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21:25:48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問題主要是少數學生缺失學習動機,一定比例的學生應改善學習行為,接受四方面的學習挑戰時,不易克服上課習慣障礙,不易豐富做答材料分析題的經驗和熟悉案例教學課堂環境,不易提高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水平,對策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規范課程作業要求,深化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
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對策
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指高師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相比于商業、醫學和法律等領域的案例教學實踐,心理學案例教學實踐明顯落后。本研究立足于崗位實踐,嘗試探索心理學案例教學規律。采用的主要教學操作,一是將案例作為例題或習題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理論知識的實踐形態,應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解決案例故事情境中的疑難問題。二是抓住時機呈現不同類型的案例。小型案例有簡單的故事情境和比較明確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少的討論,適合于缺少感性基礎的學習。大型案例有復雜的情境和困難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多的討論,適合于階段性復習。三是呈現的案例選編于已經出版的案例書籍、教師資格統考復習資料中的案例分析題、網絡視頻等。四是為了便于課上討論,開課之初,就請學生自愿結成學習小組,并要求在后面的心理學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表現,結課時,每個學生都會有小組活動分數,這個小組活動分數會加權進入個人心理學總評分數。為了解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改進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本研究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針對上課的150名學生(從所教的兩個平行教學班的192名學生中隨機選出),在期末即將結課時,利用某一次課的課前和課間時間,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去除6份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4份。問卷調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和學習挑戰。現將相關現狀表述如下。
一、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學習動機現狀。學習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使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可表現為愿望或希望,根據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可分為長遠動機和暫時動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希望上課時使用案例是暫時動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是長遠動機,為了便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既是暫時動機又是長遠動機。相關調查結果是,93.7%的學生希望上心理學課時使用案例,其中36.8%的學生非常希望使用案例;74.3%的學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88.2%的學生認為除了考試,心理學知識有生活和學習價值,其中,13.9%的學生認為心理學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非常有價值。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時,多數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少數學生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學習動機缺失,甚至起阻礙作用,表現為自主性不強,無法專心于大學學習,忽視專業學習等。
(二)學習行為現狀。學習行為指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經有過的真實行為表現,是學生接受教師要求,投入時間和精力完成任務,實現發展的過程。學習行為主要有課堂(上)行為與課外(下)行為。首先,課堂行為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呈現案例故事,要求同學當堂用所學的心理學原理對故事中的問題情節進行點評,60.4%的學生認真思考,嘗試寫出詳細點評,13.9%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簡單,想出答案后做其他無關的事情,16.7%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難,一直想不出具體的答案,8.3%的學生心不在焉,做與案例點評要求無關的事情。其次,課外行為方面。一是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課下對給出的案例進行思考,并準備在下一次課上回答相關問題,25%的學生花費超過2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29.1%的學生花費超過1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8.1%的學生花費超過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花費不足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根本沒準備。二是學生課外自覺應用心理學知識。調查顯示,在課下沒有作業時,74.3%的學生偶爾有意結合實踐應用心理學原理,7.6%的學生經常有意應用,18.1%的學生從未有意應用。78.5%的學生課下偶爾(10次以下)與學生談論過包括案例在內的心理學知識,4.2%的學生課下經常(10次以上)談論,17.4%的學生從未(0次)談論。出現上述整體不均衡的學習行為,一方面是學生的原因,如學生由于習慣或傳言,認為學習心理學這樣的文科課程,不用寫作業,考前背一下就可以過關;由于缺少社團組織,難以了解和接觸家教服務活動、支教志愿活動和支教實習活動等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活動等。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原因,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求不具體、不明確;引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不合理等。
(三)學習挑戰現狀。學習挑戰是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活動要求與學生現有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學生發展的可能空間,是學生學習的目標要求。學習挑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傳統授課教學帶來的習慣障礙。學生習慣于上課聽教師講,不習慣當眾發表自己的觀點。習慣障礙表現在調查中,46.6%的學生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或提出問題,5.6%的學生非常愿意當眾回答或提問。59.1%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解決案例故事中的問題時,愿意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4.2%的學生非常愿意在組內當眾主動發表觀點。二是缺乏做答材料分析類型題的經驗。材料分析題是教師資格全國統考試題中的一種基本題型,一道材料分析題通常就是一個案例。在本學期的案例教學實踐中,曾經多次使用材料分析題案例。調查顯示,在上心理學課前,18.8%的學生熟悉材料分析題型,0.7%的學生非常熟悉材料分析題型。三是對案例教學課堂環境感到陌生。在課堂環境方面,案例教學與傳統授課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傳統授課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單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學生。案例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雙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小組長,小組長直接面對每個學生。在案例教學環境中,學生更自由,更容易明確責任。調查顯示,上心理學課之前,27.1%的學生上過案例教學課,0.7%的學生上過并且很熟悉案例教學課。四是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水平偏低。課上用心理學原理對案例故事進行點評時,54.2%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難以建立心理學原理與案例矛盾情節的聯系,24.3%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理解不透心理學原理,11.8%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找不出案例故事的矛盾情節。
二、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對策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發展過程逐步形成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和規章制度等,集中體現在班級競賽、社團活動、學風和校風上,會潛移默化地熏染學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宣傳突出榜樣示范作用,將學校里的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報道出來,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在當前網絡日漸發達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校園網平臺進行宣傳非常重要。有些學校已經在校園網上視頻報道自己的學生,有的視頻來自校外權威媒體報道,有的視頻則是學校自采自編的,這是很好的做法。優秀學生成長的案例故事,有力地說明在本校校園內學生是可以成材的,沒有必要再重新高考,并選擇其他學校;也會向學生展示校園成功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要求學生自己決策、計劃,直至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創新,利用好教師和學校這樣的重要條件或資源;同時,會告訴學生專業學習是立身之本,其他活動起輔助或延伸作用,做出的成就都應該直接或間接地與自己專業相關聯,是恰當切入專業學習的結果。以上述方式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方面要注意持續視頻報道,定期更新,另一方面要注意多方面多層次地進行報道,便于不同水平和不同興趣的學生有選擇地模仿。
(二)規范課程作業要求,控制學習行為。課程作業是為完成既定的課程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是學生的功課。課程作業的形式多樣,包括寫課程論文、畫知識結構圖、做實驗并提供相應的報告、解答課程習題、生產出產品等。解答案例題是心理學案例教學中的一種典型課程作業。規范課程作業要求主要指在布置作業、檢查作業和講評作業等各環節上,教師要做到位,提出詳細具體的要求,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給出適合的支持,使學生堅持自主并成功地完成作業。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要注意從三個層面規范解答案例題的要求。首先,布置作業時,教師一要并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向學生解釋案例題的答案形式、作答時間、解答技巧、知識范圍等;二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理解作業要求,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允許學生討論案例題;三要引入反饋機制,要求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幾名同學,向全體同學口頭表述教師提出的作業要求;四要提醒每一位同學通過仔細閱讀與深入思考求得案例題答案,對于全班同學討論案例都至關重要,都是在為班集體做貢獻。其次,檢查作業時,教師要突破時間限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弄清楚全體同學解答案例題的情況,并向全班做出告知。一要在普遍檢查全班同學課上表情及行為的基礎上,重點檢查準備發言的學生的詳細點評,并給出反饋建議。二要在直接抽查少數學生詳細點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長收集和整理每位學生的詳細點評觀點,間接檢查其余多數學生。三要科學利用網絡工具,通過QQ群、電子信箱等準時接收課外作業的答案等。最后,講評作業時,教師一要在各組同學充分交流討論后,總結歸納出更加全面且合理的觀點,領導全體同學共同建構出案例題答案;二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建設性的觀點,而不對與答案無關的觀點做消極評價,確保課上氣氛活躍,課后繼續探索;三要表揚課上踴躍發言的人和小組,并做好課堂記錄,將其公布于全班面前,為成績評定提供事實依據;四要發揮組織的作用,要求課上以小組為單位落座,讓小組學生坐在負責的小組長周圍。
