊強化對英文專業術語的記憶。如此,在課堂上學生隨即能夠將中文與英文的專業術語進行匹配。傳授法律專業內容的同時,介紹英文專業術語,實現法律理論基礎教學以及英文法律專業術語教學的雙重目的。對此,有的學者認為英文比例在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中應當不少于50%。經過實踐經驗的檢驗,在大多類似的獨立學院中實現這一比例,難度較大,對教師與學生均是較大的挑戰。而30%的比例對學生與教師來說,目前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臨界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授課過程中,在此基礎之上,適當調整英文比例,增加或略微減少。
2.英文專業術語的要求納入考試
考核當中將30%比重的英文分值融入考核標準中,即在各項考試考核標準中加入30%的英文分值比例。這無疑為促進學生提升國際經濟法的專業術語英文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考試考核包括平時考核、期中考核以及期末考核,教師可根據各不同獨立學院的細微差別在30%分值比例基礎之上調整英文考核在每一考核類別上的比例。從實踐情況來看,這一方法能夠督促學生積極學習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詞匯,具有較為現實的實際教學效果意義。
3.英文案例使用將隨堂案例以及案例作業更換為英文案例
這將加大教師的備課力度,也增加教學難度,但若持之以恒,教師與學生均受益匪淺。英文案例增加英文法律專業術語的實際運用機會,教師可引入“純粹提示性教學”等方法訓練學生思考和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避免“紙上談兵”。
4.英文視頻的使用英文視頻具有直觀的沖擊效果
可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如今,大多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可適當加入視頻播放。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又可增加學生對國際經濟法實用性的認可度,改變學生功利性地認為國際經濟法不如其他部門法重要,諸如民法、刑法等,從而邊緣國際經濟法的思想。
(三)教師的培養實現國際經濟法
雙語教學正常開展的基礎核心是師資水平。對于獨立學院,既可以引入英語水平較高的法學教師,也可以培養內部教師。引入師資力量成本高、代價大。而培養內部已有教師,一方面節省成本,另一方面安定人心,提高教師隊伍穩定性。
1.提高教師的專業英語運用能力
教師的發展與進步程度決定教學水平的高低。這取決于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以及追求教學效果最優化的原動力,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則是學校、教育系統的支持與扶助。教育部每年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各類國內和國外進修以及課題申報機會,教師可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參與和申報。獨立學院可根據自身財務情況積極增加教師的其他進修機會,促進教師英語水平的提升。平時關注國際相關網站,掌握精確的英語表達。教師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國際經濟法能否成功開展的基石。
2.學習科學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自覺學習各類經典教學方法,諸如赫爾巴特學派的經典“五段式”教學模式思想,包括預備、提示、聯想、總結和應用的教學方法;杜威的問題導向型教學方法;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等。獨立學院可邀請重點院校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實踐教師為獨立學院的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從教學內容與目的、教學方法與改革、教學效果的評估等角度給予相應指導。
3.良好師德師風的建設
教學終極目的是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教師的師德師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身負知識以及品性培養的雙重任務,應當提高自身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獨立學院應當積極建設師生互敬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師德師風的建設有助于教師安心教學、認真教學、鉆研教學,真正為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改革提供實戰經驗。
四、總結
1.1雙語課案例教學法與教師認知上的誤區
案例教學法是國貿專業雙語課程授課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首先由哈佛法學院倡導,之后哈佛商學院也開始應用,采用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所以,應用這種方法必須基于真實可信和知識相關性的信息,否則就會和教師講授背道而馳。但是研究和編制一個好的案例,至少需要2-3個月的時間,一個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經驗,而且要隨時更新,否則就會老化。目前許多高校教師針對國貿專業雙語授課所利用的案例,主要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書本上提供;一種是教師網絡查找中文案例的,并翻譯成英文案例。第一種來源很可能存在時間的滯后性,可能與我們需要的新知識脫節。第二種來源存在問題真實性的質疑,教師希望通過案例說明知識的可信,可是案例本身可能具有挑選時的主觀性、個例性等特點,存在偏頗。
1.2教師崗前培訓不足導致雙語課案例教學方法的生搬硬套
