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30 12:22:27
序論:在您撰寫中級計算機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由于高中的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因而中職類院校的學生質量以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在不斷下降,因而給中職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問題。計算機對于現代學生來說都是很熟悉的,但是對于相關的枯燥的理論知識卻是非常陌生的,再加上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就使得中職教學中的很多理論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時較少
由于計算機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而要讓學生充分掌握計算機應用的新的基礎知識就需要學生對原有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就造成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時較少,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由于課程課時的設置不足,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內容的安排過于緊湊,這樣會使得學生在接受時難度較大,給教師帶來很大的教學壓力,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二)學生的層次差別較大,進而影響教學效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樣,課程課時少,課堂內容安排緊湊,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礎不同,因而影響教學的效率。首先,中職院校學生整體質量下降,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較低,因而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阻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顧及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程度,必然會給教學帶來壓力和困難。其次,由于學生在入學之前接受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程度不同,也給教學帶來很多問題。對于城市的學生來說,在中小學時代很多都已經對計算機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對于基礎的計算機知識都已經非常熟悉,這樣在接受新知識時就會非常容易,而那些來自農村的同學,對于計算機的接觸可能相對較少,就算接觸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玩游戲等方面,而不是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這樣在教學時,程度好的學生會覺得課程安排太簡單,聽課沒意思,而程度較差的人覺得進度太快,接受不了,這樣就使得教學的效果不佳。
(三)教師的專業素質不能和計算機的快速發展相適應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但計算機基礎知識教材以及計算機教師的水平并沒有隨之迅速發展。中職院校中的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的教師所采用的教材以及自身的專業知識還是以傳統的教材為主,新知識的更新速度相對還是比較慢的。并且,對于計算機教師來說,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進行教學是非常困難的,因而不能保證教學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都是最新的。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對策
針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問題現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解決教學
過程中的課時問題對于中職院校來說,教學的總體時間是不變的,因而在原本就不充裕的教學時間中擠出時間來增加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課時是很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來彌補教學中課時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網絡教學平臺來進行授課,對于一些簡單的基礎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教學視頻發到平臺上,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利用課余時間自學這些知識,同時利用平臺將大家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收集、整理,等到上課時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二)針對學生的層次不同合理地開展教育
對于中職類院校來說,學生的層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教學必然會造成教學中的問題,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中職類院校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首先,在入學時進行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模擬測試,將計算機基礎差不多的學生分到一個計算機課堂當中,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會更有針對性。其次,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之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班級的調整,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除此之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應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對于基礎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了解方面,而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可以更多地側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練習。
