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09:18:38
序論:在您撰寫電子金融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電子金融會計師目前全世界最新的金融形式,它產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1996年,MarkTwain銀行是美國第一家提供電子金融業務的銀行,自此,電子金融會計在國外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我國的電子金融會計發展的較晚,開展的服務較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起步階段:我國電子金融會計最早開始與上個實際70年代末,在1980年左右開始初步發展。在起步期間,大多數電子技術應用在會計報表的制作和會計核算業務方面。這時期由于計算機的限制,電子金融會計的系統大多數在DOS的計算機平臺上運行,電子軟件針對的是模擬手工核算,是為了減少會計工作的工作量與勞動強度,但這期間的電子金融會計缺乏較為完善的操作規范和管理制度。
(2)發展階段:在上個是個80年代的中后期,電子金融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重視,特別是銀行業系統,開始制定適合本銀行的電子發展計劃。為了促進銀行業的電子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還制定了整個金融也的電子發展計劃。這一時期,銀行出現了城市通存通兌、同城清算網絡等新的電子金融業務。
(3)規范階段: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電子金融會計得到了規范化的再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金融系統的會計核算系統。金融電子逐漸向網絡銀行、電話銀行轉變。
二、電子金融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傳統會計的概述
過去傳統的會計結算方式是物物交換、貨幣支付和銀行轉賬支付三種結算方式。目前,生活中最常見的結算方式是銀行轉賬支付的方式,它包括銀行支付結算、支票支付結算、電子資金轉賬、資金匯兌等方式。
2.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沖擊的優勢:
①方便快捷、效率高、成本低。首先,電子金融會計改變了傳統的結算支付方式,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以前,跨地區跨銀行的匯款非常麻煩,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銀行較少,人們的轉賬變得更加困難。自電子金融業務發展起來之后,匯款轉賬變得十分的方便快捷,只要有計算機與網絡,什么經濟業務都可以辦理。其次,電子金融會計提高了結算的效率。
②促進會計工作的電子化與信息化。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為會計結算方式注入了一股新氣象,會計結算開始走向無紙化的操作,大大地提高了結算的操作水平與操作速度,進入了電子化與信息化的時代。在網絡電子的前提下,網絡交易的票據和憑證賬簿等變成了電子形式,代替了手工記賬,賬務處理自動完成。電子金融會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結算服務拓寬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而且,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金融呈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網絡匯兌的方式使得會計結算瞬間即可完成,會計的電子化與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
(1)沖擊的劣勢:
①電子憑證真實性的確定。無論是企業單位還是個人,在辦理經濟業務時,必須要填制一些原始的憑證。在電子金融環境下,形成的原始憑證一定是電子憑證。原始憑證是會計處理的源頭,因此原始憑證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電子金融會計時,人們使用的是電子簽名。在我國的《電子簽名法》中,承認了電子簽名的合法性,即承認了有電子簽名的原始數據的效力。但是在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中,還沒有關于電子原始憑證的法條說明與解釋,而且人眼對于電子簽名的識別遠比分辨紙質簽名的難度要高的多,這就給電子原始憑證真實性的確認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②高級會計人才的缺乏?,F在,我國金融發展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于會計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多。雖然我國目前有很多的會計人員,但是有些會計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只具備一般的會計水平,無法滿足現在金融機構的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因此,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如何挑選合適的會計人才,培養有潛力的會計人才,留住高層次會計人才是現今的金融機構需要深層次考慮的問題
三、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新展望
1.加強電子商務的風險意識
在外部環境復雜的前提下,電子金融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因此,要加強電子商務的風險意識。首先,要加強操作的風險意識。操作的風險意識主要來源于銀行的內部,在電子金融的日常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會導致風險的發生。因此,應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建立完善的電子信息系統,規范會計人員的操作步驟,嚴格建立內部管理機制,遵守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原則。其次,要防范信用風險。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信用風險有著不同的等級分類方法。銀行要善加利用信用等級的分類制度,根據企業或個人的具體情況,嚴格信貸借用制度。在金融系統內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客戶信用管理系統,根據客戶的過往信息,嚴格信用制度。在完善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統一銀行的信用監督規范制度,強化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強顧客的信用信息管理,在整個行業內形成信息共享,及時獲取客戶的信息分類信息,在客戶源頭上防范信用風險的發生。
2.完善信息化建設,確保電子交易的安全性
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必然對我國的電子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的電子信息建設的軟件與硬件方面都較為落后。因此,金融機構必將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盡量減少網絡交易的漏洞,保證電子交易的安全性。電子商務和遠程交易的特性必然要求金融會計系統要進一步開放與更多的數據信息共享,這樣就增加了數據信息不不安全性。開放的網絡增加了控制的難度。在金融機構的現代化建設中,信息的安全、交易的安全、資金的安全都會成為金融機構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的威脅來自很多方面,比如網絡黑客、競爭對手、社會上的不法分子等等,這些復雜的原因都對金融機構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生了更大的挑戰。金融機構要針對網絡集成化管理的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機制。不同的職能部門、不同職位的員工要根據相應的權限閱讀會計信息,保證機密的會計信息不外露,嚴格保守金融機構的秘密。如果外部的人員要借閱本機構的會計信息,一定要經過金融機構領導者的批準與授權,不能直接借閱會計數據信息。對于網絡犯罪,金融機構就要借助較為高端的技術手段,減少軟件漏洞,增強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傊鹑跈C構要摒棄過去傳統的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建立各種現代化的安全控制手段與制度,以便更高程度的確保電子金融會計的安全性。
3.加強電子金融人才的培養
