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00:46:33
序論:在您撰寫人社局招商工作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重點實現以下目標:
一是推進城鄉就業工作。全年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就業不少于1800人(含正規就業和靈活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不少于11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5%以下;有求職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達到80%以上;扶持創業1400人;全市862個村和30處居委會全部建立勞動保障服務站,并配備1名專(兼)職勞動保障協助員,聯通人力資源網絡,按規定將本村勞動力基本信息全部錄入“一卡通”系統,實行動態管理。
二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年內組織失業人員技能培訓600人,培訓后就業率達到60%;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600人;組織企業職工在職培訓500人;組織創業培訓700人。
三是開展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和清欠工作。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分別凈增參保6000人、6000人、3000人、7000人、3000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6%以上;征繳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分別達到27898萬元、9736萬元、1634萬元、1312萬元、738萬元,各項保險征繳率均達到95%以上;征繳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分別達到15000萬元、3600萬元、320萬元、80萬元,單位及職工參保率分別達到95%和97%;被征地農民參保50000人,征繳養老保險基金3500萬元。
四是推動勞動維權工作。確保勞動爭議案件按期結案率達到96%以上,調解結案率達到70%以上;勞動監察案件按期結案率達到98%以上,用人單位用工信息適時采集率100%,勞動監察案件網絡適時錄入率100%;勞動案件按期結案率達到96%以上,其中上級交辦(轉辦)事項按期處結率達到100%;各類企業勞動合同網上備案率達到95%以上,其中新增就業人員勞動合同網上備案率達到100%。
一、抓好就業培訓工作,保持就業局勢穩定
1、落實促進就業政策。落實穩崗補貼政策。重新審核年發放穩崗補貼企業情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繼續發放穩崗補貼,以此穩定企業用工崗位。落實降低費率政策。按照《關于降低部分社會保險繳費費率的通知》,繼續降低失業、生育兩項社會保險繳費費率,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落實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政策。制定好擴大支出范圍方案,報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審批后抓好落實,發揮好失業保險基金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用,確保擴大支出范圍不出問題。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協調稅務、工商等部門,落實各級各有關部門關于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人員稅費減免政策,按期統計并公示享受政策人員名單、政策類別及稅費減免數額,發揮政策作用,激勵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2、建立促進就業制度。建立失業動態監測制度。選取100戶規模以上企業,采取企業報表,實地調查等方式,按季對企業崗位增減變化、失業人員排放、參保人數變化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并通過對比就業備案、勞動合同備案、企業實際參保人數等數據,及時進行分析,形成監測分析報告,為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和調控失業的措施提供信息支持。建立農村勞動力就業信息調查統計制度。全市選取100個村莊,依托基層就業服務平臺,按季對農村勞動力人員情況、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情況、從業人員產業分布情況等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建立農村勞動力基礎數據庫,及時更新和分析數據庫信息,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動態管理。完善企業裁員報告制度。對企業裁員報告嚴格審核,實地調查,動員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盡力做到不裁員或少裁員,對確需裁員的,幫助企業制定裁員方案,規范裁員。對不遵守裁員報告制度的企業,運用勞動監察手段,實行重點監控,避免因企業大規模裁員引發不穩定因素。
3、優化促進就業服務。優化就業信息服務。利用勞動保障網絡、市情、鎮街社情等媒介和就業服務大廳電子顯示屏、鎮村黑板報等設施,定期不定期公布就業信息,引導勞動力供求雙方相互對接,洽談勞務。年內通過各種渠道就業信息24次以上。優化勞務對接服務。確立“瞄準市內外兩個勞動力資源,實現無縫隙勞務對接”思路,舉辦好市內勞務對接活動,每月至少舉辦一次綜合勞務洽談或專場勞務洽談會,組織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面對面洽談交流,提高集中勞務洽談成交率。開展好市外招聘活動,加強與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等勞務輸出大省的聯系,年內至少組織2次以上到省外招工,吸引外省勞動力到打工就業。優化困難群體服務。以4050人員、雙失業家庭、單親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為重點,建立就業困難群體臺帳,開發適于就業困難群體的用工崗位,實行就業困難群體包干服務。年內確保有求職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80%以上;城鄉雙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并組織上崗不少于100人。優化企業用工服務。針對企業缺工問題,加強用工情況監測,組織兩次以上用工情況調查,形成調查報告,提出并落實應對措施。建立與外經貿局、招商局、鎮街的定期聯系制度,隨時了解新建、擴建企業用工情況,提前與企業經營者進行對接,為企業提供預約招工。優化扶持創業服務。以從事第三產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等為創業重點人群,以湖周邊及鎮街政府駐地等為創業重點區域,選準創業人群,推動創業工作有的放矢地開展。廣泛征集、科學篩選創業項目,指導有創業意向人員選擇項目,落實項目,實現人與項目的有效對接。運用好擴大失業保險金支出范圍政策,對創業培訓機構給予創業培訓補貼,對創業人員給予崗位開發補貼,促進創業工作開展。
