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1 01:56:23
序論:在您撰寫師德師風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創先爭優是黨領導下的政策,結合黨的政策去加強初中教師的師德建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充分調動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更可以加強初中教師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的能力,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可以將創先爭優和教師的本職工作實現真正的無縫對接
創先爭優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切不可脫離自己的本職工作而空談創先,空談爭優。換言之,就是要真正地實現本職工作和創先爭優的銜接,相互促進相互結合。教書育人,傳播文化知識本來就是初中教師的本職工作,本職的要求就是要教師不斷地加強自我修養,加強師德建設和創先爭優對初中教師的要求如出一轍。在整個活動當中,初中教師可以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設,是本職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求和期待,并且和創先爭優的活動要求不謀而合。
(二)可以充實初中教師師德建設的目標和內容
當前,黨內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創先爭優。針對創先爭優的各項目標和內容方式,中央省委和各學校都明確地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各初中學校要在加強師德建設的過程中細化師德建設的目標和內容,明確上級和各學校在師德建設中對初中教師提的要求,提出創新的規定,實現加強師德建設主題和內容的升華,不斷提高師德建設工作的總體水平。
(三)可以充分激發初中教師師德建設和培養的主動積極性
通過各種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并結合自身的實際,各初中院校需要提高爭先創優活動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讓活動有更好的效果。將各初中院校的師德建設劃入創先爭優活動當中去,讓初中教師在這個具體的活動形式下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和水平,在各種實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的指引下,立足自我提高,讓創先爭優成為初中院校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通過各種實踐可以證明,在創先爭優中加強師德建設是教師和學生都樂于參加的一種新的形式。
二、加強初中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在講如何加強初中教師的師德建設之前先來討論一下為什么要加強初中教師的師德教育。加強初中教師的師德建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它是手段,也是需求。加強師德教育可以增強教師對愛崗敬業的意識。教師是對人類影響作用最為深遠的一個職業,尤其需要愛崗敬業的態度和積極向上的教育情感,教師進行教書育人的基礎就是愛崗敬業,這是對教師本職工作的最好詮釋。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熱愛與否可以通過其付出的汗水、智慧和情感來表現出來,它具有特殊性,教師是否對學生負責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學的本職要求是塑人和育人,那些杰出的教育工作者無一不是愛崗敬業的典范,愛學生、愛工作是作為一個初中教師最根本的要求。如果一個教師不對學生付出自己的愛,那也就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而已,而不能在情感上對學生有積極的指引和教育。教師最能體現對本職工作熱愛的體現就是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積極的影響,美化學生的心靈,完善學生的人格,在學生心靈深處播種下愛的種子。
三、師德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實踐教學活動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工作職責所在,所以說想要在初中教師的師德建設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把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師德教育的核心。學校要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從而體現師德建設。首先,要加強理論的學習,要使教師真正地有責任感就必須讓教師的理論文化知識得到提高,從而全身心地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去。集中學習、外出學習、自學以及參加專門的培訓都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理論的方式。其次,還要將活動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比如,開展教學比賽、學術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使教師對自己的要求有所提高,敢于去挑戰自己。最后,還要將制度規范化,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和評價制度讓教師的實踐教學活動更加得規范。
四、建立健全的監督體系
一是教師隊伍的示范作用。長期以來,教師一直被譽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然為人師表,就要在努力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嚴于律己,以身示教,時時處處事事做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尊重和信任的良師益友。
二是學校管理的規范作用。作為衛生學校,是為醫療衛生保健單位培養人才的基地。學生的質量如何,與醫院的工作息息相關,千萬不能忽視,絕大多數學生由初中升入衛校時,平均年齡都在16—17歲左右,正是對一切感到新鮮好奇的階段,學校必然會成為他們認識人生和社會的窗口,學校管理的規范,將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定型產生強有力的可塑作用。因此,學生入學后,學校必須要著力抓緊職業道德教育,把醫德醫風教育貫穿于每個學年之中,使學生在學校規范化的管理之中邁出通往社會至關重要的一步。
