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0 09:00:39
序論:在您撰寫材料科學工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雙語教學是地方高校大學教育的一大難題。本文分析了《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雙語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對教學過程中的英語使用比例、課前準備、課件制作、作業和考核等問題提出了初步改革方案。
關鍵詞:雙語教學;英語使用比例;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095-02
在2010-20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第一次提出了實施教育國際化的方針政策。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國際化。雙語教學是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國際化的必然選擇。教育國際化的另一重要形式是師生國際流動。雙語教學能為學生出國留學做全方位的鋪墊。因此,雙語教學的意義尤為重要。
早在2001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國際先進的新知識、新技術,培養與國際接軌的材料類人才,我校對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采取了雙語教學。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一、雙語教學定位
從雙語教學的英文表述(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中可以看到三個關鍵詞:學科內容、語言技能、整合學習。其中“學科內容”置于“語言技能”之前,是首要目標?!罢蠈W習”是雙語教學的精髓,體現了雙語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在教學設計上,要將學科內容和語言技能兩個教學目標整合,處理好語言與學科內容之間的依存關系:語言是學科內容的學習媒介,而學科內容是語言學習的資源?!罢蠈W習”也是雙語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為主。在教學設計上,要創設多種有效活動,形成任務鏈,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努力探究、親身體驗的學習情境。
二、教學實踐
1.課程性質與目標。本課程是我校為材料類寬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課程凝聚材料學科知識和應用型英語知識的精髓,使用全英文專業教材,通過中英雙語授課使學生在學習材料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和交流的能力。
2.教學方式與考核。本課程總學時32學時,全部為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授課,課件以英語為主。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并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每6學時布置一次課后作業,要求用英語完成。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兼顧雙語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試卷的卷面采取英文題目,學生作答可以用中文。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30%(考勤+習題)和期末考試成績70%組成。
3.授課對象。本課程授課對象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班級人數在20-40人之間。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大學英語》課程,已學的專業課有《材料科學基礎》。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約有1/3學生通過英語4級考試。
4.教師與教材。本課程授課教師為本學院材料學R到淌ΑV鶻灘奈青島科技大學陳克正教授編寫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雙語教材。該書以國外原版教材做參考并根據國內的教學情況及材料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的整合。全書共分固體材料的結構、常用工程材料結構等9章。
三、問題與改進
1.英語使用比例。在雙語課程中,英語的使用比例到底占多少,極大地決定了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由于環境限制,本課程采用保留性雙語教學,即部分采用雙語教學。一般情況,雙語教學要求英語使用比例不低于50%。在最初的教學中,因為追求英語使用比例,所以除了教材全英文外,電子課件也是全英文的,教師講課采用中英文結合。但是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較難接受,教學效果較差。分析原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原本就比較差,再加上諸多生僻的專業詞匯和科技英語長難句,使得大部分學生上課無法聽懂。根據雙語教學“學科內容”為首要目標的原則,結合課堂互動的觀察和學生的反饋意見,計劃將教材更換為許并社編寫的全中文教材《材料概論》,從而確保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為了實現雙語教學“語言技能”目標,仍然保留了多媒體課件中較高的英文比例。
2.課前準備。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地方高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于很多專業英語詞匯甚至大學英語詞匯都沒掌握,造成了學生聽課困難。因此提高本課程雙語教學效果的另一個措施是加強學生的課前預習,尤其是對于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在每節課下課前,提前告知學生下次課的學習章節,并且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后預習準備。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會有更好的預習效果。同時注意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提供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回答,使學生都能參與。
另外,為了使學生理解英文課件內容,編寫專業詞匯集發給學生,使其提前掌握每一課的專業詞匯,便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理解專業知識而不是查找單詞。
3.課件制作。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從方便學生理解出發,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對英文專業詞匯加以中文注解。為了幫助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在多媒體課件中制作收集視頻、動畫、圖片等各種教學素材,增加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具有實際意義的科研課題或學術論文等,特別是教師科研工作中的收獲或遇到的問題,相比刻板的教材理論,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梢娍蒲信c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將科研引入課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強化學生對本專業的科研興趣和信心。在本課程中適時適量地給學生展示寫科研成果或論文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開拓學生在材料領域的眼界,從而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為其今后在本專業中的工作或科研打下良好基礎。
4.作業與考核。由于全英文教材中沒有習題,所以課后作業題為教師自擬題目。主要針對的是課程的重點知識,題型多數為簡答題。為了督促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采用英文答題。但是學生反應太難,多數學生直接照搬教材相關文字,效果非常不好。后來簡化為可以用中文答題,大部分學生能把教材中文字翻譯為中文答題,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將互聯網搜索的中文解答直接照搬。不過至少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中文答題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程期末考試采取筆試閉卷,但是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經過實踐反思后采取開卷考試,允許學生在考試時查閱參考書和英文字典,但是不允許使用手機等電子詞典??荚囶}型有填空題、名詞解釋、判斷題、簡答題、綜合題等。開卷后,學生的考試結果有所改善,但是學生的成績及格率還是偏低。將試卷的大部分題目改為中文撰寫,降低了試卷中的英文使用比例后,及格率提高許多。但是從學生掌握知識出發,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又將開卷考試改為了閉卷考試。經過幾次考試改革后,學生考試成績分布良好,及格率達到正常范圍。
5.課時安排。本課程的總課時為32課時。采取雙語教學后,要兼顧專業知識和科技英語的學習,課時量明顯不夠。因為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語授課,然而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某些重點難點句子,教師必須反復講解,這在很大程度上減慢了授課進度。這就產生了課時不夠的問題。為了使該課程獲得良好的教學質量,必須修改教W計劃,增加總課時數到48課時,才能實現本課程采取雙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6.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另一個原因是課程教學模式單一,授課方法單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英語教材時,注重對ppt課件或教材內容的講解,主要采用逐字逐句翻譯的方式講解,沒有形象的描述和過多的專業闡述。這種授課方式枯燥單一,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和上課的積極性。解決方法之一在繼續使用英文課件的基礎上,更換教材為中文教材。方法之二是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加強師生互動。采用小組討論等其他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雷麗文,等.《材料概論》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47-48.
