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16:05:13
序論:在您撰寫政治時政熱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相關新聞背景
返鄉農民工心存“三怕”下一步怎么辦仍在觀望
失業返鄉的農民工心態如何?有何打算?長期從事勞務中介服務的山東菏澤人張東平說:“金融危機后,返鄉農民工普遍有‘三怕’心理,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干,二怕干了活領不到工資,三怕工資低掙不著錢。”
“不光城市的民營企業在減人,就是一些大型國企也在裁員。”該村農民工邵朋說。他原在上海寶鋼集團浦鋼分公司當駕駛員,每月工資2000元。去年底,他和7名山東老鄉分批被公司辭退。廠家解釋:鋼爐減產只能裁員。
據河南固始縣勞動部門調查,全縣外出務工人員有20多萬人,其中返鄉后處于觀望狀態的超過5萬人。
因為“三怕”,所以觀望,如今是返鄉失業農民工的主流心態。“下一步怎么走,我還沒有想好,要等待大形勢變化。”農民工邵朋說。
本地務工遭遇薪資反差 農民工渴望自主創業
成都市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歷來被視為四川農民工就業市場的風向標。2月3日至5日,記者兩次來到這個市場,聽到農民工求職者最多的聲音就是“招工的少了”“工價低了”。
本地再就業為返鄉農民工提供了新機遇,但招聘企業提供的工資待遇較低,與農民工再就業預期較高形成反差,部分本地企業反倒出現了“招工難”現象。
2月4日,記者參加了山東惠民縣的一個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京(天津)電子公司的金經理卻為招不到工人而失望。他此行要招100個電子組裝女工,但報名者只有8人,其中有幾個還嫌待遇低。他說:“因為不少農民工還在觀望期,就業預期并沒有因金融危機而降低太多。”
成都市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負責人黃潔表示:“鑒于危機影響和地區發展差異,返鄉農民工還是應適當降低薪資的心理預期,以便更容易找到工作。”
在大批返鄉失業農民工尋機再就業時,也有部分農民工借返鄉之機轉型,尋找自主創業商機。
在寧波做建材經銷的河南固始縣李畈村農民工馮長發最近舉家返鄉。他說:“雖然在外打工15年了,但大城市有戶口門檻,外出務工遲早要回鄉創業,不如借生意不好時回家。”
據固始縣勞動部門調查,像馮長發這樣選擇回家創業者占返鄉農民工的4%左右。這些農民工大多務工時間長,有一定積累,有一技之長。
在安徽肥東縣新安村,春節剛過,由返鄉農民工王定和創辦的坤達公司已經機聲隆隆。王定和說,公司從事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生產,已吸納300多名返鄉農民工就業。
該村農民工蔡慶斌在上海打工10多年,因為行情不好,他轉讓了汽車裝飾門店返回家鄉。蔡慶斌看好現代農業前景,打算在家鄉承包水塘或土地,搞規模養殖或特色種植。他說:“全國在搞新農村建設,中央強調發展現代農業,我想借政策東風二次創業。”
滯留鄉村人數陡增考驗農村公共治理
在山東定陶縣南王店鄉豐莊村,記者碰到了40歲的返鄉農民工王進,他正在捆扎曬干的棉柴。他妻子在家務農,種了兩畝棉花。王進說:“棉價低,肥價高,現在很難指望種地掙錢。孩子正上高中,每月花費500多元,現在沒工作了,日子很緊巴,心里不是滋味。”
“大齡”返鄉農民工生活壓力增大,新一代農民工返鄉后心態更加失衡。
四川勞動保障部門有關人士分析說,新生代農民工長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農業技能,生活方式早已習慣了城市環境,返鄉后很不適應。記者采訪的多數年輕人都表示不愿回到土地上就業。但這一群體身份仍是“農村人”,被迫回到農村后容易心態失衡,如果不及時疏導,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調查顯示,大批農民工失業返鄉,還引發了一些土地承包糾紛。在江蘇打工的四川農民工朱柳江舉家返鄉后,因為家里5畝承包地轉租了,兩口子找不到工作,只有靠打麻將消磨時間,1個月不到就輸了3000多元,相當于損失了4個月的打工收入。
“進城無業就,返鄉無地種”,一些滯留農村的農民工事實上成了“閑人”。安徽肥東縣包公鎮小包村干部楊其平說,年后全村有600多返鄉農民工不再外出,不少人已找到村里要求救助。他擔心“近期村里民事糾紛如小賭、小偷、打架等會多起來”,矛盾會凸現。
農民工大量失業返鄉,還直接增加了農村社會事業負擔。據四川勞動保障部門介紹,全省失業農民工中隨返子女超過2萬人,大多數需要回原籍讀書,給農村義務教育帶來新壓力。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其勞動權益受到侵犯,社保福利損失嚴重。近年來國家努力提高的農民工社保水平,有因金融危機而出現“倒退”的動向。
隨著金融危機范圍的擴大,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有所抬頭。四川、河南等地部分農民工返鄉前或多或少都有工資沒有結算清。另據一些農民工反映,一些地方和企業以金融危機為借口,用工不再簽合同,更別提社保的事。
一些輸出地干部認為,農民工失業返鄉后,在許多方面給輸出地的公共服務和鄉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急需認真研究解決。
返鄉農民工心懷“四盼”各方面需要多管齊下
對于如何解決返鄉失業農民工問題,包括農民工、輸出地政府、用工企業在內的各方都有新期待。農民工在尋找再就業和自主創業機會的同時,更盼望社會給予更多關照。
記者調查發現,返鄉失業農民工有“四盼”,一盼得到真實有效的用工信息,二盼得到實實在在的技能培訓,三盼幫助解決返鄉后的生計問題,四盼為農民工自主創業大開方便之門。
安徽肥東縣小包村農民工邵曉華從杭州失業返家后,最苦惱沒有就業信息。記者問她,是否知道縣里已兩次舉辦農民工招聘會,她搖頭不知。對國家扶助失業農民工的相關優惠政策,她更不清楚。
邵曉華期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將招工信息和就業扶持政策印成傳單,發放到每個返鄉農民工手中,或者交給村廣播站,定期播放。
自主創業的農民工則有兩大期盼,一盼政府出臺補貼扶持政策,二盼金融部門能降低短期貸款的門檻。
返鄉辦廠的安徽肥東縣農民工張宏奇說,現在中小企業貸款很難,廠房和土地都是租的不能抵押,機器設備在銀行眼里又不值錢,找擔保公司吧,費用又太高。“雖然國家一直在提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但總感覺春風還沒有迎面吹來。”
由于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輸出地政府壓力陡增。一些勞務輸出集中的地區大多按照國家政策要求,通過舉辦招聘會、推出專業技能培訓、免費職業介紹、鼓勵自主創業等方式,釋放農民工返鄉就業壓力。但在調查中,輸出地政府也有許多無奈和期盼。
安徽肥東縣包公鎮勞動保障所只有所長許宏勝一人,還兼任鎮辦公室工作。他無奈地說:“我要負責計劃生育、民事調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農民工就業、勞動力安置以及報表統計等十多項工作,根本忙不過來。”僅以縣里招工信息為例,許宏勝只能通知到村委會,遇上不負責的村干部,信息根本傳不到農民耳里。
四川一些縣市勞動保障部門則呼吁國家加大農民工培訓投入。目前一個農民工的免費培訓費一般為200元,缺口太大,特別是對一些缺工的技術培訓,國家應加大專項投入。