三是教育方法的靈活多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使之樂于接受,自始至終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學校經常舉辦的演講會、報告會、主題班會、匯演、智力競賽等課外活動,讓學生逐步樹立起救死扶傷、助人為樂,做患者知心朋友的高尚醫德和情操。根據我們多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多開展一些有力扎實的學生政治思想工作,不但不會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而且取得了可喜的社會效益,從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普遍受到了基層醫療單位的歡迎,并有不少人已成為各醫療單位的骨干力量。
【關鍵詞】師德師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先進文化形成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高校教師不僅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是道德建設的教育者,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著特殊的積極作用。教育學辭典中,教師定義為“向受教育者傳授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專業人員”。因此,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目前師德師風存在的問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影響
當前,高校都積極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總體上是好的。但各類社會思潮給教育和教師帶來極大的沖擊,師德師風建設方面還存在著種種問題,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
1.敬業精神不強,存在功利思想。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一方面,教師為了增加課時津貼,疲于應付教學,忽視了教學質量以及對學生在學習和做人方面的指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減少,不利于直接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另一方面,個別教師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越來越濃厚,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出現某種程度的偏差,對物質金錢產生過多追求,過多地考慮個人利益,也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2.育人意識淡薄。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師教書育人的雙重責任,只注重業務知識的傳授,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視為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對學生的違紀違規行為置之不理,不主動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看法。因而,當大學生的思想發生變化的時候,教師沒有及時指導學生正確對待社會上的各類現象,致使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
3.學術不夠嚴謹,學術風氣不夠端正。迫于學術和專業技術評聘的壓力,高校教師存在剽竊,抄襲,照搬他人學術成果的現象,在做學術時敷衍了事,態度不求嚴謹,將學術研究功利化。部分教師存在抄襲學生的科研成果,這樣的學術風氣擴散了到學生中間,在培養學生嚴謹治學上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4.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師具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但是缺乏實踐經驗,課堂講課內容集中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培養的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較弱,不利于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上的才能發揮。部分教師缺乏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的意識,課堂上教育學生要遵守法律,遵守社會規范,嚴以律己,但生活中不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言語粗俗、舉止不雅,甚至違公德,嚴重影響了教師在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證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要著力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著力解決教師在觀念上存在的問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僅教會學生各種技能和知識,也要解決學生在成長中存在的各種疑問。但是,部分教師在觀念上仍然存在問題,認為上好課就是好教師,把教師在育人方面的責任片面的從教學中分離開來,或者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為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跟任課老師無關。因此加強教師師德師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改變這種錯誤管觀念,要讓教師在工作中把教書和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樹立師德師風的先進典型。要善于樹立一批思想素質過硬,熱愛教育工作,關心學生的典型人物,達到利用現實中的先進典型教育教育大學生的目的。通過師德標兵的評比、“三育人”等評選先進典型活動,激勵先進,樹立先進典型,推動整個師德師風建設發展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師整體的思想道德水平。