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2 15:49:04
序論:在您撰寫高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高技術及其產業內涵
人們一般認為高技術(High--Technology)一詞源于美國。早在60年代,美國兩位女建筑師合寫了一本書,名叫《高格調技術》。在該書里,抒發了人們對高技術這一新生事物的關注。到了70年代,高技術的用語逐漸增多。那時的含義主要是泛指一大批新型技術產品和引發出來的一些變革。1981年,美國出現了以“高技術”命名的月刊。1983年,高技術開始被收入美國出版的《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辭典增補9000詞》中,作為一個正式的詞定了下來。由于高技術是一個發展著的相對概念,加之由于人們所處的社會背景和所持的理論框架不盡相同,因此在認識和使用高技術概念上也不盡一致。
高技術產業是通過高技術的產業化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也是一個動態的、全球性的概念。高技術和高技術產業分別作為技術現象和經濟現象,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范圍和內容?!案呒夹g”產業一詞目前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公認的定義和界定范圍,但至少以下三點是相似的:
第一,所采用的定量指標相類似,多采用技術密集度指標。如R&D經費強度,即R&D經費占產出(總產值、增加值或銷售收入)的比重,科技人員或熟練工人占全體雇員的比重等。
第二,高技術產業核心內容相對集中,即有一定的類聚性,各種界定都包括航空航天、電子及通信、辦公設備及計算機、醫藥等制造行業。
第三,OECD關于高技術產業的定義和界定范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進行國際比較時,很多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都參照OECD關于高技術產業的定義和目錄。
2、高技術產業的統計界定:OECD從六分法到四分法
隨著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高技術產業界定的重要性日趨顯著,OECD和美、英、意、加等國際組織和國家的政府部門及科研機構都在高技術產業界定方面陸續做了大量工作。利用若干對高技術產業特征最具典型意義的可量化指標來界定高技術產業,最常用的指標還是產業技術密集度(或稱強度)。這是因為技術密集度是高技術產業的本質特征,也是定義高技術產業的基石。
1986年OECD根據聯合國制定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選擇22個制造業行業,依據13個比較典型的成員國1979—1981年間有關數據,通過加權方法(權重采用每個國家產值在總產值中所占份額的數值)計算了這些行業的RD經費強度。最后,將RD經費強度明顯高于其它產業的6類產業(航空航天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專用科學儀器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定義為高技術產業。隨著經濟發展中知識和技術的急劇增長,各類產業的RD經費強度發生了重大變化。1994年OECD專家將R&D強度的數據和計算方法做了進一步調整,重新計算了所選擇的22個制造業部門的RD經費強度,對高技術產業重新進行了劃分。這里,不僅考慮了直接RD經費,也考慮了間接RD經費,選用了RD總經費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直接RD經費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和直接RD經費占工業增加值比重3個指標來定義高技術產業。同時,OECD根據10個更為典型的成員國1973年—1992年的數據,逐年計算了ISIC中22個制造業部門的上述3項指標。結果表明,原來高技術產業群中的航空航天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仍屬于高技術產業,而專用科學儀器設備制造業和和電氣機械制造業則由于R&D強度已不具備明顯高于其它產業的特點,而被劃歸為中高技術產業。
3、OECD統計方法的優點及不足
OECD的方法是一種宏觀和近似的方法。說其為宏觀的方法,因為它是基于產業的方法,更多是從制定戰略和政策的大范圍去考慮問題,試圖對一個高技術產業部門進行整體描述,關注的是高技術產業的整體,而不考慮產業內部產品中的一些不重要的變化;近似的方法,是因為這種基于產業的分類方法是宏觀的籠統的,它所依據的數據是高度綜合性的,這使得一些明顯不屬于高技術范疇的產品也包括在高技術產業之內。反之,一些明顯為高技術的產品由于其所在產業不屬于高技術產業而被排除在外。因此,OECD定義方法和結果既可能高估也可能低估了高技術產業的規模。但這種方法的最大優勢就在于簡單明了,基礎廣泛,有利于國際比較,其提供的定義、分類和目錄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采用。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OECD的界定并不是依據某個國家或幾類產業的指標數據,而是依據了一批典型國家的22個制造業行業進行,避免了由于一國產業結構和特點的局限性而影響高技術產業界定的正確性。
其次,OECD界定方法和指標充分考慮了國際可比性和可操作性。RD經費在產業間或國家間能夠取得更為一致的定義及統計范圍,利用國際間標準產業分類代碼進行產業分類,如需要同某一國家標準產業分類代碼進行比較和轉換時也相對簡單些。
第三,OECD不僅考慮了直接RD經費,也考慮了間接RD經費,避免了只用直接RD經費強度可能帶來的片面性。
第四,OECD的界定方法按照不同年代RD經費強度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規律性,及時調整或修正高技術產業的結構、分類和目錄,充分體現了高技術產業是一個相對概念的特征。
二、國內高技術統計現況
1、高新技術概念的提出
我國有關專家學者從80年代開始對國外高技術產業發展動態進行了研究,與此同時也引入了高技術概念。863計劃中提及的“高技術產業”與發達國家高技術產業的一般概念相近,也是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初始概念。此后,根據黨的十三大提出“注意發展高技術新興技術產業”的要求和中央對發展高技術新興產業的部署,原國家科委從1988年7月開始實施火炬計劃,它與863計劃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將“高技術產業”延伸為“高技術、新技術產業”,將“高技術產品”變化為“高技術、新技術產品?!睆拇?,輿論界出現了高技術產業與新技術產業相提并論的情況,高技術產業的概念也已由狹義的一般的高技術產業概念演變為廣義的,包括一切新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概念,“高新技術”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它有兩含義:高技術是指在一定時間里水平較高、反映當時科技發展最高水平的技術;新技術是相對原有舊技術而言的,指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它并不一定是高技術。
對于高新技術的劃定范圍,我國根據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考慮到我國的客觀條件,1991年國務院確定11個領域突出新技術,1997年原國家科委頒布《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共9大領域58大類327小類。高新技術中的一般新興技術(非高技術),不具備高技術的“制高點”作用,或許是經濟發達國家的舊技術,但它對發展中國家的“科技興國”戰略卻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是適宜于工業化程度較低的發展中國家。
2、我國高技術產業界定方法的研究
近些年來,科技部組織我國部分專家學者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界定方法進行了研究。通過對我國制造業各小類行業技術密集度的計算,發現沒有出現國外那種高技術產業按照技術密集度聚類的現象,也無法依據技術密集度在“高技術產業”與“非高技術產業”之間劃出一條清晰的界線。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的計算機制造業、電子與通信產業中合資企業多,外國公司多,生產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較為接近,是人們理念中的高技術產業,但其技術密集度在國內處于較低水平;而相比之下,國內的機械制造業、專用儀器設備制造業、金屬冶煉和壓延制造業的小行業技術密集度普遍較高,但這些行業不論在國外和國內都未被人們看作是高技術產業。從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這種計算結果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與發達國家分屬于不同發展階段,我國高技術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還不具備“明顯高”的技術密集度這個典型特征。
