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09:32:15
序論:在您撰寫創業團隊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創業團隊缺少實踐經驗,面對社會實際問題總是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僅靠大學期間的基本理論知識儲備和部分課程的實訓鍛煉等來處理瞬息萬變社會和經濟的問題,導致創業團隊內部沖突不斷,感性因素占據主導地位,進而導致決策失誤和錯失商機現象頻發。
1.2創業團隊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由于受到高校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養成了“按書本”辦事的習慣,不能結合具體問題進行發散思維和創新,使得創業團隊的管理和發展缺乏生機和活力。
2基于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習平臺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
根據目前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借助我校管理學院的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習平臺,模擬現實經濟環境和社會最新需求與動態,讓學生進行實戰模擬演練,本文以公共事業管理和信息管理兩個專業為例進行了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問題的探討,由于兩個專業從專業特色和就業方向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樣既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也可以充分驗證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
2.1創業團隊的組建。團隊組建是整個實戰演練的基礎,要求參與者自行選擇角色,角色確定后,由團隊負責人在兩個專業內自由選擇團隊成員。成員確定后,各團隊需要馬上確定自己的企業文化,并建立起相應的知識共享與獎勵機制,進而促進每個成員自身優勢的充分發揮。
2.2確定各創業團隊的管理制度,并進行規范化表示。企業制度設計關系到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要求各創業團隊凝練出自己的管理制度,并由指導教師或聘請的專家進行指導和完善。團隊運行過程中,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對自己的制度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和完善。
2.3讓多支創業團隊進行聯合實戰演練,設計相應的競爭機制,目的在于引導團隊間模擬市場環境選擇競爭或合作方式。通過團隊間的競爭演練,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市場的環境,又可以讓學生積極進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4建立明確的創業團隊成員表現評價體系,構建量化的評價模型,動態顯示和更新每個團隊,既每個成員的表現情況。同時在團隊內部和團隊間進行及時的討論與交流,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及時改正存在的不足。通過在公共事業管理和信息管理兩個專業的創業團隊建設演練,所提方法得到了充分驗證,收到了較好效果。實戰演練中,各團隊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充分看出了團隊協作的力量,各團隊的成員通過相互合作、討論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關鍵詞:輔導員,創業,教育
課題來源:2010年常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重點立項課題(GJY1002006)
自從1999年1月,我國公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中提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以來,已經有12年的歷程,創業教育在各個高校開展的如火如荼,創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創業教育的實施也向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新的任務。
一、創業教育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
(一)創業教育是緩解高校人才供求矛盾的現實要求
自從1999年起全國高校擴招,大學生的人數猛增。據教育部公布的數字,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8%。而在江蘇省,截止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后期階段。而目前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據統計,2010屆有630萬畢業生,加上2009屆未就業的學生,今年就業人數總共有800萬人左右,而市場的整體情況依舊是供大于求,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隨著今后持續的擴招教育管理論文,畢業人數增多,就業壓力必將持續上升,畢業生也將失去作為“高層次人才的市場優勢。”另外,我國現行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已由計劃分配向在國家宏觀調控和政策指導下雙向選擇、競爭就業的方向轉變,大學畢業即失業已不屬意外。與此同時,普通高校之間競爭將更趨激烈,生源質量、就業形勢以及學校排名等必將面臨更大考驗。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轉變學生的擇業觀,將是解決普通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和畢業生就業難這一矛盾的重要舉措。
(二)創業教育是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內在要求
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是關鍵。創業教育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實踐的能動的主體畢業論文格式。“創業教育的主要特點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在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參與意識和實干精神,使學生掌握創業技能,以便能在生活中隨機應變地進行創業活動。”1同濟大學前校長萬鋼曾指出:大學的根本任務乃是培養人才,大學應不斷開辟新途徑,形成大學與社會無阻隔、無間斷的溝通機制,通過社會反饋不斷修正培養目標,讓學生體驗和適應社會需求,鍛煉他們創造、創新、創業的能力。因此,創業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習的主體地位與參與原則,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從而體現了的“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符合“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2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任務。