(三)提升教師的水平,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水平對于教學效率的高低同樣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而,對于中職院校來說,應當注重對教師水平的提升,通過提高教師素質來提高教學效率。中職院校應當定期對計算機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接受計算機新知識,幫助教師及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體系進行更新,從而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將新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首先我們要有尊重技術的理念。因為學生存在不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現象而否定信息技術的價值和意義,顯然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看到我們學生生活的時代就是這樣一種信息化的時代,使用常用的信息技術產品,依賴信息產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這個時代的特點,是他們的一種生活狀態,我們教師群體大多數人還只能算是數字移民,如何去理解身為數字土著的學生的習慣是需要我們去努力的,甚至要去適應學生。有人說如果莫扎特生活在沒有鋼琴技術的時代,該是那個時代多大的損失呀,我們基于尊重技術和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去思考信息素養提升。
二、如何開展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
實施信息素養提升,可通過專門課程和融入式教學實現。專門課程就是設置課程,來專門承擔信息素養提升目標;而融入式教學是在一般學科課程的教學中,注重將信息素養的培養兼顧。目前在中職學校,廣泛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是統一設置的,承擔學生信息化能力培養和信息素養提升的重要專門課程,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現狀,至少有四個方面是需要我們去積極改革的。
1.重新做好課程功能的定位
課程功能是指課程在教育活動中所起的作用。那么我們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課程功能的轉變,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要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一般教師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功能的理解,更多的就是注重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學會教材中呈現的幾個模塊的內容,比如常用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其實還需要將工具化的課程觀向信息文化的課程觀轉變,要多思考如果將教會學生信息技術,讓學生掌握相關信息工具的使用的前提下,還應該涉及信息文化的滲透?!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師應該把握一個關鍵點:信息技術作為處理信息的工具,其價值不僅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利用工具解決問題,實現交流協作。
2.研究做好課程內容的整合
做好課程內容的整合,首先要解決的是理清課程內容和教材內容的區別。通常所說的課程內容是指學習的對象,靳玉樂在《現代課程論》中指出:課程內容是作為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一系列比較規范的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組成的用以構成學校課程的文化知識體系,課程內容是課程的主體部分,也就是“教什么”的問題。很多老師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容易根據接觸的教材來界定,這是個誤解。其實教材這一具體的課程材料,是關于“用什么教”而并非是“教什么”。對課程內容的把握不局限教材內容很關鍵。我想我們所看到的教師“教教材”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源,就是把課程內容和教材內容等同對待了。其次課程內容的整合,就是要注意課程內容的選取原則。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注意到學科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之間的平衡;課程內容應貼近社會生活,要注意與未來社會的相關;課程內容要與學生和學校教育的特點相適應。這樣一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應該是涵蓋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的存儲與管理能力、信息技術系統維護能力這五項能力培養的模塊組成。還要調研不同專業對于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的需求,避免“一刀切”,整合專業學科內容,選取滲透專業知識的實操素材,形成為專業教學服務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
3.細致思考教學目標的設置
這里的教學目標可以從兩個層面來體現,即課程目標和課堂教學目標。我們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中是有明確規定,其課程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課堂教學目標是每一次課堂教學應該達成的目標,也就是教師每次備課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做好課程教學工作,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就顯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目標表述不具體,可操作性不強的弊端;另一方面還要結合學生現狀確定標準。傳統教學目標表述通常用“掌握、能夠、會”等來描述,比如“讓學生掌握文字處理工具WORD的使用”、“學會使用殺毒軟件”、“能夠拆裝和維護電腦”。不難發現傳統的教學目標多用“認識、理解、體會”等抽象詞語,這些詞語的意義,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來理解。這就會給教學目標的具體導向及檢測帶來困難,教師也很難判斷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應該改用“能夠熟練進行文字錄入,速度每分鐘30字”、“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文檔的圖文排版”、“能夠根據用途及金額選擇配置電腦”,這樣便于學習后的評價測評。另外標準的設定,還要考慮實際。比如深圳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是非零基礎的。深圳從基礎教育一年級開始,就開設了《信息技術》課,我的女兒讀小學六年級,現在做的PPT可能比我們很多老師的都還漂亮。如果還按常規的標準去要求,無疑是容易讓學生既沒壓力又無動力,故教學目標度量數據方面就要有提高。
