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4 07:57:16
序論:在您撰寫社區公共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國文化具有傳統東方文化的典型特征,比較注重親情和鄉情,這非常有利于增強社區的榮譽感、歸屬感、互和自治性。人們的合群習慣有利于開發社區資源,減少人際沖突,充分發揮社區在公共安全和互助方面的功能。自實施社區警務改革以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明顯增強,社會治安秩序也明顯好轉。但同時不難看到我國社區警務建設中存在的如下問題:社區警務的行政色彩較濃,許多民警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工作中充滿指派意味;系統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尚有待建立,群眾自愿參與和自覺管理的習慣還未形成;社區警務作為當前公安派出所改革的關鍵點和方向,自然會受到公安機關原有運行機制和工作方式的慣性影響,遇到一定的阻力。
(一)對社區警務戰略和建設認識不足
在社區警務改革過程中,部分派出所對“社區警務”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掛幾個牌,建幾個警務室,做幾本臺賬”的層面,在文件、材料中經常引用“社區警務”的字眼,認為這樣做就實現了社區警務的改革。民警對“社區警務”的基本概念還十分模糊,不知道其真正的內涵是什么,“社區警務”方面的一些有效措施不能切實落實到基層工作中去。部分領導的認識也存在較大問題,“求穩怕亂”的思想突出。機關里的人不愿意去基層,部分領導怕得罪人而遲于行動或干脆不行動。這樣,便無法將有限的警力盡量充實到基層去,實現派出所工作重心轉移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群眾工作存在缺陷
社區警務的核心內容就是扎扎實實地做好群眾工作,以有限的警力最大限度地服務于群眾。然而在現實中,我國社區警務的群眾工作卻往往難以落到實處。首先,在工作能力上,有的民警缺乏與群眾互動和協作的能力,不善于帶著深厚感情去和群眾溝通交流,致使群眾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其次,在思想認識上,有的民警官僚作風嚴重,不自覺地會對群眾有居高臨下和冷漠之感,解決問題時,不認真進行調查研究,不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個人說了算的現象時有發生,拉開了自己與群眾的距離。再次,在依法行政上,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明顯增強的情況下,有些民警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辦事水平較低,在處理群眾利益問題方面,沒有很好貫徹依法行政的理念,在群眾中形成了“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導向,致使部分群眾信鬧不信法、不信法。
(三)警務工作被下壓的各種非警務任務嚴重擠壓
社區警務建設的目的就是通過服務前移和警力下沉,使社會基層重點承擔維護社會治安的工作和任務,實現警民關系伙伴化和警民協作,從傳統的單純執法過渡到主動服務和合作共治。而目前,由于上級公安機關仍然不斷下壓各種任務指標,非警務用警削減了警力,致使警力不足,比如,為視察領導擔任警衛,集中警力偵破大案要案等。這些都嚴重擠壓了社區民警走戶入訪或巡邏的時間,影響了社區警務工作的有效推進。
(四)警務保障不到位
基層工作任務繁重,警力不足的情況普遍存在,甚至出現“一區一警”的狀況。這種狀況導致社區民警嚴重超負荷地工作,必然影響其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此外,基層公安機關經費保障渠道不暢,保障體制不完善。特別是在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部分派出所連辦公用房和出警用車都得不到應有的供給,民警甚至騎摩托車或自行車出警。人均辦案經費不足,民警的一個晚班加班費甚至只有幾塊錢,而且還連續幾個月拖欠不發。這些都影響了社區民警工作積極性的發揮,甚至可能會導致民警以亂收費和亂罰款的手段牟取外快。不解決這些問題,社會警務改革的成功就只是個遙遠的夢想。
二、西方國家社區警務建設的經驗
西方國家經歷了四次警務革命:第一次是1829年英國人建立了都市警察,第二次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警察專業化運動,第三次是20世紀70年代的歐美警察現代化運動,第四次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至今的社區警務運動。西方警務改革經歷了一個從“預防為主”到“打擊犯罪”再到“回歸重視群眾和社會作用”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在工作重點、衡量標準、警力、裝備、警務合作和警務風格等諸多環節對原有的警察理論觀念和組織結構進行了批判和改造,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警務改革經驗。
(一)在理念層面,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
英國的警務改革非常注重公民的建議和意見,總是把其作為重要因素來考慮。各項警務工作的開展都是以公眾為中心,始終把公眾的意見放在第一位。無論是涉及宗旨還是具體問題,均考慮到公眾的利益和要求,對公眾像對待客戶一樣尊重。管理模式也由命令和處罰模式變為引導、保護和幫助模式,服務理念貫穿整個西方警務改革的始終,貫穿整個管理過程的始終,公共權力真正地回歸到為公眾服務上來。公共部門是服務部門,當然包括警察機關,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是其改革的目標,它體現在整個西方警務改革的全過程之中。公眾至上和服務至上是英國警務改革始終堅持的重要原則。啟示:在我國警務改革實踐中,我們應積極構建服務型社區警務模式,樹立為民服務理念,構建和諧警民關系。
(二)在制度和運行層面,具有多方面側重點
1.注重專業化,明確責任歸屬
以美國為例,其警務改革非常強調警察應對維護社會治安和打擊犯罪承擔全部責任。社會對警務改革的參與只是間接的參與,是在警察機關引導下的參與。社會公眾對社會治安不負任何責任,他們只是警務改革的服務對象。
2.強調依靠群眾力量和社會力量維護治安
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有諸多嘗試。例如,美國警務改革中實施的鄰里守望或街區守望制度,日本警務改革中實施的交番與駐在所制度,澳大利亞警務改革中實施的每月舉行一次聯防會議的舉措和有效的社區反饋機制,以及新加坡社區警務改革中實施的社區安全與治安計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警察和公眾的關系,增進了警民之間的信任,發揮了民眾對維護社會治安的積極作用。它們的警務改革吸納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民眾的安全感,減少了社會治安問題,有效地預防、減少了犯罪。
3.強調宣傳工作的重要作用
美國警務改革中實施的社區工作站制度,日本警務改革中實施的聯絡協會和家訪制度,以及新加坡社區警務改革中實施的罪案實錄節目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警務改革的影響,傳播了法治意識和對犯罪等社會治安問題的預防意識,表明了公眾參與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性和必要途徑,對強化警務改革的效果、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4.注重警務管理和運行模式的創新
