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06:55:28
序論:在您撰寫設計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花園式學校;規劃設計;景觀建設;綠化建設;養護管理
花園式學校是指校園環境建設實現生態化、園林化,校園環境綠化美化凈化,校內無空氣、噪音、水域污染的學校。達到規定標準的學校,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綠化委員會審核,才能被評為“花園式學?!薄摻ɑ▓@式學校要搞好規劃設計,加強景觀建設和綠化建設,注重養護管理。
搞好規劃設計是創建花園式學校的前提。規劃設計的好壞,決定創建花園式學校的成敗。進行校園規劃設計,要有長遠目標,著眼全局,進行整體安排,突出景觀建設和綠化建設,使校園綠化、美化、凈化。校園綠化美化設計要從實際出發,結合學校的基本建設,構建一個實用美觀、特色鮮明的學居環境。通過規劃設計,使校園總體布局合理、協調、有效,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為師生們創造一個生態化、園林化的美麗家園,提供一個學習、研究的理想寶地。
校園是育人的場所,應是積極向上、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大課堂。學校要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有人對校園環境建設規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的學校在規劃設計中存在著問題,主要表現為缺少人性關懷,缺少文化內涵,缺少自身特色。有的學校的同學曾有這樣的感受:陽光明媚的休息日,約幾個知己想到校園里曬曬太陽聊聊天,可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一個理想的去處;期末考試臨近,想到室外找個地方看看書,可是游走了整個校園,最后還是回了寢室。因此,搞好校園規劃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要體現校園文化,要追求個性特色。
校園是一個與人息息相關的環境。馬克思、恩格斯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杯h境如何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同時,環境建設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也有重要影響。校園規劃設計應以人為本,結合學校實際,充分利用資源,體現對生態系統完善、功能組織合理、景觀特色鮮明、人文精神彰顯的追求,實現校園環境、功能、布局的優化,使校園具備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可觀、可游、可居、可學。
校園規劃設計要體現環境育人的功能。利用環境藝術,豐富校園文化。通過宏觀層次的總體規劃和空間布局,中間層次的建筑造型和景觀形態,以及微觀層次的文化設施、形象標識等去物化和表達學校長期形成并積淀下來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內涵,使其為學生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塑造優秀品格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校園建設要融科學性、功能性和藝術性于一體,寓教于景,寓教于境,使校園環境發揮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每所學校的自然環境、社會條件、歷史背景等是各不相同的,編制校園規劃時,要從這些實際情況出發,注重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保護,充分尊重不同學校在建設規模、發展要求、辦學理念等方面的差異,統籌安排好建筑設施、雕塑景觀、環境綠化、道路交通等各項建設,努力打造具有個性特色的校園風貌。
校園景觀是校園環境的一個亮點,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校園景觀建設是提高學校整體形象的關鍵。校園景觀設計在我國剛起步不久,如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F在新建的大學校園,都十分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并且突出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設計。
景觀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是自然界中可供人觀賞的、有意味的景物,如山嶺、水體、石頭、洞穴、花草、樹木等。營造自然景觀,要通過藝術構圖體現出自然物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在校園建設中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創造山景、水景、石景、物景等自然景觀,能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和環境效應。我國傳統大學校園的選址多以遠避塵囂、環山抱水為佳,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對山體與水系采取了很好的保護措施,使校園景觀和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完善。人文景觀是具有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的人工景物,如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工具、武器等。建筑是人文景觀的重要因素,它不僅指各類樓房,還包括大門、廣場、橋梁、隧道、河渠、塔等。校園的標志性建筑是一所學校的外在縮影和“商標”,學校大門、透視墻等是一所學校整體形象的“臉面”,應該好好設計和建設。校園雕塑積淀著歷史、傳統、文化和社會價值,蘊含著潛在的教育意義。我國的校園雕塑,一般具有紀念性、象征性、激勵性、裝飾性等特點,是進行道德教育、審美教育的最好素材之一。人文景觀還包括名勝古跡。
校園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石一橋,都是具有審美價值的景觀元素,可以構成豐富多彩、有意味的校園景觀。有的學校,一塊石頭就是一處風景、一種文化;有的學校,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個靜物,這就是景觀設計和建設有與無的區別。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蜿蜒起伏,錯落有致,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古樸典雅,巍峨壯觀,一批早期建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批當代建成的標志性建筑氣勢雄偉,新老建筑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學生住宿區梅園、櫻園、桂園、楓園因其風景而命名。校內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櫻花最為有名。豐富多彩的植物體系和珍稀植物,使武大校園成為一個天然的植
物園。建有“孔子銅像”、“李四光塑像”、“愛因斯坦塑像”、“六一紀念亭”、“鯤鵬展翅”等人文景觀。漫步武大校園,景觀豐富,人文氣息濃厚,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校園景觀是學校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校園景觀設計和建設的缺失是我國學校建設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加強景觀建設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適用原則。校園景觀要依據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來設計,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習慣,能夠滿足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發揮景觀的作用。如草坪建設應以開放草坪為主,多選用耐踐踏草種,既有優美的景觀效果,又方便師生們游憩。校園景觀建設要體現人文關懷,體現使用方便和無障礙設計,體現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使人喜聞樂見,流連忘返。
美觀原則。校園景觀除了滿足功能要求外,還要考慮人的審美情趣,滿足人們賞景的要求,使功能性與藝術性相統一。景觀設計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按照對稱、均衡、比例、節奏、韻律、對比、和諧等要求進行構思。景觀建設要根據美的規律來建造,體現色彩美、形態美、聲響美、流動美、香味美等,使人心情舒暢,樂在其中。