以上幾方面充分說明,在高技術產業全球化的條件下,僅根據一國的產業結構來界定高技術產業是不科學的。因此,界定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工作,只能借助于國際規范,采用定性為主,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多途徑和多方案綜合比較的方法,才能比較真實地反映中國的實際。具體就是借用OECD界定的高技術產業范圍,參照OECD高技術產業目錄,即將OECD確定的高技術產業范圍作為“菜單”在我國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找出與之相同和相近的制造業行業,這些行業即可大致被認定為我國的高技術產業。在此基礎上,采用專家評判法,甄別那些內容不十分清晰的行業,剔除那些從我國的情況看明顯算不上高技術產業的部分,最終確定高技術產業目錄。
這里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將“菜單”和我國相關產業相對應。因為OECD的高技術產業分類目錄采用的是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第二版,而我國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GB/T4754-94)在修訂時參照了ISIC第3版。所以,兩者之間沒有一一對應關系,無論就產業的大、中、小類別的劃分,還是彼此所包含的內容大多存在差異。因此,在具體操作上要做的事是使我國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與國際產業分類(ISIC)第2版盡量等效。
3、高技術統計的開展
①省市高新技術產品統計。廣東省于1989年率先在全國建立了高技術產品調查制度,隨后江蘇、北京、遼寧等省市都開展了基于產品的高新技術產業統計。但由于各省市的標準缺乏可比性,省市之間無法有效地進行比較。
②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統計。依據美國等國對高技術產品的劃分標準進行出口貿易統計,科技部和海關總署合作已進行了多年統計,1999年科技部又重新制訂了《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這項統計對反映我國高技術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統計。90年代初,我國陸續批準了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有關部門對這些高新技術開發區進行了統計,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管理、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④國家級科技計劃統計。80年代中后期以來,科技部陸續在全國組織實施了包括國家級攀登、863、攻關、火炬、星火、成果推廣計劃項目調查,對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發展進行了動態的跟蹤。由于項目調查的局限性,難以從總體上對高技術產業總體狀況進行描述。
三、我國高技術統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1、高技術與高新技術的區別——和國際的不可比性問題
根據我國目前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以及倡導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政策需求,有關部門將高技術擴展到高新技術,并進行相關的統計,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應看到高新技術概念與高技術概念相比,其涵義有很大的擴展。高新技術的這種提法更偏重于新技術,其范圍是按照某些科學技術領域進行劃定的。其產品統計的范圍定為凡是與某些科學技術有關的產品均列為高新技術產品,也就是將按照嫁接、引入新技術生產的,或通過購買的新設備、新機器所生產的新的最終產品均列為高新技術產品,而并不涉及這些產品的生產方式和中間產品的研究和生產。其統計結果,往往過高地反映(或者說估計)了我國高技術的發展狀況;從統計上比較,與國際標準有著很大區別。
2、建立全國統一的高技術產業統計調查制度的問題
基于產品的形式對高新技術進行統計,可以說是我國特有的統計標準。在我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采用國際上普遍承認的OECD基于產業的形式對高技術進行統計的方法,并逐步淡化“高新技術”概念,統計分類和基本指標逐步與國際高技術統計標準接軌、一致,是我們今后必然的選擇。
根據我國當前的科技統計現狀,和現有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可以在現有各省市高新技術產品統計的基礎上,科技部根據1999年制訂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在全國范圍內基于產品的形式對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常規性調查,避免各地自行其事,各按各的高技術產品目錄統計,統計結果互不可比,水分極大,最后莫衷一是。同時,要跟蹤國際高技術統計的發展趨勢,采用國際規范,基于產業的形式對高技術進行統計,按相應的國際標準進行必要的對比分析,這樣才能適時并且全面地、科學地和準確地反映我國高技術發展狀況,為決策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較為完備的數據、信息,避免統計評價走樣,產生誤導。采取這樣的雙軌制的統計方式,是當前形勢下高技術統計一種比較穩妥的過渡方法。
3、我國科技統計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問題
現在,隨著經濟、科技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統計標準國際化是科技統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現行的科技統計調查制度是一個多主題的綜合性科技活動調查制度,這和國外RD統計和技術創新專項統計調查制度有很大的區別。RD投入統計不是按全成本核算口徑計量,RD活動的間接費用沒有分攤到RD活動中去,使我國RD投入水平較實際發生明顯偏低,很難采用一整套RD的年度系列數據對高技術進行評價。
關于高技術統計的評價標準,將技術開發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技術開發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或將RD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作為標準是不科學、不適宜的。技術開發是我國特有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科技統計概念,泛指以工業企業為主體的科技活動,包括企業內部RD活動,以及運用科技成果對已有產品、材料、技術方法、工藝流程和裝置等進行技術上的重大改進的活動等。由此可見,其含義比RD活動的涵義大,統計范圍廣,其人員統計包括了大量的一般職工,經費統計包括了購買一般技術的費用,甚至包括購買機器設備的費用。采用技術開發統計數據作為評價高技術的標準,往往也是不得已的辦法。技術開發的涵義與高技術的評價標準是不對稱的,使用類似技術開發等指標作為判別高技術的標準不適宜的。按照這些統計標準進行高技術統計評價,所帶來的誤差是難以克服的。
高技術統計評價是整個科技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它科技統計有著密切的關系。若不將我國的科技統計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仍將科技統計框架基礎停留在技術開發或涵義寬泛的科技活動等模式上,或者不能獲得RD的質量較高的系統性數據,勢必影響在原始、基礎數據層次上對高技術的統計評價。切實加強整個科技統計的基礎工作,是作好高技術統計工作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1、《中國高技術產業界定方法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
從高技術的涵義出發,其統計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1、高技術的研究與發展(RD)狀況
2、高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包括服務)狀況
