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3 05:05:48
序論:在您撰寫初一數學小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有目的地討論,把握討論契機
課堂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它使師生、生生之間都能夠形成信息情感的交流,可以集思廣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組織學生有目的地討論、開展合作學習無疑是學生自主學習、探求知識的好形式,它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交往共同發展的多向的互動過程。而有些教師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當等原因,使課堂討論在教學實踐中走入了誤區。例如采取“分組式”討論教學,一般先給出問題,最恰當的討論契機是當學生們經過思考,開始嘀嘀咕咕地小聲交流時。此時學生通過思考,對問題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行為學上講,小聲交流就是擁有結果但不明了的表現,學生開始主動交流見解,內心對完善自己的認識有比較強烈的需要。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時采用課堂討論,效果則較好;在新課講授完后,讓學生討論一節課的收獲,以這種組織方式作為課堂小結,效果也較好。
二、關注素質發展,培養合作能力
數學課堂除了注重學生的知識目標,更應關注育人、發展的目標。課堂討論是一種合作學習,教師應采取措施,讓每個同學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生與生之間的互補作用,為全體學生,尤其為學習較差的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課堂參與機會,互相幫助,達到對不同思維和方法的解釋與分享,并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全班共有的認知成果,達到知識共享,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及合作能力,如討論前分好小組、學困生做討論記錄、讓學生參與討論的評價之中等。
三、考慮客觀因素,謹慎采用討論
實踐表明,在學生群體中困難生較多的班級,課堂討論效果較差。一是課堂難以控制,學生中“天南海北”聊天、思維游離于課堂之外的情況較多,開展難度大;二是學生本身知識水平限制,討論深度低;三是學生心理“自卑”因素多,參與積極性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開展課堂討論,應先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再有效地開展討論。在人數非常多的班級,教師在開展討論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如課前提前讓學生進行分組、分工、分階段準備,防止課堂上花較多時間組織學生討論。
教師還要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及時總結,給予適當鼓勵。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比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把條件中的數值變換一下,請學生仿照例題板演,然后再進行變式訓練或者下一個題目。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切記不可以打入“冷宮”,要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并學習數學。
摘 要:有效教學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進步與發展的教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數學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而組織實施的數學教學活動。
關鍵詞:有效教學 以人為本 高效課堂
有效課堂教學能使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完成指定的教學目標。有效教學追求社會化、人性化教育,強調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那么善意的批評、提醒則不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時甚至會導致師生沖突,影響課堂教學。教師的魅力在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的教學空間中真真實實地學有所獲,擺脫傳統的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的束縛,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師不再是簡單地按教材而教,而是要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努力挖掘教材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內容,讓課本成為學生的開心詞典。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要靠教師“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主要利用課間或課余等學生休息時間以朋友或大姐姐的身份和學生“親密”接觸,或聊天,或活動(打球、游戲、講故事、講笑話等等),同時在活動中不忘適當的建議和引導,使學生“親其師”,從而能“信其道”。
二、備課要以本為本、以人為本
