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09:12:41
序論:在您撰寫骨干教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情感教學 初中語文 教學 古詩詞
伴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芭囵B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這些新要求正是情感教育發展的內在推動力。而作為語言藝術集大成者的古詩詞,一方面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養分,另一方面通過精美又凝練的語言,表達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鞏固情感教育,才能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真正走進古詩詞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一、反復吟誦,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朱自清說:“吟誦是欣賞的必然步驟?!痹谡Z文教學過程中,朗讀、誦讀等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漸漸理解整篇詩詞的大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入古詩詞的意境中,為進一步體會詩詞中的情感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詩詞中富有情感和藝術性的語言,在真情實感的朗讀中體會和升華學生的情感。如在學習《迢迢牽牛星》這首古詩時,可以讓學生在多種朗讀形式的有效采用中,體會和感悟詩歌蘊含的豐富意象。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關注語言中的疊詞現象,如文章最后的兩組疊詞“盈盈”、“脈脈”,從疊詞聲音與節奏的角度,朗讀起來本身就有一種隱秘的哀痛之感,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可以初步體會出織女的相思之愁。而“盈盈”指水波清澈透明,“脈脈”又從人物描寫角度將織女凝視河水思念牛郎的模樣刻畫得入木三分。學生在朗讀中,不自覺地就進入織女的形象世界,感受她的哀傷與思念,最終升華為自己的情感體驗。
二、推敲字句,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從本質上講,古詩詞是對文字和語言的高度凝練,以表現出最為深邃的情感。在古詩詞教學環節中對詩詞中的句子或者字詞的推敲,一方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更有效地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深入詩詞豐富的意蘊中。
有人說,古詩詞常因為一字使用精妙而神采頓現。在抓住某個字或詞進行推敲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替換法,通過換一個意思相近的字詞,讓學生體會原字詞的傳神之處,從而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如在學習辛棄疾《破陣子》一詞時,學生對詞人渴望重返戰場、殺敵報國的情感是較容易理解的,但是如何更深入地體會“可憐白發生”的悲壯情緒,這種情緒才是詞人更深沉與真實的情感表達。在“醉里挑燈看劍”一句中“挑”字就很需要推敲。首先在字音上它是一個多音字,這里應該是第一聲還是第三聲?結合意思這里應是把蠟挑一下,使其更明亮,而非用肩膀挑著燭燈。在學生理解“挑”字的意思的基礎上,可以使用替換字詞的方法,體會“挑”字與“拿”、“舉”等意思相近的字的比較。在這句詞中,抒情主人公喝得酩酊大醉,但是他并沒有休息,深夜來到書房小心翼翼地挑撥著燭火,為的是再看一眼曾陪他征戰沙場的寶劍。“挑”這個字結合“醉”、“看劍”這一系列的動作,更生動、貼切地表現主人公郁郁寡歡、壯志未酬的形象。而如果換成“拿”、“舉”等字,雖然從意思上是相近的,但是從情感上講,遠沒有“挑”字來得生動形象和情真意切。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并提高其審美能力已經成為新的教學理念。而情感教育正是旨在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進而發揮行之有效的審美教育功能。因此,基于兩者的共通與聯系,運用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初中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途徑。
所謂情境教學法,簡單地說,就是引導學生從古詩詞表面描繪的景物進行觀賞,繼而站在作者的角度,寄情于景,對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進行更有深度和內涵的感受。
以杜甫《登岳陽樓》一詩為例,詩中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經典的寫景詩句。洞庭湖水把東南兩地分裂成吳國與楚國,天地萬物都隨著波濤起伏飄蕩。這一句詩在描寫湖水這個客觀景物時,極言其波瀾壯闊的氣勢。如何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杜甫所感受到的畫面?這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詩句大意,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自己的話將這幅景色描寫出來,使其豐富、充實。學生在想象中,仿佛化身為詩人,在貼近詩中意象的同時,漸漸感受到作者隱藏在景物之中的更深的情愫。而要真切地感受寓于景物之中的深情,就必須了解詩人當時所處的境地。為了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可結合關于此詩的寫作背景介紹:杜甫創作這首詩時“左臂偏枯,右耳已聾,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漂泊”。學生在了解作者處境的同時,也能更全面、真切地進入詩人的內心感受。浩瀚的洞庭水此時有了更深的含義,世界如此廣闊,詩人卻在一葉扁舟上漂泊無依,大與小的對照,更凸顯詩人的凄涼落寞。這是對于自身處境的一種私情,而此詩更想言說的是對國家與人民處于水生火熱之中的哀痛與不甘。李漁在《窺詞管見》寫道:“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說情?!蓖ㄟ^對古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進行欣賞,教師能很好地引導學生不斷挖掘詩詞中的意境之美,實現詩歌感情的深層次鑒賞,也就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
參考文獻:
[1]呂運理.初中語文古詩詞淺析.學周刊,2015,01.
