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4 03:36:18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農業發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1.1.1全市經濟總量增長較快。
2010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5.0億元,比上年增長7.1%,是“十一五”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農業產值366.6億元,增長7.9%;牧業產值364.2億元,增長6.5%;林業、漁業和服務業產值為23.0億元、15.7億元和15.5億元,分別增長4.6%、4.8%和6.3%。
1.1.2糧食生產能力快速提升。
從“十一五”時期的情況看,我市糧食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連續三年突破100億公斤,2010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25.9億公斤,比2005年增長35.4%。
1.1.3畜牧業生產增勢加快。
全市大牲畜、生豬、家禽存欄分別達到203.4萬頭、397.7萬頭、5914.1萬只,同比分別增長4.1%、7.7%、6.2%,分別高于“十一五”。肉類、禽蛋和奶類產量分別達到75.0萬噸、34.5萬噸、143.1萬噸,奶類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
1.1.4縣域經濟貢獻率提高。
我市10縣(市)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4.7億元,10縣(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GDP比重達到2.9%,比“十五”末期提高0.7個百分點,縣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1.3%,比“十五”末期提高4.6個百分點。
1.1.5農民人均收入增加較快。
我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0年達到8020元,同比增長18.4%,增幅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
1.1.6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及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
全市農業經濟總量占全省份額的1/3左右,主要經濟指標多居全省前列。2010年我市肉類、奶類產量居全省十三地(市)和農墾之首,糧食產量、禽蛋產量位居農墾之后。在有資料的14個副省級城市中,我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糧食產量、牛奶產量始終居首位,牧業中肉類總產量位于長春、成都和沈陽之后排在第4位,禽蛋產量位于沈陽、長春和濟南之后排第4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僅高于西安和長春排在第12位。
1.2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1.2.1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2010年初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實施“兩改”工程,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上半年,縣域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8.7億元,同比增長7.9%,對縣域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3%,拉動縣域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
1.2.2工業生產快速增長。
各縣(市)搶抓“強縣”發展機遇,不斷壯大優勢主導產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著力提升縣域工業化水平??h域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6.1億元,同比增長19.6%,高于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5.6個百分點,對縣域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0%,拉動縣域經濟增長5.8個百分點。
1.2.3服務業持續穩定發展。
今年以來,各縣(市)加快實施民生工程,以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了第三產業穩步發展。上半年,縣域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39.7億元,同比增長10.8%,對縣域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4.7%,拉動縣域經濟增長5.8個百分點。
1.2.4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
上半年,我市縣域實現固定資產投資額124.2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市固定資產總額的23.5%。投資額超10億元的縣(市)有六個,分別為賓縣、五常、尚志、雙城、巴彥、通河,其中賓縣、五常投資額超20億元。
1.2.5消費市場繁榮興旺。
