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8 02:42:14
序論:在您撰寫環境素質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德育環境是指影響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形成、發展和人的德育活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學校德育環境是德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物質環境、制度、文化、課程、活動等方面都在影響著學生的道德發展。通過對學校德育環境進行優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做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一、學校德育環境的功能
學校德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知識灌輸和說理教育等方式來實現的,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強制性。由各種環境因素構成的學校德育環境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多是潛移默化的,它們對學生德性發展存在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1.陶冶功能學校德育環境的各種因素對青少年學生的情感施以熏陶和感染,并使他們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一定的情感,繼而影響他們的行為方式。
學校環境中豐富的內容對學生情感陶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是積極向上的校風、班風,還是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都是陶冶學生情感、凈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情操的重要環境因素。師生交往、同學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會形成學校特有的人際情感環境,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學校的花草樹木、建筑布局、雕塑等都是陶冶情感的因素,使學生對集體、對學校產生歸屬感、認同感,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愛學校愛生活的情感。
2.認識導向功能學校德育環境作為學生長期生活于其中、可知可感的一種具體生動的道德環境,對學生道德認識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這種導向作用表現為:第一,從學校環境來看,從物質條件到精神活動,從集體規范到人際關系,從教師的舉止儀表到教室的裝飾布置,都給生活于其中的成員一個具體可感的參考,并傳遞出一定的價值信息,給每個成員心理上一定的暗示,使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周圍環境中接受那些人們所認可的或學校所倡導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第二,社會環境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因素通過學生的自覺實踐和學校的德育活動不斷進行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使社會信息源源不斷地傳入學校。良好健康的社會信息可對學生的道德認識、人生價值觀和德育活動導入正確的方向。
3.規范功能學校德育環境對學生的言行和德育活動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
環境對學生的教育不是直接的,而是隱蔽滲透在學生經常接觸、參與的各種環境因素及活動之中。從表現上看,盡管這些作用是潛在的,但它們卻往往通過暗示、輿論、從眾等對學生形成潛在的心理壓力和動力,從而體現出對學生言行的約束規范,達到正面教育難以達到的效果。
各種規章制度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強制作用,體現著學校的意志以及社會道德觀念和是非標準,它能使管理工作朝著科學有序方向發展。校風是全校師生理想追求、科學文化素養、治學精神和行為風尚等多方面的綜合反映,它是一種無形而有效的精神力量。它能使處于其中的成員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制約,積極遵守群體生活的軌道,進而在集體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共同的心理約束力。
4.示范功能學校德育環境蘊含了豐富的示范教育因素,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環境的示范作用具體表現為:首先,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的示范無疑是最重要的,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德育工作者,是學生的人格榜樣,他們的政治態度、品德作風和生活方式對學生的政治觀、人生價值觀、道德觀會產生直接影響。其次,學生中先進人物和事跡的示范作用。這種示范對他們道德、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的年齡結構、社會閱歷、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有相近或一致的特點,因而所在環境中受到獎勵或輿論褒揚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就易成為他們模仿的榜樣,而對受到懲罰和輿論貶責的人或事就會拒絕模仿。再次,社會的各種典型人物和事跡也對學生具有示范作用?!袄卒h精神”影響了幾代人,時至今日早已成為一種民族精神,并且以后還將產生其深遠的影響。、
二、學校德育環境優化策略
1.優化學校物質環境一方面,優化學校布局、建筑。
學校布局應從育人這一根本目的出發,根據某一年齡階段學生的個性和在校園的活動軌跡,結合環境、地形,依勢布置,為學生成長提供一個自然、優美、高品味、有文化底蘊的學校環境。另一方面,美化校園環境。校園美化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它對學生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作用。一個恬靜、整潔、優美、精致、充滿生氣的校園,不僅可以為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空間,而且可以促進師生的身心健康,發揮師生的智能,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質。美化校園是學校環境建設的重要方面,其中主要包括植物造景、雕塑美化、教室美化和校園其他美化。
2.優化學校德育制度
(1)改革制度本身。
學校德育制度本身應是道德的,應是以自律為主的,還應是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首先,學校德育制度應是道德的。長期以來,我們更多注意學校德育制度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卻很少考慮德育制度的道德性。道德的德育制度應是激勵性而非強制性的,不以限制、束縛學生為目的,而以鼓勵、發展學生為原則,尊重學生的意愿與選擇,但又不是毫無原則的道德相對主義。其次,學校德育制度應是自律為主、結合他律的。德育制度中他律的一面是必要的,但遵守制度和規范并不等于就提高了學生德性水平。德育制度對受教育者的作用更應靠制度中的倫理精神和價值意義來實現,而不是靠強制性規范。制度的導向作用可使人在德性道路的追尋中去體驗、感受德性之美,認識它對和諧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作用,進而在主動選擇中追求德性的完美。第三,學校德育制度應是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既定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規范不是僵化、機械的,而是開放的系統,應隨時代的發展要求融入新的元素而趨于合理,允許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來認識、完善甚至改造這一系統。并且根據時代的發展,政治、經濟水平的提高不斷創新與完善,才能與學生的身心發展保持一致。
(2)加強學校德育制度的執行力度。
