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21:47:03
序論:在您撰寫產險市場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13年以來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大發展,互聯網金融沖擊著我國各傳統金融領域,總體而言互聯網保險走出了第一步。但是由于互聯網特性,短期內銷售的產品可能還是集中,在車險、意外險以及理財型等較簡單的產品。對于復雜的壽險類產品銷售,要達到一定的規模尚需時日。未來隨著消費者保險意識的增強,保險產品由“被動銷售”變成主動“購買”也井非不可能。長遠來看,互聯網保險具有能降低客戶保費,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必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通常,保險產品的銷售包含了如下的四個階段:最初的信息收集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市場研究、基本的信息收集和研究、產品設計;其他的售前活動,主要包括風險評估、給客戶建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需求匹配以及和客戶談判等;第三階段進人正式的銷售階段,主要包括合同的簽汀,發行保單和保費支付等;最后一個階段為售后的服務階段,這一階段包括保單管理、賠付管理以及風險控制。
這四個過程缺一不可,用戶體驗以及客戶關系的維護也是一個長期過程,所以需要客戶在短期內有良好的體驗和評價井不太容易。通常,對于保險前期銷售的完成,前兩個銷售環節尤其重要,這也說明了為何目前保險行業的主要銷售渠道為人渠道。前期客戶對產品功能理解十分重要,人起的就是信息傳遞和解釋的作用。因此對于某此較簡單的產品尤其是車險、意外險等保險產品,由于其產品設計本身相對簡單,期限不長,因此人在前期起的作用井不是很大。因而如果客戶對這類產品有需求,完全可以自己收集信息進行產品比較井購買。因此這類產品適合網銷,而且按目前數據來看,這類產品網銷增長迅速。
目前已經有約4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銷售平臺,但是總體而言銷售效果井不是很好。第三方銷售平臺如慧擇網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目前依然太小。以美國的保險第三方銷售平臺經驗來看,這類平臺規模很難做大,盈利也相對有限,最終難以逃脫被收購的命運。綜合電商是互聯網保險的一個不錯的選擇,淘寶、京東等綜合電商去年曾經創造過不少網銷的經典案例,但是綜合來看,多數網銷產品均屬于高回報的理財型產品,對于保障類產品,網銷路依然漫長。
依據保險業協會公布的互聯網保險行業報告,截莊2013年底,我國互聯網保險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91億元,同比增長46%,2003年至2013年復合成長率達到68%,顯T了超高的成長性。但是總體來看,互聯網渠道對整體貢獻的比例依然較低,2013年僅為1.69%。我們預計未來保險網銷將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長,網銷的理財型保險產品有望逐步對銀保渠道形成替代,降低保險公司對銀保渠道的依賴。
由于產品簡單和趨于標準化,財險網銷發展很快。網銷的車險產品與傳統渠道銷售的車險產品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在美國目前互聯網保險網銷已經占到了總保費收人的三成左右;在英國約有近兩成的非壽險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而且目前移動互聯網銷售的車險也處于快速成長期;在全國,目前互聯網保險銷售也出現了較快增長,過往十年的年均復合增速達到68%。目前國互聯網保險銷售,絕大多數是車險產品,網銷已經成為了繼電銷之后車險的有一個重要的創新渠道??梢灶A見由于方便實惠,網銷車險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由于產險產品的標準化和簡單性,我們認為未來互聯網將成為產險產品銷售的主流渠道。在安永2012年進行的全球保險消費者調查y,y,國市場部分,超過4成的被訪者表不他們會通過網站比較非壽險產品,有近5成的訪問者表不他們已經通過了互聯網購買過財產險產品,可見財產險產品的網銷是易于被客戶接受的。
1)事故發生后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減速器、電動機散落在墜落點四周;2)a.事故發生后破裂的驅動電動機,斷口檢查無陳舊裂痕;b.電動機出廠日期為2002年3月(非原配電動機);3)a.事故發生后破裂的減速器,斷口檢查無陳舊裂痕;b.箱內無機油痕跡;c.固定減速器箱蓋的2個內六角螺栓滑絲竄動。4)事故現場找到2只M12螺栓,與本廠同一制造單位同型號電動單梁起重機的大車驅動機構減速器固定螺栓對比相符,因此確認這2只螺栓為墜落減速器上的固定螺栓;5)事故發生后減速器所在端梁安裝位置情況:b點和d點螺栓脫扣;a點和c點螺栓斷裂,斷頭埋在鋼板中,a點斷頭為新斷裂痕跡,c點斷頭四周約有3mm陳舊銹跡,中間斷口也是陳舊痕跡:6)事故電動單梁起重機由河南省某公司制造,制造日期2011年6月,某某公司進行安裝,安裝監督檢驗結束日期2012年11月26日,日常維護保養由某某某公司負責。
2事故分析
大車行走機構在啟動和制動時有較大沖擊載荷和震動,由于沖擊載荷和震動,減速器固定螺栓載荷瞬間丟失或減少,螺紋副間摩擦力減小,螺栓容易產生松動。b點和d點螺栓松動,c點螺栓墜落前已斷裂,不起固定作用,只有a點螺栓未松動。在工作時,該行走機構的減速器固定螺栓較長時間的松動,受剪切力反復作用下,c點螺栓早已斷裂,a點螺栓疲勞而斷裂,b點和d點螺栓和螺孔螺紋磨損后徑尺寸配合間隙過大,隨著減速器的墜落,b點和d點螺栓退出螺孔落到地面。
3事故原因分析
1)設備提供單位未認真對在用起重機進行定期的自行檢查(減速箱固定螺栓較長時間斷裂和松動未能在檢查中發現)和日常維護保養(減速箱內未加油和季節換油、端蓋內六角螺栓滑絲竄動)。雖然有專人專用表格各單項檢查記錄,但實際檢查維護敷衍了事,提供給使用單位是不符合國家安全規范和標準的設備。2)使用單位在使用起重機前起明知該設備在事故發生時間的當日上午有異常,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在未確認隱患是否消除仍就“帶病”使用,未嚴格執行《起重機械操作規程》等。3)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4)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各個環節,節點在各個層面上要未能行成閉環。
4預防措施和建議
1)強化安全責任制的落實;2)安全管理中的各個環節,節點在各個層面上要行成閉環;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消除;不留盲點、盲區;3)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管理水平和安全作業人員的安全操作技能;
5結束語