全市消費品市場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及汽車下鄉、家電下鄉等惠農政策拉動,全市縣域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83.1億元,同比增長17.1%。從絕對值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前三位的是尚志、雙城和五常,分別實現零售額33.3億元、31億元、29.6億元。從增速看,零售額增速高于縣域平均水平的分別是依蘭、五常和尚志,增速分別為20.6%、18.8%、18.7%。
2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生產基礎薄弱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從水利基礎設施情況看,我市屬于缺水較重城市,全市水資源中3/4以上為地表水且多為過境水。二是土地流轉規模不大,形式單一,流轉規模是以中小型為主,流轉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種植業。
2.2畜牧業生產規模不高
一是規?;B殖程度不高。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幾年我市畜牧業規?;潭戎鹉晏岣?,但與省外部分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缺少牽動力較強龍頭企業。
2.3農業產業化規模小,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一是龍頭企業規模較小。輻射牽動作用不夠。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多以粗加工為主,產業鏈短,精、深加工品種少,農產品加工增值轉化率低。三是利益聯結不夠緊密。
2.4縣域經濟總體實力偏弱
一是經濟總量偏小。二是結構調整滯后。三是強縣地位弱化。
3促進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意見
3.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以水利發展為契機,加強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建設;圍繞50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加快建設高標準良田、改造中低產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對農機裝備和深松整地補貼力度,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實施現代農業科技支撐工程,積極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加強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最大限度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3.2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加強標準化規模化原料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逐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協調發展的一體化產業鏈條;引進知名企業落戶我市,培育扶持本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全力打造“哈爾濱食品”大品牌。
3.3推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1.1管理層認識不足
在農村的管理層中,很多人認為對于農村實行經營管理是沒有必要的,認為農村的發展只要依照現有發展套路進行即可,并沒有將農業的發展放到一個變化的大環境中進行考量,也缺乏對于農業突破發展線路的相關探索,且認為有關財務透明體制、減少農民生活負擔等措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此導致了管理層的經營管理工作進行散漫,被動性強,也阻礙了農業的創新發展。
1.2相關體制不健全
農村經營管理模式涵蓋的工作范圍主要為農村財務審核、農民負擔監督、農村土地承辦等,工作議程設置十分復雜。雖然如此,我國當前有關農村經營管理的管理法規和相關體制卻處于嚴重不健全狀態,不能實現對于農村經營管理的有效監督,也沒有適當的懲罰措施對不合理經營管理模式進行相應處置。獎罰體制的缺失造成了經營管理的主動性較弱,也就很難使農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1.3土地經營規模不大,農民收益增長慢
目前,農民的土地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很難實現大規模的經營管理,也就不容易實現對于農業項目的創新實踐,一些大型機械無法在小規模的土地上進行作業,由此導致了農民的土地經營積極性較弱,農民收益低,田間勞動量投入較大的不合理發展狀況。長此以往,農業的發展便有可能在這種不良循環中走向停滯,最終阻礙我國農業發展的整體態勢。
1.4農村勞動力科技水平比較低
當前,城市中普遍存在“民工潮”現象,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國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質量較低,具體體現在勞動力老齡化嚴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因此,農民對于與農業相關的科技的接受能力較弱,很難實現對于機械化設施的操作,加之對一些科學的種植栽培技術的接受程度有限,導致了農村農業的發展處于低水平狀態。
