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06:48:55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文言文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語言教學;中學語文教學;關鍵
語文學科是普通教育中的基礎學科,中學語文課程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其他學科的教學,所以語文學科始終處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隨著我國語文教育改革的推進,相應的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抓語言教學還是人文教育?諸多類似的爭論不勝枚舉。其實我們要抓住語文教學的關鍵即語言教學。其原因如下:
一、語言教學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體現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語言的本質作用來看,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語文學科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總和的語言學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就是語言。而學生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語言。列寧曾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彼勾罅忠舱f:“語言是手段、工具,人們利用它來彼此交際,交流思想,達到相互了解?!币虼?,語言是人類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語文教育實質上是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這個人類交際和交流的工具。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語文是學生學習知識和增長才干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重點體現語言教學。
二、語言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關鍵
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大多是文選型、綜合型的教材,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文章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無論是記敘性的文學作品還是有理有據的議論文,還是文情并茂的說明文,字里行間處處都洋溢著強烈的思想感情,這都體現著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但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致力點不僅僅是讓學生把握所讀的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內容,而且更要讓學生體會和領悟這樣的思想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表達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從而讓學生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層次理解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真正精華之所在。譬如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一段話:“而此后的幾個所謂學者的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感到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痹囅胂耄海?)文中的“出離”改用成“很”,好不好?(2)“濃黑的悲涼”中的“濃黑”可不可以去掉?在提出這些問題的同時,可以先告訴學生,思考這些問題時,一定要聯系全文的主題。其實文章中的“出離憤怒”,表示憤怒到了極點,甚至超出了極限,無法忍受了,而改用成“很”顯然無法準確表達作者的憤怒之情。而“濃黑”則是形象化、可視化的詞,用“濃黑”修飾“悲涼”,是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仿佛“悲涼”可感可觸可視,而且是極度的悲慘和悲涼。因此,這樣學生才會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才會體會到準確形象用詞的妙處。
三、語言教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中心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將傳統的“聽話、說話”叫做“口語交際”把“聽說能力”叫做“口語交際能力”。并在課程目標中對口語交際規定了明確的目標:“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而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在口語交際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于傾聽,敏捷應對,恰當地進行表達。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而有個性,材料充分、生動,有風度,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朗誦文學作品,能準確把握作品內容,傳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語言教學必須貫徹口語教學始終,也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之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把語言教學的相關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比如語調有揚調、抑調、平調、曲調四種,主要是通過讀音的抑揚頓挫的變化,來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的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以上語言知識來引導學生朗誦文學作品,增強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譬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可以引導學生用抑調表達出魯迅先生對反對軍閥屠殺無辜大學生、文人污蔑請愿大學生的極度悲哀之情??傊?,只有恰如其分地把語言知識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
四、語言教學是寫作教學的基礎
中國歷來重視寫作教學,由于現代生活、學習、工作、交際的需要,寫作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也受到高度重視。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張大文指出:“寫作教學需要在廣開寫作源泉上,要啟發學生貼近生活,深入文學作品,善于觀察、積累、模仿、借鑒;在提高思維品質上,要養成思考習慣,樹立辯證觀點,加強思維邏輯性,在加強語言基礎上,要學習范文,模仿語言,變化語言特色,總結寫作經驗?!笨傊?,我們在寫作教學中無論是要借鑒文學作品、加強思維邏輯性,還是要變化語言特色也好,都要從進行語言教學,豐富對語言的變化,這樣學生的作品才會具有自己的寫作特色。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來看,還是從語文教學內容中閱讀教學、口語教學、寫作教學來看,語言教學都是語文教學關鍵和著力點。因此,我們要把語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這樣,語文教學的改革之路才會走上正軌,語文課堂教學才會發揮其本質的作用,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真正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羅安榮.對中學語文語言教學的幾點探究[J].青年文學家,2012(3):65.
[2]莊文中.構建中學語言教學體系[J].中學語文教學,1998(1):45.