4.加強利用課程學習過程融合素養提升訓練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
一、采用直觀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大多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我們可以通過合理使用直觀性教學原則、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為直觀,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而傳統那種“板書+講解”的授課方法必須要淘汰。
二、精選合適教材,加強校本研究
由于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而教材更新速度相對遲緩,而計算機代用教材在書店里又五花八門,系統性不強,因此我們在教材選用上應十分慎重,要進行充分甄別,選擇內容新、適用性強、淺顯易懂的教材對于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
有了好的教材,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授課內容也要進行調整,應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操作系統中中文系統、常見的文件類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網絡方面局域網和因特網已經成為現代“計算環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正確使用和簡單維護非常必要,需要讓學生理解掌握。平時要加強校本研究,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和校本教材的開發十分有益。
三、加強實踐環節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1.精練習題、強化基礎。習題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鞏固基本概念,是檢查對授課內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實際技能的基本訓練。根據各章節的具體內容,精選習題,促使學生加深對各章節主要概念、方法、結構等的理解。為充分發揮習題的作用,及時指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普遍性問題集中講解,對個別性問題單獨輔導,對學生寫的優秀作業加以表揚。我們還建立了“網上輔助教學環境”便于學生進行自學、練習、同學間交流、向教師提問、考試等。
2.強化基礎實驗指導、提高實踐技能。上機實踐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編程、上機操作、程序調試與正確性驗證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嚴格訓練。
3.強化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綜合解題能力。我們對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課程設計實踐教學大綱,為學生的課程設計提供指導。規范課程設計報告,按照軟件工程的要求,從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調試分析、用戶使用說明,測試結果等幾個方面組織文檔,要求學生盡量采用軟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塊化、信息隱蔽、局部化和模塊獨立等來實現程序。選擇一些簡化的實際問題作為課程設計的題目,將學生分組(每組4~5人),給兩周的時間去完成課程設計任務。要求同組學生在問題分析階段和模塊設計階段分工合作、集體討論,但最后的編碼獨立編寫。最后每個學生都要進行面試,提交課程設計報告,學生必須能夠清楚地介紹設計思路、主要技術手段并回答與題目相關的問題,并且程序通過程序測試才能算完成了課程設計。四、加強教學過程監控檢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保證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學校有關職能部門應定期對課程建設的質量、進度進行檢查和督導,采用聽課,抽查以及采集學生對課程的建議與意見等途徑,準確了解情況并及時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任課教師,督促任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制定嚴格的教學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每學期開學前任課教師都必須按照教學大綱認真制定學期授課計劃,填寫教學進度表,并明確由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核后交教務處備查。教學過程中要強調集體備課,加強教研??荚噧热莩仨氄莆盏幕A理論外,還要進行技能考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課程內容程式化,靈活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中職生都是根據統一的課程標準學習,課程的設置趨于程式化,沒有特色,專業課所用教材多是大專教材的縮減本,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有些學校課程門類過多,其內容交叉重復,在教學形式、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沒有突破,學生課業負擔重,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缺乏靈活性。在這種模式下學習,很多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充分激發學習的自主性。
(二)各學科的知識相對獨立,滲透性不強
計算機應用的各門知識是相互依存、互為所用的。在實際應用中,解決一個問題往往要用到幾方面的專業知識。然而目前計算機應用的各門課程設置相對獨立,缺乏滲透性。中職生由于年齡關系,理解能力有限,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各門知識整合在一起,所掌握的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導致應用能力差,不能舉一反三地解決實際問題。
(三)考評體系不完善
中職學校對學生的考評形式與評價主體單一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使學生被動地應付考試,無法體現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引導學生認識并發展自身的職業潛能方面始終處于劣勢。