生態原則。校園景觀設計要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特征,對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進行保護和利用,充分考慮未來的發展和變化,滿足可持續性發展。校園景觀建設要與生態原則相吻合,對自然進行再創造,營造出整體有序、協調共生的良性生態系統。
校園綠化是校容校貌的重要方面,是學校環境建設和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綠色是生命的源泉、生靈的化身,綠色植物被人們稱為“有生命的建筑材料”,具有凈化空氣、減輕污染、調節氣溫、降低噪聲、愉悅身心、消除疲勞等功效。綠化美化凈化的校園環境,能夠陶冶師生高尚的情操,有益于師生的身心健康。日出有濃蔭,月照有麗影,風吹有清香,雨來有韻味,這種優美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一幅引人入勝的風景畫。
創建花園式學校,要提高校園綠化覆蓋率,各項校園綠化建設指標符合要求。建筑、構筑物周圍有花、木相襯,可綠化地域及零散空地有樹林、花草覆蓋,主、次干道和支路綠化到位。開展立體綠化,拆墻透綠,景觀效果好。校園綠化建設要突出植物景觀,植物配置合理,喬、灌、花、草立體組合,層次感較強。合理安排建筑、雕塑、花壇、草坪等景觀,營造園林化氛圍。在綠化上以常綠植物為主,適當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樹木錯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一種優雅的綠化格調。校園綠化自成體系,具備自我調節、發展、循環的功能。綠化植物多種多樣,努力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使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香,冬有綠”。多采用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創造溫馨的校園環境。北京大學校園又稱燕園,與頤和園、圓明園毗鄰,明清兩代曾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數百年來,其基本格局與神韻依然存在。北大充分利用這一獨特的歷史遺產,營建了獨具魅力的校容校貌,使之既有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風光的秀麗特色。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園林景色步移景異。亭臺樓閣巍然聳立,雕塑碑刻點綴其間,湖光塔影,風景宜人。著名的“一塔湖圖”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校園綠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根據學校的規模、特點、自然條件、經濟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最大程度地美化環境,美化生活。
綠化建設要與自然條件相符合。綠化工作要從學校所處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歷史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選擇不同的植物種類來綠化環境。南方的學??梢赃x擇亞熱帶喜溫植物,北方的學校則應選擇適合于溫帶環境的植物。在干燥氣候條件下應選擇耐旱、抗旱的植物,在濕潤地區則要選擇耐濕、抗澇的植物。
綠化建設要與建筑形式相呼應。建筑是校園環境的重要因素。校園建筑多種多樣,形態不同,風格各異,校園綠化要根據建筑形式、功能等的不同進行規劃設計,創造新穎獨特的綠化環境,把不同形式的建筑統一在綠化的整體之中,使建筑景觀與綠化環境協調一致,兩者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綠化建設要與學校特點相協調。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特點,校園綠化應結合這些個性特征,反映學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內涵。中小學校園的綠化要豐富,形式要靈活,體現出青少年活潑向上的特點。大學校園一般分為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等,由于每個區的功能不同,對綠化的要求就不一樣,綠化形>!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加強養護管理是校園綠化美化凈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有的學校對養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專門的機構,沒有專業的隊伍,沒有足夠的經費,把綠化管理工作理解為簡單的修枝除草、澆水施肥、防病防凍,影響了學校的綠化建設和環境保護。因此,科學的養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校園綠化建設和環境保護是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要緊抓不放,常抓不懈。按照“綠化校園,美化環境”的要求狠抓落實,使校園綠化更優、校園環境更美、校園品位更高,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適時做好澆水、松土、除草、施肥、打藥、修枝、防凍等養護工作,培育好花草樹木,養護好植物景觀。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花木,采取相應的養護措施,做到科學管理。管理應有粗有細,重點綠化重點養護,尤其要做好古樹名木的精心養護工作。提高綠化質量,避免春天栽秋天死、成活率低等現象發生,鞏固綠化成果。找出符合植物生長規律的種植方法,增強植物的生態適應性,降低人工養護費用。加強校園綠地土壤改良,保證植物茁壯成長。開展環保工作,對校園內的空氣、噪聲污染、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等進行監控,按國家標準收集和處理有害物質。做好衛生工作,保持環境清潔。推行低碳生活,節能減排,使用環保型材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校園環境可持續發展。
加強養護管理,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健全組織機構,落實專人負責。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機構,具體負責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工作。配備專業技術人員,以保證養護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二是采取先進的養護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配置當代先進設備,運用當前國內外的新理論和新技術,搞好綠化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高標準,嚴要求,用科學方法實現科學管理,用目標管理實現管理目標。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健全規章制度。對師生員工進行環保知識教育,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到校園環境保護工作中來。建立并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采取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廣大師生養成愛護校園環境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白晗,安婭寧.加強高校校園景觀規劃建設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11).
[2]馬雪梅,等.對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的思考[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3]周妍.淺論大學校園景觀規劃[J].工程與建設,2009,(4).
[4]陳晉.高校校園景觀建設淺析[J].山西建筑,2009,(11).
[5]張廣政.淺談高等學校校園環境建設[J].哈爾濱師專學報,2000,(4).
1.1身體體驗的意象美
