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01:23:58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行為特征分析
(1)出游同伴參加石油工業旅游的出游同伴59.50%都是家人親戚,出游同伴是朋友同學的游客數占總人數的26.30%。大部分選擇參加工業旅游的游客不會選擇獨自前往,而是與家人、朋友同學一同出游。
(2)出游類型有85.34%的游客都是選擇自行前往,只有14.64%的游客是團體出游,包括旅行社的組織。從筆者查閱的文獻資料中了解,工業旅游游客多數是團體組織或旅行社組織,而大慶工業旅游團 體組織所占比例卻非常小。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旅行社參與工業旅游的積極性不高,這與工業旅游景點門票價格較低,旅行社很難從中獲得高的經濟效益有關。由此可見,旅行社在大慶市石油工業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媒介作用并沒有那么突出,甚至可以說沒有發揮作用。所以在今后大發展過程中,工業旅游單位應該主動同旅行社合作,充分挖掘旅行社在旅游宣傳過程中的中介作用。
(3)獲知信息渠道調查顯示,游客了解工業旅游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32.17%的游客是通過親朋好友推薦了解到工業旅游信息的;有22.60%和21.73%的游客是通過電視廣播和網絡等渠道了解的大慶市的工業旅游信息;通過報刊雜志了解旅游信息的占7.82%;通過旅行社的介紹只占到2.60%;其他渠道為13.04%。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雖然大慶石油在人們的心中知名度很高,但提及工業旅游卻知道的很少,大慶市的石油工業旅游知名度并不高。即使人們參加了工業旅游卻也不了解工業旅游的具體內涵。對此,我們要進一步開展工業旅游的廣告宣傳,旅行社要做好工業旅游產品的設計,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在網絡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社會,要充分發揮網絡作用并給工業旅游游客帶來便利。所以大慶石油工業旅游最好有自己的專業型網站,進行最新旅游動態的介紹、旅游促銷活動的介紹,以及一些旅游景點經驗的交流、旅游項目的合作來吸引更多的游客。
(4)出游時間從圖1可以看出,來參加工業旅游的游客有54.39%是選擇在周末參加工業旅游,選擇在節假日參加工業旅游的游客比例占23.68%,而選擇在寒暑假參加工業旅游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7.89%,可見雖然寒暑假時間較充裕,但是人們仍然會選擇一些閑散的時間進行工業旅游,這與工業旅游不需要太多的時間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工業旅游要想在短時間內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不僅要深度開發工業旅游資源,其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也是起決定作用的。
(5)出游目的接受教育、開拓視野、認識知識的需要是旅游者選擇工業旅游產品為消費對象的最普遍最重要的目的。通過統計分析38.79%的游客參加工業旅游的目的是想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滿足其求知欲。而觀光度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4.13%。其他目的來大慶的游客占25.86%。通過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出游目的是增長知識的游客,大都對大慶市的紀念地和展覽館比較感興趣同時參觀后也比較滿意。而對于石油礦場和石油城市觀光這些工業旅游資源的興趣則比較小。可見在知識性這方面大慶市的紀念地和展覽館已經可以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所以應該大力開發大慶市的石油礦場及城市觀光等旅游資源,做好旅游資源之間的組合銷售。
(6)停留時間通過對游客在大慶市的停留時間分析,有46.55%的游客是長期居住在大慶市,屬大慶市常住人口。游客在旅游區停留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游客可自由支配時間,但也受旅游地資源賦存狀況和旅游資源品質高低的影響。游客在大慶市停留3天以內的比例占近30%,而這部分人大部分是探親訪友,獲知石油工業旅游信息的渠道也主要是親朋好友推薦。這種現象跟大慶市旅游資源品質較低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大慶市應對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增加其趣味性、知識性。
2.游客感知分析
旅游資源的賦存決定了一個地方旅游業發展的生命力,優勢旅游資源是旅游地規劃與開發的支柱,為旅游地提供了強大的發展空間。為了了解大慶市石油工業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優勢旅游資源和具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的旅游資源,本問卷還對游客進行了滿意度調查。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在348份調查問卷中,有243份的游客對大慶市的紀念地和展覽館比較感興趣,占總人數的69.82%,參觀后最滿意的旅游資源調查中,紀念地與展覽館占總調查人數的73.68%。不滿意的旅游資源中,紀念地與展覽館所占比例只有8.77%。可見大慶的紀念地與展覽館在整個工業旅游發展過程中占有絕對優勢。而對于石油礦場這類獨具特色的石油工業旅游資源來說,感興趣的人只占總人數的11.2%。參觀后不滿意的人數高達22.8%,大部分游客認為石油礦場這類旅游資源整體比較分散,沒有吸引力,交通不方便,周邊基礎設施不完備等。所以大慶市的石油礦場要想成為獨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還需要更合理的設計與規劃。通過統計分析對大慶市工業旅游感知滿意的比例占45.9%,一般的比例高達52.6%。而有48.7%的游客還會選擇參加大慶市的工業旅游,對工業旅游持中立態度的游客大多認為大慶市工業旅游線路打造不夠規范,旅游產品開發的也不夠深入,旅游地服務質量與游客需求脫節等。
3.深度訪談分析
