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20:31:12
序論:在您撰寫怎樣寫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寫“畢業論文”及“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
“研究生”顧名思義就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學生,研究生畢業以后應該具有一定的、必要的科研能力,而寫畢業論文就是對這種能力的考核和驗收,如同任何學校的學生通過畢業考試來檢驗其學習是否合格一樣。應該說,寫畢業論文從本科班學生就開始了,只不過要求沒有研究生這么嚴格罷了。
寫“論文開題報告”實際上就是為寫畢業論文作前期的準備工作,就是在指導教師(一般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指導教師,通常是一位)的幫助下,對論文的選題、論證、意義、價值、依據、內容、結構、寫作、創新等等,進行必要的梳理和說明,最后通過開題報告的形式,再經過更高一級的指導教師小組集體決定論文寫作是否可以進行下去。所謂開題報告,是指在個別指導教師指導下具備了開題資格(即得到了自己指導教師的認可)的學生,再向指導教師小組(通常有幾位教師組成)進行匯報并接受其他教師(開題時自己的指導教師一般不發表意見)集體指導的過程。在開題前,有多少指導教師學生就要提前印多少份開題報告送到教師手里以便接受指導。
如果多數教師認為,某一學生的開題報告有問題,不適合進行下去(即寫論文),就會以“不允許通過”的方式,使原來所作的前期準備工作作廢,這樣的學生就必須對論文構想進行調整,重新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準備下一次的論文開題報告,直到被通過為止。(現在,通常一年一次論文答辯,沒有通過開題的學生另尋時間開題,盡量不耽誤年度完成論文,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個學年度,如果再通不過,再往后推移,直至通過為止)而通過論文開題報告的學生,則繼續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按照學校的要求完成論文的寫作任務。
可見,寫“論文開題報告”還不等于“寫論文”,只是作論文的前期準備,寫教育碩士論文與寫別的論文也存在一定區別,應該弄清楚以下兩個重要的不同。
二、寫教育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應該注意的問題
1、注意“畢業論文”和“論文開題報告”的區別
這里注意兩種誤區:一是有的學生把寫“論文開題報告”同寫“論文”混為一談,開題寫的很詳盡,費了不少力氣,結果論文開題報告沒通過,所有努力付之東流;二是有人很明白這個區別,在寫論文開題時過于簡單,把開題報告變成了寫作提綱,結果言之無物,缺少必要的論證和說明,開題報告同樣不能通過。
應該說,論文的開題報告,把論文中主要的東西進行了高度概括,讓人通過開題報告基本能了解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大致輪廓,開題如能通過基本上論文已經完成一半,接下來就是一些細節處理了。開題報告包含“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但它又不等于“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而是把其內容分別進行介紹和說明。寫論文開題報告,是為了通過這種介紹和說明,來論證論文選題、論據、意義、寫作、創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達到通過論文開題報告和最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
2、注意教育碩士論文與其它論文的區別
一般說來,同本科班學生相比,教育碩士的論文比較專業化、深入化、要求理論深度、實踐證明更精深一些,開題報告就是為此服務的,有的本科班學生甚至沒有這個環節。
而同其他研究生論文比較,教育碩士論文還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方面,在理論方面可能要求沒有這么深入、專業、系統;但在實踐、可操作性方面卻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方面,特別是在職研究生,其論文要求必須同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要求所寫論文對中學教學有一定(普遍)的指導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碩士論文既有寫作劣勢又有寫作優勢,劣勢可能更多地是在理論方面,在理論的系統性、專業性方面;優勢則在實踐方面,在教學經驗方面。所以,要學會揚長避短,發揚自己的長處,在實踐教學方面找到研究課題,選擇適宜的題目寫開題報告。
三、寫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通過幾年對教育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指導和學生是否能夠通過的經驗教訓,我把論文開題報告的大致要求歸納如下:
1、選題:
2、選題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4、理論依據、研究方法、關鍵詞等
5、創新點(要重點考慮)
6、論文的理論部分
7、論文的實踐部分
8、實踐的效果與反思
9、結束語
10、參考文獻
11、論文寫作提綱
我覺得,寫好開題及論文的關鍵是先確定好“創新點”和“關鍵詞”,有的學生寫開題報告時根本就沒有思考這兩個問題,顯然沒有弄清楚寫論文是為了什么,把寫開題和論文僅僅當成了完成任務或應付學校的考察。
寫論文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發現和解決問題就要有“創新”,如果沒有創新,都是別人早就發現和解決過的問題,論文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關鍵詞”恰恰反映了你的論文,是圍繞著什么展開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論文寫作應該圍繞著關鍵詞來寫,關鍵詞也是寫作的中心問題,如果連考慮這個問題都沒做到,可想而知以后的論文會是怎樣了。
那么,寫論文開題報告有沒有好的方法呢?
四、寫論文開題報告的方法
應該說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寫作習慣,但無論什么方法都要盡量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來寫。
第一,是確定“論文題目”。盡量選擇比較小的或具體一點的題目,學會“小題大做”。一般來講,論文題目是提前(分配指導教師之前)已經確定好的,而且被學校所認可的,如果沒有極特別的原因是不允許任意改變的,可以進行小的調整,不能影響整個論文構想或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沒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變論文題目。
第二,搜集材料。題目確定后,就應該圍繞自己想要論述的問題去搜集材料,現在互聯網比較發達,什么樣的材料幾乎都可以找到,要善于充分利用網上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時,盡可能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為自己的論文創新點尋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襲,把別人的東西不經過消化、整理,完全照搬過來算作自己的東西,這種科研惡習必須杜絕。學會利用別人的東西為自己服務。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在這種思考、整理中找到自己的創新點,特別是結合自己的實習或教學經驗,把所學理論和教學實際密切結合,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體會進行理論升華,通過論文寫作對今后的教學提供有益的指導。
第四,確定關鍵詞。找出自己論文的關鍵詞,作為論文寫作的重點,并圍繞這一重點來安排自己的論文寫作,寫好開題報告。開題中的安排要圍繞自己的關鍵詞來確定,它們構成了論文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議隨時編一個“開題目錄”。把目錄放在前面,后面所寫的內容,隨時檢查同目錄是否一致,寫完開題后目錄是可以刪除的,但在寫開題甚至寫論文時是很有用的,你可以隨時發現問題,對論文進行修改,不要小看目錄所起的作用。
第六,論文依據。應該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獻為依據,文科論文應該注重搜集、引用經典理論,許多人把根據僅僅放在非主流思想文化上,不重視主流文化,這是在寫教育碩士論文中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有人在進行文獻綜述、介紹國內外成果、介紹研究方法等的時候,為了介紹而介紹,沒有目的性,沒有把這些介紹同自己將要寫的論文結合起來。有時安排寫作內容、寫作邏輯結構時,也不能很好地為論文中心思想服務。其實,論文的一切安排,都應該圍繞著論文主題進行,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可有可無或無關緊要的東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參考文獻”的作用。通過參考文獻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現著論文的知識深度和廣度,表現著研究水平和范圍的不同,也表現著論文說服力和全面性,應該注重這個方面。
第九,實踐部分是重點。這是教育碩士論文與其它論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點,學生應該把實踐、操作當作自己選題、論述、創新的重點,這也是對教育碩士論文的特別要求,開題報告一定要把這部分寫好,論述完整。很多學生把參考文獻、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依據、方法、意義等等論述得非常詳細,到了“實踐探究”部分就沒有什么可說了,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論文結構。這部分也可以叫列出“論文寫作提綱”,這部分一般放在開題報告的最后,通過這部分使人能看到將來論文寫作的大致情況,對論文的基本情況有個概述的了解。這部分內容也是對前面內容的高度濃縮,是把開題報告中的可行性論證進行一個寫作規劃,開題一旦通過即將按照這個規劃進行寫作。
第十一,多向指導教師請教,主動接受指導。這一點也是要特別注意的。作為學生要學會利用寫開題報告和寫畢業論文的機會,多向指導教師進行請教,充分地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中學到在平時所學不到的東西。許多優秀論文,都是和有經驗的指導教師的指導分不開的。有的學生,把寫開題報告乃至畢業論文當成應付差事,天天忙得被指導教師催著寫,這樣的論文質量是可想而知的。
作為教育碩士論文的“寫作提綱”大致有以下部分組成:
緒論(導言、引言、引論等,總體情況介紹)
論文的理論部分(理論論述)
論文的實踐部分(具體方法、技巧,應有創新性)
反思與對策(有一定的實踐證明材料及其對材料的分析)
結束語及參考文獻
一、明確寫作目的——為什么寫
1.因“需要”而寫作