新課程理念下,成功的數學課堂不是周密細致教案的展開,也不是課前預設的實際演練,而是根據課堂現實情景、學生活動狀況與情緒變化動態生成的。這并不能否認課前預設的重要性,恰恰相反,課前的備課準備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圍繞本課教學的基本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習慣及情感變化狀況,以靈活機智的應變策略設計教案,這樣的教案是開放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備學生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營造輕松愉快的高效課堂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就要轉變傳統觀念,打破正統的教學方式。有老師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就得非常精煉,不能說一個與教學無關的字。
我卻不認同,試想本來就單調枯燥的數學,再加上正統的教師、呆板一平如鏡的語言,我們那活潑好動的學生能堅持45分鐘嗎?所以教師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肢體語言的形象生動甚至搞笑,都能及時喚起學生集中注意力,一些重要的話語往往在語言的波峰或低谷時說出會更有效果。所以課堂里只要有一兩句風趣的話或者一兩個幽默的動作,就足以引起學生們的興奮,然后再將他們的興奮點遷移到學習上來。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在課堂引入中,要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我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了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學生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
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了“自我”,產生了興趣和求知欲。
四、重視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中絕對的、萬能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于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失敗的。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適宜于內容的不同特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每個教師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必須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學習與研究。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邏輯,推理出數學概念和規律,要力戒照本宣科、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要注重知識、技能、能力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精心安排解題教學,為學生安排更多的動眼、動口、動手、動腦觀察歸納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
1.1患者資料
本組一共500例患者,男患者有250例,女患者有250例。其中,40歲以下的患者有96例,40~50歲有100例患者,51~60歲有149例,61歲以上有155例患者;其中,年齡最大的患者為94歲,最小年齡的患者只有10歲。本組500例患者中,有338例患者的發病愿意與年齡有關,有110例患者是并發性的白內障,有35例患者是先天性的白內障,有17例患者是外傷性的白內障。
1.2手術適應癥和禁忌癥
1)適應癥:
視力≤0.2,光定位色覺屬正常;外傷性和先天性的白內障患者年齡均在5歲以上;患者眼部及其周圍組織沒有出現急性的感染病灶;眼內晶體半脫位;青光眼并發白內障;葡萄膜炎癥并發了白內障等。
2)禁忌癥:
相對的禁忌癥:V度核性白內障,晶狀體懸韌帶斷離,虹膜后粘連瞳孔膜閉。則絕對的禁忌癥:患者角膜內皮的營養不足,從而出現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同時,干細胞缺乏性角膜周圍發生組織病變現象,慢性鞏膜炎就會引發角膜周圍發生病變現象。
2治療方法
本組500例患者均采取小切口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SICS)。首先對患者的病變眼球周圍施行麻醉,通常使用壓眼氣壓迫眼部3~5min。接著,對患者眼部采取常規的消毒并鋪巾,使用開臉器將患部的眼臉打開,采用縫線將上直肌或者是外直肌進行很好的固定。再根據Aravind[3]標準,在患者顳上方10~11點位將角膜緣結膜剪開,以穹窿作為基礎的小結膜瓣,使上方的鞏膜以及角膜緣充分的暴露于外,并做好止血措施。然后,再使用鞏膜切刀在患眼部上方的10~11點位,并距離角膜緣后3~4mm處,作一個長約6.5~7mm、鞏膜厚度厚度為1/2或者是1/3的鞏膜弧線切口,隨后在將鞏膜隧道刀作鞏膜隧道切口,深入角膜內1mm。至于隧道的切口一定是要內切口大于外切口。手術過程中要使用輔助切口刀在約為7~8點角膜緣內1mm作一個長約1mm的輔助切口,并在患眼部前房注入0.1~0.3ml粘彈劑。接著,在角膜內使用3.2mm的切開刀做切口,并再一次注入粘彈劑以恢復前房。SICS前囊切開不論是連續或者是開罐式還行撕囊均可使用,本文筆者在選擇方法時,主要是根據患者晶體的渾濁程度而定:若是患者晶體呈現完全渾濁則采用開罐式方法,至于白內障接近成熟時期的選用環形撕囊方式。在切囊之后要做水分離、水分層以及脫核至前房。臨床治療中,開罐式的截囊一般是不作水分離,主要是采取調節鉤以機械的方式將其核脫至前房。至于適應環形撕囊的患者,其撕囊的大小約為6.5~7mm,對撕囊首先要作充分的水分離以及水分層,再運用調節鉤脫核至前房內,且再一次在晶體核的后方將粘彈劑注入其內,取核。對于經過隧道取出核的方法有注水圈套器法、三明治法、碎核法等。臨床治療中,一般有95%的患者可使用注水圈套法。其原理:將注水圈套器伸入晶體核的下方(切記要看清楚圈套器是否有夾住患部虹膜)夾住虹膜之后將核往切口的方向拉,待核的上級進入了隧道之后開始向里面灌注液體,再將圈套器向外拉向下壓,與此同時,還要將上直肌縫線提起來,這樣核就能順利的經隧道取出。然后,再將皮質吸除掉。SICS術與ECCE相同,會吸除大部分的皮質。通過輔助切口可以順利的吸除上方的皮質,且比較徹底。接著,再在內部注入粘彈劑,將晶體植入其內,由于切口大小為6mm或者是稍微大一點點,IOL適合采用6.0mm的硬性人工晶體。當患部在植入晶體之后要吸凈粘彈劑,接著在側口將BBS灌注其內以加深前房,同時,還要觀察前房的深度、檢查眼球的硬度等,從而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眼壓情況,且還要注意金叉眼部球口是否完整是否對合。若果患者的眼壓恢復正常之后,其傷口無滲透,平復結膜瓣,并且還要在結膜下面注入慶大霉素、地米。若是切口出現滲漏現象,則要重新做切口縫合。
