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7 17:09:59
序論:在您撰寫三分鐘演講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指導思想:
“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目的是學好知識、培養能力。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在3月21日街道教辦組織的教學視導中,周東群主任也建議性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她認為,課前三分演講活動時間短、受益面卻廣?!罢n前三分鐘”訓練所用的時間不長,一般不會影響當堂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受到鍛煉的是全班學生。同時,三分鐘演講也滿足了學生渴望向其他人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心理,這就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和平臺,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競爭。
因此,教導處決定從第七周開始,在全校語文課堂上,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待形成一定規模,積累一定經驗后,再慢慢推廣到所有學科。
實施目的:
首先,它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把準備好的內容表達出來。要求明了、輕快、準確、令人信服。通過演講,學生內在的表達能力在全體同學面前真實展現?!叭昼娧葜v”使學生比較準確地了解自己表達能力:在講話中語言是否準確,吐字是否清楚,聲音是否宏亮,節奏是否合適,聲調是否恰當,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實等。在講話中,學生看到了別人,也看到了自己,講評別人的同時,也在規范著自己。 因此,課前三分鐘演講,能把學生的“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提高了學生大膽說話能力,樹立了信心,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每人每學期寫作文八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總是不甚明顯。通過“課前三分鐘演講”可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因為學生要想三分鐘演講取得較好的成績,必須演講前要組織好材料,經過立意,構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說的過程,也是寫的過程,要想說好必須寫好,不能應付,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對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課前三分鐘演講”為進行思想教育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平臺,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學生演講內容攝取身邊所見、所聞、所感,內容豐富多彩。諸如理想抱負、人生價值、社會生活現象、個人生活感受、班級活動、家庭關系、讀書心得、學生之間關系等,這都對學生思想有教育意義,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第四,“課前三分鐘演講”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為了準備演講,學生要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進行認真地思考。怎么把話講好: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怎樣開頭,怎樣結尾。這些都要進行認識、分析、歸納、整理等各種形式的思維活動。此外,“課前三分鐘演講”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敏捷的思維能力。
實施細則:
1、每堂語文課在講授新課之前,由一名學生先進行約三分的演講??梢韵日埬切┍憩F大膽,平時就活躍積極的學生先講;也可以按學號進行,這樣安排有利學生掌握自己的出場時間,同時也避免了乏味單調。
2、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開始時,站在座位上講,后來到臺上講;從自由講話逐漸發展為命題講話,即興演講;先可以拿著稿子上臺講,最后發展到脫稿講。先講一兩分鐘,最后講三分鐘。內容可講所聞所見所感;可以是自己寫的小作文;也可以是從課外書上看到的優美句段;甚至可以是課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段。老師注意指導,避免出現那種任由學生低頭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至于演講的形式等,則不作過多限制,以留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
3、多鼓勵少批評。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自尊心強、渴望受到鼓勵的心理特點,所以老師在點評時一定要以鼓勵為主。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演講中的閃光點,如一個別致新穎的題目、一段引人人勝的開頭、一段發人深思的結尾、一句精彩的語言,一個張揚的動作等。這樣既可以使演講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聽者深受啟發,在以后的演講中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
4、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演講稿,并在演講結束后,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演講稿謄正到小作文本上。做到一周一總評,適當獎勵講的好的同學,適當樹立榜樣力量。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演講稿裝訂成冊,再由學生商議把冊子定個有班級個性特色的名字,如“擷英 班演講文集”等,印發給學生。
