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7 17:09:20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與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師資力量不夠雄厚我國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依然處于萌芽期,專業人才的數量無法滿足其高速發展的勢頭,師資隊伍往往專業水準參差不齊,教師自身專業水準難以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公共藝術教育教師通常是從藝術院校畢業的,往往藝術院校的培養方式比較單一和枯燥,這就使得教師自身得不到良好的專業藝術鍛煉,在傳統教育體制之下,知識結構松散,框架不清晰,這就使得教育者自身人文知識缺失嚴重,對大學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從被教育者角度來看,受教育群體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來自不同專業,對公共藝術教育的要求不盡相同,對知識的見解也往往不在同一層面,這就使得教師必須對公共藝術教育有充分的教學經驗,對課程本身有通透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還必須有相當廣博的知識面來迎合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問題,這對公共藝術教育者的個人素質要求十分高。由于我國公共藝術教育年限較短,幾乎沒有規范的公認的材,這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無章可循,很難為學生構建清晰縝密的知識網絡,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限制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嚴重影響課堂效率。
1.2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入學生自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都對公共藝術教育理解不深,或者存在偏見,這都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不利。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公共藝術教育并不是必修課,因此課堂僅僅是休息、娛樂的場所,很難為了提升自身的審美修養而鉆研專業知識,認為與通常的教育不能相提并論。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教育意義的理解偏差,他們通常會認為教育就是為了就業,功利性較強,無法從全局角度來看待新時代的教育,認識不到公共藝術教育對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這嚴重限制了學生參與公共藝術學習的積極程度。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的理解同樣存在偏差,絕大多數學生參加課程只是為了放松心情,被動地接受藝術的熏陶,然而公共藝術教育是以藝術的形式開展的偏重技能訓練的學科,對各項理論知識的研究較多,無法迎合學生“口味”,教師與學生在學科發展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從而使得教學課堂無法達到和諧狀態。
1.5高等院校藝術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我國高等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處于欠發展階段,教育評價機制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為了推動公共藝術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必須以相對完善的評價機制作為保障,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管控。
1.6公共藝術的教學過程與教育部提出的要求不匹配由于藝術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課程設置、課時安排和教學形式上難以合理控制,這就使得不同院系在推行進行公共藝術教育的時候發展情況不盡相同,大多數高等院校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公共藝術教育,鮮有高等院校把其直接當必修課程,這也使得各個院校的公共藝術發展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加之上述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和教學硬件條件的滯后,使得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施收效不佳,與教育部提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距離。不少高等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甚至不如中小學發展得好,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難以維持在良性的局面。
1.7公共藝術教育缺乏資金支持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社會各界必須為其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堅決抵制不良“精神垃圾”侵蝕學生內心。教育部門和各大高等院校在將音樂藝術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要一環后,并沒有為其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支持。藝術教育對教學條件和設備的要求較高,先進的多媒體教室是促進公共藝術教育的基本,為了在課下促進學生進行公共藝術交流,也必須為學生社團活動提供場所和設備,繪畫、音樂、舞蹈的道具對公共藝術學習有較強的推動作用。然而相關部門對藝術教育的投入并不樂觀,不少高等院校內基本的資金保障都無法達到,更不期望擴大規模。
2優化公共藝術教育的路徑