3術后的檢查以及用藥
3.1檢查:患者在手術之后的第一天要檢查視力、鞏膜、結膜等切口的對合程度,同時還要觀察晶體、瞳孔、角膜透明度前房等位置,這樣持續觀察3~4d,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患者在術后一個月可以復查一次。
3.2用藥:患者術后要使用糖皮質激素眼液:0.9%氟美松龍眼液或者是0.1%氟米龍,4次/d,連續使用10d??股匮垡海郝让顾?、氧氟沙星等眼液,4次/d,連續使用1w。
4結果
本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其術后視力恢復狀況較好。沒有一例患者出現并發癥等疾病。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診斷為下消化道腫瘤同時伴有心血管病。男25例,女23例,年齡42~81歲,平均年齡63.5歲。
1.2方法
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麻加連續硬膜外復合麻醉。對患者進行硬膜外置管,經測量結果顯示沒有腰麻癥之后對患者進行持續追加用藥,得到滿意的測量結果之后再進行全麻誘導。
2結果
患者中出現高血壓危象3例,心律失常2例,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6例,1000mL以上的2例,失血量在1000mL以上的患者同時存在大血管的意外損傷。其余患者的手術全過程均很順利,全過程并未發現并發癥出現。
3討論
3.1循證醫學理論與麻醉融合的過程
3.1.1術前提出問題問題可以包括多方面,例如麻醉通過何種方式進行,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前會出現恐懼、焦慮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些情緒變化出現的同時會引起血壓波動的相關問題,以及輸液輸血的管理問題等等。除此之外,還存在關于高血壓危象的預防問題等,以及這些并發癥如何處理。此外,手術麻醉前怎樣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等。
3.1.2尋找實證,收集證據針對以上問題,對麻醉操作規范等資料進行查閱,通過查閱資料尋找最合適的麻醉治療證據。
3.1.3證據評價對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等專家就麻醉治療證據進行咨詢,參考相關手術醫生意見,評價過程中結合科學證據。嘗試將循證醫療模式運用于消化道腫瘤手術的麻醉過程中,對整個治療過程進行總結。
3.1.4麻醉處理措施術前由泌尿外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中的醫生共同組成手術協作小組,如果患者病情惡化并確診為消化道腫瘤,那么手術協作小組可以在患者及家屬同意并決定手術之后,針對患者病情,對患者血壓控制的實際情況以及血壓擴容等相關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制定出針對患者手術的最佳預案。
3.2心理治療
患者一旦住院就可能會因為環境改變、家庭經濟負擔以及擔心手術麻醉的風險等因素而受到影響,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給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帶來一定的阻礙。這時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到患者的情緒變化,以一種高度的責任心與同情心對患者表示出充分的關心和愛護,積極幫助患者擺脫這些顧慮,只有這樣才能讓患者樹立起治療疾病的信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安全的度過圍手術期。
4結語
1.1一般資料:
本組一共有7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齡25~73歲,平均(42±10)歲。在本組的75例患者中有36例慢性膽囊炎結石,有15例為單純性的急性膽囊炎,有13例為急性膽囊炎,有5例為膽囊息肉,有6例為急性結石膽囊。本組的75例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都進行了B超檢查,并且得以確診。
1.2治療方法:
本組的75例患者均進行小切口膽囊切除手術,所有患者均采取持續性的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實行全身麻醉,并且在右側肋緣下的1cm處,及腹白線向右2cm處,做一個小切口,其長度為4~6cm。再將腹壁切開并直接進入腹腔內,牽引腹腔內的腹膜以及皮下組織,再使用深長直角的拉鉤將膽囊勾出來。與此同時,將紗布填滿于膽囊下方左右兩個部位,有助于該組織與其周圍的結腸、十二指腸、胃部等組織分割開來,將膽囊三角充分的暴露于外,有助于醫生在手術的過程中勤清晰的看了解并掌握膽囊三角的剖解結構;若是患者病變位置的炎性反應不是很明顯,這可以使用小“s”形的拉鉤對其進行壓迫紗墊,接著再對膽總管以及周圍的軟組織進行鈍性的、直接性的分離。待醫生在明確了其剖解的結構之后,尤其是要對膽總管和膽囊管的剖解結構進行了解,使用7號絲線在膽囊管上進行結扎,然后再分離、結扎膽囊動脈,將膽囊底部的臟層腹膜使用電切刀將其切開,將膽囊從膽囊窩中緩慢的剝離出來,再將膽囊切除。如若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皮膚較為肥厚、胸廓過高的話,結扎起來就相當的困難,因此可以改成為實用鈦夾進行夾閉。通?;颊咴谶M行完手術之后需要止血,最好是使用電刀,并同時在此位置放置一些紗布再觀察15min,再檢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是否有出現漏膽、黃染以及血染等異?,F象。如若患者出現出血狀況需要將膽囊床縫合好,通常使用1號線進行縫合,主要是為了降低該手術之后患者部分組織出此案粘連現象,除此之外再根據患者的情況決定其是否需要采取引流措施。