[2]沈建紅.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學術研究(教學動態),2015,05.
基礎源于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tsky(1978)的心智社會文化理論,動態評估(dynamicas-sessment,簡稱DA)是近三十年在西方興起的一種新的評估理論。動態評估理論主張在評估過程中,從動態的角度對個體的認知、元認知過程進行評估,旨在促進個體認知能力的改變并對其發展潛能進行評價。動態評估的主要特點有:過程的動態性和互動性。在評估過程中,評估者立足于學生智力的發展特征,通過不同時間點對學生進行動態的評估。此外,評估者和學生是互動的。學習者和評估者的雙向互動貫穿整個評估過程。綜合對維果斯基思想的各種解讀,主要形成了兩類動態評估模式:干預式動態評估模式(InterventionDynamicAssessment)和互動式動態評估模式(Interac-tionDynamicAssessment)。其中,干預式動態評估模式強調的是通過不同的干預使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和發展。在干預式動態評估模式中,采用的評估形式是標準化的。與強調標準化的干預式動態評估不同,互動式動態評估強調的是評估者和學習者的互動過程,側重于對學生心理潛能發展的質性評估。
二、“干預式動態評估模式”的設計和實驗
1999年,Budoff等人提出了“前測———訓練———后測”動態評估模式,該模式被稱為學習潛能評估模式。該模式認為智力具有可塑性和可訓練性的特征,主要應該于測量與評價被試者從訓練中的獲益能力以及他們的學習潛能。通過比較前測與后測的結果,該研究將取得不同獲益分數的被試者分為高分者、獲益者和無獲益者三類。高分者指的是前測與后測成績均佳者,獲益者指的是后測成績顯著進步增加者,而無獲益者指的是后測成績無顯著進步者。根據動態評估模式的特點,筆者對實驗班開展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是一個動態和互動的系統。也就是說,教師的授課計劃、授課過程、與學生的討論交流、作業和答疑等教學活動都是以動態和互動為基礎的。教師根據每次的作業、答疑和討論的結果,適當調節之后的課堂教學內容。這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開放、生動和符合學生逐步發展的英語閱讀水平和需要。根據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的現狀調查結果和大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特點,筆者把“干預式動態評估模式”應用到了實驗班閱讀教學中,對此進行了為期近半年的研究。其具體實施步驟如下:第一步:前測。為了了解學生前測時的閱讀理解能力,更加客觀和準確地掌握學生在訓練前的閱讀理解能力,筆者以某套大學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真題的閱讀部分為考試內容,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實驗前的測試。第二步:干預和訓練。根據前測時的考試成績,教師有針對性地在閱讀教學中引進了一些有效的閱讀理解策略和技巧,讓受試者進行大量的、題材廣泛的閱讀理解訓練及其他形式的教學干預和訓練。同時,教師以教學介入為方法,著重引導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注意力,指導學生掌握解決閱讀中所遇問題的策略,給學生提供解決閱讀中所遇問題的能力和通過訓練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機會。第三步:后測。經過為期三個多月的教學干預和訓練,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實驗后的測試。為了是實驗前測和后測的結果相對精確,筆者組織學生采用另一套難易度相似的大學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真題的閱讀部分為考試內容。第四步:結果分析。(1)實驗班前測和后測成績分析:通過對前測與后測結果進行比較,把被試者分為高分者、獲益者和無獲益者三組,進一步量化“干預式動態評估模式”在閱讀教學的應用效果:在被試者中,經過教學干預,高分者所占比例是20%;獲益人數所占比例是68%;無獲益者,所占比例是12%。(2)實驗班和對照班成績分析:盡管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前測成績中的差距不明顯,但對照班的后測平均成績提高額度明顯低于實驗班。這表明在實驗班中,應用“干預式動態評估模式”提高教學的效果是明顯的。
三、結束語
關鍵詞: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動因;作用
當前,要造就一名中學骨干教師,盡快形成一支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素質一流的中學骨干教師隊伍,已是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頭等大事,更是擺在我們師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當前的中學骨干教師培養,是在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師斷層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新事物,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要解決當前師訓工作所面臨的新課題,就必須靠我們去積極探索,認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問題,當然首先就應該從研究整個中學師資隊伍狀況入手,以尋求解決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對策。本課題就是在此背景下,對上海市中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中各個層面(年長的,年輕的;知名的,在培的;當領導的,任一般教師的)骨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隨機抽樣調查500名中學教師,有效問卷449份,約占全市中學教師數1.25%)和實踐總結(對華東師范大學舉辦的上誨市首屆中學語文、數學、英語……教育管理等16個學科的市級骨干教師[校長]培養工程的辦班經驗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結果。
一、當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與發展機遇
國際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關鍵就在于提高勞動者的創新能力和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而創新能力和適應性的基礎在于勞動者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高當然要靠教育也就是歸根到底要靠教師來承擔,這是歷史賦予教師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紀我國要實現經濟騰飛,說到底就看我們的教師能否擔當起這個歷史重任。這就是說當前我國師資隊伍建設既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又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分析現狀,找出差距,提出目標,主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發展中去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
1.當前中學教師隊伍數量可謂龐大,但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師奇缺,骨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潛伏著的危機,將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發展。
——年齡結構出現了“斷層”。教師年齡在中間檔次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年齡在30—50歲段只占28.9%;
——學歷結構出現了“斷層”。農村或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中學教師的學歷狀況更令人擔憂,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欠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比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要低76.1%;
——職稱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中級職稱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中級職稱的只占39.2%;
