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11:49:31
序論:在您撰寫營銷統計工作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現代化 通信技術 消防工作 應用
前言:俗話說“水火無情”在火災緊急發生的時候,時間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會可能有一個生命的失去。所以在消防應對緊急事件時如何快速的完成指揮和信息傳遞工作,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火災的救援任務,是當代消防部隊所面臨的重要的問題。而現代化的通信技術手段的應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使得消防人員能夠驚醒精準的定位和現場的勘察,著這樣就使得消防工作能夠快速準確的進行。
一、現代化通信技術的內涵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帶動著電信業務的不斷發展,其主要從以話音為主向以數據為主的方向發展。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就是依靠科技并且采取最新的技術來不斷優化通信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的更加的更加便捷?,F代化的通信技術主要包括數字通信技術、信息傳輸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程控交換技術和接入網與介入技術。社會在不斷地發展,現代化的通信技術也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二、當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的消防工作中陳舊的思想觀念是消防工作中的一大問題。消防工作始終是與經濟共同發展的,消防的發展要時刻應與經濟的發展相協調,既不能超越經濟提前發展,也不能落后于經濟的發展?,F在有很多的地方只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消防的發展,相比來說投入的經費也是比較少,這樣就導致了城市的消防建設和消防設備不健全,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的發展的需要。所以當前就應該讓人們梳理正確的發展觀,積極地對待消防事業中出現的問題。所以這樣來說就是發展意識不強就是導致消防工作發展緩慢的根源所在。消防人員人力資源開發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整個消防工作中人是關鍵所在,是決定性的因素。在目前的消防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消防產品不合格、消防法規不健全、消防宣傳不及時等問題,然而這些問題都與消防人員人力開發不足有不可避免的關系。如果在消防工作中消防人力資源開發不足,一些消防人員知識能夠簡單的掌握一些項目的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的使用當前的消防設施,著這樣就嚴重制約著消防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消防工作中,對消防用品的開發和利用管理、對消防人員的專業化訓練和消防管理人員的人才培養,這些都是需要大批的消防人員來完成的,在目前來說,當前的消防工作還不能夠滿足這樣的需要。所以如果不能夠解決消防工作中的人力資源問題,那么在不久的將來,社會大量的需要消防人員的時候,這將會嚴重的阻礙社會發展。
三、現代化通信技術在消防工作中的應用
在現實的生活中,消防工作直接關系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問題,所以消防工作不容小視,而且我們還要積極的發展消防工作。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消防工作的認識也逐步加深,所以為了加強方方的監督工作,人們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了消防工作中。當前的現代化通信手段技術具有高效數據傳輸、多種業務支持和高強度保密性的優點,這將會在消防工作中起到一個良好的作用。
3.1現代化通信技術在定位中的應用
由于當火災發生時,發生的時間地點不確定,這時要建立對火災的實時監督系統就相當的必要了。在目前來看現在的消防建筑主要是采取圖像監控的方式,比如現場攝像、高層的圖像監控系統等等,這些都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到那時這樣的設施也存在著另一方面的弊端,其設備的成本和維修費用較高,所以這樣的方式想要大方面的推廣就有相當大的難度。而現代化的通信技術手段就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進行數據和圖像的傳輸,其所用的設備輕小,相比之前的設備,成本也比較小而且使用也非常的簡單。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也可以進行對現場的實時監控。利用這種先進的技術就可以當火災發生時迅速的將火災現場的情況發到指揮中心,為指揮中心的提高最真的有效數據,幫助指揮中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這種通信技術手段還可以進行定位,高準確的定位火災發生的地點實施救援工作。
四、結束語
將現代化的通信技術手段應用到消防工作中,將會對消防工作的及時性和高效性有很大的提高。其也在消防指揮和監督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當火災發生時消防方工作人員能夠快速的反應展開救援工作,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參 考 文 獻