2.1以學生為本,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為了促進公共藝術的發展,應當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根據以往教學經驗來看,興趣是學習一門課程最好的老師,為了加速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必須努力改變學生對公共藝術的理解,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局面。公共藝術教育者應當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環節,要將藝術的魅力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借助多元教學方式、手段,使學生被公共藝術所吸引。這就對教育者提出較高的要求,必須對公共藝術課程有較深入的了解,并能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盡管高效公共藝術課程多是選修課,但是教師應當為學生擬出科學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計劃,并安排類似于文化課的考試,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高校的藝術院系應當積極主動地組織相應的藝術文化活動,在課下為學生提供感受公共藝術魅力的平臺,使學生興趣更加濃厚,藝術學習更加深入。學生在現實的活動中能夠鍛煉自身的審美素養,與人分享,進步更快。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公共藝術教育者是推動學科發展的核心力量,只有使得教育者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才能確保公共藝術的發展與時俱進。公共藝術教師必須對公共藝術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教育的發展。教師要明確終身學習的目標,在公共教育飛速發展的階段,更應當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在教學之余多閱讀相關文獻,了解相關新聞,對發達國家公共藝術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充分認識,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優秀、先進的課堂體驗,促進學生藝術欣賞水平的培養。高等院校藝術老師要培養自身對學科的興趣,多外出學習,加強交流,使藝術教師自身的藝術特長得到質的飛躍。高等院校相關部門應當對藝術教師取得的成果進行獎勵,這樣才能鼓勵更多的藝術教師參與到積極、活力的藝術教學之中。良好的激勵機制可以使教師更具工作激情,能夠提升個人成就感。
2.3公共藝術教育體制需要革新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共藝術教育體制要擺脫傳統教育體制的約束,為了改變目前公共藝術的發展局面,必須虛心吸取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辦學經驗,加入自身發展現狀的因素,確立自身的教育體制,才能確保公共藝術教學順利展開。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必須以教育部對其發展的要求相一致,要明確教育目標和價值取向,不能照搬其他學科的標準作用于公共藝術教育。要努力構建更加科學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加速相應權威教材的編寫過程,使課程教學目標更加具體,課程結構更加緊湊,課程標準更加嚴格。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要注重研究科學的教育方法,要避免應試教育,突出素質教育的主題,以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為宗旨。藝術教材的編撰應當注重總體設計,提高目的性、規避片面性,編撰工作應當有大量的教師參與,才能確保教材的適用程度,然而不同教師意見不盡相同,無疑會增加編撰難度,減緩編撰進程。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設置應當有別于中小學,知識內容應當更加重視與時代的聯系。
3小結
材料的發散性發現與使用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材料選擇的發散性;二是對于材料運用的發散性。藝術創作所能使用的材料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豐富的大自然和生活中從來不缺乏豐富的素材,只缺乏善于發現和富于創造力的眼睛。每個兒童天生就是創造家,擁有非凡的創造力,同樣對于材料的選擇大多也是開放的,還沒有形成選擇的慣性和偏好,因此,在兒童階段,成人應該積極地配合孩子的探索欲求,豐富孩子對于各種材料的接觸,創造性的發現和利用材料,以提供多樣性的審美需求和多樣化的選擇空間,而不是固守于畫具店的傳統材料,如樹葉、花朵、蛋殼、豆粒、報紙甚至通心粉、方便面等任何材質都可以成為兒童創作的材料。除了對于材料豐富性的挖掘,創造性、多樣性的使用材料也是很重要的方式。
恰當的的創意性的使用材料,使主題訴求和材料選擇相契合,才能使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發揮出獨特的魅力。即使是藝術創作中經常使用的材料與素材,同樣可以用更多樣的形式豐富其使用的方式,發揮出材料的表現張力。就拿藝術創作最常用的紙張來說,其最普通的使用方式就是在上面作畫,在畫的過程中需要配合其他的材料,如毛筆,各種畫筆。我們還可以嘗試其他的方式,如直接用手作畫,拓印、噴、灑、揉、捏、沾等,給兒童更多的材料使用體驗,給兒童更全面的思維訓練和培養,如繪畫、平面粘貼、噴、灑等,是將客觀的、具象的、立體的三維世界在二維的平面上表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思維方式要經歷三維到二維的轉化,抽象到具象的轉換;而揉或粘或折紙成立體的作品是具體物象到藝術創作的轉化,可以增強兒童的觸覺和雙手的靈活度,增強兒童的空間意識和立體感,在塑造形象的過程中是對經驗記憶的喚醒與再創造。甚至我們可以用紙張的拽、搓模擬聲音和節奏。此外,紙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紙張蘊含的豐富的肌理、色彩、質感、透明度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美感,和其它材料配合更能營造豐富的效果,如中國的水墨畫,水、墨、紙材料的完美融合彰顯出神奇的藝術魅力。
