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1 04:30:16
序論:在您撰寫課程標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努力追求高質量的語文教育水平,以適應時展和參與國際競爭。
義務教育是面向所有適齡學生的合格教育,必然關注對教育平等的追求:既希望給每一位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也希望有平等的教育結果(絕大多數人都得到充分發展)。然而,平等與卓越之間的統一,是一個兩難問題。如同我國教育中的“減負和提高質量”“合作和競爭”等問題一樣,很難兩全其美。在新舊世紀之交,一些國家的母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標準“是對優秀的承諾”,而且,“是長久的承諾,不是一時的設想”,“是逆教育‘平庸潮流’而動的優秀潮流著標志”,是“具有挑戰性”的決策(美國加州英語課程標準)。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掌握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參與廣泛經濟領域的競爭,使他們成為享有尊嚴和滿意生活的公民”。
2.母語教學要培養負責的公民,幫助學生形成國家觀念,具備應有的道德價值觀。
盡管許多國家母語課程標準并未單列“思想道德教育目標”,但不能因此認為他們忽視這方面的要求。有的標準在序言里明確提出,語言學習“能豐富人的心靈,培養負責的公民,形成國家是一個集體的觀念”(美國加州標準)。法語課程標準的宗旨之一是“使每個學生成為自覺、自治、負責任的公民”。每個國家的標準都強調語言學習與文化的關系。法國強調“給學生提供法國文化的要素”。從內容目標提供的資料(如作品清單)看,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如英、法、德)在十分重視本民族文化傳承的同時,也相對關注對多元文化的了解──當然“西方文化中心”的傾向也十分明顯。
體現在內容目標中的道德價值觀,最為突出的是諸如“理解他人、認識自己、順利交流、團隊精神、追求真理,培養審美情趣、負責任、實事求是,學術誠實,慎下判斷”等基本價值目標。如一些母語課程標準都強調“分清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分析資料的信度和效度”“為自己所談所寫負責”等,這些內容既具有道德價值意義,也具有認識價值意義。
3.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個性。
如在美國密蘇里州的《語言教育課程草案》的九項指導原則中,首先強調“語言學習是個人化的”“語言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此提出“激發學生自身的興趣和天賦,他們的語言技巧就能得到最好的拓展和開發”“語言的學習是在不同場景的實踐中得到提高”“語言的積累體現為交流經驗的發展”,等等。
在聽說讀寫的具體要求中,“鼓勵學生作出富有想像力的機智的反應”“對文學作品作出個人的反應”“理解文章含義,表達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能選擇有特色的表達方式”“充滿自信的聽和說”(英國標準)。
而在美國各州的語言課程標準里,大都將“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分析、判斷、評價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各個年段的要求之中。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語言課程標準中,將“獨立進行推理、獨立進行交流、獨立組織觀點、獨立運用語言規則”作為高水平的首要表現。
4.文學熏陶與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并重。
上述標準都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評價提出了詳細要求。要求通過具有解釋性、創造性的評價反應證明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要求從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角度閱讀文學作品。在英、法、德各國的課程標準中,文學作品閱讀量相當大。法國的課程標準強調“給文學作品以重要地位”“法國文學應該是首選對象”。英國的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兒童文學”,到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則詳細地列出學生應該讀的經典文學作品清單。
上述標準同樣注重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強調“在任何領域的學習中,語言都是重要工具”,強調“為提出、分析、解決問題而聽、說、讀、寫”。在美國各州的語言課程標準中,“問題學習”的要求最為突出,十分強調聽說讀寫要看對象,要有目的,從而突出言語交際功能,滿足更貼近生活的理解與表達要求,更注重對現代社會的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閱讀量大,寫作范圍(題材、體裁)廣也是一個共同特點。同時,國外標準對語言文字的規范性要求也十分具體。
5.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在實踐中學習和研究性的學習。
從課程目標上看,既注重為實踐需要學習,也注重在實踐中學習。圍繞實際需要組織學習內容,以實際應用效果考察學力水平。
研究性學習在美國各州的語文標準中均有專門要求。如加州自3年級就有“研究技術”子項,“要求理解各種參考材料的結構與組織”。7年級要求“提出問題并評價問題,發展能引導調查和研究的觀點,增加引用參考材料的可信度”。8年級要求“在所研究信息與原有觀點之間獲得有效平衡”。(實質是學習者和新信息之間的互為建構,是一種新的“理解”哲學觀。)密蘇里州自“學前班”起,要求“提出共同參與的研究內容”“就主題提出‘如何’和‘為什么’”。3至5年級要求就主題“對觀點歸類,至少從一種原始材料和二手材料中組織信息,提出認識”。賓州在3年級、5年級、8年級、11年級分別提出了“語言研究性學習的具體要求、實施步驟及方法指導”。這與他們在三個課程的學習方式中提倡“主題研究性學習”方式密切相關。美國中部六州將“收集和使用與研究目關的資料”作為8大總體要求之一,并詳細制定了4個級別水平的具體目標。
6.強調語言學習必須與不同領域的內容相結合。
“語言是溝通各種學科的橋梁,學生必須學會在不同領域內進行有效的聽說讀寫。所有的教師都必須適時適地傳授和加強與學生語言交流的技巧?!保绹芴K里堪薩斯城英語課程標準)“在選擇必讀的文學和提供信息的作品以及布置作文時,地方教育董事會、學校和教師應該利用每一個機會把讀寫和其他核心課程聯系起來,包括歷史、社會科學、數學和科學。學生通過讀寫,探索他們自己的存在與他人存在的關系?!保又輼藴市蜓裕┒聡哪刚Z課程標準則分年級詳細列出“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
