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11:31:17
序論:在您撰寫校園食品安全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食品安全工作的理論研究,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營造良好的理論學習氛圍,縣委政策研究室、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了XX年食品安全與產業發展調研工作。活動得到了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響應,共收到調研論文17篇。縣委政策研究室、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對法律進行了評審,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7名?,F予以通報表彰,并請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學習參考。
附:優秀調研報告、法律獲獎名單:
一等獎
關于城鄉結合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問題的思考
作者:翁向華(工商局)
二等獎
1、關于對我縣無公害法律工作的調查
作者:祝禮洪(法律局)
2、武義縣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監管的現狀與對策
作者:盧錦揚(水務局)
3、當前實施“千鎮連鎖超市”工程的現實問題和發展建議
作者:朱喜傳(經貿局)
三等獎
1、淺議當前我縣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作者:劉小劍(衛生監督所)
2、創建農村“放心店”與實行長效管理的對策
作者:葉偉文(工商局)
3、關于我縣畜產品安全生產情況的調查
作者:李偉軍(農業局)
作者:鐘學文(衛生監督所)
5、關于食品安全預警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作者:賀建國(質量技監局)
6、 我縣農村食品安全的現狀及管理對策
作者:何偉靖(西聯鄉)
優秀獎
1、充分發揮市場和法律雙重懲戒作用加快我縣食品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對我縣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初步探討
作者:賀建國(質監局)
2、完善流通領域食品質量檢測體系之思考
作者:陳堅(工商局)
3、從行政執法角度看初級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
作者: 盧錦揚(水務局)
4、開展無公害林農產品產地監管論證實踐與探討的調研報告
作者:吳生法(林業局)
5、豆制品行業集約經營探索
作者:李春華(茭道鎮)
6、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探討
作者:項世平(俞源鄉)
關鍵詞 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實習教學;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326-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Training Base in Campus
WU Guo-ming LI Mei LIN Li-chao DONG Hua-qiang WANG Yue-hua SUN Xiu-hua
(College of Food and Horticulture Foshan University,Foshan Guangdong 528000)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農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福利民生的重大課題[1]。開展全面系統的食品安全教育,可培養和提高大眾的食品安全意識、促進食品安全法制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甚至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2]。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是食品學科的發展需要與社會對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的需求,亦是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實習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運行管理是一項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教學與實習、管理及實踐教學研究等教學工作領域,需要廣大教職工等行為主體的積極作為與協作,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該文就切實抓好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以期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教育水平。
1 實習基地建設的重點
實習基地建設直接關系到實習教學質量,對高素質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必須創新理念、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特色,加強技能訓練,做到規范管理與高效運行。
1.1 強化食品安全技能培養,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特色
牢固確立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宗旨,強化食品安全技能培養,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特色是建設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的原則。根據食品安全學科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對食品安全人才的需求,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建成了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在基地內,按食品安全檢驗指標,構建多個食品安全技能訓練與食品安全教育模塊。每個模塊由若干個檢驗項目組成,每個檢驗項目又重點訓練一至多個單項基本技能。如,食品營養與功能成分檢驗模塊,訓練學生的食品營養與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檢驗基本方法,使學生熟悉食品法規與標準化,具有從事食品標準化、質量管理、衛生監督及分析檢驗與質量監督的能力[3];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檢測模塊,重點訓練學生參照國家標準進行食品安全微生物檢測和食品生產環境微生物檢測的能力[4];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檢測模塊,重點訓練學生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特色食品與摻假食品鑒別和檢測模塊,主要訓練學生對摻假食品鑒別檢驗、特色食品質量檢測等技能?;卦O備除包括常規檢測儀器外,還適當購置一些大精儀器設備以提高檢測能力與檢測水平。如,已經投入使用的設備有超聲波細胞粉碎機、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發光檢測儀、流體萃取裝置、短程分子蒸餾裝置、物性分析儀、氨基酸自動分析儀以及多功能電穿孔電融合儀、顯微操作系統、倒置顯微鏡、正置顯微鏡等。
1.2 發揮實習基地引領作用
高校大學生層面尤其是食品專業類學生,許多人畢業后將直接從事食品生產、銷售、監管等行業,學生的實際能力對我國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有重要作用[5]。掌握食品安全知識的程度與實踐技能,將直接影響今后工作中對食品安全與質量的重視程度,也勢必影響企業最終產品的安全和質量[6]。因此,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有利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檢驗檢測實習環境和條件。在高校大學生尤其是食品專業類學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技能培養起引領性作用。
基于食品安全實習基地,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將基地實習項目和畢業論文研究內容及專業實習相銜接。把基地實習項目的課題與畢業論文(設計)研究內容有機結合,協調和兼顧基地實習與論文研究之間的矛盾,保障實習項目和畢業論文的時間,研究的質量也將得到提升。倡導學生在專業實習時,帶著食品安全的問題參加實習,使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在內容上緊密銜接,在形式上相對獨立,從認知規律上實現從知識傳授、能力提高到勇于開拓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有效轉化[7]。