現代展示設計一般以觀眾的直接審美體驗來觀賞一定的陳列展示作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些美感乃至美學問題的產生。信息技術在現在更多地就是交流傳遞方式的改變,所以造成了人們交流方式的變革。當今許多藝術家把交流作為自己工作的目的,聲稱自己是交流藝術家,然而“交流美學”這種美學的媒體其實是“非物質”的,它大多來源于無法觸摸的信息技術資料。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種信息的電子信號也自然留下了無形無跡的軌跡。一些交流藝術家通過他們的實踐、思想,創造出建立在信息交流基礎上的藝術。所以,展示設計就是結合一些當下最新的多媒體技術運用空間和審美互動達到作品和觀眾之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20世紀以后,人們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自己的身體,人作為主體在如今的社會是一種身體至上的時代。美國社會學家布萊恩•特納對身體問題進行一定研究,明確指出在如今當代社會中的身體已經成為了社會中的最首要領域。在現代藝術領域中,身體既是主題也是媒介,通過身體的一種呈現與表達更能反映出一定的問題。在展示設計的場域中,身體體驗也越來越成為考慮的重要性因素?,F代的展示設計,特別是多媒體展示設計在展示方式上尤其重視觀眾的身體體驗。在傳統的展示設計中,繪畫和雕塑作品作為裝飾陳設成為收集和展示,收藏者通常是擁有一定權力的皇室、貴族等,身體體驗的新奇方式沒有出現在藝術的展示空間中,但在現代展示設計中,展品根據一定的分類形式等展示權力機制進行重新布置,觀眾在一定展示空間的“規導”下進行參觀。展品大多以靜態的陳列方式為主,具有身體體驗式的方式在現代展示設計中沒有太多呈現,而在現當代藝術的藝術展館中,以身體作為交互媒介,通過更多利用觀眾的感官作用已然成為一種流行,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甚至神經大腦都與作品直接對話,產生一定的交流與互動。一些展館中的影像展現運用一些互動技術,增加趣味性的同時,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而成了點評作品思考作品的關鍵因素,無形之中已直接成為作品的一部分,打破了傳統的靜態展現方式的形態。這種讓展品與觀眾產生互動的展出形式如今已成為展示設計發展的新趨勢,推動了藝術展館的發展。這樣也產生了觀眾對于作品的一種審美體驗,人這時變成了主體,由人來理解并界定作品的含義及其所傳達出來的思想,這就產生了一種直接的經驗,一種瞬間的直覺,在瞬間的直覺中這種互動的身體體驗展示設計方式就產生出了一個意向世界,一個充滿意蘊的感性世界,美感是與人這個主體及其所散發出來的思想緊密相聯的,脫離了這種互動感就達不到一種美感的意境表達。這種體驗的意象世界就是一種美,而以往傳統的單純性認識則追求一種抽象的概念體系,那是沒有色彩的。
1.2藝術美
藝術美學中還有一個特征是來自于作品所散發出來的藝術美。說到藝術美,還應該談到一個藝術作品的層次結構的問題,有材料層,形式層和意蘊層,這三層關系不可或缺。設計形態作為一種視覺語言表現形式,通過圖片、色彩、影像等形式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材料所帶給人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或者觸摸到藝術作品的材料表現,這是許多設計領域所共同關注的一個表現形式,尤其是展示設計活動方面。不同的材料會給人不同的感覺。不一定貴的材料能帶給人們最好最直接的感知,理解挖掘并創新材料中所散發的特質并很好地運用這個材料才是最關鍵的。材料現在正在從物質向精神轉變,在表現一定藝術作品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材料在作品中內涵的表現。展示設計中每個部分的完成和制作,從軟件設計到布置陳列,無一離不開材料的考量,既要符合人類的審美需要,又要達到藝術美和環境的融合。在作品中,任何一種材料所要表達的意義也是不同的,對于意象世界的生成又是有影響的。例如大理石給人一種堅硬而又沉重粗糙的質料感,這種質料感帶著朦朧的情感色彩,使意象充滿一種“韻味”,相比之下,木質的感覺會更加具有親切感,木頭的觸感和氣味使人沉浸在作品帶給人的一種氣韻當中,就是這樣的材料質感,一種氛圍才能融入美感中帶給我們享受。
1.3新技術的互動表現
隨著科技的進步,設計師已經不能滿足于陳舊的藝術表現材料,他們運用他們的創造力頭腦,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豐富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力。新技術結合新材料的使用已經伴隨著時代的進步產生,時代已經阻止不了新科技的應用,新技術的運用不僅產生于展品上,更體現在如何運用先進的技術更好地變現為藝術作品,抓住觀眾的視線,增強他們的用戶體驗感。展示設計中所表現的主題場景運用新科技的創新可以給主題表達帶來意外的收獲。觀眾在這些新科技的體驗中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不能忽視新科技手段在展示設計的重要地位。然后,我們還要通過在新技術的基礎上加上些環保設計,新材料結合新技術的表現手段在最近的展覽包括上海世博會中都有所體現,這些表現方式的創新可以帶給人們一定的新奇感和趣味性。通過這種新技術的表現結合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激發藝術作品美感形式的表達,韻律、色調、質感、線條以及具有立體感的效果可以完美展現。在藝術作品的展示中,正是這些結構、平衡、秩序等表現形式的美感感染了我們。對于展示活動的發展起到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觀眾、參展商等等。以一種“互動”的關系可以將他們有效地連接在一起。通過良好的溝通、互動能夠促進人與展品之間的關聯性,從而保證展品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多種“互動”表現形式下,很多相關的、相互影響關系網隨之產生。以人的需求為基點,設計出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物品,這才是真正體現設計“以人為本”的表現。人性化的展示設計是將人體尺度以及習慣作為設計要考慮的重要指標,像互動展品的設計就必須要為與這個展品產生互動的群體考慮,如人的生理到心理的種種因素,特別是人體的尺寸、行為習慣、思維能力等,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傳達方式。良好的空間藝術形態,更加注重人性化,展品在一定程度上從情感等角度更能和觀眾產生共鳴,令觀眾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觀看藝術作品。例如:在展示空間以及展品的形式表現中要充分考慮到人體尺寸情況,避免設計的不合理所帶來的不舒適感,另外展品的擺放高度也要考慮到觀眾的平均身高以及視覺習慣,當然展示空間中的視覺標識系統也要做到一定的合理體現,其安裝高度和安裝方式要杜絕可能會發生的安全隱患,休息空間中設計的座椅設施和互動娛樂設備要結合使用群體的各方面考慮因素,這就要求其形態設計要考慮到受眾的身高、背部曲線等生理因素,通過關注這些人性化的細節表現,展示設計在各方面變得更為合理,設計的展品以及構建的空間氛圍環境更能滿足觀眾們的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觀眾在觀看展示空間的同時,對展示環境、展品的陳列、展品的相關色彩信息感受與生活中的認識過程是一樣的,情感是聯系展示設計中人與展品情感的紐帶。在如此信息發展迅猛的時代,人們的需求已經逐漸提高,他們更多的會關心能否得到情感上的呵護與重視,在展示設計中空間的設計過程來說,就是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把觀眾作為設計的基點重點。通過互動參與的展示形式,特別像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樣,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中最具特色的動態卷軸影像清明上河圖,通過互動的科技技術結合傳統的元素設計,展示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與觀眾達到了一種心靈上的碰撞,一種感情上的交流,這樣可以調動觀眾更高的觀展熱情,也能高效并最大程度上完成展示信息的傳達,使展示的形式和內容更有特色,形式與內容的完美呈現才能達到美學的一種感受,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且回味綿長的體驗印象。這種人和作品之間的互動,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種情感表達,經過人對于作品的直接觀看和理解思考,不斷地體驗和闡釋油然而生,作品的意蘊和內涵,它的形式美、藝術美、材料美、體驗美等審美思維也就不斷地被新的層次所揭示和照亮,這種種美學美感的體驗過程,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美的不斷生成過程。并且,每個觀眾的感知和對作品的理解又是不同的,觀眾進入到作品所帶給人的意境中去,這樣的一種作品和人本身的情感交流,所產生的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又會給作品帶來不一樣的意義,不同的認識起點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一種美的無限延續性由此產生。
2結語
論文內容摘要:設計素描是設計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作為一種藝術造型基礎的素描,它能傳達出設計者對自然、生活的獨特感受和設計意念,是從事藝術設計活動的起點。筆者認為:在不同的教學側重中,對各種主張應有適度的把握,將各自的優勢進行有機的整合,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條相對適應于藝術設計教育所需的素描教學體系來。