通過對游客的深度訪談了解到游客對大慶市石油城市布局及一些場館的內部建設和”零門票工業游”比較滿意,大慶市的城市雕塑和一些石油主題公園也受到游客的好評。但在訪談中對工業旅游游客感知的旅游產品及服務質量等五方面提出了問題,一是景區周圍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大部分游客認為景區與景區之間過于分散,且沒有專門的交通工具供游客選擇乘坐。景區缺少停車場,自駕車的游客車輛無處停放。作為旅游景區,餐飲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是不可少的,而大慶市每個工業旅游景區都沒有專門供游客休息停留的地方。二是場館內講解太過專業,有些場館缺少專門講解人員與游客溝通。對大部分游客來說都只是自己簡單參觀,沒有專門的講解人員。即使有講解人員,他們的解說也太專業化,書面化,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三是場館內旅游產品重復,參與性差。鐵人紀念館與石油科技館、歷史陳列館內許多旅游產品重復建設,這導致旅游產品與游客的旅游需求對接錯位。旅游產品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嚴重不足,并沒有讓游客真正的參與其中,游客也感受不到工業旅游的巨大魅力。四是沒有專門的工業旅游游觀光路線和專業的導游團隊。對于專業的石油城市,其城市觀光及礦井景觀應成為其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但對大慶市來說,并沒有開發出專業的觀光線路,且景區基礎設施等建設也不完善,相對來說則缺乏對旅游的吸引力。
二、對策
1.加大對大慶市工業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
開發具有工業企業特色的不同層次的旅游產品和旅游紀念品,將旅游紀念品轉化成工業旅游宣傳品。開展工業旅游,不能僅限于簡單的參觀工廠、參觀紀念館和生產線,要使工業旅游系統化和體系化。多增加體驗性和互動性旅游產品,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
2.采取適宜的營銷策略和措施
做好工業旅游宣傳工作。大慶市工業旅游工業企業可以做專門的工業旅游網站,利用發達的網絡系統宣傳工業旅游。從滿足旅游的基本要素出發,擴展工業旅游專業化服務。政府要起主導作用,加強對工業旅游的關注力度。旅行社也應該發揮重要的媒介作用。
3.企業內部也應該培養一批既懂營銷又懂工業的復合型人才
以適應大慶市工業旅游營銷工作的需要。鑒于大部分游客參加工業旅游是為增長知識,所以企業要更加注重資源的知識性和科學性,深度挖掘企業的文化內涵,同時不斷開發其趣味性和獨特性。堅決杜絕導游講解同游客的需求脫節,滿足游客求新、求異、求奇的旅游需求。
4.對于已經建成的工業文化旅游資源
不僅要提升其資源的品質,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議工業企業加大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擴大工業旅游的規模和項目。工業企業可針對小的節假日開展工業旅游體驗游,利用工業旅游獨特的教育性、科普性特征,開發不同的客源市場,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不同的工業旅游項目。面向政府機關營銷策劃以調研考察為主題的工業旅游項目;面向老年群體游客營銷策劃以懷舊為主題的工業旅游項目;面向學生群體營銷策劃以科學知識普及、修學擇業為主題的工業旅游等。
5.對大慶市的工業旅游景區進行組合銷售,規劃設計專門的工業旅游游覽線路
設計的過程中,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被物化也可以當做一個精神,中國文化與工業設計之間可以看成一種源與流的關系,也可以看成是總與支的關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關系。
1.中國文化是工業設計
汲取營養的源泉設計是一個將各種理念,技術,文化糅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自然的共同體的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將我們的文化融入其中,在設計中展現精神文明和文化色彩,增強設計的感染力,給設計作品增添更加濃郁的民族色彩。
2.工業設計是中國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設計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涌現出文化的色彩。北京奧運會的一些建筑設施已經演變成一種中國文化,成為中國人的經典,我們熱愛這些新鮮的文化。鳥巢、水立方、奧運場館、世博會場館都展現出一種中國文化同樣也是一種中國精神。
3.中國文化與工業設計的相互融合
在中華文化和設計結合的過程中,進行設計之間的融合,交流與思想核心的碰撞,從中轉化為一個整體性設計。在創新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文化與設計相互推進,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設計文化,我們在進行創新設計道德過程中,就要尋找設計和文化的結合點。
二、中國文化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及啟示
1.中國文化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古代的窗戶的設計演變成我們現在的時鐘上的花紋設計,在這樣的結合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形態到結構、色彩都過渡得很自然,這個時鐘擺在家里的墻上的時候,會感覺很自然,閑逸。中國的太極文化,太極文化是武當創立的,是黑白兩種顏色代表天地萬物糅合在一起,渾然天成的感覺。用太極文化來轉化為書柜設計,看上出顯得家庭的文化氣息很重,濃雅。在設計的過程中,文化與創新設計的完美融合。
2.中國文化對于工業設計發展的啟示
在對于文化的設計的過程中,也給予了我很多的啟示。在設計的文化中要吸取文化的精髓,才能有好的創意設計。在設計中推動文化的發展。在設計中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與設計相互交融。
三、結語
論文摘要: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競爭是文化的競爭,是理念的競爭。煤炭企業作為傳統型企業要想更好的取得競爭優勢、戰勝競爭對手,必須對其企業文化實施再造。論文將就這一問題展開分析和研究。