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而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在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的同時,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教育管理論文,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國家在十二·五教育規劃中,也再次提到加強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是創新的重要源頭之一,不僅傳承、傳播科技文化知識,而且創造新技術、新文化、新知識。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己經是高等教育現實的任務,這不僅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需要,而且也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挑戰的需要。
二、輔導員在高校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輔導員在高校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是由輔導員所扮演的角色決定的,教育部24號令和中發[2004]16號文件中規定: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可以說,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能否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關鍵因素。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高校輔導員是創業政策等信息的宣傳者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我國政府每年制定并出臺的一系列關于創業的支持、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最終是通過輔導員傳達給高校學生,更為重要的是社會對創業者的需求變化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輔導員幫助大學生們及時地了解和遵循。輔導員在促進高校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家和社會形勢,把握國家政策,感受黨和政府及全社會對高校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引導學生就業創業,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素質,增強學生就業創業的信心等方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輔導員是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的參謀者
大學生一進入大學,學校就針對學生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學業生涯規劃指導講座,注重對學生創業夢想的啟發,制定創業規劃,明確學業生涯每一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和實現所有目標的具體措施。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輔導員按不同年級,實行全程化、有針對性、分層次指導。比如,大一不僅通過舉辦創新趣味大賽、金點子大賽等內容的創業教育,使新生剛踏進大學校門,就明白什么樣的學生能畢業,什么樣的學生不能畢業,以便扎扎實實學習,明明白白奮斗;而且在觀摩各種大型的招聘會體驗中教育管理論文,預先尋找、把握和塑造自己。大二開展車工、鉗工、數控大賽等以“專業”為主要內容的創業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覺地按照市場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大三通過組織模擬應聘和CAD、UG、PLC等學習培訓以“準就業”為主要內容的創業教育,讓他們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職業狀況、人才市場動態、國家勞動就業政策等。大四進行“扶上馬,送一程”與企業實現無縫對接等形式的“準創業”為主要內容的創業教育,讓學生在“準創業”的實踐中,體驗創業的,磨煉創業的意志。
(三)輔導員是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指導者
學生在參加或者組織各種類型的創業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建立機構、健全制度、指導隊伍、方案設計、團隊組建以及人員培訓等事前計劃中;在檢查督促、信息反饋、宣傳報導等事中控制中;在總結表彰、成果提升、基地建設等事后反饋中都離不開輔導員的身影,甚至實踐團隊的領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輔導員擔任畢業論文格式。比如,自從2002年3月筆者所在學院成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以來,有20多件作品在省級以上競賽中獲獎,其中國家級二等獎4項,江蘇省一等獎4項,2009年一項作品入圍第十一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競賽并獲三等獎,這些榮譽的取得,一定程度上是和輔導員熱心指導分不開的。
三、加強輔導員在高校創業教育中的作用的途徑
(一)輔導員自身學習是內因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輔導員要有效地發揮在創業教育中所要扮演的角色,首先,輔導員應積極學習了解、熟悉并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了解與創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及現行政策等創業教育課教師應該具有較為綜合、淵博的知識、扎實的理論基礎,厚重的學術造旨;其次,發揮輔導員在創業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即所謂的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作用。應率先垂范,在高校教師中樹立培養學生創業理念的意識,模擬創業活動,進行創業教育體驗活動;最后,應幫助樹立學生端正的創業觀,理性地看待創業,提高創業意識和創業素質,堅持從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培養他們具備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素質,能夠使他們的業務素質、創業素質與全面素質和諧統一起來。這樣,才能駕御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創業。
(二)校院領導重視是外因