首先,要正確認識學校德育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形式化現象,從兩個方面來改善當前的狀況:一是完善學校德育制度,制定學校各組織的執行規則,加強執行環節中的程序建設;二是通過非制度化的途徑來彌補制度規則本身的不足和缺陷,培養制度執行者正確的制度理念。其次,要樹立學校德育制度的權威性,保障制度的實行。目前,學校德育制度對執行的組織程序沒有明確的規定,如對違背學校德育制度的教育事件的處理,學校有關組織或教育者往往職權不分,造成執行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從而損害學校德育制度的權威性。
另外,要加強對制度執行者的監控。從現實的情況看,學校各組織和教育者從利益及職業角色考慮,或放棄對制度的價值理念追求,或對制度的價值產生疑慮甚至逆反,從而修改或歪曲了學校的德育制度。
3.優化學校精神文化環境
(l)與時俱進,增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時代性。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創新,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新的環境變化對校園文化建設提出的挑戰和機遇。要本著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原則,進行全面規劃,整體推進。一是要創新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把握主題,選擇更貼近國情、校情、學生實際的文化主題,形成代表先進文化方向,健康的、積極的校園精神文化。二是要創新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內容。要突破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束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使校園文化富有時代氣息。把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結合起來,使校園精神文化不斷滲透人文精神。三是要創新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方式。要把校園精神文化活動的觸角延伸至校外,建立社會實踐陣地,與企業、社區等聯姻。通過調研、咨詢、“學生志愿者”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形成校園、社會互動網絡,使學生學習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
(2)提升校園精神文化層次,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校園精神文化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人文精神的建設,直接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
學校精神源于一所學校發展歷程中的先進文化積淀和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結合;學校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的精神支持,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的最富典型意義的精神特征,它與學校獨特的歷史、地理、文化環境密切相關,是學校整體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體現,是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沒有崇高精神境界的學校,就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遠大理想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因此,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配合學校發展戰略的需要,為促進學校發展服務,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學校精神的塑造,努力提升校園文化層次,激發學生潛心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嶄新觀念和先進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遠程教育 人文教育 意義 途徑
1.引言
三十多年來,以廣播電視大學為主的遠程教育,在堅持依據成人教育特點,實施大眾化教育,服務基層,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主客觀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人文素養嚴重缺失,具體表現為:成人學生存在急功近利,職業道德差,誠信度差,文化教養水平偏低;年齡較小的中、高考落榜生,學習成績差、信仰缺失、對真理與金錢取舍顛倒、做人標準模糊、社會責任感不強、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等。如此表現,與教育的目的相去甚遠,因此,各類遠程教育學校必須注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
2.遠程教育環境下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人文素質”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與自然、與世界的關系。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即人文素質教育是以傳承人文精神為手段,以提升靈魂、塑造健康人格為目標的教育。針對遠程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的人文素質狀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對個人乃至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強化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人文素質是一種基礎性素質,它包括文學的、歷史的、藝術的、思想道德的、社會倫理的、科學的等等,這一切對于人的其他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很強的滲透力。人文素質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表現在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還表現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等幾個方面。
2.2強化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通過有目的培養而獲得的。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礎,除了具備寬厚而有深度的自然科學知識,更要具備高品味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素質,使學生能進行兩種思維方式的交叉、互相訓練,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這是教育的重要責任??茖W發展的實踐證明,優良的人格特征是創造力充分發揮的必備心理品質。超一流的科學家身上都具有優良的人格特征和一流的人文素質,他們是科學家,同時也是具有良好人文道德修養的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他們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在科學本身,還在于他們偉大的創新精神和可貴的人文品格。
2.3良好的人文素質可有效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離不開人的人文素質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質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亦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內容,是人的專業能力、業務素質等其他方面發展的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專業能力、業務素質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條件,而人的人文素質,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認識能力、文化教養,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標志。高雅的人文修養可使學生自覺關懷他人、關懷社會、關懷人類、關懷自然的意義和價值,逐步具備健全美好人格,不斷由必然王國向全面發展的自由王國攀登。