協商會模式的主要內容為:只要違法者愿意共同商討應對違法活動的辦法并自愿參與協商會,他就可以免于被;警察主持協商會,依照法律賦予的自決權,向違法者提出警告,并決定如何依法懲處違法者,其對象一般是初次違法的罪犯。這種模式對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發生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啟示:在我國警務改革實踐中,我們要樹立善治理念和“打防結合,以防為主”的戰略思想,以促進警民共治,提升警察隊伍整體戰斗力;應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和評估機制,完善警察培訓機制,以提高警察隊伍素質和警察工作積極性,提升警察隊伍整體工作效率。
三、新公共管理視域下推進警務改革的策略
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西方國家相繼出現了政府財政危機、政府管理危機和政府信用危機。在這種特定背景下,社會上掀起了以企業管理理論和經濟學理論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推動力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府改革運動——新公共管理運動。新公共管理基本主張有以下七點:(1)政府的管理職能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2)以市場為導向,引入競爭機制,將政府治理與市場機制相結合;(3)政府應采用私人企業的管理方法和技術;(4)建立合理的授權與分權機制;(5)視公眾為“顧客”,公共服務堅持“顧客導向”;(6)政府部門的工作由注重工作過程和投入轉向注重結果和產出;(7)依靠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建立電子化政府。在全球新公共管理運動興起的背景下,借鑒西方新公共管理的理論成果和社區警務的實踐經驗,對我國社區警務改革大有裨益。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社區警務改革,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構建服務型社區警務模式
服務型社區警務模式強調責任、法治、民主參與和以公民為中心。“責任”是指要堅持權責結合并建立合理的責任制度和體系?!胺ㄖ巍笔侵妇鞕C關及其工作人員要接受公民和社會的監督,其權限必須由法律規定并受法律約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這對于解決行政行為違法和程序違法問題具有基礎性作用?!懊裰鲄⑴c”是指鼓勵和支持公民參與社區警務政策的執行和監督。這對于確保警務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效果具有積極意義?!耙怨駷橹行摹笔侵敢獔猿忠匀藶楸荆磺袨榱巳罕?,一切依靠群眾,著力解決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把公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強公眾滿意度,樹立“民力無限”的思想,將“以人為本”作為社區警務工作的指導思想,增加民警的服務意識,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建立和諧警民關系。構建服務型的警務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實現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強調的是服務而不是管理。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服務并不排斥強制。服務的對象是公眾,而強制的對象是破壞社會秩序和人民利益的那部分人。因此,公共權力的服務性和強制性是相互依托而存在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強制也可被看作服務的一種手段,或者也是服務的體現,對犯罪分子的強制也是對公眾的服務。但在另一種意義上,即在政府對公眾的管理上,應該更多地強調服務,建立服務型警務模式。
(二)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和評估機制
我國公安機關習慣于追求低犯罪率、低發案率和高破案率等一些比較現實的指標,為完成這些指標,不計成本和投入,缺乏成本和資源優化配置意識。單純注重打擊犯罪的考核指標,必然會帶來資源成本的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指標考核體系和評估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對警察機關、市場和公眾進行綜合考慮,建立提供公共安全服務更有效的方式和途徑,更加注重對成本、質量、績效的綜合考慮。
1.考核和評估的原則
(1)強調社區警務工作總體目標的達成情況
社區民警的總體目標就是要熟悉社區治安狀況,減少社區的發案率,維護良好的社區秩序。因此,對社區民警的績效考核應突出其總體目標的達成情況。
(2)嚴格依照社區民警的職責進行
社區民警的職責就是要熟悉社區,減少社區的發案率,維護良好的社區秩序,密切警民關系。社區警務室不是派出所,社區民警也不是“消防隊員”,不能一警多用??己吮仨殗栏癜凑丈鐓^民警的職責進行。
(3)注重對績效的綜合考核,而不能僅僅考慮數量因素
社區民警更重要的職責是預防犯罪,把一些違法犯罪事件遏制在萌芽狀態,減少案件的發生,做好群眾工作和社區防范工作等基礎性工作,因此他們很難像刑警破案那樣出現明顯的績效。但這并不能說明社區民警的工作是無效的或者績效不高的,因為能有效防范和減少案件本身就已經證明了社區民警的工作價值。因此,在對社區民警的考核中不能只考慮數量因素,而應該基于社區民警的工作性質,對其績效狀況給予綜合考核和評估。
2.考核和評估的內容
(1)基本業務工作。社區民警的業務工作應重點突出社區治安防控、群眾工作和情報信息收集三個方面。社區民警的治安防控工作職責,主要包括社區民警巡邏守候、陣地控制、出租房屋與特種行業場所的清理整頓、群防群治等與治安防控相關的工作。社區民警的群眾工作,主要包括召開居民會、管理人口、入戶調查、扶危幫困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工作。社區民警的情報信息收集工作,包括提供重大案件偵破線索,但重點應該放在對社區各種不穩定因素的疏導和排查上。對社區民警基本業務工作的考核與評估主要是基于以上工作內容,對社區民警的工作過程與工作量進行考核可以有一定的彈性。(2)社區民眾的滿意度。和諧警民關系建設是社區警務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社區民眾的滿意度是社區民眾對社區民警工作測評的結果,是社區民警工作績效的直接體現。社區群眾對社區民警工作的測評應在上級部門的組織下定期舉行,可以半年舉行一次或一年舉行一次,必須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隨機測評,不進行事前通知。由于社區民警的工作性質屬于基礎性群眾工作,其職責主要在防范案件發生上,許多工作難以取得顯性績效,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區群眾對社區民警工作的滿意度。鑒于此,對社區民警工作的群眾滿意度測評標準不應定得太高,以利于實現客觀公正。
