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9 22:46:21
序論:在您撰寫畜牧學課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自考機械過程控制基礎,教學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機電一體化工程專業(獨立本科)必考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并且是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工程控制論實質上是研究工程技術中廣義系統的動力學問題[1]。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就是根據控制論的理論基礎,研究機械工程技術中廣義系統的動力學問題。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以動態、整體、聯系的觀點研究分析一個機械工程系統,運用控制論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決機械工程領域中有關自動控制及系統動力學方面的問題。其特點是從信息的傳遞、轉換和反饋角度來分析系統的動態行為;為采用控制的觀點和思想方法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了使系統按預定的規律運動,達到預定的技術指標,實現最佳控制打下基礎;并且也可以為后續的機械類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2]。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研究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對工程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課程的開設對培養學生運用控制原理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學論文,提高分析和解決各種工程問題的能力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和今后從事控制工程實踐奠定基礎。
本課程要求考生掌握經典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牢固掌握控制理論基本概念和典型自動控制系統的特點的基礎上,具備對簡單機電系統進行分析的能力,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典型系統(特別是一階系統)的時域和頻域特性;能判別系統的穩定性;了解系統辨識的基本原理及相應的方法怎么寫論文。
但是,由于該課程比較抽象,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也不理想,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本文針對自考生的這種現象,提出了與普通本科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針對非自學型自考學生,從教師的講解思路和方法出發,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淺談筆者的教學體會,以供同行商榷。
1、了解學生學習現狀
自考學生普遍是,在高中時期學習相對較差,但是,又具有想學會心態。因此,這是最大的一個矛盾,本身的基礎薄弱,又想學會教育教學論文,通過考試。這就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去幫助學生解決這一矛盾。
本門課程要求以物理,電工學,高等數學為基礎,這些前期課程,學生本身可能就沒有學精通,所以,學習氣機械工程控制基礎就會更難。作為授課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學不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了解的現狀后,就應該吧學生不會的內容再給補充上。當然這里也存在一個課時的問題,不可能把前期的課程全部都再教一遍,能做到的只是,當本門課程用到哪部分內容后,就把那一部分內容補充上,絕不可能通篇全講。
例如:在第二章講授拉普拉斯變換時,就必須把高等數學中積分和求導的基本公式補充上,不然學生就會因為積分求導不會,而導致拉普拉斯變換學不會。
例如:在講第三章系統的數學模型時,就必須把物理的受力分析教育教學論文,牛頓定律等補充上。這樣學生才可以分析一個機械系統的受力,才可以建立微分方程。在這一章的內容中還要補充上基爾霍夫電壓定律,電流定律,不然學生就很難建立電網絡系統的微分方程。
在補充上述的內容時,主要是要注重對這些基礎理論如何應用??梢酝ㄟ^多講例題,講簡單的例題,來使得學生能會用這些基礎理論。
2、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改變學生對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的厭學心理,解除對這門課產生恐懼的精神壓力,營造出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還應該排除心理障礙,盡快的熟悉本門課程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轉變學習觀念。
學生在學習時,剛剛開始學,就會覺得不會,因為,開始部分就是拉普拉斯變換。但是,這一章必須要讓學生學會!這是磨刀不費砍材功。這里當然要用到較多的高數知識,用什么就補什么,這里即使用的課時較多,也必須學會怎么寫論文。一方面這是整個課程的數學基礎教育教學論文,另一方面如果開始學生就沒學會,那么就會導致學生放棄這門課??梢酝ㄟ^一些簡單的練習,讓學生感覺自己會做題,在心理上,學生就會慢慢的建立起信心來。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學生才可以不恐懼,也就不放棄了。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常常通過一些暗示給學生,這門課簡單,易學會,易通過。這對于學生樹立學會的信心和通過的信心,是很有幫助的。
每年都會有一部分考生在聽課過程中或聽完全課程后,進入復習階段時感到心中沒底,加之時間緊,就放棄了,很可惜。所以,進入復習階段,教師更應多給學生鼓鼓勁,讓學生樹立“我能行” 的信心。樹立考試成功的信心,不打 “退堂鼓”。
3、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一般這個階段要放在全課程學完之后教育教學論文,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提分最快的方法。
首先,要掌握考試重點,不能通篇用勁。在全面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掌握重點章節內容,著重掌握系統傳遞函數、方塊圖、誤差分析、時域分析、頻域分析、穩定性判別。從知識點分布來看,本課程試題覆蓋了教材七章的全部內容。單選題覆蓋面最廣,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填空題覆蓋面廣,覆蓋了教材的七章內容,主要是考查學生掌握基本概念的能力,也有少部分是計算的。簡答題考查學生掌握基本概念,最近幾年的簡答題多數都是概述、識記基本概念。計算題分布很廣,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從整體來看,教材七章內容知識點分布不均勻,重點章節主要是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而第1章、第2章和第7章是知識點考查較少的章節。
其次,全面分析歷年考題教育教學論文,了解考試中的題型規范,試題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熟練掌握各種典型的例題。熟練掌握出現在歷年考題中典型題型的解題思路,并多次練習,歷年考題可以反復練習多次怎么寫論文。
例如:勞斯穩定判據的題目,一部分題目為直接運用勞斯判據來判斷穩定性,還有一部分題目為,求取系統中某參數的穩定范圍。但是這類題目,只要多做練習,學生基本都可以掌握。
最后,學生在應試中總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求學生要做到:1.排除一切思想雜念,一心一意答題。2.拿到試卷后,迅速瀏覽試卷。同時要快速瀏覽考題和相應的分值,按難易程度確定做題的順序,首先做最熟悉的題目和內容;主觀題中如有得心應手題,應先做,然后再按順序答題,遇到一時難答的題果斷跳過教育教學論文,答后面的題,以防在某道題上耽擱時間,影響后面的答題。3.答完卷后別忘記重新考慮最初沒確定答案的那些題,另外要至少全部檢查一遍看有沒有因疏忽而出錯的地方。4.不要盲目提前交卷,在確保沒有漏題的情況下經過兩遍檢查方可交卷。
4、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學完本課程后,進入復習階段,一般說來至少要留出一個月的總復習時間。在總復習期間,教師給學生鼓勁,教給學生復習方法,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要提醒學生注意:1.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按部就班地復習,提高效率。在復習時更應注意經常翻閱和回憶教材摘要認真領會,揣摩并加以熟練掌握。
參考文獻
[1]楊叔子,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第五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2。
[2]陳康寧,機械工程控制基礎(1999年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218。
【關鍵詞】中職 水產養殖專業 英語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B-0040-03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水產養殖業作為水產品供給的主力軍在日益壯大。然而,由于水產養殖本身的生態結構和傳統養殖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大部分的養殖存在不少問題。這就要求從事水產養殖業的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英語,以便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從而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然而,廣西水產畜牧學校水產養殖專業學生英語基礎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容樂觀。根據教育廳中職教改項目要求,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對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改革,以期培養水產養殖專業實用型英語人才。
一、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內容
(一)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編寫校本教材,優化課程內容。編寫校本教材《中職水產養殖實用英語》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原用的教材缺乏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內容,與學生就業崗位脫節,滿足不了相關工作對實用人才的要求,因此,編寫適應本校實際和學生需求的校本教材顯得極為迫切和必要。
校本教材的編寫主要根據“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思想和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以各種規模養殖場的技術人員、參與魚類產品出口相關的貿易人員及從事遠洋捕撈的從業人員等工作崗位的能力培養為重點,培養學生借助英語完成目標崗位工作的能力,不僅注重實用性和專業性,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基本文化素養和終身發展的實際需要。
