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23:24:38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農業新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是科技轉化生產力的有效途徑
農業生產現代化首先要實現農業機械化,所以農機的普及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須條件,而農業機械是科學技術的具體體現,通過農業機械才能將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通過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作業,發揮其高效優質的作用,達到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及質量的目的,農機化推廣是科研及生產之間的橋梁紐帶,能有效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農機化推廣工作,要通過一些試驗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技術在生產中進行實踐,檢驗新技術裝備的各方面特性,比如實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適應性、經濟性,經過實踐總結,不斷改進,才能形成標準和規范的機械生產模式及配置方案,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在農機化發展中起到引領和促進作用。
1.2提高生產效率,促進增產增收
農機化推廣工作能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科學技術及新產品及時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能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起到增產增收的作用。另外在農機化技術推廣過程中,對于新型農民的培養及農機合作組織的培育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先進的農機化技術已成為農民增加收入及農業增效的手段。
1.3農機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在農機化技術推廣過程中,由于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的思想意識、文化素質、傳統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農機、農藝、技術、信息等多方面的融合問題,農機與農藝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但在實際生產中,需要長期磨合才能使其相互融合,達到應用的生產效果。在推廣方面,有的機構性質不明確,在投入上經費不足,推廣力度不夠,還存在農機農藝難以融合的情況,所以對于農機推廣工作,需要深入的細節還很多,任重而道遠。
2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應采取的措施
2.1增加投入,提高服務
在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中,經費短缺是很多地區都面臨的一個問題,經費不足導致推廣工作的各個方面都上不去,服務能力低下,推廣工作開展不利。所以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明確公益性職能的定位,對于推廣工作的條件加以改善,完善運行機制,對于工作活力及服務水平都非常重要。
2.2努力創新,提升成效
堅持創新完善機制,采用多元化、服務優質化的工作方式構建新型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建立農機化科研、教學、推廣、生產單位協作長效機制,對于新產品研發、新技術應用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加快新成果的轉化,促進新產品、新技術能及時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完成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2.3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離不開推廣人員的努力,推廣人員的思想意識及工作能力對于推廣工作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要積極開展推廣人員的教育培訓活動,在思想意識方面加以強化,促進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更新,使其在業務素質、專業能力等方面得到綜合提高,以適應新時期推廣工作的需要。在高校、職業院校吸納畢業生加入到推廣隊伍中來,加強隊伍建設,發展村級農機推廣人員隊伍,提高推廣一線的技術力量,促進推廣工作質量的全面提升。
2.4加大宣傳,建立試點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宣傳手段,加強宣傳,提高各級群眾及領導對于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廣泛應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媒介,進行農機推廣工作的廣泛宣傳,傳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引起農民的注意和重視,加深其對新技術、新產品的認識。要建立示范點和推廣基地,通過實地的示范作用,讓農民朋友在實際的操作中對新技術、新產品有直觀的感受。充分認識到先進生產技術和新機具的優勢,轉變傳統觀念和心態,自覺改變生產行為。
2.5大力實行農機補貼政策
新技術、新產品剛開始推廣價格都要高一些,這對于農戶來講有一定負擔,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各地的收入水平不一樣,在生產成本上都會有自己的考量,所以在推廣工作中一定要認真落實農機補貼政策,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在推廣中的補貼力度,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農機具的更新換代,科學配套,合理布局,綜合當地的生產情況,結合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對于新型農機具的引進及推廣給予一定的政策及補貼扶持,促進新產品的推廣應用。
3結語