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發揮輔導員在高校創業教育中的角色作用教育管理論文,跟學校、學院領導重視是分不開的。“領導就是環境,要設法給別人創造一種想干事、能干成事的環境。”3一方面,創建校園創業文化,校園創業文化是指全體師生敢于開創事業的思想意識,是社會存在的能動反映。筆者所在的學校在《“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綱要》中強調:強化學生就業指導,著力實施大學生畢業創業計劃,力爭到2015年建成省級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學??刹扇W生自主結合、師生結合、與科研和生產服務相結合以及對師生的創業行為予以資金支持和啟動資助等方式,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實踐性、操作性強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定期組織輔導員去實習,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把輔導員交流到各企業參加一段實際工作或者參加全國舉辦的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拓寬他們的視野,獲取創業教育、教學的新材料和新信息。另外,高校要建設創業實踐基地,為創業教育提供一個平臺,這是大學生創業不可缺少的物質載體。筆者所在的學校利用所在常州科教城的地理優勢,保持與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企業合作關系,與企業共建產學研基地100多個。同時積極開設以必修課和選修課等形式的創業教育類課程,把創新創業教育列入大學教學計劃,開展相關培訓,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1]蔡克勇.加強創業教育———21世紀的一個重要課題[J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 , (1)
[2]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
[3]任彥申著:《后知后覺》[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4頁.
調查方式:全面調查
調查內容:暑期實踐情況
調查對象:03-01級全體學生
調查時間:xx-9-12-----16
調查單位:工商系團總支調研部
xx-9-12------16,我們調研部對我系03級-01級全體學生的暑期實踐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發現今年我系同學們的實踐進行的如火如荼,形式多樣,多姿多才。同學們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在身體上受到了錘煉,在思想上得到了啟發和升華,使大家多了一份生活體驗和實踐經驗,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為了進一步鼓勵我系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指導同學們積極參加實踐,我部在10號摟403于9月19日晚7:00順利召開“了暑期實踐經驗交流會”,實踐者們暢所欲言,將各自的經驗和心得體會共同分享。再此,我將我系暑期時間活動的情況概括為三大活動板快:
一 由系老師和領導組織的實踐活動板塊。
我系團總之周書記帶領部分同學參加營銷技能大賽,他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參賽者們進行多方指導和鼓勵。參賽學生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不懈努力,作好充分的準備,積極迎接挑戰。這項活動充分鍛煉了他們的表現能力并培養了他們的勇氣和信心。
馮建棟老師帶領部分同學對某些市區的優勢企業進行深入實地的參觀和調查。為了確保各成員的安全和實踐的順利進行,馮老師統一指揮,加強管理。在同學們收集到大量真實的有關企業資料后,馮老師和才教授親自指導,對資料進行篩選和修改,指導他們形成自己的學術論文或調查報告。這項活動鍛煉了同學們對事物的判斷和分析能力以及在陌生環境中的適應工作的能力。
還有一部分學生有徐老師帶領,他們進行的是對鄭州市低保家庭的調查和研究。在實際調查的過程中實踐小組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但是由于徐老師帶隊比較有經驗,所以在他的領導下也就迎刃而解了。從一些小組成員的實踐論文中了解到同學們比較辛苦,但是大家非常地高興,因為他們從中感受到了許多的東西,引起他們的深思,激勵他們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給他們以后的積極進取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另外經我系領導與八方電器商談,許多同學有機會進入八方去參加實踐,積累經驗。還有我院老師開辦的鄭州企業策劃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為我系部分同學提供工作機會,還有院團委組織的三下鄉活動等等。這些老師與領導的努力使盡可能多的同學增加了一次寶貴的實踐經驗。同時增添了他們暑期色彩斑斕的生活。
二 我系部分同學自發聯系工作崗位,使我系的同學有機會共同參加實踐鍛煉。
在假期實踐期間,由于很多在校大學生的社會經驗方面的不足,他們不想或者不敢單獨去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所以有部分同學為了自己和同學達到鍛煉自己,積累經驗的目的,開始四處尋找工作機會,讓許多同學一起進行實踐活動,而且有的還在同學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組織團隊,從而降低了工作風險增加了大家的工作興趣。并且在工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尋找工作中,他們不慎被一些非法中介機構騙去了一部分錢財,在共同的努力下有了合理的的處理方法和樂觀的結果。綜觀任何組織和部門的發展和壯大都離不開一各個的團隊,一個團隊的興衰成敗都直接影響到每一位成員的命運,所以現在的大多數企業隊團隊意識尤為重視。而這次的實踐使他們收獲最大的就是:工作中如何建立團隊合作意識,這對他們未來的就業提供了一筆巨大資本。
三 自行的自我實踐板塊。
有些同學在假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尋找實踐機會,實踐的形式非常豐富。有些同學自主進行問卷設計及調研,有的對某地區的早餐市場開發潛力進行調查,有的對農村現存的問題調查,有的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和經濟結構進調查,還有的對鄭州市彩電行業進行調查,等等。這些內容之新穎,行為之創新,思想之廣博,是今年暑期實踐的一個創新點,而且大一學生不乏其人。這說明他們盡管理論知識還很少,但是他們已經具備的商人的頭腦和眼光,他們知道審視市場來發現進入市場的機會和切入點。我想這樣實踐過的學生學起來理論知識時,轉化為能力聯系實際方面會做的很好。同時這說明了他們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為他們以后適應激烈的社會發展潮流做好了鋪墊。
1.MTI“翻譯項目管理”課程構建
2.戰略項目管理情境對項目權力配置的影響研究——基于戰略權變視角
3.項目管理技術在國家審計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4.領導干部需要具備現代項目管理的理念和知識
5.風險分擔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6.翻譯項目管理與職業譯員訓練
7.我國IT項目管理研究及應用策略