校本教材由16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分為基礎英語、職業英語和拓展閱讀三大部分,由導入(Warming up)、聽說(Listening and Speaking)、讀寫(Reading and Writing) 、養殖專業英語(Fisheries English)、語言綜合運用(Language in use)、拓展閱讀(Further Reading)組成。在原用的英語教材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取舍,內容實用,語言真實。內容的選取注重語境化,充分考慮學生進入職場后可能出現的能力需求,為用而學,使學生學而能用;專業英語的選材上,教學內容貼近專業,從學生感興趣的專業詞匯或縮寫詞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逐漸過渡到有關養殖生產管理貿易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對話及小短文。拓展閱讀主要滿足對英語感興趣及基礎較好的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的需要,讓他們借助學習工具理解富有時代氣息的趣味閱讀材料的內容,拓展文化視野,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充分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在英語課程改革中,廣西水產畜牧學校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多媒體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景模擬實訓法等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種將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情境模擬活動,教師根據教材中要完成的課堂任務,通過創設、模擬逼真的情景,安排學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將課堂任務中需掌握的詞匯和句型有機地融入其中,用對話和動作表達出來,最后由觀察者(學生擔任)和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定和反饋。這種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練習使用所學的實用語言,又能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做中學,使學生學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職場能力。例如,在學習Unit 5 Let’s Do Some Shopping(基礎模塊第一冊)時,教師先播放一段英文購物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出常見商品的英文名稱及購物過程中常用的重點句型,然后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熟記常見商品的英文名稱及購物的重點句型,最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明確角色分工(售貨員、顧客、收銀員、觀察員),輪流到課前布置好的收銀臺、試衣室等購物場所(在教室的講臺上)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其他同學認真觀看,記下參加表演的同學在扮演過程中的閃光點及語音、語調方面的不足之處。表演一結束,每組的觀察員就匯總各組的記錄,各抒己見,相互評價,教師與學生選出最佳扮演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最后教師點評。學生在逼真的購物情景活動中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口語交際得到真正有效實踐,從而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2.多媒體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情景教學法是指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結合教學內容,真實立體地展示所學語言的背景,集形、聲、色、光于一體的教學手段,是切實可行的激發學生思維和潛能的方法。多媒體情景教學中,除常見的視頻、圖片教學外,鏈接相關的英文歌曲和精彩的英美原聲電影片段也能有效地渲染氣氛,給課堂教學注入新活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率,不斷地保持教學的新鮮度,達到教有所樂、學有所趣的境界。例如,在學習Unit 3 Rainy Days, Sunny Days(基礎模塊第一冊)中,在完成一系列教學活動后,教師讓學生以欣賞Weather英文歌的形式來鞏固重點詞匯和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t is sunny(rainy/cloudy/foggy/snowy/).It is cold(hot/cool/warm/cold)。實踐證明,這種獨特的教學設計是抵御學生厭學情緒的良策,不僅讓學生接觸到地道的英語口語,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
此外,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如果教師還是照本宣科要求學生背熟規則然后做大量語法來鞏固,這必然讓不少學生知難而退。但是利用精彩的英美原聲電影片段來學習操練,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祈使句時,教師精心挑選英文電影《冰雪奇緣》(FROZON)的精彩片段,影片中高頻率出現了口語交際中常用的祈使句,如Come on/Get faster/Slow down/Don’t worry about it等,而且其優美動聽的主題曲Let It Go(隨心而行)更使得學生對祈使句的鞏固起到強化作用。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在充實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
3.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緊緊圍繞特定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教學的成就是以展示成果的形式來體現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切實達到“做中學”,“學中做”和“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教師在設定任務時,應將教材中的話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工作需求有機結合。任務型教學法尤其適合應用于以下教學內容:制作英文名片、賀卡、個人簡歷、求職信(個人表格填寫)和中職生工作實踐中常用的簡短實用文字材料,如業務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廣告、產品介紹及使用說明書、合同、進出口及保險的單證等。這種教學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培養自主探究互動合作能力和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4.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為學生今后繼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課后復習和反思的習慣、做題后進行歸納的習慣等,還應重點教給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英語閱讀技巧、英語聽力技巧等。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筆者認為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條不錯的途徑。
2012年春夏學期,教學學校公開課(Unit 9 Reading & Grammar)時,筆者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效果顯著。具體操作如圖1所示:
圖1 小組合作學習法示意圖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個體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分享學習成果,提高課堂的參與率。
5.情景模擬實訓法。情景模擬實訓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模擬扮演某一崗位角色,在教師創設的以接近現實的工作內容和范圍為場景的教學環境中,以相關道具為輔助,設計教學環節,有機地將教學內容和工作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通過現實的各種手段來實現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淡水養殖專業對外貿易過程中,商務英語口語的實訓主要體現在商務交際(機場迎接、帶外賓參觀公司、企業,介紹企業、描述產品等)。教師播放相關視頻,學習專業詞匯和商務英語口語常用句型,設置情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明確任務與崗位職責和要求,設置外賓(客戶、合作伙伴)、各部門經理和商務助理等角色,在課堂上演示出來,學生成為模型訓練的參與者、觀摩者、學習者和評價者,最后從兩大方面評價學生,即模擬實訓結果與實訓過程中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使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逐步實現無縫隙接軌,切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建立綜合性考核模式,完善評價機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課程成績評定是很重要的環節,建立合理的課程考核模式也是英語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教學改革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考核學生的基本內容是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即英語課程成績總評=40%平時成績+60%期考(筆試)成績。期考成績占考核成績的60%有不合理之處,不利于培養中職生的職業能力。實施教學改革后,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建立了綜合性考核模式。即除筆試、口試外,還增加課堂評價(出勤情況、參與學習的積極程度、完成作業情況等方面)、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等,改變了單一的教學評價方法,在考試和教學評價上細化內容,將終結性評價變為動態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對考核成績進行了以下調整:學習過程綜合考核占40%(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參與學習的積極態度、完成作業情況,)口試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30%(包括聽力、單項選擇、補全對話、選詞填空、閱讀理解題)。實踐證明,改革后的課程成績評價模式使考核更加合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有利于學生發揮英語口語方面的潛力,進一步實現了英語實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效
(一)促進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課程改革始終堅持兩個基本原則:堅持教學為生產服務原則和教學內容貼近生產實際的原則,以企業生產發展需要和學生就業與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校內部的資源優勢,促進了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教師在發展自身專業的同時保證教學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推動了教育科研的發展。在課題研究期間,課程改革主持人發表了論文《中職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
(二)切實提高了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英語實用型人才。通過在2013級水產養殖專業試驗班進行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課程成績評價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及應用,實踐證明,收效頗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及課堂的參與率,學生對《中職水產養殖實用英語》的教學內容、方法及教學(下轉第74頁)(上接第41頁)效果評價滿意度達91.7%;另一方面,課程改革既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綜合素質,也增強了學生的職場能力。淡水養殖專業有兩個學生在參加學校2014年英語技能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通過課程改革,編寫了校本教材《中職水產養殖實用英語》,設計了中職水產養殖專業實用英語人才培養方案,集成了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授課教案、授課計劃、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真正將英語學習與崗位目標有機融合起來,還設立了《中職水產養殖專業實用英語人才培養實踐》的課題進行系統的研究與實踐。該研究理論和成果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專業英語課程的開發和應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總之,經過兩年多的研究與實踐,廣西水產畜牧學校英語課程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水產養殖專業實用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曉艷.江蘇省中職英語教材基礎模塊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2(3)
[2]楊苗捷.英語情景教學法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1)
[3]周珊紅.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2(12)
[4]李志強.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1(22)
【基金項目】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關鍵詞】中職 畜牧獸醫專業 示
范性建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8C-0079-03
