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4 18:13:32
序論:在您撰寫陶藝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喜歡玩泥巴是每一位小學生的天性,學生在玩泥巴的同時如果還能看到自己創作的成果在燒制中成型,成為永久的紀念,會感到這遠比玩弄智能手機游戲更有意義。由于很多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的父母常常不在身邊,他們使用身邊就能找到的泥巴捏制自己喜歡的人、物,根據自己的樂趣感受泥巴那種滑溜溜、涼涼的親膚之感,使用自己找到或創造的工具制作能夠讓同齡人、長輩眼前一亮的物件,這些由自己用泥巴創造事物帶來的新奇感及喜悅會讓學生形成持久的沉醉其中的動力,在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增強藝術自信,在逐步挑戰自我的過程中形成優良的且受益一生的品質。
2.提升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任何發明,只有自己親身參與才會更好地感受其價值,真正的科學和藝術創造也是如此。陶藝作為三維空間藝術,具有開啟小學生智慧的益智功能。學生通過將自己腦海中的形象變成實際的陶制品,能形成良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在制作陶藝品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做事的條理性以及循序漸進的健全的邏輯思維能力。時下的小學生接觸較多的玩具常常是已經制作好的工業化產品,如果其能夠擁有一件自己制作的玩具,哪怕是“最難看的小板凳”,其也會充分感受到樂趣。
3.逐步啟迪學生智力
讓其張揚個性,形成創造性思維筆者認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應從娃娃抓起。泥巴極具可塑性,陶藝制作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泥巴,因而陶藝課程能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張揚個性,充分挖掘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潛質。
4.陶冶學生情操
讓其形成更好的審美能力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陶藝能夠體現平面和立體的綜合,學生在對陶藝半成品的不斷觀察、思索、修正調整并最終確定的過程中會一次次反復欣賞和揣摩自己內心深處對美的感覺,這種過程是其他課程難以具備的。此外,學生對同學和制作小組的陶藝作品進行評價,在肯定與否定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5.聯系其他學科,綜合提升學生能力
真正的藝術教育絕不能孤立存在,教師在陶藝課程設計中必須認真思考,讓陶藝課程能夠融合且影響到學生學習的其他學科。如,學生對自己所制作的作品的思想和過程的闡述,能展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立體陶藝的制作會涉及數學中的立體和比例等科學知識;制作西方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則需要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對陶制品燒制中火候的把控蘊含自然學知識;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陶藝課程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將陶藝和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更好地促進其思維多元化和綜合化發展。
二、結語
(1)陶藝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應用。陶藝教育是一種基于藝與工的教育方式,能夠對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在陶藝教育實踐中,尤其是學習者能夠以一種純粹的、渾然天成的心態去創作陶藝座屏,而沖破傳統教條教育的束縛,從而有效地保護學習者的個人興趣與挖掘學習者的創作潛力。在進行教育實踐中,學習者通過主觀的想象力,發揮對實體與虛擬物體的充分聯想和想象,一種非語言性的東西將想象的畫面、個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藝術上,以豐富的表情、立體感等呈現出藝術的特性,從而在實踐中挖掘學習者的想象力和創作天賦。
(2)陶藝教育的教育功能。陶藝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對藝術與工藝的完美呈現和具體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是陶藝教育的主體,而藝術與工藝則是陶藝教育的內涵,學生在接受陶藝教育過程中,將能夠對其自身的創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養以及個性的樹立等進行完善。首先,陶藝教育重視藝術素質的培養,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在陶藝教育實踐中,學生是主體,需要不斷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對接觸的圖像、實物等實體以及虛擬的東西進行想象,憑借其對社會生活、文化科學等的感知和認識,以觀察者的角度提煉升華,并借助藝術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呈現出來。其次,陶藝教育重視工藝技能的掌握,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控制著個人動作、形象思維、語言以及抽象思維等能力。對于青少年學習者而言,其智力開發程度遠遠不足,可開發空間巨大,孕育無限的發掘潛力。陶藝教育重視學習者工藝技能的把握,強調形象思維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最后,陶藝教育基于藝術與工藝,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陶冶情操。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陶藝承載著歷史的積淀與對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記錄和表現。人們對于陶瓷藝術的欣賞和審美觀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陶藝教育基于藝術與工藝,以嫻熟的工藝呈現完美的藝術,需要學習者個性的表述與情操的流露。因此,在陶藝教育實踐中,更多的發掘學習者對于社會變遷、人文變化的觀察和認知,對自然的崇敬和回歸。將陶藝藝術形式更加貼近自然,更加貼近生活,更承載制作者的綜合素養方向發展。陶瓷制作是對每一道工序的錘煉,對每一個手工的藝術呈現,在此過程中,更是對制作者個性特征的挖掘與審美情操的開發,每一個陶瓷藝術品都是制作者自我精神價值的實現。因此,陶藝教育給學生個性的培養和情操的陶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PBL教學模式在陶藝教育實踐中的應用
