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4 23:16:14
序論:在您撰寫安全生產工程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作者簡介:周德紅(1978-),男,安徽宿松人,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講師。(湖北?武漢?430073)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6-0025-02
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化和國家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國內開設安全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逐漸增多,人們生活、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也急需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高校如何培養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也就成為目前關注的重點。在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中,辦出各所高校的特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安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特點
隨著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安全生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安全科學技術也隨之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安全不僅能夠帶來社會效益,也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安全系統工程認為,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事物,均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危險性。[1]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專業需求的廣泛性
隨著國家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也逐步社會化、國際化。安全監督、安全監察工作不斷強化,安全生產工作不僅涉及各個工業生產領域,還遍及物業、商貿、交通等行業。
2.安全文化的滲透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命安全的關注將越來越多,安全理念的形成也成為人們的迫切需要,安全觀念、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均是提高國民生產、生活質量的方面,這需要安全教育的普及,形成全民、全社會的安全文化理念,這也關系到社會穩定與和諧、家庭美滿幸福、企業的興衰成敗。
3.安全教育手段的時代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安全教育手段不再局限于言傳身教,而更多可以依靠現代多媒體教育手段,給安全教育手段的時代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根據目前各大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狀況,仍然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安全工程專業涉及的行業較多,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也較多,這樣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量化比例很難得以側重。
(2)安全工程專業帶有行業特點,而各個高校的優勢專業不同,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存在知識結構單一、片面的現象。
(3)目前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基本按照工科專業模式來安排,沒有真正反映成熟的安全科學與工程課程體系結構。
(4)安全工程人才社會認可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有限,許多用人單位并不了解安全工程專業,這使得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擇業機會不多。[2]
三、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安全工程的主要任務是防止與工業生產有關的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實現安全生產。保護人的生命健康是安全生產的首要任務。安全生產首先是保證生產過程中人的安全,防止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和健康,通常稱作職業安全健康或勞動保護。同時,還要防止重大工業事故的發生,即防止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事故殃及企業周圍的公眾和污染環境。
安全工程專業人員的工作包括收集、分析解決安全問題不可缺少的資料,判斷是否可能發生事故;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為決策的領導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安全工程專業兼有技術工程及管理工程的特征。安全工程專業培養的安全工程師屬于管理型的工程師,他們應該是“懂技術、會管理、能創新”的安全管理者。[1,3]
武漢工程大學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辦學條件,安全工程專業設置了化工安全、建筑安全和非煤礦山安全等三個專業方向,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在地礦油煤、建筑路橋、化工制藥等行業安全管理。在我校安全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中,加深、加重化工安全、建筑安全、非煤礦山安全等三個方向的專業基礎課。安全工程專業學科基礎課設置包括安全學原理、安全法規、安全工程CAD、安全工程專業英語、工程力學、工程地質、巖體力學、采礦概論、土木工程概論、化工原理等;專業主干課設置包括安全評價、安全管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工程學和安全檢測技術等;專業方向課設置包括化工安全、職業衛生學、建筑安全、露天礦山安全、礦井通風與安全、防災減災工程、消防工程、工業通風等。其中安全管理、安全評價(現為校級重點課程)作為校級精品課程進行重點建設,為畢業生到企業進行安全管理打下牢固的基礎。
四、安全工程學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著重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實驗教學等,實踐教學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武漢工程大學安全工程專業針對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實際專業工作,熟悉企業安全工程專業工作流程;加強實習、課程設計、課程論文、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培養學生實實在在的實踐能力。
2.加強實習基地和校企聯合模式,創造實踐教學平臺
綜合就業特點、國家現階段的安全趨勢和企業需求,天津理工大學安全專業卓越工程師的目標定位為為企業培養“安全生產規范化及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卓越工程師為特色。在學生培養中,注重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相結合,特別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開設的專業課、認識實習及源自企業實際的畢業論文等主要環節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深入企業安全生產的實際工作,具備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的能力,從而保障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在培養中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理論學習及企業實踐鍛煉,使學生具備應用系統安全先進的理論和方法對系統的設計、生產、使用、維修、報廢的全壽命周期、全方位的風險識別、分析、評價、控制及風險安排的能力,從而使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的科學化和系統化。
2安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建立
