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5 03:03:48
序論:在您撰寫土木專業導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advanced proces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 "stagnation"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and explore the "stagnation" Association; and th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guidance mode. It is proved by practice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it is full of innovativ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process analysi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ion thesis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p>
近年來,針對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時間短,任務重;不安定因素相對集中”的特點和難點,國內各高校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加大了改革和創新的力度。②③④
本文作者從事土木專業教學、研究生和本科生學位論文指導多年,積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經驗。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大連理工大學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標,貫徹“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過程培養”的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具有較好的實踐效果和創新意義。
1 “過程培養”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終極目的是培育創造型新人才。為此,結合當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傳統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和手段勢在必行。
本教學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重點放在“過程培養”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科研能力”。結合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特點,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論知識型行向實踐能力型人才的轉化,完成“理論與實踐的” 完美結合。
首先,只有在正確的方法論的指導下,才能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進而才可能產生可靠的實施成果。本文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⑤⑥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并探索各“駐點”的關聯性。
其次,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質就是“教”與“學”有機結合為一體,這一點,在畢業論文環節顯得尤為突出。如何充分引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其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課題中。以教師的誘導、啟發為方向,最終達到對人才培養由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根本目標。
第三,教學成果的總結及效果的評價對教學質量及效果的確認至關重要。申請者首先總結了歷年本科生畢業論文知道的經驗和教訓,從中提煉的理念和方法;同時,“他山之石,可以為玉”,本課題亦廣泛了解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關專業在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環節教學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吸取優質的教學素材,借鑒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用以補充完善本課題的實施方案,提升自我整體水平。進而探索本教學環節與精英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我?!熬⒔逃被揪V略的實施落在實處。
2 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全過程駐點分析
針對在畢業論文環節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問題,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階段的特點,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如圖1所示),將本科生畢業論文全過程確定為五個駐點,即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
駐點1:選題與查閱文獻。
該駐點是畢業論文的第一個環節,“過程訓練”的開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強調的全過程的學生參與,首先就是選題需要學生的參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指導教師由于還有較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不能全程地陪同學生的實驗研究,學生應是實驗工作的主體,教師僅起輔助的導向作用。學生對所做課題感興趣,他們通常能做到積極地去查文獻、用心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認真地去做實驗,實驗出現問題,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去加以解決,這樣學生往往能高質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學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觸情緒、在工作態度處于消極狀態,被動完成任務,論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證,談何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本課題實施中,指導教師應提供多個題目,采取自愿選題的原則,盡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指導教師與學生充分溝通,亦可對課題的工作方向做適當的修正,共同確定任務書的內容,使論文質量能在現有條件下達到較高的水準。
駐點2: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
學會運用文獻制定研究方案和進度計劃,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獨立從事科研活動的基本素質之一。
學生通過第一階段的文獻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問題領域的發展現狀和研究水平,通過對比分析,尋求、借鑒擬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大量參考文獻及相關標準規程,以確定正確合理的試驗方法,制定嚴密科學、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進度計劃。
由于這一環節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論文工作的深度和質量,因此,指導教師要給予相對較多的關注和指導,幫助學生在研究方案細節的制定上力求科學、準確、可行;方案實施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勤動腦、多動手,積極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學術及非學術問題。
駐點3: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
本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訓練規范、縝密的思維習慣;學會尊重客觀規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觀臆斷的大忌。熟悉專業常規操作、培養實驗技能,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這個環節中,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更應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適當的形式(如組會討論), 啟發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系統的討論和思考,不斷提升他們凝練科學問題、進行對比分析、舉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駐點4: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
相對于前三個階段,本階段重在對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的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釋試驗現象,提升論文工作的理論水平,避免“實驗報告”式畢業論文的出現。
指導教師應鼓勵、啟發學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論分析,而不是圖省事地取而代之,淪為“重使用輕培養”、“重結果輕過程”的反面典型。
駐點5:答辯。
這是全過程分析的最后一個駐點。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環節。采用規范的論文評閱和答辯形式,對于提升論文質量,完成最后的升華至關重要。本課題組成員均具有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學生論文經由課題組指導老師之外的兩名其他老師實質性的評閱,給出具體評閱意見,并由學生經修改后再進行答辯。答辯采用PPT講述方式,全面考察學生在論文過程中的工作質量。
3 實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針對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五個駐點的具體內容,將“過程培養”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實施運用到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具體工作中――所指導的土木專業本科畢業生陳祝?012年)、李祝?013年)、白祝?014年)等同學,在論文過程及畢業答辯中表現突出,畢業論文成績均為“優”。特別是陳祝?012年)同學,不僅獲得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并于論文期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與其論文工作相關的學術論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升。
實踐表明,該方法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認為,應繼續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基于“過程培養”的創新型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
4 結語
本文提出的“基于‘過程培養’的創新型土木R當究粕畢業論文指導模式”的實踐效果已經初步驗證,該方法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確實是行之有效。相信經過不斷實踐改進和完善,其效果將更加顯著。這種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的解決好兩個關鍵問題:(1)在有限時間內,借助先進的“過程工程學”理論指導,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實踐教學任務;(2)切實解決畢業論文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個別學生懈怠敷衍、教師倉促放水的局面。從而將我國“精英教育”基本綱略的實施落在實處,進而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教學質量,培養理論扎實、富于創新的研究型人才,為社會打造合格的土木專業精英人才。
注釋
① 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廳[2004]14號,2004.4.