土木工程材料種類繁多,各類自成體系,教學內容大多數是敘述性和分析性內容;同時,土工工程材料發展迅速,新材料層出不窮,以致學生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學習中難以抓住重點,出現什么都學、什么都學不好的情況。為了進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筆者從教材編寫、授課內容編排、課時分配等三個方面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一)教材編寫
2013年,南昌大學與其他兄弟院校編寫出版了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新編教材充分考慮到現有教材的不足,強化混凝土章節內容,增加了輕質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纖維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噴射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相關知識;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弱化部分章節,將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節內容進行相應刪減;緊跟土木工程材料發展趨勢,增加建筑節能材料章節;設置案例,在各章節中多設案例,引導學生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與實踐相結合。
(二)授課內容編排
根據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特點,對授課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力求做到以下幾點:突出重點內容,授課時以水泥、混凝土、瀝青、瀝青混合料為主要重點,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質、氣硬性膠凝材料、建筑鋼材、新型墻體材料、建筑節能材料為次要重點,同時兼顧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砂漿、石材、木材等;體現專業特點,注意授課內容與不同專業方向的有機融合,土木工程工民建方向專業重點突出水泥與混凝土的內容,土木工程道橋方向專業則要求掌握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則要求詳細講解大體積混凝土及其施工;緊跟土木工程材料發展趨勢,更新教學內容,授課時將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新技術(如隧道盾構技術、大型混凝土構件預制技術)以及教師自身科研課題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結合工程應用,將國內外典型工程(如新型混凝土技術在三峽大壩、杭州灣跨海大橋應用)融入課堂教學中。
(三)課時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實驗性都非常強的課程,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學時有限,在教學中合理分配課時是保證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南昌大學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共48學時,其中課堂授課32學時,實踐2學時,實驗14學時。
二、教學模式的構建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模式一般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筆者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強調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除進行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外,還適當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
(一)理論教學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需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組成、結構、生產、工藝、性能與應用的基本理論知識,為此,有必要將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重組為土木工程材料的組成與結構、生產與工藝、性能與應用三大塊進行統一講授。同時可采用多媒體結合板書的方法進行理論教學,以達到縮減課時、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實驗教學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現有的實驗項目基本上是驗證性實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熱情,因此在實驗教學改革時,除了開展水泥實驗、砂石實驗、普通混凝土實驗、瀝青實驗等驗證性實驗外,還設計了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是在設定原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強度等級、不同坍落度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實驗。創新性實驗是讓學生自選材料和自行設計實驗。創新性實驗前先將學生分為3~4個組并確定實驗題目,要求小組同學查閱資料、集中討論后完成創新性實驗,比如減水劑與水泥相容性實驗、緩凝劑對混凝土凝結時間影響實驗、不同等級礦物摻合料對混凝土強度影響實驗等。通過開展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實踐教學
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組織學生到預拌混凝土攪拌站了解混凝土的生產運輸過程,認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或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見識混凝土的澆注養護,了解建筑鋼材的性能和加工,實現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提升,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基本上都是被動接受知識,很少對土木工程材料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鑒于這一缺陷,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視頻播放與課堂討論環節,提供了網絡輔助教學,完善考核方法。
(一)視頻播放與課堂討論
為讓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引導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筆者充分利用多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優勢,特別制作了一段50分鐘左右關于材料在仿生、智能領域研究和發展的視頻資料,要求學生提前自行觀看,同時在課堂上也組織學生利用1個學時觀看視頻資料,之后用1個學時讓學生走上講臺發表觀后感想。
(二)網絡輔助教學
網絡輔助教學是高校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體現,也是教師授課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輔助教學為學生與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教師可將很多相關的文檔、幻燈片、視頻資料上傳到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上,讓學生自行下載。學生也可在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向教師提問,教師可定期查看和回答學生問題。在教學方法上,網絡輔助教學是對課堂授課方式的一種補充。