對于同一材質的豐富運用無疑對兒童的思維活躍和創造力的培養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材料的發散性利用和創造要注意不要拘泥于某種材料固定的用途,鼓勵兒童對材料使用多種思考的可能性和創造性構思的可能性,給予兒童更多的視角。對材料的開放性使用給予兒童更多探索和創造的快樂。不限制兒童對材料的選擇和使用,給予兒童更多的創作靈感和掌控,能夠激發兒童創作的興趣,使兒童在對材料的探索和使用中獲得滿足,促進兒童想象和聯想能力的培養以及探索的精神??梢姡匀唤绾蜕钪腥魏挝矬w都可以成為創造的素材,樹葉、石頭、泥土、沙子、泉水瓶等,任何物體都可以成為創造的材料,任何材料都會有無限多樣性創作的可能性,兒童通過探索、發現、嘗試,激發了兒童創新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的發展。我們可以采用發散性思維獲得更豐富的對于材料的探索和使用,對材料進行更豐富詮釋和利用,發掘材料媒介本身的形式語言和表現力,增強對于材料色、質的把握能力。
2重視教師對于材料的介入與引導
通過對兒童藝術教育相關理論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一點,有一種論點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就是強調藝術活動的本身的教育價值,強調藝術創作的過程而非成果,要避免以成人的標準介入兒童藝術創造活動中,影響了兒童創造能力的發展。根據這種理論,在兒童藝術創作的過程教育中,教師應該更多地承擔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應該以示范者和指導者的姿態出現。教師應該積極地、有意識的引導、鼓勵兒童發現、認識、感受、使用材料,不斷擴展兒童對于客觀世界認識的豐富度。根據兒童的發展階段選擇積極倡導兒童發現新的材料或原有材料的新的使用方式,提供一個能夠促進兒童知覺發展的具有豐富材料的創作環境。
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在兒童藝術教育中把握材料的發掘與使用呢?首先,教師對兒童藝術教育的目的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美國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心理學家羅恩菲德在其著述《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有如下觀點,“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睂τ趦和佬g教育,其目的并非追求創作成果,也不應遵循由技到藝的傳統藝術訓練模式,而應注重創作過程本身對于兒童心智發展的促進和影響,而對于客觀世界的探索,對于更豐富的材料的感知和使用是兒童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明確了兒童藝術教育的目的,教師對材料的組織和使用會更加有的放矢。其次,教育者本身應該具有開放的思維和視角,有創新的意識和勇氣。
此類課程面向藝術類專業學生。學院鼓勵藝術類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選修,有一定藝術基礎的學生在學好本專業技能的同時,應再學會一個或多個更實用、針對性更強的技能。如FLASH動畫設計、廣告設計、陶藝制作、油畫等。學院將公共藝術教育作為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整合各系的公共藝術資源,形成必修與選修相結合、重點與普及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有力推動我院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實現了我院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公共藝術教育目標。
二、依托藝術社團和校園藝術活動,主題共演,有效激發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活力
除了顯性課程之外,我院還重視隱性課程的建設,即通過藝術社團和藝術活動將藝術教育延續到學生的第二、第三課堂中,圍繞公共藝術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的同一主題,讓學生參加不同的藝術社團活動和校園藝術活動,將有導向性的藝術教育滲入學生課外生活,從而建立起一個藝術教育的網絡,擴大素質教育的輻射面。
1.依托各藝術社團的活動,普及公共藝術教育學校成立了合唱團、舞蹈團、相聲社、油畫社等社團,社團經常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性強的藝術活動,保證了藝術活動的高參與度。清風書畫社作為我院歷史最悠久的社團之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集書法、國畫、陶藝于一體的藝術創作型社團,在省級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多次獲獎,2008年獲無錫市高校十佳大學生社團稱號。油畫社、相聲社、ST秀社榮獲2011、2012年度無錫市高校十佳社團。樂陶社學生陶藝作品《紫瀧玉》組壺獲2011年“全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優秀畢業設計大賽”銀獎。
2.依托校園藝術活動,創新公共藝術教育多年來,校園藝術活動依據“大型藝術活動屆次化,屆次藝術活動品牌化;中型藝術活動各系化,各系藝術活動專業化;小型藝術活動社團化,社團藝術活動精品化”的原則,探索藝術活動品牌化、專業化、精品化的發展途徑。每年的迎新晚會,學院都邀請青年喜歡的明星與學生同臺表演;每年的科技文化節和“五四”文化藝術節,學院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幾乎全院學生都會積極參加。我們立足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的傳統與優勢,立足藝術活動的實際變化和師生實際需求,不斷創新藝術教育形式,讓校園藝術活動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強烈的時代感。我院經常舉辦經典詩歌朗誦會、專場文藝晚會、大學生藝術團匯報演出、歌手大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設計競賽、書畫展等活動,推動公共藝術教育的傳承創新,活躍青年大學生校園藝術文化,從而提升大學生素質。2012年12月,在共青團無錫市委主辦的無錫大學生十佳歌手總決賽上,來自無錫12所高校的22名選手參加決賽,我院大學生藝術團的姚志鑫同學獲得金獎。