1.3 設置綜合安全技能訓練培養創新力
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不僅要注重其固有設施的完備性和為實習教學服務的有效性,更要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設綜合安全技能訓練是基地實習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努力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的重要一環。
實習基地設置單項與綜合安全技能訓練。單項安全技能訓練要求每個學生學習本行業常規檢測技能并熟練掌握。如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方法,開設食品中菌落總數測定、食品中大腸菌群計數、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測和罐頭食品商業無菌的檢驗等,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普遍掌握單項技能訓練的基礎上,設置綜合技能訓練項目。如,組織學生到食品加工地點及食品流通場所進行調研和現場取樣,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添加劑的超標使用和濫用以及違規生產、假冒產品和摻假食品等的分析和鑒別,幫助學生進行風險預警和安全性評價。又如,搜索近年食品非法添加的典型案例,讓學生自主投入式思考和綜合評估案例,提出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防范的對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食品安全生產實習教學質量。
2 實習基地運作及管理的措施
2.1 力抓教學團隊建設
實習基地教學團隊建設和教師成長是實習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基礎。為此,學院加強教學團隊建設,鼓勵高學歷、高層次人才進基地教學,鼓勵理論課教師參與教學,努力組建一支相對獨立和適應實習基地發展的需要、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學團隊[8]。為了促進基地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以骨干教師作支撐,采用傳、幫、帶的形式,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實踐鍛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研討、教學經驗交流和學術交流,鼓勵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支持和協助完成科研項目,保證實習、科研不斷線,努力構建教師共同成長的機制,營造和諧的實習教學氛圍。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儀器和新設備不斷出現,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客觀上要求實習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盡快掌握新技術。為此,采取專業性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性和分散性培訓相結合、短期和階段性培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并將培訓作為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措施長期堅持下去。
2.2 嚴格管理,規范推進
規范基地運行管理是促進基地資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和辦法,確保制度辦法落到實處,精品管理與打造特色。如,嚴格執行學校實習教學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根據實習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對學生的實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提高教師、學生的重視程度,保障實習教學的完成質量[9]。與此同時,根據基地實際,制訂實習考核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在實習完成后對實習過程和實習指導教師進行考核和總結,保障實習教學的完成質量與效果。
2.3 有效推進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實習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實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10]。為有效推進開放式基地教學,按照專業技能型、科技活動型和自主實驗型等多種形式開放實習教學[11]。學生利用基地條件可自主選擇單項與綜合安全技能訓練。另一方面,在保證校內學生完成實習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對外開放,積極發揮基地示范輻射作用。
為了促進開放式基地實習教學,通過校園網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把實習基地的管理、實習項目信息、預約實習教學和學生實習信息反饋等都融合在信息系統中,對實習基地的實習教學實現高效、高質的教學管理,有效地推進基地開放式教學。
2.4 開展食品安全進基地活動
建設的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已獲批為佛山市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佛山市政府食品安全主管部門定期在該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動。利用基地的有利條件,讓大眾進入實習基地展覽室參觀,向公眾展示食品安全控制、檢測、追溯等領域的技術成果。用實物講解假冒偽劣食品的辨別,講授假冒偽劣食品和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等相關知識。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方式,選取預包裝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乳品等貼近百姓生活、群眾關注的食品,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知識水平。
為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法律意識,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定期在實習基地開展大學生食品安全法律與食品安全知識競賽活動,以比賽形式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的責任感,為今后有效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12]。
3 結語
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運行后,有助于學科與專業建設,有助于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食品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創新意識培養。
4 參考文獻
[1] 廖森泰.廣東省農產品與食品安全平臺建設背景和發展思路[J].廣東農業科學,2010(9):9-11.
[2] 王仕平,杜波,張睿梅.對我國食品安全教育的探討[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3):17-20.
[3] 付,湯小紅,彭湘蓮.關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的思考[J].食品工業,2011(7):110-113.
[4] 伍國明,溫海祥,曾榮,等.食品微生物學優質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3,40(3):522-526.
[5] 黃光榮,金露,陳文偉,等.利用食品安全案例項目實踐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探索[J].食品工程,2012(2):5-7,12.
[6] 趙利,萬明蘭,劉建濤,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設《食品安全學》課程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9):4295-4296,4298.
[7] 張莉.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146-148.
[8] 伍國明.生物基礎實驗中心建設與創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5):92-94.
[9] 陳子輝.高校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8):169-171.
[10] 張洪田.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8):73-76.