2l世紀人類經濟形態已經進入了以知識、速度、創新、文化理念為根本特征的新經濟模式。新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成為一種重要的企業能力,是一種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途徑,是一種為企業生成價值的重要來源。一個企業要打造具有自己獨特優勢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理念,就必須要從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著手,培養具有個性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管理是新世紀重要的企業管理模式。煤炭行業作為能源基礎性行業,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質疑。不久前國家為了力促煤炭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于歷史和現時的一些因素積淀,煤炭企業發展遇到許多困難與挑戰。煤炭企業正經過著歷史性轉化過程:即從“制度+控制”型轉變成為“學習+激勵”型。最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和國際原油等替代性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煤炭行業的形勢開始出現好轉。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煤炭企業必須牢牢抓住時機、適時掀起企業變革、塑造新型企業文化,推動整個煤炭行業和企業自身的可持續化發展。
l企業文化理念的產生與實質
企業文化理念的產生源自美日兩國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較。20世紀60~80年代日本經濟迅猛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并在各個領域與世界經濟第一的美國展開強有力的競爭。美國學界在驚呼“狼來了”的同時,分析思考認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軟件——文化因素”的成功。從1981年到1982年間美國管理學界連續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戰略家的頭腦——日本企業管理藝術》、<企業文化》、《尋求優勢——美國最成功公司的經驗》。系統精辟的分析構成了企業文化這一新的理論系統,標志著企業文化理論的誕生。一般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其內外環境中長期形成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行為規范、制度規范和外部形象的總和,是激發企業員工積極性的唯一源動力。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價值觀為企業職工提供了一種共同意識,以及日常行為的指導方針。企業文化通過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文化意識觀念,說服、感染、誘導、約束企業成員,用一種共同的價值觀把全體職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煤炭企業文化以往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文化觀念陳舊、思維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條件和作業環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業礦區一般都遠在與城市市區相隔較遠的郊區或野外。因此煤炭企業難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維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業文化再造最大的敵人: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安于現狀,害怕變革、不愿變革,使得企業的改革發展創新的嘗試只是“換湯不換藥”,難以從根本上起到引領企業發展思路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2.2企業領導層不理解或企業文化意識淡薄
眾所周知,目前煤炭企業占相對多數的是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很多的領導并不是通過市場機制的選擇產生,而是直接由上級安排任命。這其中雖然有很多有志于改變企業落后面貌的領導者,但苦于對企業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認識不足。造成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不開闊,企業文化建設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領導者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是只投入,不產出的“買賣”,搞不搞對企業效益都無所助益。
2.3企業文化建設政工化、部門化
在煤炭企業調研的時候經常發現在許多企業中,將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兩者之間的異同。實質上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業建設中兩個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的范疇,通過兩者有機的融合和協作,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解決經營管理中所潛在和發生的一些問題;還有的煤炭企業將企業文化建設職能安加在工會、宣傳部等部門,實際上企業文化建設是整個企業都必須共同承擔的職能,而不是哪一個具體部門自己的事情,企業文化細化在企業運作流程的每一個階段之中。
2.4企業文化建設表面化、口號化
以往煤炭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文化建設表面化、口號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煤炭企業內部對企業建設的效用和重要性認識不足。經常是“熱熱鬧鬧開場,冷冷清清收場”,沒有將企業文化建設真正的嵌入到企業的靈魂之中,企業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們走進礦區經常發現是口號、標語很多;今天號召這個,明天要求哪個。沒有一個有序、繼承性的企業文化發展建設思路。