② 羅怡,李春天,許惠斌.材料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討.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2):219-220,228.
③ 同濟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若干規定(同教[2012]28號).
④ 大連理工大學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管理辦法(2016年).
1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認知
職業道德認知,既對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認識情況.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認知情況是決定其職業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礎.只有在充分認識和理解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為大四階段的工程實習和畢業后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調查中發現,雖然85%的大學生認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幫助,但是其對職業道德的了解情況卻不容樂觀,對職業道德非常了解的學生僅占13%,了解的為26%,一般了解的為40%,不知道的為21%.因此,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就顯得非常重要.
2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感
職業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愛與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情感體驗是形成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然而,在一些客觀事實面前,他們既羨慕別人可以建造國家重點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環境艱苦、遠離城市的工作;既羨慕別人取得的巨大成績,但自己又不愿意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既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不誠信現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誠實可靠,不采取欺詐手段.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于職業道德的正確的情感體驗,而將職業道德僅僅掛在嘴邊.
3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意志
職業道德意志就是指人們在履行職業道德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力量和堅持精神.有沒有這種堅毅果敢的職業道德意志,是衡量每個從業人員道德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情況越嚴重,越困難,就越需要堅定、積極、果敢,而越無為就越有害.”現在的大學生,往往已經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面對建筑業可能遠離城市、家人和網絡的工作條件,心生畏懼;面對建筑業可能出現的消極和腐敗現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職業道德意志不夠堅定.
4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
職業道德行為是指人的職業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從業者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觀標志.只有具備了正確的職業道德認知、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感和堅強的職業道德意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行為.然而,在調查中發現,只有35%的同學有主動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行為,26%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低.
二“卓越計劃”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隨著“卓越計劃”開展的不斷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建筑企業對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現狀,才能培養出適合建筑市場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師.
1加強家校和校企溝通,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師的培養,離不開家庭、高校和建筑企業的共同努力.高校作為連接家庭和建筑企業的中間環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紐帶作用,加強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家庭和實習就業單位的聯系.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實習單位的表現,及時解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2加強與任課或實習老師的交流和溝通,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內部環境
隨著卓越土木工程師計劃的實施,單純依靠輔導員或是專任老師都很難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因為,在專業技能培養、行業動態等方面,專業老師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又存在著對大學生缺乏思想教育經驗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輔導員,雖然有著很強的教育學生、指導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對建筑行業技能、專業知識的了解,造成對學生職業道德指導針對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輔導員和專業老師只有加強溝通了解、取長補短,才能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內部環境.
3通過榜樣引領作用,激發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自覺履行職業道德的意識
社會學家研究認為,人的社會行為具有群體模仿和認同的特性,從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過程來看這一現象尤其明顯.大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圍人的反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具體措施如下:(1)繼續深入開展“十佳大學生評選”活動“.十佳大學生評選”作為展示在校大學生風采的標志性活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的關注.由于這些榜樣就在他們身邊,使得學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2)邀請建筑企業卓越的土建工程師來院講座.現在,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困惑,不知道畢業后該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夠成長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師.因此,可以通過邀請建筑企業卓越的土建工程師來院講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師的成長之路.(3)邀請優秀校友來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軟件硬件建設仍有不足之處.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后,難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棄.此時,可以邀請優秀的校友來校交流,通過他們的親人經歷,激發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專業的熱愛.(4)通過宣傳海報、QQ群、微信、微博、校園網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宣傳恪守職業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深入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拓寬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途徑
職業道德教育有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這就決定了職業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一方面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各級的職業技能競賽,如測量大賽、CAD制圖大賽、手工繪圖大賽、力學大賽、結構設計大賽、紙橋設計大賽等,培養學生的職業資格意識和職業榮譽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參與開放性實驗、校立學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挑戰杯創業創新計劃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5大力開展職業道德類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培養職業道德的熱情
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職業道德教育課或是兩課課堂的理論灌輸,而是要結合學校的各項教學、實習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對于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面對陌生的學校和所學的專業充滿了好奇和疑問,這時高校要結合新生特點,著重開展始業教育、適應與成材、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思想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等活動.讓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可以盡快了解專業培養計劃、目標及發展方向等;讓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將來一定可以大有作為,從而使他們熱愛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能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初步樹立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可以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國,切實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性與實用性.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則應結合就業形勢,開展就業擇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等內容的教育活動.
