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30 03:47:57
序論:在您撰寫愛國主義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那么對中學生而言,愛國更主要的體現在道德規范上,我們把規范的道德情感表現出來就是對祖國的熱愛。列寧說“: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感情。”要讓我們的學生明白愛國并不完全對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于中學生而言更主要的是從自身的現狀出發,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充分的去探討我國歷史上的愛國人物,從中去了解和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感,融入其中,把自己的學習態度與在校的學習行為結合起來,融入到祖國的未來發展中,認識到祖國的發展是我們中學生的未來。也要通過歷史人物的學習弄清愛國主義的政治原則,知道怎么去評價一個人是否有愛國主義情感。實際上愛國主義的政治原則就是規范的道德行為,為祖國貢獻力量、對民族、國家利益的高度關注。作為中學生不但要明白愛國的準則,更應在我們的言行中恪守且是堅定不移。
二、愛國主義是情感和行為的統一
情感實質上就是我們對事物的一種心理反應,而愛國情感就是人們對自己的祖國的心理反應。作為一名中學生的愛國情感主要產生在對祖國的了解上,所以作為歷史老師要培養學生愛國情感不是只是掛在口頭上,而是要讓學去了解我們祖國的發展史,了解我們祖國的辛酸經歷,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歷史的發展為背景,更多的去了解我國歷史上的愛國人物,這樣才可能讓學生真正的走進歷史,培養其愛國情感,這種情感一但形成,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必將高漲并且穩定的發展,他們也會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發發展而努力的學習。愛國的行為對我于我們中學生而言更主要的是一種道德行為,因此愛國行為有很大道德意義。于是我們要引領學生愛國并不是表現在我們的豪言壯語上,而更應該在表現在我們的每天的行動中,我們中學生就要用高標準道德行為來規范自己,去幫助身邊的人,用最大的力量去學習、去拼搏。自覺的把自己融入到我國的發展中,以便將來更好的報答祖國,熱愛我們的祖國。愛國主義既是一項道德規范,也是一項政治原則,它體現著個人對國家的道德關系,即個人對生養自己、保護自己的祖國的深厚思想感情,以及對祖國應盡義務。
一、用偉大的化學成就來感染學生,堅定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
我國發展至今所取得的化學成就數不勝數,這些成就在世界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對于這些偉大成就不是很了解,也不了解其中的發展歷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像學生們介紹當今的化學成就對學生的化學學習來說是有必要的,也可以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就拿我國的鋼鐵事業來講,我國的鋼鐵資源十分豐富,鋼鐵行業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鋼鐵產量在世界的地位逐漸上升,增長速度相當迅速,如今我國顯然是鋼鐵大國。這足以體現我國鋼鐵冶煉技術的精湛,在進行這方面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實例比較來突顯我國的鋼鐵制造技術,同時讓學生了解到我國鋼鐵發展的歷史,將其制成短片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和了解更容易受到偉大化學成就的影響,從這些成就不僅可以體現我國這些年的發展,更可以體現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優勢,學生受到感染在影響自己未來理想的同時也燃起了自己對國家的喜愛之情,更加堅定自己的愛國主義信念。[2]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化學這門學科有它自身的特點,要想把愛國主義教育與化學教學真正的融合起來還要結合這門學科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已經無法滿足化學教學的需要,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應該被運用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愛國主義教學的引用增加了化學課堂教學的難度,但是這也給化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在上述兩點中可以體現愛國主義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這種運用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內容上要符合教材的需要,傳授知識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需要同時進行。除此之外,要采用多樣化的化學教學形式,除了基本的課堂教學之外應該更多的設置實驗課程和課外課程,讓學生能夠有實際的體會,在實踐中掌握化學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從課本上面學來的知識有限,社會是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學生需要了解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案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相應的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國情和發展情況,引用更多有價值的典型案例,學生知識面的擴寬更易于學生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化學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化學課堂會有一定的影響,為了讓這樣的課堂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來進行改善,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更好成熟和完善。
三、結論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佳的“園丁”,它是學生積極參與知識探究的內驅力。正如蘇聯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教學的學習興趣?!爆F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般情況下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因此,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合理利用多媒體,巧妙設計出栩栩如生的動畫教學情境,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作者在執教“京劇基礎賞析”一課時,就在導入環節應用多媒體展示了色彩豐富、形態各異的京劇臉譜,并伴隨著韻味十足的京調音樂,許多學生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饒有興致地期盼京劇的正式開場。再如,作者在執教《綠葉》這首歌曲時,運用多媒體聲、光、色、形合一的優勢,創設了美妙的情境:燦爛的陽光下,樹木郁郁蔥蔥,遠方的牌坊旁“躺著”幾所小茅舍,小河流水潺潺,再配上動人的背景音樂。在如此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和視聽覺都被積極調動起來。
此時,作者先要求學生給畫面自編歌詞,然后反復朗誦,接著給畫面配上《綠葉》的原歌詞,最后制成簡單的MTV讓學生盡情欣賞優美的畫面,傾聽悅耳的歌聲,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深刻理解歌曲的內涵,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學唱中將歌曲的情緒自然地表現出來,愛國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在高中音樂情境教學中,我們務必選擇與作品內容直接相關的視覺畫面,既可以是直接的演奏場面,也可以是間接的主題聯想畫面。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江南笛王趙松庭的笛子演奏曲《早晨》時,作者采用多媒體展示了令人神往的春曉圖:在一片蔥蒼茂密的樹林里,一縷晨曦透過林隙微露,萬籟俱寂,一兩聲鳥鳴讓人無暇遐思……此時,動聽笛聲悄然響起,“笛子獨奏《早晨》”的流動字幕從左向右慢慢移動,突然,字幕化作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如此的情境導入,學生很快就進入了預設的教學意境之中,使學生產生無限的美感,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情懷油然而生。