7.引進先進技術加強語言學習。
加拿大安大略省提出“要掌握利用相關技術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技能”。
密蘇里州的9大指導原則的第8條是“語言學習可以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而得到加強”,因為“在今天的社會里,科學技術無所不在??萍际刮覀兛梢员纫酝魏螘r候都更加快速和有效地進行交流。學生響應科技的發展,因為它融合了語言、畫面、音響和動,它使所有學生都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信息”。
8.課程標準與評價緊密結合。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科技和現代文明.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物理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并沒有足夠認識,對其特殊的教育功能缺乏深入的研究.這是因為物理學工作者的興趣往往集中在物理科學的前沿研究上。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教育家又對物理科學了解甚少,往往不愿意直接深入到學科教育的研究中,所以物理學在教育人方面的潛在功能一直沒有被充分認識和挖掘.一切科學作用都離不開人的行為,物理學的基礎作用,很重要的方面也是通過受過物理教育的人發揮其作用的.這場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改革促使人們從科學教育本質上去認識物理教育的社會功能,為挖掘物理教育的育人功能,發揮其在科學素質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提供了歷史機遇和良好的條件。
中學物理教育是科學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科學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動手動腦相結合的科學活動.上個世紀50年代,在我國流傳著一個非常響亮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這個口號曾鼓勵多少人去刻苦鉆研,攻克難關.對于我國的科研進步和教育發展曾經產生過很大影響.但是也使有些人長期陷入科學教育等于知識教育的誤區。
改革開放后,發現我國物理教育相對于先進國家存在明顯差距:重理論、輕實驗,重知識、重習題、輕動手技能,重知識傳授、忽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和科學情感教育等傾向相當嚴重.這種狀況表明我們的物理教育在科學教育理念方面還停留在科學等于知識的時代??茖W是由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等構成的一個整體。
《中學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三維教學目標”全面地反映了科學教育的性質和功能.科學教育僅僅停留在科學知識教育層面上是一個歷史時期在認識上的局限性.那種教育,是與科學技術十年、幾十年基本不變,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就夠用一輩子的傳統社會相適應的.當今信息社會、知識爆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科學技術的劃時代變化,因而,把科學當作知識的時代已經過時了.回顧20世紀,由于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人們曾一次次地歡呼進入“電氣化時代”、“原子能時代、”、“半導體時代”、“激光時代”、“計算機時代”,“超導時代”、“納米時代”、“生命科學時代”等等.面對如此日新月異的世界,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創新的思想、創新能力和探索未知的本領.這就是提出這場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與三維教學目標的背景。
《中學物理課程標準》是我國科學教育工作者對社會發展、科學教育本質和青少年心理特性的綜合研究的成果,是科學教育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其基本點是把中學物理課程從片面地傳授知識轉變到以為學生為本,讓學生自主學習,強調經歷過程與方法,把動手動腦的科學活動作為物理教育的基本形式。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發揮各級政府的領導作用,用行政力量大力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但是行政命令,并不能代替科學教育理念的力量。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全面普及科學教育的理念,要使每個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和方方面面都接受課程標準基本理念.首先全體教師要迅速轉變理念,要他們相信學習物理歸根結底要通過每個學生的心理活動,靠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活動才能學會.要宣傳江蘇省啟東中學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多年來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連續“摘金奪銀”的成功經驗.要讓人們相信科學在改變世界中具有強大力量那樣,相信科學教育在培養教育人中也具有比傳統教育方式更強大的力量,要使科學教育的理念變成一種社會文化,我們的中學物理教育才會徹底拋棄“背概念、套公式、做習題”的傳統教育理念,才會使大家認識到“題海戰術”是扼殺青少年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的桎梏,應該徹底予以解脫。
經歷了多年的傳統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對任何人都是個新問題.我們對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三維教學目標曾經歷了幾年的學習、研究和實踐,在長期的教材改革研究和實踐中才逐漸體會到為什么要按照科學教育的目的、性質去理解這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什么要把科學活動作為科學教育基本途徑和方式的理念去改革中學物理教材和教學.我們經過了幾年的研究,才摸索到一套將知識結構與科學活動結構有機結合的教材編寫思想和教材體系。