(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迎接學習挑戰。課程指一門學科,一門課。課程教學是一門學科的教與學,即在一門課上的師生合作活動。每個專業有獨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含特定數量的課程,學生從一個專業畢業,要參加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針對某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從整體上嘗試和完善新的課程教學管理規范,引導全面深入地開展案例教學,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要在心理學課程案例教學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推動開展專業課程體系中其他課程案例教學。推動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四點:第一,專業帶頭人和相關領導協商確定專業課程體系中適合于案例教學的課程。第二,考慮課程特點,安排課程案例教學。通常情況下,在商業、管理、法律、經濟等學科領域開展案例教學的經驗比較豐富。培養方案中,這樣領域里的課程應優先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三,根據教師素質,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熟練駕馭課堂,有深厚的功底。由高級職稱教師擔任的課程才能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四,盡量多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配合授課教學,二者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因學生而異。“對本科生,特別是低年級的本科生還是應以‘授課為主,輔以案例’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好,對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學的課時應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過20%”[1]。同一段時間內,開展案例教學的課程越多,越容易使學生接觸到案例教學環境,有利于養成發表觀點的行為習慣。二要在當前大班上課條件下,用好小組學習形式,以促進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在實踐中要注意下面幾點:第一,要明確小組學習的基本要求及特點。小組學習要求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組內合作促使個人明確責任,恪盡職守,得到鍛煉;通過匯集智慧,大大提高小組成功的概率,使小組在全班面前出彩,增強個人成就感。組間競爭則可能帶來小組失敗,使小組成員承受壓力,甚至是痛苦(當然,小組失敗造成的間接打擊,遠遠弱于個人失敗帶來的直接打擊。)。第二,要科學建立學習小組。一方面,在班級人數確定的條件下,平衡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要求,設置全班的組織結構,即小組劃分。比如,對于一個六十人的教學班級,管理層次是二,管理幅度可以定為七八,即教師面對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面對七八個學生(管理幅度越小,管理效率通常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小組表現連續多次欠佳,則應該重新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調整小組劃分,以保證小組有較大的成功概率。三要銜接案例教學與實習教學,開設心理學課程實習,提高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心理學課程實習要按如下幾步要求學生:第一,在熟悉案例教學活動形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近期的親身經歷,寫出曾經引發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痛苦、快樂等情緒的案例故事,并明確提出案例問題。第二,進行交流討論,將自己的案例呈現給小組其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全組學生的案例整編成一個案例。第三,根據案例故事寫出心理情景劇劇本,在教師檢查指導后,改進和完善劇本。第四,堅持排練劇本,能在全班學生面前演出,通過小組學生的合作,將學習、健康、發展和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問題及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上述實踐問題的過程展現出來。
作者:劉偉洋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朱文.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0).
關鍵詞: 心理學 案例教學 活動對策
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指高師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相比于商業、醫學和法律等領域的案例教學實踐,心理學案例教學實踐明顯落后。本研究立足于崗位實踐,嘗試探索心理學案例教學規律。采用的主要教學操作,一是將案例作為例題或習題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理論知識的實踐形態,應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解決案例故事情境中的疑難問題。二是抓住時機呈現不同類型的案例。小型案例有簡單的故事情境和比較明確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少的討論,適合于缺少感性基礎的學習。大型案例有復雜的情境和困難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多的討論,適合于階段性復習。三是呈現的案例選編于已經出版的案例書籍、教師資格統考復習資料中的案例分析題、網絡視頻等。四是為了便于課上討論,開課之初,就請學生自愿結成學習小組,并要求在后面的心理學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表現,結課時,每個學生都會有小組活動分數,這個小組活動分數會加權進入個人心理學總評分數。
為了解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改進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本研究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針對上課的150名學生(從所教的兩個平行教學班的192名學生中隨機選出),在期末即將結課時,利用某一次課的課前和課間時間,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去除6份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4份。問卷調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和學習挑戰。現將相關現狀表述如下。
一、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學習動機現狀。
學習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使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可表現為愿望或希望,根據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可分為長遠動機和暫時動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希望上課時使用案例是暫時動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是長遠動機,為了便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既是暫時動機又是長遠動機。
相關調查結果是,93.7%的學生希望上心理學課時使用案例,其中36.8%的學生非常希望使用案例;74.3%的學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88.2%的學生認為除了考試,心理學知識有生活和學習價值,其中,13.9%的學生認為心理學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非常有價值。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時,多數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少數學生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學習動機缺失,甚至起阻礙作用,表現為自主性不強,無法專心于大學學習,忽視專業學習等。
(二)學習行為現狀。
學習行為指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經有過的真實行為表現,是學生接受教師要求,投入時間和精力完成任務,實現發展的過程。學習行為主要有課堂(上)行為與課外(下)行為。
首先,課堂行為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呈現案例故事,要求同學當堂用所學的心理學原理對故事中的問題情節進行點評,60.4%的學生認真思考,嘗試寫出詳細點評,13.9%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簡單,想出答案后做其他無關的事情,16.7%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難,一直想不出具體的答案,8.3%的學生心不在焉,做與案例點評要求無關的事情。
其次,課外行為方面。一是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課下對給出的案例進行思考,并準備在下一次課上回答相關問題,25%的學生花費超過2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29.1%的學生花費超過1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8.1%的學生花費超過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花費不足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根本沒準備。二是學生課外自覺應用心理學知識。調查顯示,在課下沒有作業時,74.3%的學生偶爾有意結合實踐應用心理學原理,7.6%的學生經常有意應用,18.1%的學生從未有意應用。78.5%的學生課下偶爾(10次以下)與學生談論過包括案例在內的心理學知識,4.2%的學生課下經常(10次以上)談論,17.4%的學生從未(0次)談論。
出現上述整體不均衡的學習行為,一方面是學生的原因,如學生由于習慣或傳言,認為學習心理學這樣的文科課程,不用寫作業,考前背一下就可以過關;由于缺少社團組織,難以了解和接觸家教服務活動、支教志愿活動和支教實習活動等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活動等。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原因,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求不具體、不明確;引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不合理等。
(三)學習挑戰現狀。
學習挑戰是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活動要求與學生現有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學生發展的可能空間,是學生學習的目標要求。學習挑戰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傳統授課教學帶來的習慣障礙。學生習慣于上課聽教師講,不習慣當眾發表自己的觀點。習慣障礙表現在調查中,46.6%的學生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或提出問題,5.6%的學生非常愿意當眾回答或提問。59.1%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解決案例故事中的問題時,愿意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4.2%的學生非常愿意在組內當眾主動發表觀點。
