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5 20:50:46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工商管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不重視實踐教學
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中,由于課業的繁忙,再加上傳統的授課模式的影響,使得學校和教師忽視了實踐教學,在排課的過程中,會把實踐課也安排到理論課中,不能真正地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此外,由于學校對實踐的不重視,使得其在實踐中的資金投入較少,不能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的環境,在根本上,不能真正地發揮實踐課的作用。
2.缺少實踐課的教師
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之中,由于對實踐課程的不重視,實踐課教學仍然用理論課的方式進行,而且缺少真正能進行實踐課教學的專業教師隊伍,所以,使得實踐課程仍然以理論性的教學為主,造成了實踐活動的停滯。有些學校有一些專門進行實踐教學的教師,但是由于沒有受過相關的培訓,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掌握實踐課程教學的方法。而且各個學校都沒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得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一頭霧水,教師們也沒有工商企業管理的實踐經歷,因此,也無法真正地促進學生進行實踐的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約了實踐課程的發展。
3.不能真正地實施實踐教學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不能真正地理解實踐教學的意義。就算有實踐的課程,也大多以理論教學的方式進行講解,從根本上就造成了實踐課程失去意義,而且,由于學校提供的實踐場所不能滿足學生對實踐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實踐教學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不能真正地做到“工學結合”。
4.實踐課程較為單一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但由于人數的眾多和經費不足等原因,使得實踐活動不能深入地開展,使得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所謂的實踐也只是看一些案例和進行案例分析,不能真正達到讓學生進行實踐的目的,而且,單調的課程內容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造成了實踐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5.資金的不足
資金的投入是實踐活動開展的基礎。但是由于先前的學校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不夠重視,也造成資金的投入不足的情況,使得實踐課不能很好地開展,一些實踐時所需的設備不足,不能滿足實踐課的要求。在另一方面,由于經費的不足,就不能聘請具有專業素質的實踐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因此,不能使實踐課程真正地發揮作用。
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
1.建立以就業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要想真正地進行實踐課程的教育,前提條件就是建立和完善實踐課程的教學體系。只有在教學制度的約束之下,才能使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課程良好地開展,真正地使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能讓學生真正接觸和了解自己將要就業的崗位,真正地促進學生找到自身的定位,能使其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在之后的就業中形成自己的優勢。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要想完成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就必須加強資金的投入力度。只有明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的重要程度,才能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保證實踐課程順利地進行。要切實完善實踐課程設備,建立好校外的實踐基地,真正地使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并能不斷地提高實踐能力和素質。與企業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企業對實踐教學的支持,使學校的實踐課程順利地開展。
3.真正地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將實踐和理論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驗證理論知識。因此,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要想做到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就應該切實地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有效地進行課程的設計,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進行實踐活動,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進行實踐操作,真正地做到“工學結合”。例如可以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實踐基地進行企業管理的模擬,等等,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4.加強與企業的聯合
要想真正地促進工商企業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就必須加強與企業的聯合,使得學生能真正地了解社會經濟的現狀和企業的發展狀況,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參與實踐,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合,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學校能夠讓學生培養出更好的實踐能力,而企業能通過與學校的合作,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為企業所用,會大大促進企業的進步和發展,保證企業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擁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5.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最基礎的要求就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因此,必須大大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聘用。所謂的“雙師型”人才,就是既能擁有專業的理論素質,又有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斷地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時,可以不斷地對其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并讓教師深入企業進行了解和學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具備切實的理論和實踐的能力,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6.不斷地對實踐課程進行改革