——骨干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高級職稱與特級或知名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高級職稱的只占10.4%,特級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顯地可以看出,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的“斷層”,更加劇了骨干教師結構的“斷層”,加劇了骨干教師隊伍的青黃不接。更令人堪憂的是教育發展不平衡,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或農村,人才流失越嚴重,而且嚴重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與校長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原因是學歷層次一旦提高了,教師就要“跳槽”——不是調離教育系統,就是調離本?;虍數?,使得本來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從根本上扭轉這個被動局面,我們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2.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的現狀與教育發展的要求存在著全面的差距,這使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數省市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數量上基本能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隊伍思想狀態總體上呈上進狀態,其政治素質、業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強。但與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相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差距,不能適應中國教育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變化。諸如:
——不適應教育觀念現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觀念與政策的雙重影響,現有的教師隊伍在整體上只能適應應試教育模式,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仍舊是占主導地位,對于素質教育和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興趣與經驗。在這項問卷調查中,把“應試教育的困擾”列為教師隊伍存在主要問題之首的人數就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1.8%。
——不適應中學教育改革的要求?,F有的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勝任教育和教學工作。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10.7%的教師自我評價教學工作“不夠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夠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強,更是普遍現象,竟高達80.9%。而意識到自身與教育事業發展存在距離,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識更新方面,也高達71%。
——不適應中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要求。中學教育要把現代科學知識引入教學,教師不僅要打好學科的基礎,還要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重要知識,但廣大中學教師與這一要求相差甚遠。如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57.5%的中學教師缺乏計算機基本常識與基本的應用能力,對多媒體和交互技術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語學科教師基本不掌握外語;有63%的教師對電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應用能力就是沒有這種意識。可以說,現有的教師隊伍仍廣泛存在教學手段相當落后的狀態,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學生聽的“原始”階段。
——不適應教育方法現代化的要求。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能按教育規律辦事,不了解教育理論的現展,不懂得該如何去發現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狀態,對少數需要進行心理與行為矯治的學生束手無策,仍然是憑“經驗”辦事。在這次問卷調查中,具有上述種種情況的教師總數也達到68.6%。
——不適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學教師待遇仍不高,加上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中小學教師職業還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從教?,F在教師隊伍中責任感不強、敬業精神欠佳和鉆研精神不足的情況還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師受功利泛化的影響,沒有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有的把過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職業上,有的政治觀念淡薄,不注意引導學生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總結,甚至放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21.3%的教師認為教師工作僅僅是一種職業而已,甚至是一種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長、黨支部書記和9.5%的高級、特級教師對此有同感。
——不適應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強化以后教師社會角色變化的需求。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越來越被強化,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轉變自己的角色去擔任大教育的組織者。但事實是,現在許多教師仍然習慣于單一的學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擔任大教育組織者的社會角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47%的教師認同這一點。
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現狀存在的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縮小乃至全部消除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發展,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重大的歷史挑戰。面對這個挑戰,我們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3.二十一世紀中國要實現經濟騰飛,就必須要發展教育。
經濟騰飛要靠教育來支撐。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
——教育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教師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學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過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去落實,因而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相當重要。高素質的教師可以彌補某些辦學條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設備再好,也無法提高教育質量,更不可能辦出好的學校。