3.遠程教育環境下,強化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面對遠程教育環境下學生人文素質偏低的問題,學校應利用自身的軟硬件和教育優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合,全面建設學校人文環境,以圖解決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問題。
3.1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的,加強人文學科建設
學校要樹立與現代教育特點相符合的以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為宗旨的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糾正唯技術、唯知識、唯學歷的傾向,以人為本,把重點轉到培養學生完滿美好的個性、健全完整的人格、自由開放的精神、創新開拓的意識上來。因此,要重視人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在課程設置、資源建設和配置、經費投入、師資培訓等方面保證人文學科的教學需要。在必修課和選修課中,設置諸如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學科課程,為學生接受較為系統的人文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3.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干部和教職工隊伍
強化“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教育理念。應加強對教師的包括師德在內的文化、品德等人文教育,使其始終以高雅的文化素養教育學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依據遠程教育特點,加強學校管理部門和服務機構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
和服務質量,避免出現管理、服務與教書在“育人”上的“兩張皮”現象,凈化和優化學校的育人環境。
3.3在專業課程傳授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
教師應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積極地滲透人文教育:一是在導學過程中,在講解基本理論和知識點的同時進行灌輸??刹扇∏榫笆浇逃脤W生于實景中,使其從中受到教育,得到感悟。二是通過網上答疑、小組學習討論等形式,由教師給出題目或問題,師生共同進行探討,達到共識。
3.4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
校園文化氛圍是實現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和文化啟迪的主要形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是開辦系列人文社會科學講座,幫助和指導學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二是開展健康向上、格調高雅、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如各種藝術節、演講比賽、科技節、攝影書畫展、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等;三是加強校園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建設,突出大學的學術精神和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啟迪和熏陶。
4.結語
人文素質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是人才的必備素質。我們充分分析遠程教育環境下學生人文素質低下和人文教育缺失的狀況,強化遠程教育環境下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并針對性的就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提出了建議。使學生的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遠程教育》2008.1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高校教育環境
1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
大學生在高校中思想的進步、對政治教育的認知、良好的品格的養成離不開高校的環境氛圍熏陶。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高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高校環境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長期生活的地方,學生往往會因為環境中帶來的氛圍,滲透著其所帶來的人文文化,從而得到感情上的感染,認知得到影響。人類的思想覺悟,品格是否高尚是離不開環境的影響的,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詮釋了環境對人所帶來的影響。
思想政治的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從根本上去使學生認知,理論很難體現出思想政治的精髓。思想政治的教育往往與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系。優化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大學生在文化素質的學習上有著積極的意義,在高校中貫徹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優化資源優化育人環境的層面上落實。
1.1文化素質的形成
大學生在高校生活中文化素質的學習需要在特定環境下形成。文化素質實質上是在學習中形成的一種習慣,一種思想。文化素質是學生在知識學習,自我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素質學習中慢慢形成的具有穩定性的基本品質體系。文化素質的學習不單單是指在學校中書面文化知識的學習,而更多的是在學習的環境中受到的對思想方面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意識。
1.2人文環境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
人文環境往往對教育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人類對社會進行建設,不斷完善改進,就是在改善環境。人文環境的形成是通過教育的態度,教育觀念的貫徹,學習的風氣,所信仰的教學理念等關鍵性因素所組成的,是一種無形的環境,是潛移默化教育的關鍵。
人文環境與教育之間是一種相互而生密不可分的關系,人文環境的形成影響著教育的氛圍,影響著教育的效果。同時教育的觀念、教育的效果,又在影響著整個人文環境。
1.3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環境帶來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注重學習思想政治的創新性,強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貫徹學生對學習的創新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種古板無用的理論學習,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思想行為上使學生改善不足,規范言行,從思想上使學生取得思想上的進步。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認知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涵蓋了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的整個過程,形成了一種無形的作用力,推動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貫徹先進的思想。這種有著影響力的環境成為大學生在高校對思想政治成長中的一種重要的因素。
2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應用的對策研究
2.1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應用在大學生心理認知上