農業信息化建設與創新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農業信息技術集成系統的開發建設及實施階段;現代農業信息化階段。其中,現代農業信息化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成為比土地、生產資料等更重要的要素,信息對于農業生產附加值的影響更大[4]。目前,我國多數省份農業信息化總體處于農業信息技術集成系統開發建設及實施階段,農業信息技術的重點是進行資源整合、硬件集成應用及多元化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應用同樣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科學計算;第二階段是70~80年代的數據處理和知識處理;第三階段是進入9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當前,農業信息技術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5,6]。發達國家積極推廣的農業信息技術有:農業信息處理和獲取、農業系統模擬、農業生產管理、農業專家系統、農業計算機網絡、農業決策支持系統、農業信息實時處理等[6]。如美國的精準農業信息化技術;德國強大的涉農數據庫系統;法國集成信息、通信衛星及專家系統服務于現代農業;澳大利亞的農業生產全程信息化及農產品安全追溯;韓國建立的農場信息技術系統、土壤環境信息系統、農產品出口產品管理系統等。
2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創新
2.1發展特征及趨勢
現代農業信息化科技創新的主要特征有:①以高科技為依托,具有高投入性;②相互滲透,具有開放性;③促進規模經營,具有高效性;④需求與要求矛盾多,極具差異性;⑤引進競爭機制,具有挑戰性[7]。同時,智能化、移動互聯特征鮮明,農業信息化呈現出集成化、專業化、網絡化、多媒體化、綜合化、全程化。當前,全國農業信息化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趨勢:①從注重基礎建設向注重資源整合轉變;②終端開發應用開始由傳統終端向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終端轉變;③產業信息化開始由單一環節的信息化科技創新向全產業鏈信息化科技創新轉變;④由單一信息化技術創新向集成技術創新轉變;⑤農業信息服務科技手段開始由傳統單一方式向協同化、精準化、個性化、可視化、智能化方向轉變;⑥創新機制開始由高??蒲袡C構為主體、國家無償投入為主,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國家有償投入轉變。
2.2發展策略
依據前述發展階段,在發展策略上,第一階段為政府主導型,農業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研究、開發,實驗的人力、物力主要由政府投入;第二階段是雙軌協調型。即綜合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建設由政府、科研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第三階段為市場主導型。政府主要承擔發展戰略制訂和政策環境構建,引導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受技術創新利益驅動,企業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8]?!笆濉逼陂g,我國大部分省份應該采取第二階段戰略,即雙軌協調型,政府做好規劃,引導企業發揮創新主體地位的作用。
3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
從信息利用過程來看,農業信息化技術創新的重點任務可歸納為:①信息自動獲取技術,主要包括傳感、遙測、遙感及攝像掃描技術;②信息傳輸技術,包括光纖通信衛星、通信激光等;③信息利用技術,包括數據庫技術管理、系統人工智能與專家系統、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模擬與仿真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9];④信息控制技術,包括生產自動化技術,如農業生產領域的自動灌溉、自動施肥、溫度自動調節等技術。同時,農業信息網絡平臺建設、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農業信息監測與速報系統、虛擬農業和精確農業等已成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其中,農業數據庫產業是信息部門重點開發的領域,農業應用軟件開發將成為農業信息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0]。在農業信息智能分析方面,需要突破智能化數據采集與挖掘、海量數據管理、生產風險因子早期識別、農產品市場價格短期預測等關鍵技術[11]。其中,精準農業、數字農業、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業技術集成、低成本便捷性農業軟件和終端技術等將成為“十三五”期間農業發展研究的重點。
4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創新
4.1精準農業:農業生產過程信息化
針對農業生產環節精細化程度不高、農業污染、資源浪費大等突出問題,面向良種繁育、作物栽培、畜禽飼養等農業生產,以精準農業“3S”等關鍵技術集成開發與應用為代表,研究農田水、土、肥、氣、溫度等生長信息的智能感知與快速獲取技術;研究土壤養分與墑情變化、耕地質量動態、氣候變化等監測與處理技術;研發農田精準作業導航與變量作業控制、精準作業數字化管理與智能決策等管理系統;建設動植物防病治病、病蟲草鼠害發生、重大疫情快速反應與預警體系。整合建設北斗導航、全球定位系統GP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GIS、農田遙感監測系統、農業專家系統、網絡化管理系統等,構建省級主要作物精準作業體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系統產品,提升省級以精準農業為代表的農業精細化生產水平。
4.2數字農業:農產品加工儲運領域信息化
針對農產品加工儲運領域自動化控制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等問題,加強農產品加工儲運信息科技創新,重點開展農產品加工智能化裝備、生產自動化控制、農產品儲藏環境遠程監控、鮮活農產品冷鏈運輸控制、農產品物流管控等信息技術研發。攻克農業信息智能處理與知識發現技術,探索農業信息大數據應用建設。構建農產品加工數字模型和虛擬加工儲運技術平臺。研究農產品加工過程模擬模型,開發便捷性生產加工管理系統。利用工業化數字控制技術已有研究和應用成果,改造、改良傳統農業產品加工領域的技術和設備,實現農產品加工儲運優先向數字化邁進。
4.3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交易信息化
針對農產品信息流通、交易不暢等問題,順應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通過引進與開發,依靠信息科技創新,形成易用、好用的生態地理標志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及系統,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提高科技信息服務含量,提升農產品交易的快捷性和便捷性。建設新型農產品交易平臺、大型農產品數據庫;加強支付、認證、配送等環節創新信息技術研發與應用;創新生產、流通、交易、競價、網上超市等體驗式服務。引導電信運營商、電信增值業務服務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金融服務機構相互協作,開發電視、手機、電腦、公共服務等多種接入終端,建設并創新完善移動農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研發信用積分管理系統,加強交易雙方的信用管理。積極研發以電子商務為導向的配送物流配套體系,完善農業電子商務創新體系。