2.1培養方案的制定根據培養目標,制定了卓越安全工程師四年本科教學的培養方案,該培養方案有以下特點:(1)形式上:采取“2+1+1”模式,即2年基礎理論教學,1年專業理論教學和綜合能力培養,1年企業實訓,其中,企業實訓以企業現場教學為主,校企教師聯合授課。(2)內容上:理論教學學分占60%;實踐環節占40%。理論課程內容覆蓋現場工程師知識要求和人文素質培養要求,強調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要求;實踐教學系統化,著重現場工程師能力培養和工程素養的提高,取得從事安全工程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具備相應職業資格要求的能力。(3)專業課教學上:將人事部組織的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勞動保障部組織的國家安全評價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要求以及企業安全標準化相關要求納入專業課教學內容中;教學模式采用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將生產中的事故案例進行現場教學講解,加強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強化課程體系對于工程師能力的訓練功能。(4)企業實訓課程:企業實訓課程考慮目前的就業形勢,分為建筑安全及化工安全兩個模塊,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要求。
2.2校內培養方案校內培養方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礎理論教學,該部分課程以數學、體育、英語、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為主,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工程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通過學習獲得從事安全專業所需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經濟管理知識,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另外一部分是專業理論教學,該部分課程體系由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管理學、工程熱力學、燃燒與爆炸原理等理論教學體系和安全工程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體系構成,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安全科學、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職業健康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3企業培養方案企業培養方案分為現場教學及實踐教學兩部分,現場教學部分分兩個專業方向,其中化工安全方向課程體系由石油化工工藝及設備安全,化工安全設計,化工安全管理標準化,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四部分組成;建筑安全方向課程體系由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安全管理標準化,建筑事故案例分析組成。授課教師采用校企聯合,要求企業教師專業職稱至少為安全高級工程師,并具備多年的從業經驗?,F場授課重點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安全技術管理能力以及技術創新素質的培養。內容側重行業需求、行業發展方向、工程師素質、工程倫理、工程技術理論、工程技術方法、企業的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原料、物料及產品的理化性質,各生產作業環節及主要生產設備存在的隱患及危險性,初步認識和了解安全防護裝置、安全設施的維護與運行情況,一旦發生事故可能的事故類型、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安全工程專業發展以及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從介紹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識和方法入手,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培養。
企業實踐教學部分由認識實習、專業設計、畢業設計三部分組成,認識實習主要通過現場參觀,使學生對各工藝過程、設備設施,尤其是安全設施作用有所了解,進而為后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提供基礎。認識實習時間為兩周主要內容。專業設計是畢業設計前的一項實踐教學活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專業設計,使學生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礎知識,并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個理論問題探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認識,最后提交設計方案。與企業課程相對應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師專業設計分為兩個方向即化工安全方向和建筑安全方向。化工安全設計方向通過對主要工藝流程的危險辨識、評價提出保證工藝安全的設計方案。建筑安全設計方向通過對主要施工過程的危險辨識、評價提出保證施工安全的設計方案。畢業設計通過16周時間,學生在企業工程師及校內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選擇企業實際現場技術問題作為畢業設計選題,查閱、學習相關科技文獻資料,確定設計方案與技術路線,完成規定的設計任務,通過校企聯合組織的畢業設計答辯。
3結束語
1.專業認證標準對人才的要求安全專業認證目標之一是提高安全工程教育質量,吸引工業界的廣泛參與,加強工程實踐教育,進一步密切工程教育與工業界和社會的聯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工業產業的適應性。安全本科專業認證標準分為通用標準和安全專業補充標準兩部分。在補充標準中結合安全專業特點提出了特有的具體要求,其中包括培養目標與要求、課程設置、專業實驗、專業實習和實踐、畢業論文等。
2.注冊工程師執業能力的要求我國安全生產領域的職業資格包含注冊安全工程師和安全評價師兩種,分屬執業資格和從業資格。前者注冊安全工程師,主要為企業服務,必須具備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技術和事故分析處理等方面的知識,按照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實際上是管理型人才。而后者安全評價師,主要為評價機構服務,要求具備危險分析、安全評價及系統安全工程等知識和技能,對建設項目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存在的風險進行安全評價,屬于安全技術型人才。兩者分工重點明確,側重點不同。兩種職業資格要求人才的基本素質與能力也不同(見表2)。以上的認證標準和注冊執業能力要求是對我國高等安全人才的基本要求,既符合業界對安全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綜上分析,筆者認為高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除基礎通識教育外,還需要比較系統的安全科學、安全工程與技術、安全管理能力、安全實踐技能四個層次的知識,具備安全工程方面的設計、研究、檢測、評價、監察和管理等基本專業素質,還應當掌握組織協調、溝通協作、主動創新、職業道德、科學態度等多方面的技能。為此,從安全人才長遠發展來看必須加快安全工程專業高等教育改革,以專業認證和注冊制度來提升安全教育的質量,使學生的能力滿足行業市場執業的需要。
二、面向土木工程的安全專業教育體系的建設與應用
進行面向土木行業的安全工程教學體系改革,首先必須以安全專業認證標準和“安全工程職業注冊資格”的要求為總的指導框架,確定人才培養的規格和目標,融合土木安全的辦學特色,建立課程體系,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開展實踐創新,爭取畢業后經工程實踐達到注冊工程師標準。
1.建設合理的課程體系根據認證標準框架的基本要求,廣泛征求土木施工業界對安全人才的意見調整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模塊,集中實踐環節、課外教育環節[2]。課程設置做如下考慮:強化基礎和通識課程,如數學、力學、物理、熱力學、化學以及電工學等,這些對學生安全科學和技術知識的學習具有基礎學科的重要作用;英語、計算機等的學習為適應安全工程國際化、信息化發展提供保證;人文、社會學、心理學、安全管理知識和法律法規等的學習為安全人才適應未來從業崗位要求消除障礙,在職業道路上快速成長。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設置強調行業特點和安全科學的共性。學位課和必修課學分構成上,按一般工科要求設置。專業基礎課程按照專業認證標準設置,同時考慮學生未來專業發展的潛力和后勁,設置土木和安全兩個學科中的重要基礎課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專業課是土木安全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滿足安全工程專業認證標準要求的同時,考慮注冊工程師執業考試的需要設置。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知識的課程為指定限選,其余為任選課程。