陶藝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以培養學會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將學生對生活、社會的觀察提煉出來,并最終表現在陶瓷藝術上。給予項目學習(PBL)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把握陶藝教育的教學目的,強調學生對真實問題的自主探究,強調學生團隊之間的協作,強調學生的自我實踐與創新。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作為參與主體,其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均圍繞學生開展,并在實踐活動中優化活動的設計內容,設定特定的學習目標,豐富學習的形式等,是學生在陶藝教育實踐中更有針對性更加實效性的提升自身能力。
(1)分析教學與學習目的。陶藝教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對陶藝知識進行普及以及對學生的基礎技能、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心理素質的開發與培養。PBL教學模式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協同分工,信息搜集與處理的教學方法。綜合而言,PBL教學模式下陶藝教育的目的分為對學生工作能力的提高與基本素質的培養。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在進行陶藝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開展基本技法的學習、信息材料的搜集處理、團隊之間的合作等而提高其技術操作能力、信息技術處理能力以及團隊的合作能力,并以采訪、辯論等形式,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進行表述、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等提高其基本技能、創新思維以及自主學習的基本素養。最終在PBL教學模式下,掌握陶藝教育所要求的藝術與工藝的雙重內涵。
(2)分組確定項目。PBL教學模式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需要參與者以小組的形式確定項目目標。因此,在陶藝教育實踐中,學生針對學習目標、經過討論研究確定小組成員、項目目標、項目周期等問題。例如,以陶藝鑒賞、陶藝創作交流、陶藝作品市場調查、陶藝歷史研究等為目標的小項目。又例如以陶藝制作流程與鑒別為代表的大項目。在分組確定項目過程中,學生需要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將歷史、人文、美術甚至化學、物理等課程知識結合起來,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3)小組成員合理分工,設計策劃方案與進度實施。小組成員的合理分工關系到團隊協作水平的高低與任務能否完成,同時也關系到項目進度的科學實施。在合理進行小組成員分工后,設計學習項目方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培養。按照PBL教學模式的要求,項目進度分為啟動實施階段、評估階段。其中啟動實施階段要求小組成員圍繞項目目標,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分工計劃,進行材料的搜集、信息的整理與處理,開展采訪、調查等活動,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陶瓷藝術品的創作,最后以PPT、作品等多種形式開展辯論。在評估階段,需要小組成員整理材料,匯報總結,并接受專家教師的點評。而小組成員則可以按照分工的不同,設置項目經理、文字總監、媒體總監、執行創意總監、場地策劃總監以及演藝總監等職務。
(4)項目活動的開展及成果展示。在實質性操作階段,項目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分工,協同工作,由教師作為指導專家,進行項目活動的開展活動。在此過程中,依據PBL教學模式的要求,PBL整合現有資源,對學生的操作空間、操作環節等進行科學的協調。學生在項目活動實施過程中,不自覺的創設出一種理想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陶藝教室中,學生的學習與創造熱情被點燃,教室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和空間,各個團隊維系著合作與競爭的雙重關系。此外,項目實施過程與成果展示過程中,同樣可以邀請校外合作對象、家長、其他教職工等參與其中,以此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和信心。
3結語
陶藝課程的實踐教學
1陶藝課程的內容設置
學前教育專業的陶藝課程課時少、周期短,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陶藝材料,對泥巴的干濕性很不了解,對技巧的掌握非常欠缺,為此需要定制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板塊。從陶藝概述著手,過度到陶藝基本常識和對陶藝設備的了解,如工具刀的制作及其使用,對泥巴干濕特性的把握。通過陶藝課程,學生血藥掌陶藝作品的成型方法和用多種成型方法完成不同類型的陶藝作品,形式上可以是簡單的容器形態,如花瓶杯子等,并針對器皿結合運用鏤空、堆貼、刻畫等裝飾手法。石膏頭像臨摹也是陶藝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能培養學生對形體的捕捉能力,有了一定的雕塑成型能力后,在以后創作中選題將會更加豐富,對人物動物都可以結合寫實的方法來表現。捏塑成型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不可少的知識點,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主流是從事幼教等特點,由于兒童對卡通形象的情有獨鐘,特別增加了卡通浮雕快速成型和卡通圓雕快速成型兩個章節,要求學生在30分鐘內能快速完成卡通形象。最后進入命題的創作階段,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全面地運用陶藝的基本技巧完成作品的創作,全面考慮陶藝的形式語言特點,包括成型的手段、作品機理效果的處理,釉色的選擇搭配等,使學生掌握如何運用形式有效地傳達觀念的能力,對觀念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另外結合幼兒的特性,還需完成適合幼兒審美情趣的充滿童性的陶藝作品。
2媒體教學法