[1]王廣.試論計算機技術在消防調度指揮中的應用[J].科學與財富,2012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檔案工作;檔案保管;社會體制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在封建社會中產生和形成的,必然是為封建經濟和政治服務,為鞏固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統治服務。出于這種認識,就不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為什么會對中國檔案文化產生消極影響。
第一,傳統農耕文化。
封建私有制最突出的特征是穩定、封閉和生產力落后。由于生產力低下,社會物質財富極不豐富,從而形成了聚財、守財的小農思想意識。這種小農意識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念,衡量一種事物是否有價值,不是從對社會對人類長遠利益有否意義,而是從自我的功利出發,對我近期有用的即認為有價值,對我近期無用的則認為無價值。
(1)反映在封建統治者的檔案觀念中則是保守、封閉、自私,為了維護皇權統治,從檔案的收集、整理到利用,都帶有極大的階級局限性,違反檔案工作客觀規律,任意歪曲、篡改檔案內容,遏制不利于皇權統治檔案的形成,甚至毀滅不利于其統治的檔案。在政局穩定時,“以藏為主,秘而不宣”,視作祖傳珍寶,一旦政權不保,檔案必被其付之一炬,使檔案成為舊政權的殉葬晶,表現出十足的小農意識。
(2)檔案管理人員也視管理技術和經驗為看家本領,而不輕易向外傳授,不可能進行橫向交流,更不可能寫成文章廣為傳播,求穩怕亂的思想,也使其不可能產生一種社會責任感,積極主動的開展檔案工作。
(3)同時,一般民眾由于自給自足經濟的束縛,生產規模小,又被剝奪了掌握文化的權利,沒有總結提高生產技術的強烈愿望,自己不可能有產生和留存檔案的意識,自然也與檔案無緣,出于其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也不可能產生要求朝廷開放檔案的愿望,當然不會提出開放檔案的要求。這又從反面促使“以藏為主,秘而不宣”思想的發展。這種封建小農意識下的檔案工作必然是封閉的、保守的。
第二,“先王之典”的檔案意識。
檔案是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自然形成的歷史記錄,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應該形成檔案。但在在封建社會中,檔案是以治世治人的皇權統治為中心而形成的,只有皇朝的祖訓祖制、先王先圣的言行記錄才能作為檔案收藏于皇家的檔案庫中,檔案庫中自然都是歷朝皇帝及其官僚機構的官方文書和皇帝的私人著述。而在封建社會中廣大勞動人民的科技發明、文化創造的豐碩成果和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記錄卻不能受到重視,檔案館庫里自然只剩下門類單一的政治性“皇家檔案”,造成檔案內容的嚴重缺項,館藏結構極不合理。因此在封建社會中,盡管皇家檔案庫的館藏不可謂不豐富,但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方面卻又十分貧乏。檔案庫充其量只能完整的反映封建皇族的發展史,以皇家檔案庫檔案為基礎編寫的各朝國史,實際上是封建皇族的家族史,是封建社會時期最大最完整的族譜。檔案反映社會生活內容的貧乏,加劇了檔案的封閉,也使檔案和檔案工作走向社會,為文化發展服務的進程更加艱難。
第三,封建的檔案占有制。
中國封建社會實行的是封建專制制度,其經濟基礎是土地的國有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封建統治者以國家的名義,對土地的占有量是很大的,是封建社會中最大的地主,而廣大自耕農和佃農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由于經濟地位上的不平等,必然形成政治上的不平等,正如馬克思所需要言,“他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代表他們。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時是他們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們上面的權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這種權力保護他們不受其他階級侵犯,并從上面賜給他們雨水和陽光,所以,歸根到底,小農的政治影響表現為行政權力支配社會?!保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653頁)因此作為國家象征的檔案自然是封建統治者的私有財產,擁有對檔案的絕對權利,檔案和檔案工作的一切都取決于皇帝的意旨。在整個封建社會時期,關于檔案和檔案工作的一切規定、法則,無一不是皇帝親自頒詔和其官僚機構遵循皇帝御旨頒發的,因此,皇帝的意志是封建社會時期檔案和檔案工作的最高法律,這一切都不會受到任何的監督。而廣大勞動人民卻對檔案沒有絲毫的權利。這實際上表明,封建統治者在壟斷了土地的同時,也壟斷了廣大勞動社會實踐和文化創造的成果。封建社會的檔案和檔案工作就是建筑在這樣的封建私有制的基礎之上。檔案的封建占有制的直接后果是,封建統治者利用對檔案的特權,成為歷史的代言人,以檔案為文化專制統治的工具,對廣大勞動人民進行文化控制,極大地抑制了檔案的利用和開發,是對檔案這一文化財富的最大揮霍和浪費。
(1)影響了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2)影響了檔案工作的體制。
(3)影響了檔案工作的具體進行。
(4)抑制了檔案的利用和開發。
結果,中國傳統檔案工作只能是緩步發展,體現為檔案工作理論與實踐上的落后。
第四,傳統思維方式。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傳統的思維方式主要體現為循環論、恒久意識和變易觀。
(1)農業生產的生產周期、四季的循環、社會現實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而復始的循環,都加劇了古代人們的循環意識,常把自己封閉在一個不思突破的循環系統中。