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是農業大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畜牧業歷來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體產業,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廣西畜牧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如畜牧業經濟科技含量低,疫病防控、畜產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素質不能很好適應行業發展等,已嚴重制約著廣西畜牧業的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主要依靠畜牧獸醫科技進步,因此除加大力度對在職的畜牧獸醫專業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素質創新培訓提高外,還要對現在校就讀的本科教育、高職教育、中職教育的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加強其畜牧獸醫專業的建設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確保畢業生能適應行業發展要求。據初步統計,中職在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占大中專畜牧獸醫專業在校生70%。因此,加強對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建設的研究尤其顯得突出和必要。本文以廣西水產畜牧學校為例對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示范性建設進行探討。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正確定位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中職專業建設的基礎性工作。200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教育部在2010-2012年《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明確指出中職教育培養目標就是:不斷增強中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必要文化知識、熟練職業技能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那么作為中職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又如何定位?以廣西水產畜牧學校畜牧獸醫專業6年多來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就是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畜牧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以適應廣西畜牧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養模式
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確立“面向企業,立足崗位,注重素質,強化應用,突出能力”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做到了能力培養專業化、教學環境企業化、教學內容職業化,逐漸實現專業與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幾年來,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在畜牧獸醫專業建設中根據社會、行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形成了如下人才培養模式:
(一)“2+1”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根據人才市場和學生就業需要,積極實施“2+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2年,然后1年到企業帶薪頂崗實習。這種模式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指導完成,充分發揮了學校和企業兩個育人環境的優勢。學生第三年通過到企業以職業人身份頂崗工作,邊工作邊學習,在真實工作環境中訓練,直接體驗到職業崗位的內涵,潛移默化地接受企業文化和職業規范的熏陶,學生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明顯提高,為就業打下良好基礎。這種培養模式能充分發揮校外實習基地(企業)的作用,密切了校企關系,強化了就業基地的培育,強化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真正實現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實施“校中廠”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校內實訓基地是開展專業實踐教學、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技能鑒定的主要場所,實訓基地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幾年來,學校通過“政府支持、學校自籌、企業參股”等形式籌集資金,在校內建設了畜禽養殖場、動物醫院等生產性“校中廠”教學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下學習專業崗位技能,真正做到了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融合,逐步實現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選擇了一些區內外優秀企業,如揚翔集團、春茂集團等,校企共同育人,訂單企業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數量,學校與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雙方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實施人才培養計劃,企業技術骨干全過程參與人才培養。目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畜牧獸醫專業這種訂單式的學生占專業學生15%左右,“訂單式”培養模式的試行,為解決學生頂崗實習、零距離就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雙證制”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積極開展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家畜飼養工等職業技能鑒定,實施“職業技能證+中職學歷證”“雙證制”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獲取畢業證書的同時,也應取得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學生持多證畢業,在企業各工作崗位的應聘時增加了競爭籌碼。將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與鑒定有機結合起來,使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促進課證融合,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實訓室、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目前廣西水產畜牧學?!半p證制”學生占專業學生95%,畢業時取得雙證,成為學校對學生的基本要求。
三、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教學改革
根據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培養目標,從職業能力標準出發,廣泛開展專業調研,本著“突出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專業基本技能培養”的原則,構建以就業崗位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生產工作流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具體課程改革上應重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改進,在具體的教學內容改革上遵循文化基礎課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基礎課以實用為原則,專業技術課突出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方法上融教、學、做為一體,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全程化,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的目標。
(一)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充分聽取專業指導委員會及校內外專業人士的意見,調查畜牧獸醫專業各種職業崗位對知識結構的實際要求,明確各方面知識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專業特色并符合實際要求的課程,在具體課程改革過程中要對行業工作過程化探究,篩選典型工作任務,經過典型工作任務整合,根據職業成長與認知規律將整合的典型工作任務構建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技能培養,將原來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進行重新構建,按崗位要求選擇教學內容,按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和崗位需求相適應”等方面作為衡量新課程體系建立的標準,形成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如動物疾病防治崗位設計出動物微生物及檢驗、獸醫臨床診療技術、動物(豬、牛、羊、禽)疾病防治、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四個模塊課程。每個模塊課程分解成若干個工作任務,以項目教學、場景教學和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逐步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崗位知識相對接,實踐技能與崗位技能相對接,學生素質與職業素養相對接?;诠ぷ鬟^程系統化課程體系能同時滿足學校育人、企業用人和學生就業的需要,實現了學校、學生和企業共贏的目的。
(二)重視德育課教學,創新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德育課、文化基礎課是為培養畜牧獸醫專業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社交、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團結協作與環境適應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而開設的。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法律基礎知識、哲學基礎知識、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三門德育課放在首位,充分體現德育這一主線,將德育貫穿在各課程教學中。以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為載體,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強化學生就業創業意識,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設計。對語文、化學、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等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程度、行業需要進行改革、調整,并與時俱進確定教學內容和標準,促進文化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相互滲透,使文化基礎課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如語文應加重應用文寫作的比例等,以調動學生學習文化基礎課積極性。
(三)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中職畜牧獸醫專業教育除進行教學內容精選組裝外,還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探索適合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特點的教學新法,其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要突出一個動學,要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凸現一種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訓練技能、修煉身心、磨煉意志、鍛煉體能”,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目前畜牧獸醫專業教學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目標教學、角色扮演教學、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模擬教學等。每種教學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獨特的優缺點,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特點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要求進行最優化組合,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重視專業教材、多媒體課件的建設,突出專業特色。學校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組織專業教師主編、副主編、參編《豬生產》、《動物微生物及檢驗》、《獸醫臨床診療技術》等6部國家和農業部規劃教材,編寫校本教材1部,在專業教材編寫過程中,教師們針對專業培養目標,以職業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基礎理論適度,滿足行業、企業發展要求,來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編寫的教材得到了全國同行的認定和推廣,教師在編寫教材過程中業務水平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此外,依據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崗位能力和素質要求,以工作過程導向編寫了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實訓指導書、習題集,開發和制作了豬病防治、禽病防治、獸醫臨床診療技術等6門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和多媒體課件,利用教學軟件把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組合成一體,優化整合了教學內容,壓縮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教學信息量,營造了師生互動交流教學氛圍,初步實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實現了學中做,做中學,突出了專業特色。