(三)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考核方法采用課堂考勤與課堂討論、實驗實踐(報告)、期中考試(開卷)、期末考試(閉卷)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其中四種形式占總成績的比例分別為15%、15%、20%和50%。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程的教學效果,對改變傳統的一考定成績、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分階段檢驗教學效果、改革考試方法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經過上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科研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課內容
教師講課內容有主次之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不僅簡單輕松,而且也更有針對性。對此教師可以適當減少理論課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驗實踐。
(2)上課形式
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并進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發言,既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發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3)實驗實踐環節
除了部分驗證性實驗項目之外,還增設了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見識到各種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創新性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
(4)考核方法
采用上述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程學習效果。
五、結語
關鍵詞:高職;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課程論文;教學改革;學習主體
《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是一門技術基礎課,特點是敘述性、記憶性的內容多,概念多,內容抽象,使學生學起來感到枯燥,有似易而難,似淺而深,似懂非懂的印象。
針對《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增設課程論文的設想。通過增設論文改革教學方法,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內容、考核手段的全面改革??梢詫我坏恼n堂講授擴展到指導學生自學、討論、科研和實踐,有利于加強師生的雙向交流及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由“學會”逐漸過渡到“會學”、“會用”。
增設課程論文的意義
(一)一線牽動了全局,一改可以推動教學各環節的全面改革
促進教學主導思想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長期以來,一種舊的傳統教學思想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工作,這種舊的教學思想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認為有了知識就有了能力,把知識與能力等同起來;二是教書不教人,把教書與教人割裂開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課程論文體現了教學以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為主導的思想,突出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
在教學內容上原來是書上有啥講啥,現在轉換為“四不講”,“四增加”四不講是:凡屬高中或文化基礎課講過的不講;陳舊過時的知識不講;單純闡述性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掌握的不講。wWW.133229.Com四增加是:增加新知識,新技術;增加科學論文講座;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加課程論文。
與舊的傳統教學思想相比較,這是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法舊的傳統教學思想主要表現有二:一是“注入式”,二是“抱著走”。在這種教學方法指導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受到嚴重的壓抑,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改革這些方法勢在必行。增設課程論文則注重四個為主,即學生為主,自學為主,讀書為主,訓練為主。以啟發式、學導式代替注入式,根據課堂性質、學生的特點,采用講授、課堂討論、習題和指導學生自學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各種課外訓練,開闊思路,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促進了實驗的改革原來實驗是聽、看、抄。聽是學生聽實驗教師講授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使用等;看是少數學生照著教師的示范動作做一遍,大多數學生圍著看;抄是實驗之后大家互相抄數據和實驗報告?,F在改為自始至終讓學生親自動手,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
改變單一的考試方式原來是課程結束后一次性考試,一錘定音,現在是以課程論文為前提,沒有參加撰寫課程論文或課程論文不合格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考試成績改為兩部分:課程理論占80%,課程論文占20%。
(二)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能力
過去單純的課堂教學法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學生不會看書,不會作學習筆記,不會整理數據,也不會把新學到的知識有條理地講出和寫出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很差。通過課程論文的鍛煉,學生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會大大增強。增設課程論文是寫畢業論文前的一次預演和鍛煉;是培養學生自學的有效手段;可以鍛煉學生歸納、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增強學生動手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自行尋找參考資料,自學讀書,自己處理數據,自己進行實驗查證問題,教師輔導。這樣學生和書本、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以充分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流通。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向寬、深方面發展,學習中等的學生可以不吃力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差的學生可以在教師充分的個別指導下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學生各得其所,個個積極主動,因而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普遍提高和兩極分化現象的改善。
(四)為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在論文的審定和批改上,采用教師批閱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審定的方式,使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減輕,從而可使教師把省下的時間用于備課,鉆研教材、研究問題、輔導學生;學生通過查閱參考書,也擴大了知識面。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也為師生的發展帶來了活動空間;在檢查論文的合理性上,采用自己實驗自己驗證的方式,經驗及時交流,錯誤及時糾正,教訓及時吸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要靠自己鉆研獲得知識和技能,因而理解更加深刻,運用更加熟練,遺忘較少。