這樣在鼓勵教師們加強自身思想品德素質的同時,也給學生樹立了榜樣,使學生認識到崇高的思想品德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肯定。3.建立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制度。師德師風建設不能僅憑簡單的說教,必須從制度上予以保證。高校要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教師行為,在實施師德規范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教師的引導,調動教師接受規范的內在積極性,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是非觀念、杜絕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同時,建立切實可行的師德評估標準,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把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放入教師崗位考核指標中,將師德師風與聘任、職務晉升、評優、獎勵等掛鉤。
4.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培育。首先要求教師提高道德認知水平,認真學習師德基本理論和師德規范提高明辨道德善惡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學校應主動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近況,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可定期在教師中開展思想交流活動,邀請專家和優秀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增強對教師這一職業的使命和責任的認識,積極主動地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是教育學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師德師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督促學生加強道德品質的修養,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傊?,在建設好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海濤[1]江洪軍[2]淺析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教文匯2009.03106頁
一、風險理論與人文教育
德國社會學家盧曼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除了冒險別無選擇的社會”。風險已經成為我們生產生活的組成部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風險不僅來源于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制度環境,也來自我們作為集體或個人做出的每個決定、每種選擇以及每次行動。從貝克定義的風險理論中更能理解本文所研究的內容,貝克從生態環境與技術的關系切入,把風險首先定義為技術對環境產生的威脅,然后不斷擴大概念的使用范圍,使之與反思的現在性理論聯系在一起,從而抽象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以揭示工業化對人類產生的影響。他認為風險是“一種應對現代化本身誘致和帶來災難與不安全的系統方法”。總之,貝克與道格拉斯、盧曼等人一樣,把風險視為一種認知,但承認其是客觀存在的,是一種辯證的統一。
就理工科教育而言,“人文教育”就是在教育中使“人文與科技相融合”。早在上世紀50年代,劍橋學者阿什比(Eric Ashby)爵士即已針對當時大學普遍存在的文化壁壘提出技術人文主義,即以技術為核心來發展技術人文科學。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引入人文教育,如何實現人文與科技相融合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原因在于,理工科大學為之服務的整個社會環境在快速變化;經濟和科技競爭日益向全球化發展,工業所面臨和導致的各種問題在不斷加劇;科技的應用開始在日益寬廣的范圍、日趨短暫的時間內對全球人類產生影響。事實上,正是由于科學技術本身缺乏對價值的判斷,以及現代社會中相當多的專業人士在解決工程問題時不關注長遠的、廣泛的社會價值,才導致全球范圍內嚴重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的大量出現。毋庸置疑,從事科技和工程活動的人越來越需要以藝術的、人道的方式來處理專業問題。
二、我國理工大學人文教育的狀況
(一)現實社會的直接影響導致人文教育的弱化
理工科大學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理工科大學培養的人才在我國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中所占比重很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復雜化,理工科大學培養出的學生明顯帶有“工業化”和“經濟主義”的色彩,這種色彩不僅在我國,世界范圍內表現的更為突出。理工科追求工業化經濟利益填充著現代社會的每一個空隙,工業化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氣候變暖、臭氧層耗竭、酸雨、水資源狀況惡化、土壤資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毒害物質污染與越境轉移,還有戰爭、人類心理疾病、信仰缺失等等生態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日益嚴重。當然,這些問題不能歸咎于理工科大學人為素質的缺失導致的;但是,轉變理工科大學人文教育的范式對緩解相應問題是有積極意義的,相當于在有效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提前規避今后的風險。
(二)理論層面的“大工程教育”與現實 “人文教育”的偏差
雖然M IT的領導者在1990年即從大系統的角度明確提出“大工程教育”的理念。中國理工科大學教育也在從“重視工程科學理論的分科教育”向“更多地重視工程系統及其背景的教育”轉變。但是具體到課程領域,人文知識和理工科知識等跨學科相關課程還沒有確實落實。中國理工科大學在人文教育中忽略傳統文化,習慣注重借鑒國外的模式,但所產生的效果與教育發達國家仍然有一定差距。從2007年全球大學排名情況可以看出,中國理工科大學所培養的人才的人文素質遠遠落后于教育發達國家,人文素質教育改革依然是當前中國理工科大學的緊迫課題。