3.考核和評估中的工作彈性
由于社區民警工作范圍主要是在社區,而工作性質主要和社區群眾相關,為了給社區民警的工作提供便利,可考慮對社區民警實行彈性工作制,對其上班的時間不做特別硬性要求,不能讓其上班時間與其他民警同步、搞一刀切。正確的做法是社區民警根據不同社區的具體情況,把工作精力放在最佳時間段,即最容易發生社區案件的時間段和最利于和社區群眾溝通交流的時間段。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把警力用在實處,把精力用在實處,才能更好地維護社區良好秩序,保障社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樹立善治理念,促進警民共治
改變傳統的單獨由警察機關治理的模式,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和公民個人在社會治安管理中的積極作用,使社會中介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到社會治安治理中來,促進社會治安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實現以維護社會穩定和良好社會秩序為目標的警民共治。這種主體多元的參與式警務模式,使公民有充分的渠道參與到社會治安管理中來,提供了調動公民積極性、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平臺,更加有利于維持良好社會秩序。比如,可以通過合同出租、治安承包、公私伙伴關系、使用者付費制度、公共服務社區化等方式,將社會和公民可以實現自主管理的業務委托給特定的中介組織,把部分職能轉移給市場或者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等,慢慢由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也可把部分不適宜由警察機關來承擔的職能轉移給其他行政部門。這樣,警察機關便可實現“瘦身”,從那些不適宜警察機關發展的傳統領域中退出來,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
(四)樹立“打防結合,以防為主”的戰略思想
傳統警務工作“重打輕防”,這與社區警務建設背道而馳。社區警務的根本內涵是“預防為主”。正確認識社區治安形勢,應徹底摒棄“打”字當頭思想。
1.賦予基層派出所更多的自和管理職能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基本主張是政府權力下放和內部分權。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政府機構改革也需要權力下放和分權。公安部門作為政府機構的組成部分,也應堅持這一理念和要求,在具體警務策略執行中,通過組織結構上的適度分權,將警力固定并長期地部署到基層社區,以增加與社區群眾的聯絡接觸,有效解決社區問題。同時,還應合理配置基層派出所內部的警力,減少諸如負責內勤和戶籍的民警的非實戰警力的比重,充實實戰警力。只有這樣,才能使社區有足夠的警力來完成社區案件的預防和偵破工作,更好地維護良好的社區秩序和社區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加強社區預防治安事件的宣傳工作
小到一個社區,大到一個社會,良好治安秩序的營造和維護都不能僅僅依靠警察,而應充分動員人民群眾,讓提高警惕、共同治理的觀念深入人心,警民共建和諧社會。因此,應當提升預防治安事件的宣傳力度、廣度和深度,調動民眾參與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性,防患于未然,以取得社區警務建設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前文所述的美國的社區工作站制度、日本的聯絡協會和家訪制度以及新加坡錄制罪案實錄節目等相關經驗。
3.做好協助破案工作
社區民警應積極提供破案線索和參與破案工作,協助刑偵部門偵破案件。應高度關注可控性案件的發生和偵破。這樣,不僅可以震懾犯罪分子,也可以為以后此類案件的防范提供經驗。同時,要努力建立廣泛的有關社區治安問題的情報信息搜集渠道,為社區案件的預防和偵破提供信息支撐。
(五)完善警察培訓機制,提高警察隊伍素質
了解社會工作的人目前僅限于相關的學者和接受專門教育的學生及有限的社會人員。而在臺灣和香港,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詞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種集體意識,就是社區管理還需要專業的人員,這從我國大多城市的社區管理人員都是大媽大叔這樣的鮮有具備社會工作方法和理念的人就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點。有學者調查表明,居委會組成人員大多是退居二線的原政府、街道辦工作人員和企業的下崗再就業人員。新興的物業管理公司中工作的人員也主要負責社區硬件系統的設施維護和管理費用的收付,多是一些技術工人。居委會傳統上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個基層單位,被人稱為政府的嘴和腿,這種管理實質上是控制。在某些新型社區,服務性的物業管理公司填補了居委會的空缺,但管理較為混亂,服務不到位,近年出現了許多物業侵犯業利的事情。Teicher認為,一個社會工作行政者比其他的行政工作者更能勝任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工作。他說,一個社會行政工作者的成就在于運用知識和信息做出判斷的能力,這種為了針對人們的服務,富有智慧地履行職責和領導機構的能力,必須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教育和經驗以及我們一直堅持的社會工作價值和理論的結合才能實現。既然是服務,社區管理機構可以是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者的任務是實踐、貫徹社會福利機構的目標。這些目標包括探詢、發掘社區的社會福利需要,確定服務目標,獲取各種資源,指定詳細的服務計劃,組織協調工作人員,評價服務的效果等?;鶎由鐓^管理人員從社會經驗看來,他們遠遠比那些從學校到學校接受社會工作行政教育的人懂得更多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只是可能缺乏管理學的知識和社會工作的理念。所以,如果專業的社會工作行政人員如果多一些實踐經驗,基層社區管理人員多一些專業知識,則相得益彰。而且,我國更需要專業的社會工作行政者,這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管理體制所決定的。傳統上,我國社區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政府對社區有自上而下的監控能力,雖然198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居委會的自治性一直沒能得到落實。目前,居委會實際上仍然是街道辦事處的一個執行機構。
二、從居民看來,他們缺乏民主意識
