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2 01:24:53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園音樂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師要結合幼兒水平確定欣賞曲目,曲目宜選擇短小(可以節選)、音樂形象鮮明、音樂元素(音高、音長、音強、音色)富于變化、曲式簡潔明了(ABABABACA)的樂曲。如:國家級“十五”課題研究成果《兒童古典音樂欣賞全集》中的曲目。教師還應考慮活動側重選擇曲目———以感知音高為目的的活動應選旋律性強,適宜演唱的樂曲,如《歡樂頌》《梁祝》;以感知速度為目的的活動應選速度變化明顯的樂曲,如《烏龜》《康康舞曲》對比聆聽;關注力度的活動可以選擇《天鵝》與《電閃雷鳴波爾卡》對比聆聽……同一首樂曲,可能會多次聆聽,每次各有側重,如初次聆聽關注節奏與主旋律、再次聆聽關注再認與故事創編、還可以與其他樂曲對比聆聽欣賞……
二、欣賞之前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幼兒相關表象、經驗
教師要對欣賞曲目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包括作者、創作背景、曲譜、節拍、節奏、樂曲風格、曲式、表現內容、表現手法等,以便能夠有意識有目的地在欣賞活動前豐富幼兒前期經驗。缺乏前期經驗的對樂曲進行盲目猜想對幼兒是有害無益的,在感性經驗方面,教師應在日常生活、游戲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接觸美好的人、事、物,豐富幼兒頭腦中與樂曲相關的表象、體驗相關經驗,以使幼兒在欣賞樂曲時能夠用日常積累的豐富表象為音樂想象提供加工材料(有像可想),在此基礎上進行個體獨特的貼切的想象與理解,而不是盲目地直接聽樂曲就讓幼兒表述音樂內容。例如,教師在幼兒午睡時播放輕柔音樂,用柔和的語言給幼兒講故事,平時和幼兒有過關于做夢的談話,在組織進行《夢幻曲》欣賞時,幼兒很容易感受樂曲傳遞的安詳溫柔恬靜的情緒,描述出貼近樂曲內容的畫面。欣賞《賽馬》前一段時間應通過看視頻、講故事、看圖書等形式了解與馬有關的知識、蒙古族的生活、騎兵的形象等等。欣賞《天鵝》前,教師為幼兒講述有關天鵝的故事,如“天鵝湖”“七只天鵝”,學習相關的優美抒情風格的詩歌。
三、關注幼兒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
缺乏音樂的耳朵,再美好的音樂也沒有意義,要想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理解優秀的音樂作品,對幼兒音樂基礎技能方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還是有必要的,只是這種培養一定要注重趣味性,適宜幼兒年齡特點,如通過達爾克羅茲身體音階、柯爾文手勢幫助幼兒感知音高;玩音符游戲幫助幼兒理解旋律概念;通過體態律動、奧爾夫聲勢活動、有趣的打擊樂學習幫助幼兒感受不同節奏與節拍的異同;選取短小的樂曲或樂曲節選通過聆聽、對比聆聽感受旋律、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元素對音樂形象和音樂情感的表現作用,從而使幼兒具備初步的鑒賞理解能力,使幼兒在欣賞古典音樂作品時能夠運用掌握的音樂技能分析樂曲情感傾向,較準確地感知樂曲內容和情感。
四、著力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的能力和習慣
欣賞與傾聽聯系緊密,良好的傾聽習慣是保證欣賞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好作品應反復欣賞,但最忌無目的無要求地反復聽———優秀的古典音樂作品值得我們帶幼兒反復傾聽,但一定要注意教師應提出適宜問題———如傾聽+想象、傾聽+分辨、傾聽+記憶、傾聽+對比、傾聽+再認等,讓幼兒帶著問題安靜投入地傾聽,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掌握樂曲全貌。例如,第一次傾聽側重于想象的伴隨,教師用“音樂中有誰?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樣的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樣了?你聽了音樂心里有什么感覺?”等引導語激發幼兒邊聽邊想,聽后用語言、動作描述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高興、傷心、優美、想唱歌……”等等,描述出自己想象出的場景。之后每次傾聽,教師都應該心中有明確的目標,是要通過傾聽讓幼兒了解樂曲的結構,還是通過傾聽讓幼兒感知主旋律,感知節奏,或是通過不同樂曲的對比傾聽感受速度的變化產生的不同的風格,教師在目標的指引下使用明確的指導語引導幼兒有意識地伴隨著分辨、記憶、對比、再認等思維活動進行傾聽,教師的指導語如“聽一聽主旋律出現了幾次?這首樂曲什么地方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感覺有什么不同?兩首樂曲帶給你的感覺分別是怎樣的?”教師用不斷變化的要求引領幼兒充分挖掘作品內涵,創造“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藝術境界,使幼兒在每次活動中都能夠汲取新營養,獲得新感受,激發起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審美經驗。杜絕放上音樂讓幼兒反復聽,教師一邊坐著或沒有感彩地教授等不負責任的欣賞活動,因為反復無目的、無動于衷地聽一首樂曲,最容易倒人胃口,磨蝕甚至消除幼兒對高雅音樂的興趣,造成嚴重的后果。