目前,美國煙葉含鉀量一般為2%~4%,有的甚至高達5%~6%,我國云南、貴州等地煙葉含鉀量多在2.5%左右,有的達到4%~5%,而河南煙葉含鉀量較低,平均含鉀量很少超過1.5%。如何有效提高河南煙葉含鉀量是當前煙草生產急需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從事煙草研究的專家、學者就增加鉀肥用量,改進鉀肥施用技術,減少土壤固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筆者在綜合近年的科學研究以及生產實踐基礎上,就如何提高河南煙葉含鉀量,提出如下建議。
1依據土壤速效鉀含量,增加鉀肥用量
河南煙區植煙土壤速效鉀含量中等。據80年代初,河南省土肥所對全省3380個土樣(0~20cm)分析,土壤速效鉀含量為20~407mg/kg,平均134.3mg/kg,70%左右的土壤處于中等含量100~150mg/kg之間。但近些年,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復種指數的提高及作物的大幅度增產,導致土壤鉀的不斷虧損,各土壤類型耕層速效鉀含量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據河南省土肥所的測定,間隔3~5年,砂土、潮土和褐土速效鉀含量下降了10.8%~14.9%;間隔10年,黃棕壤和砂姜黑土的速效鉀含量下降了27.1%~29.9%,平均下降了2.5~4.2mg/kg。近年來,河南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某些作物缺鉀引起的生理病害。如大豆的“黃化病”,棉花的“紅莖病”。筆者在烤煙生長季節,也發現一些土壤氮水平偏高的煙田,出現的煙株下部葉尖、葉緣及葉脈間變黃的缺鉀癥狀。
河南省煙草所80年代對許昌煙區土壤化驗結果:30個粘土土樣的速效鉀含量平均為90.83mg/kg,27個砂壤土土樣的速效鉀含量平均為85.2mg/kg。收獲后土壤速效鉀含量為150mg/kg是烤煙不出現潛在性缺鉀的臨界指標,因此該煙區土壤普遍缺鉀。
20世紀60至70年代,對河南省煙樣化驗,其含鉀量一般在1%左右,很少超過2%。80年代以來,隨著施肥水平的提高和“三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煙葉含鉀量有了逐年提高的趨勢。據南京土壤所對黃淮煙區煙樣分析,1986年煙葉含鉀量2%以上的煙樣占40%,2%~1%占50%,1%以下的占10%。1987年煙葉含鉀量2%以上的占65%,2%~1%占34%。1988年煙葉含鉀量2%以上占70%,2%~1%占26%,1%以下占4%。寶豐縣1991年增施鉀肥的試驗表明,鉀肥對改善品質有很好的效果。不施鉀的處理,煙葉含鉀量只有1.12%,每hm2施K2O300kg,煙葉含鉀量達1.81%,見表1。
美國烤煙生產中所施用的鉀通常為獲取最大煙葉產量所需鉀的2~3倍,人們普遍認為施鉀量超過產量最大需求后,繼續施鉀仍會對烤煙品質產生影響。豫西煙區盧氏縣,1990年曾對煙區進行布點取樣120個,分析結果速效鉀含量在80mg/kg~520mg/kg,平均165mg/kg,為河南省土壤速效鉀含量較高的地區。但一般每hm2仍做到補施硫酸鉀150~225kg。該縣曾對城郊、杜關、沙河、文峪等4鄉煙樣化驗分析結果煙葉含鉀量平均達到3.68%,為全省煙葉鉀含量最高產區。因此考慮河南煙區土壤有效鉀含量以及鉀素利用率低的現狀,適當增施鉀肥,對改善鉀素營養有明顯的作用。
2保證水分供應,促進煙株對鉀的吸收
土壤含水量,直接影響土壤鉀的有效化、擴散率和作物對鉀的吸收能力。土壤水分是養分移向根部的介質,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對鉀離子在土壤中的質流和擴散有較大的影響。試驗研究表明,雖然土壤交換性鉀含量不同,但鉀離子的擴散率均隨著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大(見表2)。Grimme和Strebel(1986)在黃土母質上發育的淋溶土進行的試驗表明,底土供鉀占植物吸鉀量的30%~50%,隨著根系在土壤中的下扎和表層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底土供鉀所占的比例增大。因此,通過調節土壤水分來促進植株對土壤鉀的吸收利用十分重要。
南京土壤所多年來對我國西南煙區和黃淮煙區煙葉含鉀量的測定結果表明,西南煙區普遍高于黃淮煙區2~3倍。為此,選擇許昌、遵義兩煙區肥力近似的土壤在溫室中進行煙草栽培試驗,使之在相同條件下生長,結果煙草吸收和累積的鉀量差異大大縮小,見表3。
這說明南方煙區的煙葉含鉀量高于北方煙區是與南方煙區的水氣熱條件優越、煙田可較長時間的保持土壤濕潤有關。
河南旱作烤煙約占烤煙種植面積的30%~40%,主要分布在豫西、豫西南的丘陵山區。年降雨量豫西煙區500~700mm,且時空分布不均衡,干旱發生頻率高,使烤煙的產量和品質極不穩定。該區土壤鉀含量雖較高,但煙葉化驗分析結果,煙葉平均鉀含量很少超過1.5%,究其原因,水分是一個主要因素。因此,筆者認為,改善烤煙生產外部環境,充分利用現有水庫、水塘、水窖、機井等有效的水資源,發展節水型煙草農業,擴大旱澇保收田面積是該區煙葉生產發展的必由之路。
3增加粗肥和硝態氮肥施用量,提高鉀肥利用率
豫西煙區的紅粘土、山地褐土、豫西南煙區的黃褐土、黃棕壤生產的煙葉質量較好,油分、香氣較足,顏色多為金黃、桔黃。但由于質地粘重,耕層淺薄,影響煙株根系的發育,煙葉產量偏低。再者粘重土壤的鉀肥肥效也較差,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煙葉含鉀量有隨著細粉砂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的趨勢,見表4。河南煙區土壤以2∶1型蒙脫石和伊利石的粘土礦物為主,這類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大,吸附能力強,土壤干旱時,鉀的固定量增加,難于再次釋放和供應。作物吸收鉀素受土壤通氣狀況影響較大。質地粘重的土壤通透性差,根系發育也差,影響植株對鉀素的吸收。因此,粘重土壤應注意增施粗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增溫和保墑能力,為煙株根系發育創造一個良好條件。
豫西煙區伊川縣以前茬和當季不施有機肥作對照,與當季每hm2施45×103kg粗肥和450kg磷肥混合漚制肥對比(二者復合肥和硫酸鉀用量均按常規施用)試驗,結果每公頃產量較對照高318kg,產值高1806.6元,上等煙高8.4%,千克均價高0.78元。煙田施有機肥應注意腐熟發酵,做到肥而不暴,否則影響煙葉的適時落黃成熟,豫西煙區煙農多以牛圈肥作為煙田施用的有機肥。牛糞養分含量低,糞質較細密,若加入3%~5%的鈣鎂磷肥或磷礦肥混合漚制,對改良土壤有很好效果。
硝酸根離子對鉀的吸收具有促進作用,銨離子對鉀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
試驗研究表明,煙草從0.5mmol/LKCl中吸收鉀的凈吸收量被銨離子抑制了30%~35%。1998年,豫西煙區宜陽縣做的硝態氮肥施量實驗,硝態氮比例占70%,煙葉鉀含量達到2.27%,明顯高于其它處理,見表5。
目前河南省一些煙田增施硝態氮肥用量不足,煙農習慣性施用尿素、碳銨等銨態氮肥。這對提高煙葉質量和煙葉鉀的含量是不利的。
[關鍵詞]風險資本高技術創業企業融資機制
一、引言
風險資本又稱“創業基金”,是指由專業投資人提供的快速成長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潛力的新興公司的一種資本。風險資本通過購買股權、提供貸款或既購買股權又提供貸款的方式進入這些企業。風險資本是準備用于進行風險投資的資金。風險資本的來源因時因國而異,如個人和家庭資金,國外資金,保險公司資金、年金和大產業公司資金等,主要是一種以私募方式募集資金,以公司等組織形式設立,投資于未上市的新興中小型企業的一種承擔高風險、謀求高回報的資本形態。在我國,通常所說的“產業投資基金”即屬于創業基金。
與傳統資本市場相比,高技術領域對投資者的素質要求更高,風險投資者的出現適應了這一要求。在企業發展初期,風險資本幾乎成了除創業者自有資本之外惟一的資金來源。在這之后,雖然其他形式的資本(如債務資本)也逐漸介入高技術企業,但這些資本與傳統資本在本質上并沒有區別,決定企業融資特性的主要還在于風險資本??梢哉f,在高技術企業發展的整個歷程中,風險資本家無論在控制權安排,還是融資結構選擇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風險資本作為聯系融資合約雙方的紐帶,無疑成為分析高技術企業融資機制的切入點。
二、風險資本的基本內涵和特征
1.風險資本的基本內涵
風險資本產生于資本、市場、企業等各自發展且彼此聯系的歷史進程中,體現出在這樣的一系列聯系中發育成長的實質。雖然風險資本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存在起伏波動,風險資本的邊界仍然處于變化的彈性之中,但它在發育成長和向世界的擴展中以及各國風險資本的融合和趨同化趨勢中,依然顯示出其基本內涵和相對突出的基本特征。