2.優化調整教學內容認證標準強調了課程體系內課程結構、內容與相互間的聯系問題。因此,設置的課程必須盡可能考慮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實用性和前瞻性,使學生建立整體的知識結構。作為面向土木建筑的安全專業,在認證和注冊制度導向下,提出“學生能力培養配套體系”,即按照標準、執業技能要求將知識在整個學科體系內整合,使它們互相支撐、互相配合,適應國家、社會、企業對安全人才知識的要求,最終與學生能力培養建立直接對應關系。首先,專業課程內容突出行業發展時代特征非常重要。近年來安全學科發展迅速,安全工程課程內容不斷豐富,專業課程需要吸收安全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新理論、新方法。其次,在課程開設上施行訂單培養,按企業緊缺人才調整培養方案,補充課程內容,為企業培養出更適應當前崗位需求的人才。同時,在課程開設學期、先后順序上也根據知識的連貫性進行了科學設置,使課程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另外,在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和內容中,要注重與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考試等有關知識點的設置。未來的安全工程師將會向職業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這樣培養的畢業生才能符合社會對職業化人才的技術崗位需求,使其畢業后迅速成長為具備職業資格、服務于企業、安全中介機構和政府的骨干與精英。
3.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安全專業人才在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人員不可替代的,這種作用發揮的一個關鍵是實踐和創新。從專業認證角度,表現在對基本能力和工程素質的要求;從注冊資格角度,體現在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安全技術、危險識別控制、事故綜合分析、協調組織等的系統能力要求。實踐創新能力主要從課內教育、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習實踐、大學生課外創新競賽幾個方面培養。課內教學融合生產實踐,把案例、錄像、施工生產企業參觀考察、科研項目等與理論教學有機的聯系起來,建立抽象理論的感性認識,課內實驗貫徹動手操作的探究式教學思想,激發和帶動學生對知識學習、應用的渴望,吸引學生的求知欲。專業實踐與學科基礎實踐保證開設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Abstract: Materials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newly built in our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materials chemistr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building idea. It is hopeful to build a teaching practice system and cultivate high quality materials chemistry talents.
關鍵詞: 材料化學;實踐教學;生產實習
Key words: materials chemistry;practice teaching;production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5-0216-02
材料化學是近年來隨著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日益增加而形成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工程、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和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結合我校學科建設的需要和人才培養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我院于2009年申報了材料化學專業,由于各方面的迫切需求當年就被獲批,并于2010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新生[1]。高等教育的教學體系可以分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大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其中由實踐教學活動各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的總體就是實踐教學體系。理論教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是傳授理論知識的過程;而實踐教學則是鞏固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2],因此,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合格的工科人才的一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
對于我校,所有工科專業的認識實習由學校統一安排。課程設計是根據課堂的理論教學而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根據給定的實際參數,設計某一個或幾個單元操作,然后根據計算結果繪制設備圖及工藝流程圖等。所以,認識實習和課程設計這兩方面的實踐教學環節較易實現。基于此,本文僅針對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的措施展開分析與討論。
生產實習原則上要求學生進入生產企業,參與生產實踐。但是,隨著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發展趨勢,各個生產企業會竭盡全力排除一切阻礙經濟發展的環節,而安全生產又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所以,尤其對于我們材料化學專業相關的企業,都會涉及到大型的儀器,如高溫的燒結爐、球磨機以及吊車等等。許多企業擔心學生進廠后會出現安全問題,不愿意接受學生進廠實習。其次,有些企業出于商業保密原則,為保護其核心技術不外漏,也會拒絕接待高校學生下廠實習。
動手困難是生產實踐的又一問題。有些企業雖然愿意接待學生,但他們生產訂單不多,大部分時間機器處于停滯狀態,學生無法觀察到生產工藝的動態過程,只看到靜止不動的設備,更沒有實際動手的機會。特別是現在大多數生產企業都是大型連續化生產,因此學生的生產實習只能看不能動,無法達到生產實習的真正目的。同時大型生產裝置越來越系統化、自動化,學生看也只能看到表面,無法對生產進行深入的了解。生產實習中很難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生產實習流于形式,只能起到認識實習的效果,甚至還達不到認識實習的效果,根本沒有動手環節,何談提高動手能力。難以提高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導致生產實習效果很差。
生產實習經費緊張。內蒙地區高校的學費低,劃到每個學生頭上的生產實習費就更少。而目前各個企業按照學生數和實習的時間長短收取費用,如果去外地實習的話,交通費、住宿費又是一筆不少的開支,由于經費短缺,生產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生產實習存在的下廠難、動手困難及經費緊張的問題,首先借助于計算機可以進行仿真模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仿真系統能逼真地模擬工廠開車、停車、正常運行和各種事故現象,沒有危險,節省費用。在此基礎上,為了增加真實感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可以在實驗室建立完全仿真的微型生產裝置,目前已有這樣的公司可以根據客戶的各種要求專門搭建小型的實驗室級的生產平臺。再結合實際的參觀實習,就構成了從模擬——小試——大試的一整套系統的實習過程。之所以將生產實習下廠實踐改成了參觀實習,是因為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企業環境及企業氛圍,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更多的了解生產同樣的材料的不同生產工藝,如同樣是生產磁性材料的企業:包鋼稀土磁材公司,神頭稀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浦項永新稀土材料有限公司,但其工藝、設備及規模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去別的企業進一步了解其它相關工藝,如磁性材料的原材料稀土金屬釹的生產工藝,包頭瑞鑫稀土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采用的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萬安培生產稀土金屬及合金的熔鹽電解槽”生產稀土金屬釹、鐠釹合金。除了去生產企業,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去參觀一些研究所或實驗室,如:包頭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礦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可以增強學生對科研的認識,增加學生的科研熱情,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促進學生報考研究生以進一步深造。參觀的企業盡量選擇包頭附近的相關企業,這樣可以節省交通費和住宿費。通過校友關系,去的企業就不用交或少交實習費。