就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來看,其基礎地位與價值取向各有側重,教學模式不一:有的偏重于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性素描的造型基礎訓練,強調其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寫實與具象性的表現;有的偏重于線性框架結構的訓練,強調其內外形體結構的構造組合關系與物象某一局部的超寫實表現;而有的又關注于抽象性的創意訓練,強調其解構性的重組與意向性的表現……從學生這一層面上講,在一些認識和表現問題上,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理解上的差距,有的人誤以為掌握和運用設計素描主要是靠單純的設計理念,或者認為只要學好了繪畫性寫實素描,即可完全替代藝術設計所需的素描造型。
事實上,所謂設計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論知識和大量的實踐來支撐的,是經驗的積累和藝術修養的升華。寫實素描是設計素描的基礎,設計素描是寫實素描的發展和變化。
應該說,設計素描是探討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構造表現原理來發掘人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和相關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造型基礎課程之一。
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其教學目的實現形式本來就應該多樣化,不必簡單地歸結為某種模式。況且,西方提出設計素描這一概念的歷史也只有幾十年,引入我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也只是在20世紀80年代,應該說還處于形成與發展的階段,許多理論問題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檢驗。給予寬松的學術氛圍、多樣的教學手段、寬泛的選擇空間去發展其優勢,是學術民主的一種體現,因此不必過早地加以定論。但在所有教學主張中,有一點應該明確,即:其最終目的應是統一的,根據藝術設計的特點和要求,既要有利于啟發和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明確教學目的,樹立設計素描意識
大凡基礎課程的教學,都有一定的專業指向性,好比有什么樣的建筑就有什么樣的基礎一樣。同樣,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教學也不例外,也有培養方向的問題。
不言而喻,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技術與科學相結合的一門應用性專業,設計素描是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創造性思維的和有目標的造型活動,是在傳統繪畫性素描的基礎上,通過具象認識大自然的造物法則,并從具象中探尋抽象的規律和發現抽象的形態;關注物象造型的內結構與外結構的有機結合,啟發我們的想象空間,找出物象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經過提煉與歸納,形成理念的形態,利用其可重新構建的因素,在符合設計應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樹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強對設計意識的培養。
由此可以看出,設計素描與繪畫性素描是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不同體系,繪畫專業對素描基礎的要求是:精神內涵第一,物質性第二,強調人的審美信息傳達,如國畫對素描的要求是以短期的線性形態表現為主;油畫是以長期的塊面結構與明暗調子素描的訓練為主,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堅實的具象造型的基本功和增強相應的審美能力,具有明顯的人文色彩。而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訓練則強調物質性、適用性第一,精神內涵第二,更多的是關注適用性、功能性。
按照先物質后精神的設計基本原則,任何設計都勢必要受其使用功能的制約與限定。推而論之,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約與限定,正因為有了這種制約和限定,人們才將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訓練稱之為設計素描。其目的的實現也理所當然地受制于設計的特點與要求,即實施設計素描的教學與訓練是為了學生在今后的設計活動中,能根據各類設計的需要,有效地運用素描這種形式,傳達、記錄、轉化視覺信息的結果,并具有扎實的造型能力來應對各類設計之所需。
簡言之,設計素描的教學目的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認識及表現能力。因此,設計素描的教學各環節的設計都應與設計相關聯,反映設計的基本屬性,成為設計的有效手段。
設計素描與傳統的繪畫性素描既有內在的聯系又有著明顯差別,其根本區別在于其價值取向不一,具體表現在:
1.功能特點
所謂功能,即作用與效能的意思。繪畫的概念是“通過再現對象的具象描繪來反映意識形態的創作”,那么繪畫性素描的功能就體現在它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等方面。其價值取向在于精神與情感的熏陶或其本質特性來體現它的價值作用。相比較而言,設計素描的功能性特點,卻以強調其物質性與適用性為第一要素,而其精神內涵與審美內涵則處于從屬的地位。也就是說,在教學中,素描訓練必須受適用功能的制約,而正是由于這個因素,藝術設計專業所必需的素描訓練才顯示出它的真正價值和特色。
2.造型特點
所謂造型特點,即造型活動或作畫過程中獨有的特征。由于不同專業的素描在教學中其功能價值的取向不同,相應地帶來了其造型特點方面的差異。繪畫性素描的特點表現在:一是講究畫面構圖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二是具象再現的可能性,強調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審美主張。而設計素描的造型特點是:構圖更加關注其畫面構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能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質屬性與特征,在這個前提下,才考慮其畫面的相對完整性,強調創造性地構造與表現物象,具有造型的多樣化、視感的多屬性、空間的多維度、效果的中介性等特點。
3.思維特點
思維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方式,反映在設計素描中是有著其個性特點的。
繪畫性的素描一般運用的是形象思維,強調的是藝術的審美性。所謂形象思維,概言之就是對生活進行直觀感受和形象的再現。在繪畫中體現的是一種直觀性與形象性有機結合的思維活動方式。其特性具體表現在形象思維對感性認識的全面依賴,并從審美的角度來關注客觀物象,它是以感性為引導、理性為內容的形象思維。
而設計素描則運用的是設計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方式。所謂設計思維,概言之就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對客觀素材與感受進行間接、概括、綜合的反映,強調的是科學合理性。由設計思維與形象思維組合成的設計素描思維其特點主要體現在:直接性與間接性的結合、個別性與概括性的結合、典型性與綜合性的結合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在具體思維活動過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關系。
4.方法
無論是觀察方法還是表現方法,都是從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的最高境界,是認識論的方法論。
繪畫性素描與設計素描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矛盾統一體。繪畫性素描注重感性認識,強調外在形象的形體構造關系和精神面貌的體現,以及觀察與表現的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感覺與理解的關系等。在表現方面,一般是以具象的明暗調子素描表現方法為主。
而設計素描則強調的是用理性的、邏輯的思維方法來觀察、認識、分析物象。具體來講,就是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和剖析物象,即從不同視點和用“透明”的方法來觀察物象的內外構造關系,特別是物象內部結構之間各部分的相互聯系與組合關系。
5.內容
設計素描的教學內容除包括一些繪畫性素描的基本內容如:透視、形體結構、明暗、造型原理與規律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側重于理性的認識與思考、邏輯的推理、抽象思維的訓練與抽象的發現和表現以及設計思維和創造思維的培養。
二、教學環節的有機整合