二是缺乏做答材料分析類型題的經驗。材料分析題是教師資格全國統考試題中的一種基本題型,一道材料分析題通常就是一個案例。在本學期的案例教學實踐中,曾經多次使用材料分析題案例。調查顯示,在上心理學課前,18.8%的學生熟悉材料分析題型,0.7%的學生非常熟悉材料分析題型。
三是對案例教學課堂環境感到陌生。在課堂環境方面,案例教學與傳統授課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傳統授課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單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學生。案例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雙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小組長,小組長直接面對每個學生。在案例教學環境中,學生更自由,更容易明確責任。調查顯示,上心理學課之前,27.1%的學生上過案例教學課,0.7%的學生上過并且很熟悉案例教學課。
四是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水平偏低。課上用心理學原理對案例故事進行點評時,54.2%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難以建立心理學原理與案例矛盾情節的聯系,24.3%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理解不透心理學原理,11.8%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找不出案例故事的矛盾情節。
二、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對策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發展過程逐步形成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和規章制度等,集中體現在班級競賽、社團活動、學風和校風上,會潛移默化地熏染學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宣傳突出榜樣示范作用,將學校里的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報道出來,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在當前網絡日漸發達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校園網平臺進行宣傳非常重要。有些學校已經在校園網上視頻報道自己的學生,有的視頻來自校外權威媒體報道,有的視頻則是學校自采自編的,這是很好的做法。優秀學生成長的案例故事,有力地說明在本校校園內學生是可以成材的,沒有必要再重新高考,并選擇其他學校;也會向學生展示校園成功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要求學生自己決策、計劃,直至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創新,利用好教師和學校這樣的重要條件或資源;同時,會告訴學生專業學習是立身之本,其他活動起輔助或延伸作用,做出的成就都應該直接或間接地與自己專業相關聯,是恰當切入專業學習的結果。
以上述方式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方面要注意持續視頻報道,定期更新,另一方面要注意多方面多層次地進行報道,便于不同水平和不同興趣的學生有選擇地模仿。
(二)規范課程作業要求,控制學習行為。
課程作業是為完成既定的課程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是學生的功課。課程作業的形式多樣,包括寫課程論文、畫知識結構圖、做實驗并提供相應的報告、解答課程習題、生產出產品等。解答案例題是心理學案例教學中的一種典型課程作業。
規范課程作業要求主要指在布置作業、檢查作業和講評作業等各環節上,教師要做到位,提出詳細具體的要求,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給出適合的支持,使學生堅持自主并成功地完成作業。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要注意從三個層面規范解答案例題的要求。
首先,布置作業時,教師一要并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向學生解釋案例題的答案形式、作答時間、解答技巧、知識范圍等;二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理解作業要求,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允許學生討論案例題;三要引入反饋機制,要求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幾名同學,向全體同學口頭表述教師提出的作業要求;四要提醒每一位同學通過仔細閱讀與深入思考求得案例題答案,對于全班同學討論案例都至關重要,都是在為班集體做貢獻。
其次,檢查作業時,教師要突破時間限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弄清楚全體同學解答案例題的情況,并向全班做出告知。一要在普遍檢查全班同學課上表情及行為的基礎上,重點檢查準備發言的學生的詳細點評,并給出反饋建議。二要在直接抽查少數學生詳細點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長收集和整理每位學生的詳細點評觀點,間接檢查其余多數學生。三要科學利用網絡工具,通過QQ群、電子信箱等準時接收課外作業的答案等。
最后,講評作業時,教師一要在各組同學充分交流討論后,總結歸納出更加全面且合理的觀點,領導全體同學共同建構出案例題答案;二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建設性的觀點,而不對與答案無關的觀點做消極評價,確保課上氣氛活躍,課后繼續探索;三要表揚課上踴躍發言的人和小組,并做好課堂記錄,將其公布于全班面前,為成績評定提供事實依據;四要發揮組織的作用,要求課上以小組為單位落座,讓小組學生坐在負責的小組長周圍。
(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迎接學習挑戰。
課程指一門學科,一門課。課程教學是一門學科的教與學,即在一門課上的師生合作活動。每個專業有獨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含特定數量的課程,學生從一個專業畢業,要參加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
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針對某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從整體上嘗試和完善新的課程教學管理規范,引導全面深入地開展案例教學,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在心理學課程案例教學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推動開展專業課程體系中其他課程案例教學。推動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四點:第一,專業帶頭人和相關領導協商確定專業課程體系中適合于案例教學的課程。第二,考慮課程特點,安排課程案例教學。通常情況下,在商業、管理、法律、經濟等學科領域開展案例教學的經驗比較豐富。培養方案中,這樣領域里的課程應優先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三,根據教師素質,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熟練駕馭課堂,有深厚的功底。由高級職稱教師擔任的課程才能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四,盡量多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配合授課教學,二者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因學生而異?!皩Ρ究粕?,特別是低年級的本科生還是應以‘授課為主,輔以案例’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好,對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學的課時應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過20%”[1]。同一段時間內,開展案例教學的課程越多,越容易使學生接觸到案例教學環境,有利于養成發表觀點的行為習慣。
二要在當前大班上課條件下,用好小組學習形式,以促進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在實踐中要注意下面幾點:第一,要明確小組學習的基本要求及特點。小組學習要求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組內合作促使個人明確責任,恪盡職守,得到鍛煉;通過匯集智慧,大大提高小組成功的概率,使小組在全班面前出彩,增強個人成就感。組間競爭則可能帶來小組失敗,使小組成員承受壓力,甚至是痛苦(當然,小組失敗造成的間接打擊,遠遠弱于個人失敗帶來的直接打擊。)。第二,要科學建立學習小組。一方面,在班級人數確定的條件下,平衡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要求,設置全班的組織結構,即小組劃分。比如,對于一個六十人的教學班級,管理層次是二,管理幅度可以定為七八,即教師面對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面對七八個學生(管理幅度越小,管理效率通常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小組表現連續多次欠佳,則應該重新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調整小組劃分,以保證小組有較大的成功概率。
三要銜接案例教學與實習教學,開設心理學課程實習,提高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心理學課程實習要按如下幾步要求學生:第一,在熟悉案例教學活動形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近期的親身經歷,寫出曾經引發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痛苦、快樂等情緒的案例故事,并明確提出案例問題。第二,進行交流討論,將自己的案例呈現給小組其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全組學生的案例整編成一個案例。第三,根據案例故事寫出心理情景劇劇本,在教師檢查指導后,改進和完善劇本。第四,堅持排練劇本,能在全班學生面前演出,通過小組學生的合作,將學習、健康、發展和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問題及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上述實踐問題的過程展現出來。
關鍵詞: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對策
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指高師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相比于商業、醫學和法律等領域的案例教學實踐,心理學案例教學實踐明顯落后。本研究立足于崗位實踐,嘗試探索心理學案例教學規律。采用的主要教學操作,一是將案例作為例題或習題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理論知識的實踐形態,應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解決案例故事情境中的疑難問題。二是抓住時機呈現不同類型的案例。小型案例有簡單的故事情境和比較明確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少的討論,適合于缺少感性基礎的學習。大型案例有復雜的情境和困難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多的討論,適合于階段性復習。三是呈現的案例選編于已經出版的案例書籍、教師資格統考復習資料中的案例分析題、網絡視頻等。四是為了便于課上討論,開課之初,就請學生自愿結成學習小組,并要求在后面的心理學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表現,結課時,每個學生都會有小組活動分數,這個小組活動分數會加權進入個人心理學總評分數。為了解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改進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本研究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針對上課的150名學生(從所教的兩個平行教學班的192名學生中隨機選出),在期末即將結課時,利用某一次課的課前和課間時間,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去除6份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4份。問卷調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和學習挑戰?,F將相關現狀表述如下。