1.實用性風險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理念的客戶對電子金融業務的需求偏好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絕大多數客戶都將電子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視為第一要務,于是金融機構推出了類似于定期強制更換密碼、手機動態驗證碼等諸多的安全強化措施,但這些措施是以犧牲電子金融交易的便利性為代價的。對于許多同樣重視電子金融使用的便利性的客戶來說,如果他們認為金融機構為電子金融業務所制定的繁瑣的安全防范與驗證步驟既不能確保交易信息和客戶資金的絕對安全,又可能因為諸如忘記頻繁更換的密碼或者遺忘手機這類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意外而使客戶的電子金融業務無法如期實現時,就會使金融機構喪失這些客戶。因此,金融機構在開發電子金融產品時應充分考慮不同類型潛在客戶群體的需求特征,同時針對不同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在產品設計時盡量提供更多的客戶自由選擇權,以吸引更多的客戶群體。
2.信用與信譽風險
信用風險和信譽風險分別針對的是客戶和電子金融機構的誠信度和道德風險問題。信用風險指的是債務人出現不能如期履行其與電子金融機構所簽合同中規定的還款義務而可能對電子金融機構造成損失的風險。電子金融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進行交易,這必然會使電子金融在對客戶進行身份確認、違約責任追究等方面增加了困難,發生逆向選擇的可能性增大,使得電子金融業務相對于傳統金融業務而言面臨著更大的信用風險。電子金融機構提供的是虛擬金融服務,良好的信譽是贏得客戶信任的關鍵因素。如果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電子金融服務在安全性、及時性、準確性等方面出現了問題,就會對金融機構的信譽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在互聯網媒體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對電子金融機構不利的負面輿論可能會呈現幾何級爆炸式增長,將會對電子金融機構的業務運營能力和誠信產生較長時期的不良印象,使得電子金融機構在建立和維持客戶關系以及推廣開展新的電子金融業務方面產生困難。同時,由于廣大客戶對于電子金融業務的相關知識并不充分,一家電子金融機構出現了問題,其他電子金融機構的客戶自然會擔心自己所使用的同種或者相似的電子金融業務也存在類似問題,就會對該業務的可靠性產生懷疑,從而使危機在不同的電子金融機構之間傳染和擴散,嚴重時可能會對全行業的該種電子金融業務的正常開展產生巨大的沖擊,從而導致業務規模急劇下降。
3.政策法律風險
由于電子金融屬于剛剛興起的新興事物,我國還沒有能夠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與之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相適應,使得金融機構在設計新的電子金融業務時往往感到無法可依,難以預先規避電子金融業務的政策法律風險,就有可能使得一些電子金融新業務的開展無意間與某些法規或者金融監管當局的政策目標相背離,從而招致新業務的被迫中止,給金融機構造成損失。2014年初,中信銀行分別聯合騰訊和支付寶推出微信信用卡和淘寶異度卡,但中國人民銀行很快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以及中信銀行和騰訊、支付寶開展的虛擬信用卡業務。消息公布的第二天,中信銀行股價盤中一度跌停,騰訊的股價也下跌了將近4%。
4.技術安全風險
電子金融業務的技術安全風險主要是指由于計算機以及系統網絡等支撐體系方面的不當運用以及安全問題所帶來的風險。電子金融系統在技術上是運行在眾多相互連接的服務器和計算機之上的軟件系統,任何軟、硬件方面的故障都會帶來電子金融業務的系統安全風險,從而給金融機構造成損失,比如2013年美國紐約銀行證券結算系統的一次故障就給其帶來了超過500萬美元的損失。日益猖獗的網上犯罪行為也對電子金融系統的安全形成嚴重威脅,誘人的利益使得電子金融系統極易成為網絡黑客和計算機病毒攻擊的對象。
二、電子金融業務風險的防范策略
1.優化管理體制和決策程序,建立知識聯盟,化解戰略風險
電子金融的發展日新月異,產業模式越來越豐富,對于金融機構的決策層和管理層來說,既要具備優秀的前瞻能力和良好的開拓創新能力,又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決策程序,才能避免企業出現戰略風險,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明確和落實董事會、監事會、風險評估審查委員會的職責權限以完善和健全監督機制以及議事規則,從而改善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避免戰略風險的發生。同時,通過建立知識聯盟來弱化戰略風險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知識聯盟一般是由數家相互獨立的企業通過共同研究、開發知識和信息來建立一種協作關系,其研究所得的成果將由參與聯盟的企業共同享有。[3]知識聯盟有助于聯盟內的企業進行交叉學習,電子金融屬于電子信息技術與金融學的交叉學科,開展電子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通過與電子信息企業、電子商務企業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建立知識聯盟,可以有效增強其對于最新的電子信息技術以及電子金融發展動態的學習獲得能力,從而降低戰略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發設計電子金融業務,降低實用性風險
消費者的需求是開發電子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主要著眼點。互聯網是電子金融產品的主要銷售環境節,由于電子金融機構無法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產品設計定位的難度較之傳統金融方式明顯加大。為了更好地了解客戶的需求信息(特別是一些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電子金融產品來降低實用性風險,電子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售后隨訪、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及數據挖掘和統計工具等分析手段具體了解客戶的需求偏好,不斷完善和優化產品結構和功能,從而有效控制實用性風險。
3.完善信用評估體系,加強自身形象建設,化解信用和信譽風險
我國應盡快制定針對電子金融業務風險信用評估的法律法規或者指導性意見,從而為電子金融機構開展業務提供依據,完善其信用評估體系。比如,可以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賬號與數字證書實名認證數據庫,并與目前已經運行的其他征信數據庫共享和互通,將進行過實名認證的電子賬號的交易記錄、誠信狀況也作為采集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為電子金融機構判斷客戶的信譽狀況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電子金融作為新興事物,在業務和技術方面都不是十分成熟,廣大民眾對于其信任程度較之傳統金融業務偏低,任何負面消息都有可能引致信譽危機的爆發。所以,電子金融機構需要特別重視自身穩健經營形象的建設問題,積極向公眾介紹電子金融的安全技術措施以及自身周全的風險防范機制,從而降低信譽風險。首先,電子金融往往是以虛擬金融機構的形式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人們自然會擔心,將資金交給這樣的虛擬金融機構,如果出現問題,維權和追償可能將會面臨無法確定的困難。因此,電子金融機構在利用虛擬網絡拓展業務的同時,不應排斥實體分支機構的設立,可以在一些客戶資源較為充沛的中心城市設立實體分支營業機構,既可以為客戶提供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又可以及時處理客戶的投訴與糾紛,形成電子金融虛擬機構與實體機構的有機結合,從而更好地防止信譽風險的發生。其次,電力、計算機系統以及網絡故障有時會導致客戶在使用電子金融服務時出現數據錯誤等異常情況,這就需要電子金融機構建立起良好的應急反應機制來迅速處理好異常中斷的服務,對未能正確完成的操作進行撤銷和數據備份,快速完成替代性數據處理和數據恢復,并安排工作人員及時進行客戶服務支持,從而將信譽風險控制在最初階段。
4.多舉措規避法律風險
首先,電子金融機構應使客戶能夠充分了解其使用電子金融服務時的權責利,并在客戶進行電子金融交易時充分必要地提醒其在安全方面應盡到的責任和義務,并告知如果未能履行義務而可能將要承擔的后果,從而規避不必要的糾紛出現。其次,電子金融機構既要深入研究現行的法律法規,保證自身開展的電子金融業務與現有法律法規不違背,又要不斷跟蹤掌握電子金融監管方面的最新動態和趨勢,特別是在新業務推出市場之前,及時與各方監管部門充分溝通,以免推向市場后被叫停,給電子金融機構帶來資金和聲譽方面的損失。最后,電子金融機構開展國際業務時,應遵守國際通行慣例和當地的法律法規,以免出現法律糾紛。
5.加強技術風險防范措施
