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06:49:01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行政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秩序行政理念下以“合法性”作為公共行政問責唯一尺度行政是面向未來以目標為導向一系列的塑造活動,其呈現為管理、協調、自律、監督等各種制度化的組織形態與動態行為。基于國家公共權力及社會組織以及一般企事業單位的主體身份差異,行政分為公共行政、社會行政、私行政三種類型。傳統的公共行政以高權性、單方性、強制性為典型特征,傳統公共行政行為正當與否判斷之最高標準在于“合法性”。行政行為之“合法性”的內涵兼具“正當性”與“合法律性”兩個技術標準,“正當性”是在政治學領域廣泛使用的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正當性”也不是一個大而無當的名詞,它至少與選民同意及符合社會規律兩個變量正相關?!昂戏尚浴笔枪残姓奶貏e強調的一個指標,也就是無法律即無行政。公共行政行為的“合法律性”旨在追求法律對行政的控制,無法律即無行政使法律“直接地將國會的特定組織決定呈現出來,以及間接地創設可以持續產生民主正當性的行政結構?!睙o法律即無行政是法教義學立場恪守的基本原則,其對于限制行政恣意、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形成穩定、法律致力追求的秩序形態具有重要作用。但片面強調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古典經濟學崇拜市場至上的一個極端,只是打造有限政府、守夜政府的理論武器,單純以“合法律性”作為評價、規制公共行政行為的唯一尺度,對于創造一個有活力、全面擔當的大政府還是有所欠缺的。
2.福利國家理念下以“合理性”標準評價公共行政行為福利國家由英國W·坦普爾在《公民與教徒》中用以區別“福利導向的民主國家”與“權力國家”。福利國家包括混合經濟、充分就業、收入再分配和社會福利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的關鍵內容是社會福利。福利國家理念目的在于鞏固資本主義國家的合法性,削抵沿著資本財富增長邏輯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福利國家有三種模式:自由的福利國家、社團主義福利國家、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自由的福利國家仍然關注限制國家行動的邊界,社團主義福利國家強調權利的平衡,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謀求普遍的由國家提供的待遇水平。雖然各國對實踐福利國家理念有差異,但也存有基本共識,那就是國家應該矯正市場失靈,維持社會公正、平等。福利國家理念對公共行政直接滲透的后果就是給付行政時代的盛行。給付行政突破了傳統以“合法性”標準評價判斷公共行政行為的框架,但也向行政機關提出了新的挑戰,那就是在資源稀缺的基本前提下行政機關如何為公眾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正確、適當的服務?;谏鲜鲛D變,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審查由僵硬的“合法性”審查范圍延伸到行政裁量權“合理性”審查范圍。在大陸法系德國,對行政行為合理性的審查主要適用“三階理論”,即比例原則,通過必要性、妥當性、法益相稱性三個標準予以權衡認定行政行為是否合理。在英美法系,由于對如何正面認定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存有判斷上的分歧,轉而依靠反面排除即通過不合理性的認定來確定合理的行政行為,凡是不屬于不合理的,就是合理的。具體而言,不合理包括兩個層次,一般不合理和實質不合理,一般不合理又主要指不相關考慮和不考慮相關因素,以及行政行為發動動機不純正;實質不合理則指Wednesbury不合理,Wednesbury不合理為英國格林法官創設,是指明顯荒謬的,極其違反邏輯或公認的道德準則的行政行為。
3、公共行政應當從過去的價值中立轉變為考慮公共行政的價值和信仰問題;現代公共行政關注的重點應當包括政府的倫理、誠信、責任等問題;有效的公共行政應當是在主動與參與的民眾意識的系統中加以界定的。顯然,在上述理論看來,傳統的由政府主導和提供的公共行政服務的理性模型的正確性和官僚模型的有用性已經受到了社會及民眾的質疑和批評。雖然市場化、多元主義長期以來被一些學者和官方用來解釋公權力的運作,并且被視為有效制度設計之理論依據,但是,面對現代社會民眾日益變化的公共行政服務需求,市場化、多元主義已經無法成為注釋公共行政的理論依據。正如弗雷里德克森教授所說,傳統的或者古典的公共行政追求兩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如何以現有的有限資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或者說在維護現有的服務水準下我們如何花費最少(強調效率)而在現代社會,民眾需要的公共行政服務除了要求以上兩個方面之外,還要再加上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公共行政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夠促進社會的公平?正是社會和民眾對現代政府的公共行政服務中提出了這一更具正義性的價值新要求,加速了公共行政服務范式的變遷。在公共行政學學科史中,著名的西瓦(沃爾多)之爭中,西蒙主張用邏輯實證主義建立一個公共行政學的經驗理論,也就是能使公共行政學成為一門科學,沃爾多認為公共行政學應該關注價值問題,建立一個關于公共行政學的規范理論?!靶曙@然是手段而不是終極目標,終極問題應該是“為何而效率”(Efficientforwhat)”。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顯然體現了公共行政的規范價值關懷。
4.企業問責以崗位責任為基準判斷職業行為的正當性“行政主要指國家行政,也包括非國家行政,非國家行政主要指私行政,即私人企業、組織、團體的執行、管理活動”。企業治理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績效,現代企業是典型的營利法人,財富增長是其首要目的?,F代企業在逐利過程會進行許多重要的活動,“現代管理學之父”法國學者法約爾認為:管理活動是企業活動之一,它與技術、商業、財務、保安、會計等活動一樣,應集中處理,并且與企業的一般活動應當分開,獨立執行。正因為如此,管理專業才得以發生。但是,企業內部的行政管理著重表現的管理職能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大類。由于企業治理在法律范疇上屬于典型的私法范疇,企業治理的目標就是為了生存,所以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參與企業管理的股東、董事、監事、經歷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在本質上都是屬于追求經濟效益的經濟人,他們時刻關注的都是企業和自身的財產增減,其行為動機和影響其行為選擇的核心因素也當然是經濟誘因,股東、董事、監事、經歷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對企業進行管理時在本質上要經??紤]的也是財產權利(行為成本)。以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在私行政中表現出幾大特征:對目標進行清晰的陳述;對目標的實踐路徑以效率為導向嚴格審查;以崗位責任為行為標準測量績效產出;強調經濟誘因;著重結果而非程序。所以,在企業私行政管理活動中,判斷職業行為是否正當是以崗位責任為依托的,因為崗位責任是被分解了的企業目標,是達致企業目標的不能脫漏的環節。崗位責任是否恰當、正確的履行也是測度職業行為是否正當的標準答案。