一、重視初中語文課前三分鐘的必要性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平均每天有兩節語文課,一個星期總共十節左右的課,但這其中有兩節作文課,因而真正上課的時間少之又少,然而語文的課程內容卻很多,包括課文、課外誦讀欣賞、口語交際等,所以為了趕課程進度,多數教師幾乎放棄了課外誦讀欣賞和口語交際,只講課文。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只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授,忽略了課文的情感教育和知識性。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來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或者介紹課外知識進行積累,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由于語文課時少而不能兼顧除課文以外內容的缺失。
另外,現在的初中生普遍知識面狹窄,對課外知識的搜集和整理也并不在意,因而寫作水平低下,很多學生都對寫作很頭疼,一說寫作文就眉頭緊鎖,肚子里一滴墨水也倒不出來。寫和說的能力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會寫作文,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自然是極差的。課上回答問題組織不好語言,說不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感受,課下寫作結構混亂,語言也沒有特色?!耙恢芤恍隆闭n前三分鐘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甚至消除了這種問題,學生要在短短的三分鐘內學會充分展示自我,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對于老師規定的新主題,學生需要從網絡、書籍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和資料,預測聽眾的興趣,選擇材料,字字斟酌推敲,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展示既新穎又意義深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培養了閱讀興趣,還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寫作能力,說話能力,無論從當前還是長遠來看,實施課前三分鐘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對于教師來說,首先從課前三分鐘活動前的準備以及活動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各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更好地了解學生。例如,有些平時上課活躍的同學上了講臺卻變得局促不安,說話磕巴,很沒有自信,作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在以后組織的一些語文課外活動中給他們機會再次嘗試,幫他們樹立自信,這樣不僅能讓他們對語文持有無限的興趣,而且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和前進。其次,課前三分鐘的活動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及時鼓勵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同時引導其他學生做文明的傾聽者,材料演講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對學生親切適時的鼓勵,不僅可以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最后,課前三分鐘的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做一名有特色、有創新的心靈導師,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教書匠。學生對一個老師的喜愛程度往往決定了學生這門功課成績的高低。每個老師,尤其語文老師更應該身體力行,創新教學方法,課前三分鐘活動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適時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和增補,讓語文課堂變得饒有趣味而又高效實用。
二、“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的實施策略及意義
(一)定義
每周由老師規定一個主題,學生課下搜集整理資料,在語文課前三分鐘進行成果展示,每周的主題應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學生認知水平、身心健康發展,不脫離實際。通過這種形式,讓中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陶冶情操。
(二)特點
一是自主性,即從演講內容的傳播,到演講過程的實施,再到簡要評析,均是學生自主進行。二是短時性,即為了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保證演講語言的精煉和評析質量,演講過程要進行時間的限制(通常都是三分鐘)。三是廣泛性,即本體活動是全班學生全體輪流參與,并不是一個學生在講臺上演講,與其他學生無關,雙方可以展開一定程度的互動。四是多樣性,即內容豐富多彩,每周一個主題,如新聞評論、經典誦讀、動人故事等都可作為一周的主題,同時在形式上,也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必拘泥于傳統的演講,還可以進行表演,借助多媒體解說等方式完成自己的課前三分鐘成果展示,并與同學們進行互動。
(三)內容及實施意義
經過筆者思考和實踐,可以嘗試實施的主題有以下幾個:
(四)實施要求
1.課前準備,課后積累,雙管齊下
不僅學生要根據主題認真準備,老師也要提前檢查學生準備的內容是否脫離主題,是否符合中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三分鐘展示結束以后,利用課后時間,由展示的同學將內容抄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也要整理在筆記本上。
2.依據實際,適時調整
從以上表格中筆者所列的主題綜合考慮來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主題內容也是學生們熟悉和感興趣的,課后準備、查閱資料以及課堂展示都不會存在太大難度,學生們也一定能從這些主題中獲得知識,培養興趣。但是每個學校有不同的教學要求,每個老師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生之間也存在不同特點,因而主題的內容和時間可以根據學校、老師、學生的實際進行更換,重復或者創新。教師可以增加新的主題,更改主題或者重復主題,學生們也可以及時給老師反饋信息,向老師建議想要展示的主題。這樣,“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就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短短的三分鐘不僅是老師的創新,更是學生學好語文的搖籃。