(三)重視人文教育,缺失實施機制
從宏觀上看,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集權式教育,文理分科根深蒂固,課程改革雖然也提倡“綜合素質教育”,但主要依據還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性指令,這在相當程度上導致大學很少有針對大學自身個性化自主發展需求而進行的原創性改革,課程改革多止于對發達國家教育模式的借鑒與移植。值得反思的是,在借鑒和移植過程中,大學領導者往往容易忽略對國外模式背后的理念精髓進行深入理解,更少注重將其理念與自身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出的理工科大學人文教育理念進行比較、分析、融匯并運用于改革實踐。這樣的借鑒和移植只能算是機械地照搬照套,無助于我國理工科大學“人文教育”改革的成功,缺乏獨立的科技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實施機制。
三、正視風險,轉變教育范式
(一)轉變視角,深刻理解和諧社會內涵
先進的理念應該盡快融匯到理工科教育理論中。在理工科“人文教育”的視角下,和諧社會的外延就是否定科學技術是萬能的理論。理工科大學要倡導對科技問題和人文社會問題的合理價值判斷,要充分尊重和適當傾向人文、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發展。并引入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課程,讓教師和學生以具有獨創性、發散性、模糊性的人文思維活動,以開放、分析、探討的方式(而非封閉、灌輸的方式)提出并研究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緊密相關的文化、藝術、宗教、哲學、經濟、政治、倫理、法律、歷史等問題。在課程設置中把科學技術知識的傳遞與對人文社會價值的追求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為理工科學生提供有關個人、社會以及文化的廣闊視野,使他們獲得正確的審美和倫理準則,學會在工程活動中進行價值選擇、價值判斷并完成價值實現。
(二)落實具體措施
許多理工科院校采取的措施大同小異,基本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管理和制度建設。理工科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應充分重視人文教育,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給子一定的重視。在繼續發展自然科學方而的優勢學科時,也加強人文學科的建設。因為只有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才能為規避風險提供前提條件。
第二,建設適應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融合的教師隊伍。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影響學生心理世界的重要人物。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要推行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介,首先要有文理兼備的教師隊伍,所以要培養理工科教師人文素質,學校要形成濃厚的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融介的學術氛圍,這也是規避風險的決定性因素。
第三,實施人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一些有助于加強人文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民族博物館、生態博物館、各種人文景點等;也可組織學生到一些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進行科技服務或實習,在這樣活動中也能獲得人文教育。
關鍵詞:高職教育; 悉尼協議; 成果導向; 學風建設; 建筑類專業; 非正式課程;
目前, 我國已加入《華盛頓協議》, 本科工程教育認證體系日益完善。高職層面的工程教育規模較大, 卻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 還沒有加入針對“工程技術專家”認證的《悉尼協議》。近年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一帶一路”等產業發展戰略的提出, 需要高職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的國際流動能力?!断つ釁f議》是工程教育與工程師國際互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高職院校參與此項認證已成為必然趨勢。成果導向教育是《悉尼協議》認證的關鍵核心理念, 它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時研究發現, 目前困擾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重要問題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學風, 而高職院校的學風問題必須從理念與制度上著手解決。所以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健全學風建設制度, 構建新的學風建設模式極具現實意義。
1 高職院校的學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學風是學生“知、情、意、行”等在學習問題上的綜合表現, 是一種學習的習慣與狀態。優良的學風有助于教育和引導學生端正學習目的和動機, 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 學風建設工作是學校的基本任務。隨著“中國制造2025”口號的提出, 高職院校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及人民的重視, 培養出高水平的高職人才成為復興我國制造業的重中之重, 而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是決定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從整體上看, 我國高職院校的學風情況并不理想,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生源基礎較差
在高校擴招及部分院校實施單獨招生之后, 高職院校的整體生源層次不高, 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學習能力差會使學生難以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 面對較難課程 (如高數、英語、力學等) 時學生望而卻步;沒有好的學習習慣, 讓部分學生把不認真學習當成很平常、沒什么大不了且一向如此的事情;而缺乏足夠的自控能力, 則讓某些學生過分沉溺于網絡游戲、影視小說及戀愛中不能自拔, 這些問題都在無形中破壞了學風。