2完善農村經營管理的對策
2.1加大對農民的農業知識教育
針對我國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狀況,要想實現農村農業的快速創新發展,首先就要對農民實現農業知識教育,使農民掌握農業的相關知識,以指導他們科學、高效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國家可以選派相關的農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對農民進行農業知識教育,教育的方式選擇應符合農民的信息接收習慣,把科技性知識轉化成簡單易懂的語言,以方便農民對于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在進行農業知識培訓時,培訓員要充分調動起農民積極性,鼓勵農民對于不懂的問題進行詢問,以激發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主動性,有利于我國農業的創新性發展。
2.2注重信息化的發展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營管理信息化發展較緩慢,這也就阻礙了信息的透明度以及管理層與農民的有效溝通,長期如此,則易引起積攢管理層與農民間的矛盾,不利于農業的發展。因此,農村的經營管理要尤其注意信息化的發展。一是要做好整體的規劃,基于本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以及農民的合理要求制定相關條例,并及時將決策信息告知農民,實現信息的透明化;二是農村管理層應加快本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廣播、有線電視以及網絡的暢通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傳達度的問題,因此,要想實現信息化發展,就要完善不同的信息傳播路徑建設,使相關決策能夠快速、準確傳達到農民耳中,避免農民由于信息獲取缺失對農業生產活動造成負面影響;三是經營管理部門應建立相應的信息反饋機制,能夠與農民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溝通,及時知曉農民的需求,了解農民對于當前所執行的相關決策的態度,以知道決策層制定出更加符合農民需求的決策,便于對農業生產實現有效經營管理,最終整體推動我國的農業發展進程。
3結語
1.1管理層認識不足
在農村的管理層中,很多人認為對于農村實行經營管理是沒有必要的,認為農村的發展只要依照現有發展套路進行即可,并沒有將農業的發展放到一個變化的大環境中進行考量,也缺乏對于農業突破發展線路的相關探索,且認為有關財務透明體制、減少農民生活負擔等措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此導致了管理層的經營管理工作進行散漫,被動性強,也阻礙了農業的創新發展。
1.2相關體制不健全
農村經營管理模式涵蓋的工作范圍主要為農村財務審核、農民負擔監督、農村土地承辦等,工作議程設置十分復雜。雖然如此,我國當前有關農村經營管理的管理法規和相關體制卻處于嚴重不健全狀態,不能實現對于農村經營管理的有效監督,也沒有適當的懲罰措施對不合理經營管理模式進行相應處置。獎罰體制的缺失造成了經營管理的主動性較弱,也就很難使農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1.3土地經營規模不大
農民收益增長慢目前,農民的土地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很難實現大規模的經營管理,也就不容易實現對于農業項目的創新實踐,一些大型機械無法在小規模的土地上進行作業,由此導致了農民的土地經營積極性較弱,農民收益低,田間勞動量投入較大的不合理發展狀況。長此以往,農業的發展便有可能在這種不良循環中走向停滯,最終阻礙我國農業發展的整體態勢。
1.4農村勞動力科技水平比較低
當前,城市中普遍存在“民工潮”現象,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國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質量較低,具體體現在勞動力老齡化嚴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因此,農民對于與農業相關的科技的接受能力較弱,很難實現對于機械化設施的操作,加之對一些科學的種植栽培技術的接受程度有限,導致了農村農業的發展處于低水平狀態。
2完善農村經營管理的對策
2.1加大對農民的農業知識教育
針對我國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狀況,要想實現農村農業的快速創新發展,首先就要對農民實現農業知識教育,使農民掌握農業的相關知識,以指導他們科學、高效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國家可以選派相關的農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對農民進行農業知識教育,教育的方式選擇應符合農民的信息接收習慣,把科技性知識轉化成簡單易懂的語言,以方便農民對于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在進行農業知識培訓時,培訓員要充分調動起農民積極性,鼓勵農民對于不懂的問題進行詢問,以激發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主動性,有利于我國農業的創新性發展。