3.持之以恒,積少成多
“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從第二周開始實施,開學第一周對于剛剛升學的學生來說更主要的是適應環境,熟悉周圍同學和老師,實施過多的活動收不到有益的效果;對于已經熟悉了的學生來說,剛開學,普遍沉浸在假期的悠閑美好之中,還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而也不適宜開展“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活動。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習慣的養成更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課前三分鐘活動也是如此。一個星期或一個學期的時間肯定不能那么快收到預期的成效,所以要將“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堅持下去并不斷創新,這樣長期的積累,才能讓學生真正受到熏陶,培養較高的語文素養。
(四)實施步驟
每周的主題都應該提前幾天給學生布置下去,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查閱資料。學生查閱資料的過程就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能力鍛煉與提升的過程。
接下來是學生自我構思與組織表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風格。但是有些想法可能與主題不相符合,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參與。因此,在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前,要求學生將準備好的資料交給教師進行檢查(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若符合主題,就將有價值的材料允許展示,不符合要求的或者方向有偏差的,給學生指出問題和解決方向,讓學生重新查閱與組織。這樣就確保每個站在臺上的學生所呈現的內容是有價值的。
接下來是學生的自我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對展示者有要求,還應該對聽眾有一定的要求。教師要求下面的學生應該認真地傾聽,在聽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并發現演說者在演說過程中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可以是演說的內容,也可以就演說的語言等方面。這樣才不至于造成演說僅成為演講者參與的活動。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一名傾聽者,在聽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學生,發現其不同于課上的另一面。
展示結束后是點評,這里的點評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表達想法的權利,學生可以在聽完演講之后,做一個簡單的闡述,這個闡述可以是贊同演講者,也可以想法不一致,但是原則上應該是個人化的。而教師的任務則是做一個總結性的評價,原則上是以鼓勵、表揚為主。最后要求所有學生將當天的內容整理到專門的筆記本上,積累下來。
通過開展“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活動,教師會逐漸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課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慢慢地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提高了。同時學生們在課前三分鐘開口說話,接下來的課堂氣氛也會相對活躍。另外,學生在課余接觸到了很多新鮮的素材,這樣對寫作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學生演講的很多內容直接作為寫作素材用在作文中,這樣就搭建了從說到寫的橋梁。
三、“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總而言之,“一周一新”課前三分鐘新模式是值得實施的,但是如果一味重復、借鑒,不去創新開發新的內容,而且只有課前三分鐘這樣單一的內容,語文的學習和語文素養的形成必定是緩慢而艱難的過程。因而,在新模式的基礎之上,還可以增加更多的新內容。例如,由“經典誦讀”主題周衍生出的詩歌朗誦比賽,“名著推薦”主題周延續的讀書交流會等等。這些活動的舉辦可以由那些在課前三分鐘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來組織、主持,這樣又給了學生再次展現自我、樹立信心的機會,策劃的詳盡、組織的有序、主持的得體,都是可以培養的技能。
除了活動的衍生,新模式的創新還可以體現在“主題”的擬定上。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變化、時事潮流的更迭,來改變主題或者組織形式。語文的學習不應該有一成不變的、程式化的東西,而是要隨時創新更改,這樣才符合這門學科的性質,才能讓學生取得長足的發展。
三分鐘的時間看似很短,但它既可以成為展示自我的小天地,也可以成為獲取知識、培養人格的小搖籃,更能是萬千變化、豐富多彩的大課堂。通過“一周一新”初中語文課前三分鐘這一形式新穎的教學設計,可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組織語言、口語表達、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并讓學生在思想認識領域受益良多。巧用課前三分鐘,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期待,有所收獲,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每位語文老師都應該去發掘和創新的。
參考文獻:
[1]錢方.每課三分讓自信飛[J].綜合天地,2011,(10).
[2]姚秋霞.對“課前三分鐘”活動的認識[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50).
[3]鄒留根.初中思想品德課前三分鐘演講教學活動的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15,(08).