三結束語
關鍵詞:畢業論文;指導課程;土木工程
基金項目:江西科技學院校級教改課題“基于CIDO模式下《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編號:JY1504)。
1 前言
畢業論文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大學本科教育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大學四年所學專業課程的全面總結,也是對之前各個教學的繼續深化與拓寬[1]。畢業論文的完成情況不僅能反映出每個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科研思維的方法、寫作水平的高下,也能折射出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2]。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教學實踐中,大量的畢業設計出現雷同情況,學生的能力培養欠缺,出現大批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而設計、施工單位卻尋覓不到合適人才的狀況。
針對此種情況,本文從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如何提高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兩方面加以分析,為進一步提高《畢業論文指導》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2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問題
2.1 選題單一或脫離實際
題目決定畢業設計的內容,課程概念多、實踐性強。但土木工程學院學生畢業論文題目大多集中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預應力簡支T梁上部結構設計,或者輔以施工組織設計,沉降觀測等。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又以3-4層多層框架結構為主。主要是因為畢業設計要求本科生結合4年所學專業知識,所以基本以手算為主。而結構又必須考慮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只有底部剪力法可通過手算完成。反應譜振型分解法及時程分析法均需靠電腦才能完成。只有框架結構屬于剪切變形為主,符合底部剪力法的適用條件。所以這也就是畢業設計以框架結構設計為主的原因。
2.2 大多數學生專業知識沒學好,畢業設計難于入手
學生基本都是根據教師提供的任務書進行結構設計并繪制施工圖。但很多學生建筑圖紙部分就耗費大量時間。后面的結構布置已經喪失信心,能簡便則簡便。
至于結構設計中的重難點,學生往往更難把握。樓板設計及次梁設計屬畢業設計的次要內容。水平荷載及豎向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是畢業設計的重點。很多學生往往對力學基礎課程掌握不扎實,對于彎矩二次分配法的應用更是無從下手。
同時,荷載效應組合及梁柱截面設計通常是畢業設計的難點。如果學生能堅持手算到最后,那么內力組合也就會通過請教與自學來完成此次畢業設計任務。
2.3 施工圖紙不符合現行規范標準
很多學生在進行冗長的手算完成后,往往還是對自己所做的論文題目缺乏清晰的思路。所以圖紙也只是仿造同學的圖紙,修改開間進深的尺寸及配筋。其中有很多不合規范之處。而畢業設計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圖紙的質量。
2.4 指導教師水平有待提高
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論文指導能力直接影響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從指導選題、寫作到答辯,指導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選題是畢業設計的源頭,畢業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選題方向。但現在許多指導教師給的選題方向偏大、任務過重,還存在偏難,或者與專業不對口的問題,超出本科生畢業設計能力水平。加之指導教師本身教學與科研任務繁重,無法分擔太多精力指導學生,學生自己在摸索過程中容易犯錯,致使學生在畢業設計寫作過程中與指導教師溝通不暢或者教師指導不力的情況發生。
3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建議
3.1 選題多元化。
根據指導老師的課題研究方向或是工程實際項目,或者參考學生畢業實習崗位,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畢業設計題目,盡可能真題真做。同時題目難易程度也應適中,能夠體現目前研究發展的主要方向及前沿問題,能夠對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充。
3.2 嚴格要求學生并認真指導
畢業答辯前對學生進行預答辯,或者階段性審查。及時發現學生畢業設計中的問題并督促其整改。對檢查不過關或是預答辯不過關的學生,推遲其答辯時間或是取消答辯資格,整體學風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同時,指導老師也應加強督促,并定期追蹤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進展情況。如果所帶學生數較多,還應集中指導所有學生,并合理規劃各學生進度。對設計能力較強的同學,可要求更嚴格后期準備推優。對進度較慢的同學加強檢查力度,加大檢查頻率。主要教會學生理清設計思路,運用正確的設計理論及設計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參考規范及查閱相關資料能力。
3.3 參考國家標準規范制圖
國家分別制定了《建筑設計制圖標準》及《結構設計制圖標準》,很多按自己制圖習慣繪圖的習慣應督促其整改。甚至有些同學動手能力較弱,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尚欠缺。教師不可能手把手進行指導,應充分發揮組員團隊合作能力,采取幫扶政策,引導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同學。
4 結論
目前,大學畢業生流行“畢業就失業”,主要是學生在大學四年沒有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很多學生大學四年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中度過,平時課堂也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優勢,并鼓勵學生深層探究,大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在畢業前的3年里學有所獲,不至于畢業設計無從下手。
本文主要從3方面闡述了目前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建議。畢業設計是體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最后環節,也 學校本科評估的主要支撐材料,學校及學生均應引起重視,并提高畢業設計完成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麗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實踐探索[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2] 陳蘭.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若干問題剖析[J].東南大學學報,2012(14):24-27.