一些地方勞動干部還提出,為解決部分農民工因失業造成家庭困難,國家除了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外,還應完善農民工失業保險等政策。山東曹縣勞動局長孟祥剛說:“為解決農民工就業難題,國家已出臺不少政策,但關鍵還在落實。”
二、農民工返鄉原因分析
第一,國際上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下降,出口生產企業訂單減少,企業遭遇困難,不得不裁員,由于城市生活費用較高,被解雇的農民工大部分選擇返鄉。
第二,受樓市低迷影響,建筑業、搬運業等務工的民工大都失業返鄉。
第三,受待遇低下的打擊,不少民工在城里居無定所,職業穩定性差,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壓力加大,萌發回鄉念頭。
第四,受惠農支農政策影響,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面對就業壓力,許多農民工選擇返鄉從事農業。
第五,一些農民工經過數年拼搏,積累了一定規模的資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重返家鄉進行二次創業。
三、農民工返鄉面臨的問題
第一,直接影響農民增收,降低農民生活質量。外出務工收入一直是我縣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金融危機下農民工失業返鄉和就業不穩定,直接導致農民工資性收入明顯下降,影響了外出務工人員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
第二,增加了就業壓力。失業返鄉人員增多,這將使就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特別是返鄉農民工中年齡偏大、無技術特長的人員再就業難度更大。
第三,農民工子女教育受影響。返鄉農民工子女很多在外就讀,適應了務工所在地的學校環境、教學模式,因父母失業被迫返鄉,環境的改變、教學模式的不同,將使孩子的心理和受教育的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處理不好,將導致孩子休學、輟學。
第四,社會穩定存在隱患。很多農民工外出打工后,農村聯產承包的土地已轉包、出租,自己不可預期地提前返鄉已無地可種,無田可耕,造成生活、生產困難,特別是有些家庭,其收入幾乎全部來源于外出務工,失業后返鄉待業將使家庭收入銳減,生活陷入困境,可能會做出危害社會團結和諧的過激行為,同時有部分農民工因無所事事,極易聚眾賭博,滋事生非,將對社會治安造成一定危害。
第五,帶來權益保障等社會公共服務問題。外出務工人員失業返鄉后,可能有土地、山林承包流轉權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房建設等諸多權益訴求,給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關于解決農民工返鄉就業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第一,鼓勵富余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返鄉務工人員從事家庭手工業。工商、稅務等各相關的政府主管部門,要主動研究、關心農村家庭手工業的發展需求,結合當地實際,對發展家庭手工業給予指導,并從開業輔導、企業注冊、小額貸款、免除稅收等各個方面,積極做好為家庭手工業扶持和服務的工作。
第二,大力建設農村市場(集市)。有關部門要重視建立鄉(鎮)、村兩級市場建設,特別是村一級市場的建設,通過發展農村市場來盤活農村資源,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與市場相關的銷售、貨運等工作。同時大力開發小零售、小餐飲、小修理等就業崗位。
時事熱點與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時事政策教育滲透到學生思想的深處,充分發揮時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將時政熱點引入思想品德教學
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途中的指路人。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拋棄應試教育思想,致力于改革課堂教學,充分挖掘、研究時政熱點,創設情境,將之引入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使學生學之有趣、思之有味。
1. 課堂滲透。教師應將時政熱點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將教材中的基本理論與時事政治內容相聯系,使基本理論更具體、更生動、更具說服力,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例如,在講述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這一節知識時,我將最新的時政熱點――朝韓危機問題引入到課堂,2010年韓國“天安號”事件后,朝韓兩國摩擦不斷,美國不停攪局,以藉此鞏固其在東北亞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力,而中國則呼吁在六方會談框架內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各方關切,實現半島和平穩定及東北亞的長治久安。這個事件給我們哪些啟示?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興致勃勃地列舉出相關的知識點:A.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B. 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穩定的,各國人民仍然面臨著爭取與維護世界和平的艱巨任務C.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D.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
2. 時政開講。每節課開始時抽出2到5分鐘,簡潔、快捷地播報新聞。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這樣做,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悅中增長了知識。
3. 用時政熱點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將具體的操作步驟概括為三步。(1)準備環節:搜集社會熱點。教師應有敏銳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當前國內外形勢發展的熱點信息。(2)基礎環節:仔細研究社會熱點,找到和思想品德教學的結合點。教師應將熱點信息與教材知識點巧妙地結合起來,把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作為背景材料,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3)關鍵環節:課堂中運用社會熱點創設思想品德教學情景。這也是時政熱點切實走進思想品德教學的落腳點。