二、巧妙結合戲曲民歌精華,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語文課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適時、自然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自然也是如此,不能單為“愛國”而“愛國”。把語文課當成政治課,是違背語文課的教學規律的,這就要求我們合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能夠入選中學語文教材的文本,多是文質兼美的,其思想的豐富性、語言的優美性、人物形象的生動性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因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例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者首先為我們刻畫了一位年事已高、生活貧困、悲苦而無助的老人形象,狂風吹掉了屋頂的茅草,拄杖的老人拼命地追,他氣喘吁吁,體力不支,頑皮的孩子抱著茅草跑了,老人用力的喊,直到口干舌燥,還是沒能喊回頑童。老人無奈的回家了,半夜里,雨漏進了破茅屋,老人面對愛子,面對冰冷的破被子,痛苦而無助,此時此刻,主人公很自然地會發出吶喊,而他的吶喊實在出人意料:“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原來,身處漏雨茅屋的主人想到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和自己處境相似的“寒士”。文章最后,作者又用“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作為對自己理想的補充,令人感動。文本分析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我們甚至不用明確要求學生學習主人公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就會如春雨,如甘露,點點滴滴,沁入學生心田,成為其高尚思想中最活躍的一部分。
二、品析、感悟語言
語文教學說到底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品析和感悟,而品析、感悟語言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語文教師要設法讓文字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思想化為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達到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作者在文章開頭就描寫了清國留學生的種種丑態,他們沉迷于玩樂,終日無所事事;他們服飾怪異,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作者是這樣描寫的:“……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弊髡咔捎帽扔髅鑼懬鍑魧W生辮子盤在頭頂上的形態,又用反語“標致”表現作者的反感與嘲諷,并用動詞“扭”表現清國留學生的扭捏之態。作者僅用寥寥數語便勾畫了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不學無術的丑態,表現了作者的失望與厭惡之情,因此作者離開東京前往仙臺尋求真知。在仙臺,一次看電影時日本學生狂呼“萬歲”,而電影內容是槍斃中國人,這深深刺痛了魯迅的心:“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敝链?,教師可以問學生“刺耳”的原因。很明顯,日本學生的歡呼,傷害了魯迅的民族自尊心,以致影響了他的職業選擇。魯迅赴日留學,本為學醫,這次看電影之后,他棄醫從文,改走文學救國的道路。
三、抓住教育契機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在歷史課堂開始時為學生帶來一個精彩的開場白,自然會起到不言而喻的教學效果。如在講授“西學東漸”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從顧炎武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導入,在面對民族危機時各個社會階層是如何尋求強國之路的,進而激發出學生的愛國心與民族使命感;又如在講授屈原時我們可以從端午節這一民族習俗引入,讓學生感受屈原憂國憂民的心情。在歷史教材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能夠為教師所用,我們應充分挖掘這些有價值的信息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如講到近代史,、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時,可以向學生這樣解釋:為何中國屢遭列強欺凌?就是因為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貧窮落后。如此學生不僅可以明理,又能激情,讓學生了解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國富民強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幫助他們在潛意識中樹立為祖國前途而奮斗的決心。
二、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當今世界,每時每刻都會出現一些熱點或焦點事件,而在現實社會中的這些熱點事件和焦點問題我們基本上都能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追本溯源。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這些熱點信息進行篩選利用,如可以在升旗儀式或主題班會的時間來結合這些熱點問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會學生以歷史的眼光來理解這些事件,來更清楚地認識現實并進行反思。又如遇到歷史上的一些紀念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學校附近的紀念館進行參觀,在參觀的同時教師向學生講述這些事件的基本情況和歷史意義。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深化學生對這些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組隊來組織一些主題性的愛國主義活動,如專題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或讓學生自己編劇重演重要歷史事件等。學生們在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中親身體驗歷史并思考歷史,在有效學習的同時也培養他們的民族精神,讓他們能夠肩負起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
三、結束語
對于成人高校而言,如何在加強樹立民族觀的同時,引導少數民族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真正樹立起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的觀念,是學校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成人高校是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基地,因此,在人才培養的要求上對民族學生與普通學生應該有所差異。民族學生必須既熱愛民族地區、了解本民族,并且還應該理解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也要堅定各民族大團結的觀念。課堂上,老師應該讓學生從愛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做起,讓學生充分認識保護家鄉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迫切性,教育和引導他們自覺承擔起愛家鄉、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熱愛自然資源的愛國義務和責任,并把這種義務和責任貫穿到人生歷程的始終。筆者在給少數民族學生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從學生們熟悉的環境做文章。比如,將現在自己在少數民族地區拍攝到的美麗風景、人文景觀與過去舊的落后的場景圖片相比較,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需要他們每個人去關心、愛護,保護自己的家園。由于少數民族同學大多對自己的家鄉有特殊的情感,他們大多會產生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