按照藝術設計專業對造型基礎的教學要求,設計素描一般根據總的課時量分為三大板塊:一是以線性結構素描表現為主的板塊;二是以明暗表現物象材質(肌理)為主的板塊;三是以創意表現素描為主的板塊。這三大板塊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輕重緩急地加以實施。
1.以線性結構素描表現為主的板塊
這一板塊主要是了解和掌握物象的內外構造關系,認識事物本質與反映其本質的規律和方法。由于設計素描更重視理性的觀察、分析和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具有數理關系的、理性的、邏輯性的思考過程。具體講這一過程是通過對物象的觀察、剖析、去偽存真,發現并運用其抽象的設計元素,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適應現代設計審美觀的過程。提倡結合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探討和尋找符合設計的造型語言。設計素描的基礎訓練,按一般的認識規律應從具象開始,具象是認識和表現物象的前提與基礎。但其主旨在于加深從具象到抽象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初步形成設計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誘發創造性的形象思維和表現手法,這才是這一板塊的教學目的。
再現被表現對象的存在狀況是被動的,問題在于如何從被動中轉化為主動,這就涉及到怎樣去“看待”對象的問題。
“看”即為觀察,這里所講的“觀察”有兩層含義:一種是憑直覺去感受物象的外貌特征,被動地、就事論事地反映對象的形體結構和精神內涵。另一種是在感覺的基礎上,主動地觀察物象,理性、辯證地求得物象的表里構造因素,發現其具有設計意義的形態符號,并運用這些形態符號來充實自己的設計意識和設計手段。這是一種主動地從自我意識中去感受物象、分析物象的方法,是一種通過全面和主動地觀察、分析、提煉、概括而形成的整體設計造型感受。顯然,這是一種設計素描所需要的觀察方法。
“待”即為對待,就是怎樣表現物象的問題,是被動地去接受與描摹物象,還是主動、有意識地表現物象。線性結構素描的表現,其目的在于掌握和運用基本的、理念形態的造型語言,即用“線”來表現所理解的物象。通過這種概括和本質的線性表現來增強設計造型能力,而不是具體地、面面俱到地反映物象。
因此,基于這種設計素描的造型理念,筆者主張在這一教學環節的作業中,應以短期作業為主(一般最好不超過6個教學課時),圍繞設計素描教學主旨,有的放矢地安排實作訓練。如該課程的總課時以140課時為限,那么該環節約以40課時為宜,不宜以長期作業為主,因為這一階段若以長期作業為主,則很有可能誤導學生的思維耗費過多的時間去具象地描繪對象。
2.以明暗表現物象材質(肌理)為主的板塊
設計素描質感表現的目的,在于描繪出各種不同物體所具有的表面特質,使物體的外觀具有空間感、真實感和較強視覺沖擊效果。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膽識,并提高學生控制、取舍、夸張變形的能力,而不是對物體表面進行照相式的臨摹,因為外在的現象只能是作者觀察和表現形體內在本質和美感的一種媒介,而不是追求的目的。
在理解對象的基礎上,通過對所表現物體的本質概括和對物體重要細節的精心寫實表現,來提高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和充分的表現力,培養其敏銳和精微的表現能力是本教學板塊的主要內容。
這一板塊是以質感表現為主導,在素描的點、線、面、體、色度、空間、重量、質地、光線、材料等各造型要素中,側重于運用不同的線型和明暗調子來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所具有的表面特質,以體現物體的真實感。因此需要一定的課時來保證,一般可安排1—2張作業(30—40課時)。
3.創意設計素描板塊
這一板塊包括裝飾設計素描、抽象設計素描和意向設計素描,其目的是使學生嘗試把現實變為幻想,把乏味變為幽默的心理體驗和視覺體驗的過程。
創意即啟動思維,在常規中去尋求創建新的發展思路和意向,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改變常規而帶來新的感官刺激。這一板塊以拓展思維方式為主旨,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思維和設計思維是其主要任務。將研究的形式、方法、手段運用到具體的構想和實踐中去,是本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
不管是新授課的學習還是復習課,學生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困惑,甚至錯誤的認識。這時,教師不要急于批評指正,而是要“留白”。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審視、反思,從而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對學生來說是個很好的自主學習、自我總結提高、促進自身發展的過程,教師千萬不要直接灌輸。要知道“老師講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這種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地“備學生”,針對有可能的學習障礙有意識地“留白”,讓學生有“生成性問題”。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幫助學生發現并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形成敢于質疑、勤于思索的習慣。伴隨著交流頻繁化的同時,老師將在課堂上面對更多的提問,更廣泛的反饋信息。糾錯、糾偏將會蔚然成風!道理就會越辯越明、越說越清!教學效果將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多采用具體、形象的方式強化基礎知識的學習
具體、形象的比喻、諧音記憶、音符、朗朗上口的口訣等能輔助學生的學習,也能加強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并記牢,從而達到巧學的境界。1.化合價的口訣: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條件不同價不同;單質為零永不變。2.梳理氧化還原反應關系時就可以諧音幫助記憶。
三、圖像巧解化學題
1.四個基本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關系,可以借助形象的圖幫助理解、記憶。圖可以畫成熊貓或豬仔或青蛙,越形象越能加深學生的印象。2.使用托盤天平稱量的時候,會有將藥品和砝碼放置放反的情況,會導致稱量出來的結果偏差。簡易的圖示,能很快說明問題。例:稱量20.5g(游碼刻度0.5g),m(藥品)+0.5=20,m(藥品)=19.5g。將會稱少了,一來一去相差兩倍的游碼刻度。3.使用量筒量取溶液,不管是讀取量筒中液體的體積,還是量取規定體積的溶液,都涉及仰俯視讀數的問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實驗中也會涉及仰俯視讀數,從而導致誤差的問題。利用圖像,即能直觀地解決。從圖像可以知道,俯視讀出的數據肯定比實際值高;仰視讀出的數據肯定比實際值低。4.2L0.2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產生Al(OH)3沉淀,NaOH過量后沉淀會慢慢溶解,求相關量。這種題目,如果能精確地畫出坐標圖,再利用數學的相似比例關系,基本就能從圖中將問題解決了。
四、場景模擬再現
關鍵詞:設計美學評價;技術美;形式美;模糊評價法
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然“美”并不是設計的唯一屬性和最終目的,但就設計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卻成為考察其優劣程度的標準之一。美是喚起和激發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狀態,它是人類設計、創造本質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設計能使產品有效地使用,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印象,提升產品的審美體驗。美是抽象的,但同時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讓見仁見智的美學評價在產品設計中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標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設計美學評價標準體系的架構基礎
