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8 08:40:47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學年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學習是自我發展的基礎,多去旁聽教學名師或有多年授課經驗的老教師上課,學習他們授課的優雅臺風、如何把握教學內容的輕重點、與學生的交流方式等,是一種能最直接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方式。正如父母的品行耳濡目染著身邊的子女,觀摩優秀教師的授課也會深入影響青年教師今后的執教風格。因此,盡量多向幾名優秀教師學習,吸取他們各自的優點,不至于總受同種風格的熏陶而無法自成體系。同時,青年教師亦應主動多請不同層次的老師來旁聽自己上課,在提醒自己努力備課、提高上課質量的同時,亦可實戰性地獲得他們提出的寶貴意見,這樣便可有的放矢地改正不良授課方式,完善自我。
2看:看視頻,看書籍
如今網絡資源豐富,獲取方式便捷,許多挑戰傳統授課的教學方法已經被越來越多學生接受。比如國際名校的公開課、TED、可汗學院、Corsera等,許多網絡教學資源可以共享、學習。青年教師可以多看看國內外名校、名師的授課方式,嘗試采用一些符合現實情況的創新方法,既讓學生對新鮮授課方式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亦更大限度地挑戰教師的自我改變能力。另外,青年教師應多利用時間閱讀專業及以外的書籍。一個教師的個人魅力往往能帶動學生對一門課的學習興趣,而魅力的來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位老師對這門課程的熟悉程度以及課外知識的淵博程度。閑暇時多看書,增加自身的知識貯備,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生動性。
3練:練習備課,參加教學競賽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練習控制備課的時間,既要充分又要懂得及時停止。先要明確一門課程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地位與作用,然后構建好課程的總體框架,再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最后精心選擇教材和參考資料,進行教學設計,可以針對每一個課程主題累積一套教案,適當延伸地講述知識點。一位心理學教授說,每次教授一門課以后講課內容都或多或少要改變,經過6-8年后它們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因為一個領域在變化,自己的想法也在不斷發展。白巖松采訪斯坦福大學的名譽校長時問道“:教授,您從教幾十年,在教學中最快樂的是什么?”這位教授答道:“上完課后有學生站起來說我那個問題講錯了。這說明教師備課仍存在疏漏,而且學生也在認真聽講、仔細思考。”因此,青年教師要以正確的態度接受自己上課時犯的錯誤,要及時更正、調整,邊教學邊修改教案邊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參加教師教學競技比賽是自我提升的捷徑。多參加一些教學類比賽,特別是針對青年教師的活動,通過比賽可以系統、集中地學習到要上好一節課或一個知識點要采取什么手段。同時,可觀察比賽對手如何上課,可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自己不具備的優點。
4聊:與學生交流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無論是十幾個人的小班還是面對上百人的大班授課,教學的過程始終貫穿著互動。而互動除了在課堂上,課堂外與學生的聊天、談心也是一種有效的互動。如今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有主見,但又因網絡等各種方式給予的信息量過多而容易迷茫,難以抓住重點。因而青年教師應常在課間或課后與學生交談,了解他們的聽課感想,對課程的期望,認識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的狀態,可以使教師有針對性地更正自己的授課風格和方式,使教師由教學中的獨白者變為教學中的對話者。
5思: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圣人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古人亦以一日三省來不斷完善自我。青年教師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也要經常反思、經?;仡櫧虒W過程中的得與失,以此警醒自己、改善自我。有效的反思方式有許多,諸如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像法和檔案袋法。結合現狀,錄像法和總結法較為普遍采用。青年教師可錄制自己上課的過程,在課后自己觀看,發現不足;同時,及時對一天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共同分析。長此以往,既可提高教學質量,又可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
6總結
社會文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社會文化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中介論和內化論。中介論認為人所特有的高級認知功能在低級生物(如聽覺、嗅覺)的基礎上產生,以社會文化的產物——符號來中介個體和社會物質世界的關系。人是運用符號工具作為輔助手段來控制和重組低級生物心理過程(這種過程大部分屬于自動的對外界刺激的反射),這種控制使人區別于其他物種,是自覺而有意的,以間接地調節與他人、與自身、與世界的關系。符號工具包括數字、計算系統、音樂、藝術成果、文學作品,尤其是語言。通過社會互動,語言符號才開始在行為中由外到內發揮心理工具的作用,也就是將自然的心理過程轉化為高級認知功能。中介的一種形式是調節。調節分成物體調節、他人調節和自我調節。物體調節指個體直接受周圍環境的控制和影響;他人調節指兒童的思維和行動依靠成人的語言;自我調節指兒童能夠依靠自己的語言思維和行動。
在二語學習中,他人調節指學習者在老師、父母、同伴等的指導幫助下進行協作式交談的學習;自我調節指學習者具備了自主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是從他人調節到自我調節的中介過程,依靠面對面的交流一起解決問題。內化指社會成員把交際活動中的符號產物轉化成心理產物以中介自己的心理活動的過程,是從社會關系或更具體說是社會相互作用逐漸向個人內心品質轉化的過程,并使個人掌控自己的大腦。維果茨基指出,內化過程是從人際活動的心理間平臺轉化成個體的心理內平臺的過程,內化是通過模仿機制形成的,內化的關鍵在于人具備模仿他人有意識活動的能力。但這種模仿并非機械重復,而是受制于社會文化調節,只有當學習者積極參與社會交流或者在自我話語中創造性地模仿他人的話語時,語言輸入才起重要作用(Lantolf&Thorne,2007:201)。社會文化理論還有一些其他概念,比較重要的是最近發展區和搭架子。
最近發展區(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發展水平在成人指導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最新研究表明,最近發展區可以:(1)在專家與新手之間的互動中,能力通過社會互動轉移給新手;(2)在新手與新手的互動之間,能力相當的同伴通過合作、討論得以構建(Donato,1994)。最近發展區是由教育所創建生成的,兩種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也由教學動態來決定,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最近發展區的向前發展就是學生學業的不斷進步。維果茨基認為“教育學不應當以兒童發展的昨天,而應當以兒童發展的明天為方向。只有這樣,教育學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起那些目前處于最近發展區的發展過程。繼而他發現,就教育過程而言,重要的不是著眼于學生現在已經完成的發展過程,而是要關注那些正處于形成的狀態或正在發展的過程。而搭架子指任何成人——兒童或專家——新手的協作的行為。兒童或新手還不能獨立運用某些知識和技能,但可以通過談話借助對方給予“搭架子”的幫助獲得期望的結果。兒童或學習者通過專家或較成熟者進行協作式交談,實現共同理解而最終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Wood等認為支架式幫助有以下六個特點:激化完成任務的興趣;簡化任務;維持任務目標的方向性;突出任務的關鍵特征,以及目前任務完成狀態和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控制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挫折;提供示范。