媒體教學法是作者在近年來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套教學方法。為了更好的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每年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完成具有工程性質的作品,在選題上要具有新聞性,通過媒體的宣傳報道后學生們有很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學習興趣加倍高漲。另外在學習的過程別能提高學生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同心協力把事情做好。例如,我校陶藝課程的教學作品《12獸首》和《論語》前后被湖南省十幾家媒體前來采訪報道,都在全國引起了及其大的轟動,全國600多家媒體進行了轉載。這種教學方法對學校乃至學生個人都是有影響力的。
本文作者:吳正輝作者單位:韓山師范學院
課堂和課外實踐操作訓練的組織
由于《陶藝基礎》課程是以實踐性操作為主的課程,單靠理論性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主要還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課堂和課外對實踐性訓練的組織也是給學生一個可以提高自己實踐操作能力的平臺。通過實踐的訓練可以使學生通過不同的構思理念,采取泥板、泥條、拉坯及手捏等的幾種陶藝基本成型技法制作陶藝,凸顯出獨特的創新設計意識,并且可以開拓學生運用更多的材料來進行藝術創作?!短账嚮A》課程中制作陶藝的過程是我們陶藝啟蒙的基礎,也是學習成型技巧最為重要的時期,單靠課堂的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上老師可以以示范和分析解答為主,除正常的上課時間外,任課老師應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合理安排學生進行陶藝制作。學生在課堂上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課外加以練習和鞏固,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動學習,反復的強化自己的薄弱操作環節,達到真正實踐訓練的目的。通過課外的實踐訓練,教師教學的指導更具有針對性,教師的制作理念、制作技巧也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任課老師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就要明確,循序漸進,勤于實際操作,在實踐中找到問題,加以分析,同樣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并及時給予學生制作的陶藝作品一個科學的評價。這樣,學生不斷的在制作過程中消化理論的知識點,也解決了實際操作中的難點,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技巧,就可以綜合、全面的進行陶藝創作。
根據不同專業調整教學的側重點
《陶藝基礎》課程是借助陶藝這種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教學對象不是單一的,它面對的是美術院校所有的專業,所以就不能像對待陶瓷藝術設計和陶藝專業的教學方式那樣安排。它的授課對象包括美術學和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學生,任課老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專業特點,在與專業課程相符合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以必要、適度為宜,以掌握概念,突出培養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實踐操作技能為教學重點,做到教學內容的靈活處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專業課的學習興趣也得以激發。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實踐操作課程可以側重于泥板成型的制作技法,通過對泥板的組合了解建筑構件的組成和分解;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側重于平面裝飾方面的基礎訓練,以刻坯、上釉等技法來對器物造型進行裝飾;美術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側重于陶藝裝飾技法的訓練,以陶瓷釉料為主進行圖案的繪制。這樣不僅使基礎美術教學的內容得到拓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陶藝基礎》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作為美術專業基礎課的一部分,更為學生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短账嚮A》課程的教學是一種以理論為基礎,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課程,任課老師應結合講授、示范、學生實踐、教師輔導、點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專業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發展為本,在陶藝制作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培養學生運用陶瓷作為材料媒介進行藝術創作,以拓展對藝術創作材料的認識,增強學生在今后運用綜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醫學教育教學模式人才培養
數十年來,我國醫學教育教學一直沿用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醫學專門人才,對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醫學專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制的逐步健全使醫學教育教學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醫學教育教學傳統模式面臨諸多問題,務必與時俱進、大力改革、勇于創新,否則將嚴重影響醫學專門人才培養質量,不利于我國醫學事業的持續發展。
1法制的逐步健全,醫學教育教學傳統模式遭遇尷尬
醫學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強的雙重特性。其研究對象是人,而人的生命至高無上。醫者,性命之所懸;醫道,乃“至精至微之事”。因此,社會對于醫學專門人才的要求遠高于對其他人才的要求。