1999年,設計保險兼業制度初始時,基本的指導思想是實行專屬,即一個兼業機構只能為一家保險公司業務,并照此執行。隨后頒布的《保險兼業管理暫行辦法》對這一制度進行了完善。實踐證明,當時雙方的合作是健康的、有序的,手續費這一合作關鍵內容也是在乎等互利、友好協商的基礎上達成的,當時的手續費標準一般很少有突破8%這一上限的。這一模式有效拓寬了業務發展渠道,使保險業在經歷了個人營銷機制引入的高速發展階段后又實現了一次歷史性飛躍。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由于市場主體只有人保、國壽、平安、太保等少數幾家成立較早公司,在專屬的規定下,兼業機構的歸屬很快被瓜分殆盡,“各歸其主”。
2002年始,中國“人世”后,保險市場主體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在全國各地延伸、鋪設。由于兼業機構已各歸屬于成立較早公司,新設公司要求放開專屬規定,允許多家的呼聲日高。為體現國民待遇與公平原則,實行無歧視對待,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各地陸續放開專屬這一限制性規定,允許兼業機構可以多家保險業務。應該說,這一改革體現了市場取向原則,讓雙方自由選擇,通過市場實現優勝劣汰、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符合發展方向。但由于市場尚不成熟,雙方合作缺乏戰略性規劃,多數只是靠手續費的簡單維系,合作層次較淺,基礎不夠牢固,其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較差,業務質量也不容樂觀,有的甚至出現了誤導客戶等損害保險行業聲譽的問題。專屬改多家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保險公司在擴張規模的壓力下,有的不計成本,不管質量,為兼業機構炒作保險公司提供了可能,保險人的主導地位喪失,無奈地接受著兼業單位不斷攀升的價碼。于是出現了兼業機構“不及時劃轉保費”、“坐支手續費”、“手續費不入賬”、“要求現金支付手續費”等諸多違規問題,要求保險公司管理兼業機構成為事實上的不可能。甚至個別兼業機構采取招標等方式,讓保險公司自相殘殺,從中漁利。多數保險公司除了支付不菲的手續費外,還要以聯誼、出資旅游、實物獎勵等多種方式來維系脆弱的關系和以躉繳費為主、不易持續增長的業務,許多保險公司感覺,兼業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長此以往,不僅侵害了保險業的利益,更影響了公眾對保險行業的信心,危及到行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這一狀況必須徹底改變。
要改變這一狀況,單靠要求保險公司規范競爭、合理合法支付手續費是不夠的,實踐證明效果也是微弱的。根本有效的途徑之一是調整現行的關系政策,恢復兼業專屬業務,讓一家兼業機構只能為一家產險公司和一家壽險公司業務。只有這樣,合作的基礎才會牢固,合作雙方才會長遠謀劃而不急功近利,戰略合作而不淺嘗輒止。具體操作方式可以考慮,在限定時限內(如2個月),由保險公司與兼業機構通過市場自由選擇,并簽定協議,關系目錄報監管機構備案管理。協議有效期一年,一年后雙方可續簽,也可重新選擇關系對象簽定協議。之后,凡與無協議的單位發生業務往來的,不論是保險公司還是兼業機構即視為違規而予處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被公司的主動權,實現《保險兼業管理暫行辦法》所提出的,保險公司加強對兼業機構的有效管理,杜絕業務的違規問題發生,降低保險業的經營成本,實現這一渠道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實現穩定持久的戰略性合作。
二、統一全行業的車險條款費率,以控制價格下滑
車險是財產保險公司的主打險種,占有70%以上的結構比例,車險經營的好壞,關乎產險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關乎其償付能力的充足與否。同時,隨著汽車進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車消費群體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過去是機關、企事業單位擁有的車輛占絕大多數,而現在更多的是私家車。車險成為與社會公眾關系最為密切的保險產品,關系眾多的社會公眾利益。因此,按照《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必須保證其充足的償付能力,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產生的風險,屬于嚴格監管的范疇。
實施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體現了市場取向原則,讓客戶通過市場甄別保險人,讓保險人以差別價格承保不同質量的客戶。改革的目的是要體現差異化,通過改革促進保險公司改進服務,打造晶牌;讓優質客戶少付費、多保障,而高風險的客戶要付出高成本,讓廣大保險消費者分享到這一改革成果。但實踐中,由于市場不成熟、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導向存在偏差等原因,出現了本不應發生的大量諸如“變更車輛使用性質承?!薄ⅰ斑`規使用費率優惠系數”,繼續采取高返還、高退費、高手續費等手段進行不當競爭等問題,致使改革的結果與最初的設計發生了偏離,改革既未使消費者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并未給保險人帶來豐厚的回報。大量的利益讓中間商抽走,流失到保險行業以外。發展中介本是為了壯大保險業的實力(當然,中介也應得到適當的報酬而非暴利),而現在是“富了和尚窮了廟”,事與愿違。如果說執行統頒條款時,車險的競爭還多是集中在手續費層面的話,而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以后,其競爭則擴展至手續費與價格的雙重壓力。手續費的不斷攀高已令保險經營者苦不堪言,產品價格的持續走低更是雪上加霜,“一高一低”嚴重擠壓了保險公司的利潤,經營狀況令人憂慮。由此,我們還要重復那句簡單而又深刻的話語:中國的事情很復雜!改革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愿望畢竟不是現實。改革實踐中需要不斷進行調整與修正,才能確保改革不會偏離預定的軌道。
既然車險關乎社會公眾利益,就不能等同于一般保險產品,否則,國家就不會頒布《機動車輛交通責任事故強制保險條例》,就不會對“交強險”搞法定?!敖粡婋U”已經實施,這是恢復車險執行統一條款費率的絕佳時機。對車險價格進行嚴格管制,只要費率精算合理、定價適當,不僅有利于增強保險業抗風險能力,而且有利于真正降低投保人的負擔,而不致利益流失到行業以外。特別是在治理商業賄賂的形勢下,可以理直氣壯地以打擊商業賄賂為由,恢復統頒條款。