很少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管理和建設中來。儒家文化圈內的新加坡和日本的社區管理都具有類似的特征。所以說,我們現在迫切的任務是需要有更多的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一方面,我國很多的大中專院校(有近兩百所)開設了(尤其是近幾年)社會工作專業,其中都會有社會工作行政課程。另一方面,我們很多城市社區的管理人員接受了長短期社工培訓。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很多大中專院校畢業的社會工作的學生不愿意去社區工作,在我國,這種工作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還不夠理想。再者,根據筆者帶學生去社區實習的經驗,學生并不認為社區的很多工作是“值得”他們做的。學生在社區的工作大多是瑣碎的雜活,比如錄入、整理資料、寫黑板報,甚至是打掃衛生。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有可能的話,提高社區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金水平;其次,鼓勵學生從基層干起;第三,讓學生盡快地上手其本職工作。從國外經驗來看,很多學校的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看好,薪酬較高。密歇根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在1968-1972年進行了一次跟蹤調查,專攻社會行政領域的畢業生未就業率低于3.3%,薪水較高,40%以上的人每年的工資超過14000美元。全美社會工作協會的調查表明,全職的社會工作行政者的年薪超過其他種類的社會工作者,1958年,超過50%的社會工作碩士已經或要申請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職位。問題是,社工行政專業教育這種培養目標是長期的,不能在短期內解決我國目前社區管理專業人才短缺的局面。所以,現在最有效的辦法是:一是對現在的社區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位于北京大學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在培訓社區管理的干部上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經驗。這些社區管理者有了理論并進行反思之后,可以成為非常有能力的人。二是推廣社會工作職業認證資格考試,使之發動和吸引社會的智力資源。
三、結語
1.1重建輕管,效益低下
只重建設不重管理。在大型灌區中,不論是群眾還是的水管單位,一般都對灌溉工程建設比較重視,但是對建后管理卻不夠重視。在大型灌區管理方面,缺乏科學有效的分工安排,崗位責任制不明確,管理運行機制沒有理順,由誰管理、如何管理等方面缺乏規范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很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的問題,從而造成管理上的空擋和盲區,對灌區的穩定高效運行帶來影響。只重務工不重灌溉。在當前的人力市場中,勞動成本越來越高,而農業經濟效益卻不是很高,基本處于持續低迷狀態。灌區群眾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質的影響,往往只重視務工,而不重視灌溉。有的農民認為花時間灌溉農田,沒有進城務工劃算,因此,往往只是采用靠天吃飯。因為農業的高成本與低收益形成鮮明對比,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田耕地的積極性,從而導致灌區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大減少,影響了農作物產量。
1.2成本偏高,體制不暢
農民灌溉的成本較高。由于大部分地區農田灌溉配套設施不完善,特別是丘陵地區,在為農田灌溉時,一般需要用電抽水灌溉,所需要的電費成本比較高,占整個成本的60%左右。加上還需要在管理中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戶水費成本也比較高,使得農民所承擔的灌溉成本普遍較高,加重了生產負擔,影響了灌溉質量,從而導致收益面積隨之減少。水管體制改革不力。從水管單位的體制改革來看,存在著不徹底的問題,一些國家公益性補貼政策落實不到位,從而影響了水管單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3基礎不牢,素質不高
節水灌溉設施欠缺。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灌區生產的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灌區節水設施建設條件日益改善,但是,其配套設施建設仍比較滯后,嚴重影響了灌溉的效果。特別是灌溉方法不當,仍以傳統的大水漫灌為主要灌溉方式,不僅嚴重浪費了水資源,而且還導致灌溉的水電費負擔大大增加,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益。灌溉管理基礎薄弱。在大型灌區中,有的工作措施具有短暫性和突擊性,在立足實際著眼長遠方面不到位,管理制度體系建設不完善,存在著較多的管理漏洞,加上有的管理制度執行不力,嚴重影響了灌區經濟效益。作為灌區管理部門,在研究灌溉制度,進行面積統計和灌區三情測報等方面投入較少,加上工作人員思想上不重視,影響了管理的實際效果。素質不高。灌區管理隊伍中,專業技術人員所占的比例較低。由于基層水管單位的待遇低、環境差,難以吸納專業技術人才,加上缺乏科學有效的管人用人機制,讓一些優秀的水管技術人才感到思想很壓頭、事業上沒奔頭,這樣就難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難以留住優秀人才。特別是基層單位水管干部的人才引進不到位,從而出現管理力量薄弱甚至人才斷層的問題,難以適應灌區工作的現實需要,嚴重影響了灌區建設與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2加強灌區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相關措施
2.1加快灌區管理體制改革
大部分大型灌區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所以長期以來傳統的管理和經營模式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其弊端得以不斷顯現出來,已越來越無法適應當前灌區的發展和需要,所以對灌區管理體制改革具有迫切性。加快對內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實現定崗定編,明確各崗位的責任,并將責任具體到個人,從而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改革水費收繳制度。在我國灌區管理體制中受計劃經濟影響較嚴重,長期以來都體現其公益性質,所以人民群眾對水的成本缺乏認識,這也導致灌區由于水費的不到位,而長期處于虧本經營的狀態,對于灌區的工程也缺乏必要的維護和養護。
2.2積極降低成本,切實落實補貼制度
需要通過科學規劃,合理管理,做好農田的蓄水保水引水措施,盡量減少抽灌。如果不得不采用抽灌,要科學合理地安排,積極引進科學先進的灌溉方式,在灌溉時間安排上,要科學合理地做好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充分利用利益驅動做好灌溉,切實增強農戶進行灌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進行水管體制改革,切實落實公益性補貼政策,盡可能地提升水管單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3不斷夯實基礎,提高隊伍素質