社會文化理論與認知語言學的主要區別
在二語習得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有兩大學派:認知派和社會文化派,二者的語言觀、學習觀、研究對象和哲學傾向都不同。一般來說,通過分析事物對立面,更能認識事物本身。這也是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這里談談社會文化理論與認知語言學的主要區別。在語言觀上,認知派認為語言是心理現象,由抽象規則組成,存在于個人大腦中;社會文化派則認為語言是社會現象,與文化混為一談,無法分割,存在于人們的交際活動中。在學習觀上,認知派認為學習發生在個體內部,學習者將輸入有選擇地整合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通過不斷輸出,逐步將陳述性知識轉化成程序性知識;社會文化派則認為學習是社會參與的結果,學習者運用語言參與社會交際活動,獲得語言和文化知識,轉而成為個人腦內活動的材料。在研究對象上,認知派主張二語習得研究的對象是第二語言的運用,而不是語言習得,語言的使用和語言習得是不可分割的,研究的焦點在于社會/互動因素及其對語言使用產生的影響。認知派認為學習的最終狀態是學習者的語言水平達到目的語水平或者出現僵化現象;社會文化派認為語言學習沒有最終狀態,學習者永遠都處于學習狀態之中。在哲學傾向上,認知派主張現代派觀點,堅持人和社會環境互為獨立實體的二元論觀點,認為無論社會環境因素發生多大改變,二語習得終究是心理過程,語言學習所處的社會環境變化不會引起習得方式大的變化;社會文化派主張后現代派的觀點,認為社會文化環境中的語言使用對二語習得起著根本性而不是輔的作用,人類心智機能的起源和發展都包含在社會和文化的互動之中。
社會文化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
充分學習中外優秀文化前述內化論認為社會文化理論認為語言學習并不完全依靠學習者對語言知識的內化,批評認知框架下的二語習得研究忽視了社會文化環境對學習過程的影響,進而強調社會環境對語言學習的重要作用,強調人類心智機能的起源和發展都包含在社會和文化的互動之中。因此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教育學生充分學習中外優秀文化,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加深自己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這對內化學生學習能力有益處,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語句隱含的意思,領會作者的意圖,掌握語篇結構,真正學會英語,有效提高交際能力。引導學生參加用英語做事的社會實踐社會文化理論強調社會文化因素在人類獨特的認知功能中的核心作用,把語言習得看作是將社會活動和認知過程聯系在一起的社會文化現象(Lantolf&Thorne,2006)。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參加用英語做事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模仿地道的英語。只要我們指導學生多動腦筋,多下功夫,就會找到許多用英語做事的社會實踐,比如到在本地召開的涉外商務洽談會、博覽會、體育比賽中做翻譯助理、志愿者,到外國人經常出入的場所兼職,主動找外國人交流,在網上和外國人聊天等等,方式多種多樣。激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前所述,維果茨基認為,就教育過程而言,重要的是關注那些正處于形成的狀態或正在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學生剛學到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要趁熱打鐵,及時復習,及時運用。這樣,學到的東西才能過手,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為此,我們要認真分析哪些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據此制定及時循環,及時復習的計劃。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一步一步穩固形成,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就指日可待。引導學生協作式學習前述搭架子是通過協作實現共同理解而最終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這種協作可以是成熟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也可以是學習者之間的,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與學生的協作,了解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時間、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困惑等等,也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思路、教學安排,相互溝通,協作學習。我們也要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協作學習,互相請教,互相探討,順利地從他人調節過渡到自我調節。只有完成這一過渡,學生的英語學習才會更輕松,效果才更好。#p#分頁標題#e#
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變化,課程設置也要與時俱進。建議老年大學根據教育現代化要求全面審視現有課程設置,刪除和壓縮那些更適合俱樂部和社區開展的傳統學科,增設具有前瞻性和引導性的學科。例如,結合一些老年人喜歡網購和出國探親、旅游的實際,可以增加網絡信息技術、現代金融、旅游英語等課程。對于現有的能兼容的課程,可以不斷進行深化和擴充。如電腦班,除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外,還可以增加數碼照片處理、網頁動畫制作等內容;文學習作班在古典文學、古典詩詞創作基礎上,擴展到現代文學創作(小說、散文、自傳、現代詩歌等)。平板電腦由于輕巧、攜帶方便,已逐步在中老年人中流行。因此,筆者建議電腦班還可增加平板電腦的使用和中老年人常用的Word文檔處理、軟件下載、視頻和音頻文件下載等內容。也許有人認為,有些學科好像難以加入現代化元素。其實不然,如烹調班,可在中式菜肴的基礎上,兼顧一些西餐(如面包、蛋糕制作,自制葡萄酒等);書法增加硬筆書法等等。傳統課程在老年大學的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至今仍是許多學員喜歡的課程。教育內容現代化并非是指摒棄傳統課程,而是要把握好傳統和現代課程設置的比例,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推陳出新,在繼承中發展,這是老年大學教育現代化應正確把握和科學處理的問題。
二、讓多媒體手段更多地融入老年大學課堂
