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4 15:56:16
序論:在您撰寫中級工程師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性、系統性、社會性及動態性的專業,涉及交通管理及交通工程兩個方面。交通系統是與整個社會經濟系統密切相關并相互影響的復雜巨系統,其自身又是一個由諸多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要素所組成的有機整體,是一個多目標、多約束、開放性的大系統。[1]而交通管理工程就是利用工程、教育、執法等手段,正確處理道路中的人、車、路、環境之間的關系,使交通盡可能安全、暢通、和諧發展。因此,交通管理工程是一個集工程技術與社會管理為一體,兼顧硬科學與軟科學的綜合性、實踐性專業。
2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實際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我國高等教育雖有百年歷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終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創新、重條件輕管理、重局部輕整體的觀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培養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視訓練學生的警務執法技能,而忽略對決策性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一名卓越的警務人才,不僅需要靈活掌握警務執法技能,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道路交通管理與控制的決策性創新實踐能力。
(2)資源配置不佳,教學條件有待提高。隨著公安院校辦學規模、專業數量、招生人數的擴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日益突出,對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要求也必須隨之不斷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作為新興特色專業,由原來的大專變為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配套條件等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公安院校實習基地資源較為豐富,多為地市級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門,但是校內與之配套的實踐教學條件不佳,實驗室建設、實驗器材配備還處于初級階段。
(3)課程設計單一,實踐教學缺乏創新性。由于教學理念偏差、教學條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浙江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專業雖然也開設了相關交通工程設計類課程,例如交通工程學、道路交通控制學、交通組織與規劃、交通建模與仿真等,但存在單個課程各自為政、課程間交叉融合不足,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嚴重脫節,對學生決策性創新能力的培養停留于理論認識層面等問題。
交通管理工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目前的課程培養體系偏重理論講授,學生缺乏對理論的綜合應用及實踐能力。同時,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實驗性和不可再現性,很難在實際中對相關的理論知識與技術進行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計算機輔助以及虛擬再現的手段,可以為交通管理工程相關課程的實踐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3 CAD技術對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現實意義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術,又稱計算機輔助設計是以計算機系統為支持,進行產品和工程的方案設計、解析計算、判斷優化、分析評估和詳細設計的一門技術。[3]CAD技術由于其綜合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優化評估能力以及虛擬仿真能力等特點,非常適合在交通管理工程這類綜合實踐性專業中進行應用,對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加深學生對專業基本概念及理論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兩大方面,課程涉及數學、物理、運籌、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可以基本掌握專業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但是缺乏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工程的創新能力。通過采用CAD技術進行實踐操作應用,可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同時加深對專業知識體系的理解。例如,在學習交通規劃與管理課程時,學生可通過對TransCAD軟件的學習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規劃四階段模型。
(2)培養學生對專業的濃厚興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基于自身專業特點,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務人才。學生在進入本專業學習時,對專業的認同感較低,認為交警的主要職責就是路面執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的主要目標。因此,對于CAD技術的引入及學習,可引導學生開展專業相關的課程設計,例如交通設計、道路工程基礎、交通事故勘測、交通仿真等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對專業的濃厚興趣。
(3)提升學生的專業培養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內在機理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這導致了解決方式的復雜與多樣。[4]比如在交叉口設計或交通事故勘測中,一般都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繪制圖紙。這些設計任務的完成,若用手算筆繪,工作量很大,花費太多時間,局限學生的創新思維。若在這些設計中增加CAD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理念與效率,也有助于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增強學生的公安實戰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培養的本科生畢業后基本都輸送到公安實戰部門,學生所需具備的業務水平要求較高。在這樣的大背景條件下,在專業培養中增加CAD技術的學習與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公安實戰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復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 CAD技術在交通管理工程實踐教學中應用
4.1 交通事故處理
AutoCAD軟件是美國Autodesk企業開發的一個交互式繪圖軟件,主要用于二維及三維的繪圖設計,[5]也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6]由于AutoCAD軟件操作簡單、繪圖精確,且提供二次開發環境,可與地理信息系統(GIS)、交通仿真系統、交通誘導系統等兼容,在交通行業有著非常廣泛的發展和應用。
交通事故處理流程中,需要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現場勘測,繪制精確的事故現場圖作為事故處理的依據。目前,交通實戰部門人員主要通過現場手繪《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進行存檔,繪圖過程繁瑣且不精確,繪制的圖紙不易存檔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繪圖軟件繪制現場勘測圖,如圖1所示為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測圖,圖中可清楚詳細記錄事故現場情況,對事故發生時的地點、車輛運行軌跡、碰撞類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 交通系統仿真
交通系統仿真可以動態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種交通現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為和各種類型道路交通流運行機理的基礎上,復現交通流的時空變化態勢,深入地分析車輛、駕駛員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進行交通系統的規劃、組織與管理、交通能源節約與物資運輸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統仿真對所提出的管控方案進行效果評估。因此,對于交通管理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課程設計中增加交通系統仿真技術的學習及應用。如圖2所示為行人過街行為仿真,通過VISSIM軟件對設計的行人過街信號配時方案進行模擬仿真,并對方案進行評價。圖3所示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擬交叉口的實際運行狀態,從而對優化方案進行評價。
4.3 交叉口信號配時優化
交叉通信號配時優化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緩解道路擁堵提升路網運行效率的重要技術手段。利用交通輔助技術進行交叉口信號配時的優化與評估,能夠有效提升交叉口信號配時的效率與科學性,并能夠進行事前評估與對比分析,更好地為交叉通管理提供有效依據。Synchro軟件是一款交通信號輔助配時設計工具,并具備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仿真、區域協調控制、交叉口自適應控制等核心功能。同時,該信號輔助配時軟件還具有與主流的交通仿真軟件CORSIM、TRANSYT-7F、HCS等的接口,具有較好的工程實踐價值。Synchro交通信號協調及輔助配時設計軟件包含Synchro、SimTraffic、SimTraffic CI、3D Viewer、Warrants等的組件,能夠實現交通仿真、三維場景生成、獨立交叉口評估等功能。Synchro兼容HCM 2010、MUTCD 2009等重要的國際重要規范標準,為交叉口的評估與信號優化提供了標準化的輔助決策流程。