4. 將時政熱點作為試題的背景材料。以時政熱點作為背景材料中佛山近幾年中考命題的一大特色,因此,我們在中考政治復習備考中,力求體現這一基本特色,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復習到《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這一節內容時,我結合佛山最近提出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的熱點,設置了一道問答題:
材料一:2010年8月17日,上海世博會佛山案例館舉行開館儀式,50個紅色CHINA功夫李小龍雕塑震撼亮相?;顒悠陂g,在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未來城市館”,以“文明傳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過去、現在、將來”為主題的展示,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睞。
材料二:2010年11月29日,歷時三載、由市政府斥資3000萬元的祖廟全面修繕工程圓滿竣工。千百年來,祖廟承載著佛山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此契機,祖廟恢復傳統的秋祭、鄉飲酒禮活動,并賦予其更加包容的新內涵。
材料三:2010年10月14日,佛山召開“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會議,提出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適應“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戰略要求的文化發展格局,打造“文化魅力之城、文化創意之城、文化民生之城”。
⑴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請您回答:祖廟的全面修繕對佛山的發展有何積極意義?(6分)
⑵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佛山在開展“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中,應怎樣將佛山打造成為文化魅力之城?(4分)
5. 指導學生做社會調查。結合綜合探究課,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點滴知識都在實踐中得到印證和升華。
6. 指導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政治小論文具有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在社會政治考試中也曾出現過這種題型。通過撰寫政治小論文,教師可以促使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觀點來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實踐環節中學習和把握時政熱點
良好的氛圍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生。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應養成關注時政熱點的習慣,營造隨時隨地關心時政熱點的良好氛圍,在實踐環節中學習和把握時政熱點,逐漸形成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態度和價值觀。
1. 設置時政專欄。在黑板報設置“時政熱點”和“時政熱點點評”專欄,安排關心時事、有條件獲取時政新聞的學生負責每天把時政新聞抄寫在專欄里,無需太多,每天的頭條新聞即可。學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夠輪流?!皶r政熱點點評”專欄,起初可以老師帶頭作一些簡單的點評,帶動學生作點評。專欄每天刷新一次。若學習時間太緊張,也可一周刷新一次。
2. 閱讀報刊。學校、班級征訂《佛山日報》《時事》《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半月談》等報紙雜志,學生每日課余時間抽空閱讀,養成愛讀書看報的好習慣,積累時政知識。
3. 觀看時政節目。學生每天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周末還可以看每周評論等節目,有興趣的同學可做好摘記。
【關鍵詞】 時政 思想政治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7-023-0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彼枷胝握n教學中的課堂導入對整個思想政治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是優化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授課效率的關鍵一環。而政治課教學本身帶有鮮明的時政性,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滲透時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引入時政符合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新課程理念,不僅是密切聯系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有效形式,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筆者在新課程背景下對時政資源在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一、時政導入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必要性
1. 通過時事政治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鳴,啟迪心靈,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促進課程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政治課教學中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選取和利用當前受關注程度較高的時政新聞、熱點事件進行時事點評,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也促進學生在課前或課后搜集資料、查找信息、篩選信息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2. 通過時政導入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價值觀的多樣性,尤其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道德滑坡等通過不同的途徑影響著當代的中學生, 導致學生思想上的混亂、困惑。