二、公共行政問責與企業問責差異比較
1.必須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管理責任、法律責任、績效責任、倫理責任和必要的說明解釋責任。作為一種對政府公共行政管理進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責任政府就意味著要有確保政府責任實現的控制機制,這一機制應當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外部控制機制,即立法監督、司法監督等;另一部分為內部責任控制機制,如政府內部的行政監察,公共行政問責也屬于行政系統內部的自律、自制行為。企業問責強調行政崗位自律,更強調非行政崗位工作人員是否履行崗位責任。企業問責是指除代表國家公權力及社會組織的公共行政之外,企業內部對企業在崗人員在其工作職責范圍內,因不適當履行職責或者不適當作為或者不作為,貽誤工作,給公司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的制度。企業管理活動中引入問責制,對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企業實現整體性目標,是十分有益的。第一,企業可以利用“問責制”這支“鐵手腕”,切實改變在崗人員工作作風,增強責任感。第二,可以使企業管理更加的科學、規范、透明。以清晰陳述的崗位責任作為判斷工作人員職業行為的正當性有利于防止追究責任的隨意性,無邊無際的散漫化。第三、有利于企業文化養成。通過建立企業問責制,無論是廠長經理,還是普通職工,都會更加兢兢業業,努力避免失誤的發生、損失的發生、虧損的發生。企業問責雖然也強調對企業的行政管理崗位問責,但更強調對企業技術崗位、生產崗位的問責。因為崗位責任是分解了的企業目標,企業的績效增長的關鍵依托點是技術崗位、生產崗位的責任是否得到了切實履行。強調技術崗位、生產崗位的問責將使普通職工利益與企業利益一致化,形成職工“組織化”的倫理人格。普通職工融入追求社群主義、團隊精神的氛圍之中,其形成的忠誠、責任意識有利于消除職工作為個體經濟人產生搭便車、機會主義的不良傾向。企業常態的問責機制根本目的不在于懲戒行政崗位工作人員,更在于預防、教育一般職工。從而在普通職工中也形成“有紀律的思考”和“有責任的思考”慎獨慎微的常態思維習慣。
2.啟動公共行政問責與企業問責的前提不同企業問責是典型的績效問責,它強調的是“有為”、“增收”,企業建立問責機制屬于標桿管理的一個環節,標桿是組織體基于行業特點、外部原因綜合考量后期盼的業績水準。而公共行政問責雖然也強調要提高績效,但由于公共行政服務的特殊性,就決定公共行政服務在進行時,除了要考量效率(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之外,還要考慮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正因為如此,啟動公共行政問責與企業問責前提不一樣。企業問責的實質前提是企業管理人員或者員工在面對顧客或者消費者時,因為某些行為不當而導致消費者消費的減少或不滿意,從而基于企業市場份額“縮水”、財產減少而啟動的問責。而行政問責的實質前提則是政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因為某些行為導致社會或者民眾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甚至是損害了社會或者民眾的合法利益,或是有損社會公平正義,從而啟動問責。所以,第一,公共行政問責的發動動機較多是因為損害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損他);企業問責更多是因為職工職業行為損害了企業自身的成長業績。第二,企業問責中的被問責行為評價標準非常明確、清晰,即崗位責任;公共行政中被問責的行為有時可能僅僅是依據模糊的倫理性、道義性標準。第三、由于公共行政中個別職員屬于公眾人物,其在非公務期間的私人行為可能嚴重失當而被問責,但企業問責在所不問。綜上,公共行政問責啟動的標準遠遠低于企業問責標準。
3.公共行政問責與企業問責的問責依據有差異企業的問責機制是一種企業的自治行為,屬于同體問責,其沒有資格去建構一種異體問責機制,異體問責機制只能是法定主體依照法定權限、程序完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建構。作為企業自治的同體問責,其旨在建構一種超越“違法責任”、“違紀責任”的管理機制。它以“崗位責任”作為基點,通過問責制形成一種系統性的結構力量,發揮其對企業的整合和調節功能。正因為如此,公共行政問責與企業問責所依據的規范不同,對于規范的有效性所偏重的要素更不同。規范的有效性通常要得益于規范本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之保障。從這個方面而言,企業問責更加強調合理性,即只要問責依據的規范沒有違法法律規定即可。而行政問責則不同,合法性是進行行政問責的基礎,而在此基礎之上它又必須要強調問責的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即行政問責的合理合法。因為二者在提供服務時,它的自由度和范圍有著巨大差別。行政服務的提供者通常在其職責上會有嚴格的明文規定,因為政府必須保證服務提供的穩定性。而企業在提供服務則沒有嚴格的規定,企業通常是鼓勵盡可能創新服務。一方面,因為企業的服務對象較為單一,在創新服務方式時有較強承受失敗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一旦在某一單一服務對象上的創新服務得到成功,其所能帶來的績效增長將遠大于可能造成的損失。所以企業更愿意也更敢于冒險更敢于結合企業與市場變化制訂新規范。
三、局司合一的煙草公司適用不同的問責標準
1.煙草公司政企一體的特點“局司合一”的煙草公司在我國具有獨立的特點。第一,煙草公司兼容國家煙草專賣管理和煙草企業生產兩種功能,它是我國在建設市場經濟時代為保持國家對煙草這一特殊商品進行有效管理而形成的有別于一般行政部門和一般企業法人的特殊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機構。煙草公司根據國家《煙草專賣法》的授權取得煙草專賣管理權,行使煙草專賣的一般公共管理權限,同時,作為煙草生產性企業,其又致力于追求企業的績效增長,所以煙草公司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其公共行政與生產企業的一體性。第二,在煙草公司,行使煙草專賣公共管理權限的機構雖然與企業的各種生產性機構相分離,但崗位職位固定了,人員卻未固定,保持著流動的靈活性,這就是經常所說的“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耙惶兹笋R、兩塊牌子”增加了對煙草公司管理行為的辨識程序與困難,同時也可能導致煙草公司人員利用這種身份移位規避法律責任。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紛繁復雜。概括起來說.行政管理在企業中主要有管理、協調、服務二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協調是核心,服務是根本。概言之,行政管理的實質就是服務。
行政部門應該兢兢業業、認真細致地做好種種行政事務工作,把領導和員工從繁重、瑣碎的行政事務和生活瑣事中解脫出來,可以集中精力、輕裝上陣,研究國內外市場形勢,考慮公司的發展戰略,探討公司的組織架構,任用公司的各級十部.實施公司的經營方針,解決公司所}印商的重大問題,以及專心做好每一筆重要業務等等。行政部門的領導應該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定性,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見,能夠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好安排,指揮若定。為了能達到這種境界.必須建立健全和認真執行行政部門的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規范化表格、圖表等,從而建立起行政部門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出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行政人員隊伍;同時要搞好科學分工、管理層次和合理授權。一旦行政系統的一系列硬件(如辦公設施、生活設施)、軟件(如規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員隊伍、分工協作和管理層次等等建立健全起來,整個行政管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像一部自動機器一樣運轉,只在較少的場合才需要部門領導和上級領導輔以”人治”。