3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與思路
3.1以“客戶服務至上”為導向
由于多年來傳統體制的影響,使不少煤礦至今還沒有在思想上真正確立“服務至上”的思想,煤炭產品同其它產品相比雖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為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上有共同之處,如認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訪用戶、提高質量、擴大產品品種滿足不同用戶的要求等。及時了解市場動態,預測客戶可能會提出什么要求,提前準備,在第一時間提供給客戶,從而大大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為客戶節省時間、為客戶節省成本、為客戶提供方便已經成為新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為本”為核心
企業有價,人才無價。新經濟時代中作為知識載體的人力資源,已經成為企業最具競爭力的核心生產力要素。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以人為本,是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從過去只注重物轉到重視人的基點上來,把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養人、重視人的價值,不斷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經成為煤炭企業文化管理中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企業必須充分調動資源,做好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這篇大文章。
3.3以構建、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支撐
煤炭企業文化重塑要以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作為支撐和保障。通過建立和完善以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結構,可以有效的促進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科學化、制度化、明確化。為企業下一步將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的各個角落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3.4落實溝通培訓和激勵機制
由于煤炭企業內部傳統勢力強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極對待文化革新的現象普遍,而且廣大員工素質參差不齊、認識不一。要想在煤炭企業內部順利開展企業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有效溝通。解除員工對于企業文化再造的疑慮和不解,并通過具體培訓的方式,使廣大員工認識到企業文化再造的效用與意義所在。通過激勵機制吸引和鼓勵廣大員工參與到企業文化再造的過程中來,實現由“企業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
3.5以績效考核機制為約束
有時候企業傳統勢力過于強大,企業文化變革在企業內部寸步難行。此時為破除阻力、引進新思路,就必須果斷借助績效考核機制等強制手段,引導員工個人行為向企業希望的方向轉變;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須有一定的強化過程,通過績效考核機制的作用,我們可以使得員工逐漸生成“習慣反射”,使得企業文化最終能夠在企業內“生根發芽”。
3.6以企業與員工“雙贏”為訴求
強制并不等于強迫。雖然要員工將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自覺做到相統一,但不能抹殺員工個人作為獨立主體的需要。長久以來,煤炭企業以“犧牲、奉獻”精神為感召,而忽視了員工作為個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層次需要的現實。21世紀是合作的世紀、是雙贏的世紀,企業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建立“雙贏”的文化理念,只有企業和員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4煤炭企業文化再造的具體內容
4.1繼承傳統,面向未來的新型企業精神
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靈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中外企業無不把培育企業精神當作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和根本任務,把企業精神當作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法寶,視之為企業之魂。煤炭企業要精心提煉出最適合本行業發展、最有價值、最有特色的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并加以確立和塑造。將長期經營活動中培育的能反映企業精神風貌、激勵職工奮發向上和規范企業行為的群體意識,能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相融合,樹立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精神。樹立企業精神要注重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同時要突出時代性和個性化。