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緩,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利用政治課堂進行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時政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 以時事熱點為話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教學。政治課本身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具有時政性的特點,教師如能結合近期的時事熱點進行分析、討論,可激發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新時代的勞動者》時,如果采用復習舊課引入新課的方式導入則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教學的目的。本人首先播放評選全國勞動模范候選人姚明先進事跡的新聞視頻,然后引導學生回答三個問題:①姚明為什么能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②姚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③國家評選勞模的目的是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勞動光榮,要承認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保護勞動的結論。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由陌生、好奇轉為主動認真地對待學習,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 設置時政快訊報道欄目。政治課不僅要重視課內所學,還要不斷開闊學生視野,如果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則學生視野狹窄,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會考試的機器,高分低能的庸才。通過設置時政快訊報道欄目,讓學生把近期發生的國內國際重大事件用最簡潔的語言寫成時政小論文展示出來,月末或期末評選出反映知識點、熱點的最佳新聞和典型材料的評論報道。如張光燕同學的《姥姥的菜籃子―論食品安全問題》、邰嫻雅同學的《震撼心靈的瞬間――愿天堂里沒有冷漠》、粟澤君同學的《關鍵的一票――淺析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否決表態》等都是學生運用所學的政治學科知識結合當前的時政熱點進行深入的剖析的時政論文。
3. 召開時政熱點專題座談會。新課程強調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課時所限,教學內容多的原因,真正讓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并不多,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本人設置了時政熱點專題座談會,就本周或本月某一時事熱點用本學科知識進行理論評述,討論過程中,本人只是引導學生圍繞材料進行分析,相互交流,本人適時地給予點評,幫助他們提高理論水平和認識能力。如本人在講解《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時,以“北約空襲利比亞”這一國際新聞熱點為主題進行討論,學生分別從北約、利比亞、非洲聯盟、聯合國四個角度進行討論、分析,通過分析,學生不僅了解了北約空襲利比亞這一新聞事件,而且還使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穿北約設立禁飛區,突襲利比亞是為保持平民的謊言。從而引導學生明是非,辯美丑,培養學生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能力。
三、時政導入應注意的幾個細節問題
1. 時政導入一定要有針對性。要從學生熟悉、關心的問題出發,有目的引入時政,如果引入的時政材料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則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接受。
1 時政資源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運用的目的和意義
1.1 時政是課程資源的有益補充時事作為教學資源,具有明顯的優勢:新穎,富有吸引力;豐富,可以彌補教材的滯后和單??;真實和生動,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學的說服力。而這些優勢與思想政治課內容形成互補。把時事作為重要課程資源引入課堂,有助于增添思想政治課的時代特色。
1.2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即達到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 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
1.3 思想政治教學擔負著傳播黨和國家重要政策的使命,黨和國家重要政策總是通過一些重大時事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學習和宣傳重大時事也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時事輔助教學把思想政治教學與時事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促進。
2 選取時事的基本原則
2.1 選取大背景,突出時代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眼明、手快、腦靈,及時把握重大時政熱點,又能隨機融入到教學中去。其意義在于借助熱點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拉近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距離,乘機實施教學,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化深奧枯燥的政治理論為鮮活的思想認識。如講《大力發展生產力》一節時。正值我國"嫦娥二號"發射成功,我便向學生講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怎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2 時政熱點要貼近教學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
首先時政熱點應該是貼近教材的。教學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根本,所謂"題在書外,理在書中",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變化都是對課本知識和自身能力的考查。選取時事材料應該考慮的是時政熱點是否有利于引導出知識點、解讀知識點。若選取的時事政治材料不利于知識點的理解,則再好也要舍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與時事緊密結合,要注重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選取最典型的時事熱點。