[3] 周紅星,李兵,趙瑞芬.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12):177~178.
[4] 劉正遠,段玉璽.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03).
[5]季民,馬德剛.建立畢業設計管理體系提高畢業設計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7(05).
[6] 歐孝奪.基寬口徑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與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2005(30),16~19.
關鍵詞過程分析;土木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苯陙?,針對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時間短,任務重;不安定因素相對集中”的特點和難點,國內各高校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加大了改革和創新的力度。②③④本文作者從事土木專業教學、研究生和本科生學位論文指導多年,積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經驗。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大連理工大學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標,貫徹“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過程培養”的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具有較好的實踐效果和創新意義。
1“過程培養”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終極目的是培育創造型新人才。為此,結合當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傳統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和手段勢在必行。本教學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重點放在“過程培養”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科研能力”。結合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特點,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論知識型行向實踐能力型人才的轉化,完成“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首先,只有在正確的方法論的指導下,才能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進而才可能產生可靠的實施成果。本文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⑤⑥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并探索各“駐點”的關聯性。其次,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質就是“教”與“學”有機結合為一體,這一點,在畢業論文環節顯得尤為突出。如何充分引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其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課題中。以教師的誘導、啟發為方向,最終達到對人才培養由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根本目標。第三,教學成果的總結及效果的評價對教學質量及效果的確認至關重要。申請者首先總結了歷年本科生畢業論文知道的經驗和教訓,從中提煉的理念和方法;同時,“他山之石,可以為玉”,本課題亦廣泛了解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關專業在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環節教學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吸取優質的教學素材,借鑒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用以補充完善本課題的實施方案,提升自我整體水平。進而探索本教學環節與精英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我?!熬⒔逃被揪V略的實施落在實處。
2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全過程駐點分析
針對在畢業論文環節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問題,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階段的特點,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如圖1所示),將本科生畢業論文全過程確定為五個駐點,即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該駐點是畢業論文的第一個環節,“過程訓練”的開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強調的全過程的學生參與,首先就是選題需要學生的參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指導教師由于還有較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不能全程地陪同學生的實驗研究,學生應是實驗工作的主體,教師僅起輔助的導向作用。學生對所做課題感興趣,他們通常能做到積極地去查文獻、用心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認真地去做實驗,實驗出現問題,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去加以解決,這樣學生往往能高質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學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觸情緒、在工作態度處于消極狀態,被動完成任務,論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證,談何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本課題實施中,指導教師應提供多個題目,采取自愿選題的原則,盡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指導教師與學生充分溝通,亦可對課題的工作方向做適當的修正,共同確定任務書的內容,使論文質量能在現有條件下達到較高的水準。駐點2: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學會運用文獻制定研究方案和進度計劃,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獨立從事科研活動的基本素質之一。學生通過第一階段的文獻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問題領域的發展現狀和研究水平,通過對比分析,尋求、借鑒擬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大量參考文獻及相關標準規程,以確定正確合理的試驗方法,制定嚴密科學、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進度計劃。由于這一環節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論文工作的深度和質量,因此,指導教師要給予相對較多的關注和指導,幫助學生在研究方案細節的制定上力求科學、準確、可行;方案實施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勤動腦、多動手,積極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學術及非學術問題。駐點3: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本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訓練規范、縝密的思維習慣;學會尊重客觀規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觀臆斷的大忌。熟悉專業常規操作、培養實驗技能,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個環節中,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更應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適當的形式(如組會討論),啟發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系統的討論和思考,不斷提升他們凝練科學問題、進行對比分析、舉一反三的科研能力。駐點4: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相對于前三個階段,本階段重在對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的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釋試驗現象,提升論文工作的理論水平,避免“實驗報告”式畢業論文的出現。指導教師應鼓勵、啟發學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論分析,而不是圖省事地取而代之,淪為“重使用輕培養”、“重結果輕過程”的反面典型。駐點5:答辯。這是全過程分析的最后一個駐點。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環節。采用規范的論文評閱和答辯形式,對于提升論文質量,完成最后的升華至關重要。本課題組成員均具有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學生論文經由課題組指導老師之外的兩名其他老師實質性的評閱,給出具體評閱意見,并由學生經修改后再進行答辯。答辯采用PPT講述方式,全面考察學生在論文過程中的工作質量。
3實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針對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五個駐點的具體內容,將“過程培養”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實施運用到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具體工作中——所指導的土木專業本科畢業生陳×(2012年)、李×(2013年)、白××(2014年)等同學,在論文過程及畢業答辯中表現突出,畢業論文成績均為“優”。特別是陳×(2012年)同學,不僅獲得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并于論文期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與其論文工作相關的學術論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升。實踐表明,該方法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認為,應繼續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基于“過程培養”的創新型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