8.項目管理信息化框架和模型研究
9.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及演進機理分析
10.初始信任、柔性合同和工程項目管理績效:一個中介傳導模型的實證分析
11.項目管理的發展及成熟度分析
12.企業項目管理能力的研究
13.建筑企業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14.四種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比較研究
15.教師培訓項目管理導圖——以“國培計劃”短期集中培訓項目為例
16.項目管理的多維度集成創新模式研究
17.翻譯項目管理流程介紹
18.基于WSR方法論的項目管理系統分析
19.基于多層次灰色理論的房地產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
20.企業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21.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決策研究綜述
22.企業戰略管理與項目管理耦合研究
23.治理對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的實證研究——以企業型代建項目為例
24.合同柔性與項目管理績效改善實證研究:信任的影響
25.建設企業多項目管理中的資源調度問題研究
26.企業集權度與項目管理成熟度匹配關系研究
27.基于BIM的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實踐教學研究
28.基于成熟度的科研項目管理評測及改進研究
29.基于戰略視角的企業項目管理模式研究
30.基于OPM3的組織項目管理能力體系建設的研究
31.政府投資大型復雜項目總體項目管理框架研究
32.多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及其評價
33.不完全契約視角下工程項目風險分擔與項目管理績效影響關系實證研究
34.中國工程項目管理體系探討
35.多項目管理探究
36.項目管理在制藥企業新藥研發中的應用探討
37.中國農村扶貧項目管理效率的定量分析
38.基于物元分析法的施工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模型
39.新產品研發項目管理模式的應用
40.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41.協同產品開發環境下項目管理系統的研究
42.項目管理與項目治理的辨析
43.大數據挖掘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44.中外項目管理模式比較研究
45.關鍵鏈項目管理方法綜述
46.項目管理中的人和組織因素研究現狀綜述
47.面向科研院所的科研項目整合管理體系研究
48.軟件項目管理最新研究綜述
49.項目管理的研究現狀與研究前景
50.工程項目管理中應對不確定性的機制研究
51.并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
52.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發展問題研究
53.項目管理中BIM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54.淺論“項目—矩陣”復合式項目管理組織結構模式
55.論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
56.神舟飛船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57.國內外現代項目管理學科體系的發展
58.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59.“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探索與實踐
60.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研究與應用
61.項目管理辦公室:概念、發展歷程與職能
62.初始信任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影響研究:合同柔性、合同剛性的中介作用
63.汽車研發中的現代化項目管理
64.借鑒現代項目管理理論 提升科研項目管理水平
65.項目管理研究綜述
66.項目管理技術在汽車產品開發中的應用探討
67.風險分擔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社會資本的調節效應
68.科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69.項目管理理論及其架構
70.基于項目管理視角的高校協同創新團隊組織結構分析與設計
71.人力資源管理在項目管理中的有效應用
72.項目管理與項目組織研究結構與分析
73.農民有效參與對農地整治項目績效的影響效應研究——基于項目管理行為的中介效應分析
74.項目管理中的知識管理問題
75.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模型研究
76.創業教育導向下電子商務專業項目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
77.我國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新機制的實踐與創新研究
78.基于項目管理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
79.關鍵鏈多項目管理中能力約束緩沖大小研究
80.項目組合管理在企業項目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81.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思想在我國政府投資項目中的應用研究
82.國內外項目管理研究的理論、框架及其進展
83.項目管理理論綜述
84.中國項目管理發展的熱點和趨勢研究
85.基于中國傳統的項目管理研究
86.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比較分析
87.項目管理的最新進展
88.緩沖估計與關鍵鏈項目管理
89.項目管理發展綜述
90.BIM在施工總承包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索
91.基于關鍵鏈方法的多項目管理
92.從組織行為學視角看項目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
93.項目管理的研究前沿
94.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管理中的應用與探索
95.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綜述
96.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研究框架——基于情景模擬的行為實驗
97.論項目管理在市場營銷實踐中的應用
98.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路徑研究
在許多企業,團隊如今是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項目、跨職能戰略和業務流程重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簡言之,團隊適逢其時。盡管團隊越來越流行,但并非完全沒有問題。當中人們抱怨最多的是:會議太多、錯過的機會無數、議而不行者眾、差強人意的解決方案接連不斷。