4.2加強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由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復雜性和多變性,煤礦事故時有發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干擾正常的生產經營。事故高發及難以遏制的趨勢,不單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員工對安全的認識水平不高和企業整體安全文化理念不強。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先”,實現文明生產,才能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健康、穩定、高效發展。珍惜、愛護和尊重員工的生命,從安全的意識、思維、觀點、行動、態度、方法上使員工形成深層次的安全文化素質,并付諸于完善和維護企業安全文明生產上,認真將安全文化細化到現場生產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它是指企業在社會公眾中的印象和評價。一個企業在社會公眾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關系到這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一方面,傳統上社會意識中煤炭企業的形象就是“苦、臟、累、險、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環保意識。導致企業環境惡化:煤塵飛揚、地表塌陷、酸雨、溫室效應、固體廢棄物、光化學煙霧等敏感環境問題既危害了企業,更危害了社會。因此煤炭企業要建立新型企業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業形象。對內要提高環保意識,提升員工素質。大力實施“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建設,建設成為一個生產生活秩序井然、環境整潔優美的現代新型礦區。對外要通過cI形象設計塑造個性鮮明、全面完整的企業形象。注重企業聲譽,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幫助企業樹立講文明、負責任的光明形象。
4.4通過質量文化樹立強勢企業品牌
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業的工藝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業吸引客戶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才能贏得更多的客戶,也只有樹立質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產品質量實際上是企業質量文化、倫理觀念在實踐層面的反映和體現。有什么樣的質量文化,就有什么樣的產品質量。良好的技術、設備固然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但非決定因素,要從根本上解決質量問題,還必須以人為本,從指導人們實踐的觀念形態著手尋求解決途徑。從煤炭企業長遠發展、從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域經營的大視角出發,重視企業形象、商標形象、產品形象的策劃、宣傳、投入,把品牌意識和策略引入企業營銷機制中,提高企業競爭力,最終塑造強勢企業品牌才是煤炭企業在21世紀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最終勝利的必由之路。超級秘書網
4.5科技文化興煤,創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戰略性的指導方針在今天的煤炭企業改革中意義猶為重大。今后我國煤炭企業的改造目標重點是要應用高新技術:比如遙控與自動化技術、加快高產高效礦井建設、推進潔凈技術的產業化。煤炭企業的發展正朝向科技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迅猛發展。毫無疑問,科技文化將給煤炭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場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創新無限。煤炭企業不可能永遠靠煤吃飯,大力推進企業創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業可持續化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在企業內形成一種創新生產工藝、創新管理理念、創新發展思路為核心的創新文化體系,為煤炭企業不斷飛躍,添磚加瓦。
本文作者:梁晶工作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管理系
工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交融與貫通,不僅承載著工科院校傳承工業文明、建設新時代工業文化型院校的發展思路,而且加強了工科學生對工業文化(包含企業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使之完成工業文化的思想蛻變,成為具有一定工業文化底蘊的人才。建立工業文化長廊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方面,應建立展現工業文化發展的文化長廊,在校園特定區域修建體現工業文明發展的重要工業人物雕塑及具有濃厚工業文化氣息的師生休閑長廊。文化長廊營造一種工業文化氛圍,如:張貼介紹世界工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事件的宣傳畫,有條件的還可以建造播放相關視頻的電視幕墻,使學生在休閑、學習之余,可以通過長廊對工業文化有個初步的了解;在特定區域修建工業文化雕塑(代表人物及其發明),讓廣大師生能夠從校園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工業文化是工科學校校園文化的基礎和底蘊。定期舉辦工業文化主題展覽高校通過定期舉辦工業文化主題展,以及動員組織學生搜集工業發展史相關圖片、老實物等形式,培養學生對工業文化相關知識的興趣。學校還應倡導工業文化的信息化發展,在文化展覽中不斷更新主題,以傳播世界工業文化的發展新觀念,當代工業文明中不斷涌現出來的新發現和新設備,并邀請相關專專家學者現場講解展現企業生產工具、設備等與工業企業文化相關的信息知識,讓學生對工業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直觀認識。