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的發展離不開其心理的認知,心理認知是自身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斷發展所逐漸形成的對興趣、愛好、需求的一種心理導向。心理認知是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思想上的覺悟和對學習的追求等。外部環境是影響心理認知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環境條件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環境給予了學習者一個氛圍熏染的過程。思想政治的教育對受教育者來說是一種在思想上和實踐上都具有很大積極意義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賦予的環境條件,可以使教育上需要理解的觀念,學習上本身的意義等得到貫徹,對受教育者得到一種滲透性的灌輸,同時使受教育者在學習中思想不斷進步,與外界環境產生共鳴,完善心理上的認知。
2.2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優化人文環境
要締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從氛圍中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造成積極的影響,必須要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制入手。思想政治的教育無非就是提高學生思想的覺悟,調動起學生的一切積極因素,從而去使學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
現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創新意識,在積極的教育引導下,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探究興趣,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環境。思想政治環境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高校應該著力建設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從整體上優化高校的人文環境,貫徹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使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覺悟,這才是有效提高大生文化整體素質的手段,有利于學生在高校中更好地向全面發展。
3 結語
思想政治的教育潛移默化,優化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大學生在文化素質的學習上有著積極的意義,在高校中貫徹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締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中,從氛圍上感染學生,使學生思想從根本上得到覺悟。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3.
論文關鍵詞: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育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乃至各個方面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正在推動這個社會進入一個完全信息化的時代。同樣,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更是使人們對傳統教育思想有了更多的新的認識。今年來許多國家都從各國的國情出發,開展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實踐。為適應科學技術信息化和綜合化的趨勢,進行了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科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適應新五年規劃中科學技術、經濟和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
在此,我想談一下自己對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簡單認識。
一、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質教育
教育作為傳遞人類文化遺產和促進人類自身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一方面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對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人口膨脹、經濟增長、科技進步、文化變遷、地域差異等都會對教育的發展產生影響。當代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新觀念、新理論層出不窮,它不僅對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對我們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促進了現代教育思想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思想講究的是一種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教師講、學生聽,以考試成績定學生的優劣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學而優則士”考試成績決定一切,這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它所帶來的“高分低能”等弊端是人所共知的。正式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現代教育思想明確提出了“以素質教育替代應試教育”的觀點,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教育的宗旨。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教育的全體性
現代教育史面向全體教育者的教育。這主要包括兩個反面的內容:一是必須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二是使每個學生在社會所需求的基本素質方面達到規定的合格標準免費論文下載。
2、教育的主題性
主體性事現代教育的技術和靈魂。
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它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二是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人格的價值和獨特的品質,三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善于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3、教育的發展性,
發展性的內涵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視學生科研、潛能和個性的發展;二是要相信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創造各種條件引發學生創造力和潛能的開發,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他天賦所及的領域,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才能。應試教育最為人們所批評的一個突出的發面就是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而素質教育就是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個性,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促進條件。