一、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學習動機現狀。學習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使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可表現為愿望或希望,根據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可分為長遠動機和暫時動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希望上課時使用案例是暫時動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是長遠動機,為了便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既是暫時動機又是長遠動機。相關調查結果是,93.7%的學生希望上心理學課時使用案例,其中36.8%的學生非常希望使用案例;74.3%的學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88.2%的學生認為除了考試,心理學知識有生活和學習價值,其中,13.9%的學生認為心理學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非常有價值。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時,多數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少數學生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學習動機缺失,甚至起阻礙作用,表現為自主性不強,無法專心于大學學習,忽視專業學習等。
(二)學習行為現狀。學習行為指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經有過的真實行為表現,是學生接受教師要求,投入時間和精力完成任務,實現發展的過程。學習行為主要有課堂(上)行為與課外(下)行為。首先,課堂行為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呈現案例故事,要求同學當堂用所學的心理學原理對故事中的問題情節進行點評,60.4%的學生認真思考,嘗試寫出詳細點評,13.9%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簡單,想出答案后做其他無關的事情,16.7%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難,一直想不出具體的答案,8.3%的學生心不在焉,做與案例點評要求無關的事情。其次,課外行為方面。一是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課下對給出的案例進行思考,并準備在下一次課上回答相關問題,25%的學生花費超過2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29.1%的學生花費超過1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8.1%的學生花費超過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花費不足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根本沒準備。二是學生課外自覺應用心理學知識。調查顯示,在課下沒有作業時,74.3%的學生偶爾有意結合實踐應用心理學原理,7.6%的學生經常有意應用,18.1%的學生從未有意應用。78.5%的學生課下偶爾(10次以下)與學生談論過包括案例在內的心理學知識,4.2%的學生課下經常(10次以上)談論,17.4%的學生從未(0次)談論。出現上述整體不均衡的學習行為,一方面是學生的原因,如學生由于習慣或傳言,認為學習心理學這樣的文科課程,不用寫作業,考前背一下就可以過關;由于缺少社團組織,難以了解和接觸家教服務活動、支教志愿活動和支教實習活動等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活動等。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原因,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求不具體、不明確;引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不合理等。
(三)學習挑戰現狀。學習挑戰是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活動要求與學生現有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學生發展的可能空間,是學生學習的目標要求。學習挑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傳統授課教學帶來的習慣障礙。學生習慣于上課聽教師講,不習慣當眾發表自己的觀點。習慣障礙表現在調查中,46.6%的學生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或提出問題,5.6%的學生非常愿意當眾回答或提問。59.1%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解決案例故事中的問題時,愿意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4.2%的學生非常愿意在組內當眾主動發表觀點。二是缺乏做答材料分析類型題的經驗。材料分析題是教師資格全國統考試題中的一種基本題型,一道材料分析題通常就是一個案例。在本學期的案例教學實踐中,曾經多次使用材料分析題案例。調查顯示,在上心理學課前,18.8%的學生熟悉材料分析題型,0.7%的學生非常熟悉材料分析題型。三是對案例教學課堂環境感到陌生。在課堂環境方面,案例教學與傳統授課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傳統授課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單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學生。案例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雙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小組長,小組長直接面對每個學生。在案例教學環境中,學生更自由,更容易明確責任。調查顯示,上心理學課之前,27.1%的學生上過案例教學課,0.7%的學生上過并且很熟悉案例教學課。四是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水平偏低。課上用心理學原理對案例故事進行點評時,54.2%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難以建立心理學原理與案例矛盾情節的聯系,24.3%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理解不透心理學原理,11.8%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找不出案例故事的矛盾情節。
二、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對策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發展過程逐步形成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和規章制度等,集中體現在班級競賽、社團活動、學風和校風上,會潛移默化地熏染學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宣傳突出榜樣示范作用,將學校里的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報道出來,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在當前網絡日漸發達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校園網平臺進行宣傳非常重要。有些學校已經在校園網上視頻報道自己的學生,有的視頻來自校外權威媒體報道,有的視頻則是學校自采自編的,這是很好的做法。優秀學生成長的案例故事,有力地說明在本校校園內學生是可以成材的,沒有必要再重新高考,并選擇其他學校;也會向學生展示校園成功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要求學生自己決策、計劃,直至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創新,利用好教師和學校這樣的重要條件或資源;同時,會告訴學生專業學習是立身之本,其他活動起輔助或延伸作用,做出的成就都應該直接或間接地與自己專業相關聯,是恰當切入專業學習的結果。以上述方式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方面要注意持續視頻報道,定期更新,另一方面要注意多方面多層次地進行報道,便于不同水平和不同興趣的學生有選擇地模仿。
(二)規范課程作業要求,控制學習行為。課程作業是為完成既定的課程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是學生的功課。課程作業的形式多樣,包括寫課程論文、畫知識結構圖、做實驗并提供相應的報告、解答課程習題、生產出產品等。解答案例題是心理學案例教學中的一種典型課程作業。規范課程作業要求主要指在布置作業、檢查作業和講評作業等各環節上,教師要做到位,提出詳細具體的要求,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給出適合的支持,使學生堅持自主并成功地完成作業。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要注意從三個層面規范解答案例題的要求。首先,布置作業時,教師一要并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向學生解釋案例題的答案形式、作答時間、解答技巧、知識范圍等;二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理解作業要求,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允許學生討論案例題;三要引入反饋機制,要求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幾名同學,向全體同學口頭表述教師提出的作業要求;四要提醒每一位同學通過仔細閱讀與深入思考求得案例題答案,對于全班同學討論案例都至關重要,都是在為班集體做貢獻。其次,檢查作業時,教師要突破時間限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弄清楚全體同學解答案例題的情況,并向全班做出告知。一要在普遍檢查全班同學課上表情及行為的基礎上,重點檢查準備發言的學生的詳細點評,并給出反饋建議。二要在直接抽查少數學生詳細點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長收集和整理每位學生的詳細點評觀點,間接檢查其余多數學生。三要科學利用網絡工具,通過QQ群、電子信箱等準時接收課外作業的答案等。最后,講評作業時,教師一要在各組同學充分交流討論后,總結歸納出更加全面且合理的觀點,領導全體同學共同建構出案例題答案;二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建設性的觀點,而不對與答案無關的觀點做消極評價,確保課上氣氛活躍,課后繼續探索;三要表揚課上踴躍發言的人和小組,并做好課堂記錄,將其公布于全班面前,為成績評定提供事實依據;四要發揮組織的作用,要求課上以小組為單位落座,讓小組學生坐在負責的小組長周圍。
(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迎接學習挑戰。課程指一門學科,一門課。課程教學是一門學科的教與學,即在一門課上的師生合作活動。每個專業有獨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含特定數量的課程,學生從一個專業畢業,要參加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針對某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從整體上嘗試和完善新的課程教學管理規范,引導全面深入地開展案例教學,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要在心理學課程案例教學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推動開展專業課程體系中其他課程案例教學。推動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四點:第一,專業帶頭人和相關領導協商確定專業課程體系中適合于案例教學的課程。第二,考慮課程特點,安排課程案例教學。通常情況下,在商業、管理、法律、經濟等學科領域開展案例教學的經驗比較豐富。培養方案中,這樣領域里的課程應優先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三,根據教師素質,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熟練駕馭課堂,有深厚的功底。由高級職稱教師擔任的課程才能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四,盡量多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配合授課教學,二者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因學生而異?!皩Ρ究粕貏e是低年級的本科生還是應以‘授課為主,輔以案例’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好,對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學的課時應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過20%”[1]。同一段時間內,開展案例教學的課程越多,越容易使學生接觸到案例教學環境,有利于養成發表觀點的行為習慣。