4結語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導論;教學方法;考核評價
引言
每當新生跨入高等學校大門,很多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將要從事哪方面的學習、將來可能會從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新生,高校都會安排“土木工程專業導論”這門課程去解決這些問題。當前,“土木工程專業導論”主要是從宏觀方面入手,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有一個大致了解,引導土木工程專業新生正確認識和處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土木工程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土木工程的概況以及將來土木工程的發展;學校將以何種方式培養學生成為高質量的工程專業人員;學生在學校環境里將學習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達到哪些目標;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不同點有哪些,如何讓自己盡早融入大學學習和生活,如何盡快地適應大學的節奏,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力,展示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使學生認識土木工程的作用和發展,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方式和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動性,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存在問題
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是從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發展而來的,與其他課程相比,這門課程的發展歷程比較短。目前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建設存在三個問題。(1)大部分老師缺乏專業從業經歷。土木工程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高校老師僅有理論基礎已經不太能滿足教學要求。然而,大部分老師從學校一畢業就直接來高校教書,沒有工程實踐經驗,授課內容缺乏新意,照本宣科,流于表面,尤其對于工程實例無法很好地展開講解和豐富書本內容,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印象。(2)課程考核方式單一,多以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學生抱有應付心態,存在抄襲現象。同時,老師無法準確直觀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3)在后續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前、學后階段,對課程在專業培養體系中的地位,專業課程對畢業后專業對應就業方向究竟提供什么樣的課程基礎,以及課程之間的聯系等都不甚了解,更遑論課程間的融匯貫通。這樣的不良現象大范圍的存在,同時也由于該現象的存在,使得學生學前不知為何而學,學后又不知有何作用。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學生專業學習的深度和主觀學習興趣,造成學習效率和能力培養兩方面的低效運行。
2改進措施
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應當以學生的專業引導和興趣提升為主。對于土木工程導論課程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八個方面進行改進。(1)將課堂講解和現場教學相結合,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變革和優化??梢詫⑼聊竟こ虒д撜n程與專業認識實習相結合,將書本上空洞的文字與現場實物相結合,使知識立體化,加深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對自己今后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更加具體的認識。(2)專業老師加強自我提升。專業老師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工程現場進行學習,也可以向學校申請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去企業進修,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競爭力。(3)讓學生參與講課。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和迫切感,要求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自己收集與知識點相關的資料并制作成課件,上課的時候參與該知識點講解,增加學生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學習習慣、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改變傳統的講授方式和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形式。(4)采用一課多師的形式。由多個專業老師按照所教方向分部分對學生進行講授,向學生展示專業前沿的發展和動態,不同老師的不同教學方式能有效避免課堂教學的冗長枯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邀請校外具有現場工作經驗的工程人員一起參與授課,工程人員的工程實例的講解與學校老師的理論教學可以很好地形成互補,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趣味性。(5)邀請業界代表開設講座、座談會等。通過講座、座談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學生的關注點,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使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增加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啟發學生對學習和今后發展的思考。(6)改進評價方法,探索學生自主建構、探究與發現的教學模式。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不拘泥于論文、筆試等傳統考評形式。比如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學生做一個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計劃書,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學習自主性,并從中選取成績優秀的學生申請校級、省級或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一來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組織、邏輯、文字編輯等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二來學生可以獲得第二課堂學分;三來可以使學生盡快地融入大學生活,一舉多得。又如,可以采取與專業相關的社會調研的考核評價方式,調研的內容、形式由學生自由選擇,讓學生對本專業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口試和調研報告作為考核依據。(7)從微觀入手,對宏觀教學進行補充。對于一個具體的工序流程,可以將工序流程制作成動畫視頻或者采用課堂小品的方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帶動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的印象,保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工序流程以及流程中各個階段與各門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形成一個脈絡框架。比如,介紹抗震空心磚砌體結構模型時,可以將模型的構造制作成動畫,與平面圖片的不易于理解相比,通過幾分鐘的動畫視屏就可以很形象地展示結構的構成,加深學生的記憶。又如,對于工程建設全流程(主要指一個工程項目從“業主想建”到最終“建成投入使用”全過程)應當包括從立項報告、可行性研究、選址勘察、設計、招投標、施工和竣工驗收幾個階段,可以在課堂上讓不同學生扮演不同階段所需要的工程人員,讓他們以小品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中需要他們分別闡述在各自所在階段過程中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需要完成的任務,其他學生可以對小品中不正確或不完整的地方進行更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8)在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中加入土木工程專業各類執業資格考試的介紹。學習知識是為了工作做準備,執業資格證書是工作的敲門磚。老師不僅要向學生介紹不同方向對執業資格的要求,還要介紹每種執業資格考試與后續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之前有一個心理準備和規劃,能重視相應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
3結束語
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第一課,是一門啟發性課程。這門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而且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規劃、發展等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高校應重視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建設,帶給學生更優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專業學習,明確學習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付冰冰,吳疆鄂.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以化學相關專業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5(2).