我國高校擴招,從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08萬,到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乒舱猩?99.8萬人,增幅達547.96%。學生供給旺盛,促使高校教師招聘快速跟進,各類高校根據需要吸納人才,途徑包括行業企業、剛畢業的本碩博畢業生、海歸派等,而從最初面試到教師走上講臺,崗前培訓時間僅僅不到2個月。在我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中都沒有對高職教師的任職資格作明確規定,而是按照普通高校教師的相關標準執行,即具備研究生或本科學歷即可。很明顯,崗前培訓不足,使得教師掌握的教學方法也乏善可陳,使得生搬硬套的案例存在水土不服現象,同時舊知識與新案例、新知識與老案例的格格不入,都可能出現,矛盾處處存在,教師駕馭案例功力不足。與此相反,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對上崗教師及執教教師實踐很重視。在美國,要想成為一名應用型院校教師,必須具有學士以上學位,并對所授技術課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及最新經驗,或者在合適的技術領域有5年以上的實際經驗,還要求有當顧問和單獨判斷與研究的能力。在德國,博士生畢業后必須在企業工作五年,方可應聘為應用科學大學的教師。在加拿大,每3年教師必須返回到業界實踐,或定期為業界解決技術問題,或從事應用技術研究和技術開發等,以防技術知識老化。
1.3教師素養結構失衡導致雙語課案例教學方法的目標失真
教師素養結構失衡,體現在教學方法上什么案例都可以拿來用,任何知識都可以用同一則案例來套,這顯然違背了教學的嚴謹性。2011年4-9月筆者向海南工商職業學院、瓊臺師范高等??茖W校、海口經濟學院、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省旅游學校等五所學校投放調查問卷,通過對海南五所高校教師從事科研活動主要動因情況統計發現,教師從事科研活動中由大到小排列分別是,晉升職稱比例是46%,總結經驗比例是19.3%,完成工作任務比例是18%,學術追求比例是16.7%,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我國教師晉升體制以及對年輕教師主持科研項目缺乏扶持、教師自己買版面的國情有關。教師的科研追求不是讓課堂案例變得更加豐富,而是為了職稱晉升,顯然動機不純凈了。
2教育生態學下媒介素養的雙語課案例教學法應用對策
2.1利用媒介素養建立教師正確的雙語課案例教學法應用觀
教育的生態環境是以教育為中心,對教育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起制約和調控作用的多元環境體系,這種生態鑲嵌性加大了個體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困難。媒介素養則提出了一條路徑,即讓教師面對媒介各種信息的時候,在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制作-思辯過程中,突出案例教學的實際應用,從簡單的知識傳授到應用方向的指導。從教師認識層面來看,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各種媒體傳播給我們繁雜的真假信息,有效辨別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最為重要。教師需要學會辨別真實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自我反省的模式,建立正確觀,增加授課知識與雙語案例切合度。從教師應用層面來看,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工作過程,把理論知識模塊化,把一則則信息拆分成一組組的雙語課案例,對應每組理論知識。每一組案例既是一則典型知識匯總,也是一則實際操作示范。這就要求教師在利用案例設計課程時候,考慮到選取哪些是合適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未來需要現在不需要的、哪些是關聯課程需要的等。
2.2利用媒介素養構建教師雙語課協作式的案例教學法
教育生態系統的引導使得個體間協作有序,那么教師在教課過程中,也可能存在這樣一種介質能推動個體間的合作。所以,媒介素養的養成需要利用正確的介質達到有效的目的。在構建案例教學法真實性時,我們可以利用組織本身傳導性構建課程間的互聯網,比如領導-教師-學生、教務處-系部-教研室、企業-教師-學生-企業,等等。每個團隊的案例集有不同方向的擴散,形成知識-案例樹。這種構建不是短時期能夠完成的,同時沒有一定的時間、方向都無法完成,對于很多經過短暫培訓的教師那更需要用時間去堆砌才能成熟。所以,組織內部傳導機制的完善以及組織與外部聯系緊密決定著一個教師是否能真正純熟運用此方法。第一,建立協作式的雙語課案例教學方法需要大量的師資培訓,包括崗前培訓、年初年末培訓、省級培訓、出國訪問等,讓教師有機會接觸好的案例。第二,鼓勵教師參加課題研究,參編教材,多給新人機會,改變申報課題等職稱上的限制,建立科研獎懲機制。第三,推薦更多的年輕教師去企業帶薪實習,要做到百分之百實現教師有實習經歷,并把這種經歷寫進教師資質中,保證上講臺的教師都是高質量的、有能力的。
2.3利用媒介素養教育提高教師雙語課應用案例教學的嚴謹性
一、雙語教學的基本定位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一般來講,雙語教學是指通過引進國外最新的專業教學內容,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利用英語語言、文化,掌握專業知識,熟悉英語思維、求知、交流的習慣,即達到學會“用英語表達”和“用英語學習”,的教學模式。但國際法的雙語教學目標不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要達到“用英語進行法律實踐”的目的,其實踐性要求更強。在國際法的雙語教學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其與“法律英語”教學、“專業外語”教學的區別。雙語教學不是強化語言能力的外語教學,也不是中外語言翻譯教學,更非犧牲母語的外語教學,是在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讓學生接觸英語,是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培養國際交流人才而努力,是偏重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而不是研究能力。
因此,國際法的雙語教學要達到以下教學目標:通過內容國際化的雙語課程教學,使學生能較全面地掌握先進的國際法理論體系,了解當今國際法實踐的最新動態,突出國際法所涉及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實務,為學生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和英文功底。