[3]康紅賓.回歸原點:語言教學的價值追求[J].江蘇教育研究,2014(3):69.
[4]張傳宗.加強語言教學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J].課程.教材•教法,1995(5):36.
關鍵詞:新課標;中學數學教學;教學理念
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筆者收獲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轉變了。傳統教學以講授為主,新課改要求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但是我們知道,純粹的“探究”或“講授”都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還是將二者有機結合好。講授法是我們所熟悉的,只要我們多思考、多研究,在講授法中融入學生探究,少講一點,留點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學生探究與教師講解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就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學生學會探究,自己能獲得一部會知識了,不正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了嗎?
教師講得少了,自己的負擔減輕了,上課也輕松了。
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只要我們上課感覺很累,我們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講得太多了,學生參與的時間太少了,這節課的某些環節是否能夠改進一下,改成學生活動,讓學生去探究。思想一變,方法自然會有。教學需要我們做個有心人。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為數學教學樹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學數學教學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我們應深刻地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歷程,從中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觀。
目前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反映在課程上:教學內容相對偏窄,偏深,偏舊;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我們的課堂教學,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狹窄、單調、沉悶、雜亂。由此而產生學生知識靜化、思維滯化、能力弱化的現象。事實上,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
一、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被谶@樣的理念,數學課程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樹立其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即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問題解決,也要關注數學思考過程。即將結果和過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于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的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于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盡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才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這首先要求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占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
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系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互動型關系,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伙伴。
其次,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在上的講臺,走到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做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系,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三、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边@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例如,筆者在講授八年級“平方差公式”這節內容時,首先是出示了一道這樣的問題作為引入:小明去市場買糖,這種糖每千克9.8元,他買了10.2千克糖,給售貨員應該給多少錢?就在售貨員用計算器算錢時,小明一下說出了應該給99.96元錢,售貨員大吃一驚,結果她算出來和小明說得一樣。然后筆者就問學生小明是不是很聰明,同學們都說是,筆者接著說小明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并不是比你們聰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們今天所學得知識來算的,你們學完也會和他一樣聰明的。
學生頓時對這節課有了很大興趣,聽講也很專心,這節課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達到了讓學生把所學知道用到現實生活中的目的。
四、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新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數學學習并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也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開放性、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數學開放題的類型很多,如:某中學搞綠化,要在一塊矩形空地上建花壇,現征集設計方案,要求設計的方案成軸對稱(可以用圓、正方形或其它圖形組成),如何設計?(這是一道結論開放題,有助于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精神)
在開放題的使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是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然,教學實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理論是不可能完全應用于實踐中的,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細心領會,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奠宙.中國數學雙基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不論是從人類認識規律,還是從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培養他們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等角度來看,化學實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個過程。從實踐出發,首先獲得一種感性認識,然后經過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個概念,并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得到發展、完善。因此一個概念一般都是比較抽象的,化學概念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科學地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同樣,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領會化學定律和化學原理,在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化學知識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實驗教學還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方法改進