教學設施和手段現代化是老年大學教育現代化的組成部分。老年大學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口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施,融聲音、光影、情景于一體,視聽并舉,動靜兼備,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如傳統的英語教學就是以教師的口授作為學習的主要形式,學習英語卻聽不到英美人士的發音和語氣,看不到對話的情景和說話時的體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而應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就能把英美人士“請”到課堂,讓學員聽到他們純正的英美發音,看到他們的會話場景和生動神態,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口語。在上課前,教師若能將教學目標、板書設計、圖片等制成課件,課堂上適當運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既節省了時間,又可以補充與教材相關的知識,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員大開眼界。對于有些學科,如拳劍、樂器、舞蹈等,“一二三,跟著走”的教學方法已沿襲多年。實際上,多媒體在這些課程中仍大有可為。以舞蹈和拳劍為例,教師可以把自己所教的舞蹈和拳劍教程錄像,既能為學校和學員留下珍貴的影像教材,又能在課堂上重放,節省了體力和時間。若能把一些大師級的表演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更有助于提高學員的欣賞水平和藝術修養。提倡多媒體教學不是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充分發揮多媒體與傳統教學各自的優勢,善于在教學實踐中將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一、老年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
老年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通過開展預防性與發展性心理素質教育以及對有心理障礙學員必要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按以下六條標準促進老年學員的心理健康。一是教育學員能了解自我,悅納自我。就是使學員具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點雖感到欣慰,但不狂妄自大;對自己的弱點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棄,而是勇于正確地悅納自己。二是教育學員能接受現實,適應環境。就是使學員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并能主動地去適應現實環境;能在現實環境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以積極的態度去識別環境中的好壞、美丑和善惡的事物。當發現自己的愿望或需要與社會發生矛盾時,能迅速進行自我調節,以求得與社會的協調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或一意孤行。三是教育學員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就是使學員不僅能悅納自己,也能悅納他人,并能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能樂于與他人溝通與交往,用尊重、信任、友愛、理解的態度與人相交;能分享、接受和給予友誼;能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樂于助人。四是教育學員樂于學習,積極進取。就是使學員積極投身于學習之中,求知欲望強烈,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保持一定的學習效率,從學習中體驗滿足與快樂。五是教育學員具有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心境。就是使學員能夠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情緒和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滿懷信心。雖然也有悲、憂、哀、愁,但能主動調節,同時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六是教育學員具有完整的人格。人格指人的整體精神面貌,人格完整就是指人格構成要素的氣質、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要使學員所思、所做、所言協調一致,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二、增強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
首先,要在老年大學的各系、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各系、各科要以素質教育的總目標為依據,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以及各自的特點,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并與專業、技能教育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充分發掘各系、各科教學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以及心理教育功能,正是加強老年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第二,要優化從學校到班級乃至各社團集體的文化心理環境。老年大學在教育活動中,應進一步重視與加強校園文化心理環境建設、班集體建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與交往,發揮、發展學員在班級生活中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學員自我管理能力,調節好學校、班級的人際關系,加強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使學校、班級真正成為學員增長知識技能、豐富精神生活的樂園。心理學家認為,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因而,重視與加強學校、班級、集體心理環境建設,是一條高效、獨特而亟待開發的途徑。
第三,要優化老年大學的課堂心理環境。教學環境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的心理環境對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情感、動機、行為乃至學習成績與人格的發展,都有十分明顯的影響。優化課堂心理環境,就是教師通過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來優化課堂教學中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以營造使學員產生積極心理狀態的學習行為的課堂教學氣氛的過程。積極健康的課堂心理環境,不僅能促使學員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還會對學員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要優化課堂心理環境,必須按和諧原則、民主原則、興趣原則、成功原則、探究原則進行教學,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以及心理效應。包括保護和增強學員的自尊心、自信心,調動學員積極性,培養學員的探索精神、合作創新意識等等。
第四,要在老年大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不定期舉辦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通過專業課程或專題講座,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幫助老年學員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發展積極、正確的自我觀念、自我意識,學會客觀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自我心理行為的控制與調整。使學員在學校、社會、家庭的活動與交往中,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能力。
第五,老年大學擬設立心理咨詢室,聘請心理教師及時有效地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活動。咨詢教師要對訪談老人提出的心理障礙或其要求加以矯正的行為問題,運用相應的心理學原理及技術,與訪談老人一起分析、研究和討論。揭示引起心理障礙的原因,找出行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以及擺脫困境的對策,從而使訪談者增強信心,克服障礙,調整好情緒與心態,維護心理健康。