以實體企業為模板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學??梢栽谛@內參照企業及行業標準,建立1∶1的學生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校園里就可以體驗企業文化及企業工作模式;或者跟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外實習基地,幫助企業宣傳企業文化的同時,又可給學生提供一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加大學校與企業間文化交流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因此培養目標要著眼于企業需求。學??梢圆扇 罢堖M來、走出去”的方式,即請成功企業家、勞動模范、崗位能手到學校中來,介紹他們的成功經驗,跟學生交流,或將學生帶到企業中去,親身體驗企業的工作模式及工作環境,零距離接觸企業文化。學校應該在工業文化建設中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讓學校與企業成為合作共贏的文化團體,讓企業作為學生培養的“熔爐”,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融入企業文化,從在校生轉變為企業后備力量。舉辦相關技能大賽為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及創新性,學校還可以舉辦一些與工業文化相關的技能大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競爭意識。[5]學??梢栽谌粘=虒W和實際生活中廣泛取材,從工業課程PPT制作到實用工具創造小發明,為學生提供展現自身工業文化素質的平臺。學校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創新能力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技能大賽這一平臺充分展現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切實提升其工業文化素質。開設工業文化的相關課程課堂教學是高校傳授知識的傳統方式,工科院校可以選擇性地開設一些與工業文化相關的課程,包括介紹工業發展史、傳統工業文化與現代工業文化的差異、當代企業文化等,還可以結合專業優勢,開設與之相關的工業課程。這類工業課程的開設,不僅拓展學生專業知識面,更是讓學生無形中系統地感知工業文化的內涵,感受工業文化的魅力。
在工業發展迅猛的今天,工業文化的理念應該在工科院校引起重視;工業文化中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時間觀念、創新精神等都應該與工科院校校園文化相對接。要想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工科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就應該突出工業文化的主旋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競爭意識的合格人才。
一、東北老工業地區文化轉型存在的問題
東北老工業基地大多數基礎設施是在“一五”計劃時期形成的,蘊含其中的文化底蘊、思維方法及活動方式類似于當時的農業社會的文化模式,即經驗主義文化模式。建立初期我國實行的又是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仍然按照傳統文化的模式構建。雖然曾經歷過幾番改造,仍無法徹底消除傳統體制弊端的影響,也無法從原則上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因此,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實際上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轉型,而文化轉型能否順利完成,直接影響東北人民的命運和未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文化轉型是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進行。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以工業文明為主導的文化精神逐漸傳入了我國。工業文明的兩種文化精神——人本精神和科技精神如果能夠和諧發展,就能促進現代工業文明的進步。但自從20世紀以來,二者之間發生了沖突,并且在當今社會出現了種種弊端。西方以工業文明為主導的文化模式就是在陷入嚴重危機的情況下進入我國的。與此同時,東北老工業地區的文化是典型的移民文化,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政策才導致大量山東、河北移民涌入這一地區。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再加上網絡的迅速蔓延,加速了這幾種文化精神的相互碰撞,正是這一系列的文化精神的沖突下,使生活在東北地區的人們時時會感到困惑和迷茫。
二、東北老工業地區文化轉型的路徑和對策建議
近幾年我國政府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而東北地區的文化轉型主要在于思維觀念的轉變。因此,要利用市場經濟的規則來經營本土文化,而不是僵化固守地去搞歷史的傳承。今后應更加注重挖掘東北地區的文化資源,著力文化創新,開拓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通過文化的重新建構,催生新的文化形態,這是東北老工業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本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在不斷創新中保持和鞏固自己的過程。文化創新既要克服不符合時代精神的東西,又要賦予其適應社會發展的嶄新內容。根據東北老工業地區現有基礎和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判斷,在產業發展的具體規劃中應在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多元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等領域重點加以考慮,使本地區有限的人力、物力及產業政策等資源有明確的投入目標。發展黑龍江地區現代化的同時,還需要教育的振興,否則經濟的振興就會成為失去賴以實現的基礎。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因此,我們在關注經濟發展、政治文明的同時,也要充分重視區域文化建設。