電子金融會計師目前全世界最新的金融形式,它產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1996年,MarkTwain銀行是美國第一家提供電子金融業務的銀行,自此,電子金融會計在國外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我國的電子金融會計發展的較晚,開展的服務較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起步階段:我國電子金融會計最早開始與上個實際70年代末,在1980年左右開始初步發展。在起步期間,大多數電子技術應用在會計報表的制作和會計核算業務方面。這時期由于計算機的限制,電子金融會計的系統大多數在DOS的計算機平臺上運行,電子軟件針對的是模擬手工核算,是為了減少會計工作的工作量與勞動強度,但這期間的電子金融會計缺乏較為完善的操作規范和管理制度。(2)發展階段:在上個是個80年代的中后期,電子金融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重視,特別是銀行業系統,開始制定適合本銀行的電子發展計劃。為了促進銀行業的電子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還制定了整個金融也的電子發展計劃。這一時期,銀行出現了城市通存通兌、同城清算網絡等新的電子金融業務。(3)規范階段: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電子金融會計得到了規范化的再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金融系統的會計核算系統。金融電子逐漸向網絡銀行、電話銀行轉變。
二、電子金融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傳統會計的概述
過去傳統的會計結算方式是物物交換、貨幣支付和銀行轉賬支付三種結算方式。目前,生活中最常見的結算方式是銀行轉賬支付的方式,它包括銀行支付結算、支票支付結算、電子資金轉賬、資金匯兌等方式。
2.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沖擊的優勢:①方便快捷、效率高、成本低。首先,電子金融會計改變了傳統的結算支付方式,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以前,跨地區跨銀行的匯款非常麻煩,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銀行較少,人們的轉賬變得更加困難。自電子金融業務發展起來之后,匯款轉賬變得十分的方便快捷,只要有計算機與網絡,什么經濟業務都可以辦理。其次,電子金融會計提高了結算的效率。②促進會計工作的電子化與信息化。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為會計結算方式注入了一股新氣象,會計結算開始走向無紙化的操作,大大地提高了結算的操作水平與操作速度,進入了電子化與信息化的時代。在網絡電子的前提下,網絡交易的票據和憑證賬簿等變成了電子形式,代替了手工記賬,賬務處理自動完成。電子金融會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結算服務拓寬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而且,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金融呈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網絡匯兌的方式使得會計結算瞬間即可完成,會計的電子化與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1)沖擊的劣勢:①電子憑證真實性的確定。無論是企業單位還是個人,在辦理經濟業務時,必須要填制一些原始的憑證。在電子金融環境下,形成的原始憑證一定是電子憑證。原始憑證是會計處理的源頭,因此原始憑證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電子金融會計時,人們使用的是電子簽名。在我國的《電子簽名法》中,承認了電子簽名的合法性,即承認了有電子簽名的原始數據的效力。但是在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中,還沒有關于電子原始憑證的法條說明與解釋,而且人眼對于電子簽名的識別遠比分辨紙質簽名的難度要高的多,這就給電子原始憑證真實性的確認帶來了一定的難度。②高級會計人才的缺乏。現在,我國金融發展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于會計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多。雖然我國目前有很多的會計人員,但是有些會計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只具備一般的會計水平,無法滿足現在金融機構的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因此,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如何挑選合適的會計人才,培養有潛力的會計人才,留住高層次會計人才是現今的金融機構需要深層次考慮的問題
三、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新展望
1.加強電子商務的風險意識
在外部環境復雜的前提下,電子金融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因此,要加強電子商務的風險意識。首先,要加強操作的風險意識。操作的風險意識主要來源于銀行的內部,在電子金融的日常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會導致風險的發生。因此,應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建立完善的電子信息系統,規范會計人員的操作步驟,嚴格建立內部管理機制,遵守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原則。其次,要防范信用風險。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信用風險有著不同的等級分類方法。銀行要善加利用信用等級的分類制度,根據企業或個人的具體情況,嚴格信貸借用制度。在金融系統內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客戶信用管理系統,根據客戶的過往信息,嚴格信用制度。在完善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統一銀行的信用監督規范制度,強化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強顧客的信用信息管理,在整個行業內形成信息共享,及時獲取客戶的信息分類信息,在客戶源頭上防范信用風險的發生。
2.完善信息化建設,確保電子交易的安全性
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必然對我國的電子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的電子信息建設的軟件與硬件方面都較為落后。因此,金融機構必將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盡量減少網絡交易的漏洞,保證電子交易的安全性。電子商務和遠程交易的特性必然要求金融會計系統要進一步開放與更多的數據信息共享,這樣就增加了數據信息不不安全性。開放的網絡增加了控制的難度。在金融機構的現代化建設中,信息的安全、交易的安全、資金的安全都會成為金融機構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的威脅來自很多方面,比如網絡黑客、競爭對手、社會上的不法分子等等,這些復雜的原因都對金融機構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生了更大的挑戰。金融機構要針對網絡集成化管理的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機制。不同的職能部門、不同職位的員工要根據相應的權限閱讀會計信息,保證機密的會計信息不外露,嚴格保守金融機構的秘密。如果外部的人員要借閱本機構的會計信息,一定要經過金融機構領導者的批準與授權,不能直接借閱會計數據信息。對于網絡犯罪,金融機構就要借助較為高端的技術手段,減少軟件漏洞,增強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傊?,金融機構要摒棄過去傳統的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建立各種現代化的安全控制手段與制度,以便更高程度的確保電子金融會計的安全性。
3.加強電子金融人才的培養
【摘要】網絡金融安全問題是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問題,是應對金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產物。網上銀行的安全既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輿論長期關注的焦點。文章首先探討網絡金融概念特點,繼而分析我國網絡金融安全現狀,最后提出改善我國網絡金融安全幾點對策。
【關鍵詞】網絡金融;風險;電子貨幣;對策 網絡金融安全
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硬件、軟件、防火墻、網絡監控、身份認證、通信加密、災難恢復、安全掃描等多個安全要素。而網絡金融安全問題關乎我國的經濟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因此,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審視網絡金融安全問題。
一、網絡金融概念特點
(一)概念
網絡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是一種通過個人電腦、通信終端或其他智能設備,借助國際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無境域限制的聯結客戶與金融機構,以實現及時獲取經濟金融信息、享受網上金融服務、開展網上金融交易的金融活動。網絡金融包括在線銀行、網上保險、網上證券、網上期貨、網上支付、網上結算等金融業務。