關鍵詞:語文課堂;三分鐘演講;口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187-02
單靠幾本教科書,幾篇優秀選文,幾個問題的設計,幾道練習的作答很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們是從“課堂三分鐘演講”著手,探索提升有效途徑。語文課堂“三分鐘演講”是一種比較主觀性的教學活動,如何順利、有序、高效地開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教師要宏觀統籌,根據學生成長特點和教學進度,整體規劃,由淺入難,由簡到繁,分階段制訂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漸進式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對學生進行首輪的適應性“三分鐘演講”訓練
1.教師要提前兩星期布置“三分鐘演講”的任務,并明確演講順序按學號從中間往兩頭進行。
這樣安排便于學生及早準備演講內容并能掌握自己的出場時間,同時避免了乏味單調。學號的排列大多是先女生后男生,順序從中間開始往兩頭,恰能使男女生錯開。同時,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幾個水平較差的學生連續演講,用一位學生的話來說也算是一種調節,讓同學們看到了不足,為下一輪精彩的演講鋪墊蓄勢。
2.嚴格控制演講時間。既然是“三分鐘演講”,那么時間就是三分鐘,就要對學生的演講時間作嚴格的控制,時間一到,就得停止演講,而時間沒到,就得站在臺上直到三分鐘結束。這樣做的理由是擔心用時過多則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認真準備講稿,構思演講思路,不然就有可能出現敷衍了事的情況。
二、在適應性“三分鐘演講”的基礎上推進第二輪的互評式“三分鐘演講”
推進第二輪的互評式“三分鐘演講”,教師可以在首輪適應性的“三分鐘演講”基礎上增加以下操作方法:
1.向學校圖書館借閱有關演講技巧的書籍和雜志,把它放在班級的公共書柜里,供學生閱讀和提升。
2.學生上臺可帶稿,但不可讀稿,學生演講后把演講稿張貼在教室指定的位置,供其他學生交流,讓該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也促使下面的學生認真準備講稿。同時,讓課代表每天及時統計并張貼各小組對當天演講學生的項目評分,讓學生了解哪些項目是高分,哪些項目是低分,與前面的學生有沒有差距,從而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3.教師全程拍攝演講視頻,然后作為臨時文件放置在班級群空間,讓演講的學生下載觀看,了解自己演講過程中的語音和動作,同時也讓其他同學下載觀看,指出演講者需要改進的方面。
三、提升演講質量
教師要趁熱打鐵,在互評式“三分鐘演講”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三分鐘演講”層次,進行第三輪的展示性“演講”,教師可以作以下嘗試,而且筆者也作了嘗試:
1.自由式“三分鐘演講”。教師首先要改變演講順序,按學習小組輪流并由組長負責點將。每組每天指定一位組員演講,一天兩組,依次輪換,學習小組組長要組織討論演講內容,督審演講質量,商定具體演講人選,每人機會均等,可分工協作,也可獨立完成;其次要取消演講時間的強制性,延長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以免沖擊課堂教學,這樣便于學生掌握自己的出場時間,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后取消學生的項目評分措施,由視頻拍攝取而代之,學生每周末都可以到學校下載空間下載視頻文件,同時教師擇優選取學生的演講作品,以供同學們欣賞評價,以示鼓勵。
2.主題式“三分鐘演講”比賽。教師事先布置演講題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小組推薦兩位選手,也可向別的小組租借選手參加比賽,然后每組推薦一名非選手評委,組成評委團,按比賽規則,評選出若干名優秀選手,演講過程全程攝像,將優秀選手的演講視頻上傳至優酷網,以資鼓勵。
3.開設“5+1”講壇。所謂“5+1”就是5人學習小組共同確定一個主題,共同搜尋資料,然后推薦1位組員上臺演講,演講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也可攜帶相關資料,演講時間為40分鐘,講壇過程全程攝像,演講順序按小組抽簽決定,每周由輪到的小組開設講壇。實驗證明,由于前期演講能力的鍛煉,“5+1”講壇可以非常好地展現學生個性化的演講能力,例如筆者一學生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請點擊)講壇式演講就是很好的例證。在本輪的提升實施階段,主要在原有的適應性、互評式“三分鐘演講”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演講技巧和閱讀視野?;顒拥脑u價主要以老師的評價和視頻展示為關鍵,通過鼓勵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內驅力,使學生能夠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以提升語文整體素養為目的的演講活動中來。
綜上,遞進式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可以歸納出這樣一個遞進式步驟:適應性“三分鐘演講”互評式“三分鐘演講”展示式“演講”。筆者也對實驗學生進行了縱向分析,分析顯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顯著進步。當然,“三分鐘演講”必須以規范為基礎,而且需要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這樣才能扎實有效地從語文課堂“三分鐘演講”開始,遞進式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哲東.每天一堂演講口才課[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課前三分鐘演講;口語訓練;新課標;作用
呂淑湘先生指出:“撇開語言(口頭語)教文字(書面語),這是一種半身不遂的語文教學?!比~圣陶先生則說:“不善聽未必善讀,不善于說未必善寫,故應當一把抓?!彪S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對教材的內容起到很好的補充和拓展的作用。
在教學中我也注意到學生說話能力的弱化問題。上課時,發言的同學不多,偶爾只幾個同學發言也是說話支支吾吾,吐字不清晰。如果將兩個知識水平相當的人放在一起,當然是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的受青睞;期期艾艾,語不達意的則會淘汰在一邊。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有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
由此可見,強化小級學生“說”的意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是勢在必行,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小學教學現狀,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為了提高學生說話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巧妙地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的作用
所謂“課前三分鐘演講”,是指上語文課的頭三分鐘時間由一名學生上講臺所作的說話訓練。不要小看這短短的三分鐘時間,利用得好,利用得恰當,它的作用可真不少!