2.2注重信息化的發展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營管理信息化發展較緩慢,這也就阻礙了信息的透明度以及管理層與農民的有效溝通,長期如此,則易引起積攢管理層與農民間的矛盾,不利于農業的發展。因此,農村的經營管理要尤其注意信息化的發展。一是要做好整體的規劃,基于本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以及農民的合理要求制定相關條例,并及時將決策信息告知農民,實現信息的透明化;二是農村管理層應加快本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廣播、有線電視以及網絡的暢通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傳達度的問題,因此,要想實現信息化發展,就要完善不同的信息傳播路徑建設,使相關決策能夠快速、準確傳達到農民耳中,避免農民由于信息獲取缺失對農業生產活動造成負面影響;三是經營管理部門應建立相應的信息反饋機制,能夠與農民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溝通,及時知曉農民的需求,了解農民對于當前所執行的相關決策的態度,以知道決策層制定出更加符合農民需求的決策,便于對農業生產實現有效經營管理,最終整體推動我國的農業發展進程。
3結語
目前,我縣農村地區專業的農機服務機構還相對較少,尤其是對一些大型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的修理還有很大的不足,一旦發生故障農民擔心無法得到及時的修理而影響他們的農機購買欲望。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農機部門在農業機械上的維修資源,緊跟農村機械化發展的需要,將農機服務推進到農民的家中、田中,而農機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一定要發揮它們在農業機械化的中的作用,鼓勵幫助農民購買農機。這些年來我們舉辦了一些“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深受農民的好評,我們應多多舉辦這樣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利用地區資源,發揮農機優勢,推廣應用農機化實用技術,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2、在遵循當地農業生產需要的基礎上推廣農業機械化
在推進農機化發展過程中,各級農業機械主管部門應該把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當成一項核心工作來抓,想辦法,做好工作,努力提高效益。當前發展農業機械化,要引進、開發、推廣經濟效益最好的機械化技術,滿足農民的迫切要求,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要選準一個項目進行推廣,找準主要環節,尋找成熟技術,抓住重點進行突破。農機部門首先要做大量調研工作,了解我縣實際情況,根據這些情況選擇技術成熟的、適合我縣農業發展需要的農業機械進行試點推廣。就如甘蔗是我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但目前收甘蔗主要還是以人工為主,農民很辛苦,這極大的影響了農民種甘蔗的積極性,我們也舉辦了一些不同機型的“甘蔗收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但各種機型由于技術都不夠完善,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我們還要在這方面多下苦功夫,推廣更好的適合本地實際的甘蔗收割機。農業機械服務部門應該將服務擴展到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之中。這樣就使農作物從播種到施肥、再到收獲、最后到深加工的全過程都能實現機械化,從而降低農作物生產成本,增加農作物科技含量,減少人工成本的支出,農產品加工的質量,提高農業企業生產率,增加農副產品的生產價值。因此,一項新型農機技術、農業機械能否得到農民的承認關鍵要看是否符合農民的生產需要。只有符合農民需要才能實現節約成本,增加效益,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水平。
3、加大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資金投入
目前制約農村機械化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資金的缺乏,農民本身就沒有多少資金,加之大型農業機械的價格普遍較高,不是一般農民所能承受。農業機械化發展所需大量資金主要靠政府扶持、貸款、集資等方式解決。從農業機械化發展經驗來看。政策的支持和資金的投入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重要措施。為此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一方面要想方設法的獲得爭取國家的支持,各級人民政府也要充分的認識到發展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加財政支出,增加對農民購買農機的補貼力度。另一方面,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自身也要通過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梢越⑥r機化發展基金,借助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有效地引導農民購買先進機械,利用機械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政府要加強對農機化專項資金的利用的監督和知道,鼓勵幫助經濟條件較好、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單獨購買或采取股份制方式聯合購買機具,提高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業機械化水平。
4.加強對農村農機手的素質培訓