二、計算機應用課程優化、整合方案的措施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及發展的條例中明確指出,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應該及時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增強專業適應性,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設置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要使優化與整合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取得實效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根據中職生的特點設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
課程設置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要培養出與社會接軌的計算機人才,必須建立面向未來的課程結構和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中職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理論課有厭學情緒。但喜歡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較強,對實踐課、上機課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實際操作的課程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堅持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統一,促進專業知識與學習方法互相滲透及三觀教育與職業素質相結合的綜合性原則,加強課程實際操作,滿足中職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合理優化課程結構。
(二)根據市場需求,增強課程設置的目標性
教育家黃炎培先生認為,各地設立職業學校,須教育和職業兩方面極端聯絡。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職業界的需要,符合職業界的習慣。目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設置趨于模式化、固定化,知識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IT業發展的節奏,導致學生在就業中無法與人才市場接軌,學以致用。因此,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使專業設置更加合理化、動態化、特色化,面向需求、面向市場、面向未來,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梯度,結合國家教學計劃,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及時增設相應的教學課程迫在眉睫,亟須重視專業課程的細化,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培養專業的、適合不同崗位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人才。
(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調整文化課與專業課比例
以前教育機構曾提出,中職學校學生接受的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及實踐課的比例應為3:3:4。由于這種課程設置過于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使得實踐課及專業課的學習時間明顯不足,不利于中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中職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點,加大專業課、實踐課的分量,如可將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調整為二比三比五,使其更為合理和切合實際。調整文化課的所占比例并非否認文化課的重要性,相反,計算機應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對學生的文化基礎有一定的要求,如英語能力、數學能力以及語言應用能力,拋開這些基礎學科的知識而孤立地談發展計算機教育好比空中樓閣,是不切實際的。
1.1與學生知識儲備出現偏差
從生源上講,中職學生文化基礎差,年齡偏小,對專業知識生疏,因此,學生整體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思維能力偏低。進入中職之后,課程種類不斷增多,教學方法較之初中有所不同,教學進度加快,學生的厭學情緒漸濃,這導致學生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知識儲備嚴重不足。面對這樣的生源,在進行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選擇案例時,如果不仔細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脫離實際,僅為案例教學而案例教學,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如對中職高一學生傳授“C語言程序設計”中的指針與堆棧等內容,只會降低學生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興趣,增加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畏難情緒。
1.2與學生興趣熱點出現偏向
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為15~18歲,屬于青年初期,是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各年齡發展階段的最佳時期,又稱為人生的黃金時代。這個階段的學生興趣熱點非常年輕化,比如喜歡游戲,尤其是過關升級類游戲,渴望在虛擬世界里提前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喜歡形象性、應用型、生活型知識,因此我們的案例應該符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如對“C語言程序設計”的案例教學,只是選一些數學內容作為案例,會與學生的興趣點出現偏差,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只會被動地接受,而不能主動接納,這與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
2從模仿到創新:案例教學三步曲
從模仿到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也是案例教學法計算機專業課程中實施的三個主要層次:完全模仿案例、變通知識案例、思維創造案例。