關鍵詞:老年大學;模式;對策
1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共同趨勢。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就標志著該國或地區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以60歲為標準,1995年,我國老年人口為1.14億,2000年為1.29億,2010年為1.52億,2020年為2.01億,2030年為3.42億,2040年為4.09億,2050年為4.38億。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之龐大。我國老齡化速度極快。比較世界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從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時間,中國為25年,英國為45年,美國為66年,瑞典為85年,意大利為100年,法國為140年。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最高。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世界各國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老年大學就是其產物之一。實踐證明它將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學的發展模式
老年大學最先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有英國模式、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種。
(1)英國模式。
英國在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展較為完善。根據提供教育資源的渠道,英國的老年教育可以劃分為高等教育系統、地方教育當局系統以及志愿團體組織系統。在前兩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共同參與教育,而后者則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齡大學”的辦學形式為主。
(2)美國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美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的問題??傮w說來,美國老年大學的主要由兩類機構提供:其一是各類大學,包括國家級、地區級和社區大學;其二是專門負責老年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老年大學的教育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戶外運動(登山、旅游、參觀等),時間可長可短。目的是寓教于樂,讓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實施形態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前兩者可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施:高齡者學級、高齡者教室;發揮高齡人才作用事業;老年人大學、大學院及長壽學院。
我國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老年大學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統和國有企業,其政治意義強于教育意義。
3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
1973年,法國的皮埃爾·維勒斯教授在圖盧茲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亦稱“第三年齡大學”。此后,各類老年教育學校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資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與社區型模式。我國的老年大學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也得到一定發展,1983年6月4日,山東省率先創立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邁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廣東省建立了我國第一所民辦老年大學-廣東領海老年大學;1995年與2000年,上海市老齡委、上海老年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先后聯合創辦了上??罩欣夏甏髮W與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現代傳媒手段與信息網絡技術被運用到老年大學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6萬余所,在校學員超過230萬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過老年教育。上海市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國前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水平,再加上它還是一項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4我國老年大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大學的發展中,由于國家對老年大學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不斷地走上發展的道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老年大學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教育內容不豐富等等。但中國在發展老年大學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幾個根本問題:
(1)經濟支持不足。
一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足,對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會的發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阻礙了老年人參加老年教育。
許多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國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國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2)社會重視不夠。
我國當前教育發展重點在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學事實上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這種地位導致其管理混亂。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門多頭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責任分散化資金匾乏,老年大學是非盈利性社會福利機構,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沒有足夠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隊伍渙散,缺乏專門的老年大學管理與教學人才,高等院校沒有設置相關專業,老年科學研究機構屈指可數。