對于風險資本的定義,歐美經濟學家們曾給出過多種認定的邊界,從不同角度顯示了風險資本內涵的發展延伸和國家差異性。聯系風險資本發展演化的歷史進程和不同國家與地區擴展中的同質性,可以將風險資本定義為:風險資本是在資本、市場、商品經濟、企業及其成長的各自發展演化和彼此互動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資本類型及一種投融資工具。它形成于非傳統的資金來源并主要投資于處于初創或處于成長初期的高成長性、高風險性企業,它以相對較長期的股權投資為主要投資形式并以股權的高幅增值和最終出售來獲取投資回報。這里對風險資本的定義,是一種所謂的“比較傳統”的風險資本定義。
2.風險資本的基本特征
(1)風險資本的買方融資特征。風險資本作為一種投融資工具,在現實運作中總是表現為一個融資與投資相結合的過程,其中風險資本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融資。整個金融機構在市場中的融資可分為買方金融和賣方金融兩大基本類型,各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屬于賣方金融,而專門運營風險資本的風險投資公司和其他數量有限的金融機構則屬于買方金融。買方金融的利潤主要來自于資產買賣的差價,而風險資本的融資就屬于買方金融。風險資本家購買的是資本,出售的則是自己的信譽、投資計劃和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投資時,它們購買的是企業的股份,出售的是資本金;退出時,它們出售所持企業的股份,買入資金,外加豐厚的利潤和良好的業績,從而在資本撤出后進行下一輪的融資和投資。
(2)風險資本所投資企業的幼稚性和成長階段的初始性。風險資本所投向的風險企業是其自身增值運動的始點,從這里開始風險資本的運作主體(風險投資公司等)和受資企業一起進入共同成長的歷程口不過,風險資本不同于一般的資本,其差別主要表現在對象的特殊限定上:風險資本主要以創業企業為投資對象,它所投資的可能是一種新技術或新產品,也可能是一個剛創立的企業,總之,風險資本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創業企業,且是那些從企業成長角度看尚處于成長初始階段的企業。在風險資本的實際運作中,雖然包含著對于其所投資企業的分期投資或者連續投資,也包含著風險資本在某些企業成長到一定時期時運用杠桿收購或管理收購的手段進行介入,但這并沒有改變它在投資對象方面的基本特征。
(3)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是風險資本一個十分突出的基本特征。從風險資本的實際運作經驗來看,風險資本在創造了許多成長神話的同時也導致了許多的敗績。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根源在于風險資本所涉及的風險因素復雜多變,來自于信息的不充分性、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多方面的其他非可控因素等,風險集中于風險資本運作的整個過程。
三、風險資本與高技術創業企業的融合
雖然,至今風險資本還未成為企業融資領域的主流,而且它并不必然地以高技術企業作為惟一的投資范圍,甚至目前主導世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高技術企業群體中,有很多大企業也并未形成以風險資本背景的企業為主流的格局。但是,從以上對風險資本的認識可知,它從一開始就與高技術及高技術企業存在著密切聯系,對高技術的青睞和高技術的商業化預期是導致風險資本誕生的重要動因之一,談到風險資本就很自然地將它與高技術企業聯系在一起。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之間的融合,表現為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聯姻和結合,進而表現為高技術企業通過融入風險資本實現成長和風險資本通過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實現增值。
但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結合,是具有明顯的指向性的,即風險資本并不是能夠與所有的高技術企業融合的。正像ARD公司與DEC公司的成功結合一樣,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融合突出體現在風險資本與高技術創業企業的相互結合上,可以說,風險資本和高技術創業企業的結合乃是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融合的直接的具體體現。
從要素資源這一價值創造的基礎層次來看,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總是存在這樣的事實:所有具體的價值創造過程,都共同地包含著不同要素資源的結合過程,也都共同地表現為價值創造需要將不同的要素資源結合在一起方可進行的條件性特征。由這一事實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在于:為什么不同的要素資源需要結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地進行價值創造?為什么不同的要素資源能夠結合在一起而共同地進行價值創造?以上問題的答案在于以下缺口理論的假說中。
[關鍵詞]風險資本高技術創業企業融資機制
一、引言
風險資本又稱“創業基金”,是指由專業投資人提供的快速成長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潛力的新興公司的一種資本。風險資本通過購買股權、提供貸款或既購買股權又提供貸款的方式進入這些企業。風險資本是準備用于進行風險投資的資金。風險資本的來源因時因國而異,如個人和家庭資金,國外資金,保險公司資金、年金和大產業公司資金等,主要是一種以私募方式募集資金,以公司等組織形式設立,投資于未上市的新興中小型企業的一種承擔高風險、謀求高回報的資本形態。在我國,通常所說的“產業投資基金”即屬于創業基金。
與傳統資本市場相比,高技術領域對投資者的素質要求更高,風險投資者的出現適應了這一要求。在企業發展初期,風險資本幾乎成了除創業者自有資本之外惟一的資金來源。在這之后,雖然其他形式的資本(如債務資本)也逐漸介入高技術企業,但這些資本與傳統資本在本質上并沒有區別,決定企業融資特性的主要還在于風險資本??梢哉f,在高技術企業發展的整個歷程中,風險資本家無論在控制權安排,還是融資結構選擇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風險資本作為聯系融資合約雙方的紐帶,無疑成為分析高技術企業融資機制的切入點。
二、風險資本的基本內涵和特征
1.風險資本的基本內涵
風險資本產生于資本、市場、企業等各自發展且彼此聯系的歷史進程中,體現出在這樣的一系列聯系中發育成長的實質。雖然風險資本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存在起伏波動,風險資本的邊界仍然處于變化的彈性之中,但它在發育成長和向世界的擴展中以及各國風險資本的融合和趨同化趨勢中,依然顯示出其基本內涵和相對突出的基本特征。
對于風險資本的定義,歐美經濟學家們曾給出過多種認定的邊界,從不同角度顯示了風險資本內涵的發展延伸和國家差異性。聯系風險資本發展演化的歷史進程和不同國家與地區擴展中的同質性,可以將風險資本定義為:風險資本是在資本、市場、商品經濟、企業及其成長的各自發展演化和彼此互動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資本類型及一種投融資工具。它形成于非傳統的資金來源并主要投資于處于初創或處于成長初期的高成長性、高風險性企業,它以相對較長期的股權投資為主要投資形式并以股權的高幅增值和最終出售來獲取投資回報。這里對風險資本的定義,是一種所謂的“比較傳統”的風險資本定義。
2.風險資本的基本特征
(1)風險資本的買方融資特征。風險資本作為一種投融資工具,在現實運作中總是表現為一個融資與投資相結合的過程,其中風險資本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融資。整個金融機構在市場中的融資可分為買方金融和賣方金融兩大基本類型,各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屬于賣方金融,而專門運營風險資本的風險投資公司和其他數量有限的金融機構則屬于買方金融。買方金融的利潤主要來自于資產買賣的差價,而風險資本的融資就屬于買方金融。風險資本家購買的是資本,出售的則是自己的信譽、投資計劃和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投資時,它們購買的是企業的股份,出售的是資本金;退出時,它們出售所持企業的股份,買入資金,外加豐厚的利潤和良好的業績,從而在資本撤出后進行下一輪的融資和投資。
(2)風險資本所投資企業的幼稚性和成長階段的初始性。風險資本所投向的風險企業是其自身增值運動的始點,從這里開始風險資本的運作主體(風險投資公司等)和受資企業一起進入共同成長的歷程口不過,風險資本不同于一般的資本,其差別主要表現在對象的特殊限定上:風險資本主要以創業企業為投資對象,它所投資的可能是一種新技術或新產品,也可能是一個剛創立的企業,總之,風險資本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創業企業,且是那些從企業成長角度看尚處于成長初始階段的企業。在風險資本的實際運作中,雖然包含著對于其所投資企業的分期投資或者連續投資,也包含著風險資本在某些企業成長到一定時期時運用杠桿收購或管理收購的手段進行介入,但這并沒有改變它在投資對象方面的基本特征。