二要在當前大班上課條件下,用好小組學習形式,以促進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在實踐中要注意下面幾點:第一,要明確小組學習的基本要求及特點。小組學習要求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組內合作促使個人明確責任,恪盡職守,得到鍛煉;通過匯集智慧,大大提高小組成功的概率,使小組在全班面前出彩,增強個人成就感。組間競爭則可能帶來小組失敗,使小組成員承受壓力,甚至是痛苦(當然,小組失敗造成的間接打擊,遠遠弱于個人失敗帶來的直接打擊。)。第二,要科學建立學習小組。一方面,在班級人數確定的條件下,平衡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要求,設置全班的組織結構,即小組劃分。比如,對于一個六十人的教學班級,管理層次是二,管理幅度可以定為七八,即教師面對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面對七八個學生(管理幅度越小,管理效率通常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小組表現連續多次欠佳,則應該重新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調整小組劃分,以保證小組有較大的成功概率。三要銜接案例教學與實習教學,開設心理學課程實習,提高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心理學課程實習要按如下幾步要求學生:第一,在熟悉案例教學活動形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近期的親身經歷,寫出曾經引發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痛苦、快樂等情緒的案例故事,并明確提出案例問題。第二,進行交流討論,將自己的案例呈現給小組其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全組學生的案例整編成一個案例。第三,根據案例故事寫出心理情景劇劇本,在教師檢查指導后,改進和完善劇本。第四,堅持排練劇本,能在全班學生面前演出,通過小組學生的合作,將學習、健康、發展和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問題及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上述實踐問題的過程展現出來。
作者:劉偉洋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河北省邢臺學院 陶西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廣大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多。教學案例因其兼顧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既能及時捕捉記錄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又能總結提煉教學思想、提升教學智慧,幫助教師積累資料,提高認識,總結經驗,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因而近些年被中小學校所重視,為一線教師所接受。然而仔細審視教師撰寫的教學案例,會發現存在特點不具備、素材不合適、主題不明確、描述不具體、分析不透徹、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為此,中小學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應做到“六要”。
一、案例特點要明晰
教學案例作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在內容和格式上與研究報告、論文、教案、教學日志等均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必須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點。“教學案例,即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教學事件?!弊屑毞治銎浜x,我們會發現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①真實性。事件是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生的,不是杜撰的。②問題性。作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問題在內,且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或設想。③過程性。案例是對一個事件實際情境的動態性的描述,有事件發生的具體過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問題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夠通過對某一事件現象的分析、處理、詮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才能對他人有較大的借鑒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適當
案例素材的選擇對于教學案例的編寫非常重要。教師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學事件都能作為教學案例的素材。教師在選擇案例素材時,必須要看事件是否適宜做教學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問題性,問題能否引發人們的思考,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發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隱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問題;事件是否有價值,解決問題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學習和借鑒;事件的過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讀者的心靈受到震撼等等。總之,選擇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學案例的特點,切忌事件干癟、平淡、虛假、無意義。
三、案例主題要鮮明
編寫教學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反映一種理念,明白一個道理,探討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學案例要有鮮明的主題。主題是案例的靈魂,是編寫者對教學事例中蘊含的新理念與新策略提煉的結果。教師既可以從日常積累的教學素材中發現問題,思索困惑,從中選擇主題;也可以先確定主題——最好是自己感悟頗深的,然后根據主題搜集相關的案例素材。無論怎樣確定案例主題,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案例主題應當是事件發生中最突出、最鮮明、帶有傾向性的問題。②案例的主題要新穎,有時代感,使讀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讀者共鳴。③案例主題要體現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給讀者帶來啟示。④案例主題的切入點要小,切人點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徹,案例的價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種教學事件,所以對事件的描述對撰寫案例來說非常關鍵。事件描述要圍繞主題實事求是,內容既要恰當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語言力求樸實簡練,篇幅力求簡短。關于過程的敘述,要有一個按時間順序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能夠反映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敘述要經過加工編輯,要有邏輯層次,而避免把教學情境原原本本全記錄下來,沒有概括和濃縮;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活動,在說明教師心理活動的同時,還要注意說清學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對教師、對教學效果等的看法如何。關于結果的敘述,要說清教學中產生的即時效果,教學是成功還是失敗,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如何等等。結果的敘述要實事求是,觀點鮮明,簡明扼要,使讀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結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對案例的分析和讀者對整個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評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評論是案例的精華所在。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案例事件進行分析評論就是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圍繞案例的主題評析成功或失誤之處,針對教師外顯的教學行為說清其內含的理論依據,進而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理念、新觀點、新策略,給人以啟示。
針對案例撰寫中容易出現評析與事件描述相脫節的的情況,教師在撰寫案例評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論要密切聯系案例實際
撰寫案例評論時,要就事論理。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剖析其中所隱含的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規律,所運用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解決具體問題的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終要緊扣案例,不能脫離案例本身空講教育理論。
2.評論要客觀中肯
對案例的評論要有求實精神,不夸大,不縮小。分析要實在,有針對性,要講關于這個案例的具體的小道理,而不是講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羅列教育理論的條條。而要將相關的教育理論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論述要重點突出
對于已寫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復閱讀,依據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問題,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論述時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把道理說清,把主題揭示出來。
4.分析要獨到深入
每一個事件都有其背后發生的原因,每一項行為都體現著行動者的觀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根據行為揭規律。通過對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與討論“事件給出的教訓或啟示是什么?問題解決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找出事件發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和教育教學規律。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決定的,所以,對案例事件的分析評論要在縝密思考的基礎上深入進行,表述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六、案例形式要靈活
教學案例作為一種文體,有它自己的寫作結構,“教學案例的基本表現形式有以下四個要素:標題、背景、案例、評析或反思?!盚規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師了解基本的撰寫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寫技巧,撰寫出較為科學的教學案例。但過分講究格式,有時也會束縛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間。教學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那樣嚴密,所以教師在撰寫教學案例時,根據事件的具體內容,形式可靈活一些,語言可自由一些。總之,只要是教師能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利用教育教學理論尋找解決辦法,通過反思與討論,產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備教學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靈活掌握,自由發揮。
參考文獻
【1】章亮.例談教學案例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教學與管理,2009(9).