(二)教學內容的定位。國際法是“動態法”,它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和發展。國際關系的發展使得傳統國際法中許多規則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學中要力求做到:首先,密切關注國際法與國際關系的新發展,授課內容充分反映現代國際社會中國際法規則的最新變化,充分吸收國際法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觀點,如:國際刑法、國際環境法、國際人道法以及國家豁免等問題。其次,講授內容和范圍方面有重點、有要點,不追求面面俱到,不局限于某一本固定教材。國際法的法律問題往往因各自的目的和立場的差異而變得紛繁復雜,授課中不必詳細講授國際法的所有問題,要有所側重,在內容和范圍上有所取舍方,重點選取那些對于理解當代國際法的基本規則起重要作用的事件。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定位。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增強雙語教學效果。一方面,主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英語課堂用語,通過一些承上啟下的標志性話語,將講課的各個部分串連起來,提醒學生各內容之間的銜接和過渡。另一方面,充分注重通過案例來解析國際法原理和規則。法學的學習,需要現實生活實踐的支撐。畢竟作為規則體系,只有與實際生活需要相聯系,落實到法律規制對象的具體行為中,才能達到對公平、正義和秩序目標的追求,國際法學也不例外。
二、雙語教學的組織實施
(一)課程設置。在雙語教學資源不足的背景下,國際法學科的3門課程中,應當優先考慮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原因有二:其一,是我國國際經濟活動日益活躍與深入開展的現實需要;其二,國際經濟法具有很強的國際共通性,構成其法律淵源的國際條約、國際慣例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可,且多以英文文本,提供了豐富的雙語教學素材,這是國際經濟法開展雙語教學的優勢條件。鑒于學生的意愿關涉國際法學科雙語教學的效果,應當賦予學生選擇是否參加雙語課程的權利,國際法學科雙語課程可設置為專業選修課。至于課時,應依國際法學科3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而定,但在同等教學量的情況下,較之純中文授課,應適當增加雙語教學課程的課時。
(二)教學環節。在語言使用上,國際法雙語課程授課應當盡量多地使用英語,當然也要考慮授課對象的英語水平,在各個教學環節靈活運用授課語言:在解釋概念時,如果多數學生領會不透,要適當地用中文講解,以確保學生正確完整地理解授課內容;上課持續時間較長,學生呈現疲態,反應速度變慢時,也可用中文講解。但是,從總量來看,英語授課至少應達50%以上。在講授環節上,除了傳統的案例研究、模擬法庭等實踐教學方式,在國際法雙語課程案例教學中,應探索形式更為多樣的實踐教學環節。
(三)考核評價。國際法雙語課程考核評價仍然以閉卷考核為主。既可以采用全英文試卷,也可以采用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雙語試卷,要側重于對同一概念的雙語理解能力考核,加強對規范性法律文書的雙語考核。還要突破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方式,探索形式多樣的、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雙語教學效果的考核方式,包括開卷考試、加大對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和課后學習的評價比重等。
三、雙語教學常態化的探索
(一)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就雙語教學而言,雙語教師的外語水平和學科水平一樣重要。因此,在選拔雙語教師時,首先要考慮他們的外語水平,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當然具有留學背景的專業教師是最佳人選,其次是高學歷的專業教師。他們大都通過了外語等級考試,一般都具備閱讀原文參考書和專業文獻的能力。對于要長期從事雙語教學而沒有留學背景的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至少一年的外語培訓,主要是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要開展教學法活動和雙語教學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教學經驗總結與交流,調動教師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學校要制定相應的雙語教學的激勵機制,建立雙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雙語教師進行嚴格的考核,實行優勝劣汰。
(一)蒙漢雙語遠程平臺上的案例教學
實踐現狀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網絡性、虛擬性特點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借助網絡平臺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作為《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責任教師,嘗試著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展開蒙漢雙語案例教學。2012年,內蒙古電大文法學院開始著手構建蒙漢雙語網絡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并開通了網絡學習平臺。自蒙漢雙語網絡教學平臺開通以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的負責人根據該課程的專業特點并按照現有網絡學習支持服務平臺進行了一些探索。首先,為學生提供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的教學資源,如考核說明、教學大綱、教學輔導、期末練兵、案例分析等。在考核說明中通過不同的節點明確了相關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案例。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案例分析討論,進而掌握案例中的知識點及考核點。其次,利用蒙漢雙語教學平臺上的蒙語討論區,與學生們進行實時和非實時的案例分析、討論、點評、回復等。并按照網上教學的設計和安排,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實時或非實時地進行課程學習。將一些翻譯成蒙語的案例傳到平臺上,要求學生進入討論區,參加案例討論。通過點評、回復功能參與和指導學生的案例討論。遠程教學平臺記錄了每個學生在網上的學習行為。
