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7 20:51:45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經濟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成人教育價值是成人教育發展動力之一,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是成人教育主體和客體經濟價值的集中體現。文章在理論視角闡述了成人教育價值的形成,又通過實踐角度論述了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存在與實現。時代的發展,價值的創造已越來越轉向智力勞動,成人教育特有的教育培訓功能使成人教育經濟價值因此得到實現與提升。
[關鍵詞]成人教育經濟價值價值提升
一、成人教育價值及其形成
1.成人教育價值釋義。價值是一個哲學范疇,它是關系的客體與主體在一定的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效用性滿足或積極作用,是客體的屬性和功能同主體需要之間的吻合。客體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其本身對主體的的滿足程度。
在成人教育范疇內,成人教育的主體是社會的人,成人教育的客體是成人教育活動。成人教育的存在和發展,取決于作為社會的人有著接受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而成人教育的存在、發展促進了社會的人的發展,滿足了這種需要。人們對于成人教育認識不斷深化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們為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為實現對社會環境的改造,自身有著不斷發展的需要,而成人教育在特定的范圍內使人的發展的需要得以實現。成人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表現于成人教育主體的需要,以及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
由此,成人教育價值可以表述為:作為客體的成人教育活動的屬性與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的發展需要之間的一種滿足關系。顯而易見,成人教育價值存在于成人教育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之中,是成人教育發展動力。
2.成人教育價值的形成。已經走上社會的人們由于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的發展,以及作為人本身生理與心理的發展,產生對成人教育的需求。有需求,也就有了創造價值活動的動力。在創造價值的實踐活動中,主體的需求人對價值目標的追求起主導作用,是成人教育價值產生的核心。而成人教育客體成人教育活動有著促進成人與社會相協調發展的功能,能使社會的人接受教育,得以生存和發展。沒有客體的存在和功能,就不可能產生價值,成人教育客體是成人教育價值產生的基礎。
成人教育價值是成人教育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成人教育主客體的相互統一,客體的功能滿足了主體的需要,才能形成成人教育價值。成人教育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成人教育價值形成的過程。成人教育主客體的相互運動的過程,表現為成人教育客體主體化和主體客體化兩個方面。
成人教育客體主體化,是指社會的人作為成人教育的主體,其需要作用于成人教育客體,使成人教育客體從培養目標到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適應主體的需要,與主體的需要相接近。成人教育活動在主體社會的人的需求導向下,被主體所制約,并具備了主體需求的特征。
成人教育主體客體化,是指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本質特征和功能,它影響、限制、改造著社會的人,進入主客體關系后,接受教育,被客體限制和改造,按客體所設置的教育目標,得到充實和發展,具備客體所規定的人才規格的特征。
成人教育客體主體化與主體客體化,是成人教育主體客體之間的雙向運動,充分體現了社會發展對成人教育的制約,以及成人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成人教育價值的產生是成人教育主體客體雙向運動的結果。某種意義上,成人教育價值是成人教育主體價值和客體價值的總和,主體因客體而獲得價值,客體價值因主體價值的實現而體現。
二、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存在及其特性
在以前的研究中通常把教育價值分為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教育的經濟價值是指通過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勞動能力和素質,提高整個社會的知識總量和科技文化水平,從而使勞動者和物質生產部門均取得收入的增長。
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形成于成人教育過程之中。成人教育過程始終是圍繞增進勞動者的素質,發展從業人員的崗位技能,形成教育經濟價值而展開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勞動者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于智力的開發和技能的訓練。人們的科技水平、生產技能的提高有賴于教育和培訓。
成人教育的教育培訓功能與勞動能力提高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對勞動者的能力增值,即勞動者增值有著直接的作用。通過成人教育可使簡單的勞動力加工為復雜的、較高級的勞動力,這一過程實質上是通過教育使勞動者勞動能力形成并增值的過程。成人教育可以為勞動者提供不間斷的教育和培訓,使勞動者的智能和技能在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階段都能得到提升。勞動者智能和技能的提高直接效益顯現于個人收益增加,同時生產效率提高自然會創造更多的社會經濟價值,也是作為客體的成人教育實踐的經濟價值的實現形式。
時代的發展,價值的創造已越來越轉向智力勞動,在教育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科學發明、技術進步,在價值的創造中顯示了決定性的作用。教育的經濟價值的實現有其自身的特點,也是教育經濟價值的固有特性的表現:
1.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雙重性。成人教育經濟價值具有主體性和客體性的雙重特征。在成人教育活動中,作為客體的成人教育本身和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同時都體現了經濟價值。成人教育的多重(社會、經濟、文化等)功能(作用、職能、功效、效用等),形成了成人教育的多重效益??傮w上可分為兩大類:精神上的效益、物質上的效益。成人教育的經濟效益又可以分為兩大類:社會經濟效益經訓練的勞動者,在社會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增加國民收入;個人經濟效益受過教育的勞動者個人能得到更多的勞動報酬。成人教育主體實現其經濟價值同時,客體經濟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2.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間接性。教育的直接效果不是經濟價值或經濟效益,教育的投資功效并不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實現,而是必須在教育過程完成后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償還。和其他類型教育投資一樣,成人對教育投資變為教育能力發揮教育的經濟價值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成人教育培養出來的勞動力和專門人才有一個知識能力轉化的周期。事實上,由于成人的學習特點的業余性也使學習到的技能可以相對較快地應用于工作,與青少年學校教育經濟價值相比,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間接性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相對于其他投資來說,間接性還是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特點之一。
3.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顯著性。20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持續高速地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動因是教育。依靠教育的經濟價值支撐經濟的快速發展,是近現代世界經濟運行中的顯著特點和成功經驗。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計算出美國從1900年~1957年的50多年里,物質投資所賺回的利潤增加了3.5倍,而教育投資所增加的利潤卻高達17.5倍?,F在我國成人教育的教學組織,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普通教育資源和閑置社會資源來進行,成本低、需要投入相對小的特點也決定了成人教育無論是短期培訓還是學歷教育的費用相對較低?;诖耍扇私逃顿Y的高收益特點也是成人教育經濟價值顯著性的具體表象。
4.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長效性?,F代教育的經濟價值的特征之一是持久顯現性,它不會突然顯現出來,也不會很快消失,而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漸進的過程,它持續作用于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雖然知識到技能和能力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但是經由成人教育培養出來的社會勞動力和專門人才,只要在物質生產部門工作,就能長效地發揮效用,即使從事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工作,受教育者所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教育能力也能發揮出明顯的經濟效益。由教育把科學發明轉化為生產技術的作用效果更長久,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更持久地顯現于經濟運行中。