(3)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是風險資本一個十分突出的基本特征。從風險資本的實際運作經驗來看,風險資本在創造了許多成長神話的同時也導致了許多的敗績。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根源在于風險資本所涉及的風險因素復雜多變,來自于信息的不充分性、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多方面的其他非可控因素等,風險集中于風險資本運作的整個過程。
三、風險資本與高技術創業企業的融合
雖然,至今風險資本還未成為企業融資領域的主流,而且它并不必然地以高技術企業作為惟一的投資范圍,甚至目前主導世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高技術企業群體中,有很多大企業也并未形成以風險資本背景的企業為主流的格局。但是,從以上對風險資本的認識可知,它從一開始就與高技術及高技術企業存在著密切聯系,對高技術的青睞和高技術的商業化預期是導致風險資本誕生的重要動因之一,談到風險資本就很自然地將它與高技術企業聯系在一起。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之間的融合,表現為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聯姻和結合,進而表現為高技術企業通過融入風險資本實現成長和風險資本通過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實現增值。
但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結合,是具有明顯的指向性的,即風險資本并不是能夠與所有的高技術企業融合的。正像ARD公司與DEC公司的成功結合一樣,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融合突出體現在風險資本與高技術創業企業的相互結合上,可以說,風險資本和高技術創業企業的結合乃是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融合的直接的具體體現。
從要素資源這一價值創造的基礎層次來看,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總是存在這樣的事實:所有具體的價值創造過程,都共同地包含著不同要素資源的結合過程,也都共同地表現為價值創造需要將不同的要素資源結合在一起方可進行的條件性特征。由這一事實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在于:為什么不同的要素資源需要結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地進行價值創造?為什么不同的要素資源能夠結合在一起而共同地進行價值創造?以上問題的答案在于以下缺口理論的假說中。
一、廣西高技術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理論,將技術集約程度高低作為劃分高技術產業的主要依據,技術集約程度一般用R&D支出占產值的比重衡量。我國高技術產業是依據要素密集程度進行分類,把技術作為生產要素,按技術密集度高低劃分出的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廣西形成了高技術產業體系,取得了進步,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甚遠。
(一)廣西高技術產業總體概況。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單位有176家,主要分布在合成材料及專用化學產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醫療器械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五大行業。從近幾年看,廣西高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醫藥制造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兩個行業,這兩個行業的企業數、總產值都分別占廣西高技術產業總企業數、總產值的80%以上。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為4.05萬人,高技術產業產值為98.1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不變價)7.28%,比2002年增長23.0%。已經成為廣西工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之一。
(二)廣西高技術產業增長速度。廣西高技術產業企業數由1998年的163家增至2003年的176家,從業人員數基本保持穩定。廣西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03年工業高技術產業產值為98.11億元,比1998年增長107.5%,高于同期廣西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增幅34.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年平均增長21.5%,高于廣西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同期增幅9.3個百分點。
(三)增加值總量在全國處于下游水平。從高技術產業總量排位及所占比例看,2000-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總產值(不變價)、增加值在全國排位處于下游水平,在第20位以后,仍停留在1995年的位次上。2000~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分別為0.69%、0.72%和0.66%、0.57%(見表1)。
表11995-2003年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總量表
二、廣西高技術產業R&D投入產出分析
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是在一定的科技支撐環境下,通過研究與開發、技術創新、技術轉移等活動,反映出的科技投入、產出、與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程度,以及科技潛力的綜合水平。分別從R&D活動人員投入和R&D活動經費投入兩方面對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貢獻來分析廣西高技術產業的R&D投入產出(見表2)。
表2各年廣西高技術產業R&D投入產出情況
通過對連續五年來高技術產業的投入產出比較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1998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R&D活動經費投入產出最高,其投入產出比為1:73.6;2000年次之,其投入產出比為1:69.9;2002年投入產出最低為1:38.6。2001年每個R&D活動人員創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最高為455.61萬元;其次是2000年,平均每個R&D活動人員創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為402.61萬元;1999年平均每個R&D活動人員創造的增加值最低為174.46萬元。2002年平均每個R&D活動人員創造的增加值最低為388.23萬元。從高技術產業R&D投入產出情況分析,可以看出,廣西技術產業R&D人力和經費投入規模偏小,由于廣西高技術R&D投入的整體規模不大,因此廣西高技術產業的整體規模也相應偏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附加值較低,由此導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總體競爭力不強,與全國先進水平尚存在較大差距。
三、廣西高技術企業效益分析
(一)高技術產業企業生產率和生產效益呈逐年增加之勢。高技術產業人均工業總產值(不變價)由1998年的11.15萬元/人逐年增至2002年20.99萬元/人,增長了88.25%;人均增加值由1998年的2.91萬元/人,逐年增至2002年的6.32萬元/人,增長1.17倍。高技術產業產值利稅率(按總產值(不變價)計算,下同)由1998年的7.13%,逐年增至2002年的11.68%,增加了4.5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其收益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廣西高技術產業生產效益能夠保持逐年增長且好于工業,反映出廣西高技術產業依靠技術進步求發展,其效應正逐步顯現出來,步入了良性的發展軌道。