在發生了某些事情、情況后,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調查的結果通常在調查報告上面呈現出來。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
一、調查原因
如果你從中小學門前經過,你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中午休息或者放學后,大部分同學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餓虎撲食般地朝學校對面的小賣部或者周邊的小攤點沖去。他們掏出家長給的零花錢,買了一些色彩鮮艷、包裝簡易,還贈小玩具的食品或者買了一些“吸足”了灰塵的“串”食品,它們到底是什么?你們吃過它嗎?你們喜歡它們嗎?于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對象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校以及周邊小學生為調查對象。
三、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20xx年8月
四、調查方法
第一種是網絡調查(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成網絡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群發動調查)
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到公園、社區、文化宮、圖書館等地方進行隨機調查。
第三種是利用學校召集日對校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五、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于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60名同學。情況如下:40名同學經常吃,18名同學曾經吃過,2名從沒吃過或很少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說“好吃”,有的說“因為好玩”,還有的說“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嗎?它們衛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泄不通,都搶著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因為反復利用,鍋里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糖果的色彩過于鮮艷,明顯是色素超標;薯片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志;那些油炸食品制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衛生……
帶著調查的結果,回來后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里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衛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添加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六、調查分析
1、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饑餓難忍。
2、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艷、“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于是就來購買。
4、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七、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里我要提幾個建議:
1、 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 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 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于紙上,貼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學??勺屢晃焕蠋熣驹谛〉昵埃嬖V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 學校應當加強伙食管理,讓同學們中午能夠真正吃飽、吃好。
6、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2
一、前言
當前,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食品安全”已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詞匯,是人們談論的重點話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學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僅直接關系到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關系到高校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也直接關系到高校和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課題小組展開了這一次關于校園食品安全的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讓一些潛在的校園食品安全隱患暴露出來,也借此提高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二、課題的展開
本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實地考察、訪談法為輔。我們對學校的一些飲食場所進行了實地考察,來了解那些廣大師生常去的主要餐飲場所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體措施以及他們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態度,并希望借助我們的問卷調查反饋結果,使他們了解到目前師生們對他們的舉措提出的建議和看法,并且在未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此外,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同學們對我校食品安全現狀的認識和評價。另外為了保證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我們還采用了觀察法與文獻法。觀察法主要是我們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來進行一個情況研究。除此之外,我們還用到文獻法,在瀏覽一些資料,文獻,尤其是網絡資源、報刊等二手資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話題調查活動及論文作為參考。
三、調查的結果及分析
調查問卷總結: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健全校園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推進校園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校園。四川大學軟件學院xx級3班的活動小組針對目前校園食品安全現狀及學生的消費特點,制作了關于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調查表,于10月底11月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問卷84份。
根據問卷表所反映的內容,有以下一些情況:
1、有74.6%的學生一般選擇在食堂就餐,22%的學生在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就餐。對學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總體評價滿意的學生占53.2%,不滿意的占30.7%。覺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10.2%;覺得食堂的就餐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滿意的占72.9%,不滿意的占10.3%;覺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鮮的占65.5%, 不新鮮的占30.2%。
2、認為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衛生狀況一般的學生占58.7%,認為較差占27.2%。認為學校周邊有存在不衛生的餐飲攤點的學生占89.8%。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未關注小攤點是否有衛生許可證,看到哪兒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許 多學生同時還反映學校周邊攤點存在碗筷較油膩、不衛生、好像沒有消毒等現象;蔬菜沒洗干凈、有黃葉;工作人員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飾等情況也比較多;基本衛生設施不夠完善、操作不規范、管理不到位、飯菜質量不高。
3、對于購買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數同學會到比較正規的商店購買,并注意商品的價格、生產日期、廠名、保質期等事項。也有少數學生并不重視商品質量,走到哪里買到哪里圖個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著相對比較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所銷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較好的保障,成為消費者購買食品的首選場所。所以在大超市購物相對比較放心,大部分學生會注意保質期和不去購買“三無”食品,但有部分學生人不知道“三無”是哪三無;對散裝食品的質量問題還是比較疏忽,大多數學生不會注意,說明學生對散裝或裸裝食品仍然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好在國家已經對散裝或裸裝食品采取措施,這樣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4、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應該采取輿論監督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大多數學生很少關注到食品衛生方面的新聞報道,說明輿論的宣傳力度不夠。畢竟廣播電視和家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還是主要手段,通過這些媒介雖然對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較薄弱,畢竟這些知識的來源有限。足以說明有關部門對于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大,消費維權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實地調查總結:
1、 調查時間:xx年1月4日
2、 調查地點:拉面館、超市
3、調查內容:調查餐館的食材是否新鮮,飯菜制作過程是否衛生,同學對餐館飯菜及就餐環境是否滿意,調查周圍私營餐館的衛生許可證和超市銷售食品的安全安與衛生。
4、總體情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學校食品安全問題是過關的。
1、食堂篇
一餐食材都是新鮮的,制作環境相對衛生,碗筷都經過消毒處理。就餐時間會有工作人員及時清理餐桌上的剩飯,保持清潔
蘭州拉面館規模較小,人手不及一餐,所以難免清理餐桌不及時,但總體不錯。
2、商業街篇
私營餐館均有衛生許可證。
在超市抽查的食品均未過期。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1、食堂工作人員不戴口罩,這樣不衛生。
2、超市會賣一些制作及其不衛生的廉價麻辣垃圾食品。
3、同學對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不夠高。
四、 針對調查結果的建議
1、 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加強對食品衛生安全重視。進一步提高食品衛生安全的意識,切實樹立“學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商業街各個小店采用顧客投票的方式,對店內蔬菜、肉類,以及制作過程衛生與否進行投票。這樣,可以讓顧客有選擇的余地,同時還可以讓小店提高自身的衛生水平。
3、在安全監管體系,工商、衛生等部門努力之下,學校也要對校園內及周邊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攤點進行定期的衛生監查,以保證學生使用安全衛生的食品。
4、可在校內設立由學生組成的衛生檢查“小部門”,分級分部門明確劃分職責。對校園內及周邊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攤點展開
5、學生會可以在青春廣場舉行展板,加強學生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食品衛生知識、維權法律等知識的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和維權意識,提高維權能力,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利益。