首先明確一個理念“音樂理解無對錯”,很多音樂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其實也沒有唯一正確的標準,除了作曲家本人,誰能夠百分百地理解樂曲要表達的內容?即使是作曲家本人,時過境遷后,也很難準確闡述樂曲中的細節到底是在傳遞怎樣的情緒情感。所以帶幼兒欣賞樂曲時先不要告訴幼兒音樂表現的是什么形象、什么內容、什么感情,這樣就剝奪了幼兒自主感知、想象、理解、表述音樂的機會,而這一過程恰恰是幼兒感知覺、記憶、想象、思維、言語等認識過程得到鍛煉的機會,也是一種情感體驗的機會。要允許并創造機會讓幼兒充分表述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不妄加否定,其實孩子們的感知理解、想象能力往往讓我們自嘆弗如。幼兒天真的童稚是他們理解音樂的最大資本,他們沒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其實更加有利于他們對古典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如孩子們對《歡樂頌》的想象———“大海邊,有很很多很多人在游泳,玩?!薄斑@是足球場,在踢比賽,有好多好多人在看,在加油。”孩子們聽《加速度圓舞曲》的想象———“很黑很黑的夜里,小動物迷路了?!薄按蠡依莵砹?,在追小朋友呢?!薄霸谕砩希隍痫w出來了,在追小朋友呢。”“是在變魔術呢,一個小朋友變成好多好多小朋友,一百多個。”“強盜在別人家里偷東西呢?!薄笆且粭l毒蛇?!薄靶游镉龅搅嘶鹕奖l?!?/p>
六、創設游戲情境,并讓幼兒在其中以身體運動的形式感知表現音樂
前蘇聯學者蘇菲·別萊葉夫·艾克塞姆普拉斯基研究認為,早期兒童(8歲以前)具有三種音樂趣味:原始音響趣味、運動趣味、故事趣味。早期兒童喜歡音樂其實不僅喜歡音樂本身的音響,更是喜歡這個音樂能讓他們聯想到一件事、一個小動物、一種情境,并且讓他們動起來。所以教師在帶幼兒進行欣賞時要充分利用幼兒的想象,用孩子們自己想到的情境作為游戲背景,滿足幼兒對音樂故事味的要求,同時教師對這個情境加以豐富、動作化,這種動作必須是契合音樂又很簡單很好玩的,以滿足幼兒對音樂運動趣味的要求,從而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傾聽、理解和表現。以《加速度圓舞曲》教學為例,孩子們想到了多種多樣的情境,教師選取變魔術的情境加以豐富,制作了小精靈變魔法水的視頻調動幼兒興趣,將樂曲的結構、節奏、力度、速度等音樂元素滲透在變魔法的動作之中,幼兒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就感知了相關的音樂元素,教師再通過設置前幾次變不出魔法水的障礙,引領幼兒分析在力度、速度、結構等方面哪里操作的有問題,在反復的趣味化的操練中使幼兒對樂曲有充分的理解,最終達到能夠用動作準確表現樂曲的目的。在活動過程中,由于情境的運用,避免了枯燥的反復練習的弊端,幼兒不覺得是在進行操練,只想著在玩變魔術的游戲,自己也能變出魔術水,一直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教學效果非常好。
七、多種解讀與表現的方法(教學媒介)適當運用
以“形”塑樂,讓欣賞鮮活靈動。好的音樂作品,必定塑造了一個鮮活的音樂形象。民族音樂表達的是一定時期一定地域內的的人文特點、情感。陶行知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幼兒天生好動,抓住這個特點,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對民間音樂的感受,表現音樂所塑造的形象。例如:民樂《鴨子拌嘴》它以對鮮明的生活和自然節奏的模擬,奏出了旋律,敲出了情節,形象逼真地表現了一群蹣跚而來的鴨子———時而引頸高歌,高聲喧嘩,時而竊竊私語,最后搖擺而去的生動場景畫,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音樂塑造了一群活潑、憨態可掬的鴨子形象,符合小朋友活潑好動、愛模仿的特點。通過模仿鴨子搖擺走路、游水嬉戲孩子們儼然就是一只只可愛的小鴨子在大自然中歡快的暢游,用肢體語言形象的表達了對這首民樂美的感受、理解。再如在欣賞民間音樂《劃龍舟》時,幼兒用不同速度的劃漿動作來表現樂曲中所表達的劃龍舟的快慢,同時通過增減劃漿動作的人數來表現樂曲中單人與多人劃龍舟的不同,從而感悟音樂的節奏美與樂段結構的特點,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提高對音樂創造能力。
二、解放幼兒的頭腦,激發幼兒音樂審美情感
以“情”表樂,讓欣賞真實自然。一個成功的音樂作品,必然是真情的流露。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陶行知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泵褡逡魳沸蓜勇?、節奏鮮明、感彩豐富易于激發幼兒的情感,激勵幼兒用生動的表情,飽含情感語言的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在欣賞江南絲竹樂《春綠江南》中,通過模仿春雨中婀娜多姿的柳樹,陽光下千姿百態的花朵、春風中翩然起舞的蝴蝶、春光中劃過天空的飛鳥將春天來臨的喜悅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幼兒對春天來臨的期盼、欣喜之情躍然臉上,對春光無限好的贊美之意盡在無聲的動作表演中。蒙古小調《森吉德瑪》表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憨厚的的性格。全曲分為兩段,第一段用慢板表現了蒙古草原寧靜,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場景;第二段再現了放牧歸來,萬馬奔騰、載歌載舞的景象。結合圖片仔細聆聽,孩子們用舒緩、伸展的動作展現藍天、白云、綠草、小花;用熱烈、奔放的動作表現馬兒的快跑、牧民放馬歸來是的喜悅。孩子在民樂活動中的臉部表情,豐富的肢體語言都是對音樂的感悟,真實情感的流露。
