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2 08:18:49
序論:在您撰寫臨床技能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機抽取南華大學醫學院2010級臨床醫學卓越醫師班一半學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為實驗組,同班級另一半學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為對照組。在進行ECS教學前先對兩組學生進行臨床技能理論和實踐的摸底考核,然后對實驗組進行ECS模擬教學,對照組進行傳統課堂教學。教學結束后再對兩組學生進行臨床技能的理論和實踐考核。ECS模擬教學的程序如下:學生自由分為5個小組,每小組5~6人,由兩名經過ECS培訓的教師授課。教師通過計算機程序,運用模擬人設置一個臨床常見病例作為教學病案,將教學病案的主訴及部分簡單病史在課堂上發給學生,組內閱讀病史并進行討論,教學病案的討論點包括患者的主要不適癥狀、進一步的病史采集(包括現病史及既往史)、查體時發現的陽性體征及相應的診斷治療等,討論之后,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對模擬人進行問診(由教師控制ECS模型,通過語音系統模擬病人的聲音)、詳細的體格檢查,再綜合病史、體格檢查及床旁心電監護儀提供的信息等,對患者做出相應的診斷,并討論治療措施,然后每組由一個學生將組內討論意見匯總并進行匯報,模擬早晨交班的病情匯報。最后教師分別對每組學生在各個診治階段的表現及最后的匯報進行點評,點評后各小組再次進行討論與總結,總結各階段的不足、失誤與收獲。課后對學生進行ECS模擬教學的滿意度和必要性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主要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操作、團隊合作、愛傷意識及是否愿意進行ECS模擬人授課等方面的內容。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forwindows(SPSSInc,Chicago,USA)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之間的比較用t檢驗,以P<0.05來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男、女性別比沒有差別,摸底考核顯示兩組學生對臨床技能(包括理論考試及實踐操作)的掌握程度無明顯差別,但實驗組的學生在進行了ECS教學后,無論在理論知識或臨床實踐操作較之以前都表現出明顯的進步,其臨床技能考核成績顯著高于本組學生之前的摸底考核成績,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而未參加ECS教學的對照組學生在臨床技能方面進步不明顯。
2.閱卷調查顯示,參加ECS教學后,絕大多數(80%以上)學生自我感覺臨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操作方面)有所提高,團隊合作意識有所增強。在“愛傷意識”培養方面,有70%的學生認為ECS模擬人能促進其“愛傷意識”的培養,20%的學生則認為ECS模擬人教學不利于“愛傷意識”的培養,另有10%的學生表示不太確定。課后100%的學生都表示愿意接受這樣的教學形式且要求更多的開展ECS模擬人教學課程。
三、討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民自我保護意識逐步提高,加之近年來醫療體制改革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學生能直接在病人身上進行技能操作與訓練的機會越來越少,學生人數增多、臨床教學資源不足、醫療糾紛增多等問題越來越明顯。隨著大眾對醫護人員的臨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下培養的醫學院校學生在臨床技能的掌握方面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急需一批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基礎扎實、專業突出、實踐能力強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卓越醫師隊伍。在臨床技能教學中,模型是很重要的一項實驗室教具,而現有的功能單一的模型如穿刺模型、心肺聽診模型、腹部觸診模型等已無法滿足廣大醫學生對臨床操作技能訓練的需要,生理驅動模型系統如ECS模擬人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近年來,國際模擬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校也引進了ECS模擬人并將其運用于卓越醫師班學生的臨床技能教學。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相較于單一功能的模型來說,ECS有很多優點:(1)可以自行編寫軟件程序從而模擬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各種病人,并且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材對象,設計不同的疾病情景,模擬病人全身狀態的改變,如血壓、呼吸、脈搏、瞳孔大小等,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對臨床病癥細心觀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疾病、對于病人形成整體的印象,將各學科如病理學、生理學等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2)通過ECS內置的語音系統可讓教師模擬病人與學生進行交流,如問診等,使兩者之間產生互動,且通過設置仿真的醫療情境,如模擬ICU、心電監護儀上患者生理參數的變化,能逼真地展示臨床環境中的診療過程及救治效果,為學生創造一種交互式情境教學和實踐的機會。(3)通過計算機程序的設置可使模擬人對不同的臨床處理做出相應不同的反應,對于學生在診療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分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歧意見予以不同的診療處理。觀察不同的診療措施在疾病的救治過程中的不同效果,從而選擇出最為迅速、有效的診療措施。