通過生產實習對許多企業進行參觀之后,學生對其生產工藝、環境及相關待遇進行了了解,那么在畢業實習甚至是畢業設計的時候,如果有學生想去某些單位參加工作,就可以讓學生下廠跟著師傅進行實質性的實踐和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實習,雙方都滿意的話,就可以簽訂就業協議,這樣既完成了實習內容又解決了就業問題。除了本地參觀過的企業可以這樣運行,對于外地的企業,學生如果想去的話,可以自己聯系,學院也可以幫著聯系,按照上述方式完成相應的內容。對于沒有聯系到單位或考上研究生的學生就可以選擇學院老師提出的課題進行相應的實驗或設計,為自己將來的工作及科研奠定一定的專業實踐基礎。
考核是檢驗是否達到實習教學要求、實現實習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實習教學管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生實習知識掌握程度的手段。對于生產實習,由于我們材料化學專業成立不久,仿真模擬和工廠微型化還正在建設中,目前主要是下廠參觀實習,所以考核主要由現場的表現、實習筆記、實習報告及實習心得幾部分組成。其中,實習筆記主要包括學生對每天日程的記錄及工人師傅的現場介紹;實習報告,主要包括各個企業或實驗室的介紹、主要產品及相應的生產工藝、同樣產品不同企業的工藝的區別、產品的性能及應用等方面,從實習報告中可以反映學生的邏輯思維、宏觀把握以及信息整合能力。
以上就是我們材料化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思路及目前的考核方式。由于該專業成立不久,所以目前的仿真模擬系統及微型工廠還未建立起來,導致某些想法還不能完全實現,我們力爭盡快按著設想搭建系統的、堅實的實踐平臺,培養動手能力強、創新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新型材料化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宋金玲,蔡穎,王瑞芬等.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1(20):273-274.
[2]劉清泉,肖秋國,廖博,易清風.“材料化學”湖南省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三)—實習實踐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模塊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247-03
2010年6月,教育部提出了在部分高校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旨在提升我國工程教育的競爭力,加強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1,2]。合肥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在2014年12月獲批成為安徽省“卓越計劃”試點。我們結合本專業的特點,以“卓越計劃”為導向,開展了以培養后備工程師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以便探索出一條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一、建立適應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目標過大,內容過于抽象,不明確,不具體。為了滿足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要求,我們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修改后的培養目標為:(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文化修養和身體心理素質;(2)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所需的自然科學知識、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3)具有創新意識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培養規格和要求。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我們修改了培養規格和要求,增加了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要求,并強調學生畢業后不但具有良好的人文、藝術素養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而且要遵守職業道德與職業規范。
(三)專業能力和能力要素。明確專業能力和能力要素的構成。知識要求:掌握人文、自然、專業、工具性知識及社會發展和相關領域科學知識。能力要求:(1)獲取知識能力。學會通過不同途徑,運用不同方法主動獲取各種知識,以適應學科發展、社會進步的需求。(2)應用知識的能力。表達能力:能夠在多種環境、場合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見解,學會書寫各種文書和報告,熟練掌握各類應用文體,能用一門外語進行閱讀、翻譯;人際交往能力:在社會活動和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活動中,能夠進行有效的人際交往,能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計算機信息使用能力:要具有計算機辦公、文字處理等操作能力、并能夠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獲取有關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領域最新信息;認識事物的能力:要有正確選擇和運用學習方法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和生活中的常見的一些現象,對事物的本質有較深刻的認識;綜合實驗能力:包括動手能力和實驗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設計或選擇實驗儀器設備及實驗裝置的安裝和調試,使用實驗儀器實驗,得出實驗結果,并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工程應用能力:在材料工藝設計中,能根據提供的資料、數據,進行物料平衡、熱量平衡計算,掌握設備選型、設備結構、工藝流程的設計,并能熟練使用CAD工程制圖。(3)創新能力。觀察力: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透明表象看本質,發現不同于尋常的細微特征;想象力: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從已知的現象中推想象出新事物;思維力:對已知的事物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成果。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對未知事物的興趣,為以后從事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打下基礎。通過在校期間的鍛煉和實踐,讓他們具備一些科研基本潛質,對科研工作的基本要素有所了解,為以后從事科學研究打下基礎。
(四)培養方式改革。企業實踐學習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的核心,我們采用“三加一”的培養方式,其中前三年在校集中學習,主要學習基礎科學、工程基礎、專業工程基礎三方面的知識,培養工程技g能力和綜合素質。最后一年學生到企業實習,在此期間,在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二、適應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建設
通過突出和強化能力培養,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從傳統課程教學“以知識輸入為導向”教學模式轉向“以能力輸出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在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前提下,突出能力培養和工程教育[3,4]。