三、解放幼兒的嘴巴,提高幼兒自我表達的能力
以“聲”繪樂,讓欣賞豐富多彩。一個受人喜愛的音樂作品必然動聽悅耳。我國的民族音樂是由民族樂器演奏的,幼兒使用的演奏樂器中有部分屬于民間打擊樂器,如鼓、鑼、鈸、木魚、板鼓、鈴鼓等,使用這些適合幼兒的民族樂器來配合民族音樂演奏,不但符合樂曲的性質,也易于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美感。如在欣賞民間音樂《喜洋洋》時,我先讓幼兒采用了打擊樂常用的聲勢練習,讓幼兒用嘴巴發出的響聲模仿不同的民間打擊樂器,然后再選用中國傳統的民間打擊樂器鼓、鑼、鈸、木魚、板鼓、鈴鼓等樂器跟著音樂一起演奏,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操作打擊樂也可以表達幼兒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感受、理解。通過指導幼兒選擇合適的民間打擊樂器表現音樂,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有效地激發幼兒想象和創造。如在欣賞廣東民歌《采茶撲蝶》音樂活動中,幼兒想象一邊采茶一邊撲蝶的情境,幼兒自由的選擇適合的樂器輕聲演奏撲蝶的情景,再選擇另一種樂器表現采茶時歡樂的情景。
四、解放幼兒的欣賞空間,讓民樂欣賞豐富多彩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強調本土化,即從兒童熟悉的語言、文化、環境出發,發掘音樂教育資源,豐富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農村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過程中,創作出了許多喜聞樂見、流傳甚廣的民間音樂、歌舞、戲曲等藝術形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熱愛。尤其是在民間傳統節日,人們更是通過扭秧歌、打腰鼓、跑旱船、吹嗩吶等形式,載歌載舞來表達對歡樂吉祥的幸福生活的贊美。在這種歡樂的節慶中,兒童受染于其中,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民間藝術啟蒙,更為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引入到農村幼兒園教育中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在于,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在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毒V要》的這一基本精神與奧爾夫音樂教育有相通之處,即都強調了音樂的“原本性”。因而,在農村幼兒園開展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農村幼兒園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關系到千家萬戶幸福的公益事業。在農村幼兒園開展奧爾夫音樂教育,可以使幼兒受到本土化藝術的熏陶,這對于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文章以山西原平某農村幼兒園大班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為例,探討實施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的有效途徑。
二、農村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一)農村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材料的準備形式
多樣的圖譜、豐富的樂器等是奧爾夫音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圖譜、樂器的運用不僅使幼兒的音樂活動變得輕松、有趣,而且,可以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活動的內容,激發幼兒創造的欲望,使幼兒在主動參與中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反思:反映幼兒生活的直觀形象的圖譜,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樂曲的結構,而且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簡單的樂器,也給幼兒的音樂活動帶來無限的樂趣和活力。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強調創造性,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利用農村的日常材料,與家長、幼兒一起制作圖譜或樂器,如用葫蘆做搖筒、用木片做響板等,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二)農村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樂曲的選擇