三、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提升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1.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提升的理論分析。馬克思關于教育將影響經濟價值形成的思想,對于認識教育的經濟功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馬克思指出,依靠教育和訓練培養出來的熟練勞動力或科技人才,是不同于簡單勞動力的。因要修改一般人的本性,使其在一定勞動部門獲得熟練和技巧,變成發展和特殊的勞動力,一定的教育和訓練,無論如何是必要的。馬克思在論述勞動力作用時說:這個商品具有一種獨特的特性:它是創造價值的力量,是價值的源泉,并且在適當使用的時候是比自己具有的價值更多的價值的源泉。指出勞動力才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力。
同時指出勞動力能創造新價值絕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與勞動力的教育程度密切相關的。勞動力創造的社會財富的多少,一般情況下,是與勞動力的教育程度成正比的。因此,加強對勞動力的教育和訓練,延長勞動力的教育年限,提高勞動力的教育程度,那么勞動力就會生產出更多的新價值,社會財富就會不斷增加,經濟就會不斷增長。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開辟了人類關于人的生產能力分析的新思路。人力資本理論的提出深化了人類對自身生產潛力和經濟價值的認識。
將人力歸結為人力資本,明確強調了人力資本的內在質量對于財富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人力資本之所以成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關鍵因素是因為: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本存量越大,即人口和勞動者的科學技術知識水平和生產能力越高,勞動力的質量便越高,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一方面會直接提升勞動邊際生產率,另一方面通過要素更有效率的組合和應用,還會導致物質資本生產率的改善,減弱、抵消資本收益遞減規律的影響。
現階段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內容為: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不應當把人力資本的再生產僅僅視為一種消費,而應視同為一種投資,這種投資的經濟效益遠大于物質投資的經濟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資本最基本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資視為教育投資問題。
人力資本理論突破了傳統理論中的資本只是物質資本的束縛,將資本劃分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強調人的智力、素質、道德修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提升實踐。闡述成人教育與經濟二者的關系,是成人教育經濟學研究的重點之一。經濟是成人教育發展的基礎,成人教育促進經濟的發展,二者協調發展則是成人教育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成人教育通過培養培訓各類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力,積極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等體現其經濟功能。同時成人教育應該從更新服務觀念、拓寬服務渠道、改進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升其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體現其經濟價值。現代經濟、現代生產之所以向成人教育提出各種需求,其原因也是因為成人教育會生產勞動能力,具有社會經濟功能?;诖?,我們認為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進程中,成人教育發揮持續進行勞動力開發功能、有效實現生產力轉化功能和促進生產力全面發展功能,其自身的經濟價值無疑也因此得到提升。
(1)就直接性而言,成人教育能夠通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來推動經濟與生產的發展,具體表現為能夠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例如,通過勞動者的訓練來改造工藝流程、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多的財富。
(2)就間接性而言,成人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生產性投入,提高了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水平。突出的表現在于訓練了全體勞動者適應知識和技能持續演變的能力,并培養了勞動者適應經濟發展的習性與態度。這樣的間接功能,在實現社會經濟乃至社會整體發展目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在成人教育培訓與生產勞動結合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勞動者的勞動能力開發不僅有效地實現了科技知識由物的載體到人的載體的轉化過程,同時也加速科技知識由人的載體向物的載體的轉化進程。有效發揮了其生產力轉化功能。(4)成人教育通過對勞動者尤其是在職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建設,不僅可以作用于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同樣也可以作用于包括科學技術在內的其他各種非實體因素,而全面促進成生產力的發展。
關于教育經濟學論文范文二:中學教師教育經濟學分析論文
[摘要]中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動因能否由外在壓力轉化為內在需求,這是中學教師繼續教育能否保持永久生命力的關鍵。而這一轉化的實現取決于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投資收益率等因素。因此,政府部門須確保并增加繼續教育經費的投入,在教育這一行業切實引進市場機制,從推進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探索多種繼續教育模式等方面去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動因;需求;經濟學。
一、問題的提出
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在我國開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中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動因問題?,F在有許多觀點認為,一些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認識不夠及培訓方所提供的繼續教育的質量問題是導致中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動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
然而,筆者以為,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中學教師繼續教育這一活動。我們知道,教育具有鮮明的經濟屬性,它會生產勞動力,是一種產業,是一種消費性產品,更是一種生產性投資。作為新的教育實踐形式的繼續教育,雖然行政屬性濃厚,不能以市場行為視之。
但仍舊具有經濟屬性,是一種經濟活動。中學教師則是這種經濟活動的主體,作為經濟主體,他們具有完全的理性,他們參加繼續教育的動因是由他們對繼續教育的需求程度決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內在動因越明顯;反之,則外在動因越明顯。經濟學中,需求既包括消費需求也包括投資需求,故本文擬運用一般消費需求規律和投資需求規律,對我國中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動因做出經濟學分析。
二、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消費需求的分析