化學科學的每一項成就都離不開實驗?;瘜W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理論的感性認識,并通過抽象思維形成理性認識,而通過實驗又可以驗證和鞏固概念、理論,使之發展和深化?;瘜W實驗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為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對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當注重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不是自發進行的,要靠教師引導、啟迪,逐漸培養而成。首先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觀察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及提高觀察能力的意義,要經常要求學生預先做好觀察的準備,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制定進行觀察的計劃,掌握所必須的具體方法。這樣有助于啟發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提高了觀察的效率,使學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師要根據觀察對象的特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協調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從而提高觀察質量;再有就是指導學生學會既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觀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進行觀察,就是要求既要重點觀察主要現象,又不遺漏觀察次要現象;既要觀察到明顯的現象,又要迅速地發現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現象,經常這樣要求學生,可以培養出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再還有就是指導學生將觀察和思維結合,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察的目的是探索和發現問題,達到對事物及其變化規律的認識。觀察能力能引起思維能力的發展。觀察越豐富、越準確,認識就越深刻,思維也就愈加活躍、廣闊。觀察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有助于對復雜的材料進行對比、分析,提高自己判斷是非、區分本質和非本質的能力。教師應有意識的設計一些課題或者針對一些實驗的異?,F象,引導學生將觀察和思維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在實踐中經過一定的訓練而形成的。實驗教學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徑,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操作,在親自實踐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創新精神。但是,通過教育實習和見習的親身體會,以及一些走上講臺的化學教師的介紹,目前中學的學生實驗課中,一般做法是將實驗目的、內容預先按實驗報告順序列于黑板上。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果改為根據實驗特點提出課題要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實驗目的及內容,選擇儀器藥品,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操作。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又能獲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3.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馬克思說:“化學可以稱為研究物體由于量的構成的變化而發生的質變的科學。”可見,化學與辯證唯物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經常被忽視了。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會受到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影響,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對立統一規律和量變與質變規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把辯證唯物主義當作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理解,并用來指導當前的學習,以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指引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瘜W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提高實驗效果,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紀圖雅.中等職業學?;瘜W實驗教學中學生思維訓練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
[2]余躍平.試論初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培養[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
[3]王禮祥.初中化學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研究[D].揚州大學,2004.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源遠流長,古希臘就有了問題教學法。20世紀初,杜威曾提倡過問題教學。五六十年代開始,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世界性課程改革運動的開展和思維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問題教學法受到廣泛關注,成為當代教學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問題教學法核心是什么?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能否引入這種方法?怎樣在中學歷史課中開展問題教學?本文試圖對此作一粗淺的探討。
一、問題教學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問題教學法的引入是培養新型人才的客觀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者預言新時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應當是具有綜合素質的人。這種人才不但應具有良好的德、智、體、美、勞基礎,而且要有很強的創造和適應的能力。實踐表明,問題教學法對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問題教學法的引入是適應高考歷史改革和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必然之舉。近幾年的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歷史試卷明顯加大改革力度。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大大提高了考查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題目在試卷中所占的比例。據比較權威的統計,1991-1992年此類題約占30%,到1995年,已達到80%左右。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仍然使用舊的一套“注入式”,“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把點點滴滴的歷史知識和教科書上現成的結論灌輸給學生,是無法適應形勢發展的。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入類似問題教學法一類的側重啟迪思維、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其三,問題教學法的引入也是落實《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按缶V”明確規定:中學歷史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了解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逐步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問題教學法的基本精神與“大綱”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探究知識和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通過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
二、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問題教學法的核心是問題情境。它包括:(1)問題情境及其主要成份;(2)問題情境的分類;(3)問題情境的設置;(4)問題情境——診斷智力發展水平和評價教學效果的手段等基本內容。本文著重談歷史教學中問題情境設置的基本方式。問題教學法的創立者總結出一條作為主要的教學原理的問題情境的基本途徑:促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必須掌握的新知識發生激烈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問題情境。依據這一基本途徑,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可通過下列方式設置問題情境。
1.通過對有關的趣味史實的敘述創設問題情境。在講授《唐朝的衰落》一章時,我向學生出示了一組唐朝人口增減資料:
A.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37,140,000人。
B.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41,419,712人。
C.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52,919,309人。
D.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16,990,309人。
E.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15,762,432人。然后,提出下列問題:(1)從A至C階段人口增長的原因是什么?(2)由于什么事件導致C至D階段人口急劇下降?該事件的原因及后果各是什么?(3)從D至E階段為何人口繼續下降?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思考,進而通過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由于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繁榮,人口增長;后期由于統治腐敗,導致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使社會生產破壞、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梢姡畏€定是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前提。
2.通過實物、圖片、模型展示等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如講北京人的體質特征,我們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頭像模型帶入課堂,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與現代人比較,學生就會很快回答并掌握“北京人的基本體質特征”這一問題。再如講埃及金字塔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建造金字塔》插圖,并適時提問從這幅圖你想到什么?學生從圖上具體形象,如230萬塊磨光的石塊、金字塔的精密度、監工手中的鞭子、奴隸的暴死等,就能認識到金字塔不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而且是奴隸和農民被殘酷奴役的歷史見證。
3.通過課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實創設問題情境?!督ㄔO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章,引言中提到“”結束以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課本講歷史意義時又說,“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边@兩者是否矛盾?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使大家明確:“”結束,的確使中國十年的動亂局面得到終結,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入新時期,但當時指導思想上的一些錯誤并沒有及時糾正,只有到,才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決策,可見,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典型、普通的錯誤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設置最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情境,有時還可以通過當場試驗或演示的方法,設置問題情境。
三、問題情境設置的基本原則
問題情境的設置方式盡管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必須遵循三條基本原則。
1.必須有概括性的新穎的和未知的東西。這是問題情境的難度標志。要使問題具有新穎性,就不能簡單地根據答案直接提問,必須換個角度,換個方法,才能設計出新穎的問題。
未知的東西的最大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問題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對未知東西的探索,使學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教學中獲得更概括的知識。
2.必須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新東西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H·A·多勃洛留波夫說:“當學生樂意學習的時候就比被迫強制學習輕松得多,有效得多?!?/p>
教學方法的革新
要想學好文言文,離不開好的教學方法。因為只有在優秀的教學方案的指導下教師和學生才能積極配合,提高學習效率,學有所得。
1、可采取合作式學習方式
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學習成績水平,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選出一個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作為組長,教師布置學任務,通過小組間組員合作討論的方式學習文言文,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教師可以事先把教學任務分配給學生,比如:作者的生平簡介,重點詞匯的意思以及課文翻譯等,組長負責把這些任務分配給組員,組員內部做好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務,在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讓組內展開討論,發表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中心意思的理解,然后鼓勵學生發表各自看法。通過這樣合作的學習方式,不僅動員了每一名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也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2、通過表演的方式增添課堂學習氣氛
文學本身就屬于藝術范疇,用生動的表演再結合現成的臺詞,把文章內容生動地展現在眼前,寓教于樂,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
例如:《鴻門宴》這一課就是一個很好的劇本,教師可以分配幾個學生分別扮演劉邦、項羽、張良等,鼓勵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深入理解資料后,背好自己的臺詞,在臺上結合自身動作生動地為大家展示鴻門宴的場景,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最基本的語文文言知識,還能再現歷史畫面,真實地感受到歷史文化。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文章,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記憶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文章,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記憶,特別選取優美或者富有哲理性的段落讓學生背誦或者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讀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就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文言文鑒賞能力。
例如:《歸去來兮辭》就是很優美的、極富哲理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一旦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就會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希望把文章融入自身的骨髓里,并把其中的名句名篇利用在生活中,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改革開放的20年,是不平凡的20年。從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講,它同樣是不平凡的20年。20年來,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輝煌的樂章。
一、更新了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的變化是改革教學的先導。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加之后來“”十年的動亂,語文學科的性質被抹煞,致使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思想混亂,教學無所適從。
黨的制定的路線,不僅給全國的經濟吹進了春風,也給中學語文教學撥開了云霧。繼“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之后,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也漸漸地舉起了“改革”的旗幟。不過,要改革,統一認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第一要著。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師是怎樣更新教學觀念的呢?