音樂的選擇是實施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奧爾夫音樂教育注重本土音樂的開發,教師在選擇奧爾夫音樂時,結合本土音樂的素材,不僅可以通過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使幼兒感受鄉土音樂帶來的愉悅,又可以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反思:教師在保持本土風俗完整,又尊重奧爾夫音樂特點的前提下,引導幼兒體驗了傳統特色音樂“鳳秧歌”。在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中引入本土音樂,可以使幼兒感受本土音樂之美,體驗蘊藏于本土音樂中的濃厚的鄉土氣息。這不僅豐富了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也使幼兒在感受本土音樂中獲得了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幼兒熱愛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三)農村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組織的要領
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具有游戲的性質,強調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幼兒天生具有藝術敏感性,尤其喜歡自由表現音樂的節奏美、韻律美。因而,在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大膽發揮想象力,運用表情、語言、動作等形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反思:在基于幼兒生活經驗的音樂活動“過山坡”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表達不同情境中上坡、下坡的感受,并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表現這種感受,使幼兒的創造基于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這既有利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又有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幼兒的音樂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等都得到了發展。
三、農村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建議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奧爾夫音樂教師培訓活動
學前教育“國十條”的頒布,迎來了農村幼兒園發展的春天?!皣唷薄笆∨唷钡男袆佑媱?,為農村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提供了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根據農村幼兒園開展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的需求,采取集中培訓、脫產培訓、送培下鄉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村幼兒園教師提升藝術教育素養。同時,也可以組織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寒暑假送教下鄉,對農村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的藝術培訓,還可以號召高校學前專業的學生,到農村幼兒園頂崗支教等。這不僅有利于提升農村幼兒園教師開展藝術教育的能力,而且,活力四射的大學生也為農村幼兒園教師帶去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為農村幼兒園開展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發掘農村本土資源,開展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強調“原本性”,注重兒童的生活體驗。而“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鞭r村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清澈的小河,土地上爬來爬去的小動物,天空中飛翔的小鳥,田間的種子、葫蘆、谷物等,都可以作為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的材料。而廣大農民在日常的生活、生產中,創作出的民歌、民謠等,以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歡慶民間傳統節日的扭秧歌、敲鑼鼓、舞獅子等,也是開展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的絕好材料。