(五)能促進教師積極鉆研業務,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過去教師講,學生聽,一本教材講到底,一個講稿用幾年?,F在教師必須隨時隨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迫使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業務,研究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盡快用新知識充實自己。這樣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教學內容也能做到與時俱進,這無疑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個極大的促進。
增設課程論文的實施步驟
增設課程論文具體做法分為布置階段、撰寫論文階段、實驗驗證階段、質量考核階段四個步驟。
(一)布置階段
在課程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是一個新想法,在學生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應及早布置,明確要求。上課前首先應向學生班級作一個通報,獲得他們的支持,然后在第一節課時可向學生布置,要求課程論文的文章要文理通順、簡練,能較為正確地反映國內外新技術、新成果,資料來源較可靠,分析見解基本正確,有一定的技術情報價值或實際指導意義。完成時間在課程講授到三分之二時為宜。過早,學生知識面太窄;過晚,學生已經臨近期末考試,容易流產??己朔椒ǎ翰捎脤W生互相交流的方式,由班集體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評定,將學生意見與教師批閱相結合,其成績按20%計入該課總成績。論文題目可由教師確定,也可自選題目。
(二)撰寫論文階段
在本階段需要注意以下五點:
選好論文題目無論自選題目或教師確定的題目,都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想象力;有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總的來說就是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作好示范將近年來教研室教師正式發表的與課程有密切關系的學術文章在課堂上向學生宣讀,或發給學生傳閱。由作者談選取資料、處理數據、實驗驗證的方法和過程。這樣不僅把教學和科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也給學生撰寫論文作了示范性的講解。
抓好資料的選取和自學閱讀參考資料時,要求學生作到“四記”。“記心得”:不要抄書,要消化書上的知識,記下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記問題”:記下疑難問題和糊涂概念,以便給教師輔導時提供線索;“記數據”:便于分析比較;記需要實驗的東西。
引導學生調查分析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些有特點的工藝現象組織學生討論,如可以讓學生對機床主軸進行分析,從其使用的特點引出力學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通過對主軸所需的各個力學性能要求分析,可以逐步論證出機床主軸的工藝要求,從而深化課堂所學的知識。即使學生的設想可能不夠完善,但只要學生自己能主動分析問題,就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
搞好輔導學生寫論文時,教師要隨班輔導,這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比過去上課后自習時提出的問題要多一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容易的,給學生指出思路,啟發進一步思考,不急于回答現成結論,對有共性又較復雜的問題,可以留到課堂解決,這樣可提高輔導質量。
(三)實驗驗證階段
課程論文有些可能是實驗性很強的課題,有的課題甚至需要依靠實驗得到的結果來完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由始至終親自動手去做,并可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做到以下幾點:(1)需要做實驗的學生首先向實驗室和任課教師提出做實驗的項目。(2)由學生根據題目的需要和實驗室的條件寫出實驗計劃并和教師一道研究實施方案。(3)由學生自己動手做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儀器設備的檢查等。(4)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試驗的全過程,然后整理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交教師審閱。
(四)質量考核階段
可采取學生互相交流、班集體評選與教師審閱相結合的方式,最后推出較好的論文在班級范圍內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需要的教師人數較多,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及對每個學生的足夠重視,對每一個環節的細致考慮和對實驗的設備條件要求也較高,因此增設課堂論文的教學方式在以后的實施中還要不斷吸取經驗,不斷改進,使其更趨完善。
參考文獻:
[1]陳玉科,鄭玉亮.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高等教育,2000,(4):40-41.
關鍵詞:高職;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課程論文;教學改革;學習主體
《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是一門技術基礎課,特點是敘述性、記憶性的內容多,概念多,內容抽象,使學生學起來感到枯燥,有似易而難,似淺而深,似懂非懂的印象。
針對《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增設課程論文的設想。通過增設論文改革教學方法,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內容、考核手段的全面改革??梢詫我坏恼n堂講授擴展到指導學生自學、討論、科研和實踐,有利于加強師生的雙向交流及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由“學會”逐漸過渡到“會學”、“會用”。
增設課程論文的意義
(一)一線牽動了全局,一改可以推動教學各環節的全面改革
促進教學主導思想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長期以來,一種舊的傳統教學思想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工作,這種舊的教學思想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認為有了知識就有了能力,把知識與能力等同起來;二是教書不教人,把教書與教人割裂開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課程論文體現了教學以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為主導的思想,突出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
在教學內容上原來是書上有啥講啥,現在轉換為“四不講”,“四增加”四不講是:凡屬高中或文化基礎課講過的不講;陳舊過時的知識不講;單純闡述性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掌握的不講。四增加是:增加新知識,新技術;增加科學論文講座;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加課程論文。
與舊的傳統教學思想相比較,這是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法舊的傳統教學思想主要表現有二:一是“注入式”,二是“抱著走”。在這種教學方法指導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受到嚴重的壓抑,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改革這些方法勢在必行。增設課程論文則注重四個為主,即學生為主,自學為主,讀書為主,訓練為主。以啟發式、學導式代替注入式,根據課堂性質、學生的特點,采用講授、課堂討論、習題和指導學生自學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各種課外訓練,開闊思路,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促進了實驗的改革原來實驗是聽、看、抄。聽是學生聽實驗教師講授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使用等;看是少數學生照著教師的示范動作做一遍,大多數學生圍著看;抄是實驗之后大家互相抄數據和實驗報告?,F在改為自始至終讓學生親自動手,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