(1)“被需要”。因為“被需要”而寫作的教師大多是因為評職稱的需要或者是學校要求,這部分教師是為了應對這種“需要”。在職稱評審或學校各種考核中,既然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有這種要求,自然有它的道理,這種要求的出發點是值得提倡的,因為寫作的成果能證明教師的研究情況與教科研水平,尤其對教師這種專業化職業來說,研究是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組成部分。但對一些教師而言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這部分教師的寫作存在明顯的功利性,因為他們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為了評職稱或應付學校檢查,這樣的教師一旦達到了目的便不再寫作。但也不可否認,其中的一部分教師也因為這種“逼迫”而摸出了一些門道,獲得了一些成就感,也因此慢慢地喜歡上了教科研,從而走上了教科研這個“幸福大道”上來了。
(2)因為喜歡而寫作。不可否認,同樣有一部分青年教師非常喜歡讀書,也因為讀書而喜歡思考,這種教師也同樣喜歡寫作。這種喜愛當然是有一定的由頭的,或者是親人朋友的影響,或者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寫作成為了他們生活或工作的一部分。這種愛好沒有功利性,也許是想自己留下些“文化遺產”,也許是想被他人關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由此激勵他不斷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也因此喜歡上了寫作。這種興趣不需要外界的介入,寫作是他們心靈表達的一種方式,無論作品能否發表,能否被人關注,對這些教師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寫作來表達。
參與寫作的青年教師無論出于怎樣的動機,只要動手去寫就應該鼓勵,因為只要動手去寫就表示已經參與“研究”了。從教師的需要層面看,具有內部動機的教師懷有更大的熱情、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會有更多的優質作品呈現。
2.寫作是一種表達
表達的方式有多種,但寫作表達的影響力最大,因為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播,被他人學習、接受,影響力遠遠大于口口相傳,其表達的過程與結果都是無法估量的。
(1)寫作是反思的方式。反思的方式有多種,但寫作是反思的一種,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是將隨意的做法和散亂的思緒條理化、系統化的過程,“它能使人在描述現象與解釋意義、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實踐行為與思想理念之間,找到適當的聯系、平衡與結構,而這種任務靠做和說都很難完成?!?/p>
(2)寫作是為了交流與表達。寫作的過程是反思、梳理的過程,也是研究的過程。研究的結果便是成為“作品”通過各種形式發表,成為一種公共資源,讓讀者看到,達到交流、分享的目的。其意義在于好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應該通過發表來與人分享,以利于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另外,通過發表交流聽取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有助于彌補研究的缺失,提高研究的質量。
寫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只要圍繞著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活去寫,并長期堅持必定有所收獲,因為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边@句話不僅說明反思的重要性,同樣反映出教師寫作的重要性。朱永新的《成功保險公司》案例同樣能反映寫作的重要性,據說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至今還沒有哪個投保人找朱教授賠償,而能堅持下來的也都小有成就了。
二、明確寫作內容——寫什么
寫作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寫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寫,也就是說要根據寫作的內容來選擇寫作的形式。
1.教育筆記:隨性而寫
關于教師的寫作內容可借鑒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險公司》中的內容,“一天所見、所讀、所思,無不可人文”,這些內容我們可總稱為教育筆記,類似的寫作方式還有教學后記、教學反思、反思札記、教育隨筆、教師手記、教育日志以及應用于網絡交流的教育博客等,其特點是注重描述與抒情,注重有感而發,不拘形式,更看重與讀者的思想和情感共鳴?;谝陨媳磉_形式,教師可以記錄一天的生活與工作,也可以針對某件事描述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有意義的教育筆記盡管篇幅短小,但文字精美,內容真實,自成系列。如果教師在這方面努力,不失為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一條途徑。建議青年教師建立屬于自己的博客,也可加入相關博客圈,與所有熱愛教育事業的青年教師共同分享你的酸甜苦辣。
2.論文與案例:選擇合適的表達形式
因為教育筆記的自身特點與教師的專業性要求,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與教學質量還是應該多寫些教育論文的,因為教育論文注重邏輯論證,強調對問題的深入系統的研究,追求立論嚴謹和理論創新,無論對教師自身發展還是教育本身來說都是需要一定的理論性的。
根據教育科研的內容和形式,教師的科研寫作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論文寫作,另一類是案例寫作,前者以論說為主,后者以敘事為主。從教育科研的角度,常常把教育論文分為三類:經驗總結、學術論文、研究報告,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有了一些經驗體會,想進一步總結提煉可以寫經驗總結;對某一方面的問題有比較深入的思考,想闡發一下自己的觀點,可以寫學術論文;做了一次調查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可以寫研究報告。除此以外,還可以用案例的形式來表達。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表達形式,從表達的效果看,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材料來源,對不同的寫作材料給予恰當的表達形式,就能收到比較理想的表達效果。論文與案例的寫作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基本結構和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學術性較強的論文和研究報告,有特定的學術規范與執行要求,需要嚴格遵守,應用時不能隨心所欲。因此,青年教師需要了解教育論文與案例的呈現方式并以最適當的方式來表達。
三、明確技巧與方法——怎么寫
教科研論文是教師教科研結果的主要表達形式,是教師之間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憑借的主要文本。在教育科研的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教科研方法,重視教科研的過程,更要注意結果的表達,掌握教科研論文的寫作技巧。
1.掌握論文寫作的技巧
對青年教師來說,只要寫、堅持寫就應該鼓勵,因為隨性而寫的教育隨筆能體現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軌跡,也是一種研究方式,而上升到教育論文的層次,青年教師就必須學會一些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在寫作要求上建議把握六個點:一是要“新”,教師在寫作時要敢為人先,敢言人之所未言,敏銳地發現新問題,選擇新角度,運用新觀點,提出新結論,使論文寫作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二是“小”,是指論文題目宜小不宜大;三是“明”,既要求論文的中心明確,又要求論文的題目簡潔明了;四是“實”,即論文論據要充分扎實,引經據典要實事求是,分析問題要環環相扣;五是“深”,論文要以理服人;六是“精”,是指文章舉例要精當,引言寫作要精練,遣詞造句要精彩。以上六點若能做到至少三點,相信成功發表的機會會大大增加。
2.了解論文寫作的格式規范與雜志的需要與要求
寫論文若不知道其規范、格式,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很難在刊物上發表獲得公眾認可,這就需要了解寫論文的一般格式與規范要求;搞課題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學術要求,如不按規范去做也很難將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寫案例有寫案例的要求,寫教育敘事有寫教育敘事的特點,搞教育實驗也要了解其一般特點與注意事項,否則只會事倍功半或前功盡棄。無論做哪方面的研究都需要了解其規范要求,因為任何脫離行文要求、格式、規格和文體的任意發揮,都不是研究所應持有的嚴謹的態度。
研究成果想在報刊上發表就需要選擇給什么刊物投遞。如要想在《教書育人》雜志上發表就需要了解《教書育人》的風格、熱點、主要關注的方向、主要板塊等,并針對其板塊或選題有針對性地寫作,做到了知己知彼再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如果文章發表了,要想一想為什么能夠發表,要研究編輯在刊物在刊發時如何改動,為什么要這樣改動;要好好體會編輯修改的用意,發現自己的問題,為下次寫作積累經驗。只有了解所投雜志的辦刊方向與要求,并將自己的作品作適當的修改,適合該雜志的發表要求,才有更高的發表機會。
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深刻指出:“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爆F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確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边@些名言,都精辟闡述了良好習慣在各科學習中的重要性。由于語文課程具有內容眾多(如涉及到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多領域的眾多知識與眾多范文中所承載的復雜知識)、知識點分散(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知識中如漢字、詞匯等不單量多而且分散在不同篇章之中)、提高緩慢(語文知識積累與能力提高需要長期過程)、技能復雜(如聽說讀寫各自的技能技巧)等客觀特征,良好習慣的養成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葉圣陶先生也極為簡練地提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痹谒磥恚陶Z文實際上就是教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同樣,與葉圣陶先生齊名的語文教學界著名“三老”之一的張志公先生,也主要從語文課程與語文學習的特征出發,集中而全面地論述了在語文課程實施中養成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具體內容與方式。學習、理解、領會張先生關于良好語文學習習慣養成的科學論述,對我們重視以良好習慣養成來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提高乃至終身正確使用語文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啟迪意義。
一、有效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