——基礎教育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師問題。這是因為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關鍵和難點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師處在這些改革中的主體地位與主導地位。沒有教師去積極參與、大力推進、認真落實,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提高教師個體與隊伍整體素質以適應轉軌的需要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79%的教師都認同這一點。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對教師提出了最嚴峻的挑戰。一個缺少現代意識和未來意識的人是不可能在國際化、信息化、學習化的社會中充當教師角色的?,F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不但不會削弱,反而會進一步加強。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71%的教師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與教學形式甚至學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將發生變化,多媒體和交互技術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學生將廣泛接觸各種各樣的問題,其豐富的程度無可比擬。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指導顯得特別重要。當然,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
總之,要實現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就需要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這是歷史賜予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我們同樣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二、培養骨干教師是解決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重要對策
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抓緊培養骨干教師可以解決教育發展的要求與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矛盾。這是因為骨干教師在教育和教師隊伍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軸心、驅動、輻射、穩定和促進作用。
1.軸心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這里筆者暫且將中學一級及其以下級別的教師列為非骨干教師,下同)普遍(占92.9%)認為,骨干教師不僅具備了從事教育工作的知識經驗和思想品德,而且有著追求事業成功與成就的強烈欲望,具備了很高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學校工作中起著軸心作用,在學校輿論上占主導地位。通過骨干教師的表現可以使學校在全體成員中維持一種精神飽滿、積極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與態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掌握了骨干教師就等于掌握了教師全體。
2.驅動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93.7%)認為,骨干教師在工作與學習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們的思想,使集體中的其他成員能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潛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驅動作用,以推動整個集體的工作。
3.輻射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9.3%)認為,骨干教師的工作態度與水平起著示范作用,能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轉化為集體中其他成員的態度與水平。當然,榜樣的質與量也決定了其產生影響的力度、速度與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輻射作用,影響著集體成員中的每一個人。
4.穩定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1.6%)認為,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學齡人口急驟波動,教師的需求量也將隨之波動,同時教師職業還遠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使得中學教師隊伍的流動成為必然趨勢。因此,中學教師隊伍建設要轉變觀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穩定。但是,沒有穩定,就沒有質量。只有穩定骨干教師,才能使整個教師隊伍中的精華保持穩定;只有“穩住一頭,放開一片”,在流動中優化教師隊伍,才能提高中學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穩定作用,達到穩定并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
5.促進作用
關鍵詞: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動因;作用
當前,要造就一名中學骨干教師,盡快形成一支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素質一流的中學骨干教師隊伍,已是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頭等大事,更是擺在我們師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當前的中學骨干教師培養,是在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師斷層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新事物,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要解決當前師訓工作所面臨的新課題,就必須靠我們去積極探索,認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問題,當然首先就應該從研究整個中學師資隊伍狀況入手,以尋求解決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對策。本課題就是在此背景下,對上海市中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中各個層面(年長的,年輕的;知名的,在培的;當領導的,任一般教師的)骨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隨機抽樣調查500名中學教師,有效問卷449份,約占全市中學教師數1.25%)和實踐總結(對華東師范大學舉辦的上誨市首屆中學語文、數學、英語……教育管理等16個學科的市級骨干教師[校長]培養工程的辦班經驗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結果。
一、當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與發展機遇
國際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關鍵就在于提高勞動者的創新能力和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而創新能力和適應性的基礎在于勞動者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高當然要靠教育也就是歸根到底要靠教師來承擔,這是歷史賦予教師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紀我國要實現經濟騰飛,說到底就看我們的教師能否擔當起這個歷史重任。這就是說當前我國師資隊伍建設既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又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分析現狀,找出差距,提出目標,主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發展中去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
1.當前中學教師隊伍數量可謂龐大,但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師奇缺,骨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潛伏著的危機,將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發展。
——年齡結構出現了“斷層”。教師年齡在中間檔次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年齡在30—50歲段只占28.9%;
——學歷結構出現了“斷層”。農村或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中學教師的學歷狀況更令人擔憂,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欠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比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要低76.1%;