改變單一的考試方式原來是課程結束后一次性考試,一錘定音,現在是以課程論文為前提,沒有參加撰寫課程論文或課程論文不合格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考試成績改為兩部分:課程理論占80%,課程論文占20%。
(二)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能力
過去單純的課堂教學法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學生不會看書,不會作學習筆記,不會整理數據,也不會把新學到的知識有條理地講出和寫出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很差。通過課程論文的鍛煉,學生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會大大增強。增設課程論文是寫畢業論文前的一次預演和鍛煉;是培養學生自學的有效手段;可以鍛煉學生歸納、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增強學生動手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自行尋找參考資料,自學讀書,自己處理數據,自己進行實驗查證問題,教師輔導。這樣學生和書本、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以充分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流通。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向寬、深方面發展,學習中等的學生可以不吃力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差的學生可以在教師充分的個別指導下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學生各得其所,個個積極主動,因而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普遍提高和兩極分化現象的改善。
(四)為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在論文的審定和批改上,采用教師批閱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審定的方式,使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減輕,從而可使教師把省下的時間用于備課,鉆研教材、研究問題、輔導學生;學生通過查閱參考書,也擴大了知識面。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也為師生的發展帶來了活動空間;在檢查論文的合理性上,采用自己實驗自己驗證的方式,經驗及時交流,錯誤及時糾正,教訓及時吸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要靠自己鉆研獲得知識和技能,因而理解更加深刻,運用更加熟練,遺忘較少。
(五)能促進教師積極鉆研業務,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過去教師講,學生聽,一本教材講到底,一個講稿用幾年?,F在教師必須隨時隨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迫使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業務,研究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盡快用新知識充實自己。這樣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教學內容也能做到與時俱進,這無疑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個極大的促進。
轉貼于
增設課程論文的實施步驟
增設課程論文具體做法分為布置階段、撰寫論文階段、實驗驗證階段、質量考核階段四個步驟。
(一)布置階段
在課程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是一個新想法,在學生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應及早布置,明確要求。上課前首先應向學生班級作一個通報,獲得他們的支持,然后在第一節課時可向學生布置,要求課程論文的文章要文理通順、簡練,能較為正確地反映國內外新技術、新成果,資料來源較可靠,分析見解基本正確,有一定的技術情報價值或實際指導意義。完成時間在課程講授到三分之二時為宜。過早,學生知識面太窄;過晚,學生已經臨近期末考試,容易流產??己朔椒ǎ翰捎脤W生互相交流的方式,由班集體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評定,將學生意見與教師批閱相結合,其成績按20%計入該課總成績。論文題目可由教師確定,也可自選題目。
(二)撰寫論文階段
在本階段需要注意以下五點:
選好論文題目無論自選題目或教師確定的題目,都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想象力;有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偟膩碚f就是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作好示范將近年來教研室教師正式發表的與課程有密切關系的學術文章在課堂上向學生宣讀,或發給學生傳閱。由作者談選取資料、處理數據、實驗驗證的方法和過程。這樣不僅把教學和科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也給學生撰寫論文作了示范性的講解。
抓好資料的選取和自學閱讀參考資料時,要求學生作到“四記”?!坝浶牡谩保翰灰瓡?,要消化書上的知識,記下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記問題”:記下疑難問題和糊涂概念,以便給教師輔導時提供線索;“記數據”:便于分析比較;記需要實驗的東西。
引導學生調查分析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些有特點的工藝現象組織學生討論,如可以讓學生對機床主軸進行分析,從其使用的特點引出力學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通過對主軸所需的各個力學性能要求分析,可以逐步論證出機床主軸的工藝要求,從而深化課堂所學的知識。即使學生的設想可能不夠完善,但只要學生自己能主動分析問題,就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
搞好輔導學生寫論文時,教師要隨班輔導,這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比過去上課后自習時提出的問題要多一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容易的,給學生指出思路,啟發進一步思考,不急于回答現成結論,對有共性又較復雜的問題,可以留到課堂解決,這樣可提高輔導質量。
(三)實驗驗證階段
課程論文有些可能是實驗性很強的課題,有的課題甚至需要依靠實驗得到的結果來完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由始至終親自動手去做,并可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做到以下幾點:(1)需要做實驗的學生首先向實驗室和任課教師提出做實驗的項目。(2)由學生根據題目的需要和實驗室的條件寫出實驗計劃并和教師一道研究實施方案。(3)由學生自己動手做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儀器設備的檢查等。(4)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試驗的全過程,然后整理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交教師審閱。
(四)質量考核階段
可采取學生互相交流、班集體評選與教師審閱相結合的方式,最后推出較好的論文在班級范圍內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需要的教師人數較多,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及對每個學生的足夠重視,對每一個環節的細致考慮和對實驗的設備條件要求也較高,因此增設課堂論文的教學方式在以后的實施中還要不斷吸取經驗,不斷改進,使其更趨完善。
參考文獻
[1]陳玉科,鄭玉亮.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高等教育,2000,(4):40-41.