【關鍵詞】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研究中的一種特指,指代具備淵博的專業理論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又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勝任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雙重職責的復合型教師。也就是說,教師同時具備職業學校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和工程技術人員職務任職資格,比如是講師又是工程師、是教授又是高級工程師?!半p師型”教師在職院的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大家知道,目前仍有不在少數的職業院校存在著招生難、就業難的窘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培養人才的定位,脫離了變化發展的行業需求,沒有及早與時俱進,積極改革造成的。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根據社會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積極調整專業設置、課程結構和人才培養目標,實行“雙證制”,培養技能扎實、素質優良的實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圍繞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積極建設相應的實驗、實訓場所,突出能力教學。而“雙師型”教師,恰恰能夠根據生產所需,發揮自身理論、技能的雙重優勢,使學生活學活用,不斷創新,以學生實施“雙證”培養,滿足學生就業需求,并根據社會和行業發展的所需及時調整專業內容,切實滿足學生工作和對理論、技能的雙重需求,使“雙證制”真正落到實處,達到 預期效果。最終將從根本上消除難招生、難安排就業等職院發展中的致命因素。
“雙師型”教師也是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的實施中心。教學是職院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學改革是教學中心的中心,而“雙師型”教師則是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的最佳實施中心?!半p師型”教師最了解職校專業方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專業技能等教學內容,了解社會生產實際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發展趨勢。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專業?如何評價?如何改革?如何對教學理論和技能結構進行合理整合?優秀“雙師型”教師能夠及時洞察預測行業的發展變化,捕捉行業人才供求信息,及早調整專業培養方向,適應國內外兩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雙師型”教師也是溝通社會生產實際與教學改革的橋梁,是職院圍繞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增加實訓場地和驗證教學水平的實踐者,能夠使教學改革和專業設置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實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半p師型”教師能 夠駕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手段,發揮先進的教學實驗實訓設施和場地的作用,實行雙向互動式興趣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發揮“雙師型”教師在職院建設和發展中的中心作用勢在必行,對此黃石職院人早已有了清醒的認識。早在幾年前我院教代會就制定并通過了《“雙師型”教師的評定標準》。標準中明確規定我院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為:具有中級以上(含中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并取得非教師系列中級以上(含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取得所教專業中級工以上(含中級工)技能等級的專任教師,能勝任與專業有關的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和社會實踐的組織與指導;能主編所任課程的教學大綱;能撰寫質量較高的專業學術論文并同時具備下列七個條件之一者。
七個條件分別是:
1、經過培訓考核已取得所教專業高級工以上(含高級工)技能等級證書;
2、在省、市、縣、校組織的專業課教師專業技能競賽中獲得名次并受到獎勵或指導學生參加縣級以上技能競賽,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3、幫助和指導青年教師1―2人,幫帶效果明顯;
4、作為主要培訓教師,指導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近三年內所指導的2個以上班級學生的職業資格獲取率在90%以上;
5、近三年內在校內或校外主持或參與了某個地市級以上工程項目或技術開發工作,并在其中發揮骨干作用;
6、有兩年以上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企事業單位的科研實踐工作,取得地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負責人;
7、經培訓考核達到學校核準的其他工程技術能力、技術開發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
依照標準,可見要成為“雙師型”教師,應該說要求是比較高的。而職業教育是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其目標就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如果沒有一批素質較高的“雙師型”教師做后盾,職業教育就會失去其本質特色。
因此,職教隊伍總體上要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而在師資隊伍的培養上,要使每位教師起碼應具有雙師型教師的素質
參考文獻:
[1]王世華.論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評價機制的完善[J].才智.2009(19)
[2]馬彥,周明星.日本、烏克蘭“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及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4(34)
[3]于永芳,劉常青,徐興林.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8(02)
[4]韓大國.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培養模式探討[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1)
[5]楊莎莎.國外“雙師型”師資培養模式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成人教育.2007(06)
[6]張寶歌.高職“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提升:培養與評價一體化[J].江蘇高教.2007(06)
論文關鍵詞:“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教師專業發展
“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的不斷豐富,是隨著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在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長期以來,“雙師型”教師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成了評價中等職業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指標。
但是,“雙師型”教師至今尚無權威的政策定義,其概念的意義仍然處于多元發展的狀態。面對“雙師型”教師這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職業院校以及專家學者積極主動地進行了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取得了“雙師型”教師標準制定、資格認證辦法、管理制度建設等一系列頗具創造性的建樹,這些工作大致以2008年12月作為時間節點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其標志是吉林省教育廳頒發了《關于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省級“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吉教職成字[2008]12號),由此,進入省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建設中職“雙師型”教師認定與管理制度的新階段。
一、中職“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研究開發的前期探索
在“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研究開發的前期探索階段,主要是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職業院校、地市級及其以下教育行政部門等各路大軍推出一些本質相近、表述不一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有研究者對這些“標準”進行分析,歸納出“行政標準、院校標準和學者標準”三種代表性的標準。
(一)“雙師型”教師的“行政標準”
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合格學校評價體系》和《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價體系》(教高司[2000]49號)提出的高職高?!半p師素質”教師條件,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被視為最早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雙師型”教師的“行政標準”。但是,對中等職業教育來說,這個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的“行政標準”不能簡單地套用。
不過,一些縣(市、區)和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從工作需要出發,先后出臺了適用于本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標準,比如吉林通化市,就在2007年出臺了《通化市中等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細則和辦法》。由于這個“認定細則和辦法”比其上面的吉林省《關于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省級“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出臺更早,所以其附注中說明:“如通化市‘雙師型’教師資格評審條件和上級的條件有沖突,以上級部門條件為準”。