然而,行政部門如果僅僅滿足于這樣一種管理水平,那還是不夠的。行政部門還必須在“管理”、“協調”和’服務”三方面做好工作,才算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企業的行政管理者。從“管理”方面來說,行政部門不能滿足于在日常事務的層次上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還必須在公司的經營理念、管理策略、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問題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成為領導不可缺少的”高參和臂膀”。這就要求行政部門的領導者不能滿足于做一個事務主義者,而是要做一個有思想、敢創新、有沖力的領導者。
從“協調”方面來說,行政管理者不能簡單地以傳達領導的命令、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為滿足;也不能憑借自己在企業的獨特地位對各個部門頤指氣使,以權壓人。行政部門應主動做好上與下、左與右、里與外的溝通,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做好協調。沒有充分溝通的協調不是真正的協調。
從“服務”上說,行政部門要甘當幕后英雄的角色。因為行政服務干得再出色,畢竟是服務于企業的最終目的的。行政部門的工作,特別是后勤服務工作,永遠不要奢望成為企業關注的“中心”。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應該是“潤物細無聲”。行政部門最忌諱處處顯示自己的存在,與其它部門搶鏡頭、爭榮譽。行政部門應該像一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器,這頭原料(任務)進去,那頭成品(結果)出來;其中的許許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體系之內,切忌為自己評功擺好,四處張揚,浪費別人的時間、精力和感情。要反對利用自己對公司資源的支配權只顧為自己謀取私利或便利的行為,特別要反對把行政部門變成“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府衙門。
二
企業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點:
(一)企業的行政管理是為經濟效益服務的。企業的行政管理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調配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資源,不利于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開源節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快企業的發展,那也是沒有價值的。簡言之,企業行政管理服務于企業的根本目的.即通過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而謀取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
(二)企業行政管理注重內容和實質。通常,企業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據公司實際需要,對行政管理的諸多制度、程序、環節、形式、圖表、文件等進行剪裁和調整,使之變得精練、實用、簡潔、便利、省時、省錢。
(三)企業行政管理要講究實效。雖然我們不能說要直接用企業經濟效益來衡量具體的行政管理行為,也就是說,不能直接對某個具體的行政行為問“你這種做法能為企業賺多少錢”;但是,企業的行政管理還是比較直接地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相聯系。企業行政管理的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種資源,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開源節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快企業發展。
(四)企業行政管理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企業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據公司實際發展需要經常進行變革、增刪、剪裁、變通,因而帶有很強的靈活性,比較能符合時代的發展和公司實際。
(五)企業行政管理要為企業的.’前線”服務的色彩比較明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人員在企業中比較“低調”,行政部門為技術、業務等一線部門服務的關系一般比較明確。
企業行政管理的上述特點就給企業的行政管理人員提出了這樣一些要求:企業的行政管理必須時刻著眼于為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務,反對”為管理而管理”;必須堅決擯棄形式主義,切實講究實效;必須大力講究勤儉節約.反對大手大腳;必須根據公司實際需要和可能,采取靈活變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為最高原則,反對食古不化、因循守舊;最后,企業行政管理最終要落實到確立服務觀念,克服老爺作風和衙門習氣,切實搞好服務上來。
三
在企業的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完全擯棄“機關習氣”.完全憑主觀意愿辦事的”游擊作風”。企業中沒有系統完整的規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確分工、明確而充分的逐級授權和環環相扣的工作程序;或無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由于沒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規矩”.造成企業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誘;你爭我奪,辯論不休;或遇事不議.或久議不決,或決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復討論,重復決定.重復勞動;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企業處于一片“打亂仗”狀態.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員工士氣,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
另一種傾向,是一些“機關作風”較重的企業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慮公司的實際需要和企業行政管理的特點,搞形式主義、表面文章;把一個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變成了舊時代的“衙門”。這同樣造成極大浪費.降低工作效率和員工士氣,影響企業效益。