1.創設氛圍,增加自信
剛開始開展演講活動時,學生缺乏足夠的勇氣,大部分學生上臺都是扭扭捏捏,說話支支吾吾,甚至閉口不言。我就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創造輕松的表達氛圍,克服學生可能的膽怯與自卑,激發“講”的熱情,最終實現從“要我講”為“我要講”的轉變。
課前三分鐘的演講,這是學生鍛煉的好機會,特別是一些膽小的孩子,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錯過了許多鍛煉的機會。而課堂演講與上課不同,它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在課外準備,孩子有了準備,就有了信心。
經過一個學期課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嘗試,發現了很多益處,其中從學生個體成長而言,最大的收益就是,建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同學們在老師面前不敢說話的矛盾不是很突出了,以前結巴的現象也沒了,膽子也大起來了,話語也流利了許多。
2.訓練語言,提高表達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配角,是指導者、是聽眾,或者說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演講者、演員,雖是短短的三分鐘,但他們要把一個故事、一個成語或一句名言完整地準確地表達出來,需要課前充分的準備活動:查找資料、組織文字、熟記于心等,因此,課前演講是系統而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
通過這“三分鐘”口頭表達,讓他們講、說,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評、議的合作互動方式,通過肯定優點,指出問題,讓其取長補短。評議的內容有語言流暢、自然,普通話流利,表達生動,有感情,儀容儀表得體、大方。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說話表達的內容不再泛泛而談,空洞乏味。
3.豐富知識,促進積累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豐富多彩的生活,大量的課外閱讀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又可以使學生廣泛地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也只有多閱讀,多積累,才能激發學生說的靈感。通過課前演講,讓全班學生增長見識,培養信心,提高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為了臺上那短短的幾分鐘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去搜集材料。學生在課余時間查找演講的材料,這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從而啟發了同學們的心智,豐富了語文知識的積累,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同學們的語文素養。
4.積累素材,助力寫作
剛開始開展演講活動時,學生缺乏足夠的勇氣,只是有幾個較大膽外向的同學主動要求出來演講,而且還是帶著講稿在讀。這個階段,我積極首肯這些同學的發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議。經過幾次課前小演講后,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開始被調動起來。為了臺上那短短的幾分鐘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去搜集材料。
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每人每學期寫作文八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總是不甚明顯。通過“課前三分鐘演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要想三分鐘演講取得較好的成績,必須演講前要組織好材料,查閱資料,選擇摘抄。因而說的過程,也是寫的過程,要想說好必須做好選擇性閱讀和選擇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應付,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的方法嘗試
我們認為,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那么,課前三分鐘如何指導學生,使他們講的內容豐富而有意義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按順序進行,需有序而行
每天的語文課在預備鈴響過后,按學號編排,由一名學生來到講臺上演講,然后根據這名同學的演講,由學生或老師做簡短的講評。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從自由演講逐漸發展為命題演講。
內容可講所聞所見所感。這樣經過大半年的訓練,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有不少家長跟我反應,自己的孩子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每輪到自己演講,都會認真準備。所以,我基本不用為這項工作操心,每天的值日生會把下一天的發言名單板書在黑板上,只要預備鈴一響,學生就會主動走上講臺,認真地開始演講,并且基本上能控制在正式上課鈴響前后完成。
2.依內容進行,需有感而發
針對學生表達中存在的問題,言之無物,無真情實感,專門進行講說訓練,如何說出真情實感,重方法的講解,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然后以此為基點,引導學生有感而發。
(1)展示名言警句。
在課前三分鐘演講中,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愛的名言警句,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對于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人們的生活起著鼓勵、警示和鞭策作用。學生在發言的同時,不但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作為聽眾的同學也受益匪淺。
(2)童話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節神奇曲折,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通過講童話故事或成語故事,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使聽的人和講的人都有收獲。既積累了知識,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賞析優美文段。
