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1 07:55:52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德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英語課堂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上好一堂德育滲透課,最重要的應該是鉆研教材,尋找德育滲透點。教師在課堂上的調控、滲透能力完全取決于對教材的鉆研和對文本的把握。因此,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深入挖掘德育內容,巧妙設計滲透方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必須依托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教師只有充分研究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諦。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從多方面用心去挖掘德育素材,善于鉆研教材,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達到德育的目的。我們要善于發現教材中的閃光點,體會到其中可貴的精神,并讓學生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播撒到自己的心田。
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分散而又豐富,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巧妙、豐富的教學手段,再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真摯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文章所蘊含的真、善、美。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運用單詞的教學、句型的教學以及課后拓展延伸來進行德育滲透,發揮英語這門學科的優越性,充分利用文本中的德育素材,讓德育成為滋潤學生心田的陽光雨露。
(一)課堂導入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就是導入,導入的精彩與否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質量。魏書生老師曾經說過:“好的導語就像磁鐵一樣,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聚攏在一起,好的導語同時又像是思想的電光石火,完全可以啟迪學生,催人奮進。”因此,教師在新課導入時應注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短時間內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撥動其情感之弦,進行德育滲透,使其認真地去閱讀、細微地去體會。
(二)在單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我在教學有關動物的單詞lion、monkey、tiger、bird、cat、panda時,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模仿動物的動作以及叫聲,然后又設計游戲活動來進行新的句型教學,最后讓每位學生都來說一說自己喜愛的動物。這樣,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傊?,這節課培養了學生正確的道德觀。
(三)在句型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在教學Whereis...(……在哪里)的句型時,我教育學生要學會自理,做事要有條理。在教學Itistimetodosth(該做某事了)的句型時,我教育學生要遵守作息時間。在教學CanIhelpyou?(需要我幫忙嗎)句型時,我教育學生要助人為樂。在教學therebe(有……)句型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家鄉的一幅畫,然后用therebe描述,從而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適時拓展延伸,滲透德育
英語教學的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文本延伸到生活,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拓展了英語學習的新空間。教師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進行德育滲透。
三、在英語日記中滲透德育
有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寫日記就像道德長跑,只要每天堅持寫,就能夠促使人的心靈去求真、向善、愛美。絕大多數學生寫日記時都說真話,寫真事。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寫日記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四、在作業批改中滲透德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強德育意識,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師應當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
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我們多么幸?!?、《頌祖國》、《咱們從小講禮貌》等。而還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擔》,《小烏鴉愛媽媽》、《看龍船》等歌曲,被稱為隱性教材。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和理解。如:歌曲《看龍船》表現了端午節熱烈緊張的賽龍舟場面和興奮激動的心情。在學唱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外,還應聯系祖國美好的今天,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理解“屈原爺爺看見了也會笑得胡子翹”的深刻含義。
二、寓德育于音樂藝術美之中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音樂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边€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p>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于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學唱《國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它的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再三強調的“前進”,后半起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音樂本身的特點,既準確地表現了歌曲,又激起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同學們在演唱時嚴肅、自豪、情感真摯,可謂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學歌》是一首以教師護送學生放學離校為題,盡情抒發了學生對教師熱愛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時,應注意到三拍子的敘事性及抒情性,引導學生充分投入感情,動情地歌唱?!敖處熜量嗔?,教師再見了……”學生在演唱時情真意切,充滿了對教師滿腔的愛。在生動的感情體驗過程中,受到藝術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學的全過程
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
要制定切實可靠的音樂常規來訓練學生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從學生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養成一定的規范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基本訓練要通過發聲練習、節奏訓練,聽音練耳等培養學生和諧統一的良好心態,新課教學要結合教材采用多種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班各類學生,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通過這些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四、寓德育于各種課型之中
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學、讀譜知識,欣賞教學和綜合訓練等,教師要分析這些課型的特點,寓德育于各種課型之中。
課本中的唱歌教學所選用的歌曲內容豐富題材,體裁廣泛,演唱風格多樣,歌曲的優美旋律與生動活潑的語言學生愛聽愛唱,教育內容最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也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整個唱歌教學的過程,就是通過歌曲,藝術形象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過程。
在進行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時,要注意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逐步了解音樂語言及表現情感的過程中,激發音樂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音樂欣賞教學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時,結合今年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欣賞教學時,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憤怒地遣責,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凈化。
五、寓德育于各種教學手段之中
結合教材講音樂故事,將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趣聞軼事,作品珍聞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講,在學生細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結合教材做音樂游戲。游戲是兒童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它使兒童的個性得到充分表現,有助于培養兒童堅毅的性格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品質。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數哈蟊等游戲,不僅使孩子們感受到愉快的音樂氣氛,而且還從游戲中受到啟迪。
結合教材做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低年級同學的喜愛。它通過形體動作表現音樂,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樂用這個民族典型的舞蹈動作來表現,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熱愛。而集體舞表演更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關鍵詞]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
Abstract:Basedontherelevantliteratureofteachingefficiencyofforeignteachers,thispapersumsupandcombsthebasicconnotations,mainfeatures,generalcontents,maintheories,hinderingfactorsandimprovingstrategiesoftheteachingefficiencyofteachers.Italsopointsoutthemaincontributionsandcontradictionsofthepreviousstudies,andputsforwardtheemphasisofthisstudyinthefuture.