中小學生由于年齡因素,一般都活潑好動、自制力差,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培養學生在語文課上注意聽講的良好習慣,對語文課程的有效學習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在張志公先生看來,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注意聽講的良好習慣,就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善于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思考與踴躍回答的積極性。語文課堂教學要能抓住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教師就要善于提問,這是由于:“善于問,可以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盵1]就是說,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精彩的“問題意識”或說要以有效的提問來調動學生聽講、思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之中。對此,張志公先生曾明確指出:“提出個問題來問一下,可以引起學生注意,問題的本身又會暗示出怎樣注意法。”[2]顯然,以問題或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在整節課上學生都能處于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勇于探究的良好狀態。久而久之,學生上課注意聽講的良好習慣也就能逐步形成。
自然,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教師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提問來培養學生注意聽課的良好習慣,重要的是要在提問的方式方法、時機選擇多方面下功夫。就是說,要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的良好習慣,語文教師就要在教學問題的設計方面下功夫,精心設計好每堂課的每個環節的問題,從而使每堂課的每個環節都生動有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并培養他們注意聽講的良好習慣。在這方面,一些優秀語文教師以提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如錢夢龍先生在執教《愚公移山》一課時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對“遺男”與“孀妻”兩詞理解時就提問到:這個年紀小小的孩子跟著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讓他去嗎?[3]這一“曲問”,自然要比“遺男”、“孀妻”是什么意思高明得多,也易于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如此看來,語文教師的提問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進而影響到對學生認真聽課習慣的培養。
二、有效培養學生認真朗讀的良好習慣
學生只有在對經典文章的仔細閱讀特別是朗讀中,才能逐漸積累起發展語言能力所必需的語言材料,也才能更好地體會優秀作家錘煉詞句的艱苦努力與有益借鑒。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對語文課程應重在“文”(對語言形式的理解與掌握)的培養提高而不是重在對“意”(對所表達內容的理解與領會)的理解把握這一根本任務上認識不清,致使一些教師在語文課程實施中常常忽視引導、組織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反復朗讀、仔細揣摩、學習借鑒,從而使學生語文能力受損。就是說,在把語文課程主要任務看成是理解、把握“文意”時,一些語文教師不能很好地要求、組織學生去認真閱讀特別是準確、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實際上,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特別是聲情并茂的朗讀習慣,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形成語文素養與語文習慣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張志公先生所指出的:“朗讀得多了,時間久了,優秀作品中經過加工錘煉的語言會跟自己的口頭語言溝通起來,豐富自己的口頭語言,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這些,必然會在自己的書面語言——寫作中反映出來。”[4]這就說明,要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就要從朗讀抓起。正如大教育家朱熹所講:“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是要多讀遍數,自然上口,永遠不忘。”要實現“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朗讀。正是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張志公先生主張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嚴格、有序地要求:“朗讀,應該有基本的要求,進一步的要求,較高的要求?;镜囊笫亲x音準確,句讀清晰,不錯不漏;進一步的要求是正確地讀出抑揚頓挫,語調神情;較高的要求是顯示出文章的風格神采。”[5]這就說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制定出朗讀的基本要求并使學生能夠掌握朗讀的這些基本要求,從而培養起認真朗讀的良好習慣并以之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乃至其它語文能力。
三、有效培養學生工整書寫的良好習慣
隨著電子產品特別是通訊產品的不斷更新發展,手機、電腦等產品使用的全民化、生活化,現階段人們的聯系方式也由傳統的紙質書寫變成了“鍵盤輸入”或“屏幕輸入”,如最為常見的短信聊天、QQ聊天、電腦寫作等,致使人們“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規范、工整的書寫習慣也越來越差,“提筆忘字”的現象更是越來越普遍。就是說,現代科技發展在帶來便捷、快速等方便的同時,也導致了“用手”書寫的松懈,并使人們特別是學生的書寫越來越不規范,逐步形成了書寫潦草、字跡模糊、字形難辨等不良習慣。同時還要看到,由于漢字是漢語的“根”并具有濃郁的歷史文化色彩,正確認讀、規范書寫漢字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個體對漢字、漢語乃至漢文化的理解與掌握。譬如能否正確書寫出“后悔”、“隱晦”、“教誨”這些詞中的“hui”與“辯論”、“辮子”、“分辨”這些詞中的“bian”,就常反映出個體對漢字與漢文化的理解與掌握。歷來我國語文課程極為重視漢字的認讀與書寫,并在童蒙教學的起始階段就通過“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集中識字與從“上大人孔乙己”這些筆畫簡單字練起再到復雜字的書寫,使識字與寫字分開進行以確保書寫質量。正因如此,古代讀書人大多數都具有良好的寫字習慣與優秀的寫字能力,這與現代人們的寫字水平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從漢字書寫的現實情況與歷史經驗看,語文課程必須加強漢字書寫教學,切實培養學生規范、工整、流利書寫的習慣,并在認真、流利書寫時認識漢字結構、理解漢字字意、把握漢字規律。張志公先生正是立足于語文課程性質與漢字基礎性作用,明確提出要從嚴要求以加強寫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說話、寫字、造句、讀書、作文,都要從嚴要求。比如寫字,應當一筆不茍,橫、直、撇、捺,該怎么寫就要怎么寫。東倒西歪、模糊一團那些現象不能容許?!盵6]寫字時“東倒西歪、模糊一團那些現象不能容許”,自然在于這是一不好的語文習慣,不僅影響到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甚至還會形成草率行事、粗枝大葉等不良生活、工作習慣。對養成認真書寫習慣,郭沫若先生也曾提出:“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免除這些毛病?!盵7]如此看來,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要讓學生知道一個字“應該怎樣寫”和“不應該怎樣寫”,并力求書寫工整、規范、美觀,絕不允許潦草和隨意書寫,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
四、有效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與積極回答的良好習慣
任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都需要強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思結合,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但對語文課程而言,強調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促進學思結合從而實現有效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與價值。語文課程基本都是以“課文”為基本憑借物的,而教材中所選課文對今天見多識廣的學生而言是不具“陌生感”的,因而也就不如物理、生物等課程由于每節課都有新知識、新內容那樣吸引學生,易于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回答。同時,由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掌握是一個耳濡目染的漫長過程,語文能力的提高也是緩慢的過程。對此課程特征,張志公先生曾通過對不同課程的比較后明確指出:“語文課不同于別的課,學生不是從全然不知到知,從全然不會到會,而是原來就會的。不像數學課,比如,原來不知道什么叫‘開方’,當然也不會開方,上了幾課,就知道了,會了。語文不是這樣。拿初中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聽話,說話,讀書,作文,他原來都會的。上語文課,是個在學生原有的語文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加工、提高的過程?!盵8]正是由于語文課程是一具有“在學生原有的語文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加工、提高的過程”之特征,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調動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認真領會的難度就要明顯高于其它課程。這就是說,“語文課程特有的這些課程特征,也告訴教師語文課程實施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不可只重形式,要把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作為語文課程的最主要目標與最基本任務,從而取得實效?!盵9]