目前,“合格加特長”以成為一種公認的素質教育模式,它的理論依據就是MI(multi --intelligerce)理論,即多重智力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即創造新成果的潛力。每個人都至少有7中智力:語言符號智力、數理邏輯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音樂節奏智力、人際關系智力、自我認識智力,這七種基本智力既彼此聯系,又相對獨立,每個正常的人都擁有這七種智力,但每個人的優勢智力各不相同,因而,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一個人是否聰明,而在于他在哪方面聰明。因此,教育者要首先發現學生的優勢智力然后采取多種措施去發展他它強化它。這需要教師做到,“以學為本、以學行教”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引導思維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加強訓練。所有的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生,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某方面哪怕極小方面的特長生,
4、教育的全面性,
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受教育者必須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即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等三方面的素質應當全面發展;二是教育主要是“為人生打基礎或做準備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質培養的基礎性整體性必須受到特別重視。
基礎教育是為人生做準備的教育,注重點應當是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主張“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擁有全面素質為基礎,無論做什么,都能成就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人。
5、教育的開放性
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由于教育涉及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內容要寬,應有相應寬廣的教育空間和多樣化的教育渠道;二是教育要突破校內、課堂內和書本內的局限,建立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建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使教育內容、教育空間、教育渠道具有開放性,以適應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 目的。
教育目標的實現,要依賴具體的教學活動來執行,凡是能在教育過程中,自覺運用現代教育思想來指導的教學活動,都可以說是一種現代教育方式。素質教育,實際就是現代教育方式的具體體現。素質教學活動的實質,就是構建一個與素質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學活動即管理體系,讓全體學生都能在主動學習的情景中,自覺地將人類社會文化的精華內化為自我發展的精神養料,促使他們的個性潛能、整體素質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
素質教學模式的特征可以概括為6個方面:
(1)教育對象――面向全體學生;
(2)教學目標――發展整體素質;
(3)教學關系――民主合作互助;
(4)教學過程――主動生動活潑;
(5)教學方法――啟發內化轉化;
(6)教學環境――和諧愉快共振;
所以教育思想應當盡快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使教師的教學能夠體現素質教學的實質,所以,素質教學的特征內涵為參照,自覺地改革教學教法,使之能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宗旨。
二、現代教育技術要為素質教育服務
根據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的定義:所謂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這個定義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
兩個運用:1是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思想;2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兩個優化:1是優化教學資源;2是優化教學過程,級探索如何為教學構建有效的教學信息資源環境與學習空間,探索能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融現代教學技術媒體與其中的教學方法、結構或模式。
五個操作:對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
由此可見,對教育技術媒體的應用是現在教育技術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現在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當前,對教育技術媒體正朝著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方向發展,利用計算機把包括圖文、聲像的各種教學內容以聯想的方式有機地集成并顯示在熒屏上,使學習者通過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機交互操作,從而集成并顯示在熒屏上,使學習者可以通過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機交互操作,從而實現自己的學習目的。
現代教育技術并非是指單純的物質技術,它更重要的是指設計和運用教育技術的現代思想觀念和方式,離開了恰當的思想或方法,技術的運用不僅不能產生積極的意義,相反會帶來比不用更為消極的后果,例如,如果我們僅僅把現在教育技術嫁接在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那么這種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必會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或應試教育起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樣教育技術不僅不能發揮其促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反而成為強化傳統教育模式的手段,成為一種自欺欺人的教育現代化點綴。因此確立教育技術包括物質技術和思想方法的觀念,特別是強調教育技術運用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大的意義。
教學技術實踐的指導思想應當是系統教學設計思想,也就是說在進行具體的教育技術實踐過程中,我們必須運用系統的方法來整體的考慮目標、內容、師生、媒體、方法、結構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免費論文下載。
1、充分開發、組合利用各種有益的學習資源或學習的弓箭,使教育拜托課本中心、學校中心和教師中心的約束,讓學生自由自在的徜徉在豐富的學習資源海洋里,擁有一片自由的學習空間。
2、突破學習信息表現單一化的局限,使學習信息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文字的、圖像的、數字的和聲音的或者多種表現形式混合味一體的形式。這將使往日呆板和僵硬的表現形式得到極大的改善,教材表現力的提高將使學習更加有趣味、更加簡便、也更加有效。
3、有利于個別化教學,使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在媒體創設的個別教學的環境下,每個學生通過自己地努力都有可能在自己天賦所及的范圍內得到最優化的發展。
4、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媒體能起到“迫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作用,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養成自主性學習的習慣。
5、改善學生認識事物過程的途徑和方法,這主要在于多媒體能以自己的信息表現優勢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用“時間”跳接技術顯現事物或時間發展變化過程,有效的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實質。