要想切實地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對實踐課程的改革,保證實踐課程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進行課程設計的同時,能與企業的專門人員進行交流,制定適宜的、適合學生發展和企業發展的實踐課程,拒絕單一的實踐模式,真正地使學生能夠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并由專業的人士進行實踐評估,能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切實地掌握學生的實踐情況,并據此進行實踐課程的改革。
三、結語
1.1通過分析整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知識目標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概念、基本術語、理論,掌握人力資源規劃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員工招聘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員工培訓的方法與技巧,掌握企業績效和薪酬設計的要點,掌握人力資源管理中常用文本的格式內容。
1.2課程素質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設計與學習實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與人合作溝通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具備良好的成本觀念、時間觀念,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誠信,敬業愛業、樂于奉獻,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可持續發展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2人力資源管理核心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是培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職業崗位需求的學生的關鍵
2.1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核心課程應以企業生產管理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安排。以任務的完成過程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選取多個學習性工作任務或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按照“提出任務,分析任務,知識構建,完成任務”這一行動體系組織各單元的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工作任務,然后完成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達到構建知識的目的。這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能達到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一致。
2.2課程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知識,并實現靈活應用;同時,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發展。
①項目驅動教學法。以模擬公司為背景,以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為線索,引導學生自主地交替進行各種仿真業務背景下的操作和訓練,融“教、學、做”為一體,教師配合指導、答疑、評價、測試,每次授課的設計過程如下:第一步,以寧波校企合作企業為背景,先引入一個項目活動,讓學生按照布置的工作任務嘗試開展業務操作;第二步,教師分析學生操作情況并進行項目活動的示范操作,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第三步,學生根據教師示范操作,再去獨立完成項目活動,糾正操作錯誤和熟練操作步驟;第四步,教師再對這個業務環節的相關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的系統梳理,使學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第五步,學生根據所學的業務操作和相關知識,進行另一個項目活動的操作,以提高和拓展人力資源管理崗位職業能力。②崗位模擬情景教學法。學生以5-6人規模組建模擬公司,在模擬公司背景下開展教學,要求學習過程中一切人力資源管理任務的完成都以模擬公司為背景,學生在仿真的業務環境中,全面、系統、規范地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為學生以后從事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實際操作基礎。通過仿真模擬的形式,創造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習慣的實踐教學環境,一方面,增強了學習過程的實戰性,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業務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提早體驗了崗位的角色任務,強化了他們的工作體驗,激活了他們的創新思維,縮短了與就業之間的差距。③團隊教學法。參與學習的學生班級以5-6人為規模組成學習團隊,以團隊形式組成模擬公司,參與課程的學習。根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則,團隊成員具體分工為協調員(負責任務的接受與內部分工)、記錄員(負責任務記錄、課堂記錄與文本撰寫)、外聯員(負責與其他模擬公司或外班級之間展開合作交流)、發言人(負責每次任務的課堂發言)、資料員(負責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資料的收集)。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不同崗位的工作職責,掌握全面的技能,規定每三周輪崗一次。
3開展企業兼職人員參與課程考核評價課程方式
專業核心課程均改變傳統的期末一次試卷考核方式,吸納企業參與課程考核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的考核評價。在課程考核評價中融入企業評價要素,按照企業管理標準、職業技能崗位標準及效益評價標準進行人才培養的評價。在核心課程授課后,由企業進行模擬職場考核,不僅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職場考核還對學生的職業意識、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增強競爭意識等職業素養進行考核。最終達到專業人才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
1.課程體系的重構“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
以階段式學習為基礎,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構建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綜合的教學模塊,并安排在不同的階段開展相應的模塊教學。鄂州職業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構建了由通識能力培養階段、管理能力培養階段和實踐能力培養階段組成的課程體系。其中,通識能力培養階段針對剛入學的新生進行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以及校園文化體驗。管理能力培養階段開設有管理能力基礎、基礎會計、統計技術等專業基礎課程和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和企業經營實務等七門專業核心課程,這也是整個課程體系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技能。實踐能力培養階段安排學生進行校內綜合實訓、創業競賽以及到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實訓階段的學習,讓學生在前面兩個階段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企業真實的經營管理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2.重新規劃課程教學內容新的教學組織模式