由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craigvogel教授與工程學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創立、并在《創造突破性產品》一書中推出的技術—形式定位圖,顯示了同一域的不同產品在技術和形式為軸的坐標系中的定位。根據他們在坐標體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針對性的市場定位及驅動因素。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形式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wwW.133229.Com當今社會的消費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況,也了解可供選擇的產品。他們所尋求的是一種完整的、能夠體現自身價值和素質,并豐富生活的產品。形式與技術便成為我們在對產品進行評價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在形式—技術坐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設計的美學理念融會其中,以此來作為的我們衡量產品設計的美學量化綜合指標及評價內容。
二、設計美學模糊評價標準的具體闡述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工業設計是人類在現代大工業條件下按照美的規律造型的一種創新的社會實踐,是技術與與藝術形式的高度自覺。設計美則是建立在技術發展與形式創新基礎之上的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帶來的心理體驗。設計美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為了在產品設計中探求技術美與形式美的完美結合并以此指導我們的設計實踐,在設計活動中追求感情與情境的訴求,讓消費者在產品使用體驗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體驗享受。
1.技術美
這里技術指的是產品的核心功能,即產品的使用功能、生產產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藝、使用產品時涉及到的界面關系(如按照按鈕、屏幕、語音等提示進行操作)。技術美側重于理性,是產品設計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維形態的表現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們說到形式美,是指構成事物的物質材料的自然屬性(色彩、形狀、線條、聲音等)及其組合規律(如整齊一律、節奏與韻律等)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本文將形式美定義為是能夠將美感與產品與服務中人機結合起來的造型,在視覺、感覺和聽覺等屬性間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側重于感性、情感和靈感的藝術思維。
3.體驗美
體驗美指的是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和諧的人—機—環境關系,合適的人機尺寸及友好溫馨的人機界面,親切的人性化關懷,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觀質量和外觀形態表現或傳達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產品的多次同樣使用的記憶中所形成的經驗,所帶來的一種美妙體驗。或者說是技術與形式的結合度,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總體審美體驗。在18世紀哲學家鮑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學體驗這個詞并將其含義改變為感官的滿足或感覺上的愉悅,藝術作品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產生的,即為了滿足人們感官的感覺。而在這里特指產品本身的在技術、人機理論及形式美學規律等方面的運用,對消費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體驗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說產品通過一系列的具體功能效用和人機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適性以及形式美學規律的探究,使人們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悅體驗,從而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某種共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機械的、毫無生氣的物質滿足過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體驗享受。正如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指出: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顧客的需求不僅僅是產品或服務.他們還追求感情與情境的訴求。產品設計美學是探究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美學規律,其最終目的是要人類在科技文明的發展和現代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的平臺上,自由的生存和發展。設計不僅僅是為了生產、為了“物’的實現,而同時也使人類實現了諸多精神需求且獲取了很多美的心理體驗。
三、小結
產品設計是以產品這一實物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它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藝術方法按照功用規律和審美的規律來創造。設計的獨特表現形式使美學這個主題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們的生活。產品設計迫切要求人們正確認識產品的形式與審美的關系,用“美”的尺度,設計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現代“藝術品”——產品設計。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系為基礎,結合產品設計的美學準則,將產品設計的美學評價歸納為技術美和形式美以及體驗美,對設計評價標準指數型量化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業設計美學評價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社會在進步,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提高,設計師只有根據設計美學的評價標準,提倡人性化的情感體驗設計,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發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之中。④①
參考文獻:
[1]荊雷.設計藝術原理[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現代工業設計概論(中英雙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該案項目位于深圳和香港的交界處,蓮塘/香園圍口岸聯檢大樓的建設用地有兩塊,西側是香園圍口岸,東側是蓮塘口岸,中間深圳河穿流而過,周邊有部分住宅用地。整體建筑用地規劃合理,分區明確,聯檢大樓功能齊全,周圍還設有貨檢設施、配套政府辦公設施、停車場及園林綠化等必要設施。道路系統完整流暢,交通便利。EDA建筑的設計者對基地分析研究后發現深港雙方基地成一定的夾角關系,正交柱網無法妥善處理平面布局關系,因此突破性地多引入一個向量;同時通過對條狀薄片進行打結試驗,發現在極限狀態下,結形成的幾何形體水平投影為正五邊形,由此確定采用正五邊形作為該項目的核心設計元素。此次建筑表皮設計手法是在五邊體中交叉疊加的特點基礎上進行數字變換,形成立體編織的視覺效果(圖3),與屋面呈一定角度的片狀太陽能構件可以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建筑外墻材料采用綠色建材金色銅板和灰色鈦鋅板。由于此方案設計造型及外表皮相對復雜,因此整個設計運用了數字設計的手段,從概念創作到最終成圖,一氣呵成。
2技術手段
2.1金屬材料建筑表皮技術優勢
金屬表皮已經成為當下十分流行的趨勢,鋁合金、鈦鋅合金、銅等材料等在建筑設計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金屬具有穩定的物理性能,正如金屬具有延展性,能被彎曲、扭轉以及變形,卻不影響本身特性。同樣金屬表皮耐久且具有自潔性能,并且規?;囬g的生產減少了現場施工量,易于加工,促進了生產效率提高。金屬本身的耐腐蝕、耐久性都較其他材料要強,以金屬構建形成的建筑表皮甚至能夠獲得與建筑主體結構同步的生命周期。預裝配化施工,縮短施工周期。金屬的材料性質決定了其可以在工廠中大規模加工生產,進而在工地進行組裝,極其便于施工,能夠大大的縮短施工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F代技術不僅能讓金屬表皮能夠創造新穎的外部形象外,而且又能起到保護與創新的雙重作用。透過金屬表皮,原有建筑透過金屬表皮傳達出歷史的信息,視線又會被其所表現出的不確定性所吸引,傳統與現代在輕薄的表皮上得到同時呈現。
2.2金屬材料建筑表皮的節能與環保