1.2 學風建設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高職學生自律性不強, 僅靠學校及教師的感召與學生的自覺, 難以達到優良學風的建設效果。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涉及到教育理念和學風建設的整體思路、模式、途徑和措施等, 必須依靠相關學風制度來約束。只有通過制度建設, 才能更好地解決學風建設問題, 讓學生明白高職院校并不是隨便就能達到學業目標的, 可以“寬進”, 但必須“嚴出”。
1.3 學生缺乏專業及職業的自信力
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對學習缺乏自信, 由此而產生自暴自棄心理, 使學生畏懼甚至是厭煩學習。與本科院校相比, 專業水平及未來的職業發展也讓高職學生缺乏足夠的信心。高職學生沒有意識到自身職業的重要性及發展潛力, 在學習過程中易產生迷茫等情緒。
2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對于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意義
成果導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簡稱OBE, 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 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1], 已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目前, 我國高職院校正努力申請通過國際工程專業教育認證體系之一的《悉尼協議》認證, 采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職院校學風建設, 具有現實意義。
經調研發現, 高職院校學生在學業水平上差異較大, 其中學業優異的學生多出自校級、二級分院班級內的學生干部;而在普通學生中普通存在“混證”, 學業出彩渴望不足的現象。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讓每個學生都成功出彩, 擴大成功機會, 激起學生成功渴望。成果導向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強調能力本位, 緊緊圍繞學生能力的提升設定教學目標與過程, 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能力提升的喜悅, 都享有學業出彩的機會。學風建設主要體現在學校宏觀學習風氣的提升上面, 通過以成果導向理念進行的學風建設, 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習風氣, 讓學風建設真正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通過能力的逐步提升, 可樹立起學生的專業自信及職業自信。另外, 成果導向注重評價機制的建立, 其特有的多元化評價機制有助于對學風建設制度層面的補充與完善。
3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開展學風建設的具體措施
成果導向教育范例的內涵在于期待所有學生成為真正且成功的學習者, 把培育優良學風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題, 堅持以學生為本, 以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導為切入點, 以規范管理和嚴格控制為著力點, 從制度導向、行為約束、過程控制、效果評價等關鍵環節入手, 齊抓共管、標本兼治, 促進學生行為養成, 建立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3.1 健全學風建設規章制度
學院以“讓學生愛上學習, 提升學生核心能力”為學風建設總體目標, 以學風建設為龍頭, 以增強教師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育人意識為基礎, 以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為核心, 以大學生涯設計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抓手, 以班級建設和公寓管理為重點, 以制度建設為保障, 著力構建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由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學業過程表現, 所以黑龍江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嚴格把控學生的課堂表現。為此特設立《黑龍江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課堂管理規定》, 對學生在上課時睡覺、玩手機、吃零食等各項違反課堂管理規定的行為給予相應處罰。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要求有詳細的考評標準, 故制訂《黑龍江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學業表現評定辦法》, 評定學生總體學業表現, 并建立學業預警機制, 通過對學生考勤、成績、學籍異動、紀律處分和畢業審核全程監控, 進行綜合素質測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科研成果、競賽獲獎和文體活動等方面進行量化計分, 全面評價學生的在校表現。評價結果將與學生評獎評優及推薦實習就業單位掛鉤。通過學風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讓學習在學生的心中占領制高點。
3.2 構建齊抓共管的學風建設工作格局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管理者, 即從教師“怎么教”變成了學生“怎么學”, 所以需要加大力度改變學生的“學法”。同時學院領導、任課教師及輔導員也需要改變傳統工作思路, 加強責任意識, 在堅持以原有的學生“四率”管理為主要抓手的同時, 加強聯合深入課堂、寢室開展學風檢查的力度, 重點檢查遲到、早退、晚歸和曠課等情況。成立學風督導組, 分管學生工作、教學工作領導為學院學風建設第一責任人;輔導員為直接責任人, 負責學生日常學風建設, 保證學風建設責任落到實處。實訓教學團隊主抓學生技能大賽工作, 在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基礎上, 優選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建立起“校、省、國”三級專業技能大賽籌備體系, 以此增加學生的專業競爭意識, 促使學生不斷挖掘自身潛能, 同時了解行業前沿技術與工藝, 開拓職業視野。