4、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做強實訓基地。加強與上級業務部門和財政部門對接,及時掌握政策動態,在職業技能培訓、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爭取專項資金,購置機械加工專業設備設施,增設機械加工培訓專業,增強實訓基地的培訓實力。搞好培訓聯合。對經市人社局認定的全市職業技能培訓基地辦學情況進行調查,弄清專業設置、師資力量、培訓能力等基本情況,集中向企業和全社會進行宣傳推介,形成以公共實訓基地為龍頭、以其他培訓基地為骨干的的多點培訓格局,引導勞動者自主擇點培訓。優化培訓服務。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需求情況調查,根據企業需求,搞好“預約培訓”、“訂單培訓”、“崗位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高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年內重點加強針對企業勞資人員的培訓,舉辦兩次以上企業勞資人員培訓班,提高勞資人員的工作水平。實施分類培訓。有計劃地開展失業人員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在職職工培訓、創業培訓四個系列培訓,確保完成年度培訓任務。
二、加強社會保險管理,提高保障民生水平
5、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穩定基金征繳基點。把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繳費相對正常的企業和財政統發工資的機關事業單位作為穩定繳費的基本點,健全社會保險繳費動態監測制度,完善財稅庫行橫向聯網劃轉社會保險費辦法,用好財政代扣代繳社會保險制度,確保繳費基點穩定。突破社保繳費難點。把原國有集體企業和繳費時斷時續的外資企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被征地農民、城鎮居民作為繳費難點,繼續實行欠繳社會保險費信息預警制度,分類與欠繳社會保險費的外資企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簽訂繳費協議,實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銀行代扣代繳,加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目標考核,推動繳費難點單位和人員積極踴躍參保繳費。。聚攏社保擴面散點。將新建、擴建企業招收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等靈活就業人員作為擴面散點,提前與新建、擴建企業進行對接交流,掌握企業用工情況,落實參加社會保險的人數和繳費基數,引導企業及時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加強靈活就業有關政策宣傳,優化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服務,引導靈活就業人員及時辦理參保,實現擴面增長。
6、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組建基金管理機構。借鑒市勞動保障局機構設置辦法,爭取成立社會保險稽核管理中心和勞動保障基金資產監督管理中心,明確職能,強化責任,加強對基金運行全過程的監控,防止社會保險基金跑冒滴漏。健全基金管理制度。研究出臺《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建立《大筆支出提前報告制度》、《重大支出集體研究制度》、《基金支出流程管理制度》、《基金支出月報季審制度》等基金監管系列制度,對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管理、發放各個環節,對基金運行流程、管理辦法等作出明確規定,抓好規定落實,提高社保基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水平。
7、強化保險待遇支付管理。加強養老保險支付管理。搞好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普查,全面掌握所有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建立與公安、民政部門的工作聯系,實行離退休人員死亡信息互通共享,防止死亡離退休人員親屬冒領死者養老金。關注重病離退休人員狀況,及時停發死亡且辦理醫療保險報銷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加強醫療保險支付管理。建立醫療保險長效管理機制,著重建立健全指標控制機制、費用審核機制、付費結算機制,控制醫療費的不合理增長,確保年度醫療費支出不超出年水平。優化住院審批、費用審核、門診大病審批、異地轉診等工作流程,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醫療保險服務。完善離休人員醫療費支付辦法,按規定支付參保離休人員醫療費。加強工傷保險支付管理。建立完善工傷認定流程管理、工傷認定責任追究、勞動能力鑒定結果公開等制度,加強工傷認定前與企業及其所在鎮、街道的溝通和聯系,降低工傷認定行政復議率。開展工傷保險收支情況調查,根據市部署和工傷發生率,調整工傷保險繳費費率,保持工傷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加強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支付管理。配合理順企業勞動關系,完善失業保險待遇支付政策,對與企業解除、終止勞動合同人員,盡力保障失業保險待遇。完善生育保險發放流程,實行分兵把口、逐級審批制度,確保生育保險基金不流失,保證符合條件人員及時領取生育保險待遇。
三、創新勞動維權服務,維護勞動關系和諧