以上兩種傾向,都是我們應當大力反對的。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實質在于為企業的根本目的服務,為企業領導和各個部門、干部員工服務,而決不可本末倒置,否則同樣會降低員工士氣和工作效率.損害公司利益。
四
企業行政管理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行政管理人員對自己所在企業的業務不了解、不熟悉,管理時常脫離各部「1實際,的規定無法推行或根本不宜推行,引起其它部門的反感和排斥。各業務部門心理上總覺得行政人員礙手礙腳.甚至是手腳太長,除非有什么必須要行政部門幫助解決的事,否則寧愿與行政部門老死不相往來。行政人員也往往或是很知趣地盡量不去打攪其它部門,或是對其它部門有一種抵觸情緒。這樣就陷入了惡性循環:行政部門對其他部門的工作接觸越少,就越不了解,管理就越脫離實際;反過來,行政管理越脫離實際,就越遭受各部門的排斥,從而也就越不了解各部門情況。為了改變這種行政管理與各部門業務“兩張皮”的現象.行政部門除了要轉變觀念、轉變作風外,還要強化行政管理部門的企業管理職能。
將企業管理職能注入行政管理部門、增強其企業管理職能后,行政部門深入各部門工作,就成了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情;行政管理部門為了所制訂的管理制度符合實際并切實可行,為了考察各部門執行制度的情況,為了使管理能夠切實有益于各部門的業務、就必須要深入、跟蹤各部門業務的進展,并且與各部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反過來說,行政部門在通過增強企業管理職能而深入了解各部門工作之后、也就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比如說,由于深入了各部門的業務,對于各部門人員的工作表現和工作能力就會了解得更多、更深入.這對搞好人員考核和任用顯然有很大助益;再如.行政管理人員在深入業務中可以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為各部門出謀劃策、做好上下溝通和跨部門協調等等、就能解決各部門自身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甚至起到公司高層領導都難以起到的作用;等等。這一切,顯然都有利于搞好行政部門自身與各部門的協調,改善雙方的關系,改善行政部門的形象。
人事行政管理部門是煤礦企業重要的職能部門,其管理效能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人事行政管理部門是員工進入企業所接觸到的第一個部門,看到的“第一張臉”,其工作作風與工作態度,影響到員工對企業的印象與評價。因此,要求人事行政管理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文化修養與工作能力,展現出良好的自身形象。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人事行政管理團隊,要依靠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提高人事行政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包括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能力素質。其次要提高人事行政管理者的服務意識,要樹立強烈的事業心與敬業愛崗精神,忠于職守,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再次是提高組織協調能力,提高交際及溝通技巧,增強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實踐創新能力。
二、為企業各項管理制度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企業以獲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生產經營目標,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安全生產的科學化水平,以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實現以上目標離不開一套完整嚴格的行政管理制度及相關措施,并結合企業管理實踐不斷加以修改、提高,使之日趨完善。那么,管理規章制度與相關措施的建設完善,必須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指導與引導。規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更要符合員工的思想實際與工作實際。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要充分解放思想,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要廣泛征求充分聽取員工群眾意見建議。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應該建立在充分的民意基礎上,只有為大多數員工認同認可的規章制度,員工才會樂意接受并轉化為自覺行為。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宣傳上的作用,使員工理解制定與執行制度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摒棄自由主義思想,增強嚴格執行制度的自制力與自覺性。如果沒有扎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員工可能對制度存在反感與抗拒心理,認為制度就是用來約束人,用來修整人的,明里暗里對著制度唱反調,從而經常發生違反制度的事,大大削弱了制度在管理上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行政管理中的導向作用,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通過制度管理實現企業的科學高效運轉,為制度管理營造團結、合作、公正的環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創新精神。
三、創造和諧的人事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
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企業和員工的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職工的思想狀況更加復雜,客觀上要求企業加強科學管理,通過建立健全完成的管理條例與規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與引導作用,教育員工深刻理解管理制度與個人權益之間的關系,深刻理解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要體現民主集中集中制原則,讓員工積極參與,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從而創造健康和諧的勞動關系,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生機和活力源泉。企業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事管理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統一思想、消除疑慮、化解矛盾、理順懷疑、激發斗志,從而極大地提升企業凝聚力與戰斗力,為人事管理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利益調節機制有利于解決一些人事糾紛,但在解決思想道德層面的問題就顯得力不從心了,也不利于和諧社會、和諧企業的建設。因此,要堅持把制度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在強化嚴格制度管理的同時,要增強服務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傾聽廣大員工的呼聲,積極回應他們的關切,使人事管理工作充滿人情味,創造和諧的人事氛圍和工作環境。