經濟學上,消費需求簡稱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愿意并能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由此可見,需求是指既有購買欲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響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1.消費者偏好(即購買愿望)。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就會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則相反。而消費者的偏好取決于商品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對于消費者效用的大小。某種商品越能滿足消費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則消費者偏好越強,對該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費者支付能力。所謂消費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費者收入水平與商品價格之差。一般來說,消費者收入越高,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強,對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則相反。對中學教師而言,他們對繼續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偏好程度。與高等教育相比,繼續教育是一種非學歷教育,它雖然使受訓者的知識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強,但并不能給受訓者帶來高學歷。在當前文憑主義還盛行的條件下,繼續教育并不能給中學教師帶來社會地位的明顯提升,也不能給中學教師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
同時,由于平時工作緊張,壓力大,對中學教師而言,參加繼續教育不僅不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為一種心理上的負擔。正因為如此,有些教師才會發出繼續教育是給教師增負的慨嘆。而且,如果培訓方所提供的繼續教育的質量不過硬,使中學教師參訓后并無獲益,還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當然,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別的。來自于城市的大多數教師,由于他們面臨的競爭更激烈,教育教學改革的壓力也更大,危機意識濃厚,因此有著較為強烈的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需要。
繼續教育對他們而言,有著更大的效用,他們對繼續教育的偏好也就強烈一些。相反,經濟欠發達的邊遠、農村地區,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相對較弱,競爭壓力相對較小,教師們對繼續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級中學的教師和初級中學的教師相比,中級職稱的教師和初級職稱的教師相比,由于其處境、素質不同,前者比后者對繼續教育的偏好更強烈一些。但從總體上來說,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是缺乏強烈偏好的。
第二,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異。繼續教育的收費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需要中學教師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繼續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物品。它具有競爭性,即繼續教育提供服務的增加所引起的邊際成本并不為零,每增加一個教師來培訓,培訓方就要多負擔一筆費用,這說明它不是純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產生巨大的外部經濟,即社會效益,表現為通過繼續教育從整體上提高了中學的師資水平,從而促進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
在經濟學中,對于產生外部經濟的產品提供者,須由政府部門付費予以補償。但在實踐中,絕大部分教師是自費或負擔大部分費用的。如據對杭州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一次調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師經費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師全部報銷,其余的報銷一部分。杭州還是經濟發達地區,其他地區就可想而知了。
這時,支付能力就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區教師收入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學教師比農村中學教師的收入(包括工資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經濟發達地區與邊遠地區的中學教師收入差距更懸殊,有些邊遠地區甚至還存在著拖欠教師工資的問題。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訓費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報銷。因此,支付能力的差異就更加凸顯出來,不同地區的教師對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就大為不同了。
三、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投資需求的分析
眾所周知,教育不僅是一種消費需求,更是一種投資需求,即消費者不僅從這種消費中得到享受,同時也以此作為一種投資手段。投資是為了贏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資需求主要取決于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率越高,投資需求就越旺,反之則相反。假定投資成本為c,投資收益為y,投資預期收益率為R,則R=(y-c)/c100%。
可見,投資預期收益率與投資收益成正相關,與投資成本成負相關,投資成本越小,投資收益越大,投資預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資需求就越旺。同樣,繼續教育是中學教師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途徑,中學教師對其投資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于繼續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說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較。
首先,我們來考查一下中學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際成本,包括繼續教育的學費、各種資料費、住宿費和交通費;
二是機會成本,即如果不來參加繼續教育而能掙到的額外收入。雖然,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工資和基本福利照發,但是某些補貼可能會失去。同時,繼續教育大都放在雙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學教師本來可能會在此期間掙一些額外收入,如給學生補習、兼課,甚至帶學生;還有一些農村教師,平時要兼顧家里的農活現在也兼顧不上了。
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學教師平時工作量大,心理壓力重,一周工作下來,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F在要去參加繼續教育,就得以犧牲閑暇為代價。即使繼續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學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樣要在空余時間補上,所以這個代價無論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師與農村教師在實際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培訓地點主要集中在城市,導致后者在住宿費和交通費的支出上明顯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農村教師提出來的那樣,在參加繼續教育的經濟負擔上,二者是不平等的。這也是導致農村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不如城市教師積極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們來考查接受繼續教育所獲得的收益。按理說,中學教師參加了繼續教育,其人力資本增值了,收益必然會提高。但實際上,在我國存在著一個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低下的問題。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鄒莊教授等人的實證分析,中國個人教育投資收益率在城鎮及農村地區各為3.29%和4.12%,總體教育收益率為3.34%,明顯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
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別為2.78%和4.46%,低于臺灣的8.4%和16.1%。同樣,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投資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們假設培訓方提供的繼續教育的質量相當高,態度積極的中學教師明顯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學中如魚得水,提高了教學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學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創新。但是即使這樣,教師最多早一點評上職稱,比別的老師多一點工資收益。據筆者了解,同一所學校中學教師之間收入的差異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異,也主要是由于教師所帶的班級考入重點高中或大學的學生人數不同,因而獲得的獎金數額不同而導致。也就是說,對初中教師而言,所教的學生考取重點高中的越多,其所獲得的獎勵就越多;對于高中教師而言,誰教的學生考入大學的人數越多誰的收入就越多。