——職稱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中級職稱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中級職稱的只占39.2%;
——骨干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高級職稱與特級或知名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高級職稱的只占10.4%,特級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顯地可以看出,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的“斷層”,更加劇了骨干教師結構的“斷層”,加劇了骨干教師隊伍的青黃不接。更令人堪憂的是教育發展不平衡,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或農村,人才流失越嚴重,而且嚴重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與校長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原因是學歷層次一旦提高了,教師就要“跳槽”——不是調離教育系統,就是調離本?;虍數?,使得本來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從根本上扭轉這個被動局面,我們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2.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的現狀與教育發展的要求存在著全面的差距,這使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數省市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數量上基本能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隊伍思想狀態總體上呈上進狀態,其政治素質、業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強。但與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相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差距,不能適應中國教育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變化。諸如:
——不適應教育觀念現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觀念與政策的雙重影響,現有的教師隊伍在整體上只能適應應試教育模式,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仍舊是占主導地位,對于素質教育和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興趣與經驗。在這項問卷調查中,把“應試教育的困擾”列為教師隊伍存在主要問題之首的人數就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1.8%。
——不適應中學教育改革的要求?,F有的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勝任教育和教學工作。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10.7%的教師自我評價教學工作“不夠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夠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強,更是普遍現象,竟高達80.9%。而意識到自身與教育事業發展存在距離,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識更新方面,也高達71%。
——不適應中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要求。中學教育要把現代科學知識引入教學,教師不僅要打好學科的基礎,還要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重要知識,但廣大中學教師與這一要求相差甚遠。如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57.5%的中學教師缺乏計算機基本常識與基本的應用能力,對多媒體和交互技術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語學科教師基本不掌握外語;有63%的教師對電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應用能力就是沒有這種意識??梢哉f,現有的教師隊伍仍廣泛存在教學手段相當落后的狀態,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學生聽的“原始”階段。
——不適應教育方法現代化的要求。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能按教育規律辦事,不了解教育理論的現展,不懂得該如何去發現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狀態,對少數需要進行心理與行為矯治的學生束手無策,仍然是憑“經驗”辦事。在這次問卷調查中,具有上述種種情況的教師總數也達到68.6%。
——不適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學教師待遇仍不高,加上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中小學教師職業還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從教?,F在教師隊伍中責任感不強、敬業精神欠佳和鉆研精神不足的情況還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師受功利泛化的影響,沒有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有的把過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職業上,有的政治觀念淡薄,不注意引導學生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總結,甚至放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21.3%的教師認為教師工作僅僅是一種職業而已,甚至是一種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長、黨支部書記和9.5%的高級、特級教師對此有同感。
——不適應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強化以后教師社會角色變化的需求。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越來越被強化,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轉變自己的角色去擔任大教育的組織者。但事實是,現在許多教師仍然習慣于單一的學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擔任大教育組織者的社會角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47%的教師認同這一點。
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現狀存在的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縮小乃至全部消除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發展,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重大的歷史挑戰。面對這個挑戰,我們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3.二十一世紀中國要實現經濟騰飛,就必須要發展教育。
經濟騰飛要靠教育來支撐。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
——教育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教師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學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過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去落實,因而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相當重要。高素質的教師可以彌補某些辦學條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設備再好,也無法提高教育質量,更不可能辦出好的學校。