我們編寫的初、高中課程標準物理教材都通過了教育部審查,先后進入各地實驗,各地老師曾給了我們不少鼓勵,認為我們的教材較好地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有顯著的特色,既注重創新,又注重繼承.專家審查意見認為:“相信這樣的教材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希望在大家幫助下,通過實踐,在逐步完善,使之能對我國中學物理課程改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上有這樣一個要求學生續寫的作文練習:一天早晨,我穿著新襯衣去上學,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一個小女孩拿到教師批改完的作文后哭了,成績不好。因為她寫的是她的同桌不小心在她的新襯衣上蹭上了圓珠筆油。老師的評語是:選材沒有積極意義,故事太平淡。班上的高分作文中一個寫的是在公共汽車上與小偷搏斗,結果新襯衣被撕壞了;一個是扶老奶奶過街時,老奶奶吐在她的新襯衣上了。
其實小女孩寫的作文才應該是高分的,因為它才是最真實的。
也許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按照新課標要求,學生的作文立意要高,但是老師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真實。于是這樣的一個作文題目在老師的引導下變成了一個叫人說謊的題目。教師吃不透新課標理念而把理論強加到學生頭上的行為是很危險的。
二、機械套用理論模式
新課標的評價體系要求評價要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歷程,及時給予關注和鼓勵,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于是有一些人就把贊揚變成教育評價鼓勵的惟一方法,毫無原則地在課堂進行“批發式”的表揚。這就有違贊揚的初衷,不但不會有鼓勵引導的作用,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
曾經有一個老師說過:“陶行知對犯錯誤的學生還獎以糖果呢,我美言學生幾句有什么不該?”其實,那個帶有一定正義感的同學打人后認識了錯誤,陶行知對依囑前來的學生獎以糖果,是以嚴肅的要求為前提,且獎中帶有引導的,不是毫無原則和目標的濫獎勵。教師只是形而上地模仿,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三、缺乏對社會環境的關注
營造一個讓孩子成長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傳統的中國父母忽視了孩子作為社會人的成長過程和孩子獨立人格魅力的培養,因此我們的素質教育還應該加強整個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的建設和發掘,繼而充分發揮這一巨大資源的作用。
四、無充足的優秀師資支持
決定新課標能夠很好執行的必要因素就是優秀的教師隊伍,而一個學校能夠具備這一點又是很不容易的。按照“木桶效應”,新課標執行的效果便掌握在了這大部分的教師手里。因此加大全民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專業化發展也就迫在眉睫了。
生物化學課程標準是規定生物化學的課程基本性質、課程內容具體實行的教學指導方式,教師進行課程教學的硬性文件,生物化學課程要按照國家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進行教學改革。生物化學課程在知識結構上簡單到難,逐漸遞增;在內容要求上結合社會崗位要求,以實踐技能為重點,理論知識作支撐,使學生覺得學有所依學有所用。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使用方法及發展方向,以拓展學生的視野[4]。生物化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蛋白的功能、性質、結構及應用,能量及營養代謝,遺傳信息的表達與傳遞與調控,熒光光度技術,層析分離技術,凝膠電泳技術,在這些基本知識中實現了高職學生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方向的發展方向。
2.合理的課程設計
依據學生對生物化學已有知識和社會對人才全面發展的需求選擇課程內容,確保生物化學的學科特點,重視科學、實踐與企業的相互作用,以“科學研究”“周圍的生物化學”“生物構成的基本原理奧秘”“生物的生理變化”和“生物化學與企業需求”為主題,設計出合理的課程內容。這些內容是學生基本技能和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求所需要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和社會實踐的實質性培養。
3.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善歌者使人繼其歌,善叫者使人繼其志”,由此可見教學方式方法對于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所以在課堂的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技能方式方法中必須依靠學生自身主動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創新思維的對生活帶來的好處[5]。在生物化學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面對面討論的教學方式,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提出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參與到課堂討論過程,調動學生對生物化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過去的無熱情學習轉為積極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4.加強師資水平,提高教育質量
為了讓教師們能站位于生物化學平臺改革前沿,我們需要組織教師參加多種技能培訓,并獲取相應的專業技能證書,為現代化教學提供理論基礎。為了鼓勵教師主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需要給教師展示自我的教學的平臺,每年應進行教學質量評選活動的比賽,并請有資質的專家評委做一點評,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與建議,使教師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鼓勵教師參加相關的科研項目合作,是快速加強師資水平的有效途徑[6]。但目前學??蒲匈Y源有限,不能滿足大部分教師參加科研活動,所以加大人才引進和師資培養力度,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做技術顧問,引進博士人才,支持青年教師走出去再回來的方針,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立項和精品課程設計,加強教科研項目支持和獎勵力度,促進教師基本能力不斷提高。師資水平的提高,需要我們不斷的跟隨企業需求,同時對學生進行適應企業發展需求能力的培養。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促進生物化學創新思維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的實踐,為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而努力奮斗。