(2)這種循環意識,又滋生了永恒意識,認為世界是悠久的、靜定的。
(3)在這種思想意識下的變易觀必然是一種寓變易于保守之中的變易觀。
傳統思維方式在檔案和檔案工作中的表現就是,檔案必須長期保存,檔案管理體制不必常變,檔案管理的技術和方法也不需有太大的改變,與封閉靜止的社會結構相適應,檔案和檔案管理也在一種恒定的,周而復始的模式中緩慢地運行,不思突破與進取。每次厄運襲來,被打破的只是檔案文化的外殼,而對其深層次的結構,從未形成過大的沖擊,因此它又能按原有的模式迅速地恢復。在傳統的思維方式下,檔案文化的發展與運行是緩慢遲滯的,總體上是靜止的。封建社會中的檔案工作并不需要理論的指導,靠直覺經驗和口傳身授,就能使檔案文化得以延續。
第五,盲目自大的心理。
由于中國封建文化的早熟,對周邊國家甚至西歐國家都曾產生過巨大影響,四大發明曾代表了當時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平,不僅周邊國家對中國文化頂禮膜拜,而且西方國家也艷羨不已,馬可波羅等人的游歷,使中國人的自大在外國人的贊嘆聲中惡性膨脹,當一個民族強大的時候,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的長處,甚至把短處也看作是長處,更多的是看到別人的短處,甚至把別人的長處也看作是短處,中國人的在自大中逐漸關閉了與世界其它民族文化交流的大門,一味地陶醉于自己已有的成就之中,不思進取,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受自大心理的支配,中國的檔案文化從未與世界其它民族的檔案文化發展過橫向交流,也未走出去了解西方檔案文化發展的動態,在一個封閉的圈子內潛滋慢長,漸漸失去了活力,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必然產生強烈的排斥力量。
二.銷售策略指導和行業目標
三.市場行銷近期目標
四.營銷基本理念和基本規則
五.市場營銷模式和信用等級評定制度
六.價格策略
七.渠道銷售的策略
八.售后服務體系
九.培訓工作的開展
十.專業網絡站點
十一.內部人員的報告制度和銷售決策
十二.附屬文件
一.公司定位和品牌的定位
明聯公司是一個電信和數據通訊行業的技術領導者。明聯科技已提供和將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是構筑互聯網的基礎產品,包括有線接入領域和無線接入領域,目前在中國已經建立了開發基地,已實現在中國的研發和本地化。
品牌定位
A.在電信和數據通信產品相結合的領域中為國內領先的品牌設備供應商。
B.擠身一流的網絡產品生產商及供應商。
C.以系統集成項目帶動整個網絡產品的銷售和發展。
二.銷售策略指導和行業目標
1.采取有上朝下的銷售策略:絕對不能拋開大的區域分銷商,區域分銷商是我們的重點發展目標。
2.強調兩個重點;大力發展重點區域和重點商對完成我們的銷售目標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3.重點發展以下行業:
(1)住宅(智能小區)
(2)醫院
(3)教育,政府,金融等行業。
1.采取有下朝上的銷售策略:具體為發展小型的經銷商,用密集的人海戰術來完成。
2.用整體的解決方案帶動整體的銷售:要求我們的產品能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并有成功的案例,由此帶動全線產品的銷售。
3.遍地開花,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同時突破。
大小互動:以網絡產品的銷售帶動系統集成銷售,以系統集成項目促進網絡產品的銷售。
4.實際的出貨量決定產品的知名度,每一個產品都是一個強有力廣告。
5.大力發展OEM廠商,迅速促進產品的銷量及營業額的提高。
三.市場行銷近期目標
1.目標:在很短的時間內使營銷業績快速成長:再年底使自身產品成為行業內知名品牌,取代國內同水平產品的一部分市場,與國外產品形成競爭關系??缭缴牲c,成為快速成長的成功品牌。
2.致力于發展分銷市場,到2000年底發展到100家分銷業務合作伙伴,發展到200家左右基數的系統集成商,在上述行業中取得一定的營銷業績。
四.營銷基本理念和基本規則
1.營銷團隊的基本理念;
A.開放心胸:
B.戰勝自我:
C.專業精神;
2.營銷基本規則:
A.分銷合作伙伴名稱:分為二類:一是分銷客戶,是我們的重點合作伙伴。二是系統集成客戶,是我們的基礎客戶。
B.每一個員工都不要認為他是一個新品牌。
C.競爭對手是國內同類產品的廠商。
D.分銷市場上目標客戶的基本特征
(1)市場上處于成長類的公司,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生成的欲望。
(2)在當地的網絡市場處于重要地位的網絡公司。
(3)具有較好行業背景及消化能力的系統集成商。
五.市場營銷模式
1.渠道的建立模式:
A.采取逐步深入的方式,先草簽協議,在做銷售預測表,正式簽定協議,訂購第一批貨。如不進貨則不能簽定協議(草簽協議采用:注冊登記表傳真,產品定單,正式協議)
B.采取尋找重要客戶的辦法,通過談判將貨壓到分銷商手中,然后我們的銷售和市場支持跟上。
C.在之間挑取競爭心態,在談判中因有當地的一個潛在客戶而使我們掌握主動和高姿態。不能以低姿態進入市場。
D.草簽協議后,在我們的廣告中就可以出現草簽商的名字,挑取了分銷商和原廠商的矛盾,我們乘機進入市場。
E.在當地的區域市場上,隨時保證有一個當地的可以成為一級的二級,以對一級成為威脅和起到促進作用。
2.給信用等級上的支持(指定信用等級評定方法)
A.客戶的分類:地區的一級商(A),地區的二級商(AA),系統集成商(AAA)
B.A級20家,AA級100家,只有A級才能有信用支持。
C.A級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
1)簽定了正式的授權營銷協議,并在明聯公司進行了完整的備案。
2)前三個月內每月的定貨符合授權營銷協議的規定銷售額。
3)在三個月內的商業交換中沒有發生過惡意倒帳事件和商業糾紛。
4)積極開拓市場,獨立操作在當地的市場活動。配合公司的市場營銷活動。
5)沒有違反授權行銷協議中規定內容。
六.價格策略
1.高品質,高價格,高利潤空間為原則!