3.依托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擴大公共藝術教育影響力我院在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中培養與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既遵循藝術教育的客觀規律,又進一步擴大了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的影響力。我們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向社會展示教育成果,與群眾共享教育成果,擴大社會影響。第一,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進行公共藝術教育。我院公共藝術教育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藝術素養,以服務地方文化為指導,以文藝宣傳演出等社會實踐形式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將優秀的校園藝術文化移植到地方,實現公共藝術教育的本土化、個性化,實現校園藝術教育與社會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第二,與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進行公共藝術教育。青年志愿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增強服務社會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展示我院公共藝術教育成果的舞臺。我院禮儀隊受國家林業局的邀請,參加了2012年中國宜興素食文化節和第七屆中國竹文化節的接待工作,禮儀隊的儀表儀態受到了中外來賓的高度稱贊。
三、依托校園藝術環境,潛移默化,有效形成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合力
1.開設藝術講座,普及藝術欣賞知識為進一步推動公共藝術教育的開展、拓展素質教育的形式,學院根據自身特色,有計劃地聘請藝術大師和傳統工藝專家開辦普及講座,力求將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前沿設計等藝術教育融入學生的知識體系。如藍印花布傳人吳元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陶藝家吳鳴的《傳統陶藝與現代文化》、徐秀棠大師的《雕塑與空間以及中國傳統陶藝》、省工藝美術協會馬達理事長的《江蘇工藝美術的“過去、現在、未來”》、省陶瓷行業協會時順華的《紫砂茶具的論文寫作》、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的《工藝美術的非物質文化申遺》等,這些講座不僅使學生受到藝術熏陶,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
2.立足學院實際,建設賦有藝術特色的校園環境。為更好地展示校園的藝術教育特色,我院在校園環境的設計上因地制宜,精心營造濃厚的陶瓷藝術文化氛圍。特色校園建筑、古龍窯、路邊隨處可見的陶瓷雕塑、陶器和藝術擺件,各個樓宇走廊墻壁懸掛的藝術名家作品,無不顯示著學院的藝術特色。學院營造的藝術氛圍,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展現優秀藝術文化,使校園處處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氣息。
在新課程背景下,幼兒在園內的學習生活內容應該更為豐富多彩、各式各樣。因此,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需要將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有機地聯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幼兒各類教學活動的互補性,使幼兒在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生活等科學、藝術領域中快樂的學習,靈活地開動大腦,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2國內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2.1國內幼兒園藝術教育體制現狀。目前,我國研究幼兒教育理論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其研究方法往往比較陳舊和單一,大多數教師觀念還停留在只重視幼兒的技能訓練及知識擁有量等舊觀念上,而缺乏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和目的。一般認為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教育目標是教會幼兒掌握一定的文學、美術、舞蹈、音樂等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趨向于“技能化”和“專業化”。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比較容易忽視幼兒對學習的感受過程,片面專注于顯性知識而忽視隱形知識,專注于知識的授予而忽視科學與藝術教育的相結合。
2.2科學、藝術教育對幼兒個性發展的思考。幼兒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各國對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強烈,人們越來越關注藝術教育對幼兒的個性影響。每個國家都制定了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藝術教育課程標準。我國在新課標中強調藝術教育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把藝術教育與人文、科學相結合,讓藝術教育綜合化,貼近學生的生活。
3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促進幼兒學習發展
3.1藝術教育領域促進幼兒學習發展。教師如何實施藝術教育工作以促進幼兒的發展?本人經過長達17年的科學與藝術教學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取一些古今中外比較經典的帶有濃郁民族特色且適宜幼兒欣賞水平的舞蹈、戲劇、音樂和美術等藝術作品。這樣的藝術作品不僅可以使幼兒獲得藝術欣賞的經驗,還能引領幼兒感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多元文化,形成理解、尊重與包容多元文化的心理。②教師要從欣賞的角度來組織藝術學習活動。幼兒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欣賞-體驗-創造”的過程,因此,我們從欣賞入手來組織幼兒進行藝術學習,這樣可以不斷激發幼兒學習藝術的興趣,也能符合幼兒藝術學習的自身規律。