5.結束語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較以前教學大綱有新的突破:一是更加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帶來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二是系統提出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更加重視隱性目標、人文精神、情感的體驗等。三是強調綜合性、跨學科、跨領域學習,打破學科中心論,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系。關注課程的現代意識,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突破無疑成為課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1、課程目標的全面性
學生的身心應是一個和諧發展的整體,語文學習的每一個活動,都會引起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諸多方面的變化。課程標準正是從這一新的視角,將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這三方面整合,列為語文課程追求的目標,既體現了教學中應倡導的“以學定教,主體凸現”的學生主體性,又體現了認知與情意的統一、結論與過程的統一。在以往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因素影響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簡直是在沉重壓抑下度日,這是語文教育莫大的悲哀,而像于漪老師那樣,適時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注重學習“過程和方法”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大力倡導的,也是極富創意的,現代教育學論認為,各門學科都必須擺脫唯知主義框框,力求做到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和諧統一。這正是課程標準力求達到的目標。
2、學習方式的多元性。
變單一、被動的語文學習方式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化,成為這次課程改革的最亮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不難看出“綜合性學習”這一要求,第一,打破了“學科中心論”。最終是為了培養綜合能力。第二,要重視體驗。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對探究方法的體驗,重視參與,培養個性和人格。第三,要培養課程資源意識。自然山水、人文景觀都可成為課程資源,培養學生開發利用資源意識,學校語文教育工作者應重視潛在課程的開發和利用。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就是學習過程突現學生主體性。教師要激發、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創造欲,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探究學習方法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思考、去尋找答案,它不是一項課外活動,是在教學過程中一以貫之的學習方式和態度。決不是那種教師先設定一個答案,然后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鉆入圈套的那種教學,探究的目的不是要學生完成一個課題,發明創造出新的成果,而是培養他們的意識和能力?,F代教育論認為,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因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構建旨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勢在必行。
3、課程內容的開放性
打破學科中心論,強調綜合性、跨學科、跨領域學習,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系,是課程標準改革最大的突破點,大大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的同時,更提出“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學生視野”,這是過去語文教學大綱從未涉及的領域,從而進一步拓寬了語文課程內容的空間。為改變長期以來分科教學形成的知識相隔斷的局面,強化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構建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體系,邁開了實質性的步伐。
二、語文課程標準改革有誘人入勝的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改革,一改以往歷次大修改只在行文表述上有一些變動,總停留在語文學科這一層面上的做法,順應時展的需要,突出了課程改革應有的重點。
1、課程地位有新高度。
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至今為止最為恰當的表述,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支撐課程有新理念。
課程標準以四大基本理念為支撐。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三條:“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這一理念貫穿于課程標準的始終。首先,強調自主性,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近年來,美國興起的構建主義心理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毫無疑問,二者的主體是學生,必須十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其次,強調合作性。學生對課文及人物形象理解受多種因素影響,心得各異,體會不同。外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敝袊f:“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本褪沁@個意思,這就特別需要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己。再次,強調探究性,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發現的過程,學生對學習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重在學習過程和方法培養,決不是追求學生探究的結論。探究中包含有訓練,探究學習不排斥接受性學習。