Keywords:teacher;teachingaction;teachingefficiency
一、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界定
直接定義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概念幾乎沒有,但相關概念相當多。如Raspberry(1993)的“有效教師”(effectiveteacher);DonaldRCruickshank等(1999)的“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HarveyDaniels等的“最佳課堂教學”;KathrynCastle(2006)的“自治的教師”(Autonomyteacher);RobertJ.Marzano等的“有效課堂”(Classroominstructionthatworks)。所有這些說法,幾乎都沒有對自身的概念給予清晰的界定,似乎只是使人意識到“優秀的”、“不錯的”、“時髦的”、“主流的”這類含義。實際上,國外對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定義,大多是對其特征進行描述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是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理念特征。KathrynCastle(2006)認為,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取決于教師是否把教學作為教育學的取向;是否把教學作為科學研究的取向;是否把教學作為教師自治行動的取向;是否把教師作為教學研究者的取向等理念[1](P1094)。
二是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個體素質特征。W.C.Bably認為,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取決于教師的10項個性品質:同情心(sympathy);儀表(personalappearance);談吐(address);誠懇(sincerity);樂觀(optimism);熱心(enthusiasm);好學(scholarship);活力(physicalvitality);公正(fairness);嚴謹(reserveanddignity)[2]。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1999)則認為,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個人性格特征包括熱情、熱心、幽默、可信任、對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激勵、支持、有條理、靈活、適應性強、博學等方面[3](P299)。
三是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教學過程特征。StanleyJ.Zehnand,JeffreyA.Kottler(1993)從3個方面論述了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教學過程特征:(1)一名人際關系的專家(arelationshipspecialist)。具有真實的、無偏見的、同情的和樂于接受學生的態度;注意用眼神接觸,用人體語言表達的非語言行為;支持性的、顯示同情的、用心理解的、關注學生的策略。(2)營造真誠關心的氣氛。有效的班級交往規劃;促進全體學生有效交往;規范有效交往的實踐。(3)一名幫助者(ahelper):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同情學生[4]。
以上這些都是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所應該具備的行為特征,但并非就是教師行為有效性本身。
二、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內容
關于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內容的描述,筆者根據收集的資料,主要從教師教學行為的專業表現、教學過程結構和教學技能技巧等方面進行綜述。
一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教學專業表現。波士頓學校委員會(BostonSchoolCommittee)(2006)提出了教師教學行為的8個維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職業主義(Professionalism):主要指模式化的職業行為,包括工作職能、區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樣性的社區里的工作目標;(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負責任的學習共同體;(4)學校、家庭與社區的伙伴關系;(5)指導學生學習的計劃和策略;(6)實質性知識:具有廣泛前沿性知識,關鍵概念、事實、相關的研究、質疑的方法,具體到各自學科的交流風格等;(7)發展性過程的監控與評估;(8)反思、合作和個體成長[5]。
二是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教學過程結構。CharlotteDanielson(1996)認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是要創造出學習者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使學生能夠從事重要內容的學習,并使所有師生感覺到尊嚴和榮耀。一般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教學過程結構體系有4個板塊,每一板塊標志著教學的不同側面。(1)教學計劃和備課。包括選擇教學目標;展現教學內容、資源知識、教學法的知識;展現內在教學設計、學習評價等內容;(2)課堂環境。包括創建尊重與和睦的課堂環境,形成學習的文化氛圍,課堂程序管理、學生行為管理、具體環境布置等內容;(3)課堂教學。包括清晰而準確的交流、提問和討論技術,使學生認真學習,給予學生反饋、靈活性和反應性;(4)專業職責。包括教學反思、保持精確記錄、家庭交流、對學校和學區的貢獻、專業成長和發展、專業主義展示等方面[6]。