4 取得的成效
通過以上學風建設措施, 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 學生上課的到課率、自習出勤率、圖書館資源利用率均有提高。主要表現在:1) 考試違紀率逐年下降。2015年學生考試違紀率低于0.05%, 違紀人數同比2013年減少50%。2) 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升。近兩年學生專升本報名人數逐年增加, 專升本的升學率同比2015年增加26%;英語二級半、四級與計算機等級通過率同比2013年提高20.60%。3) 實行學業預警, 有效地降低了補考率和延修率。2015年同比2013年, 在校生預警比例減少1.80%, 畢業年級補考人數減少0.13%, 降級學生人數減少0.31%。4) 學生創意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優良的學風激發出了學生身上無窮的創造潛能, 并在各級大賽中大放異彩。如工程造價專業學生李一鳴憑借智能家居項目獲得全省首屆“互聯網+”創業大賽一等獎。同時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發起了一系列課外創意制作活動, 其中“變形金剛焊接機器人”等代表作品均在省級大賽中獲一等獎。
5 結論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高職院校學風建設, 通過健全學風建設制度、構建學風建設格局、開展多元促風活動及實施專業非正式課程等措施, 開創了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新模式, 使學院學風建設初見成效, 各項考評指標穩步提高?!昂V學、樂學”成為學生日常主要活動心理, 并通過新老生“傳幫帶”形成了學風的良性循環。學生的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被有效激發, 創意作品層出不窮, 在各級大賽中屢創佳績。
問題討論是學生在“知識論壇”上開展的主要學習活動。在知識建構學習模式中,除了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針對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面對面交流外,更充分的討論在網絡平臺上。在“知識論壇”上,學生圍繞單元主題發帖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然后全班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回帖發言或評點,參與討論交流。我們提倡學生表達真實的問題和真實的觀點,從而實現學習個體和團體知識的共同成長。
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能引起同學的關注和進一步的深度討論,達到促進學生思維成長的作用。后來,我接觸了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吳向東老師提出的“情境導向模型”,該模型特別強調在真實情境中讓學生解決具有一定難度、有挑戰性的“劣構問題”。我在知識建構教學中應用該模型時發現,相比于那些通過搜索就可以找到確切答案的“良構問題”,“劣構問題”對學生思維的鍛煉要充分得多。由于討論的“劣構問題”始終對應著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學生在動機投入上與以往的泛泛討論也是不同的,他們的興趣更濃,交流討論活動更持久?,F在,我們所組織的知識論壇問題討論都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情境導向模型”的思想,從中深切感受到了“劣構問題”的一些獨特價值。
劣構問題更易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美國知名教學設計專家D.H.喬納森把問題分為“良構問題”和“劣構問題”兩大類型?!傲紭媶栴}”是指限定性條件的問題,它具有明確的已知條件,并在已知條件范圍內運用若干規則和原理來獲得同一性的解決方法。“劣構問題”具有多種解決方法、解決途徑和少量確定性的條件。這些條件不僅不易操作,而且包括某些不確定性因素,如哪些概念、規則和原理對求解方法是必要的,如何將它們組織起來,哪種解決方法最為合適等。
我們在知識建構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并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問題要盡量貼近真實生活、難度適宜、在課本上找不到現成答案、具有開放和發散性、能分解成多層次問題、可以通過實驗探究找到解決途徑……這些問題符合“劣構問題”的特征。例如,我們引導學生關注消化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并以面包在體內的消化為例談一談,而非簡單的“消化系統的構成和作用”這樣的良構問題。“劣構問題”能成為學生學習中促進思維發展的誘因和動力。這個過程中討論對話(包括課堂上的交流和在線交流)所起的作用,不是單純的知識再現或傳授,而是分享知識和觀點、相互補充支持或批駁、點評,以及澄清、鼓勵,從而使學生思維觀點得到發展,建構出新的認知。
有利于學生觀點的持續改進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作為一種探究性教學活動,知識建構學習以學生的觀點生成和持續改進為中心,直接關注學生面對各種問題情境所進行的知識或觀點生成和持續改進過程。由此,它要求我們按照觀點改進而非尋找答案的思路來組織探究學習過程,即在提出問題后,不是讓學生借助各種資料找出正確答案,而是強調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測性想法,再通過探究過程綜合利用有關信息和數據不斷改進自己的觀點。
而對“劣構問題”的探討就能滿足這樣的要求。因為通常它都牽涉比較復雜的關系,學生的認知資源不可能一次性地處理全部的關系,而只能先在一個水平上考慮一些關系,形成對問題的理解,進而在這個理解水平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探究,不斷層層深入地追問探尋,使問題的空間隨著問題的解決過程而延展。
在分析解決“劣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和信息處理。比如,要思考收集、查詢信息的方法與途徑,所需要信息有哪些限制,對網絡信息的判斷、鑒別和選擇加工,在論壇討論中如何更形象、簡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對于別人觀點、信息的判斷取舍,等等。經過這樣的合作探究“思維訓練”過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組織語言等思維品質會不斷得以提升。