6、學生們若在校內外發現不衛生的食品,可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若物品發現價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費者權益協會舉報。
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3
一、調查對象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市60名小學生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
20××年11月15日
三、調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學通過兩種方法進行調查。一種是網絡調查(在爸爸的幫助下,制作成網絡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群發動調查);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進繡山公園進行隨機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男生有33人,占總人數的55%;女生27人,占總人數的45%。一年級學生有15人,占總人數的25%;二年級學生有7人,占總人數的11.67%;三年級學生有3人,占總人數的5%;四年級學生有11人,占總人數的18.33%;五、六年級學生都是12人,各占總人數的20%。
從早飯吃的地方數據可以看出我市小學生多數是比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國為少數(9名)男生愛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愛在路邊吃,而女生只有少數(3名)愛在小店吃,并沒有人在路邊吃。其次,男生較愛在小灘小販購買食品,只有少數男同學不在小店里買食品,女生多數不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只有極少數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數在小店里購買一些屬于三無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個別去購買零食,可以說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為罐頭食品較為好吃,就誤以為罐頭食品是衛生的,這可以說明全市可能會有極個別同學把好吃食品當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從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及其他問題可以看出現在的小學生并不是極為重視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顧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結論與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里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3、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于紙上,貼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同學們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關鍵詞] 應用型高等院校 食品質量與安全 教學新體系
應用型高等院校肩負著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國內大學的主要群體,它們明顯區別于國內重點大學的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此外,這類大學無論是辦學歷史、校園文化、辦學條件、辦學經費、生源質量、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一般都不如重點大學,如果照搬重點大學的教學體系和辦學模式,不但形成不了應用型高等院校的辦學特色,而且會造成教學資源的重大浪費,因此應用型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根據自己學校的自身條件和服務對象,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涉及化學、生物學、工程學、醫學、食品科學及農學、管理科學等,是由多學科理論、技術與工程原理綜合交叉而成的邊緣學科,內容廣泛而龐雜,是知識與技術密集型學科。必需掌握與化學有關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與生物有關的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食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有關的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機械、工廠設計,與醫學有關的食品營養學、食品衛生學、食品毒理學,與食品科學有關的食品原料學、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添劑、食品安全控制技術、食品分析與檢測、食品風險評估,與管理有關的食品質量管理、食品標準與法規等等學科科知識。
顯然,傳統的、面面俱到的教學體系已不適應應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學要求,因此對現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學體系進行革新,樹立起應用型高等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的新觀念,是應用型高等院校必須思考和面對的現實問題。
邵陽學院是一所多學科性的地方本科學校,其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學校的優勢專業,也是對邵陽地方經濟建設影響最大的專業之一,本研究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為對象,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多項改革,構建一個能滿足行業發展要求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
1教學新體系建構的指導思想
根據食品質量監管部門、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質量與安全類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管理和產學研合作辦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目的。
2教學新體系建構的基本思路
2.1 在借鑒和總結國內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結合食品學科特色,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培養應用型食品安全監管、食品質量管理、食品分析檢測、食品風險評估人才的要求,認真研究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整體優化課程設置,構建能滿足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要求的理論教學體系和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2.2 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減少教學中陳舊的內容及實驗教學中的驗證性內容,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內容。加強新教材建設,選用能反映學科發展動態的最新教材,并根據實際情況編寫特色教材。
2.3 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構建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與社會需要相結合。
*基金項目:教育部食教指委([2006]第1-7-10),邵陽學院教改專項(2009JG13)。
2.4 按國家食品安全檢測與質量管理模式,構建食品質量與安全工程實訓中心,使學生得到與工作環境相同或相近的實踐鍛練。
2.5 采用與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企業聯合培養的模式,通過產學研合作辦學,實現產學研“三贏”。
3教學新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
3.1 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既重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外延發展、又重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內涵建設、與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立在生物科學、化學、藥學、工程學、食品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但并不是幾個學科的簡單加和,必須有所取舍,有所側重。課程的設置既要避免偏向某一學科的傾向,又要防止形成各種課程簡單的疊加。通過深化改革,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優化、重新組合,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體系,構建由兩個基礎課平臺和三個專業方向平臺組成的“2-3學科教學平臺”:
①以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文化藝術修養知識在內的通識課程平臺;
②涵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原理》、《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工程制圖》等學科基礎課程平臺;
③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安全控制和食品質量管理等三個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平臺。
通過課程體系培養,為社會提供具有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與文化藝術修養知識、寬厚的學科基礎知識、專精的專業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3.2 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新教材建設
3.2.1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制訂符合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特色和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明確各門課程在培養計劃中的地位與邊界,注重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與實用性,注意學科間知識的推進、滲透及有機聯系,克服課程之間的重復性、松散性。
①對各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全面梳理,進行授課內容的優化,精選反映食品質量安全領域新發展、新要求的教學內容替代教材中陳舊的內容,使課程教學內容既不出現重復也不產生盲點,使教學內容起點更高、適應性更強。
②理順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對課程的重點章節、重點內容進行濃縮提煉,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加大教學信息量。
③加強引導和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④對部分主干課程,采用雙語教學,提升雙語教學的質量。
3.2.2教材建設
嚴格教材選用管理,主干課程全部選用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工程技術課程全部選用能反映學科發展動態的最新教材,以適應專業科技發展的趨勢。根據實際情況,編寫適合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發展的特色教材。
3.3 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形成與地方經濟建設相適應的、獨立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1)在學習、借鑒和總結的基礎上,構建包括由獨立實驗課、課程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工廠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組成的遞進式實踐教學新體系。
①獨立實驗課。打破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根據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崗位技能,按基礎化學、專業基礎、專業實驗構建三層次合理銜接的、相對獨立的實驗教學體系,通過不斷改進補充實驗內容,強化實驗技術訓練,通過將現代化儀器設備的使用和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實驗課等措施,提高實驗課的實用性和工程性。