(一)模塊構建。在實施工程教育的前提下,緊緊圍繞“提升能力、強化實訓、完善素質”的要求,將人才培養的全部內容分為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三大模塊,每部分依照能力和素質導向和要求進行整合,構建出若干個課程教學模塊,模塊之間有必然的邏輯聯系和一定的區分度。這三大模塊的內容:(1)理論知識(模塊I)。自然科學知識:數理化、生物、信息科學等;應用和工程技術知識:工具類知識(語言、計算機、工程數學、制圖等)、學科類知識(化學、化工、材料學、礦物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文史、哲學、政治、經濟、管理等。(2)應用能力(模塊II)??茖W思維與創新能力:邏輯學、辯證法、創造學、工程哲學等;工程實踐能力:設計、制造、操作、調試,金工、土木、管道等;交流與合作能力;適應與競爭能力等。(3)綜合素質(模塊III)。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業務、心理等。對于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綜合素質三大模塊,又可從不同的方面,根據實際的需要及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細分,又可分為若干子模塊。
(二)模塊化教學團隊建設。各模塊構建后相對穩定,相應教學的任課教師即組成為該模塊的教學團隊,團隊中的教師加強協調互動,開展團隊教學研究,使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在模塊構建后,確定各模塊負責人,要求各模塊負責人之間加強溝通,定期召集負責人討論教學問題。同時加強模塊教學團隊和社會的聯系,深入開展用人單位和畢業生跟蹤調查,將企業對人才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作為重要指標來指導模塊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優化。另外,還要加強與校內相關專業的合作,一些教學模塊中的課程可請外系教師擔任。不定期聘請國內外著名學者或企業專家來校給教師作報告,擇機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學習鍛煉。
(三)對模塊化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采用模塊化教學的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1)教學內容整合。傳統的課程講究完整性、系統性,課程之間的聯系不大,教學的目的性不強。經過模塊化改革以后,確定了模塊與能力之間的關系(每個模塊對應某種能力),學生在學習完這個模塊以后,必然能夠達到這個模塊對應的某種能力。這種能力對應的模塊知識點,可能涉及到兩門或三門課程,這樣勢必打破傳統的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界線,要求授課教師之間互相配合,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避免教學內容重復,對符合能力培養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對于不符合的則要弱化或刪除。(2)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學生培養還是要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根據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我們通過對學生的就業統計發現,近幾年本專業的學生到混凝土、玻璃加工、新型建筑材料企業就業的人數逐年增多,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可適當補充或加強相關方面的教學模塊。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納入到教學模塊之中,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建設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實踐教學體系
按照培養目標,在基礎實驗及專業實驗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加強校企聯合工程實訓平臺建設,如建立“嵌入式”實驗室,讓企業工程師到學校來指導實驗;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和鞏固專業認知實習與生產實習實訓基地。在此基礎上,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建立開放式實驗室[5]。
四、建設符合卓越工程需要的教學團隊
積極探索和建立“教師-工程師”新機制,加大工科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培育優勢學科和創新團隊。加強校內“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立,我們要求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比例不小于7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小于50%。從事本專業教學(含實驗教學)工作的教師,應有半年以上的工程實踐經歷。從事主干模塊教學的教師,其本科、碩士和博士學歷中必須有其中之一畢業于材料類專業。整合企業人才資源,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有利條件和企業的工程化特點,讓青年教師定期進企業進行培訓。
五、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
為了增強教師的企業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并建立從企業聘請工程師作指導師的機制,讓企業工程師和校內導師共同指導學生企業實習,并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此外,我們通過定期召開校企座談會、聘請企業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學術講座、加強企業工作人員的經驗交流等方式,以評價“卓越計劃”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優化改革培養方案。
六、構建“卓越計劃”企業培養方案(三加一)
企業生產實踐是“卓越計劃”不可缺少核心教學環節,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極好學習方法。學生在企業中可以運用、鞏固所學的知識,對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有較全面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可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品質,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這為以后進入企業工作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完成企業實習活動,我們制定了企業培養方案。
(一)目標和任務。掌握材料的制備原理、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及相關的工程基本理論,熟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企業的經營管理知識,了解本專業學科范圍內的科技發展動態;具有對材料加工工藝進行分析,對設備進行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對新產品、新技術能夠進行初步研發的能力;具備所必需的信息分析、設計籌劃、數據處理、實驗測試、檢驗表征、評價控制等技術的能力;了解國家政策及產業發展趨勢;形成企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意識。
(二)實施過程。了解、認識企業:為了讓學生對企業有個全面的了解,讓企業工程師在學生入駐到車間一線之前,對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策略、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介紹。入駐一線實習:企業工程師結合學生及本企業崗位的實際情況,先安排合適的崗位進行體驗式實習,讓學生了解本部門的生產職能和運行機制,熟悉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然后選擇與專業更為密切的固定崗位,如技術研發、技術管理崗位等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并在此崗位上,完成后面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在此期間,加強校企交流與探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
(三)考核方式。建立一個專門的學生網絡考核與u估平臺,考核學生在企業各環節、各時期的表現,由企業指導教師、學校指導教師進行考核。