蓮塘/香園圍口岸聯檢大樓概念設計是通過大量的節能設計計算的,例如輻射計算、對銅、鋅板角度的模擬測試等,該設計力求符合當今低碳節能的設計潮流,達到一個綠色建筑應有金屬表皮的拆卸或重新安裝比較方便,能回收循環再利用起到生態節能的作用。環保在材料的應用上也尤為重要,金屬表皮能夠減少污染的產生,可以有效地過濾太陽輻射,并且能夠配合自然通風、太陽能照明取熱等節能技術(圖5),保證了室內實現向外滲透地最大可能性。與此同時,金屬材料的可重復利用性減少了材料的浪費,并且采用預處理技術減少二次污染。金屬材料是回收率最高的建筑材料,常用的金屬制品廢棄之后有75%可以回收再利用,而銅的回收率則達到了100%。另外,金屬材料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環保材料。
3技術美學
3.1新美學基礎
20世紀以來,建筑表皮逐漸地從結構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在建筑師們的不斷的嘗試與創新中,通過運用新型的建造技術拓寬金屬的材料形式并挖掘材料更深層次的表現潛力,形成金屬材料多元化的建筑語言。如今,金屬早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表皮材料,引領著當下十分流行的表皮發展趨勢。各種新型的合金、沖孔、板網、格柵或編織網形式的金屬材料在幕墻及建筑屋面系統中得到廣泛地應用。我國對技術美學的研究不斷地拓展和深化,在借鑒與吸收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一條符合中國當代技術美學理論與內容的體系。目前國內認為技術美是技術美學的最高范疇,它是技術活動和產品所表現的審美價值,是一種綜合性的美。從構成來看,技術美主要內容是功能美,也包括形式美和藝術美。新美學的基礎必須建構自己獨特的觀念及范疇體系,揭示其自身研究領域的審美規律。
3.2技術美學產生根源
目前國內技術美學研究大多是關于基本原理的研究,對技術美學思想史的研究還很少。并且,對西方技術美學思想產生、發展的介紹也只限于西方工業革命以后,如新藝術運動、包豪斯及工業設計的興起、發展過程等等。其實,技術美的創造不只是大機器生產出現以后才有,技術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它不僅包括機械化工業技術,也包括工業革命之前的手工技術。因此,技術美的創造及其思想也不只是工業革命以后才出現的。正如竹內敏雄所指出的:“一般意義上的技術同人類歷史一道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古代的手工藝也好,現代的工程技術也好,都包括在內。只是在它們之間,功能的效率相差懸殊,而只要隨著那一種產品都符合各自的目的,并伴隨著那種程度的美的效果。那么,在它的技術美的結構上就沒有本質的差異?!?/p>
3.3技術美學發展趨勢
現如今,建筑師越來越認識到技術對象的審美價值。他們試圖在自己的美學理論中對此加以分析,擴大研究視野,為理論體系納入新的內容。技術美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不能停留在形而上的抽象議論層次,而應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用于指導當代物質審美文化建設。技術美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不能停留在形而上的抽象議論層次,而應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用于指導當代物質審美文化建設。技術美學對實踐的介入主要通過設計活動來進行,它不僅為最佳而合理的設計觀提供思想基礎,也為設計活動提供理論指導。技術美學不只是美學自身的邏輯發展和延伸,更是人類實踐過程中審美創造智慧的結晶和運用。技術美學對實踐的介入主要通過設計活動來進行。它不僅為最佳而合理的設計觀提供思想基礎,也為設計活動提供理論指導。技術美學不只是美學自身的邏輯發展和延伸,更是人類實踐過程中審美創造智慧的結晶和運用。當代技術美學研究不應只是告訴人們什么是技術美,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懂得怎樣才能創造和實現技術美。技術美學研究不僅要解決帶有普遍意義的設計觀念、方法等宏觀問題,也應該關注設計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把技術美學的基本觀點微觀化、具體化,用于解決物質生產和生活領域審美創造中的許多復雜的問題。這樣,技術美學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4技術美學應用案例及總結
4.1半透明的金屬表皮
現代建筑重要特征是技術在建筑藝術中的覺醒,注重發揮建筑結構和建筑材料的性能特點,不去掩飾它們,而是將其作為建筑造型的表現要素之一。建筑中的支撐結構與表皮的分離使表皮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膜結構,這種分層構造,為表皮材料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瑞士建筑師赫爾佐格及德梅隆在美國舊金山deYoungMuseum中銅穿孔板的使用。穿孔板的紋理重現了陽光下斑駁的樹影意向,創造出詩意的建筑(圖6)。
4.2承重的金屬表皮
OMA為PRADA舊金山店設計的建筑表皮,采用橫隔板結構,將鋼骨架安裝在與基礎同標高的支撐結構上,使建筑結構更加牢固。不銹鋼厚度為25mm,使之滿足結構要求,并且在295mm寬交錯柵格上打圓孔從而減輕自重并擴大建筑內外視野(圖7)。這些圓孔由水柱切成,從柵格、孔的分布和大小中,能夠反映出不銹鋼板可以承受的來自側向力的壓力,在壓力較小的區域可以只留下滿足結構需求的材料。
4.3金屬表皮對舊建筑的保護
Peripheriques建筑事務所設計改造了巴黎歷史中心附近校園的一棟建筑。策略是在原有建筑框架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改動,將原來的一個庭院改造為兩個,其中一個用ETEE膜加以覆蓋,十幾種不同圖案的穿孔鋁板構成了外部表皮,用一個Z型的斜面引導著人流和視線的到達。改造后的建筑色彩豐富,在不同區域的顏色有助于空間方向感的定位。
5結語
平面設計也可以稱作視覺傳達設計,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興起于上世紀中期,是以平面材料為介質,通過噴繪、印刷等方式形成圖片、文字、符號來向公眾表達想法和傳播信息的一種視覺表現方式。當前,平面設計已經涵蓋了相當多的內容,包括書籍設計、廣告設計、字體設計、網頁設計等。在平面設計中,圖片和文字是傳播信息最常見的兩種表現形式,相較于圖片,文字對于抽象的內容更具表現力。在平面設計教學中,也應該抓住文字這種特性,使平面教學更加具體。
二、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的含義
在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即表示利用文字的規律,將文字所體現的含義轉化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形,并在里面加入設計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語言和文字都是通過千百年的進化累計逐步形成完善的體系的,是人類社會得以迅速發展的先決條件,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文化符號。平面中的文字設計則將用于閱讀的文字用視覺符號加以表現,作為現代社會信息溝通的媒介,平面設計的文字設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知,文字本身就具備一種藝術美,是一種藝術形式,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字都有其特點,通過對這些文字的字形字體進行研究,能夠變化出成千上萬的字體設計方案,拓展文字設計的表達層面。
三、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根據相關研究調查,我國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教學過于單一,不具備多樣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能靈活的培養學生使用各種文字變體進行設計。只是單純要求學生運用標準字體或者一些常見常用的行書、舒體、楷體等進行設計,缺乏變化。相較于我國,西方國家平面設計開始較早,對文字設計的研究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在進行文字設計時,西方設計時對拉丁文、英文等各種文字的靈活利用和再創造,讓文字設計變得更具美感。第二,創新模式不足。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開展好文字設計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恩能夠力,可以促進文字設計和平面設計的融合發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平面設計教學依舊普遍存在缺乏創新性的問題。一些教師只關注于讓學生用文字對藝術品進行描述,忽視了文字本身就可以作為藝術品的事實,以這種教學方式進行培養,勢必會導致學生文字掌控力的低下和創新性的缺乏,導致很多學生只懂得用文字對藝術品進行概括介紹,無法靈活的利用文字,創新文字,將文字作為藝術表現的載體。第三,對漢字的開發不足。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長河中,文字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古傳說中提到:“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從這些傳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們對文字的重視和文字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中國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步演變出小篆、大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多種字體來,這些字體蘊含著非常深厚的美學價值,是平面設計中絕好的素材。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沒能對漢字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學生在進行文字設計時習慣性只用最常見的宋體、楷體等漢字字體,但長期使用單一的字體無法提高學生的專業設計水平和審美能力。