3.2生活化科學教育促進幼兒學習發展。在幼兒教學領域中包含著各式各樣的科學成分。生活既是藝術也是科學,例如,幼兒在走平衡木的時候。廣大教師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幼兒思考: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才能讓自己的步伐更為穩定?在《建高樓》結構游戲過程中,應該尋求哪種方法讓高樓建得又穩又高等多種案例。教師需要善于掌握契機,挖掘教育生活領域中的科學元素,采取有力的方式促進教學事業的發展。適時教育,讓幼兒體驗科學,懂得科學不僅僅局限于形式,更是他們的好朋友。這些科學知識與情感對幼兒來說是終身受益的。而且通過實踐觀察也能提高幼兒的語言的豐富性、思維敏銳性、情感的愉悅性。因此,在實施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水平、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以及種類不同、風格不同的文學作品,正確引導兒童充分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各種感知器官來感知文學中的意蘊,挖掘隱形知識,充分調動兒童的語言、動作、思維與想象,以此幫助幼兒對作品的理解,促進教學。
4科學與藝術教育的有效聯合
4.1在藝術與科學教育中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以音樂教學為例,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只是單方面的講、幼兒盲目地去聽,也需要依據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激發幼兒的情緒,充分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廣泛參與。例如,播放曲子《蜜蜂》及《天鵝》,讓幼兒跟隨音樂的節拍,采用自己喜歡的跺腳、敲擊、拍手等多種方式,領會音樂的韻律特點,讓孩子們進行總結并提問。然后,教師使用類比的方法向孩子們解釋:“音樂中音符起伏的快慢稱之為音樂的速度,與物理課當中所講的車或者人行進的速度是一個概念”。只有將藝術與科學有效結合在一起,在藝術與科學教育中激發幼兒的自主性,才能使幼兒全面發展,繼而促進教學事業發展。
4.2多種模式下的科學、藝術教學,促進幼兒多元化發展。多種模式下的科學、藝術教學,能讓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創造性思維訓練方法,促進幼兒多元化發展。創造性思維訓練方法包括發散性、逆向思維訓練,其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對知識質疑的心理,尋找對象的差異性,來訓練幼兒的發散、逆向思維,例如:《小蘭和小黃》中以撕貼紙構圖,打破固有的思路,通過變化、色彩對比、轉移,讓畫面簡單而不失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同時里面含有三原色的科學元素,給幼兒們提供了想象空間,促使幼兒多元化發展;再如:《月亮的味道》中含有物體壘高的科學元素;《好餓的小蛇》中,含有物體形狀的科學元素,這種思維無疑不是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訓練幼兒發散性、逆向思維,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5結束語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戲、童話、音樂、幻想、創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價值。沒有了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確,在素質教育中,藝術教育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德國的柯尼利亞曾這樣說過,“誠實是藝術的最大要素。只要總對自己誠實,藝術就總在那里。”這說明藝術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國鄉村中小學教育中,要加強藝術教育的高質量的實施,使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夠有機會體味藝術世界的豐富、充實、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獨立、完美。
二、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鄉村學生健康的情感
藝術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一個人對美的認識與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密切相關。鄉村中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啟蒙階段,而這又與學生對美的認識息息相關,因此,藝術教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美國哲學家、教育家蘭格曾說:“藝術是情感的客觀表現,也是本性的主觀反映”,藝術對人的情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對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藝術蘊含著視覺之美、聽覺之美、秩序之美、禮儀之美、和諧之美,藝術的美無處不在。即使如此,中小學學生自身卻無法領會到其中的真諦,這就需要藝術教育課程在課堂中有效地實施,去引領中小學的學生去感受和領悟。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為了培養中小學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藝術教育在課堂上高質量地實施。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以美益心,這就強調了藝術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并為此提供有利的依據。
三、藝術教育有助于提高鄉村學生的整體素質