四、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師資隊伍是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專業教師既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方案的實施者。多年來,學校重視專業教師的培養和提高,有計劃、有措施、有經費保證教師終身學習的需要,出臺了相關獎勵政策,加強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第一,開展了以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為重點的教師培養計劃,如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傳幫帶”等多種途徑開展教師崗位培訓,其中參加國家級畜牧獸醫專業教師培訓4人;第二,強化教師實踐技能訓練,每年都組織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1個月以上的生產實踐,使其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使教學更貼近企業生產實際;第三,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編寫教材著作和,僅2008年以來,畜牧獸醫專業教師就承擔了教育廳、水產畜牧獸醫局教改、科研項目7項,發表教育教學和專業論文20余篇;第四,聘請相關企業、行業技術專家5人,作為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充實專業師資隊伍;第五,學校重視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和道德修養,教師普遍樹立了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教育觀和發展觀,教師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初步形成了一支高學歷、高職稱、高枝能、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目前,學校有畜牧獸醫專業教師14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3人;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7人,“雙師型”教師11人;有兩名教師被評為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名師,1人被廣西教育廳批準為自治區名師培養工程人選,專業教師數量和質量要求上都遠遠超過了示范專業要求,教師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五、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
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性教基地是畜牧獸醫專業開展專業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場所,是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按照示范專業的建設要求,對校內實驗實習場所進行整體規劃,建設集教學、實訓、培訓、技能鑒定等功能于一體的教學實訓環境,確保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完成本專業生產性、技術性的各種規范性實訓。目前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性教學基地由畜牧獸醫專業實訓大樓、校內畜禽養殖場、動物醫院和校外實習基地組成。
其一,新建設的畜牧獸醫專業實訓大樓設置了16個實訓室,基本滿足了畜牧獸醫專業校內各課程實驗實習的需要。
其二,按生產企業標準和學生就業崗位要求在校內建設了畜禽標準化養殖場等生產性實訓基地,將實踐教學融入到真實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使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培養職業素質,鍛煉能力,提高技能,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其三,完善動物醫院的建設,在滿足相關課程實驗實訓的基礎上,專業課教師能積極對外開展畜禽常見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斷、治療,還結合教學帶領學生為附近養殖場、專業戶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解決養殖戶在防治疾病中碰到的問題,為畜牧業生產、農民增收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其四,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滿足學生頂崗實習的需求。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開展“工學結合”的一系列政策等有關規定,制訂一套完善的學生“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組織管理方案,做到規范管理,確保安全,互利共贏。積極選好了一批生產技術先進、管理嚴格規范、育人環境好的企業為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學校先后與廣東溫氏集團等20個著名畜牧獸醫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協議,保證了常年可容納500名學生頂崗實習,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管理,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由企業技術人員具體指導學生的學習與技能訓練,學校教師則擔負起學生的具體管理工作,并為企業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學生通過在企業的頂崗實習,將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技能,在服務于社會的同時,專業素質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為專業師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學、科研、實訓的條件,在行業內有顯著的引領與示范作用,對全區同類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等方面發揮其指導和示范作用。
六、學生素質的現狀及素質教育的方法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作為中職畜牧獸醫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可概括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新能力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就業技能素質等6個方面。據對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素質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熱愛本專業,誠實守信,學習態度端正,能吃苦耐勞,實際動手能力強,能正確對待就業等。但部分學生文明素養和法律意識較差,文化素質偏低,專業技能薄弱,厭學、自卑、失落等現象令人憂慮,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實際素質水平與社會所期望的素質要求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種差距致使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為此,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應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學生的素質。第一,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意識,將素質教育的思想滲透到專業教育中,貫穿于整個理論教學體系及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第二,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開設人文課程,并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中,要在每一門課程中貫徹人文素質教育的精神,這就要求每位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起引導和感染作用。第三,在教學方法改革上要重點突出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廣泛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方法。第四,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改革實驗、實訓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的愛崗敬業、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等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把學做人和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五,通過學生社團、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達到教、學、做合一,增強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六,通過校園的各種文化活動、學術講座、專業教育等途徑加強校園文化、專業文化建設,打造學生科學和人文品位的專業精神,逐步建立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
總之,廣西水產畜牧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經過多年示范性建設,潛心探尋,無論在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體系、專業師資隊伍、專業實踐性教學基地、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細致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隨著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現代化畜牧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廣西水產畜牧學校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建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專業建設與企業、職業的聯系不夠緊密,對專業發展缺乏整體性規劃,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滯后等,加之中職畜牧獸醫專建設的研究尚處在探索階段,這些都有待今后在專業建設中進一步探索與完善。