2通過課堂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筆者在課堂上播放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儀式視頻;播放少數民族封建農奴制下老百姓被奴役、被壓迫的非人生活紀錄片;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給他們講解少數民族和平解放史。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數據和案例,介紹少數民族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課堂生動的教學,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廣泛、深入、持久地對少數民族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高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專業課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機結合
在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然而,筆者在與學生的深度訪談中發現,學生的思想更容易受到專業課教師的影響。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目前不僅是成人高校學生,普通高校學生都有“重視專業課,輕視公共課”的想法,由此導致學生對于專業課老師的言行更容易產生效仿行為。因此,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可以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的一種途徑。只有教育者具備了極強的、正確的政治性,才能夠通過言傳身教等形式引導學生對政治持有正確的態度,正確認知民族與祖國的關系,建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4加強民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愛國主義是民族自強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為實現提出的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更需要有為國效勞,為國獻身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從小學生抓起。其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滲透”。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滲透在各項活動之中,滲透在人際交往之中。而這種“滲透”的基本途徑,有賴于努力激發學生愛國的情感。愛國是一種情感,要善于運用一切可激發學生愛國之情的情素,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浸潤,要充分發揮祖國五千年文明古國所提供的愛國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運用社會主義祖國的無數光輝事例、英雄人物、身邊先進人物事跡去感染學生,去熏陶學生,培育愛國情感。然而愛國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動是難以成功的,學校的責任在于有強烈的教育意識,有明確的長遠教育計劃,且能適時地、因地制宜地、經常地進行講求實效的教育,只有教師具有真實的愛國情感,才能激起學生的真情。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要充實、生動感人、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運用當地現有的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反映當地乃至全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動史料,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要充分發揮班隊作用,組織多種卓有成效的活動,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循序漸進,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當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可作多方位探索,通過“系列教育”達到某一方面教育的成效,將“系列教育”的成效融會貫通,去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梢酝ㄟ^一個個為國捐軀、英雄獻身的先烈們可歌可泣的業績來激勵學生,開展踏著先烈的足跡前進的活動,還可以將一些為祖國建設事業流血流汗、無私奉獻的英雄們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尤其在近年反暴力恐怖活動十分艱巨的情況下,用身邊的反恐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教育學生,激勵學生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情感。在“學英雄、學雷鋒”的活動中,我校曾多次組織師生開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捐資助學活動,為本校的貧困學生獻愛心活動,以及為身邊的小伙伴分憂解難,每年五月借民族團結教育月為縣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溫暖等。通過“國情系列”教育,使學生在了解基本國情以后,深入淺出地講清個人與祖國的關系,“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確立長大以后要報效祖國的觀念。通過“成就系列”教育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了解家鄉的發展史,特別是近幾年的新氣象,激勵學生增強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的緊迫感。學校還利用學校特有的教育素材進行教育,即開展“校史系列”教育,培養學生從小愛他人、愛集體、愛學校、愛國家的情感。由此可見,抓住有利時機,有的放矢開展各項活動,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是十分重要的。
二、積極引導愛國的行為
愛國主義教育應是學校一項常抓不懈的德育工程,積極引導學生愛國的行為,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抓好系統性、層次性、傳統性、制度性、機遇性、多樣性。抓住系統性,就要通過各學科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系統全面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注意層次性,就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選取不同的教育內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動、形象、具體,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突出傳統性,就要抓好重大的紀念日、傳統節日教育。堅持經常性、制度性,就是要重視每周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紅領巾廣播站、班隊墻報的評比,并重視各種系列活動的開展。抓住機遇性,就應抓住教育的一切機遇,更好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抗擊各種自然災害中,讓學生親眼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學生中開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活動;開展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的活動,使學生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力求多樣性,就是要做到專題教育與滲透教育相結合、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有形教育與無形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使活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以達到積極引導學生愛國行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