那么,怎樣依據課程特征來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回答的良好習慣呢?對此,張志公先生還是主張從樹立“問題意識”入手來解決問題:“善于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學會怎樣發現問題,使他具有勤于思考的習慣,使他增長解決問題的本領。”[10]就是說,語文教師只有充分利用課文形式、內容方面的特點,才能通過精心設計彼此有著明確邏輯聯系的“問題鏈”來引導、激發、激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并進而培養他們主動思考、鉆研與探究語文問題的能力與習慣。因為現代教育心理學眾多的原理都表明,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疑問,才能促進其積極思考。古人講“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也揭示了質疑問難在學習中的巨大價值與積極作用。因此,在語文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定要以新穎獨特的問題和彼此相連的“問題鏈”來調動學生思考、回答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在這一過程中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對此,張志公先生也明確指出:“提問很有好處,既節省了講的時間,又培養了學生自己動腦解決問題的習慣?!盵11]這就說明,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通過有效的提問來培養學生主動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習慣。
概括來看,學生專心聽課、認真朗讀、工整書寫、主動思考與積極回答是語文課程學習的一些基本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依據語文課程特征與學生學習語文的實際,高度重視、從嚴要求、切實加強對學生學習語文基本習慣的培養。自然,由于學習習慣是一積久養成的具有一定“自動傾向”的學習方式并多表現為個體的“潛意識”。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基本學習習慣就不是一日就能見效的。這就需要教師要嚴格課程學習要求,不斷引導、有效強化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真正懂得哪些行為“應當這樣”、哪些行為“不應當這樣”,長久堅持、不斷強化才能養成語文學習的基本良好習慣。如此看來,張志公先生關于語文課程所需基本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具體論述,對現階段語文課程的科學、高效實施依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注釋:
[1][10]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55.
[2][11]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54.
[3]參見張奎,李維鼎.錢夢龍《愚公移山》教學實錄評點[J].黃岡師專學報,1982:(4).
[4][5]張志公.語文教學論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227.
[6]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82.
[7]轉引自孟祥軍.再談寫字課教學模式問題[A].第二屆國際書法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82.
[8]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
一、課題的提出(陳述選題的目的、意義)
主要闡述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包括課題研究所針對的現狀、國外對該課題研究的狀況),選題的意義,研究價值等。具體涵蓋以下幾方面:⑴課題研究范圍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變量的辨析、界定等。⑵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⑶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文獻綜述。
二、理論依據
闡述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該學科或領域的科學理論中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依據(綜述現當代國內外相關的重要理論觀點,具體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論依據(其它學科或領域的科學理論,如哲學方法論、心理學理論、系統論理論、教學法理論等)。
三、研究目標
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具有可行性。
四、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研究中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對每個部分進行分解,可以列出幾個子課題,著重是從哪些方面去開展。其語言應簡明扼要。
五、課題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方法:陳述本課題總體的研究方法和具體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并對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落實措施加以敘述。
課題實施的大體步驟:即確定研究實施過程和時間規劃,對研究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確的說明。分為申報與立項階段(從課題申報的時間起,到課題批準時間止)、實施階段、結題階段逐一敘述,包括每個階段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
課題預期成果: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么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于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六、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清楚并明確職責:課題負責人要做好宏觀布置和安排。主持人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實施者,關系課題質量、水平,同是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七、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
——開題報告的書寫要求有許多版本,基本的幾項差不多,分別從各個方面論述。
知識擴展: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要求
(1)題目名稱:要求與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名稱一致,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2)學生、指導教師和教學單位署名:學生、指導教師及所在單位(院系或工作單位)在題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學生:× × ×,× × ×學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導教師:× × ×,工作單位,署名采用小四號仿宋體。
(3)開題報告正文,撰寫格式按畢業設計(論文)的排版格式規范要求。
注2:題目類別是指“研究論文”、“畢業設計”或“畢業創作(設計)”;
題目來源是指題目來源于教師的科研項目、生產/社會實際或實驗室建設、其它等。
6. 正文內標題:正文另起一頁,論文題目用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前后段間距1行或12磅。理工農醫類專業正文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標引(阿拉伯數字與標題文字之間空一個漢字符,不加標點符號,如一級標題1 ……;二級標題1.1 ……;三級標題1.1.1 1.1.2 1.1.3 ……),一級標題用小二號、二級標題用三號、三級標題用小四號,字體用黑體加粗、頂格排列、前后段間距0.5行或6磅;文科類專業正文一級標題采用中文序數(如一、二、三、……)標引、小二號黑體加粗、距左邊正文邊框兩個漢字排列;二級標題采用兩邊加圓括號的中文序數(如(一)(二)(三)……)標引、三號黑體加粗距左邊正文邊框兩個漢字符;三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如1. 2. 3. ……)標引、小四號黑體加粗距左邊正文邊框兩個漢字符。各級標題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體。各級標題與正文前后段間距0.5行或6磅。從此頁開始編頁碼。
7. 正文文本:宋體小四號、標準字間距、行間距為固定值22磅、所有標點符號采用宋體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體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縮進兩個漢字。
9. 參考文獻:位于正文結尾后下隔2行,“參考文獻”4字居中,采用四號黑體;具體參考文獻目錄按五號宋體、兩端對齊的方式排列,行間距為固定值18磅。正文中應按順序在引用參考文獻處的文字右上角用[]標明,[]中序號應與“參考文獻”中序號一致。
期刊論文——[序號]作者(多個作者用“,”隔開,下同).題名[j].期刊名稱,出版年(不帶“年”字,下同),卷次(期號):起~止頁碼
專著——[序號]作者.書名[m].版次(第1版不標注).譯者(對譯著而言)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拓展閱讀:網絡營銷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題目:企業網絡營銷實戰分析
副標題:上海瑞東機械有限公司網絡營銷中的關鍵詞營銷
選題的原因:職位是網絡營銷,比較了解公司這方面的具體情況。
上海瑞東機械有限公司概況: 是一家專業從事包裝工業,以“上好用”品牌,集制造與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包裝機械、包裝材料的包裝企業。
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的目的和意義
本文所涉及的關鍵詞,根據調查顯示,消費者收集信息主要是通過輸入關鍵詞在個大搜索引擎來實現的,在上海瑞東機械有限公司的網絡營銷中起著重要作用,為網絡營銷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論述了關鍵詞的由來,重要作用,應用以及在上海瑞東機械有限公司的應用情況、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章:主要陳述關鍵詞的由來、涵義、特征。
第二章:如何定義關鍵詞,它在網絡應銷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它在網絡應銷中的應用和作用。
第四章:它在上海瑞東機械有限公司的應用和作用。
第五章:關鍵詞應銷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怎樣寫開題報告?