2.制訂較現實的價格表:價格表分為兩層,媒體公開報價,市場銷售的最底價。
3.制訂較高的月返點和季返點政策,以控制營銷體系。
4.嚴格控制價格體系,確保一級分銷商,二級分銷商,系統集成商,最終用戶之間的價格距離級利潤空間。
七.渠道銷售的策略
1.市場上有推,拉的力量。要快速的增長,就要采用推動力量。拉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為此,我們將主要精力放在開拓渠道分銷上,另外,負責大客戶的人員和系統集成的人員主攻行業市場和系統集成市場,力爭在三個月內完成4~5項樣板工程,給內部人員和ASMI樹立信心。到年底為止,完成自己的營銷定額。
2.短渠道策略:分四種客戶:A,AA,系統集成商,行業客戶。他們能和我們建立直接的聯系。
3.業務團隊的垂直聯系,保持高效溝通,才能作出快速反應。團隊建設扁平。
4.以專業的精神來銷售產品。價值=價格+技術支持+服務+品牌。實際銷售的是一個解決方案。
5.條件成熟,則建立起物流中心,解決我們在地方市場上的困難,因為物流中心起一個融資平臺,一個財務平臺,一個物流平臺的作用。
八.售后服務體系
1.可以與分銷商(A)簽定授權維修中心協議。有備件支持。專人負責全國的授權維修中心的備件更換和維修工作。
2.以前三個月營銷額的1%來提供維修備件。
3.建立專門的授權維修中心,支付一定費用。
4.售后的技術咨詢上設立客戶咨詢記錄表,專門記錄客戶的咨詢問題,公司的網站開通專門的BBS。
九.培訓工作的開展
1.認證工程師培訓工作。分為初,高二級。并且開展專業銷售工程師的培訓工作。前為收費培訓,后為免費培訓。
2.培訓在廣告上打出,宣傳內容的豐富和權威。
3.做出招生簡章和宣傳頁,網上公布。同時印出宣傳冊,含課程內容簡介。
4.作出授權培訓中心協議,合作辦學。
5.網上培訓,考試,發結業證書。
十.專業網絡站點
1.公司形象,產品介紹,手冊,驅動程序下載。解答。新聞。
2.電子化服務。如資料,圖片。
3.電子商務。客戶下單,貨物查詢,庫存查詢等。
十一。內部人員的報告制度和銷售決策
1.每周一召開工作會議,提交工作報告,內容為:
A.本周完成銷售數
B.本周渠道開發的進展
C.下周工作計劃和銷售預測。
D.困難。
E.月末會議進行業務人員的銷售排名。獎勵制度。
2.價格控制
A.統一的價格和折扣制度。
B.價格的審批制度
3.工作單制度
4.做好銷售支持工作;一定時間的業績,折扣,返點的計算,定單的處理,分銷商的業績排名
5.編制銷售手冊;其中包括的游戲規則,技術支持,市場部的工作范圍和職能,所能解決的問題和提供的支持等說明。
十二。附屬文件
1.授權營銷的協議
2.授權營銷商的季度返點表
3.授權營銷商注冊登記表
4.銷售情況預測表
5.產品定單和銷售合同
6.信用等級評定辦法
7.授權維修中心協議文件
8.授權培訓中心協議文件
9.授權培訓中心評定政策
10.備件庫的建立和管理辦法
11.發展計劃一覽表
12.200x年市場營銷工作計劃書
13.業務經理周工作報告
14.行業經理周工作報告
15.部門工作交接單
16.產品價格表
17.返點確認單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學習情境,市場營銷
中圖分類號:G718.5
基金項目:該文為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高職課程體系創新研究——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和項目化比較的視角》(編號:XI311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004年教育部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聯合頒發了《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重點指出“課程開發要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遵循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課程開發要素為課程內容選擇標準與課程內容排序標準,課程內容的序化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物。姜大源(2007)在其專著《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中也有專門的章節論述職業教育的課程論。工作過程本位改革,是一個顛覆性改革模式,是課程結構質變形態。
一、職業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
在企業里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和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這就是工作過程系統化。高職課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有三層含義:一是將課程與工作過程緊密聯系,通過分析、綜合,把工作過程中的各個部分歸入一定的順序,并使各個部分之間互相關聯,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重新設計課程——課程自身的工作過程系統化;二是按照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的順序,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課程的開發與建設——課程建設的工作過程系統化;三是對學生從入學到走上崗位的整個在校期間全方位、全過程的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設計的工作過程系統化。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以學生直接經驗的形式來掌握、融合于各項實踐行動中的最新知識、技能和技巧。作為一種課程模式,學習領域是建立在職業行動基礎之上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的典型代表。它在指導思想上,從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轉向培養學生參與建構工作世界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從專業理論知識轉向工作過程知識;在課程開發上,從資格研究轉向職職業科學的勞動研究;在教學方式上,行動導向教學成為主要的教學方式。
二、市場營銷課程設計思路
1.課程描述
《市場營銷》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針對生產型、服務型企業銷售代表崗位人才培養,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了解營銷運作的全過程,熟練掌握市場營銷調研、渠道開發、促銷,培養初步的經營環境分析與商機把握能力,業務組合策略的制定與實施能力以及市場營銷活動的管理與控制能力。為面向生產型、服務型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營銷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2.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在工學結合課程建設模式的指導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生產服務型企業市場營銷崗位工作過程和任務,課程組通過多次深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亞旅行社等生產型、服務型企業,并且對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分析,進行了多次課程設計論證,共同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習領域;然后依據學習領域內容,開發基于真實任務背景的學習情境,設計每個學習情境,徹底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體系傳統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基于生產服務型企業市場營銷崗位實際工作流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以不同產品為載體,以營銷活動過程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把所有市場營銷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都匯集成一條主線。