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00:20:41
序論:在您撰寫物業行政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資金管理上存在缺陷
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的發展都是通過會計科目體系全面的反應出來,但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不僅業務往來增多,而且往來項目也越來越復雜化,反映資金流向的會計科目存在著性質相同,名稱不一致的問題,這樣就使資金賬目的流向不能對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情況進行準確反應,導致賬目混亂。另外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存在著許多不規范的地方,不僅存在著專項資金被擠占的情況,同時各項費用支出也缺乏計劃性,預算計劃得不到有效的落實,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工作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2資產管理上存在缺陷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實施的是政府采購制度和財務清查制度,但這兩項制度存在著不完善及缺乏監督的問題。許多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執行行,形同虛設,不按時進行財務盤點,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國有資產損壞、被盜及丟失等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政府采制度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采購項目資金管理缺乏程序化和制度化,導致采購過程中滋生腐敗,使國有資產受到較大的損失。
1.3預算管理上的缺陷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預算編制,預算控制及預算執行等幾個階段,但在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中各個階段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預算編制工作不科學。當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都是根據上年基數的基礎上對本年進行預估,這就導致具體操作過程中,為了增加資金則在編制過程中采用高標準,從而導致拿著資金找項目的現象發生。其次,預算控制難以實施。我國事業單位進行預算編制時間都很短,預算審批程度拖延的時間較長,這就導致每年預算控制在一、二月份時都不能有效的實施,同時預算的事中和事后控制,由于缺乏有效制度和分析,也使其無法對下一年度的預算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另外,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支出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改變預算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極易導致腐敗的發生,而且也不利于維護國民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1.4內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即是內部控制,但在當前許多行政事業單位中都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不僅審批缺乏計劃性,及先審批后審核的問題,同時還存在著崗位職責不明的現象,從而使資產保管及會計報賬等工作中存在著職責不清的問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性和執行性較差。
2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新思路
2.1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財務制度的建設
隨著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在制度的建設上已經基本趨于成熟,各單位都已制定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來不斷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規范性、科學性的實施。財務制度的實施需要有相應的約束機制來保障,特別是對于事業單位的資金的支出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我國新修訂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對資金賬戶的設置作出新的規定,特設置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這一資產類賬戶。該賬戶主要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事業單位根據財政部門批復的用款計劃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如果在期末本賬戶存在借方余額,則表示事業單位還存在尚未支用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該賬戶在年末應該是沒有余額的。該賬戶的設置是上級財政專項資金的撥款及使用更加明確,更加透明。充分反映了上級專項撥款的使用情況。
2.2加強財務管理觀念的變化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推動下我國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加快觀念的轉變,利用現代化、先進的管理理念來加強財務管理。首先,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對各類新出去吧的財經法規及會計制度進行強化學習和掌握,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性,強化自身的法制觀念和理財意識,從而做到依法理財和科學理財,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其次,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需要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和指導,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管理能力。行政事業單位也需要制定一個完善的培訓和教育制度,為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要大量吸納優秀的管理人才,制定科學的薪酬制度和激勵機制,從而更好的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3加強財務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新修訂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就以服務財政的科學化、精細化作為遵循的主要原則。例如:新修訂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就對事業單位的會計目標、會計的核算方法等都體現出在兼顧財務管理的同時還必須兼顧財政預算管理的信息管理。