【2】何如濤.教學案例撰寫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教學與管理,2006(10).
【3】茹紅忠.教學案例的審視與反思.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
【4】譚振憲.怎樣撰寫教學案例.語文教學通訊,2007(1).
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被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主體,教學不僅是一個如何傳授知識、如何調動學生的注意和動機的問題,也是一個傳授生成學習、激發學生學會生成的過程。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緊緊圍繞著學生意義建構這個中心,引入實用教學案例,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辨證論治得到我們所要講授的內容,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可在學生建構新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提高其思維能力。案例原是司法機關審判案件的實例,后被引用到各行各業。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一貫主張個案教學即案例教學,認為思考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重于知識的“灌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量引入的教學案例多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或撰寫教學案例,內容應包括服務對象的基本資料、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的詳細資料。教師自己撰寫教學案例的好處是可以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納人其中,但是花費時間較多,難度也高。而運用現成案例的好處是可以節省時間與精力,不過未必能找到與教學主題完全符合的案例。下面是筆者在從事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在編寫教學案例方面的一些探討。
1教學案例編制模式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常用“SOAP模式”。它是全科醫生用來描述患者健康問題的一種格式,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套路”。s(subjec~vedata)是指患者提供的包括癥狀、主訴、病史等在內的主觀資料。O(objectivedata)是指體征、輔助檢查、患者行為和態度等客觀資料。A(assessment)是指醫生經過綜合、分析患者的主客觀資料做出判斷。P(plan)是針對患者的健康問題制訂的處理計劃。
2教學案例選擇
教學案例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載體,因此在編制教學案例之前先選擇合適的案例。選擇教學案例的依據:一是教學大綱,所選教學案例能夠體現大綱規定的內容。二是教材,揣摩教材的知識點,掌握其重點、難點;以教材為參考,而又不被教材所限制。三是學生,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層次,即能夠將已知知識融會貫通,又能從教學案例中發現未知,獲取新知。
3教學案例編制
編制教學案例是對特定情境的描述,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 的實際工作能力。
3.1教李案例偏剎原則
3.1.1科學性 筆者認為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應該科學地運用醫學和護理術語,教學案例中涉及的各種資料數據應該準確無誤。
3.1.2真實性 教學案例必須來源于臨床實踐嘆
3.1.3典型性 典型教學案例能夠突出事物的本質,同時輻射相關學科理論和技能。
3.1.4問題設里的開放性與系統性 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多方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解決過程又是學生系統運用知識和學習的過程嘰
3.2編剎要求
3.2.1以’‘問題”為生線.突出矛后的對立和沖突‘沒有問題或問題情境的教學不能算教學案例,問題或問題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教學案例。
3.2.2建構中心論題要突出一個主題,如果是多個主題的話,敘述就會顯得雜亂無章,難以把握事件發生的主線。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過分地渲染自己的個人情緒或情感,以免使教學案例的重心發生偏移。
3.2.3建構現實生活場景教學案例的敘述要把事件置于一個時空框架之中,應該以關注今天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為著眼點,至少應該是近5年內發生的事情,展示的整個事實材料應該與整個時代及教育背景相照應,這樣的教學案例讀者更愿意接觸。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可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對教學案例所涉及的患者產生移情作用。
3.2.4建構完笠不生動的惰節教學案例必須要有完整而生動的情節。要能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按照一定的結構展示出來,同時,對事件的敘述和評點也是其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戲劇性的沖突。對于課堂教學案例來說,應該有學生圍繞某一個討論的中心問題表達他們不同見解的波瀾起伏的過程性教學沖突。
3.2.5教學素例的敘述要具體、翔實教學案例要揭示事件產生的背景,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相對完整的情節,使學生通過教學案例的詳盡介紹知道所發生的一切。教學案例不應該是對事物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該是對事物所具有的總體特征所做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教學案例提供的各種信息應該是準確的、紀實性的,包括與教學案例相關的背景材料特別是第一手資料,也應做具體的陳述,因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問題發生的場景,隱含著問題形成的某些重要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敘述不應該影響到對主要問題實質的把握。
3.2.6針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案例教學屬于啟發式教學的一種。給予學生一個實際的問題情境,一個模擬的經驗,讓學生有機會設身處地面對情境中所引發出來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習,并在課程討論中獲得學習效果。
4建構參與模式
4.1教李素例裸金討論模式
通常教師提前1--2周將要討論的教學案例和問題發給學生,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查找資料,課堂上先小組討論,后集體匯報,最后教師總結。在該模式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以組織者和輔助者的身份參與小組討論,把握討論內容的主旨方向,避免討論偏離教學內容
4.2教李素例裸金導入模式
將教學案例作為先行組織者U呈現給學生,然后以教師講授為主,從教學案例分析至得出結論,發揮烙印、理解的功能氣
4.3片段穿插模式
片段穿插模式往往運用在護理技能操作訓練中的小片段教學案例為學生設置一個特定的情境,學生在進行某項護理技能操作時,根據教學案例所給信息組織自己相應的溝通交流方式。另外,片段穿插模式還可用于課堂教學中;片段教學案例短小,涉及問題少,簡明易懂,可用作課堂舉例。
4.4大教母素例(即個案)系挽含析模式
1.1課程設計思想
筆者經走訪一些企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畢業生,涉及飼養技術員、農戶支持技術員、化驗室檢測員、業務員等崗位,學生均表示動物生物化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如化驗室檢測員需要掌握相關的生化指標檢測技術,以進行疾病的診斷;飼養技術員、客服專員和業務員等崗位則更需要堅實的動物生物化學理論知識,以解答農戶的技術咨詢和新疫情的分析與判斷。
1.2重組教學內容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知識的構成方式與實際運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成正比。為了開展行動導向教學,結合學院動物生物化學課程開課40學時,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將理論知識體系按照由易到難來編成(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代謝、機能生物化學)3個項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項目設3個子項目(核酸、蛋白質、酶等);物質與能量代謝項目設5個子項目(生物氧化、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代謝和核苷酸代謝等);機能生物化學項目設2個子項目(水與無機鹽代謝、酸堿平衡)。對各項目中理論性太強且實踐應用不多的內容進行刪減,以便于教師教、學生學。
1.3配套案例