(一)破“滿堂灌”為“啟發式”
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是扼殺學生活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實質是不信任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正因為如此,教師教學只是一人唱獨角戲,把知識嚼得細細的,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在聽教師講課時可以不動腦筋,只要能像“容器”一樣裝進知識就行。不管你消化不消化。是懂了還是沒有懂,教師是不多過問的。換句話說,教學任務的完成只是以教師講授文章數量的多少為標準,例如一冊《語文》課本內有30篇文章,教師全部“講”了,那就算這位教師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完成了。這是一種只看數量不問質量的衡量標準,是極其片面的。如若不改變這種狀況,教學質量是難以提高的。
當然,我們只是認識到“啟發式”教學是沖破“滿堂灌”教學模式的最佳途徑,于是,1982年我們就在全省范圍內提出了“改革課堂教學必須堅持啟發式”的研究課題,通過報告會、示范課等形式提高教師的認識,轉變觀念,努力實踐,提高效率。
現在,湖北省中學語文啟發式教學研究仍在深入探討之中。
(二)破“講堂”為“學堂”
在啟發式教學研究的啟發下,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師對“教師中心論”有了進一步認識,一致認為,啟發式教學不僅僅是一個方法問題,它是對“教師中心論”的否定,同時,要正確運用啟發式教學,還必須進一步明確教學的實質,弄清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地位,掌握啟發式教學中的技巧性的問題。否則,啟發式教學就會流于形式?!皾M堂問”就是“滿堂灌”的一種變式,一種翻板。于是,1983年我們又在全省范圍內提出了“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的研究課題,真正解決教學的方向問題。
從那時起,這一研究課題不僅在我省范圍內,而且在全國范圍內也油然興起,其影響是深遠的。
(三)破“無序”為“有序”
在課堂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漸漸地把目光投向了作文教學的研究。其中,就是要解決作文教學中的“無序”問題。閱讀教學教師還有課本,作文教學呢,教師手中無遵循的憑據,一上作文課,教師就摸腦袋,處于盲目性和隨意性狀態。這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基于這種情況,我們開展了作文教學的調查及作文序列的研究,并編寫了《初中作文自能訓練序列叢書》。
不僅如此,為了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我們還開展了作文教學全程性的指導研究活動,積極開展學生的文學社團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省學生的作文競賽,等等。
現在,湖北省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面貌已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觀。
(四)破“教書匠”為“教育家”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有效地解決教師隊伍中的“斷層”現象,我們一方面致力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把培養青年教師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使他們能迅速地成長起來,成為教學能手,直至教育專家。我們的措施是:舉辦各種類型的理論培訓班;舉辦各種類型的研究活動;舉辦青年教師的優質課競賽及其論文評比活動;提供實驗科研課題,鼓勵他們參加課題研究等。
20年來,湖北省已涌現出了一批教壇新秀。有不少教師在全國已贏得了榮譽,被稱為教育專家了。
二、結出了豐碩果實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年來,經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已結出了豐碩果實。下面列舉幾例:
(一)單元教學研究初見成效
1988年至今,湖北省中學語文單元教學課題研究已有11個年頭了。課題名稱是:三段六步多課型能級遞進式單元教學?!叭巍保菑膶W生學習的年段而言的;“六步”,是體現每一單元教學的步驟或環節;“多課型”是針對不同的課文內容在每一單元內的地位所采用的不同教學方式;“能級遞進”,是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具體地講,就是從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到鑒賞。這個“遞進”是循序漸進的,是滾動式發展的。我們之所以確定這樣一個研究課題,主要是因為它能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體現單元教學整體性原則,以及所要達到的培養目標,即能級遞進。這個課題的名稱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它是從實踐教學中漸漸明確的。從而也說明了一點,我們在單元教學研究中也走過了一段從蒙朧到逐漸認識的曲折過程。
現在,單元教學課題研究不僅深入人心,而且在全省范圍內已廣泛開展起來。起初只是在初中開展實驗,現在已有不少高中教師也在運用單元教學的原理實施教學。
實施單元教學后,教學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從教師方面講,普遍增強了三個意識:目標意識、整體性意識、流程意識。從學生方面講,普遍增強了三種能力:自學能力、綜合能力、遷移能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實施單元教學后,避免了過去教學中機械重復的現象,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增加教學的容量,而且能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正如有的教師說:“傳統的一課一教,貪多求全,胡子頭發一把抓,輕重不分,主次不明,樣樣要求學生掌握,學生囫圇吞棗,食而不化,死記硬背,惡性循環,造成學生過重的負擔。單元教學要求圍繞單元目標,在一個單元內按規律、有序列地完成一兩個重點教學任務,突出單元內相對集中的主要目標,分清主次,重敲輕點,完成單元教學任務。這樣不僅強化了重點,增強了教學力度,同時,相應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這正是我們教改的目的。單元教學能達到這一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證明了單元教學的可行性及其推廣的價值。