2結果
本組的75例患者均順利的進行完該手術。并且手術的過程中、手術完之后均無出現任何的出血、膽管損傷、并發癥等出現;一般患者的手術時間為80min左右。手術完成之后,其中有10例患者出現了疼痛反應,醫生及時采取了強痛定進行止痛,第2天的時間患者便能下床活動;患者在手術之后需要進食流質食物,易吸收、消化、排泄;手術后的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炎性反應,一般使用4~6d;患者住院的時間通常為4~5d即可。患者在隨訪的13d內均為出現任何的異常狀況;使用了T管引流的患者在2周之后使用T管造影也均未出現異常現象,并拔出T管。
3討論
1.1臨床資料
本組共60例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齡在26~79歲,平均年齡在53歲。其中51例患者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5例為急性膽囊炎,4例為膽囊息肉。手術前均進行了B超檢查以確診。
1.2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采取持續性的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取右側經腹直肌切口,長4~6cm。將腹壁切開直接進入腹腔,用4號絲線懸吊腹膜,再用卵圓鉗提起膽囊壺腹,如膽囊腫大可先行減壓。同時在膽囊下方填塞上紗布,使其與周圍的十二指腸、結腸、胃隔開,置入帶光源拉鉤,充分顯露膽囊三角,用組織剪刀剪去膽囊管周圍漿膜,對膽總管及其周圍的軟組織采取直接性的鈍性分離。等明確剖解結構之后,特別是膽總管和膽囊管,在膽囊管上使用7號絲線結扎,接著分離膽囊動脈結扎,提起膽囊底,用電刀切開膽囊底從部漿肌層,將膽囊從膽囊床上剝離下來。肥胖,胸廓過高,深部結扎困難時可用打結器打結或改用鈦鉗夾進行夾閉。
2結果
本組的60例患者均順利進行了手術。無出血、無膽管損傷、沒有并發癥發生,手術的時間通常為85min左右。術后第二天下床活動,通常進食流質食物,一般術后使用抗生素4~6d,患者的平均的住院時間為4.5d。
3討論
3.1該手術讀患者的要求基本上是腹腔鏡對患者的要求是一樣的,不過它們之間存在以下幾點情況需要慎重或者是不用:
第一,腹部太肥的患者;第二,伴發比較嚴重的多發病,病情較為復雜,尤其是臨床上見到的肝硬化門脈高壓疾?。坏谌?,患者的膽囊與膽囊管之間的病變狀況較為嚴重,嚴重的胰腺炎患者、具有較為明顯很難處理的解剖變異現象;第四,在患者的腹部曾有過較大、復雜的手術史;第五,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病情復雜、膽囊發生的粘連現象比較嚴重的患者;第六,膽總管組織較為復雜、第一次手術或者是在膽囊管有較大的結石阻礙;第七,膽囊出現壞疽現在并穿孔;第八,據隊形的禁忌癥(膽道有惡性腫瘤存在)。
3.2在手術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切除膽囊的手術者及其助理需要有豐富的臨床切除經驗、熟練的切除技巧以及處理在切除過程的應變能力;
2)針對重大的膽囊或者是因膿腫形成了較高壓力的患者,將其穿刺降壓,以便于充分顯露;
3)在處理膽囊動脈的過程中,在確認了膽囊動脈之后緊貼著膽囊壁進行結扎切斷,再結扎;當膽囊的動脈是位于膽囊管前方或者是后方的時候,那么在結扎的時候需要與膽囊管一起結扎;當calot三角發生炎癥現象或者是三角內堆積了較厚的脂肪層致使膽囊動脈不能被辨認的時候,需要先處理:沿著膽囊壁切除膽囊管使其逐漸游離,再結扎血管。
4)處理膽囊管的過程中,針對較長、較粗的膽囊管首先要明確膽囊管、膽總管、肝總管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后,再使用絲線將膽囊管吊起,逆行將膽囊切除,待確認了膽囊管之后再將其切斷,對殘段進行雙重結扎;針對處理較短的膽囊管:沿著膽囊的壺腹部將它與膽囊的交界處分離出來,在靠近膽囊側廓清calot三角,再緊靠著膽囊壺腹部將膽囊管套扎起來,結合順逆法將膽囊切除;對于膽囊管頸部內有結石或者是管壁增粗或者是膽囊管過短及其calot三角較為狹窄的,先要將頸部的結石推移至但囊中,對不不能推擠的將膽囊管縱行切開取石或者是碎石取石,以防損傷膽總管及肝膽管;對于膽囊管變細的處理:將calot三角剖解開來,在沒有找到膽囊管的時候,采用逆行法切除膽囊。
5)對于膽總管變粗或者是懷疑膽總管內有結石的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要沿著膽囊管放置西硅膠管,再在膽囊管內注入76%的泛影葡胺造影,有助于了解膽總管以及肝總管內是否存在結石及其梗阻。如若膽總管內含有結石(1.0cm以下),那么就可以直接沿著膽囊管將膽總管切開,取出結石之后在內放置“T”型管,再一次造影通暢之后關閉腹腔。
6)在切除膽囊的時候,應該在膽囊的邊緣保存0.5cm的膽囊漿膜層,有助于在切除了膽囊之后關閉膽囊床,尤其是在膽囊右下后壁中段有一根小血管是向肝內傳入的,需要及時的結扎起來。
關鍵詞: 新課標 初一數學教學 問題教學 有效對策
前言
現階段的問題教學,在新課標理念導航下的初一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正如哈佛大學的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即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時下,不少國家的學校課堂是一種充滿問題的課堂,其學科教學也是一種“問號式的教學”。
一、新課標下初一數學問題教學的一般概述
(一)淵源與內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提出了“發現學習”,現行的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發現學習及其教學模式的衍生物,是在現代教育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在不斷吸收和借鑒古今中外各種傳統或現代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時期的初一數學問題教學應以數學問題即教師或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為核心組織教與學;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圍繞目標問題組織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思考、分析、探究、解決問題,其旨在不斷培養學生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必要性與重要性。