4.4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信息化
針對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重點研究及應用農產品電子標識以及物流網絡構建技術。研發質量監控、追溯技術及設備,推廣便攜式快速檢驗終端。通過農產品信息采集、質量檢測監控、質量安全追溯信息讀取等新型信息技術研發,實現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保證質量。重點綜合應用推廣農產品電子標簽及條碼標識、信息采集與傳輸、無線移動數據采集與可靠傳輸技術,降低RFID設備和標簽的成本,提高RFID技術普及率。針對豬肉、牛肉、雞肉、蔬菜、水產品以及茶葉等農產品開展質量安全監管與質量追溯信息化示范,提高農產品質量及其安全水平。
4.5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現代農業信息服務共性關鍵技術
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和經濟組織急需的共性關鍵技術,主要進行信息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開發個性化信息服務軟件和設備,探索農業信息資源挖掘與便捷傳送技術,通過大型智能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硬件云平臺化、軟件超市化,形成農業信息共性關鍵技術創新體系。面向大田作物、設施蔬菜、集約化畜禽與水產等生產經營全產業鏈,集成數字農業、精準作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關鍵技術,推進農業物聯網信息融合與云計算等核心技術,開發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的現代農業軟硬件技術產品和系統,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的信息化、數字化、精準化[12]。面向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中小經濟組織,進行移動互聯網設備及軟件的研發與創新,開發特色軟件,提高軟件穩定性,滿足特定用戶的使用體驗,解決農業人口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總體相對偏低問題,提升信息化水平。
5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創新保障
信息服務業作為新興行業,需要依靠政府大力推動,這是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關鍵[13]。為實現我國現代農業信息化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政府需通過重大專項的形式支持農業企業等相關經濟組織和科研院所積極開展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引導農業信息化創新,保障各項工作順利實施(見圖1)。
5.1關鍵技術創新思路
根據農業信息化發展階段,結合農村信息化“十二五”發展情況,針對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農業信息服務共性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的具體問題,保障現代農業在信息采集、加工處理、信息傳播、信息接收利用等環節的暢通,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提供保障,實現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協調發展。
5.2關鍵技術創新布局
(1)農業信息體系創新布局。重點完善以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為主體的關鍵技術集成技術創新體系;構建以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信息服務資源整合、信息傳輸以建設及信息服務終端研發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形成以試驗、示范為主要手段的推廣應用體系。
(2)應用示范布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園區激發區域發展內生動力,建設精準農業、數字農業、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業技術集成、低成本便捷性農業軟件和終端技術等信息服務創新試驗區、示范區。通過示范應用,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
盡管我國正在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化發展步伐,但是我國的信息化總體發展趨勢不容樂觀,諸多農業生產者對信息化的認識不到位,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建設意識亟待提高,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經營時,由于是自愿的農業生產結合,缺乏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高素質人才短缺,缺少專業的農業科技和管理人才,這對信息化的應用的環境是具有局限性,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只有科技含量較少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服務行業,應用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水平還很低,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市場發育很不健全,尚無規范的農業信息化體系。農民經營的知識水平有待提高,同時農業產出的農業產品尚處于傳統的種類,缺少市場競爭力,這是現階段我國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擋了現代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極大的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化建設