(3)老年人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老年教育認識還不統一,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有的認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而使真正能夠參與到老年大學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學實際上所針對的主要還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離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對象。
5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對策
老年期是個體生命的最后階段,個體將在此階段度過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資源和市場。這勢必造成我國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和普及程度還不夠。究其原因,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產權虛置是制約老年大學發展的桎梏。隨著該群體規模在逐漸擴大,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當前及將來一項緊迫的社會課題,現提出若干對策以促進老年大學的發展。
(1)更新觀念,加大宣傳,使社會重視老年大學的生存與發展。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會處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絕望兩端之間。因此與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應側重于人生最后階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義。
(2)改善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和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機構,引進專業人才、實施專門管理,逐步形成一個由政府統籌規劃、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涉老部門參與操作的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格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政府還可成立專門研究老年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機構。
(3)運用各種辦學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傳統大學面向老年人開放,老年學員可以以非注冊學生身份旁聽課程以及公開講座;開放大學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參與學習。地方教育當局可以通過直接開辦課程等形式來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自主自治辦學突出表現為第三年齡大學,全部是由老年人自發成立、自行組織、自助分享。(4)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絕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老場所,也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強烈的“職業技能提高需求”與“自我發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娛樂型課程已略顯老套,因此開設計算機、英語、法律、金融、現代科技等課程刻不容緩。強化師資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砷_設老年教育學等相關課程,為老年大學輸送教學人才選聘熱衷于老年教育事業者,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與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5)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和擴大受教育群體。
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極其靈活多樣。①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形式并行發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關注。老年大學應注重小組學習和分享型學習,所有的學員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廣泛重視和發展遠程教育。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擴展到鄉鎮一級,在沒有老年大學的鄉村以及邊遠地區,老年人同樣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上老年大學也不再是體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見,發展網絡教育無疑是關注弱勢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的有效途徑,為我國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步入真正的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6結束語
世界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腳步更快。由于中國老齡人口的數目大,老年大學教育的缺口也相應較大。發展我國老年大學是解決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徑,其發展模式靈活多樣,其發展對策主要是針對當前問題,提出適宜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萬本根,許改玲.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銀色產業崛起的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01(3):86-90.
[2]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國老年教育與借鑒-對發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日本的經驗和啟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楊佳,陳瑤.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關鍵詞:青年大學生;消費;混沌;導引
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數量龐大的大學生隊伍早已成為特殊的消費人群。由于大學生群體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他們的思想與行為也總是走在社會的前沿。因此,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無時無刻不影響著社會上其他消費者。在當下,各高校的大學生消費的導向作用也日益增強,認真研究青年大學生消費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1青年大學生消費的困境