三.論文的進度安排
1. xx.3.6-3.10,進駐實習單位,明確撰寫開題報告,并對畢業論文寫作的工作內容及流程及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分析方法的具體運用等接受具體的指導。
2. xx.3.12-5.12,收集整理原始資料完成,完成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并交指導老師;撰寫畢業論文初稿。
關鍵詞: 小學教師; 教學反思;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8-0186-01
一、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有著論文范文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
1.格式比較單一,有方式化的傾向。教學反思作為推動教師專業進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廣大教師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怎樣寫教學反思,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以下手。這種情況下,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
2.為應付檢查,流于形式。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還有著論文范文這樣的傾向: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層面
1.全面而不深刻。通過查閱眾多的反思案例,不難發現,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大都以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后改善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多為蜻蜓點水,一代而過,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幾乎大同小異,沒什么區別。
2.零散而不系統。目前,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或多或少還有著論文范文反思的內容比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合力,不連貫,缺乏系統性等現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成系統的深入思索和認識。
3.重教師而輕學生。當前教學反思案例所體現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策略、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么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并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
4.多敘事而少淺析。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的另一問題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著很大篇幅的教學過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觀記錄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徹的淺析和深入的思索則較為欠缺,在論述認識的深度廣度以及實踐的改善完善方面都沒能發揮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
(三)教學反思的策略層面
總的來說,我們絕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活動是通過教師個體寫反思日記來實現的,策略有些單一和封閉。事實上,教學反思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錄像反思法、錄音反思法、日記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體為標準,反思策略還可劃分為集體反思法、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而撰寫教學日記只不過是其中較為簡便易行的,并不是唯一的和僅有的。因此,教師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對話,可嘗試進行群體性反思,公開化、開放性反思,探討多樣化的反思策略。
二、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問題原因管理學論文
(一)教師自身因素
1.觀念意識方面: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
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梳理、再認識和再思索的過程。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索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淺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推動教學監控能力進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2.論述淺析方面:對教育教學論述學習運用不夠
有探討者認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以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善”。這充分說明教育實踐并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做出決策,不斷予以調整改善的過程。
3.思維品質方面:教學反思的深廣度欠缺
教學反思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盡管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仿佛來無蹤去無影的,卻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品質。人們一般認為思維具有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四類品質。同樣,教學反思也應該具有這四種品質。
(二)外部客觀因素
1.教師工作繁忙、時間緊張
在我國小學的教學任務普遍都很繁重,教師的日程安排很是緊張,這使教師即使愿意也很難有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平日里學校行政工作、課外活動、輔導學生、與家長交流、批改作業、備課等等工作事項已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不少教師深感在上課之外還要進行教學反思,把自己搞得過于緊張,加重了教學負擔,故對寫反思日記也就沒有太高的積極性和意愿。甚至有些教師還將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作為有利的借口,為自己不進行教學反思進行辯解和搪塞。
2.學校對教學反思的管理與評價導向有誤
一直以來,教師上課一定要寫教案,已是學校教學的常規要求之一,當前,不少學校也將寫教學反思列為了教師日常工作的必須項目之一。其出發點自然是好的,是為了讓教學反思落到實處。但是否應全校統一形式,作為一項教學評價指標來硬性要求則是很值得商榷的。
三、倡議與對策
(一)教師應正確看待教學反思
每位教師都應該清醒認識到進行教學反思能夠充分激發自己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于教師逐步培養和進展自己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索和淺析能力,以而為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直至形成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論述提供機會和條件。教師明確有效的教學反思對于自身社會道德水準、精神品質和人文內涵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幫助教師以感性走向理性,以無序走向有序,以教書者走向教學者、探討者的階梯。
(二)教師應加強教育教學相關論述的學習
盡管眼下廣大小學教師對教育論述的學習興趣并不高漲。因為在他們看來,教育論述太遠、太虛、太空,不可捉摸、不可理解、不可操作,對改善實際教育教學幫助不大。而且若以便利、快捷、省時、省力的角度看,讀教育學術論述著作,也遠不如拿來就用別人現成的東西讓人舒服。但是,正因為學術論述的深奧及其探討活動的長期探討,它對教育實踐才充滿著無窮的智慧,散發著不盡的魅力。學術論述能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論述和實踐水平,能使教師登高遠望,高屋建瓴,時刻指導與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激發教師的思維活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批判。
(三)學校的教學管理應為教師反思創設有利的環境
“你在寫作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我們曾在2所城市中學、8所農村中學,近二千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十多次學生座談會上,向學生提出過這個問題。
“沒有什么寫!”大多數學生都這樣回答我們。有這種苦惱的學生,初一年級占接受調查人數的72.4%,初二年級為73.6%,高一年級為78.1%,高二年級為77.7%。這種苦惱不僅農村學生有,城市學生也有;一般學校有此反映,重點中學學生也有同感。
為什么學生感到沒有什么可寫呢?綜合學生意見,有如下原因:
課業負擔重,學生感到生活單調枯燥。有的學生說:“我們每天浸泡在作業里,書本里,做不完的作業,看不完的書?!庇械拇蛉さ卣f:“我們每天都在做‘幾何題’,家庭——學校兩點聯成一線,或寢室——教室——食堂三點構成一個平面?!庇械膶W生痛苦地說:“我們是一頭負重的牛,有苦難言?!?/p>
沉重的課業負擔給作文教學帶來什么后果呢?一是缺乏生活樂趣,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贊美我們的時代:二是人與人之間往來減少。大家都悶在作業里,連說句笑話的時間都不多;三是活動太少,有的學校連課外文體活動都取消了,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受到壓抑。不少學生說,如此單調,枯燥的生活,叫我們寫什么呢?
留心周圍的人和事不夠,是造成“沒有什么寫”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座談時,學生都說,老師叫我們多觀察、多思考,多多關心周圍的人和事物,但是我們很少觀察,懶于思考。我們問為什么會這樣。學生說,一是課業負擔重,沒有心思觀察;二是覺得生活中沒有值得觀察的,每天都是走重復的路,做重復的事,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沒有了;三是沒有養成觀察思考的習慣,遇事很少盤根問底,一看了之,過身就忘了。四是不會觀察,有的說老師沒有教我們觀察的方法;有的說,老師講了觀察的方法,但真正觀察時又忘了。
讀書量少而面窄,是造成“沒有什么寫”的第三個原因。多讀書是豐富寫作內容重要途徑之一??墒俏覀兊膶W生,讀的課外書不多,而且偏重于作文選,升學考試指導書,武打言情小說之類。
學生之所以閱讀量少面窄,主要原因有:一是課業負擔重,時間緊,無暇顧及課外書;二是心理上壓力大。別人都在緊張地學習,自己卻在看課外書,似乎不時會遭到老師和同學的譴責,看本課外書像做賊一樣,得偷偷地看,三是書少。我們隨機調查了21所農村中學的藏書量,平均每一師生為1.89本。其中6所沒有一本書,7所只有對教師開放的少量書,4所因無房子暫不開放:就是說,這21所學校中,有17所學校的學生借不到書,占80.95%。學生借不到書;書貴也買不起。四是相當部分的家長和教師不準學生閱讀課外書,認為看課外書“看野心”“分散精力”,只有課本才是“正經書”。有的教師和家長只肯看習題解答、作文選之類書籍,其他均在禁閱之外。
老師命的題難寫,指導不力是造成沒有什么寫的第四個原因。據調查,有些老師命的題大致有這樣幾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一是陳舊不堪。一個題目從小學寫到中學,經常出現。學生說看了這些題目,感到厭煩、勾不起一點寫作欲望,只好提筆勉強湊上幾句,以塞其責。二是限制太死。學生的經歷不同,見聞不同,感受各異,但有的老師的命題,圈子小,范圍窄。學生說,為什么不給我們一點點選材的自由?三是大而不當。“紀念150周年”“觀《大決戰》有感”,這樣的題目,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四是逼人編造。有的學生說,貓捉老鼠多在黑夜,親眼所見者不多,而老師卻以“貓捉老鼠”為題讓我們記敘其過程,我們不編造怎能完成任務?