1.完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經營結構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的實踐方式,是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發展和經營過程中要建立健全經營結構,對農業的經營體系做出更好的改革,建立相關的制度措施對合作體系做出更好的規定,規范農業的經營體系,聘請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的經營方式做調整,加快農業內的人才培養,培養更多的農業專業性人才,定期舉辦培訓會,使農業內的成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得以提升。
2.發展農業的特色農業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是土地經營者的經營集合,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生產方式,農業產品的產出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生產方式。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發展經濟效益高,更加優質額作物。提高生產模式和農業的生產水平,打造產品的產業品牌,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的農作物進行深加工處理,通過自身的加工和包裝轉換成具有產品優勢的產業,成為特色的農業農業,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
3.建立現代農業技術信息網絡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所帶來的是農業經濟信息的快速流動、共享,從而加速了農業經濟內部和外部的競爭,建立良好的競爭體系,樹立競爭意識,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體系的建設步伐,,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業信息市場,逐步形成農業的規?;彤a業經營。同時可以通過有線電視播放、村內電話、調頻廣播等方式傳播農業信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實現農業資源高效配置?,F代農業發展著力點就在于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創新組織經營形式,強化科技支撐,提高農業人員科學素質,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體系建設。
三、結語
首先,通過農業信息化手段,在農業生產中建立現代化信息體系,將農業生產長期所處的劣勢地位徹底轉變,在充分掌握動態的市場信息的前提下,適時調整農業發展戰略,把握先機,掌握農業生產的主動權,促進農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其次,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缺乏必要的信息基礎支撐,農業生產過程中不能緊跟市場行情,缺乏及時的市場信息,農業生產僅僅依靠農戶對市場行情的經驗判斷得來,往往導致盲目生產或者偏離市場需求生產,缺乏對市場的敏銳嗅覺,農產品滯銷現象非常常見。例如,因為某種機械剛剛面世,或者某種機械一定程度上備受農業生產者歡迎,部分農民就購買用以提供機械生產服務,而也會有不少農戶盲目跟風似地蜂擁購買,導致市場飽和,供過于求,因服務數量過剩導致服務價格下跌,給農民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在當前的三農建設中,農業機械化、信息化已成為農業發展的必要途徑,各級農業管理部門都強調應用信息服務生產,強化網絡等資源開發,建立完整的農業信息化管理體系,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通過農業生產信息化網絡建設,農機維修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找到農機故障分布并及時排除,提高農機使用效率,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
2信息技術應用與現代農業機械存在的問題
2.1農業機械使用、維護不當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下,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使用不當、維護不到位的問題。如機械設備的過度使用,缺乏必要的保養,或者機械設備等待時間及恢復時間較長等問題。實踐中,很多農業生產者不注重農機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只有在農業機械設備出現故障不能正常作業時方進行事后維修,甚至有的維修人員并非專業人士,在維修過程中給機械造成二次傷害。
2.2農業機械管理缺乏信息技術的應用
農業機械管理過程中往往直接運用經驗及習慣沿襲而來的傳統方法對機械設備進行管理,管理過程缺乏科學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這種過時傳統的管理方式應用于早期小規?;蛘咿r業機械化早期單一機種的機械設備管理或許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隨著農業機械品種的增加、數量的增多,這種落后的管理方式很難指導農業生產,相反會增加管理成本,造成資源浪費。
2.3農業機械組織難以做到最優配置
農業機械型號、品種、機型等眾多,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多機種聯合作業非常普遍,這種農業機群式生產方式會占用較多的資金,且生產過程中協調調度很難一步到位。農業機械組織不能做到最優配置,這直接影響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因此做好農業機械資源的最優配置,也是農業機械信息化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3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具體應用
3.1管理信息系統運用到農業機械管理
將與農業機械相匹配的管理信息系統應用于農機管理中,可以實現對農業機械操作者進行生產活動的整體覆蓋,同時可以促進完善的、靈活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這對農業機械化綜合集成管理非常重要,在技術上便于農業機械向模塊化、功能化發展與對接。在當前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管理信息系統運用到農業機械管理中,使得管理者很容易了解機械使用過程中的各種信息與實時狀況,提高了農機使用的安全程度,也大大提高了農業產品的品質,有利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3.2掌上電腦運用到移動農業機械管理
掌上電腦是一種手持移動信息管理設備,這種設備可以靈活、及時、方便、持續地為農業機械使用者提供信息查詢及處理等各種信息服務。其特點是價格低廉、便于攜帶、體型輕便且穩定性強,在現代農業機械管理中運用掌上電腦,可提高農機管理的便捷性,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3.3在農業機群控制上運用先進的管理系統