2.1基本案例—從完全模仿中完成知識的積累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和模仿,這是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認知規律。對熟練掌握一個陌生的知識或一項生疏的技能,第一步就是模仿,以完成必備知識的原始積累。通過觀察、選擇、模仿成熟案例,在模仿中吸取知識,培養提高自身的技能,即“看中學”積累階段。學習積累是模仿創新中的核心,也是創新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這樣可以達到時間短、效率高的教學效果。計算機專業課程在選擇完全模仿案例時,要選擇那些便于學生模仿的案例,這需要教師在案例的選編上,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生活化”原則。這樣的案例有利于貼近學生生活,引起學生共鳴,提高關注度。比如學習“Photoshop圖像處理”時,選擇生活中常見的電影海報、熱點電視節目海報、飲料、食品廣告等案例,這些案例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廣泛、隨處可見,學生接觸后感到親切熟悉,認同感十足,同時案例比較有實用性。
其次是“短而精”原則。中職學生普遍缺少足夠的耐心,對于一個知識點,不愿花長時間去實踐,因此用于模仿的案例必須短小精悍,對于一節45分鐘的課程,學生模仿所花的時間不能超過25分鐘,一個案例中的知識點不能超過兩個,最好是一個。如“網絡技術”中“雙絞線制作”采用案例教學時,案例就是教師示范加視頻教學,讓學生在15~25分鐘內學會水晶頭的制作,并重復練習,而水晶頭的兩種接法則不適宜一同教學。最后是“易展現”原則。中職學生大多數是經過中考落選普高的學生,心理早已蒙上了一層失敗的陰影,他們需要認同感,更需要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計算機專業課程在完全模仿的階段時選擇的案例一定要利于展示,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對于“網頁設計與制作”中的SQL內容,如果展現的是含有SQL語句或者ASP語句的網頁代碼,學生之間不容易相互交流與對比;如果展現的是語句執行生成的頁面,展現的內容更加形象,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根據以上三個原則選擇和編創出來的案例更能滿足學生初步學習的要求,通過完全模仿快速完成知識的積累。
2.2復雜案例—從知識變通中完成技巧的領會
在完全模仿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但依然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為了讓學生領會、掌握知識應用的技巧,需要通過多個新案例來組織教學,但這類案例難度的跨度不宜過大,要盡可能通過已學知識的變通來形成新的案例。
(1)變通素材、參數。對于單一知識點、固定模式內容的案例,可以通過改變案例中的素材和參數來形成新案例,這類案例應用的方法不變,可以由一個案例派生出多個案例,但萬變不離其宗,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掌握結構、訓練技巧,增加熟練程度。如在“Photoshop圖像處理”中關于配色的教學,在初步教學的案例中學生已經掌握圖片色彩三要素的調整方法,在新的案例中,讓學生對同一張風景照片分別配色成紅、橙、黃、綠、藍、紫、白、黑、銀、金等不同的色調,通過課堂展現后,學生會對比出冷暖色調、亮暗色調,并能根據主題選擇不同的色調。這樣,通過改變案例中的一個參數,學生既掌握了改變色調的方法,更學會了根據不同主題選擇色調。再如“Flas技術”課程中關于形狀變形的動畫案例,初步案例時將正方形變成圓形,在新的案例中,改變原有的素材,將圖形變通為“公雞”和“山羊”,兩種動物之間的變形既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形狀變形“控制點”應用的核心技巧。
(2)變通環境、結構。對于有些技能實訓型課程,技巧的掌握更加依賴于多種不同案例的訓練,我們可以通過變通初步案例中設置的工作環境、硬件平臺結構等方面來實現。這樣既可以節約實驗實訓的準備時間,又增加了新案例的應用。BIOS設置是“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重要知識點,在初步案例中,學生已經學會了聯想電腦PhoenixBIOS的進入與修改方式,為了擴大學生知識面,我們需要準備多種不同案例來幫助學生掌握BIOS設置修改的技巧,因此可以通過變通原有案例中的環境—不同品牌電腦、不同類型主板,形成多個案例供學生實訓。“計算機網絡技術”中交換機的配置是重要實訓內容,如學生已經通過初步案例掌握兩臺交換機的VLAN劃分、端口劃分、鏈路聚合等知識,通過變通案例的硬件結構,將兩臺交換機變成三臺,將24換機變成16換機形成新的教學案例,既沒有增加案例的難度,又通過不同案例的訓練掌握了交換機配置的技巧。
(3)變通途徑、方法。對于一些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案例,可以通過變通途徑和方法來形成新的案例,這些案例中實現的途徑、運用的方法原理相同,目的一致,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方法運用的技巧,提高教學效率。如“計算機組裝與維修”中采用Ghost安裝操作系統是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必備實訓技能,在原有案例中學生已經學會光盤版的系統安裝,通過變通安裝的途徑,分別采用硬盤Ghost、U盤Ghost等方法形成新的教學案例,這與原有案例的途徑不同,但原理相同,難度跨越不大,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系統安裝方法。再如在“影視后期處理”中利用AE實現摳像技術是重要實訓內容,學生在先前案例中掌握了用ColorKey線性顏色鍵控工具進行摳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變通實現摳像的方法(如用Extract抽取鍵控、ColorRange顏色范圍鍵控、SpillSuppressor溢出控制等)生成新的案例來幫助學生掌握摳像的技能。
2.3創新案例—從技巧應用中完成思維的創新
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在通過知識累積、技巧掌握兩輪案例的模仿訓練中實現超越,用新穎、實用、高效的思維來創造新的案例,甚至成為別人研究的經典案例,這是案例教學實施的最高層級。在這個階段教師選擇案例時沒有定式,而是像客戶一樣提出要求和目標,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技巧,迸發出思想的火花,產生創新的思維,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內容完成案例實踐。教師只需要提供案例實現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項條件。如“Photoshop圖像處理”中關于海報設計的教學內容,經過前面兩次完整案例作品的學習與制作,學生已掌握了海報制作的基本技巧,在最后一個案例的教學中給學生布置創作自己個性作品的任務。教師給出“校園禁煙”的主題,讓學生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從圖片的選擇、整理到海報制作的整個過程,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各種條件,如Adobe官方網站、圖像處理論壇等資源型自主學習空間,學生自主創作的方法更多,空間更廣,水平隨之上升得更高。這一案例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各項操作技能、創作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審美能力。這些案例整理后可以通過編輯成冊、專題展覽等方式來展示,提高學生成就感。再如,許多威客網站(如豬八戒網)會有許多關于計算機作品制作的需求,從網站的設計制作到動畫的創作,從工業產品設計到企業整套VI設計,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案例的訓練來提高計算機專業的實戰水平。還可以幾名學生小組合作,組成設計團隊,積極參與威客的工作,增加成功的幾率,提高團隊設計的美譽度。