農機手的素質不高也是困擾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個不利因素,由于農民普遍缺乏科學知識,在農機操作上的技能也沒有進行專業的培訓。這就要求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認真落實農業部《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辦法》,加強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的監督,規范培訓教學經營行為。在此基礎上大力進行對農機手的農機操作規范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機操作能力和水平。在這里可以采用集中培訓、現場觀摩學習、送教下鄉等多種形式進行。通過培訓可以加強農民的科技意識,使農民能夠熟練的掌握各種農機使用技巧,推進農業機械化在農村的發展。
一、以齊城農業高新手藝開發區培植為先導,為農業現代化供給科技支撐
培植淄博市齊城農業高新手藝開發區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年夜抉擇妄想,是我區農業成長的新機緣。自去年8月份,齊城農業高新手藝開發區啟動培植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正視,抽調精壯人員,組成了管委會。禮聘中國農業科學院搞好了開發區總體規劃,規劃面積1.5萬畝,重點培植高新手藝試驗示范園、高效種植園、現代化畜牧養殖園、農副產物加工園四個功能園區,各個園區協調配套,有機統一,順應了農業現代化成長的要求。在工作上,一是注重抓了政策擬定和宣傳。按照上級有關政策,區委、區政府擬定出臺了《淄博市齊城農業高新手藝開發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合適國家方針政策的前提下,從資金、土地、稅收等方面為投資者供給最佳優惠前提,并經由過程加年夜宣傳力度,在市內外引起了較年夜反映,今朝已有千余人次參不美觀考查開發區,咨詢投資政策,洽談合作項目。二是增強了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及年夜專院校的連系與協作。先后與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年夜學、萊陽農學院、山東理工年夜學等科研教學單元成立了科技協作關系,現已進入本色性研究項目兩項,還有幾個科研項目正在參議之中,為我區農業成長供給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三是加速了基本行動措施培植。區內主干道路、供電行動措施、辦公及科技培訓中心等已完陋習劃設計,正在招標培植中,為進區項目締造了較好的情形。今朝,15萬頭生豬屠宰及深加工、“兔巴哥”系列膨化食物、乳制品等5個項目已開工培植,總投資4400多萬元;高科技低溫脫水食物、授粉熊蜂周年繁育等8個項目正式簽約并籌備動工,總投資1.7億元。此外,波爾山羊養殖、生物肥加工、啤酒添加劑等項目正在進一步洽談之中。
二、依靠科技,不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
環繞成長高效農業,我區始終堅持“市場為先、科技為要、效益為本”的原則,實施科技帶動,不竭調整優化農業財富結構,加速全區農業支柱財富的優化進級,提高主導產物的品質及加工增值能力。在積極指導東部鄉鎮蔬菜上規模、上檔次、增效益的同時,對西部鄉鎮安身高起點、年夜規模、快速度,鼎力實施“瓜菜西移”計謀,并不竭擬定和完美扶持政策,搞好蔬菜科技示范園區培植,收到了以點帶面、敦促蔬菜持續成長的下場。2001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8萬畝,其中呵護栽培面積占80%以上,年蔬菜總產量達16億公斤,實現收入15億元。在結構調整中,我們堅持把成長畜牧業作為重點,凸起抓了畜牧小區培植,促進了畜牧業的規?;砷L。全區已建成畜牧小區50多處,生豬存欄9.5萬頭,年出欄肥豬13萬頭,家禽存養490萬只,尤其奶牛獲得較快成長,存欄量打破4000頭,比去年增添一倍,全區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增添到30%以上。在科技的敦促和市場的拉動下,我區農業結構調整正執政著結構合理、產出高效、可持續成長的標的目的邁進。
三、用科技打造名牌,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跟著人們糊口水平的提高,出格是WTO的插手,名牌已是產物通順的“通行證”,是“命牌”。對此,我區把創名牌、樹名牌算作成長無公害農產物和創匯農業的一項關頭性法子來抓。一是凸起抓了“良種工程”,在不竭刷新傳統農業品種,培育傳統特產的同時,積極開發、引進、推廣糧食、蔬菜、果品、畜禽、花卉等名、優、稀、特、新品種,出格是以淄博維生種苗公司等農業企業為龍頭,充實闡揚其科技優勢,積極引進推廣國內外新品種58個,改善了農產物品質,慢慢培育創出了“綠帝”、“綠彩王”、“紫姑娘”等蔬菜名牌,暢銷國內外。二是狠抓了無公害蔬菜基地培植。按照市場成長的要求,注重把蔬菜尺度化出產作為主攻標的目的,并在皇城設立了無公害蔬菜出產試驗示范基地,取得了較好下場。我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西紅柿之鄉”、“國家級蔬菜尺度化示范區”、“中國優質蔬菜出產出口基地”。三是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我們操作信息收集,狠抓了國內國際蔬菜市場各類信息的匯集、清算和剖析,先后插手了“農業部信息網”和“中俄商貿網”,進入國際互聯收集,并成立了臨淄蔬菜信息網站,實時體味國內外蔬菜市場行情信息,在上海、呼和浩特、牡丹江等城市設立了蔬菜直銷市場和發賣處事處,隨時體味外埠蔬菜市場需求品種、數目、價錢和商檢尺度,為產銷兩地牽線搭橋,傳遞信息,搞益處事。去年,全區90%的蔬菜實現外銷,外銷全國60多個年夜中城市,并經由過程滿洲里等邊貿口岸向俄羅斯、韓國、日本、噴香港等國家和地域出口蔬菜1200萬公斤,創匯180萬美元,分袂比上年增添45%和42%.