(一)充分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在英語課程改革中,廣西水產畜牧學校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多媒體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景模擬實訓法等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種將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情境模擬活動,教師根據教材中要完成的課堂任務,通過創設、模擬逼真的情景,安排學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將課堂任務中需掌握的詞匯和句型有機地融入其中,用對話和動作表達出來,最后由觀察者(學生擔任)和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定和反饋。這種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練習使用所學的實用語言,又能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做中學,使學生學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職場能力。例如,在學習Unit5Let’sDoSomeShopping(基礎模塊第一冊)時,教師先播放一段英文購物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出常見商品的英文名稱及購物過程中常用的重點句型,然后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熟記常見商品的英文名稱及購物的重點句型,最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明確角色分工(售貨員、顧客、收銀員、觀察員),輪流到課前布置好的收銀臺、試衣室等購物場所(在教室的講臺上)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其他同學認真觀看,記下參加表演的同學在扮演過程中的閃光點及語音、語調方面的不足之處。表演一結束,每組的觀察員就匯總各組的記錄,各抒己見,相互評價,教師與學生選出最佳扮演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最后教師點評。學生在逼真的購物情景活動中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口語交際得到真正有效實踐,從而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2.多媒體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情景教學法是指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結合教學內容,真實立體地展示所學語言的背景,集形、聲、色、光于一體的教學手段,是切實可行的激發學生思維和潛能的方法。多媒體情景教學中,除常見的視頻、圖片教學外,鏈接相關的英文歌曲和精彩的英美原聲電影片段也能有效地渲染氣氛,給課堂教學注入新活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率,不斷地保持教學的新鮮度,達到教有所樂、學有所趣的境界。例如,在學習Unit3RainyDays,SunnyDays(基礎模塊第一冊)中,在完成一系列教學活動后,教師讓學生以欣賞Weather英文歌的形式來鞏固重點詞匯和句型Howistheweather?Itissunny(rainy/cloudy/foggy/snowy/).Itiscold(hot/cool/warm/cold)。實踐證明,這種獨特的教學設計是抵御學生厭學情緒的良策,不僅讓學生接觸到地道的英語口語,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此外,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如果教師還是照本宣科要求學生背熟規則然后做大量語法來鞏固,這必然讓不少學生知難而退。但是利用精彩的英美原聲電影片段來學習操練,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祈使句時,教師精心挑選英文電影《冰雪奇緣》(FROZON)的精彩片段,影片中高頻率出現了口語交際中常用的祈使句,如Comeon/Getfaster/Slowdown/Don’tworryaboutit等,而且其優美動聽的主題曲LetItGo(隨心而行)更使得學生對祈使句的鞏固起到強化作用。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在充實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
3.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緊緊圍繞特定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教學的成就是以展示成果的形式來體現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切實達到“做中學”,“學中做”和“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教師在設定任務時,應將教材中的話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工作需求有機結合。任務型教學法尤其適合應用于以下教學內容:制作英文名片、賀卡、個人簡歷、求職信(個人表格填寫)和中職生工作實踐中常用的簡短實用文字材料,如業務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廣告、產品介紹及使用說明書、合同、進出口及保險的單證等。這種教學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培養自主探究互動合作能力和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4.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為學生今后繼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課后復習和反思的習慣、做題后進行歸納的習慣等,還應重點教給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英語閱讀技巧、英語聽力技巧等。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筆者認為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條不錯的途徑。2012年春夏學期,教學學校公開課(Unit9Reading&Grammar)時,筆者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個體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分享學習成果,提高課堂的參與率。
5.情景模擬實訓法。情景模擬實訓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模擬扮演某一崗位角色,在教師創設的以接近現實的工作內容和范圍為場景的教學環境中,以相關道具為輔助,設計教學環節,有機地將教學內容和工作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通過現實的各種手段來實現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淡水養殖專業對外貿易過程中,商務英語口語的實訓主要體現在商務交際(機場迎接、帶外賓參觀公司、企業,介紹企業、描述產品等)。教師播放相關視頻,學習專業詞匯和商務英語口語常用句型,設置情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明確任務與崗位職責和要求,設置外賓(客戶、合作伙伴)、各部門經理和商務助理等角色,在課堂上演示出來,學生成為模型訓練的參與者、觀摩者、學習者和評價者,最后從兩大方面評價學生,即模擬實訓結果與實訓過程中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使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逐步實現無縫隙接軌,切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建立綜合性考核模式,完善評價機制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課程成績評定是很重要的環節,建立合理的課程考核模式也是英語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教學改革前,廣西水產畜牧學??己藢W生的基本內容是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即英語課程成績總評=40%平時成績+60%期考(筆試)成績。期考成績占考核成績的60%有不合理之處,不利于培養中職生的職業能力。實施教學改革后,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建立了綜合性考核模式。即除筆試、口試外,還增加課堂評價(出勤情況、參與學習的積極程度、完成作業情況等方面)、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等,改變了單一的教學評價方法,在考試和教學評價上細化內容,將終結性評價變為動態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對考核成績進行了以下調整:學習過程綜合考核占40%(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參與學習的積極態度、完成作業情況,)口試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30%(包括聽力、單項選擇、補全對話、選詞填空、閱讀理解題)。實踐證明,改革后的課程成績評價模式使考核更加合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有利于學生發揮英語口語方面的潛力,進一步實現了英語實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效
(一)促進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課程改革始終堅持兩個基本原則:堅持教學為生產服務原則和教學內容貼近生產實際的原則,以企業生產發展需要和學生就業與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校內部的資源優勢,促進了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教師在發展自身專業的同時保證教學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推動了教育科研的發展。在課題研究期間,課程改革主持人發表了論文《中職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
(二)切實提高了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英語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動物科學 重點專業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02-02
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載體,是高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立足點,其建設水平和績效決定著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特色。2012年,為了全面落實國家和江蘇省教育規劃綱要,引導高校主動適應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開展了“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工作。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成功獲批重點專業建設立項,并且以此為契機,通過加強內涵建設,推進專業綜合改革,強化實踐環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對如何培養高素質動物科學專業人才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專業建設背景
近年來,我國養殖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達16.1%,高于農業總產值13.0%的年均增速;在2015年,養殖業已成為農業第一大產業。產業的高速發展和科技進步對動物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特別是對其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辦學歷史悠久,學科底蘊深厚,其前身為1914年南京高等師范設立的農科,為國內最早開設的畜牧獸醫專業。經過一系列歷史沿革,學校于1996年正式成立動物科技學院。學院始終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為特色的辦學思路與模式,在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為我國畜牧事業培養了4000余名本科生與研究生,他們中有許多已成為我國畜牧界的骨干,如任繼周、劉守仁等有名望的專家、學者,涌現了一大批學科帶頭人,為畜牧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動物科學專業2006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2年獲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立項建設;2014年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二、專業建設目標
動物科學專業以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畜牧學)為依托,按照“復合應用型”、“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對現行的培養模式、教學團隊、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發揮和擴大學科的優勢與輻射作用,強化專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特色建設,將動物科學專業建設成具有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水平的動物科學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同時,結合教育部的“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一大批有服務國家和人民、有獻身國家畜牧業志向、有解決現代畜牧業發展實際問題能力的高水平復合應用型人才。