(四)師資配備。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實行“雙導師”制,即由企業工程師和本專業實踐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組成指導教師小組。在模塊化教學過程中,聘請用人單位的技術和管理骨干到學校開設課程,有針對性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
七、考核和評價體系
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法進行改革,在執行學校提出的N+2考核模式基礎上[6],將重點放在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上。如學生在實習的綜合表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第二課堂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等,都可成為考核評介的重要內容,均要在畢業成績單上反映出來。
作為地方型應用本科高校,近年來我校緊緊抓住教育部實施“卓越計劃”試點的契機,成立了“卓越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并以我校的國家首批“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建設為依托,先后在多個專業開展了“卓越計劃”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為安徽省“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構建、課程教學的優化等,都吸取了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強調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注重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改進教學方法。當然,新的教學體系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今后需要進行不斷地更新和完善,以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卓越人才,為本地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林鍵.談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引發的若干變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0,(17):30-32.
〔3〕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1-9.
〔4〕蔡葦,符春林.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2,(39):28-30.
關鍵詞: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轉型發展;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7-0117-02
湖南文理學院是一所1999年專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被湖南省教育廳列為專業轉型試點院校之一。湖南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又是我校“專業綜合改革、深度轉型發展”的五個試點專業之一。專業轉型的目的就是使專業教育要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需要,為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提供合適的軟、硬環境。近幾年來,我們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體制機制建立、培養模式探索、培養方案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地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本文旨在對我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與交流,有關其他方面的研究,我們將另外報道。
一、我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3+1”模式是將本科生的學習分成兩個時段,第一時段也就是大學期間的前三年,學生在學校接受基本理論課程、基本實驗課程學習。為了更好地實施“3+1”模式,在第一時段的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加大了課程設計訓練力度。原來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只有一些專業基礎課程設置了課程設計訓練環節,而專業課的課程設計在培養方案中并沒有體現,這樣導致學生在學習了專業知識后,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具體的專業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建立不了專業工程意識。我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新的才培養方案中,要求在與地方經濟聯系緊密的專業課程中必需增設課程設計環節與創新訓練內容,加大課程設計與創新訓練力度,突出專業知識應用。一是要增加課程設計門數,如增加了《高分子合成工藝學》、《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藝學》、《無機材料制備》、《無機材料生產之工廠設計》等課程的設計,每門課程設計的教學時數為2~3周。二是要增加專業綜合創新實驗,實驗時數為3~5周。綜合創新實驗不拘于哪一門課程,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實驗研究內容可以由指導老師提出供學生選擇,學生也可以與指導老師共同討論提出研究課題。通過綜合創新實驗,提高學生對材料專業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2]。
第二時段也就是最后1年,將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及設計結合在一起,在校內外進行集中實訓。課程體系分為大類基礎課程平臺、專業課程平臺和專業特色課程平臺。整個課程體系中,實踐環節58個學分,占整個課時的35.4%,其中,集中實踐有軍事訓練、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創新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學生在校內外基地集中訓練的時間為40周。課程結構分類與學分分配如表1。
我院2009年版、2012年版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比較注重學生學術研究素質的培養,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相對弱了些?!?+1”模式的運行,既保證了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擴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保證了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教育,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特別是加大了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保證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訓練,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創新,為使學生成為“卓越工程師”打下堅實基礎。
二、我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訓內涵
根據專業轉型發展的需要,我院建立了校內外系列專業實訓基地。在校內,在學生創新訓練方面,建立了“湖南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一個,依靠學院現有的七個省、市、校級科研平臺及我院與企業聯合組建的近二十個實驗室,可以較好地對學生進行創新訓練;在學生實訓模擬方面,我院建設了無機材料生產模擬線2條(陶瓷生產模擬線1條,無機粉體生產模擬線1條)、高分子材料加工生產模擬線4條(塑料吹瓶生產模擬線1條,塑料制袋生產模擬線1條,塑料制管生產模擬線1條,模壓成型生產模擬線1條)、新材料應用生產模擬線1條(動力電池裝配模擬線)、樹脂生產模擬線1條、化工工藝示范線六條。在校外,重點建設了六個與校內生產模擬線相對應的生產實訓基地,其支撐企業如下:湖南金帛化纖有限公司、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中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鄧權復合材料管業有限公司、湖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湖南陶瓷集團公司。在基地的構建過程中,明確了支撐企業、學院與學院教師、學生三方面的義務與職責、任務與工作內容、目的要求與權益;學院與相關企業共同編制實踐教學計劃與評價指標體系、擬定實踐教學環節與形式、組織編寫教學綱要與內容;企業與學院共管實踐教學基地。