2.4加強會計核算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必須先把握好原始憑證這一關,對于收款票據也要進行管理。規范空白票據的填寫,內容必須真實反應經濟活動。另外還必須加強對事業單位收支兩條線的嚴格管理。不得隨意隱瞞、節流應上繳的各項收入款項,不得亂列支出項目。
3結束語
首先,要把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融入到財務管理中來,財務管理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要掌握實際情況,并通過財務管理的情況來分析內在的規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才能更好的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社會的發展。第二,能有效的解決財務糾紛方面的問題。事業單位在過去財務管理方面不是太重視,在近些年來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制度管理以及嚴格辦事上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財務管理需要有制度的控制才能更好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第三,可以將科學理財很好的和民主理財結合起來,形成事業財務能力的提升在科學發展觀思想的引導之下,要做好工作之間詳細的調度、查漏補缺,并積極維護好法律相應的規范作用,更好的造福于廣大人民。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財務管理人員管理意識淡薄。行政事業資金的來源是從國家經濟預算中調撥出來的,還有一部分是政府的補貼。由于資金帶有公家的色彩,所以員工在使用以及管理方面就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財務管理的制度沒有完善,資金的管理與使用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政策的落地實施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存在一部分資產管理人員利用資金來增加收入,但是在這種經營活動過程往往沒有防范的意識,資金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風險。(二)財務管理工作缺乏氛圍支撐。資金管理的模式較為陳舊,無法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有效的利用資金,沒有形成具體的財務管理的目的,理財觀念在行政事業單位之中基本上沒有形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資金的認識還不夠明確,使得在財務管理時處于一種被動的局面,資金的預算大多數情況下都較為粗略,基本的防范意識都不存在,當遇到大的事故時就很容易出現應對不及時的現象。其二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程度不是太高,管理水平無法真正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三)財務管理的執行力度不夠。財務管理問題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執行力在這其中也是一重要的因素。資金的調動與使用沒有做好備案,存在一部分員工利用公款辦私事的事情發生,資金的收支與產出等沒有具體的明細,導致一部分資金處于呆賬狀態。若長時間不進行處理,會導致更多壞賬事件的發生。對于資金使用的票據牢核不夠完善,甚至連基本的信息都無法分辨出來,存在很多虛假亂開的問題。公款消費、貪污事件也經常發生,但是在年終結算時會通過一些虛假的數據蒙混過關,最后形成頑疾。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缺乏科學合理的監管組織。從目前國內大部分事業單位來看,其財務管理內容中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沒有科學合理的監管組織。其原因在于大部分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不僅要干好自己責任范圍內部的事情,還要同時管理好財務內部的控制工作。這樣的管控不具備合理性,甚至還會影響自己手頭工作的正常進行。由于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疏于對員工的科學監管,從而造成員工在工作上表現出懶惰和不作為。(二)財務管理人員缺乏正確認識。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事業單位的基層管理者和一線員工,對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認識留于表面,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事業單位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
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最為基礎的就是要讓形成事業單位的員工建立起財務管理的意識,明確的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有效的推進制度的實施。財務管理人員需要經常參與培訓提高自身對資金的管理與運用的能力,形成風險控制意識。讓更多有財務管理的經驗的優秀員工加入進來,為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提供自己的想法,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讓更多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夠落地執行。(二)強化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預算管理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技術手段,預算資源與數據的取得都是建立在會計核算基礎之上的,這樣核算出來的預算才能保證信息的準確性。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都處于長期的運作狀態,支出管理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錢是否花在關鍵點上了,對工作的開展是否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在后續階段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對于出現問題的單位或個人要嚴懲,充分做到按國家政策制度來辦事。(三)實現資產內部合理的督查機制。國有資產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有嚴格的監督機制,資金的使用要不定期的進行核對,確保資金使用符合要求;然后要進一步的規范資金的審批制度,涉及到大額資金的流動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才行;同時要進一步建立起信息的歸檔工作,通過專業化的設備做到實時的監控,提高監督的效果。