(二)網絡平臺上的蒙漢雙語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案例教學中運用的案例應當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和現實性,而且要與課本內容相吻合。在進行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時,各種類型案例的難易程度要循序漸進。案例的設計必須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在實踐教學中,蒙漢雙語法律專業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網上案例教學雖然已經啟動,但仍然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
1.蒙古語案例資料來源匱乏,缺少蒙語案例匯編
是蒙古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蒙古語也得到了普遍適用,但在法學領域中蒙古語的運用仍然很薄弱。隨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發展,雖然蒙古語的媒體及遠程平臺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媒體有法律方面的專題節目,由蒙古族法學專家們對法律現象進行分析解答。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案例少之又少?!缎姓V訟法》第八條明確規定:少數民族地區可以使用少數民族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所以,在內蒙古地區尤其蒙古族聚居的各個盟市的公檢法機構都有蒙古族工作人員,且實踐中也都能夠運用蒙古語。如最典型的就是錫林郭勒盟各旗縣的法院在審判全過程基本用蒙古語進行。雖然,審判實踐中有很多運用蒙古語審判的案件,但這些案件沒有能夠匯編成典型案例集運用到教學實踐上。這是蒙漢雙語法律專業面臨的很大的一個挑戰。案例教學最主要是要有案情。案情可以由教師編寫,也可用法院審判的實例案情。畢竟教師的實踐是有限的,法院的審判實踐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案例教學中采用法院的審判實踐對法理知識的教學會更有效。
2.學生對蒙語法律術語的掌握不規范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法學專業及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主教材為中央電大出版社出版,皮純協教授主編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程》。教材全面、系統闡述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它是本課程的基本教學依據,也是復習、考試的基本依據。也是蒙漢雙語法律專業的學生必須使用的教材。因此,在蒙語平臺上進行蒙語案例教學時需要進行大量的翻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法律術語的表述不一,按照個人的意思隨便翻譯。雖然在討論的過程中態度都很積極,但對傳上去的案例理解不透徹,進而給分析、探討和尋找答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3.蒙語學習評價平臺不完善
內蒙古電大遠程平臺雖然創建了蒙語平臺,但由于多種因素仍處于初建階段,不夠完善。目前該平臺設立了最基礎的一些欄目,如課程大綱、課程考核、討論區等。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當設立學習評價欄目。
4.學生的參與趨于零散
蒙漢雙語的學生來源大多是各旗縣的在職或非在職人員,且基礎不一,大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大多數參與答疑的學生都是切身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有的是不會使用蒙語輸入法,無法在線與老師進行交流,只能是通過電話解決問題。
二、在遠程網絡平臺開展蒙漢雙語案例教學的可能路進
(一)搜集大量典型案例進行譯編
首先,案例教學不可缺少案例事實材料。為了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搜集有關行政法方面的案例事實材料,將這些案例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分出各章節相關案例,最后匯編成案例集。在上傳案例時,除了案例事實材料、思考討論的問題之外,還為學生提供案例涉及的背景資料以及難點提示等。當然也可將一些具有影響的未翻譯的經典案例的超鏈接發給學生供其參考,以獲得大量的與案例內容相關的其他信息。
(二)規范《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出現的法律術語
為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分析案例的能力,我要求學生首先對本課程的法律術語進行熟悉。在熟悉術語之后,根據教師在課程主頁中提供的相關參考資料深入思考,獨立分析案例,得出結論,最后利用網絡平臺的討論區,直接向教師傳送自己的結論,如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提出疑問。
(三)完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
在網絡平臺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除了評價學生分析案例的邏輯性、完整性之外,還要將學生在網上參與討論的情況納入評價范疇來考慮平時成績,如學生參與討論的次數、與其他同學網上協作討論的情況、與教師互動的狀況等。通過遠程教學平臺對案例教學的全程實現自動記錄和監控,為網上案例教學評價提供了評價的客觀依據。所以,蒙漢雙語遠程平臺需要完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四)設立激勵機制促進小組討論
論文摘要摘要:本文從我國學術界對雙語教學的不同觀點入手,分析了雙語教學的優點和我國發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性,指出我國在實行雙語教學時,要注重保持母語和英語的平行發展,既要強化母語的優勢,保證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又要兼顧現代社會國際化的發展趨向,重視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地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國際型人才。
2001年國家教育部在《有關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為更好地適應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需要,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引進原版外語教材,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1由此,我國的雙語教學發展進入時期,許多高校相繼進行了雙語教學的實踐。