四、執行企業工作紀律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1.1行政管理機制不健全
企業經營運作及各項組織管理活動的執行需要依托于各項體系管理制度,并針對企業發展或運營生產所要監督管理的重點而展開一系列約束管理手段,從而才能發揮可靠的體系管理成效。但煤企業行政管理體制不健全與體系制度完善程度息息相關。有些煤礦企業一旦內部發生矛盾則引起內訌,互相責任推諉,卻未能依照管理制度辦事,將制度約束內容拋在腦后。這也充分說明,良好的行政管理體系機制運作需要企業各級人員具有責任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否則制度則是死的,人確是活的,制度執行只能流于形式,難以協調各類行政管理工作執行的矛盾問題。
1.2行政監管機構臃腫
主要體現為煤礦管理生產的權屬部門僅負責基本生產,卻不對安全予以負責,而整治煤礦安全的部門卻不對生產指標進行負責,相互責任推諉,管理局面存在脫節;又或出現安全、生產兩手齊抓卻誰都管不好的局面。此外,地方煤監局及安監局雖然就地方礦點設立了必要培訓機構,卻在培訓事宜流于形式成分居多,實行重復培訓,且日常監管草率大意,多以行政罰款代替監管為主,真正行政監管卻體現為一罰了事。此外,一旦行政監管下發現安全事故發生,煤礦企業自身的權屬機構需要就煤礦生產的安全事故予以調查,但其組織職能下的文件批復卻也由自身從屬辦理,并不受地方行政機構監督和影響,故而造就了國家監察職能權屬表現空有權利卻不能承擔責任,而地方管理卻從屬權利極為有限并還要負無限的責任。
1.3內部工作執行效率低下
由于和煤礦企業生產及運營的牽扯部門較多,在行政管理工作執行方面往往運轉不靈,或者是內部工作信息資源失真,所以一旦發生糾紛、內訌、責任推諉等即使向上級匯報問題解決的進展情況,也往往發生一定的滯后性。此外,由于不少行政管理問題發生,多數都摻雜著企業效益與個人利益得失問題。所以,即使一旦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但如果少數人提出反對意見,也將會影響整個問題事件的客觀處理進程。
1.4人員素質問題
據相關資料表明,我國小煤礦基本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素養較低,且安全生產的責任意識不足,工藝技術條件也極為有限。因此,如若從勞動力角度去看,我國基層礦工都是以農民主體居多,人員存在較大的流動性及管理松散性。而如若從技術角度看起,行政監管、技術管理階層的人才非常匱乏,且生產及管理組織活動開展多半和高危電力相關,進而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所以現有的人員素質水平則參差不齊。
2.提升煤礦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徑探討
2.1明確各階層人員工作職責
煤礦企業經營發展最為重視煤礦開采與安全生產。因此,行政管理工作執行效率的提高應以有效保障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為主。因此,一旦遇到安全突發事故,行政管理工作必然承擔一定責任?;诖耍P者建議煤礦生產行政管理能夠整合安全監督資源,集中就各級部門工作職能予以優化,整合市縣一級監管事宜,具體敲定由一個部門進行安全生產管理,以有效促進地方行業主管安全生產能夠明確生產重點,安全重點等,避免責任推諉的內訌現象發生。
2.2健全煤礦企業管理體系機制
落實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監管各項機制,包括嚴格執行自身企業所屬的崗位責任機制,以及加強行政管理法制約束效力,依法辦事。同時,要建立必要的一系列必要的規范化的現代化計算機信息化建設,加強行政管理工作的現代化辦公,以提高行政工作執行效率。
2.3人員素質提高
加強人才引入,提高現有人員從業素質,同時在人才引入機制方面,應能打破以往地區人才保護色彩濃厚這一事實,力求加強人才吸引機制的研究,滿足人才其物質、精神需求,強調勞動所得和付出成正比,并重點實行分層次、分階段的強制化培訓,且人才引入的投資經費應由財政專項撥款。
2.4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方法或手段
比如加強目標成本管理、維系客戶渠道、成本核算管理、以及強化供應鏈管理等。同時,要改變傳統煤礦企業權責過分集中或權力不下放的行政管理約束機制,以杜絕“窯主”守舊的官僚思想作祟;要重點加強柔性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通過激勵獎酬與行政管理約束機制同步開展,實現調動人員積極性,強化員工和企業間的歸屬感,以有效促進管理手段執行效率提高。
3.結語
(一)市場訴求
信息不對稱和市場機會主義假設信息完全均勻分布、交易雙方相互對稱,并且每一次交易都能做到精確計算,那么,信用就不是市場所必需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商品不是新古典經濟學所描述的“搜尋品”,即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就可以確定其質量,而是只能等到試用一段時間才能知悉其質量,即“經驗品”,有的甚至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仍不能確定商品的質量,即“信任品”。更甚者,在交易前,買家充其量只能對商品進行所謂的“代表性”考察。而這種考核結果會導致賣家有意或者無意地為改進“代表性”而忽視甚至降低商品的質量。正是由于市場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交易就變得“復雜”起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時,交易主體的“不老實”行為,即市場機會主義。逆向選擇是在簽約或交易之前,由于信息分布不均和不對稱,導致交易者無法獲取市場真實信息放棄“正確”而選擇“錯誤”,即“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道德風險是在契約簽訂之后,在履約過程中交易主體不完全按照約定的條款或者在條款并未明確規定的情況下盡量從自身利益出發來行事。依據交易雙方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所發生的內容和時間兩個維度,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隱藏知識的逆向選擇,即在簽約前由于信息擁有不均和不對稱而放棄“正確”選擇“錯誤”現象;二是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即簽約后人選擇了委托人不能直接觀測的并給其帶來損失的行為;三是隱藏知識的道德風險,即簽約后人不向委托人報告不能直接觀測的并給其帶來損失的契約未窮盡的或發生變化的信息,甚至與“客戶”共謀,共同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為。
(二)信用自我管理機制:重復博弈、聲譽機制和合作機制
1.重復博弈。該定理認為,在無限次重復博弈中,會出現對雙方均有利的合作均衡。在經典“信任博弈”例子中,博弈者A和B,如果A會選擇一開始就不信任,雙方都獲得0收益,如果A選擇信任,可能受損,也可能獲益,在此情況下,B為了獲得利益可能會采取可置信的承諾,比如進行抵押,與A簽訂一個強制合約,使得違約的懲罰金超過B欺騙的租金等。另一個解決途徑就是增加交易次數。只要未來的合作交易貼現不低于即期違約的租金,則交易雙方的信用關系就會產生。