依據不同產品的特點及市場營銷的活動,整合序化教學內容,把整個教學過程演變成三個呈平行關系、學生自主學習程度不斷遞進的學習情境,實現了貼緊崗位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內容的企業化。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基礎理論知識作為輔助點,主要配合、圍繞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需要來進行教學活動,并融合了市場營銷專業高級營銷員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
三、課程設計
本課程在第二學期開設,一般設置72學時,是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首先,我們將企業的營銷工作過程劃分為5個步驟,即市場分析、產品策略分析、價格策略分析、渠道策略分析、促銷策略分析,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營銷工作過程。第二,選取三個學習情境:日用消費品、通信服務產品、旅游產品,課時數量分別為36、18、18。按照本課程不同學習情境對課程能力訓練項目和課程教學進度進行設計,明確具體內容標準。
四、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師資隊伍在專業改革中有一定的瓶頸作用
目前在各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教師,基本沒有企業實戰經歷,更談不上營銷經驗,具備真正意義上“雙師”資格的專業課程的教師較匱乏。而來自企業營銷崗位一線的校外實訓課程指導教師雖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專業知識,但這些人平日工作很忙,給學生做的指導猶如杯水車薪。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營銷專業改革的瓶頸。
2、對學生職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職業發展通道是進行職業生涯管理的基礎條件之一,是通過整合企業內部各個崗位,設置多條職業發展系列并搭建職業發展階梯。然后通過崗位能級映射、探測崗位間的關聯,為員工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能力理論專家認為根據員工所擁有的能力的大小,可以將員工分為:新手、高級入門者、勝任者、精通者和專家。職業發展就是在自己選定的領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成為最好的專家。所謂專家并不一定是研究開發人員或技術顧問,而是在某一領域有深入和廣泛的經驗,對該領域有深刻而獨到的認知的人。至于行政管理能力、員工培養能力、團隊建設能力、規劃和溝通能力等,是個體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培養的能力要素,它們是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工具。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校園文化,組織認同,工作績效
分類號 G443
1.問題提出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活動中所形成的為全體師生所共同遵循的價值標準、基本信念、行為規范及其外在表征。它是以校園為空間,以教師、學生為參與主體,以校園精神理念、倫理關系和器物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群體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校園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所發揮的作用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和認同,越來越多的學校都在培養或樹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以其達到樹立良好形象,提高辦學質量的目的。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學校辦學質量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教師的工作績效往往成為評價學校總體辦學質量的隱性指標。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重點考察初中校園文化對教師工作績效的影響機制,以便深入了解校園文化對教師工作績效發揮作用的內部過程,從而為提升學校軟實力和教師人力資源管理提供理論基礎。
1.1校園文化
最早涉及校園文化論述的是美國學者沃勒(Waller),他從文化學角度對學校的文化進行了分析。后來,考勒曼和麥克頓等人采用了結構——功能主義的觀點,將學校視為一個社會體系,并從社會學角度分析這一體系的結構和功能(林佩穎,2006)。Kuh&Whitt(1988)指出,一個學校的文化傳達了一種“我們是誰”的認同感,以及我們標榜什么?展示了我們是怎樣行事的?指導著我們是怎樣理解事物的。Hoy&Kottkamp(1991)進一步指出,學校的文化是一個成員共同的取向系統(規范、核心價值觀和隱性假設),它維持了這個單位的整體性,并給它一個截然不同的身份。
在國內,不同研究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對校園文化的概念做出了多種界定,這些觀點主要表現在:(1)校園文化只是針對學生開展的一種課外活動,比如興趣小組、第二課堂等文體娛樂活動(王福建,2007);(2)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研究一個學校的文化就是探討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要側重學校環境是怎樣影響學校成員的;(3)校園文化是社會大文化的一種亞文化形態,因此,與其他社會組織一樣,校園文化應該是學校這個組織中的每個成員所共同認可的校園價值觀及其在物質與行為上的具體化(孫志艷,2009)。
1.2校園文化與教師工作績效的預測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普遍存在于學校成員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內外的學者對校園文化的相關研究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其相關的變量涉及學校效能、校長的領導方式、教師自我效能、學生的學習等方面。校園文化的研究一開始就和效能聯系到了一塊,而探討兩者之間關系的文章常常是一些實證性的研究。常見的學校效能指標就是學校的教育質量、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升學率等。本研究選取教師的工作績效作為學校整體效能感的一個代表性變量來研究校園文化的影響效果。