當然,不僅是車險,企財險、貨運險、建工險、安工險、責任險等等的價格也已低至驚人程度。如企財險的費率,過去以千分計,現在卻是萬分之幾,風險保額在以30%-40%的速度增長,而保費收入卻在下滑,風險的積聚不可小視,控制非車險價格的下跌也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當然,我們也高興地看到,保監會已了有關規范非車險市場經營行為的有關制度,明確了財產保險危險單位劃分方法,對非理性低價競爭行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地鐵、水電工程和高速公路等大型商業險費率開始上升,體現了監管機構的審時度勢,總攬全局。
只要盡快調整關系與執行統頒條款,就可以有效遏制手續費走高與價格下滑所產生的風險,讓產險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當然,對過去放開展業區域的政策進行反思,按照行政區劃進行經營,避免擾亂市場秩序;以及控制保險機構設立及延伸步伐,以應對目前行業人才匱乏與無序流動問題也是必要的。
[關鍵詞]四川省產險業,增長速度,險種結構
一、四川省經濟發展概況
2005年,四川省全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5.7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3052.7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2836.7億元,增長10.7%,從需求的角度看,投資、消費、凈出口“三駕馬車”同向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其中,總投資增長18%,最終消費增長8.8%,凈出口增長14.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間,四川省國民生產總值連上四個千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1.2%,是四川省前十個“五年計劃”發展最好的時期。
作為中國西部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四川工業部門較為齊全,其中鋼鐵、機械、電子、天然氣、化工、森林、絲紡織、造紙、食品等部門占全國重要地位;農業較發達,農副產品豐富多樣,糧、油、蠶絲、柑橘、茶葉及桐油、生豬等產量均居全國前列;交通以鐵路和川江航運為主、聯系省內外的水陸運輸網已基本形成,為四川產險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四川省財產保險市場的發展概況
近年來,隨著四川省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保險業獲得了發展的良好外部條件,許多保險機構十分看好四川保險市場的發展空間,紛紛將四川作為拓展我國西部保險市場的橋頭堡,搶攤四川,設立機構,截至2005年12月底,四川產險市場主體共有14家,分別為:人保產險、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永安產險、華泰產險、中華聯合、天安產險、太平保險、大地保險、華安產險、安盟保險、永誠產險、安邦產險、出口信用險;已開業的保險中介機構共有102家(含分支機構),其中經紀公司13家、公估公司7家、公司82家。
(一)產險業發展總體情況
作為中國西部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四川省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處于重要地位。2005年,四川省保險事業繼續保持良好的平穩增長態勢,積極服務大局、服務“三農”、大力發展縣域保險,保障功能進一步加強,市場體系更加完善,開放水平顯著提高,保險業務規模在全國位列第九,且繼續在西部十二個省市中名列第一,全年實現保費總收入190.04億元,同比增長18.9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3.76億元,增長11.84%;為四川省各類財產提供234144.36萬元保額的風險保障;產險公司合計支付賠款金額29.85億元,同比增長21.4%。
從表1不難看出,雖然四川省保險業在西部處于領先地位,且與中部省份相當,但保險密度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若與東部發達地區相較,則無論從保費收入、保險密度還是保險深度都遠遠落后。這主要因為:一方面,近幾年四川經濟雖然發展速度加快,但人口眾多,在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均水平上未能趕超東部發達地區;另一方面,西部地區的大眾保險意識有待提高,保險產品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
(二)各地市州產險業發展概況
2005年,除綿陽和資陽外,四川省各地市州產險保費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見表2),其中涼山、巴中和阿壩都達到了20%以上的發展速度,而綿陽與資陽的負增長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2004年業務發展過快的原因。但是,四川各地區保險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成都市經濟發展較快,保險需求旺盛,保險主體多,中介機構發達,市場競爭激烈,是各家公司爭奪的重點,其產險保費收入在近兩年都占到了全省的40%以上,而其它20個地市州的產險保費收入平均占比則不到3%;另外,產險業務主要集中在包括成都在內的綿陽、德陽、宜賓、瀘州、攀枝花、樂山等存在良好工業基礎的地區,以上七個城市的產險保費收入占到了四川21個地市州的70%以上,廣元、遂寧、巴中、阿壩、甘孜等地區的產險保費收入市場占比不足2%。不過,總體來看,2001—2005年,四川省產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7.54%,各地區產險業均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市場前景看好。
(三)各產險公司情況
1.從保費收入(見表3)看,2005年四川省產險業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37566.27萬元,較2004年增長11.84%。其中,人保產險實現保費收入265153.30萬元,其市場份額雖較2004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但仍然達到49.32%,占據半壁江山。而根據貝恩的市場結構分析方法,C4≥75%即屬于寡占I型結構,而四川產險市場的C4值(位于前四位的人保、中華聯合、太保、平安的市場份額總計)為83.68%,具有明顯的寡頭壟斷型市場特征。
2.從增長速度來看,四川產險市場與全國產險市場呈現同樣的趨勢:保費收入增長水平較2004年出現大幅回落,但仍達到11.84%增長率,與全國12%的總體水平相當。其中,人保產險保費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永安產險出現負增長,其它公司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率。與此同時,太平保險、華安產險、安盟保險等保險公司業務擴張迅猛,業務增長都在兩借以上,永誠產險和安邦產險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