網絡金融安全,是指金融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絡服務暢通快捷。網絡金融安全包括系統安全和信息安全兩個部分,系統安全主要指網絡設備的硬件、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件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各種信息的存儲、傳輸和訪問的安全。
(二)特點
世界第一家網絡銀行——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自1995年10月18日開業以來,國際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網絡銀行浪潮。這一金融創新正徹底顛覆了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的業態,銀行由實體化向虛擬化發展,金融服務的時空界限不再明顯。與傳統金融相比,網絡金融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無界性。網絡金融的無界性主要是指金融活動無時空局限,打破傳統的金融服務時間、境域、空間、方式等限制。網絡經營企業只要開通網絡金融業務,世界各地的上網用戶皆可能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以任一方式成為其客戶,并以商家愿意接受的任一電子貨幣支付,交易地域模糊性給計量造成困難。
3、低成本。虛擬形態的網絡銀行交易成本遠小于物理形態的金融機構經營成本,而且服務效率得到提高、服務質量沒有降低。這是網絡金融得以出現并迅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
4、加密性。傳統金融下交易過程依賴于物理設置和現場辦公,而網絡金融下交易過程采取技術上加密算法或認證系統的變更或認證來實現。
5、信用性。電子貨幣和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得一些電子商務公司等非金融機構涉足短期電子商業信貸、中介支付、投資理財顧問等金融或準金融業務,而金融交易信息傳輸保存的安全性、客戶個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財務信息的保護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無疑,人的信用價值以及游戲規則的固化是網絡金融快速發展基石。
二、網絡金融安全現狀
網絡金融安全伴隨著網上交易的整個過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金融機構內部,網絡系統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內控能力。如由于軟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統設計不合理、運行不穩定等形成的安全隱患;二是來自于金融機構外部,取決于選擇的開發商、供應商、咨詢或評估公司的水平,以及其他各種外來因素如黑客攻擊、自然災害侵襲等所造成的安全問題。
有關調查表明,目前國內80%的網站都存在安全隱患,其中有20%網站的安全問題還十分嚴重。安全問題已日益成為困擾網上金融交易的最大問題,影響我國網上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網絡金融活動中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
網絡系統漏洞?;ヂ摼W本身固有的技術體制存在缺陷?;谶h程通信的便利,互聯網并未考慮安全性問題,因而基于信任主機之間的通信而設計的TCP/IP協議缺乏安全機制,建立在互聯網絡為基礎的金融網絡系統存在安全漏洞,防毒軟件功能不強,造成網絡運行不穩定,被病毒入侵、被黑客攻擊,輕者數據毀壞丟失,重者燒毀硬件。目前全球的黑
客攻擊事件,40%是針對金融系統的,我國則高達60%以上。
3、交易系統缺陷。按照我國有關規定,金融機構的網上業務要達到三級安全標準,但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的安全狀況都未達到這一要求,其自行開發、應用的網上交易系統大多未經過權威部門的檢測認證,存在安全控制技術落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抗攻擊能力不強、響應滯后、訪問授權混亂、客戶地址及郵箱等資源保護不力等情況。出現系統虛假信息泛濫;賬戶密碼被黑客破譯,數據資料、交易指令被篡改,資金被盜取,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產被盜賣;信息傳遞的私密性、真實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缺乏保障等等現象。
4、交易監管滯后。由于網絡金融交易的不透明、虛擬性、開放性,增大了交易者之間身份確認、交易真實性驗證、信用評價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決定了網上支付和結算系統全球化,提高了信用風險程度。目前,我國網絡金融運作監管經驗不足、手段不全、技術落后、分業網上監管職責界定不清、內控制度不健全、網上業務定期內部審計流于形式,出現了網上業務運作中密碼控制不嚴、軟件控制功能薄弱、授權機制執行不力等問題。
5、協同機制缺乏。各銀行網絡系統各自為政,各行間信息隔絕,缺乏溝通協作。有的商業銀行將其銀行網絡系統拓撲結構、建設實施方案等作為絕密材料被保存,行業間數據資源共享是一道屏障,造成資源資金浪費,延誤了整個金融業的發展。 6、應急預案缺失。除上述種種因素外,金融機構未對停電、暴力犯罪等人為因素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等突發性不確定事件的發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網絡金融的運行安全。
三、網絡金融安全對策
強化技術防范。網絡金融安全防范中,技術防范是關鍵。金融企業應制定全面周密的軟硬件裝備升級換代方案,即時引進和應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具有較高安全系數的金融電子化軟件平臺和金融電子設備核心技術,保證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不斷升級,維護網絡系統健康運行。要配備性能良好的內外網絡防火墻、病毒防御與殺毒軟件,定期升級,嚴格網絡登錄口(下轉第235頁)(上接第233頁)令管理等。要采用數字證書等較高級別的網絡加密技術,設置交易中的客戶身份認證和交易密碼。此外,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網絡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網絡安全系統、語音鑒別系統、電子轉賬系統、智能卡識別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等,提高金融裝備國產化水平,夯實金融安全基礎。
3、加緊人才培養。網絡金融機構要培養一批既掌握計算機枝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又掌握金融實務和管理知識的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從國家層面講,要積極培養政治過硬、技術全面、業務精湛、作風扎實的金融執法隊伍,提高金融執法人員素質,嚴厲懲治金融犯罪和違法、違規活動。從企業層面講,要通過不間斷的全員培訓培養教育,讓全體從業人員全面了解網絡技術安全缺陷,充分認識潛在的網絡安全隱患危害性,掌握必要的軟件系統安全技術、數據信息安全技術、病毒防治技術等。要通過改善硬件設施和辦公條件,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員工業務水平,盡可能減少操作失誤帶來的麻煩,保證網絡金融企業的經濟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
4、加強內部控制。網絡金融機構要參照相關的法規條例,制定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業務操作規程、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病毒防治、密鑰等安全管理制度。要加強人員變動管理,及時注銷、移交和變更原有的密鑰等信息資料。要建立數據備份中心,實現數據可追溯性。
5、加強預警監控。掌控網絡金融風險重在預警評估與防范。網絡金融機構,要建立網絡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專人監控業務運行,加工處理數據,研究數據指標,制定網絡金融風險應急處理預案,發現指標逼近預警線,果斷采取風險防范措施以應對。
6、加強監管合作。面對網絡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大部分金融交易依賴于電子網絡,網絡銀行資金日趨龐大和資金流動速度加快,但由于網絡技術發展存在先天性缺陷——技術漏洞,使得網絡安全成為制約網絡金融發展的最大障礙。我國金融管理機構有必要適時同外國金融監管當局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溝通信息,打擊犯罪,規范業務合作的程序,交換網絡監管措施,創造網絡金融活動的準則。
[2]熊建宇.網絡金融的特點及安全體系構建[J].科技信息,2010(31).