(二)銷售利潤率分析。廣西高技術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反映出高技術企業銷售收入的獲利水平。1998年廣西高技術企業的銷售利潤率較低為3.33%,從2000年以來增長較快,到2002年銷售利潤率為9.20%,表明近年來廣西高技術企業通過擴大銷售獲取收益的能力不斷增強(見表3)。表3廣西高技術企業的銷售利潤率
(三)收益率分析。高技術產業一個重要的特征是“高收益”。據統計資料計算,2002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率為42.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1個百分點,與1998年相比,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率上升了11.5個百分點(見表4)。這表明,廣西高技術產業的“高收益”特征日趨明顯,并有上升趨勢。不斷通過發展高技術產業來推動廣西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表4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率
四、廣西高技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p;(一)對國民經濟貢獻不突出。高技術產業產值占制造業產值的比重是衡量工業產業結構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統計資料計算,2002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當年價)占廣西制造業產值的6.3%,低于10%的全國平均水平;廣西高技術產業在全國高技術產業的比重也很低,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產值(不變價)占全國高技術產業的比重僅為0.35%;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為1.04%,即高技術產業對GDP的貢獻較低,低于全國的平均值1.5%的水平。表明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產值規模不高,高技術產業生產質量和水平不高,高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的特點尚不明顯。
(二)研究開發強度低,技術密集度不高。高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技術密集度和技術先進性。R&D強度是國際上公認的用來衡量技術密集度的指標之一,也是國際上用來劃分高技術產業的重要指標之一。多年來,廣西R&D經費占GDP比重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且排位靠后。2002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僅為0.03%,低于全國水平。廣西研究開發強度低,技術密集度不高,主要表現為科技經費投入強度和科技活動人員強度不夠。2002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為6631萬元,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2.6%,而發達國家為5%以上。與發達地區相比,廣西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密集程度相差甚遠。技術、人才、資金、設備是高技術產業的基礎條件,發展高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有人才資源的支持。高技術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的產業,人才就顯得更加重要,高技術的發展速度越快,知識陳舊率就越高。2002年,廣西科技人才密度指數達到5.7%,從事R&D活動人員僅占科技活動人員的28.7%。人才是高技術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廣西高科技人才不多,而且近年來有高科技人才外流現象。從高技術產業企業內部環境看,企業還沒有建立良好的技術創新機制,尤其是人員的激勵機制和經費的投入機制。
(三)企業規模小,且產業之間發展不平衡。2002年,廣西高技術企業中,18家為大型企業占全部高技術企業總數的10.78%,而小型企業共125家占74.85%,因此基礎技術、關鍵技術落后,制約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廣西高技術產業各行業發展很不平衡,表現在高技術產業內部差異較大。從廣西高技術行業分布看,1998年到2003年間高技術產業企業主要集中在醫藥制造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且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從這些方面分析,廣西高技術產業的行業分布決定競爭性弱,這種情況必然造成了一些高技術產業同其他產業關聯效應較差,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帶動作用不明顯。難以實現通過高技術產業裝備、改造傳統產業,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
(四)高技術產業勞動生產率偏低。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實現效益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勞動生產率是產業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勞動者積極性及創造性等的綜合表現。按人均增加值計算,2002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為6.32萬元/人,其中勞動生產率較高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人均工業總產值為30.67萬元/人,而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只有1.49萬元/人。這表明,廣西高技術產業不僅目前不具備“高收益”特征。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很難通過發展高技術產業來推動廣西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五)自有知識產權少,科技產出能力弱。廣西高技術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不高,知識產權意識差。2003年全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專利申請數僅為55項;擁有發明專利數14項,且集中在極少數幾家企業。科技產出能力差,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科技項目數共136項,新產品開發項目為79項。由于科技投入的明顯不足,造成了廣西高技術含量的科研成果少,目前廣西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全部專利申請量的比重不足20%,無法滿足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六)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亟待完善。廣西高技術企業仍存在機制不順的問題,產權關系不清,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不夠,資源配置不合理,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力度較小且不配套,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化的主體。從高技術企業的外部環境看,尚未形成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競爭環境。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來源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其技術創新的意識不強,絕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創新組織仍處于一種分散狀態,很難開發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利于高技術產業的機制尚未建立,適應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和相關政策不健全,出臺的一系列鼓勵企業尤其是高技術企業進行科技開發的財稅政策和信貸政策,但貫徹落實沒有完全到位。