學生在進行了錯誤的處理導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后,還能重新啟動軟件并進入該步處理前的疾病狀態,使學生重新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診療措施,可以避免以后面對真實的患者時不正確的操作對臨床患者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此外由于軟件的無限可重復性,能使所有學生的學習機會均等,保證了教學質量。(4)在整個的病案討論、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診療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能自己思考、討論及動手操作,這區別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能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通過模擬病例的討論,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在病史采集時,學生需做到邊問邊想,發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體格檢查及臨床診療時,學生需體貼病人,積極思考,根據不同的表現調整診斷與治療的措施。總而言之,整個過程都需要學生分工合作、積極溝通、互相學習,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被長時間吸引到尋找答案的學習活動中,一改以往“各干各的”的學習訓練方式,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融會貫通的能力,為今后成為高素質的卓越醫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1評價指標教學結束后(2013年6月)對學生進行臨床技能操作考核,操作考核量表采用我院臨床技能教學小組制定的臨床技能操作評價量表比較兩組學生技能操作掌握情況的差異。臨床能力主要包括臨床處置能力(查對制度、洗手原則、操作用物收拾整理)、溝通交流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態度、交流技巧、獲取患者及家屬支持能力)、操作技巧、人文知識、法律知識5個維度,共18個條目。由1名固定的授課教師對學生操作能力進行評價,在學生操作正確的條目后打鉤。
1.2統計學方法問卷采用Excel錄入數據,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比較兩組學生操作能力情況(以胃腸減壓為例)。運用情景模擬醫療糾紛組學生的臨床處置能力、操作技巧、溝通交流能力、人文知識、法律知識等各維度相關知識點的操作情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臨床技能學是一門新興臨床基礎學科,是知識轉化技能的鑰匙,也是臨床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交流技能、科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為確保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情景模擬醫療糾紛教學模式的融入是臨床技能課程的優先選擇。情景模擬醫療糾紛在課程設置和安排上體現了整合知識點、注重技能訓練的理念,教學目標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獨立思考、解決及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灌注多啟發少、學生學習主動性發揮不足等弊端。而情景模擬醫療糾紛教學模式,在問題解決和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巧妙地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調動學生的信息管理能力,運用批判性思維對海量信息進行甄別和吸納,靈活整合各種資源、多方途徑獲取知識,解決問題,拓展思路,喚起求知欲,激發獨立思考和分析決策能力,培養科學的臨床思維模式,契合了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的核心能力要求。
本研究結果提示,在臨床技能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景模擬醫療糾紛組的學生臨床處置能力、操作技巧、溝通技能、人文知識、法律技能等各臨床操作能力的掌握情況均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這說明通過情景模擬醫療糾紛教學為學生創設情景和角色演練能讓學生真正了解臨床醫療環境和氛圍是十分復雜和多變的,能在高壓力工作環境中提高臨床處置能力、操作技巧及溝通交流能力、自我保護意識及醫療糾紛防范意識,達到技能培訓的真正目的,增強學生的角色適應能力。在臨床技能教學中運用情景模擬醫療糾紛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從學生轉變為醫師的臨床氛圍,使其盡快熟悉“真實”醫療環境,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和醫患溝通技能,且培養了其對臨床技能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情景模擬醫療糾紛教學需要所有學生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收集資料、查閱文獻、分析案例、參與討論、歸納總結,并根據醫療糾紛案例進行角色扮演,把學生置于臨床實際具體工作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相互配合、積累經驗。這使學生對技能方面的理論知識也有一個重新認識,通過學習-思考-操作-再學習-再驗證-再反思等系列學習實踐模式,真正體會了不同角色在臨床技能實踐中的作用,體會了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意義。
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針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大趨勢,制定了具有權威性的“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以指導世界各國的醫學教育。為此,我們制定了符合“醫學教育全球標準”并適合我國客觀實情的實習生臨床技能復合式培訓體系和多站式考核規定。具體內容是醫學生在完成臨床技能復合式培訓項目后,參加多站式考核。包括:(1)在臨床實習前,在臨床技能模擬培訓中心對實習生集中崗前培訓培訓并考核;(2)在臨床實習出科前,對基本技能及專科技能進行集中考核;(3)在畢業前,根據“實習生臨床技能培訓項目”對綜合技能集中多站考核。