毫無疑問,文化是經濟振興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為了推動東北老工業地區文化的順利轉型,我們必須客觀分析這一地區文化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加強對當前東北老工業地區文化的研究和建構,為實現東北地區文化的順利轉型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作者:韓笑 王炳晨 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29年前,美國海斯就曾預言:“價格是當今企業競爭的手段,質量將是明天企業競爭的手段,設計是未來企業競爭的手段?!苯裉?,無數企業的發展事實已經驗證了這個預言的正確性。在新世紀新階段,把我國建設成為具備創新特征的國家,是歷史的必然選擇。當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完全依賴于工業設計這個戰略工具,因此世界各國政府越來越高度重視其發展。分析目前我國設計創意產業狀況,工業設計屬于最具發展潛力的,而工業設計的發展也最迫切。在我國制造規模巨大的面前,自主創新的重要途徑就應該選擇工業設計發展。就國家創造力組成來看,設計力處于重要地位,工業設計發揮戰略工具功能,在技術創新水平的彰顯,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上其作用不可替代。在現代社會中,如果產品具備了競爭力,則該產品的設計必然是優良的。設計創意產業屬于創新型產業,集成了科學和技術,以及藝術和文化等為一身,這是令人毋庸置疑的,在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的推進中,其作用不可忽視。而我國在工業設計發展上,挑戰與機遇并存,因為以設計水平的提升為手段,使產品的高附加值增加,該項事業的前途及其遠大與美好。同時,我國企業現階段重視發展設計,將是打破中國制造局面,轉型為中國創造的重中之重環節。創意產業與工業設計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不斷發展的密切相關因素,而人們認識工業設計的過程也是與社會前進同步,而不斷提升的。當今社會創意產業為主流,重新界定“工業設計”概念極具必要性。在2001年,漢城工業設計家重新定義了工業設計:“工業設計將突破對物質幸福創造的約束。工業設計概念應具備開放性,能夠對現在和未來的需求達到靈活地適應。”據此,工業設計脫離工業產品就是必然趨勢,逐步蔓延到創意產業其他行業,將不斷擴大工業設計外延,而且外延越來越模糊,甚至會不受創意產業約束,形成與創意產業同等地位局面。
二、文化創意與工業設計的關系
工業設計的不斷擴張首先是在創意產業范圍內進行,但其強大的生命力,發展勢態的迅猛將突破創意產業范圍,力圖對創意產業的束縛進行擺脫,但由于其本身特性的存在,使其與創意產業存在復雜的“扯不斷,理還亂”關系是不可改變的。二者由于具有不同的行業特性,導致形成的矛盾也不同,尤其是迅速發展的工業設計威脅到了創意產業的地位,而且兩者的互相親近,使了解的欲望被增加,對方的每次進步都對自身發展產生振動。引發其思考,成為共同發展尋求的促進因素,這是從總體上所描述的二者關系。以下為具體論述:
1工業設計的發展對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存進功能
就當今全球知識產業來看,在密集型和服務型產業中設計發展得最快。工業設計綜合了科學性與藝術性,在對資源和環境經濟等問題的解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人類生產與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創意產業包括工業設計,因此說工業設計的發展也可視為發展創意產業了,同時發展工業設計對其他相關產業也可發揮促進發展功能,最終促進發展整個創意產業,因此說發展工業設計實質就是對創意產業進行發展。工業設計對于創意產業來說,發揮的支撐作用極為重要,也就是說,今天創意產業所形成的影響力是建立在工業設計基礎上的。在全球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工業設計被視為重要利器,國家和企業對其所產生的高附加值的關注程度也呈現上升趨勢。大賀典雄為索尼公司董事長,他認為:“在市場上分開產品的唯一標準就是設計。”從很多國家和企業的案例中已經充分的證明了工業設計推動創意產業的作用,例如保守和落后以及貧窮曾是韓國的特征,在亞洲危機中曾萎靡不振。1998年,“設計韓國”戰略被韓國政府提出后,工業設計成為政府大力推動與支持的對象,得到高速發展,工業設計使韓國走出金融危機泥潭,而且像三星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品牌得以誕生。工業設計成為韓國向世界邁進的推動力量,是制造國家成功轉型為創意設計國家的有力武器,工業設計對創意產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從韓國巨大的工業設計成功中得到充分的證實。
2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工業設計的發展
在沒有明確提出創意產業前,工業設計處于緩慢發展時期,對于其在發展中所發揮作用的重要性,人們的意識并不清楚,把裝飾和美化產品視為工業設計師功能,沒有發現其對經濟效益的直接作用,對其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更是無從想象。當創意產業從其他產業脫穎而出,帶來出色的經濟效益,把自己的產業體系形成后,人們對創意產業開始關注,同時對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工業設計的存在開始重視。這樣工業設計就從小丑地位轉變為主角。發展工業設計是需要基于創意產業背景的,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把良好的環境為工業設計營造出來,成為更多、更好設計產生的促進因素。創意產業能夠把寬松的設計氛圍和合理的設計評價體系等等提供給工業設計。另外,各地的創意產業組織對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各種活動的經常舉辦,能夠把很好的學習機會提供給工業設計者,他們可以吸取服裝和繪畫等方面的營養,為靈感的尋找帶來便利。并把更多的展示工業設計的機會創造出來,從而能夠使更多的人對其給予了解和認可,為國家給予重視和扶持創造條件。總之,工業設計的發展對于創意產業的發展來說,勢必成為促進因素,創意產業投資力度的加大勢必對工業設計的長足發展發揮促進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共同發展?;趧撘猱a業格局,我國出臺的工業設計發展策略就應該充分的考慮其政治文化和經濟發展歷程的特殊性,因此我國在發展工業設計中,盲目照搬國外對策是堅決行不通的。我們在結合我國國情,充分的分析我國工業設計發展狀況,研究創意產業的運行模式后,把工業設計的發展對策確定為文化創意和產業化,而且還需要充分的結合二者。