今年下半年,根據全省單元教學的發展狀況,我們將準備邀請專家評估驗收,作階段性的小結,探討深化問題。
(二)課內外銜接研究粗具規模
在單元教學研究的基礎上,研究的領域又有所拓展,1993年,湖北省宜昌市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即“課內外銜接語文能力訓練”。現在,這一課題研究已經歷了五個春秋了,遍及宜昌市的城鎮和農村,平原和山區,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1998年,劉國正先生兩次到宜昌,第一次是進行實地考察,第二次是進行深入探討。特別是第二次,他帶領了人教社及全國中語會的領導、學者、專家一行10人對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影響是深遠的。
為什么該課題能迅速發展并受到專家們的高度重視呢?正如國正先生所說:“語文教學一與生活相聯系,必將面目一新。宜昌搞的課內外銜接實驗,本質就是語文教學同生活相聯系。語文教學要聯系生活,只靠課內是不行的,還必須把腳伸到課外去?!彼€以《語文教學與生活》、《展開雙翼才能騰飛》為題充分肯定了實驗課題的方向。
正是因為方向對頭,所以實驗見效很快。對語文課,現在宜昌市的語文教師普遍樂教,學生普遍樂學。他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們的校園環境增添了文學氛圍,學生的視野開闊,知識面寬,自學能力強,談吐明快,舉止大方。這就是該項實驗所帶來的效果。
不過,這項實驗雖經歷了五年,但畢竟只是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不斷完善。今后要加強研究的力度,突出課題特點,在“銜接”二字上下苦功夫;加強科學管理,使實驗納入科學化的軌道。
(三)素質教育研究正在深入
實施素質教育是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我省廣大中學語文教師不僅十分關注,而且也積極參與了研究活動,特別是鄂西邊遠的山區——鄂西自治州,那里的教師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申報了該項課題的研究。我們可以這樣說,該項課題研究在湖北省是全面性的。為什么在“應試教育”籠罩下的今天,教師對素質教育研究還有這么高的熱情呢?這與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提高不無關系。特別是語文學科,教師看到它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更增添了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們的基本作法是:
第一,加強素質教育宣傳力度,努力使教師轉變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在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及其創新精神。
第二,突出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梳理知識內容,明確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有機滲透道德情操、民族意識、個性心理等教育內容,使學生早日成為“四有”新人。
第三,占領課堂主渠道,遵循教學原則,努力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培養學生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積極學習,提高能力。
第四,倡導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密切聯系社會生活,不斷擴大知識視野,在實踐活動中提高綜合能力,為今后學生走入社會打下基礎。
第五,改革考試的內容和方法,發揮考試的正確導向作用,有利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改革課堂教學,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等等。
第六,提高教師的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不僅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業務能力,還要求教師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人師表。同時,教師還要懂得教育規律,用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兒童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否則,就會迫使學生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所以,我們要下大力氣抓好教師隊伍素質提高。
現在,素質教育課題研究還只能說剛剛起步,阻力還很大,但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是有信心和決心堅持下去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初步看到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狀況,它是有領導、有計劃地把改革逐步引向深入的,而且有一條明晰的發展軌跡。其間,我們還大力地鼓勵個人的鉆研精神,積極開展教改活動,如武漢市六級教師洪鎮濤的“本體”課題研究,荊州市沙市區教研室特級教師鄧嗣明的“情感目標”課題研究等都在全國頗有影響,為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增添了光彩。
三、看到了美好前景