做好灌溉配套設施建設。在灌區配套設施建設方面,要加大投入,不斷夯實灌區配套設施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切實改進灌溉方式,盡可能地節約水資源,切實減輕灌溉的水電費負擔,增加農業生產效益。在大型灌溉區中,要立足實際著眼長遠,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體系建設,減少管理漏洞,切實加大管理制度執行力度。作為灌區管理單位,要在研究灌溉制度、面積統計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管理隊伍素質。要暢通灌區管理隊伍人才隊伍引入渠道,以優厚的待遇吸引人,光明的事業發展前景引領人,科學有效的方法鼓舞人,加強職工業務培訓,將培訓成績與績效考核相掛鉤,最大限度地調動水管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要采用科學有效的績效管理方式和晉升考核機制,將工作與經濟待遇、崗位調整和職務晉升聯系起來,不斷增強灌區建設與管理隊伍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2.4加強信息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現在已經進入到信息化社會,要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實現灌排自動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梢岳眯畔⑾到y,做到灌區資源共享,通過量化指標,為科學決策提供準確有效的依據。如可以利用水位流量計,減少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避免人工觀測的誤差,提高準確率,及時對流量進行調節,最優配置水資源,切實提高管理水平。
3結束語
擴建水庫上游分洪工程—大泉溝引洪渠是夾河子水庫除險加固中重要的一項工程措施。引洪渠從引洪閘處引水,洪水期分別向大泉溝水庫、蘑菇湖水庫分洪,引洪閘到大泉溝水庫分水閘6.8km、到蘑菇湖水庫17.2km,現狀渠道為土渠,梯形斷面,設計流量為25m3/s。該渠位于泉水溢出帶,渠道常年有泉水溢出,沿途有眾多的納水口,渠道兩邊均為國家基本農田及居民點。
2大泉溝引洪渠工程地質條件
引洪渠基本上屬挖方渠道,坡降1.51~2.27‰。兩側植被發育:①層雜填土,局部存在透境體,厚度0.5~1.2m,工程地質性質較差;②層低液限粘土,0.8~2.9m,分布不連續,硬塑~軟可塑,微透水;③層含細粒土砂,厚度0.5~1.4m,以透境體的形式存在,潮濕~飽水,松散~稍密,局部易垮孔,中等透水;④層腐植質,可見厚度0.5~1.9m,未揭穿,有機質含量較高;⑤層淤泥質粘土,可軟~軟塑,可見厚度0.4~2.0m,未揭穿,在該段的起始和終止端出現。該段地下水位埋深1.7~3.6m。工程地質條件較差。
3設計方案比選
3.1設計方案比選
為充分利用現有工程,降低工程造價,大泉溝引洪渠在渠線選擇上仍按老渠線布置,對現狀進行改造擴建,擴大過流能力,達到分洪目的。通過調洪演算及結合工程現狀,確定大泉溝引洪渠設計流量為Q設=50m3/s、Q加=60m3/s。
由于大泉溝引洪渠沿線處于泉水溢出帶,地下水位較高,為地下水補充渠水,不存在渠水滲漏的問題,渠基土質為凍脹性土。因此,大泉溝引洪渠的改造擴建在設計上應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防沖問題;二是防凍問題。由于渠道兩側均為基本農田保護區,如果采用土渠斷面,有些地段將占用大量的基本農田、房屋、渠道和道路。經統計采用土渠方案需占用基本農田145.0畝、林帶3.2畝(伐樹2070棵)、房屋650m2,且需增加數處跌水以使渠道降低流速。為減少土方開挖,少占基本農田、房屋和道路,充分利用當地材料,提高渠道的抗沖能力和過流能力,在渠道的襯砌結構型式上主要解決抗沖、排水和防凍脹等問題。因此,設計上主要采用混凝土網格干砌卵石襯砌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該方案基本不占渠兩側耕地,對渠兩側原有設施基本沒有影響。
3.2工程設計
大泉溝引洪渠設計流量為50m3/s,加大流量為60m3/s。由于該渠段處于泉水溢出帶,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補給渠道,襯砌上采取以防沖為主,因此,采用混凝土網格加干砌卵石襯砌。設計斷面為梯弧形斷面,圓弧半徑400cm,弧中心角33.69°,渠道平底寬8m,邊坡1:1.5。斷面結構從上往下依次為25cm厚的干砌卵石、10cm厚的砂礫石墊層、無紡布(400g/m2),為防止細顆粒土堵塞無紡布,在無紡布下鋪25cm的砂礫石墊層。渠道縱坡1/917~1/365,水深1.98~2.56m,流速1.66~2.29m/s。
混凝土網格在渠底橫向每4m設1道,縱向方向在渠底中間、弧底、弧頂分別設有5道格柵,渠邊坡網格設計成棱形狀,有利于干砌卵石的穩定及水流的順暢?;炷辆W格標號C20、F200,寬度30cm,厚度為35cm。網格在渠底中間分成“十”字縫,圓弧段及靠近邊坡的渠底分成“丁”字縫,嵌縫材料選用1cm厚的高壓閉孔塑料板。具體設計詳見下圖。
4施工
4.1施工條件
大泉溝引洪渠設計為混凝土網格干砌石渠道,總長6.8km。渠線穿越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居民點,兩岸可利用的場地較少,主要可利用的場地有樁號3+000右側小塊荒地,樁號4+080右側葦把子廠,樁號4+400蘆葦湖和樁號2+000、2+650、5+200、6+100、6+700等左右林帶間隙。工程沿線對外交通發達,對局部段渠堤進行加寬加固改造可滿足施工交通要求。
根據對工程所在地氣候條件的分析,每年4~10月份為正常施工期,在其余月份施工須考慮采取冬季施工措施。為滿足農業灌溉用水的要求,根據本地各施工然條件,本工程施工期安排在第一年11月份至次年洪水期前即6月20日。
4.2施工措施和方法
1)施工排水措施
工程全線基本處在泉水溢出帶上,地下水位埋深1.7~3.6m,流向從渠左向渠右,渠左岸有14處納水口進入該渠道,匯集至渠道末端流量可達1.7m3/s,且常年較穩定。為保證施工質量,必須進行施工排水。
主要可以考慮的排水方式分為明排和暗排。暗排主要可用的包括井點法排水和管井法排水,明排可用的即開挖明溝截斷地下水。在渠道沿線布設井點或一定距離布設管井,除占用耕地外,經濟上也是本工程難以承受的。故,渠道施工采用明排的方式排水,渠道分期施工。具體做法是:土方工程開始時,首先沿渠道左坡腳處開挖一條底寬0.5m(沿渠可適當加寬),深0.5m,邊坡1:1.5,縱坡與設計渠道縱坡相同的排水溝,將滲出的泉水導入渠尾排出;然后在渠底平段和右弧腳施工完時,用砂礫石將排水溝回填至設計位置后進行下道工序;渠道左側施工時采用分段集中抽水將滲水抽出匯入田間農渠,可根據各段地下水情況確定預留集水坑間距,待平底和弧腳施工完畢后補砌。抽水期從右弧腳混凝土澆筑完畢至左弧腳混凝土澆筑完畢,其余時間為自流排水。
長渠道施工自流排水應具備強有力的協調和管理能力,施工中應遵循先動上游,下游跟進的施工原則。施工抽水期也應考慮當地耕作制度的要求。
2)特殊地段施工
引洪渠樁號4+300~4+500段右渠堤穿過蘆葦湖(沼澤)的邊緣,原渠堤為填方,坐落在多年淤積和摻有腐敗的蘆葦根系的淤泥質粘土上,可塑~軟塑,可見厚度2.4m,以透境體形式存在,這種基礎的地基承載力很低。渠堤本身為雜填土,富含腐殖質,現狀施工中運料的大中型機械根本無法通過。
如果此段渠道改線向左側偏移,將占用基本農田10畝,不可行;在現有渠線基礎上全部更換右渠堤填土,經濟上和工期上都不太可行。經多方論證和現場試驗,考慮到干砌石有一定的適應變形的能力,最終采用了“不換填,適當降低渠堤填筑的標準”的處理方式以節約投資。
根據此段渠堤薄弱,施工場地狹窄的特點,施工獨創了“冬季進料,春季施工”的施工方法,即渠堤加寬加高的土石料(選擇凍脹量相對較小的土石料)在冬季渠堤基本被凍透的時期,利用凍土增加的承載力直接采用機械運料進場進行鋪填碾壓,并在初步成型的渠堤頂堆放渠道襯砌材料;春季凍土解凍,自然沉降后開始襯砌施工,主要工作采用人工完成。
3)施工布置措施