1.1構建實習生臨床技能復合式培訓體系與傳統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相比較,本中心構建的“實習生臨床技能復合式培訓體系”具有如下特色:(1)依托“臨床技能模擬培訓”平臺,引入“臨床醫學學習環”機制。即在醫學生的實習崗前培訓階段、實習階段和和畢業考核階段這三個不同的臨床教學階段,對考核目標、指標、模式進行了優化設計與重新構建。(2)臨床技能培訓和考核均以目標明確、指標量化為特點。(3)建立了以“臨床病案、臨床問題、臨床教師”為核心內容的量化式等級仿真型臨床技能多站考核模式。(4)為避免學員“考過即忘”、“高分低能”現象的發生,培訓項目確保了臨床技能培訓貫穿于臨床實習教學的始終。即培訓合格方可進入各臨床科室實習,而實習輪轉期間相關科室基本技能考核合格方可出科。(5)加大了臨床技能考核在畢業考試成績中的比重。技能考核占40%、臨床綜合考試占60%。(6)對臨床技能訓練的各個環節做到了嚴格把關、考核,對考核未過關的項目給予了多次練習及補考機會。做到了“人人過關”,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2構建臨床技能多站考核體系為與上述實習生臨床技能復合式培訓體系銜接和配套,我們構建和實施了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和臨床技能多站考核體系[9]。該體系特色是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分別由臨床技能多站考核完成,我們在臨床技能多站考核中設置了8個站點。各站點考核內容設置如下:(1)體格檢查站,負責除生殖器外的身體各部分的檢查;(2)模擬診療站,負責模擬詢問病史、體檢及實驗室檢查信息,做鑒別診斷和診斷,開醫囑,回答教師相關提問;(3)外科操作站,負責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鋪巾、縫合結扎拆線、器械辨認與使用等;(4)內兒科操作站,負責胸腔、腹腔、骨髓及腰椎等四種穿刺術;(5)婦產科技能站,負責婦科和產科常規檢查;(6)實驗檢查站,負責心電圖、X平片、CT、常見實驗室檢查報告單;(7)醫患溝通站,設計情景模擬演示醫患溝通并回答相關問題[10];(8)急救技能站,負責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環甲膜穿刺等急救技能的考核。
1.3構建了臨床技能多站考核試題庫臨床技能多站考核試題庫的內容涵蓋了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的所有內容。而且該題庫系統能實施自主檢測和階段考核等功能,采用通用的試題庫管理軟件,適用于包含本科實習生的培訓考試、三基考試(醫師三基;護理三基)、職稱考試等類別[11]。每項考試設計和建設了“在線練習”和“在線考試”兩個功能模塊。該題庫的功能特點是:(1)系統運行穩定,功能強大,組卷靈活;(2)能提供強大的組卷功能,可在不同難易程度、不同的題型之間任意抽取指定題目進行組卷練習,組成的試卷及答題結果可以提供在線考試和word導出功能;(3)試題庫不僅用于考試,也可大量用于教學、訓練、復習,使試題庫利用率大大提高,獲得良好效果。
2科學實施并完成了實習生臨床技能培訓項目的實踐研究
在上述培訓體系和考核體系的指導下,對我校臨床醫學五年制共4屆學員實施了科學的臨床技能培訓。培訓階段分為崗前培訓、科室輪轉培訓和畢業前綜合培訓3個階段。具體培訓內容包括:
2.1職業素質培訓包括醫德醫風、溝通能力、人文關懷等三個方面的訓練。目前由于醫學院校沒有針對醫學生關于醫患溝通技能的培訓,導致醫學生缺乏文化素養,與患者相處時見病不見人。我們將職業素質培養與醫患溝通技能貫穿整個醫學教育及從醫生涯的始終[12-13]。
2.2臨床實踐能力培訓具體內容包括:(1)病史采集。培訓中一是注重問診內容的完整性、重點突出程度、安排合理性、語言應用技巧、儀表舉止以及關心病員程度等。二是注重病歷格式正確性、內容完整性、符合實際程度以及文字表達水平等[14]。(2)體格檢查。培訓中要求操作規范、內容完整、符合實際程度、時間合理、謀求病員配合程度以及體貼關心病員程度等。(3)實驗室及輔助檢查。強調一是項目選擇是否適合病情程度以及病員可接受程度。二是閱讀和分析資料(報告)的熟悉程度等。(4)診斷能力。包括臨床資料綜合分析、病情推理、初步診斷和鑒別診斷水平。(5)處置能力。包括治療計劃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以及治療方案的合理性等。
隨著我國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患者的維權意識逐漸提高,醫患關系由原來的醫生主導、患者從屬的地位逐漸轉變,患者可以自主就醫,因此,在一些醫院,由于沒有足夠的病源,造成臨床實習的學生無法找到充足的病例進行臨床技能訓練。由此可見,單靠傳統的臨床見習培養模式培養提高學生臨床基本技能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故此,尋找一種新的臨床技能實踐教學模式已迫在眉睫。
2系統化技能實踐教學模式的形成
本校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逐漸探索、總結出新興的、系統化的臨床技能實踐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把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與臨床體格檢查視頻相結合,采用多環節、多角度教學手段,具體步驟如下。(1)購進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為模型,通過參數調控模擬臨床所有疾病體征,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場景,讓學生通過對疾病的特定體征進行感性認識和實踐,采用問、視、觸、叩、聽基本手法對臨床需要掌握的體格檢查基本知識進行實踐和操作。讓學生處于類似真實的病歷之中,使臨床教學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增加,調動了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其思維和創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師生交流互動的機會。(2)讓有臨床經驗及教學經驗的教師親自進行臨床技能操作,并錄制課件,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及合理化的體格檢查視頻課件,以彌補臨床實踐教學不足。(3)將多媒體示范教學與視頻課件有機結合,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能在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上進行反復練習,使其在進入臨床之時已經具備規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學生有更高的熱情進入臨床見習。(4)根據教學目的及要求,對學生進行標準的臨床技能實踐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補考。