要求在一個時間段內集中學習一門課程。教學內容既要符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要符合企業的生產實踐,需要重新規劃課程教學內容。專業教學團隊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對全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梳理和精減,避免內容的重復,設計了全部課程的能力訓練項目和工作任務。
二、“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的具體實施
1.教學資源的分配與利用
高職院校的不同專業、不同班級上課的時間不同,開設的課程也不一樣。每門課程的授課教師一般又分校內專任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還有校企合作的多家企業以不同的形式參與教學。因此,“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的實施需要解決班級、時間、教師、企業等資源的分配和利用問題,以保障教學的順利實施并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下面以鄂州職業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2013級大二兩個班的學生為例。
(1)課程及時間安排2013級大二時,學生處于管理能力培養的階段,有四個學期,主要學習7門核心課程。前三學期學習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等6門核心課程,培養學生專項管理技能。第四學期學習企業經營實務,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
(2)師資安排鄂州職業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每門課程都組建了由2至3名校內專任教師和多名校外兼職教師即企業專家組成的教學團隊。校內專任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既分工又協作。比如教學信息共享,共同制定項目任務書,設計項目任務情景,共同對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進行評價等。校內專任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和實訓工作,校外兼職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在企業的實訓、頂崗實習等工作。另外也根據課程需要,組織校外兼職教師到學校授課或者舉辦專題講座。
(3)企業資源利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與多家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的關系,共建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3家,基本滿足了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有湖北同方泵業有限公司、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鋼鄂州鋼鐵公司和武鋼華重機械有限公司等4家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在學校學習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到以上4家企業進行實訓和頂崗實習。
2.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
教學過程分為校內教學和校外實訓兩個部分。校內教學過程分為準備、實施和評價等3個階段。在準備階段,教學團隊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精心設計項目任務情景,擬定項目任務書。項目任務書由任務情景、目標、要求、實施步驟、考評方式等內容組成,是學習任務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在實施階段,學生根據項目任務書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查找資料,學習討論,撰寫文稿,完成任務。成果一般為計劃書、方案、問卷、研究報告等形式。在評價階段,小組推薦學生演講,由學生和教師組成的評委會現場打分,或者由校內或校外教師在網上審閱相關成果并評價。評價完畢,學生根據所提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終任務成果。每完成一個任務或一個項目,學生就掌握了一項技能。接下來是在企業里進行為期一周的實訓,學生將在學校學習到的技能運用到企業實踐中去,使技能得以鞏固、提高,形成最終的職業技能。這段時間里,在企業提供的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兼職教師給學生安排實訓任務,這些任務要求學生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拿出解決方案。學生通過實訓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鍛煉了自己的實踐技能。
三、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的優勢
采用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與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相比,有以下優勢:
1.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內要同時學習幾門課程。改革后的高職教學,課程按照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模式進行,每門課程的授課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在課外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這樣一來,任務多而時間有限,學生出現疲于應付的現象,教學效果并不理想?,F在,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內,只需學習1到2門課程,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工作任務,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了真正的培養和提高,職業教育改革的初衷得以實現。
2.企業愿意配合
目前開展的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企業要在場地、崗位、設備器材、指導教師上有一定的投入。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去企業實訓的學生并不能給企業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或者帶來直接效益,學生到企業實訓一定程度上還會給企業增加負擔,這也是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頸。而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一年可以安排3個、4個甚至更多的學期,有利于根據教學需要并結合企業的生產作業情況靈活安排教學進程,比如課程的安排可以與企業生產運營流程同步,在企業生產旺季時,安排在校內課堂學習,而在企業生產淡季時,安排在企業內實訓。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讓企業樂意配合。
3.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
有兩個特點。一是分段式,通過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將學生職業能力分為幾個能力逐步遞進的階段來培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二是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學生結束一門課程的校內學習后,就被安排到企業開展實訓,實訓結束后開始另一門課程的校內學習和企業實訓,如此交替。一方面,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逐步遞進提高的,另一方面,課堂學習的知識又能通過實踐得到鍛煉和鞏固。這種教學組織模式無疑更有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4.建設教學團隊實施“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