關鍵詞:高職;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課程論文;教學改革;學習主體
《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是一門技術基礎課,特點是敘述性、記憶性的內容多,概念多,內容抽象,使學生學起來感到枯燥,有似易而難,似淺而深,似懂非懂的印象。
針對《工程材料及機制基礎》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增設課程論文的設想。通過增設論文改革教學方法,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內容、考核手段的全面改革。可以將單一的課堂講授擴展到指導學生自學、討論、科研和實踐,有利于加強師生的雙向交流及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由“學會”逐漸過渡到“會學”、“會用”。
增設課程論文的意義
(一)一線牽動了全局,一改可以推動教學各環節的全面改革
促進教學主導思想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長期以來,一種舊的傳統教學思想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工作,這種舊的教學思想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認為有了知識就有了能力,把知識與能力等同起來;二是教書不教人,把教書與教人割裂開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課程論文體現了教學以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為主導的思想,突出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
在教學內容上原來是書上有啥講啥,現在轉換為“四不講”,“四增加”四不講是:凡屬高中或文化基礎課講過的不講;陳舊過時的知識不講;單純闡述性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掌握的不講。四增加是:增加新知識,新技術;增加科學論文講座;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加課程論文。
與舊的傳統教學思想相比較,這是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法舊的傳統教學思想主要表現有二:一是“注入式”,二是“抱著走”。在這種教學方法指導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受到嚴重的壓抑,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改革這些方法勢在必行。增設課程論文則注重四個為主,即學生為主,自學為主,讀書為主,訓練為主。以啟發式、學導式代替注入式,根據課堂性質、學生的特點,采用講授、課堂討論、習題和指導學生自學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各種課外訓練,開闊思路,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促進了實驗的改革原來實驗是聽、看、抄。聽是學生聽實驗教師講授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使用等;看是少數學生照著教師的示范動作做一遍,大多數學生圍著看;抄是實驗之后大家互相抄數據和實驗報告?,F在改為自始至終讓學生親自動手,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
改變單一的考試方式原來是課程結束后一次性考試,一錘定音,現在是以課程論文為前提,沒有參加撰寫課程論文或課程論文不合格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考試成績改為兩部分:課程理論占80%,課程論文占20%。
(二)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能力
過去單純的課堂教學法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學生不會看書,不會作學習筆記,不會整理數據,也不會把新學到的知識有條理地講出和寫出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很差。通過課程論文的鍛煉,學生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會大大增強。增設課程論文是寫畢業論文前的一次預演和鍛煉;是培養學生自學的有效手段;可以鍛煉學生歸納、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增強學生動手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自行尋找參考資料,自學讀書,自己處理數據,自己進行實驗查證問題,教師輔導。這樣學生和書本、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以充分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流通。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向寬、深方面發展,學習中等的學生可以不吃力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差的學生可以在教師充分的個別指導下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學生各得其所,個個積極主動,因而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普遍提高和兩極分化現象的改善。
(四)為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在論文的審定和批改上,采用教師批閱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審定的方式,使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減輕,從而可使教師把省下的時間用于備課,鉆研教材、研究問題、輔導學生;學生通過查閱參考書,也擴大了知識面。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也為師生的發展帶來了活動空間;在檢查論文的合理性上,采用自己實驗自己驗證的方式,經驗及時交流,錯誤及時糾正,教訓及時吸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要靠自己鉆研獲得知識和技能,因而理解更加深刻,運用更加熟練,遺忘較少。
(五)能促進教師積極鉆研業務,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過去教師講,學生聽,一本教材講到底,一個講稿用幾年?,F在教師必須隨時隨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迫使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業務,研究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盡快用新知識充實自己。這樣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教學內容也能做到與時俱進,這無疑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個極大的促進。
增設課程論文的實施步驟
增設課程論文具體做法分為布置階段、撰寫論文階段、實驗驗證階段、質量考核階段四個步驟。
(一)布置階段
在課程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是一個新想法,在學生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應及早布置,明確要求。上課前首先應向學生班級作一個通報,獲得他們的支持,然后在第一節課時可向學生布置,要求課程論文的文章要文理通順、簡練,能較為正確地反映國內外新技術、新成果,資料來源較可靠,分析見解基本正確,有一定的技術情報價值或實際指導意義。完成時間在課程講授到三分之二時為宜。過早,學生知識面太窄;過晚,學生已經臨近期末考試,容易流產。考核方法:采用學生互相交流的方式,由班集體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評定,將學生意見與教師批閱相結合,其成績按20%計入該課總成績。論文題目可由教師確定,也可自選題目。
(二)撰寫論文階段
在本階段需要注意以下五點:
選好論文題目無論自選題目或教師確定的題目,都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想象力;有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總的來說就是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作好示范將近年來教研室教師正式發表的與課程有密切關系的學術文章在課堂上向學生宣讀,或發給學生傳閱。由作者談選取資料、處理數據、實驗驗證的方法和過程。這樣不僅把教學和科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也給學生撰寫論文作了示范性的講解。
抓好資料的選取和自學閱讀參考資料時,要求學生作到“四記”?!坝浶牡谩保翰灰瓡瘯系闹R,記下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記問題”:記下疑難問題和糊涂概念,以便給教師輔導時提供線索;“記數據”:便于分析比較;記需要實驗的東西。
引導學生調查分析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些有特點的工藝現象組織學生討論,如可以讓學生對機床主軸進行分析,從其使用的特點引出力學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通過對主軸所需的各個力學性能要求分析,可以逐步論證出機床主軸的工藝要求,從而深化課堂所學的知識。即使學生的設想可能不夠完善,但只要學生自己能主動分析問題,就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
搞好輔導學生寫論文時,教師要隨班輔導,這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比過去上課后自習時提出的問題要多一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容易的,給學生指出思路,啟發進一步思考,不急于回答現成結論,對有共性又較復雜的問題,可以留到課堂解決,這樣可提高輔導質量。
(三)實驗驗證階段
課程論文有些可能是實驗性很強的課題,有的課題甚至需要依靠實驗得到的結果來完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由始至終親自動手去做,并可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做到以下幾點:(1)需要做實驗的學生首先向實驗室和任課教師提出做實驗的項目。(2)由學生根據題目的需要和實驗室的條件寫出實驗計劃并和教師一道研究實施方案。(3)由學生自己動手做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儀器設備的檢查等。(4)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試驗的全過程,然后整理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交教師審閱。
(四)質量考核階段
可采取學生互相交流、班集體評選與教師審閱相結合的方式,最后推出較好的論文在班級范圍內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增設課程論文需要的教師人數較多,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及對每個學生的足夠重視,對每一個環節的細致考慮和對實驗的設備條件要求也較高,因此增設課堂論文的教學方式在以后的實施中還要不斷吸取經驗,不斷改進,使其更趨完善。
參考文獻:
[1]陳玉科,鄭玉亮.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高等教育,2000,(4):40-41.