6、充分開發學生的右腦潛能,糾正傳統教育中偏左腦的教育傾向,使左右腦的潛能得到平衡的發展。因此,在進行教學技術實踐時,首先擁有系統的教學觀念,把教育技術媒體當做一個要素納入到整體的教學系統中來考慮,徹底摒棄教學技術就是單純考慮使用媒體的狹窄的教學技術觀念;其次是必須實行教學設計,即事先周密的考慮教學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確定教學過程展開或運作的操作程序,使教學活動有章可循。
總之,為現代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教育技術的實踐,是一項充滿生機和極富發展前景的探索和促進教育現代化的活動,為國家、為民族培養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新世紀的經濟競爭、科技競爭、軍事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服務。探索教育現代化、探索教學改革,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教育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提高廣大在職勞動者的素質,已成為教育新面臨的一項十分重大的戰略任務,而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依靠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因此,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質教育成為廣大職教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意識
傳統教育重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推行素質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創業能力,自學能力等)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等),促進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傳統教育不僅片面強調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與智力的培養,而且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推行素質教育,必須牢固樹立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的意識,即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直接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因此,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與市場掛鉤,與社會接軌,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要。這樣,職業學校就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來調整、規劃專業結構以及課程的設置,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落實到各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上。做到人才培養的速度、規模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機制
素質教育沒有固定模式,它的實施可以制定某種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規定,但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探求適合于學生個體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應承擔提高學生素質的使命。
1.推行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
不論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還是語言科學,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都可以結合知識教育進行素質教育,即“寓素質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就是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把文化知識“內化”為學生穩定的素質和自覺的行動。
在教學內容上,應重視專業課,但不可忽視文化基礎課。職業教育應在完成了相當于高中階段文化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理論、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學生也只有具備了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才會有較強的融會貫通能力,有較靈活的思維方法,才可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將專業課知識真正學好,弄懂。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從僅僅“教會”學生轉向同時指導學生自己“會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靠包辦式的“傳道、授業、解惑”來教會學生,大量的時間放在課堂教學上,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在職業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就應當改變原來的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講課、討論的方式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怎樣去克服一個個疑難問題,從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中國。
2.推行素質教育,日常生活中嚴格管理是一個重要環節。
管理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科學、規范的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習慣,是加強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軍訓半個月,確立內務、紀律、隊列等行為標準,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軍訓后認真抓成果鞏固,長期堅持。平時各項工作都要定期進行檢閱與比賽,檢查評比結果與班級獎勵掛鉤,形成一種無形的推動力。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守時守紀、關心集體的良好品質,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同時讓學生參與管理,有意識、有目的地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增長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對學生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往往比課程教學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職業學校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營造優良的校風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在校園內設立宣傳欄、廣播臺、團報、校報等及時向全校師生宣傳國際、國內新聞,教育新思想、新動向及校內的新人新事。還要開展多種有益于身心發展的文化、體育、文藝、美術等活動,使學生受到優良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如舉辦一個文藝晚會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對學生的組織能力、文化品位、藝術修養等多方面素質都是很好的培養鍛煉。每學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技能匯報、歌詠比賽、書法展覽、法制講座等活動來煅煉學生、教育學生。通過校園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質,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質教育,強化社會實踐是一個重要手段。