2.聲譽機制。四位經濟學家(Kreps,Milgrom,RobertandWilsons)將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復博弈,建立了聲譽模型,即著名KMRW定理。定理的解釋是,每一個參與人盡管在選擇合作時可能會面臨被對手出賣的風險,但是如果不合作則暴露了自己的類型,從而失去長期合作收益的可能(如果對方是合作類型的話)。因此,如果博弈重復次數足夠多的話,出于對未來收益的考慮,每一個參與人都會盡量樹立自己合作的良好聲譽(即使本質上是非合作類型的),以獲得對手同樣的回報。
3.合作機制。有學者提出的合作機制演化研究認為,凡是具有善良性和寬容性的個體合作性較強。“針鋒相對”的個體則集中了善良和寬容的特征,善良性防止他陷入非合作的麻煩中,對對方背叛的報復則保證了對方背叛行為的謹慎性;寬容性則有助于在對方背叛后重新開始合作,而簡單清晰的規則更易于被人理解,從而導出長期的合作。另有學者提出了集體穩定策略,即假設存在一個全部采取某一個特定策略的群體和一個采用不同策略的變異個體。如果這個變異個體能得到比群體中的個體更多的收益,則這個變異策略就能入侵這個群體。而如果一個群體的策略是不能被入侵的,則就是一個集體穩定的策略。信任與合作的戰略只有在長期的交互關系中才能成為集體穩定策略。
(三)信用外部管理機制
雙邊信用管理機制、第三方信用管理機制和匿名社會的非人格信用管理機制
1.雙邊信用管理機制。有學者在對中世紀熱那亞商人遠程貿易研究中發現,在熱那亞商業社會,商人一般會讓人其地中海沿岸的遠程貿易,若商誠實履行貿易,則獲得合作剩余,而若選擇欺騙,則商人損失了的貨物,但終止關系。熱那亞商人普遍會支付較高的傭金或工資,使得人對未來繼續合作的預期收入貼現超過了其背叛所得,因此,遠程貿易制度在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商業往來中得到普遍推廣,商人間長期交易關系的確立有助于建立“雙邊聲譽機制”。據學者考證,熱那亞的商業人一般為貧窮和低收入階層人群,優厚的傭金使得他們可以經過若干時間的誠實而上升到中收入階層,這種社會階層的流動構成了社會縱向的緊密結合和“文化信任”的形成。
2.第三方信用管理機制。第三方信用管理機制就是一種俱樂部制度,或者說是一個多邊互惠體系。體系外具有排他性,盡管俱樂部體制對于成員沒有強制的約束,但是一旦發現成員的背叛行為,將使得俱樂部所有成員迅速知曉而將其排除在整個俱樂部之外,停止與這個成員交易。這種俱樂部“放逐”行為能保證俱樂部仲裁結果的有效實施。這些俱樂部組織形式的第三方信用保障機制能使成員間保持信息高度流通,從而大幅度降低交易的信息不對稱。
3.匿名社會的非人格信用管理機制。熟人間或俱樂部式的信用保障的根本點在于長期穩定的交易,因此,交易秩序必須封閉于一個特定的群體之內。而在現代匿名社會中,非穩定交易是常態,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尤為突出,外部性普遍存在。在存在外部性的世界里,容易產生“公共地悲劇”,即個體利用自身信息與行為優勢占有公共領域的剩余;“搭便車”,即個體不付出成本只獲取集體收益;“囚徒困境”,即在信息不對稱博弈中,參與人的自利行為會導致非合作的“納什均衡”等現象,以及簽約人對合約簽訂后的可執行性和執行結果的機會主義預期,執行過程的難以監督會導致簽約人行為的扭曲。因此,用于熟人社會的信用機制不能解決匿名社會里的所有市場外部性問題,信用關系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非人格的制度與法律框架。專家系統、正式制度、司法系統都是匿名社會非人格化的信用管理機制。
(四)政府信用管理機制
降低信息成本和改變信用預期從廣義上理解,正式制度、司法系統都屬于政府信用管理的范疇,而狹義的政府信用管理主要是針對市場信用問題政府進行直接干預,即政府信用管制。西方學者認為需要政府信用管制是因為:一是消費者雖然可以通過諸如民事法庭判決獲得補償,但不足以彌補損失,社會總成本高于政府管制代價。二是消費者不可能輕易地對搜索到的信息作出評價,而犯錯誤的代價很高,如某種藥物的潛在效力與安全,某一特定的航線安全性。三是市場供給方不能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而政府在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具有降低得到信息成本的規模效益。政府信用監管的基本原理是在企業信用雙方(或各方)博弈矩陣中嵌入政府博弈變量,以第三方或者以博弈對手身份參與博弈,并以盡可能低的政府成本改變企業間一般信用博弈的參與者預期,從而減少信用風險發生。有學者認為:第一,如果政府擁有更多的企業信用信息并對外公布,將有利于消除市場交易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減少“逆向選擇”。第二,如果政府對企業失信行為處罰力度足夠大,企業將消除失信的動機,從而克服“道德風險”。第三,如果政府能提高發現企業失信的能力,企業失信的概率將降低。第四,如果企業失信收益越高,其失信概率越大,政府對其監管的力度也應加大。第五,如果加大對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企業信用失職瀆職的責任追究,將有利于降低企業失信概率。
二、工商行政管理企業信用監管的工作重點
工商部門是負責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政府管理部門,承擔著市場主體準入資格認定、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職責。隨著市場逐步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信用與信用監管地位日益顯現。工商部門作為政府市場監管主要部門,信用監管貫穿整個工商行政管理監管領域和監管過程,其監管重點包括:
(一)不斷建立健全企業信用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
從建設法治信用出發,不斷完善《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資企業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工商部門在企業信用監管中的內容和責任,將企業信用監管納入法治軌道,從制度上保障企業信用管理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和執法必嚴,提高工商部門企業信用監管的地位與權威,從而引導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改變信用成本預期,減少市場機會主義發生,為構建良好的市場秩序創造條件。
(二)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企業)信用信息公示
系統的功能進一步完善與政府其他部門、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對接的信息互聯互通渠道,提升數據交換質量,提高數據交換效率,盡快將企業經濟戶口數據庫提升為企業信用信息公共數據庫。開展企業公示信息科學研究,探索企業信用數據變量間的影響路徑、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提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政府企業信用信息的權威性,充分發揮企業信用信息的規模效應,擴大企業信用信息的社會應用,最大限度地緩解市場信用信息不對稱現象。
(三)充分發揮企業信用自我管理約束機制指導企業、行業組織建立信用管理組織
健全信用管理體系,注重企業聲譽或信譽,開展信用自我評價、行業評價活動,主動維護企業或行業整體信譽。積極培育企業信用服務組織,積極開展企業信用調查服務(專項服務)和第三方企業信用評價活動,定期區域市場信用評價指數;制定企業信用獎勵政策,積極探索企業信用積分制度以及信用資產管理制度,賦予誠實守信企業更多的信用資產。