課程標準還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強”的課程,“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并明確指出:“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這無疑也是一個引人注意的基本理念。
3、教育過程有新特點。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新特點。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是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反對離開教材思想內容的純工具訓練。二是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用豐富的人文內涵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注重潛移默化。三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母語運用水平。四是開辟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注重對潛在課程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隱性教育。五是教學中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用心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聯想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等。
4、對教師素質有新要求。
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工作,無疑是對語文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而具體的要求,教師首先要有開放意識,對學生、對教材、對評價尺度都要有開放意識。其次,是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我們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會自主學習。一個常年不讀書、不看報、不思考的語文教師是不可能適應新要求的。再次,在更新自己知識的前提下,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實驗,改革創新教學方法,這是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三、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有發人深思的難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有突破性進展,無疑是迄今為止最好的語文教學綱領性文件。但它仍有許多值得完善和改進的地方,需要理論工作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一,目標制訂無梯度。各地情況不一,學生差異很大,統一目標,不可能適合全體學生。對于同一地區、同一學校、同一班級學生也要分層施教,因材施教,因此,目標一元化,不利學生個性發展。
第二,實踐操作高難度。課程標準怎樣更有可操作性。它的實踐性不強,因為很多目標是帶前瞻性的,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關系如何處理好,有待實踐中不斷完善。要把先進的理念落實到實踐中去,還需要進行大量探索。
第三,師資培訓加力度。《語文課程標準》只有文本的意義,而要轉變為現實的功效,則有待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語文教師的努力,語文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挑戰,其次是已有教學習慣的挑戰,再次是對自身文化積淀的挑戰。面對現實,迎接挑戰,歸根結底要加強學習和培訓,更新陳舊的知識、觀念、習慣,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真正使課程標準落到實處、發揮實效。
學習了《課程標準》(實驗稿)以后,對其中的某些理念有所了解,但還不深入。我對其中的幾處做了深入地思考,在頭腦中漸漸形成了清晰的印象。
一、關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方式不是單指學習語文“教材”的學習方式,而是指學生學習任何形式語文材料的學習方式。它應該貫穿學生學習語文的全過程,甚至貫穿學生一生的學習。
“自主”應該是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進程,學習伙伴、學習問題。當然在課外的自由度比課堂更寬,在課堂這個有限的時間里,也要給學生最大的自由,可以給學生隨時發表意見、隨時提出問題的權利。要堅決打掉教師暗中操縱的那只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其實,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知道學習是自己受益,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否則的話,他就會認為學習就是為老師服務的。為了教師能完成任務,為了老師順利地獲取某種獎勵……,“自由”的程度決定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合作”并不是幾個人圍在一起隨便說上幾句的代名詞。形式很容易做到,把桌子或拉開或合攏,幾個人湊成一堆,但真正意義合作卻不容易。“合作”的基礎是分工,沒有分工就不能談合作?!胺止ぁ睂W生來說,首先是獨立?!昂献鳌睂W習的范圍也不單是課堂上,它包括學生課內外的一切學習。
課堂上“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以后再去“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闡明自己的觀點。這種“合作”是給別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從別人那里獲取經驗,得到啟發。使每個人在“合作”學習的同時,能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這個合作更可以是全班的交流,是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交流。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對所討論的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獲取知識,感悟方法,同時獲得極大的情感滿足。