(二)“雙師型”教師的“院校標準”
“院校標準”原來是指職業技術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標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雙證書一體化”[2]職教師資的培養標準。如今“院校標準”的涵義已經超出這個范圍,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紛紛根據本單位事業發展目標和師資隊伍狀況,制定“雙師型”教師標準,建立“雙師型”教師校本培養、崗位成才的模式和機制。
(三)“雙師型”教師的“學者標準”
研究機構及專家們確定的“學者標準”主要是對教育行政部門起決策咨詢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只是一個參考意見。它們只有在形成政策性文件的基礎上,才能成為標準,由此我們可以將其歸入“行政標準”一列。
上述種種“標準”的面世,一方面是滿足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反映了職教戰線對師資隊伍建設認識的不斷深化;另一方面也因為標準不一,容易產生評價失真、操作失序、導向失誤的現象。
二、省級中職“雙師型”教師認定與管理的制度建設
進入“十一五”以后,各省區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教育科研機構加大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的力度,2008年12月,吉林省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以《教師法》、《職業教育法》為依據,在全國率先推出了省級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標準。此后,重慶、安徽、江西等三?。ㄊ校┍局刃邢仍嚨脑瓌t,制定了本省區中等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認定及管理辦法,啟動了省級“雙師型”教師認證工作。
在我國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當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承擔主要的職業教育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責任。由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頒發“雙師型”教師標準,并據此進行相關認定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在制度設計的問題上考慮不同地區發展的差異性,充分體現分區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在強化其規范性、科學性的同時,兼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一)省級中職“雙師型”教師資格的標準
吉林等四省區制定的中職“雙師型”教師標準大同小異,其共同點是都要求具備較強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操作技能,具備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資格證書。其不同點大致體現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級別要求、職業資格證書級別要求、職業技能水平取證范圍等三個方面的差別上。
以《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及管理辦法》為例:“雙師型”教師有五項要求:一是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要求,應該達到中學二級教師或助理講師以上資格;二是職業技能要求,2011年是“略高于中級工水平”,2012年改為高級工標準;三是專業教齡要求,必須從事本專業教學3年以上;四是企業實踐要求,近五年內有1年以上企業(或社會)實踐活動經歷;五是“雙師”素質提高要求,即經過省級“雙師”素質專項培訓或國家級骨干專業教師培訓。
江西省“雙師”素質專項培訓有三個特點:一是建立了培訓與“雙師型”教師認定及資格復審等相掛鉤的機制,以此完善職教師資培訓與專業發展制度。二是培訓目的著重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專業技能教學和訓練的內容和要求,按部頒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有關專業所對應職業(工種)的高級技能進行。三是實行培考分離。培訓教學完成之后,教育廳委托江西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進行相應職業(工種)高級技能考核,合格者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頒發相關職業(工種)的高級技能資格證書。
上述“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當中,教師資格及職稱的要求、素質提高培訓的要求等,強調了教師的資質及其所包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職業技能要求和企業實踐要求突出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專業教齡的要求則意味著“雙師型”教師的養成需要一個依托職業教育機構,通過專業技術工作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的過程。
“雙師型”的標準說明:從一個普通的專業教師到“雙師型”教師不是一種簡單的轉換,不是中等職校教師拿了一個技能等級證書就變成“雙師型”?!半p師型”教師強調的是職教師資素質的要求,表明他們經過專門的學校教育培養和企業實踐訓練,具有一種不可替代性。如果缺少了這些條件,所謂“雙師型”教師就淪為“雙證型”教師了。這些要求“既能將職業教育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相區別,又能將職業教育教師與工程師、技術員相區別,體現出職業教育教師職業的職業技術專業性和教育專業性”。因此,“雙師型”教師標準的制定符合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方向,必將對職教師資隊伍整體建設及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
(二)省級中職“雙師型”教師的認定
“雙師型”教師認定的工作程序一般有幾個環節:先是教師本人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學校初審并公示;然后市(州)教育行政部門收到學校上報材料后復審并匯總,上報省教育廳認定;最終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對符合標準的教師,認定其省級“雙師型”教師資格,予以公布并頒發證書。各省省級“雙師型”教師的認定程序也有一些差別:一是省屬中專學校只要經過學校初審,然后報送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核認定。二是安徽省的市屬中等職業學校的省級“雙師型”教師資格由市教育局審查并認定,然后報省教育廳備案即可。三是重慶市“雙師型”教師資格是一個包含初級、中級、高級的系列,認定工作有一個“分層評定、區域管理”的模式,初級“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由各個區縣負責,中、高級“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由市級管理部門負責。
吉林省在2009年進行了首批中職“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其后間隔了一年,2011年才進行第二次認定。重慶市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開展“雙師型”教師“認證”工作。安徽首批中職“雙師型”教師名單是在2011年向社會公布的。江西省2011年初出臺了有關中職“雙師型”教師認定與管理辦法的文件,并據此在2011年暑期和寒假舉辦了兩期全省中等職業學?!半p師”素質提高培訓班;出于穩步推進的考慮,相關的認定工作安排在2012年進行。其他省份也依照一些條件,進行了中職“雙師型”教師的登記與統計工作,但沒有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來統一發證這個程序。
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頒布中職“雙師型”教師標準,并據此開展相關認定工作,是一項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具有重大意義的制度性建設。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定:中等職業學?!皩I教師數應不低于本校專任教師數的50%,其中雙師型教師不低于30%”。2011年,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要求,“十二五”期間中等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應該達到50%。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主要包括專職教師培訓、新教師培養和兼職教師聘請三個方面。中等職業學?,F有的專職教師一般都經過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通過考核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熟悉職業教育教學業務,專業化程度相對更高。在我國以學校教育為本位的中等職業教育體系內,這支數量龐大的隊伍始終是職業教育事業賴以發展的根本力量。要實現“十二五”期間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達到50%的目標,必然要立足于現有的這支職教師資隊伍,通過科學化、規范化的制度建設,引導他們特別是中青年教師,把成為“雙師型”教師當作自己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在優化師資隊伍內部個體成員能力結構的基礎上,優化整個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類型結構。
就新教師培養而言,在“雙師型”教師標準基本明確之后,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應該以此作為職教師資人才培養工作的邏輯起點,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標準相一致的原則,基于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過程和崗位標準的科學論證,從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踐環節、考核要求等各方面,全面重構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方案,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誠然,“雙師型”教師屬于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工作難度大、周期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教育只是打基礎,但是這些基礎決定了他們職業生涯的目標和定位。