根據認知資源有限理論,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在某一方面投入多就必然會減少在其他領域認知資源的投入。校園文化環境是教師從事教學和生活的背景,每個教師是都不可脫離校園文化環境而單獨存在,教師的思想和行為必然會受到校園文化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中,人與人之間彼此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這種和諧的同事關系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教師在人際方面的認知資源投入,從而可以將更多的認知資源投入到與工作有關的活動中去,有利于工作績效的提高。此外,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于塑造教師積極的情緒狀態也具有重要作用,人與環境是一個交互作用的過程,舒適的環境必然使人產生愉悅的心情,而這種積極的情緒會遷移到工作中去,從而也會提高教師的工作績效。
1.3組織認同的中介作用
組織認同是指個體源于組織成員身份的一種自我構念,它是個體認知并內化組織價值觀的結果,也是個體在歸屬感、自豪感和忠誠度等方面流露出的情感歸依(魏鈞等,2007)。當人們對某種團體產生認同時,會產生去個人化,與團體有命運共同感等感受,且會有內團體偏私行為,具體表現為組織成員會有較多的合作行為、較多的組織公民行為以及較高的工作績效(O'Reilly&Chatman,1986)。
員工對組織的認同,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并可能發生相應的變化。近年來,一些學者們開始從文化的角度對組織認同進行研究,研究發現組織文化會影響個體對組織認同。校園文化作為組織文化的一種形式,同組織認同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組織文化為組織認同提供了核心內容,保證了組織認同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組織文化也只有通過成員的認同才能將抽象的、無形的文化轉化為具體的個人態度和行為,實現成員的組織認同也是確立組織文化的目的之一。在組織行為學領域,國外已有一些相關研究證實了組織文化和組織認同的相關關系,比如Schrodt(2002)研究發現,組織文化的不同維度與組織認同顯著相關;Hariis和Mossholder(1996)的研究發現,組織文化可以影響到組織的個體態度,如個體對組織的承諾、動機、士氣以及工作滿意度。國內學者董彥等(2008)研究也表明,在不同的組織文化背景下,員工對組織的認同度和忠誠度存在著差異。結合上述文獻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假設1:校園文化對教師的組織認同、教師工作績效都有正向的影響作用。
假設2:教師組織認同在校園文化與教師工作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試
采取方便取樣的原則,研究者分別向河南省9個城市的初中學校教師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414份,有效回收率為69%。其中男性教師占45.7%,女性教師占54.3%;教師教育程度方面,高中或中專以下占8.0%,大專占30.4%,本科占59.4%,碩士及以上占2.2%;教齡方面,1-5年的占35.3%,6-10年的占41.5%,11年以上的占23.2%;公立學校教師占63.8%,私立學校教師占36.2%;重點學校教師占17.9%,普通學校教師占82.1%。
2.2研究工具
2.2.1校園文化問卷
采用王俊有(2012)編制的初中校園文化問卷。通過文獻分析、個人/團體訪談、開放式問卷調查,獲得城市初中校園文化的內容條目。在對河南省9所城市15所初中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探索性因素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城市初中校園文化問卷,包含五個維度20個項目,這五個維度分別為:人文關愛(5個題項)、環境烘托(4個題項)、規范有序(4個題項)、成就目標(4個題項)、創新活潑(3個題項)。五個因素共解釋總方差變異量的62.409%,該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908。
2.2.2教師組織認同問卷
采用李永鑫等(2007)所修訂的Mael&Ashforth研發的組織認同問卷,包含一個維度6個項目,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
2.2.3工作績效問卷
采用Pazy(1988)使用過的自評問卷,包含4個項目。相關研究表明,該問卷是一個單維度結構,其內部一致性系數是0.863。
在本研究中,上述三個問卷,均采用Liken五點計分,由“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依次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太確定”、“符合”、“非常符合”。
2.2.4控制變量
為了使研究的結果更加準確,消除其他因素對結果變量造成的混淆,本研究選取性別、年齡、職稱、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學校性質等人口學或組織學變量作為控制變量,進一步研究在控制這些因素后前因變量對結果變量的影響作用。
2.3統計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的統計方法有描述統計、相關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等,統計軟件為SPSS15.0和Lisre18.70。
3.結果與分析
3.1初中校園文化、組織認同、工作績效量表的區分度檢驗
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方法來檢驗本研究中用到的三個構念之間的區分效度,根據相關理論構建競爭模型,比較假設模型和競爭模型的擬合指數差異,從而判斷最佳的模型結構??紤]到研究使用的三個問卷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研究者首先構建了單因子模型。同時,初中校園文化和組織認同兩個構念同屬于態度層次的變量,因此研究者構建的二因子模型中將其合并為一個維度。三因子模型則為假設模型,即研究所用的三個構念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分度。對于校園文化量表,本研究采用吳艷,溫忠麟(2011)介紹的結構方程模型中的題目打包策略,將同屬于一個維度的所有題項計算均值作為校園文化問卷的一個題項結果如表1所示。三因子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均達到驗證性因素分析中各個擬合指數的指標,且均優于單因子模型和二因子模型。因此,可以說明,假設的三因子模型與實際數據的吻合程度最好,城市初中校園文化、組織認同和工作績效是三個相對獨立的構念。
3.2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
本研究中對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采用周浩,龍立榮(2004)推薦的方法,結果如表2所示,三因子模型為假設模型,四因子模型為加入共同方法因子之后的模型。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X2=109.89,df=15,P
3.3初中校園文化、組織認同、工作績效的描述性統計及相關分析
由表3可以得到,校園文化與組織認同、工作績效均顯著相關。下面研究者將進一步考察組織認同在校園文化與工作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
3.4組織認同在城市校園文化對工作績效影響中的中介作用
所謂中介變量就像一座橋梁,當一個變量不是直接影響另一個變量時,中間變量就起到了間接的銜接作用。根據溫忠麟等(2005)所提出的中介檢驗程序,研究者從下面幾步依次探討。