1.1沖動消費。“沖動消費不是必須的消費,大多是由于外部環境的刺激引起的消費行為,是非常態的消費。”[1]大學生雖然從年齡上看已經成年,但往往不具備成年人的思維,因此,做事時常不夠理性。并且長期待在學校中,社會經驗不足,心智發展還不太完善。當在社會中得不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時,心理往往大受打擊,情緒波動也很大。這時就有不少學生會選擇以消費來排除憤懣。舉例來說,有些學生受了委屈,尤其是女學生,她們往往選擇去超市買一大堆零食,在宿舍里一吃就是一天。這種行為都是一時頭腦發熱的結果。類似這種沖動消費,在大學生群體中并不少見。1.2攀比消費和炫耀消費。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消費高,花錢大方,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消費低,花錢會計劃著,這種區別本來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因為大學生的生活是集中住宿,難免會出現比較。又由于大學生的特殊成長階段,其自尊心和好勝心強,不愿低人一頭,再加上抵制不住來自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的誘惑,往往就會出現攀比消費。一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產品,長此以往會陷入惡性循環,推高大學生的整體消費水平?!办乓韵M本身并不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揮霍與浪費,其根本東西在于通過夸富式炫耀來博得社會羨慕從而期望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聲譽,從而獲得社會性的自尊和滿足。”[2]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社會心理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目前一部分大學生越來越“向錢看”。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經常一擲千金,在同學面前消費表現出毫不在乎的樣子,無論需要不需要的都隨便買,讓其他同學看起來非常有面子,讓別人羨慕不已,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1.3盲目從眾消費。在日常的消費中,羊群效應也表現得尤為明顯?!把蛉盒币步小皬谋娦保八^從眾,主要指在社會群體的壓力下,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自我意見而采取與多數人一致的行為”[3]。在目前的大學生消費中,盲目從眾的現象十分普遍。還有些學生是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費,不知道自己該買什么不該買什么,所以就經常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就買什么。雖然大學校園中消費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學生家庭收入情況還是有差距的。相對于多數人來講,對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表現出的隨大流、講派頭現象早已習以為常。因此,避免盲目從眾消費現象的產生,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盡量選擇與自己的消費水平相近的同伴一起購物,遠離“羊群效應”。1.4奢侈浪費消費。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而且獨生子女的比例也較高,從小就受到家人的寵愛,不知“苦”滋味。因此,在消費中也不曾想過父母掙錢不容易,需要的不需要的只要想要就買,難免會有不少浪費現象發生。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大學生更加注重包裝和改造自己,不少同學為了追逐虛榮,時不時的請客吃飯,花錢大手大腳,經常仰仗著家里的積蓄到處擺闊氣,買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名牌包等等。
2青年大學生消費問題產生的影響因素
2.1家庭環境對大學生消費問題的影響。家庭是每個人生活時間最久的環境,對于每個人消費觀的形成和消費行為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家庭的經濟狀況與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是成正比的。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自然而然就會給子女更多的生活費,由于“90后”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長的寵愛下長大,因此,家長總是擔心孩子錢不夠用,除了每月一定的生活費以外,還會額外給出零花錢。這就為一些大學生的炫耀消費、攀比消費等不合理消費提供了經濟保障。然而,一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孩子,往往會考慮到自己的家庭狀況,有節制地消費。家庭消費觀念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又一重要因素。家庭作為微觀環境的一種,對于每個個體的成長具有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也就是說大學生的很多想法和行為直接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大多數家庭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很少講究勤儉節約、艱苦樸素。這樣就會使得孩子從小就對消費不過分計較。有些比較富裕的家長經常灌輸“不差錢”的思想,對大學生消費產生誤導。還有些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的家庭,其父母也是抱有“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讓自己孩子被別人看不起”的想法,總是自己省了又省,把錢都留給孩子用。這些家長的消費觀念一再放任了部分大學生的不理性消費。2.2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消費問題的影響?!拔鞣较M主義從個人層面上理解,是當個人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甚至壓抑基本生存需求而去追求高檔、奢侈型的消費方式?!盵4]伴隨著改革開放,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各國的聯系日益密切,西方消費主義觀念也不斷涌入中國并對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當代大學生對一切陌生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西方消費主義思潮的傳播,使他們較早地接受了這種熏染,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消費主義,進而加入了盲目消費、奢侈消費、炫耀消費的隊伍中去。社會上的餐飲、商業網點、娛樂場所等琳瑯滿目,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大學生去消費。尤其是新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消費問題的影響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傳播和滲透消費信息,很多商家利用傳媒大造聲勢,進而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2.3學校教育對大學生消費問題的影響。從學校的重視程度上看,一方面,教學層次的高低對大學生消費教育的重視度不同?!耙话闱闆r下,教學層次高的學校(如211學校、985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教育,而這些學校的學習、學術氛圍比較濃郁,學生自然會受到影響,淡化了在消費上的不理性;層次相對較低的學校(如職業院校)比較看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培養,學校風氣不佳,體現在消費上是更具有隨意性、盲目性和攀比性。”[5]另一方面,由于我國選拔人才的方式仍然是考試選拔制度,所以各高校的首要目標也必然是提高升學率、考研率和就業率等等,這就決定了目前各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大學生的認知素質,而忽視了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與指導。