3.從賠付率來看,保費收入占據前五位的人保、中華聯合、太保、平安以及大地都保持在50%—60%的區間,而永安產險雖然排名第六,但在賠付率上卻高達87.23%。同時,2005年四川產險市場車險賠付率比2004年上升了9.80%,直接導致廠總體賠付率較2004年上升了4.38個百分點,達到55.53%的水平。
(四)險種結構概況
從財產保險險種結構來看,2005年四川產險市場呈現以下特點:
1.機動車輛保險依然是產險業的支柱險種,其保費收入占整個產險保費收入的70%(見表4)以上,成為各家產險公司爭奪的焦點。雖然車險業務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0.09%,增長貢獻率達62.54%,但車險賠付率卻在同時增長9.80%,并直接導致丁產險業務總體賠付率的上升和產險公司效益的下滑。
2.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的增長速度遠高于產險業的整體增幅:自從2003年產險公司開始進入“兩險”領域以來,短期人身意外傷害險和短期健康險業務增幅迅猛,2005保費收入逾4億元,市場占比接近8%,已經初步顯現了產險公司通過發展“兩險”業務來達到提供多元化服務和完善險種結構目的的跡象。
3.家庭財產保險的保費收入在占比不到0.5%的同時,還出現了9.91%的負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昭示:在城鄉居民收入的持續增加、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購買高檔消費品比例越來越大、對家庭財產保險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的背景下,產險公司在家財險方面沒有很好的滿足市場需求,若能在產品組合、銷售渠道等方面推陳出新,應該可以對改善險種結構起到較大作用。
4.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在2005年迅速萎縮,這主要是因為:房貸險的熱銷之后,借款人提前還貸、提前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在退還客戶保費后,當初一次性付給銀行等商的高額手續費并不能收回,造成信用保險無利可圖,進而造成業務萎縮。信用保證保險的賠付率則由于受2003年以前年度車貸險業務的影響,依然呈現389.5%的極高水平。
三、四川省財產保險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險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地區差異較大
近年來,四川省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消費力不足等問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整體經濟水平依然較低。保險業正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公眾的保險意識淡薄,產險市場主體偏少,缺乏有序競爭,有效供給不足,產險業務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分別為61.44元和0.73%,遠遠落后于我國東部地區。同時,成都地區的產險保費收入占比達42.14%,比排名第二的綿陽市產險保費收入高出7倍以上,而廣元、遂寧、巴中、阿壩、甘孜等地區的產險保費收入均不及市場占比的2%,顯然,成都市產險市場在四川省一支獨秀的局面將不利于產險業在四川的和諧發展。
(二)寡頭壟斷競爭格局依然明顯,缺乏適度競爭
從目前的產險市場供給主體來看,參加產險市場的保險公司數量偏少。雖然四川省產險公司的總數已達14家,但是只有人保產險等極少數保險公司可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業務,同時,人保產險控制著一半的產險業務,若加上中華聯合、太保產險、平安產險,四家公司的市場份額高達83%以上,而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額則都在4%以下,且平均市場占比不到2%。這種情況與我國多層次所有制的經濟形式及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不相適應,并充分說明四川省產險市場壟斷程度依然偏高,市場競爭不充分。這種寡頭壟斷的格局難以給保險市場的競爭者帶來真正的壓力,也使消費者無法享受到優質全面的服務。
(三)險種結構不合理,市場有效供給不足
近幾年,車險業務保費收入一直占四川省產險保費收入的70%以上,并沒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因此,車險經營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產險業的發展,這直接導致了產險公司經營風險的加大。同時,四川省各家產險公司(安盟除外)都是分公司建制,缺乏獨立開發產品的能力,直接銷售由總公司從全國層面出發而設計的產品,導致產品雷同,不能很好滿足地方的需要。因此,保險公司如何創新觀念,加快產品的更新速度,開發設計適銷對路的產品,使其滿足市場的需要,逐步提高非車險業務的比重,并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中高級管理人才及保險專業人才匱乏
一方面,新興產險公司在壯大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機構網絡布局,而網點的鋪設理所當然需要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產險經營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對精算、承保、理賠和查勘等方面保險專業人才的強烈需求。但是,中國保險業由于長達20年的停辦,帶來嚴重的人才培養斷層,從業人員總體水平偏低,各級管理人才的選拔無法符合保險監管的要求。四川地處西部內陸,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本身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成都、綿陽等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區,由于條件艱苦等各方面的原因,更是難以留住人才。
四、進一步推進四川省產險市場發展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抓住機遇,加快產險業務的發展
一方面,保險企業一定要審時度勢,及時更新思想與理念,大力加強自主創新,積極推進誠信建設,努力營造和諧市場,確立與市場經濟相符合的新型觀念和意識;另一方面,保險企業要強化機遇觀念和機遇意識,認真研究當前產險業務發展的新的業務增長點,緊跟全省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抓住西部大開發戰略這條主線,積極實施“十一五”規劃,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四川產險業又快又好發展,力爭使地方經濟的增長點成為產險業務的增長點。