通過“遞進式”實踐訓練方式[3,4],使學生先在校內進行為期半年的專業基礎實訓、工業模擬實訓、創新實訓,然后,學生必需在二個企業呆半年時間,了解企業的生產原理、生產工藝與設備、生產的關鍵技術與配方、原材料及產品的技術標準與檢驗方法、安全生產知識、企業管理體制與運營機制、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與技術水平、技術發展趨勢與產品應用前景,熟悉生產操作,掌握操作技能,提出革新要點,進一步可做針對性的創新設計、創新性研究工作。學生在每個企業具體的課時安排如下:生產工藝與設備課6學時,生產原理、關鍵技術、配方介紹課6學時,原材料與產品標準、檢測方法課6學時,三級安全教育課2學時,企業文化、經營管理、運營機制課2學時,企業研發與創新課2學時,現場集中介紹2學時,即企業授課1周,師徒式教學與實踐訓練8周,總結與交流1周。學生在二個企業的時間共計二十周。
三、運行“3+1”人才培養模式之成效
我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主要帶來了三個方面成效。一是增強了學生的大工程意識、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縮短了大學畢業生服務社會的“熟化期”。二是提高了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與水平以及服務社會的能力?!?+1”模式的運行,不僅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和較多的機會接觸實踐,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教師深入社會實踐的時間與機會,擴展了教師的視野,使教師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入地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可獲得應用性研究課題,針對性地開展研究。三是企業受益。一方面,學生頂崗實習,在學生得到經濟收益的同時,企業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企業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信息資源、實驗室及儀器設備資源為企業技術進步及企業發展服務,近五年來,湖南文理學院的化學化工學院已助推十余家企業成功上市或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或成為行業規模企業,聯合企業申請專利近50件,鑒定成果近20項,鑒定成果中有90%達國內領先水平,還有的成果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成果轉化產生了30余億元的經濟效益,顯著地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布亞芳,趙玉肖,付淑芳.道橋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0(3).
[2]劉學清,劉繼延,蔡少君,石紅.注重工程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5).
1當前安全工程研究生就業現狀
1.1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概念及結構
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2]。大學生就業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個人能力、專業技能和求職技能三個方面,其下層因素中最能表現大學生能力強弱的是其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及已學習和掌握的專業知識。
1.2安全工程研究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分析
1.2.1職業目標不明確
職業目標是在個人根據自身情況以及面臨的機遇和制約因素,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目標。個人的人生目標由職業理想確立,并最后通過職業理想實現[3]。目前,很多安全工程研究生缺乏職業理想,沒有奮斗目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很少去考慮畢業后從事哪個行業,從哪里做起,最終可以得到什么樣的職業目標。并且他們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而絕大部分高校也沒有對研究生開展針對性的和個性化的職業生涯指導,導致很多研究生缺乏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未來的就業方向和就業目標不明確。
1.2.2專業基礎不扎實,知識面窄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安全專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而高校的課程設置、等明顯滯后于企業的需求。這就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安全專業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得部分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且在應聘過程中,由于所學的專業知識滯后或者不足造成畢業生的專業能力不足,處處碰壁。主要是因為高校設置的專業課程滯后且面窄,部分課程內容已經脫離現實,缺乏前沿性和發展性。
1.2.3實踐動手能力差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高校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十分薄弱,表現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統一要求,輕發展個性;重考試分數,輕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等。而研究生也只重視課程學習和論文課題相關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用人單位必須花費一定金錢和實際去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這使得大部分企業不愿意雇傭應屆畢業生。而很多研究生認為自自己學歷高,對工作的期望值也高,而自身學術基礎沒有打好,掌握的安全領域專業技術又少,“眼高手低”的現象并不少見,直接影響著就業前景。
1.3安全工程研究生就業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3.1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存在弊端
影響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高校原因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和實踐安排存在問題。首先,教學內容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存在差異,缺乏特色,只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基礎性能力培養;其次,由于缺乏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參與,教學內容單一,缺乏實踐性和實效性。最后,高校沒有針對研究生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就業意識的培養處于無表現階段[4]。
1.3.2研究生缺乏培養就業能力的意識
通過與身邊同學關于就業方面的交流發現,不少同學對就業能力的概念存在偏差,對就業能力的理解也很狹小。而且普遍認為就業能力的培養通常是在畢業前幾個月進行的,讀研前2年期間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幾乎沒關系,因而,都不會有積極、主動、意識地培養自身的就業能力。
2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分析
應用型人才是相對于理論型、學術型人才而言的,是掌握直接應用型知識和具有更具體實踐能力的人才[5]。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實現從學歷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戰略轉移,在教育觀念和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業能力、轉崗能力及創業能力。