總而言之,如果想要提升行政單位內部的管理水平,必然要健全財務會計方面的控制體系。行政事業單位不僅要強化內部控制體系,學會與時俱進、更新財務會計管理理念,還應該嚴格要求自我,完善企業內部財務會計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薛暉.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探討[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趙秋梅,靳玉平.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財會研究,2007(09)
[3]王尚集.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12).
[4]耿永建.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淺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6).
[5]楊洪彩.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系統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0).
[6]許紹堅.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設[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0):45-46.
[7]趙麗芳,廖康禮,王玉勤.淺談網絡條件下村級財務管理體系的完善[J].會計之友,2011(7):53-54.
由于服務的不可儲存性、異質性及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與制造業明顯不同,服務業進入國際市場不能采取線性的方式逐步推進,而需要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行。[1]早期關于服務業國際化動因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上。如Dunning(1989)將基于制造業的“國際生產折衷論”應用于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認為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也需要具備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及區位優勢,并且只有同時擁有上述三大優勢時,才能進行有利的對外直接投資。[2](5-39)之后,很多學者從更多角度對國際化動因進行了分析。Lovelock和Yip(1996)從市場驅動、競爭驅動、技術驅動、成本驅動、政府驅動五個方面分析了服務業國際化的動因。[3](64-86)李慧中(2004)認為,Dunning的“國際生產折衷論”對服務業的適用性是不突出的,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是產品差異條件下追逐規模報酬的產業內貿易導致的結果。[4]鄭吉昌(2004)則將服務業國際化動因概括為生產性和消費的拉動、供給的推動(專長、勞動力)、服務業的競爭、進入壁壘降低(標準成本化、全球范圍優勢)和服務貿易自由化、贏得信賴以及全球學習。[5]魏江等(2004)認為,KIBS國際化是需求拉動及供給推動共同作用的結果,需求方面是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化及競爭的需要,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其它更擅長的企業,實現價值鏈的分工,使KIBS企業有了進一步生存的空間;供給方面是企業追求規模經濟及范圍經濟而主動向國外擴張。[6]
以上學者盡管從不同角度對服務業及KIBS國際化動因做出了解釋,也注意到服務業與KIBS、與制造業的差別,但是,這些學者更多地是從產業角度來進行分析,注重的是服務的特征。KIBS不僅僅在于具有服務性的特征,還具有創新性特征,這也是KIBS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現有的研究忽視了KIBS具有創新功能的特征,忽視了KIBS在創新系統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據KIBS的特點,在借鑒以往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另外一個角度——創新系統的視角對KIBS國際化動因進行分析,以期獲得更為圓滿的解釋。
二、KIBS創新特性及在創新系統中的作用及功能
在知識經濟下,知識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并逐漸取代了土地、資本、勞動力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創新系統中,知識流動及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創新過程的關鍵所在。KIBS具有知識生產和知識擴散的功能,在創新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非一般的生產和消費部門。
(一)KIBS創新特征
KIBS創新是指發生在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中的創新行為及活動,是KIBS與客戶利用各自的知識及技能,為完成一項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任務而做出的一系列合作行為。知識密集型服務創新具有顯著的高客戶相關性,即KIBS與客戶之間是一種“共生”關系,創新服務質量的高低依賴于KIBS與客戶的交互作用。在創新中,客戶與KIBS之間的知識流動是雙向的:KIBS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在交互中傳播現有的知識,同時通過客戶反饋也加強了KIBS本身的知識基礎,擴大了KIBS的知識存量,并可能引起新的交互作用。Strambach(2001)建立一個模型(見上圖),將KIBS知識過程分為明晰知識和緘默知識的獲取、知識的重新整合、知識向客戶企業的轉移與擴散三個階段,說明了KIBS與客戶間的這種知識流動及交互作用。[7](53-68)
(二)KIBS在創新系統中的角色