宣讀自己在課外精選的百字短文。內容不限,形式不限。詩歌、幽默小品、小故事、新聞、精彩片段,或者自己和同學寫的日記、小練筆、作文等,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文段都行。這一安排,在不經意中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誦水平,又豐富了習作的材料。
3.應鼓勵為主,需引導鼓勵
要求學生脫稿,以求對所說內容的消化吸收。那種任由學生低頭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長演講走向形式主義。演講后的評論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畫龍點睛、給講說者以鼓勵等作用。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講說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這樣既可以使演講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聽者深受啟發,在以后的演講中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
教師應當要求其他學生仔細傾聽,若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爭辯或補充,對于講得好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在學生講的過程中,教師要面帶微笑,耐心傾聽,并適時進行表揚,使每位學生在民主、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4.活躍課前氛圍,讓學生自由發揮
在講的內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評論方面,教師都要極力創造寬松的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鼓勵發表不同見解。老師以身作則,帶頭點評,然后請同學們參與點評,使學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覺,自由自在發揮。
為了調動全班演講的積極性,每過一個階段,請全體學生投票,評選出周冠軍、月冠軍,并在學期末進行一次最終的講故事比賽,最終評出學期總冠軍。并贈上好書一本以資鼓勵,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一門綜合藝術,融聽說讀寫諸訓練為一體。利用課前三分鐘,我班學生既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又提高了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辨別是非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陳紅霞;如何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J];林區教學;2005年03期
[2]申明月;課前三分鐘演講──口語訓練的新嘗試[J];職業技能培訓教學;1998年02期
[3]尹小燕;;新課程標準下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年05期
一、開展課前三分鐘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和意義
1.體現了“把時間充分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2.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傳統的語文教學,只是讀和寫的被動接受,開展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語文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在課程一開始就成為課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開展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文課程的備課環節中。學生自己去搜尋要講演的題目、文章,安排表達的方式,去評價表演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實質的提高,事倍功半。
4.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好辦法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基礎的“說”的能力,也通過搜尋說話材料而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開展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的方式步驟
從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實施的第一天到現在為止,在實踐過程中我漸漸積累了口語訓練的一些做法和要求。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方式:閱讀積累、講述和演講。難度也由易到難,逐步增加。
1.閱讀積累
閱讀積累就是利用課前讓學生說一說在課外閱讀中所學到的優美的詞語和句子。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成語更有操作性。因為成語往往既有語言文字美,也有其故事性。在實行前,并不需要老師提前安排好內容,只需通知學生提前做好準備。
剛開始,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所以我就給出了一個大概的范圍供學生選擇,概括下來有以下幾種,例如:一年四季的景色描寫,天氣冷熱、陰晴的氣候變化,花草樹木的長勢狀態,人物的外貌、神態和動作描寫,以及古詩、名言警句、成語故事、歇后語等等。接下來的材料搜尋和遴選,在網絡的普及和學校圖書室建設完善的促進下,現代的初一學生完全可以獨自完成。
2.講述
講述就是讓學生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彌補課內因時間倉促只能提問少數同學的不足??梢杂蓪W生就感興趣的題材自由講述。
講述是在閱讀積累一階段后開始實施的方案,相比之于閱讀積累,講述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更高,是用自己的話把想表達的東西說出來。
同樣,在開始實行階段老師也可以規定范圍,讓學生更好著手,例如:發生在身邊的有趣或有意義的事;你參加的某項活動或某次旅游;講述你在報紙或電視上所看到的新聞,并簡單談談感受;甚至欣賞的一部電影等等。講述的內容非常的寬泛,要求講述時語言要通順、流利,還要加入自己簡單的看法。
3.演講