其他語文實踐中的“合作”會更加地充分和自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就共同關注的問題去進行研究。這個伙伴可以是教師、同學、家長以及其他任何人?!昂献鳌钡姆止た梢悦鞔_,也可以“暗中”設定。在分工的同時,共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后爭取獲得良好的效果。
“探究”,應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后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的不僅是思想內容,更有方法、情感、態度,內容是淺層次的,而其他是深層次的,是更有探究價值,也更容易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因此,要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文本所具有的更深層次的“美”,獲取更有價值的東西。
二、關于教師的地位
原來的課堂是師本位,一言堂,后來是一問一答,群言堂,但仍是師本位,再后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看起來教師退位了,但整個過程仍是教師的暗中操縱,所以仍是師本位。
從學習的意義上來說,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伙伴。這應該是本質的關系。教師是學生的伙伴,這樣二者的關系才平等。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時時刻刻地配合學生,真正為學生的學習著想,從學生的學習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不至于為了自己的教學設計而非讓學生配合自己,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老師只有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學習的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同悲共喜,教師才能有投入,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的地位上,學生才會從教師那里獲取平等的意識,主動的意識,參與的意識……
其次,教師和學生是朋友關系。特別是在課堂以外的生活中,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而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是可以傾訴包括學習在內的任何內心體驗的人,教師是理解、支持學生的人,是溫暖學生心靈的人,是慰藉學生靈魂的人。
再者,教師是指導者、引導者、輔導者,學生不能領悟的,在生活中解決不了的,需要教師幫助的,教師在鼓勵的同時,給予學生以幫助,使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心靈的“困境”,獲取更多的樂趣。
所有這些,都是教師的“服務地位”決定的,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是為學生現在學習和今后學習服務的人。
三、關于語文實踐
在《課程標準》中沒有給語文實踐下準確定義。它是這樣說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薄皽贤ㄕn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蔽艺J為“語文實踐”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行為或過程。只有把學生的課內學習定位在“實踐”的角度上,才能真正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學生既然是“實踐者”,他們就必定要參與整個的語文學習過程,一切的聽、說、讀、寫活動的主角都應是學生。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否則的話,學生無法參與到實踐中來,過去那種以教師講為主、問為主、操縱為主的課堂,剝奪了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語文實踐”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同時也要求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有可能真正地在語文課堂上得到應用,學生才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理想打下必要的基礎。
課外的語文實踐應是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探究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過程。可以是一切與語文有關的活動。學生可以通過讀書、訪問、參觀、上網等多種形式的親身“實踐”,鍛煉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課外語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讀書,學生通過大量直接地接觸語言材料,在不斷地閱讀實踐中,感悟讀書方法,體驗語文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美真實、扎實的“語文實踐”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獲得。充分、大量的“語文實踐”,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而且能在過程中感悟方法,在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在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創造條件。
當然“語文實踐”是一種理念,而不是一種方法,既然是理念,那么它的表現形式就會有千千萬萬。但永遠不要忘記,“語文實踐”姓“語”,叫“實踐”。
四、關于“詞句訓練”
《課標》中關于詞句是這樣講的: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保ǖ停?/p>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保ㄖ校?/p>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及在課外自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保ㄖ校?/p>