三是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教學技能技巧。Cruicshank(1990)從教學技巧的角度涉及到了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內容。包括“創設環境;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指導時間最優化;提問題;提供清晰的指導;注意學生的進步;提供反饋和強化”等7個方面[3](P318)。HarveyDaniels,MarilynBizar(1998)提出了最佳課堂教學的6種教學行為技能:整合性單元;小組活動;呈現式學習;課堂工作室;真實體驗;反思性評估等等。它有助于創建最佳課堂教學[7](P7)。
三、區分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與無效性的標準
教師怎樣的教學行為才具有效性或無效性?HarveyDaniels,MarilynBizar(1998)關于課堂教學應該增加和減少的因素的研究,對于提高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或減少無效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參考價值。
課堂教學應該盡量增加的因素:(1)體驗性、引導性、操作性的學習;(2)課堂上活躍的學習氣氛;(3)強調學生更高級的思維,學習某領域中的關鍵概念和原理;(4)選擇為數不多的幾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掌握研究該領域的方法;(5)讓學生花時間去閱讀那些具有完整性、原創性和真實性的書籍;(6)培養學生對待工作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完成設定目標、記錄、管理和評估的任務;(7)為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主決定書籍、寫作主題、學習伙伴和研究項目;(8)在學校建立并運用民主原則;(9)關注學生個體不同的認知風格和情感風格;(10)組織合作性活動,將教室建設成為一個相互依賴的社團;(11)將學生進行異質分組,通過個性化的活動不把學生分別孤立起來;(12)在常規課堂上給學生以特殊的幫助;(13)教師要扮演多樣性、合作性角色;(14)依靠教師對學生發展所進行的描述性評價[7](P3)。
課堂教學應該盡量減少的因素:(1)面向全班進行的教學指導,如演講;(2)學生被動活動,包括靜坐、聆聽、接受和吸收信息;(3)對教室里的安靜狀態給予表揚和獎勵;(4)要求學生將課間時間用來完成工作表、練習冊、或者仍然坐著,做其它功課;(5)對覆蓋每個領域中的大量材料作蜻蜓點水的介紹;(6)死記硬背事實和細節;(7)強調學生分數和學生之間的競爭;(8)將學生進行能力分組;(9)采用某些特殊方案對學生進行篩選;(10)采用并依賴標準化測驗[7](P4)。
雖然這一研究不是直接論述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與無效性的,但對于我們區分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和無效性有一定參考價值。
四、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基礎理論
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是如何發生的?或者說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及內部機理是什么?除了上面所述的教師個體素質、課程結構與教學技巧等影響因素以外,還有以下方面的理論成果:
一是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形成過程的本質。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形成過程的實質是教師學習教學的過程。FredKorthagen,JohnLoughran,TomRussell(2006)通過對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教師教育的研究,指出了提高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7個基本原理:(1)學習教學是一個充滿沖突和競爭的過程;(2)學習教學要求認為知識是有待于創造的學科而不是一個已經創造的科目;(3)學習教學要求從關注課程轉向關注學習者;(4)學習教學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中進行并得以促進和加強的;(5)學習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與同伴合作;(6)學習教學要求中小學,大學和實習生之間的有意義的聯系;(7)學習教學要求教師教育家在自己提倡的教學項目中實踐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且在示范作用中得到強化[8]。這7個原理可以說是對教師行為有效性形成過程本質的恰當描述。
二是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形成的思想變量。不同的思想對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具有不同的影響。佐藤正夫(1987)從教學史論的角度,認為必須揚棄與統一赫爾巴特與杜威的教學過程思想,提出了“學習課題系列學習”的思想,主要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1)提出問題與課題,使學生直面矛盾與障礙,引起學習動機;(2)使學生分析問題與課題的目標與條件,抓住真正意義上的問題;(3)使學生探討適當的解決原理、方法與手段,計劃解決活動;(4)實施解決活動的計劃,實現問題與課題目標;(5)檢驗、評價、總結學習結果,使學生進一步練習與應用[9]。雖然這一思想對赫爾巴特與杜威的教學過程的思想有所超越,但仍然帶有傳統教育中的程式化習慣和明顯的杜威教學過程思想的痕跡。