演講就是以宣傳鼓動為目的,是帶有藝術性的嚴肅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求演講者面對觀眾,以有聲語言為表達形式,以態勢語言為輔助形式,系統鮮明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演講是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的最終階段,對于初中生,特別是初一的學生有相當大的難度。主要原因在于演講的目的是使聽眾接受并認同自己的觀點,落實到實處就要求演講者不但要具有流暢的話語,更要有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具體要求有:
①演講內容要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
演講之別于講述,主要在于演講要大量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能流暢、有理地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是相當不易的,所以我讓學生選取有討論意義、甚至有爭議的文章或事件,先說出來讓大家了解,然后再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或感悟。一開始時可以以敘述為主,輔以簡單的評論,隨著學生逐漸的駕輕就熟,慢慢增加評論比重。理想境界是使敘述簡單明了,控制在半分鐘以內,剩余的時間由演講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設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②要加強對學生演講的指導
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演講習慣,要求演講者態度要大方自然,亮相要得體,演講當中要注意用眼睛和聽眾交流,可以適當運用一些手勢;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針對演講主題收集素材、構思結構、組織語言等。由于演講的難度較大,所以初期學生很容易手足無措,這時老師的點撥就非常重要了。
③要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
之前的“閱讀積累”和“講述”都較簡單,一般學生提前一天準備,第二天上臺時基本不會有問題了。但演講就困難得多,所以要把演講內容提前告訴學生,前幾天就讓他們做好準備。普通話基礎不好的學生先寫出演講稿,然后反復讀,將字音讀準,直到能背下來。在多次當眾背稿的過程中他自然能體會演講的感覺,慢慢也就學會了演講。
三、開展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的注意事項
1.訓練要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只有堅持才能見成效。語文課前的訓練更是如此,只有不斷積累每一節課的三分鐘,三年堅持下來,這項學生在各方面均會有很大的進步。
2.訓練要循序漸進
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非常的幼稚。如果這個時候就讓他們直接進行講述或演講訓練,無異于揠苗助長,懼難而退,最后只能無功而返。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要降低要求,從最簡單的閱讀積累做起,時間也不必強求三分鐘,要一步一步有耐心地輔導。
3.要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學生
課前三分鐘的一系列活動,教師應該從始至終參與,專心傾聽學生的講話,要以尊重、鼓勵、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所有發言的學生,哪怕學生講得再差,都不要諷刺、挖苦,都要找出閃光點進行鼓勵。堅持在贊揚、激勵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不斷完善、提高自我。
那么,怎樣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呢?為了提高說的能力,我采用了課前三分鐘演講,就是在每一節語文課前利用三分鐘讓學生進行演講。具體做法是:剛開始時演講時題目不限,長短不限,題材不限,可以是小說、故事、笑話、戲劇、詩歌等。但內容必須有意義,能激勵人,語言要精彩感人,能給人一些啟示,還要脫稿。當我把這些沒有要求的要求說了之后,學生們神情凝重,我知道大部分學生沒問題,有一部分學生經過努力也是可以的。但必須開好頭,我就在班里把平時語文學習好的進行了安排,先由學習好的開始,并對他們進行了要求及指導,希望他們能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這些學生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三分鐘演講可以說在我班一炮打響。緊接著我讓學習委員把全班同學按座位順序安排好,并把演講順序表在班里宣讀了一下,讓學生們知道自己是幾月幾日進行演講。之后把它貼在教室的門后面,方便同學們查閱自己的日期,提前做好準備。我還告訴學習委員再設計一個表格,這個表格要有序號、日期、姓名、演講的題目。把每一個學生演講的基本信息登記好。沒想到這個活動在班里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了,并有燎原之勢。作為任課教師,感到欣慰,欣慰之余就想把這活動推廣開來,現談談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妙處。
一、妙在它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增強了自信心
剛開始,即使是學生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有的上臺不敢看下面同學,有的忘了詞,有的半天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有的腿直打戰。這時我就鼓勵他們,下面的同學也報以熱烈的掌聲鼓勵他們。慢慢地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經過一輪的演講,到第二輪時,學生們的膽子變大了,聲音也洪亮了,腰也挺直了,語言也流暢了,有的學生甚至還加了動作。場場演講掌聲不斷,精彩紛呈。
二、妙在它鍛煉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開闊了視野,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都很珍惜三分鐘演講的機會,每一個學生為了臺上的三分鐘在下面都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因為他們要把自己最精彩的演講奉獻給每一位同學,這時他們就要考慮這個資料是不是已經有人用過,用在這兒合不合適,同學們聽了會不會覺得平淡,怎樣組織材料,怎樣開頭,怎樣結束等。為了考慮這些因素,他們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讀書、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就開闊了自己的視野,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妙在它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鍛煉了他們的作文能力