KIBS創新具有高客戶相關性,這不僅僅促使其本身必須具備高的創新性,以滿足客戶的需要,也使其有可能將創新性知識傳遞、擴散給客戶,即KIBS不僅僅具有知識生產的功能,也具有知識擴散的功能。具體而言,KIBS在創新過程中主要有三個角色:創新推動者(Facilitator)、創新轉移者(Carrier)及創新來源(Source)。[8]
1.創新來源(提供者)。KIBS在進行創新時是創新主角,KIBS為制造業或其他服務行業提供服務或知識,提供創新概念及思想,并與客戶企業緊密聯系共同完成創新。Hertog(2000)認為,KIBS作為知識及創新的合作生產者,是一種私人知識庫,即所謂的“第二知識庫(theSecondKnowledgeInfrastructure)”或“新知識庫”①。[9](491-528)如廣告商為客戶開發并組織實施一個新的廣告策略。2.創新推動者(合作者)。KIBS企業為客戶的創新提供支持服務,但創新本身不是來自KIBS,也不是由它從別的企業擴散到客戶企業。如管理咨詢公司協助客戶開發一種新的服務分銷渠道或引入一種新的會計制度,在這里,KIBS為客戶傳遞它們需要的知識或服務來支持創新。3.創新轉移者(購買者)。KIBS企業將現有的創新從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傳播到另外一個行業或客戶企業,創新本身不是從KIBS產生的,KIBS只是一種中介。此時,KIBS也扮演著購買者角色,即KIBS從制造業或者其他服務行業購買知識、設備及資本品,但KIBS在購買后還承擔一個重任,即將該產品客戶化,適應客戶的需求。如KIBS企業為客戶引進及實施一個先進的、創新性的ERP軟件,并將該軟件客戶化。
可見,KIBS在創新系統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它的知識生產和知識擴散的功能,是創新系統的節點及橋梁,是創新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KIBS在創新過程中扮演多種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KIBS本身作為一個創新主體,在不斷進行內部創新的同時,也為創新系統中的其它主體提供了創新的平臺,對創新起到催化作用。
三、國家創新系統的國際化擴展——KIBS國際化的動因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國家創新系統是一個開放式的、國際化的系統,國家創新績效取決于該國利用全球創新網絡及全球創新資源進行創新的能力,國家創新系統的國際化已成為促進創新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Toivonen,2005)。[10]另外,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由于自身創新系統的不完善及創新資源的缺乏,通過國際化獲取創新資源,提高本國創新系統競爭力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及必要的途徑。國家創新系統的國際化發展,增強了作為創新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KIBS國際化發展的動力及壓力,主要體現為實現如下四個效應的需要:(一)國家創新系統邊界的國際擴張效應
Coase(1937)認為,企業的擴張與收縮在于交易成本的節約。[11](386-405)創新系統也存在由于交易成本節約而導致的邊界擴張與收縮。創新系統邊界的擴張表現為創新組織規模的擴大和創新行為的融合與協調兩個方面,前者是單一組織形式下的規模擴張,后者是對創新系統的改造。[12]創新系統革新的動力來源于知識在系統內流動的機制。信息通訊科技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使各國創新活動之間的互動與依賴日益加深,為了獲取更多、質量更高的創新資源,國家創新系統中的創新主體主動向外擴張,實現國際化發展。KIBS國際化一方面是實現本身規模經濟的需要,另外一方面降低了知識在創新網絡接點傳播的交易成本,使報酬遞增得以實現,并促進其他創新主體實現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同時,KIBS作為知識擴散的橋梁及中介,它的國際化有利于改造跨國創新組織結構,建立靈活的組織創新網絡,有效降低創新主體在國際化進程中由于規模擴大而帶來網絡接點之間連結不穩定的風險(規模擴大與風險加大之間存在“兩難”問題),實現創新系統質的擴張。(二)知識的放大效應及國際擴散效應
知識系統要么是網絡結構,要么是層級結構,而無論哪種結構,KIBS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網絡結構中,KIBS加強了不同網絡接點之間的知識流動。在層級結構中,KIBS有利于知識沿著層級進行流動,如典型的專業會計服務就屬于這類。而創新系統競爭力的差異在于知識創造和擴散通過不同的中介和組織交互作用來進行。[1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各國國內市場日益與國際大市場融為一體,產業全球化以及企業生產、研究活動的國際化,使國際間的知識流動愈加強烈。由于KIBS具有知識生產性和擴散性并重的特征,KIBS在國際化發展中不斷吸取國外知識,并通過對知識的整合、加工,不斷進行知識創新,放大知識存量,提高了知識流動的質量,促進知識在創新主體之間的國際流動,在不同類別的知識網絡中傳遞,加強了國家創新系統知識生產子系統及知識擴散子系統功能,通過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有效聯結來提高學習和創造能力,使國家創新系統立足于國際創新前沿,利用國際創新系統的優勢,迅速提高創新能力。
(三)制造業、服務業創新子系統的國際互動效應
KIBS所具有知識生產及知識擴散功能,使傳統的創新系統發生了變化,服務業創新子系統與制造業創新子系統出現融合的現象,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創新活動互相表現對方的特征。它們之間存在信息、知識及人才等要素的流動,并通過這些流動使兩者產生極強的互動作用,互相為對方的發展提供支持。制造業生產的國際化產生了對金融、會計和法律等服務的需求,為了滿足國內制造業國際化的需要,KIBS企業跟隨進入東道國提供服務。隨著服務水平的提高及在國外提供服務經驗的不斷豐富,KIBS企業有能力主動在國外尋找發展的機會,實現從跟隨戰略到主動尋求新市場的國際化戰略轉變??鐕圃鞓I規模經濟的來源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服務的能力而不是制造產品的能力,[14](45-56)在制造業國際化程度較高情況下,KIBS國際化是提高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四)國家創新網絡的國際綜合協同效應
創新系統創新效率的提高,不僅取決于各創新主體本身的高效運轉,更取決于各創新主體間相互聯系和合作形成的網絡協同。在強調知識流動的創新系統架構中,創新主體間的互動關系愈趨復雜。創新主體之間存在正、負向反饋及增強、抑制作用,有著顯著的非線性關系。要提高創新系統效率,不僅要提高內部效率,即各子系統(如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內部管理過程的效率;更要提高外部效率,即各子系統之間(包括區域創新系統、國家創新系統與國際創新系統的聯系)合作與交流的效率。KIBS作為連接國際、國內及區域三個不同層次的知識系統的重要橋梁,只有與國際接軌,保證知識在各個層次的創新系統、各個創新主體及創新主體各要素之間的橫向與縱向流動,產生互動和作用,形成創新網絡的國際協同,使國家創新系統在國際環境下有效地運行,降低創新風險,減少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