“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彩。”(高)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表達效果。”(高)
從低、中、高三個年段可以看出,是這樣三種層次:
1.了解(意思)——理解(意思)、體會作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推想(意思)
2.積累(詞語)——積累(詞語運用
從這種層次的設置中,可以看出,語文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詞句的訓練,并且應該是兩條線,一是理解,二是積累和運用?!墩n程標準》中談了很多的理念,知識和能力是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詞、句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給予充分地認識。否則,談過程和方法,談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不可能的。詞句是語文這座大廈的根基,學生的其他語文能力發展的同時,必須重視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
1、注意課堂中問題的設計
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有一個符合邏輯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即由認識的低層次向認識的高層次過渡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難簡適度,既要保證優生在課堂上不會因為太簡單而沒有學習興趣,又要保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會因為太難而茫然失措。所以課堂提問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認知的新高度,最終才能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話“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比較隱晦,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可依序設計如下提問:①小女孩曾經幸福嗎?為什么幸福呢?②她跟著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這個幸福是指的什么?③這兩個幸福的意義相同嗎?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讀課文可以知道,小女孩曾經是幸福的,因為奶奶活著的時候非常疼愛她。從課文中還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的,所以她感到很幸福。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理解,小女孩跟著奶奶到了另一個世界,她沒有了生命,沒有了思想,所以也沒有了痛苦。第三個問題就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小女孩在有人疼愛的時候是幸福的,但當疼愛她的人死去后,她生活在貧富差別懸殊的資本主義社會,過著沒有溫暖,沒有幸福的生活。在大年夜這個本應得到歡樂和幸福的日子里悲慘地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加深了人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再如《窮人》的第二段中有一句話:“沒什么可抱怨的。”老師先問:“‘抱怨’是什么意思?”幫助學生弄清詞義后,進一步設問:“桑娜為什么會感到沒什么可抱怨呢?”這一問題開始觸及實質,但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出原句回答,體現不出學生思維的過程。于是再問:“桑娜如此辛苦;而得到的僅僅是‘孩子們都還健康’,她可以抱怨些什么?現在為什么不抱怨?這又說明了什么?”這樣,問題層層拓展,步步深入,由現象到本質,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總之,教師設計課堂提問時,應該做到心中有學生,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心理發展規律以及語文課堂教學規律,而要堅決反對為圖課堂熱鬧一問到底的形式主義的所謂“啟發式”。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提高獨立思考、自能讀書的能力。
2、注意情境的創設
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探究,設問激疑引發學生思維,交流互動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教師在創設情景時,不僅要注重課本的知識,還要注意聯系課本以外的知識。如《田忌賽馬》一課,教師在讓學生復述課文、比較田忌兩次賽馬的異同后,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你們認為齊威王、田忌、孫臏各是什么樣的人?這時學生的思維像打開的閘門一樣。有的認為齊威王是個驕傲的人,從課文中”洋洋自得”、“輕蔑”等詞語中看出;有人馬上反駁,說他從課外書中得知,齊威王是個善于納諫的人。關于孫臏足智多謀的故事更多了,《圍魏救趙》、《苦肉計》、《空城計》……特別是有人提出,孫臏教田忌賽馬的計謀是他能勝齊威王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別無他計。同學們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鞏固了課本知識,開闊了視野,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
另外,在創設情境時,還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如《匆匆》一課,我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你每天是怎樣過的?你覺得你的生活充實嗎?學生們陷入了沉思,有的學生想了一會兒說:“我學了這篇課文才覺得我的很多日子都白白地浪費了。我每天玩的時間比做事的時間多?!庇械膶W生說“有時候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現在想想,就是因為我的生活太空虛。”通過學生們自己的感受,他們認識到了時間的寶貴,從而要好好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
3、合理利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