(四)積極探索政府信用監管和行政執法方法充分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處理等現代科學技術
1.消耗支出型
企業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屬于綜合性強的工作,其主要任務是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服務,為企業的高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該部門自身不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因此,就不會為企業直接帶來經濟效益,而該部門的運作所需的全部資金就需要由企業專門提供,該資金主要用于該部門的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所以,沒有盈利的后勤部門自然就成為了消耗指出型。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的后勤部門具有消耗特性將會直接制約著企業的快速發展。
2.被動的服務型
目前,行政后勤工作的服務類型主要為被動型,為企業的正常運作提供保障性工作和高效服務,而這種模式完全沒有計劃性和規律性,而且,他們始終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完全沒有主動權,被他人操作和安排,生產經營部門只會根據自身的需求隨時安排后勤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服務。被動型的行政后勤管理將會直接打擊到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就會給后勤管理部門的工作帶來懈怠,就不會給企業帶來成效,不利于企業整體的發展。
二、行政后勤管理的發展方向
1.行政后勤管理的轉型
行政后勤管理需要有消耗支出型向福利創收型的轉變,這就需要對行政后勤部門的技能強化和業務培訓進行強化,對后勤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位,使得后勤保障隊伍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逐步使得員工養成具有正確的服務意識和態度,改變員工的傳統的觀念,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就像是自己的家,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員工真正具有強烈的企業責任心和歸屬感。其次,需要不斷加強對企業后勤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的監督和管理,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可以是效績責任制度,對后勤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做到層層把關,相關制度落實到位,盡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的相關問題的發生。與此同時,需要不斷創新理念,需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將以前支出消耗型的部門逐步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部門。在部門建設過程中,需要對節能環保等相關理念做到靈活運用,這也是推動后勤管理服務工作方式的有效改變,逐步形成高效的循環利用機制。將后勤管理部門能夠成功的將消耗指出型轉變為福利創收型,可以有效的控制企業發展的成本,與此同時,還有效的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內部的共贏。
2.實現產業化的后勤管理模式
輔部門是行政后勤管理部門的重要標簽,對于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起不到任何作用,是過去后勤管理的發展模式。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后勤管理部門就需要與時俱進的改革和發展,因此,只有改變以往傳統的服務模式,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實現后勤管理的產業化發展才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真正的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這也是能夠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的必要前提。企業后勤管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做到能夠成為自給型的企業部門,這就需要其內部需要打造專業化的后勤管理隊伍,構建和完善專業化的管理模式體系,逐步形成各種服務外包公司。實現行政后勤管理的產業化,不僅能夠使得行政后勤管理部門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對于企業后勤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對于企業改革創新的滲入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實現了企業全面的可持續發展。
3.服務模式的轉變
后勤管理需要改變服務模式,也就是說,需要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首先,企業需要根據其自身的發展,其中包含了企業自身資源現狀和行政后勤部門的實際需求,進行構建和完善科學合理的發展管理模式。在開展和落實具體的管理行政和各項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其次,需要轉變員工的傳統思維,逐步培養員工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的意識,打破以往的陳舊觀念,不斷強化后勤服務人員的主人公意識和提高后勤服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深化改革后勤管理的產業化的建設和發展,激發后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需要放棄落后被動模式的服務方式,需要他們樹立全心全意的服務理念,使得他們形成真正為企業提供主動服務的意識,提高服務品質和質量。與此同時,需要拓寬相互交流的渠道,主要表現在能夠有效的構建上下級的互動平臺,需要積極的征求基層工作人員提出的寶貴意見,并認真對待處理,以滿足后勤人員的實際需求為宗旨,目的是為了及時的推動企業整體的發展,爭取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關鍵詞:企業行政;行政管理;功能;特點;要求
Abstract:Enterprise''''sadministrationsystem,maysaythatisenterprise''''scentralnervoussystem.Itistakegeneralmanagerasthehighestleadership,bytheadministrationvice-totallabordivisionwithindividualresponsibility,organizesbythespecialAdministrativedepartmenttoimplement,theoperation,itsantennapenetratesintoenterprise''''seachdepartmentandaBranchoffice''''saspectscompletesystem,thenetwork.