如何培養醫學專門人才?長期以來,通常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醫學教育教學傳統模式。這種模式的顯著特點在于:教學按醫學基本知識結構從基礎到臨床“循序漸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臨床實踐教學活動則師生與病人“面對面”。依靠這種傳統模式曾經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醫學專門人才,其中不乏醫學大師。過去,在社會崇尚醫學、人們自我權益認知缺陷的年代,不少病人甘愿“獻身醫學”,成為師生臨床實踐教學的活“供體”,任憑師生實踐。然而,隨著社會進步,法制逐步健全,人們自我權益認知不斷完善、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不斷增強,甘愿成為師生臨床實踐教學活“供體”的患者愈來愈少。我國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進一步加大了對患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其“舉證倒置”使醫療糾紛大增,醫患矛盾尖銳,因此醫院惟恐被病人抓住“侵權”把柄而對醫學生接觸病人的限制越來越多,以致醫學教育臨床實踐教學環節難以得到保障,學生最基本的診療技能(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婦科常規檢查、助產、外科手術,等等)得不到應有的訓練,降低了人才培養質量。這種狀況勢必影響我國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尋求一種既能適應醫學專門人才培養要求、又能避免醫療糾紛的醫學教育教學新模式,迫在眉睫。
2創造型人才培養,醫學教育教學傳統模式彰顯弊端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型人才是社會與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客觀要求。創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在其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要素中,創造性思維是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基礎。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成分是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從創造性思維全過程來看,它是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有機結合,而發散思維則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部分。沒有發散思維就不會有任何創造性的萌芽,當然也就無創造性的成果[1]。因此,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然而,我國基礎教育是“應試教育”,一直沿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傳統模式,學生學習過程成了被動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教師的任務只是提供外界刺激即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的任務則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消化、吸收、應用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教育教學傳統模式突出了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聚合思維的培養,卻使其發散思維受到束縛,想象力越來越枯萎,主動性難以發揮,極大地妨礙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大學教育,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重要性,但以教師為中心的的教育教學傳統模式仍“統治”著多種專業的教育教學,學生的發散思維得不到應有的培養,結果培養的絕大部分是知識型人才而非創造型人才。醫學類專業也在其列。
在醫學教育教學傳統模式下,設定的理論課,教師就得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滿堂灌”,對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重視不夠,給予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機會甚少;如果在早、中期階段,即便允許教師靈活機動,教學設計有意誘發學生發散思維,或學生在“傳遞-接受”知識過程中萌發發散思維,但從基礎到臨床“循序漸進”的課程設置(有明顯的階段性),使學生在這一階段(類似房屋建筑的“備料”階段)通過課堂教學獲取的知識有限,且已獲取的各學科知識之間缺少實質性聯系,而課堂以外又無自主快捷獲取完整醫學知識的必要環境和條件,結果發散思維發展受阻;此外,醫學知識本身嚴謹,教師傳授給學生的都是已成定論的、多為經典的內容,具有權威性,容易使學生迷信,形成思維定勢,總想按照某種固定的思路去考慮問題,而且正向思維和集中思維較多,而發散思維較少??梢?,要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務必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醫學教育教學傳統模式,創立一種既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可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能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的新模式。
3建立教學新模式,適應當代醫學專門人才培養需要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我國目前人才培養采用的兩種主要教育教學模式。雖然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因為教師主宰課堂、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被忽視而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但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并重視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則有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這些優點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無可替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J.Piaget)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隨著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而發展起來的。這種模式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尤其是發散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但也有明顯缺點:“往往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保?]兩種教育教學模式各有利弊。