當前比較流行、且大家比較接受的當屬建構主義。JacquelineGrennonBrooks,MartinG.Brooks(1999)提出了建構主義的指導原則,包括:(1)提出與學生相關的問題;(2)圍繞基本概念組織學習活動,探究問題的本質;(3)尋求并重視學生的觀點;(4)課程設置要適于學生提出假設;(5)在教學背景下評價學生的學習[10](P43-103)。在建構主義看來,教學過程的核心就是創設一種環境。
三是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形成的環境變量。許多人認為,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受教學環境的制約。KennethM.Tyler,A.WadeBoykin,TiaR.Walton(2006)通過歐洲與非洲文化差異在課堂學生學業成績的表現的研究,得到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與文化環境具有高相關性的結論,并強調“個人主義與競爭能力”的歐洲文化與強調“合作與活力”的非洲文化相比,前者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業成績比后者的更具有突出表現[11]。因此,隨著教育的國際化與開放化程度越來越高,離開文化考量談老師教學行為有效性是沒有意義的。CliveHarber,JeffSerf(2006)則從民主政治的角度探討了教師教學有效性的問題。他們以英國與南非兩個國家為對比,主要通過兩國文學、其它證據和(大學生)實習教師的面試等手段,得出教師教學有效性與民主政治有密切關系的結論[12],并且指出現代教育結構、教育實踐與教育的民主要求存在矛盾。CareyE.Andrzejewski,HeatherA.Davis(2006)探討了課堂中的人類學接觸(Humancontact)問題,發現教師將與學生的接觸作為他們教學的自然過程。這種接觸沿著兩個軸心進行:第一個軸心表示參與者的教師是如何認識背景及背景是如何促進或限制人們的聯系的。第二個軸心表示有關人類接觸的談話顯示在教學中是如何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的[13]。這個研究對于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具有理論價值。
五、提升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之策略
關于提升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大致有如下幾方面成果:
一是認知改變策略。MiekeLunenberg,FredKorthagen,AnjaSwennen(2006)研究了通過教師教育者,改變未來教師的理念與行為的理論模型,提出了與傳統教師教育方法不同的5個維度:(1)變通的、靈活的和非固定背景下的專業報告,而不是復述詳細精確的事實及固定背景中技術的精確運用;(2)學習中的調節作用而不是向學生傳遞信息;(3)學生是認知網絡活動中的積極建構者而不是信息的接受者;(4)關注明確的問題及其多樣性解決方法,而不是著眼于運算程序的應用和單一的正確答案;(5)關注社會環境的重要性,在此環境中,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贊賞自我調節的學習,其他的學生也是學習的來源[14]??梢姡@些觀點與傳統觀點相比,無疑具有革命性意義。
二是學習合作策略。GeorgeaM.Langer,ArmyB.Colton,LorettaS.Goff(2003)提出了學生學習合作分析,即CASL(CollaborativeAnalysisofStudentLearning)。CASL是一種促進教師發展的教師教育體系。它圍繞學生學業標準目標,幫助教師形成一種合作探究文化,加深理解教與學之間的內在聯系。該體系由4個要素組成:(1)反思探究的框架;(2)合作探究的文化;(3)CASL的探究階段;(4)促進、領導和支持CASL,如制度安排、行政支持等[15]。可見,合作成為教學過程或者教學過程就是合作的具體教學形式,這不僅是提高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也是師生教學相長的實現途徑。
三是反思、建構性策略。JenniferHarrison,SueDymoke,TonyPell(2006)提出教師教學行為發展系統包括教師的經驗、反思、學習結果和進一步的實證研究[16]。因此,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強有力的學校環境的支持,學校政策要對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提高注入具有挑戰性與冒險性的要素。JacquelineGrennonBrooks,MartinG.Brooks(1999)提出的建構主義策略是:(1)鼓勵和接納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2)運用原始的、主要的以及可操作的、互相作用的材料;(3)運用諸如分類、分析、預測和創見之類的認知術語;(4)根據學生的反應實施課程與教學策略;(5)先了解學生對即將交流概念的看法;(6)鼓勵學生參與到與教師和同伴的對話中;(7)激發學生研究的手段是提出富有創見、開放的問題;(8)注意學生最初的詳細闡述;(9)使學生參與到與其最初假設相矛盾的活動中,繼而鼓勵他們討論;(10)提出問題之后為學生留出等待時間;(11)為學生提供建構聯系及隱喻的時間;(12)頻繁使用學習循環模式,培養學生好奇心[10](P125-145)。總之,教師經常反思自身行為,考量不同教學行為、假設、信念和觀點,沉穩深邃地考察教學環境、隨機應變地把握教學局勢并采取相應策略是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必須堅守的重要思想。