2.1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開設安全工程專業的目的是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由于該“安全”的不確定性、復雜性、綜合性等特點,使得安全工程專業不同于其他工科專業,具有多學科交叉、多行業交融的特點。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要求截然不同的安全要求和保障條件。采礦、石化、建筑、交通、機械制造等行業的用人單位需要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并重型的安全工程專業人才開展安全生產方面的工作,不僅要懂生產還要懂安全,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管理,即用人單位非常重視安全專業人員的溝通、組織、綜合分析、創新、應變、表達等能力。然而,現行不完善的培養模式使得高校培養出的安全工程畢業生安全管理知識薄弱、安全技術不扎實、沒有充分了解相關行業的專業背景知識和法律法規、實踐動手能力薄弱等問題,在應聘和未來工作崗位上處于劣勢。因此,高校必須改變安全工程學生培養模式,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培養安全工程創新應用型人才,幫助安全工程畢業生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勝出,更快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
2.2安全工程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需要
隨著諸多高校擴招,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其數量已超過現有市場需求和經濟所能吸收的力量,導致出現嚴重的就業難的現象。為了能夠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順利完成就業,必須要具備他人所沒有的能力和特點。而應用型人才具有動手能力強、善于創新、知識面廣、專業素質全面等特點,在同等條件下,是招聘單位的首選。
2.3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知識結構體系
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除了具備本專業基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外,還要掌握應用理論與技術,能夠分析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存在安全問題的致因及其變化趨勢,找到解決安全問題的最佳方案,并自行運用生產工具解決該安全問題。只有具備了安全工程應用領域的知識,才能將安全工程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發揮出人才的多樣性優勢;才能滿足社會對多層次、多方位的安全工程人才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工程畢業生的順利就業。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知識結構體系如表1所示[5]:
3“產學研”合作對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的作用
3.1“產學研”合作提升研究生的專業技術能力
“社會各行業安全領域需要什么安全理論和技術?”對于絕大部分安全工程研究生來說是未知的,甚至不清楚自己未來從事安全工作的性質和任務。在校期間,由于培養機制的弊端,通過課堂講授的安全技能是不完善的且存在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現象,使得培養出的研究生很難掌握一些安全領域必要的技能,專業技術能力也存在不足。而“產學研”培養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規劃制定、制度設計、系統管理的創新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茖W的規劃和設置產學研培養模式中的教學內容,其應當有別于職業教育,研究生通過有限時間內產學研模式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解決問題能力,具備一定的本專業技能與管理經驗,避免和克服脫離實際、“眼高手低”、崇尚空談的弊病。
3.2“產學研”合作提升研究生的求職應聘能力
在高校校園招聘的現場,每個招聘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會問應聘學生同一個問題,即“有沒有相關行業的實習或工作經驗?”。高校培養出的研究生應當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要。企業到高校招聘的對象是希望能夠快速進入工作角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同等條件下,招聘單位更愿意選擇那些具有相關行業工作經驗的學生,因為他們能夠快速適應安全生產第一線的需要?!爱a學研”合作培養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工作訓練,幫助他們在激烈的就業應聘競爭中勝出,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
3.3“產學研”合作提升研究生的職業適應能力
“產學研”合作可以讓安全工程研究生走出學校的“象牙塔”,走出實驗室,真正地去接觸企業、接觸行業、接觸社會,使他們更加了解企業、行業、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通過實際工作訓練,有助于他們畢業后盡早走進職場,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能夠自我調整,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忍耐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緒表達控制能力?!爱a學研”是大學生從朦朧走向成熟,從校園向社會,從學生向職業人轉變的橋梁。
4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安全工程研究生培養新模式
為了克服現行安全工程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研究生就業能力不足的現狀,建立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產學研”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4.1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簽訂協議,充分發揮出各自教育資源優勢,共同制定出人才培養計劃并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及管理,用人單位按照協議約定學生就業[6]。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培養安全工程研究生,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去該企業工作。該培養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培養安全專業人才和科研院所開展科學研究的良好軟硬件條件,為企業培養符合他們自身條件的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人才,不僅可以克服企業缺乏高級安全專業人才的不良傾向,還能實現高校和科研院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4.2建設產學研“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產學研”合作模式下,學??梢詫⑵髽I或者科研院所的安全領域高級技術人才請進學校來,與校內導師聯合指導研究生,建設產學研“雙師型”教師隊伍。校內導師通過與企業或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參與科研和技術創新,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真正了解社會和企業的需求,進而指導研究生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經驗豐富的企業或科研院所的高級技術人才能夠為研究生提供實地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有助于研究生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培養工程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3緊貼企業實際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傳統的研究生課程安排是以純邏輯知識體系為依據,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的需要。在安排研究生教學課程內容時應當以技術實踐活動項目為線索,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目標,將學科知識、專業素質的培養賦賦予學生的全教育培養過程中。此外,將研究生就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貫穿到整個教育過程中,開展個性化的服務于指導,提高安全工程研究生的職業能力,強化職業規劃意識,指導改進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得他們能夠根據自身特點和能力,不斷建立、修正、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