四、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教學的重要性
在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是僅次于圖形設計的一項重要表達方式,如果說圖形表達占據了平面設計的半壁江山的話,文字設計也幾乎可以和它平分秋色了。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開展文字設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文字能夠十分完整的進行信息傳遞,文字設計可以清楚明晰的表達平面設計的內涵和主題。文字設計也具有豐富的含義,可以使平面設計的含義變得飽滿。其次,在平面設計中,圖形設計表達的含義有時會有一定的隱晦性和不明確性,需要受眾充分理解圖形設計的內涵,而文字的出現可以使表達的主題更加具象化,使圖形更容易被理解。再次,文字設計在平面設計中出現,可以增加視覺效果。文字底蘊豐富,是人類發展了千百年的文化結晶,在平面設計中使用文字設計,可以提升整體的審美價值。最后,文字設計在平面設計中一直被廣泛應用,出現在各個與平面設計有關的場合里,已經逐步發展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
五、文字設計的類型
第一,文字的圖形化設計。對文字進行圖形化設計就是將文字與圖形相結合,圖形通過視覺化的效果將設計理念及想要突出的主題表達給受眾,再與文字結合,用文字簡介的道出相表達的信息。通過這種結合,能夠創造出與以往不同的“圖形化”文字視覺語言。合理的進行文字的圖形化創作的話,可以創設出非常具有審美意義的概念性字體,使文字的圖形化設計獨具魅力。第二,文字的形象化設計。文字本身是帶有意義的,將文字所蘊含的內容添加上具體的形象,就是形象化設計。文字的形象化設計增加了其趣味性和直觀性,讓受眾印象深刻,形象化設計包括整體形象化、筆畫形象化、標記形象以及添加形象。中華民族所創造的漢字是世界文明中為數不多的象形文字,它本身就具備著極強的象形意義,經過幾千年的繁衍發展,漢字的含義被極大的豐富,圖形感和象征性也讓漢字極具美感。漢字由諸多筆畫組成,筆畫的豐富性也使漢字可以千變萬化,筆畫之間、文字之間或用聯結的手法,或用穿插的手法來達到新的文字設計。漢字的設計變化無窮,可以行云流水,筆鋒剛硬,可以婉約娟秀,也可以粗獷豪放。漢字每個字都有其自身含義,這也使文字設計更具內涵,文字含義就是文字設計的靈魂,通過研究形意結合,使文字設計閃現出統一的、生動的美感,就是設計者要達到的形象化設計的目的。第三,文字的意象化表達。對文字進行寓意變化的設計處理我們稱之為意象化設計,在生活中人們對于無法用語言直接形容的事物通常用另一種事物來進行替代表達,例如中國的“龍”、“鳳”、“祥云”這些極具符號意義形象,都是象征繁榮、華貴、強大、和諧之意的。而西方則喜歡用雄獅象征力量,用玫瑰表達愛情,黑貓和烏鴉則表示不詳。文字也有相同的作用,通過對文字進行意象化的藝術處理,可以給人以無窮的想象,對于一些抽象的事物,人們經常通過會意文字進行表達。文字就是這樣通過意象化設計進行藝術表現,這種手法也使文字本身充滿美感。
六、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教學的實踐應用
文字設計作為平面設計中的一項基礎課程,長期以來都存在重技巧而輕內涵的問題。課程訓練也只是進行一些宋體、楷體,或者幾種美術字的訓練,單純強調技巧訓練,缺少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審美,使學生的作品都大同小異,無新意可言。在實際應用中,文字設計訓練應該將重心放在創意思維的拓展和視覺文字表現力上,深挖文字內涵,對文字進行圖形情感化以及有個人審美的語言創造。第一,文字設計在標志設計中。標志使一種視覺圖形,它同文字一樣,都是由原始圖騰和符號發展演變而來,是同樣具有傳達性和識別性的符號。我們在企業logo設計中、廣告宣傳海報中、產品商標設計中都能看到標志的影子,這是標志設計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標志設計通常是將社會生活中為大眾所熟悉和認可的事物,諸如圖形、文字等進行形象的藝術加工后,在不改變原本事物的屬性后進行的再創造,再創造的標志可以區別于一般事物,讓人印象深刻。在19世紀的歐洲,標志設計大多是由繁復的圖形加文字說明構成,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進入了快節奏時代,尤其在進入21世紀后,網絡信息的發達讓人們更愿意去看、去理解簡潔明了的事物。文字標志設計就具備有這樣的優勢,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利用一個改造的文字或者特殊的符號就涵蓋了各種信息。這種方式在很多企業標志中都很常見,用一個變體的字來做企業的logo,例如,中國工商銀行的企業lo-go就是由一個圓圈和內部一個變體的工字組成,在標志下面再綴以中國工商銀行的英文縮寫“ICBC”,設計簡單明了又不失醒目。第二,文字設計在廣告設計中。廣告設計是將要宣傳的產品內容和信息用精準的、有效的宣傳手段傳遞給受眾,文字和圖形在廣告設計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作為廣告設計存在的基本元素使廣告設計讓人們讀的同時,兼具了看的含義?,F代平面廣告設計中,已從過去一味強調產品品牌的設計理念,轉變為注重情感表達,即企業品牌的人文內涵,崇尚親切、自然的廣告風格。文字作為廣告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其情感設計也十分重要。文字設計的圖形化設計在廣告設計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使廣告設計能夠兼具文字字形和字義的特點,做到圖中有字、字中有圖,豐富了受眾的視覺感受,使得受眾在接收廣告信息的時候,能夠有美的感受,提升了愉悅度。第三,文字設計在網絡中的應用。當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民網絡信息時代,媒體網絡成為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的介質,人們通過互聯網獲得信息的時間和概率都成倍增長。因此,在網絡世界中,我們也應合理的利用文字設計去打動受眾,讓受眾與設計者產生情感共鳴。舉例來說,百度作為互聯網行業的龍頭企業,其應用量和使用量十分可觀,百度在自己品牌logo的文字設計上也頗下了一番功夫。每逢有重大節日或者重大事件發生時,百度搜索的logo就會隨之添加一些應景的元素,在過年的時候就添加爆竹慶賀新年,在植樹節就添加樹苗,有植樹迎春之意。在網絡中不同的載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要懂得將文字設計和圖形設計相結合,使文字設計以恰當的方式出現。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字是人類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創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如何將文字設計結合到現代平面教學設計中去,讓文字設計教學更靈活,更具創造性,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作者:黃萍 單位:惠州市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章一而.談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設計教學[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3:171-172.
[2]余蕾.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設計教學研究[J].大眾文藝,2014,13:224.
[3]朱凌雁.談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設計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6,2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