四是課堂實踐策略。JosephCiaccio(2004)提出了“完全積極策略”。意謂使教師明顯地看到教學的積極方面,避免或消除消極方面。具體內容包括滿足彼此的需求;改變起反作用的情緒;結束行為問題;幫助后進生;運用積極學習策略等5個方面[17]。KathrynCastle(2006)研究了新手教師如何作為一個教學研究者,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自動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7個自治的主題:(1)對錯誤問題的察覺;(2)質疑;(3)從他人那里尋求答案;(4)冒險;(5)反思到自信;(6)增強對學生理解的理解;(7)采取行動[1](P1094-1103)。RobertJ.Marzano,DebraJ.pickering,JaneE.Polloch(2000)提出了9種有效課堂教學指導策略:(1)鑒別相似性和相異性;(2)總結和筆記;(3)提倡努力和給予認可;(4)家庭作業和練習;(5)非語言表征;(6)合作學習;(7)建立目標和提供反饋;(8)產生假設和檢驗假設;(9)問題、線索和先行組織者[18]。StephenD.Brookfield,StephenPreskill歸納了實現民主課堂的主要技巧,包括熱情傾聽、積極參與、高度注意、謙遜、相互性、共同商議、正確評價、信心、及自治(autonomy)等方面[19]。由此可以看出,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標準相比,最近的研究強調課堂教學更具有反思、建構與批判的韻味。
五是教師教學檔案袋策略。CatherineDeRijdt,EvaTiquet,FilipDochy,MauriceDevolder(2006)研究了高等教育背景下教學檔案對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影響,還檢測了教師對于教學檔案的態度。研究表明,教學檔案是一種能夠帶來重要積極影響的工具。它能夠激發教師去反思他們的教學行為,尋求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內容,改善課程材料[20]。
綜上所述,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對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具有參考價值:(1)關于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特征、內容體系及實現策略的研究成果,對本課題的進一步研究具有指導意義。(2)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必須以一定的專業實踐體系及其標準為基礎,否則教師專業化就無法與醫生、會計、律師、建筑師等職業的專業化相提并論。(3)教學行為有效性不只是依賴于教學理性思維的規則的按部就班的操作性程序,它具有復雜性。這種復雜性表現不只限于教師與醫生、會計、律師、建筑師等職業有相似之處,更在于它與其它許多職業如政治家、人類學家、公共關系者、演藝者等也有相似之處。所以,雖然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必須要求教學行為遵循一些公共教學準則,以使自身行為具有本行業的特殊標準,但是,標準與準則在多樣性文化、政治與生活環境中很難發揮作用,應變思維才是教師教學行為更為需要的。KennethM.Tyler等(2006)課堂的文化差異研究,CliveHarber等(2006)的課堂民主政治研究,CareyE.Andrzejewski等(2006)的課堂人類學研究等都說明了這一問題。
以上研究也存在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教師專業化要求教師行為具有自身專業的不可替代性質,教師教學有效性取決于我們必須堅持教師教學的現代性理性設計,需要有一定規則性知識與程序結構,以此完成教師行為的專業化要求。也就是說,教師教學行為需要一定的模式化與自動化;另一方面教學活動的復雜性需要我們采用更多的反思性與建構性思維與策略,以應對變動不拘的教學環境的要求。由此,教師教學行為已經超越課堂時空范圍而導致教師專業化特征的淡化。以上兩方面構成了教師行為有效性研究的矛盾性。
本課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一是關于哲學思想與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關系及相關策略研究,以此應對未來變動不拘的教學與外部環境。因為隨著教學環境的國際化與文化多元化,任何一種模式化的教學行為研究成果對實踐的指導都顯得蹩腳。對教師個體來說,一種在自身教學哲學指導下的應變性教學顯得非常必要。二是關于擬像背景下教師特別是大學教師行為及其有效性的研究,以此保持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的時代性與未來指導性。因為以往的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是在課堂教學背景下進行研究的,而課堂教學是在工業時代背景下的教學組織形式,隨著人類進入擬像時代,教師教學范式及其行為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如果我們的研究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也許我們的研究成果會成為擬像時代下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提高的桎梏。因此,從以上兩個方面可以解決前述矛盾性。
[參考文獻]
[1]KathrynCastle,Autonomythroughpedagogicalresearch[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
[2]王連生.教育概念[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276.
[3]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教學行為指導[M].時綺,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4]StanleyJ.ZehmandJeffreyA.Koggler,OnBeingaTeacher,CorwinPress,INC,1993.
[5]Adoptedbythebostonschoolcommittee.February1,2006.
[6]CharlotteDanielson.教學框架——一個新教學體系的作用[M].張新立,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48-52.