企業組織變革的發生
企業組織變革是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而進行的,以改善和提高組織效能為根本目的的管理活動。外部環境的變化是企業組織變革的最大誘因。運用系統環境互塑共生原理可分析企業組織變革的發生。按照這一原理,環境對系統有兩種輸入:資源和壓力;系統對環境有兩種輸出:功能和污染。
環境的輸入直接塑造企業組織,這種輸入的變化直接引發企業組織變革。對企業組織而言,環境對其資源輸入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資本和自然資源;環境對其壓力輸入主要來自要素市場和商品(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如果企業所處的環境中資源豐富,或者是資本充裕,或者是勞動力資源豐富,那么企業就應當選擇資源密集型的,或是資本密集型的,或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組織模式。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就需要相應地變革組織模式。同時,環境的壓力也影響著企業組織模式的選擇。如果在要素市場上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那么企業的組織結構必須比競爭者具有更高的要素利用效率。如果在產品(服務)市場上競爭激烈,那么企業必須具備能夠生產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的組織結構。
從系統科學的角度來講,企業的輸出同樣對環境有塑造作用。當企業的輸出對環境產生影響時,環境的變化進而會對企業產生新的輸入,從而引發企業組織變革。企業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場提品和服務,增加所有者權益以及向國家上繳稅收。如果企業為市場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市場占有率提高,那么就能夠增強競爭優勢,減輕競爭壓力。如果企業是政府的稅收大戶,那么就能夠從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優惠。如果企業能夠持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較高的投資回報率,那么就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資本。企業的功能輸出有利于改善經營環境,進而減輕組織外部壓力,促進企業組織的健康發展。相反,企業的污染輸出則會惡化自身的經營環境。對自然環境的污染,我們已有足夠的認識。此外,還有其他類型的污染。企業不尊重員工,甚至侵害員工的安全和利益,那么將沒有人到該企業工作,可以說企業污染了自身的人力資源環境。企業投資決策不合理,經營管理不善,不能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就會失信于廣大的投資者。企業將很難再獲得更多的資金,可以說企業惡化了自身的融資環境。惡化了的環境會對企業產生新的壓力,從而要求變革企業組織。
概括起來,環境對企業的資源輸入決定企業組織形式;環境對企業的壓力輸入制約著企業組織的選擇;企業的功能輸出有利于改善經營環境;企業的污染輸出會惡化企業的經營環境。
企業組織變革的模式選擇
對于企業組織變革的必要性,有這樣一種流行的認識:企業要么實施變革,要么就會滅亡。然而事實并非總是如此,有些企業進行了變革,反而加快了滅亡。這就涉及到組織變革模式的選擇問題。這里將比較兩種典型的組織變革模式:激進式變革和漸進式變革。激進式變革力求在短時間內,對企業組織進行大幅度的全面調整,以求徹底打破初態組織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態組織模式。漸進式變革則是通過對組織進行小幅度的局部調整,力求通過一個漸進的過程,實現初態組織模式向目的態組織模式的轉變。
激進式變革能夠以較快的速度達到目的態,因為這種變革模式對組織進行的調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謂是超調量大,所以變革過程就會較快;與此同時,超調量大會導致組織的平穩性差,嚴重的時候會導致組織崩潰。這就是為什么許多企業的組織變革反而加速了企業滅亡的原因。與之相反,漸進式變革依靠持續的、小幅度變革來達到目的態,即超調量小,但波動次數多,變革持續的時間長,這樣有利于維持組織的穩定性。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著豐富的實踐,企業應當根據組織的承受能力來選擇企業組織變革模式。激進式變革的一個典型實踐是“全員下崗、競爭上崗”。改革開放以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許多國內企業進行了大量的管理創新和組織創新。“全員下崗、競爭上崗”的實踐既是其中之一。為了克服組織保守,一些企業在組織實踐中采取全員下崗,繼而再競爭上崗的變革方式。這種方式有些極端,但其中體現了深刻的系統思維。穩定性對于企業組織至關重要,但是當企業由于領導超前意識差、員工安于現狀而陷于超穩定結構時,企業組織將趨于僵化、保守,會影響企業組織的發展。此時,小擾動不足以打破初態的穩定性,也就很難達到目的態?!安贿^正不足以矯枉”,只有通過全員下崗,粉碎長期形成的關系網和利益格局,擺脫原有的吸引子,才能徹底打破初態的穩定性。進一步再通過競爭上崗,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對企業的關心,只要競爭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有助于形成新的吸引子,把企業組織引向新的穩定態。此類變革如能成功,其成果具有徹底性。
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建立新的吸引子,如新的經營目標、新的市場定位、新的激勵約束機制等等。如果打破原有組織的穩定性之后,不能盡快建立新的吸引子,那么組織將限于混亂甚至毀滅。而且應當意識到變革只是手段,提高組織效能才是目的。如果為了變革而變革,那么會影響組織功能的正常發揮。
漸進式變革則是通過局部的修補和調整來實現。美國一家飛機制造公司原有產品僅包括四種類型的直升機。每一種直升機有專門的用途。從技術上來看,沒有任何兩架飛機是完全相同的,即產品間的差異化程度大,標準化程度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這種生產方式不利于實現規模經濟。為了贏得競爭優勢,該公司決定變革組織模式。其具體措施是對個部門進行調整組合。首先,由原來各種機型的設計人員共同設計一種基本機型,使之能夠與各種附件(如:槍、炸彈發射器、電子控制裝置等等)靈活組合,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然后將各分廠擁有批量生產經驗的員工集中起來從事基本機型的生產。原來從事各類機型特殊部件生產的員工,根據新的設計仍舊進行各種附件的專業化生產。這樣,通過內部調整,既有利于實現大批量生產,也能夠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這種方式的變革對組織產生的震動較小,而且可以經常性地、局部地進行調整,直至達到目的態。這種變革方式的不利之處在于容易產生路徑依賴,導致企業組織長期不能擺脫舊機制的束縛。
比較企業組織變革的兩種典型模式,企業在實踐中應當加以綜合利用。在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企業有必要采取激進式組織變革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但是激進式變革不宜過于頻繁,否則會影響企業組織的穩定性,甚至導致組織的毀滅;因而在兩次激進式變革之間,在更長的時間里,組織應當進行漸進式變革。
企業組織變革的評價
首先應當明確組織變革對于企業的意義。企業輸入各類資源,輸出產品和服務。各類資源的簡單加總,無論如何也得不到我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各類資源按照現代企業的組織方式結合在一起,便具備了向社會提品和服務的功能??梢哉f,這種功能是各種資源在企業中整體涌現出來的。而這種涌現性正是通過企業組織來實現的?,F代企業組織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對于企業功能的實現至關重要。但對企業組織貢獻的直接評價卻存在很大的困難。由于客觀評價的困難,因而在實踐中對于組織變革存在著模糊認識,要么是缺乏組織變革的積極性,要么是盲目地進行組織變革。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陀^的組織評價模型。這里將嘗試運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數來建立企業組織變革的理論評價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函數的一般形式為:Q=AL&KI-&,&(0,1)。其中:Q為企業的產量;L為勞動力投入量;K為資本投入量;這里假定技術木變,A為組織貢獻系數:A=Q/L&KI-&。在一個企業內,生產函數表示投入一定的勞動力和資本,在企業現有組織模式下生產出一定的產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組織貢獻系數可以體現企業組織的功能。企業組織變革是一個動態過程,其目標是目的態組織模式的貢獻系數大于初始態組織模式的貢獻系數。以此為依據,可運用柯布——道格拉斯對組織變革的效果進行比較評價。