五、發展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一)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建立有利于高技術成果化的機制。要發展高技術產業,不僅需要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力協同,而且涉及到政策制定、人才培訓、資金籌措、標準規范、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有經濟、科技、教育、財政、金融等部門大力協同,建立“科技———經濟”整體發展計劃和政策。建立有利于高技術成果化的機制,實現科技鏈與產業鏈的有機結合鼓勵科技人員依靠科技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鼓勵科技人員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創辦高技術企業,促進高技術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努力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縮短轉化周期,以技術進步帶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
[NextPage]
(二)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增加高技術產業中的科技投入。目前資本市場體系的結構和功能過于單一,設立創業板塊融資市場遲遲未能實現,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創業服務體系尚不完善,阻礙了高技術企業的迅速成長與發展,成為制約高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自籌為主體、金融部門為支撐、廣泛吸納民間及東部地區和海外資金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制,為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投入。特別要多渠道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融資問題是高技術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為此,要使用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發揮其引導性作用,要通過建立規范的擔保機制,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籌措更多的發展資金,從而不斷完善服務于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資本市場體系。
(三)加強科技創新,突出重點和特色,提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增強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擴大高技術產品出口,全面提高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在高技術產業發展上,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力爭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充分用好國家現有的扶持政策,努力抓好既有基礎和優勢、又有明顯經濟、社會效益的高技術產業,努力培育并形成若干有特色的支柱產業。在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中小企業的作用不容忽視,要推動企業樹立信譽意識和法律意識,以此帶動企業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科技型企業能夠從小到大,自主、自律、自強地發展,提高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
(四)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在高技術產業發展中擔負著直接
組織、引導和促進作用的特殊使命。制訂高技術產業政策是國家扶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高技術產業政策指明了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方向、規模和目標,并能促進產業的順利、有效發展,其主要內容包括稅收扶持政策、信貸扶持政策、財政扶持政策、高新技術開發區政策,技術引進政策等。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做好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應進一步從財稅、金融、貿易等主要方面,完善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與環境,特別是培育適合于多元化的高技術產業資本市場,加快風險投資機制的建立。同時,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制建設,形成有利于高技術產業健康發展的法律環境。有助于技術、管理、市場、人才、信息的交流與集成,以及各種生產要素的不斷轉移和優化組合,有利于高技術產業的成長。此外,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完善科技服務體系,為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五)運用高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產業結構高級化不僅表現在新興產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而且還表現在傳統產業的高技術化,二者緊密結合,不可分割。運用高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對發展廣西高技術產業最迫切需要最具有現實意義。一方面,高技術要實現產業化,將高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改造中,努力為傳統產業改造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充分運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要努力提高傳統產業改造的起點,把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高技術產業有機的結合起來,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帶動新興產業的崛起,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成長鏈。要以我區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為重點,通過開發、引進、推廣應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全區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可拓學是由我國蔡文教授建立的一種把事物質與量有機結合起來,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去研究解決矛盾問題的規律和方法,這一理論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工程管理、信息技術、經濟管理、生物學等領域??赏乩碚摾谩熬唷焙汀瓣P聯度”的概念將事物“是”與“非”的描述轉換成屬于“是”與“非”程度的描述,這一轉變體現了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通過可拓集進行高技術企業知識管理能力評價能夠有效地反映出企業知識管理狀態,為其知識管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通過建立關聯函數確定待評價企業與經典域的“關聯度”??赏丶捎谩瓣P聯度”大小衡量對象與集合的關系,將經典數學中“屬于”和“不屬于”集合的定性描述擴展為定量描述,從定量和定性兩個角度去研究事物的規律,本文采用基于區間距關聯函數計算關聯度。首先給出小模區間的定義,設X=<x1,x2>和A=<a1,a2>,若x2-x1<a2-a1,則稱X為A的小模區間,或者稱A為X的大模區間,小模區間的定義在知識管理能力評價模型中的現實意義為:對待評價企業特征的區間描述值的取值范圍不應大于給定知識管理能力等級各特征的取值范圍。由式(4)~(8)計算待評價企業與各知識管理能力等級的關聯度值,將關聯度最大的等級作為該企業知識管理能力等級。2高技術企業知識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AndrewCampell認為企業知識管理能力包括知識管理流程能力和知識管理基礎能力[11],其中知識管理流程能力是指企業對整個知識管理流程過程中對知識的獲取、轉化、創新、保護能力,知識管理基礎能力是指企業進行知識管理活動所必須的軟件條件和硬件條件,根據AndrewCampel對知識管理的描述和高技術企業的特點,確定高技術企業知識管理能力度量指標體系見表1。