②實習教學體系。根據教學進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等原則,構建集“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創新能力培養―工程技術應用”于一體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實習教學體系。該體系重視層次性和系列化,構建了從基礎課課程實習到專業課程實習、由單元實習到綜合實習,由工程實習到創新實習,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四級實習教學模塊,即:
基本技能實習模塊:由無機化學課程實習、有機化學課程實習、分析化學課程實習、儀器設備拆裝與操作四個子模塊構成。采取精選實習內容、提高實習項目的綜合性,讓學生掌握試劑配制、常規分析及常用儀器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等主要內容,達到規范操作、熟練使用、結果準確的目的,強化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和科研素質的培養。
綜合技能訓練模塊:由專業基礎課課程實習、專業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五個子模塊構成。通過單獨開設的以產品檢測及產品生產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實習、工程原理設計、食品檢測機構及企業頂崗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的訓練,提升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創新能力培養模塊:由研究創新實驗、科技創新活動和畢業設計(論文)三個子模塊構成。通過學生科研立項、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以及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激情,挖掘和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產品開發和解決工程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
工程技術應用模塊:由企業職工短期培訓、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技術成果轉化三個子模塊構成。充分發揮學校設備、人才優勢,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辦學,根據企業的需要為職工進行短期培訓、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與國家培訓中心和邵陽市勞動保障局合作,向學生及有關企業提供ISO22000(食品質量安全)內審員、外審員、化學分析師、微生物檢驗師、食品檢驗師等資格培訓與考核;組建科研團隊,與企業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推廣應用研究成果。
③建立實驗室、實習基地開放制度,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2)改革實踐教學考核辦法
①引入了職業資格考核項目。采取綜合考證制度和獎勵優秀實踐學生等措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全部學生獲得ISO22000(食品質量安全)內審員資格證書和HACCP證書,70%以上的學生分別獲得微生物檢驗、食品檢驗等職業資格證書。
②實行綜合評分辦法。學生的實踐學習成績由學習態度、實踐項目設計、現場操作、實習報告或專題論文等內容組成。如果單項成績不合格,則不記總成績,促使學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各個實踐環節。
3.4 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全面建設工程模式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驗室,實現“三性”實驗達到80%以上,提升實驗室的整體功能。
3.5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建立2~3個省級以上優秀實習基地和產學研示范基地,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學校、用人單位等共同參與的學生考核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3.6 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重點培養、引進優秀人才、實施 “青年教師導師制”、 組織教師到各級質量與技術監督局、食品檢測中心、食品生產企業兼職,積極開展學術交流,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建設一支了解社會需求、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4教學新體系建設的實踐效果
4.1 制訂了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食品質量與安全學科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按照既要貫徹全面發展的基本方針,又要體現素質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為國家培養政治合格、素質全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在借鑒和總結國內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我們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與特色,制訂了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的特點是:
4.1.1課程設置遵循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科內涵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雙原則。不僅按食品質量與安全學科體系的要求設置化學學科、生物學科、工程學科、食品科學學科、管理學科的相關課程,同時根據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和食品行業的發展趨勢,設置了食品生物技術、發酵工藝學、食品安全監管、食品企業認證等特色課程。
4.1.2構建了相對獨立的實驗教學體系。所有的實驗課全部從理論課中分離,按照基礎化學、專業基礎、專業課三層次獨立設課,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實驗教學體系。
4.1.3構建了工程模式的實習教學體系。根據食品質量與安全監管現狀及食品安全監管對學生就業能力的要求,設置了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獨立的實習教學體系。基本實驗技能、工程技術實驗、生產現場實訓和科技創新活動四個教學平臺。
4.2 構建完成了基礎課學科平臺
通過修訂培養計劃和教學研究,構建了涵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原理》、《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學科基礎課程平臺;為了保證平臺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制定了平臺課教學“四統一,一分離”的原則,即統一學時、材,統一大綱、統一考試,教考分離,從目前已完成的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的教學效果分析,雖然教學時數有了一定幅度的減少,但教學效果較以前反而有了明顯的提高,比如,有機化學,我們采用的是中南大學試題庫的試題,考試難度比較大,但考試的最高分達96分,90分以上的學生達到16人,占學生總人數的12%,我們認為成績比較理想。
4.3 已完成了能滿足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科學性要求的理論教學體系構建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原來的教學計劃,基本上在綜合兄弟院校教學計劃的基礎上,根據現有師資條件拼接而成,沒有特色,課程間的科學性也不嚴謹,過分地強調了學科的完整性,因人設課,因愛好設課的現象也偶爾出現在教學計劃中。為此我們以教育部專業認證要求為指南,根據既重視專業外延發展、又重視專業內涵建設的、與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相適應原則完成了各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同時對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課程內容優化的主要原則是:明確各門課程在培養計劃中的地位與邊界,注重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與實用性,注意學科間知識的推進、滲透及有機聯系,克服課程之間的重復性、松散性。對各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全面梳理,進行授課內容的優化,確定每門課程的內容,使課程教學內容既不出現重復也不產生盲點。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理順關系,對課程的重點章節、重點內容進行濃縮提煉,做到課堂講授少而精,對有些章節指導學生自學,引導和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4 形成了新的實踐教學方法,教學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圍繞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2006年~2010年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師共主持教改課題12項,其中部級1項、省級4項,校級7項,年均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6篇,教學研究氛圍濃厚,形成了教學改革與教學良性互動的良好局面。
教學團隊探討了與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企業聯合培養學生的產學研合作辦學模式,該模式的主要做法是:以湖南邵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邵陽食品檢測中心、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湘窖酒業等單位為試驗對象,讓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參與食品檢測、食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科技攻關、新產品開發、食品安全監督、食品安全評價、食品質量管理等工作;實習單位技術人員作為指導教師參與教學,單獨指導或與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實習,使學生熟悉相關崗位要求,熟悉食品安全監管、食品質量檢測、食品安全評價、食品企業申報、食品企業認證及主要生產工藝。通過該模式的培養,學生初步具備了實際操作的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后零距離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5 培養的人才能適應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要求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最近幾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高達95%以上,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動手能力強,適應工作快,具有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點。從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共有32位同學的研究論文分別發表在《廣東微量元素科學》、《食品科學》、《中國釀造》等專業期刊上。
4.6 新模式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專業教師產學研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近年來,食品教學團隊成員共主持教改課題22項,獲省級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學校教學改革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0余篇,主編和參編高等學校系列教材10部,其中,主編4部,國家十一五規范教材3部,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承擔科研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有4項科研成果獲得邵陽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有4項科研成果產業化,年新增產值3億多元。食品教學團隊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教學團隊的產學研基地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產學研示范基地,新教學模式由于強調了應用,引導教師把科研的重點放在產業化研發上,教學產學研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放銀.培養應用性人才服務區域社會經濟[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4):3-4.