面對激烈的競爭,金融機構對于互聯網金融有自己的看法和考慮,在不斷嘗試創新變革,努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雖然傳統金融機構開始注重自身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時代中的變革,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緩解了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壓力,但是余額寶的出現卻使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的分化更加顯著。余額寶這一金融產品的出現加劇了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競爭,余額寶等于提供了活期存款業務,且利率客觀,這使其在金融業市場內一時快速發展,并受到諸多關注。這使金融機構不得不再次正視自身與互聯網金融的差異,積極尋求變革和創新,從而加強自身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時代中的競爭力。
二、對于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及金融機構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通過資料的查閱和數據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互聯網電子金融的發展現狀以及金融機構在挑戰中所做的積極改變,并對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利弊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時代中適合金融機構的發展模式。綜合以上研究可知,互聯網金融呈現蓬勃發展趨勢,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的考驗,也帶來了新的機遇。雖然金融機構在電子商務領域起步慢,面臨的阻礙重重,但是金融機構擁有龐大的客戶和硬資產,這是它的極大優勢。金融機構順應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發展,有必要以新的理念審視自身的業務模式,并積極尋求創新。根據深入的研究,本文認為金融機構在以后應當做到如下幾點:首先,金融機構應當樹立合作共贏的意識。金融機構之所以難以與互聯網金融相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機構的封閉性,這使金融機構沒有認識到與互聯網金融產業公司合作雙贏的重要性。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業領域一直占據主要地位,現在為了能夠順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機構應當拓寬視野,積極將其他互聯網金融公司囊括進來。這能夠推動金融機構的服務思路和業務創新,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從而做到共贏。所以金融機構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學會合作共贏。其次,金融機構應當努力抓住小眾客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金融服務需求趨于多元化,小微企業等小眾客戶也急需合適的金融服務,互聯網因為信息的豐富高效而備受青睞?;ヂ摼W金融按照客戶的需求推出了相應的業務,因為其門檻較低,簡單便捷從而吸引了許多客戶。金融機構的審慎意識強,雖然也有相應的服務,但是出于風險和效益考慮,許多小眾客戶被拒之門外。同時金融機構的高門檻,復雜手續和嚴格要求也使許多客戶望而卻步。金融機構想要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深入了解金融市場,抓住潛在客戶,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并且適當放寬標準,使服務更完善,客戶更滿意。再次,金融機構應當運用互聯網的無封閉特點。無封閉是互聯網的特點之一,也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特質。金融機構想要抓住機遇,就應當減少金融業務和產品的封閉性?;ヂ摼W是自由開放的,不存在封閉特性,信息的流通是如此,服務的提供也是如此。金融機構則難以做到這一點,它的服務覆蓋范圍有限,這使互聯網金融更具競爭力?;ヂ摼W的無封閉使客戶能夠使用戶更多的參與其中,使金融交易更加透明和便捷。所以金融機構應當與互聯網金融有效融合,從而發揮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和實力。最后,金融機構應當充分運用互聯網的開放信息。在過去,用戶以及金融市場的信息是非常私密并且受保護的,這雖然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使許多信息難以得到充分利用。這導致金融機構難以準確的認識到市場動向,同時也難以拓寬客戶來源?,F在處于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和共享都很開放,這就使金融機構能夠在不侵犯用戶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瀏覽和分析一些有用信息。金融機構對于用戶數據的分析能夠了解用戶的金融需求,從而挖潛在市場,為用戶提供更貼切的金融服務。所以金融機構應當運用互聯網信息的公開化,拓寬客戶源,開發新的金融產品。
三、總結
在西方,金融業與工商業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注重市場營銷,將市場營銷觀念作為指導銀行業務經營的基本思想。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顧客才是最重要的財富。早期銀行的市場營銷,基本上以聯系與爭奪客戶、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隨著銀行之間兼并加劇,競爭激化,單純用禮貌、周到的服務,已較難進一步拓寬顧客渠道。銀行為了在信息技術時代求生存首先也是要爭取顧客,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蛻魧︺y行服務的需求,促使銀行服務手段現代化。銀行致力于采用新技術,為銀行與銀行間以及銀行與客戶間的聯系增加了新的內容,同時也促進了銀行內部管理的電子化。
一、建立客戶綜合服務網絡
客戶綜合服務網絡是針對金融行業這種特定行業的相關服務而設計建設的,客戶通過一定的通訊手段(電話、傳真、計算機通訊等)與服務網絡中心取得聯系并得到身份確認后,即可享受系統所提供的相應金融行業信息服務及有限定范圍的賬戶操作服務,如獲取金融行業政策、法規、業務辦理通知信息,查詢新業務開辦方法,客戶賬戶往來查詢,查對用戶相關社會服務行業收費賬單,用戶進行限定范圍的賬戶轉賬和指定收費單位的簡單付費,以及其它某些相關行業特別業務操作,等等,也有人把它稱之為銀行服務呼叫中心(BANKSERVICECALLCENTER)。
早在80年代,歐美等西方國家就已經提出這個概念并利用電話等通訊手段在各大商業銀行為廣大儲戶提供服務,然而,由于當時的通訊與科技發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這一服務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但是,在今天,計算機與通訊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計算機領域,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已經得到了成百上千倍的提高,CPU從286、386、486到奔騰處理器,從單處理器到對稱、非對稱多處理器結構;計算機網絡范圍已經從小范圍的局域網發展到跨區域的廣域網、甚至聯接全世界的INTERNET國際互聯網絡;數據傳輸從統計時分復用到ATM異步轉移模式,數據傳輸速率已從幾百bps發展到最高上幾Gbps,幾乎是千萬倍的提高;計算機處理體系結構從單機方式發展到“網絡就是計算機”的網絡方式以及CLIENT/SERVER的客戶/服務器分布式處理模式。所有的技術和產品都以跨代的速度更新和發展。在通訊領域,電話已迅速普及到千家萬戶,X.25分組交換網、DDN數據網以及光纖網已觸及城市的各個角落,衛星通訊、微波傳輸使得信息可以傳送到人類所能想象的任何空間,……。所有這一切都已為建立最完美的金融增值服務網絡系統提供了技術可能性。