因此,在目前應試教育、整個教育教學評價體制未有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衡量教師水平的標準仍舊是學生的分數,而學生的分數靠大量的輔導材料及教師和學生大量時間的投入也能獲得。因此,那些態度消極的教師、甚至不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強化訓練、題海戰術照樣能提高學生的分數,照樣能獲取高額的獎勵。因此,惟一迫使他們參加繼續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壓力、評職稱。假若培訓方提供的培訓質量不盡如人意,則教師從中獲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綜上所述,中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投資收益率總體上是低下的,有時甚至是負的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下,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投資需求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對策建議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繼續教育尚未由中學教師外在被動的需求轉化為其內在自覺的需求,是由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繼續教育的投資收益率所決定的。要促進這一動因的轉化,也須從這幾個方面去努力。具體對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門必須確保并增加對繼續教育經費的投入。據筆者了解,繼續教育的經費原則上是由政府部門調撥一點,中學教師所在學校負擔一點,教師自負一點。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政府部門負擔的那一塊經費不到位,更不用說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訓經費是確保繼續教育順利開展并真正吸引教師自覺參加的重要保證。因為只有培訓經費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訓基地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從而增強中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師這一行業引入市場機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學教師評價體系。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不二法門。雖然我國教師這一行業早已實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師因不能勝任教學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違法犯罪行為。因此要切實引入競爭機制,實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崗。
同時,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學教師評價體系,定期對中學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進行考核,以此為據,不僅從精神上,更從物質上獎優罰劣,拉開不同水平教師的收入差距。只有這樣,才會大大增加中學教師不參加繼續教育的成本,從而增加參加繼續教育的收益。為此,須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并全面推進教師資格證制度,讓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機會參與教師崗位的競爭,迫使現任教師為全面提升自身素質而自覺地參加繼續教育。
3.推進教育教學評價體制的改革,加快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建設。應試教育評價僅指向學生及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而以分數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這種評價體系造成的后果便是教師和學生都圍繞著分數轉。校方和中學教師本人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不惜擠占學生的自習時間和假期。據筆者了解,中學畢業班的學生在假期里幾乎沒有多少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被各種補習擠得滿滿當當的。
教師將教學內容轉換成教學視頻讓學生作為“家庭作業”在家觀看,這將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果你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這種家庭作業,你會怎么做?你在哪里去接受培訓?你的技術工具從何而來?你哪來這么多時間?喬納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是翻轉課堂兩個引人注目的支持者。2006年,作為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兩名化學教師,他們合作實施了翻轉教學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們的成功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他們擁有了一份新職業,就是在研討會或“翻轉課堂網絡”①上宣揚他們的翻轉教學方法和理念。2012年他們出版了一本書叫作《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薩姆斯在該書中說技術和時間不應該成為翻轉課堂的主要障礙,他和伯格曼翻轉他們的第一堂課僅使用了他們兩臺糟糕的電腦,另外在軟件上花費了50美元;有很多簡單且免費的程序可以幫助人們創建教學視頻和其他教學材料,除了一個智能手機外不需要任何東西;他鼓勵與合作的同事伙伴共同承擔相應的開支費用。其實,翻轉課堂的實施并非這么容易,僅僅是教學微視頻的設計和開發就會讓教師們望而卻步。一般情況下就連參加教學競賽的普通PPT課件都是由學校教育技術或計算機中心的專業教師來完成的,更別說微視頻的設計開發了。實施翻轉課堂其實是向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完成教學工作的難度。教師要達到這些要求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資金,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實際上就是增加了教師的“生產成本”。那么這種投入是否讓教師個人收益增加呢?顯然還沒有一種很好的薪酬制度來補償實施翻轉課堂教師的額外勞動。雖然不能說教師是完全為了個人利益而從教,但教師額外勞動的付出理當以一定價值來體現。因此,要想實施翻轉課堂并不容易,它的易用性并不容易體現。那翻轉課堂的另一方———學生呢?翻轉課堂教學是基于學生都具備在家觀看教學視頻的物質和技術條件的假設。翻轉課堂的支持者反駁說這并不需要最新式的智能手機或掌上電腦,教師只需付出一點點代價,將教學內容刻錄低技術含量的DVD光盤發給學生回家觀看,或者白天在校時提供相應條件讓有需要的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內容即可。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或學校,學生家庭還是具備實施翻轉課堂的物質技術條件,但翻轉課堂的實施不是僅僅針對這些家庭條件較優越的學生,對其他學生而言,這顯然不公平。
二、翻轉課堂的適用學科領域
在翻轉課堂引入中國后,翻轉課堂在中國教育領域仿佛遍地開花,好像什么課程都突然變得需要“翻轉”了,什么課程都能“翻轉”而且都取得了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好的教學效果。事實果真如此嗎?全校所有課程都可以進行翻轉教學嗎?翻轉教學對所有學科都有同樣的促進效果嗎?也許翻轉課堂的支持者會肯定地說“是的”。他們會引用由美國常春藤盟校贊助的培養數學天才的可汗學院為例,他們通過YouTube網站至少提供了3500段教學微視頻。但是有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僅對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STEM)學科領域的教學才有積極的影響(Herreid&Schiller,2013)。在此,顯然不包括所有學科。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因為理科知識點相對明確,概念、公式、實驗、例題等知識容易拆解,便于翻轉課堂的實施。人文社會科學類知識則需要教師與學生不斷進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互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國外中學教學層面,有少量案例研究表明,由于引入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9年級數學不及格率下降了多達31%,科學不及格率下降了22%。還有一項實證研究,美國研究者對23名處于不及格邊緣的學生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他們在家參與在線學習的參與率從75%提高到100%,與控制對照組學生相比,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生的及格率也提高了11%。還有案例是在物理課上,教師準備了16段關于磁場的教學視頻并實施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這種新教學法反應積極,他們表示很喜歡觀看這類教學視頻,并且能夠自由回放進行學習;69%的學生表示在這種全新教學模式下,他們能從教師那里及時地得到所需的幫助;三分之二的學生表示在課堂互動時間向同伴學習是有價值的。上述研究只是少數學校的案例,至今仍沒有能證實翻轉課堂教學績效的廣泛的實證數據。斯坦福研究機構(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最近對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使用可汗學院教學材料的學生進行了一項小范圍研究,他們發現數學學習掉隊的學生不管是通過教學視頻的翻轉課堂還是接受小組教學都取得了同樣好的成績?!胺D課堂網絡”對558名教師進行了調查,有65%的教師表示翻轉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一書的作者之一伯格曼現在在凱尼爾沃思約瑟夫西爾斯學校擔任技術顧問,他也承認有說服力的數據來之不易,但他認為現在正在進行的研究最終將消除外界的所有質疑。