(二)推動不同經濟類型地區的產險業和諧發展
四川地域廣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保險業發展的不平衡。為此,要推動四川保險業和諧發展,首先,應充分發揮成都在保險業發展中的骨干支撐、先導示范和輻射作用,盡快形成區域性保險中心;其次,對經濟較發達地區,如德陽、綿陽等市要引導其快速發展;再次,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如巴中、遂寧等市要支持其實現追趕型發展;最后,對甘孜、阿壩等少數民族地區,在確保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促使其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擴大產險市場主體的陣容,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近幾年,四川省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密不可分,但目前產險市場集中程度依然偏高,須積極穩妥地引進新的市場主體,促進四川保險市場的繁榮和活躍。為此,一是繼續吸引產險公司在川設立分支機構;二是應完善產險機構管理辦法,放寬對有關機構局限于少數地市州開展業務的限制;三是可考慮吸收一兩家外資產險公司來川進行人股和技術合作,以便更好地借鑒國際產險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
(四)努力加大產品開發力度
目前,四川省產險業務的保險密度為61.44元,與全國平均水平91.06元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這說明四川省產險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需要在鞏固傳統業務、保足保全的同時,抓好市場潛力的調查工作,發現和培植新的業務增長點:如開拓潛力巨大的農村保險市場以及基礎建設、生態建設、科技建設等領域的保險業務,拓展產險業服務和展業空間;為迅速崛起的個體私營經濟企業、民營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為各行各業提供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職業責任險等責任風險轉移業務。
(五)穩步培育保險中介市場
目前,四川省內保險經紀、公估主體偏少,中介市場不夠規范又缺乏專業性。整頓和規范好現有中介市場,將其納入規范競爭的同時,更要著力培育多方中介主體,促進產險市場專業分工進一步細化。同時,產險公司與中介機構應加強協作關系,優勢互補,在多渠道、全方位銷售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優質全面的服務,力爭實現多方共贏。
(六)加強人才培養力度,提高企業素質
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累積的過程:其一,應積極從大專院校引進高學歷的優秀畢業生充實現有保險人才隊伍,制定有效措施吸引有豐富保險從業經驗的人才到四川省保險業創業,優化人才結構;其:二,要創建學習型的保險公司,通過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素質結構,如選派人員到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知名的保險公司接受培訓,與當地的大專院校進行合作,就地培訓,合作調研等;最后,應貫徹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凝聚人心,提高員工信心,建立起和諧進取的企業文化,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1.糧食種植面積所占比例減少
據統計,全縣耕地面積在1949年時為54.95萬畝,2001年減少到42.16萬畝,期間總共減少12.79萬畝,年均減少約2400畝。此后至2013年耕地面積繼續減少到39.79萬畝,年均減少約1800畝,這主要是嚴格保護耕地政策所起的作用。1949年農作物總播面積為69.99萬畝,復種指數為127.4%,糧食面積63.19萬畝,占總播面積的90.3%。2013年農作物總播面積94.43萬畝,復種指數達237.3%,糧食面積71.23萬畝,只占總播面積的85.4%。上述情況說明3個問題:一是隨著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和退耕還林還草的進一步實施,耕地減少的態勢不可逆轉;二是人們對水果、蔬菜等需求的增加,農作物播種面積中,糧食種植面積的比例肯定還會逐步降低;三是解放以來,復種指數已提高了近一倍,繼續提高復種指數的難度很大。
2.糧油技術推廣難度加大
當前,包括農民在內的多數人員對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都有所下降,主要表現在:撂荒地逐年增多,種糧農戶歲數越來越大,外出人員不愿回鄉種糧的傾向相當明顯或根本不會種糧,造成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相當困難,部分技術甚至有倒退傾向。以水稻生產為例,20世紀80年代畝植窩數平均為1.5萬窩,90年代下降到1萬窩,現在的部分田塊已下降到0.5~0.6萬窩,畝植窩數的持續減少是水稻單產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而產量總體變化不大的根本原因是種植品種普遍由穗數型變為了大穗型,由于品種的大變化而大幅度提高了單產,在玉米生產上表現更為明顯。從大農業的內部分工上看,由于發展蔬菜、水果和農機化很容易成為新的亮點,各級領導和技術人員已把更多的精力、人力和財力投入到了項目更大、更容易出亮點的其他業務工作,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地位和積極性都有所下降。同時,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專業人員和較為突出的人才也抽調了不少到其他部門從事更緊要的工作,減弱了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整體實力,部分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負責人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實施農業項目等不屬于技術范圍的工作上,沒有把過多的精力用在研究糧食發展的技術應用和推廣上來。此外,糧油技術推廣部門建立的各種示范片、示范田塊,所應用的高產綜合配套技術一般都需要較好的環境條件和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實施,推廣都有較大難度。以隆昌縣水稻高產攻關為例,近幾年,每年都以增加窩數、增施肥料、狠抓病蟲防治為前提建立了百畝、千畝高產攻關片,盡管連續多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田塊中稻和再生稻兩季畝產超過了噸糧,但由于增窩、增肥、防病治蟲需要增加投入,管理不到位還容易造成病蟲害加重,以及大幅度增加穗數還容易引起倒伏,同時,農戶雇請人員栽秧是以面積為單位給工錢,這樣就很難保證栽夠窩數。因此一旦示范或項目實施結束,示范片的新技術應用程度就逐步下降。