兼職教師是構成中等職業學?!半p師型”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不斷推進以校企合作為方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兼職教師占全部教師總量的比例將越來越大,要從“十五”時期的10%提高到“十二五”時期的30%。但是,有專家認為:從生產一線聘請的兼教人員大多數“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他們沒有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能獲得一些感性的知識和個別的經驗,卻不能形成系統的教學理論和規律性認識”。因此,這些兼職教師要通過職業教育理論與方法的培訓,借鑒國外工商行會“培訓師”培訓的形式,使他們獲得相應的教師資格,在能力素質方面不僅“會做”,而且“會教”,還能教得好,真正達到“雙師型”教師的標準。
(三)中職“雙師型”教師的管理
省級中職“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工作開始不久,其管理制度的建設還在不斷完善之中。目前做出明確規定的主要是三項:一是省級“雙師型”教師的申報及審核認定工作,每年定期辦理一次;二是這些地方都建立了省一級“雙師型”教師資源庫或者中職教師資源及培訓信息管理系統,省級“雙師型”教師一概納入其中管理;三是“雙師型”教師證書有效期為3年,期滿必須通過復審,否則取消其“雙師型”教師資格。
[關鍵詞]三維管理理論 “雙師素質” 培養體系
[作者簡介]朱清(1975- ),女,安徽安慶人,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副處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上海 20141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度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項目“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體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dxz09013)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1-0078-03
三維管理理論是應用系統理論,從組織、任務、制度三個維度進行有效整合企業管理過程,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有機一體、高效運行的企業管理體系,實現工作可視、運營可控、考評可依的管理架構。同樣,培養高素質“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是一項系統工程,過程復雜,涉及多種因素。根據三維管理理論,可以將這些因素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組織因素,即“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組織和渠道;二是設施因素,即培養“雙師素質”教師的基地、場所和設備;三是制度因素,如職稱評審制度、薪酬分配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
一、構筑“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體系
構筑“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體系,是確定“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渠道和途徑。在“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渠道上,一方面加強校內專任教師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強企業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在“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具體途徑上,包括校內專任教師的培訓、引進外部師資和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一)加強校內專任教師隊伍建設
為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任教師隊伍,必須大力加強校內專任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可根據教師的職稱、學歷、年齡等要素,將教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普通教師等不同類教師的特點,制訂“雙師素質”教師培養計劃,對全體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教師分期分批地進行培養?,F根據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經驗,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鼓勵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考取相應專業技術資格或職業技能證書。二是通過組織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工程“產學研踐習計劃”“企業實踐活動”,鼓勵教師前往企業、科研院所、政府等實際部門參與研發、工作或實習,增強高校教師自覺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的意識與能力,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學術、技術和實踐能力,促進學院教育教學、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并將教師參加“產學研踐習計劃”或“企業實踐活動”作為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之一。三是利用寒、暑假期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四是加強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的交流,聘請的來自于行業及企業的領軍人才作為兼職專業帶頭人,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實現校企雙方共同努力建設“雙師素質”教師隊伍。五是通過安排專業教師參與和指導學生頂崗實習,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專業教師必須承擔實踐教學和畢業實踐設計,如實訓教學、畢業設計、課程設計、技能比賽指導等。在指導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真題真做。六是實施“產學研”結合,跟蹤高新技術。將新技術、新工藝、新科學與教學、生產緊密結合,提高教師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和交流,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水平。每年安排部分專任教師到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工作,逐步提高“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
(二)合理引進“雙師素質”教師
加強現有教師的“雙師素質”培訓是根本,但對于那些發展較快、師資缺口較大,或操作性較強、培訓周期長的專業教師,可從科研院所、社會企事業單位、服務行業引進。引進“雙師素質”教師要注意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引進人才要注重引進質量,尤其是專業帶頭人的引進。專業帶頭人不僅是教學改革領頭人、專業發展領航人、教學團隊領軍人、專業領域引路人,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關鍵人物。二是引進企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專業教師隊伍,改善學?!半p師素質”教師結構,適應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三是要協調好引進教師和內培教師的關系,避免引進人才后,由于各種原因,使學校自己培養的“雙師素質”教師流失。
(三)加強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引進內培的同時,學校也可根據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需要,聘請來自于行業及企業的專業領域專家、領軍人才來校講學,教授本專業的前沿科學技術知識和發展動態。建立兼職教師隊伍,不僅可以帶來科研生產第一線的新技術、新信息,有利于加強學校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而且還可以彌補學校專業教師的不足,有利于緩解專業轉換過程中新專業教師短缺的問題。高職學院聘請兼職教師,要根據學院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踐教學等需求,聘請來自于行業及企業的專業領域專家和生產一線能工巧匠。一是專業領域專家(校外專業帶頭人),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要具備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以上職業資格等級,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熟悉本專業技術領域發展的前沿技術,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在行業、企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較強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較強的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能力,對專業建設具有前瞻性見解。二是能工巧匠,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等級,能勝任教學工作。
二、構筑“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硬件設施體系
在“雙師素質”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中,高職院校要發揮學校培養的主導作用,推進校際、校企、校協深度合作,集聚優質教學資源,組織相關專業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定期參加技術培訓和實踐鍛煉,產教結合,以干代培,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
(一)校企合作交流