(三)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豐富農村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
作為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幼兒的全面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的實踐形式。民族音樂教育則是音樂教育當中的關鍵環節。早在商代,我國的音樂教育已經初露頭角。西周時期則出現初具規模的音樂教學體系。西周的統治者給予了樂教很高的地位——將樂教稱作“國教”。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包括孔子在內的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均特別十分注重音樂的教育。他們認為音樂教育是塑造人的思想的一個關鍵環節,樂教能夠將人培養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但是自公元20世紀以來,西方音樂大量的進入我國,與此同時西方鼓吹的“歐洲中心論”也隨之變成我國民眾的普遍想法,再加上受客觀條件限制,我國民眾普遍對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還缺少更深層次的認識。以上的種種因素,讓我國民族音樂日益消沉。在教學中難以尋找的教學需要的民族音樂教材,而適合幼兒的教材更是無從尋覓。正因為如此,在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變得更加密切的當代中國,我們在學習西方音樂的同時,要特別注重繼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同時,也要加強幼兒的民族審美觀的樹立,用音樂的方式增強幼兒的民族精神。學習我國的名族音樂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幼兒音樂教育應當把民族音樂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
二、幼兒素質教育中民間音樂體現出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兒童智力和思維的發展,對其情感態度的形成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音樂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全面綜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實施美育能夠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發展,藝術作為美育的重要教育途徑其情感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應對我國民間音樂藝術進行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出各地藝術文化資源的教育作用。各民族、各地區的民間音樂能夠拓展兒童的視野,陶冶兒童的情操,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音樂教育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促進作用,能夠對兒童的情感進行豐富。
三、開展幼兒園民間音樂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一)提升幼兒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
幼兒音樂教師在整體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能否對民間音樂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并對幼兒進行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其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我國教育部于2007年規定,高等音樂院校中須開設中國民族音樂課程,同時指出在音樂教育中,學生應對全國各地有代表性、影響性的民間音樂進行學習和研究,對本土音樂的傳播也要給予重視。為了培養能夠將民間音樂真正帶入幼兒園音樂課堂的教師,在課程設置上應增加民間音樂的內容,并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進行培養和提高。
(二)提高幼兒對民間音樂的興趣
音樂通過從聽覺上以節奏、旋律等對藝術形象進行塑造并對人的情感進行豐富和影響。提高幼兒對民間音樂的興趣應首先從培養其聽覺能力入手,通過讓兒童感知音樂的美形成旋律感,更好地開展音樂教育。我國各地的民間音樂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教師通過帶領兒童對音樂節奏進行學習和模仿,隨著音樂打拍子能夠培養兒童的感知力,在兒童逐漸熟悉民間音樂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將欣賞民間音樂作為教育起點