三、專業建設實踐
(一)不斷提升學科水平
學科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學科建設對專業建設起著基墊作用。學院擁有畜牧學、水產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博士后流動站,建有4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畜牧學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下設的4個學科為江蘇省二級重點學科。學院建有江蘇省動物源食品生產與安全保障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水產動物營養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肉羊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家畜胚胎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新型獸藥與飼料添加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江蘇省生態營養水產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南京市奶牛育種開放實驗室、江蘇省消化道營養與動物健康重點實驗室等實驗教學科研平臺等。2011年以來,學院承擔科研項目12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項,科技部“973”計劃項目1項及子課題6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項,科研經費達7949.2萬元。學院教師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中華農業科技獎1項,江蘇省科技獎勵4項,發表SCI論文369篇,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7項,軟件著作權2項。教學科研相結合,為動物科學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越條件。
(二)科學制訂“復合應用型”和“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優化是專業建設的首要環節,也是專業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制定與學校定位、專業特色、生產實踐、社會發展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構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將課程體系劃分為通識課(公共必修課、通識教育選修課、課外修讀課)、專業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拓展課(專業推薦選修課,跨專業課程或國際交流學習課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必修)等4大模塊。學院堅持拓寬基礎、增強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辦出專業特色的基本原則,貫徹“把時間留給學生、把方法交給學生”的思想,要求學生在修讀學校級公共基礎課、動物科學類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的同時,選修、選讀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業務能力的課程,此外還對現開設課程進行整合,著眼于加強實踐教學,刪除一些不必要的課程。修訂后的課程體系使總學分數由原來的180減少為160。重新優化組合后的7門專業核心課與19門專業選修課,為學生擴大知識面、進行自主知識組裝與能力鍛煉提供了保證,充分體現了厚基礎、寬知識、重實踐應用的特點。
(三)構建了一支結構優化、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因此,要培養一流的人才,必須有一流的師資。學院按照“校企結合、結構合理、素質過硬、整體優化”的方針,促進教師資源的結構優化和合理配置,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1)“培養、引進、穩定”,優化專職教師隊伍。一方面,近三年學院積極從國內外引進高學歷、高素質師資,培養業務骨干。目前學院師資隊伍總體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102人,專職教師73人,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22名,本專業98.1%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35歲以下青年教師的比例為50.7%;另一方面,學院設立新教師教學科研啟動資金(10萬元/人),支持教師開展科研工作與參與國際合作,不斷更新和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政策導向,鼓勵青年教師到基地鍛煉,進行實踐技能訓練,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2)校企深度合作,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本專業在建設過程中,先后聘請12名校外基地、企業的管理與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給學生講授部分素質拓展課和專業技能課,初步建成了一支“雙師型”隊伍。邀請基地、企業技術人員承擔豬生產學、牛羊生產學與禽生產學現場教學與指導,邀請飼料企業技術人員講解生產工藝與流程中的技術關鍵與案例分析。多次邀請創業成功企業家進校,介紹創業體會與經驗。學院平均每年邀請20多位企業與社會知名人士來校開講座做報告。
(四)加強課程和教學資源建設
學院一直注重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設,建有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群、12門校級精品課程。學院教師先后主編和副主編教材10余部,其中《畜牧學通論》和《家畜環境衛生學》兩本教材獲批 “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飼料學》獲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2014年學院為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材建設的積極性,又專門制定了學院教材建設基金管理辦法,對新編教材予以每本5-10萬元的資助,目前學院資助在編新教材5部。此外,目前學院啟動“家畜環境衛生學”和“飼料學”等慕課課程的錄制工作。通過新的教學形式和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擴展學生學習方式,改革教學理念,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五)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深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力度,將以知識傳授為主改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如多媒體輔助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網絡技術等產生圖、文、聲、像并茂的效果,加強課堂教學互動。創新“1單元理論 + 1單元實踐”現場教學,改革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將豬、禽、牛、羊生產學等專業課課堂移到企業/基地,使教學與產業科技進步和企業發展緊密相連,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建成虛擬實驗網絡平臺并以技能競賽為載體提升實驗教學水平和質量,定期開展技能競賽,以賽促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六)構建了校企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1.搭建了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國家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平臺
以“動物科學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中心”于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2年被批準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儀器設備目前總價值7000余萬元,近五年設備的更新率達到85%,實驗設備利用率達到99%以上,儀器設備完好率達到99%以上。各類大中型儀器配套齊全、數量合理,能夠滿足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等現代實驗教學的要求和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需要。每年有近200名本科生借助“中心”設備進行科研實驗,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訓練平臺。中心擁有:(1)開放共享的實驗設備網絡管理系統。真正實現了對大型儀器設備的智能化與人性化管理,全校師生都能通過網絡查詢、預約“中心”儀器設備,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2)智能的實驗教學管理系統。根據實驗教學的實際運行情況,開發和優化了實驗教學管理系統,該系統具備學生管理、成績管理、考試管理、學生網上實驗預約和開放式交流等功能,提高了實驗教學管理的工作效率。(3)特色鮮明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目前已在建設動物生產學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和飼料學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的建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虛擬環境中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而且這種虛實結合,相互輔助的實驗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提升實驗教學質量。
2.構建了產業發展需求的校內外動物科學實踐教學基地
本專業注重實踐教學質量,一方面,通過體制創新和加大投資力度,建立了珠江校區的畜牧試驗站、牌樓溫網室實驗基地等校內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擁有現代化實驗與實習種豬場、種禽場、奶牛場,水產養殖基地,并引進企業聯合運作,基地的建設質量和運作模式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通過加強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另一方面,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產學研”合作運行機制,實現整合資源、協同育人。以企業需求、教師科研、教學內容、學生職業規劃為引導,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截止目前,已簽約成為學院校外基地20余家。并與其中2個基地先后共建了“國家農科教合作基地”。80%的生產與畢業實習在基地/企業完成。校企合作效果良好,有10多家企業在學院設立獎助學金(平均70多萬元/年)。
(七)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
學院已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和學籍檔案管理辦法。制定了“任課教師手冊”等多種教學管理文件和制度,按照“教學管理”、“教風建設”、“實驗室管理”、“學風建設”等內容形成了學院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通過嚴格實施,保證了教學秩序的良好運行。此外,學院圍繞課堂教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包括院、系領導定期聽課制度、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聽課評課制度、校督導組聽課檢查制度、學生評課制度等,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保證。
四、結語
通過江蘇省重點專業的建設與實踐,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科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增強,2011年以來,獲得省級和校級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13篇,獲得獲國家級和省級獎24項,24篇。研究生錄取率由2006年14.5%提高到44.9%(2011-2013屆平均值),許多優秀生被中科院、浙江大學、中國農大等免試錄取、或赴國外一流大學深造。40%多的畢業生直接到生產一線就業,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受到廣泛認同,畢業生就業率自2006年以來一直在95%以上。
參考文獻:
[1]中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中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綜合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67-71.