2高技術企業知識管理能力評價模型的應用
2.1確定知識管理能力等級和臨界區域將企業知識管理能力水平劃分為4個等級,分別是“優秀”“良好”“一般”和“差”,其所對應的各個指標也據此劃分為為“優秀”“良好”“一般”和“差”4個等級,分別確定其所對應的臨界區域為:<85,100>,<70,85>,<60,70>,<0,60>。
2.2確定知識管理能力評價指標權重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Saaty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權重確定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賦權過程符合人們的思考習慣。
2.3確定經典域和節域根據表1給出的企業知識管理能力指標,利用式(1)和式(2)確定企業知識管理能力等級經典域和節域。
2.4計算等級關聯度依據表1的指標體系,某企業對其下屬的兩家分公司的知識管理能力進行,評價結果見表3,數值以區間值給出。首先利用式(4)~(7)確定待評價公司各知識管理能力指標等級關聯度,然后根據各指標的權重(表2),利用式(8)計算分公司A、分公司B知識管理能力等級關聯度如下。對于分公司A,KA2(R)最大,這表明分公司A的知識管理能力水平最符合第二等級(良好)的特征,因此確定其知識管理能力水平為“良好”。對于分公司B,其中KB3(R)最大,這表明分公司B的知識管理能力水平最符合第三等級(一般)的特征,因此確定其知識管理能力水平為“一般”。
3結束語
[關鍵詞]風險資本高技術創業企業融資機制
一、引言
風險資本又稱“創業基金”,是指由專業投資人提供的快速成長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潛力的新興公司的一種資本。風險資本通過購買股權、提供貸款或既購買股權又提供貸款的方式進入這些企業。風險資本是準備用于進行風險投資的資金。風險資本的來源因時因國而異,如個人和家庭資金,國外資金,保險公司資金、年金和大產業公司資金等,主要是一種以私募方式募集資金,以公司等組織形式設立,投資于未上市的新興中小型企業的一種承擔高風險、謀求高回報的資本形態。在我國,通常所說的“產業投資基金”即屬于創業基金。
與傳統資本市場相比,高技術領域對投資者的素質要求更高,風險投資者的出現適應了這一要求。在企業發展初期,風險資本幾乎成了除創業者自有資本之外惟一的資金來源。在這之后,雖然其他形式的資本(如債務資本)也逐漸介入高技術企業,但這些資本與傳統資本在本質上并沒有區別,決定企業融資特性的主要還在于風險資本??梢哉f,在高技術企業發展的整個歷程中,風險資本家無論在控制權安排,還是融資結構選擇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風險資本作為聯系融資合約雙方的紐帶,無疑成為分析高技術企業融資機制的切入點。
二、風險資本的基本內涵和特征
1.風險資本的基本內涵
風險資本產生于資本、市場、企業等各自發展且彼此聯系的歷史進程中,體現出在這樣的一系列聯系中發育成長的實質。雖然風險資本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存在起伏波動,風險資本的邊界仍然處于變化的彈性之中,但它在發育成長和向世界的擴展中以及各國風險資本的融合和趨同化趨勢中,依然顯示出其基本內涵和相對突出的基本特征。
對于風險資本的定義,歐美經濟學家們曾給出過多種認定的邊界,從不同角度顯示了風險資本內涵的發展延伸和國家差異性。聯系風險資本發展演化的歷史進程和不同國家與地區擴展中的同質性,可以將風險資本定義為:風險資本是在資本、市場、商品經濟、企業及其成長的各自發展演化和彼此互動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資本類型及一種投融資工具。它形成于非傳統的資金來源并主要投資于處于初創或處于成長初期的高成長性、高風險性企業,它以相對較長期的股權投資為主要投資形式并以股權的高幅增值和最終出售來獲取投資回報。這里對風險資本的定義,是一種所謂的“比較傳統”的風險資本定義。
2.風險資本的基本特征
(1)風險資本的買方融資特征。風險資本作為一種投融資工具,在現實運作中總是表現為一個融資與投資相結合的過程,其中風險資本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融資。整個金融機構在市場中的融資可分為買方金融和賣方金融兩大基本類型,各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屬于賣方金融,而專門運營風險資本的風險投資公司和其他數量有限的金融機構則屬于買方金融。買方金融的利潤主要來自于資產買賣的差價,而風險資本的融資就屬于買方金融。風險資本家購買的是資本,出售的則是自己的信譽、投資計劃和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投資時,它們購買的是企業的股份,出售的是資本金;退出時,它們出售所持企業的股份,買入資金,外加豐厚的利潤和良好的業績,從而在資本撤出后進行下一輪的融資和投資。
(2)風險資本所投資企業的幼稚性和成長階段的初始性。風險資本所投向的風險企業是其自身增值運動的始點,從這里開始風險資本的運作主體(風險投資公司等)和受資企業一起進入共同成長的歷程口不過,風險資本不同于一般的資本,其差別主要表現在對象的特殊限定上:風險資本主要以創業企業為投資對象,它所投資的可能是一種新技術或新產品,也可能是一個剛創立的企業,總之,風險資本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創業企業,且是那些從企業成長角度看尚處于成長初始階段的企業。在風險資本的實際運作中,雖然包含著對于其所投資企業的分期投資或者連續投資,也包含著風險資本在某些企業成長到一定時期時運用杠桿收購或管理收購的手段進行介入,但這并沒有改變它在投資對象方面的基本特征。
(3)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是風險資本一個十分突出的基本特征。從風險資本的實際運作經驗來看,風險資本在創造了許多成長神話的同時也導致了許多的敗績。風險資本的高風險性根源在于風險資本所涉及的風險因素復雜多變,來自于信息的不充分性、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多方面的其他非可控因素等,風險集中于風險資本運作的整個過程。
三、風險資本與高技術創業企業的融合
雖然,至今風險資本還未成為企業融資領域的主流,而且它并不必然地以高技術企業作為惟一的投資范圍,甚至目前主導世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高技術企業群體中,有很多大企業也并未形成以風險資本背景的企業為主流的格局。但是,從以上對風險資本的認識可知,它從一開始就與高技術及高技術企業存在著密切聯系,對高技術的青睞和高技術的商業化預期是導致風險資本誕生的重要動因之一,談到風險資本就很自然地將它與高技術企業聯系在一起。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之間的融合,表現為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聯姻和結合,進而表現為高技術企業通過融入風險資本實現成長和風險資本通過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實現增值。
但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結合,是具有明顯的指向性的,即風險資本并不是能夠與所有的高技術企業融合的。正像ARD公司與DEC公司的成功結合一樣,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融合突出體現在風險資本與高技術創業企業的相互結合上,可以說,風險資本和高技術創業企業的結合乃是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融合的直接的具體體現。
從要素資源這一價值創造的基礎層次來看,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總是存在這樣的事實:所有具體的價值創造過程,都共同地包含著不同要素資源的結合過程,也都共同地表現為價值創造需要將不同的要素資源結合在一起方可進行的條件性特征。由這一事實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在于:為什么不同的要素資源需要結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地進行價值創造?為什么不同的要素資源能夠結合在一起而共同地進行價值創造?以上問題的答案在于以下缺口理論的假說中。