摘要:WTO后過渡期是國內銀行提高自身實力,迎接外資銀行競爭的關鍵時期。未來銀行的競爭,是新興業務的競爭,尤其是中間業務的競爭。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當抓住時機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增強國際競爭力。本文分析了當下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緊迫性,對現行條件下制約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因素做了一些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競爭中間業務緊迫制約因素建議
一、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緊迫性
隨著全球資本市場快速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崛起,使得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等傳統業務面臨巨大挑戰,經營風險加大,生存空間日益縮小,這樣的外在環境迫使商業銀行必須進行多元化的發展,拓展新的收入來源。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優秀的國外同行加入到爭奪蛋糕的行列,它們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以及強大的研發和營銷能力,讓過度依賴傳統存貸款業務和利差收入的中國銀行業面臨嚴重的挑戰。爭奪利差收入以外的中間業務是中國銀行業必然的出路
二、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現狀和特點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雖然剛剛起步,但可以看到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主要體現在:
產品日漸豐富。1978年以前,我國銀行中間業務只有結算一類,具體品種不到10個。近幾年迅速發展,相繼開辦了、保管、信托租賃、票據承兌和貼現、信用證、型用卡、基金托管等業務,已有上百個品種。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總體上還不太成熟,體現在:
品種單一,結構欠合理。從商業銀行開展的一系列中間業務品種上來看,在傳統的中間業務基礎上創新的產品居多而新興的中間業務品種居少。
收入水平貢獻度低。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以內,有的甚至不足10%。而許多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往往占到總收入的50%以上。我們的中間業務還有相當多的潛力可挖。
科技手段運用有限。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雖然都有比較發達的電子網絡系統,但在對中間業務產品創新的運用上極其有限??萍純瀯葜饕窒拊趨R兌、支付和結算等傳統業務上。
三、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的戰略性對策
(一)提高對發展中間業務重要性的認識
提高發展中間業務認識的高度,關鍵是要實現“十個轉變”,即在營業理念上從專業銀行向現代銀行轉變;在經營目標上從間接創收向直接和間接創收并重轉變;在經營意識上從“副業”向“主業”轉變;經營模式上從“一元化”向“多元化”轉變;在經營品種上從傳統產品向新興產品轉變;在經營手段上從科技含量低、單一化向高技術、多元化轉變;在服務策略上從低效向高效轉變;在經營態度上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在經營機制上從僵化向靈活方式轉變;在經營作風上從“以自我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
(二)完善中間業務的組織管理體系
理順部門之間的關系,加強集中統一管理,在中間業務的拓展上要以效益為中心,全面整合中間業務,充分發揮中間業務專業部門或協調機構的統籌作用。中間業務專業部門的功能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定統一的中間業務發展戰略、拓展領域和主導品種;二是提升技術支持力度,加快創新力度,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強成本與收益的核算,避免低效益、高風險的品種;四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
(三)強化中間業務產品的開發,不斷調整適應市場需要
我們必須注意在發展過程中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要,來開發、設計、推廣中間業務品種。具體要做到(1)整合現有中間業務品種,及時淘汰沒有效益又消耗資源的業務品種,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有市場發展前景的項目和品種中。(2)要加大金融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力度,開發創新出適合不同類型企業、居民要求的中間業務新品種,提高綜合化、個性化金融服務功能。在產品的開發上,集中力量發展高價值品種,如投資銀行、理財、銀行卡增值服務、網上銀行交易、外匯業務等等,發揮自身優勢打造主打品牌,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確立優勢品牌的市場地位。
(四)完善人才培訓機制,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步伐
壯大中間業務隊伍,一是要立足現實,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辦法對現有員工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以適應業務的急需。二是要在內部公開選拔,挑選精通業務、年富力強、善于鉆研且具有開拓意識的人員安排到中間業務崗位上來,并通過國內外的專職培訓、理論研修和實務培訓相結合等方式,對他們進行中間業務、外語、計算機、公關藝術等較高層次的知識培訓。
(五)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
為規范收費行為,維護商業銀行和客戶的合法權益,監管當局應當盡快出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管理辦法》,對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方式及其它相關事宜做出具體規定。商業銀行以此為據,中間業務的收費自覺地接收入民銀行監管以及客戶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在中間業務收費標準的調整制度上,應堅持收入與支出匹配、風險與收益對等、向國際管理靠攏的原則,堅持以成本費用為基礎,加上法定稅金和合理利潤,并充分考慮市場狀況和客戶承受能力。