[7]HarveyDaniels,MarilynBizar.最佳課堂教學案例——六種模式的總結與應用[M].余艷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7.
[8]FredKorthagena,JohnLoughranb,TomRussellc.Developingfundamentalprinciplesforteachereducationprogramsandpractices[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1020-1041.
[9]佐藤正夫.教學論原理[M].鐘啟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18.
[10]JacquelineGrennonBrooks,MartinG.Brooks.建構主義課堂教學同案例[M].范瑋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
[11]KennethM.Tylera,A.WadeBoykinb,TiaR.Waltonb.Culturalconsiderationsinteachers’perceptionsofstudentclassroombehaviorandachievement.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998-1005.
[12]CliveHarbera,JeffSerfb.TeachereducationforademocraticsocietyinEnglandandSouthAfrica[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986-997.
[13]CareyE.Andrzejewski,HeatherA.Davis.Humancontactintheclassroom:Exploringhowteacherstalkaboutandnegotiatetouchingstudents[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1-12.
[14]MiekeLunenberg,FredKorthagen,AnjaSwennen.Theteachereducatorasarolemodel[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7,(23):586-601.
[15]GeorgeaM.Langer,ArmyB.Colton,LorettaS.Goff.學生學習合作分析[M].方彤,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13-14.
[16]JenniferHarrison,SueDymoke,TonyPell.Mentoringbeginningteachersinsecondaryschools:Ananalysisofpractice[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1055-1067.
[17]JosephCiaccio.完全積極的教學——激勵師生的五種策略[M].鄭莉,閆慧敏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4.
[18]RobertJ.Marzano,DebraJ.pickering,JaneE.Polloch.有效課堂——提高學生成績的實用策略[M].張新立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8.
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是在任何時候、任何課程教學中都應凸顯的德育內容.縱觀我國化學的發展歷史,有著許多燦爛成就.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滲透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所取得的優秀化學工藝,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勤奮、勇敢和智慧,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例如,在講“H2的性質和用途”時,教師可聯系H2在“神舟”系列飛船發射中的作用,并告訴學生中國所掌握的航天科技已擠入世界前列.
二、引入化學家故事
滲透自強品質教育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可結合化學史,引入一些化學家的故事,學習其身上所具有的崇尚科學、刻苦鉆研、實事求是、追求真理、不畏艱難險阻、勇于獻身的執著與頑強的科研品質.例如,在講“元素周期表”時,教師可告訴學生:在化學元素發現史上,元素氟的制取可謂參加人數多、持續時間長、危險性大.為了制備出單質氟,前后跨時六、七十年,一些化學家不顧身體健康損害,甚至生命危險,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化學家亨利•莫瓦桑歷經數次實驗失敗和嚴重的砷中毒,成功地利用低溫電解法制得單質氟,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化學難題.
三、憑借化學實驗平臺
滲透科學精神與品質教育實驗是化學課程的靈魂,是學習化學最重要的方法論之一.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化學實驗教學平臺,滲透科學精神與科學品質教育,并貫穿于實驗過程始終.
1.嚴謹認真的實驗態度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對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的各個環節提出具體要求,布置學生認真完成每一個操作步驟,以此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實驗態度.實驗中要求學生做到:嚴格按照實驗程序操作;如實反映實驗現象,尊重觀察到的細節;若實驗結果誤差較大,應在查明原因的基礎上,認真重做.
2.團結協作的精神
在化學教學中,不僅是分組實驗,還有許多單個實驗往往也需要兩個人合作或者多人共用一臺儀器.只有學生間默契配合,才能保證實驗的有效開展.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形成整體意識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如,實驗時不要隨意動用他人他組的儀器和藥品;要服從小組長的統一安排,按事先的角色分工有序實驗.實驗完成后,要保持實驗臺面清潔整齊和有序,為后面要實驗的同學提供方便.
3.環境保護的意識
如今環境污染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環保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話題.無論是化工生產,還是化學實驗,都會產生一定的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結合具體的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在演示實驗“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教師可從環保意識培養角度設計多個思考問題:①空氣中排入過量的一氧化碳,會有怎樣的后果?②為什么要用氣球來收集一氧化碳尾氣?③實驗結束后,對于氣球內的一氧化碳尾氣,應該如何處理?在學生對問題③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拓展延伸出對化學實驗“三廢”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的思考.如,對于廢液和廢渣,應教育學生做到分類存放、及時處理,不得隨意倒在水槽或垃圾箱中.一些廢酸、廢堿,可用中和反應進行無害處理后再排放.