學生希望老師加強指導,指導他們審題,指導他們選材。他們認為,如果老師指導得法,他們也不會為作文“沒有什么寫”感到特別苦惱。
學生感到作文“沒有什么寫”,是個帶普遍性的現象。1987年國家教委組織的全國初中三年級語文教學抽樣調查,通過三千多篇作文詳細分析得到的結論是:“作文內容(主要是觀點和材料)弱于表達(主要是語句和條理)。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語言表達基本功極差以及不知所云令人無法卒讀的畢競是極少數,前者占1.2%,后者占1.6%,學生一般都尚能表達一定的意見,但內容卻每每單薄,空泛,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保ā度珖踔姓Z文教學調查與分析》第35頁)內容單薄,空泛,證實了學生反映的“沒有什么寫是寫作中最大困難”確系事實,并非無病。學生的意見,切中了作文教學的要害,值得重視和研究。
為什么會感到“沒有什么寫”,學生陳述了多方面的理由,但如果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里既有其外部原因還有作文教學本身的原因。就后者來說,我以為有幾種關系的認識和處理欠妥。下面就其內部原因作點淺顯的分析:
一、一般文章的寫作與學生作文
所謂一般文章,指的是成人日常生活應用寫作與作家的創作。學生作文是練習性的,不能與日常生活應用性寫作,尤其是作家的創作等量齊觀,同一要求。然而在作文教學中往往出現過高的要求,有的將一些文學創作的理論和名詞術語運用于中學生作文教學中。不是曾用過“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去評析學生作文?不是曾要求學生“謳歌我們的時代”“抒人民之情”?有的對學生作文過高的評頭品足,要求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語言不只是通順,還要求準確,生動;立意要精巧,要站得高,看得遠,這不是把學生作文當成作家的創作,違背了學生作文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按這樣高的標準要求學生作文,學生怎能不感到高不可攀,“沒有什么寫”或“不好怎樣寫”呢?
可是另一方面,學生作文和一般文章產生的過程卻又應該是相同的。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學生作文應該與一般文章產生的自然過程相一致,學生作文應該朝著這個理想境界去努力?!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一般文章的產生,首先要對客觀事物有所感知、然后對感知的事物進行篩選、加工、提煉,最后運用一定的語言文字和寫作技巧,把客觀事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外化為作者奉獻于社會的精神產品。從信息論角度來說,就是要經歷“信息的輸入——信息的儲存、加工——信息的輸出”這樣的過程。
然而,長期以來,學生作文產生的自然過程被簡單化了。作文教學一般都是從命題開始。教師在黑板上留下一兩個題目,學生略加思考就得動筆寫,至于寫作前的指導、觀察、體驗、思考,不少教師全然不顧。何況有的教師命題的主觀隨意性強,不注意研究學生思想、生活和心理實際,讓學生搜腸刮肚,寫得出得寫,寫不出也得寫,兩個鐘頭交卷。腹中空空,筆下自然無言。
這樣的作文教學,實際上是我國封閉性的八股文寫作教學傳統的沉積??婆e取士時期莘莘學子寒窗苦讀:“兩聞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寫八股文,“代圣賢立言”,以應付科舉考試,考中了好作官。其文章內容僵化,結構呆板。當前我們不少學校把學生關在教室里,每天只是讀書、做作業,以對付升學考試,不讓學生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壓抑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感到生活枯燥,思路狹窄,沒有什么可寫,難道我們不可以從中看到八股文教學的陰影?
成人寫作,特別是作家的創作,一般都是深思熟慮,往往有個提綱,而不少學生作文,缺乏認真構思和編寫提綱的習慣。寫完以后,也不像成人寫作一般性文章那樣反復修改,有的連檢查一遍也顧不上,就匆匆交卷。
葉圣陶先生把學生作文與一般作文產生的自然過程相一致,看成是一種“理想境界”。我想何日達到了這種境界,學生“沒有什么寫”的痛苦的就會大大減少。
二、寫作實踐和理論指導
寫作實踐和理論指導的關系,是不難理解的,然而從古到今,在寫作教學實踐中卻是一個扯不清的問題。
古人提倡“多讀多寫”。多讀,確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睆膶懽鹘嵌葋碚f,閱讀起著積累知識,攝取材料,提高修養,借鑒技法等作用??梢哉f,一個不愛閱讀的人,是難以提高寫作能力的?!岸鄬憽?,強調寫作實踐的重要性。技能的提高必須通過練習,沒有認真的、反復的練習,知識不能轉化為技巧,形成為能力。這條經驗充分反映了我們古人注意了閱讀與寫作相互依存的關系,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但是古人的“多讀多寫”又往往忽視寫作理論的指導和寫作訓練的科學化,魯迅先生說:“從前教我們作文的先生,并不傳授什么《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讀,做,讀,做;做得不好,又讀,又做。他卻決不說壞在那里,作文要怎樣。一條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與否,大家聽天由命。“(《二心集·“做古人與好人”的秘決》)魯迅先生的話正是古代作文教學生動而具體的描寫。學生是讀了做,做了又讀,老師不予指導,任你在“暗胡同”里“自己去摸索,走得通與否,大家聽天由命。”事實上從“暗胡同”里摸出來的也有,魯迅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但費時費力,大家都像個瞎子在“暗胡同”里摸索,恐怕多數摸不出去。
今天我們作文教學情況怎樣呢?有人說,古人重實踐,輕理論;今人重理論,輕實踐。我以為不可一概而論。今天我們作文教學確是存在著寫作方法講得多,練得少的情況。每學期只寫六、七篇作文,課外就不動筆了,可以說這是輕實踐的表現吧,但也存在著盲目練習的情況,尤其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教師搜集各種作文題,硬逼著學生寫,“決不說壞在那里,作文要怎樣”,將學生丟到“題?!崩?,這多像古人一樣自己在“暗胡同”里摸索。不管是重實踐,輕理論,還是重理論,輕實踐,都將導致學生沒有什么寫。因此,我以為當前需要克服作文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正確處理好寫作訓練和理論指導的關系,重視提高作文教學的科學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東西可寫。
三、思維訓練和寫作技能教學
寫作教學當然要教給學生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運用語言等知識和技巧。然而,寫作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精神勞動,作為智力核心的思維活動,是運筆行文的先導。是寫作的基礎和前提。它貫穿于寫作的全過程,指導和制約寫作活動,因而我們可以這樣說,作文的核心是思維活動,寫作能力高,實質上就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和聯想、想象等形象思維的能力強。單純的寫作技能,只是靜態的、表層的、外在的。重寫作技能,忽視思維訓練,這正是我們作文教學長期存在的又一帶普遍性的問題。
學生為什么會發出“沒有什么寫”的?一方面是生活枯燥、單調,找不到可寫的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并不一定都沒有材料可寫,而是思維水平低,不善觀察,懶于思考,思路狹窄,認識膚淺,“身在寶山不識寶”,對周圍事物熟視無睹。
因此,作文教學固然要重視提高學生寫作技能,但不可忽視思維訓練。一個學生沒有熟練的寫作技能,學生會感到“不好怎樣寫”,但如果思維能力低,學生不僅會感到“不好怎樣寫,”尤其會出現“沒有什么寫”的困惑。當前活躍于中學作文教學領域的觀察——分析——表達等體系,雖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但重視觀察和思維訓練,把解決學生“寫什么”問題擺在突出重要地位,這是作文教學科學化序列化邁出的可喜的一步。
四、寫作教學的主體寫主導
現作學認為,寫作的主體是作者,作者是寫作中心,離開了作者就沒有文章。中學生作文何嘗不是這樣?作文教學也離不開教師,但教師不是代替學生寫作,而是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是領著學生走出“胡同”的“向導”。因此,作文教學既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更不能輕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要把兩者統一起來,辯證地處理兩者的關系。