3實驗分組及統計學方法
3.1實驗分組
實驗分組的目的是檢驗系統化技能實踐教學模式的效果,該實驗有兩個部分組成,第一組:采集64名未培訓前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然后根據析因設計原則將其分為甲、乙兩組,其中,甲組學生進行系統化教學模式授課,乙組學生進行傳統帶教模式進行授課,半年后,比較分析甲乙兩組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第二組:選取我校見習生112人,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A組(采用系統化教學模式授課)和B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授課),半年后,對甲乙兩組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3.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第一組實驗采用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第二組實驗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秩和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結果
3.3.1第一組實驗甲乙兩組教學模式教學結果對比采用析因設計結果顯示,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臨床技能成績的影響不同,其中,采用系統化教學模式的甲組(教學前成績:2921.9分、教學后成績:3745分)優于采用傳統帶教模式的乙組(教學前成績:2999.3分、教學后成績:3412.8分)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3.2第二組實驗甲乙兩組教學模式教學結果對比本次實驗規定,學生考核成績如下,優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過對甲乙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采用秩和檢驗可知,采用系統教學的A組的平均秩次為47.68(其中優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傳統帶教模式的B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優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異顯著(P<0.01),因此,可以說明,系統化教學組的效果優于傳統帶教組。
4討論
本校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逐漸探索、總結出新興的、系統化的臨床技能實踐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把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與臨床體格檢查視頻相結合,采用多環節、多角度教學手段,具體步驟如下。(1)購進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為模型,通過參數調控模擬臨床所有疾病體征,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場景,讓學生通過對疾病的特定體征進行感性認識和實踐,采用問、視、觸、叩、聽[2]基本手法對臨床需要掌握的體格檢查基本知識進行實踐和操作。讓學生處于類似真實的病歷之中,使臨床教學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增加,調動了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其思維和創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師生交流互動的機會。(2)讓有臨床經驗及教學經驗的教師親自進行臨床技能操作,并錄制課件,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及合理化的體格檢查視頻課件,以彌補臨床實踐教學不足。(3)將多媒體示范教學與視頻課件有機結合,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能在多媒體電子標準化患者上進行反復練習,使其在進入臨床之時已經具備規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學生有更高的熱情進入臨床見習。(4)根據教學目的及要求,對學生進行標準的臨床技能實踐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補考。
2.實驗分組及統計學方法
2.1實驗分組
實驗分組的目的是檢驗系統化技能實踐教學模式的效果,該實驗有兩個部分組成,第一組:采集64名未培訓前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然后根據析因設計原則將其分為甲、乙兩組,其中,甲組學生進行系統化教學模式授課,乙組學生進行傳統帶教模式進行授課,半年后,比較分析甲乙兩組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第二組:選取我校見習生112人,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A組(采用系統化教學模式授課)和B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授課),半年后,對甲乙兩組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2.