老灌區改擴建渠道兩側多為已開墾的耕地、居民區和林帶等,給工程施工布置帶來很多不便。本工程具有改擴建工程的一般特點。
根據現狀,在施工總布置“因地制宜,交通方便,少占耕地,就近布置”的一般原則上增加了針對本工程的“沿線堆料,減小規模,多點分散布置,加強管理,減少干擾”。
施工中,有堆料條件的段首先備料,沿線堆存;堆料場少的渠段采用邊用邊運的方式。在林帶或小塊荒地中見縫插針,幾平方米或十幾平方米均可作為臨時帳篷的搭設地點,稍大而靠近渠道伴行路的及可用作拌和站。本工程最終施工基本沒有占用耕地,減少了農業生產損失,節約了工程投資。事實也證明加強管理可以減少干擾加快進度。
5建議
關鍵詞:PSTN單片機雙音多頻緊急呼叫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安全服務正在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由于子婦女的上班,很多老人尤其是病患者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出現險情時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住宅小區中設置聯網緊急求助系統,使小區物業管理中心能對住戶的險情進行及時處理,這正是人們所期盼的。隨著電話設備的大規模普及,使得利用公共電話網絡實現緊急求助變得簡單易行。在此,本文將介紹一種基于公共電話網絡的社會緊急求助系統,這時改善人居環境和實現樓宇自動化都將有大幫助。
1系統工作原理
該系統以單片機為核心,由DTMF撥號電路、遙控發射及接收電路、電話號碼存儲電路和免提通話電路四部分組成。當有險情發生時,按下呼叫器或遙控器上的緊急按鈕,單片機檢測到該信號后,將存儲的電路號碼發送出去,接通后可以實現提對講。此外,由于該系統中的電話號碼是存儲在一片帶I2C總線接口的E2PROM芯片中,所以該號碼可以隨時修改,極其方便。系統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圖2
2主要硬件電路
2.1DTMF撥號芯片與單片機的接口原理
雙音多頻信號(DTMF),通常簡稱為雙音頻信號。它是用兩個特定的單音信號組合疊加,來代表某一數字或符號。兩個單音的頻率不同,所代表的數字或功能也不同。在雙音多頻電話機中,有16個按鍵,其中10個數字鍵(0~9)、6個功能鍵(*、#、A、B、C、D)。這樣,按照組合的原理,它必須有8種不同的單音頻信號。根據CCITT(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提出的雙音頻撥號的頻率組合建議,國際上采用4個低頻頻率(697Hz、770Hs、852H2、941Hz)和4個高頻頻率(1209Hz、1336Hz、1477Hz、1633Hz)中任意抽出一種頻率進行組合,共有16種不同的組合方式,代表16種不同的數字或符號,如表1所示。
表1雙音多頻的撥號代碼
低頻群數字或符號高頻群1209Hz1336Hz1477Hz
697Hz123
770Hz456
852Hz789
941Hz*0#
本系統中,雙音多頻信號由DTMF信號發生器專用芯片UM95087產生。其輸入端R1~R4(行)、C1~C4(列)既可接普通電話鍵盤,也可用于電平輸入。輸入的兩個音頻信號被線性地疊加在一起,產生的DTMF信號由UM95087的16腳輸出。一個音頻信號由輸入端R1~R4從低頻組中選定,另一個音頻信號由輸入端C1~C4從高頻組中選定。當定(Ri)輸入為低電平時,選擇其低頻組中的一個;當列(Ci)輸入為電平時,選擇其高頻組中的一個。輸出的音頻單音幅度為400~500mV,雙音頻輸出的諧波失真和音頻失真小于10%,頻率誤差為±10%,準確度小于0.75%,高頻比低頻加重2dB。UM95087的15腳用來防止單音產生,當為低電平時,輸出將不會產生單音輸出;10腳是靜噪輸出端;2腳為發射機開關控制端;7腳為片內振蕩器輸入端;8腳為片內振蕩器輸出端。應用時,在第7腳和第8腳之間接入3.57954MHz晶振即可?,F采用單片機AT89C51控制DTMF發生器UM95087來實現信道編碼,其接口電路如較2所示。
根據雙音頻信號(DTMF)的組合原理和以上接口電路,可得DTMF信號與二進制編碼信號的對應關系,如表2所示。
表2DTMF信號與二進制編碼對應關系
鍵號R1R2R3R4C1C2C3C4十六進制低頻/Hz高頻/Hz
10111100078H6971209
20111010074H6971336
30111001072H6971477
410111000B8H7701209
510110100B4H7701336
610110010B2H7701447
711011000D8H8521209
811010100D4H8521336
911010010D1H8521477
011100100E4H9711366
2.2免提通話電路
免提通話電路要求做到聲音清晰、洪亮,又不會因受話、送話而相互干擾。因此,對免提通話電路的技術要求較高,送話放大器靈敏度要高;受話放大器輸出功率要大;能有效地抑制受話引起的側音效應。本系統采用專用免提通話芯片MC34018來構成免提通話電路。MC34018是一種應用廣泛、高質量的免提通話集成芯片,它采用聲控方式半雙工免提通話,包含有發送放大器、揚聲功率放大器、衰減控制系統、背景噪聲監控系統、發送與接收衰減器。其衰減控制系統不僅受相應的送話與受話電平控制,也受背景噪聲電平控制。由MC34018構成的免提通話電路如圖3所示。
3系統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包括單片機求助信號的采集、電路號碼的讀取和發送、電話號碼的設置等三部分。其中,電話號碼的讀取和設置是軟件設計的重點。由于電話號碼存儲在一片帶I2C接口的E2PROM中,而本系統所采用的單片機并沒有I2C接口,所以通過軟件來模擬I2C總線的時序。在單片機上,擴展一個模擬I2C總線接口來實現單片機與E2PROM芯片之間的通信。
在單片機完成復位和初始化后,當有求助信號輸入時,單片機將所存儲的電話號碼取出并發送給UM95087芯片,使電話接通,完成通話對講功能。其程序流程框如圖4所示。
結語
關鍵詞:灌區;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管理
灌區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質量一直受到水利工程管理部門的重視。強化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工程質量要從制度管理角度出發,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做好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以計量支付做為工程支付主要管理手段。
1灌區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分析
隨著國家對基礎水利設施投入力度逐漸加大,水利灌區的水利基礎工程項目不斷增多。保證灌區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質量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制度管理角度出發,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設;二是做好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三是水利工程計量支付管理;四是水利基礎設施使用費用是水利工程建設主要經費來源;五是水利工程人員管理是保證水利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
1.1灌區水利工程建設制度管理