目前,我國必須把良好的創業環境創造出來,構建高效的政策支持機制和高技術的基礎設施,使產業鏈條具備相互接駁特征,構建的交易平臺具備高度市場化,這是我國創意產業實現大力發展需要的條件與背景,并把工業產品設計產業體系確定為基礎和核心,把平面和環境藝術設計等相關行業涵蓋在橫向聯系范圍內;產品的宣傳和營銷等環節為縱向聯結擴大的范圍。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而言,工業設計發揮增進強大競爭力功能,在我國獲得全球市場競爭優勢,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打造充滿活力的國際形象中,其作用的重要性將是不言而喻的。我國政府在綜合國力增強過程中,如果想走以高新技術產品附加值提高之路,重視工業設計就是必要之舉,需要把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專門設立起來,并且在資金上大力扶持。此外,需要加大重視設計教育力度,就工業設計而言,其質量和競爭實力直接決定于設計人才。我國目前的設計師具有世界影響的幾乎沒有,而且在補給新鮮血液方面也能力有限。多元化應是設計人才應具備的特點,而且其背景也需要擁有跨行業和國際化等特征。因此創意產業集群也極有必要形成,致使文化生態具備多元化特征,形成創意服務產業鏈。以城市創意產業集聚效應為依托為產生和轉化創新,打造載體和發展空間。同時需要強調的是,發展工業設計需要跨區域,實現國際化互動,不能局限在個人和單個企業或單個城市上,應具有地理性集聚特征。工業設計創意產業把創意設計向產品進行轉化依靠技術支持平臺來實現,設施的研發和對創意人才的轉讓與吸引等為主要的社會和生活環境內容。另外,企業和政府還要從外部條件方面不斷進行完善,為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商品價值的發揮打下堅實基礎。如培訓教育具備專業化特點,人才市場要具備靈活性,市場需求實現多樣化,相關產業要給予支撐,信息流和人才流以國際化為基礎,同時,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也要極力做到寬松。
三、結語
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由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要素組成的,但這三個要素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的比例構成,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是不同的,文化的要素就是知識的要素。而知識與資源,勞力等其他經濟要素的區別,在于它不但可以重復使用,而且隨著人類掌握運用的不斷深化,其價值不僅不會減弱,而且具有回報率不斷遞增的效用特征。所以說,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的發展又必然導致知識的提高,它們永遠都成正比例的發展。
實踐證明,文化含量高,知識面廣是推動社會經濟的兩大重要因素。因而,構建我國工業設計的文化支點,是一項先進的科學的系統工程。因為,文化的核心是創造,它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使許多傳統工業社會的制造業變成了智力型的工業,知識含量的日漸增多,各種高科技的應用,促使一些行業的設計方式,生產方式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例如:波音777飛機,就是第一架不需要制造樣機而生產出來的新型噴氣飛機,生產制造這個龐然大物,它的全部部件超過了400萬個,而其中13萬個部件都是外包式設計和加工的。通過這種無樣機制造的設計方式,生產方式,使得波音777飛機的速度和燃料效率比原來的要求還高,這種全新的生產方式將來可以推廣到汽車其他產品制造上。
又如著名的耐克公司生產設計的運動鞋是普遍運動鞋價格的幾倍,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它的運動鞋中有知識的含量,有高科技。它不僅要考慮流體動力學,又要涉及空氣動力學以及人體工學,穿著它不但舒適,更可以幫助你去體育場上創造新的世界記錄,這便是設計的創新。耐克的創新不僅僅表現設計制造上,同時也體現在生產方式上。耐克沒有自己的鞋廠,但它與亞洲50多個鞋廠訂有合同,耐克公司無需親臨現場去管理,它只在本部遙控指揮,用工作站試制模具,控制質量,監督生產。這樣,耐克一年的運動用品產值達50多億美元。人們稱這是最具未來型特點的公司。
由此可見,企業只有生產那些既能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的需求,又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商品,才會有市場,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而企業設計的產品越具獨特的文化和高科技,就越具有交流性和國際性,其價值就越高。
中國的工業設計邁著蹣跚的步子走過了20多個春秋,經過數十年的磨礪,雖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成效卻是難盡人意的。我國的工業設計給人的印象,是缺乏創意,創新意識不強,而模仿和再創造能力則“出類拔萃”。這些年來,許多工業產品設計就是*“一仿二改三創造”來制作“新產品”的。在這些產品設計中,多流露出歐美設計的痕跡或日本設計的風格,唯獨看不到我們本民族文化的蹤跡,這種設計上表現出來的蒼白,使我們的工業設計在市場競爭中顯得軟弱無力。
許多工業設計師由此也困惑,憂慮,因為許多的工業產品,并不是中國工業設計師真正按自己的創意來設計的,他們許多原創設計往往因企業家缺乏長遠的眼光,而扼殺在藍圖中。因為企業家所追求的是短期利潤。企業求生存,創利潤,這本身并沒什么不對,但如果企業家一味指使設計師去“抄襲,模仿”,并成為他獲取利潤最快捷的手段,這將會葬送一些有才華的設計師。因為一個設計停止了創造,那么他的設計生涯意味著消亡。
工業設計是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質生產水平,人們的意識形態和生產方式。工業設計本身就是文化的產物,因為它通過特有的方式傳達技術的物化美,也體現商品社會中文化的價值取向,它倡導設計師去開創人類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環境,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新的生活環境,新的生活質量都要以大量的新穎的產品來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