[2]王宏娟,周虛.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動物科學特色專業建設[J].黑龍江畜牧獸醫(科技版),2014,(3):188-190.
[3]宋毅,蔣達勇.加強特色專業建設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8,(13、14):14-16.
作者簡介:
專業實踐層次主要結合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安排,進行教學實習、生產勞動、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生產實習5個環節技能訓練,強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生產勞動和科研訓練兩環節是專業實踐活動的初級階段,放在一、二年級進行,活動的場所主要是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其功能在于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主要畜禽生產過程、工藝要求與技術操作規程等,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能的基本訓練。社會實踐環節是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形式更加多種多樣的高層次專業實踐活動,一般在二、三年級掌握了一般專業技能的情況下進行。當前多將社會實踐安排在假期,以小組或分區域活動的方式進行。其主要功能重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自學等獨立工作能力和獨自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接觸實際、認識社會、了解國情民情、培養勞動觀念的重要形式。生產實習環節承接專業實踐和生產實踐,學生在生產實習中既要完成生產實習任務,又要完成畢業論文的設計并付諸實施,實現了從專業技能向綜合生產技能的遞進。
生產實踐層次包括生產實習、專題調查和畢業論文3個環節。這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一種實踐演習,主要在三、四年級完成。把學生分散到相關的科研單位、生產單位及教師的科研點上,參與相關的科研、生產、經營管理及推廣工作。生產實習是綜合技能訓練中的關鍵階段,學生可運用學過的理論以及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參加畜牧生產的全過程以及各種疫病的診治。以學生獨立操作為主,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發現生產中的問題,并加以分析、觀察和解決。其功能是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基本掌握專業生產的技術、工藝、技能。通過專題調查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僅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一次綜合運用,而且又能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從事各項工作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的訓練,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這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綜合反映。上述2個層次的實踐、10大環節的訓練、3個階段技能的遞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的構建既遵循了教育要循序漸進的科學規律,又涵蓋了從基礎到專業進而開展綜合實踐的全面實踐能力的培養。
從多方面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補充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如實驗實訓教學考核、實驗設備的管理、安全管理、實驗實訓耗材的管理、實驗室環保工作、信息和檔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據畜牧獸醫學院的實際情況,建立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確定不同實驗管理崗位職責和管理工作量。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實訓室,建立對應的實驗設備管理條例。例如畜牧專業主要有遺傳實驗室、畜牧工程實驗室、營養與飼料實訓中心等類型。根據不同類型的實驗設備狀況和實驗性質,筆者制定了相應的實驗實訓管理條例。畜牧學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實踐教學工作的管理辦法》、《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關于實驗室裝備與投資的管理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并先后對教學實綱、畢業生產實綱進行了修訂,使其功能不斷得到完善和加強,同時對實踐教學各環節的組織、管理、考核也進行了明確規定,保證了實踐教學工作的制度化與規范化。各個教學環節采用不同的計分方法,分別進行考核。實驗課可單獨設課,單獨考核,考核辦法應以實際操作和筆試相結合的方法,實際操作部分占考核總分值的50%,不及格者應重修。教學實習按學習態度、技能掌握程度、獨立操作能力等項目進行考核,畢業實習采用分項達標積分法,按方案設計、實習態度、實習任務完成情況、實習單位鑒定意見、生產實習筆記和專題報告或畢業論文答辯等項評定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個等級,裝入個人檔案,畢業實習不及格者,不予畢業。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實踐表明,這種考核辦法不僅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成績,而且也可較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綜合技能與素質的高低。
專業平臺是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形成專業素養的基礎平臺。畜牧獸醫學院依據行業發展的要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構建起了基本滿足畜牧獸醫行業需求的、較為完整的、實訓突出的專業體系和課程體系,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專業平臺的建設包括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大綱的制定,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改革,師資與設施條件的保障等等。實踐教學基地是為學生提供專業能力向職業能力轉化的關鍵平臺。畜牧獸醫學院以校內實訓基地為基礎,以校外實訓基地為重要補充,構建了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中,強調實訓項目的應用性和操作的規范性,鼓勵創作,提高實訓過程的知識含量,形成較為完整的校內實訓體系。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為了加強對實驗教學的補充,畜牧學院還積極地與校外幾十家條件好的“教學實習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相合作,在保證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教學、科研和生產的同步進行。踐行畜牧獸醫學院倡導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適合自身發展、具有本專業特色的科研道路。畜牧獸醫學院的科研基本定位在于通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進行應用基礎研究,達到技術開發、技術配套、技術改造、技術服務等目的。
針對畜牧獸醫學院教師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強的特點,畜牧獸醫學院大力引進了企業項目,以項目作為引導和推動教學和科研發展。通過承接企業的項目,讓部分師生參與項目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接觸到本行業的新技術、新技能,鍛煉其處理生產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質量意識和品質意識,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對教師而言,通過項目的開發,實踐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實踐教師是學院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擔任各實踐教學管理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教師。應加大力度對實踐教師的培養和引進,主要是指導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和指導生產教學的“生產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逐步形成初、中、高級人員的合理師資結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師、學生、行業專家三結合。在校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校內實訓。在校外實訓基地,教師與行業一線的專家共同指導學生,促使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效地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p#分頁標題#e#
一、中職豬病防治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反映了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構建應符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大部分中職生是由于中考成績不理想而就讀中職學校,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后,難以適應新的環境,缺乏學習主動性,如果學校仍按照傳統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就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將學科體系中適度夠用的知識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按照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要求,我們深入養殖企業,對職業崗位進行調研分析。針對畜牧獸醫專業相關的職業崗位與行業專家共同研討,分析職業崗位的意義,確定職業崗位中應具有結構完整的典型工作過程,從而確定工作任務,并將其歸類為8個行動領域、22個學習領域,形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為綜合素質課、技能平臺課、技術課和拓展課。其中,豬病防治是技術課的核心學習領域之一,是由動物科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寄生蟲病學、動物外產科學和中毒學等傳統學科有關豬疾病部分內容進行改革和整合后形成的一門全新的學習領域課程。該課程按照養豬生產過程中必須掌握的豬病防治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來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完善課程成績評價。學生通過豬病防治課程的學習,不斷提高其職業素養,如豬病預防、診斷、治療、保健等職業崗位能力,為我國養豬業保駕護航。
(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設計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是實現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基礎。豬病防治課程改革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各種規模豬場、動物醫院和獸藥技術服務等工作崗位的能力培養為重點,根據豬病防治崗位的工作過程、技術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來設計豬病防治課程學科體系內容,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內容,確定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第一,深入養豬企業,對崗位人才需求進行廣泛調研,并在此基礎上由養豬企業的豬病專家、管理人員與教師共同研討,最后確定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案,按照生產流程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第二,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完成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依據,根據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標準來確定具體的學習任務、關健技術和綜合技能,將豬病防治課程教學內容歸納為5個項目(豬場預防保健技術、哺乳仔豬疾病防控技術、保育豬疾病防控技術、育肥豬疾病防控技術、種豬生產疾病防控技術)和14個能力目標。