最后一項抱怨尤其值得注意。解決方案不濟通常是因為團隊未能對適當的信息加以處理。任何團隊活動都需要成員運用知識創造價值。要創造高價值,就必須用新穎的方式處理信息,而老一套的團隊協作觀念無法使企業取得最優化的結果。
要了解團隊如何利用信息創造價值,必須先弄清順手問題和棘手問題的不同。順手問題容易處理,有適當的中心、準確的定義和相關的信息,使我們能"在正常的工作框架內"予以解決。
棘手問題則具有內在復雜性,使問題的解決難上加難。它迫使我們不得不"在正常的工作框架外"尋求出路。出現棘手問題后,周圍的環境迷蒙莫測,無論我們的信息多準確、多錯誤、還是多么昂貴或偶然,我們只有能夠判斷出其最終結果帶來的后果時,才能了解其價值。
W.L.Gore&Associate(編者譯:戈爾顧問公司)以善于圍繞出現的商機組織小型團隊和處理棘手問題而出名。它的企業文化著眼于這樣一種企業架構:鼓勵冒險、要求個人負責、提倡高度信任與合作的精神。
在過去幾年中,戈爾顧問公司逐漸發展出一種"核心小組"形式的協調/決策架構。這些小組由3到18名員工組成,分布于戈爾公司高度放權的企業結構中。作為溝通平臺,核心小組總的來說工作極為出色,使每位員工都了解到誰在干些什么。
衡量標準
但是在試圖有效處理一系列棘手問題,如預測、規劃乃至麻煩不斷的企業文化問題時,核心小組卻遇到了更大的挑戰。它們似乎在用解決順手問題的流程來對付棘手問題。因此只需要一套有多種衡量標準的問題解決方法,這些標準可以為核心小組提供指導,它們彼此密不可分:倡導探索精神;創設共享的問題解決設計圖;管理"周圍環境";管理團隊與個人之間的矛盾;時時反思。
倡導探索精神。團隊常常想速戰速決,或因陷入爭論而停滯不前。結果團隊在考慮手頭的問題時可能會忽略潛在的相關信息,或把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擱置一旁。
要想有效地處理棘手問題,團隊必須對問題的理解盡可能達成共識。有兩種技巧能夠使你達到這一目的:提問集思廣義法和"色彩"提問法。
在提問集思廣義法中,團隊不斷提出的是問題而不是答案或建議。而"色彩"提問法是前者的延伸。它促使團隊提出三類問題:綠色(有獨創的可能性);紅色(描述事實)和藍色問題(對價值和需求的判斷和看法)。
創設共享的問題解決設計圖。MichaelDoyle(邁克爾)和DavidStrauss(大衛)兩人在他們富有見地的HowtoMakeMeetingsWork(如何讓會議見成效)一書中提出了一些實際的建議,團隊成員可以遵照這些建議建立一個構成共享設計圖的"小組記憶庫"。這種圖的格式叫做"模板",它暗示了一種展示什么內容的內在取向。
一套有用的模板應含有范疇圖。在一頁紙的中央畫個方框,框內寫上一個問題(如這個困難的特點是什么?),然后從方框中引出一些直線,在直線上標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第二步,在范疇圖上進行觀念整理。先尋找各種答案之間的關系,然后在相關的答案上畫圈,再用一種對比鮮明的色彩把它們連起來。這樣,團隊成員在此基礎上開始為解決問題獻計獻策。
管理"周圍環境"就是管理最接近一個人的物質、社會和符號資源。有一種"個人加其它"的學習模式承認個人可以通過本身以外的資源學習。這種模式可以用來確切地思考團隊環境中的知識型工作。它認識到了學習對周邊環境的敏感性。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比如說,心理學家發現,學生的考試地點能直接影響其回憶所學知識的能力。沒有人確切知道其中的原因,但可能我們學到的某些東西與學習時房間里的講臺、椅子、演講大廳里的顏色和聲音等物理環境存在著某種關聯。
同理,擠在狹小空間中工作的創業團隊之所以效率低,也許是如此惡劣的環境造成的。在這種環境下,似乎只有墻壁才充滿富有激情的話語和各種見地。
管理團隊和個人的矛盾。團隊成員通力合作并不能有效地解決所有棘手問題。事實上,團隊成員能夠各自處理一個問題的不同環節,并將各種真知灼見融合成團隊的整體解決方案時,團隊才會更有效率。
這種矛盾表現在是單干還是合作,是布署戰略、分析、規劃還是嘗試、試驗、實施。這里的關鍵是處理矛盾兩極的緊張狀態,盡量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把毫無效率可言的彼此沖突化成合作性的互相適應。
時時反思。任何運用團隊解決棘手問題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團隊是否能夠反思其工作流程、從反思中學習并根據需要變革流程以提高效率。團隊成員在討論中和團隊轉成個人工作方式時一定要做到這一點。
應用中的工具
戈爾顧問公司有個團隊負責其業務范圍內一個重要的市場細分區。它找到了一個問題,花了約一年半的時間都沒有解決。接受處理棘手問題的培訓之后,該團隊決定用剛學來的工具來處理。
團隊的一名領導聲稱,他已畫出了該問題的范疇圖,表現出它的一些可辨特征。這些工作使他對手頭這一問題的復雜性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團隊的范疇圖擺出來后,團隊成員又繪出矛盾關系圖以顯示出"維持現狀"和"變革"的優勢和劣勢。這一活動有助加強團隊成員對這一問題的共同體驗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爾后,團隊成員各花時間提出"色彩"問題。每個成員都盡量提出假設和設想性的問題,然后從中找出有限的幾個作為目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成員要全力予以解答。
因此,我們認為案例研究作為一種重要研究策略的意義和潛在科學貢獻在國內已經廣為接受,不容質疑。國內案例研究者也普遍對案例研究的規范有了_定了解。佐證之一就是過去五屆案例論壇的論文質量的大幅提升和學術影響的不斷擴大。在基本解決了案例研究的認可和初步規范問題之后的此時,我們需要更多關注的是,案例研究是否提出了有趣的研究問題?數據分析過程是否足夠嚴謹?是否做出了應有的理論貢獻?目前答案還并不十分肯定。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國外管理學界則相對比較肯定。構建理論和檢驗理論被認為是實證研究論文廣生理論貢獻的兩條根本途徑(ColquittandZapata-Phelan,2007)。國際頂尖管理學期刊之一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AMJ)在1963~2007年近50年間發表的論文中,理論檢驗型和理論構建型的論文數目都在逐年增長(ColquittandZapata-Phelan,2007)。理論構建型研究通常指案例研究、扎根理論、民族志等歸納式研究,也包括假說演繹式的實證論文。理論構建型論文雖然一直少于理論檢驗型論文,但差距越來越縮小,到2007年,兩者的數量幾乎接近。這一結論有力地證明了高水平國際期刊以及學者對包括案例研究在內的定性研究的重視和支持然而,近5年來本土案例研究在哪些具體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哪些方面還有待提高?為此,在對本屆案例論壇回顧之后,本文對近五屆論壇報告的研究型案例論文進行比較分析,并針對目前存在的若干薄弱環節給出改進步驟。
二、論壇的主要觀點和概況