四、運用化學學習思維
(一)職業中學的學生心理素質有待提高職業中學學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學都是一群不被關注的群體,這些群體包括:家庭缺陷群體,包括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思想教育是缺失的;學習困難群體,包括基礎知識比較差、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他們在校期間一直是不被關注的群體;行為習慣不良群體,包括不遵守學校紀律、在校外惹是生非的學生,他們是經常受到學校處分的群體。從這三方面來說,職業中學學生的組成比較復雜。特別是這些學生由于各個方面一直以來沒有被關注,從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多表現在心理發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異、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為中心,愛與教師頂牛、愛鉆牛角尖,不能接受教師家長的批評和指導,對他人缺乏同情心、愛心,甚至叛逆等等。我從事班主任二十年,接觸過很多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有一次一個女學生家長打來電話,說孩子星期六一整晚沒有回家,非常著急,讓我幫忙打聽孩子上哪去了,我到處打聽也沒有結果。星期一,該學生像沒事一樣來學上課,我細心工作耐心詢問,她才說出實情,原來她星期天和幾個朋友在KTV唱歌喝酒,然后又去網吧通宵。我很吃驚,我沒有批評她,而與其交流,她認識到了錯誤,說后悔不該一個人在外過夜。問其原因,她說她在家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她要求很苛刻,遇事愛嘮叨,她就故意做給父母看的。一名十七八少女就是為了和父母賭氣而不計后果,使我感到害怕,這一時期的學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將導致學生厭學、棄學。
(二)中職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比較薄弱,從而缺少學習動機中職學生的主要來源是初中的中下游學生,他們成績不太好,底子薄。有一名數學教師在給計算機專業上課時,在講指數運算時,問一個學生一個問題“1/2+1/2=多少?”“2/4?!睂W生很干脆地回答,教師滿臉無奈,學生哄堂大笑,而其本人則表現出很茫然,可想而知,他的數學基礎幾乎沒有,而講國家政治制度,他們更如聽天書,這樣的基礎,要使他們接受中職教育有一定的困難。
(三)教材枯燥現在的德育教材中許多知識比較枯燥,理論性也比較強,對不愛上文化課的職中學生來說,更是枯燥無味的。再加上學校的考試制度沒有道德標準,沒有考核約束,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
二、解決措施
(一)要和班主任、科任教師配合,全面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不是一堂課的課題,而是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的培養,而是時時、處處、事事的實踐學習中。我們要和各科教師通力合作,通過多種手段促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作為職業中學的學生,要把德育放在一定的高度。
(二)教學要以中下游學生作為主要授課對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三排的學生身上,對坐在教室后面的學生不管不問,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職業中學的學生雖然優秀生所占比例比較少,但是在其他技能方面許多學生存在很多優勢,比如:美術水平高,電腦打字快等,如果打擊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也會在優勢方面失去積極性,從而會影響一個學生的美好前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文化課比較薄弱的學生,給他們自信心,使他們在思想上和知識上都得到提高。作為班主任,我對這些學生比較了解,一旦給了他們動力,他們會有我們想象不到的回報。記得有一個學生剛入校時,成績很差,在別人眼里應該是無可救藥,但多次交流后我發現其自信心很強,因此,我不斷鼓勵他。他進步很快,在2013年對口高考中考上了山西大學。因此,我們應更關注中下游學生,讓他們得到進步,這更是德育課要達到的目的。
(三)必須改變死記硬背的德育課上課模式大多數教師在上德育課時,總習慣畫重點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比較好一點,就是滿堂講解,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對于德育課的枯燥無味,我們要改變授課方式,例如可以設置課堂情境,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比如,在講“道德與法律”時,可以放在多媒體上講,可以先播放一些小案例讓大家去討論,以調動大家的積極。同時,要和班主任結合,在教室搞一些教室文化建設,是學生脫離舊的教學環境,在新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更有新鮮感。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寣W生主動學習,必須首先解決學生學習的動力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只靠外力“逼迫”則會處于消極、被動甚至厭倦的狀態。目前,中職學校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是缺乏學習意識,其中,很多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多采用活動課的方法,讓學生從枯燥無味的“理論”中解脫出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現實社會。在課堂形式上,通過討論、視頻觀看、生活大課堂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高中二年級《哲學與人生》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提出如何讓“人生出彩”、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同學們都急切想知道,教師再告訴他們,這些問題,《哲學與人生》將為大家做出回答。只有學習《哲學與人生》,我們才能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才能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辯證思維素質,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有所成就。這一信息輸入到同學們的腦海里,便激起了他們思想上的波瀾,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索愿望。學習興趣的培養還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每節課都要力爭使學生在接受知識時,驚嘆理論的博大精深,由此產生一種深感自己在這方面知識貧乏而渴望探求的心理,進而一次又一次喚起學生學習的需要。