關鍵詞: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實踐教學;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52-02
一、引言
道路工程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現代運輸體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公路交通建設正在由規模擴張型向規模與質量效益并重型轉變,國家日益重視交通特種材料的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組織開展了多項技術難題的科技攻關和研究團隊建設,在基礎理論研究和新材料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對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所要求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技術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研究和工程技術人員。然而,由于缺乏先進的實踐教學模式和創新體制,限制了廣大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利于交通材料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作為工程科學技術的承載者,新的生產力的創造者,工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素質的水平不僅制約著工科科學與技術的傳承與發展,還決定著工程實踐的開展乃至工業化進程的推M。同時,作為一門材料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相結合的學科,其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成熟模式很少。因此,為了適應現代工程教育與建設的需要,本論文結合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特點,提出合理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方案,并根據長安大學材料學院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實踐經驗,推進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首先從當代公路交通建設對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特性出發,研究創新型人才的特質與具體表現形式,依賴創新學、材料學理論,研究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特質,同時調查分析目前我省各高校道路交通領域研究生的創造能力表現,采用對比分析查找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相比在創新力上存在的差距,查找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研究人才培養模式上與國外的差異,從中研究分析研究生創新培養存在的問題。然后研究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的理念、教學機理,制定適合我校的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理念和教學機理,作為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廣和系統設計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
三、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現行實踐教學發展現狀
首先,在全國分別選取5所不同類型的兄弟院校,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以及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分析,依照工科研究生創新素質的構成要素、內在結構、要素間的交互作用機理以及其三要素驅動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出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創新素質發展現狀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依照設計出的評價指標體系、遵循量表設計的一般原則,設計出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素質發展現狀量表,并選取研究樣本進行測量。再次,依托測量數據,從整體視角和分類視角對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創新素質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總體把握。
四、實踐教學模式框架構建和系統設計
結合我校傳統專業特色與教學經驗,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在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建立包括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和工程實驗等不同能力層次,既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又接近交通運輸、土木建筑等工程實際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設計實驗教學項目與教學大綱,實行因材施教。
為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建設的有效溝通與有機結合,聯合領域內具有優質資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集團組建聯合培養基地,建立以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培養高層次研發型、應用型人才為重點的研究生培養平臺。其中,“長安大學―青海交科院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已獲陜西省教育廳批準,成為陜西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如圖1所示)。
并且,已建立嚴格的校外實踐管理細則。將負責人聽課制度,以任課教師考勤為基礎、負責人聽課為輔助、管理部門不定期抽查為重點、學生評課為補充的方式,構建考勤、聽課、查課、評課四位一體的教學檢查制度。要將教學檢查結果與學生評獎評優及中期考核等環節掛鉤、與教師考核評價掛鉤,督促學生與任課教師重視課堂教學環節。要按照學校及設站單位制定的文件要求加強研究生論文開題和中期考核工作,嚴格工作紀律,對未通過開題報告及中期考核者,提出學業預警,給予延期開題、補修、延期畢業等相應處理,不允許其進入研究生培養的下一階段。研究生院組織工作人員對研究生論文開題、中期考核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審核預警制度的執行情況。將進一步加大學位論文重復率檢測力度,對重復率超過15%的,研究生院將通報導師、約談學生并要求限期整改。還將進一步加大學位論文盲審比例,尤其加大未參加盲審的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查力度。校外研究生培養平臺的建立,不僅能加快科技轉化,還將大幅提升我國交通領域高端科技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創新性綜合素質,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五、加強實驗室管理的軟件建設
根據材料學院實驗室建設現狀,制定或修訂《高等院校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室管理條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工作規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研究中心開放管理條例》等管理文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實驗教學人員、實驗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實驗人員考核、培訓辦法;儀器設備維護與管理制度;實驗操作基本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基本信息收集制度等。
六、Y語
通過研究與國際交通建設發展水平實質對等的、基于工程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方案和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的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探索了新途徑。本文提出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特質與要求,為我校高等教育發展到新階段一切以學生為本、注重專業內涵建設、重視質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偉,王殿君,申愛明,林順英,陳亞,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養模式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2):136-138.