伴隨著地理信息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的日益發展,農業機械的虛擬現實技術及地理位置技術逐步發展起來。若將上述兩種技術應用于農業機群控制中,可實現農業機群的資源優化配置,對農機群的作業進行科學管控。同時可以控制機械作業時的實時方位,隨時向中央控制器地理信息、位置信息等,逐步實現農業智能化管理。
3.4農業機械間的總線通信技術
隨著智能化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管理上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子控制單元的通用化及標準化的實施可大大加速電子機械的發展。例如,控制機械整體需要在駕駛室完成,如果能實現駕駛室的標準化電子控制,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實現農業機械間的總線通信。在控制室安裝智能顯示終端設備,可實現多種機械間密切通信聯系,實現機械間信息交換與共享,同時可以接受系統發出的操作指示,完成精密作業。
4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的信息化發展問題。盡管我國正在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化發展步伐,但是我國的信息化總體發展趨勢不容樂觀,諸多農業生產者對信息化的認識不到位,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建設意識亟待提高,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經營時,由于是自愿的農業生產結合,缺乏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高素質人才短缺,缺少專業的農業科技和管理人才,這對信息化的應用的環境是具有局限性,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只有科技含量較少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服務行業,應用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水平還很低,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市場發育很不健全,尚無規范的農業信息化體系。農民經營的知識水平有待提高,同時農業產出的農業產品尚處于傳統的種類,缺少市場競爭力,這是現階段我國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擋了現代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極大的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信息化建設
1.完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經營結構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的實踐方式,是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發展和經營過程中要建立健全經營結構,對農業的經營體系做出更好的改革,建立相關的制度措施對合作體系做出更好的規定,規范農業的經營體系,聘請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的經營方式做調整,加快農業內的人才培養,培養更多的農業專業性人才,定期舉辦培訓會,使農業內的成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得以提升。
2.發展農業的特色農業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是土地經營者的經營集合,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生產方式,農業產品的產出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生產方式。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發展經濟效益高,更加優質額作物。提高生產模式和農業的生產水平,打造產品的產業品牌,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的農作物進行深加工處理,通過自身的加工和包裝轉換成具有產品優勢的產業,成為特色的農業農業,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
3.建立現代農業技術信息網絡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所帶來的是農業經濟信息的快速流動、共享,從而加速了農業經濟內部和外部的競爭,建立良好的競爭體系,樹立競爭意識,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體系的建設步伐,,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業信息市場,逐步形成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經營。同時可以通過有線電視播放、村內電話、調頻廣播等方式傳播農業信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實現農業資源高效配置?,F代農業發展著力點就在于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創新組織經營形式,強化科技支撐,提高農業人員科學素質,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體系建設。
三、結語
1.1自然環境惡劣由于歷史原因,四川地區位于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帶,自然災害頻發。四川地區地貌特征多以山地、高山、高原為主,由于如此復雜的地形,導致其水土流失嚴重,不僅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而且經常出現局部沙塵等惡劣天氣。特殊的地形還經常引發地震災害和冰雹、雷電、大風、暴風雪等氣象災害以及泥石流等衍生災害。這不僅是四川地區貧困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其發展新型現代農業必須突破的自然難題。
1.2農村基礎建設薄弱,環境污染較為嚴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污染環境比較嚴重。其主要表現在:四川地區大部分地方處在邊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導致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致使農民對新型現代農業技術知識的匱乏,阻礙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步伐;在這些貧困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低,牛耕作業普遍;同時,農村污染較為嚴重,如許多農戶沒有用上衛生廁所;農村衛生院設施條件普遍較差。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著四川地區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發展。