第三,從學生長遠發展來看,教師應拓展教學內容,及時將豬病防治的新知識、新技術補充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和創新性。
第四,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改變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人才培養理念,樹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念,把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注重學生豬病防治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訓環境,強化實踐教學
根據“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將豬病防治課程教學實訓場所,如豬病診療實訓室、動物醫院、校內實場和校外養豬企業等場所建成“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訓環境,強化實踐教學,實現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做合一的培養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素養。
第一,豬病診療實訓室,包括豬病診斷室和豬病治療室。豬病診療實訓室內病理標本充足,診斷儀器先進、治療設施完善,能完成常見病毒性、細菌性等豬病的實驗診斷,能滿足豬病防治課程實驗實習的需要,還對校外養豬企業開展常見豬病病原的檢測與診斷。
第二,動物醫院為周邊養殖場開展常見豬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斷、治療業務,并充分利用門診豬病病例開展現場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病的診斷、檢測和治療等知識技能提供了與獸醫診療機構一樣的工作環境,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第三,校內實場為豬病防治課程的豬場消毒、豬疫苗免疫接種、豬藥物保健預防及驅蟲實訓實習提供了真實的場所,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訓實習情景中培養其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第四,校外養豬企業,即進行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校外養豬企業基本滿足了學生參觀實習和頂崗實習的需求。學校先后與廣西畜牧研究所豬場等10多個養豬場簽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協議,協議規定學生在豬場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由豬場和學校共同管理,學生可以將豬病防治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專業技能。在服務于養豬企業的同時,學生的豬病防治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融合。
(四)創新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豬病防治課程是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的核心課程,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和豬病防治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創新和優化該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是案例教學法。它是指在豬病防治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包括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和案例分析式教學法。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典型的病例為先導,提出問題,先讓學生在具體的病例情境中主動參與分析、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提出初步的診斷意見、診查思路和防治措施,最后,教師進行常規講解。案例分析式教學法就是在一個豬病講授結束后,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豬病臨床案例,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得出初步 診斷結論,分析診斷依據以及所須的進一步檢查,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后由教師點評和總結。
二是現場病例教學法。它是充分利用動物醫院或豬病診療實訓室接診病例,根椐臨診情況把接觸到的典型病例進行現場教學。首先,組織學生對病例展開討論,并針對疾病發病原因、癥狀表現、病理變化、診斷依據和防治措施等問題發表個人觀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原則,要讓學生成為現場病例教學的主角。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點評,達到復習鞏固、加深理解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多媒體教學法。它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綜合文本、圖片、視頻、聲音等素材于一體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把平時拍攝的豬病癥狀和病變彩色圖片、視頻,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制作成直觀、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講解和歸納,以加強學生對豬病癥狀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知識信息量,適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學習。
(五)完善學生課程成績評價制度
學生課程成績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制定合理的課程考核辦法也是豬病防治課程改革內容之一。學校教學改革前,學生的課程成績評價主要分布是期末理論知識考試占60%;平時成績占40%,即考勤占10%、實驗占10%、課堂提問占10%、作業占10%,這種課程成績評價存在著諸多弊端,不利于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豬病防治是一門應用型和實踐型的課程,實施教學改革后,學校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成績評價體系,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和豬病診療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知識技能應用能力的評價。因此,教學改革后的課程成績評價分布是期末理論知識考試占40%,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和簡答題;學習過程考核占30%,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平時作業、實驗報告、病例分析報告;職業能力考核占30%,這項考核根據現場教學過程、實驗實習操作過程和豬病例診療過程中學生表現及團隊合作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分。實踐證明,新的課程成績評價制度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既能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培養了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
二、豬病防治課程改革實施的成效
由以上對豬病防治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的研究與實踐分析可知,課程改革后,在教師和學生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第一,課程改革使教師的教學目的更明確,課程教學資源更充足、教師的教學方法更靈活多樣,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得到很大提高,對學生考核方法更趨合理化。課程改革主持人主編并出版了《中職畜牧獸醫職業技能訓練教程》和《中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習題集》,發表了《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豬病防治”教學中的應用》等3篇論文。
第二,課程改革制訂的豬病防治課程標準、教學方法、課程成績評價制度等在畜牧獸醫專業試驗班學生中試用,調查結果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對豬病防治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滿意率為93.2%。通過豬病防治課程的教學改革,學生的豬病診斷和防治技能有了明顯提高,有效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學生參加中級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等職業資格考試的合格率達95.2%,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第三,豬病防治的課程改革后,最終集成了中職豬病防治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書、習題集、授課教案、授課計劃、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創建了豬病防治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真正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結合,其教學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對同類專業課程建設起到借鑒作用。
總之,課程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廣西水產畜牧學校豬病防治課程經過近四年的改革與實踐,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實訓環境的創建、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學生課程成績評價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細致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隨著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豬病防治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豬病防治課程教學改革仍存在許多問題,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不夠緊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場所建設滯后等問題都有待今后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進一步探討與完善。
【參考文獻】
[1]胡在鉅.關于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示范性建設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