然而,雙語教學在我國學術界引起極大的爭議。一方面,學者肯定了雙語教學對改善我國英語教學耗時長,見效慢的弊端所起的積極功能;另一方面,一些聞名的學者紛紛撰文,對雙語教學的發展表示質疑,甚至提出反對的意見。馬慶株教授指出,英語在中國學校教育的地位嚴重地影響了漢語作為母語的地位。[2包天仁教授認為,采用不適合中國國情、教情、學情的雙語教學,不僅不可以解決中國的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新問題,而且輕易出現母語學不好,英語也學不好的局面。[3本文從我國學術界對雙語教學的不同觀點入手,分析了我國發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性,指出我國開展雙語教學應該兼顧母語和英語的平行發展。
一、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性
雙語教學關系到中國長遠的切身利益。不可否認,世界經濟和文化的重心在美國和歐洲,其傳播方式從來就是從中心向邊緣地帶擴散。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處于邊緣地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必須加強英語學習,才能夠較快地學習和把握發達國家的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
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領域為例。印度軟件業遠遠勝于中國同行摘要:印度出口軟件年總值在62億-85億美元。而中國1999年的軟件出口只有1.3億美元,歷年出口累記總值還不到10億美元。中國軟件工業創匯只有印度的1/50-1/60。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印軟件同行在世界市場競爭中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別?印度是一個雙語國家,官方語言是英語。從形式上看,一個國家講一種語言,似乎是獨立的象征,但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卻無意中使印度人更快地走向實質上的獨立,順利地走出種群的約束。很多人未必會想到印度是世界上位于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的第三個科技大國。自80年代以來,為了適應世界的高科技需求,印度迅速地,甚至奇跡般地發展了自己的軟件產業,軟件生產量已經占世界軟件總量的16.7%。比爾·蓋茨驚呼“印度將會在21世紀成為軟件的超級大國”。這個實例提醒我們,外語教育質量的優劣會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以及“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培養現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雙語教學”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加入WTO,互聯網普及的大背景下,應21世紀新型人才的需要而產生的。世界的發展,需要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和合作。新世紀的學生必須具有很強的國際意識和國際視野,既懂得東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又能以欣賞的態度,汲取西方文化中優秀的傳統和價值觀念。因此,高校雙語教學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把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能較好地把握一門外語。學生既能繼續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能吸收借鑒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既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又具有開放、平等和尊重的全球意識。開展雙語教學,不僅涉及到未來一代的語言交流和語言水平的提高,更涉及到多元文化的認同和和世界各種文化的和諧發展。其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國歷史上長期形成的單語制教學模式,促進我國多元文化的發展,培養一大批精通外語,具有全球化思維觀念和廣闊的全球視野的高層次、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二)加強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的需要
英語是最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目前,許多非英語國家在開設外語課程時,都不約而同地首選英語,在實施雙語教育時,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母語/英語雙語教育。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英語已經成為了國際化語言。
我國歷來非常重視英語,始終把它作為中學三大核心課程(語文、數學、外語)之一。和其它學科相比,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最多的。但是,多年來我國英語教學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弊端,即學英語而很少用英語,英語應用能力差,英語學習和專業學習脫節。因此,英語成為了一門費時多,收效差的課程。很多學生經過8年甚至12年的英語學習,卻不能比較熟練地閱讀英語原版書籍,尤其是聽不懂,講不出,難以和外國人直接交流。傳統的教法、學法已經很難適應新的發展需要了。
用教學語言來促使外語語言能力的發展,這是雙語教學的優點之一。由于學習的需要,學生自然會產生努力學習外語的動機和喜好,而且這種動機和喜好比在單純的語言課程上所產生的更加持久。和專門的語言教學不同,雙語教學使學生通過對教學語言的感受來達到提高外語水平的目的,學生在努力弄清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意思的同時,外語聽力和外文知識將在有意和無意之中得到強化,其中外語聽力的提高將對學生外語整體水平的提高起關鍵功能。
二、雙語教學應注重母語和英語的平行發展