1995年10月,首家網絡銀行——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誕生,為客戶提供24小時的服務。接著,北美又出現一體化金融網絡機構,商業銀行步入電子化新時代。電子化的進程大大增強了銀行競爭力?;ㄆ煦y行的ATM已能處理150多種交易,從現金存取到共同基金投資,甚至進行股票交易,使客戶加深了對銀行的依賴程度。
客戶綜合服務網絡的建立,可以使商業銀行向全能型發展。在銀行高科技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德國、荷蘭和意大利商業銀行率先向全能化發展。對客戶而言,全能銀行有提供全面的銀行服務的優點,使客戶能自由選擇最適合其需要的信用工具,特別是小客戶,節約了他們與多家機構打交道的成本。這有利于銀行吸引更多的客戶,實施網絡式管理。美國花旗銀行發揮總體優勢,不斷將其在日本市場外的金融創新產品,如有6種貨幣和黃金等多種選擇的共同儲蓄賬戶,介紹給日本客戶,穩住了日本市場。目前,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日益為西方商業銀行重視。金融工程所承擔的是向特定用戶提供能滿足其需要的服務方案。該方案包括尖端金融產品的設計、證券承銷安排、資金的吸收與分流、產品開發與信息處理等。銀行招聘一批精通投資銀行業務、企業銀行業務和金融、法律、稅務方面的專家,將各方面的知識與經驗結合起來,通過客戶綜合服務網絡,向客戶提供能滿足其要求的、獨特的服務方案。這種方案是標準化的投資機會及儲蓄、信托方式,配合客戶獨特需要而組合成的最低成本方案,即“獨家顧客”方案。也就是說,這些顧客只信賴和光顧此銀行。這是固定客戶制,是客戶與特定銀行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使銀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客戶信息資源,發掘潛在客戶,波浪式地發展客戶網絡,同時也可加深銀行與客戶的定向信息交流關系。
二、建立全球銀行間的網絡系統
在經濟全球化并高度繁榮的今天,多學科、多領域的整合服務正在滿足社會各界的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全球銀行間的計算機網絡化,可以使本國商業銀行與國外同行建立聯盟,利用對方的金融專家和計算機系統,實現客戶網絡制的發展。
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個國家之間貿易往來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額迅猛增加,傳統的通訊交換方式已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大量的數據需要及時、可靠地在各銀行間傳遞,而全球銀行間的計算機網絡化就可以滿足這種要求。在現代國際金融市場上衍生出一種新的數據交換模式:EDI。EDI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縮寫,意為電子數據交換。這種方式是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的產物,其主要特點是通過迅捷、準確的計算機網絡為客戶辦理國際結算業務,每一筆業務的延續時間不超過三十秒,節約了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和費用,實現了銀行為客戶提供優質、快速服務的宗旨。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上,EDI迅速成為商業銀行吸引客戶、增加中間業務量行之有效的手段,促進和推動著商業銀行的現代化進程。正是EDI這種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成為溝通不同行業經濟活動的主要媒介,尤其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正日益發展成為最為重要的國際貿易交易手段之一。從90年代初期起,美、日、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陸續宣布,所有的商戶首選交易方式為EDI,不采用EDI的商戶將不予或推遲辦理,EDI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嶄露頭角,成為日后國際化經濟合作的發展趨勢。
三、創建銀行內部通信網絡
西方商業銀行管理改革的主導是“以人為中心”觀念的確立。人是經營管理的主題,行為科研究已在西方國家形成潮流,使世界企業管理發生一場深刻變革,在商業銀行界突出體現在從以物為中心的管理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銀行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銀行有了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才能贏得廣大客戶的信任,有了高素質的銀行管理者,才有高數量的客戶群。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與員工保持良好的關系一直是個重要的問題。因此,銀行創建內部網不僅發展了內部通信,加強了上下級的關系,而且也加強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這樣做起碼可以減少組織內部的文件流:即搜集保存于文件和活頁夾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置入一個具有強大搜索功能的電子通道;同時也可以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工作效率。例如,瑞典最大的SPARBANKEN銀行也處于激劇動蕩的合并時期。它開發的內部網,名為CHANNELONE,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即電子郵件、論壇(一對多、多對多、多對一)、銀行規則與其它組織信息數據庫以及工作流系統。很顯然,內部網改進了銀行內部的通信。SPARBANKEN銀行內部網/INTERNET解決方案經理LUSTIG認為,通過改進員工訪問信息的條件,將會改進銀行向客戶提供的服務質量。“迄今為止,我們將30-35%的時間用于直接客戶服務,其余的時間則用于處理業務部門的任務,”他說:“現在,我們必須改變上述做法,將執行兩種任務的時間比改為80:20,即80%的時間用于開展有效的用戶服務,用于處理業務部門日常事務的時間僅占20%?!?/p>
四、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各大銀行都將要逐步由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化,并且在不斷加強其地區性、乃至全國性金融信息網絡建設的同時,在經濟發達地區,在各大銀行間建設區域性電子聯行的工作也已經取得了實質的進展。而且,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加強,我國的銀行還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世界范圍內眾多外資銀行的強烈沖擊。
因此,許多新的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化后,以及實現區域性電子聯行后,銀行的業務應該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銀行眾多的公司客戶、私人儲戶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怎樣穩固保持原有的客戶并不斷吸引更多的客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發展自己、而處于領先的地位?