灌區水利工程建設是利于農業發展的基本建設項目,灌區水利工程管理要從規范、合理的制度建設入手,健全水利工程建設制度,健全施工、財務、檔案、監理管理制度。從根本上建設制度管理體系,讓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有制度可以依照與遵循。從制度上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同時由具有相關資質的監理部門負責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管,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質量。
1.2灌區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工程項目重要的組成部分,灌區水利工程項目也如此。灌區水利工程項目在施工中要求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施工隊伍來完成施工過程。專業的施工隊伍有豐富的施工經驗能夠處理施工現場出現的意外情況;有相應的施工資質可以保障施工在正常可控制范圍進行;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保障水利工程質量。灌區水利工程實行招投標承包責任制,在充分審查投標施工單位資質的基礎上,擇優進行承包權限的發包。承包方施工單位將水利工程項目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計劃,并上報施工發包單位,按實際工程進度控制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修改施工設計時,要及時與設計代表溝通,經設計單位與監理單位雙方同意后報請水利工程發包單位進行修改相應的設計,修改部分的設計內容不能與原設計理念和設計內容相悖離。嚴格執行施工計劃,組織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對水利工程關鍵施工環節進行質量監督與管理。實行監理質量負責制,委托有水利工程施工經驗的監理公司建立第三方委托質量保障體系,控制工程工期與工程質量。
1.3水利工程計量支付管理
水利工程計量支付管理制度是引入其它行業的支付管理理念。灌區的水利工程管理執行計量支付制。計量支付就是在保證水利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按照水利工程施工進度與實際完成的工作量,作為工程款支付的實際依據,計算工程量來支付工程款項。在實際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建立專用帳戶實行專款專用制度。在工程結束后及時進行財務決算,按照財務制度相關規定立帳備查。
1.4水利基礎設施使用費用是水利工程建設主要經費來源
水利工程水費是水利工程維護與運行費用的根本來源,是保障水利工程基本設施運行的重要保障。在水利工程水費收繳過程中,要確定灌溉用水的土地面積,根據確定的灌溉土地面積征收水費。水利工程水費要減少征收與管理的中間環節,解決農業水利用水的糾紛與矛盾。水利工程水費要用于基本水利設施的維護與運行中,節余部分有計劃的進行水利基本設施的更新與建設中。水利基礎設施使用費用是水利設施更新與維修主要經費來源。
1.5水利工程人員管理是保證水利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
水利工程人員管理一直是制約著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壁壘,水利工程管理人員在結構層次上存在著年齡偏大、青年比例偏低、技術水平不高等特點。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由于技術水平與年齡因素的限制,水利工程管理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與約束。強化管理人員技術水平的提升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合理化的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人才是水利工程發展的基礎。水利工程人員管理是保證水利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
2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分析
水利工程是農業保障性工程項目,是社會效益對于農業發展支撐的重要體現。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責任與權利相統一的管理體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建立過程中主要實行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推行招投標承包責任制、建立獎懲制度,通過三項制度的推進與實行,切實的發揮水利工程管理項目對于農業發展的推進作用。
2.1實行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
在具體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實施中,建設項目實行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就是依據項目建設規劃、施工管理、監理驗收等重要施工階段中的相關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并確立切實可行的水利工程項目目標責任,層層落實責任,由灌區抽調人員設立辦公室,組成核查小組,對水利工程項目依據制定與執行規范與標準實施驗收與評定,保證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的質量建設管理體系。
2.2水利工程推行招投標承包責任制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要實行招投標承包責任制,在招投標確認程序啟動到水利工程建設結束前,每個施工項目與具體環節都有相應的工程認證程序。在水利建設項目實行全面包干責任制度,由建設單位與承包單位在平等的法人地位下,以自身的利益保障為合作基礎,按照商定的工程建設期限與質量以及相互間的責任簽定合同,共同承擔經濟責任的建設項目管理制度。灌區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水利工程是農業保障性工程項目,是社會效益對于農業發展支撐的重要體現。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責任與權利相統一的管理體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是農業保障性工程項目,是社會效益對于農業發展支撐的重要體現。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責任與權利相統一的管理體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建立過程中主要實行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推行招投標承包責任制、建立獎懲制度,通過三項制度的推進與實行,切實的發揮水利工程管理項目對于農業發展的推進作用。
作者:趙會軍 單位:五常市沖河灌區管理站
參考文獻
[1]楊志杰,李敏志,水利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J].中國四川水利工程建筑,2016(4):475-476.
[2]左一飛,高艷,水利工程中的承包招投標責任制應用與分析[J].湖南煤炭工程,2015(11):430-431.