建立以學校人事處(或校企合作辦)和企業人力資源部為基礎的校企互動交流平臺。通過校企雙方的定期會議、企業需求和技術信息、校企開放活動日等多種形式,在人才交流、學生就業、員工培訓、技術應用與開發等方面定期交流,共同探討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等相關事宜,促進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校企人事部門間每年組織兩次以上的校企人事部門負責人會議,了解企業發展情況、人力資源需求情況和在崗員工技術、技能提升的需求,落實“雙師”交流計劃,分析、交流工作的開展狀況,及時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培訓服務。
(二)校企共建實踐基地
學校按照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與企業共商實踐基地的建設方案,共同對校外學習型實習基地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管理,并結合行業技術動態信息分析,對實踐基地建設內容進行動態調整。學校和企業制定以校企雙方“雙贏”為宗旨的各項政策和制度,促進學校和企業共同建設學習型實習基地,共同完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模擬仿真型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共同辦學,發揮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學習型實習基地的作用,學校將實行權屬清晰、共同使用、共同監管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保證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促使資產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使用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資產使用部門建立起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促進資產管理機制的可持續發展。學校積極落實專業教師到實踐基地參加企業實踐或產學研踐習,增強專業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積累在企業和生產性實習基礎一線的實際工作經驗,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高職院校教師參加專業技能培訓,使教師全面勝任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實訓活動。
(三)校企雙向服務機制
學校和企業根據自身的內在需求,制定校企雙向服務的政策和機制。如企業以項目形式,借助于學校的師資、場地、技術服務等優勢項目,進行新產品的研發、新技術的應用、設備的技術改造等;學??筛鶕陨硇枰蓪I教師參加“產學研踐習”或“參加企業實踐”,提高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三、構建“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制度體系
只有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才能保證“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有序穩步地進行?!半p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涉及的制度很多,如“雙師素質”教師準入制度、“雙師素質”教師聘任制度、“雙師素質”教師培訓制度、“雙師素質”教師評價制度等。本文將這些制度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雙師素質”教師的激勵制度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制訂了“雙師素質”教師培養計劃和措施,但由于監督獎懲機制和定期考核聘任機制不健全,管理缺乏激勵機制,教師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工作沒有落到實處。因此,“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制度核心是加強考核,落實激勵制度,促進教師主動發展。
一是加強考核。有效考核是促進教師“雙師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因此,要嚴格執行崗位職責履行情況考核,完善教師考核辦法。建立分級、分層的教師考核制度,包括建立專業帶頭人考核辦法、骨干教師考核辦法,更加客觀、科學評價教師師德和工作業績??己顺松婕皫煹聨燂L、教育教學、科研等內容外,還要加強對教師參加企業工作實踐、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崗位聘任、專業技術職務聘任(低職高聘,高職低聘)的依據。創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發揮才干的良好氛圍。激勵教師教書育人和參加專業方向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或修訂、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教育教學改革,激勵教師參與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新技術培訓等社會服務。
二是優化激勵制度。根據按需設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進一步優化激勵制度;在收入分配上堅持向一線教師傾斜,向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技術開發與服務做出貢獻教師傾斜的原則。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模塊”,實施包括課時量、教改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會服務工作量等計發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模塊改革。其中,課時和教改工作量是經常性收入的依據,科研、參加企業實踐和社會服務工作量則是單項性專項收入的依據,進一步拉大不同級別和同級不同層次教師之間的收入差距。通過加強考核和優化激勵制度,引導專業教師積極參加企業鍛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確保全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崗位實踐鍛煉,切實提高操作技能,增強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培養“雙師素質”教師。
(二)“雙師素質”教師的培訓制度
目前各高職院校倍感困擾的不僅是教師數量的嚴重不足、知識陳舊、能力不強、高學歷和高職稱方面比例明顯偏低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師資培養制度的不健全,如培養渠道不通暢、觀念滯后、內容不切實際、形式過于單一等。很多新教師上崗前缺少在實際工作中的訓練,從教后適應期較長,心理壓力大。而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制度、培訓制度、評價制度和激勵等制度。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教師的師資培養模式可以作為我國“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模式的參考。結合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培訓制度建設要注重以下六方面:一是及時制訂每學年詳細的教師培訓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二是在堅持工作崗位,完成崗位職責的前提條件下,采取自學,參與各種短期培訓以及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三是圍繞企業鍛煉、實踐教學和理論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教研室為單位,定期組織教研會、展開討論和交流,讓教師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做法,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四是每年推薦部分專業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及高級工培訓,推薦優秀教師出國培訓。五是每年組織部分專業教師下廠鍛煉參加生產實踐,提高技能水平,并及時做好考查。六是每學年進行一次專業教師業務考試,將考試成績及教師培訓層次形式記入教師業務檔案,納入教師的綜合評估。
(三)“雙師素質”教師的職稱聘任制度
職稱評定“雙師素質”教師是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傳統的教師職稱的評定導向側重于學歷學位、論文和專著,與高職院校教師較強的實踐能力不相適應,職稱評聘缺乏高職特色,致使師資隊伍群體不夠穩定,引進人才難,高職教育的專業發展、課程建設、人才培養也因此受到較大影響。
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師總體數量不足,大部分教師承擔較多的理論教學任務,處于超負荷狀態工作,參加企業實踐的時間較少,積極性較低,缺少企業實際的實踐經驗和動手操作能力,導致開展實踐教學能力不足,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難以達到職業教育的要求,與培養出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還存在很大差距。
在“雙師素質”教師的職稱聘任過程中主要考核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技術、社會服務能力:一方面,將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經歷作為45歲以下青年教師聘任職稱的首要條件之一。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引導教師參加各種職業技能資格考試,如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等,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全國統一開展的各種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如會計師、經濟師、審計師、工程師等,讓更多教師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參考文獻]
[1]劉揚林.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淺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2).
[2 ]黃斌.深度解讀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內涵[J].教育與職業,2006 (11).
[3]賀文瑾,石偉平.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05(10).
關鍵詞:職教教師教育;質量標準;關鍵特征;體系構建