keyword:Enterprise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on;Function;Characteristic;Request
前言
一個較大企業的行政管理體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小企業。行政工作在其廣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業各方面?quot;業務"。行政工作涉及到企業內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溝通和協調。行政管理的廣度,涉及到一個企業的全部運作過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許多局外人難以想象的細微末節;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為它是領導和各部門、眾員工之間的橋梁
行政管理體系擔負著企業的管理工作;企業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個方面的"業務"。行政管理體系推動和保證著企業的技術(設計)、生產(施工)、資金(財務)、經營(銷售)、發展(開發)幾大塊業務的順利、有效進行和相互之間的協調。
企業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卻幾乎沒有人去研究它;這是現今企業普遍感到最頭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進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這里僅就其中的二、三問題作一探討,期望引起討論。
一、企業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紛繁復雜。企業行政人員每天都面臨著大量的、瑣碎的、不起眼的事務。但是,這些事務只不過是行政管理這棵大樹上的枝枝葉葉而已。概括起來說,行政管理在企業中主要有管理、協調、服務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協調是核心,服務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實質就是服務。
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通常稱為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行政人事部之類)擔負著企業行政管理的組織實施、具體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部分、一個環節,是整個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小系統。
行政部門應該兢兢業業、認真細致地做好種種行政事務工作,把領導和員工從繁重、瑣碎的行政事務和生活瑣事中解脫出來,可以集中精力、輕裝上陣,研究國內外市場形勢,考慮公司的發展戰略,探討公司的組織架構,任用公司的各級干部,實施公司的經營方針,解決公司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以及專心做好每一筆重要業務等等。為了做好紛繁復雜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門的領導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茫無頭緒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領導一會兒支到東,一會兒支到西;結果村村起火,處處冒煙,吃力不討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門的領導應該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定性,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見,能夠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好安排,指揮若定。為了能達到這種境界,必須建立健全和認真執行行政部門的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規范化表格、圖表等,從而建立起行政部門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出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行政人員隊伍;同時要搞好科學分工、管理層次和合理授權。一旦行政系統的一系列硬件(如辦公設施、生活設施)、軟件(如規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員隊伍、分工協作和管理層次等等建立健全起來,整個行政管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會象一部自動機器一樣運轉,只在較少的場合才需要部門領導和上級領導輔以"人治"。一個行政部門的的管理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門如果僅僅滿足于這樣一種管理水平,那還是不夠的。行政部門還必須在"管理"、"協調"和"服務"三方面再上一個檔次,才算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企業的行政管理者。
從"協調"方面來說,行政管理者不能簡單地以傳達領導的命令、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為滿足;也不能憑借自己在企業的獨特地位對各個部門頤指氣使,以權壓人。行政部門應主動做好上與下、左與右、里與外的溝通,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做好協調。沒有充分溝通的協調不成為真正的協調。
從"管理"方面來說,行政部門不能滿足于在日常事務的層次上做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還必須在公司的經營理念、管理策略、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問題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成為領導不可缺少的"高參和臂膀"。這就要求行政部門的領導者不能滿足于做一個事務主義者,而是要做一個有思想、敢創新、有沖力的領導者;換句話說,他不能僅僅滿足于做好一個戰術家,還要努力做好一個戰略家。很顯然,也只有一個有思想、懂戰略、敢創新、有沖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個檔次。
從"服務"上說,行政部門要甘當幕后英雄的角色。因為行政服務干得再出色,畢竟是服務于企業的最終目的的。行政部門的工作,特別是后勤服務工作,永遠不要奢望成為企業關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應該。因為如果一個企業的關注點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門,那只能說明一點,即行政工作做得實在太糟糕,影響了企業各方面的工作,影響了企業最終目的的實現,以致于引起大家的關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應該是"潤物細無聲"。行政部門最忌諱處處顯示自己的存在,與其它部門搶鏡頭,爭榮譽。行政部門應該象一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器,這頭原料(任務)進去,那頭成品(結果)出來;其中的許許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體系之內,切忌為自己評功擺好,四處張揚,浪費別人的時間、精力和感情。要反對利用自己對公司資源的支配權只顧為自己謀取私利或便利的行為,特別要反對把行政部門變成"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府衙門。管理是要執行制度的;但執行制度也是一門藝術,并不一定要搞得劍拔弩張,刀光劍影。特別是在高素質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對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二、企業行政管理的特點及其要求
一、企業的行政管理不是獨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業的目的所在。企業的行政管理即使搞得象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調配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資源,不利于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開源節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快企業的發展,那也是沒有價值的。簡言之,企業行政管理服務于企業的根本目的即:通過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而謀取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