3.1建立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的建立應以上述兩種教育教學模式取長補短、相互融合為基礎,使之具有“雙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同時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特征,并根據學科特點及臨床實踐教學實際加以優化,彌補醫院因回避引起法律糾紛而設置的限制給臨床實踐教學留下的遺憾,以便創造型醫學專門人才培養,以適應新時期對醫學專門人才的要求。要實現兩者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則需要利用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等特性和超文本特性、網絡特性,以及資源共享、信息量大、傳遞迅速、不受時空限制、溝通便捷,便于合作、協商、求助等優勢。
3.2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學設計內容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是一種以現行模式為基礎的復合模式。在其模式下的教學設計應包括:
3.2.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為內容、順序、教學的起點?!敖虒W目標”(即教學應達到的結果)依據各分枝學科知識在整個醫學知識結構中的作用與地位或每一個知識單元在其分枝學科知識結構中的作用而確定;“教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順序”依據教學內容中各知識單元的層次與邏輯關系確定;“教學的起點”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征的分析確定。
3.2.2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活動進程、教學方法?!敖虒W活動進程”是以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指導所設計,其教學活動始終指向教學目標?!敖虒W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比較成熟的常用教學方法有“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Instruction,即通過支架即教師的幫助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最后撤去支架)、“拋錨式教學”(AnchoredInstruction,又稱情景性教學、實例性教學、基于問題的教學,即將教學建立在有感染力的事實事件中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隨機進入式教學”(RandomAccessInstruction,又稱隨機通達教學,即學習者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此外還有“自我反饋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等。這些方法旨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即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因)、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尤其是發散性思維)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敖虒W方法”選擇是整個教學策略設計乃至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
3.2.3教學環境與條件包括:完整的醫學知識信息資源,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協作學習環境,等等?!敖虒W環境與條件”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外因。十幾年來,隨著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普及以及在各類專門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受到重視,使多數高等醫學院校已經具備較為先進的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自建或/和通過Internet獲得豐富的醫學知識信息資源,也設計、開發出部分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諸如模擬手術室、模擬病房與“標準化病人”(standardpatient,簡稱“SP”)、影像專業PACS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在實驗室或教室通過網絡親身體驗在放射科讀片現場的環境)等,協作學習環境諸如課堂小組或班級討論等設計也比較完善。然而,對于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尤其是滿足最大限度地快捷、任意獲取知識的要求來說,醫學知識信息資源尚嫌不足,而且尚未形成完整的醫學知識網絡。因此,完整的醫學知識信息網絡平臺的建立或完善是其教學設計的重點。這種必需的完整的醫學知識信息網絡平臺的建立應達到以下要求:從醫學基礎到醫學臨床的各學科,所有的不同層次的知識點都通過鏈接而成為完整醫學知識信息網絡中不同層次的“結”;從任何一個“結”(知識點)切入都可以通過不同層次的“結”間鏈接到達所有的“結”,從而獲取需要的信息。如此醫學知識信息網絡,可以滿足“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欲,促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利于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自我確認,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3.2.4教學效果評價其評價旨在確定學生作為教育教學“主體”通過教師“主導”作用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應包括教學主管部門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敖虒W主管部門評價”應從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著眼,負責對專業整體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采取專業理論知識綜合筆試、專業技能面試等方式;“教師評價”應從學科或知識單元教學目標著眼,負責對班級整體及學生個體達到教學目標程度進行評價,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學生自我評價”應從自主學習的能力、知識意義建構的成效、協作學習中的作為等方面著眼,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可采取教學班或學習小組評價、學生個人自我評價等方式。教學效果評價的目的在于,根據評價所得到的反饋信息對上述教學設計中的相關環節進行修改或調整。