職業教育強調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經常帶領學生深入工廠、車間,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驗生活,自己動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導學生如何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有了這樣的經歷,踏入社會就不會有那種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會感到在學校中所學的是無用論。
三、提高師資水平,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組織者與實踐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素質教育開展水平的高低。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如果教師只是傳授知識,那么只要求教師通曉所教學科的知識并懂得教學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師要擔負起素質教育的任務,那么還必須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為人師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藝術。在職業學校,必須倡導學習之風,教學科研之風,對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實驗方面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質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過全面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全體教育工作者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并不斷深化職業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學的職業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才能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才能適應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論文關鍵詞:中學生,地理品質
根據新課程標準,時展的需要,結合我們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品質,這有助于學生將來與自然和睦共處,形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學生良好地理品質的培養,符合社會發展,時展的需要,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現代中學生是未來的主人,他們將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未來的世界、生活,取決于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我通常會對學生說:我希望你們在每次考試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我更希望你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常常會很自覺地想著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環境的要求,尤其是以后走上領導崗位的同學,在決策時會思考此項目的環境效應,并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中學地理應培養學生如下地理品質:1.人口適度發展的人口觀 在我們國家,每個家庭多生一個孩子,對于一個家庭來講,如果滿足其基本生存的條件,似乎影響不大。多生一個孩子,對我們國家而言,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其一,每年有高達四分之一的新增產值被用來養活新增人口;還使得糧食、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產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醫療、教育、交通、就業等方面條件的改善也困難重重。其二,我國人口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已經十分突出,比如用亂砍濫伐來獲取木材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濫墾草原來擴大耕地,以至于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嚴重后果。當然,人口增長過慢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上用于老人的退休、養老等費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難,生活孤獨等等。既要讓學生知道當人口數量和質量、人口增長速度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相適應時,與環境、資源不相協調時就會出現人口問題,人口問題又是產生其他問題的重要原因。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人口素質的提高是解決人口問題的關鍵。對我們同學來說更重要的是自覺提高自身素質,使得他們對人口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從而使他們建立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口觀,因此,解決人口問題也就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2.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在環境中享受的環境觀 人既是環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環境的塑造者。讓學生認識到,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就是熱愛我們自己,保護我們自己。生活在良好的環境里,有益于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環境遭破壞后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直接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甚至生存。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熱愛我們的班級、現象、學校,保護班級環境、校園環境。如建立一個寧靜的學習環境和就寢環境;建立一個整潔、衛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以提高自己身心健康水平和學習效率;同時為構建良好的班風、校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做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愛護公物。只有熱愛自己班級、學校、家庭的環境,才能以這份愛心,以更博大的胸懷去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去愛護全人類共同生活的環境。3.充分而合理利用的資源觀 對待資源的態度,一方面是節約資源,一方面是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資源期刊網。自然資源是大自然恩施給人類的寶貴財富,是人類世世代代得以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構筑的資源系統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這個資源系統被破壞,恢復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惜每一粒糧食,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養成節儉的優良品德。自覺養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草稿紙重復利用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免贈賀卡、免用一次性木筷,不趕時髦,愛惜自己的學習用具,增強節約資源的地理意識。