為順利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共設計了34個與動物疾病防治、時事案件、人類健康相關的生物化學教學的案例。如根據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項目的特點設計了農藥中毒與急救、人體8種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紹、鐮刀型貧血病、瘋牛病、克雅病、蠶豆病———G6PD酶缺乏等12個教學案例;針對高考設計了物質與能量代謝項目吊瓶班、減肥藥的危害、低血糖與休克、牛羊營養代謝病、糖尿?。谴x紊亂等19個教學案例;機能生物化學項目設計了產后癱瘓急性缺鈣、血紅蛋白尿癥缺磷等3個教學案例。這些教學案例將物質在動物體內微觀的代謝過程變得宏觀可見,且與身邊的案例相聯系,既加深了學生對生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4實訓內容
根據學院現有的實訓條件及各班開展動物養殖的情況,將本課程的實訓內容分為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和探究創新性實驗項目(3個模塊)。1)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以掌握基礎技能為目的,包括“雙縮脲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和“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2個任務)。2)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提高專業技能為目的,包括肝臟中酮體的生成與測定、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測定、無蛋白血濾液的制備、動物血糖測定等(4個任務),基礎驗證性實驗項目和綜合分析性實驗項目均為課堂教學任務,在課堂完成。3)探究創新性實驗項目為學生能力拓展項目,開設牛乳中蛋白質的提取與鑒定、不同飼養條件對動物血糖的影響(2個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項或自選題目進行科學研究,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設計試驗方案,最后撰寫科研論文,為今后的畢業論文研究和撰寫打下基礎,提高學生探究興趣和創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為更全面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紀律成績、平時成績、實訓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四個方面。紀律成績考核上課出勤率、平時成績(課堂提問和作業成績)、實訓成績(實訓操作、實驗報告成績)、期末考試為筆試。課程綜合成績評定的比重分配為:學習紀律成績占10%,平時成績占15%,實訓成績占30%,期考成績占45%。
2動物生物化學基于行動導向法的網絡教學資源庫開發
行動導向法教學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支持才能順利地開展,為此學院開發了基于行動導向法的動物生物化學網絡教學資源庫,既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又利于學生自主地進行個性化學習。
2.1“教”資源開發
資源庫將教學內容重組為3個教學項目和10個子項目并結合各自子項目開發多媒體教學素材,內容包括教學詳案、教學課件、圖片助學、上課錄像、案例分析、項目測試等內容,教學課件和案例分析均圖、文、動畫并茂,將教學的重點難點采用生動的Flas模擬,再配以真實場景的教學錄像和相關的圖片素材,表達生動、豐富的知識,創設形象、仿真的教學情景,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知識視野,為教師在課堂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過程提供了直觀、有效地幫助。
2.2“學”資源開發
為方便學習者按學習需求靈活地查詢知識,資源庫將圖片資源、名詞解釋、虛擬空間、錄像資源、測試中心等重點教學資源單獨設置模塊。配套的教學錄像為學生提供了跨越時空的現場教學資源,其他分專題的錄像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可直接觀摩學習的教學資源。此外,資源庫設置自主學習、實訓基地、拓展資源等模塊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補充資源,如執業獸醫資格證的復習考試資料等,為擴大學習者的知識面和今后的專業提升與發展提供切實地幫助。
2.3自我評價資源開發
為了能讓學習者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資源庫為每個教學項目設計了題型多樣的項目測試,方便于學生按項目測試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單獨設計的測試中心為學習者提供了模擬試題和綜合在線測試題目,以檢驗對整門課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課件還為自主學習者設計了鞏固習題和答案,方便學生檢查自學效果。
2.4輔助管理平臺開發
在學習論領域,自主學習被看成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論領域,自主學習則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自主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方式,還是一種教學的方法。近年來國內關于自主學習的探索,多以此為切入點。這里評議的兩篇語文教育碩士論文,其探討的自主學習也局限于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的范疇。
一、自主學習是有支架的學習
【評議文章】周愛英:《高中文言文自主、合作學習研究》,魯東大學2012碩士論文。
【內容提要】從教學現狀出發,提出了高中文言文教學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的現實性和可能性,并以案例為載體嘗試探索了這種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特別對實施前提、實施過程以及實施后的反思進行了討論和總結。
何為支架?通常來說,“支架”是指為學生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的一種概念框架。建構主義借用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作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實質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為學習過程中的“腳手架”。這種概念框架是為發展學生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按照學生認知能力的“最鄰近發展區”來建立,因而可通過它的支撐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頓地把學生的認知能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教”。如果所謂的“教”指的是學生在有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那么“不教”就是學生的完全自主學習。“教”和“不教”是學生學習的兩種狀態,為幫助學生從“教”到“不教”的飛躍,教師需要適時提供適當的“支架”。換而言之,在教學論領域中,自主學習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來界定的,其“自主”是有限度的“自主”,是一種教師指導下的支架式學習。這一點我們通過對周愛英《高中文言文自主、合作學習研究》的評析來獲得比較明確的認識。
《高中文言文自主、合作學習研究》一文共有五章,其中核心的部分是第三和第四章。第三章主要介紹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作者先明確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含義及其作用,然后分“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三種課堂教學形式介紹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第四章系統闡述了自主、合作的文言文教學模式的實施前提和實施過程。作者先論述了高中文言文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實施的前提是科學分組,激發興趣,消除畏懼心理,同時要完成角色的轉變,以及要精心編寫導學學案;其次論述了高中文言文自主、合作式學習實施過程,關鍵是強化自主學習,課堂上要創設平臺,建立合作機制,培養合作習慣;最后,提出要通過個性化輔導來為自主、合作學習助力。
這里我們注意到,作者在討論所謂“自主、合作文言文學習模式”時,特別強調了實施的前提條件。這些前提條件其實就是些“支架”。如談到激發興趣,作者分析了幾種重要的教學支架:有沖擊力的導語能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對課文所指涉的政治、經濟、思想和風俗背景的介紹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豐富教學內容,克服學生厭倦心理;教師的評價激勵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提高認知內驅力。這里特別有必要一提的是教師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特意編寫的導學案。
正如作者所述,“導學案”與“教案”不同,它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等,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構建而編制的一套學習活動的設計方案。高中文言文教學實施的課前預習案、課內探究案和課后拓展案,實際上是教師在不同環節上為幫助學生學習而設計的“支架”。