[2]楊曉敏,李全意.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
[3]李鴻昌,等.對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0,1(9).
[4]李莉.導論課程在專業教學體系中的定位與作用[J].集美大學學報,2013,2(14).
[5]史三元.從土木工程概論到土木工程導論[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10,2(27).
[關鍵詞]麻省理工學院;環境工程課程體系;分析與啟示;公共衛生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環境工程專業設置在土木與環境工程系里(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簡稱CEE),是獲得美國工程技術認證協會認證的專業。多年來,MIT環境工程本科專業一直在全美國排名前十名,2014年被USNews排名全美本科環境健康專業第6[1],在全美乃至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茖W合理的課程體系無疑是MIT環境工程專業持續保持強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因為環境問題而引發的健康問題,已引發人們廣泛關注,迫切需要對我國高校環境工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借鑒國外知名大學在環境工程教學上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研究旨在通過對MIT環境工程課程體系的分析,從中得到對我國環境工程課程體系改革有益的經驗。
一、MIT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計劃概況
培養目標: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發展能力,以應對現代社會挑戰。使學生能將科學的力量融入社會價值和社會目標中。培養學生成為環境工程領域的專家,具有創新能力的知識界領導者和問題解決者, 富有終身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有能力就職于環境工程設計、教育、法律、醫學和公共衛生等部門或行業,能夠從事相關科學與工程的研究工作。
學制:4年
學位:學士學位(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總學分:384 units。說明:MIT幾乎每門課都是12units,即每周12小時學時。學時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或設計或野外考察+學生課外準備三部分時間,無實驗或設計或野外考察的為0。如Engineering Mechanics I(Units: 3-2-7),即工程力學I,周學時是12小時,其中3小時課堂教學、2小時實驗和7小時課外自學(后文中只寫總學時)。每學期每門課的1unit=14小時。2個6-unit的實驗課程算1門課程。可以把MIT的學時等同于國內的學分。
教學日歷:秋季(9月-12月);春季(5月-8月)
教學計劃實施過程大體如下:
(1)大學一年級,主要學習MIT要求的基礎科學,如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一般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課程是每學期上1門。
(2)大學二年級,繼續學習MIT要求的基礎科學,同時學習專業基礎課。
(3)大三、大四年級,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擇環境工程專業課程(必修、限制性選修和任選)。第八學期主要學習畢業論文設計。
獲取一個本科學士學位共需完成32~34門課程的學習。
畢業要求:修完MIT和CEE要求的課程,且每門課程成績不低于3(5分制)。
二、MIT環境工程課程體系
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兩個部分,即MIT的基本要求(General Institute Requirements,簡稱GIRs)和CEE的專業要求(Department Program) 。MIT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如下[2]:
(一)基本要求(GIRs)
MIT的基本要求學17門課,共12×17=204學分
(1)6門自然科學
數學:從單變量微積分、單變量微積分及應用和微積分及理論I等3門中選1門;從多變量微積分I、多變量微積分II、多變量微積分Ⅲ、多變量微積分及應用和微積分及理論II等5門中選1門。
物理:從4門不同要求的經典力學課程中選1門;從2門不同要求的電力與磁力課程中選1門。
化學:從固態化學導論和2門不同要求的化學科學原理的課程中選1門。
生物學:從3門不同要求的生物學導論課程中選1門。
(2)人文、藝術、社科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簡稱HASS)
基礎HASS課程:選3門不同類別的課程。
專業性HASS課程:選3~4門課程。
其他HASS選修課程:選2門或1門。
(3)科技限制性選修課
從生態學I: 地球系統、工程力學I和微分方程3門中選2門。
(4)設計實踐課程
土木與環境工程設計概論I和土木與環境工程設計概論II。
(5)表達要求
4門寫說表達課程。其中2門包含在人文社科類里,不再計算學分;另2門是與專業有關的課程,主修課中已有,也不再計學分。
(6)體育要求
一般要求第四學期結束前修成。要求通過游泳測試;上完4節體育課。
(二)、專業課程要求
(1)必修課程(Required Subjects)
必修課程包括以下四個部分,共168學分。其中,與GIRs重復課程的學分為48。