3總結
工程會計中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得到了長遠的發展,而這一方面內容也被看做是衡量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項目的中心及基礎工作是工程會計,而影響工程會計內容的是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工程核算主要內容是對項目資金運轉情況以及每一階段花銷情況進行監管,這一環節是工程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工程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從而縮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而成本控制,顧名思義,是對工程項目的成本進行監督和把控工作,確保工程的成本處于最低水平。只有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都得到了有效的實施,相應的工程項目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效益,進而有利于企業的快速發展。
2工程會計中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
2.1堅持成本控制與全方位工程核算的基本原則。堅持成本控制與全方位工程核算原則的要求如下:提高相關企業、單位、各個部門之間及內部對財務狀況的監管力度,這其中包含對經濟型財務的工程核算以及賬戶往來的成本控制等等,為了全面貫徹該基本原則,應該對工程項目的成本核算加強重視,不僅要對項目本身進行科學的分析、檢測,還要對影響工程成本的眾多因素進行預算,確保在進行工程項目核算能夠順利完成。其次,針對工程采購環節以及質量檢測方面,企業單位需要進行記錄,一旦出現問題,以便于在第一時間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2.2堅持工程總體成本最佳的基本原則。何為工程總體成本最佳狀態,不是指工程經濟成本達到最低,而是從建筑工程設計、施工以及檢測等多個環節進行綜合分析之后,選擇出能使工程總體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優化的方案以及相應實施措施,這樣才能稱之為工程總體成本最佳狀態。而工程成本最佳狀態還要屬于科學有效限度的范疇內,只有滿足了建筑工程設計理念和施工實施策略,便可最大程度減小施工成本的浪費。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會計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內容當中,還要不斷提升對各個影響因素的監管力度,從而有利于細化、落實策略,滿足堅持工程總體成本最佳原則的要求。
2.3堅持科學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則。工程會計在進行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期間一定要堅持科學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則,科學化的基本原則主要指使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以及管理方案,來對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進行合理的管控。有效化的基本原則主要指企業通過最低的資金投入來獲取最高的效益產出,換言之即最少的總體成本來獲取最高的總體利益。
3目前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3.1工程會計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方案較為陳舊。建筑企業、單位由于受到初始憑證不齊全以及產區性質不明確等原因,在進行工程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階段不能科學、合理的采取相應監管措施,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計人員經常只根據工程項目所具有的初始憑證來分析、研究,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工程會計預期目標與實際環節差異較大,從而造成工程會計工作的不嚴謹性與無效性。而且成本控制方案的陳舊,還會讓約束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生產,降低整體項目的工作效率。
3.2工程會計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的管理組織不到位。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研究,不難發現目前我國大多數工程企業、單位在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組織還不夠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成本控制環節不能以動態的角度去處理,動態思想較為匱乏,所以也不能對工程會計進行全方位的把控。第二,責任制度不夠明確,在管理組織方面沒有對員工的責任進行合理劃分,把工程核算任務簡單的交給財務部門來處理,然而卻沒有考慮到財務部門管理的實際內容并不是工程核算,而是成本控制內容。其次,在成本控制工作的管理組織方面,相關人員沒有充足的了解,失控問題也時有發生。
3.3企業對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不夠重視,會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企業對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實施過程中,企業只關注施工的內容,對于成本控制與工程核算內容而言,只是采取記錄數據、統計成表的方式。所以加強企業對工程會計的重視程度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話題。在會計人員的素質方面,許多企業員工還沒有意識到在二十一世紀的時期,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是我國市場環境中的中流砥柱,該環節可以對項目經濟的節流起到巨大作用,從而起到把控工程會計的重大意義。
4針對目前問題應采取的解決措施