四、加年夜對農業的科技投入,不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論文關鍵詞:蘇南模式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后集聚
改革開放初期,蘇南以鄉鎮企業的發展創立了蘇南模式,30多年過去了,蘇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濟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開始轉型,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蘇南地區,其發展的方向和模式發生了哪些變化?有何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為此,我們重點考察調研了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晨東農莊和蘇州吳江市同里靜思園,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
從無錫蘇州經濟發達的現實出發,結合兩個個案所在鄉鎮非農產業高度集聚的特征,我們提出了后集聚時期生態農業與旅游發展模式這一重要觀點,以期對其他地區的發展能有所啟發。
1、兩個案例分析
1.1晨東農莊
晨東農莊位于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占地1000余畝,以園林、茶葉、花卉、苗木綜合開發利用為主題旅游論文,集園林觀賞、生態養殖、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綠色產業園。農莊始建于2003年左右,目前累計投資1300余萬元。農莊建有茶園、孔雀養殖園、靈芝養殖園、魚塘、苗圃、飯店、靈芝研究基地等。目前農莊主要收入來源于茶葉銷售、飯店經營。去年農莊開始靈芝養殖和深加工,將成為農莊的主要特點和未來的主要收入來源,靈芝養殖剩余物(培養基)可以進行循環利用,處理污水廠污泥。農莊吸收勞動人50余人,另外需要一些季節工。
農莊所在錫北鎮,是以生產摩托車、電動車及其配件的產業集聚區而著名。農莊主人擁有一鄉鎮企業進行摩托車、電動車配件生產,農莊投資資金來源于該企業的盈利。
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見一個“生態農莊”、“綠色蔬果基地”、“農家樂”等等。可以看見當地推行的一村一園、一鄉一景初見成效。
1.2靜思園
靜思園位于蘇州吳江市同里鎮往西3公里處。1993年開始建園,歷十年始成,園中建筑沿襲蘇州古典園林文脈。奇石館陳列著大量靈璧石等奇石。園中建材多收集全國各地在建設、改造中拆除的古建筑材料等,進行異地恢復、保護論文格式。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傳承和古建筑保護有一定的意義,目前經濟、社會效益良好。園主人擁有鄉鎮企業,從事玻璃鋼生產。造園資金基本來自于該企業的盈利。
2、后集聚時期的農業發展
蘇錫常的經濟發展跟隨經濟體制改革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改革前期集體經濟、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階段;90年代末集體經濟衰弱和外資經濟騰飛階段;以及2002年后民營經濟崛起階段。而目前形成民營、外資和國有三分天下的經濟格局,因為在全國具有獨樹性,而被專家廣泛稱為“新蘇南模式”(相對于以集體經濟為代表的蘇南模式)。
以晨東農莊和靜思園為代表,體現了蘇南在新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后集聚式農業”——它是在工業產業集聚發展到盛期后,許多企業主曾經從事于農業,又開始產業轉移,一部分資金又轉回到農業,集群化工業反哺農業,促進農村、農業新發展。而蘇南后集聚式農業就是以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相結合的現代農業。
無錫以晨東農莊為代表的鄉村休閑農業方興未艾,無錫目前上規模的正常經營的已經近百家,市政府更是借機提出一村一園的思路和戰略,雖然每個農莊、農場的特點不同、經營項目不同,發展的策略和思路以及收入來源也不盡相同,但投資者均是利用經營工業企業的盈利,投資于農村、農業,投資的農村、農業不再是簡單的種植業,一般是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是更高層次的農業旅游論文,在農業中融入新的要素,體現了農業新的價值和收入來源。也改變了農村的面貌。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休閑旅游景點,增加了農業經濟收入,改變了農村產業結構,也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是現代農業的一個亮點,也是蘇南后集聚式農業的特色,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產物。
但是,在新蘇南模式的發展中,我們要抓住后集聚農業的特征、深刻理解和充分地發展后集聚式農業,才能促進蘇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謂工業反哺農業,怎樣反哺?怎樣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們抓住當今蘇南農村的關鍵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反哺農業,發展現代農業。