我國的職教教師教育質量標準有兩種取向,一種是“學科知識型”標準取向,體現為對專業科學知識體系的高度認同;另一種是“雙師型”標準取向,“雙師型”教師既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教學水平,又有很強的實踐指導能力和操作能力,精通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聯系與規律,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和相應專業的中級以上技術等級證書。[1]這兩種質量標準均起重要作用,但是,總體上一直處于模糊狀態,促使職教教師教育質量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的力度不夠。在新職教教師教育發展形勢下,其質量標準要進一步改進,具有更好的可理解性、可操作性??衫斫庑灾嘎毥探處熃逃|量標準關鍵特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指職教教師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構建完好。
職教教師教育質量標準關鍵特征
(一)學術性
學術性要求職教教師教育培養、培訓出來的人才應該具有系統、廣博、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能利用學科知識展開理性思考,解決實際問題,創新知識點和技能點,發現新規律和發明新技術。
學術性特征源自于教師教育現實發展,我國的教師教育正在進行升級換代,最終要實現本科及其以上的教師教育體系,確保未來教師具有復合性、創造性。教育部遴選出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中,除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學術水平較高的綜合性大學。在職教教師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一直有獨立設置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通過綜合化來加強培養師范生的學術性。但綜合化的形式不一,有的通過合并,有的通過融入其他高校,有的通過發展學科領域。
(二)技術性
技術性要求職教教師教育培養出高級技術應用型師資人才,此類人才能熟練操作并任意轉換各種存在形態的技術。技術的存在形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人化”形態,或“人格化技術,它以活動主體本身為載體,集中體現為活動主體的技能、技巧、經驗和訣竅等。第二種是物化形態,它以實物為載體,集中體現為工具、機器、儀器、設備等,第三種是信息形態,它以語言、文字或圖形、符號等表達技術,一般體現為工藝、流程、程序、規則等技術資料或專利文獻。[2]同時,此類人才能精確解釋技術原理、使用說明,有效幫助他人及時糾偏改錯技術。質量標準的技術性特征是職教教師教育區別于普通教師教育的根本,目前從教育行政部門到職教教師教育辦學單位均在倡導并踐行的“雙師型”標準取向便具有明顯的技術性,
(三)師范性
師范性要求職教教師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掌握系統的職業教育專業理論,獲得主導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真實經驗、體驗,能夠基本控制和改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形成有時代特色的職業教育理念,熟練基本教學技能,具有正確的教師職業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質。
質量標準的師范性特征與教師專業中的教育專業緊密關聯。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教師專業是雙專業,即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職教教師教育學科專業主要緊密關聯學術性特征和技術性特征,職教教師教育專業主要緊密關聯師范性,教育專業傳統上一般通過總體貫穿職業教育心理學、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學科教學法和職業教育實習等課程與教學形式來實現。目前教師教育改革與研究中出現的“4+X”(或“3+X”)教師教育模式里的X就是教育專業教育,是新的師范性體現形式。
職教教師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構建
(一)職教教師教育生源質量標準構建
從生涯發展來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范圍,更容易獲得最佳發展。從人才培養來看,學校獲得符合條件的優秀生源,可以輕松、有效地提高辦學效益。生源質量標準將被用于幫助學生確定是否適合于接受職教教師教育,幫助學校獲得優秀生源,開展優質高效的職教教師教育。我國職教教師教育現實生源質量標準缺少具體的要求,限于高考志愿選擇,甚至為高考志愿調劑,較難體現出以學生為關注焦點,很難服務于學校教育。
職教教師教育生源質量標準服務于學生就應允許學生選擇是否接受職教教師教育?!翱平膛d國”國策推動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前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日漸提高,教師職業挑戰性增強,職業教育目前已經開始回曖等利好形勢均為職教教師教育接受學生選擇提供了客觀保證;同時,“4+X”(或“3+X”)教師培養模式強調低年級定基礎、重學術,高年級定方向、重師范,為學生選擇是否接受職教教師教育提供現實路徑。
職教教師教育生源質量標準服務于學校應允許學校對志愿接受職教教師教育的學生進行篩選和淘汰,世界上有不同的篩選和淘汰方法,如德國進行全程、系統的篩選和淘汰。[3]因此,構建生源質量標準要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允許學校以科學方式篩選出適合于接受職教教師教育的學生,同時,以合理方式淘汰已經接受職教教師教育,但不能達到教育教學質量標準要求的學生。
(二)職教教師教育教學全面質量標準構建
職教教師教育教學全面質量標準在關注教學結果的同時,還應關注教學過程,過程與結果同等重要。職教教師教育教學結果質量標準沿用傳統教學質量觀,教學質量是“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體現出來的學生學習的優劣程度”,是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4]教學結果質量標準得到現實操作主要是學生按學期或學年參加所修各門課程的考查或考試獲得相應成績。職教教師教育教學過程質量標準更主要地使用適宜性教學質量觀,教學質量是教學所能提供的服務滿足受教育者個人需要的程度,以及學校培養的人才滿足國家、社會和用人單位需要的程度。[5]教學過程質量標準的現實操作主要是學生在平時學習的后半學期,依據學校制定的評教標準,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打分。
職教教師教育教學全面質量標準的構建,將改變目前教學過程質量標準與教學結果質量標準之間的分離對立過于顯著的局面,實現二者既相融合一又分離對立。學校教學管理部門進一步落實學分制,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考試考查獲得必修課學分,而且可以通過師生合作,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市廳局級等各種專業大賽取得名次、師生合作發表專業科研論文、師生合作發明新技術、師生合作找到技術應用學習的新方式、師生合作完成學校立項的各級任務獲得相應選修課的學分,或作為獲得相應必修課學分的優先條件。學生不僅每學期為教學管理部門評價一次教師教學,而且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教師本人多次評價教師教學,使教師不斷調節改善教學,提高服務質量,使學生本人在評價教師時,通過反思自己言行獲得教育專業發展。這樣的操作更符合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2000版的理論依據要求,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與供方互利的關系。[6]
(三)職教教師教育升學就業質量標準構建
職教教師教育升學就業質量標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直接體現為畢業生的升學就業率,它以結果形式集中反映著職教教師教育的社會效益,但不能從全程角度展現職教教師教育的升學就業工作質量,限制辦學主體持續、有效地改進升學就業工作,所以升學就業質量標準還應在就業率基礎上,繼續得到構建,即構建升學就業指導質量標準、計劃質量標準、信息質量標準等過程性質量標準。
升學就業指導指教師幫助學生通過分析職業、認識自我、反復感悟等選擇和走好適合自己的生涯發展道路,職教教師教育學生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學術方向要求學生接受本科教育后,繼續接受研究生教育,發展成為高學歷職教師資;技術方向要求學生不僅形成中級工、高級工水平的技能,而且要參與、組織工程,成長為有工程師資格的實習指導教師;師范方向要求學生切實學好職業教育專業知識,熟練職業教育教學基本技能,成長為“雙師型”專業教師。升學就業指導質量標準要用于評定一年級學生是否清楚自己未來的三個發展方向,二年級學生是否選定發展方向,三年級學生能否順利發展,四年級學生需要的特殊條件是否得到滿足。
升學就業計劃是學校每年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地區和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學生實習單位用人信息,在調查了解自己學生專業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對畢業生升學就業做出目標設計和活動安排。升學就業計劃質量標準用于檢查學校能否與對口單位建立實質性聯系。
升學就業信息反映用人單位用人的市場動態,學校在做出升學就業計劃的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升學就業信息,有利于學生把握時機選擇深造學校及其相關專業和計劃外的企事業單位,從而使全體畢業生在自己的方向上找到出路。師范方向的畢業生按計劃直接進入對口的職業學校;學術方向的畢業生通過研究生考試進入碩士教育階段;技術方向的畢業生進入與所學專業對應的企事業單位崗位,進一步錘煉自己的專業技術,幾年后可以回到職業學校做專職實習指導教師,也可以留在企事業單位做兼職實習指導教師。升學就業信息質量標準用于評定學校能否保持升學就業信息渠道暢通,為學生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具體表現為學校校園網范圍及維護情況怎樣,學校與職業介紹機構聯系緊密程度如何,學校是否與周邊企事業單位保持伙伴關系等。
參考文獻:
[1]達海.基地四年:變革中的職教教師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03,(30).
[2]陳士俊等.科學技術論與方法論綱要[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4:130-132
[3]吳雪萍.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29,120,121
[4]劉茗.當代教學管理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362,363.
[5]黃秋明,等.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3,(1)
[6]林慧.ISO9000體系在高職教育中的運用[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4,(16).