1.基礎管理工作不斷夯實。廣大社區統戰工作在上級部門的領導支持下,立足基礎工作,基本上建立健全了社區范圍內統戰成員數據庫,并分門別類、建檔立簿,輸入微機實行動態管理,夯實了統戰基礎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社區統戰工作還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聯系等多種方式,第一時間掌握統戰對象的構成狀況和變動情況,實時動態更新統戰對象資源數據庫,實現了社區統戰資源底數清、情況明、工作實,為更好地服務社區管理創新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絕大多數社區都建立了統戰工作協調小組,堅持把社區統戰工作與社區黨建、社區管理、社區宣傳、社區服務、創建和諧社區等工作結合起來,實現了社區統戰工作有效融入社會管理創新。大部分社區著眼于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社區統戰工作情況通報制度、定期學習制度、信息反饋制度、走訪慰問制度等工作機制,形成了領導帶動、社區聯動的社區統戰工作機制,極大地促進了社區統戰工作。有的社區還廣泛開展社區黨員會、居民代表會、統戰成員聯誼組織、信教骨干群眾座談會等多種“同心”活動,暢通聯系渠道,傾聽意見建議,及時改進工作,把社區統戰工作納入了制度化軌道。
3.工作合力不斷增強。各社區在充分整合社區黨政資源、統戰資源、社會資源、區域資源的基礎上,堅持用社會化的理念積極推進社區統戰工作,最大限度地實現統戰工作全面融入社區管理和建設的方方面面。廣大社區還充分利用社區各方面資源,采取結對、幫扶、共建等多種形式,有效利用轄區內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場地、設施、器械等資源條件,形成共享共創工作合力,促進了統戰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此基礎上,大部分社區都積極開展“雙向服務”,通過開展結對幫扶困難群眾、醫療服務、法律咨詢、便民服務等活動,調動社區統戰成員參與社區建設,同時,通過依托社區優勢,把秧歌隊、腰鼓隊等文體活動作為聯系統戰成員的陣地和橋梁,吸引廣大統戰對象參加社區的各種活動,營造了社區統戰成員、居民共建和諧社區的良好氛圍。
二、當前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
調研發現,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服務社會管理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
1.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組織網絡還需要進一步健全。雖然社區統戰工作組織網絡建設不斷完善,但有的社區統戰組織網絡仍不健全,有的社區統戰工作隊伍力量短缺,大部分社區統戰委員身兼數職,負責多項工作,往往疲于應付,開展服務社會管理工作精力不夠,社區統戰干部更是嚴重不足。
2.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載體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近年來,社區統戰工作活動載體在探索中不斷完善,但隨著新形勢新任務的發展,社區統戰工作載體不同程度地出現明顯的滯后現象,有的社區沒有統戰成員活動場所,甚至有的社區統戰成員彼此之間基本上沒有交流活動。
3.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創新。雖然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增多,但在更好地融入社區管理創新、更好服務社區管理等工作機制上還需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為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奠定堅實的制度保障。
4.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活動平臺還需要進一步拓寬。雖然各社區在創新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上,探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動,但社區統戰活動平臺不夠寬闊,統戰部門組織開展社區活動不多,影響力不大,甚至有的統戰成員常年不參加社會管理活動。
三、關于深化社區統戰工作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的思考
做好新形勢下的社區統戰工作,必須堅持用創新的思路和辦法,創新組織網絡,工作載體、體制機制、活動平臺,從根本上化解統戰工作最后一公里問題制約瓶頸,更好地發揮社區統戰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1.創新組織網絡,努力擴大社區統戰在服務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影響力。社區統戰工作是一項對象廣泛、社會性強的工作,必須從組織機構和人員隊伍上完善縱橫交織、立體交叉的網絡體系,實現社區統戰工作網絡全覆蓋。探索建立完善社區統戰工作組織體系,社區、樓宇層層健全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充實人員力量,統籌協調統戰進社區、服務社會管理工作。積極開展社區統戰網格化管理,在一個或幾個相鄰樓區形成的網格中,按照有隊伍、有場所、有制度、有牌子、有辦公設施要求,設立網格統戰工作室,配備專兼職統戰干部,廣泛設立統戰沙龍、統戰之家、統戰工作室,組建統戰信息員、統情快遞員,加強網格單元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濃厚的社區統戰氛圍。積極搭建社區統戰成員聯系平臺,通過建立“統戰快遞站”、成立社區統戰工作協調小組、共建社區聯誼小組等形式,實時全面掌握社區統戰成員情況,提高社區統戰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完善統戰成員“建一策”直通車,通過在網站上公布征求意見信箱、編印“獻一策”活動簡報等方式,及時反映統戰成員意見訴求,最大限度地暢通統戰服務社區管理渠道,更好地推動社區建設。
2.創新工作載體,努力增強社區統戰在服務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凝聚力。完善的工作載體是社區統戰服務社會管理的有效抓手,必須堅持把加強基地建設作為統戰工作融入和服務社會管理的切入點,通過建設統戰成員教育基地、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基地、統戰部門聯誼交友基地、統戰理論調研基地等,不斷拓展社區統戰工作陣地,更好地發揮社區統戰服務社會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社區黨委定期聯系黨外代表人士的交友談心制度,搭建社區統戰成員之家、少數民族之家、社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席會等社區統戰工作陣地,緊密聯系各方面統戰代表人士,通報情況,增進交流,把統戰成員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域經濟、社會建設中來。探索完善統一戰線教育基地、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基地、統戰成員創業基地、統戰部門聯誼交友基地、統戰理論調研基地等陣地建設,為社區統戰服務社會管理創造完善的工作載體,更好地發揮統戰成員服務社區管理工作。
3.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提升社區統戰在服務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公信力。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社區統戰融入和服務社會管理,必須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筑牢社區統戰服務社會管理的制度保障。積極建立健全社區統戰委員(干部)職責及工作制度、目標管理制度、民族宗教工作協調機制、黨政有關部門統戰工作協調配合機制、處理突發機制和統戰工作服務中心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相關制度,有效推進社區統一戰線服務社會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探索建立黨外代表人士聯席評價進出機制,采取上級評議、自我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政治素質、能力素質、工作業績等予以評價考核,建立客觀公正、重點突出的評價指標體系,采取違法違紀一票否決和綜合評價末位淘汰的方法,對黨外代表人士實現“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確保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代表性和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