8、夯實勞動維權工作基礎。整合市級勞動維權工作力量。發揮勞動維權服務窗口作用,實行各類勞動保障案件統一受理、統一分辦、統一督辦,避免出現重復受理、多頭受理現象。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發揮好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作用,在年姜山試點的基礎上,將基層調解勞動爭議試點擴大到各鎮、街道,指導鎮級組織直接受理和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確保基層受理、處理勞動爭議案件達到30%以上。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建設。依托勞動監察信息網絡平臺和建立在各鎮、街道的勞動監察網格,指導鎮級機構年內主動采集企業信息2次以上,并隨時進行動態信息采集,為實行對企業的動態監控提供信息支持。
9、做好勞動糾紛案件預防。建立教育培訓制度。以《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仲裁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年內組織兩次次針對企業經營者的普法培訓,開展3次以上送法到企業活動,走訪50戶以上企業,教育和引導企業經營者遵法守法,增強企業經營者維護職工權益意識。建立企業聯絡人制度。在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分別確定一名勞動保障信息聯絡員,指導聯絡員按月報送企業用工、勞動合同簽訂、工資發放、社保繳納等相關情況,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相關信息,及時發現侵權苗頭,將各類勞動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建立勞動糾紛情況分析報告制度。按季度對勞動爭議、勞動監察、勞動案件的發案數量、案件類型、發案原因等情況進行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并及時上報局黨委。
10、搞好勞動糾紛案件處理。抓好勞動監察案件處理。組織好勞動保障面上檢查,從3月份開始,利用半年時間,開展勞動保障年檢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侵犯勞動者權益的各類問題,年檢結束后,形成年檢工作總結上報局黨委。開展好勞動保障專項檢查,安排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檢查、“四小”及勞動密集型企業專項檢查、勞動用工專項檢查、非法職業中介專項檢查四個專查,重點解決好拖欠工資、不簽合同、不繳保險三個突出問題,促進勞資關系和諧。搞好舉報專查,公開舉報投訴電話,制定應急處理預案,對職工、群眾的各類舉報投訴、集體爭議、集體上訪、罷工等各類事件,做到第一時間介入處理。抓好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堅持將調解貫穿于勞動爭議處理全過程,發揮好市鎮兩級機構作用,完善案前、案中調解辦法,力爭勞動爭議案件調解結案率達到70%以上。實行“舉報投訴案件風險告知”、“陽光調解”等陽光服務制度,引導勞資糾紛雙方調解結案,避免勞資矛盾惡化和升級。加強與法院、司法局等部門溝通和聯系,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聽取有關部門對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意見,確保勞動爭議案件案結事了,裁決結服,杜絕發生法院裁決決定情況。抓好勞動案件處理。進一步優化勞動案件處理流程,確保案件、來訪案件、上級轉辦案件得到及時處理,避免發生因工作原因導致的越級上訪、集體上訪問題,保證全面完成各級下達的案件按期結案率目標。
11、規范勞動合同網上備案。拓展勞動合同網上備案范圍。開展勞動合同網上備案情況調查,確定勞動合同重點管理企業,采取電話指導、實地檢查等措施,督促企業按規定進行網上備案,確保完成勞動合同網上備案率和新增就業人員勞動合同網上備案率目標。理順勞動合同網上備案流程。建立勞動合同備案信息、就業備案信息、社會保險繳費信息互通共享制度,探索實行先辦勞動合同備案、再辦就業備案、最后繳納社會保險費流程,爭取所有辦理就業備案的人員全部辦理勞動合同備案。加強勞動合同網上備案審核。利用勞動合同網上備案系統,對企業招用職工的年齡、工資待遇情況等嚴格審核把關,防止企業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安排16至18周歲人員從事高危、有毒、高強度體力工作,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12、加強企業工資宏觀調控。落實工資宏觀調控制度。抓好年度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的落實,年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指導企業在發展生產提高效益的基礎上,適度、合理地確定工資增長水平,為企業工資分配和集體協商確定工資水平提供政策依據。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按照“穩步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確定100戶企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構建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機制的框架,使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步入規范有序、健康發展的軌道。
四、建立管理服務體系,促進工作水平提高
13、建立目標管理體系。組建目標管理考核工作班子,明確管理和考核責任,加強對各級各類目標的研究、調度和考核,推動各項工作健康發展。區分市、市、勞動保障局、局屬單位、科室及鎮、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四級勞動保障工作目標管理層次,明確各級各類目標的具體內容、考核辦法、責任單位、責任人員,確保全局各項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到人。按月進行工作目標完成情況調度,對不達進度的目標進行原因分析,弄清問題癥結,制定針對性措施,促使全體工作人員繃緊工作神經,保質保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務。抓好對上爭取資金等各項臨時性工作,積極與上聯系,了解政策動態,爭取各級加大對我市勞動保障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