論文關鍵詞:企業背景;職業院校;教學名師;個案
在不久前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中提到“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并進一步明確要求“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完善相關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這句話透露出的信息,筆者是從以下兩方面來解讀的:一方面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具有過硬的企業實踐經驗和精湛的教學技藝;另一方面要求職業院校創新、松動、改革人事制度,允許從企業聘請生產一線的技能專家來校任教,可以聘任為專職教師,也可以聘用為兼職教師。對這段話反復思考之余,筆者才猛然發現,原來正在調研的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在踐行這一政策要求了,這一點可以從本文研究的個案——C老師身上得到具體體現。而兼備16年企業背景的C老師在調至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任教6年后便成長為一名職業院校的教學名師,這無疑給了我們堅決執行這一政策的堅定信念。
一、C老師介紹
(一)出身平凡
C老師于1964年出生在一個父母均是教師的家庭中,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子,從小便開始接受嚴格的“正統”教育,性格內向,不張揚,人前不擅言語,但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事風格。愛人在商貿公司工作,有一個剛考上大學的兒子,家庭平凡又普通。
(二)從企業到學校
1987年9月~1992年4月,C老師一直在寧波橡膠二廠的生產技術科負責產品開發及技術管理。1992年4月調到浙江金甬腈綸有限公司,任科研技術部主管,從事生產工藝技術管理及新產品開發。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獲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需要引進一名具有企業經歷的化學教師,且優先錄用高層次人才,作為高級工程師的他從小便對教師職業保有美好的憧憬。出于學院需要與個人意愿的雙向選擇,2003年9月,C老師正式從企業調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結束了他16年的企業員工角色,成為該學院應用化工系的一名教師,開始了一名專業課教師的教學生涯。
(三)從高級工程師到教學名師
剛到教師崗位,可能是還沒適應的關系,C老師覺得做教師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輕松與自在,尤其是他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有教學任務,同時兼任班主任,還要完成學校要求的科研工作量,壓力還是不小的。但作為企業曾經的一名“打工者”,C老師心中明白,在事業單位學校擁有一個穩定的教師崗位,是珍貴的。在教師業務上奮起直追,抓緊時間進行培訓和充電,2004年6月參加了全國高職高?,F代教育技術一級培訓;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浙江師范大學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2007年5月~6月參加示范建設中德師資培訓,并赴德國參加職業教育體系及課程體系的學習考察;2007年7月~8月參加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司組織的高職高專院校化工技術類專業教師培訓班;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寧波大學訪學?;诓恍傅呐Γ呐湍芰K于得到了認可,榮獲2009年度浙江省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
二、教學:C老師成功的敲門磚
作為一名專業教師,要在學校眾多教師中脫穎而出,成為被認可的佼佼者,應該靠什么呢?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教師還是要靠教學,這是體現教師實力的根本。一名教師的教學成長軌跡通常是這樣的,隨著教師生活序幕的拉開,首先是取得教師資格,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其次在其日復一日的教學積累中,經驗變得豐富起來,一方面對教學法的應用日益嫻熟,在課堂上表現不俗,既能教給學生精湛的技藝和廣博的知識,又能教給學生不斷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些許的點撥就能帶給學生無窮的啟發并讓學生受益匪淺,得到學生和同行的肯定和贊許;另一方面對專業的發展見解更深刻,對教學內容即課程的把握更準確,并隨著專業的發展同步成長。這一點同樣體現在了C老師身上。
(一)教師職業資格和職稱資格的具備
C老師作為一名沒有師范教育背景的企業職工,自然沒有教學經歷,如果非要找點心理安慰給自己壯膽的話,僅僅是1995年9月~12月在浙江腈綸廠(后浙江金甬腈綸有限公司)負責過新員工的生產工藝及技術培訓。2003年9月進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之后,挑戰和壓力可想而知,教學成了C老師的工作核心,每日走進課堂心中難免惴惴不安。但16年的企業經歷和39歲的年齡使C老師對學以致用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中更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很快便得心應手。既然做了教師,取得一名合格教師所應具有的相關資歷和職稱便成了當務之急,C老師先后取得了化學檢驗工(高級工)和職業指導師(技師)的職業資格證書,并轉評了副教授。
(二)教學方法的探索
由于始終以感恩的心對待一切,C老師在工作上兢兢業業,這一點是從與他同事的訪談中得知的。工作再多、再煩,他也能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不抱怨、不發火,可能是多年的企業生涯磨練的結果。C老師卯足了勁往教學上使,進校當年便被選為該院的專業教學骨干,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獲該院教學優秀獎。以下便是C老師個人以及作為專業負責人在教學上的一些極致探索,使其迅速在教學上取得了突破。
1.分類教學。C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分類教學,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行業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具體如下。(1)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基礎條件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異,在保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鼓勵有所側重的提高;在核心職業能力培養中,實施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質量生源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2)因崗施教。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并根據行業特點,大量引用企業實際生產素材,幫助學生形成明確的職業角色意識,結合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進行教學。(3)因需施教。逐步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教室、實訓室、工廠結合起來,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把學生置于一個“由產品生產或檢驗引出問題查找原因實際動手得出結論”的學習情景中,實施“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的教學方式。分類教學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畢業生較早地進入了職業角色,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專業學生年平均就業率在98%以上,學生的職業崗位中級工證書連續多年獲取率保持在100%。
2.“教、做、學”一體的項目化教學法。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能力為中心、素質為基礎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的組織,以“教、做、學”一體實施“項目化教學”。強調“工廠是重點”,即強調所講內容的實用性與崗位的適應性,以工作項目為線索,針對應用展開課程。形成一套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促進了學生對崗位專業技能的掌握,同時將教學過程與職業技能證書的取得相結合,加大了“雙證書”與課程體系融合的力度。
3.教學評價方法及內容的全面改革。改革了項目課程的評價體系,加強了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尤其是專業技能的考核力度。把課程的理論考核與實踐操作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考核結合起來,以此來評定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具體做法如下:(1)考試的項目及比重上,增加技能項目的考核,減少理論課考核的比重。(2)考試內容上,以考核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知識應用、解決分析問題能力為主。(3)考試方法上,提倡考試形式的多樣化。(4)成績評定上,注重形成性考核,注重考核學生的操作規范性及職業意識,從而引導其職業習慣的養成。(5)命題和試卷的評閱標準上,提倡多種方法答題,有些試題試行無標準答案的命題,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對有創新內容的答題進行加分。
(三)課程和專業建設的提升
1.作為課程負責人和主要建設者,C老師在教學內容即課程上取得了突破,建設了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006年10月,作為課程第一主講教師,《應用有機化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8年10月,作為課程負責人,《化工產品定性定量分析》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7年11月,作為課程負責人,《化工產品定性定量分析》課程被評為浙江省精品課程。對課程建設有了較深的領悟,并取得了一定的發言權。
2.C老師在化工、高分子材料專業兼任科研、教學、課程改革及專業建設工作,先后做過專業教師、教研室主任、專業主任。2007年6月任華豐學院副院長、黨總支副書記;2008年9月至今任應用化工系副主任及黨總支書記。2006年10月,作為項目負責人,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成功申報并被列為國家示范重點建設專業,獲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支持1050萬元。2007年,C老師被選為浙江省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帶頭人,并于同年帶領團隊將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成功申報為寧波市重點專業。在專業建設上取得了較大突破。
三、校企合作:C老師成功的助推劑