——基礎教育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師問題。這是因為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關鍵和難點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師處在這些改革中的主體地位與主導地位。沒有教師去積極參與、大力推進、認真落實,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提高教師個體與隊伍整體素質以適應轉軌的需要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79%的教師都認同這一點。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對教師提出了最嚴峻的挑戰。一個缺少現代意識和未來意識的人是不可能在國際化、信息化、學習化的社會中充當教師角色的?,F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不但不會削弱,反而會進一步加強。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71%的教師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與教學形式甚至學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將發生變化,多媒體和交互技術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學生將廣泛接觸各種各樣的問題,其豐富的程度無可比擬。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指導顯得特別重要。當然,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
總之,要實現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就需要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這是歷史賜予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我們同樣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二、培養骨干教師是解決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重要對策
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抓緊培養骨干教師可以解決教育發展的要求與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矛盾。這是因為骨干教師在教育和教師隊伍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軸心、驅動、輻射、穩定和促進作用。
1.軸心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這里筆者暫且將中學一級及其以下級別的教師列為非骨干教師,下同)普遍(占92.9%)認為,骨干教師不僅具備了從事教育工作的知識經驗和思想品德,而且有著追求事業成功與成就的強烈欲望,具備了很高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學校工作中起著軸心作用,在學校輿論上占主導地位。通過骨干教師的表現可以使學校在全體成員中維持一種精神飽滿、積極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與態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掌握了骨干教師就等于掌握了教師全體。
2.驅動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93.7%)認為,骨干教師在工作與學習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們的思想,使集體中的其他成員能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潛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驅動作用,以推動整個集體的工作。
3.輻射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9.3%)認為,骨干教師的工作態度與水平起著示范作用,能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轉化為集體中其他成員的態度與水平。當然,榜樣的質與量也決定了其產生影響的力度、速度與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輻射作用,影響著集體成員中的每一個人。
4.穩定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1.6%)認為,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學齡人口急驟波動,教師的需求量也將隨之波動,同時教師職業還遠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使得中學教師隊伍的流動成為必然趨勢。因此,中學教師隊伍建設要轉變觀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穩定。但是,沒有穩定,就沒有質量。只有穩定骨干教師,才能使整個教師隊伍中的精華保持穩定;只有“穩住一頭,放開一片”,在流動中優化教師隊伍,才能提高中學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穩定作用,達到穩定并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
5.促進作用
骨干教師們平時工作非常緊張忙碌,培訓擠占了他們休息的時間;有些骨干教師對培訓的認識比較短淺和功利;再有,因為培訓的期待與培訓的現實存在差距,使骨干教師的培訓愿望不夠強烈。種種原因,使骨干教師將培訓當作是負擔,比較“被動”。那么如何使骨干教師自主自愿接受培訓,筆者認為增強骨干教師自主發展意識是關鍵。人的自主意識表現為主體自我,自然自我的主人,主體堅信自己的意志能夠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動,不盲從,也不屈從于任何權威,自己主宰自己,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去認識、去行動。筆者認為要增強骨干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關鍵是讓骨干教師成為培訓的主人。在培訓中具體表現是:(1)增強自我發展的需求意識。這就是要讓骨干教師對自身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理清自己為什么要發展這個問題。(2)增強系統反思的行動意識。這就是要讓骨干教師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反思中不斷進行行動研究,整理出系統的專業發展思路。(3)增強自我監管的調控意識。這就是要讓骨干教師加強自我監管,加強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自覺掌握和控制的意識,特別是對自己的情感、情緒和欲望的把握和控制的能力的培養。只有增強了骨干教師自主發展意識,骨干教師內在動機被激發,才能成為培訓的主人,專業發展才能持續有效。
2轉“拿來”為“創編”,培養課程的開發能力
課程開發能力是基于教師創新意識、職業責任感、求變求新的心理特質,以教師自身所擁有的教學經驗、工作經驗和對社會的感知,重新對課程體系、課程結構與內容、課程評價與教學方法進行設計的一種能力,是教師一般能力(以課程實施為主)和特殊能力(以課程設計為主)的綜合體現。骨干教師對教學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學生有獨特的發現,擁有豐富的、以經驗為基礎的知識與技能,他們大多走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最前列,他們具備課程開發的潛在能力。他們不僅要“吃透”教材、“領會”教材,更要研究教材和開發教材,對課程要轉“拿來”為“創編”,要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因此,在培訓中應著重加強對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培養,針對教師在課程開發方面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首先,提供平臺,有效整合資源。在骨干教師培訓中,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開設網上教師課程資源中心,收集課程開發的最新動態和優秀校本課程案例,進行網上課程開發理論和技能的培訓,為骨干教師進行課程開發提供平臺,培養骨干教師課程資源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其次,聚焦課堂,進行行動研究。教師行動研究是教師在學校的真實教育環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一種工作方式。課堂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陣地,在骨干教師培訓中,要引導教師以解決學校和課堂里每天發生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更好地思考、閱讀和總結積累,把研究與實踐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在校際間形成互相促進的反饋機制,從而有效“創編”校本課程。