1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培養的整體情況與方法
作為較早成立的老牌農林院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林科大”)的工程類學科巳經發展得較為全面,其中建設與發展得最為成熟的特色優勢學科木材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都已建立了國家級工程實驗中心、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與研究中心等。
為響應國家大力發展農林院校,發揮特色學科優勢,辦好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號召,自2008年起,林科大開始構建學科交叉性科研平臺,并在校內選取了生源較好、科研能力較強、師資隊伍雄厚的5個學院、5個專業作為試點,嘗試探索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博士、學術型碩士兩個層次)培養的有效模式與方法。截至2014年底,這一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計劃已初見成效,并將進一步在其他學科和專業中擴展與延伸。
1.1制訂跨學科研究生聯合招考方案與計劃,確保招生質量
林科大在國家研究生錄取大綱的指導下,多次組織召開全校工科范圍內的評審和專題會議,尤其是針對5個試點專業的學術委員會特別會議,以“拓寬培養口徑、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在保證考生具有一定的前期專業水平的基礎上,分專業擬訂了跨學科研究生聯合招考的專業條件、招生數量和考試科目。
因跨學科研究生錄取與單學科研究生招生有較大區別,在入學考試的專業課考察和面試環節中,林科大提倡以寬進嚴出為指導思想,實施較為寬松的、注重科研創新能力的錄取政策。尤其在確定推免生錄取方案時,適當放開導師自主招生的權利,并賦予導師跨學科、跨專業聯合招生的特權,鼓勵導師結合自身課題和培養條件招收跨學科研究生。
1.2針對不同學科要求制訂培養方案,革新學習方式
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更加注重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改革,以最能反映本專業領域的創新理論和研究成果為依據編排綜合性、跨專業的課程。對于工程類研究生而言,則更應加強其對數學、力學和材料學科內容的學習,并在專業選修課中增加較為成熟、實用的優化理論、算法與軟件學習課程,如運籌學、有限元法、神經網絡工程應用等,使學生在后期的學術和學位論文撰寫中盡快進人角色,解決課題研究和工程應用中的具體問題。
林科大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依靠課堂講授與討論、提交作業與讀書報告的形式,采用課堂教學、現場實訓、模擬實踐、論壇匯報等形式相結合的方法,依托各學科專業科研條件良好的研究所、實驗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等,開展學生工程實踐訓練和科研實驗模擬。與此同時,積極鼓勵試點專業學生借助學科平臺,結合導師科研課題和自身學習興趣申報國家級/省級/校級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并對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創新性的基金項目給予適當的政策扶持和配套資金。
1.3有針對性地制訂學位論文考核制度與辦法
煙臺大學的馬曉麗教授曾明確指出:“跨學科人才培養應與跨學科科學研究相結合,與培育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相結合,跨學科研究生教育的理論創新應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為真正實現培養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創新思維與科研方法的目標,林科大研究生院經多方調研與論證,制訂了《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考核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的培養及論文選題須結合科研課題實踐,……研究生第二學年參與課題研究的時間不得短于8個月?!睂⒐芾磙k法落實到具體考核指標上,則表現為由原來的考察專業知識轉變為考察學生結合專業知識解決學術前沿科學問題和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
1.4大力調整師資結構和管理制度,強化跨學科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為最大限度地提升跨學科研究生導師的科研素質和指導水平,完善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導師指導體系,林科大研究生院與各學院學術委員會和校人事處進行多次討論與磋商,決定嘗試采用“取消戶籍、強強聯合”和“建立小團隊”兩種方法,力爭在3~5年時間內初步建立一支具有跨學科指導能力的導師隊伍。
所謂“取消戶籍、強強聯合”,是指在當前現有條件下,改進導師指導體系,整合與優化現有師資力量,打破學院與學科間的“戶籍”壁壘,確立多學科聯合培養的基本職責。為此,研究生院建立了較為嚴格的跨學科研究生導師選聘制度,在充分考察每個學科內研究生導師學科背景、科研實力、指導水平、師風師德和責任心的基礎上,遴選出實力較強、師德高尚、素質過硬、責任心強的導師,在課題研究、薪酬分配、研究生招生和繼續教育方面給予激勵政策,取消跨學科招生導師原有學科和專業的“戶口”,并鼓勵導師根據課題和研究需要自主建立跨學科科研團隊,結合實際需求招收與培養跨學科研究生。