批評或反對實施雙語教學的學者提出,雙語教學會弱化我國學校教育中母語的地位。南開大學教授馬慶株認為,雙語教學的推廣侵犯了漢語作為國家教學語言的地位。[22005年度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強調,對于重視外語學習和使用而忽略或者削弱自己國家語言及其文字學習和使用的現象,要進行糾正。[2那么,雙語教學中應如何對待母語和英語的關系呢?筆者認為,在進行雙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保持漢語和英語的均衡發展。
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不同文化的沖突和交融。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文化和先進技術,發展本國的經濟和文化,同時保持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難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和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作為世界主要通用語言的英語,在中國學校教育的地位不斷加強。雙語教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對中國外語教學的補充,受到學者和學校的青睞。
中國雙語教學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強英語的教學效果,培養一批能熟練應用英語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是通過專業學科的雙語教學方式,讓學生接觸、了解該領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幫助未來的一代更快的接受國外的先進技術,同時也促進中國先進文化技術的傳播。學好英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世界,還可以加強中國的對外宣傳,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為中國和世界的聯系提供語言的保障。
然而,發展雙語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不能以削弱母語的地位為代價。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語言“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經歷和思維方式?!盵4語言作為本民族的文化成果,凝聚著該民族對世界的看法,體現了本民族的價值觀念。語言不是單純的交流工具,也是民族的一種標志,是一種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文化歸屬意識”乃至世界觀建構的媒介。
因此,任何民族和國家都會重視保護本民族語言的母語地位,控制外來語言對本民族或國家語言的沖擊和同化,并且加強自身語言在本土以外的推廣,提升自己語言的國際地位。歷史上,很多征服者在武力征服一個民族的同時,都力圖通過推行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在思想和意識形態上完成對被征服者的最終同化和奴役(如歷史上諾曼征服時期法國語言和文化對英國語言和文化的沖擊,大英帝國時期英國對被殖民地的文化和語言的滲透)。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許多獨立的國家在贏得政治上的獨立后,紛紛擯棄原殖民地的語言,確立自己國家民族語言的母語地位,以保證在文化和思想上擺脫原殖民地的統治,完成真正意義的獨立。
然而,目前在我國國內某些領域卻過分強調英語的地位,甚至在雙語教學中使英語在教學中的語言地位超過母語,威脅漢語的國家語言地位?!爸袊p語教育網(www.bilingual.com.cn)”上公布的“雙語教材系列”和該網站統計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顯示,中國的雙語教學實際上就是英語的單語教學。過度地強調英語在學校教育的地位,擠壓學生漢語的使用,結果會剝蝕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影響學生把握漢語和漢民族文化。馬慶株教授指出,在幼兒教育中實行雙語教學,甚至在有些地區漢語學習讓位于英語學習,這樣會使孩子從小就產生一種英語的地位高于漢語的觀念,從小親近西方文化,認同西方文化,而喪失對中國傳統語言和文化的認同感。[2這種過分重視英語,忽略母語的雙語教學既不利于培養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又具有開放、平等和尊重的全球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也違反了雙語教學目的——讓學生把握漢英兩種語言,成為雙語人才。
漢語是漢民族交流的語言,傳遞了中國古老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新一代的中國人不僅要有全球化的國際視野,也要繼續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中國要發展,要向發達的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最終的目的是建立擁有強大經濟實力和優秀民族文化的現代化中國。因此,中國的雙語教學既要增強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含量,又要在多層次的雙語教學中系統引入和加強中國文化教育,保證學校教學中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平行發展。
三、結語
雙語教學是中國在國際化大背景下采用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我國在實行雙語教學時,要注重保持母語和英語的平行發展,既要強化母語的優勢,保證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又要兼顧現代社會國際化的發展趨向,重視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地位,培養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國際型人才。
參考文獻摘要:
[1燕慶明.信號和系統教程[M.北京摘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彭澤潤.“英漢雙語教學”跟“國家漢語戰略”矛盾--語言學家、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馬慶株教授訪談錄[J.北華大學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