后集聚式農業可以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可以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將現有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拓展和提升,實行區域化布局、設施化種養、規?;洜I、標準化生產、特色化動作、功能化配置、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營銷。既優化了農業資源要素,提高了農業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又拓展農業發展功能,提升了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發揮蘇南的地理氣候優勢,打造蘇南天然糧倉。
2.2發展生態農業產業
后集聚式農業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后集聚式農業縮小了城鄉差距,在經濟(產業)結構的地理布局上,形成了轄區、縣市、城鎮、鄉村多點網狀的產業集群。將蘇錫常在地域上連綿一片,市區趨于相連,與鄉村界限模糊,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被打破,城鄉經濟差距不斷縮小,而蘇錫常早年的城鎮化趨勢已經向城市化邁進旅游論文,鄉鎮變城,大有燎原之勢。
發展生態農業產業,應以拓展農產品的加工鏈和新概念產品為導向,滿足市場需求和開發新需求,創造農業的高附加值。比如:生態米、茶油、有機蔬果、食用菌、原生態家禽、天然礦泉水等。把農產品開發和經營服務項目結合起來延長產業鏈。農民利用農村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開展餐飲、采摘、休閑、避暑等經營服務,以踏踏水車、打打糍把、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轉轉、去景點名勝逛逛等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自然生態作為賣點提供旅游服務。
后集聚式農業是農民創業和吸納農村勞動力內部就業的良好載體,并可以帶動農產品生產加工,是創業富民、創新強農有效途徑。它除了直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外,還帶動農產品加工業、商貿流通業、交通運輸業、餐飲賓館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農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3開發新的農業生態旅游項目
發展農業生態旅游一方面為城市居民提供走進農村、親近自然、體味田園之樂的機會,加深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接觸,了解農藝知識,體現農家生活,享受田園風光;另一方面也給農村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來觀光旅游,將先進理念、城市文明、市場意識、生活方式融入農村,促進農民思想觀念更新、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增強,文明程度提高,縮小城鄉差距,形成城鄉互動發展的局面。
蘇南一帶地處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能夠最早觸及最新市場。因此在旅游產品開發上不能老一套,而要引進新觀念、走在創新前沿。開發新產品,創造新需求。比如蘇錫常有發達的公路交通,高速公路兩旁有豐富的景觀,可以開發汽車宿營地滿足當今汽車時代的新需求。
3、問題和建議
通過實地調查,我們發現,有60%以上的企業主沒有真正了解生態農業和旅游意義。他們不是把環境、時間與經濟優化結合,不了解生態農業與旅游具有長效性,不是短平快項目,而是以辦中國農村企業的觀念,以效益最大化為宗旨。不免存在一定問題旅游論文,主要有:
(1)科學規劃重視不夠。在規劃中沒有或很少考慮以現代農業為主導的整體和結構的規劃,把主導農業、農業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科學合理的設計論文格式?,F在有像上世紀發展鄉鎮企業時的一哄而上發展農業生態旅游的趨勢,再次把大量的耕地變為其他用地。
(2)配套政策沒跟上。對如何保障主導農業、適度發展二、三產業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不完整。目前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基本上以自行開發為主,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隨意性較大,存在著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有些人打著生態農業開發的旗號,享受著政府的優惠政策,高于50%的企業主,以買地囤地為目的,沒有真正的去搞生態農業,實際在生態農業投資的企業少于30%。
(3)管理亟需規范。在管理上要宏觀和微觀兩頭抓。市場行為、設施建筑、衛生安全、稅收上仍需進一步規范。管理要與國際接軌,遏制欺詐、不誠信等不良競爭行為。
(4)扶持力度不夠。體現在資金、輿論宣傳、政策等方面。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1)統一規劃、規范發展。確定新型農業的經營范圍和重點項目,編制新型農業的發展規劃,加快制訂并推廣相關標準,規范經營行為;加強整體規劃和論證,加強指導。