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第一組實驗采用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第二組實驗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秩和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3結果3.3.1第一組實驗甲乙兩組教學模式教學結果對比采用析因設計結果顯示,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臨床技能成績的影響不同,其中,采用系統化教學模式的甲組(教學前成績:2921.9分、教學后成績:3745分)優于采用傳統帶教模式的乙組(教學前成績:2999.3分、教學后成績:3412.8分)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3.3.2第二組實驗甲乙兩組教學模式教學結果對比本次實驗規定,學生考核成績如下,優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過對甲乙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采用秩和檢驗可知,采用系統教學的A組的平均秩次為47.68(其中優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傳統帶教模式的B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優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異顯著(P<0.01),因此,可以說明,系統化教學組的效果優于傳統帶教組。
3.討論
我校臨床醫學專業辦學歷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以來,較長一段的歷史時期內一直是學校的唯一專業,1987年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成立了醫學系,2007年11月,更名為醫學一系,2013年4月,學校進行機構調整,醫學一系更名為臨床醫學院,設臨床醫學專業。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及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臨床醫學院在原有的辦學宗旨上,堅持密切聯系社會需求、密切聯系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思路,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育人理念,教學質量逐步提高。臨床醫學專業為安徽省級特色專業,其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較高政治、文化和生理、心理素質醫學高級專門人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在進行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我系注重加強實驗室建設,強調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學生在幾個實驗中心完成,主要有機能中心(包括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科)、形態中心(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中心、病原與免疫中心以及細胞生物與遺傳5個中心。其中機能實驗學課程繼承并發展了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實驗課程的核心內容,并強調學科之間的承上啟下與交叉融合,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大膽實踐操作和積極思考,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臨床技能操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臨床醫學專業機能實驗學共有90學時,涵蓋了“三理”的主要實驗內容;從機能實驗學概述與常用儀器的使用介紹、機能實驗學基本技能訓練與操作、常用觀察指標與實驗數據的采集與評價、分析與統計;到機能綜合與探索性實驗以及虛擬實驗室的開放。全面訓練臨床專業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到實驗研究的選題、課題與論文的撰寫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此拓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營造創新氛圍
基礎醫學教育階段對醫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為學生繼續從事醫療、科研或衛生等工作奠定基礎,因而是整個醫學教育的基石。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即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A醫學實驗教學旨在培養醫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實踐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國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基本上還是依附于傳統的理論教學,以幫助學生加強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為主要目標。為了適應現代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與新世紀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在總結十多年機能實驗改革的經驗,充分利用我校的資源條件,結合我校臨床專業畢業技能考試要求,同時吸收其他院校機能實驗學教學的精華,對我校臨床專業機能實驗學教學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強調突出其專業特色,使學生所學的機能實驗知識既實用又具有系統性。具體是將原有內容分為幾大模塊,不同模塊采用不同教學方法。