[2]王振軍,李輝,俞鵬飛,陳華鑫.材料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新舉措[J].教育教學論壇,2016,(9):48-50.
[3]閆紹峰,廖國進,曾紅,王宏祥.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6):223-226.
[4]王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以T大學為個案[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5]穆曉星.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3.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前言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與先導,和能源、信息并稱為現代文明社會的三大支柱,該領域也正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并隨其蓬勃發展而日新月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培養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專門人才的搖籃,擔負著為材料科學領域輸送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基于人才質量的培養直接關系到現代文明進步的考慮,對提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國際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2007、2008兩年工作重點中明確指出:“切實把教育、教學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中人才培養質量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切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需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抓好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的綜合改革,支持和鼓勵大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積極推進學生到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科學研究、掛職鍛煉等實踐活動;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資助大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最終全面增強畢業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致力于成為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發展目標,特別是依托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晶體學等特色學科而衍生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定位于以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為主;以原創性、基礎性科學研究為主要職責,為社會培養大量高層次拔尖的創新型人才。這勢必要求學校、學院以及細化到專業的教學工作更多的加強對學生創新性意識的培養,實踐教學便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
實踐教學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王充的“施用累能”,朱熹的“知行合一”和“踐履”,都充分說明知識轉化為能力離不開大量的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與理論能夠以實踐的形式反映出來,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基本認識與興趣,并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養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持之以恒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此外,實踐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目標之一。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實踐環節來實現,在實踐中質疑、探索、求新求變、追求創新,在實踐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為培養“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適應性強、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必須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構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努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育人質量。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構建思路與原則
專業培養目標是構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依據,理工科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均以實踐教學為主,人才培養定位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創新型人才?!币虼?,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思路為:以培養既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又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復合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扎實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培養適應面廣,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構建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全方位拓展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模式,使材料學院的實踐教學工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具體構建思路的指引下,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立足于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目標。以學生的具體需要為出發點,結合學生今后就業發展的需要,在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出人才培養的目的性。
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同時需本著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思想,綜合全面考慮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諸方面因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實踐教學相關人員崗位責任制度、教學評估制度、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規定,使實踐教學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考慮到良好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教學內部各課程等教學環節之間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并相互銜接的產物,所以,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需實現優勢互補,處理好世家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使之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進而培養出“又紅又?!蹦軌驖M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在實踐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客觀規律,體現出育人的階段性和層次性。
2.具體構建舉例
(1)擴大校內外實習基地范圍,提高認識、生產實習質量
認識實習作為從公共基礎課到專業課的一門重要過渡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材料科學與工程是材料科學和工程應用的交叉學科,因此,對于剛進入該專業學習的學生,對本專業還不夠了解,為此,認識實習過程對理工科學生認識本專業便顯得尤為重要。生產實習過程作為專業主干課結束后,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的又一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考驗學生靈活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實驗生產問題能力的一個步驟。因而,實習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基本條件之一。實習基地建設可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兩個方面。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學院應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以本專業、本學院實驗室為依托,建立以校內實訓基地為核心,擴大校外實習基地范圍,校內外共建相結合的思路。此外,可以引進和聘請校外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指導部分實習教學環節,提高其影響力和加強學生認識印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為單位推薦優秀畢業生,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合作的關系。
(2)加強課程訓練和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
課堂教學是實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素質教育與實踐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課堂作為實踐性教學的第一場所,應積極鼓勵教師根據課程實際情況,探索各種教與學方式的優勢互補和應用,充分發揮校內外實習基地作用,如開展實踐導向、討論式學習、探索研究式教學等來加強課程訓練,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實驗教學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主線,以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融會知識、促進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的。需高度重視實驗教學,不斷整合和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做到基礎知識的不重不漏,相得益彰。另外,也需減少驗證性實驗、模仿性實驗,結合教師的課題項目和實驗室資源,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使得實驗室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為實踐教學工作提供充足的硬件設施。
(3)重視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管理
畢業論文是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也是檢驗高校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畢業與學位認證的重要依據。從狠抓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開始,由論文的選題、指導、答辯、評分全程監控,嚴格把好環節關,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探求真理、訓練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進而加強和完善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蛻變。
四、結語
構建與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所需的實踐性教學體系,特別要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理順教學觀念,在摸清實踐性教學環節基本數據的基礎上,做到從教學計劃制訂、課程安排、教學環節組織到實踐經費的落實等各方面都要全面合理地體現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整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逐步有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的探究中走在了前列,學院畢業生以“專業精深、知識廣博、勇于創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嚴謹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干勁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實施與運行是一項既重要復雜又艱巨的任務,為此需要長期探索,特別是尋求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實現實踐教學目標、教學體系內容的圓滿完成并能夠推進學院軟、硬件條件的有機整合。另外,在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如何完成其與理論教學體系的匹配,共同推動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目標的順利實施,等等,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點.
[2]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點.
[3]熊志卿.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5,5(1):52-55.
[4]周立新,龔建勤,陸新葵.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4):102-105.
[5]杜承銘.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選擇、構建及實現[J].教育與職業,2006,(32):20-22.
[6]薛景梅,葛永紅.論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J].人才培育,2008.61.
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