3.農機化步履艱難
近年來,全縣開展了播、耕、栽、防、收全程農機化作業的探索,但僅僅停留在試驗示范階段,推而不廣的主要原因是:隆昌縣屬淺丘地區,現在的機械不太適合不規則的小田塊,尤其是田坎小巧,機械笨重,搬運不方便,讓成片農戶整體接受又十分很難。
4.現有種糧補貼不科學
當前分不同部門、不同時間分別有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名目繁多的種糧補貼,不僅加大了各級的工作量,還沒有起到較好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的應有作用。6.有針對性的發展糧食生產特色項目少近年來,各級農業主管部門都安排了一定的糧食生產發展項目,對于穩定糧食生產起到了較好促進作用。但有針對性的發展糧食生產特色農業項目少,對下步糧食生產的發展推動作用不大,如隆昌縣近期穩定糧食產量的主要手段是穩定發展再生稻,卻沒有再生稻的專門項目,因此,無法結合項目認真研究和全力發展再生稻。此外,務農勞動力緊缺、文化水平低,耕作粗放,農戶投入少,種糧成本高,良種良法綜合配套技術不能完全落實等,也是當前糧食生產的基本概況。
二、隆昌縣糧食生產發展思路
1.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在依法嚴格保護耕地和堅決杜絕土地撂荒的前提下,進一步挖掘潛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全面普及旱地多熟制,大力發展間套作冬大豆,逐步擴大稻田兩熟和三熟制面積,千方百計提高復種指數,實現糧食種植面積的基本穩定。
2.明確主攻方向
一是穩定玉米單產,恢復水稻和紅苕種植水平。只要水稻和紅苕恢復到歷史最高種植水平,全縣即可增加總產2萬噸。二是積極發展再生稻。近十年的探索表明,盡管隆昌縣屬再生稻次適宜區,但除少數陰山深溝地區外,90%以上區域實際上是可以蓄留再生稻的,如果按平均畝產100kg、28萬畝可蓄留的面積計算,總產可達2.8萬噸。因此,穩妥發展再生稻是當前隆昌縣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途徑和抓手。
3.積極爭取各級對糧食生產的重視
首先應擴充技術人員,其次是各級部門和技術人員應認真研究糧食生產新技術,積極做好試驗示范,主動邀請各級領導和重點示范戶現場參觀指導新技術示范片和試驗示范田塊。再次是要加大力度宣傳農技干部和從事糧食生產人員的敬業精神和高產典型,讓從事糧食生產的人員有待遇、有地位、有榮譽,逐步形成人人愿意主動參與發展糧食生產的良好氛圍。
4.全力推廣農機化
各級農業科技人員應主動研究和引進農業機械進行試驗示范,積極探索不同種植模式的機型選擇和農機農藝的綜合配套技術,并熟練掌握各種農業機械,爭當農機能手,指導農戶應用農業機械,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種糧成本。
5.改革種糧補貼辦法和項目實施
可以采取按增加糧食種植面積進行補貼的辦法,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或者采取按交售糧食數量進行補貼的辦法,促進種植水平和產量的提高。同時,各地應在明確糧食生產發展的重點作物、主要目標和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按照有關農業項目要求整合現有項目或安排專門項目,確保最有發展潛力的作物或技術有項目支撐、有人員研究、有人示范推廣,促進最有發展潛力的作物或技術能夠快速成熟和推廣應用。
6.制定激勵政策
如:提高糧食保護價格;應用新品種、新技術進行一定補貼;鼓勵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糧食種植專合社補貼標準;提高從事糧食生產工作者的各種政治、經濟待遇,吸引年輕一代農民和相關人員從事糧食生產工作等。
1.全縣房地產開發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縱觀鄉寧縣房地產市場近10年來的發展歷程,無論是新開工面積,還是房地產投資額都出現了較快增長。從當前市場交易情況看,全縣商品房供不應求,房地產開發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縣商業性房地產市場發育相對滯后,隨著全縣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合理的居民住房需求在短期內集中釋放,特別是在“羊群效應”的作用下,許多潛在購買者成為實際購買者。再加上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等多種住房供給形式發展緩慢,使得全社會住房需求都積聚到商品房需求上。二是居民住房投資理念的轉變及其高額回報預期,進一步增強了購房意愿。隨著縣域居民金融知識普及程度不斷提高,住房投資理念逐漸形成,特別是在普通居民投資渠道不暢情況下,購買住房成為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投資方式。特別是最近幾年房地產市場持續飆升的價格走勢,增加了居民對住房投資及投機行為,使得購房意愿進一步放大。據對鄉寧縣100戶居民購房意愿問卷調查,有購房意愿的居民占到調查總數的81%,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4個百分點,其中購房用于改善居住條件的占46%,購房用于投資增值的占35%。特別是居民購房增值的意愿增強,占比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個百分點。另據調查,隨著房價一路上漲和城市人口增加,商品房屋的轉讓和出租收入已成為縣域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來源。鄉寧縣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在2008~2012年5年期間增長了46.8%,出租房屋收入5年內翻了一番多。通過對2013年住戶抽樣調查:鄉寧縣城市居民擁有兩套及其以上住宅的家庭比例高達34.5%??h級城市的經濟區位、人口、規模等原因決定了外來投資和投機性購房對縣域房地產業的沖擊并不大。針對樓盤銷售的專項調查顯示,鄉寧縣城確實存在有外來投機性購房,但總量小于全部住宅成交套數的1%??h城商品房市場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本地需求。除縣城內部改善性需求外,另外兩大商品住宅強勁購買因素也助推了縣域房產價格的上漲:一是父母為子女結婚成家購置房產;二是城市化進程中周邊村鎮和農村居民進城購置房產。
2.房產開發檔次呈不斷提升態勢。雖然高檔住宅還難以成為縣級房產市場的主流,但隨著社會發展和部分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居民進一步改善居住條件的消費意愿成為推動高檔住宅發展的動力,特別是高層住宅樓的出現更使縣域房地產市場的商品房檔次有了質的提升,呈現中高檔房同步發展,消費梯次相對明顯的發展態勢。