之前,班里看書的同學寥寥無幾,自從三分鐘演講開展之后,班里看書的同學越來越多,有的一下課就拿出了書埋頭看了起來,有的忙于做筆記,有的忙著背誦,更有甚者自己在進行創作。他們的創作有的模仿李清照,有的模仿李白。真是讓我驚嘆。寫作文不再是難事,對學生來說小菜一碟。
關鍵詞: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訓練方法;語文教學
說話,要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美感,能起到打動、感染、折服聽者的效果。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每節語文課課前安排學生輪流上臺進行三分鐘左右的說話訓練,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利用課前三分鐘呢?下面從五個方面談談具體的訓練方法。
1.調動興趣,實現“敢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要立竿見影,學生的成就感才會增強。老師要善于抓住契機,讓每位學生主動參與,并在“活”的基礎上,力求內容與形式的趣味性,讓學生達到“樂此不?!薄傲鬟B忘返”的境界。課前三分鐘演講形式多樣,講話的體裁不限,內容主題自定,充分給予了學生發揮的空間,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符合他們渴求個性與自由的心理愿望。
有了一定的興趣,不一定就敢在大眾前說話,部分學生對上臺講話存在畏懼心理。剛開始,訓練要求不宜過高,要“寓教于樂,啟智于趣”。比如先背誦詩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勵學生講述一些簡單的笑話、小故事、寓言、童話等,幫助學生克服羞澀與膽怯心理,調動其說話的興趣,燃起“想說”的焰火。因為這時候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成功,都能激發學生奮進的波瀾。所以,訓練的目的在于鍛煉膽量,豐富詞匯量,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訓練學生說話的準確度、簡潔度和合理性。
2.演繹靈動,激勵“愿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講臺不再陌生,害怕心理也已消除,這時應讓每個學生“置身事內”,充分表現個性,并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變“要我講”為“我要講”,并結合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積累,將說話重點轉入語言的錘煉、思維的拓展方面,訓練學生說話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動性。
即興演講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對象選擇簡明得體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他們說話的水平也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3.展示個性,培養“會說”
“會說”即說得優美。美,也就是語言表達得形象、生動,富有情趣?!皩τ谖覀兊难劬碚f,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為,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所以養成有禮貌的說話習慣很重要。據此,在平時的訓練中,應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設計語言,做到有禮貌、得體等。說得美,還包括說話時體態的優美,如說話時能配合較自然貼切的手勢,有的還能眉目傳“情”。
4.增大源流,繼續“善說”
在說話的教學中,即使有良好的說話技能以及訓練有素的心理準備,如果沒有充足的素材,那你的說話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說”的素材。語文課本是最好的說話訓練材料,教師要把“說”的訓練與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隨時進行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聽,充分利用多媒體、錄音等,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聽力材料,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聽的活動,擴大學生的語言信息量。這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又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5.方法靈活,游刃有余
(1)自由暢談??陬^描述與生活、學習有關的事件,從自己的生活見聞、感受入手,準確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應于口,用于手,同時訓練他們思維的嚴密性。
(2)自主品評。評價的內容可以針對演講者的說話技巧,也可以針對演講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聽者認真聆聽,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及時點評,既可提高聽者自己的評析欣賞能力,又可促使演講者揚長避短,真正意義上提高其能力。
(3)自發辯論。教師在一定時期內,針對一些敏感的、熱門的話題給出一些論題,讓學生在三分鐘內自發自由地辯論,既可訓練學生的瞬間反應力、創造性思維力,又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
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作為社會交際的一種手段,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愈來愈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對初中學生進行語文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旨在改變以往語文教學重文字寫作、輕語言表達的傾向,有利于擴大學生閱讀面,達到以說促讀、以讀助說、以說帶寫的目的,從而促進初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課前三分鐘演講給予學生的不僅是一個說話的機會,更是一個建立自信心的平臺。一節回味無窮的語文課,需要豐富多彩的三分鐘演講來奏響課堂教學主題曲的前奏。我們期待課前三分鐘演講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精彩,我們相信課堂可以更靈動地演繹,我們正在摸索中前進,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服務于課堂。
參考文獻:
[1]葉 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