回顧20年來我們所走過的路,的確令人欣喜。它為我們證明了一條真理: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興旺;只有改革,才能發展。
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20年時間只不過是一次短暫的停留,今后,教學改革的路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尤其是面向21世紀,不知有多少新的課題等待著我們去開掘,現有的課題還需要我們去深化,任重而道遠??!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為了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美好的明天,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加倍努力。為此,我們還必須注意:
第一,積極學習教育理論,努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教改實驗已經證明,沒有教育理論指導,教改的成效不會大,甚至堅持不下去,依然走回頭路。即或有的實驗有些成效,但因缺乏理論而失去了指導的意義,因此,掌握理論依據是教改成敗的關鍵。當前,我們引進的國外先進理論不少,國內許多教育專家總結的經驗也不少,特別是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三老”的教育思想,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理論,才能站在理論的高度、時代的高度去審視問題,才能大膽地去開拓進取。
固然,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飛躍,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開始運用,但這只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對大多數教師來講,“科盲”現象還比較普遍,我們搞改革實驗,仍然停留在落后的小手工勞動狀態行嗎?起碼,當前掌握電腦操作,采用多媒體教學已是迫在眉睫了。否則,你的教改實驗又有多大的價值呢?
【關鍵詞】閱讀教學文言文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不能不教,學生不能不學?,F行的初中語文課本文言文篇目約占四分之一,課程標準雖然對文言文的要求較低,只要求學生讀懂,但對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教師能為學生找“捷徑”,使其能順利過文言文這一關。我本人的具體做法是:
1.多朗讀文言文語段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讀幾遍,真正讀進去,才會明白其中的意義。自己悟得的,比老師教、被動記效果要好得多。在讀過幾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詞句不理解,可查閱詞典、字典,或請教他人,這時,你想要知道這些知識,就會格外用心,記憶也會格外深刻,就像人餓了吃什么都香一樣。同時,對于自己真正不會的知識一定要及時記筆記,反復記,達到熟練,才會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目前,在語文教學中,因課時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差,學生對課文朗讀得很不夠,對課文太陌生,即使老師講解得再詳細、再全面,因學生不會的知識太多,也會記不全,記不牢,課文背誦更是因為理解障礙而難上加難,或死記硬背,或勉強記憶,學習效果自然就差。
2.多整理、多積累文言詞語
文言文多是記錄古代的生活,現代人多比較陌生,加之語言的變化,文言文的詞義與今天差距較大,故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詞義也有固定的,多積累自然就會熟悉。一般而言,實詞意義較單一,如“走”為“跑”,“書”為“寫”,“嘗”為“曾今”,“布衣”為“百姓、平民”,“犧牲”為“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等等;虛詞意義較為復雜,如“之”的用法有七種,連詞“而”表示的意義關系有六種,只要熟悉用法含義,做到心中有數,再遇到詞語,根據語言環境去判斷辨析,自然會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后,教師給學生整理古今義差別較大的文言詞語和用法較多的文言詞語是必要的。對于難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對重點關鍵詞反復記,才會掌握。
3.切合實際,教會方法
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币虼?,文言文教學也應該“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受益。傳統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滿堂灌”,是教師逐字逐句的翻譯,對號入座,學生則一字不漏的記下,使得文言文教學枯燥乏味,根本談不上語感、意境,導致原文、譯文的分離,其結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多種多樣,諸如保留、替換、刪減、增加、調整等等。我認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規范語言。要求學生看懂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聯系語言環境,用今天的話說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則由教師答疑點撥。在此基礎上,用現代漢語語法要求,引導學生增補、調配,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文言文翻譯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進行直譯;其次根據需要,適當調配調序;最后按照語言規范要求,做出增補。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國號、年號、官職等等,則保留就可以了。
4.綜合比較,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