“課前預習案”是針對“課前延伸”這一環節而設計的支架,說到底是幫助學生預習用的。其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習方法、作者介紹、背景介紹、正音正句、文本整體感知等方面的內容?!罢n前預習案”總是提前下發給學生,讓學生在接觸文本的同時就能明白學習重難點,掃除學習文言文的障礙(字音、斷句、典故等內容)?!罢n內探究案”是針對“課內探究”環節而設計的支架,其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落實文言知識點,落實文本關鍵語段的理解和對課文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小結。在“課內探究案”的后面,一般還有個“鞏固檢測”的環節,主要是針對文本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和易混點,緊扣教學目標,進行鞏固檢測。鞏固檢測形式多樣,可以是背誦、默寫等形式,也可以用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等形式。主要用來檢查學生的當堂掌握情況?!罢n后拓展案”則針對“課后提升”環節設計的支架。主要是選取與文本內容相近、文體相似的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作品,或對文本的賞析性文章,進行類文拓展閱讀或訓練。通過這種拓展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言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目前,學案導學的學習模式受到國內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認為它改變了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諧地統一了起來。但遺憾的是,周愛英《高中文言文自主、合作學習研究》一文在討論“自主學習”論題時幾乎沒有關注到導學案在教師由“扶”到“放”,學生學習由“被安排”到“自主安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導學案”的特征把握還不夠準確,對編寫主體和編寫內容認識上還不到位。
真正能在“教”和“不教”之間起到支架作用的導學案,其編寫主體不能永遠是教師,也就是說教師要學會逐漸“放權”,讓學生參與甚至自主編寫導學案;其次,要把“導學過程”作為導學案最核心的部分來編寫。學生首先要知道學什么和怎樣學,然后才去關注學習的基本步驟和程序。也就是說,導學過程首先要告知“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然后進行學習活動的設計。把學習內容細化為在學習活動中的系列問題,把“學習方式”細化為學習活動中具體可執行程序(包括學習指令或指導語言)。從導學案的基本結構來看,縱向上,把學習內容及問題概括為問題線索,把學習方式及程序概括為“學法線”,這兩條線是并行而又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必須清晰地理出這兩條線索;橫向上,分出若干學習環節,學習環節分解成若干學習活動,學習活動分解成若干學習程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奔向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是有反思的學習
【評議文章】鄧豐華:《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2碩士論文。
【內容提要】以自主學習理論、閱讀學相關理論等為依據,從改進學習方式、強化“自主學習”的角度切入,對如何優化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展開研究,在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三方面嘗試總結了高中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并結合具體案例介紹了組織學生進行現當代散文自主學習的基本流程。
教學論領域的自主學習不僅僅是有支架的學習,而且也是有反思的學習?!胺此肌痹诋敶J知心理學中屬于元認知的概念范疇。元認知是人們關于自身認知過程、結果或與之有關的一切事物、材料、信息的認知,它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調控三個因素。用元認知的理論來描述,“反思”就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應當成為其中的必要環節,同時,學生不僅僅是對學習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且要深究自主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鄧豐華《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究》一文,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的闡述中,對于“反思”的價值有較充分的認識。
《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究》共分三章,其中第三章是主體部分,論述了現當代散文教學中自主學習的策略、流程,并以作者自己講授《老王》一課的教學為案例,開展了案例分析與討論。我們注意到,作者在自主學習策略闡述中非常強調評價的意義。他認為“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是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評價與教學一體化能夠給學生和教師及時提供反饋,對于自主學習的效果有極大的影響”。他提出,在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中,評價應該貫穿在整個過程中,可以通過展示優秀預習作業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加以評價,可以通過檢測學生誦讀的情況來評價學生對文本的自讀感受能力,可以通過全班交流閱讀方法的方式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不是只用一個統一的結論來衡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高下,而是重點評價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體現出來的思維過程,如學生在自讀文本時他是從哪些層面、角度展開的,這些層面、角度是否全面,整個過程他運用了哪些技巧、方法,這些技巧和方法是否合適,通過這樣的評價,使學生對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總結出解決問題的經驗,改進學習的方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引起繼續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他還特別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認為自我評價能促進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目標、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客觀地認識自我,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情況與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關系,從而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習方法,規避盲目學習,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和前文思路相同,《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究》一文也強調通過學案指導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流程。學案也分預習學案、課上學案和課后學案,每類學案的內容也基本相同。但在學案中,作者有意識細化了評價的內容。比如,在課上學案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預習內容的檢測。檢測的內容包括生字詞的注音釋義,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簡述,釋題等;還檢測學生的誦讀情況,引導學生重視從整體上把握現當代散文的感情基調、梳理行文脈絡的意識,培養整體感知能力。這實際上是對預習效果和預習能力的評價。在課上學案的第三個環節是課堂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和本節課上掌握到的學習方法,闡述自己對文本的再認識,提出自己新產生的困惑等等。這實際上是對課堂學習效果和聽課情況的評價。至于課后學案,完全就是對課內學習情況的評價和課外學習內容的拓展。學習的最終目的終究是運用,能否學以致用是檢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指征。作者提出,教師應在課后學案中補充遷移運用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整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從認知心理學來看,學習過程中的“反思”是有獨特認知模型的:
首先,引導學生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這里包括回顧學習過程、檢查學習策略、檢驗學習結果等。其次,學生自我評判學習過程和結果是否完善。如果是,反思活動進入總結提高階段,包括總結經驗、提煉方法、優化探索、深化延拓等;如果不是,就進入察覺問題階段。接下來,學生通過分析、假設等方法界定問題。再通過搜索、探究等方法確定解決問題的對策。最后,通過實踐檢驗所采用的策略是否正確。如果是,就進入總結提高階段;如果不是,則進入再反省階段,開始新的周期。由這個認知模型可見,反思的過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相對周期之間具有內在的連貫性,元認知滲透于全過程,這些正是常規學習所缺乏的。
如果對《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究》一文中有關學習評價的內容進行一下提煉,我們肯定能夠看到反思認知模型的一些影子,這說明作者對自主學習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心理過程是有較深入認識的。但另一方面,也確實反映出某些不足,比如對學習內容本身的關注度遠高于學習方法或策略,對學習方法或策略的反思又往往缺乏完整的認知過程,不能很好促進學生對有效學習方法或策略的總結和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