3.縣域房地產開發資金需求日益旺盛,但其融資渠道單一,正規金融機構對房地產市場介入不深,自有資金、應付及預售款、各種形式的民間融資是縣域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也正是因為開發商的開發資金與銀行貸款關聯性不強,才導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縣域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作用不明顯。一是自有資金是房地產項目開發初期的主要資金來源。由于銀行限制了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款,因此,在項目開發初期,自有資金就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渠道。調查顯示,自有資金一般有兩種形式:對于那些資金實力相對較雄厚的開發企業來說,其資金可以通過集團公司注入的方式解決。通過合作開發是籌集自有資金的另一種重要形式。該方式主要采取項目合作的形式進行,項目開發以購買土地的企業主持開發,其他房地產公司按一定比例出資,共同對項目進行管理,待項目完工后,合作即終止。如鄉寧縣某公司,在其購買了土地后,已無實力進行開發,于是便邀請本地某兩家企業加盟。二是應付及預售款是項目開發過程中重要的資金來源渠道。在自有資金不足和不能得到銀行貸款的情況下,應付及預收款項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最重要的融資方式。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是由建筑商墊資。這是最為普遍的一種融資方式,即由建筑商承擔一部分開發成本。一般而言,建筑商需要承擔普房三層以內或小高層六層以內的建筑成本,當普房高于三層或者小高層超過六層后,再由房地產開發商根據工程進度進行付款。其二是拖欠款項融資。在資金周轉不暢的情況下,房地產公司有時采取拖欠款項來解決燃眉之急。其三是預售融資。待普房建到三層以上或小高層建到六層以上,房地產開發商的另外一種融資方式就是預售融資。預售資金存入房管部門規定賬戶,根據工程進度支取,預售融資是資金實力較弱公司的重要融資方式。另據統計,縣域內房產平均預售率一般在60%以上。其四是按揭融資。主體完工后,銀行按揭貸款便可以為購房者提供資金支持,通過銀行信貸融資間接支持房地產開發。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9月末,鄉寧縣某國有商業銀行共發放住房委托貸款1316筆共計11328.98萬元。三是各種形式的民間融資成為縣域房地產開發企業日益重要的資金來源補充渠道,并且進一步推高了縣域民間融資利率。調查顯示,民間融資始終貫穿于縣域房地產開發的各個環節,成為房地產公司不可或缺的融資手段。據對轄內6家房地產開發項目調查:民間融資額已由2008年末的5492萬元發展到2012年末的9237萬元,增長了近一倍。民間融資的強烈需求推動了民間融資的利率逐步走高。調查顯示,2008年,縣域一年期民間融資的平均利率在18.00%左右,到2012年一年期民間融資的平均利率已達到24.00%左右,極個別民間借貸一年期利率甚至超過了30%。
4.房地產業的參與開發主體多以政府部門和民營企業為主。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真正參與到鄉寧縣房地產開發的是那些具有雄厚資金實力的煤炭企業及擁有充分土地資源的政府部門。
二、縣域房地產市場值得關注的問題
1.人均住房面積水平偏高。從2010年鄉寧縣城住戶調查數據看,鄉寧縣城家庭住房平均建筑年份為13.35年,戶均居住人口為2.78人,有46%的家庭住房建筑面積大于100平方米,28%大于120平米。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在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35平方米之前,會保持較旺盛的住房需求,而后需求將會下降。而鄉寧縣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010年已超過這一區間的上限,達到35.96平方米。因此,單從住房作為消費品的需求角度出發,可以說今后縣域商品住宅開發規模、力度、結構等相關問題的理性規劃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2.房價收入比偏高。國際上一般認為,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取值范圍為4~6。若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高于這一范圍,則可認為其房價偏高,房地產業可能存在泡沫。以鄉寧縣2012年的縣城戶均人口數,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住宅年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為9.17,超過了合理的取值范圍。而鄉寧縣城的房價在全省來看并不算高。由此可見,目前房價收入比偏高,居民買房經濟壓力較大的小城市絕不在少數。
3.房屋租售比偏離房產價值。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為1∶300~1∶200。如果租售比低于1∶300,意味著房產投資價值相對變小,房產泡沫已經顯現;如果高于1∶200,表明這一區域房產投資潛力相對較大,后市看好。鄉寧縣成套出租住宅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約8.5元,2012年商品住宅每平米成交均價3280元,租售比為1∶385。顯示房產泡沫已顯現。
4.房地產功能錯位,投資購房比超出警戒線。房產的功能就是作為居民生存的消費品。但近年來縣域投資性購房同樣火爆??h域的經濟和人口特點決定了其二手房周轉能力遠差于一、二、三線城市,其住宅投資的最終表現為:居民二套住房擁有率持續攀升,由直接投資或改善性需求傳導而來的二手房市場后備房源上升,出租房市場房源供應量上升。鄉寧縣城擁有兩套及兩套以上住宅的家庭比例2008年為20.0%,2012年末為34.5%。按照國際警戒線,當投資購房比例超過13%~15%時,房地產泡沫就會開始膨脹。
5.房價回調難度比大城市高。小城市的特點決定其房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地需求,而且剛性需求比重高。類似戶籍限購等政策對大城市房價異常敏感,但對小城市卻不同。國家的調控政策往往也主要針對一、二、三線城市。同時,由于城市小,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反而高,這一因素也不利于房價回調。
三、對策及建議