1.公務卡的推行加重了行政事業單位負債情況。公務卡就有透支功能,在開戶時要求制定公務卡的持卡人,在行政事業單位公務消費后,需要指定的持卡人到單位的財務部門進行報銷。但是實際公務卡使用過程中,為了方便國家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與管理,單位為每一名員工配備公務債是不太現實的。當持卡人進行公務消費過程中,如果透支金額較大,所欠下的費用就歸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負債,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負債增加,增加了單位財政壓力。
2.公務卡的推行也助長了奢侈浪費現象。因為使用公務卡消費都具有相應的消費記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作為消費憑證,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但是實際公務卡使用過程中,奢侈浪費行為無法避免,這主要與現行體制以及個人職業道德有關。持卡人進行公務消費過程中,往往存在將個人消費與公務消費混淆的情況,從而導致浪費現象。另外,行政事業單位公務消費無法統一消費標準,在實際公務卡消費中無法避免超標準消費現象,這就造成奢侈浪費情況。
3.公務卡的推行受到環境限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銀行卡使用越來越依賴,銀行卡使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為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各大商場、柜臺都使用POS機,為公務卡消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然而我國許多偏遠服務區,在線支付服務很難實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務卡的使用,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支出消費很難滿足。
4.傳統的支付方式對公務卡的推行增加了阻力。在行政事業單位推行公務卡過程中,由于對其的宣傳不到位,一些員工對公務卡消費理解不正確,并對公務卡消費存在抵觸情緒。片面的認為公務卡的使用制約了現金消費,同時還會對個人隱私造成威脅。由于大多在職的公務人員對公務卡的使用方式、使用范圍缺乏應有的了解,而行政事業單位一直受傳統現金結算模式的影響。職工更習慣使用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且短時間內無法轉變持卡消費的觀念。公務卡的使用率無法提高,使用效果不明顯.并給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的推行造成了阻礙。
二、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的措施
1.不斷的加強對公務卡使用的監督力度。針對現行公務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在制度實際實施執行過程中容易被人曲解,所以需要加強對其的約束與監督,同時也是避免挪用公款、奢侈浪費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公務卡實際應用時,首先應該明確公務卡的結算限額,避免公務卡透支過多現象。其次,制定完善的公務卡使用制度,并對其現金流量進行規范控制,時刻監督預算單位現金動向。最后,做好公務卡現金提取限制工作,有效的避免行政事業單位負債情況。
2.取消實名制公務卡辦理制度。實名制公務卡制度應用過程中,個人消費與公務消費容易發身邊混淆,造成奢侈浪費情況。因此,應該盡快取消實名制制度,行政事業單位開戶時,不應該指定某一個持卡人,而是將公務卡放在單位名下,并對其進行規范化標號,為公務卡管理提供便利。事業單位應完善預算績效的考核以及執行的監督機制。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調整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控。建立預算管理以及預算資金使用的機制,制定預算以及專項的資金使用評價方案和辦法,并開展或完善事業單位內部的考核機制。保證預算及專項資金的使用安全、規范以及高效,避免出現資金使用不當、奢侈浪費的現象。
3.不斷的完善公務卡的使用環境。隨著公務卡推行的不斷深入,公務卡的使用環境也應該得到不斷的完善,也只有良好的使用環境才能保證公務卡制度發揮更大的功效。首先,政府財政部門應該對公務卡刷卡環境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優化,為公務卡推行提供方便。其次,對于POS機公務消費應該進行進一步優化,將公務卡刷卡信息、消費類型、單位名稱、聯系方式、公司地址等消費信息一小票的形式列出來,這樣更加有利于政府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流向的監督管理,同時也能確保公務消費的可靠性。最后,加快在線支付業務在公務卡消費使用中的推廣速度,確保公務卡具有良好的應用環境。
4.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宣傳。為了促進公務卡推行,需要盡可能的消除行政事業員工對公務卡消費的抵觸情緒,這就需要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通過多種宣傳環境,如實際體驗、座談會、影片觀看等,是單位員工對公務卡消費有一個正確、全面的了解,幫助員工掌握公務卡正確的使用方式,提高公務卡推行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三、結語
1.行政事業單位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
財務管理工作關系著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有效性,是單位履行行政職能的有效保障,但是,現如今,還有許多行政事業單位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其具體表現為單位的領導以及財務相關人員對財務管理工作認識不足。例如,在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里,個別單位領導對財務管理相關專業知識不了解,財務管理意識不強,無法充分發揮監督管理職能以進行最終決策,使得財務管理制度難以貫徹落實。同時,有許多財務管理人員并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缺乏責任感,在管理過程中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嚴格執行財務管理流程,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不到位,極大影響了單位的管理。