3關注培訓模式與關注教師經驗的統一
隨著教師培訓實踐的深入發展,骨干教師培訓模式在不斷創新,如案例剖析式、課程開發式、行動研究式等等。這些培訓模式成為促進區域骨干教師發展,提升區域教育質量,彰顯培訓特色的重要載體,成為培訓機構的關注點。盡管骨干教師培訓模式層出不窮,但是根據大部分中小學骨干教師的培訓反饋,特別是網絡培訓模式的推廣,骨干教師培訓的實效性還是得不到根本的提高。筆者認為關注骨干教師培訓模式應與關注骨干教師的經驗相統一,在教師培訓中,所選用的培訓模式要以教師經驗的展示、共享、交流、改造、提升為關注核心。杜威說過:“一盎司經驗之所以勝過一噸理論,只是因為只有在經驗中,任何理論才具有活力和可以被證實”。心理學的“自我效應”表明,許多東西是教不出來的,只能依靠個體去自我感受、自我體驗,在體驗中獲得。如:現場觀摩—問題展示—案例研討—自主反思—經驗提升。這種骨干教師培訓課程讓培訓更貼近教師教學實際,是建立在教師經驗的基礎之上,選取了引發教師共鳴的話題,找出教師教學發展的生長點,以課堂教學為基點,引導教師進行主動自主反思,在個體參與實踐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發展,骨干教師獲得了經驗提升。
4重視培訓發生與重視培訓達成的統一
培訓發生是指培訓方案制定后的行動實施階段,而培訓達成是指培訓的目標達成情況,效果體現。兩者的統一是指,培訓機構不僅要精心設置培訓方案,而且目標要明確具體,要緊密結合骨干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不能憑空想象,預設的時候很美妙,但卻是理想化的,很難實現。培訓者要認真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現象、問題,要對骨干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活動會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設,在培訓過程中要進行詳細課堂觀察,對比培訓預設,尋找差距,并進行反思和批判性總結。只有重視培訓發生與重視培訓達成的統一,才是有效的培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持續穩定發展。要做到培訓發生與培訓達成的統一,主要關注:培訓過程的觀察與培訓效果的反思與培訓后續的跟蹤。
4.1培訓過程的觀察
培訓觀察內容包括培訓師、骨干教師、培訓環境、培訓內容等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是培訓師與骨干教師。因此,在培訓觀察中,我們要圍繞培訓師和骨干教師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對于骨干教師,我們主要觀察他們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況、思維狀況和情緒狀況。即:觀察教師是否全員參與培訓活動;教師在課堂上是否具備多向的、形式多樣的信息交流;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是否愿意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建設性和獨創性;教師在學習中是否情緒飽滿,是否具有愉悅感,是否具有適度的緊張感,等等。對于培訓師,我們主要觀察他們的技能傳授、啟迪智慧和感情關懷能否融為一體。即:觀察培訓師對教材的組織是否有條理、培訓語言是否生動,培訓活動的組織與調控能力是否到位;培訓師在培訓中是否具有敏銳捕捉培訓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是否能靈活有效地采取恰當的措施與策略來控制培訓中出現的不良行為等;培訓師在培訓中是否對每一位教師負責,是否尊重信任教師,是否鼓勵教師大膽探索等;培訓師是否具有獨特的培訓方式,等等。
4.2培訓實踐的反思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指導教師用問題引導、合作反思、寫反思日記、行動研究等進行教學實踐的反思。問題引導,就是在培訓中,確定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探索與研究,不斷反思總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合作反思,就是骨干教師在研修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的交流討論,共同思考一些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用集體反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寫反思日記,就是將研修和實踐教學中反思與總結的內容認真記錄下來,在記錄中再反思。行動研究,就是骨干教師在將研究滲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尋找切入口,認真思考,通過查找資料、尋找專家等方式,解開迷惑,并把思考與探索研究形成文字,與其他參訓老師交流討論。培訓實踐的反思是使培訓發生轉移到教學實踐,促使培訓的達成在實踐與理論中相統一。
4.3培訓后續的跟蹤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 愛國情感
詩歌的源頭,最早我們可以追溯到《詩經》,它是現實主義的開山鼻祖。歌詠愛情,展現熱烈歡快的勞動場面,表達對國土的熱愛,這些生動形象的題材,都是當時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寫照。其中《秦風~無衣》是《詩經》中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全詩是這樣的: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一共三段,以重章復唱的形式,它生動的表現戰士們出征前的高昂士氣:他們厲兵秣馬,互相召喚,互相鼓勵,舍生忘死,同仇敵愾。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從軍曲!是秦地人民抗擊西戎入侵的軍中贊歌!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反復誦讀,除了加強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思想,民族精神。兩千多年前的秦地人民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尚能以大局為重,團結友愛,協同作戰,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為了捍衛神圣的領土,抵御外族的侵略而英勇參戰,無私無畏。今天,雖然是和平年代,但境外一些國家對我們是覬覦已久,磨刀霍霍,不斷挑起事端,諸如問題、。所以我們要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情感,共同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
除了《詩經》,在春秋戰國時期,還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不僅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風格,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間。詩里詩外洋溢著的高山仰止,千古生輝的愛國主義情懷。我們閱讀他的詩,就是要學習他滿腔的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堅持自己理想的不屈信念,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人民疾苦。堅持正義,堅持節操,敢于同腐朽集團進行不屈斗爭。屈原的詩篇,對祖國充滿熱愛,對人民寄予無限同情。
《楚辭》和《離騷》,是屈原詩歌中的兩顆璀璨的明珠。“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等千古名句表現了自己對楚國前途、人民生活的憂慮和擔心。一個強大的秦國正在北方崛起,可是楚國卻在節節敗退,而楚王又是如此的聽信于小人,這不能不引起屈原深深的幽思和憂慮。膾炙人心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堅持高潔,上下求索,甚至不惜生命的精神是其苦苦探索與追求的最深層次的表現。“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樣一種憎惡黑暗,嫉惡如仇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正是屈原詩篇中愛國主義的精髓。雖然屢次遭流放,他依然愛國忠君,當秦國的大軍白起攻破楚國的都城郢時,屈原徹底絕望了,他毅然以身殉國,負石自沉,投汩羅而死!
屈原的詩篇,千古不朽;屈原的人格,永不磨滅。它們“沾溉萬世,澤被蒼生?!鼻肋h與日月同輝,與地齊壽!
到了唐代,由于國家太平、山河海晏,經濟繁榮,文化發展,與國內、國外的交流、融合頻繁進行,所以唐朝在早期形成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兩個恢弘的鼎盛時期。詩歌的發展也在這一時期迎來了它的巔峰時刻。層出不窮、類型迥異的詩篇,群星璀璨,風格不同的詩人,都傾盡自己的情,來扮靚百花盛開的詩壇大花園!