本屆論壇邀請了美國阿拉巴馬大學JeffreyA.Martin教授等專家,為與會者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Martin教授具有豐富的案例研究經驗,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師從KathleenEisenhardt教授,曾和StephenBarley和RobertSutton等著名案例研究專家一起工作過。他為論壇做了兩場主題報告,其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Martin教授從一般定性研究入手,介紹了定性研究的幾種類型,特別強調定性數據的研究、歸納研究、比較案例研究、民族志、扎根理論等雖屬于不同類別的定性研究方法,但相互之間有重疊。在實際運用中,研究者常常組合運用這幾種研究類型,但如何組合,并沒有一個公認的"模板"。這并不是說各種定性研究方法可以隨便地堆砌在_起,而是需要"協調"地結合在一起,以便得出更有意義的真理。Martin進一步指出對定性研究而言:⑴分析層次可以是個體、團隊和組織;(2)樣本規模可以是_個、幾個或者許多個;⑶數據收集可以通過民族志、文檔或者面對面訪談;⑷數據分析的手段可以是歸納法、演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可以用定性數據分析,也可以用定量的統計方法;(5)最后的理論模型可以是過程模型,也可以是因素模型,或者兩者的結合。事實上,案例論壇的稿件中也有一些是基于定性數據的研究但并非案例研究。Martin教授重點介紹了多案例比較研究,作為定性研究的—個主要類型。他以自己的研究為例,說明了從選擇研究問題、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和分析,到最后寫作和發表的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據收集方面,Martin教授認為,訪談時要使被訪者專注于敘述他們自己的所作所為,或親眼看到的其他人的行為。也就是說,應該防止讓他們去描述那些他們實際上并沒有參與的事情,例如在他們沒有參加的會議上發生了什么。此外,通常要避免提問"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因為找出事件背后的原因不是被訪者的任務,而是研究者自己的工作(分析數據、解釋關系,從數據中推導)。此外,數據收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每次的數據收集工作應能轉化為幾篇論文。
在數據分析方面,Martin教授認為,所收集數據/證據的力度來源于跨案例之間的一致性,這就是所謂的復制邏輯。從相似的案例中找出相同的模式,能保證作者不會因為某個鮮活的特例而心猿意馬。
Martin教授特別強調了尋找能指導案例研究的理論的必要性。他認為幾乎沒人能夠宣稱某個研究沒有現存理論依據,文獻中總能找到一些相關理論,可在某種程度上應用到數據分析中。因此,研究者應該去探尋現有文獻的缺陷,而不能說沒有相關文獻。這樣做有兩重意義。首先,這能給讀者——我們的最初評審人個框架來理解我們的研究貢獻;這也能幫助研究者更好地專注于自己想要做的貢獻。如果沒有聚焦,那么研究者就容易在自己的工作可能產生的眾多貢獻中搖擺不定,導致最終沒有完整地建立基于其中任何一個發現的理論。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潘善琳(ShanLingPAN)教授做了題為"將企業實踐提煉為學術論文:結構化、實用化、情景化(SPS)案例研究方法"的專題報告。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的李平(PeterPingLi)教授分享了其倡導的陰陽案例研究方法。他認為案例研究是開展本土化研究所必需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當某個學術研究領域內存在差異較大的理論觀點,特別是理論觀點相互沖突時,陰陽案例研究法非常適合研究人員創建整合式的新理論。
在案例教學方法模塊,廈門大學的沈藝峰教授剖析了案例教學的本質。復旦大學的包季鳴教授提出案例教學要體現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特色、體現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學員的現實需求,通過即時性、進行性、追蹤性案例來達到案例教學的效果。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的李吉仁教授對案例教學的定位和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香港浸會大學MichaelYoung教授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付莘研究員分享了教學案例寫作和課堂使用的經驗和教訓。
本屆案例論壇共收到來自海內外94所院校的123篇稿件。經過程序委員會的初篩和評審專家的"雙向匿名評審",最終收錄論文集65篇,其中研究型案例45篇,理論構建研究論文13篇,教學型案例7篇。分論壇報告研究型案例23篇(實際錄取率為26%);理論構建研究8篇;教學型案例7篇。論壇程序委員會的大部分成員以雙向匿名方式經過兩輪投票排序,評選出9篇最佳論文(其中6篇研究型案例、3篇教學型案例)。
因篇幅關系,本文僅簡要介紹6篇獲獎研究型論文。其中周江華等(2011)通過多案例研究(7家企業)深入剖析了我國山寨手機行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在BoP(BottomofPyramid,金字塔底層)市場開展破壞性創新的過程。于天遠和吳能全(2011)以珠三角地區的三家民營高科技企業為樣本,結合使用了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構建了"組織文化變革模型”闡釋了"政商關系的非人格化水平"與組織文化變革歷程的關系。王世權等(2011)針對理論上關于母子公司關系網絡作用于子公司創業的內在機理尚未理清的事實,對海信集團及其主要的13家子公司的發展進行了深入剖析,構建了相關的理論模型。于春玲等(2011)以上海家化、云南白藥和晨光文具為研究對象,歸納出了中國情境下成功品牌延伸的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鄭曉明等(2011)基于雙元能力的理論視角,以海底撈公司發展歷程為案例研究對象,系統研究了促進企業服務敏捷性形成的特征、過程和原因。王歡和湯谷良(2011)通過案例研究發掘了雙匯成功實施MBO的一系列要素,通過雙匯MBO"路徑創新"的典型案例驗證和補充了原有的MBO理論框架。
三、近5年案例研究論文規范性分析
這里,我們采用內容分析法,運用毛基業和張霞(2008)借鑒Dub6和Par6(2003)的方法所歸納的案例研究規范性指標,來評估近五屆論壇報告的研究型案例論文的質量。這套指標便于"使得案例研究整個過程的每個步驟都在嚴格的控制下進行,盡可能避免研究人員的隨意性和主觀性。這些嚴格的程序和標準是我們進行案例研究時的參照,也可以用來評價一項案例研究是否達到了規范化要求〃(毛基業、張霞,2008,p.118)。
從數據分析結果來看,5年來論壇的研究型案例在各項規范性指標上幾乎逐年提高。進步最為明顯的方面包括明確的研究問題、說明相關理論、基于團隊的研究、采用多種收集方法、引用原始證據。而有些方面相對仍然不足,特別是數據收集程序、數據分析過程,以及與現有理論的比較??紤]到有些規范性指標是籠統的評價,為獲知更多的細節信息,以本屆論壇報告的論文為樣本,我們有如下進一步的發現。
研究問題方面。研究問題可以具體說明研究者試圖想要知道或理解什么(Maxwell,2005),此外還起到兩個重要的作用:幫助研究者聚焦研究和指導實施研究(MilesandHuberman,1994)??上驳氖潜緦谜搲瘓蟾娴陌咐兄挥袀€別的沒有清楚表述其研究問題;但也有個別論文,雖然提出了研究問題,但過于發散。研究問題所引致的研究必須是真正可以實施的,也必須是讀者讀完研究論文之后能夠得到解答的問題(Maxwell,2005)。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案例研究都應該回答一個或若干具體研究問題,而這些問題最好在引言中就明確告訴讀者。
理論基礎方面。案例論壇_貫強調理論在案例研究中的重要性(毛基業、李曉燕,2010)。我們看到本屆論壇報告的每篇案例都對相關理論進行了回顧,但也發現一些研究在指出缺乏對某現象的研究之后,所回顧的理論僅是走過場,沒有指出現
有理論能夠解釋哪些方面、缺口在哪里、為什么現有理論沒有對該現象給出滿意的解釋?案例研究的研究問題可以是理論驅動型,也可以是現象驅動型(EisenhardtandGraebner,2007)。對于那些由現象驅動的研究問題來說,研究者必須強調此現象的重要性和現有理論的貧乏(EisenhardtandGraeb-ner,2007)。