2.缺乏有力的內部控制手段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部分財務人員缺乏較高的職業素養,使得財務管理力度不足,對于財務基礎工作,通常只停留在較為日常的會計核算以及支出記錄上,加上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財務管理崗位的人員配置不足,使得財務管理人員一兼多職,導致責任和義務不明確,財務管理工作難以開展。此外,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單位并沒有嚴格遵循《會計法》以及相關會計管理制度,使內部控制手段逐漸淪為形式,不能有效發揮管理職能,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無法得到保障,最終失去財務管理的意義。
3.財務預算編制不完善
財務預算主要是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預計支出和財務狀況,并以此為依據,控制單位在進行執法或管理時的支出,實現有效的財務管理。但是,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往往會忽略財務預算編制的重要性,對于預算編制的要求和作用不了解,無法發揮財務預算的管理作用。例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財務預算時,仍舊停留在較為簡單的年度整體估算上,并沒有針對單獨項目進行預算,導致財務預算流于形式。而且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無法有效發揮約束作用,使得財務實際決算與預算相差較大,特別是在單位支出問題上,并沒有嚴格根據財務預算和單位實際情況來執行,使得支出存在隨意性,導致臨時支出大于預算支出,??畈荒軐S?,難以進行有效的財務管理,給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帶來較大壓力。
4.缺乏有效的資產管理措施
資產管理主要分為實物資產以及貨幣資產,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兩者的管理仍舊缺乏有效措施,在管理上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在對實物資產進行管理時,行政事業單位由于缺乏有效的清查制度,管理責任劃分不明確,使得實物資產,特別是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大大降低,甚至存在流失的情況,而一旦發現問題也難以追究責任。在實物資產引進、使用和折舊處理時,許多財務管理人員并沒有嚴格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入賬或出賬,導致經常出現賬實不符的情況,影響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再者,在貨幣資產的管理上,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票據管理混亂以及在銀行多頭開戶等情況,票據管理混亂往往是由于財務人員沒有根據相關規定對票據進行管理,使得票據存根和會計入賬金額不相符或者出現重復記錄的現象,單位多頭開戶情況較多,使得財務資金分散,不易管理,加上資金使用不規范,開支情況不透明,導致單位資金流失嚴重,不利于財務管理的進行。
二、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創新
1.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創新意識
在新形勢下,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要求,因此,財務管理創新和改革已經成為必然發展趨勢。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管理創新前,要提高領導和員工對財務管理的認識,了解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單位領導要做管理創新的先行者,優先帶頭嘗試財務管理創新,積極落實新的財務管理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創新意識,提高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以保證財務管理的有效進行。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體員工要共同探索新的財務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發現問題及時改正,加強財務管理。
2.提高內部控制力度
在傳統的審批政策下,行政事業單位要實施領導或者相關人員的會簽制度,對于重大的支出,實行集體表決,明確各項消耗性費用的支出標準以及超支時的審核程序,例如,差旅費、招待費以及會議費等都需要進行嚴格控制,單位設備資產維護檢修相關費用,也應該經過上級領導批示后作為單位財務處理的依據。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堅持“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科學合理分設部門崗位,讓各部門崗位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從而避免的情況出現。
3.加強預算管理
為了提高財務預算對單位財務的約束能力,保障財務管理有效進行,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在進行預算編制時,應該根據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發展要求,分析可能會對預算造成影響的各種因素,例如,國家政策等,在征詢相關部門的意見后,制定出貼合實際,且行之有效的財務預算。其中財務預算不僅僅只包含簡單的單位年度整體估算,還應該具體到每個項目的預算中,特別是每個部門的支出或者專項工作的支出等,也應該涉及其中,通過全面的預算管理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力度。而對于年度預算的編制,行政事業單位應該以“擴大事業支出比重,減少消耗性支出”為編制原則,規劃年度預算的大體方向,并交由上級領導進行審核,在審核完成后應要求單位各部門嚴格根據財務預算執行,一旦所耗用經費超過預算金額必須上交申請書,經過審核批準之后,才能進行超額經費的使用,加強預算管理力度以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4.提高財務管理的核算制度以及技術創新
賬實不符會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出現混亂,不利于財務管理的進行,因此,事業單位應該重視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規范財務核算的工作流程,并將會計責任細化,明確財務人員各自的責任,定期對單位的實物資產進行清點核實,科學管理財務票據以及資產信息,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同時,由于技術創新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高效進行的保障,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重視財務管理技術創新,利用新形勢的優勢,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強單位的財務管理,例如,財務的虛擬管理以及再生管理等,多方位的實現財務管理技術創新,提高財務數據從收集、整理、更新、傳輸以及處理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三、結語