從學校的教育引導方式上看,學校主要依靠專業教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隊伍和校園心理師,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并沒有專門設專職教師來對學生開展消費教育,這就必然會導致教育不貫通、不完善等缺陷,大學生們也就不會重視。專業教師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課堂上了,為了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專業教師往往會花費大量時間準備備課和講課。其次,輔導員的工作更是又多又雜,既要管理班級內的日常生活還要參與管理班委內部的事情;再次,大多數學生認為,去心理咨詢室的人肯定是心理有問題,聽起來并不像是“咨詢”,而更像是“看病”??傊?,目前大學里有關消費觀的教育的確欠缺。2.4大學生自身因素對其消費問題的影響。青年大學生正是處于青年時期的前期,雖然購買欲望很強,但是并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這就決定了其消費會受到很多限制。大學時期是一個渴望獨立而又不能完全獨立的尷尬時期,此時的大學生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發展尚未完善,表現出較強的自尊心和虛榮心,為了滿足自尊和虛榮,很多同學采取消費的方式來表達。大學生在校是群體生活,每天與他人朝夕相處,難免會有羨慕和嫉妒,于是當自己不如他人時,就容易產生自卑感,為了消除這種感覺,當代大學生就會通過大量地花錢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讓別人羨慕自己。同時,大學生的好勝心強,有不服輸的精神,但是這種好勝心表現在消費上就不容樂觀了,很多學生往往通過任意消費來展現自己的自信和優越,導致炫耀性消費的盛行。
3青年大學生消費導引
加強青年大學生的消費觀教育,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理性消費、適度消費,解決大學生消費的困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大學生自身四個層面的共同努力。3.1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贝髮W生的很多消費觀念并非完全來自學校,更深層的來源仍然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無不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在家庭內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至關重要。首先,父母應改變“滿足孩子一切要求”的想法。在對待孩子的消費問題上,大多數家長都采取有求必應、盡量滿足的態度。我們應該從源頭入手,父母應該認識到其重要性,改變態度,以理性的方式對待孩子的花銷。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家庭的消費已經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漸行漸遠,很多家長為了擺闊氣,往往是大手筆地揮霍,因此,家長應該注意改變家庭消費觀念,樹立合理消費、勤儉節約的好習慣。3.2規范社會消費環境,營造積極、和諧、綠色的消費環境。政府要引導正確的消費觀,規范社會主流意識導向。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國對外交流也日益頻繁,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消費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對國民的消費觀產生了重大沖擊。政府應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各種途徑開展活動,規范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大力宣傳合理、理性的消費觀念。規范傳媒輿論,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環境。如今,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新媒體承載的信息量大這一特征,導致信息中含有消極的部分,這些消極因素會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因此加大對傳媒業的監督力度,并且提高傳媒人士的素質,對于優化社會消費環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3.3學校應重視對學生消費意識方面的教育與引導。(1)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理財能力培養。首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改變大學生對金錢的態度和看法,糾正大學生對財富的認識偏差”[6]。在大學新生剛入學時就應該開設相應的課程,加強對大學生消費觀、理財觀的指導,以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意識和理財理念。其次,完善理財教育課程體系。定位理財類課程的性質與地位,理財課程定位于本科教育水平,發揮經管學科優勢,將個人理財、會計學基礎、消費經濟學等經管類相關課程列為高校公選課,并在高校廣泛開設,為今后的就業、創業等奠定良好的理財基礎。(2)學校應該優化校園環境。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逸為恥”,營造積極的校園消費環境,讓當代大學生深受環境的熏陶,自覺養成理性消費、綠色消費的習慣。(3)學校應重視對貧困大學生的教育。他們是經濟弱勢群體,在大學校園里,學生的家庭經濟差異可能會很大,貧困學生的心理壓力大,更容易出現自卑的心理。學校應利用多種渠道幫助他們,除了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物質上援助以外,還要對他們加大精神上的關懷,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消費心態。3.4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不良的消費行為。首先,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科學的消費觀,擺正心態,正確看待同學間的消費差異,努力克服攀比消費和炫耀消費,切實根據自己家庭條件的狀況來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費;其次,當代大學生應該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么,并作出計劃,消費過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合理消費,避免盲目消費。同時,學會記賬,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費用,做到精打細算、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再次,當代大學生應該增強獨立意識,不能過度依賴于父母,可通過各種兼職工作來賺錢,作為生活費用的補充,這樣不僅能鍛煉自己的獨立性,增強社會實踐經驗,也能減輕父母的負擔。
參考文獻:
[1]楊晶茹.淺析當代大學生消費特點及存在的問題[J].東方企業文化,2012(23):150.
[2]黃廬進.轉型時期中國中產階層消費行為研究[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86.
[3]胡煒青.目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存在問題與應對策略[J].東方企業文化,2014(15):156.
[4]鄭紅娥.社會轉型與消費革命:中國城市消費觀念的變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90.
[5]魏琴,周泉,徐捷,等.高校大學生消費結構與影響因素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2):124-125.