第一步,以校園文化為預測變量,工作績效為因變量,進行回歸統計分析,考察兩者之間的回歸系數c,若c系數顯著則進行下一步,若c系數不顯著則說明兩者之間相關不顯著,停止中介檢驗程序。如表中M3,校園文化對工作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342,在0.001水平上達到顯著。第二步,以校園文化為預測變量,組織認同為因變量,進行回歸統計分析,考察兩者之間的回歸系數a,若a系數顯著則進行第三步。如表中M1所示,自變量校園文化對中介變量組織認同的回歸系數為0.330,在0.001水平上達到顯著。結合第一步中校園文化對工作績效的顯著影響作用,假設1得到證實。第三步,以校園文化和組織認同作為預測變量,以工作績效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分別考察兩者的回歸系數b和c’,若b和c’系數都顯著,則說明組織認同起部分中介效應作用,若c’系數不顯著,則說明組織認同起完全中介效應作用。如表4所示,控制組織認同后,校園文化的直接效應為0.249,組織認同對工作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281,均達到顯著性水平。因此,假設2得到了數據的支持。
因此,結論如下,校園文化對教師的工作績效有顯著的預測作用,這種預測作用部分是通過教師的組織認同而實現的,教師的組織認同感在校園文化對教師工作績效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應占校園文化對工作績效總效應的百分比為ab/c,即等于27.12%。
4.討論
4.1校園文化對教師工作績效、組織認同的正向影響
采用多元層次回歸分析技術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排除中介變量的影響后,校園文化對教師工作績效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B=0.342,p
校園文化對教師組織認同的層次回歸分析表明:排除控制變量對組織認同的影響,校園文化對教師組織認同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B=0.330,p
4.2組織認同在校園文化對工作績效影響中的中介作用
根據相關理論以及校園文化對教師工作績效和組織認同的顯著影響,本研究進一步檢驗了組織認同的中介作用。根據溫忠麟(2005)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研究者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方法,依次檢驗了校園文化對工作績效的直接作用,校園文化對組織認同的預測作用以及組織認同作為中介變量在校園文化與教師工作績效間的間接作用。結果表明:在控制中介變量組織認同的影響后,校園文化對工作績效的預測作用明顯降低(B=0.249,p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市場營銷學》
1《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性質
《市場營銷學》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開設在第一學年。該課程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其他專業核心課程具有引導和承啟的作用,《市場調查與預測》《營銷心理學》《推銷技巧》《營銷策劃》等課程的開展都是以《市場營銷學》為基礎框架來拓展知識點的,因此,《市場營銷學》的基礎地位穩固不可動搖。為了讓學生建立穩固的專業基礎,任課教師有責任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開展課程開發工作。
2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
《市場營銷學》知識點非常多而零散,即便構建起知識點框架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嘗試基于工作過程設計開發課程。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其目標就實現高職教育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在學習課程過程中獲得勝任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
3典型工作任務描述
《市場營銷學》的核心內容是分析市場并制定相應的市場營銷策略,我們可以把這個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為企業進入與拓展市場??紤]到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將其明確為“中小企業進入與拓展市場”。
我們對“中小企業進入與拓展市場”這個典型工作任務具體描述:
企業打算將其某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開展營銷活動,首先要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市場信息,其次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具體分析,這些信息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營銷環境的信息(SWOT分析)和消費者行為分析。在充分掌握各種信息基礎上,要進行目標市場選擇與定位(STP),最后制定其產品、價格、渠道、促銷4方面的營銷策略(4P策略)。這樣才算是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市場營銷環節,才能夠實現企業的營銷目標。
4課程內容的解構與重構
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的劃分,我們把《市場營銷學》課程的內容結構做了重新的設計與劃分,將其劃分為4個學習情境,具體見表1。
每個學習情境都有具體的工作任務支撐,各項工作任務按照先后次序排列,這樣羅列出來,就顯示出一個完整的企業市場營銷活動,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遠勝于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框架。
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步驟與實際操作,我們可以選擇三種不同類型的產品或服務,要求學生按照表1所示情境與步驟來對產品或服務進行營銷活動方案設計。產品或服務選擇上要體現由易到難的特點,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說“重復的是步驟,重復的不是內容”。
5學習組織形式
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團隊形式組織調研、分析和營銷方案設計一系列活動,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在溝通過程中相互取長補短,撞擊出現思想火花。
6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設計的營銷活動方案,以團隊比賽、PPT演講的形式公開展示,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者結合。既要對各團隊制定方案的過程進行考核,也要對方案的結論和效果進行考核。既注重團隊合作,也要給學生個性、特長展示的機會。
7結論
以上是高職《市場營銷學》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把高職教育與企業需要相融合,傳統的教學形式發生了改變,學生的實踐有所增加,教師由主導變成了引導和參與,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2]李文新等.基于工作過程的《市場營銷實務》項目化課程開發設想[J].中國市場,2015,14.