很顯然的一點,就是不斷改進服務。只有不斷利用現代電子信息通訊管理手段,全面提高銀行的專業服務水平,才能更好地為銀行客戶服務,才能爭取擴大銀行的業務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應完全熔入國際金融業電子化發展的浪潮中,并根據自身的特征,利用尖端電子技術不斷創新和開發適合自己發展的先進服務手段。我們除了應完全掌握上述國際金融業電子化發展的三個方面外(建立客戶綜合服務網絡、建立全球銀行間的網絡系統和創立銀行內部通信網絡),還應結合當今尖端的電子技術及自身的特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和開發:
1.由于電話銀行、自動柜員機以及當前的INTERNET銀行服務等相繼問世,客戶實際上是距離銀行越來越遙遠了。各家銀行的服務項目越來越雷同,客戶所面對的是同樣的電話或ATM,銀行與客戶進行面對面交談的途徑越來越少,如何才能加強與客戶之間的聯系呢?這是全世界商業銀行都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我們在與國際接軌時,也應首先考慮這一問題。客戶綜合服務網絡系統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要創建一種環境,銀行利用該環境不僅可以向客戶交付事務處理功能,而且提供可以滿足他們需求的個人化信息。我們先運用定向聯系,即定向促銷,掌握客戶群體的不同需求及客戶資金擁有量、投資意向、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比例等,然后通過定向服務包括定向優惠,利用計算機系統建立固定客戶制,為顧客提供設計獨特的理財方案,使這些顧客只信賴和光顧一家銀行。目前,美洲銀行、NATIONSBANK、第一銀行系統、FLEETFINANCIALGROUP、加拿大皇家銀行、花旗銀行以及新英格蘭銀行都在進行這方面的設計。
2.在理論上,越開放的系統,其安全性就越差。而銀行的計算機系統要求既開放,又要絕對安全。如何尋找到這樣一個平衡點,是我們要努力尋求的。新加坡DBS銀行于1998年10月份出臺INTERNET銀行服務,該銀行壓倒一切的問題是安全。由于美國禁止輸出128位加密技術,DBS銀行經過努力尋找到一種替代方案。瑞士CREDITSUISSE銀行為了保證無懈可擊的安全性,制定了嚴格的安全參數,可達到如下目的:
保護主機和服務器系統免受外部攻擊;
防止內部圖謀不軌和未經授權的用戶訪問系統;
提供強有力的加密技術,保護數據在公用INTERNET傳輸時的安全;
保障用戶在INTERNET的識別和驗證;
保障用戶與銀行主機之間端對端的透明性;
解除銀行客戶對保護專用信息問題的擔憂。
3.以INTERNET服務為基礎,與歐洲和美國的銀行建立一系列聯盟。通過這些聯盟,我們可以擴展在全球范圍的觸角,可以促進伙伴銀行的客戶在我國進行投資,同時我們自己的客戶也將更加便捷地獲得海外投資。INTERNET服務可以作為主要的市場開發工具,它是我們賴以建立新聯盟的基礎。一旦建立了此種聯盟,雙方銀行的客戶都可以從廣泛的銀行服務互惠協議中受益,包括使用ATM以及外匯和貸款業務等。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電子化導致許多交易缺乏書面證明和相關憑證,有些網絡金融機構甚至可以從后臺對交易記錄進行隨意篡改,這導致了監管機構在監管時不能收集到全面、準確、可靠的資料來確認交易過程,獲取的數據也不能準確地反映機構實際經營情況。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交易在虛擬環境下進行,交易的合法性沒有經過法律的確認,投資者無法準確地掌握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和信用,無法了解其對資金的運作。不少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企業趁機變相吸收存款,有的進行非法集資活動,有的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發售公司股份,有的通過網銀、第三方電子支付發券,抽獎等等。而同時,互聯網金融機構也不能準確把握客戶的身份信息,只能通過網絡交易記錄來確認對方。這種交易的隱蔽性使金融機構難以識別客戶,易于被不法人員利用,從事虛假的非法交易。這些都給監管機構進行監測分析帶來困難。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國際經驗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不同國家結合自身原有的金融監管體系以及資本市場環境,在監管規則的制定上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經驗。尤其是發達國家通過立法、出臺政策等一系列的手段有效地維護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本文將就美國、英國、日本三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經驗做具體介紹,并比較其共性和差異。
(一)美國的經驗
美國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十分重視立法的作用,法律一方面注重防范互聯網金融交易風險,如《愛國者法案》規定,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作為貨幣服務企業,需在美國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行網絡注冊,及時匯報可疑交易,保存所有交易記錄。另一方面,法律注重保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如《國際國內電子商務簽名法》中規定:必須事先向消費者充分說明消費者享有的各項權利及消費者撤銷同意的權利、條件及后果等;消費者有調取和保存電子記錄的權利,電子記錄發生變化時應告知消費者,且消費者享有無條件撤銷同意的權利。在監管體系方面,美國已形成了從市場準入到日常監管,再到退出機制的較為嚴密的法律體系。如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美國以發放牌照的方式進行管理,明確規定其在初始資本金、自由流動資金、投資范圍限制、記錄和報告制度、反洗錢等方面的內容。在監管方式方面,由于互聯網金融電子化和虛擬化的特點,美國采取了現場與非現場核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監管,監管機構往往會采取分析數據等方法對相關業務進行間接檢查,以最大程度發現問題并加以處理。
(二)英國的經驗
英國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核心是:行業先行,監管后行,所謂的行業先行也就是加強行業自律。2011年,英國的Zopa、RateSetter和FundingCircle建立了“P2P金融協會”,該協會于2012年6月正式出臺了“P2P融資平臺操作指引”,提出P2P融資協會成員應滿足的9條基本原則,促進了整個行業的規范發展,保護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2012年英國的眾籌協會成立,規定了融資平臺最低資本額,提出了在IT信息安全管理、信用評級、反洗錢和反欺詐等方面的措施,有效促進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競爭。在監管原則方面,英國以適度審慎為基本原則,將對傳統銀行業的監管方式適用于互聯網金融業務中,體現了英國法律制度的包容性與靈活性。在監管方式方面,英國實行統一監管。初期由公平貿易管理局和金融服務管理局共同監管,公平貿易管理局以消費信貸許可證制度嚴控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市場準入,金融服務管理局通過《金融服務補償計劃》保護貸款人的資金安全。但目前公平貿易管理局和金融服務管理局的監管職責均已移交至金融行為監管局,由其對互聯網金融服務實施統一監管。
(三)日本的經驗
日本對互聯網金融實施高度集中的監管體制,由政府部門直接負責構建法律規章體系,實施嚴格監管方案,并且采取行政干預的手段。在監管法律方面,自網絡銀行出現后,日本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專門針對網絡銀行的法律法規,同時也將原有的部分法律的使用范圍擴展到了網絡銀行的范圍之內。2008年,日本金融廳著手研究電子貨幣支付和代收代付等方面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方案,還出臺了專門法律進行規范,保護消費者利益。此外,日本還出臺了信用管理和互聯網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互聯網金融發展保駕護航。這些法律法規不僅維護了日本的網絡交易秩序,并且有效懲戒了欺詐、逃稅、洗錢及其他與金融消費權益相關的不法行為。在監管主體方面,日本金融廳、日本銀行、通產省、郵政省和法務省及其下屬機構在其履職范圍內對互聯網金融實施監管,并從行業規劃、風險管理、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等層面推動整體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健康發展。當然,日本的監管原則并不是一味地強壓,而是給予其合理的發展空間。早在2000年5月,日本就《異業種加入銀行經營及網絡專業銀行等新型態銀行執照的審查指針方案》,明確提出允許其他行業參與銀行業的方針。