①機能實驗學概述與與常用儀器的使用介紹、實驗報告寫作;機能實驗學基本技能訓練與操作、常用觀察指標與實驗數據的采集與評價、分析與統計。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5%。采用常規板書或PPT配以示教講解,目的培養學生規范的基本操作動作與系統的實驗數據處理。
②驗證性實驗如藥物在動物體內藥代動力學參數(t1/2等)與LD50的測定,神經干動作電位的測定等。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40%。采用講解與多媒體錄像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掌握相關實驗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在驗證已知醫學理論的同時,探索可能的未知規律。
③綜合性實驗如心血管活動的調節與藥物對動物血壓的影響、尿生成影響因素與利尿藥的作用等,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40%。要求教師在綜合醫學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建立了一種開放式、交互式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學生主動參與的“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習”(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整合性實驗,學生可以從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檢測復雜的生命現象,并逐步引向深入。強調實驗現象的綜合觀察與思考,建立整體的概念。由于綜合性實驗強調跨學科的交叉融合,學生可以通過此類實驗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其綜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養。
④探索設計性實驗以及虛擬實驗室的開放,如大鼠高鉀血癥模型的復制及設計與解救方案、肝性腦病與及種類型的缺氧、人體動脈血壓測定及運動對血壓的影響等,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15%。教師除一般指導外,充分利用機能實驗中心網絡資源的優勢,采用RBL與PBL(problembasedlearning)與網絡資源相結合,形成網絡式RBL(Web-researchbasedlearning,簡稱WRBL)與網絡式PBL(Web-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WPBL),將經典的RBL、PBL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而創造性地實施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構建體現RBL、PBL理念的網絡平臺,使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與評估。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呈現給學生真實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為主”的教學要求。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運用已經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自己設計實驗,搜集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適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的要求。同時訓練臨床專業學生的實驗研究的選題、課題與論文的撰寫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此拓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我們提倡教師開放研究室、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現多元化實驗教學方式。
3科研、臨床實踐、臨床技能考核與實驗相結合加強實驗教學改革
多年來,機能實驗教學一般均是依據教學大綱與課時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實驗講義“照方抓藥”。這種相對封閉的模式壓抑了學生主動性尤其是創造性的發揮。做實驗時,每教學班內容與實驗方法完全一致,學生興趣不高,而實驗免不了出現抄襲數據或湊結果的現象。為了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動手能力,我們嘗試性將部分興趣高的臨床專業學生組成科技興趣小組,將科研與實驗相結合。幾年來,我校學生參加國家自然基金與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橫向科研課題多項等;通過主動地參加科研活動,同學們撩開了科研的神秘面紗,熟悉了科研活動實施的全過程,從而減少對科研活動的畏懼情緒,增進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在后期臨床實踐教學中,臨床專業學生積極與臨床學院教師承擔的臨床課題;以專業成長為依托的技能發展型實踐教育實踐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實驗課題,完成科研小論文。這樣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復性實驗,又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并且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從一般性實驗過渡到研究性、探索性與自主設計性實驗。
4結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兒科急診包括搶救室床位4張,普通留觀床位36張,重癥留觀床位9張,床位使用率達120%,患者最多達98人次/d。共配置護理人員37名,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6名、護師15名、護士14名、培訓班學員1名;工作年限:≥20年2名、10~20年6名、6~10年17名、1~6年8名、<1年4名;學歷:本科15名、大專21名、中專1名。
1.2方法