理論抽樣方面。數據收集的第一個步驟是確定數據來源,即案例對象的選擇。案例的選擇要符合理論抽樣(GlaserandStrauss,1967),而非統計抽樣。有些研究在確定研究對象時不太考慮案例與研究問題的匹配性,而是有選擇知名企業的傾向。
本屆論壇中案例對象更加多樣化、有趣和獨特,但是多數作者卻沒有清楚交代選擇該案例的理由,即沒有說明理論抽樣過程。
數據分析方面。樣本論文中多數作者都會交代自己的數據分析方法,但有些只是簡單交代了一下步驟。即使有些作者宣稱自己采用了扎根理論中的二步編碼法(StraussandCorbin,1998),或者是采用從經典案例研究文獻中歸納出的其他數據分析方法,但讀者看到的只是機械的模仿,而沒有看到諸如以下信息:理論如何指導了作者的數據分析,數據分析過程中產生了哪些中間構念和最終構念(甚至要給出數量),構念與構念之間的關系是如何確立的。
與現有理論比較方面。案例研究的終極目標是要構建新的理論,理論構建的一個特征是將涌現的概念、理論或假說同現有文獻進行比較(Eisenhardt,1989)。樣本論文中有很多盡管理論回顧很到位、案例數據也很豐富、數據分析也很嚴謹,但最后_步,只是匆匆做個總結便以此結束,以至于讀者無從知曉此案例研究到底產生了什么樣的理論貢獻,例如對哪些現有理論進行了修正或情境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5-000-03
摘 要 任何一家企業,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是期望全體人員以符合企業利益的價值觀與行動力推動企業發展。就是以統一的認知與規范的行為,從“知”“行”兩個方面,凝心而聚力,為企業中心工作提供文化引導和支撐。
關鍵詞 供電公司 企業文化 分析方法
舟山公司秉承國網卓越企業文化理念體系,通過統一的價值理念認知認同,推進“五統一”要求融入到中心工作、企業管理、制度標準和員工行為,實現實行合一、高效執行,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檢驗國網卓越文化是否在公司落地、落地的程度如何,關鍵在于文化建設與公司發展的契合程度。只有把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發展相結合,被廣大干部員工所接受、認可,使其能夠融入生活、深入內心,改變“只見理論不見人、只有物化沒有人化、只有口號沒有實踐”的現象,全體人員實現意識形態上具有“擔責做事的勇氣感、堅定發展的自信心、戚榮與共的榮譽感、忠誠企業的感恩心”;行為模式上具備“執行力、創新力、協同力”,才是國網卓越文化在舟山公司落地。
一、文化現狀分析
1.社會普遍心理:當前,浮躁、速成成為社會上的普遍心態。移動互聯網時代,打破信息獲取的時空限制;同時,新媒體技術實現了人際之間的泛在連接,從而人們習慣追逐潮流、不愿主動思考、時刻轉變關注點,使得專注如一、自我探索的精神缺失。
2.行業發展要求:隨著能源互聯網的推進,電力行業面臨的環境也日益呈現出混沌、非線性、不確定的特點,員工也會因“電網生產經營任務重要求更高”、“改革進展情況不明”、“公司未來發展不確定”、“職業發展通道受限”、“薪酬福利下降”、“組織機構扁平化、管理精細化”等原因從而難以適應改革變化,這就要求員工善于在實踐中努力創新、與時俱進、協同共進。因此,變革創新的勇氣、自覺協同的能力成為急需的精神營養。
3.舟山公司的基礎與追求:舟山公司因其歷史原因,較晚納入國網管理序列。無論是人員數量、薪酬福利、管理模式及理念,均存在先天的“基因痕跡”。近年來,公司持續打基礎,從經營業績到管理基礎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對比兄弟單位,綜合實力的差距加大、趕超進位的壓力增加、后來居上的信心不足,最終表現在隊伍整體素質與內質外形建設不相匹配、工作成效與上級要求不相匹配。因此,營造奮發有為、自我加壓的精神狀態,敢于正視差距,找準突破,敢于拼搏、滿懷信心,是公司砥礪奮進的動力。
4.舟山公司干部員工狀態:面對深化體制改革的形勢和高標準快節奏的工作要求,有的干部員工還不能及時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大局意識不強,工作標準不高,自我要求不嚴,融不進整體工作氛圍;有的因循守舊、甘做守攤人、不做開荒牛,辦事情單憑老經驗、老辦法,主動意識不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有的辦事效率不高,推進工作不緊不慢,一天活分三天做,辦事拖沓,不講效益;有的面對困難,瞻前顧后、徘徊不前,缺乏敢于擔當的魄力和克難攻堅的勇氣;有的過度關注個體感受,卻忽視了對已有資源的感恩,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對集體榮譽的缺失。
二、公司內部情況調研
為進一步將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落地,了解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而對癥下藥,激發工作熱情,推動全體干部員工同心協力共圓企業夢。特在公司管理層范圍內進行了問卷調研和走訪。問卷主要分三部分:公司企業文化特質、公司文化建設現狀和目前公司存在的問題(亟需解決的問題)。經調查,發現問題如下:
(一)在公司文化特質方面
大家對“重視員工培訓”、“注重求新求變”、“重品德講奉獻”、“注重企業形象”這三點文化特質在舟山公司內有較高的體現度,分別為80.6%、80.6%、90.3%、96.8%,認為這些。而“各部門(單位)之間協同性強”、“注重執行力”、“人性化管理”則認為體現度較低,分別為 41.9%、51.6%、61.3%,
(二)在公司文化建設現狀方面
1.“創新意識不強、競爭與危機意識比較淡薄、員工素質有待提高”是制約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分別占比74.1%、61.3%、51.6%;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管理模式與管理水平、加速觀念轉變是目前企業急需提高與改善的方面,分別占比74.2%、61.3%、51.6%。
3.54.8%的管理干部認為在創新環境上,公司“激勵措施齊全但員工欠創新意識”;80.6%的人認為“創造合理的人才評定體系,建立合理的職業發展通道”是提高員工的士氣的首選。
4.45.1%的認為公司文化活動(含員工教育培訓、業余活動)不太夠;35.5%認為公司文化活動足夠;而“交流溝通與外出學習參觀”是最受歡迎的方式,分別占51.6%和45.2%。
5.在企業員工的素質提升方面“學習力和技能以、凝聚力和向心力、創新精神”是最被認可的三點,分別占比67.7%、54.8%和51.6%。
二、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思想意識方面
1.長期以來的行業特性導致員工習慣安于現狀,拒絕變化,使主動探索、變革求新的勇氣缺失。缺乏對事業勇于超越、不懈追求的雄心壯志,因此要打破小富即安的思想觀念,放開眼界、邁開腳步,培育時不待我、舍我其誰的“創業勇氣”。
2.舟山新區經濟發展迅猛,正在成為一片開發熱土。舟山的未來有無限廣闊發展前景,因此我們既要保持清醒認識,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又要堅定信心,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善于謀劃對策,勇于攻堅克難,摒棄傳統的“小地方小公司”的狹隘陳舊觀念,培育“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干事自信”。
3.舟山公司過這幾年的發展,已進入了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期。今年公司明確了“創新發展”、“提質增效”,極大地考驗著每一位干部員工的責任與擔當。要堅持以人為本,積極鼓勵崗位建功立業。引導樹立“國網好,公司才能好;公司好,員工才能好”的理念,培育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的“職業榮譽”。