有助于學生表達多元化觀點,培養創新思維
“劣構問題”除了具有適宜的難度和合適的梯度外,更具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即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首先,從思維方向來看,它具備了一定的開放性,即“劣構性”,因為開放性的問題可以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思維活動持續地進行;其次,從思維力度來看,它應該是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才能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知識簡單再現的良構問題。在知識建構課堂中,學生提出多元化的不同觀點是必要的,我們鼓勵學生提出多元化的觀點。對話中可以有辯論和批駁,但是要以事實和證據為依據,要有說服力,要顯示出對他人的尊重,同時并不急于得出結論性答案,而是推動大家進一步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打開思路,多角度、多層面地分析問題,更容易形成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集體學習責任感
知識建構學習過程是團體知識的發展過程,強調培養學生的集體學習責任感。每位學生作為知識建構共同體的一員,合作承擔學習探究的責任,為了推進認知的發展,課堂中每位學生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論壇中問題的“劣構性”有利于促進學生通力合作、集思廣益來解決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存在太多不可知的部分,難以確定哪些規則和原理是解決問題所必須的,也難以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需要通過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去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單純依靠個體的智慧和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針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路和視角,各個成員將自己的疑問、假設、事實證據、資料等在論壇中發表和共享,同時也要學會如何與團隊中的伙伴交流、討論、質疑、澄清等。在交流對比了多種不同的觀點、論據之后,更容易找到最佳的解決途徑和更科學的解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集體學習責任感自然而然地形成,會切身體會到知識的獲取和更新是通過大家集體智慧建構而成的,同時也能意識到個人知識的發展有賴于共同體知識的增長。
通常,學生在知識論壇上經過自主選擇問題發帖討論兩周之后,即能發現:不同的問題學生回帖參與度不同,所引起的學生的思維參與程度是不同的,在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解方面的作用也不相同。凡是學生回帖率高、參與度高的問題,一般都具備“劣構問題”的特征;而回復少的問題帖子,要么是感興趣的學生很少,要么就是屬于“良構問題”,即問題指向性較強,很容易在課本上或通過閱讀資料找到明確的答案。
2013年區教育工會重點抓好創建全國家長學校教育示范區工作和師德建設工作,確保通過首批全國家長學校教育示范區驗收,通過開展師德建設活動,進一步提升全區師德、師風建設水平,促進全區教育教學工作的提高。
一、繼續開展全國家長學校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1、召開全區創建工作現場會,通過典型帶動全區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評選區級示范性家長學校;評選優秀家長學校校長、優秀家長學校教師及優秀學員。2、召開家長學校教育課題研究研討會;評選優秀家長學校教育論文;申報第二批國家級家長學校教育研究課題;首批立項的家長學校教育課題形成中期研究實驗報告。3、加強家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舉辦家長學校教師培訓班,積極引導各學校研究開發家長學校校本教材,使家長學校教育更貼近家長、取得更大實效。
二、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認真落實教育局提出的“內斂工程”建設,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正師表、踐師德、鑄師魂”為主題的師德建設活動,通過學師德模范事跡、演講比賽、師德報告會、對照先進找差距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全區教職工的師德水平。1、與區總工會聯合舉辦“爭創工人先鋒號,爭當師德建設標兵”活動,以爭創工人先鋒號為載體,以爭當師德建設標兵為主要內容,以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目標,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凝聚力的優秀教育團隊和品德高尚的優秀教育工作者。2、繼續深入開展“師德建設活動月”,省教育工會已將每年9月份定為全省“師德建設活動月”,按照省市教育工會要求,圍繞活動主題,結合實際,扎實有效地開展好師德建設活動。3、幾項具體做法,制定區《教師公約》、《教師承諾書》、《師德評價考核方案》,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促進師德、師風、校風向更好方向轉變,切實解決有償家教、以教謀私、體罰學生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校形象,推進全區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水平。4、評選全區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和師德標兵。
三、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建設。1、建立健全區直各學校、處鎮教委辦工會組織,完善工會各項制度。2、加強學校教代會制度建設,進一步發揮教代會作用,積極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努力保障和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3、繼續開展“工人先鋒號”創建工作,力爭再創5個以上市、區級“工人先鋒號”班組。4、協助做好困難教職工和貧困家庭子女學生救助工作。
四、認真做好老干部、關工委、老教協及領導交辦的其他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