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各地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對發展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及音樂感知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廣大音樂教育者在長期實踐中發展具有民間特色的音樂就是音樂教育的最好資源,兒童通過對民間音樂進行欣賞和學習能夠開拓視野,豐富自身的經驗。著名幼兒音樂教育家鈴木在其“天才教育”理論中提出世界的音樂就是具有各民族風格特色的音樂。
(四)充分發揮本地民間音樂資源的作用
民間音樂并不只是體現出其自身單一的音樂知識,對民間文化底蘊、風俗人情能夠直接體現出來,具有藝術本質性的意義。民間音樂資源體現出的民間文化有助于兒童對家鄉的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盡行理解和認識,民間音樂具有的人文價值相對于其自身的知識技能更具意義。廣大教育者通過研究發現,將民間音樂帶入幼兒園音樂課堂是最好的素材,本地音樂具有獨具特色的表現方式,包括其使用的方言等本土性文化與幼兒的生活環境緊密聯系,使得兒童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聯系到家庭、生活及社會的各方面,反之在潛移默化中也促進了兒童對民間音樂的學習。因此,幼兒音樂教師應積極利用民間本土音樂的特點,結合自身所在地區的音樂特色,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對兒童進行教育,例如湖南民歌《瀏陽河》等。
四、結束語
在設計這次打擊樂活動中,我注重培養幼兒發現和想象的能力。如:給幼兒展現的樂譜是空白的,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尋找自己感知比較深的聲音,讓這種聲音匯集成自己喜歡的音樂旋律?;顒又刑釂?ldquo;你喜歡什么聲音?”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聲音的來源,并找出跟聲音相似的樂器,教師幫助將整理好的旋律與使用的樂器寫入樂譜中。然后,根據這樣的記錄演奏出幼兒自己創作的音樂。我們依據這種思路進行探索,在音樂活動中給幼兒創造了無數的驚喜,幼兒通過這些不斷出現的驚喜開心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了解音樂,逐漸與音樂拉近距離。
二、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困惑
音樂欣賞教學不同于一般娛樂性的“聽音、聽樂”,要想真正做到理性的認識音樂,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性知識做基礎,即縱向知識與橫向知識的統一。大師的作品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問題是怎樣讓幼兒了解并接受,從哪個問題中找出切入點,引領幼兒認知、感受音樂。在這方面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欣賞這首芭蕾舞曲其實并不容易,因為樂曲涉及的面非常之廣:它是一個芭蕾舞曲,它是作者起初為了整個舞劇的需要而設計過場的一個舞段。為什么它會成為經典?因為有深入人心的旋律,有設計巧妙的舞蹈,能夠讓觀者陶醉,讓聽者振奮。這些亮點在欣賞中都應該讓幼兒感受到。讓幼兒欣賞這樣好的作品,首先應該為幼兒創設與音樂相關的環境,因為幼兒的教學是直觀的,與其讓幼兒聽音樂,不如讓幼兒直接能夠看到、觸摸到音樂。其次,再設計些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如猜謎:使用模糊的課件展示,讓幼兒猜是什么樂器,使幼兒了解樂曲中使用的樂器。這樣幼兒既加深了對樂器的了解,又細致地欣賞了其中的樂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要引導幼兒了解舞曲所要向我們表達的是什么,包括音樂創造的背景等。這些問題滲透在環境賦予的意境中,幼兒可以很快了解。最后是體驗,通過肢體語言直接感受樂曲輕松的旋律。幼兒在一步一步的引導感染下,始終快樂地欣賞著樂曲,不會感覺到枯燥。環境的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讓幼兒變被動為主動,很自然地融入到音樂中。
三、嘗試將音樂劇融入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
音樂劇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是區別于歌劇、舞劇、話劇這三大舞臺劇的獨特的藝術形式。通過說唱、音樂、舞蹈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目前國內兒童音樂劇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因此,可以嘗試從幼兒園開始,加強音樂劇的啟蒙教育,將音樂劇融入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通過歡樂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幼兒接受,從而完善音樂劇的教育教學。那么如何讓幼兒很自然地接受音樂劇這種獨特的表演形式,并且能夠主動地表現呢?