1.正確認識房地產市場重要作用、發展趨勢和政策調控目標。一是在持續經濟增長的動力支撐下,房地產價格一定程度的上漲是基本趨勢。一般而言,房地產市場發展帶有明顯的周期特點,商業性房地產價格多呈高速增長、溫和增長、增長停滯螺旋發展態勢。二是房地產調控的理想目標是抑制價格過快上漲,保護中低收入群體利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房地產市場價格過快上漲和市場嚴重萎縮均會對經濟發展形成較大沖擊,市場調控應靈活有度,既要抑制價格過快增長,又要防止房地產市場“崩盤”。同時,在政策執行時應優化房地產供給結構,使房地產業保持健康穩定發展。三是房地產調控不能夠完全依賴貨幣政策工具,而應該更多地圍繞房地產需求進行整體制度和規則設計,在承認現階段住房剛性需求旺盛這一基本事實的前提下,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建設,切實加大保障房建設的資金與土地供給,最大限度地滿足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極不均衡,每一個地區都有其特點,很難開出一個給全國所有的城市吃了都管用的藥方,因此各地區應有所不同。
2.加快金融產品創新,規避資金集聚風險??h域房地產開發熱的背后,實際上隱藏了縣域金融市場拓展的問題,因此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場,以避免資金過分集聚于房地產市場,是目前各金融機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3.加強監測分析和預警,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和預警預報體系。政府、城建、土地、金融等部門應加快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和預警體系的建設,及時反映縣域房地產供求、結構、價格等信息,切實為宏觀經濟濟管理部門適時適度調控投資行為提供依據,并通過及時的信息披露,引導城鄉居民理性投資和消費。
四、結論
1.1財產保險業市場結構和市場發展需求
1.1.1結構變化我們可將市場結構變化劃分成兩大來源:其一,新保險公司的進入成為了保費收入單位,這樣便大大降低保費收入的集中度;其二,在位保險公司內部不均衡的增長,若增長率不同,那么市場結構也會隨著被調整。和過去十年相比,當前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市場集中度正在呈下降的趨勢發展。究其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新保險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根據不完全統計,在2001-2012年間,共新增加了45家保險公司,且在2012年底保費收入占市場份額達到近25%.第二,人保業務增長速度較慢,所占份額自2001的74%下降到2012年的35%。與此同時,這也會導致市場集中度的下降。
1.1.2發展需求若保險合同不同被有效履行,也或是說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在銷售保單后未兌現其承諾,這樣投保人所購買的保險也就不會達到轉移風險的目的。特別是在保險合同執行階段,出現的各種未履行保險合同的情況,如:拖延賠付時間、拒賠付等情況,這些行為都可能降低投保人對保險商、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的品牌信用值。一旦品牌信用值降低使有些客戶做出轉保的行為。除此之外,若財產保險行業的保險商品牌信用水平均處在一個偏低的水平,那么投保人也可能會做出不再購買保險的決定。所以,雖然經濟總量與人均收入的不斷增長,會增加人們對財產保險的需求量,但行業品牌信用水平過低,并且經濟總量增加速度降低,那么將會導致財產保險行業的增長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1.2財產保險業市場特征及行業監管環境
1.1.1市場特征站在財產保險自身競爭角度,保險公司只能通過自身業務的不斷積累從而開發出具有差異化特性的產品,而且還需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同時還要確保具有一定的成本與渠道銷售優勢,不然難以實施差異化戰略。此外,因保險產品不具有專利保護的特性,在某個財產保險公司的某類保險產品銷售具有了一定競爭優勢時,其它的財產保險公司也可根據自身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提供相類似的產品。根據當前的發展情況來分析,各大財產保險商間并不存在較大的差異,而主要是企業與家庭財產保險、車輛保險、人身健康保險等。其中,車險所占公司的比例較大,約為60%,并且各大財產保險公司的車險費率并無較大差異,因此,在條款以及費率方面也并不存在很大的差異。
1.1.2監管環境因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內容主要針對的是風險經營,因此,承保保單也就承擔這賠償的責任。但是,賠償責任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與此同時,財產保險公司經營會涉及到大量被保險人的利益,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發展與生人民活的穩定。所以,保監會應履行對財產保險行業監管的職能。主要分為三種監管職能,即經營行為的監管、償付能力監管、資金運用的監管。
1.3保險商的品牌信用的現狀保險商的品牌信用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作為財產保險商來說,在理賠階段帶給被保險人的摩擦成本偏高,如:理賠程序較復雜、理賠時效性較差;第二,根據保監會的投訴數據分析,各大財產保險公司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理賠額度不足或是責任認定不合理的情況。第三,因銷售誤導可能會導致保險商失信的情況。由此看來,當前我國財產保險商的品牌信用并不是非常高。
2保險從業人員的個人品牌信用和行業競爭
2.1保險從業人員和投保人及保險商間的委托關系分析
2.1.1雙重人身份連接保險商與投保人之間的橋梁就是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這是因為作為保險銷售從業人員,既要為投保人提供咨詢、選擇投方案、防災防損等各種風險管理服務,幫助投保人選擇最佳的保險商及保險產品;另外,還要為保險商尋找最佳的投保人,幫助保險商簽訂保單,增加財產保險商的保費收入。
2.1.2履行最大誠信義務的前提條件作為保險銷售從業人員來說,他不僅會直接損害到投保人的切身利益,而且還會影響到保險商的利益。特別是作為保險人,若故意夸大保單利益或是可以隱瞞保單利益的約束條件,將會損害到保險商與投保人的共同利益。作為財產保險的投保人而言,需要定期購買保險,也就是說投保人與投保商以及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間要進行反復的交易。所以,在投保人出險后沒有得到預期的賠付效果,投保人有權終止與保險銷售人員間的這種關系,同時保險商還會流失一大批的財產保險客戶資源。因此,為確保保險商、投保人的利益,保險銷售從業人員應最大限度的履行誠信義務,不能刻意隱瞞投保利益的約束條件或是夸大投保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