[2] 趙良忠,蔣盛巖,余有貴.生物工程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與思考[J].海峽科技,2007,(9):50-51.
[4] 包國勇.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提升學校辦學能力[J].交通職業教育,2005,(3):12-13,26.
[3] 張劍鋒,鄭岳青等.地方性綜合大學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CHINA SCIENCE EDUCATTON,2007,(14):35-36.
一、臺灣食品安全法的散離與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多元化
臺灣食品安全的法律管制,在食品衛生法的名義下,自1975年開始,至今已接近40年。居于核心位置的《食品衛生管理法》自1975年1月28日頒布以來,經歷1983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數次修改,其理念雖已從“食品衛生”過渡到“食品安全”。但法律的修改與完善,卻始終未曾拋棄“食品衛生管理法”的名稱,這和內地廢棄食品衛生法另起爐灶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實踐,存在明顯的差異。在這期間,臺灣食品安全法律規范形成了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為主導、《健康食品管理法》為補充的相對完整體系,行政法規和規章主要有《食品衛生法實施細則》、《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辦法》和《食品及相關產品回收銷毀處理辦法》。此外,雖不屬于正式法源,但頗具特色的是“衛生署”在實踐中,針對規定法條內容之疑惑,予以或界定或厘清或排除的函釋,對法的安定性和保持與時俱進的時效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臺灣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上主仿美制,食用農產品安全由“農業委員會”負責,生產加工制作食品安全及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食品關聯品安全,由“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負責,進口食品則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毒性物質則由“環境署”實施管制,“行政院”成立食品安全會報,由副院長兼召集人,負責部會協調。這里,需特別強調的是,“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0年1月1日掛牌成立,系整合原來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藥政處和藥物食品檢驗局、管制藥品管理局等單位而成。此前,1981年“衛生署”設立的食品衛生處下設食品安全、食品查驗、食品輔導和食品營養四科。內地新近出版的一些論文與論著,言及臺灣食品安全監管,在忽略其形成歷史的同時,也未能注意近年來的這些新變化。而內地白酒行業塑化劑事件的發生,也表明了內地食品企業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臺灣食品安全事件及成功應對的冷漠和僥幸。這對于同種同族且飲食結構及文化都具有同源性的內地而言,是不應發生的。
二、臺灣食品塑化劑危機的緣起與跨部會綜合協調應對
塑化劑危機緣起于2010年3月間,“行政院為了保障民眾的用藥安全及身心健康”,吳敦義院長特別指示成立跨部會的偽劣假藥聯合取締小組,加強打擊偽劣藥品。聯合小組成員由“衛生署”、“法務部”、“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新聞局”、“財政部關稅總局”、“海岸巡防署”、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等九個機關、單位組成,共同合作,以期杜絕不法藥物的流通。4月7日,“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檢測臺中市衛生局抽樣送檢的康復生技公司DDS-16“凈元益生菌”時,雖然并未從中驗出減肥西藥的成分,但卻發現產品中有十分可疑的異常訊號;進一步追查判定,異常訊號疑來自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脂(簡稱DEHP)。DEHP是一種塑化劑,在工業界使用相當廣泛。經過一個多月的追查、化驗、溯源、查驗和咨詢論證及市場銷售網絡的厘定,5月23日“衛生署”舉行塑化劑首次記者招待會,宣布查獲昱伸香料公司起云劑含塑化劑成分,并公布查緝結果、產品流向、處理情形等。塑化劑危機在監管機構的掌握下,正式爆發。
塑化劑,一般包括DNOP和DEHP,均不得添加于食品。據“環保署”公告列告并經法院審理確認,塑化劑DEHP(中文名稱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脂),“環保署”于1999年、2001年和2011年三次公告列告,列為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毒性為急毒性:高溫物質所產生的水霧或者蒸汽可能會導致刺激,而有咳嗽、喉嚨痛、蹣跚及支氣管炎等情形,吞食10克該物質會造成輕微胃部不適,而有惡心、腹痛及腹瀉癥狀,嚙齒類生物在懷孕時吞食單一劑量會致命,并造成新生兒生長異常,意外吞食該物質可能會損害個人健康,重復吞食會累積毒性影響,其癥狀包括肝臟肥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被中止,且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含量下降,亦有萎縮的現象。
關鍵詞: 食品質量; 食品安全; 人才培養; 四維一體; 應用型; 復合人才
中圖分類號: TS20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9973(2011)04-0121-03
Exploration of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Base of the Major for the Training Model of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Four Dimensions in One
HUANG You-ru , ZHU Dong-xing , JI Hong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2155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 training model for local and practical talents and talents with a good knowledge of theory and business, the need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we have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the new training model for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four dimensions in one in our school so as to train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he food industries in the Yangtze delta need and ser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The four dimensions in one is classified training for specific posts,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integration of all resources, and open administration. The talents are those who can master theory, know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food quality; food safety;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s; four dimensions in one; practic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食品質量與安全是研究食品商品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與人類健康及市場需求相關理論和方法的一門應用叉學科,它以生物學、化學、食品科學及管理學等為支撐學科,以現代檢驗檢測技術、過程控制和預防管理為主要手段,為全社會食品的安全和食品產業的市場化提供科學技術保障。因此傳統的、單一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已經明顯不適應當前食品安全的宏觀形勢和國家食品安全戰略的要求,必須進行相應改變。