3.2.5強化練習措施針對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發現的不足,設計配套方案,對學生進行強化練習,直至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3.3新型模式給醫學教育教學帶來的新問題建立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是為了適應新時期社會與經濟發展對醫學專門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同時避免醫學教育在臨床實踐教學環節遇到的法律問題,但它將帶來新的問題:①利用人為設計的脫離醫院“現場”的“情景”(“情境創設”的學習環境)后,與病人“面對面”的機會少了,學生真切的“身臨其境”的感受少了,人際溝通能力鍛煉也少了,這些都可能加大學生從基礎到臨床的“跨度”,延長其踏上工作崗位必須經過的“過渡期”或“適應期”。②利用模型(包括模擬人)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如心肺聽診、助產、動靜脈穿刺,等等),學生有可能因為感覺“失真”而難以準確掌握其要領。③利用“標準化病人”模仿的疾病種類和癥狀很有限,且沒有真實體征;“標準化病人”模仿的是“典型”病癥,而臨床所遇病癥并不都是典型的。因此,無論“標準化病人”模仿如何逼真,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操作技能訓練的效果仍無法與真正的病人相比。④“標準化病人”資源有限,短期內很難滿足臨床實踐教學需要;“模擬人”的使用需要高額經費作支撐,將增加教育教學成本。為此特別提示:在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中,對于利用多媒體網絡環境創設的教學情境、經過訓練而成的“標準化病人”等教學環境與條件,不要過分依賴;臨床實踐教學仍應盡可能地深入臨床第一線,主動爭取病人配合,在與病人"面對面"中完成。
4結語
以教師為中心的醫學教育教學傳統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對醫學專門人才培養的要求,亟待建立一種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這種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應該既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可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能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又能避免臨床實踐教學環節遇到的法律問題。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現行教育教學模式應用奠定的基礎,為建立這種新型醫學教育教學模式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景德鎮陶藝教育本土化的實現途徑
陶藝教育本土化的實現有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理論上的本土化和實踐上的本土化。首先,在理論上,要實現陶藝教育的本土化,最重要的是把景德鎮悠久的陶瓷歷史文化作為陶藝教學內容的基礎。作為生長在瓷都的學生,他們有責任和義務了解陶瓷歷史、傳承陶瓷文化,這對于開拓和發展景德鎮陶瓷的未來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在教育的功效性來說,只有了解了歷史才能全面理解陶瓷文化,否則,僅憑在模式化的陶藝課程中捏捏泥巴,卻對中國的陶瓷文化知之甚少,那么陶藝教育就無法擔當起提高素質教育的角色。其次,在實踐方面,景德鎮良好的陶瓷制作環境為陶藝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具體的實現途徑上包括擴大教學場所、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素養三個方面。
1擴大教學場所
一般情況下,陶藝課主要在各地的陶藝中心進行,但是由于陶藝中心場地有限,而學生數量眾多,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較少,客觀上造成陶藝教育不能真正深入開展,達到預期的目標。陶藝教育的本土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學場所的擴大。學陶藝陶冶身心不一定非要在教室中進行,在任何具備陶瓷制作條件的地方都可以進行陶藝教學。在景德鎮作坊遍布全城,商店林林總總,種類齊全,能夠很直觀地教給學生陶瓷制作的不同分工。另外,像陶藝中心無法提供給所有學生實踐用的設備,如窯、爐、陶瓷模制法以及貼花工藝流程等等,都可以在教室之外進行。再者,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陶瓷節的舉辦地,免費開放的陶瓷歷史博物館和古代陶瓷遺址都是陶藝教育本土化實踐的理想場所。
2豐富教學內容
模式化的陶藝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通常都是讓學生得到一團瓷泥,在基本的技法演示和圖片展示之后完全由學生自主發揮完成作品。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條件的限制,在一些非產瓷區的城市,要獲得瓷泥是很不容易的,更談不上彩繪、燒成等工藝。然而,陶瓷是水、土、火三者的藝術,如果陶藝課的內容僅限于捏泥巴,那與上手工課捏橡皮泥沒有本質的區別。景德鎮是全國著名的產瓷區,為陶藝教育本土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學內容的豐富是指傳授的內容從玩泥擴大到各種類的彩繪、釉料的使用以及燒成等各個環節,使學生對瓷都千年來形成的制瓷流程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當然,這一類知識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不是一個普通的陶藝教師可能全面具備的。必要的情況下,陶藝教師可以充當一個引導者或者介紹者的角色,具備良好專業技能的陶瓷藝人成為演示者,就像陶藝課常用的多媒體課件一樣,這樣的演示是活生生的,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調整。以新彩為例,新彩能適合所有對繪畫有興趣的對象,無論有無繪畫功底,在專業教師的悉習指導下,拿起畫筆,蘸上色料,在瓷板或瓷盤上都能作畫,至于畫的效果如何,還是一句老話:熟能生巧。但好在一點,它最容易見效果,在瓷板或瓷盤上畫成什么樣燒成后多半也就是什么樣,很直觀。在景德鎮,新彩的色料比較便宜且易掌握,從這個角度說,陶藝教育本土化的實現不必付出大的成本,容易實現。除新彩外,還有很多可以作為教學內容的對象,如釉下青花是一次燒成的,學生在完成自己作品后就可以把設計好的圖案畫上去,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整體考慮問題的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的目標所在。