作為專業課教師,便利之一便是可以將所教專業很好地與行業相結合,較快地產生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學校和個人的三方共贏。在校企合作這一點上,專業課教師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而在企業工作多年,了解企業流通程序且具有廣泛行業人脈的專業課教師,則更有用武之地。C老師進入學校后,正是利用了這個特長,與企業緊密聯系,積極而充分地開展校企合作,同時對實訓基地建設進行了探索,并組建了一支優秀的“雙師型”團隊,學校也給出了肯定的評價。
(一)校企合作的探路人
1.搭建培訓平臺,參與社會服務。(1)C老師帶領團隊,利用自身優勢,為區域化工企業聯合進行人才培養、培訓。以人才的合作交流,促進有效資源的優化利用,累計為企業培訓高級管理人才及企業員工中、高級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近千人次,發揮校企雙方優勢,開展全方位合作。(2)2006年至今,C老師受聘擔任寧波市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并參與了2009年寧波市北侖區石油化工產業振興規劃報告書的編寫。
2.融入化工行業,參與企業服務。2005年10月,C老師被選為校企合作研究所成員之一,進入浙江恒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任兼職技術工程師,參與校企合作產品開發及技術支持。與浙江恒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金甬腈綸有限公司等多家化工企業緊密合作,進行技術開發,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差別化腈綸纖維開發領域、合成材料及助劑研發和技術改造領域,填補多項國內空白,取得多項成果,服務效果顯著。 轉貼于
3.把握行業需要,建立訂單培養。C老師憑借多年企業實踐的經驗,針對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圍繞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訂單式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建設,引入崗位操作規范、行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按照企業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開發課程標準,完成課程整合;將專業基礎課程、職業崗位課程、崗位工藝控制與操作緊密結合,按照就業工作崗位設置實訓實習項目,強化實訓實習項目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以工廠崗位為基礎,強調應用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并通過崗位工藝控制與操作的頂崗實習,使學生在職業能力上與工作崗位真正實現“零距離”對接。到目前為止,先后為校企合作開設“訂單”班8個,并建立了校企合作互通聯絡機制,提高了企業對該院學生的認同度。
(二)實訓基地的建設者
在C老師的帶領下,按照國家示范實訓基地建設的要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相互配合,聽取企業專家的建議,建設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訓基地。(1)校內實訓基地。目前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已建成建筑面積近5000平方米,固定資產近千萬元的校內實訓基地。擁有國內較先進的分析測試、模擬實訓設備,如工業分析檢測實訓室、化工基本過程實訓車間、化工管道拆裝與設備維護實訓室,改建了化工DCS仿真實訓室、化工單元操作實訓室,完善了融生產性與學習性為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2)校外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充分整合企業資源,建立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與韓國LG化學、日本大安化學、德國德泰化學、甬華樹脂、科元塑膠等10家知名化工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采用校內實驗、實訓(仿真)與合作企業實際生產實踐過程相結合的方式,使得核心課程化工技能的訓練實現校內模擬與校外真實生產過程相銜接。通過實訓、實習條件的建設,完成了“寧波市石油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石油與化工職業教育與培訓示范性實訓基地”之“應用化工實訓基地”、“分析檢測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三)“雙師”團隊的領頭羊
作為專業帶頭人,C老師近年來積極開展“雙師”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工作,通過建立科學的培養、競爭與激勵機制,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與育人氛圍;從提高團隊協作和個人專業水平入手,通過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研究、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應用技術研究等項目任務的完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職業能力、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依靠團隊的中青年教師,專兼職師資結合,發揮傳、幫、帶及相互協助作用,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經過幾年的努力,應用化工系建設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優化、專兼結合、優勢互補、充滿活力”的教學團隊。2008年,作為團隊主要負責人之一,C老師帶領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團隊獲浙江省優秀教學團隊稱號。2008年12月,該團隊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案例被選為寧波市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案例。創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是該團隊的下一步目標。
(四)學校對其校企合作的評價
以下是學校在“浙江省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申報表”中給C老師在校企合作貢獻方面的評價節選,對其貢獻的肯定和贊許可窺一斑。
1.該同志作為我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帶頭人,具有較強的理論教學水平及實踐指導能力,能充分發揮其在大型化工企業生產技術崗位長期任職的優勢,緊密結合專業教學特點和規律,注重行業發展趨勢與專業規劃和課程改革的結合,注重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的結合,積極開展專業理論實踐“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改革,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和持續性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突出,得到學生好評。
2.該同志具有較強的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通過與浙江省、寧波市化工企業多方合作,整合企業資源,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的專業教學管理平臺建設,聘請一批化工技術骨干擔任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指導專任教師的企業實踐,合作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合作推進學生頂崗實習教學任務的落實與管理。
3.該同志目前是國家示范建設專業——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負責人,是2007年浙江省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帶頭人資助對象,其所在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頂崗實習實施與管理案例入選教育部國家示范高職建設兩周年案例集。
四、C老師成功歸因
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想在眾多教師中冒尖,猶如文中的個案C老師,僅用6年時間便成長為了一名省級教學名師,其成功軌跡值得探尋。筆者在著重分析了教學和校企合作在C老師專業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后,試圖從以下幾方面,總體上對其成功進行歸因。
(一)內因:對卓越的孜孜追求
C老師39周歲便在企業評上了高級工程師職稱,可謂年輕有為,而且在科研上又有突出貢獻,這為日后進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奠定了基礎。進入學校后,續寫著對卓越的追求,不畏艱難,迅速取得了教師的相關資歷,并轉評了職稱。正是C老師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對卓越不斷的追求,才使其迅速冒頭,在他的身上更多看到的是他對事業的執著和不甘人后的精神。這種積極的心態對職業院校的教師具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二)機緣:企業經歷彌足珍貴
16年的企業經歷為C老師積攢了豐富的企業行業經驗,對化工行業的一線生產和具體崗位要求了如指掌,才有了后來的厚積薄發,在職業教育迅猛發展的今天,這種經驗和能力顯得尤其珍貴。事實證明,付出與收獲是成正比的,C老師在企業積累的吃苦耐勞精神和人脈關系,為他在學校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做出了充分的準備。校企合作平臺的建立、社會服務的成績取得、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這些成績如果沒有先前在企業的16年蟄伏,恐怕也是很難實現的。可見從企業引入更多的高級職稱人員進入學校任教,無論是兼職還是專職,將會是職業院校優化師資結構的一個突破口。
(三)外因:學院人事制度寬松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地處浙江省這一經濟非常發達的省份,很多制度表現得比較靈活而不拘泥于傳統形式,在教師引進上敢于突破和創新。其人事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改變,一改目前眾多學校恪守的只引進博士、教授等專門教育人才,轉而引進一定比例的有企業背景的教師。比如C老師就是在這樣的制度下引進的兼備企業背景的教師,進入學校后,非但沒有因為是從企業來的、不是教育專業的行家而受到領導的輕視和同事的歧視,相反卻得到了更多的關照和重用。崗位編制的限制也僅囿于一時,長期看來,領進企業優秀人才應該是一條優化師資結構的康莊大道。而政府和職業院校在這期間應該而且可以推動這種教師聘用模式的進一步發展,使其逐步走上正規化、常態化。一個發展非凡的學校,必定具有超乎尋常的氣度,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便是具有這種超凡氣度的學校之一,率先在人事制度上進行了包容。
(四)平臺:學院改革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