關鍵詞:工商管理;研究內容;比較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國內對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進展,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也逐漸增多,及時把握國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動態及其發展趨勢,將對我國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導與啟發作用。
工商管理學是研究營利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學科。本文按照學科代碼將工商管理學科分為十個研究領域,對90年代國內外學術界工商管理各領域的研究方向與研究熱點進行了分析與比較,以發現國內、外研究的差異,更好地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研究的發展。
1國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
本文在檢索國外工商管理論文數量時,選擇了SCI和SSCI中影響因子大于0.5的59種管理類期刊,時間范圍是從1990年到2000年。通過關鍵詞檢索,發現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論文數量遠遠多于其他領域,故將其他九個領域按檢索到的論文篇數做出趨勢圖。
從縱向來看,1990~2000年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經濟、項目管理、企業理論的研究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企業文化、財務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則一直處于穩定狀態,沒有明顯的增長。其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穩步上升的趨勢。在某些年份,市場營銷研究雖有下降,但整體趨勢是上升的;從圖1中還可以看出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在近5年內發展很快;而運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點后開始逐漸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視的是對項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處于上升趨勢。
從橫向看,人力資源管理的論文數量遠遠多于其他領域,可見近十年來人力資源管理在國外是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從其他9個領域的論文數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理論、運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熱點領域。在分析各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時的1997-2000年進入SCI檢索的文章,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論文進行分析,得出如下關于國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的基本結論(見表1):
2國內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
對國內工商管理的研究過程中,從中國期刊網中篩選出44種學術性較強的管理類期刊,根據關鍵詞對各二級科目的論文進行檢索,將各領域檢索得到的論文數量進行趨勢描述
從此趨勢圖縱向比較,幾乎每一個領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現上升的趨勢,論文數量逐年增加,這表明國內工商管理各領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強,這也與國家經濟改革的進程和力度有一定關系。橫向比較,研究成果較多的是市場營銷,說明我國的經濟改革及國企改革的力度加強,企業不再只靠抓生產提高企業利潤,而是越來越注重市場對企業自身的影響;同時,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作管理、項目管理也是研究較多的領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圍內國內近幾年對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的研究論文相對較少。從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國內工商管理各領域研究熱點如下:
3國內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的比較及結論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國內外對比分析
從國內外的研究趨勢比較過程中可以看出,國外人力資源、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增長速度較快;項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續增加;企業戰略管理的論文數量曾在1995年左右達到最多,隨后又有所減少。國內則對運作管理研究較多,企業文化、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人力資源也是理論界研究較多的領域。
從國內外文獻數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國內論文數量較多的是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作管理、項目管理,而國外的排名為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理論。
國內外研究熱點存在必然的交集,但側重點仍有不同,國內理論研究滯后于國際的理論研究,國內的研究熱點往往是國外前幾年的研究熱點,而國外正在形成的熱點在國內往往是剛剛涉足或者還未涉足。
4結論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從整體上落后于國際水平,這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有一定關系,但是也要求此領域的學者們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強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在研究內容與形式上存在差別:國外在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將理論運用于管理實踐;而國內的研究經常停留在理解國外理論研究的層面上,對一些較新的管理問題介入較少。鑒于工商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國內此領域學者們應注重研究形式的改進,注重對管理問題深層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別:國外注重規范研究,有嚴密的邏輯推理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國內多是思辯研究,研究僅根據個人的經驗和知識,或是雖有理論基礎但是缺乏嚴密的推理。國外使用實證研究方法較多,通過案例、實驗、非實驗、實地等方法對所研究問題進行充分的論證,而國內則不重視實證的研究。這與各國間的文化傳統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管理學科的本質特點決定了在進行管理研究時,應該多作些實證的工作來充實我們的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金碧輝.國內外管理科學的研究熱點問題比較[J].管理科學文摘,2000.