護士分級及能級對應依據比例關系、層次結構、工作年限、知識技能等方面對護士進行分配。①護理人員分層情況及準入標準37名護理人員共分為主任及副主任護師(N4含??谱o士)、主管護師(N3)、護師(N2)、4~5年護士(N1-2)、1~3年的護士(N1-1)、培訓護士(N0)6個等級。②各級護士對應工作能力要求:N4級具有護理專業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具有護理科研思維,了解國內、外護理發展趨勢,具有組織指導危重患兒搶救的能力,指導臨床代教和講座的能力;N3級具有病房管理意識,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技術操作熟練、規范,具有護理新技術革新的意識,并掌握國內本專業先進技術,能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指導護師、護士總結經驗,具有撰寫論文的能力;N2級護理技術操作標準、規范,逐步掌握??菩轮R、新技術,參與疑難,危重患兒搶救的能力,指導護士、臨床實習生業務學習;N1-2級主要能獨立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高難度的護理技術操作,并能獨立承擔危重患兒的搶救,指導護生工作的能力;N1-1級主要從事一般治療和健康教育,并能參加和配合危重患兒的搶救工作;N0級主要在老師帶領下,參加臨床實踐,協助老師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工作質量和工作能力每月考核1次,與當月的績效獎金掛鉤。比較實施能級對應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
1.3觀察指標
基礎護理:床單位整潔、舒適;患者臥位舒適符合要求;患者衛生(口腔、皮膚、指趾、頭發、臀部);分級護理標記明確;無護理并發癥。標準分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項扣2分。護理安全:危重患者交接,“腕帶”的使用,查對制度的落實,用藥安全,患者發生跌倒、墜床、燙傷等不良事件,導道脫落。標準分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項扣3分。護理文件書寫:客觀、真實、及時簽全名;無涂改、粘貼、偽造護理文書。標準分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項扣2分。病房管理:病房環境清潔、安靜、舒適。溫濕度適宜,無噪音、無煙、各工作有序;床單清潔整齊;陪護、探視人員管理有序,無閑雜人員逗留。各種護理標識統一,與醫囑相符。呼叫系統齊全,患者床頭設備帶功能完好。標準分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項扣1分。急救技術:具有敏銳地觀察能力和靈活地應變能力,能及時識別常見急危重癥,并對病情做出判斷。具有急救護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護技術操作能力,具備對急癥患者進行護理評估、瞬間判斷、初步應急處理以及配合醫生搶救的能力。標準分為40分,不符合其中一項扣4分?;純簼M意度:使用我院護理部根據我科特點制定的百分制患兒滿意度調查表。由護士長每月帶領本科室護理質控小組不定期檢查各項護理質量的完成情況,每月底對護士進行綜合考核,綜合考核的分數作為績效系數評定標準。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包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能級管理前后護理質量各項指標比較見表1。
2.2實施能級管理前后患兒滿意度比較
實施能級管理前患兒滿意度評分為(90.02±4.29)分;實施能級管理后患兒滿意度評分為(97.10±2.76)分。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2,P<0.01)。
3、討論
3.1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質量是指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護理技術服務和基礎護理服務的效果及滿足患者對護理服務一切合理需要的綜合體現,是在護理過程中形成的客觀表現,它是衡量護理領導管理水平、護理技術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標志。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能級管理后,護理質量明顯提高(P<0.01)。實踐證明,對護士實行分層次使用,從根本上保證了這一目標的實現。此外,將不同職稱、年資的護士按職上崗后,能明確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地完成各項治療和護理操作,同時也鍛煉了護理的品質,質控評估的護理質量評分均有明顯提高。
3.2提高患者滿意度
患者滿意度是患者對所經歷的醫療服務的綜合評價,也是衛生管理部門考核評價醫院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我科在實施護士能級管理的過程中,由于能級對應,責任到人,護士的質量管理意識由過去叫患兒到治療室注射、輸液,被動到病房換藥、拔針,轉變為護士每天主動到病房作自我介紹,詢問病情,了解患兒治療檢查項目以及向患兒家屬宣傳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根據醫囑在病房完成各項治療和護理。護士的責任心增加,提高主動服務意識,經常與患者進行交談詢問,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實感受以及期望被滿足的方式,從而使患兒得到滿意的服務。
3.3增強護士積極性及創新性
能級管理是指為了實施有效管理,必須在組織中建立一個合理的能級結構,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將管理的對象置于相應的等級中[3]。能級管理制度是近年來倡導的一種新型管理制度,具有科學性和靈活性,它使護士在最能挖掘其潛力的崗位上,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根據能級管理原則,護士長采取了分層管理,按崗績效分配,與當月獎金掛鉤的方法,大大調動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了護士的成就感,同時也增強了競爭性和危機感,使得各層護士主動利用業余時間,提高自身學歷,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希望自己能勝任更高一級的崗位。
4、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