其次,時事熱點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時展的實際。在時政選擇上要注意熱點問題的新穎性和時代性。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國內外大事千變萬化,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選擇最新的熱點,便于引起學生的極大關注,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備課選材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創新能力和思辨性,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創新能力需要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
2.3 時政教育應該取得正面、積極的教育意義。青年學生長期在學校生活,對社會的了解不夠深入,有時面對未來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點,有時還帶有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傾向,比較偏激。
因此,首先堅持正面的時政熱點案例的使用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尤為重要,通過大量的正面素材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觀念,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
其次對于負面事件,都必須科學分析,得出正確的認識。在講市場調節時, 骯臟、恐怖的地溝油; 令人震驚的麻疹患兒被誤輸過期藥......源源不斷的新聞,層出不窮的現象,是典型的消極材料,即"陰暗時事"。 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深入了解社會,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看問題容易偏激,而教師基以廣闊的視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維、開放式的教學理念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審視"陰暗時事",引發學生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在有效調節的同時,具有充分認識市場調節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等局限性,必須規范市場秩序,需要國家宏觀調控,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的必然性,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長處的必要性。從而想方設法開發其光明意義。
3 時政熱點與政治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的形式
3.1 利用最新時事導入新課。在講授新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最新時事和社會新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積極性,努力實現"自主學習",完成意義建構。如我在講授高一的《價格變動的影響》時,借用用最新時事2012年8月15日,蘇寧、國美、京東價格戰,思考國美蘇寧為什么發生價格戰,結果會如何?并針對學生思維的疑點設計問題,層層遞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2 課堂練習分析時事,進一步理解鞏固知識。例如在講《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一課應對反傾銷時,在閱讀材料后,問為什么外國會對中國提出大量的反傾銷調查?思考副耀玻璃是如何應對的,為什么會取勝?激發學生思維,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
3.3 撰寫學生小論文。
為了指導學生學會用教材所學的理論知識去點評時事新聞,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我鼓勵中學生嘗試撰寫小論文。學生通過認真地收集整理時事材料,對自己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表達富有個性的觀點。學生小論文《拷問地溝油》, 《對小區停車情況的調查和思考》等等,我把學生的小論文匯編成冊,充分保護了學生的思想火花。
4 時政熱點的運用要避免走入誤區
首先,不能把時政教育當做講故事,只講熱點事件,不分析,不與教材聯系,否則就失去了把時政熱點引入政治課堂的意義。
其次,對時政熱點的評析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分析和思考,從而獲得認識和感悟,結合課本知識全面揭示出蘊含的政治觀點和原理,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關鍵詞:政治中招,啟示,課堂教學
從2005到2006年,為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快速順利地開展下去,我?。ê幽鲜。┧枷胝螌W科中招命題,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形式到內容進行了全面的革新。試題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以舊教材知識為基礎,以時事熱點為載體,以人為本,靈活、開放,完全可以稱之為是一種全新的“素質評價” 考試。
事實證明,這種“考試革新”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一方面,中招命題作為升學“指導棒”,它促使還在使用舊教材的課堂教學改革必須進行質的飛躍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大膽的革新舉措和創新精神,必將成為素質教育改革前進路上的一面鮮亮的旗幟,引領著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教學革新闊步前進。
鑒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如果能把握好這兩年“考試評價”的新特點及其導向,作為一線教師,又能夠進一步具體分析自己學生答題中反映出來的典型性問題;如果能夠帶著這些思考和啟示,重新審視我們正在進行的新課程素質教學,一定會有諸多收獲??荚嚨膶蜃饔靡舱谟诖恕?/p>
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日常教學感悟,所得的幾點體會,與各位同仁探討,以期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新課程“中招考題”告訴了我們什么?