[2]汪壽陽,金碧輝.SCI、SSCI與管理科學期刊[J].管理科學學報,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4]中國期刊網.[DB/OL].2002.
關鍵詞:工商管理學科;案例研究;應用價值
一、引言
作為廣泛應用在工商管理學科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研究主要是根據實際的案例,通過深入剖析企業中已發生的行為與結果,對企業管理經驗進行整理,從而達到提高該專業學生決策及動手實踐等能力的目的。但是實際上,由于企業所處環境與外界多種因素,如市場經濟、政治制度等聯系緊密,有著非常大的變動性,因而在不同的時期與階段,企業應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少專家及學者也正是考慮到這一情況,指出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是不科學的,容易將學生引入思維的誤區中,使其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來開展各項企業管理活動。當前,如何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科學地應用案例研究方法,已成為該專業教師及不少學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工商管理教學及研究領域,案例研究已被應用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但對于此種研究方法,一直存在質疑的聲音。當前,企業的經營環境也不斷發生變化,對案例研究的爭議及質疑也愈發激烈,具體分析,一些學者之所以反對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認為這種方法存在著不足之處:首先是在外部有效性方面,案例研究還存在一定缺失,不適宜采取實證的方法來展開研究,只能借助歸納式研究方法及構筑理論來分析工商管理相關理論;其次,此種方法主觀性較強,但可靠性及科學性較為缺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引發不少的問題。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應用價值
雖然在運用方面有著一些不足之處,但從客觀上分析,案例研究方法還是存在不小的價值的。在筆者看來,為充分發揮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學及研究領域中的價值,關鍵在于采取科學、恰當的運用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此種研究方法的發展歷程及其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的作用,使人們對其應用價值產生更深刻的理解。1.案例研究方法的發展。經調查分析得知,經濟主義以及教學案例這兩個學派為案例研究方法最早代表。人們在上世紀初期,便在商業教育中應用了案例研究方法,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案例教學這一理論的發展與完善。此外,科波蘭德博士在1921年發表了第一本關于案例管理教學的文集,從而為案例研究教學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且直到上世紀的中期,才在福特基金會幫助下得到一定推廣。而在國內,則是在政府機構的幫助及推動下,案例研究方法才在高校教學中得到廣泛傳播。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社會的發展,國內也愈發重視案例研究方法,并加大了案例培訓機構的開辦力度,以期推動案例研究方法的進一步發展。2.在工商管理發展中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通過對工商管理的發展歷程展開深入分析,發現大多數管理理論都是經過案例分析及實踐探究得到的,并非所有的理念都是由相關管理思想推導得出的。由此可知,在工商管理這一領域中,案例研究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隨著組織領域中比較研究方法的提出及應用,大家也對工商管理產生了新的理解,并借助分析此種方法,意識到要想在工商管理中實現比較研究方法,就需要建立起相關框架系統,并通過明確表述來深入分析組織中的比較內容,進而獲得相關結論,為企業各項工商管理活動提供科學可靠的實踐經驗及信息。
四、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驟
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時,首要任務便是形成基本的構想,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通常來說,案例研究應遵循以下步驟:(1)從企業案例出發,提出相關問題;(2)文獻綜述研究問題,并提出論文的分析框架及理論命題,或是提出案例分析的視點;(3)認真、規范撰寫研究案例;(4)通過對研究案例展開分析,發現企業實踐中新的事實及思想,或是從中對(2)步驟中的理論命題進行驗證;(5)總結研究結論,并提出今后的課題。通過研究RobertK.Yin所著的相關書籍,并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時,有關研究步驟應做到有所側重。其中,研究步驟側重點會隨著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如圖1所示。圖1案例研究的具體步驟其中,上面一種研究目的主要側重于將新的客觀事實找出,或實現理論創新,第三步驟(也即研究案例本身)為研究的重點所在。通過案例研究第二步驟(即文獻等理論研究)可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點或分析的視角。其中,這類案例研究成果一項非常重要的評價標準便是能夠透過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與事實。下面一種研究的目的主要側重于對理論命題的補充或是驗證,第二步驟(也即論文分析框架)應當為研究的重心所在。為支持論文的命題或分析框架,就需要將企業案例的素材收集起來,并通過研究案例對理論命題進行驗證。其中,評價該研究水平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提出邏輯相符卻又不乏創意的理論命題或分析框架,并借助實證分析,實現自圓其說。此種案例研究手法強調了文獻研究的價值,并借助研究文獻提出論文的命題,且對命題或分析框架的嚴密性及嚴謹性非常重視??陀^事實找出,或實現理論創新,第三步驟(也即研究案例本身)為研究的重點所在。通過案例研究第二步驟(即文獻等理論研究)可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點或分析的視角。其中,這類案例研究成果一項非常重要的評價標準便是能夠透過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與事實。