三、翻轉課堂的本意回歸
隨著翻轉課堂追隨者的增多,對翻轉課堂的問責和評估呼聲也越來越高,翻轉課堂實踐者所得出的結論將可能變得有問題。伯格曼并沒有將翻轉課堂描述為教學法的變革,僅僅是教學的一種新方式,是利用舊思想的新方法,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變得更具有創新性,使用各種方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需求。而當翻轉課堂引入中國后,部分教育者對其本意和實際價值顯然存在誤判。翻轉課堂的興起體現了廣大師生和教育工作者對當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的不滿,以及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型教學方式變革的渴望和積極探索。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能解決一些問題,但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是教育,不是為了體現某個理念而存在的。這種源自歐美的舶來品和PBL(基于問題的學習)、專題學習網站、Moodle網絡課程等曾被寄予改革中國教育現狀厚望的名詞,在沒有大量實證數據支持及成熟操作模式下,翻轉課堂不可能撐起人們寄望它來改變中國教育現狀的美好愿望。解決教育發展中的問題不能只是依靠純粹理論的推演,而是要經過實證檢驗才行。這也正是教育經濟學研究中所具有的科學特質和基本屬性。翻轉課堂究竟適用于哪些學科,如何實施才能真正促進教學績效的提高,以及實施過程中具體教學情景的把握、學習指導的撰寫、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習任務的分解與遞進、教學微視頻的設計與開發、教學效果的測評與檢驗、翻轉課堂教學技能的培訓等各個具體教學環節都還有待大家進一步探索、論證、優化。
四、結語
對于參與式教學的本質理解,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參與式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教學方法,例如,陳向明(2003)認為參與式教學已經是國際普遍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在于學生能夠在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強化批判意識。高廣勝(2009)認為參與式教學實質上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參與式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第二種觀點則認為參與式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教學理念。例如,許建領(2006)指出,參與性教學以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為核心,強調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的投入,從而實現其內在素質的強化。最后一種觀點認為,參與式教學的本質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方法。例如,李峻(2008)通過對課堂教學的透視與反省,認為參與式教學首先應當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而教學方法是理念的載體,參與式教學并不是以特定模式機械的運作,而是在現有條件下進行的即席創造。陳時見(2014)認為從理念上講,參與式教學提倡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強調教學過程中師生平等和共同參與;從方法上講,參與式教學要求師生平等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實現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和教學相長。綜上所述,參與式教學模式是以激發學生潛能、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為目標,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教育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則
1.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性原則。
本科學生提高《教育經濟學》課程知識應用能力,應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訓練為前提。首先,根據加涅對學習類型的研究,概念的教學是基礎,原理的教學是中心,問題解決則是前兩種教學的綜合和提升。其次,本科階段的大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是以概念的理解、判斷和推理能力為基礎的,并且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對判斷的掌握,對推理的運用呈現出層次性、階段性和等級性的特點。第三,教育經濟學的學習必須以培養學生對客觀事物的理性感知為起點,才能指導學生運用基礎理論知識來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關系,完成理性抽象到理性具體的升華,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結構。
2.教學內容的探究性和現實性原則。
探究性強調的是教學要圍繞參與式教學的多元目標,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發現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樹立探究的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來設置探究性問題,創設與現實緊密相關的情境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現實性強調要在本科階段教育經濟學的參與性教學活動中,將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訓練。具體而言,教師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根據社會現實需要來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只有符合社會需要,才有利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否則,脫離社會實際的教學內容會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厭惡學習,覺得學習的知識只是紙上談兵。
3.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和開放性原則。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強化,他們越來越希望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來獲得新知識、新觀念。因此,本科《教育經濟學》課程實施參與式教學要重視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行開放式教學。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參與式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情況,適時地變換教學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動機。二是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應當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三是創造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在理解、對話、寬容、平等、自由的環境里學習,能發揮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方面的才能。
三、《教育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路徑探討
在《教育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實踐當中,教師要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注重把教育經濟學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討論和研究中來。具體改革路徑可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進行:
1.課前預設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改革后的課程教學模式第一階段應當更加注重課前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明確問題設置的初衷和目標。任何一個好的問題都包含目標、已知信息和有限障礙這三個部分,當問題的設置初衷和目標之間距離越遠,那么問題探究的空間就越大,越能提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的自主探究積極性。二是要將書本上的理論性問題與實際經濟問題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加工后有意義的問題指引下,學會發現問題,進而運用正確的探究方法進行探究,最終通過問題的解決掌握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樹立并強化自身的探究意識。參與式的課堂表面上看起來是給予學生寬松的環境,讓其自由探究,但就全體學生的學習方向而言,探究是在教師預設問題的引導下進行的。教師在課前對教學環境、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解,進而預設學生的思維路徑,提出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問題。教師通過創設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例如,可通過觀察、調查統計、文獻研究等方法,讓學生獨立鉆研、自主探究教育經濟學的相關概念和理論,從而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上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理論聯系生活實際。
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大膽展示自己的觀點,提高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科階段《教育經濟學》教學課堂中,引用趣味性案例分析、讓學生針對開放性問題小組討論、運用多媒體展示教育經濟現象等都是較好的方式。在營造課堂氛圍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與學生形成雙向互動模式。大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與學生溝通,引導他們正確思考,防止出現大的偏差。其次,要重視結論分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結論都是不系統、不全面的,教師要引導小組之間信息的分享,使不同思維形成碰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最后,要加強追蹤與評價。由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足,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得出的結論往往有錯誤,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幫助學生能運用正確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問題。
3.課后安排實踐活動,完善課程考核機制。
體育教學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術,還涉及與體育有關的方方面面。比如生物學科的內容與體育有著必然的聯系,特別是競技體育學校,需要讓學生了解與身體有關的運動生物解剖結構等。課前做好課件,制作出與運動生理有關的內容,運用電子白板來展示運動生理知識,介紹體育對人體的影響,如心肺功能在體育運動前后有哪些明顯的變化,這樣,學生就會把生理與體育運動知識聯系在一起,產生強烈的運動興趣。還可以把體育生理知識與血液循環、吸氧量、心率等與運動前后變化制作成課件,把這些知識運用電子白板技術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較為容易了解血液循環在運動和安靜時是如何流動與分配給身體的各種器官的,并告訴學生為什么飯前飯后都不能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在高負荷的運動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讓身體處于一種有準備的狀態。自從對學生介紹了這方面的知識后,學生在運動訓練前都積極地做好準備活動,而且在訓練完后還積極做好放松活動,在運動后半個小時后才能吃飯。在給學生進行運動規則的教育時,也可以運用電子白板進行,這樣就擺脫了空洞的講解,讓學生在電子白板課件的寫、畫、拆分、拖動的方式下學會運動規則。而且學生也可以在屏幕上進行規則操作,他們的規則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運動興趣也因此大大提高。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對感興趣的體育知識、比賽視頻等內容進行操作學習。學生的主動學習代替了教師對學生的被動教學,他們更容易調動自身的視覺、聽覺,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較深的記憶,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電子白板輔助體育教學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興趣來源于他們對體育有著積極的應對態度,而興趣又是學習的動力。在體育訓練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訓練并對體育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在教學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訓練欲望。電子白板教學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具有一定的優勢。電子白板技術可以讓體育學習在圖文并茂的形式下進行,能有效地運用網絡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使體育教學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在體育訓練中,學生在豐富的網絡資源之下,再有新奇的電子白板學習方式,教學畫面不斷變化,畫面的動畫效果給學生以強烈的刺激,比起教師傳統性的示范更具有新奇性,學習效果甚好。在授課時,學生興趣高,課堂氣氛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姿態,教學質量好,對學生的體育訓練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3電子白板輔助教學能給學生形成清晰的動作概念
體育訓練的本質是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運動技術與提高運動能力,而運動技術是基礎。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運動概念,可以給學生更為直觀的材料。電子白板有圖像、圖片、聲音,還有更為連續的視頻,給學生留下了生動、直觀的深刻印象,再加上“筆”“板擦”的描繪與勾畫,突出教學的細節,教學中的重點得到有效呈現,教學難點也更容易突破。比如,在進行蹲距式跳遠的訓練時,教師的示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生的觀察時間很短,不容易看清楚??梢杂秒娮影装寮夹g對蹲距式跳遠進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通過畫面展示,并配以教師講解和分析,動作可快可慢,而且可以用筆在圖上進行勾畫,寫上注解。如果學生對某些地方不易理解,就可以當場對教師進行提問,教師及時進行解答。在訓練中,教師錄制學生的動作,再運用電子白板進行回放,把學生的動作與正規的動作進行對比,很容易找到差別,并分析學生錯在哪里、如何糾正,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清晰、完整、正確的技術動作表象,對動作要領有更深的理解,從而更快地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在運動中表現出較高的理解能力。運用電子白板給學生進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讓學生的學習更為省事,而且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他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有效的學習與訓練。同時,教師在電子白板的運用中節省了自己的示范與講解,而且效果更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更好。
也有助于讀者閱讀理解。那么,這些經濟學論文各有什么重點和要求呢? 下面逐一分析。
這是一種介紹具體經濟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經濟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應該說,任何一個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會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經濟學論文。這種論文的標題,通常是用《……的嘗試》(做法、應用、實踐、探索),或者是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勵學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嘗試》《“自學——質疑——釋疑”的閱讀經濟學的應用》《用經典范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經濟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闡述運用方法的依據
現在經濟是一個熱門話題。2018年9月中美展開了多次經濟貿易論點,經濟學家都大放異彩。而經濟學論文開頭是與題目一樣重要的,好的開頭即成功了一半,特別對于論文答辯而言,評委最關心的內容無非是題目 、摘要和開頭,如果論文開頭可以準確體現出論文主要研究內容,是非常出彩的。對經濟學論文而言更需要將有效的信息體現在開頭中。更多論文技巧《高質量博士論文的實用小技巧》
2.介紹方法的實施過程
這是經濟學論文的重點部分,必須對方法作詳細的敘述。介紹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方法是漸進式的,有邏輯順序,這就應該按邏輯順序一步一步地介紹;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沒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可以根據先主后次的順序來介紹。在介紹時,小標題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詞語,也不要用表示結果的話來代替操作,要盡量用操作性的語言,直接寫明怎么做。比“如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三篇時文美文”,如果換成“用時文美文陶冶學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紹過程時,最好用小標題,分條列項。如果操作步驟較多,在小標題下還可以再分幾個方面來說??傊?方法的介紹要有層次性,力求讓讀者讀起來方便。