筆者通過對近兩年河南中招政治試卷的探究思考,發現有如下亮點:
1、多姿多彩的命題呈現形式。與傳統考試命題多是純粹的文字表述不同,近兩年的中招命題呈現出變化多樣的形式:例如:詩歌、諺語、對聯、漫畫、圖表、人、物的照片等均可作為材料被選入試題。
就2006年的中招政治試題看,就有對聯、漫畫、地圖、名人照片等多種呈現形式,完全可以與思想品德新教材課本相比美,秉承了素質教育的現代化活動教學要求,非常適合青少年的視覺感受。相比傳統考卷嚴肅又生硬的命題,在“課改考試”多姿多彩的卷面面前,考生不再有緊張和壓抑感,代之而來的是輕松愉悅之情。在如此恰切的氛圍中做考試題,自然有利于考生真實水平的充分發揮。
2、富有時代氣息的命題內容:命題抓住政治學科的特點,以時政、熱點為載體,使試卷內容呈現出強烈的時代感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縱覽兩年來試卷內容,要么以國內外重大時政、熱點為背景材料進行設問,要么不忘體現河南家鄉本土的發展變化。
2006年中招試題就凸顯了時政熱點問題的地位。例如從選擇題中文化遺產日、和諧世界純粹時政的考察,到以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發展循環經濟、神舟六號發射成功,三峽大壩全線建成,社會主義榮辱觀,寧西鐵路的開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評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農問題)、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等重大國內時政、熱點為載體,貫穿在概括體、辨析體、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索各類題型中,讓師生有種撲面而來的新鮮感與時代感。
這種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點來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新教材學習目標之一,所謂的“理論學習要活學活用、學以致用”。通過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引導學生平時關注社會熱點,重視地方時政、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關心身邊生活的責任感,最終實現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的統一。
3、以學生為本,處處體現了對考生的理解與尊重。
“課改考試”從內容到形式,始終以人為本,突出了考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考生的尊重和關愛。
這種關愛體現在語言上,比如,命題會在試卷上及時標出富有親和力的提示語言,體現了一定的人文關懷;也體現在對考生自主能力的尊重上,例如:某些題型給出了選作題,有利于不同興趣、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個性化的選擇,為學生自主能力的展示搭建了平臺。另外,這種關愛更深的體現在主觀性試題的設問中,不管試題選材背景范圍多么寬廣,命題的設問始終站在初中生的角度,關注中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多角度設問、多元化的答案,充分調動了考生思維的積極性,有利于考生開放型思維和創新精神的發揮。
最后,這種關愛還體現在人性化的評分標準上:“課改考試”背景材料的時代性、生活化,使得其命題角度、設問思路環環相扣、靈活多變,那么試題答案自然也是多元開放的。因此,在評分標準上,都是在給出諸多方面的參考答案之后,緊接著就會有類似表述“學生能回答以上答案中的兩條就可給全分”等。論文參考。論文參考。寬泛的評分標準,反映了一種以人為本、倡導創新、和諧發展的時代要求,對于通過筆試來考察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總之,近兩年的“思想品德”考試評價,是政治學科實施開卷考試以來又一次全面的革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是對新課改精神的忠實演繹;同時,也為我們課堂教學指明了航向,因為兩年來我省政治學科用的還是“重知識、重理論、輕能力”的思想政治舊教材,嘗試的是“重實踐、重能力、求發展”的新課程要求命題,在這種“穿舊鞋,走新路”的現實面前,這種導向明確的新課程評價考試,為我們一線教師進一步深入地進行素質教學吃了定心丸,它使我們看到了課堂教學改革和考試評價和諧統一的曙光。
二、學生“課改考試”成績中表現出的問題
05屆和06屆畢業生雖然用的政治課本是舊教材,但我們這兩屆畢業班的教師,能夠全面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緊跟中招命題的新思路來進行素質教學,因此我校05和06屆學生的思想品德課中招考試成績優異。但是,細細分析,問題還是存在的,從中招成績反饋回來的信息看,主要有如下表現:
1、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不牢靠,重點知識、易混知識有張冠李戴、答非所問的現象。
2、審題能力差,看不清題目要求,讀不出題中的有效信息;答題技巧欠缺。
3、不能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思維狹窄。
4、對時政理解不夠,不能夠將課本所學知識與時政及學生生活內容緊密聯系。
看來,問題還真不少,那么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什么的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大家知道,政治學科實施的是開卷考,這使得個別學生和家長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考試時翻翻課本,資料就可以了,并因此放松了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加上青少年理解能力有限,自然就不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命題所靈活設問的實際問題了,更談不上對開放性試題的創新要求了。所以答題中出現知識點張冠李戴、答非所問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當然,還有很多考生基本知識掌握不錯,但對于開放性試題卻茫無頭緒、不知所措,常常在試卷上出現一大堆“正確”的廢話,卻抓不住要領的情況。這里有學生即時調遣相關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的因素,也與學生思維方法、審題能力、答題技巧的訓練不夠有直接關系。
時政知識欠缺,可能與教師平時只重視課本的學習,對運用具體知識分析探究實際問題的延伸學習要求重視不夠有關。有不少政治教師僅僅在考試前對學生進行時政復習盤點,且局限于時政小冊子的機械學習,眼界狹隘,沒有深刻領悟新課程教學要求,不能引導學生將日常知識學習與時政大背景結合起來進行能力訓練。
三、由“課改考試”到思想品德課教學