3陶藝教師素養的提高
陶藝教師是陶藝教育課程的終端執行者、陶藝知識的傳播者、學生陶藝學習的引導者,他們在陶藝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陶藝教師的素養高低與陶藝教育的效果有直接的關系。在模式化的陶藝教育中,由于場所和時間的限制,加上陶藝材料和設備有限,陶藝教師只要具備陶瓷制作的一般知識就足夠完成陶藝教學任務。然而,陶藝教育的本土化實際上對陶藝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陶藝知識外,還要掌握景德鎮傳統制瓷工藝技術和文化內涵。只有陶藝教師具有深刻的本土陶瓷文化意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景德鎮陶藝教育本土化的意義
1陶藝教育的本土化,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使景德鎮陶瓷文化得以傳承
景德鎮自古就是中國的瓷都,要發揚瓷都文化,必須從根本上做起,在中小學美術課中開設陶藝教學。近幾年,景德鎮各個中小學逐漸認識到陶藝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并有了具體的措施,如參觀陶瓷歷史博物館和中國國際陶瓷節。雖然這些活動目前僅限于美術專業的學生,但卻是陶藝教育本土化跨出的可喜的一步。它有利于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遺產,使民間工藝代代相傳并發揚光大。
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教師要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必須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開火車”、“打電話”、“猜謎語”、“講故事”、“編歌訣”等活動進行拼音教學。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學生對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難以區分,有時默寫聲母把整體認讀音節也默寫進去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一套打電話找朋友的游戲節目讓學生表演,使學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戲活動中,由抽象到具體,分清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課堂教學的啟發性。
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如果都能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將起著重要作用。那種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不能培養能力,自然也無藝術性可言。有兩位教師教《燕子飛回來了》這一課中“飛過”一詞,就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觀?!帮w過”一詞在課文中出現三次,詞義卻不一樣。前一位教師在教學中直接點出了三個“飛過”,不僅告訴學生分別是什么意思,而且進行板書,這是讓學生“伸伸手,接果子”,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師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當課文第一次出現“飛過”時,稍微點撥了一下,“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你們閱讀時注意了沒有?找出來,結合句子思考一下,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這就是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將能力的培養滲透其中,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啟發式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但學生不經思考就能回答出來,決不是啟發式教學。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最講究分寸。因此,對課堂提問必須精心設計,不僅要在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客觀的預測,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這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藝術。
作業設計的藝術性。
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組織好學生的作業,對發展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學生作業的問題上,比較普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數量多,學生負擔重;二是純知識的機械性的作業多,不利于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從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上設計好學生的作業,一般說來,應體現在以下方面。
靈活性。
很多字詞如果只是讓學生讀幾遍、抄幾遍,就沒有多大作用,應該根據詞語特點進行各有側重的訓練,有的重在讀準字音,有的重在比較中掌握字形詞義,有的重在理解中運用等。階段性。小學有低、中、高三個階段,一個學期也有初期、期中、期末三個階段。作業設計也應有階段性,不要總是“老面孔”,要有變化和發展。綜合性。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功訓練,作業設計也要相應地體現綜合性。單一性的訓練,不利于學生掌握語文這個工具。
趣味性。
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一樣,也應該講究趣味性,要讓學生愛做作業,而不把做作業看成是一種枯燥無味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