當前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既有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現象,更有不顧學生是寫作的主體,造成主體地位失落的情況。前者如放棄對學生應有的指導,有的在黑板上寫個題目,就叫學生拿出作文本來寫,連幾句簡單的啟發、誘導的話也沒有,更不要說指導學生觀察思考,教育學生熱愛生活、認識生活。有的批改作文只是打個分數,簽個日期,又無別的措施保證批改質量。后者如有的教師命題不能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如前所說,題目或因襲陳舊,或大而不當,或偏怪狹窄。有的教師用自己的認識和思路代替學生的認識和思路,強而為之,把學生的求異創新當成異端邪說,學生不能調集平常積累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寫作,更不能有不同的見解和主張。作文批改全由老師包辦,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意見。作文講評只聽老師哇啦哇啦,學生不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此等等,大大挫傷了學生學習作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削弱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
在現代學制建立后,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提高學生作文素養隨之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成為各類考試與社會公眾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但由于受古代視寫作為圣賢“立言”方式之神圣感與寫作本身所涉及到眾多復雜因素的共同影響,學生不敢寫、不愿寫、不能寫的情況普遍存在著。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雖復雜多樣,但不正確的寫作動機與不明確的寫作意圖,卻是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代語文教育大家張志公先生從個體學習與生活、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展現才華與證明自我價值等“需要”的視角,全面具體地論述了為什么要學習寫作這一課程的認識與實踐問題,這對提高師生的作文認識水平、端正作文的寫作動機、提高寫作主動性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寫作是個體適應學習與生活的客觀需要
在語文課程實踐中,許多人都把作文看做是:課程標準與語文教材有作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師就得對學生有寫作要求;而教師有寫作要求,學生就得有寫作行動。實際上,這一認識沒有把課程看做是文化選擇與社會進步、個體發展的必需,更沒有把作文視為個體適應學習、生活客觀需要的必需。就是說,語文課程標準與語文教材之所以要規定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并以此提高其寫作能力與寫作素養,是由于這一能力和素養與學生的學習實踐、現實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并是促進學習實踐、應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必需行為?;蛘哒f,學生學習寫作的客觀必要性與學習語文課程的客觀必要性是基本一致的:學習語文,是個體為適應學習、生活之需要;學習寫作,也是個體為了適應學習、生活之需要。
正是在此認識基礎上,張志公先生認為:“為什么寫?答案很簡單:因為要用。生活里需要書;念書作學問,需要寫;作任何工作都需要寫;抒發點思想感情想影響別人,需要寫;搞科學研究,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需要寫。所以,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筆?!盵1]“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筆”的論斷說明:個體在學習中要系統全面掌握各科知識,這離不開寫;個體在生活中要及時傳遞信息、溝通情況、相互協調,也離不開寫;個體在工作中要及時了解問題、準確反映情況、正確提出建議、有效推動工作,更離不開寫;個體在科學研究中要把對事物的發現、研究的成果展現給社會公眾,自然也離不開寫。這就是,“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筆”。根據張志公先生對“為什么寫”這一具有根本性問題的回答,我們自然就可得出:“為什么要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如同問我們為什么要吃飯一樣。在現代社會,寫作是對人的基本能力的要求,不會寫、不常寫、不善寫的人,其生存發展會受到很大影響?!盵2]在論述寫作是個體適應學習、生活客觀需要的基礎上,張志公先生還指出,人們運用語言(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目的不外兩大類:“一類是為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的,是要辦事情的;一類是用語言作工具搞點藝術,去感染聽者或讀者,使人受到熏陶,在思想、感情、情操等各方面受到影響。……以前一類目的而寫,形成了多種的應用性文體;以后一類目的而寫,形成了多種的文學性文體?!盵3]在教育普及程度大為提高、資訊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下,每一個個體隨時隨地都會以書面語言來“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這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同時,部分個體還會以書面語來“搞點藝術”以表達情感,這已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此看來,個體要接受教育、傳遞信息、彼此配合、抒感、表達思想,就要學習寫作。因此在張志公先生看來,之所以要學習寫作是個體實際學習之所需,也是個體實際生活之所需,更是個體實際工作之所需。
二、寫作是個體提高分析與綜合等能力的客觀需要
一些學生(公眾)常把作文視為升學、提職、成名等的“實用工具”,把寫作與考試升學、升職簡單對應起來,沒有看到寫作對寫作者自身能力素質所產生的多方面的巨大能動作用。張志公先生則認為以語言為基本工具來表述觀點、描述事實、說明事物、陳述情況、抒感的作文訓練,對個體分析與認識事物的綜合能力有著明顯的促進與提高作用。這是由于在練習寫作或實際寫作時,常能集中而明顯地反映出個體在思想認識、生活經驗、組織能力、情感態度、語言基礎和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水平與能力,這又是因為,寫作要表達認識,就可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觀察事物能力的提高;寫作要反映生活,就可使學生關注生活、感悟人生的意識增強;寫作要謀篇布局,就可促進學生首尾一致、前后貫通寫作技巧的形成;寫作要遣詞用句,就可促進學生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習慣的養成……如下例就是一則能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習作:
我沿著溪邊走,看見岸邊很多紫花地丁。遠看嫩綠的一片。走近看,一簇簇,一叢叢,伏在地上。葉子翠綠,細細的葉柄頂著長橢圓的液汁,花色鮮亮,每株上都有三四朵小花。看上去,它是那么嬌小、柔弱,但卻又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特別是當風抖動的時候,它沒有被風吹得低下頭,而只是迎著風顫抖幾下,仍然傲然挺直,顯示著它的力量。我認為它是最能看到大自然的生命力的。[4]
這段不到200字的描寫語段,卻需要寫作者具有多項能力才能完成:觀察能力,就是只有善于觀察,才能發現紫花地丁的特征(“雖然嬌小柔弱,但是當一陣風吹來時,它并沒有低下頭,只是迎著風顫抖了幾下,仍然挺直”);聯想能力,就是只有善于聯想,才能從紫花地丁迎風傲立的姿態聯想到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概括能力,就是只有善于概括,才能從描寫、聯想中提煉出紫花地丁的特征。自然,除此幾種思維能力外,遣詞用句、比擬描摹等語言表述能力也是寫作時必需的。總之,從這段文字中就可看出,寫作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它是一個人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水平、表述技巧等全面真實的反映。長期而科學地進行寫作訓練或從事寫作實踐,自然可提高學生(寫作者)分析問題、刻畫事物、說明現象、表達思想、抒感的綜合能力。
正是在看到寫作對個體素質提高所具有的多方面價值與功能的基礎上,張志公先生就強調指出:“寫作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首先,要求對于所寫的內容有正確的理解和看法,就是要有一定的認識事物的能力;要有邏輯思維的能力,要有清楚的思路,從而能寫得清晰、嚴密,要有足夠的語言能力,包括掌握足夠的字、詞和寫出通順、流暢的語句的能力?!盵5]在全面深刻論述寫作綜合性特征的基礎上,他還提醒我們:“要正確的對待寫文章這件事,既不忽視它,也不夸大它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要把寫看成是提高思想、鍛煉思想、掌握語言、培養能力的一件事,把它看成是生活、工作中的一件實際應用的事,看成是使自己具有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能力的一件事,而不是為達到任何個人目的的或是為作文而作文的,和一般說話、交際截然不同的事?!盵6]這就說明,在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寫作已變得和說話一樣的尋常,已成為個體適應工作、生活要求的一種必備能力。與此同時,寫作雖不神秘但也絕不簡單,因為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主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與素質,也正因如此,寫作自然就能使學生(寫作者)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提高和完善。因此,“為什么要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如同問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一樣。學習可開發智力、提高能力、熏陶情感、完善人格。寫作也是開發智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使我們的感悟能力、聯想能力、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會獲得顯著提高?!盵7]