開征物業稅的目的
從《決定》精神上看,開征物業稅是為了推進城鎮建設稅費改革,規范不動產建設中的政府稅費制度。本文認為:將開征物業稅的目的定位在統一、規范城鎮建設中的政府稅費制度是合理的、科學的。從目前我國城鎮建設稅費制度來看,與城鎮建設相關的稅費的確過多過亂,少則幾十種,多則上百種。過多過亂的城鎮建設稅費扭曲了地方政府行為,加劇了金融風險,加重了居民購房負擔,違背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因此,將過多過亂的城鎮建設稅費改為統一、規范的物業稅,對規范政府行為,防范金融風險,減輕居民購房負擔,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無疑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從近幾年全國各地發生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各種損害市場利益的事件來看,都與地方政府在城鎮建設中的稅費過多過亂緊密關聯。但是城鎮建設中的稅費已經成為了城市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從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情況看,財產稅也是城市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從我國分稅制體制的完善來看,今后財產稅也應該成為城市政府最主要的稅收來源,因此作為對不動產統一開征的物業稅,除了規范城鎮建設稅費制度外,還有為城市政府籌集財政收入的目的?;蛘呙鞔_地說,短期看物業稅的開征旨在于規范城鎮建設稅費制度,長期看物業稅的開征則旨在于為城市政府籌集財政收入。
物業稅的歸類:收益稅還是財產稅
從目前我國對物業稅的探討來看,都將它定位為財產稅類,但是從我國香港開征物業稅的情況看,卻是定位為收益稅類,即對有租金收入的物業按照租金收入一定比例征收的一種稅,但是香港稅制中還有一個與物業有關的稅種即差餉。差餉稅則是不分物業有無租金收入,按物業的評估租金按一定比例征收的一種稅。我國開征物業稅是對有租金收入的物業課征還是無論有無租金收入都統一征收也面臨著選擇問題。從物業稅的功能定位來看,物業稅歸類為財產稅比較合理,因為這比較符合稅收的效率與公平。從效率的角度看,開征財產稅性質的物業稅,有利于促進物業從經營能力差的人手中向經營能力強的人手中流轉,從而提高物業的利用率,從公平的角度看,開征財產稅性質的物業稅,雖然對窮人和富人的物業都要征稅,但富人住豪宅要納更多物業稅有利于稅負公平。
物業稅的征稅范圍的界定
開征物業稅,物業稅的征稅范圍的界定是一大難點。從效率角度看,不分物業性質,對全部物業都征稅,物業稅的征稅范圍包括政府轄區內的任何物業,征管效率最高。因為,征管機構不需要花費人力物力去審核物業的性質,不需要區分是征稅物業還是不征稅物業,征管效率當然高,而在只對一部分物業征稅,一部分物業不征稅的情況下,征管機構就需要花費很多人力物力去審核物業的性質,去區分是征稅物業還是不征稅物業,征管效率當然低。而且,將所有的物業都納入征稅范圍也有利于堵塞物業稅稅收收入流失的漏洞,從制度上防范納稅人偷逃物業稅。但是,從公平角度看,將所有物業都納入征稅范圍,富人和窮人都按相同的稅率繳納物業稅,顯然有利于富人,不利于窮人,有損稅收的公平。若區分物業性質,物業就可區分為住宅物業和非住宅物業,住宅物業又區分為無租金收入的家庭自用住宅物業和有租金收入的非自用出租家庭住宅物業。非住宅物業有區分為經營性物業和非經營性物業。一般說來,無租金收入的家庭自用住宅物業、行政機關、文化、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單位非經營性物業不征稅,對有租金收入的非自用出租家庭住宅物業、經營性物業則征稅。這樣,雖然可以做得相對公平一些,但是征管效率必然低下,還會加劇偷逃物業稅,而且也并不能必然保證稅負公平。因為富人住豪宅不需納物業稅,窮人為了生存,將本來用于自用的物業卻用于出租或用于經營以增加收入,卻需要納物業稅,顯然有失公平。并且還有現有物業和新增物業的區分問題。若對現有物業和新增物業都統一征稅,則現有物業已經承擔了各種稅費,顯然不利于現有物業。但是若只對新增物業征稅,對現有物業不征稅,則顯然有利于現有物業,有利于已購物業的先富起來的富人,不利于未購物業的窮人。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對現有物業和新增物業都統一征稅,然后對現有物業中包含的已納稅費在規定的年限內分攤,用當年分攤的稅費抵扣當年應納的物業稅,但是,這需要準確測算現有物業中包含的已納稅費并合理確定分攤年限。從我國香港征收物業稅的現狀看,香港稅務條例規定,所有位于香港的土地和建筑物都屬于香港物業稅的征收范圍,但香港稅務條例同時作出了優惠規定,豁免物業稅的物業包括:(1)政府及領事物業;(2)業主自住樓宇;(3)家、族、堂物業;(4)閑置物業;(5)供商業公司業主作業務用途的物業,如果其應課稅物業收益已包括在利得稅利潤內,或物業有業主自有做商業用途,則該物業可豁免物業稅。香港稅制中還有一種與物業稅類似的差餉,差餉的征收范圍是位于香港的樓宇或物業等不動產,不論其是否出租,都應按物業估價署估定的全年租金的一定比例繳納差餉,很少有樓宇或物業能豁免差餉。政府只是對教育、慈善和福利機構的樓宇給予一定的資助。因此,某種程度上說,差餉倒是真正的物業稅。本文認為,從公平與效率角度綜合考慮,我國大陸開征物業稅,其征稅范圍應借鑒我國香港地區物業稅和差餉征稅范圍的規定,將所有位于我國大陸的物業都納入物業稅的征稅范圍,統一按評估機構評估的合理租值的一定比例納稅,同時將出租物業獲取的租金并入個人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或者并入企業所得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現有物業中已納相關稅費在10年內分攤,抵扣當年應納物業稅,10年以后,則不得抵扣。這樣做的好處是:(1)有利于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稅收征管機構不需花費人力物力去核實那些是征稅物業,那些是不征稅物業;(2)有利于從制度上堵塞偷稅逃稅的漏洞,納稅人無法將應納稅物業說成是免稅物業而偷逃物業稅;(3)有利于提高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單位物業的利用效率,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接受財政撥款單位的預算經費一定的前提下,多占用物業及占用高檔物業必然要繳納更多的物業稅,這就從制度上抑制了這些單位不顧實際需要多占用物業及占用高檔物業的不合理現象;(4)有利于公平稅負,富人的物業和窮人的物業、現有物業和將來的物業都納稅,但富人的物業要繳納更多的物業稅,窮人的物業繳納較少的物業稅,現有物業中包含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體現出物業稅上窮人和富人的相對公平,現有物業和將來的物業上稅負的相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