方法型、觀點型、隨筆型。教研論文,顧名思義,是以論證和闡述為主的。上述三種類型的經濟學論文雖然都要求以論證和闡述為主,但在具體的寫作程式上,卻又有明顯的區別。準確把握這種區別,有助于我們更快地寫好論文,
也有助于讀者閱讀理解。那么,這些經濟學論文各有什么重點和要求呢? 下面逐一分析。
這是一種介紹具體經濟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經濟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應該說,任何一個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會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經濟學論文。這種論文的標題,通常是用《……的嘗試》(做法、應用、實踐、探索),或者是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勵學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嘗試》《“自學——質疑——釋疑”的閱讀經濟學的應用》《用經典范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經濟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闡述運用方法的依據
現在經濟是一個熱門話題。2018年9月中美展開了多次經濟貿易論點,經濟學家都大放異彩。而經濟學論文開頭是與題目一樣重要的,好的開頭即成功了一半,特別對于論文答辯而言,評委最關心的內容無非是題目 、摘要和開頭,如果論文開頭可以準確體現出論文主要研究內容,是非常出彩的。對經濟學論文而言更需要將有效的信息體現在開頭中。
2.介紹方法的實施過程
這是經濟學論文的重點部分,必須對方法作詳細的敘述。介紹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方法是漸進式的,有邏輯順序,這就應該按邏輯順序一步一步地介紹;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沒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可以根據先主后次的順序來介紹。在介紹時,小標題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詞語,也不要用表示結果的話來代替操作,要盡量用操作性的語言,直接寫明怎么做。比“如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三篇時文美文”,如果換成“用時文美文陶冶學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紹過程時,最好用小標題,分條列項。如果操作步驟較多,在小標題下還可以再分幾個方面來說??傊?方法的介紹要有層次性,力求讓讀者讀起來方便。
3.陳述方法實施的效果
一種科學而新穎的方法實施后,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效果。作為方法型的經濟學論文,有必要把效果陳述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效果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對顯性的效果,能夠用數據說明的,盡量用數據;對有些無法用數據說明的,可舉例說明,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陳述效果時,最忌諱的是光說些大而空的話,比如“提高了積極性,激發了興趣”。用事實說話,讓人心服口服,是這一部分的關鍵。當然,陳述的效果必須與實施的方法相關,不要把與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統統扯上去。
4.陳述應注意的若干事項
某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問題,比如本來以為某個環節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復雜,或者本來以為學生很感興趣,可實際上興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實施時,必須有充分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而這些,對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可能不會注意??傊?某種方法在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要特別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讀者走彎路。這部分可簡單些。
目前常見的雙語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滲透型與穿插型的教學方法。
1.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
主要是指教師仍以中文授課為主,常規的課堂用語使用中文,僅在遇有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規定以及重點詞匯時使用英文輔助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以及學生的英文水平要求相對較低,雙語課程容易開展,但是教學效果因為英文比例太低而受限。
2.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
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例行課堂講授主要使用英文,僅在難點、重點、疑點處使用中文輔助講解與說明。教學活動中,師生均使用英文教材,教師講授及板書均使用英文,幾乎為全英文授課。此種模式對師生的英語水平要求相對較高,優點在于雙語教學效果明顯,最能夠實現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目的。劣勢在于因對師生英文基礎要求較高而難以開展雙語教學。
3.簡評從國家教高文件規定來看
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更符合國家對高校雙語教學的要求,但是對于獨立院校來說,應當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雙語教學方法,既保證國際經濟法課程實現國際化的目標,同時又切實可行與落實。然后循序漸進,逐步發展。根據對獨立學院師生特點的分析,包括硬件以及軟件原因,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稍加改變較為適合獨立學院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
二、國際經濟法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價值有關
雙語教學的性質,“主要有三種典型的觀點,而且各抒己見:
(1)雙語教學是外語教學的延伸,屬于外語教學范疇;
(2)雙語教學不屬于外語教學范疇,只是在學科教學中使原來的單語講授變為雙語講授,教學語言由單變雙而已,而整個學科教學內容并沒有變化……;
(3)雙語教學雖然不屬于外語教學范疇,但與外語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即外語課教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成果,得以在雙語課堂上進行了實際運用而身臨外語語境之中,使外語課堂上的語言教育轉化成了雙語課堂上教育語言的‘learningbydo⁃ing’等”。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課程性質定位決定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首先,國際經濟法雙語課程是設置在法學院內的法學課程,而非外語課程,不是外語教學范疇。因此,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應當強調其法學教學目的的優先性;其次,方能強調英文法律專業術語的訓練目的。英文法律專業術語教學是了更好地實現該門課程的法學課程教學目的,使該門課程達到最優化地與世界接軌的目標。切不可片面為了實現英語教學要求,而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夸大英語作用,過分將課時停留在英語環節,壓縮法學實質內容深化的寶貴課時,弱化法律思維訓練以及法學教學目的。所以核心價值必須堅守,這將為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準確定位。獨立學院的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方法改革應當結合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學生特點。在堅持法學教育目的為首的基礎之上,英文比重過高,教師和學生的負擔過重,學生忙于英文學習而忽于法律思考;英文比重過低,雙語教學留于言表,不能真正培養國際化的學生。
三、獨立學院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特點以及解決路徑
近幾年全國獨立學院面臨教學方向定位的改革,這將決定獨立學院發展的方向。云南大學滇池學院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與其他非獨立院校的雙語教學方法不能等同,必須考慮其特殊情況,才能真正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國際經濟法課程講授內容選擇難度較大
1.課程內容的選擇國際經濟法體系、內容龐大