五、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應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建議
經過上述分析可知,案例研究方法盡管有一定的缺陷,但依然存在可取之處,我們應當從發展的角度來對此種研究方法的作用展開深入剖析。只有對案例研究方法做出正確的定位,才能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對工商管理學科中的課題進行研究?,F階段,國內工商管理學科的研究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對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展開分析,主要是我國經典的工商管理案例嚴重不足,即便調查并研究企業的管理活動,也無法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實際管理情況有一個真正的了解。由于沒有展開真實的調研以及確切的求證,使得當前的工商管理案例不具備高水平的學術價值,同時也成為了一些學者認為在工商管理學科中不適宜應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應當做到:在應用案例研究方法時,應從國際化視野出發,采取規范的研究方法,深入到企業內部,并展開實地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確保采取的研究步驟是科學、規范的,并將案例研究與案例教學等之間的相同及不同之處嚴格區分開來,而開展案例研究一項重要的步驟便是將研究案例認真撰寫出來。其中,在撰寫研究案例過程中,注意采用明確的、客觀性的語言,并注重通過訪談、調研等方式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的重要價值。除此之外,還應對案例的細節予以高度重視,通過觀察細微地方,能夠發現新的事物及事實。作為研究性論文理論的重要依據所在,第一手資料必須具備高度的可信賴性、客觀性及真實性,只有通過分析優秀的研究案例,才能找出事實,得出正確的結論以及高可信度的研究成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工商管理學科中,案例研究這種方法依然存在巨大的應用價值。為從案例研究方法中獲得有意義的研究結果與結論,就需要確保選用的研究案例具有比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并與企業外部實際經營環境以及內部具體管理狀況相結合,進而展開全面的調研。由此可知,我們應當以端正的、客觀的態度來進行各項科研工作,并科學合理地應用案例研究方法,從而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研究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任勝鋼.案例教學法在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特殊性與思考[J].經濟師,2015,9(03):45-46.
[2]姜曉萍.工商管理領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論建構[J].商場現代化,2013,15(22):162.
一、工商管理科研必須忠實地為教學服務
工商管理科研應與工商管理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變“死科研”為“活科研”。牢固樹立工商管理科研為教學服務的基本思想,不但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更重要的是科研真正圍繞教學而展開。克服以往科研的盲目性,注重科研選題,明確科研方向,使工商管理科研回歸教學,忠實地為教學服務。科研是教學的原動力,教學是否有后勁,關鍵在于科研。這便要求工商管理科研必須針對性強、方向性強、實用性強。工商管理科研成果應是能回歸教學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范圍十分廣泛的應用性學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因此其研究主題具有廣泛性特征。注重的是實踐與成就,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盵1](P2)在科研選題與科研過程中,應強化的是工商管理學科的應用性。在應用于教學時,應緊扣教學主題,科研成果與教學主題相輔相承、協調一致,這樣便可明確工商管理科研的方向一為教學服務。
二、工商管理科研與教學要適應人文教育與素質教育需要
目前高等學校工商管理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完全實用主義課程比重偏大,而人文科學課程極其薄弱,所謂“左腦巨人,右腦矮子”,導致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與人文教育嚴重脫離。如果使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與人文教育實現有效對接,必然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加大人文教育課程的比重[2(P12)。然而傳統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陳舊,急需重組、改造、更新,不論是企業管理學、領導科學,還是管理哲學、管理倫理學,都需要重新審視,重新定位。尤其是管理倫理學,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己經認識到管理倫理學的重要性,并在工商管理學院普遍開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從素質教育上看,21世紀是素質教育的時代,我國將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體現科學人文觀與倫理觀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將占主導地位。因此須加強管理倫理學的教學內容,加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一整套科學性、可行性俱強的系列教改訓練方案,這些方案的研制均須工商管理科研來完成,并不斷應用于教學之中,以適應高等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人文教育與素質教育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專業的重組與改造。這便需要對工商管理教育專業進行大膽改革,強化工商管理科研,強化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標準是能否更新豐富教學內容,與素質教育接軌;能否提高工商管理學生的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以適應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基本原則