1.3農民綜合素質較低由于歷史原因,四川地區的文盲和半文盲基本上集中在農村,這些人接受科技知識和應用技術的能力很差,綜合素質發展進程比全國水平落后好幾年。近幾年四川地區的農民雖然人均純收入有所提高,但其收入水平比城鎮居民相差甚遠。由于農民收入水平低,有限財力難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致使經濟增長緩慢,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見,農民綜合素質低導致經濟發展速度緩慢是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障礙。
1.4農民受教育程度低,觀念落后由于歷史原因、近似封閉的生活環境、習俗文化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致使一些農民綜合素質相對較低,這些保留著封閉生活傳統和方式的農民對現代科學農業技術的接受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四川地區由于農村大量身強體壯和有較高文化素質的農民外出打工,而留守人員大都是文盲、半文盲以及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孩子,這些人知識缺乏,種田不科學。這些低素質的人群成為影響新型現代農業技術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農民思想保守,觀念封閉導致這些人排斥新型的、先進的、科學的農業技術推廣知識和信息。
1.5政府扶持力度不夠,“三農”投入嚴重不足對于四川地區而言,發展新型現代農業技術的最大障礙是各級黨政府的領導同志對現代農業技術的認識不到位。四川地區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成負增長,政府在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和提供配套設施等方面工作進展速度遠遠跟不上新農村發展的速度。政府還在補充、修改和完善農業政策和規章制度等方面投入進展緩慢。雖然每年都有少量的資金投入,但相對農村的需求來說,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嚴重落后,在偏遠的農村則尤為突出。政府在“三農”政策中投入力度的不足間接的制約了四川地區在新型現代農業技術推廣。
2總結
論文關鍵詞:農業科技進步,現代農業,寧波市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進步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之一。農業科技進步是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寧波市政府重視農業科技的作用,頒布了《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的決定,《關于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圍繞建設農業科技支撐體系提出了18項政策措施。這不僅為寧波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還為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持。本文以寧波市9個區(市、縣)(海曙區、江東區除外)2006年農業科技進步狀況為例,來分析寧波農業科技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農業科技進步進步內涵
農業科技進步目前也沒有一致的看法,但主要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觀點認為農業科技進步指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產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應用于生產的過程。廣義的觀點認為農業科技進步除了資金、勞動等經濟要素外,所有能帶來農業生產發展、效益提高、生態改善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在生產中得以應用的過程。本人認為農業科技進步是一個不斷創新知識,改造、革新、開發新技術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把新知識、新技術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去的過程,也是一個應用合理有效配置的資源,把新知識、新技術和原有生產要素轉變成農產品的長期增值,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生態效益的過程。因此,本文更贊成廣義的農業科技進步之說,把農業科技進步分為農業科技進步基礎、農業科技投入、農業科技產出、農業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環境改善,本文從這四個方面分析寧波農業科技進步的現狀。
二、寧波市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的現狀
1、農業科技進步基礎
寧波市農業勞動者的素質具有受教育水平低生產技能高的特點。寧波市各縣(市、區)農民素質水平遠低于全國且差距較大(見表1),2006年,寧波市農業從業人員中初中及以上勞動力比重是26.7%,全國平均是49.50%。但是,寧波市農業勞動者的勞動技能水平較高,萬人農業技術人員數為200.8人,而全國平均僅59.35人,寧波市除象山縣,其他8個區(市、縣)該指標都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勞動者生產技能高是寧波開展“綠色證書”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農廣校中專學歷教育、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碩果。
表1寧波市九個區(市、縣)農業勞動力素質水平(2006年)
項目
江北區
北侖區
鎮海區
鄞州區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象山縣
寧??h
寧波
浙江
全國
初中以上農業勞動力比例
24.30%
32.20%
24.30%
26.40%
23.80%
19.50%
27.70%
23.70%
26.80%
26.7%
29.0%
49.50%
萬人農業技術人員
200.65
182.41
200.65
263.44
296.72
271.77
119.93
33.65
2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