2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
自學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要求地閱讀教材、感知教材的基本內容、找出疑難、理清脈絡、為學好新知識作好思想上和心理上準備的活動。它是教師發給學生的一把去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教師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學習知識的方法。在一切知識中,關于方法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知識。如何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一是鼓勵學生“同伴互助”,讓學生之間多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學之間的交流學習是自然的、無障礙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互助活動,一幫一活動。二是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在學生自學時,教師要給出閱讀書目、參考文章和相關部分的思考題,為學生自學提供指導。思考題目應當覆蓋相關內容的主要部分并且難度適宜,使學生不通過自學就不能作答。實踐表明,學生大多是循著思考題的引導進行自學的。政治理論課不同于一般的書籍,對于中學生來說,要讀懂困難還是較大的。有的學生看了一節后,還不知道教材到底講了些什么,不會分析和歸納教材中講的問題。教師若不及時地加以引導,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已產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筆者的做法是,引導學生:①精讀課題;②細讀課文;③深讀小欄目。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動手、動腦、動筆。
3變“教會”為“學會”
首先,從思想上改變以往對學生的評價方法,為什么要首先改變思想呢?我們先來看《莊子》中的一則故事:在一個煙霧彌漫的早晨,有一個人劃著船逆流而上。突然間,他看見一只小船順流直沖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沖上他,他高聲大叫“小心!小心!”但是船還是直撞過來,他的船幾乎就要沉了。于是他暴跳如雷,開始向對方怒吼,口無遮攔的謾罵著。但是當他仔細一瞧,才發現原來是條空船,因此那股怒火突然消失無蹤,氣也消了。為什么整個感覺會突然轉變呢?沒錯,是想法變了。隨之,“感覺”也就轉變。那么同樣思想改變了,想法就會隨之改變,感覺就自然而然的改變了,我們以往對學生的評價思想是只有學習好一切就好,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優秀的學生,而對那些成績平平甚至差的學生視而不見,認為他們學習不好而別無優點可言,這種思想影響我們對這些學生的正確評價,影響師生感情,甚至影響這些學生的一生,誤導他們進入自卑的心理。所以老師應該改變這種以往的評價學生的方法。因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長大成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不要刻意的追求學生人人都100分,不拿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而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是小草就讓它裝飾大地,是參天大樹就讓它成棟梁之材。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贊賞每位學生。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曾經說過:“贊賞別人所付出的,要遠遠小于被贊賞者所得到的?!辈堰@稱之為激勵的倍增效應。在英語教學中,要對學生不斷地進行激勵,贊賞,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稍有進步時,哪怕只說對了一個單詞時。無論他平時的成績如何?都要及時的表揚他,鼓勵他,也許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會讓他對英語重新產生興趣,信心大增,甚至迎頭趕上。即使成績進步不大,對他的人生同樣會產生神奇的效應。所以別疏忽了我們的語言,好言一句貴如金。一句鼓勵贊賞的話可以喚起一個人的自信尊嚴,讓學生的人生得到升華,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在教師的欣賞贊揚中,得到充分發揮。
第三,在教學策略的學習過程中,滲透品質教育。例如,在學習閱讀課文時,采用合作學習,探索,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一起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Lesson 1:Higher,Faster,Stronger時,這是有關奧運會的話題,讓學生討論奧運會的發展史,比賽項目,歷屆奧運會的舉辦國,吉祥物以及中國參賽情況等問題,讓學生四人一組,互相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理解各種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與人共事的能力,欣賞別人的能力,并幫助他們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
第四,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例如,在教學Stay Healthy一單元時,讓學生聯系實際,探討有關健康的話題,為了身體,心理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整個人類的健康,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如何從日常做起。在學習環境保護話題時,讓學生就當前的環境問題開展討論,各抒己見,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你有什么高策。為了改善環境狀況,如何從自身做起: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生能積極發言,談環境污染的危害,聯系濫砍濫伐,大量捕殺野生動物的現象,家鄉河流的污染,以及這些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從而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參與意識。
第五,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鍥而不舍的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例如在教學Jame’s Lmky life,Helen Keller Dies at 88.China’s Most Famous“Farmer”幾課時,會設制這樣的問題:“What do you leam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