(四)各國電子化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共性和差異
通過對國外互聯網金融監管經驗的研究可以發現以下幾個共同特點:一是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以成熟的信用評級體系為基礎的。發達的外部信用評級體系降低了互聯網金融公司獲取客戶風險信息的業務成本和縮短了獲取時間。如LendingClub、Kabbage等公司均可獲得本國的基礎信用評級數據,并將其作為評估客戶風險的重要依據。二是各國都將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納入原有的監管體系中,不改變原有的監管規則,嚴格遵守已有的各類法律法規。例如,美國證監會對P2P貸款公司實行注冊制管理,對信用登記、額度實施評估和管控。英國將從2014年4月將P2P、眾籌等業務納入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監管范疇。三是重視立法的作用。各國都在原有的監管體系基礎上根據不同業態的互聯網金融及時補充新的法律法規,延伸和擴充現有監管法規體系。另一方面,各國在監管時存在著差異性。在監管主體上,美國沒有統一的主監管機構,涉及誰的監管職責就劃給相應的監管機構管理。而英國由金融行為監管局統一進行監管。在政府的作用上,英國政府給予行業以很大的自,注重行業自律作用,建立了許多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自律監管組織,英國三大P2P平臺就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小額貸款行業協會。而日本采用高度集中的監管體制,由政府部門直接負責構建法律規章體系,實施嚴格監管方案。
三、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建議
(一)加快互聯網金融立法進程
從各國監管互聯網金融的經驗來看,無論是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原有的監管體系,還是補充和完善新的監管條例,各國都格外重視法律的規范作用。目前我國現行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如《商業銀行法》、《證券法》和《保險法》等,其立法基礎是傳統金融行業和傳統金融業務,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法規方面存在著漏洞,需要及時修訂金融法律、補充相關條款。其次,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的業態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已有的如銀監會2006年頒布的《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2011年下發的《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2012年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出的《關于提示互聯網保險業務風險的公告》等都不能起到根本性的規范作用。因此,應當盡快從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以及網絡金融機構準入、管理以及推出機制等方面加快立法進程,維護網絡金融秩序。最后,政府要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政府部門在適度干預的同時,更應推動相關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建立,制定行業規則,規范和引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健康發展,由此強化自身建設,提高其抵御風險的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主體
互聯網金融的混合化和綜合化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目前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監管混亂的現象以及監管漏洞的存在極大影響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因此,要盡快對互聯網金融監管主體進行界定。首先,要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在宏觀監管中的主體地位,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其監管體系中。其次,要立足于現有的監管機構,按照分業監管的原則,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根據自身的職責對互聯網金融中的相關業務具體負責。再次,要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業態組建網絡金融監管的管理委員會進行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力度,提高監管的效率。最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行業自律組織成為監管體系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能有效維護行業規范,我國政府也應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民間自律組織的建設。在這種多層次的監管體系下,要重視監管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既要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又要明確交叉性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職責,避免出現部門間獲取的監管信息不一致、部分網絡金融服務被排除在監管體系之外的現象。
(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控
我國互聯網金融有其自身特定的風險,如法律風險、信息風險、技術風險等,對此政府應盡快建立風險的預警及防范機制。具體來說,首先要推進電子簽名、身份認證等的互聯網金融實名制度的建設,加強對投資者的資信狀況的核準,使個人資信狀況透明化。其次,要加強互聯網金融企業準入注冊登記管理。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同樣也應該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風險監管要求,設置流動性比率、存貸比等管理比例和指標。以余額寶為例,余額寶90%資產大多配置為銀行協議存款,存在著嚴重的流動性資產匹配風險,如果不通過相關指標對其加以規范,一旦其協議存款收益率下滑,余額寶將會面臨巨大贖回壓力。再次,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對參與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和機構的資信狀況、資金使用狀況、企業運營狀況等向公眾進行披露,規范互聯網金融操作的流程,使網絡交易更加透明化。最后,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從事違規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等活動的企業,加強對消費者和投資者關于網絡消費和投資的宣傳和教育,讓公眾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另外,監管當局還要注重防范其系統性風險?;ヂ摼W金融業務是傳統金融業務的延伸,一旦互聯網金融出現監管漏洞,很可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四)將保障消費者權益放在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