在短短一學期的48學時中將所有內容均講授,具有相當難度。在實踐中,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將國際經濟法的所有主要分支內容做概要介紹,平均分配課時,帶領學生了解國際經濟法的框架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于國際經濟法的所有分支內容平均涉及,較為全面。但其缺點是“泛而不精”,即每一分支內容只能泛泛而談,有種“貌似學了卻又不知所云”的感受;另一種做法則是以國際經濟法實踐中常用的分支內容為主,詳細講解,其他分支則講授粗略線條,完善體系構建即可。這類做法彌補泛泛而談的缺點,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即內容略顯微觀和局部性。這兩種做法各有利弊,側重點不同。從筆者有限地觀察經驗來看,采用第二種做法的教師較為普遍。本人也主張采用第二種做法,與其蜻蜓點水,不如畫龍點睛。首先,帶領學生學習國際經濟法中最常見的國際貿易法律制度,細致講解。國際經濟法較明顯的特點是“自學門檻高”。若缺乏一定經驗教師的引導,國際經濟法的自學難度非常高。第二種辦法有助于學生入門學習國際經濟法,通過對重點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由對國際經濟法較感性的認識階段,上升為理性的國際經濟法固有的思維階段。一旦學生掌握了國際經濟法的國際法律思維方式,日后自學便有較好基礎。其次,簡要介紹其他分支的主要內容,實現體系完整化目的。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法學院考研學生比例較高,每年碩士研究生考取比例在云南省排名前五位,這樣的教學方法選擇一方面有利于考研學生在國際經濟法知識體系方面構建完整的框架體系并完成思維訓練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為相當比例的選擇司法考試的學生打好基礎。因為國際貿易法律制度是司法考試中國際經濟法的“重頭戲”。因此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這些特點,第二種做法更具有現實意義性。
2.課程教材的選擇課程教材選取方面存在難度
目前國內各類英文版國際經濟法教材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教材體系并不完整。本人建議選取國外的教材,但是這將產生額外不可回避的問題:國外教材價格偏高,學生難以承受。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建議教師自行購買國外國際經濟法原版英文教材,提高專業術語準確度,然后將專業術語以及基礎理論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涉及的其他相關英文版法律文件,例如國際條約、國際組織的法律法規、案例等,大多可在國際組織網站上獲取。
(二)教學過程中的英文比重問題
在獨立學院,國際經濟法教學過程中的英文比重不宜過高。這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因素的考量。第一,法學院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較弱,加之云南地區英語使用頻率不如沿海城市高,導致學生本能地對雙語教學產生排斥性抵觸心理。針對這一特點,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應當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第二,學生對國際經濟法的重視程度不高。目前,云南省國際經濟法案件數量有限,導致學生功利性地看重其他部門法,國際經濟法被視為邊緣化的部門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程度;第三,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有限。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教師必須接受過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的訓練,并追蹤最新的法律法規變化發展情況,并能夠流利、清晰、準確地用英文表達。這對教師是極大的挑戰。根據目前的客觀現實情況,如果獨立學院英文比重過高,導致能夠進行雙語教學教師更加缺乏,無法落實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第四,對于英語基礎較好、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因其具備一定的英文運用基礎,稍加英文法律專業術語的訓練,即能達到初級的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目的。因此,根據上述獨立學院的特殊情況,結合學生英文基礎不同的情形,英文占整個課時的30%左右較為適宜(中文內容占比70%左右)。30%比例內容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體現,分別為課堂上采用英文PPT、英文表述關鍵術語以及必要的基礎表述,英文專業術語納入考試考核方式當中,英文案例以及英文視頻的采用等。
1.課堂上采用全英文PPT
課堂講授采用中文為主、英文為輔的方法教師可用英文制作國際經濟法的教學PPT,給學生營造英文用語環境,PPT的內容應精簡并重點突出。講授方法可采用滲透型的雙語教學方法,即以中文為主、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學生一邊對照英文PPT做筆記,一邊強化對英文專業術語的記憶。如此,在課堂上學生隨即能夠將中文與英文的專業術語進行匹配。傳授法律專業內容的同時,介紹英文專業術語,實現法律理論基礎教學以及英文法律專業術語教學的雙重目的。對此,有的學者認為英文比例在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中應當不少于50%。經過實踐經驗的檢驗,在大多類似的獨立學院中實現這一比例,難度較大,對教師與學生均是較大的挑戰。而30%的比例對學生與教師來說,目前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臨界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授課過程中,在此基礎之上,適當調整英文比例,增加或略微減少。
2.英文專業術語的要求納入考試
考核當中將30%比重的英文分值融入考核標準中,即在各項考試考核標準中加入30%的英文分值比例。這無疑為促進學生提升國際經濟法的專業術語英文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荚嚳己税ㄆ綍r考核、期中考核以及期末考核,教師可根據各不同獨立學院的細微差別在30%分值比例基礎之上調整英文考核在每一考核類別上的比例。從實踐情況來看,這一方法能夠督促學生積極學習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詞匯,具有較為現實的實際教學效果意義。
3.英文案例使用將隨堂案例以及案例作業更換為英文案例
這將加大教師的備課力度,也增加教學難度,但若持之以恒,教師與學生均受益匪淺。英文案例增加英文法律專業術語的實際運用機會,教師可引入“純粹提示性教學”等方法訓練學生思考和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避免“紙上談兵”。
4.英文視頻的使用英文視頻具有直觀的沖擊效果
可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如今,大多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可適當加入視頻播放。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又可增加學生對國際經濟法實用性的認可度,改變學生功利性地認為國際經濟法不如其他部門法重要,諸如民法、刑法等,從而邊緣國際經濟法的思想。
(三)教師的培養實現國際經濟法
雙語教學正常開展的基礎核心是師資水平。對于獨立學院,既可以引入英語水平較高的法學教師,也可以培養內部教師。引入師資力量成本高、代價大。而培養內部已有教師,一方面節省成本,另一方面安定人心,提高教師隊伍穩定性。
1.提高教師的專業英語運用能力
教師的發展與進步程度決定教學水平的高低。這取決于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以及追求教學效果最優化的原動力,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則是學校、教育系統的支持與扶助。教育部每年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各類國內和國外進修以及課題申報機會,教師可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參與和申報。獨立學院可根據自身財務情況積極增加教師的其他進修機會,促進教師英語水平的提升。平時關注國際相關網站,掌握精確的英語表達。教師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國際經濟法能否成功開展的基石。
2.學習科學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自覺學習各類經典教學方法,諸如赫爾巴特學派的經典“五段式”教學模式思想,包括預備、提示、聯想、總結和應用的教學方法;杜威的問題導向型教學方法;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等。獨立學院可邀請重點院校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實踐教師為獨立學院的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從教學內容與目的、教學方法與改革、教學效果的評估等角度給予相應指導。
3.良好師德師風的建設
教學終極目的是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教師的師德師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身負知識以及品性培養的雙重任務,應當提高自身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獨立學院應當積極建設師生互敬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師德師風的建設有助于教師安心教學、認真教學、鉆研教學,真正為國際經濟法的雙語教學改革提供實戰經驗。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