1.引導幼兒認識并喜歡音樂劇
讓幼兒通過看、聽、實踐了解劇情、表現劇情、創造劇情,理解音樂劇內容;讓幼兒成為音樂劇活動的主體,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表現劇情、角色,學會大膽、自然地表現自己,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欣賞和模仿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幼兒園的幼兒也是一樣。因此,在音樂劇教學的初期,主要的就是讓幼兒欣賞音樂劇,引導幼兒了解劇情、學唱片段等。
2.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體驗嘗試的機會
了解了音樂劇的特性,我們就要有效地給幼兒提供不同的體驗機會,使幼兒更深入地了解音樂劇。如:可不可以用音樂劇的方式跟同伴交流呢?有一次,一個幼兒不知為什么在哭,我就帶領幾個幼兒一起在他的面前表演《音樂之聲》的一個片段。生動有趣的表演、輕松歡樂的說唱感染了他,不一會兒他就破涕為笑了,并很快地加入到了我們的表演中。這就更能顯示音樂劇的魅力,它帶給人們的快樂是其他藝術無可替代的。幼兒初次嘗到了這種獨特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覺得很新鮮,這對于音樂劇的滲透有很好的幫助。
3.音樂劇表演帶給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且有利于幼兒在多樣化的民族民俗文化中提高民族審美觀,這對于傳統文化而言更是一種尊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基礎教育中的幼兒教育是實施終身教育的必要基礎,而其中美育的實施途徑正是表現在藝術教育方面,這對于幼兒情感教育功能的體現至關重要,關系到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問題。從民族民間音樂基本構成分析,涉及到文化思想、、美學觀點和價值觀念等,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民族民間音樂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形式,自然起到了培養幼兒情感、健全幼兒人格、奠定終身發展的作用。以大班音樂欣賞《紫竹調》為例,這首民族民間樂曲產生于江南地區鄉間,在民間流傳甚廣,具有很強的地方性,它代表著地方的民俗文化。山東省編教材中《茉莉花》、《梁祝》、《拔根蘆柴花》等也都是具有江南地區特色的樂曲。所以說,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落實不僅在于民族意識的培養和民族精神的振奮,且有利于將傳統文化和民族風俗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傳播,加深幼兒對民族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民族民間音樂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了解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在感知文化的同時也促進平等待人和尊重別人等良好習慣的形成,進而萌發幼兒對各民族風俗文化、傳統文化的尊重意識。
二、對幼兒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教育
可以豐富孩子的音樂認知感,使幼兒的想象空間擴大人們用音樂抒感,用音樂愉悅生活,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獲得美感和高尚的情感。同樣音樂也可以促進幼兒的智慧發展、調節幼兒的情緒、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品,帶給幼兒美的享受。中華民族民間音樂是本民族創造和繼承下來的優秀且獨特的音樂,表現出獨特的存在價值。在民族民間音樂中,絕大多數是五聲調式12356,沒有4和7,這一特點正好符合幼兒旋律感知的規律,這樣的音樂大部分存在于漢族音樂中,如《茉莉花》中只有12356。在幼兒想象力拓展方面,民族民間音樂的推動作用不容忽視,在現有知識經驗的制約下幼兒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了解應當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得到體現,這對于幼兒想象力的拓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通常民族民間文化背后都有一些美麗的傳說故事,并在民族音樂作用中有所體現。比如傣族的葫蘆絲演奏《竹林深處》,講述的是傣族小伙子與傣族姑娘在鳳尾竹林里面談戀愛的故事,在竹林的深處有一美麗的傣族姑娘翩翩起舞,而對面的傣族手敲象腳鼓,與清和的旋律相附和。這傣族人民生活的美好畫面,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又如拉祜族的蘆笙舞等,人們圍成一圈或幾圈,邊吹邊舞,體現了拉祜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包括祭祀、禮儀、娛樂等內容。再如白族歌曲《蝴蝶泉邊》,音調優美,風情濃郁,在歌曲中仿佛看見五顏六色的蝴蝶飛來,人們隨著翩翩起舞,以美妙歌曲表達了心中對生活的熱愛。通過活動課的開展將民族民間文化的神秘和美好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打開想象的翅膀在民族民間音樂中自由翱翔。