杜甫被稱為“詩圣”,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的詩多反映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可以說,杜甫的詩就是中華名族的一部血淚史。杜甫的詩始終植根于現在的土壤,植根于人民?!皯n國”即使憂民。他心懷蒼生,悲天憫人;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崇高的人格,集中體現了中國封建時代知識分子最寶貴的品質,從而教育、激勵了后世無數的文人和愛國者。
從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望春》為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情景交融,情感深沉,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濃郁頓挫”的藝術風格。詩人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風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了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唐代邊塞詩也唱響了愛國主義的正氣歌?!包S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愿將此身長報國,何須生育玉門關”這些邊塞詩洋溢著宋觀主義的豪情,寫出了邊關將士渴望建功立業,勇殲來敵,捍衛國土的愛國精神。赤誠之心,殷殷之情,戎馬倥惚,馬革裹尸。
北宋后期,由于宋金對抗,外族入侵,統治者的無能,致使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金人擄走,北宋的歷史就在屈辱中草草謝幕。到了南宋,統治者依然奉行俯首稱臣,投降求和,割地賠款的賣國政策。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政治的黑暗,經濟的凋敝,金人鐵蹄踐踏下的人們過著非人的生活?,F實的悲涼,戰爭的災難,人們的苦難,不斷撞擊著有志之士和大量詩人特別是詞人痛楚的心扉,他們力主抗金,收復失地,恢復中原。即使是烈士暮年,依然壯心不已。除了用筆喚起人們的愛國情感外,他們甚至愿意投筆從戎、上馬殺敵。陸游、辛棄疾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詞人。
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本次考核對象為在職省特級教師、市特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市中青年教學骨干、市教學能手,主要考核上述四類骨干教師從20**年8月至20**年7月履行職責的情況??己酥饕獜穆殬I道德、教育管理、教學實績、教研科研、示范輻射、繼續教育等六個方面進行。考核工作由市教育局統一領導,成立了由知名專家和特級教師組成的考核小組,根據去年新修訂的《骨干教師考核管理辦法》和《量化評分細則》,全面細致地對骨干教師上報的考核表和佐證材料進行審核、評分,確定考核等次。
二、考核總體情況
從各地各學??己说目傮w情況看,全市骨干教師隊伍師德修養好、業務水平高、教育教學能力強、教育教學實績突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在全市基礎教育領域發揮了較好的示范輻射作用。
考核中也發現,部分地區和學校的考核工作存在著某些不足,少數骨干教師的材料也存在著一定缺失,主要表現在:
1.材料提交馬虎敷衍。少數骨干教師對業務考核重視不夠,對考核細則的了解掌握不夠,出現考核表項目填寫不具體、自我評分不客觀、佐證材料提供不完備等現象,有的骨干教師甚至將前兩年的材料提交考核。
2.組織工作差異明顯。各地各校骨干考核組織工作不均衡,寶應、江都、揚州中學做到了認真對待、打分嚴格、材料完備、操作規范,而部分地區和學校卻存在著傳達布置不到位、材料準備不充分、評分考核不客觀、整理提交不規范等現象。
3.示范引領效果不佳。少數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不明顯,少數骨干教師在示范輻射和教科研方面幾乎無任何實績材料,如個別市特級教師除指導兩名青年教師外,無任何示范教學、課題研究、或獲獎的材料,考核表內空白很多。部分縣(市、區)未能為骨干教師示范輻射作用的發揮提供足夠的平臺,縣級以上示范教學、講座等平臺欠缺。
4.參差不齊。一是部分骨干教師論文偏少,甚至無任何論文;二是級別不夠,有的僅是在報紙上發表;三是獲獎論文層次不高,有的是雜志社獲獎,省教研室級以上獲獎不多;四是論文質量不高,部分骨干教師提交的只是高考(中考)習題解法或復習指導類文章;五是學科類論文數量不夠,有的骨干教師只發表了管理類論文,無學科類論文。
5.繼續教育重視不夠。少數骨干教師沒有高度重視繼續教育。大多數老師閱讀專著時沒有寫讀書筆記,有的在網上下載文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連題目都沒有改)。
三、考核結果和要求
本次參加考核的五類骨干教師共1431人,其中275人獲優秀等次,予以通報表揚(名單見附件1);1145人獲合格等次(名單見附件2),其中40人在一些考核項目上存在缺失現象,給予提醒,并將在下年度業務考核中予以跟蹤關注;11人考核不合格。
各學校要將本次考核情況傳達到全體教師,并將考核結果通知到每一位接受考核的骨干教師。骨干教師業務考核結果要作為評優評先及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凡獲“優秀”等第的骨干教師在今后的骨干教師評審中可優先晉升。凡獲“合格”等第但在考核中發現存在較明顯缺失的骨干教師,市、縣(市、區)教育局要通過一定形式會同有關學校給予提醒并限期提高,各有關學校要落實到位。凡本次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將按規定停發一年津貼,并限期整改提高,連續兩年不合格的教師將取消其骨干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