與此同時,建立更廣博的資源概念,時間也是資源,珍惜時間,充分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同學也是資源,多與老師、同學交流、交往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取長補短,教學相長。學校的各方面的條件也是資源,怎么樣去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以求得自身充分自由地發展。有的同學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各方面的長進就比較明顯。同學之間也會因為對自己身邊這些資源利用程度的不同而使得“貧富差距”擴大。4.于己、于生態、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觀 地理學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包括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基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條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的。在課堂上,我對學生說,上游山區的人們通過砍伐樹林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對物質財富的追求;然而,他們往往沒想到,因他們的砍伐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使得下游地區的河湖淤塞,導致調蓄洪水的能力大大下降,以至于下游地區的人們就要用數倍于上游地區人們通過砍伐樹木所獲得的財富的代價,用于修筑防洪大堤,以及其他的防洪、泄洪設施。而一旦洪水泛濫對下游地區所造成的災難,則損失更是無法估量的。各個局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是構成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素,而可持續發展的全部則不是指局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在課堂上,還給同學灌輸如何實施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個人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決定著自己在將來的社會充當什么樣的角色,過什么樣的生活。我們每個同學只有不斷努力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實現自己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科素材豐富、生動有趣的優勢,挖掘我們日常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的素材,靈活應用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求知欲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也要在這些方面做學生的表率,比如粉筆的充分利用;講臺上粉筆盒的整理、粉筆灰的清理等等。這些小事對學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用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來感染學生?,F代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培養有現代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的高素質公民。
>> iPad中文網站等 中文網站無障礙評價模型探析 海外中文網站生存狀況調查 中文網站中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相關信息的質量評估 淺析境外體育中文網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海外學人在中文網站的言論特點研究 值得關注的十大智能硬件中文網站 財經中文網站 “人氣基因”與競爭力趨勢 論中文網站整體藝術設計的評價原則 美國新開通中文網站 彰顯“中國熱” 朱穌典在音樂出版與音樂教育上的成就述評 垮掉的中文網絡 第27屆國際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述評 論音樂教育中文化素質的必要性 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任重道遠 談音樂教育 淺談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研究 音樂教育簡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版權所有人:廣東邁達威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學素質教育基地)。是否收費:否。主要板塊:音樂藝術、音樂要素、音樂欣賞、音樂與生活、音樂與其他藝術、音樂的社會功能等。適用對象:音樂教育工作者、中學生、音樂愛好者。適用范圍:中學音樂備課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的查詢與下載。網站特色:該網站是暨南大學素質教育基地——廣東邁達威科技有限公司根據普通高中教科書《音樂》(全一冊)開發與建設的。從橫向分類來看,網站內容包括音樂藝術、音樂要素、音樂與生活、音樂與其他藝術、音樂的社會功能。從縱向結構來看,網站內容包括單元、州別、中國分類、外國流派、人物、作品??梢哉f該網站是一本全面的網上高中音樂教科書。該網站圖文并茂、音像兼備,是高中音樂教師、學生及其他音樂教育工作者和音樂學習者可以利用的音樂資源網站。
四、音樂教育研究型網站
(一)中國奧爾夫音樂教育網
網絡實名:中國奧爾夫音樂教育網,網址:http://
版權所有人: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是否收費:否。主要板塊:關于奧爾夫、奧爾夫動態、會刊、招生訊息、李妲娜文集、劉沛文集、論文集萃、譯文天地、教材教具、奧爾夫中國認證、奧爾夫之家等。適用對象:音樂教育工作者、音樂教育研究人員。適用范圍: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相關研究資料查詢和下載。網站特色:該網站是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創辦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專門網站。該網站為音樂教師和音樂教育研究人員提供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體系概念、最新動態、委員會會刊、教學案例、培訓信息、專家文集、論文集萃、譯文薈萃、教材教具等資料,還提供奧爾夫音樂教育中國認證和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員注冊等服務。該網站是一個由音樂教育專業機構創辦、以奧爾夫音樂教育為主題、以學術資源和服務為內容、以音樂教育工作者為對象的音樂教育研究型網站。
(二)郭聲健藝術教育網
網絡實名:郭聲健藝術教育網,網址:http://sj—
版權所有人:郭聲健。是否收費:否。主要板塊:藝教動態、課題研究、論文寫作、學位論文、論文集萃、教學點評、教案精選、藝術啟蒙、新書推薦、投稿專線等。適用對象:音樂教育工作者、音樂教育研究人員。適用范圍:音樂教育課題研究方法學習,音樂教育論文寫作及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寫作方法的學習和參考,音樂教育論文瀏覽,音樂教案交流與研究,音樂啟蒙教育研究資料瀏覽,音樂教育新書查詢等。網站特色:該網站由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聲健主辦,是一個以音樂教育研究者為主要對象的音樂教育研究型網站。該網站的資源主要有:音樂教育課題申報與研制指導、音樂教育論文寫作指導與范例、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寫作指導、音樂教學個案點評與教案精選、音樂啟蒙教育研究成果資料、音樂教育新書推薦等。該網站為音樂教育研究人員提供了從課題研究、論文寫作到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一系列相關資源,其音樂教育專家主辦的背景也為其資源的科學性、客觀性、專業性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哈睿.論音樂專業網絡教學資源建設[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5(2)
[2]倪軍.網絡環境下高等音樂院校文獻資源的共建與共享[J].音樂探索,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