2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跨學科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
在培養優秀復合型人才的實踐中,林科大一貫強調發揮學校特色學科優勢、結合林業特點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跨學科研究生培養體系。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改革實踐實施6年多以來,各試點學科與專業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制訂課題攻關方案與研究生培養計劃,整個改革實踐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
2.1基于學科特色,搭建科研創新平臺
自2009年土木工程專業實施跨學科研究生培養以來,已初步構建了土木工程學科與生態學科、木材學科、食品學科和環境工程學科相交叉的科研創新平臺5個,各平臺研究隊伍分別來自不同學院,在增強了導師流動性的基礎上,整合了學校相關儀器設備和實驗場地,既避免了科研資源閑置與浪費,又提高了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土木學院還積極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交流,在建設產學研科研基地的同時培養跨學科研究生。如與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開展聯合研究生培養,依托行業優勢和需求聯合招收、指導土木工程與交通工程交叉學科研究生,為服務社會、促進合作創造了條件。僅2012~2014年3年間,土木工程學科依托各交叉學科平臺已成功獲批國家級課題7項、省部級課題4項、地廳級及以下科研課題10余項,跨學科研究生培養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2結合科研課題,制訂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
為完善現有的培養方式與體制,各科研團隊結合學科特點對不同層次、研究背景的研究生“量身定制”培養方案,并為每個跨學科研究生選派了1位導師和1~2位副導多師,保證跨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綜合性、靈活性、前沿性和創新性得以充分發揮和展現。如由土木院肖宏彬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結合承擔的國家林業局948項目“林草一體化髙穩定性生態護坡技術引進”’于2012年招收了本科專業為生態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學術型碩士1名,為使該生能夠明確生態學科與土木學科對土壤、植被和生態防護研究的異同點和關聯性,盡快融人課題中,課題組為其制定了包括公共選修課(多元統計分析、高等工程數學等)、生態學科課程(高級土壤學、土地生態學、土壤微生物生態學及實驗技術等)、土木學科課程(高等土力學、有限單元法、巖土工程測試技術等)、學術報告與講座(生態學前沿及專題講座、恢復生態學與生態工程講座、植被生態學專題、生態護坡技術研究進展等)和生產實踐在內的一系列培養環節,并選定林學院一名教師為副導師,指導其學位論文研究方案中“建立網格型髙強度林草混交根系成型技術”部分內容。
2.3拓寬培養口徑,構建跨學科研究生立體知識結構
土木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加強能力訓練為基本思路,尋求構建跨學科研究生立體知識結構的途徑與方法。具體做法是:1)按照知識結構的需求和跨學科研究生的學科背景安排選修課程,同時鼓勵與引導學生參加科研實踐和社會活動,激發學生的能動性與創造力。2)改變理念、調整模式。在橫向上把相關學科和新興學科研究內容納入教學體系,在縱向上由過去的以專業理論和知識積累為中心,轉向既注重積累又強調專業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訓練。主要通過邀請跨學科專家講座、舉辦跨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建立校內和校企聯合實踐基地、增開工程實踐課程和軟件分析課程等方式,壓縮不必要的課程,培養在專業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積累上有充分準備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3)對于某些跨學科課程采用分學科聯合授課的形式,條件允許時可采用模塊式教學方法,將整個課程劃分為不同模塊,各模塊可以課堂講授、專題講座、論壇等形式開課,拓寬學生的視野。如跨專業選修課“復合材料選論”目前已包括“高等膠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木材學”“現代材料實驗技術”“材料結構表征與應用”“材料科學工程導論”“現代材料成形理論與技術”和“工程材料設計與測試”在內的8個模塊。
3結語
林業院校工程類跨學科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建立與機制的優化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研究與探索’林科大的改革實踐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課程體系不健全、培養質量評價方法不完善、導師指導水平欠提升和跨學科研究生管理方法有待提髙等不足,這也是林科大今后在跨學科研究生管理與培養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與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