基于以上的認識與定位,我們在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知識及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等多方面進行充分調研與論證基礎上,經過多年不斷摸索與調整,提出了以“分類定向、學工融通、資源整合、開放管理”為指導,通過優化結構、整合資源、改革課程教育體系,將培養新時期“精食品、強檢驗、善管理”的“理工管結合”的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目標,探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一、創新實驗基地的目標思路
建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四維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即“分類定向、學工融通、資源整合、開放管理”為四維,“理工管結合”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人才質量為核心,四者緊密結合,形成合力,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一)分類定向――方向維
圍繞社會經濟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明確食品安全檢測和食品安全控制兩個就業方向,實施人才定向就業培養。
(二)學工融通――基礎維
通過校企合作與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建立形成“教學聯合體”,打造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實踐實訓通路,通過頂崗實習、工學結合,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切實鍛煉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提高從業技能水平。
(三)資源整合――載體維
一方面對現行教學課程體系實行綜合改革,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定制課程,通過引進企業教師,增設技術性、操作性強的企業課程內容和工作任務,同時充分發揮各類執業資格考證平臺資源優勢,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規律,集成新的課程模塊;另一方面,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與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和校外創新實踐能力訓練平臺,依托“教學聯合體”和教師科研資源,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項目并開展科研創新活動。通過“導師制”和“項目化管理”,結合畢業論文選題集成創新訓練模塊,鍛煉培養學生科研素質,提升本科生應具有的知識再創造能力與水平。
(四)開放管理――制度維
“以生為本”改革現行教學管理制度、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探索實行“學分制”改革,推行“彈性學制”,形成服務于定向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的運行管理機制。
“方向維”明確了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的目標指向;“基礎維”提供了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具體措施與手段;“載體維”創建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支撐環境;“制度維”則為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證。上述四個方面,互為條件,相互支撐,共同構成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核心內容。
二、創新實驗基地的實驗內容體系
基于常熟理工學院的“地方性”、“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和“注重學理,親近業界”的人才培養理念,緊密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結合專業特點,探索建立“四維一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長三角食品行業急需的“精食品、強檢驗、善管理”的“理工管”應用型復合人才。
(一)綜合創新訓練教學聯合體的構建
利用我院已有的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基地以及我院的教科研平臺組建基于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教學聯合體。教學聯合體組成:
1. 校內:省級基礎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校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蘇州市畜禽、水產休閑食品加工技術研究工程中心、蘇州市食品品質與安全重點實驗室、常熟市水生動物防疫站實驗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安全師培訓考證基地、國家“公共營養師”(中、高級)職業資格培訓鑒定機構。
2. 校外:蘇州市常熟質量技術監督局常熟市農產品檢測中心、蘇州市常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常熟市衛生監督所、常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常熟市佳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常熟市金唐市水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常熟市圣百合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省安惠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教學聯合體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知識架構與創新模塊的構建,合作完成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
(二)以教學聯合體為載體的創新設計與制作
依托教學聯合體,按照“一個大類平臺,兩個專業方向,兩組大課程模塊”的思路構建培養方案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以“加強基礎,注重應用,提升能力”為目標推進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以教學聯合體為載體的創新設計圖解如下:
(三)以實踐項目為核心的創新訓練
引入來自企業、質量監督部門等的真實項目開展實踐訓練,強化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除常規實踐訓練以外,特設生產實踐項目、質檢實踐項目、管理實踐項目和創新實踐項目,學生根據自身專業方向的定位,選擇完成其中的兩個實踐項目。各實踐項目的實施要求分別是:
1. 生產實踐項目:要求學生參加食品原料、成品和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了解化驗室設備和人員的基本情況,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檢驗工作(理化和微生物檢驗),學習企業標準執行的相關檢驗內容。深入生產第一線,了解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參與食品質量安全管理。
2. 質檢實踐項目: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參加基本檢驗操作(包括理化檢驗和微生物檢驗),掌握基本的檢測方法。深入出口生產基地,了解出口食品的質量標準和食品安全要求。參與質量監督檢疫檢驗所等機構的執法活動,了解產品質量監督、檢疫、檢驗的內容、檢測設備、執行標準、檢驗結果的判寫和管理等全過程。
3. 管理實踐項目: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從事化驗室的基本操作(微生物檢驗、理化檢驗和大型儀器的使用),了解各種食品和包裝材料檢測項目和方法。了解主要的食源性疾病及其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原則(方案)。結合實際進一步學習《食品衛生法》和《食品安全法》,了解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注意食品原料、廠房、設備、包裝材料、產品貯藏和運輸、污水以及從業人員的衛生要求。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加深對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4. 創新實踐項目:通過科研訓練活動使學生接觸學科發展前沿和動態,開闊視野,培養專業興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差距,變被動學習為主動鉆研,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大力提倡學生課外參與教師科研活動或自選課題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報告、工藝產品、調研報告以及論文等。