三、寫作是個體表達認識與展現自我的客觀需要
在張志公先生看來,除了適應生活、學習這些外部需要外,寫作還滿足個體情感傾訴、見解表達、自我展現等眾多的內部需要。因此,他在回答論述“為什么寫”這一問題時也揭示了寫作在個體情感傾瀉、認識表達等方面的客觀需要:(個體為了)“抒發點思想感情想影響影響別人,需要寫”。[8]就是說,寫作也是個體抒發內心情感、表達自我認識、發表意見建議、展現自我、實現價值的一種客觀需要。或者說,通過寫作,個體就可把自己的情感、認識、需要、見解、意見與建議等展現出來,從而使別人了解、理解、領會乃至接受。對個體的傾訴、表達與表現等需要,我們可從三方面求得證實。
首先,人作為一個富有情感的生命個體,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總會有一定的情感需要和情感表現。譬如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工作中的挫折、家庭的變故等事情,個體就需及時應對并做出適當反應。對此,葉圣陶先生也曾明確指出:“人類是社會的動物,從天性上,從生活的實際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觀察、經驗、理想、情緒等等宣示給人們知道,而且希望愈廣愈好。有的并不是為著實際的需要,而是對于人間的生活、關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遇、情思、想象等等,發生一種興趣,同時仿佛感受一種壓迫,非把這些表現為一個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據這兩個心理,我們就要說話,歌唱,做出種種動作,創造種種藝術;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寫作?!盵9]其次,人作為富有思想的生命個體,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現象與問題時總會有一定的看法與見解。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見:人們由于社會地位、客觀需要、認識事物角度、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不同,因而在面對同一問題、同一現象、同一事物時,就自然具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并具有不同的理由與依據。如個體把這些見解、看法、觀點及其支撐的理由、事實有條有理地寫出來,就是在“作文”。正是在此基礎上,張志公先生認為在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每個人特別是學生在學習、生活實際中都時時處處進行著或口頭的或書面的作文:“作算題,證命題,這些經常不斷的練習,培養了學生分析事物、論證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寫作中極端需要的。任何一門功課,學生都時常要用口頭的或書面的方式回答問題。這其實都是最生動的作文練習。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有正確的內容,同時他也會考慮怎樣安排材料,怎樣敘述事實,描寫事物,論證道理,發表意見。在這中間他就很自然地考慮到用些什么詞,用些什么句子?!盵10]這就說明,作文不但是十分需要的,有時還是十分簡單的:我們在對多種多樣的事物與問題發表看法之際,實際上是在進行著分析論證,也就是在寫議論文;我們在對多種多樣的現象進行描述說明之時,實際上是在進行著記敘描寫,也就是在寫記敘文……最后,人作為富有創造的生命個體,面對日新月異的復雜社有一定的自我表現欲。自我表現欲是人類基本欲望之一,也是人類基本特征之一,同時,自我表現欲也是個人實現和展示自身價值的一種積極意念與行動。正是在此認識基礎上,張志公先生認為作文教學一直不太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學違背了學生的本性,與學生實際生活、情感沒有必然聯系:“學生本來沒有那個情,你出個題目硬要他抒,他就只好說一些并沒有真情實感的話,發表一些并沒有真知灼見的見解,東抄西摘,東拼西湊……所謂命題作文要用之得當,首先是題要命得得當,所出的題使學生必然能寫他確實知道的事情,抒他確實有的感情,不要讓他搜索枯腸,沒話找話說,不要鼓勵他說空話,說廢話?!盵11]這就說明,成功的作文訓練,總是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才能使之愿意寫、敢于寫進而達到善于寫。相反,不成功的作文練習,總是讓學生有“無米之炊”之感,只能使學生說空話、說假話、說大話?;诖?,張志公先生認為寫作并不玄妙,而是與個體成長密切相連的一種學習現象,是學生或社會其他成員展現自我、表現自我的一種重要途徑與方法,但同時必須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真實情感相聯系,才能取得實效。事實上,對中小學生來說,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喜歡老師重視自己、表揚自己并樂于展現自我才華。因此,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就應該根據學生的這一表現心理而使用多種方法,如在教室或校園內創辦作文園地、組織編輯優秀作文選編、向報刊雜志推薦發表優秀習作等,來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其寫作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總之在張志公先生的作文教學觀中,作文雖極為重要但卻是現代社會中人們的一種常見表達行為;作文在發展個體綜合能力中具有重要能動作用;作文是個體表達情感、展現自我的重要途徑。正是作文的常見性與普遍性,就決定了作文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作文的重要性與普遍性,又決定了作文教學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如此看來,語文課程標準之所以規定要進行寫作教學,語文課程實踐中之所以要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根本原因還在于寫作本身是個體生活、學習、成長及展現自我之必需,或說寫作過程在促進個體適應學習與生活客觀要求、促進素質不斷發展完善、提高分析認識各種事物與展現自我價值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張志公先生所指出的:“作文很重要。一個有文化的人必須會寫。生活、學習、工作中要寫信,要寫日記,要寫便條、假條、學習筆記、讀書摘要、匯報、總結、計劃、實驗報告、科學論文,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生活、學習、工作之中必要的。寫得好或不好,對于生活、學習和工作很有影響,所以,任何一個有文化的人,必須學會寫,忽視寫的教和學,是錯誤的?!盵12]如此看來,現階段我們要改進與完善中小學作文教學,就必須:確立以實用為基本導向的作文教學觀,并使作文訓練過程與學生實際生活、學習、成長密切聯系,并充分調動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現自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作文教學才能取得實效,這就是張志公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作文教學遺產。
注釋:
[1][8]張志公.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176.
[2][7]解光穆,陶玉鳳.漢語寫作教程[C].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4.
[3]張志公.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177.
[4]蘇立康.閱讀與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218-219.
[5]張志公.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159.
[6]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28.
[9]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1.
[10]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09.
[11]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