工商管理科學研究離不開方法論,更離不開哲學。正因為如此,才應該銘記大衛。哈維的話:“沒有方法論我們將躺著不動,沒有哲學我們會無目的亂轉出處。[4(P5)因此,若使科研與教學合二而一,真正實現科研為教學服務,就必須建立哲學原則。若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首要的問題是工商管理科研選題。愛因斯坦曾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5(P3)通過工商管理科研實踐,深感選題的重要性,選題的好壞或方向直接影響科研成果,進而影響科研成果的應用??蒲谐跗谕鶐в幸环N盲目性,追新求奇,缺少辯證思維。隨著科研的進一步深入,漸漸形成工商管理科研選題的基本思路,即工商管理科研為教學服務,且將科研成果全面準確地應用于教學。經過多年實踐,逐漸形成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基本原則。即:服務性原則;需要性原則;應用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
1.應用性原則。工商管理科研的應用性極其廣泛,尤其管理倫理科研和深層管理科研,能夠研制經濟發展規劃、工商管理策劃、誠信經營模型、企業聯盟、環境治理等等,這是為地方經濟、企業發展服務。但突出工商管理科研的應用性要強化為人文素質教育服務,將大量工商管理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中,這是高等學校工商管理科研的根本。因此遵循應用性原則,就是遵循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
2.服務性原則。工商管理科研緊緊圍繞教學而進行。為教學服務是工商管理科研的終極關懷。工商管理教學從哪些方面加深改造,工商管理科研的觸角就該伸向哪些方面。雖然普通高等學??祁惒煌?,如理工、農林、醫師等,雖然科研的目的目標不同,但科研為教學服務卻是一致的。不管哪類院校都在從事高等教育,因此都該遵循服務性原則。堅持服務性原則,就是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動力,科研回歸教學,教學促進科研。
3.需要性原則。科研的目的在于社會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要適應新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能夠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但更重要的是為教學服務。因為只有明確科研服務于教學,才能明確科研方向。堅持需要性原則,必須確定社會需要什么,工商管理科研優勢在什么地方,怎么樣使科研服務于教學以及如何滿足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4.創新性原則。只有工商管理科研選題具有創新性,才能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工商管理教學具有創新性。所以創新性是工商管理科研與教學的靈魂。不同科類的科研均需遵循創新性原則,這種創新可以是新產品、新技術、新發明,也可以是新發現、新理論、新思維。對工商管理科研而言,就是在工商管理科學的邊緣地帶領域開展研究,因為在邊緣地帶領域很多是空白地帶,可以提煉很多新思想。如在管理科學邊緣領域的“深層管理學”便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其主題有無為管理、不傷害原則、中庸管理、簡單管理、整合管理、負熵管理、分形管理、周期管理等等,其研究價值巨大,應用性也強。將研究成果充實教學中,這樣既堅持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創新性原則,又堅持了應用性原則。
四、工商管理科研的成果分類與服務渠道
科研成果分類可以有教師單體、院級群體、校級與省級等。在各級成果中教師單體成果分類十分重要,因為教師單體是最基本的單元,是組成群體成果的基礎。在分類過程中,要堅持為教學服務,堅持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統一。作為教師單體筆者將己取得的能夠應用于教學的科研成果分類,大致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管理倫理科研成果。如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等發表轉載的管理論文,“可持續發展的哲學闡釋與計算方法”、“人地關系協調系統的建立一對生態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補充”、“'后結構主義’思維框架下的企業生命有機體理論研究”,涉及到人地關系、人倫關系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論文。
第二類是深層管理科研成果。如完成的專著(〈深層管理學》、《周期地理學》,大量的規劃文本!〈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規劃》、《齊齊哈爾市克東縣扶貧規劃》、《哈爾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富區規劃》,還有在《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管理論文,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的優秀管理論文以及由科研地圖轉繪成的大量的商貿教學掛圖、幻燈片等等。
第三類是工商教改科研成果。如在《黑龍江高教研究》等發表的教改論文,“讓學生從'面具’后面走出來一'多元交流評價式’小論文教學的行動方案”、“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有效方法研究”等等,主編的全國高校教改教材《新概念人文地理學》。
依照三類科研成果,建立起3條服務渠道,即深層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渠道,管理倫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渠道,工商教改科研服務于教學六、普通高等學??蒲蟹沼诮虒W的“12n”基本范式
普通高等學??祁惐姸?,包括理科、工科、商科、農林、醫藥、師范、財經、政法、藝術、體育等等。無論哪類院校,都有科研為教學服務的職能。一些高校忽視科研為教學服務,這是急需解決的大問題。普通高等學校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加強跨學科、跨領域的教育,以適應通才教育的需要。同時普通高等學校的一個中心任務是職業教育,培養跨世紀專業人才,因此要面向21世紀,適應專才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等學??蒲懈骶咛厣?,應對教學有利的科研成果進行篩選、分類,確定為科研1、科研2、科研3……科研建立n條為教學服務的渠道。
通過上述分析,便可擬建普通高等學校科研服務于教學的“12n”基本范式。即1個服務,2個需要,n條渠道的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