眾所周知,藝術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斷地激勵著學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斷地積極向上,越來越獨立自主、人格高尚。鄉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就更有其積極的作用。因為在筆者的親身經歷和查閱資料中得知,鄉村的藝術教育不論是從師資、設備還是態度上都和城市里有著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強鄉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必將能夠提高農村整體素質。正所謂一切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藝術教育帶著提高素質教育的理念步入鄉村中小學教育的課堂。為了提高鄉村中小學學生的整體素質,鄉村中小學的課堂中藝術教育必須和其他學科一樣,引領著鄉村中小學生前進的步伐。
四、結語
繪畫藝術有著感性的特點,潛移默化地實現在人身上的作用,同時也是一種感化。繪畫藝術之于大學美育教育中的影響,不存在任何形式規定以及束縛,其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感染中受到熏陶乃至影響。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抽象的形式,如同知識的灌輸一樣,或者道德說教一樣,也不像行政命令一樣。繪畫藝術欣賞與實踐猶如空氣一般,包圍著接受教育者的人群,讓學生可以在不自知中感受和體會,進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黑格爾曾說:“美只能在形象中見出,是我們‘可觀照,可用感官接受的東西’?!边@說明繪畫藝術在大學美育教育中乃是以一種感性的方式去感化人,而不是強制的理性說教??鬃诱f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崩L畫藝術欣賞或者實踐過程是非常快樂的,不但不是強制的,并且是心甘情愿和樂而忘返的。在大學藝術教育中設置繪畫藝術的欣賞與實踐,就是要讓大學生可以“樂之”的美學教育。在當代的大學生中以“樂在其中”的形式對其進行教育,使他們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發生改變。學生在快樂狀態下,他們的身心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通過這個過程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學習繪畫藝術的主要目的,正是使大學生可以成為身心健康的人。
二、繪畫藝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情感的突起以及深化表現都和感性形象的運動密切相關。繪畫的藝術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身在其中的人是不由自已的。繪畫藝術這種不可抗拒的特點,是動因于內的,學生看到繪畫作品或者參與繪畫實踐,皆需從內心情感的角度出發,或者用作品打動別人,或者被他人的作品所打動。例如,學生看漫畫展覽,在幽默的畫面前,會忍俊不禁。但是遇到悲傷的畫面,學生又情不自禁,甚至流淚。這些都是繪畫內外主體發生情感共鳴的真實再現。此外,繪畫藝術的欣賞與實踐中始終存在著愉悅性,這就意味著在此過程中既可以滿足欣賞者個人的情感生活,還可以滿足欣賞者自身的獨創性。人從出生開始,內心中就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好奇心理激發著人的創造力,使人對事物產生興趣。黑格爾曾說:“審美中存在著個人的解放?!彼裕覀冋J為繪畫藝術的欣賞過程中包含著對個人創造性的激勵,而且是通過令主體產生愉悅來達成進一步的激勵作用,這也反映了繪畫藝術對成就全面發展中大學生的作用。
繪畫藝術有著感性的特點,潛移默化地實現在人身上的作用,同時也是一種感化。繪畫藝術之于大學美育教育中的影響,不存在任何形式規定以及束縛,其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感染中受到熏陶乃至影響。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抽象的形式,如同知識的灌輸一樣,或者道德說教一樣,也不像行政命令一樣。繪畫藝術欣賞與實踐猶如空氣一般,包圍著接受教育者的人群,讓學生可以在不自知中感受和體會,進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黑格爾曾說:“美只能在形象中見出,是我們‘可觀照,可用感官接受的東西’?!边@說明繪畫藝術在大學美育教育中乃是以一種感性的方式去感化人,而不是強制的理性說教??鬃诱f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崩L畫藝術欣賞或者實踐過程是非常快樂的,不但不是強制的,并且是心甘情愿和樂而忘返的。在大學藝術教育中設置繪畫藝術的欣賞與實踐,就是要讓大學生可以“樂之”的美學教育。在當代的大學生中以“樂在其中”的形式對其進行教育,使他們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發生改變。學生在快樂狀態下,他們的身心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通過這個過程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學習繪畫藝術的主要目的,正是使大學生可以成為身心健康的人。
二、繪畫藝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情感的突起以及深化表現都和感性形象的運動密切相關。繪畫的藝術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身在其中的人是不由自已的。繪畫藝術這種不可抗拒的特點,是動因于內的,學生看到繪畫作品或者參與繪畫實踐,皆需從內心情感的角度出發,或者用作品打動別人,或者被他人的作品所打動。例如,學生看漫畫展覽,在幽默的畫面前,會忍俊不禁。但是遇到悲傷的畫面,學生又情不自禁,甚至流淚。這些都是繪畫內外主體發生情感共鳴的真實再現。此外,繪畫藝術的欣賞與實踐中始終存在著愉悅性,這就意味著在此過程中既可以滿足欣賞者個人的情感生活,還可以滿足欣賞者自身的獨創性。人從出生開始,內心中就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好奇心理激發著人的創造力,使人對事物產生興趣。黑格爾曾說:“審美中存在著個人的解放?!彼裕覀冋J為繪畫藝術的欣賞過程中包含著對個人創造性的激勵,而且是通過令主體產生愉悅來達成進一步的激勵作用,這也反映了繪畫藝術對成就全面發展中大學生的作用。
三、繪畫藝術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