老年大學最先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有英國模式、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種。
(1)英國模式。
英國在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展較為完善。根據提供教育資源的渠道,英國的老年教育可以劃分為高等教育系統、地方教育當局系統以及志愿團體組織系統。在前兩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共同參與教育,而后者則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齡大學”的辦學形式為主。
(2)美國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美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的問題。總體說來,美國老年大學的主要由兩類機構提供:其一是各類大學,包括國家級、地區級和社區大學;其二是專門負責老年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老年大學的教育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戶外運動(登山、旅游、參觀等),時間可長可短。目的是寓教于樂,讓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實施形態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前兩者可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施:高齡者學級、高齡者教室;發揮高齡人才作用事業;老年人大學、大學院及長壽學院。
我國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老年大學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統和國有企業,其政治意義強于教育意義。
2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共同趨勢。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就標志著該國或地區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以60歲為標準,1995年,我國老年人口為1.14億,2000年為1.29億,2010年為1.52億,2020年為2.01億,2030年為3.42億,2040年為4.09億,2050年為4.38億。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之龐大。我國老齡化速度極快。比較世界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從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時間,中國為25年,英國為45年,美國為66年,瑞典為85年,意大利為100年,法國為140年。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最高。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世界各國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老年大學就是其產物之一。實踐證明它將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模式。
3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
1973年,法國的皮埃爾·維勒斯教授在圖盧茲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亦稱“第三年齡大學”。此后,各類老年教育學校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資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與社區型模式。我國的老年大學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也得到一定發展,1983年6月4日,山東省率先創立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邁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廣東省建立了我國第一所民辦老年大學-廣東領海老年大學;1995年與2000年,上海市老齡委、上海老年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先后聯合創辦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學與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現代傳媒手段與信息網絡技術被運用到老年大學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6萬余所,在校學員超過230萬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過老年教育。上海市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國前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水平,再加上它還是一項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4我國老年大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大學的發展中,由于國家對老年大學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不斷地走上發展的道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老年大學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教育內容不豐富等等。但中國在發展老年大學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幾個根本問題:
(1)經濟支持不足。
一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足,對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會的發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阻礙了老年人參加老年教育。
許多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國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國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2)社會重視不夠。
我國當前教育發展重點在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學事實上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這種地位導致其管理混亂。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門多頭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責任分散化資金匾乏,老年大學是非盈利性社會福利機構,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沒有足夠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隊伍渙散,缺乏專門的老年大學管理與教學人才,高等院校沒有設置相關專業,老年科學研究機構屈指可數。
(3)老年人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老年教育認識還不統一,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有的認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而使真正能夠參與到老年大學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學實際上所針對的主要還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離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對象。
5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對策
老年期是個體生命的最后階段,個體將在此階段度過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資源和市場。這勢必造成我國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和普及程度還不夠。究其原因,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產權虛置是制約老年大學發展的桎梏。隨著該群體規模在逐漸擴大,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當前及將來一項緊迫的社會課題,現提出若干對策以促進老年大學的發展。
(1)更新觀念,加大宣傳,使社會重視老年大學的生存與發展。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會處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絕望兩端之間。因此與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應側重于人生最后階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義。
(2)改善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和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機構,引進專業人才、實施專門管理,逐步形成一個由政府統籌規劃、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涉老部門參與操作的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格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政府還可成立專門研究老年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機構。
(3)運用各種辦學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傳統大學面向老年人開放,老年學員可以以非注冊學生身份旁聽課程以及公開講座;開放大學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參與學習。地方教育當局可以通過直接開辦課程等形式來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自主自治辦學突出表現為第三年齡大學,全部是由老年人自發成立、自行組織、自助分享。(4)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絕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老場所,也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強烈的“職業技能提高需求”與“自我發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娛樂型課程已略顯老套,因此開設計算機、英語、法律、金融、現代科技等課程刻不容緩。強化師資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砷_設老年教育學等相關課程,為老年大學輸送教學人才選聘熱衷于老年教育事業者,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與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5)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和擴大受教育群體。
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極其靈活多樣。①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形式并行發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關注。老年大學應注重小組學習和分享型學習,所有的學員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廣泛重視和發展遠程教育。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擴展到鄉鎮一級,在沒有老年大學的鄉村以及邊遠地區,老年人同樣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上老年大學也不再是體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見,發展網絡教育無疑是關注弱勢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的有效途徑,為我國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步入真正的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6結束語
世界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腳步更快。由于中國老齡人口的數目大,老年大學教育的缺口也相應較大。發展我國老年大學是解決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徑,其發展模式靈活多樣,其發展對策主要是針對當前問題,提出適宜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摘要: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滿足不了數目龐大的老年人的需求。我國老年大學可借鑒英、美、日等國的辦學模式,就其現狀,參考發展對策進行改進。
關鍵詞:老年大學;模式;對策
參考文獻
[1]萬本根,許改玲.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銀色產業崛起的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01(3):86-90.
[2]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國老年教育與借鑒-對發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日本的經驗和啟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楊佳,陳瑤.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