三、民族民間音樂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一、動,讓幼兒跟著音樂舞動,提高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音樂是天籟的聲音,更是生命的律動,韻律活動是幼兒園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的一種組織形式,在組織韻律活動時,樂曲、動作和歌詞的選取,都要遵循以生活化為主,掌握好適宜性。年齡較小的幼兒一般選擇旋律優美、輕松、歡快的音樂,并且音樂章節短一些的,重復性較強的音樂。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具有特色的民間音樂,風格差異大一些的音樂等都可以。當然,在組織這類韻律活動的時候,很多教師主要是通過示范的形式來組織幼兒學習的,這樣的方式耗時長,幼兒的自主性差,容易造成幼兒思維的局限,過度模仿,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這一時期的幼兒應該是想象力和創造力最為豐富的時段,如果一味的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教育形式的話,會給幼兒造成思維模式的僵化,孩子的自我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因此,在音樂教育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改變了策略,充分還給幼兒自主探索的平臺,引導他們在自我探索中發現,在實踐中嘗試,在體驗中領悟,將更多的自由放飛給孩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他們自己去感悟、體會和理解,去放飛想象的羽翼,去創造美表現美。如《擺手舞》的教學中,讓幼兒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感受土家人的舞蹈動作與我們生活中哪些是相象的,從而,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想象出舞蹈動作,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情和身體感覺來表現土家族的小朋友生活中能做的事情,如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務:洗衣服、涼衣服、擦桌子、澆花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臉、梳頭發、穿衣服等;幼兒園的各種體育鍛煉:打氣、拍球、投籃、跳繩等。孩子們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音樂的伴奏下都能把自己平時生活中做過的一些事情變成優美的舞蹈動作來展現,沒有模仿,沒有約束,大膽想象和創造。
二、動靜結合,充分促進幼兒音樂教育素養的提升
幼兒園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在于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萌發幼兒主動求知的欲望。只有在幼兒要學的基礎上,教師的授予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前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都忽略了幼兒愛玩、好動的天性,只是一味的關注靜的一方面,不斷的給幼兒灌輸理論知識或者在想象中理解。而不是給予他們充分自主的探索平臺,過度的對他們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其實,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只要充分的激發幼兒的表現欲,讓他們在創編中探索、嘗試,并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激發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充分的動起來,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發了。如我在《擺手舞》的教學中,活動一開始,我首先復習已學習過的“鑼鼓經”和單擺,帶領幼兒邊念“鑼鼓經”邊做單擺進入活動場地,也是為將要學習的擺手舞作鋪墊。各個民族都有本民族建筑、生活習俗和舞蹈,如:傣族的潑水節;佤族的新米節;拉祜族的葫蘆節,人們都會載歌載舞來慶祝。因此,利用白板課件通過出示土家族的擺手堂,引導幼兒了解擺手堂是土家人最喜歡去的地方,整個山寨的人都喜歡圍在擺手堂的面前跳起歡快的擺手舞。之后,直接進入主題,在我完整示范擺手舞過后,請孩子們模仿看到的擺手舞動作,并到中間來做給大家看看,引導下面的孩子仔細觀察和發現,自主的去學習擺手舞中的四個基本動作:單擺、雙擺、跳擺、拜擺。以幼兒為主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充分自主學習和展示的舞臺。當然,活動中,也讓我感受到了這個環節的設計,較好的調動了幼兒學習擺手舞的興趣,當一個幼兒在前面示范時,下面的孩子也都跟著手舞足蹈,躍躍欲試,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特別想快點加入到舞蹈中去的迫切心情。在學跳集體舞時孩子們最活躍,利用“鑼鼓經”跟動作的配合來練習基本動作,一改常態的教師喊節奏、幼兒做動作的教學手段,以富有土家族特色的“鑼鼓經”作為節奏練習,并鼓勵幼兒邊念邊做動作,使活動更具有土家族的韻味,也為活動增添了一絲情趣,不會顯得那么教條。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學習,發揮了幼兒的能動性。音樂節奏感也隨之提高,音樂素養也得到了不斷地提升。當然,幼兒音樂素養的提升,不能局限于30分鐘課堂上,而要滲透到每日活動中,將幼兒生活和教學活動相結合,以音樂為主題布置教室和主題墻,營造一種積極的藝術氣息,使幼兒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陶冶性格和情操。晨間幼兒每天來園就能聽到廣播里放的音樂,熟悉而優美,他們不再感到疲勞和彷徨,靜靜的在校園中享受一天的美好學習時光。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去音樂區,隨著音樂唱歌跳舞,與同伴合作,一起游戲、舞蹈,給幼兒一個自由的空間。每個月學校也可以開展小舞臺表演,每個班編排一到兩個節目去小舞臺上展示,使幼兒的表演欲望得到充分的展現,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作者:張冰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繡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