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陶行知早就言簡意賅地指出:“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周軍也曾在其《教學策略》中指出:“提問是最重要的教學策略之一,它是學習和滿足一個人的好奇心的當然的方式?!庇纱?,問題教學方法的施行可以說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深化改革的需要,當然也是初一數學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課程理念與目標的重要教學手段。
二、新課標下初一數學問題教學的現實問題評析
“0是表示有還是沒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這是一種常見的問題教學的設問方式。
在具體施行初一數學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的局限性仍然不時地蠶食著我們依然幼稚的創新思維。其一,原有初中數學教材、大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殘存,或多或少地抑止了教師思維發展的進程,束縛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十分不利于初一數學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也與時代的創新發展格格不入。其二,原有的以考試為目的、以灌輸為手段、以教師為中心、以死記硬背為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初一數學教學中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其現實的殘缺存在與“強調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的理念大相徑庭,已經越來越變成一種遏制學生自由探索、發現或提出問題的障礙。其三,不少教師的初一數學“問題教學”采取的是簡單的“教師問與學生答”或者“學生問與教師答”的問答式教學,有的是教師一問到底,或者放羊式地、不加指導地、單一地讓學生泛化提問,有的是教師設問“五無”,即無目標、無水
平、無順序、無層次、無新奇,因此不可能使學生在疑問與釋問的自主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創新精神。
三、新課標下初一數學問題教學的有效對策探討
關于新課標理念下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策略,我們可以按照以下邏輯思維展開探討:
(一)努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前提。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習者個體在學習認知活動中,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所產生的一種困惑、焦慮與主動懷疑、探究的心理狀態或傾向。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達爾文就不會從懷疑“神創論”中催生“進化論”,牛頓就不可能從“蘋果落地”的簡單常見問題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梢?,“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現階段,不少國家已經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我們的數學課堂如果依舊殘存“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勢必就會造就沒有問題的課堂:六年級提問發言爭先恐后,七年級老師“滿堂灌”、學生“死水一潭”。因此,在初一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喜歡提問或愛提問、好提問。例如,在“正數和負數”教學中,為了加深對該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可以預先讓學生收看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氣溫圖、觀察溫度計上的刻度、查找地圖冊中的地形高低地形圖、查閱父母親存折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介紹他了解的知識,同時要求其他學生向他提問,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相互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意識。
(二)教師精心組織設問,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基礎。
為了有效實施初一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教學,教師必須積極超前準備與目標提問相關的設問因素。這里的設問包括教師如何提問與如何引導學生提問。