4.1設計環節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措施。設計階段是工程項目的開始,起到了統領全局的作用,所以在這一方面一定要處理好關于預算內容,建立完善的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體系是目前最有效方式。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建筑企業往往會忽略預算工作,只注重施工內容,所以便在工程會計內容上出現了滯后的現象,這一現象最終會導致工程會計中的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偏離預期的目標。與此看來,建立完善的體系是保證成本預算科學性志在必行的措施,在建立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的技術情況、經濟狀態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與估計,從而最大限度的確認成本控制與工程預算的幅度。
4.2實施環節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措施。成本預算階段已經完成,在實施環節應該嚴格按照國家要求以及合同規則進行工程核算與成本控制工作,所以在此階段為了避免出現失控或是核算不精準應該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第一,在使用材料方面增強對其的監管力度,建筑企業往往會引入大型施工器械,最好的引入方式就是招標的形式,這種形式可以保證企業以最合理的價位采購到性價比最高的設備。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充分了解所購買設備的型號以及主要性能,而且必須確定具有售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簽署合同。第二,要明確會計人員的責任,合理分工,并通過監管方式來保障工作有效進行,從而杜絕出現財務報假賬、簽訂儀式的虛假等問題。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在責任得到明確的情況下,會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1.學生的基本特征
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是女生,性格文靜、耐心、認真、細致、遵守紀律,具備從事會計工作的基本素養。我們要幫助學生挖掘自身優勢、樹立學習信心。
2.課程的培養目標
確定培養目標首先要樹立德育為先,育人為本,技能為重的教育理念。一是要確定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具備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嚴謹細致、善于溝通、團隊合作、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德技并重。二是培養學生具有會計電算化崗位的職業能力,使學生能夠勝任會計崗位以及相關業務崗位的工作。
3.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的確立,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之一是課程和職業證書相結合,這種結合使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無縫對接,更好地服務就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之二是仿真實訓,就是模擬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建立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把教室搬到實訓室,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從以上三方面內容可以設定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會計電算化崗位的職業能力為核心培養目標,以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業務流程為輔線,服務職業崗位的需求。
二、課程的設計思路
1.模塊化教學設計
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前提是要分析會計電算化工作流程和業務流程。T3企業管理信息化教學軟件就是根據這兩條線來設計的財務業務一體化軟件,在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同時,按企業內部要求對操作人員進行分工,不同的操作人員分管不同模塊。這種設計使會計電算化崗位與職業崗位相對接,而且使學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任務驅動教學設計
任務驅動教學設計是在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模塊的進一步細化,先進行模塊化教學設計,然后在模塊下進行項目設計,在項目下再設計出具體的工作任務,教師每節課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教、學、做。這種設計思路使每一節課的任務明確,實訓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內容相對接,學生在完成工作內容的同時鍛煉了職業技能,提高了職業素質。
三、教學方法
1.講練結合法
少講多練,技能是練出來的,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本課程的教學活動應在會計電算化實訓室進行,教師先進行課堂演示,然后由學生練習,教師演示一個任務,學生練習一個任務,有問題教師可即時指導解決,令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組練習法
首先讓全班學生自由結合,六人一組;然后進行組內分工,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如電算主管、審核記賬、軟件操作、采購主管、倉庫主管、銷售主管等;任務完成后,再進行角色互換。這種方法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了會計電算化崗位和內部控制的要求,同時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
3.逆向操作法
會計電算化有嚴格的程序和步驟,處理一筆經濟業務要經歷多個步驟,操作者如果到最后發現第一步出現錯誤,就要一步一步取消操作,然后重新開始。如果學生只知道正向順序,不會逆向操作,在實訓和工作中遇到問題就會手忙腳亂。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故意設計一些小錯誤,和學生一起思考問題,一步步糾正錯誤。
4.“小老師”輔導法
技能課上,教師輔導學生量很大,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教師感到疲于應付,輔導效果也很差。“小老師”輔導法就是每組選一名技能較好、樂于助人的學生當小老師,輔導本組學生,解決不了的難題,再由教師輔導。
5.展示激勵法
展示激勵法是學生完成每節課的工作任務后,每組派代表通過軟件平臺展示作業,其他小組同學互評,最后教師綜合打分。通過這個方法,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自信,挖掘出學生的潛力。
四、課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