(四)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實施途徑
堅持人才培養的層次要求和滿足個性發展需要,與食品生產、食品貿易、食品安全監管等單位組建的教學聯合體共同研究制定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培養計劃,構建科學合理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及實施途徑圖解如下:
三、創新實驗基地的管理與運行
通過教學聯合體,嚴格按照培養方案的內容組織實施,加強管理和監控。
1. 實行彈性學制,采用靈活授課方式,將校內學習和在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學習有機結合;
2. 開展雙證書(本科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
3. 選用與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相符合、水平較高、適用性較強的國家獲獎或國家規劃教材,改革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注重能力培養;因材施教,突出創新實踐能力。
4. 聘請外教、企事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參與教學和實踐指導;
5. 實行小班化教學,項目型課程、雙語教學等,引入來自企業、質量監督部門等的真實項目開展實踐訓練,強化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6. 采取課程考試、項目考核和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的方式,校企雙方分工協作,綜合考察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素質和崗位能力,實施對教學質量的全程監控;
7. 組織學生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包括科研實驗、參加科技講座或專題報告會、創業大賽、科技制作、科技競賽、小發明、小制造等在內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活動等,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8.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將化學技能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實習(含課程設計)、專業認知實習(含食品企業見習)、食品專業綜合實驗、社會實踐(調查)等實踐環節合理安排在前三學年的假期完成,最后一學年即第七、第八學期重點指導學生完成生產實踐項目、質檢實踐項目、管理實踐項目、創新實踐項目等的訓練,強化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
四、創新實驗基地的成效
(一)確定“分類定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理念由學科導向轉為市場導向與學科支撐相結合,培養載體由“校園教育”向“教學聯合體培養”轉變,培養手段由“教學+實踐”改為“做中學”、“學中做”,確保了應用型、技術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二)構建親近業界、校企耦合的“教學聯合體”網絡
圍繞定向就業領域的職業技能培養,通過資金引進、教師聘用、平臺建設等手段,對高校、企業或職能管理部門的資源有效整合,打造一系列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平臺,實現了校園有“工廠”、企業有“課堂”,為新培養模式的實施提供了支撐。
(三)注重學理,加強創新能力訓練,彰顯技術型本科人才特征
本科應用型人才應具備一定的知識再創造能力。新的培養模式既注重專業知識創建的課程模塊改革,更重視利于學生能力拓展的創新訓練模塊建設。通過創新實驗設計、企業SRT計劃、畢業論文選題等多方開展學生科學研究訓練,提升科研素質,使所學不僅會用、夠用,而且用好、用活。
(四)建立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和保障體系
建立企業參與的教學過程評價機制,使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機結合。建立教學過程管理的“彈性學制”、課程“學分制”、實踐“企業導師制”,實現課程體系開放運行;形成了以定向人才培養為根本的運行管理機制。
一、活動主題和時間
主題:關注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攜手建設創新型。
時間:2012年9月19日。
二、活動安排
(一)“全國科普日”大型廣場宣傳活動
圍繞關注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攜手建設創新型主題,9月19日上午,在市區寶龍城市廣場舉辦大型廣場科普宣傳活動。主要包括三項活動:
1.科普宣傳活動。包括科普咨詢、科普圖片展覽、科普資料發放、免費醫療義診等活動。
2.科普簽名活動。請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公務員、社區居民等五大群體在橫幅上簽名。
3.征集“金點子”活動。向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公務員、社區居民等五大群體發放科普惠民‘金點子’征集表,收集科普惠民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此項工作由區科協牽頭,區農委、區科技局、區教育局、區經信局、區水利局、區衛生局、區計生局、區安監局、區老科協、團區委、質監分局、環保分局、公安分局、城管分局、古城街道等單位協助配合。
(二)科普大講堂活動
圍繞關注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攜手建設創新型這個主題,9月19日下午,在區實小報告廳舉辦“科普大講堂---愛護牙齒”衛生知識講座,主要活動方式是請衛生專家向學生、老師講授愛護牙齒衛生科普知識,關心、愛護牙齒健康。此項工作由區科協牽頭,區教育局、區衛生局等單位協助配合。
(三)廣泛開展“送科技”活動
圍繞關注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攜手建設創新型這個主題,各鄉鎮、街道在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要廣泛開展“送科技”活動,要在創建科普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科普宣傳欄(廊)、圖書閱覽室、影視廳等設施宣傳科學知識,廣泛組織科普志愿者宣傳科學知識。各鄉鎮要進一步組織農村技術協會、農村科普基地、科普服務站(帶頭人)等相關單位開展送科技到村、農戶等活動;各街道要積極開展與此次主題相吻合的各種群眾性科普活動,各種科普設施要對居民開放,各種科普活動盡量在社區舉辦,達到科普進社區、進家庭,促進科普工作群眾化、社會化。同時各鄉鎮、街道要積極組織科普進校園活動,開展科普講座、科普知識競賽、科技制作、科幻繪畫、科學小論文創作等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此項工作由各鄉鎮、街道負責。
三、活動要求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單位、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把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作為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緊扣主題,認真籌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統一部署,精心組織,上下聯動,齊抓共辦,確保全國科普日活動圓滿成功。
二是精心籌劃,注重實效。要圍繞全國科普日主題,立足基層特點,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層次、不同地區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精心籌劃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要突出重點和特色,切實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可行性,確?;顒尤〉脤崒嵲谠诘某尚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