(2)創新農業旅游經營機制。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繼續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農業旅游產業。
(3)加大對新型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社會等各類有效平臺和資源,不斷為新型農業發展提供各種政策、資金以及各種服務支持。
(4)按照現代農業和休閑農業特性規范用地以及落實具體生態環境指標或規定。
參考文獻:
[1]唐為首,“蘇南模式”的演進及其對創新發展模式的啟示,《經濟叢刊》,2007年04期
[2]曹恒德,王勇等,蘇南地區農村居住發展及其模式探討,《規劃師》2007-2
[3]杜傳忠,鄭麗,任雪,我國農村工業化三種典型模式的分析與啟示,《德州學院報》,2009-2
[4]董正秀;周曉平,蘇南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徑,中國農學通報,2011年04期
[5]孫冬玲,鄉村旅游與中國新農村建設的互動關系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年01期
農民也需要一種精神寄托,閑暇時也需要一些娛樂節目,現在有些村莊出現了賭博、偷盜、搶劫,還有迷信思想、家庭暴力等等,歸根結底,這些現象的出現與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高低有關,與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淡薄有關,更與現今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貧乏有關。
推動農村文藝事業的發展,首先要培養一批文藝工作者。抓好人才培養,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為農村文藝事業的發展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的文藝工作隊伍。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的工作都緊緊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集中精力搞經濟,聚精會神謀發展。幾十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在政治、文化、精神上卻與經濟的這種迅速發展極不協調。城市的文化落后于經濟發展,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落后于經濟的發展。文聯、文化團體、相關的文藝機構和優秀的文藝工作者都集中在城市,農村不僅沒有文化活動的設施場所,更加缺少的是能夠組織領導他們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的文藝骨干。
要促進新農村文藝事業的發展,我們就必須培養一批能夠扎根在農村,有號召力的文藝積極分子。新農村文藝工作者應當成為新農村各類文藝節目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了解當地農民群眾的審美取向,學習、吸收當地的民間藝術,因地制宜,根據當地人民風俗文化的特點,積極開發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適應人民群眾的各類文藝節目,如“文化三下鄉”、“藝術進萬家”、“歡樂進農家”等活動全面開展?!懊耖g藝術匯演”、“民間文學作品評獎”、“民間工藝精品展”等,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文學藝術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新農村文藝工作者應當成為先進思想和文藝知識的傳播者。推進農村文藝事業的發展,就是要把進步的精神文明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文藝工作者必須緊緊圍繞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組織一些能反映“八榮八恥”題材的文藝演出,引導人民群眾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鑒賞水平,把高雅健康的文化娛樂送到農村群眾、基層群眾中去。新農村文藝工作者應當成為農民群眾的文藝老師,農村群眾的文藝素質普遍不高,文藝工作者應當加大輔導和培訓農民文藝骨干的工作力度,建設一支強大的農村文藝隊伍。
推進新農村的文藝事業的發展主角是廣大農民群眾。爭取農民群眾既是文藝活動中的主角,又是臺下觀眾的主體。新農村文藝作品為農民群眾而創,文藝節目為農民群眾而演,文藝活動更需要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這樣才能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參與到各類文藝活動中,豐富新農村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藝工作者視野要往下看,農村是文學藝術創作的肥沃土壤。首先,農村是革命的搖籃,時期,各類經典的文藝作品都取材于農村,如《白毛女》、《黃河大合唱》、《小二黑結婚》等等都是反映農村的風貌、景色,反映農村人民的日常生活或斗爭生活的;其次,農村是各類民間藝術的起源地,孕育著博大精深的民間藝術。這些優秀作品、優秀的藝術都是與農村有著緊密聯系,并且都是我國文學藝術的精品或優秀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