認識了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課改評價考試”,再看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今天,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市07屆學生已經全部使用新教材,如果能從引領課程改革方向的中招“新課改考試”中直接得到啟示,這對我們政治課教學必將有立竿見影之作用。以下是我們兩年來的探究及反思。論文參考。
1、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就是中招“考試評價”的精神。
07屆學生實施新教材以后,師生們特別關注中招政治會怎么考?會不會影響到日常的素質教學。現在我們可以放心了,經過幾年的歷練,中招考試新評價由嘗試探索已經走向成熟,如今的“中招”命題充分秉承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彰顯學科特點,關注三維目標,注重能力考察,貼近實際、尊重學生、倡導創新,是新課程教學的直接延續和綜合演練。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就是中招“考試評價”精神。
2、把握學科優勢:把時政、熱點教學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時政、熱點問題是政治學科大綱要求的必學內容。針對政治學時少、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實際矛盾。教師要及時做好日常重大時政內容的梳理,做好這方面的札記,并及時聯系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時政延伸學習。也可以將時政搜集工作分派給對時政感興趣的學生輪流來做,師生集中點評。這樣學生很輕松地積累了許多重要時政知識,沒有負擔,在期末復習考試的時候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意知識整合、加強新課程命題考試的訓練。
針對考前復習內容多,學生毫無頭緒的事實,教師要注意對課本知識點進行整合、形成知識體系進行專題演練,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和靈活運用能力;同時加強對經典試題的解析練習,對學生的審題習慣、答題技巧進行專門的訓練;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同一道題可以多角度地進行設問、引導、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回答問題,最終使學生對新的素質評價考題產生認同感,從而能靈活、從容地解答各類開放性試題。
綜上所述,新的考試評價舉措對我們政治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也是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市07屆(鄭州市全面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屆)中招來臨,“課改考試” 評價的引領作用將會更加引人注目,讓我們在它的啟示下,沐浴著課程改革的煦風,銳意創新,更快更好地把素質教學推向前進。
參考資料:① 兩年來河南省政治中招考試試卷;
② 兩年來鄭州市政治中招考試成績統計及其考試分析。
突出時政性是高中政治課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它體現了政治課時代性特征,是政治課的一大特點。高中政治課突出時政性,主要是指在政治課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要學習時事,關注時政,課堂上滲透時政,能力培養凸現時政,使時政貫串其中,以增強政治課的效果。
一、高中政治課為何要突出時政性
1.突出時政性是政治課自身性質和內容的要求。
思想政治課的教與學應從豐富、變化、發展中的實際出發,緊跟時代步伐,突出時政性,不斷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青年學生思想活躍,喜歡議論時事新聞,談論熱點事件。因此,教師只有將講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與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及我們關注的時事結合起來,才能適應這一課程的特定要求,才能永葆政治課的生命力。
2.突出時政性是適應政治學科高考的要求。
理論聯系實際是高考政治科命題所要體現的重要原則,積極反映國內外形勢中的重點、熱點問題,體現時代性和思想性,已成為高考命題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政治學科高考試題大都以大家關注的時事熱點為背景材料,密切聯系現實生活。以國內外重大時事立意已成為高考試題的重要特點,整份試卷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如果高中政治課不關注時事、不關心社會,沒有廣泛的時政積累,沒有開拓的政治視野,讀死書,死讀書,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是很困難的。
3.突出時政性是克服現行高中政治課教材弊端的要求。
現行的高中政治教材引用的事例都是五六年前的材料,甚至某些是十年以前的材料,已失去時代感,教材中闡述的有些內容、觀點已滯后于社會現實的發展,解釋不了當前社會實踐中的新問題。如果教學上拘泥于教材,就教材講教材,照本宣科而不滲透時政,不結合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政治課將會變成空洞、枯燥無味的說教課,政治理論將變得蒼白無力。
4.突出時政性是實現思想政治課教育目標的要求。
政治課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育人使命,是我國學校進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對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傳授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等基礎知識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然而,當前我們一些政治課教學仍拘于教材,沒有從學生和社會的客觀實際出發,教學內容忽視了與當前豐富又生動的國內外熱點時事的結合,使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
二、高中政治課如何突出時政性
1.轉變思想,樹立新課程的理念。
樹立新課程的理念是政治課突出時政性的前提。關注時政,突出時政性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發展的需要。