關鍵詞系統化集成管理;以人為本;學生管理工作;民辦高校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0)032-0139-01
當前,世界格局的改變,生產力的發展,市場經濟競爭形勢的激烈性和求利性,促使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革新,以大學生為主要對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不斷的裂變和重構中與時俱進,呈現出了理念創新、功能擴展、結構轉型的趨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以人為本”的價值體系,是以實現學生的發展為最終目標,又以學生的就業、創業為歸宿,所以建立完善的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積極推進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服務導向、人本管理、網絡信息管理等,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穩步前進,運用集成管理的方法,發揮控制機制的效用、有效化解風險是必要的。
1學生管理工作的系統化集成管理原理應用
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結構與功能的有機整體,是研究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領域以及其他各種系統、系統原理、系統聯系和系統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
基于高校學生管理系統集成方案的結構圖如圖1。
圖1學生管理系統集成解決方案
1.1學生工作管理系統是一個整理系統
學生工作管理系統是研究學生管理工作整體性的科學,是與教學、行政各個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學生管理、教學、行政等要素具備約束、選擇、協調趨向平衡的機制,是開放性、動態的過程;而各要素又克服消極、滯后性的阻礙,發展為相應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主要表現如下:
1.1.1學生管理工作組織結構系統是個有機的整體
學生管理工作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如黨總支、團委、學生會、班委、社團、行政機構、師資力量等都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集合體,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要素之間又相對的制衡,具備有序的循環流動、組織秩序和控制功能,由于各要素總是運動且聯系的,所以某種狀態下是可以轉換和控制。
為了實現整個學生管理工作系統的利益疊加,系統各主量和的貢獻大于各主量貢獻的和,就要充分發揮各子系統的作用和有機的整合。
1.1.2教育環境系統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控制
環境系統包括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三個子系統。社會環境是維系學生社交、實踐、聯誼等的重要基地,通過家庭環境的激發養成教育,傳承傳統和塑造人格;通過學校的規范約束和系統教育激發學習的動力、完善人格及提升才智。環境系統處于開放狀態,不免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家庭不良因素和學校極端思潮、時弊流言等的負面影響,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無限的沖擊和管理的壓力,甚至造成嚴重的影響。
所以,統籌各環境系統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優化系統結構和整合內外環境,充分發揮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組織、協調、控制、執行的功能,有效的實現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無形的手的作用。
1.2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構建
高校通過構建科學發展的價值觀的過程,教育者施教和受教育者自教的方式,端正人的思想、觀點和立場,達到教育的目的。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系統,重點在于改善系統結構,解決學生問題的提出和對學生管理的價值功能科學分析,從整體出發實施本系統要素、結構、環境等控制和管理?;诮逃龑ο蠖鴺嫿ǖ母咝K枷胝谓逃到y仿真圖如圖2。
圖2學生管理工作集成系統的基本結構
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系統管理就要對思想政治教育輸入教育對象、結構及與外部環境的聯系做出科學的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合理的決策和措施。
1.3網絡信息系統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沖擊
網絡系統的開放性,無疑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弱化了道德意識、加劇價值沖突、異化人際交往、誤導行為越軌。所以加強對網絡系統的維護和引導學生網絡的法制意識,提升學生對優秀文化的接納和傳承,減低網絡不良渠道的傳播,加強思想預測,分析和優化信息,防患于未然,強化網絡規范化的教育是必要的。
2運用系統集成管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發揮的效能和它所具有的極其重要的社會作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及其能動性的重要體現。由于目前大學生主要表現為信仰弱化,集體觀念、誠信意識薄弱,價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等特征,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啟動發揮導航功能、轉變功能和凝聚功能,可采取如下措施:
2.1充分發揮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整體效應
運用系統的整體性來解決和處理學生管理中遇到的難題。通過將黨建、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系統化集成管理,組織協調各種力量,形成合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塑造、自我發展的能力,使得教學、管理、校園文化、學生實踐等融入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中,將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向教學方面延伸,以理性的教育,動態均衡將消極因素變為積極因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功能。
2.2加強學生管理的組織控制和信息回饋
學校的各職能部門以人為本,以理育人,寓情與人??刂葡到y啟動疏導體系,輸入有效的信息,通過有效的思想引導,完善的組織架構,使得開放的系統過濾、接收回饋學生、家長、教師、社會的信息,確保接收的信息準確、及時、全面、有效,就必須建立縱橫交錯的、主體交叉的信息回饋系統。如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以人為本,以柔克剛”,尊重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才能,承認人的勞動。通過教學手段、專業競賽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創業等技能,培養高級實用型人才和社會活動家;拓展學校產學研的校企共建模式,最終又以學生的就業歸宿為價值鏈,實現學生實踐與就業的無縫接軌;成立“一體兩翼”研學戰略工作組,推進學生鞏固專業知識和能力,由外語和管理軟件能力支撐,關注學生學情,推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構造有效教學 ,素質教育的體系;增強教師隊伍崗位責任感,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實現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發展。
2.3加強組織系統與環境的融合
學生管理組織系統與外界環境有著信息的交換,從而影響學生工作管理系統的性質和功能,所以,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堡壘,夯實社會環境中媒體、網絡、企業的綜合治理基礎,齊抓共管,通過宣傳先進的校園文化,發揮育人的功能,構造和諧的校園,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人際交往、實踐的環境。
如黨建方面,載體創新,發揮黨建工作的先進性,加強網絡學習、主題實踐,先進性教育,建立“黨員之家”,全面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化解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矛盾,優化和諧發展的道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培養“智信仁勇嚴”的學生管理團隊的領導者、決策者;加強輔導員學生個案反思、行動研究和處理問題能力,工作創新和理論研究能力,全面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學生管理工作在系統復雜的形勢下,挑戰學生的理想和信念、求知和創新,環境的變幻和國際形勢的嚴峻,也給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端正思想,樹立目標,加強執行力,構建學習型組織,才能使學生管理工作在循環有序、有張力和創新的組織中得到可持續、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飛舟.高等教育大眾化模式的構建[J].高教探索,2006,5.
[2]朱軍桃.構建高校創新培養模式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