4.企業是展示成就個人價值的一個極其重要平臺,當下公司提供的辦公環境也非常優越,但仍然存在“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甚至整天怨天尤人,抵觸情緒強烈的現象。因此引導員工樹立工作是“為自己做事”,樹立忠誠企業就是尊重自己的思想觀念,培育員工“心持感恩”的正能量推動企業的建設發展。
(二)行為方式方面
1.引導干部員工牢固樹立“規則意識”,遵循規則,維護規則,用制度管理,按規則辦事,嚴格落實“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級管理責任制,著力解決制度束之高閣和執行不嚴不力等問題,以一抓到底的作風,從嚴管理、過程管控,確保制度執行有力,上下步調一致、令行禁止需要提高遵章守規的自覺性,培養員工“會做”的務實作風,提升企業的執行力。
2.要主郵視Φ緦μ逯聘母锎來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最根本的工作思路和最有力的工作方法,注重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引導干部職工堅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與決心,面對差距要有提升自我的危機感,立足崗位要有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創先爭優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讓精氣神滲透到每一位干部員工的內心,使之成為一種內在的精神動力,培養員工“會想”的思考能力,提升員工的創新力。
3.要強化服務意識,既要強化部門間工作協同配合,又要加強對基層單位的業務指導,堅決摒棄“只盯自己一畝三分地,部門利益至上”的狹隘觀念,切實打破專業壁壘和業務瓶頸,通過高效協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取得公司效益最大化。打造“會配合”的金牌團隊,提升部門的協同力。
三、提升方向
通過現狀分析與員工座談調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四識三力”的文化培育路徑:從意識形態上,培育“勇氣感、自信心、榮譽感、感恩心”;從行為模式上開展“執行力、創新力、協同力”建設。力求通過企業文化引領,堅定廣大干部員工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和精神支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聚全局之力、集全員之質,形成牽引力和滲透力,推動公司跨越發展。
(一)“四識”的內涵
1.“勇氣感”是指敢于擔責,勇于創新,要培養員工的主動擔責精神,勇于面對挑戰、敢于承擔風險,面對不適應的規則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議,擔起組織給自己的那份責。
2.“自信心”是指堅定目標,激發潛能,要培養員工對公司戰略目標和未來發展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務,培養自我提升的主動性,不斷激發個體潛能;
3.“榮譽感”是指熱愛集體,團結協作,培養員工維護公司形象的自覺性,嚴于律己,規范言行,精誠合作,互幫互助;
(二)“三力”的內涵
1.“執行力”是指遵章守紀,務實高效,要培養員工貫徹落實各項規章的自覺性、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高效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創新力”是指善思求變,創新創效,要培養員工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在工作實踐中保持創新的敏銳度,提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確保各項創新成果層出不窮;
3.“協同力”是指高效溝通,通力合作,培養員工以目標為導向,相互之間主動配合,高效溝通,從而減少管理摩擦,杜絕相互扯皮。
四、具體路徑
(一)拓展通道,增強勇氣感
1.推進“亮心工程”。以滿足員工需求為努力方向,拓展員工職業發展“四個”通道,實施員工素養、員工技能“雙提升”工程,培育全方位高素質員工,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開展“高言值”活動。以“守紀律、講規矩”為主題,通過“讀名家名言”、“聽同行良言”、“寫自我感言”等活動,打造干部員工的“高言值”,不斷牢固樹立規矩意識,強化責任擔當。
(二)參與體驗,增強自信心
1.開展文化互動體驗項目。設立“舟山電力文化日”,開展文化沙龍系列活動(競賽、培訓班、讀書聯誼會、戶外主題活動、主題日活動、文化沙龍、辯論賽、創新創意大賽)等,以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提升員工精神風貌。
2.組織實施精品活動。通過品牌陣地(職工書屋、企業文化展廳)、品牌活動(向陽人生、“管理論壇”、“道德講堂”)等,打造多元化、聚焦式文化體驗空間。
(三)集體創先,增強榮譽感
1.開展文明單位創建項目。以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為目標,積極開展各層次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組織“文明單位網上行”、“文明部室”評選等系列活動。
2. 傳遞“工匠精神”,形成榜樣力量。開展各級勞模“選學推”精品模式,做到全方位“評選”、有特色“樹立”、重點性“培養”。
3.感受“身邊故事”,形成溫暖力量。積極挖掘身邊的“微人小事”,并通過漫畫、微故事等方式進行推廣,獲取文化創建的“溫暖力量”。
(四)氛圍感化,增強感恩心
1.開展道德教育項目。利用講堂、宣傳欄、網站等宣傳載體,積極開展“曬家規”活動、“以德育企”活動等,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開展“文化育心”項目。實施“文化走廊工程”,在走廊中放置文化警語、書畫作品、綠色植物等,打造企業文化的視覺盛宴;實施“文化角落工程”,在辦公桌牌上,擺放文化提示牌、文化臺歷、文化鼠標墊、文化電腦桌面等,從而讓“看文化”成為開啟新一天工作的第一個動作;在洗手間布置“文化漫畫”作為細節點綴,讓員工在放松時刻也能接收到文化“訊息”;實施“文化到家工程”,通過發放圍裙、臺歷、鼠標、紙杯等,讓文化成為居家必備品。
(五)實踐修煉,提高執行力
1.開展文化分層定制傳播。根據角色定位、文化訴求等特點,為不同崗位提供“定制化”傳播平臺。提升領導干部的文化領導力、夯實管理人員的文化傳播力、深化一線員工的文化執行力,傳播管理創新、安全知識、服務禮儀、黨風廉政等不同內容,實施分層教育。
2.開展文化分層建設落地。積極組織建設各類基層示范基地,打造基層精品站所,夯實文化基層實踐的基礎;積極完善文化考核機制,獎優罰劣,提升文化全員實踐的保障。建立“文化管理論文獎”評選機制,每年定期評選企業文化管理論文獎,深化文化推進建設的深度。
(六)搭建平臺,提高創新力
1.啟動“金點子”工程。將“金點子”平臺納入到公司網絡,為員工提供便捷的科技創新建議渠道,員工可以在網絡上直觀的看到各類“金點子”建議,有效激發思維火花,互相比學趕超,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
2.開展“文化成果庫”建設工程。組織好企業文化項目建設的過程及其成果推廣交流工作;開展文化展廳、示范點建設交流平臺,將一批具有創意的好做法好思路納入“庫中”,充分利用“草根智慧”,激發企業文化建設活力。
(七)雙管齊下,提高協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