一般來說,衡量初一數學問題教學提問效果的關鍵,主要是考察提出的問題能否幫助教師最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十分注意提問的策略。第一,提問的針對性即提問的對象與層次:根據不同層次或不同特點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提問,并通過不同的提問技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法”教學中,我常設問:①正數與負數相加時,實質上就是把加法運算轉化為“小學”的減法運算,對嗎?②如果兩個數都是負數,它們的和一定是負數嗎,為什么?③如果兩個數的和是負數,這兩個數一定都是負數嗎,為什么?教師引導有助于幫助學生在討論中歸納出有理數加法的一般法則,良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第二,提問的水平:提出的問題必須與教學目標或內容、學生的需要和特點相適應。有些教師的提問常常停留在“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思維度缺少的乏味方式上,沒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第三,注意提問的程序性即順序性。例如,講授相反數知識,教師要依次明確設問:相反數的定義;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第四,注意問題的可反思性或思想性。教師應根據知識的實際和學生主體的現狀引導設計出學生跳一下就可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多邊形”的教學中,教師可設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五邊形呢?正多邊形呢?不規則多邊形呢?
(三)學生敢于善于提問,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關鍵。
1.在初一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教師必須努力轉變教育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鼓勵學生鍛煉提問的勇氣或膽量。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現代中學生的特點是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獨立性和自主性強,好奇心強烈。但是,或受傳統教學模式的熏陶,或出于學校統一管理的需要,或是教師本位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都表現得循規蹈矩,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提問,即使是個性凸顯的學生也會被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打磨得棱角渾圓。長此以往,課堂就演變成了“一言堂”,學生沒有問題可問。相反,教師如果能夠認真聆聽學生即便是簡單甚至幼稚可笑的問題與見解,正確對待學生的思維“叛逆”,而不譏諷嘲弄,這樣一個寬松、和諧、開放和民主的課堂氛圍就會是孕育天才的搖籃,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例如,在“三角形”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自學,引導其產生問題。學生常問:等腰三角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其對稱軸有幾條?等邊三角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有幾條?任意三角形呢?
2.在初一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善于提問,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疑問,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和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想問問題或想提問題。
怎樣設疑激發學生探究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始于問題,問題源于情境。因此,教師要高度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諸如利用熱點、多媒體、小實驗、生產生活趣事等,改革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呈現契機,動搖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平衡狀態,引發其認知沖突,誘發其問題意識,從而使其確實感到有問題需要去解決。例如,我們可聯系股票曲線值的波動變化談正負數、聯系鳥巢體育館的建筑構造談圖形等,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質疑興趣。
(四)提供足夠的時間空間,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保障。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曾精辟地談到:“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那么,在初一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必須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問題教學時“學生為本”理念的真正踐行?
其一,我們必須保證在學生有時間思考、有時間提問,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認真品嘗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其二,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參加數學教學實踐,包括觀察、實驗、參觀訪問、調查、室外考察、圖形制作等活動,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自思、自疑、自問。教育家陶行知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結語
時展日新月異,越來越需要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時期,初一數學的問題教學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有待于我們去摸索、去探討、去解決。
參考文獻:
[1]陳玉琨.課程與課堂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