當今的國內外時事,既豐富又生動,大多跟政治課有一定的聯系,且學生對這些時事非常關心,教師要因勢利導,幫助他們確立開放學習的新理念,掌握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方法,引導學生生動學習,積極研究,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必將推動整個政治科學習的深入,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推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2.學習時事,增強時政信息量的儲備。
師生要共同學習、共同搜集整理人們普遍關注的政治、經濟、科技和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共同探究其本質。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青少年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們在平常的學習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時事學習活動,不斷積累時政知識。如成立“時事沙龍”興趣小組,引領大家多看書報和新聞;舉行課前的“新聞會”促進時事信息的交流;開展時政知識競賽,激發學習時事的熱情;進行每周“時事熱點評論”,培養和提高學習時事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儲備了豐富的時政信息量,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分析表達能力。
3.活躍課堂,加強教學過程的時政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確當地引用一些時事材料,滲透必要的時事信息,可使學生興趣大增,思維活躍,從而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對所選材料進行精心設計,促進時政知識與課本知識點的融合,從而使學生達到由外到內的知識升華,實現由事實材料到理論的飛躍。例如,在上政治常識“我國的國家職能”這一框時,可以選用了“重慶打黑除惡專項行動”這一熱點話題作為時政材料,既讓學生學習掌握了教材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了我們身邊發生的重大時政新聞。
4.提高能力,開展時政研究性學習活動。
期待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小論文,教師和學生單純著眼于“落筆”階段是不夠的。小論文的撰寫,應該以課程標準為統領,系統地貫穿于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中,否則,突擊布置小論文作業,學生是無所適從的,也很難一下子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以下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我結合幾年來在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的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時政教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高中生普遍對課堂所提到的時事政治感興趣,課程標準也指出,課堂教學要與“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現在教材的內容都很重視生活化,堅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時事政策教學和實例教學,因而教師選擇教學內容要突出時政性,培養學生關注時政的態度,提高學生分析時政的能力。學生投身于時政學習,往往熱情高漲,感到政治課的原理離他們并不遙遠,從而增強了寫小論文的信心。如果平時在課堂上教師不注意引入時政案例,學生因知識面過窄,缺乏社會生活的積累,寫小論文時就會手足無措,或者出于交差了事,或者難以寫好。課堂與時政教育相互補充,一方面為將來小論文積累素材,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在閱讀評論中增強學生寫作信心:時政評論與常規教學相結合
經過上一環節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時政的關注有了進一步的增強,愿意就熱點問題口頭談談自己的看法,但若訴諸文字,他們則會普遍對如何撰寫政治小論文感到陌生,甚至有畏難情緒。這時,有必要指導他們閱讀含有政治小論文元素的文章資源。正如課程標準指出的那樣,“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各類社會科學,以及時事政治等方面的報刊、書籍、圖片、錄音、錄像、影視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資源”。
“課程資源不會自動進入教學領域,需要能動地去尋找、認識、選擇和運用”。教師平常應注意收集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生動有趣、短小精悍的時政評論,在全班面前介紹,指出其中的作者觀點、論證方式、文章結構、語言特色等,讓學生熟悉別人的文章是怎樣寫出來的,可取之處在哪里,值得商榷的地方在哪里,并且張貼出來讓感興趣的學生閱讀。這樣,既能揭開像時政類評論等政治論文的神秘面紗,消除學生對小論文的陌生感,又能拓展學生閱讀的視野。推薦學生閱讀評論,向他們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政治小論文的寫作并不是高深莫測、可望而不可及的難事,只要你留心觀察、開動腦筋、勇于嘗試,就能寫出獨具特色的政治小論文。
三、在綜合探究中提煉學生樸素觀點:社會現實與課本理論相結合
陶行知先生曾經表示,“我們要極力地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知疑、假設、實證、推想、會通、分析――種種能力和態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如今的高中課堂,都開設有綜合探究課,課題組成員分工合作,各施所長,或形成課件,或形成提綱,或形成手抄報等。在這里學生運用所學認識社會現象、適應社會規范、融入社會圈子,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學習潛能得到了很大的發揮。教師應關注學生提到的初步觀點,引導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將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及時給予分析、評價,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火花,使其在將來的政治小論文寫作中得到進一步的明晰和成熟。
四、在論文寫作中規范學生嚴謹撰寫:學生主動與教師主導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